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5063A -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5063A
TW202125063A TW109136469A TW109136469A TW202125063A TW 202125063 A TW202125063 A TW 202125063A TW 109136469 A TW109136469 A TW 109136469A TW 109136469 A TW109136469 A TW 109136469A TW 202125063 A TW202125063 A TW 2021250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retardation film
film
group
structura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6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沼寛教
清水享
中西貞裕
飯田敏行
並木慎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5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506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634Production of filters
    • B29D11/00644Production of filters polariz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L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8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polarising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擴展性及相位差表現性優異,且霧度小之逆分散相位差膜。本發明之相位差膜含有:包含選自由碳酸酯鍵及酯鍵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鍵結基、以及來自2價寡聚茀之結構單元,且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的樹脂;及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之含量為0.5質量%~2.0質量%。丙烯酸系樹脂含有70質量%以上之來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且該丙烯酸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0~200,000。相位差膜之Re(550)為100 nm~200 nm,Re(450)/Re(550)超過0.5且未達1.0。

Description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近年來,以智慧型手機為代表之智慧型裝置、及數位標牌或視窗顯示器等顯示裝置於強烈外界光下使用之機會增多。隨之產生由顯示裝置本身或顯示裝置中使用之觸控面板部或玻璃基板、金屬佈線等反射體導致之外界光反射或背景映入等問題。尤其是,近年來逐漸實用化之有機電致發光(EL)顯示裝置由於具有反射性高之金屬層,故易產生外界光反射或背景映入等問題。因此,已知藉由在視認側設置具有相位差膜(典型而言為λ/4板)之圓偏光板作為抗反射膜來防止該等問題。進而,為了於可見區域之各波長下實現良好的相位差特性,而推進表現出相位差值隨著測定光之波長而變大之所謂逆分散之波長相依性的相位差膜(以下有時簡稱為逆分散相位差膜)之開發。於逆分散相位差膜之開發中,為了進一步改善特性而進行持續研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325560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擴展性及相位差表現性優異,且霧度小之逆分散相位差膜。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含有:包含選自由碳酸酯鍵及酯鍵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鍵結基、以及選自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及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單元,且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的樹脂;及丙烯酸系樹脂。該丙烯酸系樹脂之含量為0.5質量%~2.0質量%。又,該丙烯酸系樹脂含有70質量%以上之來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且該丙烯酸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0~200,000。進而,相位差膜之Re(550)為100 nm~200 nm,Re(450)/Re(550)超過0.5且未達1.0。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化2]
Figure 02_image003
通式(1)及(2)中,R1 ~R3 分別獨立地為直接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4之伸烷基,R4 ~R9 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4~10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乙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乙炔基、具有取代基之硫原子、具有取代基之矽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或氰基;其中,R4 ~R9 可相互相同,亦可互不相同,R4 ~R9 中相鄰之至少2個基可互相鍵結而形成環。Re(550)為於23℃下之波長550 nm之光下所測得之膜之面內相位差,Re(450)為於23℃下之波長450 nm之光下所測得之膜之面內相位差。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含有1質量%~40質量%之選自由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及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所組成之群中的至少1種結構單元。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進而包含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 [化3]
Figure 02_image005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進而包含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 [化4]
Figure 02_image007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膜之霧度值為1.5%以下。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膜之斷裂伸長率為200%以上。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膜之極限雙折射Δn為0.0039以上。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上述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包括使含有上述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及上述丙烯酸系樹脂之樹脂膜延伸之步驟,且於該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以下之溫度下進行該延伸。 於一實施方式中,一面於長條方向上搬送長條狀之上述樹脂膜一面進行上述延伸,且所獲得之長條狀之相位差膜之遲相軸方向係相對於長條方向為40°~50°或130°~140°之方向。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圓偏光板。該圓偏光板具有偏光元件及上述相位差膜,且該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該相位差膜之遲相軸所成之角度為40°~50°或130°~140°。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態樣,提供一種圖像顯示裝置。該圖像顯示裝置於視認側具備上述圓偏光板,且該圓偏光板之偏光元件配置於視認側。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藉由含有特定之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典型而言為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或聚酯碳酸酯系樹脂)及丙烯酸系樹脂,可獲得擴展性及相位差表現性優異,且霧度小之逆分散相位差膜。
以下對本發明之代表性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方式。
(用語及記號之定義) 本說明書中之用語及記號之定義如下。 (1)折射率(nx、ny、nz) 「nx」為面內之折射率最大之方向(即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y」為面內與遲相軸正交之方向(即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為厚度方向之折射率。 (2)面內相位差(Re) 「Re(λ)」為於23℃下之波長λ nm之光下所測得之膜之面內相位差。例如,「Re(450)」為於23℃下之波長450 nm之光下所測得之膜之面內相位差。於將膜之厚度設為d(nm)時,藉由式:Re=(nx-ny)×d求出Re(λ)。 (3)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 「Rth(λ)」為於23℃下之波長λ nm之光下所測得之膜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例如,「Rth(450)」為於23℃下之波長450 nm之光下所測得之膜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於將膜之厚度設為d(nm)時,藉由式:Rth=(nx-nz)×d求出Rth(λ)。 (4)Nz係數 藉由Nz=Rth/Re求出Nz係數。 (5)角度 於本說明書中提及角度時,只要未特別說明,則該角度包括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兩個方向之角度。
A.相位差膜 A-1.相位差膜之構成材料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相位差膜含有包含選自由碳酸酯鍵及酯鍵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鍵結基的樹脂。換言之,相位差膜含有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或聚酯碳酸酯系樹脂(以下有時將該等統稱為聚碳酸酯系樹脂等)。聚碳酸酯系樹脂等包含選自由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及/或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單元。該等結構單元為來自2價寡聚茀之結構單元,以下有時將其稱為寡聚茀結構單元。此種聚碳酸酯系樹脂等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
相位差膜進而含有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之含量為0.5質量%~1.5質量%。再者,於本說明書中,「質量」單位之百分率或份與「重量」單位之百分率或份含義相同。
A-1-1.聚碳酸酯系樹脂等 <寡聚茀結構單元> 寡聚茀結構單元由上述通式(1)或(2)表示。通式(1)及(2)中,R1 ~R3 分別獨立地為直接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4之伸烷基,R4 ~R9 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4~10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乙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乙炔基、具有取代基之硫原子、具有取代基之矽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或氰基。其中,R4 ~R9 可相互相同,亦可互不相同,R4 ~R9 中相鄰之至少2個基可互相鍵結而形成環。
作為R1 及R2 ,例如可採用以下伸烷基:亞甲基、伸乙基、伸正丙基、伸正丁基等直鏈狀之伸烷基;甲基亞甲基、二甲基亞甲基、乙基亞甲基、丙基亞甲基、(1-甲基乙基)亞甲基、1-甲基伸乙基、2-甲基伸乙基、1-乙基伸乙基、2-乙基伸乙基、1-甲基伸丙基、2-甲基伸丙基、1,1-二甲基伸乙基、2,2-二甲基伸丙基、3-甲基伸丙基等具有支鏈之伸烷基。此處,R1 及R2 中之支鏈之位置藉由以茀環側之碳成為第1位之方式賦予之編號來表示。
R1 及R2 之選擇關係到逆分散波長相依性之表現。聚碳酸酯系樹脂等於茀環相對於主鏈方向(延伸方向)垂直地配向之狀態下,表現出最強之逆分散波長相依性。為了使茀環之配向狀態接近此種狀態而表現出較強之逆分散波長相依性,較佳為採用伸烷基之主鏈上之碳數為2~3之R1 及R2 。於碳數為1之情形時,意外地存在不表現逆分散波長相依性之情形。認為其原因在於,作為寡聚茀結構單元之連結基之碳酸酯基及/或酯基之立體阻礙使得茀環之配向沿不垂直於主鏈方向之方向固定化等。另一方面,於碳數過多之情形時,茀環之配向之固定減弱,因此有逆分散波長相依性變得不充分之虞。進而,有聚碳酸酯系樹脂等之耐熱性降低之情形。
作為R3 ,例如可採用以下伸烷基:亞甲基、伸乙基、伸正丙基、伸正丁基等直鏈狀之伸烷基;甲基亞甲基、二甲基亞甲基、乙基亞甲基、丙基亞甲基、(1-甲基乙基)亞甲基、1-甲基伸乙基、2-甲基伸乙基、1-乙基伸乙基、2-乙基伸乙基、1-甲基伸丙基、2-甲基伸丙基、1,1-二甲基伸乙基、2,2-二甲基伸丙基、3-甲基伸丙基等具有支鏈之伸烷基。R3 較佳為伸烷基之主鏈上之碳數為1~2,更佳為碳數為1。於主鏈上之碳數過多之情形時,與R1 及R2 之情形相同,茀環之固定化減弱,有導致逆分散波長相依性降低,光彈性係數增加,耐熱性降低等之虞。另一方面,主鏈上之碳數較少時,光學特性及耐熱性良好,但於兩個茀環之第9位藉由直接鍵連結時,有熱穩定性劣化之情形。
作為R1 ~R3 中之取代基,例如可列舉:鹵素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甲氧基、乙氧基等碳數1~10之烷氧基;乙醯基、苯甲醯基等碳數1~10之醯基;乙醯胺基、苯甲醯胺基等碳數1~10之醯胺基;硝基;氰基;1~3個氫原子可被上述鹵素原子、上述烷氧基、上述醯基、上述醯胺基、上述硝基、上述氰基等取代之苯基、萘基等碳數6~10之芳基。
作為R4 ~R9 中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例如可採用以下烷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癸基等直鏈狀烷基;異丙基、2-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2-乙基己基等具有支鏈之烷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環辛基等環狀烷基。烷基之碳數較佳為4以下,更佳為2以下。若碳數為該範圍內,則不易產生茀環彼此之立體阻礙,易獲得源自茀環之所需之光學特性。作為烷基之取代基,可列舉上文關於R1 ~R3 所述之取代基。
作為R4 ~R9 中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例如可採用以下芳基:苯基、1-萘基、2-萘基等芳基;2-吡啶基、2-噻吩基、2-呋喃基等雜芳基。芳基之碳數較佳為8以下,更佳為7以下。若碳數為該範圍內,則不易產生茀環彼此之立體阻礙,易獲得源自茀環之所需之光學特性。作為芳基之取代基,可列舉上文關於R1 ~R3 所述之取代基。
作為R4 ~R9 中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醯基,例如可採用以下醯基: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2-甲基丙醯基、2,2-二甲基丙醯基、2-乙基己醯基等脂肪族醯基;苯甲醯基、1-萘基羰基、2-萘基羰基、2-呋喃基羰基等芳香族醯基。醯基之碳數較佳為4以下,更佳為2以下。若碳數為該範圍內,則不易產生茀環彼此之立體阻礙,易獲得源自茀環之所需之光學特性。作為醯基之取代基,可列舉上文關於R1 ~R3 所述之取代基。
作為R4 ~R9 中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或芳氧基,例如可採用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第三丁氧基、三氟甲氧基、苯氧基。烷氧基或芳氧基之碳數較佳為4以下,更佳為2以下。若碳數為該範圍內,則不易產生茀環彼此之立體阻礙,易獲得源自茀環之所需之光學特性。作為烷氧基或芳氧基之取代基,可列舉上文關於R1 ~R3 所述之取代基。
作為R4 ~R9 中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例如可採用以下胺基:胺基;N-甲基胺基、N,N-二甲胺基、N-乙基胺基、N,N-二乙胺基、N,N-甲基乙基胺基、N-丙基胺基、N,N-二丙胺基、N-異丙基胺基、N,N-二異丙胺基等脂肪族胺基;N-苯基胺基、N,N-二苯基胺基等芳香族胺基;甲醯胺基、乙醯胺基、癸醯胺基、苯甲醯胺基、氯乙醯胺基等醯胺基;苄氧羰基胺基、第三丁氧羰基胺基等烷氧羰基胺基。較佳為N,N-二甲胺基、N-乙基胺基或N,N-二乙胺基,更佳為N,N-二甲胺基。該等不具有酸性度高之質子,分子量小,可提高茀比率。
作為R4 ~R9 中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乙烯基或乙炔基,例如可採用乙烯基、2-甲基乙烯基、2,2-二甲基乙烯基、2-苯基乙烯基、2-乙醯基乙烯基、乙炔基、甲基乙炔基、第三丁基乙炔基、苯基乙炔基、乙醯基乙炔基、三甲基矽烷基乙炔基。乙烯基或乙炔基之碳數較佳為4以下。若碳數為該範圍內,則不易產生茀環彼此之立體阻礙,易獲得源自茀環之所需之光學特性。又,藉由茀環之共軛系變長,易獲得更強之逆分散波長相依性。
作為R4 ~R9 中之具有取代基之硫原子,例如可採用以下含硫基:磺基;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丙基磺醯基、異丙基磺醯基等烷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對甲苯基磺醯基等芳基磺醯基;甲基亞磺醯基、乙基亞磺醯基、丙基亞磺醯基、異丙基亞磺醯基等烷基亞磺醯基;苯基亞磺醯基、對甲苯基亞磺醯基等芳基亞磺醯基;甲硫基、乙硫基等烷硫基;苯硫基、對甲苯硫基等芳硫基;甲氧基磺醯基、乙氧基磺醯基等烷氧基磺醯基;苯氧基磺醯基等芳氧基磺醯基;胺基磺醯基;N-甲基胺基磺醯基、N-乙基胺基磺醯基、N-第三丁基胺基磺醯基、N,N-二甲胺基磺醯基、N,N-二乙胺基磺醯基等烷基磺醯基;N-苯基胺基磺醯基、N,N-二苯基胺基磺醯基等芳基胺基磺醯基。再者,磺基可與鋰、鈉、鉀、鎂、銨等形成鹽。較佳為甲基亞磺醯基、乙基亞磺醯基或苯基亞磺醯基,更佳為甲基亞磺醯基。該等不具有酸性度高之質子,分子量小,可提高茀比率。
作為R4 ~R9 中之具有取代基之矽原子,例如可採用以下矽烷基:三甲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等三烷基矽烷基;三甲氧基矽烷基、三乙氧基矽烷基等三烷氧基矽烷基。較佳為三烷基矽烷基。原因在於穩定性及操作性優異。
聚碳酸酯系樹脂等中之寡聚茀結構單元之含量相對於樹脂整體,較佳為1質量%~40質量%,更佳為10質量%~35質量%,進而較佳為15質量%~30質量%,尤佳為18質量%~25質量%。於寡聚茀結構單元之含量過多時,有產生光彈性係數變得過大,可靠性變得不充分,相位差表現性變得不充分等問題之虞。進而,由於寡聚茀結構單元於樹脂中所占之比率變高,故分子設計之範圍變窄,存在要求樹脂改質時難以進行改良之情形。另一方面,存在如下情形:即使藉由非常少量之寡聚茀結構單元獲得所需之逆分散波長相依性,於該情形時,亦由於光學特性因寡聚茀結構單元之含量之微小差異而敏感地發生變化,導致以各特性落入一定範圍之方式進行製造變得困難。
作為調節樹脂中之寡聚茀結構單元之比率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使具有寡聚茀結構單元之單體與其他單體進行共聚之方法、或將含有寡聚茀結構單元之樹脂與其他樹脂進行摻合之方法。由於使具有寡聚茀結構單元之單體與其他單體進行共聚之方法可精密地控制寡聚茀結構單元之含量,且可獲得高透明性,可於整個膜面上獲得均勻的特性,故較佳。
<其他結構單元> 聚碳酸酯系樹脂等典型而言可除寡聚茀結構單元以外亦包含其他結構單元。於一實施方式中,其他結構單元較佳為來自二羥基化合物或二酯化合物。為了表現出目標之逆波長分散性,必須將具有負固有雙折射之寡聚茀結構單元與具有正固有雙折射之結構單元一同併入至聚合物結構,故作為進行共聚之其他單體,進而較佳為成為具有正雙折射之結構單元之原料之二羥基化合物或二酯化合物。
作為共聚單體,可列舉:可導入包含芳香族環之結構單元之化合物;及不導入包含芳香族環之結構單元之化合物,即包含脂肪族結構之化合物。 以下列舉上述包含脂肪族結構之化合物之具體例。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1,2-丁二醇、1,5-庚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等直鏈脂肪族烴之二羥基化合物;新戊二醇、己二醇等支鏈脂肪族烴之二羥基化合物;作為脂環式烴之二級醇及三級醇之二羥基化合物,例如1,2-環己二醇、1,4-環己二醇、1,3-二羥基金剛烷、氫化雙酚A、2,2,4,4-四甲基-1,3-環丁二醇等;作為脂環式烴之一級醇之二羥基化合物,例如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五環十五烷二甲醇、2,6-十氫萘二甲醇、1,5-十氫萘二甲醇、2,3-十氫萘二甲醇、2,3-降𦯉烷二甲醇、2,5-降𦯉烷二甲醇、1,3-金剛烷二甲醇、檸檬烯等由萜烯化合物衍生之二羥基化合物等;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氧伸烷基二醇類;異山梨糖醇等具有環狀醚結構之二羥基化合物;螺二醇、二㗁烷二醇等具有環狀縮醛結構之二羥基化合物;1,2-環己烷二羧酸、1,3-環己烷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等脂環式二羧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 以下列舉上述可導入包含芳香族環之結構單元之化合物之具體例。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乙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甲烷、1,1-雙(4-羥基苯基)-2-乙基己烷、1,1-雙(4-羥基苯基)癸烷、雙(4-羥基-3-硝基苯基)甲烷、3,3-雙(4-羥基苯基)戊烷、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雙(4-羥基苯基)碸、2,4'-二羥基二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硫化物、雙(4-羥基-3-甲基苯基)硫化物、雙(4-羥基苯基)二硫化物、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3,3'-二氯二苯醚等芳香族雙酚化合物;2,2-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4-(2-羥基丙氧基)苯基)丙烷、1,3-雙(2-羥基乙氧基)苯、4,4'-雙(2-羥基乙氧基)聯苯、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碸等具有鍵結至芳香族基之醚基之二羥基化合物;對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4,4'-二苯基二羧酸、4,4'-二苯醚二羧酸、4,4'-二苯甲酮二羧酸、4,4'-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4,4'-二苯基碸二羧酸、2,6-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 再者,上述所列舉之脂肪族二羧酸及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可將二羧酸本身作為上述聚酯碳酸酯之原料,亦可根據製造法將甲酯體、苯酯體等二羧酸酯或二羧醯鹵等二羧酸衍生物作為原料。
作為共聚單體,亦可將先前作為包含具有負雙折射之結構單元之化合物已知之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等具有茀環之二羥基化合物或具有茀環之二羧酸化合物與寡聚茀化合物加以組合而使用。
就光學特性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較佳為使用不含芳香族成分之結構單元作為除寡聚茀結構單元以外之結構單元。即,較佳為使用包含脂肪族結構之化合物作為共聚單體。若聚合物之主鏈中包含芳香族成分,則藉由寡聚茀結構單元而呈現之逆波長分散性被抵消,故必須增加寡聚茀結構單元之含量,因而有光彈性係數或機械物性劣化之擔憂。藉由採用不含芳香族成分之上述其他結構單元,可防止來自該結構單元之芳香族成分併入至主鏈。包含脂肪族結構之化合物中,進而較佳為機械物性或耐熱性優異之具有脂環式結構之化合物。
另一方面,亦存在如下情形:使芳香族成分併入至聚合物之主鏈或側鏈有助於確保光學特性並取得光學特性與耐熱性或機械特性等之平衡。就取得各特性之平衡之觀點而言,上述樹脂中之包含芳香族基之結構單元(其中將寡聚茀結構單元除外)之含量較佳為5質量%以下。
可藉由上述具有脂環式結構之化合物導入之結構單元中,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較佳為含有下述式(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作為共聚成分。 [化5]
Figure 02_image009
作為可導入上述式(3)之結構單元之二羥基化合物,可使用螺二醇。
於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中,較佳為含有5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之上述式(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上限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下,尤佳為50質量%以下。下限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20質量%以上,尤佳為25質量%以上。若上述式(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獲得充分的機械物性或耐熱性、低光彈性係數。進而,與丙烯酸系樹脂之相容性提昇,可進一步提昇所獲得之樹脂組合物之透明性。又,由於螺二醇之聚合反應之速度相對較慢,故藉由將其含量抑制為上述上限以下,而容易對聚合反應進行控制。
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較佳為進而含有下述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作為共聚成分。 [化6]
Figure 02_image011
作為可導入上述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二羥基化合物,可列舉處於立體異構物之關係之異山梨糖醇(ISB)、去水甘露糖醇、異艾杜糖醇。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加以組合而使用。
於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中,較佳為含有5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之上述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上限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下,尤佳為50質量%以下。下限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尤佳為15質量%以上。若上述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獲得充分的機械物性或耐熱性、低光彈性係數。又,由於上述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具有吸水性高之特性,故若上述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將由吸水導致之成形體之尺寸變化抑制為容許範圍內。
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可進而包含其他結構單元。再者,有時將該結構單元稱為「其他結構單元」。作為具有其他結構單元之單體,更佳為採用1,4-環己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羧酸(及其衍生物),尤佳為1,4-環己烷二甲醇及三環癸烷二甲醇。包含來自該等單體之結構單元之樹脂的光學特性或耐熱性、機械特性等之平衡性優異。又,由於二酯化合物之聚合反應性相對較低,故就提高反應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不使用除含有寡聚茀結構單元之二酯化合物以外之二酯化合物。
用於導入其他結構單元之二羥基化合物或二酯化合物可根據所獲得之樹脂之要求性能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加以組合而使用。樹脂中之其他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尤佳為10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由於其他結構單元尤其負責樹脂之耐熱性之調整或柔軟性或韌性之賦予,故若其含量過少,則有樹脂之機械特性或熔融加工性變差之虞,若其含量過多,則有耐熱性或光學特性劣化之虞。
聚碳酸酯系樹脂之分子量例如可由還原黏度表示。關於還原黏度,使用二氯甲烷作為溶劑,將聚碳酸酯系樹脂之濃度精密地調整為0.6 g/dL,於20.0℃±0.1℃之溫度下使用烏氏黏度計進行測定。還原黏度之下限通常較佳為0.30 dL/g以上,更佳為0.35 dL/g以上,尤佳為0.40 dL/g以上。還原黏度之上限通常較佳為1.00 dL/g以下,更佳為0.80 dL/g以下,尤佳為0.60 dL/g以下。若還原黏度小於下限值,則有所獲得之膜之機械強度變得不充分之情形。另一方面,若還原黏度大於上限值,則有成形性、操作性及生產性變得不充分之情形。
聚碳酸酯系樹脂之熔融黏度於溫度240℃、剪切速度91.2 sec-1 之測定條件下較佳為700 Pa・s以上5000 Pa・s以下。上限進而較佳為4000 Pa・s以下,更佳為3500 Pa・s以下,尤佳為3000 Pa・s以下。下限進而較佳為1000 Pa・s以上,更佳為1500 Pa・s以上,尤佳為2000 Pa・s以上。再者,熔融黏度係使用毛細管流變儀(東洋精機公司製造)進行測定。
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110℃以上160℃以下。上限進而較佳為155℃以下,更佳為150℃以下,尤佳為145℃以下。下限進而較佳為120℃以上,尤佳為130℃以上。若玻璃轉移溫度為上述範圍外,則有耐熱性變差之傾向,有膜成形後尺寸發生變化,或相位差膜於使用條件下之品質可靠性劣化之可能性。另一方面,若玻璃轉移溫度過高,則有膜成形時產生膜厚不均,或膜變得易碎,延伸性劣化之情形,又,有損害膜之透明性之情形。
聚碳酸酯系樹脂等之構成及製造方法等之詳情例如記載於國際公開第2015/159928號說明書中。將該記載引用至本說明書中作為參考。
A-1-2.丙烯酸系樹脂 作為丙烯酸系樹脂,使用作為熱塑性樹脂之丙烯酸系樹脂。作為成為丙烯酸系樹脂之結構單元之單體,例如可列舉以下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基酯、(甲基)丙烯酸降𦯉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雙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氫呋喃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醯基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馬來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六氫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五甲基哌啶酯、(甲基)丙烯酸四甲基哌啶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環戊酯、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庚酯、丙烯酸環庚酯、甲基丙烯酸環辛酯、丙烯酸環辛酯、甲基丙烯酸環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環十二烷基酯。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加以組合而使用。作為將2種以上單體加以組合而使用之形態,可列舉:2種以上單體之共聚、2種以上1種單體之均聚物之摻合、及該等之組合。進而,亦可併用能夠與該等丙烯酸系單體進行共聚之其他單體(例如烯烴系單體、乙烯系單體)。
丙烯酸系樹脂包含來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丙烯酸系樹脂中之來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70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下限更佳為8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以上,尤佳為95質量%以上。若為該範圍內,則可獲得優異之與本發明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之相容性。作為除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之結構單元,較佳為使用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可藉由使丙烯酸甲酯進行共聚而提昇熱穩定性。藉由使用(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可調整丙烯酸系樹脂之折射率,故藉由與組合之樹脂之折射率相配合,可提昇所獲得之樹脂組合物之透明性。藉由使用此種丙烯酸系樹脂,可獲得擴展性及相位差表現性優異,且霧度小之逆分散相位差膜。
丙烯酸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0以上200,000以下。下限較佳為30,000以上,尤佳為50,000以上。上限較佳為180,000以下,尤佳為150,000以下。若分子量為此種範圍,則可獲得與本發明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之相容性,由此可提昇最終之相位差膜之透明性,且可獲得充分提昇延伸時之擴展性之效果。再者,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為藉由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膠滲透層析法)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分子量。測定方法之詳情於後文中敍述。又,就相容性之觀點而言,丙烯酸系樹脂較佳為實質上不含支鏈結構。不含支鏈結構可藉由丙烯酸系樹脂之GPC曲線為單峰性等進行確認。
A-1-3.聚碳酸酯系樹脂等與丙烯酸系樹脂之摻合 將聚碳酸酯系樹脂等與丙烯酸系樹脂進行摻合而以樹脂組合物之形式供於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製造方法於A-3項中敍述)。聚碳酸酯系樹脂等與丙烯酸系樹脂較佳為於熔融狀態下摻合。作為於熔融狀態下摻合之方法,典型而言可列舉使用擠出機之熔融混練。混練溫度(熔融樹脂溫度)較佳為200℃~280℃,更佳為220℃~270℃,進而較佳為230℃~260℃。若混練溫度為此種範圍,則可獲得熱解得到抑制,且兩種樹脂均勻地摻合之樹脂組合物之顆粒。若擠出機中之熔融樹脂溫度超過280℃,則有發生樹脂之著色及/或熱解之情形。另一方面,若擠出機中之熔融樹脂溫度低於200℃,則存在樹脂黏度變得過高而對擠出機造成過大負荷,或樹脂之熔融變得不充分之情形。再者,作為擠出機之構成、螺桿之構成等,可採用任意適當的構成。為了獲得可耐受光學膜用途之樹脂之透明性,較佳為使用雙軸擠出機。進而,存在樹脂中殘留之低分子成分或擠出混練中之低分子量之熱解成分於製膜步驟或延伸步驟中污染冷卻輥或搬送輥之擔憂,故為了將其去除,較佳為使用具備真空排氣孔之擠出機。
樹脂組合物(結果成為相位差膜)中之丙烯酸系樹脂之含量如上所述為0.5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下限更佳為0.6質量%以上。上限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0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9重量%以下,尤佳為0.8質量%以下。如此,藉由以極有限的比率於聚碳酸酯系樹脂中調配丙烯酸系樹脂,可使擴展性及相位差表現性顯著增加。進而,可抑制霧度。此種效果於理論上並不明確,為藉由試誤而獲得之預期外之優異效果。再者,若丙烯酸系樹脂之含量過少,則有無法獲得上述效果之情形。另一方面,若丙烯酸系樹脂之含量過多,則有霧度增高之情形。又,擴展性及相位差表現性亦與上述範圍內之情形相比變得不充分,或反而降低之情形較多。
為了對機械特性及/或耐溶劑性等特性進行改質,樹脂組合物可進而摻合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聚酯、脂肪族聚酯、聚醯胺、聚苯乙烯、聚烯烴、丙烯酸、非晶質聚烯烴、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S(acrylonitrile-styrene,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等合成樹脂、橡膠及該等之組合。
樹脂組合物可進而包含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之具體例,可列舉:熱穩定劑、抗氧化劑、觸媒失活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脫模劑、染顏料、衝擊改良劑、抗靜電劑、滑劑、潤滑劑、塑化劑、相容劑、成核劑、阻燃劑、無機填充劑、發泡劑。樹脂組合物中包含之添加劑之種類、數量、組合、含量等可根據目的適當地設定。
A-2.相位差膜之特性 相位差膜之面內相位差Re(550)如上所述為100 nm~200 nm,較佳為110 nm~180 nm,更佳為120 nm~160 nm,進而較佳為130 nm~150 nm。即,相位差膜可作為所謂λ/4板發揮作用。
相位差膜典型而言滿足Re(450)<Re(550)<Re(650)之關係。即,相位差膜表現出相位差值隨著測定光之波長而變大之逆分散之波長相依性。相位差膜之Re(450)/Re(550)如上所述超過0.5且未達1.0,較佳為0.7~0.95,更佳為0.75~0.92,進而較佳為0.8~0.9。Re(650)/Re(550)較佳為1.0以上且未達1.15,更佳為1.03~1.1。
相位差膜由於具有如上所述之面內相位差,故具有nx>ny之關係。相位差膜只要具有nx>ny之關係,則顯示任意適當的折射率橢圓體。相位差膜之折射率橢圓體典型而言顯示nx>ny≧nz之關係。再者,此處「ny=nz」不僅包括ny與nz完全相等之情形,亦包括ny與nz實質上相等之情形。因此,可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存在ny<nz之情形。相位差膜之Nz係數較佳為0.9~2.0,更佳為0.9~1.5,進而較佳為0.9~1.2。藉由滿足此種關係,而於將包含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用於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可實現非常優異之反射色相。
相位差膜之厚度可以能夠作為λ/4板最適當地發揮作用之方式設定。換言之,厚度可以獲得所需之面內相位差之方式設定。具體而言,厚度較佳為15 μm~60 μm,進而較佳為20 μm~55 μm,最佳為20 μm~45 μm。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可獲得相位差表現性優異之相位差膜,故與通常之λ/4板相比可使相位差膜之厚度顯著變薄。
相位差膜之霧度值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0.5%以下。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可實現相位差表現性及霧度值兩者均優異之逆分散相位差膜。霧度值越小越佳。霧度值之下限例如可為0.1%。
相位差膜之斷裂伸長率較佳為200%以上,更佳為210%以上,進而較佳為220%以上,尤佳為245%以上。斷裂伸長率之上限例如可為500%。如此,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相位差膜除了相位差表現性優異以外,擴展性亦優異,故藉由該等之協同效應,能夠以非常薄之厚度實現所需之面內相位差。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斷裂伸長率」,意指於規定之延伸溫度(例如Tg-2℃)下進行固定端單軸延伸時膜斷裂時之伸長率。
相位差膜之極限雙折射Δn較佳為0.0039以上,更佳為0.0040以上,進而較佳為0.0041以上,尤佳為0.0044以上。極限雙折射Δn之上限例如可為0.0070。如此,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相位差膜具有非常高之雙折射性,故能夠以非常薄之厚度實現所需之面內相位差。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極限雙折射」,意指於規定之延伸溫度下使延伸倍率增大之情形時,不斷裂之最高延伸倍率下之雙折射。雙折射可藉由用不斷裂之最高延伸倍率下之膜之面內相位差Re除以膜厚d而求出。
相位差膜之光彈性係數之絕對值較佳為20×10-12 (m2 /N)以下,更佳為1.0×10-12 (m2 /N)~15×10-12 (m2 /N),進而較佳為2.0×10-12 (m2 /N)~12×10-12 (m2 /N)。若光彈性係數之絕對值為此種範圍,則於將相位差膜應用於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可抑制顯示不均。
A-3.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上述A-1項及A-2項中記載之相位差膜藉由如下方式獲得:由A-1項中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形成膜,進而使該膜延伸。作為由樹脂組合物形成膜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的成形加工法。作為具體例,可列舉:壓縮成形法、轉移成形法、射出成形法、擠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粉末成形法、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纖維強化塑膠)成形法、塗鑄法(例如流延法)、壓延成形法、熱壓法等。其中,較佳為可提高所獲得之膜之平滑性,可獲得良好的光學均勻性之擠出成形法或塗鑄法。由於塗鑄法有產生由殘留溶劑導致之問題之虞,故尤佳為擠出成形法,其中,就膜之生產性或後續之延伸處理之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T型模頭之熔融擠出成形法。成形條件可根據所使用之樹脂之組成或種類、相位差膜所需之特性等適當地設定。以此方式,可獲得包含聚碳酸酯系樹脂等及丙烯酸系樹脂之樹脂膜。
樹脂膜(未延伸膜)之厚度可根據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所需厚度、所需光學特性、後文中敍述之延伸條件等設定為任意之適當值。較佳為50 μm~300 μm。
上述延伸可採用任意適當的延伸方法、延伸條件(例如延伸溫度、延伸倍率、延伸方向)。具體而言,可單獨使用自由端延伸、固定端延伸、自由端收縮、固定端收縮等各種延伸方法,亦可同時或依次使用該等延伸方法。關於延伸方向,能夠於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厚度方向、斜方向等各種方向或維度上進行延伸。
藉由適當選擇上述延伸方法、延伸條件,可獲得具有上述所需之光學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內相位差、Nz係數)之相位差膜。
於一實施方式中,相位差膜藉由對樹脂膜進行單軸延伸或固定端單軸延伸而製作。作為單軸延伸之具體例,可列舉使樹脂膜於長條方向上移行,並且於移行方向(長條方向)上延伸之方法。作為固定端單軸延伸之具體例,可列舉使樹脂膜於長條方向上移行,並且於寬度方向(橫方向)上延伸之方法。延伸倍率較佳為1.1倍~3.5倍。
於另一實施方式中,相位差膜可藉由使長條狀之樹脂膜於相對於長條方向為規定角度之方向上連續地斜向延伸而製作。藉由採用斜向延伸,可獲得具有相對於膜之長條方向為規定角度之配向角(於相對於膜之長條方向為規定角度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的長條狀延伸膜,例如,與偏光元件進行積層時可採用輥對輥式,從而可簡化製造步驟。再者,上述規定之角度可為圓偏光板(於後文中敍述)中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相位差膜之遲相軸所成之角度。如下所述,該角度較佳為40°~50°,更佳為42°~48°,進而較佳為44°~46°,尤佳為約45°;或者,較佳為130°~140°,更佳為132°~138°,進而較佳為134°~136°,尤佳為約135°。
作為斜向延伸時使用之延伸機,例如可列舉能夠於橫及/或縱方向上施加左右速度不同之進給力或拉伸力或牽引力之拉幅式延伸機。拉幅式延伸機有橫向單軸延伸機、同時雙軸延伸機等,但只要可使長條狀之樹脂膜連續地斜向延伸,則可使用任意適當的延伸機。
藉由在上述延伸機中分別適當地控制左右之速度,可獲得具有上述所需之面內相位差,且於上述所需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之相位差膜(實質上為長條狀之相位差膜)。
作為斜向延伸之方法,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昭50-8348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2-11392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3-18270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991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8655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22944號公報等中記載之方法。
上述膜之延伸溫度於一實施方式中為聚碳酸酯系樹脂等之玻璃轉移溫度(Tg)以下之溫度。通常,於使聚碳酸酯系樹脂等之膜延伸之情形時,於Tg以下之溫度下,膜為玻璃狀態,故實質上無法進行延伸。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藉由調配少量丙烯酸系樹脂(典型而言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於不使聚碳酸酯系樹脂等之Tg發生實質性變化之情況下於Tg以下之溫度下進行延伸。進而,理論上雖不明確,但藉由在Tg以下之溫度下進行延伸,可實現擴展性及相位差表現性優異,且霧度小之逆分散相位差膜。具體而言,延伸溫度較佳為Tg~Tg-10℃,更佳為Tg~Tg-8℃,進而較佳為Tg~Tg-5℃。再者,若為例如Tg+5℃左右,進而為例如Tg+2℃左右,則上述膜於高於Tg之溫度下亦可適當地延伸。
[發揮效果之原因] 關於包含本發明之樹脂組合物之膜表現出優異之特性之原因,推測如下。如後文中敍述之實施例所示,以有限的比率調配有適當組成之丙烯酸系樹脂之樹脂組合物保持與聚碳酸酯系樹脂單一成分大致同等之透明性,並且延伸時之極限斷裂倍率明顯提昇。推測聚碳酸酯系樹脂與丙烯酸系樹脂完全相容,認為藉由融入至聚碳酸酯系樹脂中之丙烯酸系樹脂之聚合物鏈,而聚碳酸酯系樹脂之聚合物鏈之交聯增大,膜之斷裂強度提昇。由於丙烯酸系樹脂單一成分之固有雙折射幾乎為零,故原本預想藉由調配丙烯酸系樹脂,而該樹脂組合物之固有雙折射降低,藉由延伸而表現出之配向雙折射降低。然而,於本發明中,認為由於丙烯酸系樹脂之調配量為極少量,故成功將丙烯酸系樹脂所導致之固有雙折射降低之影響抑制為幾乎為零,並且提昇樹脂組合物之延伸強度,配向雙折射提昇。
B.圓偏光板 上述A項中記載之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相位差膜可良好地用於用於圓偏光板。因此,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亦包括圓偏光板。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圓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圖示例之圓偏光板100具有偏光板10及相位差膜20。相位差膜20為上述A項中記載之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相位差膜。偏光板10包含偏光元件11、配置於偏光元件11之一側之第1保護層12、及配置於偏光元件11之另一側之第2保護層13。根據目的可將第1保護層12及第2保護層13之一者省略。例如,由於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相位差膜20亦可作為偏光元件11之保護層發揮作用,故可省略第2保護層13。相位差膜20之遲相軸與偏光元件11之吸收軸所成之角度較佳為40°~50°,更佳為42°~48°,進而較佳為44°~46°,尤佳為約45°;或者,較佳為130°~140°,更佳為132°~138°,進而較佳為134°~136°,尤佳為約135°。
如圖2所示,於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偏光板101中,可設置另一相位差層50及/或導電層或附有導電層之各向同性基材60。另一相位差層50以及導電層或附有導電層之各向同性基材60典型而言設置於相位差膜20之外側(與偏光板10相反之側)。另一相位差層典型而言折射率特性顯示nz>nx=ny之關係。藉由設置此種另一相位差層,可良好地防止斜方向之反射,可實現抗反射功能之廣視角化。另一相位差層50以及導電層或附有導電層之各向同性基材60典型而言自相位差膜20側依序設置。另一相位差層50以及導電層或附有導電層之各向同性基材60典型而言為視需要設置之任意層,可省略任一者或兩者。再者,於設置有導電層或附有導電層之各向同性基材之情形時,圓偏光板可應用於圖像顯示單元(例如有機EL單元)與偏光板之間組裝有觸控感測器之所謂內部觸控面板型輸入顯示裝置。
圓偏光板可具有又一相位差層。又一相位差層可與另一相位差層50組合設置,亦可單獨(即不設置另一相位差層50)設置。又一相位差層之光學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內相位差、Nz係數、光彈性係數)、厚度、配置位置等可根據目的適當地設定。
圓偏光板可為單片狀,亦可為長條狀。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長條狀」,意指長度相對於寬度充分較長之細長形狀,例如包括長度相對於寬度為10倍以上,較佳為20倍以上之細長形狀。長條狀之圓偏光板可卷取為捲筒狀。於圓偏光板為長條狀之情形時,偏光板及相位差膜亦為長條狀。於該情形時,偏光元件較佳為於長條方向上具有吸收軸。相位差膜較佳為如上所述,為於相對於長條方向成40°~50°或130°~140°之角度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之斜向延伸膜。若偏光元件及相位差膜為此種構成,則可藉由輥對輥製作圓偏光板。
就實用性而言,於相位差膜之與偏光板相反之側設置黏著劑層(未圖示)而使圓偏光板可貼附於圖像顯示單元。進而,較佳為黏著劑層之表面上暫時黏有剝離膜直至將圓偏光板供於使用。藉由使剝離膜暫時黏著,可保護黏著劑層,並且可形成圓偏光板之捲筒。
以下對圓偏光板之構成要素進行說明。
B-1.偏光元件 作為偏光元件11,可採用任意適當的偏光元件。例如,形成偏光元件之樹脂膜可為單層樹脂膜,亦可為2層以上之積層體。
作為由單層樹脂膜構成之偏光元件之具體例,可列舉: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對聚乙烯醇(PVA)系膜、部分縮甲醛化PVA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膜實施染色處理及延伸處理而獲得者、PVA之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之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配向膜等。較佳為使用利用碘對PVA系膜進行染色並進行單軸延伸而獲得之偏光元件,原因在於其光學特性優異。
上述利用碘進行之染色例如藉由將PVA系膜浸漬於碘水溶液中而進行。上述單軸延伸之延伸倍率較佳為3~7倍。延伸可於染色處理後進行,亦可一面染色一面進行。又,亦可於延伸後進行染色。視需要對PVA系膜實施膨潤處理、交聯處理、洗淨處理、乾燥處理等。例如,藉由在染色前將PVA系膜浸漬於水中進行水洗,不僅可洗淨PVA系膜表面之污漬或抗黏連劑,亦可使PVA系膜膨潤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作為使用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元件之具體例,可列舉使用樹脂基材與積層於該樹脂基材上之PVA系樹脂層(PVA系樹脂膜)之積層體、或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上之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元件。使用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上之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元件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製作:將PVA系樹脂溶液塗佈於樹脂基材上,並使其乾燥而於樹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樹脂層,獲得樹脂基材與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對該積層體進行延伸及染色而將PVA系樹脂層製成偏光元件。於本實施方式中,延伸典型而言包括將積層體浸漬於硼酸水溶液中進行延伸之情況。進而,延伸視需要可進而包括於硼酸水溶液中進行延伸之前於高溫(例如95℃以上)下對積層體進行空中延伸之情況。所獲得之樹脂基材/偏光元件之積層體可直接使用(即,可將樹脂基材作為偏光元件之保護層),亦可自樹脂基材/偏光元件之積層體將樹脂基材剝離,於該剝離面上積層視目的而定之任意適當的保護層而使用。此種偏光元件之製造方法之詳情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12-7358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6470455號中。將該等專利文獻之記載引用至本說明書中作為參考。
偏光元件之厚度較佳為15 μm以下,更佳為1 μm~12 μm,進而較佳為3 μm~10 μm,尤佳為3 μm~8 μm。若偏光元件之厚度為此種範圍,則可良好地抑制加熱時之捲曲,且可獲得良好的加熱時之外觀耐久性。進而,若偏光元件之厚度為此種範圍,則有助於圓偏光板(結果成為有機EL顯示裝置)之薄型化。
偏光元件較佳為於波長380 nm~780 nm之任一波長下表現出吸收二色性。偏光元件之單獨體透過率較佳為43.0%~46.0%,更佳為44.5%~46.0%。偏光元件之偏光度較佳為97.0%以上,更佳為99.0%以上,進而較佳為99.9%以上。
B-2.保護層 第1保護層12及第2保護層13分別由可用作偏光元件之保護層之任意適當的膜形成。作為成為該膜之主成分之材料之具體例,可列舉:三乙醯纖維素(TAC)等纖維素系樹脂或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醯胺系、聚醯亞胺系、聚醚碸系、聚碸系、聚苯乙烯系、聚降𦯉烯系、聚烯烴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透明樹脂等。又,亦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系、胺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環氧系、矽酮系等熱硬化型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除此以外,例如亦可列舉矽氧烷系聚合物等玻璃質系聚合物。又,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1-343529號公報(WO01/37007)中記載之聚合物膜。作為該膜之材料,例如可使用含有側鏈具有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胺基之熱塑性樹脂、及側鏈具有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以及腈基之熱塑性樹脂的樹脂組合物,例如可列舉含有包含異丁烯及N-甲基馬來醯亞胺之交替共聚物、以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之樹脂組合物。該聚合物膜例如可為上述樹脂組合物之擠出成形物。
如下所述,圓偏光板典型而言配置於圖像顯示裝置之視認側,第1保護層12典型而言配置於該視認側。因此,視需要可對第1保護層12實施硬塗處理、抗反射處理、抗黏處理、防眩處理等表面處理。進而/或者,視需要可對第1保護層12實施改善經由偏光太陽眼鏡進行視認之情形時之視認性之處理(典型而言為賦予(橢)圓偏光功能之處理、賦予超高相位差之處理)。藉由實施此種處理,於經由偏光太陽眼鏡等偏光透鏡視認顯示畫面之情形時,亦可實現優異之視認性。因此,圓偏光板亦可良好地用於可於室外使用之圖像顯示裝置。
第1保護層之厚度典型而言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80 μm,進而較佳為10 μm~60 μm。再者,於實施了表面處理之情形時,外側保護層之厚度為包含表面處理層之厚度在內之厚度。
第2保護層13於一實施方式中較佳為具有光學各向同性。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具有光學各向同性」,意指面內相位差Re(550)為0 nm~10 nm,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550)為-10 nm~+10 nm。
C.圖像顯示裝置 上述B項中記載之圓偏光板可應用於圖像顯示裝置。因此,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亦包括使用此種圓偏光板之圖像顯示裝置。作為圖像顯示裝置之代表例,可列舉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圖像顯示裝置於其視認側具備上述B項中記載之圓偏光板。圓偏光板以偏光元件成為視認側之方式配置。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再者,各特性之測定方法如下。
(1)還原黏度 使樹脂試樣溶解於二氯甲烷中,製備出0.6 g/dL濃度之樹脂溶液。使用森友理化工業公司製造之烏氏黏度計,於溫度20.0℃±0.1℃下進行測定,測定溶劑之通過時間t0及溶液之通過時間t。使用所獲得之t0 及t之值,藉由下式(i)求出相對黏度ηrel ,進而,使用所獲得之相對黏度ηrel ,藉由下式(ii)求出比黏度ηsp 。 ηrel =t/t0 (i) ηsp =(η-η0 )/η0 =ηrel -1    (ii) 其後,用所獲得之比黏度ηsp除以濃度c[g/dL]而求出還原黏度ηsp /c。該值越高則分子量越大。
(2)熔融黏度 將顆粒狀之樹脂於100℃之熱風乾燥器中放置6小時以上而使其乾燥。使用乾燥之顆粒,利用東洋精機(股份)製造之毛細管流變儀進行測定。測定溫度設為240℃,於剪切速度6.08~1824 sec-1 之間測定熔融黏度,使用91.2 sec-1 下之熔融黏度之值。再者,孔口使用模嘴直徑1 mm、長度10 mm者。
(3)玻璃轉移溫度 使用精工電子奈米科技公司製造之示差掃描熱量計DSC6220測定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將約10 mg之樹脂試樣放入該公司製造之鋁鍋中並密封,於50 mL/分鐘之氮氣氣流下以升溫速度20℃/分鐘自30℃升溫至200℃。保持該溫度3分鐘後,以20℃/分鐘之速度冷卻至30℃。於30℃下保持3分鐘,再次以20℃/分鐘之速度升溫至200℃。根據藉由第2次升溫所獲得之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示差掃描熱析)資料,求出將低溫側之基準線向高溫側延長而獲得之直線與在玻璃轉移之階段狀變化部分之曲線之斜率達到最大之點處所作之切線的交點之溫度即外推玻璃轉移起始溫度,將其作為玻璃轉移溫度。
(4)GPC 使約0.1 g之樹脂試樣溶解於2 mL之二氯甲烷中,並利用0.2 μm之圓盤濾片對溶液進行過濾,進行GPC測定。亦以同樣之方式對標準聚苯乙烯進行GPC測定,算出聚苯乙烯換算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裝置或條件如下。 ・泵:LC-20AD(島津製作所(股份)製造) ・除氣器:DGU-20A5(島津製作所(股份)製造) ・管柱烘箱:CTO-20AC(島津製作所(股份)製造) ・檢測器:示差折射率檢測器RID-10A(島津製作所(股份)製造) ・管柱:PLgel 10 μm Guard、PLgel 10 μm MIXED-B 2根(Agilent公司製造) ・烘箱溫度:40℃ ・溶析液:氯仿 ・流量:1 mL/min ・注入量:10 μL
(5)折射率 對於約4 g之利用100℃之熱風乾燥器乾燥6小時以上之樹脂顆粒,使用縱14 cm、橫14 cm、厚0.1 mm之間隔片於試樣上下鋪上聚醯亞胺膜,於溫度200~230℃下預先加熱3分鐘,並以壓力7 MPa加壓5分鐘後,連同間隔片一起取出,進行冷卻而製成膜。自所獲得之膜切下寬8 mm、長40 mm之長方形試片作為測定試樣。使用波長656 nm(C射線)、589 nm(D射線)、486 nm(F射線)之干涉濾光器,並利用Atago(股份)製造之多波長阿貝折射率計DR-M4/1550測定各波長之折射率nC 、nD 、nF 。使用單溴萘作為界面液,於20℃下進行測定。
(6)光彈性係數 使用將包含He-Ne雷射、偏光元件、補償板、析光片、光檢測器之雙折射測定裝置與振動型黏彈性測定裝置(Rheology公司製造之DVE-3)加以組合而成之裝置進行測定(詳情參照日本Rheology學會雜誌Vol.19、p93-97(1991))。自藉由與上述(5)相同之方法製作之膜切下寬5 mm、長20 mm之試樣,並固定於黏彈性測定裝置上,於25℃之室溫下以頻率96 Hz測定儲存彈性模數E'。同時,使出射之雷射光依序通過偏光元件、試樣、補償板、析光片,利用光檢測器(光電二極體)進行拾取,對於通過鎖相放大器之角頻率ω或2ω之波形,求出其振幅及相對於應變之相位差,求出應變光學係數O'。此時,以偏光元件與析光片之吸收軸之方向正交,且各者相對於試樣之伸長方向成π/4之角度之方式進行調整。使用儲存彈性模數E'及應變光學係數O',藉由下式求出光彈性係數C。 C=O'/E'
(7)膜之厚度 使用度盤規進行測定。
(8)相位差膜之相位差值 自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相位差膜切下50 mm×50 mm之樣品作為測定樣品。針對該測定樣品,使用Axometrics公司製造之Axoscan測定Re(450)及Re(550)。測定溫度為23℃。
(9)霧度值 依照JIS K 7136,使用霧度計(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公司製造、商品名「HN-150」)進行測定。只要為1.5%以下,則判斷為合格。將擠出混練後之顆粒白濁者判斷為即便使用其亦無法獲得透明的相位差膜,不進行相位差膜之評價。
(10)斷裂伸長率及極限雙折射Δn 自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長條狀之未延伸膜切下120 mm(製造時膜之搬送方向:MD(Machine direction,機械方向))×150 mm(與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向:TD(Transverse Direction,橫向))之樣品。使用實驗室拉伸機「Bluckner KARO IV」,將延伸溫度設定為樹脂試樣之「Tg-2℃」,改變延伸倍率而於TD方向上對該樣品進行固定端單軸延伸,利用金屬尺測定即將斷裂前之最大斷裂伸長率。進而,測定未斷裂之最高延伸倍率下之膜之面內相位差Re及膜厚d,藉由用面內相位差Re除以膜厚d而求出極限雙折射Δn。如上所述,利用度盤規測定膜厚。使用Axometrics公司製造之「Axoscan」測定面內相位差Re。測定波長為590 nm。
[化合物之簡稱] 以下合成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化合物之簡稱如下。 ・BPFM:雙[9-(2-苯氧基羰基乙基)茀-9-基]甲烷 利用日本專利特開2015-25111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合成。 [化7]
Figure 02_image013
・ISB:異山梨糖醇[Roquette freres公司製造] ・SPG:螺二醇[三菱瓦斯化學(股份)製造] ・DPC:碳酸二苯酯[三菱化學(股份)製造] ・BPEF: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大阪瓦斯化學(股份)製造] ・PEG1000:聚乙二醇、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三洋化成工業(股份)製造]
[改質劑樹脂] ・Dianal BR80(三菱化學(股份)製造) ・Dianal BR85(三菱化學(股份)製造) ・Clarity LA4285(可樂麗(股份)製造) ・Metablen P570A(三菱化學(股份)) ・Estyrene MS-600(新日鐵住金化學(股份)製造) ・Estyrene MS-200(新日鐵住金化學(股份)製造) ・G9504(日本聚苯乙烯(股份)製造) 將各樹脂之組成及物性示於表1。
[實施例1] 使用包含兩個具備攪拌葉及回流冷卻器之豎式攪拌反應器之分批聚合裝置進行聚合。添加30.31質量份(0.047 mol)之BPFM、39.94質量份(0.273 mol)之ISB、30.20質量份(0.099 mol)之SPG、69.67質量份(0.325 mol)之DPC及7.88×10-4 質量份(4.47×10-6 mol)之作為觸媒之乙酸鈣一水合物。對反應器內進行減壓氮氣置換後,利用熱媒進行加溫,於內部溫度成為100℃之時點開始攪拌。於升溫開始40分鐘後使內部溫度到達220℃,以保持該溫度之方式進行控制,同時開始減壓,到達220℃之後歷經90分鐘減壓至13.3 kPa。將隨著聚合反應副生成之酚蒸氣導入至110℃之回流冷卻器中,使酚蒸氣中包含之若干量之單體成分返回至反應器中,將未冷凝之酚蒸氣導入至45℃之冷凝器中加以回收。向第1反應器中導入氮氣而使其暫時恢復至大氣壓之後,將第1反應器內之經寡聚物化之反應液轉移至第2反應器中。繼而,使第2反應器內開始升溫及減壓,歷經40分鐘使內部溫度成為240℃,使壓力成為20 kPa。其後,一面進一步降低壓力一面推進聚合直至成為規定之攪拌功率。於到達規定功率之時點向反應器中導入氮氣而進行複壓,並將生成之聚酯碳酸酯擠出至水中,對線料進行切割而獲得顆粒。將該樹脂稱為「PC1」。來自各單體之結構單元之比率為BPFM/ISB/SPG/DPC=21.5/39.4/30.0/9.1質量%。PC1之還原黏度為0.46 dL/g,Mw為48,000,折射率nD 為1.526,熔融黏度為2480 Pa・s,玻璃轉移溫度為139℃,光彈性係數為9×10-12 [m2 /N],波長分散Re(450)/Re(550)為0.85。
使用BR80作為丙烯酸系樹脂,與所獲得之聚酯碳酸酯進行擠出混練。使用定量送料機將聚碳酸酯之顆粒(99.5質量份)與BR80之粉末(0.5質量份)混合而成者投入至日本製鋼所(股份)製造之雙軸擠出機TEX30HSS中。擠出機料缸溫度設定為250℃,以處理量12 kg/hr、螺桿轉速120 rpm進行擠出。又,擠出機中具備真空排氣孔,一面對熔融樹脂進行減壓去揮發一面進行擠出。使以此方式獲得之樹脂組合物之顆粒於100℃下真空乾燥6小時以上之後,使用具備單軸擠出機(五十鈴化工機公司製造、螺桿直徑25 mm、料缸設定溫度:250℃)、T型模頭(寬300 mm、設定溫度:220℃)、冷卻輥(設定溫度:120~130℃)及卷取機之膜製造裝置,製作長3 m、寬200 mm、厚100 μm之長條未延伸膜。繼而,使用該長條未延伸膜,藉由上述(10)中記載之步序求出斷裂伸長率及極限雙折射Δn。又,與供於上述評價之膜不同,將延伸溫度設為Tg且將延伸倍率設為2.4倍而獲得之相位差膜表現出nx>ny>nz之折射率特性。進而,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Re(550)為145 nm,Re(450)/Re(550)為0.85,霧度為0.3%。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2] 將BR80之調配比設為0.7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3] 將BR80之調配比設為0.9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4] 將BR80之調配比設為1.5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1] 不使用丙烯酸系樹脂(即,將丙烯酸系樹脂之含量設為零),並將延伸溫度設為Tg+2℃,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2] 將BR80之調配比設為0.3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3] 將BR80之調配比設為3.0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4] 將BR80之調配比設為10質量%,並將延伸溫度設為Tg+2℃,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相位差膜。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5] 使用BR85作為丙烯酸系樹脂,將BR85之調配比設為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擠出混練及未延伸膜之製作。未延伸膜乍一看透明,但產生有細小之不溶成分。
[比較例6] 使用LA4285作為丙烯酸系樹脂,將LA4285之調配比設為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擠出混練。混練後之顆粒白濁。
[比較例7] 使用P570A作為丙烯酸系樹脂,將P570A之調配比設為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擠出混練。混練後之顆粒白濁。
[比較例8] 使用MS-600作為丙烯酸系樹脂,將MS-600之調配比設為1質量%,除此以外,供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9] 使用MS-200作為丙烯酸系樹脂,將MS-200之調配比設為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擠出混練。混練後之顆粒白濁。
[比較例10] 作為改質劑樹脂,使用作為非丙烯酸系樹脂之G9504,將G9504之調配比設為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擠出混練。混練後之顆粒白濁。
[比較例11] 利用日本專利特開2014-43570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合成BPEF/ISB/PEG1000共聚聚碳酸酯。將該樹脂稱為「PC2」。來自各單體之結構單元之比率為BPEF/ISB/PEG1000/DPC=63.7/26.1/1.0/9.2質量%。PC2之還原黏度為0.35 dL/g,Mw為36,000,折射率nD為1.599,熔融黏度為3100 Pa・s,玻璃轉移溫度為145℃,光彈性係數為30×10-12 [m2 /N],波長分散Re(450)/Re(550)為0.89。使用PC2作為基質樹脂,使用BR80作為丙烯酸系樹脂,將BR80之調配比設為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擠出混練。混練後之顆粒白濁。
[表1]
   改質用樹脂 調配配方 擠出混練後之顆粒 延伸膜物性評價
                  相位差膜 極限延伸
材料名 共聚成分 Mw 折射率nD 基質樹脂 改質用樹脂 外觀 玻璃轉移溫度[Tg] 光彈性係數 延伸倍率 延伸溫度 Re(550) Re(450)/Re(550) 霧度 斷裂伸長率 極限雙折射
- - - - - 質量% 質量% - ×10-12 m2 /N % nm - % % -
實施例1 Dianal BR80 MMA 95質量%以上 76,000 1.491 PC1 99.5 0.5 透明 139 8 240 Tg 145 0.85 0.3 260 0.0042
實施例2 Dianal BR80 MMA 95質量%以上 76,000 1.491 PC1 99.3 0.7 透明 139 8 240 Tg 145 0.85 0.3 285 0.0046
實施例3 Dianal BR80 MMA 95質量%以上 76,000 1.491 PC1 99.1 0.9 透明 139 8 240 Tg 145 0.85 0.3 250 0.0042
實施例4 Dianal BR80 MMA 95質量%以上 76,000 1.491 PC1 98.5 1.5 透明 139 8 240 Tg 145 0.85 0.3 240 0.0041
比較例1 Dianal BR80 MMA 95質量%以上 76,000 1.491 PC1 100.0 0.0 透明 139 8 240 Tg+2℃ 145 0.85 0.3 195 0.0038
比較例2 Dianal BR80 MMA 95質量%以上 76,000 1.491 PC1 99.7 0.3 透明 139 8 240 Tg 145 0.85 0.3 210 0.0038
比較例3 Dianal BR80 MMA 95質量%以上 76,000 1.491 PC1 97.0 3.0 透明 138 8 240 Tg 145 0.85 2.3 240 0.0041
比較例4 Dianal BR80 MMA 95質量%以上 76,000 1.491 PC1 90.0 10.0 透明 134 8 240 Tg+2℃ 145 0.85 2.5 180 0.0032
比較例5 Dianal BR85 MMA 95質量%以上 210,000 1.491 PC1 99.0 1.0 透明,存在不溶成分 139 8                     
比較例6 Clarity LA4285 MMA/BA 50/50質量% 40,000 1.480 PC1 99.0 1.0 白濁 139                        
比較例7 Metablen P570A MMA/BA 50/50質量% 170,000 1.479 PC1 99.0 1.0 白濁 139                        
比較例8 Estyrene MS-600 MMA/苯乙烯60/40質量% 150,000 1.532 PC1 99.0 1.0 透明 139 8 240 Tg 145 0.85 7.0 190 0.0029
比較例9 Estyrene MS-200 MMA/苯乙烯20/80質量% 190,000 1.570 PC1 99.0 1.0 白濁 139                        
比較例10 G9504 苯乙烯95質量%以上 230,000 1.589 PC1 99.0 1.0 白濁 139                        
比較例11 Dianal BR80 MMA 95質量%以上 76,000 1.491 PC2 99.0 1.0 白濁 145                        
[評價] 由表1可知,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藉由使用組成、分子量最佳之丙烯酸系樹脂,可獲得斷裂伸長率大(即擴展性優異),極限雙折射大(即相位差表現性優異),且霧度小之逆分散相位差膜。可知丙烯酸系樹脂之添加量未達0.5質量%之比較例1及2之斷裂伸長率較小(即無法充分延伸),極限雙折射Δn與實施例相比顯著較小。另一方面,可知丙烯酸系樹脂之添加量超過2.0質量%之比較例3及4之霧度較高,透明性不充分,進而,若丙烯酸系樹脂之添加量過多,則極限雙折射反而降低。由比較例6~10可知,含有較多除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之成分之丙烯酸系樹脂及非丙烯酸系樹脂不具有與本發明之樹脂之相容性,故無法獲得作為光學膜所要求之樹脂之透明性。再者,關於比較例8,雖然擠出後之樹脂組合物透明,但延伸後霧度上升。認為其原因在於,由於聚酯碳酸酯樹脂與MS-600之折射率接近,故外觀上為透明,但實質上不相容而相分離,故若施加延伸等較大變形,則產生相間剝離而霧度上升。
[實施例5] (偏光元件之製作) 藉由輥延伸機使厚30 μm之聚乙烯醇(PVA)系樹脂膜(可樂麗公司製造、製品名「PE3000」)之長條卷以於長度方向上成為5.9倍之方式於長度方向上進行單軸延伸,並且同時實施膨潤、染色、交聯、洗淨處理,最後實施乾燥處理,藉此製作出厚12 μm之偏光元件。 具體而言,膨潤處理係利用20℃之純水進行處理並延伸至2.2倍。其次,染色處理係以所獲得之偏光元件之單獨體透過率成為45.0%之方式於碘濃度經調整之碘與碘化鉀之重量比為1:7之30℃之水溶液中進行處理並延伸至1.4倍。進而,交聯處理採用2階段之交聯處理,第1階段之交聯處理係於40℃之使硼酸與碘化鉀溶解而成之水溶液中進行處理並延伸至1.2倍。第1階段之交聯處理之水溶液之硼酸含量設為5.0重量%,碘化鉀含量設為3.0重量%。第2階段之交聯處理係於65℃之使硼酸與碘化鉀溶解而成之水溶液中進行處理並延伸至1.6倍。第2階段之交聯處理之水溶液之硼酸含量設為4.3重量%,碘化鉀含量設為5.0重量%。又,洗淨處理係利用20℃之碘化鉀水溶液進行處理。洗淨處理之水溶液之碘化鉀含量設為2.6重量%。最後,乾燥處理係於70℃下乾燥5分鐘,從而獲得偏光元件。
(偏光板之製作) 使三乙醯纖維素膜(厚40 μm、柯尼卡美能達公司製造、商品名「KC4UYW」)經由聚乙烯醇系接著劑貼合於上述偏光元件之單側,從而獲得具有保護層/偏光元件之構成之偏光板。
(圓偏光板之製作) 以Re(550)成為140 nm之方式調整延伸倍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相位差膜,使該相位差膜與藉由上述方式獲得之偏光板之偏光元件面經由丙烯酸系黏著劑貼合。再者,以相位差膜於貼合時其遲相軸與偏光元件之吸收軸成45度之角度之方式進行裁切。又,以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長度方向平行之方式配置。以此方式獲得具有保護層/偏光元件/相位差膜之構成之圓偏光板。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作) 自市售之有機EL顯示裝置(Samsung公司製造、製品名「Galaxy5」)取下有機EL面板,剝下貼附於該有機EL面板之偏光膜,作為代替,貼合藉由上述方式獲得之圓偏光板,獲得圖像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使所獲得之有機EL顯示裝置進行整面黑顯示,藉由目視觀察圖像(黑顯示畫面)。圖像之反射較少,且亦未發現不希望出現之著色,為良好之圖像顯示裝置。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可良好地用於圓偏光板,圓偏光板可良好地用於圖像顯示裝置(典型而言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
10:偏光板 11:偏光元件 12:第1保護層 13:第2保護層 20:相位差膜 50:相位差層 60:導電層或附有導電層之各向同性基材 100:圓偏光板 101:圓偏光板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圓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
10:偏光板
11:偏光元件
12:第1保護層
13:第2保護層
20:相位差膜
100:圓偏光板

Claims (11)

  1. 一種相位差膜,其含有:包含選自由碳酸酯鍵及酯鍵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鍵結基、以及選自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及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單元,且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的樹脂;及丙烯酸系樹脂;且 該丙烯酸系樹脂之含量為0.5質量%~2.0質量%, 該丙烯酸系樹脂含有70質量%以上之來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且該丙烯酸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0~200,000, Re(550)為100 nm~200 nm,Re(450)/Re(550)超過0.5且未達1.0, [化1]
    Figure 03_image015
    [化2]
    Figure 03_image017
    通式(1)及(2)中,R1 ~R3 分別獨立地為直接鍵、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4之伸烷基,R4 ~R9 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4~10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芳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乙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乙炔基、具有取代基之硫原子、具有取代基之矽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或氰基,其中,R4 ~R9 可相互相同,亦可互不相同,R4 ~R9 中相鄰之至少2個基可互相鍵結而形成環, Re(550)為於23℃下之波長550 nm之光下所測得之膜之面內相位差,Re(450)為於23℃下之波長450 nm之光下所測得之膜之面內相位差。
  2. 如請求項1之相位差膜,其中上述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含有1質量%~40質量%之選自由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及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所組成之群中的至少1種結構單元。
  3. 如請求項1或2之相位差膜,其中上述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進而包含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 [化3]
    Figure 03_image019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相位差膜,其中上述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進而包含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 [化4]
    Figure 03_image021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相位差膜,其霧度值為1.5%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相位差膜,其斷裂伸長率為200%以上。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相位差膜,其極限雙折射Δn為0.0039以上。
  8. 一種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其包括使含有上述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及上述丙烯酸系樹脂之樹脂膜延伸之步驟,且 於該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之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以下之溫度下進行該延伸。
  9. 如請求項8之相位差膜之製造方法, 其中一面於長條方向上搬送長條狀之上述樹脂膜一面進行上述延伸,且 所獲得之長條狀之相位差膜之遲相軸方向係相對於長條方向為40°~50°或130°~140°之方向。
  10. 一種圓偏光板, 其具有偏光元件及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相位差膜,且 該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該相位差膜之遲相軸所成之角度為40°~50°或130°~140°。
  11.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於視認側具備如請求項10之圓偏光板,且該圓偏光板之偏光元件配置於視認側。
TW109136469A 2019-10-21 2020-10-21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1250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1682 2019-10-21
JP2019191682A JP6873208B2 (ja) 2019-10-21 2019-10-21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位相差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5063A true TW202125063A (zh) 2021-07-01

Family

ID=75620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6469A TW202125063A (zh) 2019-10-21 2020-10-21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873208B2 (zh)
KR (1) KR102580448B1 (zh)
CN (1) CN113544552B (zh)
SG (1) SG11202107851QA (zh)
TW (1) TW202125063A (zh)
WO (1) WO20210797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47429A (zh) * 1959-01-16
JP2001129927A (ja) * 1999-11-08 2001-05-15 Konica Corp 光学異方性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229020A (ja) * 2001-01-31 2002-08-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02906130B (zh) * 2010-05-28 2014-09-17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热塑性丙烯酸系树脂及其成型体
JP5830949B2 (ja) * 2010-07-06 2015-12-09 東ソー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用フマル酸ジエステル系樹脂及びそれよりなる位相差フィルム
JP2013137521A (ja) * 2011-11-30 2013-07-1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複合位相差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偏光板
JP2013235232A (ja) * 2012-04-13 2013-11-21 Fujifilm Corp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944302B2 (ja) * 2012-04-13 2016-07-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6986748B (zh) * 2012-10-16 2020-10-0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低聚芴二醇、低聚芴二芳基酯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14170221A (ja) * 2013-02-07 2014-09-18 Nitto Denko Corp 円偏光板および屈曲可能な表示装置
TWI651356B (zh) * 2014-01-23 2019-02-21 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
JP6446800B2 (ja) * 2014-03-19 2019-01-09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オリゴフルオレン、オリゴフルオレン組成物、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341901B1 (ko) * 2014-02-27 2021-12-21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중축합계 수지 및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광학 필름
JP6447228B2 (ja) * 2014-02-27 2019-01-09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トリフルオレンジエステル、オリゴフルオレンジエステル組成物、樹脂組成物、延伸フィルム、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5159928A1 (ja) * 2014-04-16 2015-10-2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424084B2 (ja) * 2014-12-17 2018-11-14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フィルム及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475046B2 (ja) * 2015-03-18 2019-02-27 帝人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JP6597157B2 (ja) * 2015-10-15 2019-10-30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れよりなる光学成形体
JP7044468B2 (ja) * 2016-02-05 2022-03-30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WO2017135239A1 (ja) * 2016-02-05 2017-08-10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056728A (ja) * 2017-09-19 2019-04-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装置
JP7305306B2 (ja) * 2018-03-30 2023-07-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67762A (ja) 2021-04-30
WO2021079773A1 (ja) 2021-04-29
CN113544552B (zh) 2023-07-14
SG11202107851QA (en) 2021-08-30
CN113544552A (zh) 2021-10-22
KR20210116612A (ko) 2021-09-27
KR102580448B1 (ko) 2023-09-20
JP6873208B2 (ja) 202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7503B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KR101914815B1 (ko) 광학 필름용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형성된 광학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6461836B (zh) 相位差膜、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TWI781090B (zh) 光學積層體及使用該光學積層體之影像顯示裝置
CN106489085B (zh) 相位差膜、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22013705A (ja)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20190116472A (ko) 높은 유리 전이 온도를 갖는 수지 성분을 기반으로 한 투명 필름
TW202140257A (zh) 附相位差層及黏著劑層之偏光板、與使用該附相位差層及黏著劑層之偏光板的圖像顯示裝置
TW202125063A (zh)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1840659A (zh) 偏光元件保護膜、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244121A (zh) 相位差膜、使用該相位差膜之圓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I843516B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JP6404053B2 (ja) イミド構造含有(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
KR20230152587A (ko)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842754B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使用其之影像顯示裝置
JP2022151514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該位相差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004284A1 (ja)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17120890A (zh) 相位差膜、使用了该相位差膜的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6699750A (zh) 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JP6486048B2 (ja) イミド構造含有(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
TW202404801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334345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CN117805959A (zh) 层叠相位差膜、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TW202248013A (zh)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偏光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