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6874A - 圓偏光板及光學積層體 - Google Patents

圓偏光板及光學積層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6874A
TW202136874A TW110108417A TW110108417A TW202136874A TW 202136874 A TW202136874 A TW 202136874A TW 110108417 A TW110108417 A TW 110108417A TW 110108417 A TW110108417 A TW 110108417A TW 202136874 A TW202136874 A TW 2021368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arizing plate
retardation
adhesiv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8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柱烈
金東輝
金恩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216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5264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6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687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使在撓性顯示器等顯示裝置等中歷經彎曲後,亦可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的反射光的色相較自正面觀察時不同的圓偏光板、光學積層體、及顯示裝置。圓偏光板依次包括至少包含直線偏光層的光學層、第一貼合層、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及第二相位差層。第一相位差層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一液晶層。當第一貼合層及第二貼合層的溫度25℃下的彈性係數分別為G'1[kPa]及G'2[kPa],且第一貼合層及第二貼合層的厚度分別為d1[μm]及d2[μm]時,滿足下述式(1)的關係。 G'1/d1<G'2/d2   (1)。

Description

圓偏光板及光學積層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圓偏光板、光學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在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裝置為代表的顯示裝置中,已知有使用具有可撓性的材料而能夠實現顯示裝置的彎曲等的撓性顯示器(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已知在有機EL顯示裝置中,為了抑制因外部光的反射而導致的視認性的降低,使用圓偏光板等來提高防反射性能。圓偏光板可將直線偏光板及相位差層積層而獲得,有時使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作為相位差層。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9-9102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9-9109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如上所述,包括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相位差層的圓偏光板作為與構成顯示裝置的最表面的前表面板等貼合的光學積層體,組裝在撓性顯示器中,有時以圓偏光板的直線偏光層側成為內側的方式反覆彎曲。在歷經此種彎曲的撓性顯示器中,與自正面觀察時的反射光的色相(色澤)相比,自傾斜方向觀察時的反射光的色相有時不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在撓性顯示器等顯示裝置等中歷經彎曲後,亦可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的反射光的色相較自正面觀察時不同的圓偏光板、包括其的光學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提供以下的圓偏光板、光學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1〕一種圓偏光板,依次包括至少包含直線偏光層的光學層、第一貼合層、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及第二相位差層,所述圓偏光板中, 所述第一相位差層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一液晶層, 當所述第一貼合層及所述第二貼合層的溫度25℃下的彈性係數分別為G'1[kPa]及G'2[kPa],所述第一貼合層及所述第二貼合層的厚度分別為d1[μm]及d2[μm]時,滿足下述式(1)的關係: G'1/d1<G'2/d2   (1)。 〔2〕如〔1〕所述的圓偏光板,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厚度為t[μm],且 在彎曲試驗後的所述圓偏光板的彎曲部分的剖面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所述第一貼合層側的表面中的最接近所述光學層側的位置與距所述光學層側最遠的位置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為ΔS[μm]時,滿足下述式(2)的關係: ΔS≦2t  (2)。 〔3〕一種圓偏光板,依次包括至少包含直線偏光層的光學層、第一貼合層、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及第二相位差層,所述圓偏光板中, 所述第一相位差層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一液晶層, 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厚度為t[μm],且 在彎曲試驗後的所述圓偏光板的彎曲部分的剖面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所述第一貼合層側的表面中的最接近所述光學層側的位置與距所述光學層側最遠的位置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為ΔS[μm]時,滿足下述式(2)的關係: ΔS≦2t  (2)。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二相位差層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二液晶層。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厚度為5 μm以下。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直線偏光層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及二色性色素。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光學層為於所述直線偏光層的單面或兩面具有保護層的偏光板。 〔8〕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及所述第二相位差層滿足下述[a]或[b]的關係: [a]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為1/2波長板,所述第二相位差層為1/4波長板; [b]所述第一相位差層及所述第二相位差層中的一者為逆波長分散性的1/4波長板,另一者為正C板。 〔9〕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是逆波長分散性的1/4波長板, 所述第二相位差層是正C板。 〔10〕一種光學積層體,包括: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以及前表面板,積層在所述圓偏光板的所述光學層側。 〔11〕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10〕所述的光學積層體。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即使在撓性顯示器等顯示裝置等中歷經彎曲後,亦可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的反射光的色相較自正面觀察時不同的圓偏光板。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方式。以下所有圖式是為了幫助理解本發明而示出,圖式中所示的各構成要素的尺寸或形狀未必與實際的構成要素的尺寸或形狀一致。
(圓偏光板) 圖1是示意性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圓偏光板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2是用於說明在圓偏光板的彎曲試驗之後使彎曲狀態返回的情況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如圖1所示,圓偏光板1依次包括至少含有直線偏光層31的光學層30、第一貼合層21、第一相位差層11、第二貼合層22、及第二相位差層12。第一相位差層11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一液晶層。
圓偏光板1滿足下述所示的<i>及<ii>中的至少一者。圓偏光板1可僅滿足<i>及<ii>中的一者,但較佳為滿足<i>及<ii>兩者。
<i>當第一貼合層21的溫度25℃下的彈性係數為G'1[kPa],第二貼合層22的溫度25℃下的彈性係數為G'2[kPa],第一貼合層21的厚度為d1[μm],第二貼合層22的厚度為d2[μm]時,圓偏光板1滿足下述式(1)的關係: G'1/d1<G'2/d2   (1)。
<ii>圓偏光板1的第一相位差層11的厚度為t[μm],且 在彎曲試驗後的所述圓偏光板的彎曲部分的剖面中,第一相位差層11的第一貼合層21側的表面中的最接近光學層30側的位置與距光學層30側最遠的位置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為ΔS[μm]時,圓偏光板1滿足下述式(2)的關係: ΔS≦2t  (2)。
光學層30只要至少包括直線偏光層31即可,可包括在直線偏光層31的單面或兩面具有保護層的偏光板,亦可為偏光板本身。直線偏光層31可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亦可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及二色性色素。圖1所示的圓偏光板1中,以光學層30為在直線偏光層31的兩面具有保護層32、保護層33的偏光板的情況為例來示出。
第一貼合層21是用於貼合光學層30與第一相位差層11的層,可與光學層30及第一相位差層11直接接觸。第一貼合層21是黏著劑層或接著劑硬化層,較佳為黏著劑層。
第一貼合層21的溫度25℃下的彈性係數G'1例如可為10 kPa以上,亦可為20 kPa以上,亦可為30 kPa以上。彈性係數G'1例如可為3×106 kPa以下,亦可為2×106 kPa以下,亦可為1×106 kPa以下,亦可為5×105 kPa以下,亦可為1×105 kPa以下,亦可為1×104 kPa以下,亦可為5×103 kPa以下,亦可為3×103 kPa以下,亦可為2×103 kPa以下,亦可為1×103 kPa以下,亦可為800 kPa以下。彈性係數G'1可藉由後述實施例中記載的方法來測定。
於第一貼合層21是黏著劑層的情況下,所述彈性係數G'1例如可為10 kPa以上,亦可為20 kPa以上,亦可為30 kPa以上,另外,亦可為5×103 kPa以下,亦可為3×103 kPa以下,亦可為2×103 kPa以下,亦可為1×103 kPa以下,亦可為800 kPa以下。於第一貼合層21是接著劑硬化層的情況下,所述彈性係數G'1例如可為1×105 kPa以上,亦可為5×105 kPa以上,另外,亦可為3×106 kPa以下,亦可為2×106 kPa以下,亦可為1×106 kPa以下。
於第一貼合層21為黏著劑層的情況下,第一貼合層21的厚度d1例如可為3 μm以上,亦可為5 μm以上,亦可為10 μm以上,另外,例如可為50 μm以下,亦可為40 μm以下,亦可為30 μm以下,亦可為25 μm以下。於第一貼合層21為接著劑硬化層的情況下,第一貼合層21的厚度d1例如可為0.01 μm以上,亦可為0.1 μm以上,亦可為0.5 μm以上,亦可為1 μm以上,另外,例如可為20 μm以下,亦可為15 μm以下,亦可為10 μm以下,亦可為5 μm以下。
如上所述,第一相位差層11包含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一液晶層。第一相位差層11可為第一液晶層本身,亦可為第一液晶層與第一配向層的積層體。在第一相位差層11包括第一配向層的情況下,第一配向層可設置在第一液晶層的光學層30側,亦可設置在第一液晶層的第二貼合層22側。
第一相位差層11的厚度t例如可為0.01 μm以上,亦可為0.05 μm以上,亦可為0.1 μm以上,亦可為0.5 μm以上,亦可為1 μm以上。厚度t較佳為5 μm以下,可為4 μm以下,亦可為3 μm以下。
第二貼合層22是用於貼合第一相位差層11與第二相位差層12的層,可與第一相位差層11及第二相位差層12直接接觸。第二貼合層22是黏著劑層或接著劑硬化層,較佳為接著劑硬化層。
第二貼合層22的溫度25℃下的彈性係數G'2例如可為50 kPa以上,亦可為70 kPa以上,亦可為90 kPa以上,亦可為100 kPa以上,亦可為300 kPa以上,亦可為500 kPa以上。彈性係數G'2例如可為5×106 kPa以下,亦可為4×106 kPa以下,亦可為3×106 kPa以下,亦可為2.5×106 kPa以下,亦可為1×105 kPa以下,亦可為1×104 kPa以下,亦可為5×103 kPa以下,亦可為3×103 kPa以下,亦可為2×103 kPa以下,亦可為1×103 kPa以下,亦可為800 kPa以下。彈性係數G'2可藉由後述實施例中記載的方法來測定。
於第二貼合層22是黏著劑層的情況下,所述彈性係數G'2例如可為50 kPa以上,亦可為70 kPa以上,亦可為90 kPa以上,另外,亦可為5×103 kPa以下,亦可為3×103 kPa以下,亦可為2×103 kPa以下,亦可為1×103 kPa以下,亦可為800 kPa以下。於第二貼合層22是接著劑硬化層的情況下,所述彈性係數G'2例如可為8×105 kPa以上,亦可為1×106 kPa以上,另外,亦可為5×106 kPa以下,亦可為3×106 kPa以下,亦可為1×105 kPa以下。
於第二貼合層22為黏著劑層的情況下,第二貼合層22的厚度d2例如可為1 μm以上,亦可為5 μm以上,亦可為10 μm以上,亦可為15 μm以上,另外,例如可為50 μm以下,亦可為40 μm以下,亦可為30 μm以下,亦可為25 μm以下。於第二貼合層22為接著劑硬化層的情況下,第二貼合層22的厚度d2例如可為0.01 μm以上,亦可為0.1 μm以上,亦可為0.5 μm以上,亦可為1 μm以上,另外,例如可為20 μm以下,亦可為15 μm以下,亦可為10 μm以下,亦可為5 μm以下。
第二相位差層12可為將樹脂膜拉伸而成的拉伸膜,亦可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二液晶層。在第二相位差層12包括第二液晶層的情況下,第二相位差層12可為第二液晶層本身,亦可為第二液晶層與第二配向層的積層體。在第二相位差層12包括第二配向層的情況下,第二配向層通常設置在第二液晶層的與第二貼合層22側相反的一側。
第二相位差層12的厚度例如可為0.01 μm以上,亦可為5 μm以上,另外,亦可為20 μm以下,亦可為15 μm以下。在第二相位差層12包括第二液晶層的情況下,第二相位差層的厚度例如可為0.01 μm以上,亦可為0.05 μm以上,亦可為0.1 μm以上,亦可為0.5 μm以上,亦可為1 μm以上,另外,可為5 μm以下,亦可為4 μm以下,亦可為3 μm以下。
圓偏光板被組裝在撓性顯示器等中,有時會以光學層30側成為內側的方式彎曲。在此種情況下,例如如圖2所示,第一相位差層11中有時會發生起伏。第一相位差層11中產生的起伏可能會成為使觀察圓偏光板時的第一相位差層11的相位差特性不均勻的原因。因此,認為例如會產生如下現象:在圓偏光板1的光學層30側,自傾斜方向觀察圓偏光板1時的反射光的色相(色澤)較自正面觀察圓偏光板1時不同。
本實施方式的圓偏光板1中,滿足所述<i>記載的式(1)的關係、及/或所述<ii>記載的式(2)的關係。因此,認為即使在以光學層30側成為內側的方式使圓偏光板1彎曲之後,使彎曲狀態返回為平坦的狀態的情況下,亦抑制了在第一相位差層11中產生的起伏。藉此,如上所述,認為可抑制反射光的色相根據觀察方向而不同。
在滿足式(1)關係的圓偏光板1中可抑制第一相位差層11的所述起伏的理由推測如下。當以光學層30側成為內側的方式使圓偏光板1彎曲時,第一貼合層21被壓縮,藉此第一貼合層21欲向第一相位差層11膨脹。可認為,當第一貼合層21膨脹時,與第一貼合層21鄰接配置的第一相位差層11受其影響而變形,即使圓偏光板1返回到彎曲前的狀態,第一相位差層11亦不會返回到彎曲前的狀態,而會產生所述的起伏。
第一貼合層21及第二貼合層22中,彈性係數G'1及彈性係數G'2越大,越容易膨脹,而有越容易變硬的傾向。因此,藉由使第一貼合層21的彈性係數G'1相對變小(例如,G'1<G'2),抑制因圓偏光板1的彎曲而使第一貼合層21膨脹的變形,而容易抑制伴隨著第一貼合層21的膨脹的第一相位差層11的變形。另外,藉由使第二貼合層22的彈性係數G'2相對變大(例如,G'1<G'2),使第二貼合層22變硬,容易抑制第一相位差層11追隨隨著圓偏光板1的彎曲的第一貼合層21的膨脹而變形。
另一方面,第一貼合層21及第二貼合層22中,厚度d1及厚度d2越大,即,厚度d1及厚度d2的倒數的值越小,應力緩和性越高。因此,藉由相對地增大第一貼合層21的厚度d1(例如,d1>d2)而使厚度d1的倒數的值相對地減小,迅速緩和第一貼合層21伴隨著圓偏光板1的彎曲而受到的應力,而容易降低傳遞到第一相位差層11的應力。另外,藉由相對地減小第二貼合層22的厚度d2(例如,d1>d2)而使厚度d2的倒數的值相對地增大,不易緩和第二貼合層22所受到的應力,而容易抑制第一相位差層11因伴隨著圓偏光板1的彎曲的第一貼合層21的膨脹而變形。
如此,認為藉由將第一貼合層21及第二貼合層22的彈性係數G'1及G'2以及厚度d1及d2調整為滿足式(1)的關係,在以光學層30側成為內側的方式使圓偏光板1彎曲的情況下,可抑制第一相位差層11變形,從而抑制所述起伏的產生。
認為在圓偏光板1滿足所述<ii>中記載的式(2)的關係的情況下,在彎曲試驗後的圓偏光板1中,處於第一相位差層11的第一貼合層21側的表面的起伏得到抑制的狀態。藉此,推測可抑制在圓偏光板1的光學層30側,自傾斜方向觀察圓偏光板1時的反射光的色相(色澤)較自正面觀察圓偏光板1時不同。
在彎曲試驗後的圓偏光板1的彎曲部分的剖面中,如圖2所示,式(2)中的ΔS為第一相位差層11的第一貼合層21側的表面中的最接近光學層30側的位置與距光學層30側最遠的位置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厚度方向是與圓偏光板1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圓偏光板1的積層方向)。彎曲部分的剖面設為在彎曲前的圓偏光板1的平面中平行於與彎曲試驗中的旋轉軸(擺動軸)正交的方向的剖面,詳細而言,是說明後述的實施例中的彎曲試驗的圖4的(a)中與紙面平行的剖面。彎曲部分是後述實施例的彎曲試驗的兩個台之間的間隙C1(圖4的(a))的範圍。
ΔS的大小與所述第一相位差層11的起伏的大小對應,認為ΔS越小,起伏越得到抑制,因此在ΔS滿足式(2)的情況下,可認為在彎曲試驗後的圓偏光板1中第一相位差層11的起伏得到抑制。如後述的實施例記載般,ΔS可基於利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彎曲試驗後的圓偏光板1的彎曲部分而得的顯微鏡圖像來決定。
在式(2)中,ΔS例如可為1.9t以下,亦可為1.8t以下,亦可為1.5t以下,亦可為1.4t以下,亦可為1.35t以下,亦可為1.3t以下。ΔS例如可為0.1t以上,亦可為0.5t以上,亦可為t以上,亦可超過t。
圓偏光板1中,第一相位差層11及第二相位差層12較佳為滿足下述[a]或[b]的關係: [a]第一相位差層11為1/2波長板,第二相位差層12為1/4波長板; [b]第一相位差層11及第二相位差層12中的一者是逆波長分散性的1/4波長板,另一者是正C板。 在所述[b]的情況下,較佳為第一相位差層11為逆波長分散性的1/4波長板,第二相位差層12為正C板。
圓偏光板1較佳為能夠彎曲。能夠彎曲是指可在構成圓偏光板1的層(例如第一相位差層11等)上不產生裂紋地彎曲。圓偏光板1較佳為能夠向以光學層30側為內側的方向彎曲。
圓偏光板1的厚度通常為5 μm以上,亦可為10 μm以上,亦可為15 μm以上,另外,較佳為80 μm以下,更佳為60 μm以下。
(光學積層體) 圖3是示意性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光學積層體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如圖3所示,光學積層體5包括圓偏光板1、及在圓偏光板1的光學層30側經由第三貼合層23而積層的前表面板40。光學積層體5較佳為能夠向圓偏光板1側成為內側的方向彎曲。
前表面板40可作為用於保護顯示裝置的顯示元件等的層發揮功能,並且是能夠透射光的板狀體。為了使光學積層體5能夠彎曲,板狀體較佳為具有樹脂膜或玻璃膜。板狀體亦可為樹脂膜與玻璃膜的積層體。前表面板40可配置在顯示裝置的最表面。
第三貼合層23可與前表面板40及圓偏光板1的光學層30直接接觸。第三貼合層23是黏著劑層或接著劑硬化層。
光學積層體5亦可在圓偏光板1側(第二相位差層側)具有用於貼合在後述的顯示裝置的顯示元件等上的第四貼合層。第四貼合層是黏著劑層或接著劑硬化層。
光學積層體5亦可包括觸控感測器面板等。觸控感測器面板可配置在前表面板40與圓偏光板1之間,亦可配置在光學積層體5的圓偏光板1側(第二相位差層側)。
(顯示裝置) 光學積層體5可組裝在有機EL顯示裝置等顯示裝置中。顯示裝置例如可藉由將光學積層體5積層在包含顯示元件等的顯示積層體上來獲得。顯示積層體除了顯示元件以外,亦可包括觸控感測器面板等。
顯示裝置可為智慧型手機、輸入板等移動終端,亦可為電視機、數碼相框、電子廣告牌、測量器或計量儀器類、辦公用設備、醫療設備、電算設備等。顯示裝置較佳為撓性顯示器。
以下,對圓偏光板及光學積層體的各層進行詳細說明。 (光學層) 光學層至少包括直線偏光層。光學層除了直線偏光層以外,亦可具有保護直線偏光層的單面或兩面的保護層、反射膜、半透射型反射膜、亮度提高膜、光學補償膜、帶防眩功能的膜等。
(直線偏光層) 直線偏光層是具有從自然光等非偏光的光線選擇性地透過某一方向的直線偏光的功能者。直線偏光層可列舉: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者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及二色性色素、且二色性色素分散於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中並進行配向的液晶層等。二色性色素是指具有分子的長軸方向的吸光度與短軸方向的吸光度不同的性質的色素。
(使用了拉伸膜的直線偏光層) 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通常經由如下步驟而製造: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單軸拉伸的步驟;藉由利用碘等二色性色素對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染色來吸附該二色性色素的步驟;利用硼酸水溶液對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處理的步驟;以及在利用硼酸水溶液進行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亦可經由如下步驟來製造:將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塗佈液塗佈在基材膜上而獲得積層膜的步驟、將獲得的積層膜單軸拉伸的步驟、使單軸拉伸後的積層膜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吸附二色性色素的步驟、利用硼酸水溶液處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的步驟、以及利用硼酸水溶液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可將所獲得的膜直接用作直線偏光層,亦可用作在其單面或兩面形成有保護層的直線偏光板。如此獲得的直線偏光層的厚度較佳為2 μm~40 μm。
聚乙烯醇系樹脂是藉由將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皂化而獲得。作為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除了作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亦可使用乙酸乙烯酯與能夠與其共聚合的其他單量體的共聚物。作為能夠與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的其他單量體,例如可列舉不飽和羧酸類、烯烴類、乙烯基醚類、不飽和磺酸類、具有銨基的(甲基)丙烯醯胺類等。
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皂化度通常為85莫耳%~100莫耳%左右,較佳為98莫耳%以上。聚乙烯醇系樹脂可被改質,例如亦可使用經醛類改質的聚乙烯醇縮甲醛或聚乙烯縮醛。聚乙烯醇系樹脂的聚合度通常為1,000~10,000左右,較佳為1,500~5,000的範圍。
將此種聚乙烯醇系樹脂製成的膜作為直線偏光層的原材膜使用。對聚乙烯醇系樹脂進行製膜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公知的方法來製膜。聚乙烯醇系原材膜的膜厚例如可為10 μm~150 μm左右。
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的單軸拉伸可在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之前、染色的同時或染色之後進行。在染色之後進行單軸拉伸的情況下,該單軸拉伸既可在硼酸處理之前進行,亦可在硼酸處理中進行。另外,亦可在所述的多個階段進行單軸拉伸。在單軸拉伸時,可在圓周速度不同的輥間進行單軸拉伸、亦可使用熱輥進行單軸拉伸。另外,單軸拉伸既可為乾式拉伸,亦可為濕式拉伸,其中乾式拉伸在大氣中進行拉伸,濕式拉伸在使用溶劑使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溶脹的狀態下進行拉伸。拉伸倍率通常為3~8倍左右。
將拉伸膜作為直線偏光層、且在其單面或兩面包括保護層的直線偏光板的厚度例如可為1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亦可為5 μm以上,亦可為7 μm以上,另外,可為70 μm以下,亦可為50 μm以下,亦可為20 μm以下,亦可為10 μm以下。
作為在直線偏光層的單面或兩面設置的保護層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包含三乙醯纖維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二乙醯纖維素之類的樹脂的乙酸纖維素系樹脂;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類的樹脂的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等本領域公知的樹脂。就薄型化的觀點而言,保護層的厚度通常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00 μm以下,另外,通常為5 μm以上,較佳為20 μm以上。保護層可為膜,作為膜的保護層可具有相位差。在保護層為膜的情況下,直線偏光層與保護層可經由黏著劑層或接著劑硬化層進行積層。黏著劑層或接著劑硬化層可使用後述的黏著劑組成物或接著劑組成物來形成。
(使用了液晶層的直線偏光層) 用於形成液晶層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是具有聚合性反應基且顯示液晶性的化合物。聚合性反應基是參與聚合反應的基,較佳為光聚合性反應基。光聚合性反應基是指藉由自光聚合引發劑產生的活性自由基或酸等而能夠參與聚合反應的基。作為光聚合性官能基,可列舉乙烯基、乙烯基氧基、1-氯乙烯基、異丙烯基、4-乙烯基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烯醯基氧基、氧雜環丙烷基、氧雜環丁烷基等。其中,較佳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烯基氧基、氧雜環丙烷基及氧雜環丁烷基,更佳為丙烯醯基氧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種類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棒狀液晶化合物、圓盤狀液晶化合物、及該些的混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可為熱致(thermotropic)性液晶亦可為溶致(lyotropic)性液晶,作為相序結構可為向列液晶亦可為層列液晶。
作為用於使用了液晶層的直線偏光層的二色性色素,較佳為在300 nm~700 nm的範圍具有吸收極大波長(λMAX)者。作為此種二色性色素,例如可列舉吖啶色素、噁嗪色素、花青色素、萘色素、偶氮色素、及蒽醌色素等,其中較佳為偶氮色素。作為偶氮色素,可列舉單偶氮色素、雙偶氮色素、三偶氮色素、四偶氮色素及二苯乙烯偶氮色素等,較佳為雙偶氮色素及三偶氮色素。二色性色素可為單獨,亦可組合兩種以上,較佳為組合三種以上。尤其更佳為組合三種以上的偶氮化合物。二色性色素的一部分可具有反應性基,另外亦可具有液晶性。
使用了液晶層的直線偏光層例如可藉由在形成於基材上的配向層上塗佈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的偏光層形成用組成物,並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使其硬化而形成。或者,亦可在基材上塗佈偏光層形成用組成物而形成塗膜,並將該塗膜與基材層一起拉伸,藉此形成直線偏光層。用於形成直線偏光層的基材亦可作為直線偏光層的保護層使用。作為基材,可列舉樹脂膜,例如可列舉使用形成所述保護層的材料而成形的膜。
作為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的偏光層形成用組成物、及使用該組成物的直線偏光層的製造方法,可例示日本專利特開2013-3735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3-3324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7-83843號公報等中記載者。除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以外,偏光層形成用組成物可更含有溶媒、聚合引發劑、交聯劑、調平劑、抗氧化劑、塑化劑、增感劑等添加劑。該些成分分別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偏光層形成用組成物可含有的聚合引發劑是可引發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應的化合物,就可在更低溫條件下引發聚合反應的方面而言,較佳為光聚合性引發劑。具體而言,可列舉藉由光的作用而可產生活性自由基或酸的光聚合引發劑,其中,較佳為藉由光的作用而產生自由基的光聚合引發劑。相對於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聚合引發劑的含量較佳為1質量份~10質量份,更佳為3質量份~8質量份。若為該範圍內,則聚合性基的反應充分進行,且容易使液晶化合物的配向狀態穩定化。
使用了液晶層的直線偏光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0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以下,進而佳為5 μm以下。
使用了液晶層的直線偏光層亦可在直線偏光層的單面或兩面具有作為保護層的外塗層。外塗層可以保護直線偏光層等為目的而設置。外塗層較佳為耐溶劑性、透明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遮蔽性及各向同性等優異者。外塗層例如可藉由在直線偏光層上塗佈用於形成外塗層的材料(組成物)而形成。作為構成外塗層的材料,例如可列舉光硬化性樹脂或水溶性聚合物等,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醯胺環氧樹脂等。
外塗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下,進而佳為10 μm以下,亦可為5 μm以下,另外為0.05 μm以上,亦可為0.5 μm以上。
(第一相位差層、第二相位差層) 第一相位差層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一液晶層。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使用以上所說明的化合物。在第二相位差層包含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二液晶層的情況下,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使用以上所說明的化合物。形成直線偏光層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形成第一相位差層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形成第二相位差層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相互相同,亦可僅一部分相同,亦可全部不同。
在第二相位差層為將樹脂膜拉伸而成的拉伸膜的情況下,作為樹脂膜,可列舉出所述保護層中例示的樹脂膜。
第一相位差層及第二相位差層(以下,有時將兩者統稱為「相位差層」)例如可藉由在基材層上塗佈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相位差層形成用組成物,並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使其硬化而形成。用於形成相位差層的基材層亦可包含在圓偏光板中。作為基材層,例如可使用在所述保護層中說明的樹脂膜。
第一相位差層如上所述可為第一液晶層與第一配向層的積層體。在第二相位差層包括第二液晶層的情況下,第二相位差層如上所述可為第二液晶層與第二配向層的積層體。
(第一配向層、第二配向層) 第一配向層及第二配向層(以下,有時將兩者統稱為「配向層」)具有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在所期望的方向上液晶配向的配向限制力。作為配向層,可列舉包含配向性聚合物的配向性聚合物層、包含光配向聚合物的光配向性聚合物層、在層表面具有凹凸圖案或多個溝槽(groove)(槽)的溝槽配向層。配向層的厚度通常為10 nm~500 nm,較佳為10 nm~200 nm。
(第一貼合層、第二貼合層、第三貼合層、第四貼合層) 第一貼合層~第四貼合層是黏著劑層或接著劑硬化層。黏著劑層可使用公知的黏著劑組成物形成。接著劑硬化層可使用公知的接著劑組成物形成。
作為黏著劑組成物,可列舉以(甲基)丙烯酸系、橡膠系、胺基甲酸酯系、酯系、矽酮系、聚乙烯醚系之類的樹脂為主要成分的黏著劑組成物。其中,較佳為以透明性、耐候性、耐熱性等優異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為原料聚合物的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可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熱硬化型。
作為黏著劑組成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原料聚合物),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將(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類的(甲基)丙烯酸酯的1種或2種以上作為單體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基礎聚合物中較佳為使極性單體共聚合。作為極性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之類的具有羧基、羥基、醯胺基、胺基、環氧基等的單體。
黏著劑組成物可僅含有所述原料聚合物,但通常更含有交聯劑。作為交聯劑,可例示:為2價以上的金屬離子,且與羧基之間形成羧酸金屬鹽者;為多胺化合物,且與羧基之間形成醯胺鍵者;為聚環氧化合物或多元醇,且與羧基之間形成酯鍵者;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且與羧基之間形成醯胺鍵者。其中,較佳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
所謂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是指如下的黏著劑組成物:具有受到紫外線或電子線之類的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而硬化的性質,從而具有在活性能量線照射前仍具有黏著性而可與膜等被黏物密著,且藉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而硬化,可調整密著力的性質。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較佳為紫外線硬化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除了原料聚合物、交聯劑以外,更含有活性能量線聚合性化合物。此外,根據需要,亦含有光聚合引發劑或光敏劑等。
黏著劑組成物可含有用於賦予光散射性的微粒子、珠(樹脂珠、玻璃珠等)、玻璃纖維、原料聚合物以外的樹脂、增黏劑、填充劑(金屬粉或其他無機粉末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染料、顏料、著色劑、消泡劑、防腐蝕劑、光聚合引發劑等添加劑。
黏著劑層可藉由將所述黏著劑組成物的有機溶劑稀釋液塗佈於基材上並使其乾燥而形成。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時,藉由對所形成的黏著劑層照射活性能量線,可製成具有所期望的硬化度的硬化物。
作為接著劑組成物,例如可列舉:水系接著劑、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天然橡膠接著劑、α-烯烴系接著劑、胺基甲酸酯樹脂系接著劑、乙烯-乙酸乙烯酯樹脂乳液接著劑、乙烯-乙酸乙烯酯樹脂系熱熔接著劑、環氧樹脂系接著劑、氯乙烯樹脂溶劑系接著劑、氯丁二烯橡膠系接著劑、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矽酮系接著劑、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溶劑系接著劑、腈橡膠系接著劑、硝化纖維素系接著劑、反應性熱熔接著劑、酚樹脂系接著劑、改質矽酮系接著劑、聚酯系熱熔接著劑、聚醯胺樹脂熱熔接著劑、聚醯亞胺系接著劑、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熱熔接著劑、聚烯烴樹脂熱熔接著劑、聚乙酸乙烯酯樹脂溶劑系接著劑、聚苯乙烯樹脂溶劑系接著劑、聚乙烯醇系接著劑、聚乙烯吡咯啶酮樹脂系接著劑、聚乙烯縮丁醛系接著劑、聚苯並咪唑接著劑、聚甲基丙烯酸酯樹脂溶劑系接著劑、三聚氰胺樹脂系接著劑、脲樹脂系接著劑、間苯二酚系接著劑等。此種接著劑可單獨使用一種或混合使用兩種以上。
作為水系接著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水系二液型胺基甲酸酯系乳液接著劑等。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是藉由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硬化的接著劑,例如可列舉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性引發劑者、含有光反應性樹脂者、含有黏著劑樹脂及光反應性交聯劑者等。作為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可列舉光硬化性環氧系單體、光硬化性(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光硬化性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等光聚合性單體、或源自該些單體的寡聚物等。作為所述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含有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產生中性自由基、陰離子自由基、陽離子自由基等活性種的物質者。
(前表面板) 前表面板只要是能夠透過光的板狀體,則材料及厚度並無限定。前表面板可僅包含一層,亦可包含兩層以上。作為前表面板,可列舉樹脂製的板狀體(例如樹脂板、樹脂片、樹脂膜等)、玻璃製的板狀體(例如玻璃板、玻璃膜等)。前表面板可構成顯示裝置的最表面。另外,前表面板可為樹脂膜、或在樹脂膜的至少一面設置硬塗層而進一步提高了硬度的帶硬塗層的樹脂膜。在使用帶硬塗層的樹脂膜的情況下,硬塗層較佳為設置成配置在顯示裝置的最表面。另外,前表面板可具有藍光隔斷功能、視角調整功能等。
在前表面板含有樹脂膜的情況下,光學積層體的第三貼合層較佳為與樹脂膜相接觸地設置。例如,在前表面板包含在樹脂膜的一個面上具有硬塗層的帶硬塗層的樹脂膜的情況下,光學積層體中的第三貼合層較佳為與前表面板的樹脂膜相接觸地設置。
作為形成前表面板的樹脂膜,只要為能夠透射光的樹脂膜,則不進行限定。例如可列舉包含如下高分子的膜:三乙醯纖維素、乙醯纖維素丁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醯纖維素、丁醯纖維素、乙醯丙醯纖維素、聚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醚醯亞胺、聚(甲基)丙烯酸、聚醯亞胺、聚醚碸、聚碸、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縮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醯胺醯亞胺等。該些高分子可單獨使用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在顯示裝置是撓性顯示器的情況下,較佳地使用由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等高分子形成的樹脂膜,該樹脂膜能夠構成為具有優異的可撓性、並且具有高強度及高透明性。
就硬度的觀點而言,前表面板可為包括硬塗層的樹脂膜。硬塗層可形成於樹脂膜的其中一面,亦可形成於兩面。藉由設置硬塗層,可提高硬度及耐劃痕性。硬塗層例如為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的硬化層。作為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例如可列舉單官能(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具有樹枝狀聚合物結構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矽酮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醯胺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等。為了提高強度,硬塗層亦可含有添加劑。添加劑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無機系微粒、有機系微粒、或者該些的混合物。在樹脂膜的兩面具有硬塗層的情況下,各硬塗層的組成、厚度可彼此相同,亦可彼此不同。
當前表面板為玻璃板時,玻璃板較佳地使用顯示用強化玻璃。藉由使用玻璃板,可構成具有優異的機械強度及表面硬度的前表面板。
前表面板的厚度例如可為10 μm以上且300 μm以下,較佳為20 μm以上且200 μm以下,更佳可為30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
(觸控感測器面板) 觸控感測器面板是能夠檢測被觸控的位置的感測器。觸控感測器面板的檢測方式不受限定,可例示:電阻膜方式、靜電電容耦合方式、光學感測器方式、超音波方式、電磁感應耦合方式、表面聲波方式等的觸控感測器面板,就低成本方面而言,該些中較佳使用電阻膜方式、靜電電容耦合方式的觸控感測器面板。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些例子限定。實施例、比較例中的「%」及「份」只要並無特別說明,為質量%及質量份。
[厚度的測定] 直線偏光層、各配向層、及各相位差層的厚度使用雷射顯微鏡(奧林巴斯(Olympus)股份有限公司製、OLS3000)進行測定。所述以外的厚度使用接觸式膜厚測定裝置(尼康(Nikon)股份有限公司製、MS-5C)測定。
[彈性係數的測定] (黏著劑層的彈性係數的測定) 第一貼合層及第二貼合層為黏著劑層時的溫度25℃下的彈性係數按以下程序進行。將包括作為第一貼合層或第二貼合層的黏著劑層的黏著劑片裁斷為寬30 mm×長30 mm後,剝離輕分離膜(輕SP(Separate)膜),以厚度為150 μm的方式積層多個黏著劑層。將積層的黏著劑層貼合在玻璃板上。使用黏彈性測定裝置(安東帕(Anton Paar)公司、MCR-301)在將所積層的黏著劑層與測定晶片接合的狀態下,在-20℃至100℃的溫度區域,在頻率1.0 Hz、變形量1%、升溫速度5℃/分鐘的條件下進行測定,將溫度25℃下、相對濕度50%下的儲存彈性係數確定為彈性係數。
(接著劑硬化層的彈性係數的測定) 第一貼合層及第二貼合層為接著劑硬化層時的溫度25℃下的彈性係數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在將用於形成作為第一貼合層或第二貼合層的接著劑硬化層的接著劑組成物塗佈在玻璃(厚度1.0 mm)上而獲得的塗膜上,積層環烯烴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COP)膜(日本瑞翁(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厚度50 μm)。其後,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輻深紫外線系統(Fusion UV Systems)公司製造、包括無電極紫外線燈的H閥的裝置)以光照射強度為400 mW/cm2 、波長280 nm~320 nm下的累計光量為1500 mJ/cm2 的方式對塗膜照射紫外線,使接著劑組成物硬化,從而獲得具有玻璃/接著劑硬化層(厚度2 μm)/COP膜的層結構的積層結構體。自積層結構體剝離COP膜後,使用奈米壓痕儀(Nano Indenter)(HM-500,菲希爾儀器(FISCHER INSTRUMENTS)公司製),在溫度25℃、相對濕度50%、壓力1 mN的條件下對露出的接著劑硬化層進行壓縮彈性係數的測定,並將其作為彈性係數。壓頭使用伯克維奇(Berkovich)三角錘壓頭。
[彎曲性的評價] 對自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的光學積層體剝離圓偏光板側的重分離膜(重SP膜)而露出的黏著劑層、以及假設顯示裝置的顯示積層體的厚度100 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的表面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後,將電暈處理面彼此貼合而獲得試驗片100。使用該試驗片100,如以下般進行了彎曲試驗。圖4的(a)及圖4的(b)是示意性表示彎曲試驗的方法的圖。準備具有兩個台501、502的彎曲裝置(科學城(Science Town)公司製造,STS-VRT-500)。在台501、台502上以前表面板側朝上的方式載置試驗片100(圖4的(a))。以間隙C1配置兩個台501、502,以寬度方向的中心位於間隙C1的中心的方式固定配置試驗片100(圖4的(a))。該台501、台502能夠擺動,初期兩個台501、502構成同一平面。將使兩個台501、502以位置P1及位置P2為旋轉軸的中心向上方旋轉90度而以相向的試驗片100彼此的間隔C2為5 mm的方式(在該狀態下彎曲的部分的半徑大致為2.5R)關閉兩個台501、502(圖4的(b)),並且再次打開台501、台502的動作定義為一次彎曲。反覆進行該動作,對試驗片100上最初產生裂紋為止的彎曲次數進行計數來評價彎曲性。評價的基準如下。 A:產生裂紋之前的彎曲次數為30萬次以上 B:產生裂紋之前的彎曲次數為20萬次以上且小於30萬次 C:產生裂紋之前的彎曲次數為10萬次以上且小於20萬次 D:產生裂紋之前的彎曲次數為5萬次以上且小於10萬次
[ΔS的測定] 按照所述彎曲性的評價程序由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的光學積層體製作試驗片100,並按照所述彎曲性的評價程序對該試驗片100實施了進行20萬次彎曲操作的彎曲試驗。利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彎曲試驗後的試驗片100中的圓偏光板的彎曲部分(所述兩個台的間隙C1的範圍)的剖面。彎曲部分的剖面設為在彎曲前的圓偏光板的平面中平行於與彎曲試驗中的旋轉軸(擺動軸)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圖4的(a)中與紙面平行的剖面)。在彎曲試驗後的試驗片剖面的顯微鏡圖像中,對於圓偏光板的彎曲部分,將第一相位差層的第一貼合層側的表面中的最接近光學層(偏光板)側的位置與距光學層(偏光板)側最遠的位置間的圓偏光板的厚度(積層)方向(與圓偏光板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距離作為ΔS來測定。
[目視評價] 使按照所述的ΔS的測定程序進行了彎曲試驗的試驗片100(進行了20萬次的彎曲操作的試驗片)成為彎曲前的狀態(如圖4的(a)所示的平坦的狀態),在試驗片100的前表面板側,目視確認自正面觀察時的反射光的色相(色澤)與自相對於試驗片100的平面成角度40°的傾斜方向(將正面的方向設為0°時為角度50°的方向)觀察時的反射光的色相(色調),並對比兩者進行評價。 a:對比的結果,未發現反射光的色相的差異。 b:對比的結果,發現反射光的色相有少許差異。 c:對比的結果,發現反射光的色相不同。 d:在第一相位差層中產生裂紋。
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材料按照以下順序準備。 [偏光板(1)的準備] (保護層形成用組成物的製作) 用於形成作為保護層的外塗(overcoat,OC)層的保護層形成用組成物是將水100份、聚乙烯醇樹脂粉末(KL-318,可樂麗(Kuraray)(股)製造,平均聚合度18000)3份、作為交聯劑的聚醯胺環氧樹脂(SR650(30),住化化科(Sumika Chemtex)(股)製造)1.5份混合而製備。
(偏光板(1)的製作) 在作為保護層的厚度25 μm的三乙醯纖維素(TAC)膜上塗佈配向層形成用組成物形成塗膜。對該塗膜照射偏光UV而形成厚度為100 nm的配向層(光配向層)。在配向層(與TAC膜側相反的一側)上塗佈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偶氮色素的偏光層形成用組成物而形成塗膜。使該塗膜乾燥後,照射紫外線而形成厚度1.8 μm的直線偏光層(1)。在直線偏光層(1)(與TAC膜側相反的一側)上塗佈保護層形成用組成物並使其乾燥而形成作為保護層的厚度1.0 μm的OC層,從而獲得作為光學層的偏光板(1)。偏光板(1)由TAC膜、配向層、直線偏光層(1)、OC層依次積層而成。
[偏光板(2)的準備] (直線偏光層(2)的製作) 將厚度30 μm的長條狀的聚乙烯醇(PVA)原材膜(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浸漬在包含純水的膨潤浴中(膨潤步驟)後,浸漬在含碘的染色浴中(染色步驟),並浸漬在含碘化鉀及硼酸的交聯浴中(交聯步驟)。在染色步驟及交聯步驟中,藉由浴中的輥間拉伸進行縱向單軸拉伸。以原材膜為基準的總拉伸倍率為5.4倍。接著,將自交聯浴拉出的膜浸漬在包含純水的清洗浴中(清洗步驟)後,導入能夠調節濕度的加熱爐,藉此進行高溫高濕處理(高溫高濕處理步驟),而獲得厚度12.1 μm的直線偏光層(2)。
(偏光板(2)的製作) 對作為保護層的厚度23 μm的環狀聚烯烴(COP)膜及直線偏光層(2)分別進行了電暈處理(輸出為0.3 kW,處理速度為3 m/分)。使用在所述[偏光板(1)的準備]中製作的保護層形成用組成物作為接著劑組成物,將COP膜的電暈處理面與直線偏光層(2)的電暈處理面貼合,並在溫度60°C下乾燥2分鐘,而獲得作為光學層的偏光板(2)。偏光板(2)由COP膜、直線偏光層(2)依次積層而成。
[第一相位差層的準備] (第一配向層形成用組成物) 用於形成第一配向層的第一配向層形成用組成物藉由將具有以下結構式所表示的光反應性基的聚合物以5%的濃度溶解在環戊酮中來製備。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第一液晶層形成用組成物) 用於形成第一液晶層的第一液晶層形成用組成物藉由將以下所示的各成分混合,並將所得的混合物在80℃下攪拌1小時來製備。 ・由下述結構式表示的化合物:80份
[化2]
Figure 02_image002
・由下述結構式表示的化合物:20份
[化3]
Figure 02_image004
・聚合引發劑(豔佳固(Irgacure)369、2-二甲基胺基-2-苄基-1-(4-嗎啉代苯基)丁烷-1-酮,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6份 ・調平劑(BYK-361N,聚丙烯酸酯化合物,畢克化學(BYK-Chemie)公司製造):0.1份 ・溶劑(環戊酮):400份
(帶基材層的第一相位差層的製作) 在作為基材層的厚度100 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上,藉由棒塗法塗佈第一配向層形成用組成物,在80℃的乾燥烘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以累計光量 100 mJ/cm2 (365 nm基準)對得到的乾燥被膜實施偏光UV照射處理(「SPOT CURE SP-9」、牛尾(Ushio)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製),而形成第一配向層。以偏光UV的偏光方向相對於直線偏光層的吸收軸為45°的方式進行。
藉由棒塗法在第一配向層(與PET膜側相反的一側)上塗佈第一液晶層形成用組成物,在120℃的乾燥烘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後,冷卻至室溫。對所獲得的乾燥被膜照射累計光量1000 mJ/cm2 (365 nm基準)的紫外線,藉此形成厚度2.0 μm的第一液晶層。第一液晶層是在面內方向顯示λ/4相位差值的λ/4板,且具有逆波長分散性。藉此,獲得了依次積層PET膜、第一相位差層(第一配向層、第一液晶層)而成的帶基材層的第一相位差層。
[第二相位差層的準備] (第二配向層形成用組成物) 用於形成第二配向層的第二配向層形成用組成物是藉由將丙烯酸2-苯氧乙酯、丙烯酸四氫糠酯、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雙(2-乙烯基氧基乙基)醚以質量比計為1:1:4:5的比例混合,並向該混合物中以4%的比例添加露西林蒂珀(LUCIRIN TPO)作為聚合引發劑而製備。
(第二液晶層形成用組成物) 用於形成第二液晶層的第二液晶層形成用組成物是將光聚合性向列液晶化合物(默克(Merck)公司製、RMM28B)及溶媒製備成固體成分為1 g~1.5 g而得。溶媒使用將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基異丁基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和環己酮(cyclo hexanone,CHN)以質量比(MEK:MIBK:CHN)計為35:30:3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媒。
(帶基材層的第二相位差層的製作) 以厚度為3 μm的方式在作為基材層的厚度38 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塗佈第二配向層形成用組成物,並照射200 mJ/cm2 的紫外線,而形成作為垂直配向層的第二配向層。
在第二配向層(與PET膜側相反的一側)上,藉由模塗佈以4 g~5 g(濕(wet))的塗敷量塗敷第二液晶層形成用組成物,形成塗膜。將乾燥溫度設為75℃、乾燥時間設為120秒鐘,使塗膜乾燥後,照射紫外線,形成厚度3 μm的第二液晶層。第二液晶層為正C板。藉此,獲得依次積層PET膜、第二相位差層(第二配向層、第二液晶層)而成的帶基材層的第二相位差層。
[黏著劑層的準備] 準備下述黏著劑組成物A~黏著劑組成物D,使用該黏著劑準備黏著劑層A~黏著劑層C、黏著劑層D1及黏著劑層D2。
(黏著劑組成物A及黏著劑片A的製作) 使丙烯酸正丁酯70份、丙烯酸甲酯20份、丙烯酸1.0份共聚合,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A)。測定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分子量,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50萬。
在丙烯酸系聚合物(A)100份中混合0.3份交聯劑(日本聚胺基甲酸酯工業(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股)「科羅奈特(Coronate)L」)、0.5份矽烷偶合劑(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X-12-981」),以使整體固體成分濃度為10%的方式添加乙酸乙酯,獲得黏著劑組成物A。利用塗敷器,以乾燥後的厚度為25 μm的方式將所得的黏著劑組成物A塗佈於經脫模處理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重分離膜(重SP膜)、厚度38 μm)的脫模處理面。將塗佈層在100℃下乾燥1分鐘,形成黏著劑層A。其後,在黏著劑層A的露出面上貼合經脫模處理的另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輕分離膜(輕SP膜)、厚度38 μm)。然後,在溫度23℃、相對濕度50%RH條件下養護7天。藉此,製作了包含重SP膜/黏著劑層A/輕SP膜的黏著劑片A。測定黏著劑片A所具有的黏著劑層A的25℃下的彈性係數。將結果示於表1中。
(黏著劑組成物B及黏著劑片B的製作) 使丙烯酸正丁酯98.9份、丙烯酸1.1份共聚合,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B)。測定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分子量,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36萬。
在丙烯酸系聚合物(B)100份中混合2份第一交聯劑(日本聚胺基甲酸酯工業(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股)的「科羅奈特(Coronate)L」)、0.02份第二交聯劑(相互藥工(股)的「TAZM」)、0.5份矽烷偶合劑(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KBM403」),以使整體固體成分濃度為10%的方式添加乙酸乙酯,得到黏著劑組成物B。除了使用黏著劑組成物B以外,按照與黏著劑片A的製作相同的程序,製作了包含重SP膜/黏著劑層B/輕SP膜的黏著劑片B。測定黏著劑片B所具有的黏著劑層B的25℃下的彈性係數。將結果示於表1中。
(黏著劑組成物C及黏著劑片C的製作) 使丙烯酸正丁酯70.4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45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1份共聚合,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C)。測定丙烯酸系聚合物(C)的分子量,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80萬。
在丙烯酸系聚合物(C)100份中混合0.4份交聯劑(日本聚胺基甲酸酯工業(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股)「科羅奈特(Coronate)L」)、0.5份矽烷偶合劑(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KBM403」),以使整體固體成分濃度為10%的方式添加乙酸乙酯,得到黏著劑組成物C。除了使用黏著劑組成物C以外,按照與黏著劑片A的製作相同的程序,製作了包含重SP膜/黏著劑層C/輕SP膜的黏著劑片C。測定黏著劑片C所具有的黏著劑層C的25℃下的彈性係數。將結果示於表1中。
(黏著劑組成物D、以及黏著劑片D1及黏著劑片D2的製作) 使丙烯酸正丁酯68份、丙烯酸甲酯30份及丙烯酸2-羥基乙酯1份、丙烯酸1份共聚合,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D)。測定丙烯酸系聚合物(D)的分子量,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35萬。
在丙烯酸系聚合物(D)100份中混合3份交聯劑(日本聚胺基甲酸酯工業(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股)「科羅奈特(Coronate)L」)、0.5份矽烷偶合劑(信越矽股份有限公司製「KBM403」),以使整體固體成分濃度為10%的方式添加乙酸乙酯,得到黏著劑組成物D。
除了使用黏著劑組成物D,以乾燥後的厚度為15 μm的方式塗佈黏著劑組成物D以外,按照與黏著劑片A的製作相同的程序,製作了包含重SP膜/黏著劑層D1/輕SP膜的黏著劑片D1。另外,除了使用黏著劑組成物D,以乾燥後的厚度為5 μm的方式塗佈黏著劑組成物D以外,按照與黏著劑片A的製作同樣的順序,製作了包含重SP膜/黏著劑層D2/輕SP膜的黏著劑片D2。測定黏著劑片D1及黏著劑片D2分別具有的黏著劑層D1及黏著劑層D2的25℃下的彈性係數。將結果示於表1中。
[接著劑組成物的準備] 混合作為硬化性成分的商品名「CEL2021P」(大賽璐(Daicel)公司製造)50份及商品名「OXT-221」(東亞合成公司製造)50份、作為光聚合引發劑的商品名「CPI-100」(桑洛普(San-apro)公司製造)2.25份、作為增感劑的1,4-二乙氧基萘2份來製作接著劑組成物。
[前表面板的準備] 作為前表面板,使用了在厚度50 μm的聚醯亞胺(PI)系樹脂膜的單面形成有厚度10 μm的硬塗層(hardcoat,HC)層的帶HC層的膜。HC層是由包含末端具有多官能丙烯酸基的樹枝狀聚合物化合物的組成物形成的層。
〔實施例1〕 (相位差積層體(1)的製作) 對所述準備的帶基材層的第一相位差層的第一相位差層側、以及所述準備的帶基材層的第二相位差層的第二相位差層側進行了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在帶基材層的第一相位差層的電暈處理面上,塗佈所述準備的接著劑組成物,與帶基材層的第二相位差層的電暈處理面貼合。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紫外線燈使用輻深紫外線系統(Fusion UV Systems)公司製造的「H閥」),以使光照射強度為400 mW/cm2 、波長280 nm~320 nm下的累計光量為400 mJ/cm2 的方式照射紫外線,使接著劑組成物硬化,從而形成作為第二貼合層的厚度2 μm的接著劑硬化層。藉此,獲得依次積層PET膜、第一相位差層(第一配向層、第一液晶層)、第二貼合層(接著劑硬化層)、第二相位差層(第二液晶層、第二配向層)、PET膜而成的相位差積層體(1)。
(圓偏光板(1)的製作) 對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A的剝離輕SP膜而露出的黏著劑層A、以及所述準備的偏光板(1)的OC層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然後將電暈處理面彼此貼合。接著,對黏著劑片A的剝離重SP膜而露出的黏著劑層A、以及相位差積層體(1)的剝離第一相位差層側的PET膜而露出的表面,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後,將電暈處理面彼此貼合,並將該黏著劑層A作為第一貼合層。然後,剝離第二相位差層側的PET膜,獲得圓偏光板(1)。圓偏光板(1)是依次積層偏光板(1)(TAC膜、配向層、直線偏光層(1)、OC層)、第一貼合層(黏著劑層A)、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接著劑硬化層)、第二相位差層而成。
再者,由於有時第一配向層亦會隨著第一基材層的剝離而剝離,同樣地,有時第二基材層亦會隨著第二基材層的剝離而剝離,因此圓偏光板(1)中的第一相位差層及第二相位差層的層結構未必與相位差積層體(1)中的第一相位差層及第二相位差層的層結構一致。在以下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亦同樣。
(光學積層體(1)的製作) 對圓偏光板(1)的第二相位差層側、及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A的剝離輕SP膜而露出的黏著劑層A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後,將電暈處理面彼此貼合,從而獲得帶黏著劑層的圓偏光板(1)。
對所述準備的前表面板的PI系樹脂膜側、及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A的剝離輕SP膜而露出的黏著劑層A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然後將電暈處理面彼此貼合,而獲得帶黏著劑層的前表面板。
接著,對帶黏著劑層的前表面板的剝離重SP膜而露出的黏著劑層A、及帶黏著劑層的圓偏光板(1)的偏光板(1)側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然後將電暈處理面彼此貼合而獲得光學積層體(1)。光學積層體(1)是將前表面板(HC層、PI系樹脂膜)、黏著劑層A、圓偏光板(1)、黏著劑層A、重SP膜依次積層而成。
使用所獲得的光學積層體(1)進行彎曲性的評價、ΔS的測定、目視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2〕 (相位差積層體(2)的製作) 對所述準備的帶基材層的第一相位差層的第一相位差層側、及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D2的剝離輕SP膜而露出的黏著劑層D2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後,將電暈處理面彼此貼合。接著,對黏著劑片D2的剝離重SP膜而露出的黏著劑層D2、以及所述準備的帶基材層的第二相位差層的第二相位差層側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然後將電暈處理面彼此貼合,將該黏著劑層D2作為第二貼合層,從而獲得相位差積層體(2)。相位差積層體(2)是依次積層PET膜、第一相位差層(第一配向層、第一液晶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D2)、第二相位差層(第二液晶層、第二配向層)、PET膜而成。
(圓偏光板(2)的製作) 除了使用黏著劑片D1代替黏著劑片A、使用相位差積層體(2)代替相位差積層體(1)以外,按照與圓偏光板(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圓偏光板(2)。圓偏光板(2)是依次積層偏光板(1)(TAC膜、配向層、直線偏光層(1)、OC層)、第一貼合層(黏著劑層D1)、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D2)、第二相位差層而成。
(光學積層體(2)的製作) 除了使用圓偏光板(2)代替圓偏光板(1)以外,按照與光學積層體(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光學積層體(2)。光學積層體(2)是將前表面板(HC層、PI系樹脂膜)、黏著劑層A、圓偏光板(2)、黏著劑層A、重SP膜依次積層而成。使用所獲得的光學積層體(2)進行彎曲性的評價、ΔS的測定、目視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3〕 (相位差積層體(3)的製作) 除了使用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C代替黏著劑片D2以外,按照與相位差積層體(2)的製作相同的程序獲得相位差積層體(3)。相位差積層體(3)是依次積層PET膜、第一相位差層(第一配向層、第一液晶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C)、第二相位差層(第二液晶層、第二配向層)、PET膜而成。
(圓偏光板(3)的製作) 除了使用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B代替黏著劑片A,使用相位差積層體(3)代替相位差積層體(1)以外,按照與圓偏光板(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圓偏光板(3)。圓偏光板(3)是依次積層偏光板(1)(TAC膜、配向層、直線偏光層(1)、OC層)、第一貼合層(黏著劑層B)、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C)、第二相位差層而成。
(光學積層體(3)的製作) 除了使用圓偏光板(3)代替圓偏光板(1)以外,按照與光學積層體(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光學積層體(3)。光學積層體(3)是將前表面板(HC層、PI系樹脂膜)、黏著劑層A、圓偏光板(3)、黏著劑層A、重SP膜依次積層而成。使用所獲得的光學積層體(3)進行彎曲性的評價、ΔS的測定、目視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4〕 (圓偏光板(4)的製作) 使用所述準備的偏光板(2)代替偏光板(1),使用相位差積層體(2)代替相位差積層體(1),使用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D1代替黏著劑片A,且對偏光板(2)的直線偏光層(2)及作為第一貼合層的黏著劑層D1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而貼合,除此以外,按照與圓偏光板(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圓偏光板(4)。圓偏光板(4)是將偏光板(2)(COP膜、接著劑硬化層、直線偏光層(2)(COP膜、接著劑層、直線偏光層(2)))、第一貼合層(黏著劑層D1)、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D2)、第二相位差層依次積層而成。
(光學積層體(4)的製作) 除了使用圓偏光板(4)代替圓偏光板(1)以外,按照與光學積層體(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光學積層體(4)。光學積層體(4)是將前表面板(HC層、PI系樹脂膜)、黏著劑層A、圓偏光板(4)、黏著劑層A、重SP膜依次積層而成。使用所獲得的光學積層體(4)進行彎曲性的評價、ΔS的測定、目視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1〕 (圓偏光板(C1)的製作) 除了使用相位差積層體(2)代替相位差積層體(1),使用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D2代替黏著劑片A以外,按照與圓偏光板(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圓偏光板(C1)。圓偏光板(C1)是依次積層偏光板(1)(TAC膜、配向層、直線偏光層(1)、OC層)、第一貼合層(黏著劑層D2)、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D2)、第二相位差層而成。
(光學積層體(C1)的製作) 除了使用圓偏光板(C1)代替圓偏光板(1)以外,按照與光學積層體(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光學積層體(C1)。光學積層體(C1)是將前表面板(HC層、PI系樹脂膜)、黏著劑層A、圓偏光板(C1)、黏著劑層A、重SP膜依次積層而成。使用所獲得的光學積層體(C1)進行彎曲性的評價、ΔS的測定、目視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2〕 (相位差積層體(C2)的製作) 除了使用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B代替黏著劑片D2以外,按照與相位差積層體(2)的製作相同的程序獲得相位差積層體(C2)。相位差積層體(C2)是依次積層PET膜、第一相位差層(第一配向層、第一液晶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B)、第二相位差層(第二液晶層、第二配向層)、PET膜而成。
(圓偏光板(C2)的製作) 除了使用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C代替黏著劑片A,使用相位差積層體(C2)代替相位差積層體(1)以外,按照與圓偏光板(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圓偏光板(C2)。圓偏光板(C2)是依次積層偏光板(1)(TAC膜、配向層、直線偏光層(1)、OC層)、第一貼合層(黏著劑層C)、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B)、第二相位差層而成。
(光學積層體(C2)的製作) 除了使用圓偏光板(C2)代替圓偏光板(1)以外,按照與光學積層體(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光學積層體(C2)。光學積層體(C2)是依次積層前表面板(HC層、PI系樹脂膜)、黏著劑層A、圓偏光板(C2)、黏著劑層A、重SP膜而成。使用獲得的光學積層體(C2)進行彎曲性的評價、ΔS的測定、目視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3〕 (相位差積層體(C3)的製作) 除了使用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D1代替黏著劑片D2以外,按照與相位差積層體(2)的製作相同的程序獲得相位差積層體(C3)。相位差積層體(C3)是依次積層PET膜、第一相位差層(第一配向層、第一液晶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D1)、第二相位差層(第二液晶層、第二配向層)、PET膜而成。
(圓偏光板(C3)的製作) 除了使用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D2代替黏著劑片A,使用相位差積層體(C3)代替相位差積層體(1)以外,按照與圓偏光板(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圓偏光板(C3)。圓偏光板(C3)是依次積層偏光板(1)(TAC膜、配向層、直線偏光層(1)、OC層)、第一貼合層(黏著劑層D2)、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D1)、第二相位差層而成。
(光學積層體(C3)的製作) 除了使用圓偏光板(C3)代替圓偏光板(1)以外,按照與光學積層體(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光學積層體(C3)。光學積層體(C3)是依次積層前表面板(HC層、PI系樹脂膜)、黏著劑層A、圓偏光板(C3)、黏著劑層A、重SP膜而成。使用所獲得的光學積層體(C3)進行彎曲性的評價、目視評價。由於藉由彎曲試驗產生了裂紋,故未進行ΔS的測定。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4〕 (相位差積層體(C4)的製作) 除了使用所述準備的黏著劑片A代替黏著劑片D2以外,按照與相位差積層體(2)的製作相同的程序獲得相位差積層體(C4)。相位差積層體(C4)是依次積層PET膜、第一相位差層(第一配向層、第一液晶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A)、第二相位差層(第二液晶層、第二配向層)、PET膜而成。
(圓偏光板(C4)的製作) 對相位差積層體(C4)的剝離第一相位差層側的PET膜而露出的表面、以及所述準備的偏光板(1)的OC層進行電暈處理(輸出0.3 kW、處理速度3 m/分鐘)。在第一相位差層側的電暈處理面上,塗佈所述準備的接著劑組成物,並與偏光板(1)的電暈處理面貼合。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紫外線燈使用輻深紫外線系統(Fusion UV Systems)公司製造的「H閥」),以使光照射強度為400 mW/cm2 、波長280 nm~320 nm下的累計光量為800 mJ/cm2 的方式照射紫外線,使接著劑組成物硬化,形成作為第一貼合層的厚度2 μm的接著劑硬化層而獲得圓偏光板(C4)。圓偏光板(C4)是依次積層偏光板(1)(TAC膜、配向層、直線偏光層(1)、OC層)、第一貼合層(接著劑硬化層)、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黏著劑層A)、第二相位差層而成。
(光學積層體(C4)的製作) 除了使用圓偏光板(C4)代替圓偏光板(1)以外,按照與光學積層體(1)的製作同樣的程序獲得光學積層體(C4)。光學積層體(C4)是依次積層前表面板(HC層、PI系樹脂膜)、黏著劑層A、圓偏光板(C4)、黏著劑層A、重SP膜而成。使用所獲得的光學積層體(C4)進行彎曲性的評價、目視評價。由於藉由彎曲試驗產生了裂紋,故未進行ΔS的測定。將結果示於表1中。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圓偏光板 (1) (2) (3) (4) (C1) (C2) (C3) (C4)
光學層 偏光板(1) 偏光板(1) 偏光板(1) 偏光板(2) 偏光板(1) 偏光板(1) 偏光板(1) 偏光板(1)
第一貼合層 黏著劑層A 黏著劑層D1 黏著劑層B 黏著劑層D1 黏著劑層D2 黏著劑層C 黏著劑層D2 接著劑硬化層
彈性係數G'1[kPa] 47 638 94 638 638 102 638 2,300,000
厚度dl[μm] 25 15 25 15 5 25 5 2
G'l/dl 1.9 42.5 3.8 42.5 127.6 4.1 127.6 1,150,000
第二貼合層 接著劑硬化層 黏著劑層D2 黏著劑層C 黏著劑層D2 黏著劑層D2 黏著劑層B 黏著劑層D1 黏著劑層A
彈性係數G'2[kPa] 2,300,000 638 102 638 638 94 638 47
厚度d2[μm] 2 5 25 5 5 25 15 25
G'2/d2 1,150,000 127.6 4.1 127.6 127.6 3.8 42.5 1.9
第一相位差層的厚度t[μm] 2 2 2 2 2 2 2 2
ΔS t 1.3t 1.8t 1.8t 2.3t 2.5t - -
彎曲性的評價 A A B B B B C C
目視評價 a b b b c c d d
1:圓偏光板 5:光學積層體 11:第一相位差層 12:第二相位差層 21:第一貼合層 22:第二貼合層 23:第三貼合層 30:光學層 31:直線偏光層 32、33:保護層 40:前表面板 100:試驗片 501、502:台 C1:間隙 C2:間隔 P1、P2:位置
圖1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圓偏光板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是用於說明在圓偏光板的彎曲試驗之後使彎曲狀態返回的情況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4的(a)及圖4的(b)是用以說明彎曲試驗的方法的概略圖。

Claims (11)

  1. 一種圓偏光板,依次包括至少包含直線偏光層的光學層、第一貼合層、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及第二相位差層,所述圓偏光板中, 所述第一相位差層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一液晶層, 當所述第一貼合層及所述第二貼合層的溫度25℃下的彈性係數分別為G'1[kPa]及G'2[kPa],且所述第一貼合層及所述第二貼合層的厚度分別為d1[μm]及d2[μm]時,滿足下述式(1)的關係: G'1/d1<G'2/d2   (1)。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厚度為t[μm],且 在彎曲試驗後的所述圓偏光板的彎曲部分的剖面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所述第一貼合層側的表面中的最接近所述光學層側的位置與距所述光學層側最遠的位置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為ΔS[μm]時,滿足下述式(2)的關係: ΔS≦2t  (2)。
  3. 一種圓偏光板,依次包括至少包含直線偏光層的光學層、第一貼合層、第一相位差層、第二貼合層、及第二相位差層,所述圓偏光板中, 所述第一相位差層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一液晶層, 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厚度為t[μm],且 在彎曲試驗後的所述圓偏光板的彎曲部分的剖面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所述第一貼合層側的表面中的最接近所述光學層側的位置與距所述光學層側最遠的位置之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離為ΔS[μm]時,滿足下述式(2)的關係: ΔS≦2t  (2)。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二相位差層包括作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層的第二液晶層。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厚度為5 μm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直線偏光層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及二色性色素。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光學層為於所述直線偏光層的單面或兩面具有保護層的偏光板。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7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及所述第二相位差層滿足下述[a]或[b]的關係: [a]所述第一相位差層為1/2波長板,所述第二相位差層為1/4波長板; [b]所述第一相位差層及所述第二相位差層中的一者為逆波長分散性的1/4波長板,另一者為正C板。
  9.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層是逆波長分散性的1/4波長板, 所述第二相位差層是正C板。
  10. 一種光學積層體,包括: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偏光板;以及 前表面板,積層在所述圓偏光板的所述光學層側。
  1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請求項10所述的光學積層體。
TW110108417A 2020-03-19 2021-03-10 圓偏光板及光學積層體 TW2021368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9391 2020-03-19
JP2020049391 2020-03-19
JP2021-021641 2021-02-15
JP2021021641A JP2021152640A (ja) 2020-03-19 2021-02-15 円偏光板及び光学積層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6874A true TW202136874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768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8417A TW202136874A (zh) 2020-03-19 2021-03-10 圓偏光板及光學積層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220150282A (zh)
CN (1) CN115280203A (zh)
TW (1) TW202136874A (zh)
WO (1) WO20211870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91091A (ja) 2013-02-07 2019-06-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および屈曲可能な表示装置
WO2019022156A1 (ja) * 2017-07-26 2019-01-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7348719B2 (ja) * 2017-11-10 2023-09-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複合位相差板、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093474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605682B2 (ja) 2017-11-10 2019-11-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JP2019091029A (ja) * 2017-11-10 2019-06-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複合位相差板、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90101B2 (ja) * 2018-05-10 2023-1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815354B2 (ja) * 2018-06-25 2021-01-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0203A (zh) 2022-11-01
WO2021187098A1 (ja) 2021-09-23
KR20220150282A (ko) 2022-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38851A (zh) 圓偏光板及光學積層體
WO2020195540A1 (ja) 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JP6797163B2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TW202035628A (zh) 積層體、顯示裝置、黏著劑層以及黏著片
WO2021230010A1 (ja) 円偏光板
TW202117368A (zh) 圓偏光板
JP2021152641A (ja) 円偏光板及び光学積層体
TW202136832A (zh) 積層體
WO2020230493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TW202136874A (zh) 圓偏光板及光學積層體
JP2021144209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21152640A (ja) 円偏光板及び光学積層体
JP2020131566A (ja) 積層体、粘着剤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7348928B2 (ja) 積層体
WO2021182056A1 (ja) 光学積層体
WO2020195541A1 (ja) 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WO2021182030A1 (ja) 光学積層体
TW202214432A (zh) 積層體、圖像顯示裝置及製造方法
TW202208960A (zh) 積層體、圖像顯示裝置及製造方法
TW202321036A (zh) 積層體
TW202132825A (zh) 光學積層體及具備其的顯示裝置
JP2022148467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21152649A (ja) 積層体
TW202134707A (zh) 光學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TW202134706A (zh) 光學積層體及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