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3495A - 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3495A
TW202143495A TW110101978A TW110101978A TW202143495A TW 202143495 A TW202143495 A TW 202143495A TW 110101978 A TW110101978 A TW 110101978A TW 110101978 A TW110101978 A TW 110101978A TW 202143495 A TW202143495 A TW 2021434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on structure
substrate
transistor
forming
tren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1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9462B (zh
Inventor
丘世仰
Original Assignee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865,42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315918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865,42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107730B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3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9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946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20/00Read-only memory [ROM] devices
    • H10B20/20Programmable ROM [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Element Separation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提供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基板。形成橫跨基板的溝槽以定義第一主動區及第二主動區。形成底部隔離結構於溝槽中,其中底部隔離結構暴露基板的側壁的一部分。氧化基板暴露的側壁以在底部隔離結構上形成頂部隔離結構,其中頂部隔離結構延伸到基板中。形成嵌入頂部隔離結構的導電結構。分別在第一主動區及第二主動區中形成一第一電晶體及一第二電晶體。

Description

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製造具有反熔絲結構的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熔絲(fuse)元件常用於半導體裝置中,例如半導體記憶體或邏輯裝置。 反熔絲具有與熔絲相反的電氣特性,並且可以通過將有缺陷的單元更換為冗餘單元來修復有缺陷的單元。
通常,一個反熔絲需要由與其相鄰的一個控制閘極來控制。因此,將一個記憶胞(unit cell)定義為1T1C,表示一個電晶體(閘極)和一個電容(反熔絲)。但是,當反熔絲數量增加時,傳統的1T1C結構將佔據很大的面積。為了實現高密度記憶單元或冗餘,記憶胞應盡可能小。
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此方法包含提供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基板。形成溝槽橫跨基板,以定義第一主動區及第二主動區。氧化基板暴露的側壁以在底部隔離結構上形成頂部隔離結構,其中頂部隔離結構延伸到基板中。形成嵌入頂部隔離結構的導電結構。分別在第一主動區及第二主動區中形成第一電晶體及第二電晶體。
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第一電晶體及第二電晶體的源極/汲極區分別具有下表面位於導電結構的下表面下方。
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頂部隔離結構及底部隔離結構共同將導電結構與第一電晶體及第二電晶體的源極/汲極區分隔。
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溝槽的寬度大於導電結構的寬度。
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形成第一電晶體及第二電晶體包含形成閘極結構在第一主動區及第二主動區的基板上;以及形成源極/汲極區在第一主動區及第二主動區的基板中,其中源極/汲極區位於頂部隔離結構的相對側。
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此方法更包含形成多個接觸插塞分別與第一電晶體及第二電晶體的源極/汲極區、閘極結構以及導電結構連接。
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此方法包含提供基板,基板包含多個主動區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主動區藉由淺溝槽隔離結構彼此分隔。形成溝槽橫跨主動區及淺溝槽隔離結構。形成反熔絲結構於溝槽中,其中反熔絲結構包含覆蓋溝槽的隔離結構及嵌入隔離結構中的導電結構。形成電晶體於各主動區中,其中電晶體藉由隔離結構與導電結構分隔。
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形成反熔絲結構包含在溝槽中形成隔離結構的底部部分,其中隔離結構的底部部分的高度小於溝槽的深度;形成隔離結構的頂部部分,其中頂部部分橫向地延伸到基板中;以及形成導電結構於隔離結構上。
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形成電晶體包含形成閘極結構於各主動區的基板上;以及形成源極/汲極區於主動區的基板中,其中源極/汲極區與閘極結構相鄰,且具有下表面位於導電結構的下表面下方。
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此方法包含形成多個接觸插塞分別與源極/汲極區、閘極結構、及導電結構連接。
以下揭示內容提供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以便實現各個實施例的不同特徵。下文描述部件及排列的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揭示內容。當然,此等實例僅為實例且不意欲為限制性。舉例而言,在隨後描述中在第二特徵上方或在第二特徵上第一特徵的形成可包括第一及第二特徵形成為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以及亦可包括額外特徵可形成在第一及第二特徵之間,使得第一及第二特徵可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示案在各實例中可重複元件符號及/或字母。此重複為出於簡單清楚的目的,且本身不指示所論述各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在本文中使用空間相對用語,例如「下方」、「之下」、「上方」、「之上」等,這是為了便於敘述一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之間的相對關係,如圖中所繪示。這些空間上的相對用語的真實意義包含其他的方位。例如,當圖式上下翻轉180度時,一元件與另一元件之間的關係,可能從「下方」、「之下」變成「上方」、「之上」。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上的相對敘述也應作同樣的解釋。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繪示的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10流程圖。方法10包含操作12、操作14、操作16、操作18、操作20以及操作22。應注意,第1圖所示的方法僅為示例,並且不旨在限製本發明。因此,可以在第1圖所示的方法之前、期間和/或之後執行附加操作,並且本文僅簡要描述一些其他操作。第2圖至第4圖及第5A圖至第11圖分別是根據第1圖的方法10繪示的製造半導體結構的製程各步驟的俯視圖及剖面圖。
請參考第1圖及第2圖。在第1圖的操作12中,提供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基板100。基板100可以包括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個主動區102、104及106。相鄰的主動區之間通過淺溝槽隔離結構110隔開。例如,如第2圖所示,淺溝槽隔離結構110位於主動區102和主動區104之間,並將其分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板100可以是由矽或碳化矽製成的單晶半導體基板或多晶半導體基板、由矽鍺等製成的化合物半導體基板、絕緣體上矽(SOI)基板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淺溝槽隔離結構110包含四乙氧基矽烷(TEOS)、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氟化物摻雜的矽酸鹽(FSG)。
請參考第3圖,在基板100上形成遮罩層120以覆蓋主動區102、104、106以及淺溝槽隔離結構1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遮罩層120由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碳化矽、其他合適的材料或其組合製成。可以通過包括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原子層沉積(ALD)製程、物理氣相沉積(PVD)製程或其組合的合適的沉積方法在基板100上形成遮罩層12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圖案化遮罩層120,並且具有開口OP1以暴露其下的結構。遮罩層120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圖案化,例如使用光刻圖案化(photolithography patterning)製程和蝕刻製程。因此,開口OP1形成在遮罩層120中,以暴露出主動區102、104和106以及淺溝槽隔離結構110的一部分。
請參考第1圖及第4圖。在第1圖的操作14中,形成溝槽T1橫跨基板10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主動區102、104、106及淺溝槽隔離結構110被開口OP1 (如第3圖所示)暴露的部分被蝕刻以在基板100中形成溝槽T1。溝槽T1沿第二方向D2延伸,橫跨主動區102、104及106和淺溝槽隔離結構110,使得主動區102、104及106被分為多個區段。例如,溝槽T1橫跨主動區102以定義第一主動區102a及第二主動區102b。
第5A圖及第5B圖分別是沿第4圖的線段A-A’和B-B’截取的截面圖。如第5A圖所示,溝槽T1露出基板100的側壁108。基板100和淺溝槽隔離結構110的一部分可以通過適當的蝕刻製程蝕刻形成溝槽T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溝槽T1在主動區102中的深度H1(如第5A圖所示)比在淺溝槽隔離結構110中的深度H1'(如第5 B圖所示)深。在以下操作中,以主動區102和相鄰的淺溝槽隔離結構110的截面圖做為示例。
接著,在第1圖的操作16中,形成底部隔離結構202於溝槽T1中。第6A圖至第7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繪示的執行操作16的詳細步驟。第6A圖、第7A圖及第6B圖、第7B圖分別為沿第4圖的線段A-A’和B-B’截取的橫截面。
請參考第6A圖及第6B圖,溝槽T1填充有絕緣材料,從而形成隔離層20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隔離層200’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四乙氧基矽烷(TEOS)或氟化物摻雜的矽酸鹽(FSG)。在一些示例中,隔離層200’的材料與淺溝槽隔離結構110的材料相同。隔離層200’可以通過合適的沉積方法形成,包括CVD製程、ALD製程、PVD製程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隔離材料可以形成在溝槽T1中並覆蓋遮罩層120的頂表面,然後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拋光(CMP)製程以形成隔離層200'。
之後,請參考第7A圖及第7B圖,凹陷隔離層200’以形成底部隔離結構202。凹陷隔離層200’暴露基板100的一部分側壁108,以使其在隨後的步驟中被氧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底部隔離結構202是通過使用適當的各向異性(anisotropic)蝕刻製程(例如乾蝕刻製程)形成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底部隔離結構202的高度H2小於基板100中溝槽T1的深度H1。
請參考第1圖及第8A-8B圖。在第1圖的操作18中,氧化基板100暴露的側壁108以在底部隔離結構202上形成頂部隔離結構204,其中頂部隔離結構204延伸至基板100中。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頂部隔離結構204通過執行熱氧化製程氧化基板100暴露的側壁108 (如第7A圖所示)來形成。如第8A圖所示,頂部隔離結構204橫向延伸至基板100中。具體而言,頂部隔離結構204形成在底部隔離結構202上,並且具有開口暴露底部隔離結構202的頂表面的一部分。如此,頂部隔離結構204和底部隔離結構202共同形成隔離結構200,以覆蓋溝槽T1的側壁和底部。
請參考第1圖及第9A-9B圖。在第1圖的操作20中,形成嵌入隔離結構200的導電結構2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結構210通過合適的沉積方法形成,包括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CVD)製程,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 , ALD)製程,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 PVD)製程或其組合。導電結構210設置在第8A圖所示的底部隔離結構202的暴露的頂表面上。具體而言,導電結構210的側壁的底部部分被頂部隔離結構204覆蓋。也就是說,頂部隔離結構204將導電結構210與基板100分隔開。如第9A圖所示,導電結構210的寬度W2小於溝槽T1的寬度W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結構210包含導電材料(例如多晶矽、金屬、金屬合金)、其他合適的材料和/或其組合。
請參考第10A圖及第10B圖,在形成導電結構210之後,移除遮罩層120(如第9A圖及第9B圖所示)。具體而言,通過諸如乾蝕刻製程或濕蝕刻製程的蝕刻製程移除遮罩層120,以暴露出基板100的頂表面。.
請參考第1圖及第11圖。在第1圖的操作22中,第一電晶體302a及第二電晶體302分別形成在第一主動區102a及第二主動區102b中。如第11圖所示,第一電晶體302a包含閘極結構310及源極/汲極區312,且第二電晶體302b包含閘極結構320及源極/汲極區32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晶體302a及第二電晶體302b形成在基板100的p型井區(p-well region)(未圖示)。源極/汲極區312及322位於隔離結構200的相對兩側,分別與閘極結構310及320相鄰。源極/汲極區312及322分別具有下表面312s及322s位於導電結構210的下表面210s下方,使導電結構與基板100的p型井區完全隔離,以防止漏電問題(leakage issue)。
第一電晶體302a的形成可以包含在第一主動區102a的基板100上形成閘極結構310,以及在第一主動區102a的基板100中形成源極/汲極區312。例如,閘極結構310的形成可以包含合適的沉積方法,例如CVD製程、PVD製程、或其類似者。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閘極結構310包含多晶矽、金屬諸如鋁(Al)、銅(Cu)或鎢(W)、其他導電材料或其組合。此外,可以通過執行離子植入(ion implantation)製程形成源極/汲極區312,並且摻雜的深度必須比導電結構210的下表面210s深。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源極/汲極區312摻雜有N型摻雜劑,例如磷或砷。第二電晶體302b的閘極結構320和源極/汲極區322的材料和形成可以與上述第一電晶體302a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應注意,也可以通過上述製程在其他主動區(例如,主動區104、106)中形成其他電晶體(未示出)。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形成第一電晶體302a和第二電晶體302b之後,此方法進一步包含形成多個接觸插塞分別與第一及第二電晶體302a、302b的源極/汲極區312、322及閘極結構310、320以及導電結構210連接。例如,接觸插塞400接地並分別與遠離隔離結構200的源極/汲極區312及322相連。
請繼續參考第11圖,隔離結構200將導電結構210與第一電晶體302a和第二電晶體302b的源極/汲極區312及322分開。一對反熔絲結構AF1和AF2形成在電晶體302a和302b之間。導電結構210作為反熔絲結構AF1和AF2的頂板(top plate)。源極/汲極區312及322作為反熔絲結構AF1和AF2的底板(bottom plate)。隔離結構200,更詳細而言為頂部隔離結構204,充當反熔絲結構AF1和AF2的頂板和底板之間的介電層。具體而言,反熔絲結構AF1包含導電結構210、 隔離結構200、及與電晶體302a共享的源極/汲極區312。類似地,反熔絲結構AF2包含導電結構210、隔離結構200及與電晶體302b共享的源極/汲極區322。可以在反熔絲AF1和AF2的兩端(即源極/汲極區312、322和導電結構210)施加電壓,以引起介電層的擊穿(breakdown),這導致介電層的破裂(rupture)。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在本揭示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中,隔離結構將基板分離成多個主動區。然後從隔離結構的頂表面嵌入導電結構,並在隔離結構相對兩側的主動區中形成電晶體。因此,在兩個相鄰的電晶體之間會形成一對反熔絲結構,並且可以同時被熔斷(blown out)。換句話說,本揭示的方法可以減少具有反熔絲結構和電晶體的半導體結構的尺寸,從而實現高裝置密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方法 12, 14, 16, 18, 20, 22:操作 100:半導體 102, 104, 106:主動區 102a:第一主動區 102b:第二主動區 108:側壁 110:淺溝槽隔離結構 120:遮罩層 200:隔離結構 200’:隔離層 202:底部隔離結構 204:頂部隔離結構 210:導電結構 210S, 312S, 322S:下表面 302a:第一電晶體 302b:第二電晶體 310, 320:閘極結構 312, 322:源極/汲極區 400:接觸插塞 A-A’, B-B’:線段 AF1, AF2:反熔絲結構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1, H1’:深度 H2:高度 OP1:開口 T1:溝槽 W1, W2:寬度
當讀到隨附的圖式時,從以下詳細的敘述可充分瞭解本揭露的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工業上的標準實務,各種特徵不是按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了清楚的討論,各種特徵的尺寸可任意增加或減少。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繪示的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流程圖。 第2圖至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繪示的製造半導體結構的製程各步驟的俯視圖。 第5A、6A、7A、8A、9A、10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繪示的製造半導體結構的製程各步驟的沿著第4圖的線段A-A’截取的截面圖。 第5B、6B、7B、8B、9B、10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繪示的製造半導體結構的製程各步驟的沿著第4圖的線段B-B’截取的截面圖。 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方式繪示的半導體結構的截面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方法
12,14,16,18,20,22:操作

Claims (10)

  1. 一種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包含: 提供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基板; 形成一溝槽橫跨該基板,以定義一第一主動區及一第二主動區; 形成一底部隔離結構於該溝槽中,其中該底部隔離結構暴露該基板的一側壁的一部分; 氧化該基板暴露的該側壁以在該底部隔離結構上形成一頂部隔離結構,其中該頂部隔離結構延伸到該基板中; 形成嵌入該頂部隔離結構的一導電結構;以及 分別在該第一主動區及該第二主動區中形成一第一電晶體及一第二電晶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電晶體及該第二電晶體的一源極/汲極區分別具有一下表面位於該導電結構的一下表面下方。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頂部隔離結構及該底部隔離結構共同將該導電結構與該第一電晶體及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汲極區分隔。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溝槽具有一寬度,該寬度大於該導電結構的一寬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電晶體及該第二電晶體包含: 形成一閘極結構在該第一主動區及該第二主動區的該基板上;以及 形成一源極/汲極區在該第一主動區及該第二主動區的該基板中,其中該源極/汲極區位於該頂部隔離結構的相對側。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形成多個接觸插塞分別與該第一電晶體及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汲極區、該閘極結構以及該導電結構連接。
  7. 一種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包含: 提供一基板,該基板包含多個主動區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該些主動區藉由一淺溝槽隔離結構彼此分隔; 形成一溝槽橫跨該些主動區及該淺溝槽隔離結構; 形成一反熔絲結構於該溝槽中,其中該反熔絲結構包含覆蓋該溝槽的一隔離結構及嵌入該隔離結構中的一導電結構;以及 形成一電晶體於各該主動區中,其中該電晶體藉由該隔離結構與該導電結構分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反熔絲結構包含: 在該溝槽中形成該隔離結構的一底部部分,其中該隔離結構的該底部部分具有一高度小於該溝槽的一深度; 形成該隔離結構的一頂部部分,其中該頂部部分橫向地延伸到該基板中;以及 形成該導電結構於該隔離結構上。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電晶體包含: 形成一閘極結構於各該主動區的該基板上;以及 形成一源極/汲極區於各該主動區的該基板中,其中該源極/汲極區與該閘極結構相鄰,且具有一下表面位於該導電結構的一下表面下方。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形成多個接觸插塞分別與該源極/汲極區、該閘極結構、及該導電結構連接。
TW110101978A 2020-05-04 2021-01-19 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TWI7794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65,428 2020-05-04
US16/865,429 US11315918B2 (en) 2020-05-04 2020-05-04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layout structure
US16/865,428 US11107730B1 (en) 2020-05-04 2020-05-04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nti-fuse structures
US16/865,429 2020-05-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495A true TW202143495A (zh) 2021-11-16
TWI779462B TWI779462B (zh) 2022-10-01

Family

ID=783033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4776A TWI749953B (zh) 2020-05-04 2020-12-17 半導體結構及半導體佈局結構
TW110101978A TWI779462B (zh) 2020-05-04 2021-01-19 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4776A TWI749953B (zh) 2020-05-04 2020-12-17 半導體結構及半導體佈局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3611703A (zh)
TW (2) TWI7499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2263B1 (en) * 2000-09-22 2003-01-28 Sandisk Corporation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array having discontinuous source and drain diffusions contacted by continuous bit line conducto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KR100525331B1 (ko) * 2001-04-26 2005-11-02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반도체 장치
US7085153B2 (en) * 2003-05-13 2006-08-01 Innovative Silicon S.A. Semiconductor memory cell, array, architecture and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KR100739658B1 (ko) * 2006-07-03 200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2160178B (zh) * 2008-09-19 2013-06-1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
TW201203253A (en) * 2010-07-06 2012-01-16 Maxchip Electronics Corp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2222285A (ja) * 2011-04-13 2012-11-12 Elpida Memory Inc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41697B2 (en) * 2011-09-14 2014-06-03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nonvolatile memory structure having an antifuse component and a process of forming the same
US8530283B2 (en) * 2011-09-14 2013-09-10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Process for form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nonvolatile memory structure having an antifuse component
JP2013232494A (ja) * 2012-04-27 2013-11-14 Sony Corp 記憶素子、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20140264444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ess-enhancing selective epitaxial deposition of embedded source and drain regions
JP2014220376A (ja) * 2013-05-08 2014-1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105790B1 (en) * 2014-02-11 2020-04-29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mbedded fuse comprising conductor backfill
JP6345107B2 (ja) * 2014-12-25 2018-06-2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179113A1 (en) * 2015-05-07 2016-11-10 Finscale Inc. Super-thin channel transistor structure,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US9806084B1 (en) * 2016-06-06 2017-10-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ti-fuse with reduced programming voltage
US9852982B1 (en) * 2016-06-22 2017-12-26 Globalfoundries Inc. Anti-fuses with reduced programming voltages
US10395745B2 (en) * 2016-10-21 2019-08-27 Synposys, Inc. One-time programmable bitcell with native anti-fuse
CN108735710B (zh) * 2017-04-14 2020-05-08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反熔丝结构电路及其形成方法
US10332873B2 (en) * 2017-06-12 2019-06-25 Micron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comprising antifuse cells
US10381351B2 (en) * 2017-12-26 2019-08-13 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istor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layout structure
US10825931B2 (en) * 2018-02-13 2020-11-03 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undercutted-gat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453792B2 (en) * 2018-03-20 2019-10-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antifuse co-integrated with vertical FET
JP6989460B2 (ja) * 2018-08-10 2022-01-05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684A (zh) 2021-11-05
TW202143396A (zh) 2021-11-16
TWI779462B (zh) 2022-10-01
TWI749953B (zh) 2021-12-11
CN113611703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3157B2 (ja) 半導体装置
US805873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4015583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2213681A (zh) 積體電路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39704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TW202115871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01257325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107730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nti-fuse structures
US20220406791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I779462B (zh) 製造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US6090673A (en) Device contac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KR100592581B1 (ko) 집적 회로용 콘택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콘택을 가진반도체 소자
US1099162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812379B2 (en) SOI devices
TWI770804B (zh) 記憶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20070019134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841912B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JP2003023117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40074212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40147701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30298999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KR100688543B1 (ko) 리세스 게이트형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70038225A (ko)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23165614A (ja)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
TW202308120A (zh) 內埋有字元線的積體電路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