TW202143581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3581A
TW202143581A TW110110810A TW110110810A TW202143581A TW 202143581 A TW202143581 A TW 202143581A TW 110110810 A TW110110810 A TW 110110810A TW 110110810 A TW110110810 A TW 110110810A TW 202143581 A TW202143581 A TW 2021435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rame
side wall
counterpar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0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8400B (zh
Inventor
大坂純士
横山陽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911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481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022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6684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050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9732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203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954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219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455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329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6124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413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7196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552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6729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617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5459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842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7430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842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7607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3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581A/zh
Publication of TWI808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840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Abstract

為了提供能夠使對方側連接器更適當地嵌合的連接器。 本發明的連接器,係使對方側連接器從框架的開口嵌合到框架的內側。框架係具有:側壁,在連接器和對方側連接器的嵌合方向上延伸,包圍與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下的對方側連接器;以及引導部,設置在側壁中之在嵌合方向上位於開口側的端部,向框架的內側引導對方側連接器。側壁係在框架的整個周圍成為連續,引導部係在框架的整個周圍設置在側壁的位於開口側的端部。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是關於連接器,特別是關於具備具有開口的框架並能夠使對方側連接器從開口嵌合到框架的內側的連接器。
作為能夠使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以往的連接器,舉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的連接器(以下稱為連接器1)。連接器1是插座連接器,如圖17所示具備矩形的框架3。從圖18和圖19可知,作為插頭連接器的對方側連接器2從框架3的開口4進入到框架3的內側而與連接器1嵌合。
在連接器1中,如圖17和圖19所示,框架3的上端部(具有開口4的一側的端部)向框架3的內側彎折。由此,如圖19所示,在連接器嵌合時對方側連接器2被適當地引導到框架3的內側,為了更容易理解,是朝向正常的配置位置進入框架3的內側。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1255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作為在連接器嵌合時用於將對方側連接器2引導到框架3的內側的結構,要求比專利文獻1記載的連接器1等以往的連接器所使用的結構更優異的結構。具體地說,期望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2無阻礙地引導到框架3內側的結構的連接器。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情況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在於解決如下所示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使對方側連接器更適當地嵌合的連接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連接器係具備具有開口的框架,並能夠使對方側連接器從開口嵌合到框架的內側,其特徵在於,框架具有:側壁,在連接器和對方側連接器的嵌合方向上延伸,包圍與連接器嵌合的狀態的對方側連接器;以及引導部,設置在側壁中的在嵌合方向上位於開口側的端部,向框架的內側引導對方側連接器;側壁係在框架的整個周圍成為連續,引導部係在框架的整個周圍設置在側壁的位於開口側的端部。
根據本發明的連接器,由於引導部在框架的整個周圍設置,在連接器嵌合時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適當地引導到框架的內側。
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亦可為,側壁係在框架的整個周圍成為無縫地連續,引導部係由與側壁相同的構件構成而與側壁一體化。 根據上述結構,由於框架的側壁和引導部由同一構件構成,與側壁和引導部由不同構件構成的情況相比,構件個數進一步減少。
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亦可為,引導部係藉由使側壁的位於開口側的端部向框架的外側彎曲而形成。 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利用構成側壁的構件的一部分,而更容易形成引導部。
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亦可為,側壁和引導部係由同一金屬板構成。 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利用構成側壁的金屬板的一部分來形成引導部。
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亦可為,引導部係包括:彎折部分,與側壁中的沿嵌合方向延伸的部分相連續;以及凸緣部分,從彎折部分向框架的外側延伸,且開口被凸緣部分包圍。 根據上述結構,因為引導部包括彎折部分和凸緣部分,在連接器嵌合時易於將對方側連接器從框架的開口引導到框架的內側。
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亦可為,彎折部分之朝向框架的內側的面係彎曲成圓弧狀的面。 根據上述結構,在連接器嵌合時更容易將對方側連接器引導到框架的內側。
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亦可為,在框架的整個周圍設置的引導部的各部分,係在嵌合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根據上述結構,由於在嵌合方向上引導部的各部分的位置一致,在連接器嵌合時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更適當地引導到框架的內側。詳細地說,在上述結構中,由於在引導部沒有凹凸,能夠避免對方側連接器鉤卡在那樣的凹凸上的狀況。
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亦可為,在對方側連接器與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下,側壁的內周面與對方側連接器的外周面接觸。 根據上述結構,能夠使對方側連接器與連接器嵌合的狀態穩定。
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亦可為,側壁係具備:側壁的內周面比側壁中的其他部分更向框架的內側突出的突出部分,在對方側連接器與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下,側壁的內周面中的具備突出部分的區域與對方側連接器的外周面接觸。 根據上述結構,藉由在側壁的內周面設置突出部,框架容易與嵌合於連接器的狀態的對方側連接器的外周面接觸。其結果,能夠更良好地使對方側連接器與連接器嵌合的狀態穩定。
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亦可為,側壁係具有:相互隔著間隔配置的一對長邊部分、和將一對長邊部分的端部彼此連結的一對短邊部分,在一對長邊部分的各個和一對短邊部分的各個上設置有突出部分。 根據上述結構,藉由在側壁的四邊分別設置突出部分,框架更容易與嵌合於連接器的狀態的對方側連接器的外周面接觸。其結果,能夠更良好地使對方側連接器與連接器嵌合的狀態穩定。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實現了在連接器嵌合時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適當地引導到框架的內側的連接器。
以下,參照圖式所示的具體例,對本發明的連接器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的實施形態僅是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而列舉的一例,不限定本發明。即,本發明只要不脫離其宗旨,則可以從以下的實施形態進行變更或改進。此外,本發明的連接器各部分的材質、形狀和設計尺寸等能夠根據本發明的用途和本發明的實施時點的技術水準等來設定。此外,本發明包括其等效物。
此外,以下將相互正交的三個方向設為X、Y、Z方向,連接器和對方側連接器的嵌合方向與Z方向對應。在此,Z方向是連接器的上下方向,X方向是連接器的橫向寬度方向,Y方向是連接器的前後方向。
另外,以下說明的連接器各部分的形狀和位置等是將+Z側設為連接器的上側、將-Z側設為連接器的下側觀察連接器時的形狀和位置等。+Z側(上側)是在Z方向上從連接器觀察時對方側連接器所處的一側,-Z側(下側)是在Z方向上從對方側連接器觀察時連接器所處的一側。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正交」和「平行」包括在連接器領域中一般容許的誤差範圍,也包括相對於嚴格的正交和平行在小於數度(例如2~3°)的範圍內偏移的狀態。
此外,為了便於說明,以下,將連接器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稱為「連接器嵌合」,將連接器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狀態稱為「連接器嵌合狀態」。
<<關於連接器的結構例>> 參照圖1~圖16,說明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的連接器(以下稱為連接器10)的結構。圖12、圖13和圖16所示的剖面是通過後述的遮斷部40的剖面(XZ面)。
連接器10是圖1~圖5所示的插座連接器,在連接器10的下端安裝於未圖示的基板。連接器10能夠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與圖6所示的作為插頭連接器的對方側連接器100嵌合。
如圖1~圖3所示,連接器10具有框架11、殼體20和複數個接觸件31、32、33。如圖6和圖7所示,對方側連接器100具有對方側框架102、底壁104、接觸件保持部106、108和對方側接觸件111、112、113。
框架11構成連接器10的外周壁,對方側框架102構成對方側連接器100的外周壁。框架11和對方側框架102均為俯視呈大致矩形的中空框,例如由金屬板等導電性材料構成。如圖1和圖2所示,框架11包圍位於其內側的凹部空間。在框架11的上端(Z方向上的一端)設置有開口10A。
在連接器嵌合時,如圖7和圖16所示,對方側連接器100從開口10A嵌入位於框架11內側的凹部空間內。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框架11在對方側連接器100的整個周圍包圍對方側連接器100,詳細地說,對方側框架102的外周面與框架11的內周面接觸。
在連接器10中,如圖1和圖2所示,在框架11的內側配置有殼體20和接觸件31、32、33。另一方面,在對方側連接器100中,如圖6所示,在對方側框架102的內側,在與接觸件31、32、33對應的位置配置有對方側接觸件111、112、113。對方側接觸件111、112、113藉由從底壁104突出的凸狀的接觸件保持部106、108保持。
接觸件31、32、33是信號傳輸用或供電用的端子,如圖1和圖2所示配置在框架11的內側。其中的兩個接觸件31、32是高頻信號傳輸用的端子,即RF(Radio Frequency 射頻)用的端子。高頻例如是6GHz以上的頻帶,包含用於5G(5th Generation 第五代)等的頻帶。
接觸件31、32成對,在Y方向上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詳細地說,以連接器10的中央為界對稱地配置。配置在+Y側的接觸件31相當於第一端子,配置在-Y側的接觸件32相當於第二端子。一對接觸件31、32分別在X方向上可以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
如圖1和圖2所示,接觸件33在框架11的內側配置有複數個(圖示的方式中為6個)。複數個接觸件33至少包括低頻信號傳輸用的端子,還可以包括供電用的端子。複數個接觸件33分別相當於第三端子,在Y方向上,配置在作為第一端子的接觸件31和作為第二端子的接觸件32之間。複數個接觸件33在X和Y方向的各方向上能夠以規則的方式、例如以連接器10的中央為界對稱地配置,也可以隨機配置。
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接觸件31、32、33與對方側接觸件111、112、113中的對應的接觸件接觸並電連接。例如,接觸件31與對方側接觸件111對應,接觸件32與對方側接觸件112對應。此外,各接觸件31、32、33例如具備+Z側開放的拱形的部分,各對方側接觸件111、112、113形成棒狀。並且,藉由使對應的對方側接觸件插入各接觸件的拱形部分的內側,兩者接觸並電連接。
殼體20是保持接觸件31、32、33的絕緣性的零件,配置在框架11的內側、即凹部空間。如圖1和圖2所示,殼體20俯視呈大致長方形,且分為複數個部分。
具體地進行說明,殼體20具有:構成殼體20的Y方向中央部的部分(以下稱為殼體中央部21)、構成殼體20的Y方向兩端部的部分(以下稱為殼體端部22)。如圖10所示,殼體中央部21具備:在X方向上位於中央部的凸部(以下稱為中央凸部23)、在X方向上位於中央凸部23兩側的凸部(以下稱為側方凸部24)。中央凸部23和兩個側方凸部24分別在Y方向上延伸,在中央凸部23和側方凸部24之間設置有凹型的嵌入槽25。接觸件33嵌入各嵌入槽25中(參照圖10)。
+Y側的殼體端部22和-Y側的殼體端部22是在Y方向上以連接器10的中央為界形成為對稱的形狀。如圖1所示,各殼體端部22是在X方向上延伸的凸部。如圖2所示,在殼體端部22中的Y方向上的外側的端部設置有向Y方向內側凹陷而形成的凹部(以下稱為嵌入凹部26)。接觸件31被往Y方向內側壓入而嵌入到設置於+Y側的殼體端部22的嵌入凹部26,接觸件32被往Y方向內側壓入而嵌入到設置於-Y側的殼體端部22的嵌入凹部26。
殼體中央部21和殼體端部22藉由設置在其等之間的部分、詳細地說藉由後述的被插入部分27連結而一體化(參照圖10)。殼體20例如是樹脂成型品,在一次的樹脂成型加工,成形為具有相互連結的殼體中央部21和殼體端部22的殼體20。
此外,如圖1、圖2和圖10所示,連接器10在框架11的內側具備遮斷部40。如圖2所示,遮斷部40在Y方向(即與Z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配置在一對接觸件31、32之間。
更詳細地說,在Y方向上,在+Y側的接觸件31和複數個接觸件33之間以及-Y側的接觸件32和複數個接觸件33之間分別設置有一個遮斷部40。即,在圖1等中圖示的情形,在框架的內側,兩個遮斷部40配置在一對接觸件31、32之間。但是,遮斷部40的個數沒有特別限定,只要至少一個遮斷部40配置在一對接觸件31、32之間即可。
遮斷部40與接地電位(地電位)連接。具體地說,在安裝了連接器10的基板上形成有未圖示的接地用的導電圖案,遮斷部40以其下端與接地用的導電圖案接觸的狀態設置。此外,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如圖13所示,遮斷部40與對方側連接器100所具有的對方側遮斷部114嵌合而構成電磁屏蔽。該電磁屏蔽抑制一對接觸件31、32之間的信號(特別是高頻信號)的串擾。
接著,對框架11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框架11具有導電性,在框架11的內側配置有接觸件31、32、33。即,接觸件31、32、33被具有導電性的框架11包圍。此外,框架11與安裝了連接器10的基板中的未圖示的接地用的導電圖案接觸,而與接地電位連接。由此,框架11發揮屏蔽性,遮斷外界對接觸件31、32、33的影響(電磁干擾)。
如圖10~圖12所示,框架11具有側壁12和底壁17。如圖11所示,側壁12俯視呈矩形,且包圍殼體20的外側面。此外,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側壁12的內周面與對方側連接器100的外周面(詳細地說對方側框架102的外周面)接觸。
如圖10和圖11所示,側壁12具有一對長邊部分13、14和一對短邊部分15、16。一對長邊部分13、14在X方向上彼此平行地排列並隔著間隔配置,並且在Y方向上長長地延伸。一對短邊部分15、16分別在X方向上延伸並將一對長邊部分13、14的長邊方向端部彼此連結。各短邊部分15、16的長度比各長邊部分13、14的長度短。
如圖10~圖12所示,側壁12的各部分(即一對長邊部分13、14和一對短邊部分15、16)無接縫且無間隙地相連。即,側壁12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成為無縫地連續。框架11的整個周圍是框架11周向的整個範圍,框架11的周向是框架11包圍凹部空間的方向,換言之是沿著凹部空間的外緣的方向。
如圖12所示,一對長邊部分13、14和一對短邊部分15、16分別具有從底壁17立起並向+Z側延伸的立起部分51。此外,如圖10和圖12所示,一對長邊部分13、14和一對短邊部分15、16在各自的上端部(即在Z方向上開口10A側的端部)具有彎折部分52和凸緣部分53。
彎折部分52與立起部分51相連續,是朝向框架11的外側彎折的部分。凸緣部分53與彎折部分52相連續,是從彎折部分52向框架11的外側延伸的凸緣狀的部分。
彎折部分52和凸緣部分53在框架11中設置成包圍開口10A,並且構成引導部54。引導部54設置在側壁12中的在Z方向上位於開口10A側的端部(即上端部),是從開口10A向框架11的內側引導對方側連接器100的部分。藉由設置引導部54,在連接器嵌合時,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100適當地引導到框架11的內側,使對方側連接器100在框架11的內側正確地定位。
此外,如圖10和圖11所示,引導部54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設置在側壁12的上端部(開口10A側的端部)。由此,在連接器嵌合時,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100無阻礙地引導到框架11的內側。詳細地說,例如,在引導部54在框架11的周向上中斷的結構,對方側連接器100有可能鉤卡在引導部54中斷處。相對於此,由於引導部54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設置,能夠避免在連接器嵌合時產生上述不良情況。
此外,如圖10和圖12所示,在構成引導部54的彎折部分52中,朝向框架11的內側的面彎曲成R形狀、即圓弧狀。由此,在連接器嵌合時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100更順暢地引導到框架11的內側。
此外,如圖10和圖12所示,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設置的引導部54的各部分在Z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具體地說,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成為連續的凸緣部分53的上表面在Z方向上位於同一平面上。在這種結構,在引導部54沒有凹凸,能夠避免對方側連接器100鉤卡在凹凸上的狀況。其結果,在連接器嵌合時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100更適當地引導到框架11的內側。
框架11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能夠與對方側連接器100的外周面接觸,並良好地維持該狀態。詳細地說,如圖11所示,在一對長邊部分13、14各自的Y方向中央部和一對短邊部分15、16各自的X方向中央部設置有突出部分55。如圖12所示,突出部分55是比側壁12中的其他部分(突出部分55以外的部分)更向框架11的內側突出的部分。此外,突出部分55在Z方向上設置在側壁12的上端部,更詳細地說設置在立起部分51與彎折部分52的交界周邊。
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如圖8所示,側壁12的內周面中的具備突出部分55的區域與對方側連接器100的外周面接觸,詳細地說與對方側框架102的外周面接觸。由此,藉由在側壁12設置突出部分55,側壁12易於與對方側連接器100接觸,其結果,能夠穩定且良好地維持連接器嵌合狀態。
例如,如圖12所示,突出部分55藉由如下方式形成:將構成側壁12的構件(具體地說後述的金屬板M)中的待形成突出部分55的部分往框架11的內側塞進去並彎曲成拱形。此外,設置於各長邊部分13、14的突出部分55在Y方向上具有各長邊部分13、14的長度的1/3以上的長度,較佳為具有1/2以上的長度。設置於各短邊部分15、16的突出部分55在X方向上具有各短邊部分15、16的長度的1/3以上的長度,較佳為具有1/2以上的長度。
框架11的底壁17從側壁12的下端(Z方向上的與開口10A相反側的端部)向框架11的內側延伸。底壁17由沿著XY平面的平板構成,如圖10和圖11所示,其大部分被沖切。底壁17具有:狹窄的緣部18,在框架11的內側以成為凹部空間的外緣的方式設置;以及角部19,在凹部空間的四角以大致矩形的片段狀存在。
此外,如圖11所示,在X方向上相鄰的兩個角部19之間配置有遮斷部40。相鄰的兩個角部19是在Y方向上相互分離的位置設置有兩組,在+Y側相鄰的兩個角部19之間和-Y側相鄰的兩個角部19之間分別配置有遮斷部40。
各遮斷部40與底壁17的一部分相連續,具體地說與相鄰的兩個角部19分別相連續。此外,如圖12所示,遮斷部40從底壁17、即框架11的Z方向上的與開口10A相反側的端部向+Z側突出。此外,遮斷部40以X方向上的框架11的中央為界形成為線對稱的形狀。具體地進行說明,如圖12所示,在X方向上,在遮斷部40的中央部設置有嵌合部分41,在遮斷部40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安裝部分44。
如圖12所示,安裝部分44從Y方向觀察形成為倒U字形,且具有從安裝部分44的-Z側的端部向+Z側形成的插入凹部45。如圖12所示,作為殼體20的一部分的被插入部分27被插入到插入凹部45中。
被插入部分27在Y方向上位於殼體中央部21和殼體端部22之間,在以X方向上的殼體20的中心為界形成為線對稱的位置設置在兩處。各被插入部分27是柱狀凸部,該柱狀凸部在Z方向上的高度比殼體中央部21和殼體端部22低,且在X方向上具有少許的寬度。
插入凹部45具有與被插入部分27的高度對應的深度,且具有比被插入部分27的寬度稍寬的寬度。在插入凹部45的內側設置有在X方向上排列的一對內側面。此外,如圖12所示,從一對內側面中的更接近遮斷部40的Y方向中央的一側的內側面突設有壓入部46。在被插入部分27插入插入凹部45時,壓入部46壓入被插入部分27,詳細地說是咬入被插入部分27。
如上所述,被插入部分27插入插入凹部45,由此安裝於安裝部分44。其結果,殼體20在框架11的內側透過遮斷部40而被框架11支承。
如圖12所示,嵌合部分41係在X方向上位於兩個安裝部分44之間,且具有:設置於遮斷部40的-Z側的端部的連結部分42、和從連結部分42的X方向中央部向+Z側突出的一對突出片43。
連結部分42在X方向上呈直線狀延伸,將兩個安裝部分44彼此連結。一對突出片43從Y方向觀察呈大致V字形排列配置。各突出片43分別例如由板彈簧構成而具有彈性,能夠以突出片43的間隔變窄的方式彈性變形。此外,如圖12所示,各突出片43的前端具有朝向X方向的外側呈山狀突出的接觸凸部47。
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如圖13所示,嵌合部分41與設置於對方側連接器的對方側遮斷部114嵌合。詳細地說,在對方側遮斷部114的X方向中央部設置有:形成在與嵌合部分41對應的位置的凹部(以下稱為嵌合凹部116)。嵌合凹部116具有足夠的深度以容納一對突出片43兩方的前端部(即接觸凸部47)。此外,嵌合凹部116的寬度(X方向的長度)比突出片43彼此的間隔稍窄,嚴格地說比各突出片43彈性變形前的時點的間隔稍窄。
在連接器嵌合時,如圖13所示,嵌合部分41所具有的一對突出片43一邊彈性變形而使突出片43彼此的間隔變窄一邊進入嵌合凹部116的裡側。由此,嵌合部分41與嵌合凹部116嵌合。在嵌合部分41進入到嵌合凹部116的裡部的狀態下,一對突出片43各自的前端、即接觸凸部47與嵌合凹部116的內側面接觸。又較佳為,在嵌合凹部116的內側面以與接觸凸部47配合的方式設置有與接觸凸部47的彎曲形狀對應地形成的凹陷。
在嵌合部分41與對方側遮斷部114嵌合的狀態下、即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遮斷部40與對方側遮斷部114一起構成電磁屏蔽。如上所述,該電磁屏蔽抑制高頻信號傳輸用的兩個接觸件31、32之間的信號的串擾。
在+Y側的遮斷部40和-Y側的遮斷部40的各個中,如圖10和圖11所示,嵌合部分41和兩個安裝部分44宜分別在Y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此外,更佳為嵌合部分41和安裝部分44各自的厚度(Y方向上的長度)大致均一。換言之,在Y方向上,嵌合部分41的端面和安裝部分44的端面宜位於同一平面上。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遮斷部40緊湊化,能夠進一步減小框架11內的遮斷部40的配置空間。
另外,基於減少構件個數的目的,框架11的側壁12、底壁17和遮斷部40由同一構件構成而一體化。詳細地說,框架11的側壁12和底壁17由同一構件構成,具體地說由一片金屬板M構成,並且利用同一金屬板M的一部分形成遮斷部40。金屬板M的材質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列舉黃銅和青銅等銅合金或不銹鋼等。此外,金屬板M的板厚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設定為0.06mm~0.15mm。
例如,如圖14所示,本發明的連接器10所具有的框架11能夠藉由對金屬板M實施深引伸加工(嚴格地說方筒深引伸加工)來製造。具體地說,一邊藉由模具等夾持並保持金屬板M的外緣部分,一邊將沖頭等按壓器具P按壓在金屬板M中的位於比外緣部分靠向內側的部分。由此,如圖14所示,得到具有深引伸底部的方筒型金屬成型品(以下稱為框架基材F)。深引伸底部是在深引伸加工時將金屬板M塞進去而形成的部分中的位於最裡側部(底部)的部分。
在框架基材F中的按壓器具P所按壓的面側(以下稱為上表面側)形成有開口,該開口在框架11的完成時點成為開口10A。此外,框架基材F中的方筒部分在框架11的完成時點成為側壁12。此外,金屬板M中的深引伸加工的實施中被夾持的外緣部分,在框架基材F的上表面側以凸緣狀的緣部的形式被保留,在框架11的完成時點成為凸緣部分53。
在實施深引伸加工後,框架基材F的底部被沖切成既定的形狀。由此,在框架基材F中的深引伸底部保留有:與框架11的底壁17(詳細地說緣部18和角部19)相當的部分、和與遮斷部40相當的部分。在此階段,與底壁17相當的部分(詳細地說與角部19相當的部分)和與遮斷部40相當的部分連續地相連。
此後,在與底壁17相當的部分和與遮斷部40相當的部分的交界處,將深引伸底部彎折。更詳細地說,將深引伸底部中的與遮斷部40相當的部分相對於與底壁17相當的部分彎折大致90度而立起。
經過以上步驟,由一片金屬板M製造框架11。在藉由上述步驟製造的框架11中,側壁12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成為無縫地連續。由此,確保框架11的強度和遮斷性(屏蔽性)。
此外,在側壁12的各部分,立起部分51和凸緣部分53無縫地相連。在立起部分51和凸緣部分53之間設置有彎折部分52,彎折部分52和凸緣部分53構成引導部54。由此,在對一片金屬板M實施深引伸加工來製造框架11的過程中,能夠附帶地形成引導部54。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連接器10,引導部54藉由與側壁12相同的構件(具體地說同一金屬板M)構成而與側壁12一體化。由此,與側壁12和引導部54由不同構件構成的情況相比,構件個數進一步減少,能夠降低連接器10的製造成本。特別是根據上述步驟,引導部54藉由將側壁12的上端部向框架11的外側彎曲而形成。由此,能夠利用構成側壁12的構件的一部分,更容易形成引導部54。
此外,在本發明的連接器10,引導部54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設置。由此,與具有與引導部54相當的部分的以往的連接器(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的連接器1)相比,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100更適當地引導到框架11的內側。
更詳細地說,專利文獻1記載的連接器1所具備的框架3是矩形的框,如圖17和圖19所示,在框架3中的四個角部設置有彎折部5。彎折部5是框架3的上端部向框架3的內側彎折而構成的。藉由設置有彎折部5,如圖19所示,在連接器嵌合時對方側連接器2被更適當地引導到框架3的內側。
但是,在框架3的上端部中,彎折部5僅設置在角部,不存在彎折部5的部分成為凹部。因此,在連接器嵌合時對方側連接器2有可能鉤卡在框架3中的凹部。如果將處於鉤卡在凹部的狀態的對方側連接器2用力塞進去,則有可能使連接器1或對方側連接器2變形或破損。
相對於此,在本發明的連接器10,在框架11的上端部,引導部54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設置,並不存在上述凹部。因此,在連接器嵌合時對方側連接器100不會鉤卡在凹部,能夠避免起因於此而產生的連接器10或對方側連接器100的變形和破損等。
此外,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設置的引導部54的各部分(框架11的周向上的各部分),在Z方向上位於相同的位置。由此,在連接器嵌合時對方側連接器100更不易鉤卡在框架11上,能夠將對方側連接器100更適當地引導到框架11的內側。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列舉具體例對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結構進行了說明,但是上述實施形態僅是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而列舉的一例,也可以考慮上述以外的實施形態。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框架11的側壁12、底壁17和遮斷部40由同一構件構成而一體化,遮斷部40從底壁17向+Z側突出。即,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遮斷部40與底壁17相連續,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例如,遮斷部40也可以與側壁12相連續,具體地說,遮斷部40從側壁12所具有的一對長邊部分13、14的一方或雙方沿X方向延伸。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對藉由深引伸加工製造無縫結構的框架11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並不限定於此,只要能夠製造無縫結構的框架11,則也可以使用其他加工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切削和抽拉加工等。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構成框架11的側壁12的一對長邊部分13、14和一對短邊部分15、16分別設置有突出部分55。但是,並不限定於此,只要在框架11的側壁12的內周面中在至少一處設置突出部分55即可。另外,基於良好地維持連接器嵌合狀態的觀點,較佳為如上述實施形態那樣,在一對長邊部分13、14和一對短邊部分15、16分別設置突出部分55。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框架11的側壁12在框架11的整個周圍成為無縫(即無接縫且無間隙)地連續,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藉由在將帶狀的金屬板彎曲成筒狀之後將端部彼此焊接,而形成具有微小的接縫的框架11的側壁12。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側壁12和引導部54無縫地相連,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在將側壁12和引導部54分別由不同構件形成之後,藉由焊接等將其等接合。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框架11的側壁12俯視呈矩形形狀。但是,側壁12的形狀俯視也可以呈矩形以外的形狀,例如也可以是圓形、橢圓形、菱形、梯形或平行四邊形,或是四邊形以外的多邊形等。
1:連接器 2:對方側連接器 3:框架 4:開口 5:彎折部 10:連接器 10A:開口 11:框架 12:側壁 13,14:長邊部分 15,16:短邊部分 17:底壁 18:緣部 19:角部 20:殼體 21:殼體中央部 22:殼體端部 23:中央凸部 24:側方凸部 25:嵌入槽 26:嵌入凹部 27:被插入部分 31:接觸件(第一端子) 32:接觸件(第二端子) 33:接觸件(第三端子) 40:遮斷部 41:嵌合部分 42:連結部分 43:突出片 44:安裝部分 45:插入凹部 46:壓入部 47:接觸凸部 51:立起部分 52:彎折部分 53:凸緣部分 54:引導部 55:突出部分 100:對方側連接器 102:對方側框架 104:底壁 106,108:接觸件保持部 111,112,113:對方側接觸件 114:對方側遮斷部 116:嵌合凹部 F:框架基材 M:金屬板 P:按壓器具
[圖1]是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仰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前視圖。 [圖5]是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側視圖。 [圖6]是對方側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7]是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8]是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9]是與對方側連接器嵌合的連接器的側視圖。 [圖10]是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分解圖。 [圖11]是框架和遮斷部的俯視圖。 [圖12]是示出圖5的I-I剖面的圖。 [圖13]是示出圖9的J-J剖面的圖。 [圖14]是關於深引伸加工的說明圖。 [圖15]是示出嵌合中途階段的連接器和對方側連接器的圖,是連接器和對方側連接器各自的前視圖。 [圖16]是示出嵌合中途階段的連接器和對方側連接器的圖,是示出與圖9的J-J剖面相當的剖面的圖。 [圖17]是現有例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18]是示出使對方側連接器與現有例的連接器嵌合的情況的圖。 [圖19]是示出圖18的K-K剖面的圖。
10A:開口
11:框架
12:側壁
13,14:長邊部分
15,16:短邊部分
17:底壁
18:緣部
19:角部
20:殼體
21:殼體中央部
22:殼體端部
23:中央凸部
24:側方凸部
25:嵌入槽
26:嵌入凹部
27:被插入部分
31:接觸件(第一端子)
32:接觸件(第二端子)
33:接觸件(第三端子)
40:遮斷部
41:嵌合部分
44:安裝部分
51:立起部分
52:彎折部分
53:凸緣部分
54:引導部
55:突出部分

Claims (10)

  1. 一種連接器,係具備具有開口的框架,並能夠使對方側連接器從前述開口嵌合到前述框架的內側, 前述框架係具有: 側壁,在前述連接器和前述對方側連接器的嵌合方向上延伸,包圍與前述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下的前述對方側連接器;以及 引導部,設置在前述側壁中的在前述嵌合方向上位於前述開口側的端部,向前述框架的內側引導前述對方側連接器, 前述側壁係在前述框架的整個周圍成為連續, 前述引導部係在前述框架的整個周圍設置在前述側壁的位於前述開口側的端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 前述側壁係在前述框架的整個周圍成為無縫地連續, 前述引導部係由與前述側壁相同的構件構成而與前述側壁一體化。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連接器,其中, 前述引導部,係藉由使前述側壁的位於前述開口側的端部向前述框架的外側彎曲而形成。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連接器,其中, 前述側壁和前述引導部係由同一金屬板構成。
  5. 如請求項1至4之任一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 前述引導部係包括:彎折部分,與前述側壁中的沿前述嵌合方向延伸的部分相連續;以及凸緣部分,從前述彎折部分向前述框架的外側延伸, 前述開口被前述凸緣部分包圍。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連接器,其中, 前述彎折部分之朝向前述框架的內側的面,係彎曲成圓弧狀的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 在前述框架的整個周圍設置的前述引導部的各部分,係在前述嵌合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 在前述對方側連接器與前述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下,前述側壁的內周面與前述對方側連接器的外周面接觸。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連接器,其中, 前述側壁係具備:前述側壁的內周面比前述側壁中的其他部分更向前述框架的內側突出的突出部分, 在前述對方側連接器與前述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下,前述側壁的內周面中之具備前述突出部分的區域與前述對方側連接器的外周面接觸。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連接器,其中, 前述側壁係具有:相互隔著間隔配置的一對長邊部分、及將前述一對長邊部分的端部彼此連結的一對短邊部分, 在前述一對長邊部分的各個以及前述一對短邊部分的各個上設置有前述突出部分。
TW110110810A 2020-05-13 2021-03-25 連接器 TWI808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4468 2020-05-13
JP2020084468 2020-05-13
JP2020091146A JP7348135B2 (ja) 2020-05-26 2020-05-26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0-091146 2020-05-26
JP2020102280A JP7366844B2 (ja) 2020-06-12 2020-06-12 コネクタ
JP2020-102280 2020-06-12
JP2020105098A JP2021197328A (ja) 2020-06-18 2020-06-18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JP2020-105098 2020-06-18
JP2020120397A JP7395437B2 (ja) 2020-07-14 2020-07-14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0-120397 2020-07-14
JP2020121984A JP7445551B2 (ja) 2020-07-16 2020-07-16 コネクタ
JP2020-121984 2020-07-16
JP2020132981A JP7461245B2 (ja) 2020-08-05 2020-08-05 コネクタ
JP2020-132981 2020-08-05
JP2020-141324 2020-08-25
JP2020141324A JP7471960B2 (ja) 2020-05-13 2020-08-25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0-155230 2020-09-16
JP2020155230A JP7467296B2 (ja) 2020-09-16 2020-09-16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0-161721 2020-09-28
JP2020161721A JP2022054592A (ja) 2020-09-28 2020-09-28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0184235A JP2022074300A (ja) 2020-11-04 2020-11-04 コネクタ
JP2020-184224 2020-11-04
JP2020-184235 2020-11-04
JP2020184224A JP7476078B2 (ja) 2020-11-04 2020-11-04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581A true TW202143581A (zh) 2021-11-16
TWI808400B TWI808400B (zh) 2023-07-11

Family

ID=78511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0810A TWI808400B (zh) 2020-05-13 2021-03-25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7176B2 (zh)
CN (2) CN113675666A (zh)
TW (1) TWI8084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94901B1 (ko) * 2020-05-13 2023-02-06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US11489291B2 (en) * 2020-05-13 2022-11-0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1681279S (zh) * 2020-09-30 2021-03-15
JP1682141S (zh) * 2020-10-06 2021-08-30
JP1682136S (zh) * 2020-10-06 2021-08-30
JP1682137S (zh) * 2020-10-06 2021-08-30
JP1682891S (zh) * 2020-10-26 2021-04-05
JP1682890S (zh) * 2020-10-26 2021-04-05
JP1698703S (ja) * 2021-04-16 2021-11-01 コネクタ
JP1708464S (ja) * 2021-07-01 2022-02-25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4336A (en) 1988-03-15 1989-10-17 Amp Incorporate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ing
US5697799A (en) * 1996-07-31 1997-12-1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Board-mountable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GB0319033D0 (en) * 2003-08-13 2003-09-17 Quadrics Ltd Connector clip
JP4175657B2 (ja) * 2006-01-17 2008-11-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69558B2 (ja) 2014-06-05 2018-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TWI678030B (zh) * 2016-01-11 2019-11-2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緣連接器
TWM539713U (zh) * 2016-11-25 2017-04-11 Tarng Yu Enterprise Co Ltd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
CN207925768U (zh) * 2017-01-11 2018-09-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8933365B (zh) * 2017-05-26 2021-06-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7572564U (zh) * 2017-09-25 2018-07-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板端连接器
JP7025982B2 (ja) * 2018-04-17 2022-02-25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73525B2 (ja) * 2019-01-29 2023-05-1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8757U (zh) 2021-12-03
US20210359456A1 (en) 2021-11-18
TWI808400B (zh) 2023-07-11
US11677176B2 (en) 2023-06-13
CN113675666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43581A (zh) 連接器
TWI775365B (zh) 連接器
TWI758389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US108970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4382834B2 (ja) 回路基板用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TWI804261B (zh) 連接器和連接器組裝體
TWM521825U (zh) 插座連接器
TW201547112A (zh) 插座連接器
TWI819292B (zh) 連接器
TWI819532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
US10516226B2 (en) Intermedi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JP726897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電気コネクタ
TWI825839B (zh) 連接器
JP2022074300A (ja) コネクタ
KR102623603B1 (ko) 커넥터
JP7476078B2 (ja) コネクタ
KR102623602B1 (ko) 커넥터
US109107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outer shell with a front portion and a rear portion larger than the front portion
CN109546390B (zh) 电连接器
TWI791786B (zh) 電連接器
TWM633917U (zh) 導電端子、具有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及其對接連接器
JP2023100475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TWM501009U (zh) 電連接器結構
TW202408101A (zh) 基板對基板用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