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3469A - 帶有鏡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帶有鏡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3469A
TW202133469A TW110101877A TW110101877A TW202133469A TW 202133469 A TW202133469 A TW 202133469A TW 110101877 A TW110101877 A TW 110101877A TW 110101877 A TW110101877 A TW 110101877A TW 202133469 A TW202133469 A TW 2021334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led
well
pixel
wel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1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鋼 余
陳重嘉
林宛瑜
房賢聖
徐立松
炳成 郭
羅伯特詹 維瑟爾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3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346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21Providing a shape to conductive layers, e.g. patterning or selective 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irrors, Picture Frames, Photograph Stands, And Related Fasten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裝置包括基板、基板上的井結構,井結構具有帶有側壁與底面的凹槽、覆蓋井的底面與側壁的下部金屬層、在下部金屬層上且覆蓋井的底面及接觸下部金屬層的上部導電層,上部導電層具有在側壁與底面的交界附近的外邊緣、由下部金屬層的氧化物形成的介電層,覆蓋井的側壁的而不覆蓋上部導電層、至少覆蓋井的底面的OLED層堆疊,上部導電層提供用於OLED層堆疊的電極、及在井中且在OLED層堆疊與介電層上方的光萃取層(LEL)。

Description

帶有鏡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關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裝置的製造。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或有機LED),也稱為有機EL(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是發光二極體(LED),其中放射電致發光層是響應於電流而放射光的有機化合物的膜。此有機層位於兩個電極之間;通常,這些電極的至少一者是透明的。OLED被用以創造諸如電視螢幕、電腦顯示器、諸如智慧手表、智慧手機、手持遊戲機、PDA、及筆記型電腦的可攜系統的裝置中的數位顯示器。
OLED顯示器可以被動矩陣(PMOLED)或主動矩陣(AMOLED)控制方案而驅動。在PMOLED方案中,顯示器中的各列(及行)被依序地控制,一個接著一個,然而AMOLED控制使用薄膜電晶體背板以直接地存取與切換各單獨的像素為開啟或關閉,容許更快速的反應、更高的解析度、及更大的顯示尺寸。
AMOLED顯示器相較於習知的LCD顯示器,在高像素密度、優越的影像品質、及薄形狀因子具有吸引力。AMOLED顯示器是可在薄及撓性基板上以薄膜處理製造的自發光裝置,且不需要在LCD顯示器中使用的背光。除了相較於LCD裝置的優越功率效率,AMOLED裝置由於諸如「僅在點亮時消耗功率」及「僅消耗對應於發光強度的所需功率」的特徵而受到注目。AMOLED顯示器因而已被視為用於電池動力可攜式產品的具吸引力顯示器技術。
在一態樣中,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結構的方法包括:在井結構上方沉積包括下部金屬層與上部金屬層的金屬堆疊,井結構在基板上界定OLED結構的像素;使用雙色調(two-tone)遮罩執行微影處理,以在金屬堆疊上形成雙色調光阻層;移除具有第一色調的光阻層的部分,以將金屬堆疊的部分暴露在井結構之外;使用光阻層作為遮罩,移除井結構之外的金屬堆疊的部分;移除具有第二色調的光阻層的部分,以暴露對應於井結構的側壁的金屬堆疊的區域;移除井結構的側壁上的上部金屬層的部分的同時,使用光阻層作為遮罩而保存在對應於井結構的底部的區域上方的上部金屬層;及氧化至少一暴露表面,使得在對應於井結構的底部的區域中創造下部電極,及在對應於側壁的區域中創造介電鈍化層。
實施例可包括以下特徵的一或多者。下部金屬層可提供在側壁上的鏡部。每個下部電極可被創造在用於OLED結構的像素的薄膜電晶體(TFT)驅動器的金屬電極上方。下部金屬層可為鋁、AlNd、或鋁合金。下部金屬層可包括In、Zn、Ti、Ta、Sn、Mo、Ni、Nb、Cu、Mg或前述物的金屬合金。沉積金屬堆疊可包括濺射處理。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顯示器的像素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裝置包括基板、基板上的井結構,井結構帶有具有側壁與底面的凹槽、至少覆蓋井的底面的OLED層堆疊、及在井中而於OLED層堆疊上方的光萃取層(LEL)。藉由側壁上的鏡部界定像素尺寸,及側壁上的鏡部具有在8 μm內外尺寸,使得基於OLED像素的OLED裝置具有多於每吋1000個像素(PPI)。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顯示器的像素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裝置包括基板、基板上的井結構,井結構帶有具有側壁與底面的凹槽、覆蓋井的底面與側壁的下部金屬層、在下部金屬層上且覆蓋井的底面及接觸下部金屬層的上部導電層,上部導電層具有在側壁與底面的交界附近的外邊緣、由下部金屬層的氧化物形成且覆蓋井的側壁而不覆蓋上部導電層的介電層、至少覆蓋井的底面的OLED層堆疊,上部導電層提供用於OLED層堆疊的電極、及在井中而在OLED層堆疊及介電層上方的光萃取層(LEL)。
優點可包括但不限於下列的一或多者。
為了達成具有改善外部光效率的OLED顯示器,可需要再多兩個微影圖案化處理用於在頂部發光OLED裝置中製造下部電極及環繞鏡部。藉由使用單一沉積與微影圖案化步驟可簡化此製造處理以達成反射式下部像素電極及環繞反射式下部像素電極的鏡部。在鏡部區域上方的介電塗層可基於下方金屬鏡部的表面氧化,介電塗層具有與夾在上部與下部電極之間的OLED堆疊層匹配的光學指數(optical index)。此方法的自對準本質可消除光微影處理(及因而消除在遮罩對準與蝕刻上的產量的相關損失)。本發明所述的自對準結構與方法使得下凹井可被製造為小尺寸,因此容許OLED顯示器以較高像素密度操作。
本說明書所述的標的之一或多個態樣的細節在隨附圖式及下方的說明書中闡明。基於說明書、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態樣、及優點會是顯示易見。
OLED是具有包括夾在兩個電極之間的發光有機層的有機層堆疊的二端薄膜裝置。至少一個電極是透明的,因此容許放射光穿透通過。通常,一包裝或鈍化覆蓋OLED堆疊。由於OLED堆疊與其上的包裝或鈍化層中的光學參數的失配,會發生顯著的效率損失。此外,在具有平面層堆疊的習知組態中,顯著的光會被支撐基板所吸收或在低角度散逸。
內部量子效率(IQE)量化經轉化的光子的數目與輸入的電子的數目的比例,而外部量子效率(EQE)指示從輸入的電子的數目已經被轉化的放射與萃取的光子的數目的比例。在此上下文中,儘管IQE可為幾乎完美的,EQE可為遠遠地不完美,因為顯著量的放射光會被困陷在OLED顯示器或沿著水平方向(平行於基板)的波導之內。在一實例中,即使帶有理想的IQE(例如,對於磷光材料為約100%),但以習知的裝置組態在商業OLED中已經實現約20%至25%的EQE。除了對於輸出放射的光學能量損失之外,困陷在內的光也可被波導至相鄰像素及可被散射進入前視野,致使「漏光」或「光學串擾(optical crosstalk)」,及降低顯示器的清晰度與對比。
參照第1A至1C圖,對於此問題的一種解決方式為在井結構103中形成OLED堆疊,帶有沿著井的底部103B與傾斜側壁103A的多個部分的鏡部及填充井的圖案化光萃取層108。頂部發光OLED結構的實例顯示在第1A與1B圖中。OLED結構形成在支撐結構100上,可任選地在製造處理之後移除支撐結構100。
可藉由在安置在支撐基板100上方的介電像素界定層(PDL)111中的凹槽提供此井。在被製造具有一或多個薄膜電晶體(TFT)的像素驅動電路形成在基板100上之後,可形成像素界定層(PDL) 111。PDL 111可為聚合物材料,例如,可藉由沉積光阻材料層而形成。聚合物材料層接著被選擇性圖案化以形成將提供此井的凹槽。頂表面PDL提供分隔開裝置內的個別OLED子像素的平台。
導電陽極101形成在井結構103的底部103B處或在井結構103之下。陽極101可向上延伸於井的傾斜側壁103A的一部分。陽極101可為銀及/或另一反射性導電材料,或可來自以導電光學反射性材料塗佈的導電非反射性材料。在某些實施例中,陽極101為足夠地反射性以作為鏡部。
在PDL 111之前可處理陽極101,及在薄膜電晶體(TFT)形成在基板100之後形成陽極101。例如,薄膜電晶體可包括用於電晶體的閘極、汲極及源極的導電端。在此,陽極101可安置在TFT上方及佈置成藉由例如穿過介電層的導電通孔而電氣接觸TFT的汲極。
如第1A與1B圖所繪示,在像素界定層(PDL)111沉積及圖案化之後,可形成陽極101。陽極101的一部分可部分地或完全地向上延伸於傾斜側壁103A進入PDL斜面的區域,例如,諸如在區域101A中。因此,陽極101自凹槽的頂部分(即,平台的頂部)隔開。因此,藉由陽極101提供的鏡部可部分地或完全地向上延伸於傾斜側壁103A。
或者,可在PDL 111之前沉積陽極101。陽極101的一部分可在像素界定層(PDL) 111之下延伸。例如,陽極202可僅沉積在平坦底部區域103B的區域中。在此種情況中,分開的鏡部層可形成覆蓋井的底部103B及部分地或完全地向上延伸於傾斜側壁103A。
假定陽極101形成在PDL 111上方,透明介電層102可形成在陽極101的一部分上方及在PDL 111的暴露部分上方。介電層102中的孔隙將界定用於OLED的發光區。使用光阻劑型的材料可形成介電層102。如圖示,介電層102可覆蓋在井的底部103B的外邊緣處及在傾斜側壁103A上的陽極101。但除此之外,進入井的底部103B的介電層102的延伸通常被最小化。
包括發光區域107的OLED層堆疊104形成在陽極101上方。OLED層堆疊104,例如在頂部發光OLED堆疊中,可包括電子注入層(EIL)、電子傳送層、電洞阻擋層、發光層(EML)、電子阻擋層(EBL)、電洞傳送層(HTL)、及電洞注入層(HIL),然而此僅為一種可能的層設定。OLED堆疊104的最下部層直接地或透過安置在陽極上的導電鏡部層而電氣接觸陽極101。在透過介電層102的孔隙暴露的陽極101的區域之上的發光層(EML)的部分可提供發光區域107。
另一個透明電極106,例如陰極,可形成在OLED堆疊104上方。OLED堆疊104的頂部層電氣接觸陰極106。
覆蓋層(CPL)可放置在陰極106的頂部之上。CPL通常是類似於非EML OLED層的有機材料。鈍化層可沉積在CPL層上。
電極106可為覆蓋整個顯示及連接所有像素的連續層。相較之下,陽極101不被製成連續的,使得可達成各OLED的獨立控制。此允許子像素控制;各像素可包括不同色彩的三個子像素,例如,R、G、及B。
在陽極101作為側壁鏡部(例如,沿著PDL的斜面沉積)的實施例中,藉由在此側壁鏡部上方放置介電層102可進一步控制放射區域。介電層102的範圍可變動。通常,OLED放射高度地取決於層厚度。介電層102容許抑制來自形成在側壁上(在裝置處理期間)的OLED結構的放射,其中井的側壁與底部之間的厚度差異可造成不一致的放射特性,包括放射光譜與色彩座標。
OLED結構進一步具有安置在井結構103的下凹區域之內的指數匹配(index-matching)填充材料108。指數匹配填充材料/層的頂表面108a可為平坦(見第1A圖)或彎曲/非平坦(見第1B圖)。透過合適的裝置設計,藉由導入環繞OLED放射區域的鏡部及光萃取層(透過在凹部中的指數匹配材料),可自習知的OLED設計改善EQE達2~3的因數。因此,在可攜式應用中的OLED顯示器的功率消耗可被降低2至3的相稱因數,其相較於使用在諸如觸控螢幕電話、平板、及筆記型電腦的現行移動裝置所使用的,容許使用較小、較輕量的可充電電池及達成較快速的充電時間。以類似的脈絡,具有高效率OLED顯示器的相同移動裝置在原始電池的單一次充電上可運行長上許多的時間(例如,稍微小於2~3的因數)。此種高效像素架構的另一個益處為較長的裝置壽命,因為像素會以較低的電流與電壓達到期望的亮度,其致使較低的劣化現象。又另一個益處為達成較高像素密度的技術可行性,因為較高的EQE使得較小的發光區域能夠達成先前相同的亮度。
然而,使用習知技術則不會是以商業上可行的價格來製造新添加的光萃取層(LEL)。此添加層要求額外的處理及對應工具。尤其,會期望使用諸如使用液滴噴射的3D列印技術的液滴噴射技術來沉積填充物層。將被噴射為液滴的液體材料通常稱為「墨水」,雖然其並不需要(且通常不會)包括色素。
有望用於LEL的一類型填充「墨水」是包括有機金屬分子或者具有或不具有以有機連接單元鈍化的表面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溶液(稱為「MO墨水」,在之後詳細說明)。此類型填充墨水具有高固體加載(例如,可在漿料混合物中的高百分比比例的形成固體/墨水體積)及可調整的介電常數以潛在地最大化輸出放射。固化方法涉及將填充墨水暴露至UV輻射於高溫下的後退火時間的持續期間。不幸地,確實需要用於固化LEL前驅物材料的UV暴露會損害下方的OLED結構。
為了解決藉由用於光萃取層(LEL)的指數匹配材料的UV固化墨水所致使的製造挑戰,本發明提出將在LEL層之下導入UV阻擋層的解決方式,使得UV固化墨水可被採用於圖案化LEL層而不危及下方OLED堆疊的效能。有機與無機材料兩者可被使用於UV阻擋層。
此外,可提供合適的表面輪廓或疏水表面,使得在製造期間的不對準墨水液滴藉由重力與穹頂的頂部的表面性質落回進入井中(如在之後的第4B圖中進一步詳述)。這些技術可與沉積在OLED堆疊上方的UV阻擋層連結使用或獨立於UV阻擋層而使用(如在之後的第2A與2B圖中進一步詳述)。
再者,以本發明的噴墨處理,可形成具有折射指數的梯度的圖案化LEL層。此噴墨列印或具有多個塗佈步驟的狹縫塗佈(slot-die coating)使得圖案化LEL能夠具有梯度指數及能夠與覆蓋玻璃整合(或元件上觸控組態中的觸控面板)。
第1C圖顯示佈置在基板100上的層結構112中的OLED像素的陣列110的剖面視圖。
進一步參照第2A圖,OLED結構200A的剖面視圖繪示在OLED層104的頂表面104A與圖案化LEL層108之間的UV阻擋層202。在之後所論述的之外,OLED結構200A可類似於參照第1A與1B圖所論述的OLED結構100A與100B。OLED結構200A形成在基板100上及包括井結構103的陣列,各井結構103包括底部區域103B與側壁區域103A。井結構103藉由平台105分隔開。如上所述,介電層102形成在PDL 111的斜面上及延伸至底部區域103B的邊緣區域,雖然進入凹槽底部區域的延伸是可能的但通常被最小化。
陽極101形成在底部區域103B中及可部分地向上延伸於側壁103A。如上所述,陽極101可為反射性,或可為以導電光學反射性材料塗佈的導電非反射性材料。
更詳細地,各井結構103的底面是基板100之上的底部平坦表面,其代表在薄膜電晶體(TFT)電路處理期間形成的平坦頂部金屬表面(諸如用於薄膜電晶體TFT的源極與汲極的金屬層)。鏡部層101M可形成在陽極101上方。鏡部層101M可使用銀(Ag)或其他反射性材料。或者,陽極可為沉積在導電或非導電反射性層上方的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陽極101可為沉積在反射性鏡部層101M的頂部上的導電銦錫氧化物(ITO)。對於OLED的陽極,內部全反射是期望的。
在某些實施例中,陽極受限於底部區域103B。在某些實施例中,陽極也部分地或完全地向上延伸於凹槽的傾斜側壁103A。在某些實施例中,鏡部層101M是延伸於凹槽的傾斜側壁103A上的導電反射性材料。形成在初始陽極的頂部上的導電反射性金屬可致使在像素的底部/底面區域上的潛在新陽極。如上所述,透明介電層102可被沉積與圖案化以消除來自側壁區域103A的電激發與發光。
陰極106可為非圖案化及透明的連續層。在頂部放射組態中,光萃取層(LEL)108在UV阻擋層202的頂部上,光萃取層108從而在陰極106的頂部上。在此組態中,鈍化層可沉積在覆蓋層(CPL)上,覆蓋層在陰極106的正上方。
例如,如在第1A至1C圖中所繪示,LEL層108安置在OLED堆疊104與頂部陰極106上方。LEL層108至少部分地填充各井。在某些實施例中,LEL層108A「過填充」此井,以便形成凸出在平台105的頂表面之上的凸面頂表面109。
在OLED層堆疊104的頂表面104A與圖案化LEL 108之間是UV阻擋層202。UV阻擋層202可以用於形成OLED層的類似處理(諸如物理氣相沉積)或藉由不同的處理(諸如化學氣相沉積)來形成。UV阻擋層202也可藉由諸如旋塗的塗佈方法來形成。UV阻擋層202具有在用於處理LEL層108/108a的UV波長的強烈吸收(例如,至少90%至100%吸收)。UV阻擋層202可為相對薄的,例如,50 nm至500 nm厚。用於UV阻擋層202的材料實例可在之後見到。用於沉積UV阻擋層的期望處理可取決於所選擇的材料。通常,蒸發處理會是有利的,因為濺射或化學氣相沉積(CVD)會造成額外的裝置損害要素(例如,濺射中的電漿,CVD/PECVD中的污染物與可能的電漿)。
雖然鈍化層可沉積在CPL層上,在某些實施例中,UV阻擋層也作為鈍化層,而不需要在CPL層上的分開的鈍化層。在此種情況中,UV阻擋層可作為用於潛在的濕式LEL沉積(像是噴墨列印(IJP))的滲透阻擋層。
下方的說明書提供以低成本材料及藉由整合處理來形成鏡部與下部電極、及像素界定介電層的方法的更多細節。進一步參照第2B圖,顯示在頂部放射OLED顯示器中的主動矩陣顯示像素的實例的剖面。TFT像素驅動器220包括閘極221、閘極絕緣體222及源極/汲極通道223。像素驅動器220沉積在基板100的頂部上。頂部放射OLED結構200A安置在TFT像素驅動器220之上。如圖示,下部電極(例如,陽極)101透過通孔孔洞(未示出)連接至TFT驅動器220,例如,至汲極。通孔孔洞貫穿下部電極(陽極)101之下的平坦化層。通孔孔洞在藉由在底部反射性鏡部101M上方的介電塗層102的開口界定的放射元件之外的區域中。包括放射區域107及透明頂部共通電極105的有機堆疊104相當於連續層。填充進入各下凹井103的透明填充物材料108改善放射光的外耦合(out-coupling)。
帶有錐形(tapered)側壁103A的PDL 111界定環繞放射二極體區域(例如,來自底部)的鏡部結構(例如,在第1A至1C圖中所示的101M)。為了達成此種具有改善外部效率的OLED,可使用再多兩個微影圖案化處理步驟–一個步驟用以製造圖案化鏡部層(例如,在第1A至1C圖中的層101M)及一個步驟用以製造圖案化介電層(例如,在第1A至1C圖中的層102)。此種雙步驟處理會降低產量,例如,由於鏡部層與介電層的圖案的失配。然而,微影圖案化處理可被簡化,同時仍改善產能與產量及降低製造成本,如在之後更詳細說明的。
在一實例中,執行具有單一沉積與微影圖案化步驟的處理方法以製造反射性底部像素電極(例如,在第1A至1C圖中的電極101)及環繞鏡部(例如,在第1A至1C圖中的層101M)。鏡部區域上方的介電塗層102係基於下方的金屬鏡部(例如,在第1A至1C圖中的層101M)的表面氧化,介電塗層102具有與夾在頂部電極106與下部電極101之間的有機堆疊層匹配的光學指數。
本發明中的形成方法的自對準本質可消除光微影處理(及因而消除在遮罩對準與蝕刻上的對應產量損失)。本發明所述的自對準結構與方法可減少下凹井的尺寸,因而容許具有較高像素密度的OLED顯示器。
優點也包括高像素密度、小像素間距的頂部放射OLED像素,帶有OLED放射器的底部直接地位於功率TFT的汲極電極上方。此種有利組態達成電氣能量轉換為光學能量的高效率及改善用於AMOLED顯示器的像素密度超過用於電話顯示器的密度水準,使得用於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的應用變得可行。
進一步參照第3A圖,顯示根據某些實施例的底部像素電極結構300的實例。在此實例中,下部電極301A可建構在TFT背板(例如,第2A圖所示的TFT背板220)上方。具有平坦底部301A與傾斜側壁301B的井結構301可以有機或者無機介電材料、或前述物的組合所製成。對於將以有機介電材料製成的井結構301,可直接使用光可圖案化聚合物(光阻)。平坦底部301A的厚度可在0.5 µm至5 µm的範圍。在平坦底部301A以有機材料製成的情況中,厚度被選定在2~4 µm的範圍。井結構103也可以有機與無機層的堆疊所製成,例如,光可圖案化聚合物(例如,Toray 4000系列、DL1000系列、或等效物)可用於頂部層(例如,第2A圖所示的頂部層105)及也可用於作為建構用於圖案化下方的無機介電層(例如,第2A圖所示的介電層102)(例如,SiN、SiON、SiO2 或前述物的堆疊)的遮罩。
鏡部302安置在井結構301上方,但在井的底部301A上的導電電極304與傾斜側壁301B上的表面氧化鏡部保護器306兩者之下。具有在可見光譜範圍中的高度光學反射性的可氧化金屬(例如,Al、AlNd、Ti、或前述物的金屬堆疊)可用於作為鏡部302。底部像素電極的圖案化用於作為建構在氧化處理期間的遮罩。在側壁區域301B的氧化金屬(例如,鋁(或鋁合金))被鈍化,因而形成像素界定介電層(見第1A與1B圖中的介電層102)。
此種選定的結構與材料對於如上方關於第1A至1C圖及第2A圖所述的具有高光萃取效率的OLED會是更有優勢的。在某些情況中,鏡部層302主要地由鋁或鋁合金所形成。例如,鏡部層302可為AlNd,帶有極少百分比的Nd,用於改善後沉積處理的加工性。Al具有在整個可見光譜範圍上的高度光學反射性。此類材料擁有較高的光學指數(n及k兩者,帶有在下方的實例),較高的光學指數使得能夠以較薄的金屬厚度(例如,大約100 nm)得到接近完美鏡部及在整個可見光範圍上的接近100%的光學反射性。鏡部層302的表面可以簡單低溫處理而被氧化。此種氧化表面可提供匹配於使用在OLED放射器的折射指數(例如,大約1.78的n及大約0的k)。例如,氧化Al2 O3 具有在700 nm大約1.76的n及在400 nm大約1.79的n,帶有在其間的單調改變(monotonic change)及大約為0的k。
底部電極304及環繞像素界定介電層306可設計成各種形狀。數種可能性顯示在第3B圖中,包括具有尖角的方形組態、具有圓角的方形組態、及圓形組態。除了具有在x與y方向上的相等尺寸的圖案之外,具有不相等的x與y的圖案(諸如通常使用在RGB子像素設計中的條帶電極)也是可能的。非相等x與y軸也可被稱為長軸與短軸。
具有環繞鏡部反射器的底部鏡部電極的實例(如上方在第3A至3B圖所示)可以一個或兩個遮罩步驟製成,如在之後更詳細說明的。
第4A至4D圖繪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製造具有環繞鏡部反射器的底部鏡部電極的遮罩處理的實例。第4A圖顯示井結構401的實例,井結構以有機或者無機介電質或其組合建構成在基板400上方的堆疊。可使用單一遮罩步驟達成此種井結構401。在某些情況中,當光可圖案化聚合物用於PDL層111時,聚合物可直接地用於建構此種井結構401。光可圖案化材料的實例包括Toray 4000或1000系統、或者JSR系列。當使用非光敏性介電質(有機或者無機或此兩者)時,經典光阻可塗佈在介電質上方,以井結構401上方的暴露區域暴露及顯影。井結構401可接著藉由以濕式蝕刻步驟或乾式蝕刻步驟的蝕刻處理而形成。
用於在區域401A中形成鏡部402與下部電極的金屬堆疊包括可被依序沉積的兩個金屬層,如第4B圖所示。第4C圖顯示在沉積與圖案化之後形成的鏡部結構402的實例。金屬堆疊可包括例如以諸如AlNd、AlSi的高反射性Al或Al合金形成的下部金屬層404,及以諸如ITO(In-Sn-O)、AZO(Al-Zn-O)、GZO(GaZnO)、TZO(Sn-Zn-O)、IZO(In-Zn-O)的薄導電金屬氧化物(TCO)形成的上部金屬層406。金屬層404、406可例如以在室溫的DC、脈衝或AC濺射而被毯覆沉積。金屬堆疊的沉積跟隨在金屬堆疊的頂表面的氧化步驟之後。可直接地使用未經基板加熱處理且帶有非晶態或非晶態/奈米結晶形態的塗層。此類處理也可藉由TFT製造線使用於金屬與像素電極處理。
除了先前提供的雙遮罩處理步驟之外,顯示在第4C圖中具有不同表面區域的鏡部結構402可以帶有2-色調(也稱為半色調(half-tone)或雙色調(dual tone))遮罩及合適光阻的單一遮罩微影處理來製造。尤其,光阻層408可沉積在金屬堆疊上方。光阻層408在使用雙色調遮罩的單一微影步驟中暴露,光阻層408在井401之外的區域408a的上方被顯影第一數量(藉由雙色調遮罩的第一色調圖案造成),及光阻層408在側壁區域401B上方的區域408b中被顯影第二、下部數量(藉由雙色調遮罩的第二色調圖案造成)。底部部分401A上方的電阻區域不需要被圖案化。
藉由第一數量被顯影的光阻被剝除以暴露在井401的區域之外的下方金屬堆疊。此圖案化光阻層接著被用於作為遮罩以蝕刻及移除井之外的金屬堆疊(金屬下部層404與金屬層406兩者)的部分。接下來,藉由第二數量被顯影的光阻被剝除以暴露在側壁區域401B上的區域中的下方金屬堆疊,同時留下覆蓋井401的底部401A上的金屬堆疊的光阻的一部分。使用剩餘的光阻作為遮罩,藉由在井的側壁401B上的暴露區域中的濕式蝕刻方法或者乾式蝕刻方法,移除提供透明導電氧化物(TCO)層的上部金屬層406。覆蓋井的底部401A上的金屬堆疊的光阻部分作為遮罩以防止上部金屬層406的蝕刻。可在上述的各種步驟中藉由氧電漿(例如,乾式剝除)處理或濕式剝除處理來移除光阻。因為使用單一遮罩,減少或消除下部金屬層404與上部金屬層406的不對準的風險,因而改善產量。
2色調微影處理的此實例也可用於TFT製造線中的TFT源極/汲極及通道形成處理。在側壁區域401B中的TCO移除之後的連續氧電漿處理可造成側壁區域401B中的氧化,及底部區域401A中的剩餘光阻的移除並開啟用於OLED的導電像素電極。
Al的厚度的一實例為100nm。取決於詳細的顯示器設計及產品規格,也可選擇在50nm~200nm範圍中的厚度的其他實例。TCO層的一實例厚度為10nm。也可選擇在5~30nm範圍中的厚度的其他實例。
採用在下部電極設計中的底部區域401A中的TCO層可造成在鄰接側壁區域401B的區域中的繪示的小台階,其可消除覆蓋鏡部402的邊緣的其他堤岸結構的需求。
鋁鏡部的高消光係數容許薄的Al厚度。再者,用於在對應於金屬下部層404的邊緣之區域的外邊緣處的錐形邊緣的蝕刻處理可緩和在這些邊緣處理台階覆蓋問題。
如第4C圖所示,在後續表面氧化處理期間可保持覆蓋底部區域401A的光阻408。帶有如第4C圖所示的頂部表面覆蓋,可進行表面氧化處理以在側壁上形成介電鈍化層410。在此之後可剝除光阻408。
表面氧化可使用下列處理中的一者或下列處理的組合:
1.熱氧化。在室溫的原生氧化會造成對於所有的暴露鋁區域有3~7 nm氧化鈍化。在高溫的氧化可增加氧化層至10 nm。
2.氧電漿。當偏好較厚氧化層時,可使用O2 或包括O2 的混合空氣下的電漿以達到大於50 nm的氧化層。
3.液體氧化。藉由將暴露鋁表面併入液體氧化劑(諸如,H2 O2 或其他氧化劑化學品)中,可在暴露鋁表面創造緻密氧化層。
4.陽極化。當將電極併入陽極化浴及使陽極化電流通過電極時,如第4B圖所示及製造相反極性的電極(未示出),可在暴露Al表面處形成緻密氧化層。電流的實例可選定在0.2~2 mA/cm2 之間。然而,可以低至微安培/cm2 範圍的低陽極化電流密度來形成無針孔氧化膜。在當偏壓電壓可達到8V的某些情況中,氧化層的厚度達到約10 nm。在此電壓的氧化層可被進一步密封,直到氧化電流降低至閾值水準(諸如低於起始電流的1%)。實際上,各種電解質/水溶液可用於陽極化處理。使用在水基底溶液的電解質的實例包括檸檬酸或/及酒石酸銨。例如,去離子(DI)水中的酒石酸銨為以重量計約3.7%。以1:10比率添加的乙二醇有時可用以進一步改善膜介電性質。陽極化無針孔Al2 O3 膜也可以包括弱無機酸(諸如硼酸)、及/或無機鹽的溶液所製成,溶液的實例包括在乙二醇中30%(以重量計)的五硼酸銨(NH4 B5 O8 )。
作為一實例,在一設計中,在室溫以DC濺射毯覆沉積120 nm Al層,具有在整個玻璃基板上小於10%厚度變動。在此實例中,具有1:1之In:Zn原子比例的10nm InZnO (IZO)在室溫沉積。在選擇性圖案化Al與IZO及以IZO在中心形成底部區域401A的表面及以Al在環繞區域中形成側壁區域401B的表面之後,以氧電漿(以ICP或者RIE設備)執行表面氧化處理,然後進行例如小於200o C及例如小於60分鐘的後熱退火。使用熱氧化的第二步驟可被濕式氧化處理所取代,諸如將基板浸入H2 O2 浴中。氧化的Al氧化物的體積比起鋁的體積可大上約30~40%,及在底部與側壁區域401A與401B之間的邊界處(例如,底部區域401A與側壁區域401B之間的台階)的厚度差異被減少30~40%,從10 nm至6~7 nm。
在底部區域401A與側壁區域401B之間的的邊界處的此種小台階對於OLED陣列整合不會致使任何台階覆蓋問題(如在之後說明的)。
對於具有並肩的紅、綠及藍色彩元件的某些OLED顯示器,有機堆疊層的總厚度可在100~150 nm的範圍中。以熱沉積之此種薄輪廓對於下部電極的邊緣覆蓋會是非常敏感的。在某些設計中,為了避免由於局部場的裝置漏電,添加另一有機或無機介電堤岸層以遮罩區域401A中的下部電極的邊緣。對於使用無機介電質的情況,通常選擇低溫PECVD處理以適應下方存在的TFT背板。可使用在200~400nm範圍中的厚度的實例以達成足夠的介電性質,特別是當使用低溫(< 250o C)PECVD處理時。額外堤岸層與像素電極401A之間的對準設定對於下部電極401A的像素尺寸的限制。如本說明書所述的帶有在環繞區域中的鈍化光學鏡部的底部OLED電極可提供具有低材料與處理成本及帶有用於高效率OLED的高光學與電氣性質的簡化處理。
在另一實例中,在井的底部區域501A中的導電下部電極可由導電金屬氧化物膜510所製成,如之後在第5A至5D圖所示。尤其,薄膜金屬膜506沉積在下部金屬層504上方。然後至少氧化此薄膜506的頂表面以形成導電氧化物膜510。用以形成提供下部電極的導電金屬氧化物膜510之金屬膜的氧化可與形成介電鈍化層512的側壁區域501B中的下部金屬層504的表面的氧化處理同時地執行。
此處理流程類似於先前繪示在第4A~4C圖中的實例。顯示在第5A圖中的井結構及形成方法與第4A圖中所使用的相同。用於形成鏡部與下部電極的金屬堆疊包括可依序沉積的兩個金屬層,例如,以在室溫的DC濺射,如第5B圖所示。第一層404可為鋁、AlNd、或其他鋁合金。用於第二層406的金屬可為在氧氣環境中可氧化的薄金屬層。尤其,可選擇此金屬以在表面氧化處理之後保存足夠的表面導電以作為下部電極。具有此種性質的金屬包括In、Zn、Ti、Ta、Sn、Mo、Ni、Nb、Cu、Mg或前述物的金屬合金。金屬層可以藉由半色調(灰色調)光處理之單一光步驟,或藉由以兩個光圖案化步驟之標準光微影,而被圖案化成為第5C圖所示的形狀,如在上方的第4A至4D圖所論述的。
一旦圖案化處理完成,暴露的金屬表面形成兩個區域–第5C圖中的底部區域501A與側壁區域501B。帶有頂部表面暴露,導電電極510可形成在底部區域501A中及介電鈍化層512可形成在側壁區域501B中。介電鈍化層512可形成帶有匹配於上方的有機堆疊的折射指數,如第5D圖所示。尤其,如上所述,金屬膜506與下部金屬層504的頂表面被氧化,因而分別地形成導電氧化物膜510與介電鈍化層512。
尤其,在底部區域501A中的下部電極的表面電阻不需要保持在非常低的底面水準。例如,可使用具有低於106 Ω的表面導電的金屬氧化物,其造成與OLED阻抗相比較下通常可忽略的串聯電阻。在側壁區域501B中的鈍化層的表面電阻實際上不需要保持恰好在頂部水準之上。在某些情況中,保持可忽略的漏電的一數目,比如在相同OLED偏壓情況下<1%漏電流;可高於108 Ω。作為參考點,表面氧化的氧化鋁的典型表面漏電流為<10nA/cm2 於10V。對於鏡部區域100µm x 100µm = 10-4 cm2 ,表面電阻為1012 Ω,其遠高於所示的標準。
在底部區域501A與側壁區域501B的氧化層510與512的厚度可為不同的。在底部區域501A中,在氧化層510與在第二金屬層內的下方金屬之間設定邊界會是有利的,第二金屬層內的下方金屬於還原的金屬與氧化的金屬氧化物兩種形式中為導電的。
為了說明,在一設計實例中,在室溫以DC濺射毯覆沉積100~150 nm Al與20nm Ti(第5B圖)。在選擇性圖案化Al與Ti,以Ti在中心中的501A的表面及以Al在環繞區域中的501B之後,如第5C圖所示,以氧電漿(以ICP或者RIE設備)執行表面氧化處理,然後以小於200o C持續10~60分鐘的後熱退火。以熱氧化的第二步驟可被濕式氧化處理取代,諸如將基板併入具有液體氧化劑的浴中。此浴溫度與併入時間可用以最佳化密封及調整氧化層的最終厚度。
在501A區域中的摻雜金屬氧化物的有效工作函數可建構在起始材料的工作函數、及最終金屬氧化物載體密度。例如,諸如ZnO2-x 、 TiO2-x 的n型金屬氧化物具有接近4 eV的工作函數,MgOx 具有接近3.5 eV的工作函數。除了以氧空位的數目可調整之外,載體密度也可以帶有混合價數的金屬合金化而調整。帶有混合價數的金屬合金化也可用以調整下部電極的有效工作函數以最佳化載體注入。對於用於作為OLED裝置的底部陰極的金屬氧化物,藉由熱沉積含有Li的有機金屬化合物(諸如Liq)或包括低工作金屬(諸如Li、Cs、Ba、Ca)的一者之無機化合物可達成接近於Li的較低工作函數。此類金屬化合物的實例包括LiF、Cs(CO)x 。此類材料已經使用作為在OLED裝置中的電子注入層(EIL)。
當由將Mo、Cu、Ni氧化或前述物中一者的合金來創造501A中的金屬氧化物時,下部電極501A作為有效電洞注入層,10nm MoOx 透過電洞注入層在5.3~5.5 eV範圍可有效地通過工作函數。因此,本發明中所述的具有環繞鏡部的底部反射性導電電極可用於作為陽極或者陰極。
第6A至6D圖顯示根據某些實施例的製造處理的又另一個實例的剖面圖表。在某些OLED應用中,例如其中期望快速的切換速度與低OLED電容,在底部區域601A與側壁區域601B之間的邊界處的介電間隙620會是在有利的以降低與OLED像素放射器相關的電容。可以自對準蝕刻與後表面氧化達成此結構,如第6C圖所示。
在此實例中不需要額外的微影圖案化處理。具體地,用於第6A與6B圖的步驟與第4A~4B圖及第5A~5B圖的步驟相同。然而,可選擇用於具有不同電化學電位的底部金屬層604與頂部金屬層606的金屬材料。在第6C圖所示的蝕刻處理期間,可選擇濕式蝕刻劑,使得伽凡尼效應(galvanic effect)被槓桿(leveraged),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蝕刻掉接近於601A/601B的邊界的底部金屬層604。
在上述關於第4D與5D圖的表面氧化處理之後,在暴露的側壁區域601B中的頂表面,包括在接近601A/601B邊界的間隙中,可以金屬氧化物層612完全地密封,例如,以Al2 O3 。側壁區域601B中的鏡部可不貢獻像素電容。因此,第4A~4D、5A~5D圖、及第6A~6D圖所示的實例提供具有不同OLED電容的底部鏡部電極,從而提供作為用於不同應用規格的不同像素電路設計的彈性。
上方關於第5A至5D圖所論述的在底部區域501A與側壁區域501B中的層的導電範圍與光學反射性通常可應用於本發明所述的所有實施例。如上方關於第4A至4D圖所論述的,藉由選定用於401a的相應金屬氧化物,底部鏡部電極可用於陽極或者陰極。例如,TiOx 、TaOx 、CsOx 可用於陰極,而MoOx 或NiOx 可用於陽極觸點。如上方關於第1A至1C、2A至2C、及3A至3B圖所論述的,藉由表面氧化方法製成的氧化的Al2 O3 可具有折射指數為從約1.7至1.8的n及約0的k。介質崩潰通常超過10~20V,足夠用於AMOLED裝置,其中OLED放射元件操作在低於10V。
除了將下部電極與鈍化層之間的邊界設置於位在井的平坦底部上之外,邊界也可位在傾斜側壁區域中。此種底部鏡部電極可找到某些應用的用途。
側壁區域401B/501B/601B中的介電鏡部自對準於具有高品質表面鈍化(例如,藉由氧化鋁)的底部區域401A/501A/601A中的導電鏡部電極。因此,可達成具有小於那些來自習知光微影的物理尺寸的此底部鏡部電極。此下部電極使得頂部放射AMOLED能夠具有高像素密度。例如,以用於形成PDL 111的有機材料(見例如,第4圖),底部區域401A/501A/601A可被製成具有尺寸為4 µm x 4 µm,及側壁區域401B/501B/601B的外尺寸可為約8 µm x 8 µm。以無機介電質,底部區域401A/501A/601A的尺寸可降低至低於2 µm x 2 µm,及側壁區域401B/501B/601B的外尺寸可接近於4 µm x 4 µm。此像素設計使得全色彩AMOLED能夠具有多於每吋1000個像素(PPI)。
在某些情況中,用於頂部放射OLED像素的底部OLED電極安置在平坦化層上方,平坦化層具有將像素電極連接至驅動TFT的TFT汲極電極的通孔。在這些情況中,通孔位在OLED像素電極區域之外。本發明揭示的像素電極結構事實上可跳過平坦化層與通孔孔洞處理,及直接在汲極金屬電極上方建構在底部區域401A/501A/601A中的下部電極,如之後第7圖所示,節省處理步驟及像素空間。此像素結構可使得頂部放射AMOLED能夠具有較高像素密度。
第7圖顯示頂部放射AMOLED像素701,具有帶有在側壁區域701B中的環繞鏡部的在區域701A中的下部電極。在底部區域701A中的下部電極直接地位於驅動像素701的TFT 720的源極或汲極電極金屬723之上。TFT 720進一步包括閘極720、閘極絕緣體722。
另一方面,以底部鏡部電極的外耦合的改善可取決於底部平坦區域的尺寸與外部鏡部的尺寸的比例。以藉由自對準結構處理的下部電極,更多的基本單元(如第3B圖所示)可安置在一個OLED顯示像素中。第8A至8B圖顯示在一個OLED顯示像素中帶有四個(4)基本單元的一實例。此設計可進一步獨立地改善外耦合效率與色彩像素圖案化兩者。實際上,本發明中揭示的高效率頂部放射OLED設計可有效地解決於OLED放射效率上使用低成本材料的需求,及使得全色彩OLED顯示器能夠具有加上濾光片組的寬頻放射OLED。
在此使用時,用語「範例」意指「作為一實例、例子、或圖例」,且不應解釋為相較於本文所揭示的其他組態為偏好的或有利的。
在此使用時,用語「約」與「大約」意於涵蓋可存在於數值範圍的上下限中的變動,諸如性質、參數、及尺寸中的變動。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用語「約」及「大約」意為加上或減少10百分比或更少。
上述的具體實施例已經顯示作為實例,及應理解到這些實施例可容許各種修改及替代形式。應進一步理解到申請專利範圍不意於受限於所揭示的特定形式,而是涵蓋落在本發明的精神與範疇內的所有的修改、等效物、及替代物。
100:支撐結構 101:陽極 101A:區域 101M:鏡部層 102:介電層 103:井結構 103A:傾斜側壁 103B:底部 104:OLED層堆疊 104A:頂表面 105:平台 106:電極 107:發光區域 108:光萃取層 108a:層 109:頂表面 110:陣列 111:介電像素界定層(PDL) 112:層結構 200a:OLED結構 202:UV阻擋層 220:像素驅動器 221:閘極 222:閘極絕緣體 223:源極/汲極通道 301:井結構 301A:平坦底部 301B:傾斜側壁 302:鏡部 304:導電電極 306:表面氧化鏡部保護器 401:井結構 401A:底部 401B:側壁區域 402:鏡部 404:金屬層 406:金屬層 408:光阻層 408a:區域 408b:區域 410:介電鈍化層 501A:底部區域 501B:側壁區域 504:金屬層 506:金屬膜 510:導電金屬氧化物膜 512:介電鈍化層 601A:底部區域 601B:側壁區域 604:金屬層 606:金屬層 612:金屬氧化物層 620:介電間隙 701A:底部區域 701B:側壁區域 722:閘極絕緣體 723:電極金屬
第1A至1B圖顯示具有指數匹配材料的圖案化/結構化光萃取層的頂部發光OLED像素的剖面視圖的實例。
第1C圖顯示具有指數匹配材料的圖案化/結構化光萃取層的頂部發光OLED像素陣列的剖面視圖的實例。
第2A圖顯示具有在圖案化/結構化光萃取層之下的UV阻擋層的頂部發光OLED像素的剖面視圖的實例。
第2B圖顯示耦接於薄膜電晶體驅動器的頂部發光OLED像素的剖面視圖的實例。
第3A圖顯示具有下部電極與環繞鏡部的OLED像素的剖面視圖。
第3B圖顯示具有下部電極與環繞鏡部的OLED像素的實例的頂視圖。
第4A至4D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在OLED像素中製造下部電極與環繞鏡部的實例的剖面視圖。
第5A至5D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在OLED像素中製造下部電極與環繞鏡部的另一實例的剖面視圖。
第6A至6D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在OLED像素中製造下部電極與環繞鏡部的又另一實例的剖面視圖。
第7圖繪示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之製造在薄膜電晶體(TFT)驅動器的頂部上的OLED像素的實例。
第8A至8B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之具有多個基本單元的OLED像素。
在各種圖式中的類似元件符號指示類似元件。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0:支撐結構
111:介電像素界定層(PDL)
301:井結構
301A:平坦底部
301B:傾斜側壁
302:鏡部
304:導電電極
306:表面氧化鏡部保護器

Claims (20)

  1. 一種製造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結構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在一井結構上方沉積包括一下部金屬層與一上部金屬層的一金屬堆疊,該井結構在一基板上界定該OLED結構的一像素; 使用一雙色調(two-tone)遮罩執行一微影處理,以在該金屬堆疊上形成一雙色調光阻層; 移除具有一第一色調的該光阻層的多個部分,以將該金屬堆疊的多個部分暴露在該井結構之外; 使用該光阻層作為一遮罩,移除該井結構之外的該金屬堆疊的多個部分; 移除具有一第二色調的該光阻層的多個部分,以暴露對應於該井結構的多個側壁的該金屬堆疊的多個區域; 使用該光阻層作為一遮罩而保存在對應於該井結構的底部的多個區域上方的該上部金屬層的同時,移除該井結構的該等側壁上的該上部金屬層的多個部分;及 氧化至少一暴露表面,使得在對應於該井結構的底部的多個區域中創造一下部電極,及在對應於該等側壁的一區域中創造一介電鈍化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氧化暴露表面的步驟包含以下步驟:氧化在該等側壁上的該下部金屬層的一部分以形成該介電鈍化層。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光阻阻擋該井結構的底部上方的該上部金屬層的一部分的氧化。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該氧化步驟之後從該井結構的底部上方的區域剝除該光阻層以暴露該上部金屬層,該上部金屬層提供該下部電極。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該氧化步驟之前從該井結構的底部上方的區域剝除該光阻層以暴露該上部金屬層。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氧化步驟氧化該上部金屬層以形成一導電金屬氧化物,該導電金屬氧化物提供該下部電極。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至少在該下部電極上方沉積一OLED堆疊,及以一指數匹配(index matching)填充材料至少部分地填充該井,以在該井中提供一光萃取層。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光萃取層與該介電鈍化層具有匹配的折射指數。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暴露對應於該井結構的多個側壁的該金屬堆疊的多個區域之後,移除在該上部金屬層的一外邊緣處的該下部金屬層的一部分。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移除在該上部金屬層的該外邊緣處的該下部金屬層的該部分的步驟包含在移除該井結構的該等側壁上的該上部金屬層的多個部分期間的濕式蝕刻。
  11. 一種提供一顯示器的一像素的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裝置,該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井結構,在該基板上,其中該井結構包括具有多個側壁與一底面的凹槽; 一OLED層堆疊,至少覆蓋該井的該底面;及 一光萃取層(LEL),在該井中且在該OLED層堆疊上方; 其中該像素藉由該側壁上的多個鏡部界定尺寸,及該等側壁上的該等鏡部具有8 μm內的一外尺寸,使得基於該OLED像素的一OLED裝置具有每吋超過1000個像素(PPI)。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OLED裝置,進一步包含在該井結構的該底面中的一底部電極。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OLED裝置,其中該底部電極安置在用於該OLED像素的一薄膜電晶體(TFT)驅動器的一金屬電極上方。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OLED裝置,其中該OLED像素的該等側壁上的該等鏡部自對準於該OLED像素的該底部電極。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OLED裝置,其中該OLED像素包括超過一個基本單元,每個基本單元具有一對應底部電極。
  16. 一種提供一顯示器的一像素的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裝置,該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井結構,在該基板上,其中該井結構包括具有多個側壁與一底面的凹槽; 一下部金屬層,覆蓋該井的該底面與該等側壁; 一上部導電層,在該下部金屬層上且覆蓋該井的該底面及接觸該下部金屬層,該上部導電層具有在該等側壁與該底面的一交界附近的多個外邊緣; 一介電層,由該下部金屬層的一氧化物所形成且覆蓋該井的該等側壁而不覆蓋該上部導電層; 一OLED層堆疊,至少覆蓋該井的該底面,該上部導電層提供用於該OLED層堆疊的一電極;及 一光萃取層(LEL),在該井中且在該OLED層堆疊與該介電層上方。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裝置,其中該上部導電層是該下部金屬層的一導電金屬氧化物。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裝置,其中該下部金屬層提供在該等側壁上的一鏡部。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裝置,其中在用於該顯示器的一像素的一薄膜電晶體(TFT)驅動器的一金屬電極上方創造下部電極。
  20.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裝置,其中該下部金屬層是鋁、AlNd、或一鋁合金。
TW110101877A 2020-01-22 2021-01-19 帶有鏡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334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2964633P 2020-01-22 2020-01-22
US62/964,633 2020-0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3469A true TW202133469A (zh) 2021-09-01

Family

ID=76857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1877A TW202133469A (zh) 2020-01-22 2021-01-19 帶有鏡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626577B2 (zh)
EP (1) EP4094305A4 (zh)
JP (1) JP2023512500A (zh)
KR (1) KR20220129601A (zh)
CN (1) CN115104194A (zh)
TW (1) TW202133469A (zh)
WO (1) WO20211505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6296B2 (en) 2019-11-06 2022-04-05 Applied Materials, Inc. Organic light-emtting diode light extraction layer having graded index of refraction
CN113594219A (zh) * 2021-07-30 2021-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3159543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6510B2 (ja) 1998-03-18 2005-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薄膜形成方法、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1196644A (ja) 2000-01-11 2001-07-19 Nichia Chem Ind Ltd 光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37533B1 (ko) 2002-05-29 2004-06-3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티브 매트릭스형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7307381B2 (en) 2002-07-31 2007-12-1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252297B2 (ja) * 2002-12-12 2009-04-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発光素子およびこの発光素子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6004907A (ja) 2004-05-18 2006-01-05 Seiko Epson Corp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696491B1 (ko) 2005-02-07 2007-03-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US20070217019A1 (en) 2006-03-16 2007-09-20 Wen-Kuei Huang Optical components array device, microlens array and process of fabricating thereof
US8877662B2 (en) 2006-06-20 2014-11-04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Silica glass having improved properties
WO2008057045A1 (en) 2006-11-06 2008-05-15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Nanoparticulate encapsulation barrier stack
KR101319306B1 (ko) 2006-12-20 2013-10-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의 제조방법
EP2184953A4 (en) 2007-09-06 2012-04-18 Sony Corp OPTICAL EXTRACTION ELEMENT,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AU2009234506B2 (en) 2008-04-09 2013-11-21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ultilayer film for encapsulating oxygen and/or moisture sensitive electronic devices
KR101493021B1 (ko) 2008-08-19 2015-0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100110551A1 (en) 2008-10-31 2010-05-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extraction film with high index backfill layer and passivation layer
US20100117106A1 (en) 2008-11-07 2010-05-13 Ledengin, Inc. Led with light-conversion layer
US8323748B2 (en) 2009-05-15 2012-12-04 Achrolux Inc. Methods for forming uniform particle layers of phosphor material on a surface
US8227269B2 (en) 2009-05-19 2012-07-24 Intematix Corporation Manufacture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s with phosphor wavelength conversion
US8597963B2 (en) 2009-05-19 2013-12-03 Intematix Corporation Manufacture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s with phosphor wavelength conversion
US20110086232A1 (en) 2009-10-08 2011-04-14 Sharma Pramod K Layer-by-layer assembly of ultraviolet-blocking coatings
JP5333176B2 (ja) 2009-11-26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1244706B1 (ko) 2009-12-01 2013-03-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2017492A1 (ja) * 2010-08-06 2012-02-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装置
US8425065B2 (en) 2010-12-30 2013-04-23 Xicato, Inc. LED-based illumination modules with thin color converting layers
TW201228807A (en) 2011-01-13 2012-07-16 Moser Baer India Ltd Method of imprinting a texture on a rigid substrate using flexible stamp
KR20130061206A (ko) 2011-12-01 2013-06-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00362B1 (ko) 2012-01-16 2018-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1900954B1 (ko) 2012-01-19 2018-09-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1433589B1 (ko) 2012-12-19 2014-08-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632714B (zh) 2013-05-02 2018-08-11 新加坡商泰拉-屏障膜公司 封裝障壁堆疊
US9111464B2 (en) 2013-06-18 2015-08-18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ED display with wavelength conversion layer
US9099575B2 (en) 2013-07-16 2015-08-04 Cree, Inc.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including deposited light-affecting elements
KR102188029B1 (ko) * 2013-09-24 2020-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52490A (ko) 2013-11-06 2015-05-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287654B2 (ja) 2014-07-14 2018-03-07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紫外線遮蔽性粉末の製造方法
CN104218041B (zh) * 2014-08-15 2017-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JP6377541B2 (ja) 2015-01-20 2018-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積層体
US20160268554A1 (en) * 2015-03-11 2016-09-15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improved optical out-coupling efficiencies
US10516124B2 (en) 2015-06-11 2019-12-24 Sony Corporatio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JP2017059314A (ja) 2015-09-14 2017-03-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7068725B (zh) * 2017-04-26 2019-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背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0978640B2 (en) * 2017-05-08 2021-04-13 Atom H2O, Llc Manufacturing of carbon nanotube thin film transistor backplanes and display integration thereof
KR102332959B1 (ko) 2017-06-07 2021-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453907B2 (en) 2017-08-21 2019-10-2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L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658441B2 (en) * 2017-08-28 2020-05-19 Apple Inc.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 with reflectors
CN107516713A (zh) 2017-09-30 2017-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US10446790B2 (en) 2017-11-01 2019-10-1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LED encapsulating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90131568A1 (en) 2017-11-01 2019-05-0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of oled and encapsulation method for oled
CN107885004B (zh) * 2017-12-06 2020-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工艺
KR102539570B1 (ko) * 2017-12-08 2023-06-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WO2019119284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的共振腔结构和oled显示面板
KR102576997B1 (ko) 2017-12-29 2023-09-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KR102603869B1 (ko) 2018-02-08 2023-1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538854B (zh) * 2018-03-30 2021-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9950415B (zh) 2019-02-21 2021-07-27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发射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04347B (zh) * 2019-03-15 2020-07-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12004A (zh) 2019-06-14 2019-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界定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制作方法
US11296296B2 (en) 2019-11-06 2022-04-05 Applied Materials, Inc. Organic light-emtting diode light extraction layer having graded index of refra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26169A1 (en) 2021-07-22
US11626577B2 (en) 2023-04-11
JP2023512500A (ja) 2023-03-27
CN115104194A (zh) 2022-09-23
KR20220129601A (ko) 2022-09-23
WO2021150526A1 (en) 2021-07-29
US20230247857A1 (en) 2023-08-03
EP4094305A4 (en) 2024-04-03
EP4094305A1 (en) 2022-11-30
US11974457B2 (en)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2076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453420B1 (ko)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500144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732119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transparent electrode structure having dielectric layer
US11974457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s with mirror
KR10189337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10516133B2 (en) Organic E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isplay panel
CN101944537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523841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JP2005347274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7216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785744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7538489B2 (en) Full-color active matrix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s employing the same
KR20140014682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595445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21082146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193456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JP2008059824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有機el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02937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US20230021056A1 (en) Method of patterning light emitting la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KR10211360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033968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292394C (zh) 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209937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093920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