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4133A -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4133A
TW202124133A TW109139195A TW109139195A TW202124133A TW 202124133 A TW202124133 A TW 202124133A TW 109139195 A TW109139195 A TW 109139195A TW 109139195 A TW109139195 A TW 109139195A TW 202124133 A TW202124133 A TW 2021241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glare
glare layer
film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遠藤寬也
橋本尚樹
安藤豪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4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413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霧度值不易變化之防眩性薄膜。 一種防眩性薄膜,係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者,且其特徵在於: 防眩層(B)包含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至少一種霧度調整用填料(B2); 霧度調整用填料(B2)在利用奈米壓痕法施加2000µN之荷重後,位移量為1500nm以下,且彈性回復率為30%以上; 防眩性薄膜之總霧度值在5~45%之範圍。

Description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對於陰極管顯示裝置(CRT)、液晶顯示裝置(LCD)、電漿顯示面板(PDP)及電致發光顯示器(ELD)等各種影像顯示裝置,會施行防眩(anti-glare)處理以防止前述影像顯示裝置表面因螢光燈或太陽光等外光之反射或影像之倒映造成對比降低,尤其隨著影像顯示裝置之大畫面化進展,裝附有防眩性薄膜的影像顯示裝置亦在增大。
關於防眩性薄膜之記載的文獻很多,例如有專利文獻1及2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10968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3-202416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防眩性薄膜中,由防眩性及顯示特性之觀點來看,霧度值必須在適當之範圍內。
但,防眩性薄膜之霧度值會因紫外線、溫度、濕度等影響而大幅變化,結果有防眩性或顯示特性降低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霧度值不易變化之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係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者,且其特徵在於: 前述防眩層(B)包含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至少一種霧度調整用填料(B2); 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在利用奈米壓痕法施加2000µN之荷重後,位移量為1540nm以下,且彈性回復率為30%以上; 前述防眩性薄膜之總霧度值在5~45%之範圍。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中,該防眩性薄膜係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者,該設計方法之特徵在於: 前述防眩層(B)包含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至少一種霧度調整用填料(B2); 藉由設計成前述防眩性薄膜滿足下述條件(1)及(2),來抑制前述防眩性薄膜之霧度值之變化。 (1)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在利用奈米壓痕法施加2000µN之荷重後,位移量為1540nm以下,且彈性回復率為30%以上; (2)前述防眩性薄膜之總霧度值在5~45%之範圍。
本發明第1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 其包含藉由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來設計前述防眩性薄膜之步驟;且 前述防眩性薄膜係本發明防眩性薄膜。
本發明第2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係製造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方法,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 其包含防眩層(B)形成步驟,該步驟係於前述透光性基材(A)上形成前述防眩層(B); 前述防眩層(B)形成步驟包含以下步驟:塗敷步驟,係於前述透光性基材(A)上塗敷塗敷液;及塗膜形成步驟,係使已塗敷之前述塗敷液乾燥而形成塗膜; 前述塗敷液包含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形成材料與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
此外,以下提到「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時,在未特別說明之前提下,包含前述本發明第1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與前述本發明第2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兩者。
本發明光學構件係包含本發明防眩性薄膜的光學構件。
本發明影像顯示裝置係包含本發明防眩性薄膜或本發明光學構件的影像顯示裝置。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霧度值不易變化之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接下來,舉例進一步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以下說明任何限定。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亦可為例如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小於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之折射率,且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差以絕對值計大於0.001且小於0.15。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中,例如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亦可為粒子。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中,例如前述防眩層(B)形成步驟更可包含有使前述塗膜硬化之硬化步驟。
本發明光學構件亦可為例如偏光板。
[1.防眩性薄膜]
圖1之截面圖係顯示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構成之一例。如圖所示,該防眩性薄膜10於透光性基材(A)11之一面積層有防眩層(B)12。防眩層(B)12於樹脂層12a中包含有粒子(霧度調整用填料(B2))12b及觸變性賦予劑12c。樹脂層12a係由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所形成。粒子12b相當於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中之霧度調整用填料(B2)。
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材質、大小等並無特別限定。關於該等例將於後述。圖1中霧度調整用填料(B2)僅粒子12b之一種。惟,本發明不受此限,霧度調整用填料(B2)可為一種亦可為複數種。又,霧度調整用填料(B2)例如可為粒子,亦可為粒子之外者。
觸變性賦予劑12c在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中為任意選項,可含可不含。又,本發明防眩性薄膜可包含有霧度調整用填料(B2)以外之其他填料,亦可不含。前述其他填料可舉例如圖1之觸變性賦予劑12c。前述其他填料還可舉例如霧度調整用填料(B2)以外之其他粒子。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可包含有透光性基材(A)及防眩層(B)以外之其他層,亦可不含。本發明防眩性薄膜包含前述其他層時,前述其他層可為一層亦可為二層以上,且其位置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於透光性基材(A)上隔著前述其他層積層有透光性基材(A)。又,例如亦可於防眩層(B)之與透光性基材(A)相反之側的面上積層有前述其他層。前述其他層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低折射率層、抗反射層、高折射率層、硬塗層、黏著劑層等。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如前述,總霧度值在5~45%之範圍。若總霧度值過小,防眩性會降低。若總霧度值過大,則顯示特性容易降低,如影像變得不鮮明、在暗處之對比降低等。前述總霧度值例如可為7%以上、10%以上、12%以上或15%以上,亦可為例如40%以下、35%以下、32%以下、30%以下、27%以下或25%以下。此外,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中,前述「總霧度值」係依循JIS K 7136(2000年版)之防眩性薄膜整體的霧度值(不透明度)。
又,前述防眩層(B)表面(與前述透光性基材(A)相反之側的面)例如如圖1所示,形成有凹凸。藉由控制該凹凸形狀,例如可控制防眩性薄膜之霧度值(不透明度)、顯示特性等。前述防眩層(B)表面之凹凸形狀(例如表面粗度、凹凸平均高度、凸部間平均距離等)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依循一般之防眩性薄膜或參考其來適當設定。
以下,分別針對前述透光性基材(A)、前述防眩層(B)及前述其他層進一步舉例說明。此外,以下主要係針對前述防眩層(B)為防眩性硬塗層之情況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1-1.透光性基材(A)] 前述透光性基材(A)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透明塑膠薄膜基材等。前述透明塑膠薄膜基材並無特別限制,宜為可見光之光線透射率佳(宜為光線透射率為90%以上)、透明性佳者(宜為霧度值為1%以下者),可舉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8-90263號公報記載之透明塑膠薄膜基材。前述透明塑膠薄膜基材可適宜使用光學上雙折射少者。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例如亦可作為保護薄膜來用於偏光板,此時,前述透明塑膠薄膜基材宜為由三醋酸纖維素(TAC)、聚碳酸酯、丙烯酸系聚合物、具有環狀或降莰烯結構之聚烯烴等形成之薄膜。又,本發明中如後述,前述透明塑膠薄膜基材亦可為偏光件本身。若為所述構成,便不需由TAC等構成之保護層而可使偏光板之結構單純化,因此可減少偏光板或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步驟數,而可力圖提升生產效率。且,只要為所述構成,便可將偏光板更薄層化。此外,前述透明塑膠薄膜基材為偏光件時,例如前述防眩層(B)會發揮作為保護層之功能。又,只要為所述構成,則防眩性薄膜例如在裝附於液晶單元表面時,將兼具作為覆蓋板之功能。
本發明中,前述透光性基材(A)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若考量到強度、處理性等作業性及薄層性等之觀點,例如為10~500µm、20~300µm或30~200µm之範圍。前述透光性基材(A)之折射率並無特別限制。前述折射率例如為1.30~1.80或1.40~1.70之範圍。
此外,本發明中,「折射率」在未特別說明之前提下,意指波長550nm之折射率。又,本發明中,折射率之測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在為粒子等微細物質的折射率時,例如可使用貝克法(Becke method)來測定。貝克法係以下測定法:於載玻片上使測定試料分散於標準折射液中並以顯微鏡觀察時,以試料之輪廓消失或模糊時的標準折射液之折射率作為該試料之折射率。又,無法以貝克法測定之測定對象物(例如防眩性薄膜、防眩層或構成防眩層之樹脂等)之折射率的測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一般之折射計(折射率測定用機器)來測定。前述折射計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阿貝折射計等。前述阿貝折射計可舉例如ATAGO CO., LTD.製之多波長阿貝折射計DR-M2/1550(商品名)。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中,例如前述透光性基材(A)所含樹脂亦可包含有丙烯酸樹脂。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中,例如前述透光性基材(A)亦可為丙烯酸薄膜。
[1-2.防眩層(B)]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中,前述防眩層(B)如前述,包含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至少一種霧度調整用填料(B2)。
前述防眩層(B)例如如同後述,係藉由將含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及溶劑的塗敷液塗敷於前述透光性基材(A)的至少一面而形成塗膜,接著,從前述塗膜去除前述溶劑而形成。
[1-2-1.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 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以下有時僅稱為「樹脂(B1)」或「樹脂」)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僅使用1種樹脂,亦可併用2種以上樹脂。樹脂(B1)例如可包含有丙烯酸酯樹脂(亦稱丙烯酸樹脂),或例如可包含有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樹脂(B1)亦可為例如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及多官能丙烯酸酯之共聚物。
樹脂(B1)不限於前述丙烯酸酯樹脂等,可舉例如熱硬化性樹脂、可藉由紫外線或光而硬化之游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樹脂(B1)亦可使用市售之熱硬化型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
前述熱硬化型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例如可使用可藉由熱、光(紫外線等)或電子束等硬化之具有丙烯酸酯基及甲基丙烯酸酯基中之至少一基團的硬化型化合物,可舉例如聚矽氧樹脂、聚酯樹脂、聚醚樹脂、環氧樹脂、胺甲酸酯樹脂、醇酸樹脂、螺縮醛樹脂、聚丁二烯樹脂、聚硫醇多烯樹脂、多元醇等多官能化合物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等寡聚物或預聚物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作為樹脂(B1)亦可使用例如具有丙烯酸酯基及甲基丙烯酸酯基中之至少一基團的反應性稀釋劑。前述反應性稀釋劑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8-88309號公報記載之反應性稀釋劑,例如包含有單官能丙烯酸酯、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前述反應性稀釋劑宜為3官能以上丙烯酸酯、3官能以上甲基丙烯酸酯。其係因可使防眩層(B)之硬度優異。前述反應性稀釋劑還可舉例如丁二醇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的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的甲基丙烯酸酯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樹脂(B1)之折射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48以上、1.49以上、1.50以上或1.51以上,亦可為例如1.60以下、1.59以下、1.58以下或1.57以下。
[1-2-2.霧度調整用填料(B2)] 作為霧度調整用填料(B2),如前述係使用在利用奈米壓痕法施加2000µN之荷重後位移量為1540nm以下且彈性回復率為30%以上之填料。利用奈米壓痕法施加2000µN之荷重後,位移量為1540nm以下意指不易變形,而彈性回復率為30%以上意指即便變形仍易回復到原來之形狀及大小。本發明防眩性薄膜藉由選擇這種填料,可成為例如耐光性、耐熱性、耐加濕熱性等優異且霧度值不易變化之防眩性薄膜。即,霧度調整用填料(B2)不易變形,且即便變形仍易回復到原來之形狀及大小,故認為防眩性薄膜整體之霧度值亦不易變化。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前述位移量例如亦可為1500nm以下、1400nm以下、1300nm以下、1200nm以下、1100nm以下、1000nm以下或900nm以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理想為0,例如為大於0之數值。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前述彈性回復率例如可為35%以上、40%以上、45%以上、50%以上、60%以上、70%以上、80%以上或90%以上,上限並無特別限定,理想為100%,例如為100%以下或小於100%。又,霧度調整用填料(B2)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如前述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又,霧度調整用填料(B2)如前述,例如亦可為粒子。
奈米壓痕法的測定條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測定條件來測定。奈米壓痕法的測定機器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利用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測定機器(奈米壓痕試驗機)來測定。
實際之防眩性薄膜所用之填料的鑑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利用拉曼分光法進行光譜測定、飛行時間型二次離子質譜法進行質譜分析或利用透射型電子顯微鏡進行截面分析等測定前述防眩性薄膜來確認物性(例如材質、大小、組成等)即可。前述防眩性薄膜所用之填料是否滿足本發明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條件,例如可於鑑定前述防眩性薄膜所用之填料後,利用奈米壓痕法測定具有相同物性之填料來確認。
霧度調整用填料(B2)其主要機能例如為可將所形成之防眩層(B)表面製成為凹凸形狀以賦予防眩性、且可控制前述防眩層(B)之霧度值。前述防眩層(B)之霧度值例如可藉由控制霧度調整用填料(B2)與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之折射率差來設計。霧度調整用填料(B2)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無機粒子亦可為有機粒子。前述無機粒子並無特別限制,可舉例如氧化矽粒子、氧化鈦粒子、氧化鋁粒子、氧化鋅粒子、氧化錫粒子、碳酸鈣粒子、硫酸鋇粒子、滑石粒子、高嶺土粒子、硫酸鈣粒子等。又,前述有機粒子並無特別限制,而作為不含聚苯乙烯之有機粒子可舉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粉末(PMMA粒子)、聚矽氧樹脂粉末、聚碳酸酯樹脂粉末、丙烯酸苯乙烯樹脂粉末、苯胍胺樹脂粉末、三聚氰胺樹脂粉末、聚烯烴樹脂粉末、聚酯樹脂粉末、聚醯胺樹脂粉末、聚醯亞胺樹脂粉末、聚氟乙烯樹脂粉末等。又,含聚苯乙烯之霧度調整用填料(B2)可舉例如於該等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之材質中混合聚苯乙烯或使聚苯乙烯共聚而形成之粒子。其具體例可舉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與聚苯乙烯之共聚物之粒子等。該等之霧度調整用填料(B2)如前述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例如可為1.535以下,亦可為例如1.525以下、1.515以下、1.505以下或1.495以下。又,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例如可為1.42以上、1.43以上、1.44以上或1.45以上。
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可小於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之折射率,可與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之折射率相同,亦可大於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之折射率。又,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如前述,亦可為以絕對值計大於0.001且小於0.15。由為了改善眩光而增大內部散射之觀點來看,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差宜盡可能地大。又,由為了使其具有高透射性而抑制內部散射之觀點來看,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差宜盡可能地小。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差的絕對值例如可為0.002以上、0.003以上、0.004以上或0.005以上,亦可為例如0.14以下、0.13以下、0.12以下或0.11以下。
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重量平均粒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0µm以上、2.0µm以上、3.0µm以上或4.0µm以上,亦可為例如7.0µm以下、8.0µm以下、9.0µm以下或10.0µm以下。此外,本發明中前述粒子之重量平均粒徑可透過例如庫爾特計數法來測定。例如使用利用了細孔電阻法的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商品名:Coulter Multisizer,Beckman Coulter, Inc.製),測定相當於粒子通過前述細孔時之粒子體積的電解液之電阻,藉此測定出前述粒子之數量與體積,算出重量平均粒徑。又,霧度調整用填料(B2)為粒子時,其前述粒子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為珠狀之大致球形,亦可為粉末等不定形者,但宜為大致球形,較宜為高寬比在1.5以下之大致球形的粒子,最宜為球形粒子。
防眩層(B)中之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含有率無特別限定,例如相對於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之總質量,例如可為1質量%以上、3質量%以上、5質量%以上或7質量%以上,亦可為例如20質量%以下、18質量%以下、16質量%以下或14質量%以下。又,防眩層(B)如後述可包含有霧度調整用填料(B2)以外之其他粒子,亦可不含。例如,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中,亦可藉由調整霧度調整用填料(B2)及前述其他粒子之含有率來調整防眩層(B)之表面形狀。
[1-2-3.防眩層(B)中之其他成分] 防眩層(B)可包含有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及霧度調整用填料(B2)以外之其他成分,亦可不含。前述其他成分可舉例如霧度調整用填料(B2)以外之其他填料。前述其他填料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霧度調整用填料(B2)以外之粒子、觸變性賦予劑(thixotropic agent)、無機奈米粒子等。例如,藉由防眩層(B)包含前述觸變性賦予劑,可易控制霧度調整用填料(B2)等粒子之凝集狀態。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中,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亦可為例如選自於由有機黏土、氧化聚烯烴及改質脲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者。又,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亦可為例如增黏劑。
為了改善與前述樹脂之親和性,前述有機黏土宜為經有機化處理的層狀黏土。前述有機黏土可自家調製亦可使用市售品。前述市售品可舉例如LOOSENTIGHT SAN、LOOSENTIGHT STN、LOOSENTIGHT SEN、LOOSENTIGHT SPN、SOMASIF ME-100、SOMASIF MAE、SOMASIF MTE、SOMASIF MEE、SOMASIF MPE(商品名,皆為Co-op Chemical Co.,Ltd.製);ESBEN、ESBEN C、ESBEN E、ESBEN W、ESBEN P、ESBEN WX、ESBEN N-400、ESBEN NX、ESBEN NX80、ESBEN NO12S、ESBEN NEZ、ESBEN NO12、ESBEN NE、ESBEN NZ、ESBEN NZ70、ORGANITE、ORGANITE D、ORGANITE T(商品名,皆為HOJUN Co.,Ltd.製);KUNIPIA F、KUNIPIA G、KUNIPIA G4(商品名,皆為KUNIMINE INDUSTRIES CO., LTD.製);TIXOGEL VZ、CLAYTONE HT、CLAYTONE 40(商品名,皆為Rockwood Additives Ltd製)等。
前述氧化聚烯烴可自家調製亦可使用市售品。前述市售品可舉例如DISPARLON 4200-20(商品名,楠本化成股份公司製)、DISPARLON SA300(商品名,共榮社化學股份公司製)等。
前述改質脲係異氰酸酯單體或其加成物與有機胺的反應物。前述改質脲可自家調製亦可使用市售品。前述市售品可舉例如BYK410(BYK-CHEMIE公司製)等。
前述觸變性賦予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前述防眩層(B)中之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比率相對於前述樹脂100重量份,宜為0.2~5重量份之範圍,較宜為0.4~4重量份之範圍。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中,相對於前述防眩層(B)之前述樹脂100重量(質量)份,例如宜在0.2~5重量份之範圍內包含有前述觸變性賦予劑。
[2.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無論以何種方法製造皆可,但宜藉由前述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來製造。
前述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例如可以下述方式進行。
首先,於前述透光性基材(A)上形成前述防眩層(B)(防眩層(B)形成步驟)。藉此製造前述透光性基材(A)與前述防眩層(B)之積層體。前述防眩層(B)形成步驟如前述,包含以下步驟:塗敷步驟,係於前述透光性基材(A)上塗敷塗敷液;及塗膜形成步驟,係使已塗敷之前述塗敷液乾燥而形成塗膜。又,例如如前述,前述防眩層(B)形成步驟更可包含有使前述塗膜硬化之硬化步驟。前述硬化例如可在前述乾燥後進行,但不限於此。前述硬化可藉由例如加熱、光照射等來進行。前述光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紫外線等。前述光照射之光源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高壓水銀燈等。
前述塗敷液如前述包含樹脂與溶劑。前述塗敷液例如亦可為包含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前述觸變性賦予劑及前述溶劑之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前述塗敷液宜展現觸變性,且以下述式規定之Ti值宜在1.3~3.5之範圍,較宜為1.4~3.2之範圍,且1.5~3之範圍更佳。 Ti值=β1/β2 上述式中,β1為使用HAAKE公司製RheoStress RS6000在剪切速度20(1/s)之條件下測定之黏度,β2為使用HAAKE公司製RheoStress RS6000在剪切速度200(1/s)之條件下測定之黏度。
只要Ti值為1.3以上,便不易有產生外觀缺陷、或有關防眩性、白暈之特性惡化的問題發生。又,只要Ti值為3.5以下,便不易有前述粒子不凝集而呈分散狀態等問題發生。
又,前述塗敷液可包含有或不含觸變性賦予劑,但包含觸變性賦予劑易展現觸變性故為佳。又,如前述,藉由前述塗敷液包含前述觸變性賦予劑,可獲得防止前述粒子沉降之效果(觸變性效果)。並且,藉由前述觸變性賦予劑本身的剪切凝集,亦可更加廣範圍地自由控制防眩性薄膜的表面形狀。
前述溶劑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各種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因應前述樹脂之組成、前述粒子及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種類、含量等,為了獲得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亦可適當選擇最佳之溶劑種類及溶劑比率。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IPA)、丁醇、三級丁醇(TBA)、2-甲氧基乙醇等醇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戊酮等酮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二異丙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等醚類;乙二醇、丙二醇等甘醇類;乙賽璐蘇、丁賽璐蘇等賽璐蘇類;己烷、庚烷、辛烷等脂肪族烴類;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等。又,例如前述溶劑亦可包含有烴溶劑與酮溶劑。前述烴溶劑例如亦可為芳香族烴。前述芳香族烴例如亦可為選自於由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乙苯及苯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者。前述酮溶劑例如亦可為選自於由環戊酮及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二乙基酮、環己酮、異佛酮、苯乙酮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者。前述溶劑例如為了使觸變性賦予劑(例如增黏劑)溶解,宜包含前述烴溶劑(例如甲苯)。前述溶劑例如亦可為以90:10~10:90之質量比混合了前述烴溶劑與前述酮溶劑之溶劑。前述烴溶劑與前述酮溶劑之質量比例如亦可為80:20~20:80、70:30~30:70或40:60~60:40等。此時,例如前述烴溶劑為甲苯,而前述酮溶劑亦可為甲基乙基酮。又,前述溶劑例如包含甲苯的同時,更可包含有選自於由乙酸乙酯、乙酸丁酯、IPA、甲基異丁基酮、甲基乙基酮、甲醇、乙醇及TBA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
例如在作為透光性基材(A)採用丙烯酸薄膜來形成中間層(滲透層)時,可適宜使用對丙烯酸薄膜(丙烯酸樹脂)為良溶劑者。該溶劑例如如前述亦可為包含烴溶劑與酮溶劑之溶劑。前述烴溶劑例如亦可為芳香族烴。前述芳香族烴例如亦可為選自於由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乙苯及苯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者。前述酮溶劑例如亦可為選自於由環戊酮、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二乙基酮、環己酮、異佛酮及苯乙酮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者。前述溶劑例如亦可為以90:10~10:90之質量比混合了前述烴溶劑與前述酮溶劑之溶劑。前述烴溶劑與前述酮溶劑之質量比例如亦可為80:20~20:80、70:30~30:70或40:60~60:40等。此時,例如前述烴溶劑為甲苯,而前述酮溶劑亦可為甲基乙基酮。
例如在作為透光性基材(A)採用三醋酸纖維素(TAC)來形成中間層(滲透層)時,可適宜使用對TAC為良溶劑者。該溶劑可舉例如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環戊酮等。
又,藉由適當選擇溶劑,可在含有觸變性賦予劑時使其良好展現對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的觸變性。例如使用有機黏土時,可適宜單獨使用或併用甲苯及二甲苯;例如使用氧化聚烯烴時,可適宜單獨使用或併用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丙二醇單甲基醚;例如使用改質脲時,可適宜單獨使用或併用乙酸丁酯及甲基異丁基酮。
前述防眩層形成材料中可添加各種調平劑。前述調平劑可為了防止塗敷不均(塗敷面均勻化)而使用例如氟系或聚矽氧系調平劑。在本發明中,可因應對防眩層(B)表面要求防污性之情況、或如同後述要於防眩層(B)上形成抗反射層(低折射率層)或含層間充填劑之層之情況等,適當選定調平劑。在本發明中,例如可透過使其含有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來使塗敷液展現觸變性,因此不易發生塗敷不均。此時,例如具有可拓展前述調平劑之選項的優點。
前述調平劑之摻混量相對於前述樹脂100重量份,例如為5重量份以下,宜為0.01~5重量份之範圍。
前述防眩層形成材料中亦可因應需要在不損及性能之範圍內添加顏料、充填劑、分散劑、塑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界面活性劑、防污劑、抗氧化劑等。該等添加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前述防眩層形成材料中亦可使用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8-88309號公報記載之以往公知的光聚合引發劑。
將前述塗敷液塗敷於前述透光性基材(A)上來形成塗膜之方法可使用例如噴注式塗佈法、模塗法、旋塗法、噴塗法、凹版塗佈法、輥塗法、棒塗法等塗敷法。
接著,如前述使前述塗膜乾燥及硬化,而形成防眩層(B)。前述乾燥例如可為自然乾燥,可為噴吹風之風乾,可為加熱乾燥,亦可為組合該等之方法。
前述防眩層(B)形成用塗敷液之乾燥溫度例如亦可為30~200℃之範圍。前述乾燥溫度例如可為40℃以上、50℃以上、60℃以上、70℃以上、80℃以上、90℃以上或100℃以上,且可為190℃以下、180℃以下、170℃以下、160℃以下、150℃以下、140℃以下、135℃以下、130℃以下、120℃以下或110℃以下。乾燥時間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30秒以上、40秒以上、50秒以上或60秒以上,且可為150秒以下、130秒以下、110秒以下或90秒以下。
前述塗膜之硬化手段並無特別限制,惟宜為紫外線硬化。能量線源的照射量以在紫外線波長365nm下之累積曝光量計宜為50~500mJ/cm2 。只要照射量為50mJ/cm2 以上,硬化便容易充分進行,而所形成之防眩層(B)的硬度易變高。又,只要為500mJ/cm2 以下,便可防止所形成之防眩層(B)的著色。
依以上程序可製造前述透光性基材(A)與前述防眩層(B)之積層體。該積層體可直接作為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亦可例如於前述防眩層(B)上形成前述其他層來製成本發明防眩性薄膜。前述其他層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與一般的低折射率層、抗反射層、高折射率層、硬塗層、黏著劑層等形成方法相同或依循其之方法來進行。
[3.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光學構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偏光板。前述偏光板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包含有本發明防眩性薄膜及偏光件,並可更含有其他構成要素。前述偏光板之各構成要素例如亦可藉由接著劑或黏著劑等來貼合。
本發明影像顯示裝置亦無特別限定,可為任意影像顯示裝置,可舉例如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等。
本發明影像顯示裝置例如為於視辨側表面具有本發明防眩性薄膜的影像顯示裝置,且前述影像顯示裝置亦可具有黑矩陣圖案。
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例如可將前述透光性基材(A)側透過黏著劑或接著劑貼合於用於LCD之光學構件。此外,在進行該貼合時,亦可對前述透光性基材(A)表面進行如前述之各種表面處理。如同前述,根據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可廣範圍地自由控制防眩性薄膜的表面形狀。因此,藉由使用接著劑或黏著劑等將前述防眩性薄膜與其他光學構件積層而可獲得之光學特性涵蓋已針對前述防眩性薄膜之表面形狀做對應之廣泛的範圍。
前述光學構件可舉例如偏光件或偏光板。偏光板之構成一般係於偏光件之單側或兩側具有透明保護薄膜。欲於偏光件兩面設置透明保護薄膜時,表背的透明保護薄膜可為相同材料亦可為不同材料。偏光板通常配置於液晶單元兩側。又,偏光板係配置成使2片偏光板之吸收軸大致互相正交。
積層有前述防眩性薄膜之偏光板的構成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為於前述防眩性薄膜上依序積層了透明保護薄膜、前述偏光件及前述透明保護薄膜之構成,亦可為於前述防眩性薄膜上依序積層了前述偏光件、前述透明保護薄膜之構成。
本發明影像顯示裝置之構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與一般影像顯示裝置相同之構成。例如為LCD時,可藉由將液晶單元、偏光板等光學構件及因應需求的照明系統(背光件等)等各構成零件適當組裝後再組入驅動電路等來製造。
本發明影像顯示裝置之用途並無特別限定,可用於任意用途上。其用途可舉例如電腦顯示器、筆記型電腦、複印機等OA機器、行動電話、時鐘、數位相機、攜帶型資訊終端機(PDA)、可攜式遊戲機等攜帶型機器、視訊攝影機、電視、微波爐等家庭用電氣機器、後照監視器、汽車導航系統用監測器、汽車音響等車載用機器、商業店鋪用資訊導覽用螢幕等展示機器、監視用螢幕等警報機器、看護用監測器、醫療用監測器等看護醫療機器等。
實施例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實施例與比較例一同進行說明。惟,本發明不受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限定。
此外,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物質的份數在未特別說明之前提下,即為質量份(重量份)。
在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針對實施例所用霧度調製用填料(B2)與比較例所用霧度調製用填料,係以下述方法測定折射率、利用拉曼分光法進行光譜測定及利用奈米壓痕法進行測定。
(測定填料之折射率) 以前述貝克法測定波長550nm之折射率。標準折射液係使用MORITEX公司製之Cargill標準折射液。
(測定填料以外之折射率) 使用前述ATAGO CO., LTD.製多波長阿貝折射計DR-M2/1550(商品名)測定波長550nm之折射率。
(利用拉曼分光法進行之光譜測定) 使用WITec公司之alpha300RSA(商品名)利用拉曼分光法進行光譜測定。將波峰之頂點(極大)為1724cm-1 之波峰識別為PMMA之波峰,且將波峰之頂點(極大)為1600cm-1 之波峰識別為聚苯乙烯之波峰。波峰面積係以與鄰接之波峰之間的極小點為邊界來算出。波峰面積比係基於前述波峰面積而算出。
(利用奈米壓痕法進行之測定) 測定機器(奈米壓痕試驗機)係使用Hysitron Inc.製之Triboindenter(商品名)。測定條件如下所述。 使用壓頭:圓錐壓頭(球形,曲率半徑10µm) 測定方法:單一壓入測定 測定溫度:室溫(約25℃) 壓入荷重:2mN(2000µN) 壓入速度:200nm/秒
[實施例1] 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該樹脂係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之形成材料,如後述可藉由光照射使其硬化而形成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25)3重量份、聚矽氧粒子(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Co., Ltd.製,商品名「Tospearl 130」,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42)1.5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前述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Techpolymer」係由Pst(聚苯乙烯)與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所構成的粒子,相當於霧度調整用填料(B2)。又,前述聚矽氧粒子「Tospearl 130」亦相當於霧度調整用填料(B2)。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55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並使用該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進行於透光性基材(A)上形成防眩層(B)之防眩層(B)形成步驟。即,首先將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塗敷於三醋酸纖維素製基材(厚度60µm,富士軟片股份公司,商品名TG60UL,相當於透光性基材(A))上。然後,藉由高壓水銀燈以累積光量成為300mJ/cm2 之方式照射波長365nm之紫外線,使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中之樹脂硬化,並於80℃下加熱60秒鐘使其乾燥,而形成厚度8µm之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中分散有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防眩層(B)。依以上程序而製出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且前述防眩層(B)包含有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
[實施例2] 除了變更前述「Techpolymer」(霧度調整用填料(B2))、前述「Tospearl 130」及前述「LOOSENTIGHT SAN」之摻混量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而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具體上如下。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25)5重量份、聚矽氧粒子(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Co., Ltd.製,商品名「Tospearl 130」,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42)1.4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52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並且,除了使用本實施例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取代實施例1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防眩層(B)形成步驟而製出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且前述防眩層(B)包含有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
[實施例3] 除了將前述「Techpolymer」(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摻混量從3重量份變更成4重量分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而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具體上如下。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25)4重量份、聚矽氧粒子(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Co., Ltd.製,商品名「Tospearl 130」,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42)1.5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52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並且,除了使用本實施例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取代實施例1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防眩層(B)形成步驟而製出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且前述防眩層(B)包含有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
[實施例4] 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35)4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52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此外,該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於以下這點上與實施例1~3不同:不包含前述聚矽氧粒子「Tospearl 130」,且前述「Techpolymer」(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為1.535。
並且,除了使用本實施例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取代實施例1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防眩層(B)形成步驟而製出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且前述防眩層(B)包含有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
[實施例5] 前述「Techpolymer」(霧度調整用填料(B2))係使用折射率為1.515之「Techpolymer」來取代折射率為1.535之「Techpolymer」,並將前述「Techpolymer」之摻混量變更成8重量份,除此之外依與實施例4相同方式而調製出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具體而言,首先,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15)8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45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並且,除了使用本實施例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取代實施例1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防眩層(B)形成步驟而製出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且前述防眩層(B)包含有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
[實施例6] 前述「Techpolymer」(霧度調整用填料(B2))係使用折射率為1.505之「Techpolymer」來取代折射率為1.535之「Techpolymer」,並將前述「Techpolymer」之摻混量變更成8重量份,除此之外依與實施例4相同方式而調製出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具體而言,首先,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05)8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45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並且,除了使用本實施例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取代實施例1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防眩層(B)形成步驟而製出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且前述防眩層(B)包含有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
[實施例7] 前述「Techpolymer」(霧度調整用填料(B2))係使用折射率為1.495之「Techpolymer」(為PMMA之聚合物且不含聚苯乙烯)來取代折射率為1.535之「Techpolymer」,並將前述「Techpolymer」之摻混量變更成5重量份,除此之外依與實施例4相同方式而調製出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具體而言,首先,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05)8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45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並且,除了使用本實施例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取代實施例1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防眩層(B)形成步驟而製出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本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且前述防眩層(B)包含有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霧度調整用填料(B2)。
[比較例1] 除了前述「Techpolymer」係使用折射率為1.555之「Techpolymer」來取代折射率為1.535之「Techpolymer」外,依與實施例4相同方式而調製出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具體而言,首先,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55)4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50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並且,除了使用本比較例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取代實施例1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外,進行與實施例1之防眩層(B)形成步驟相同之步驟而製出本比較例之防眩性薄膜。
[比較例2] 除了將折射率為1.555之「Techpolymer」之摻混量變更成5.5重量份外,依與比較例1相同方式而調製出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具體而言,首先,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55)5.5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50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並且,除了使用本比較例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取代實施例1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外,進行與實施例1之防眩層(B)形成步驟相同之步驟而製出本比較例之防眩性薄膜。
[比較例3] 除了將折射率為1.555之「Techpolymer」之摻混量變更成7.2重量份外,依與比較例1相同方式而調製出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具體而言,首先,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UV1700TL」,固體成分80%)50重量份及以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Viscoat#300」,固體成分100%)50重量份之混合物。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製,商品名「Techpolymer」,重量平均粒徑:3µm,折射率:1.555)7.2重量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1.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共榮社化學(股)製,商品名「LE303」,固體成分40%)0.1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甲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環戊酮(CPN)混合溶劑(重量比35/41/24)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50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比較例4] 作為防眩層形成材料所含樹脂,準備了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DIC(股)製,商品名「LUXYDIR 17-806」,固體成分80%)100重量份。以前述樹脂之樹脂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混合作為前述粒子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綜研化學(股)製,商品名「SX-350H」,重量平均粒徑:3.5µm,折射率:1.59)13重量份、聚矽氧粒子(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Co., Ltd.製、作為前述觸變性賦予劑之屬有機黏土的合成膨潤石(Co-op Chemical Co.,Ltd.製,商品名「LOOSENTIGHT SAN」)2.5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907」)5重量份、調平劑(DIC(股)製,商品名「MEGAFACE F470N」,固體成分30%)0.5重量份。此外,前述有機黏土係用乙酸乙酯稀釋成固體成分成為4.6%後來使用。將該混合物以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溶劑(重量比93/7)稀釋成固體成分濃度成為32重量%後,用超音波分散機調製出防眩層形成材料(塗敷液)。
並且,除了使用本比較例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來取代實施例1調製出之防眩層形成用材料(塗敷液)外,進行與實施例1之防眩層(B)形成步驟相同之步驟而製出本比較例之防眩性薄膜。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用霧度調整用填料之特性列於下述表1。 [表1]
Figure 02_image001
[FD(Fade;耐曬)試驗] 對前述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性薄膜,使用紫外線耐光試驗機U48HB(Suga Test Instruments Co., Ltd.之商品名),在下述試驗條件下進行耐曬(FD)試驗。將該試驗結果列於下述表2。此外,下述表2中,「0H」表示耐曬試驗前之狀態,「500H」表示耐曬試驗後(經過500小時後)之狀態。又,下述表2~4中,「霧度值」表示防眩性薄膜之總霧度值,「Pst」表示聚苯乙烯,「PMMA」表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t/PMMA表示聚苯乙烯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
(耐曬試驗條件) 層內溫度:40℃ 層內濕度:20%RH 燈:(波長)300nm~700nm,(照度)500W/m2 試驗時間:500小時
[表2]
Figure 02_image003
[耐熱試驗] 將前述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性薄膜靜置於100℃之烘箱中500小時進行耐熱試驗。將該試驗結果列於下述表3。此外,下述表3中,「0H」表示耐熱試驗前之狀態,「500H」表示耐熱試驗後(經過500小時後)之狀態。
[表3]
Figure 02_image005
[加濕熱試驗] 將前述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性薄膜靜置於60℃95%RH之烘箱中500小時進行加濕熱試驗。將該試驗結果列於下述表4。此外,下述表4中,「0H」表示加濕熱試驗前之狀態,「500H」表示加濕熱試驗後(經過500小時後)之狀態。
[表4]
Figure 02_image007
前述各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如前述表1所示,係使用滿足在利用奈米壓痕法施加2000µN之荷重後位移量為1540nm以下且彈性回復率為30%以上之條件的霧度調整用填料(B2)。而前述各實施例之防眩性薄膜如前述表2~4所示,即便進行了500小時加熱或加濕,總霧度值之變化量的絕對值最大仍小至1.4%。相對於此,使用不滿足在利用奈米壓痕法施加2000µN之荷重後位移量為1540nm以下且彈性回復率為30%以上之條件的霧度調整用填料的比較例之防眩性薄膜,在進行了500小時加熱或加濕後,總霧度值之變化量的絕對值大幅變化達1.5%以上。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以上如所說明,根據本發明可提供霧度值不易變化之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例如即使在加熱或加濕條件下霧度值仍不易變化,因此適合在高溫或高濕度之條件下使用。惟,本發明不受限於此用途,可應用在廣泛用途上。
本申請案係主張立基於2019年11月11日提申之日本申請案特願2019-204228之優先權,並將全部揭示內容納入於此。
10:防眩性薄膜 11:透光性基材(A) 12:防眩層(B) 12a: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 12b:霧度調整用填料(B2) 12c:觸變性賦予劑
圖1係顯示本發明防眩性薄膜之一例的截面圖。
10:防眩性薄膜
11:透光性基材(A)
12:防眩層(B)
12a: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
12b:霧度調整用填料(B2)
12c:觸變性賦予劑

Claims (11)

  1. 一種防眩性薄膜,係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者,且其特徵在於: 前述防眩層(B)包含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至少一種霧度調整用填料(B2); 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在利用奈米壓痕法施加2000µN之荷重後,位移量為1540nm以下,且彈性回復率為30%以上; 前述防眩性薄膜之總霧度值在5~45%之範圍。
  2. 如請求項1之防眩性薄膜,其中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之折射率差以絕對值計大於0.001且小於0.15。
  3. 如請求項1或2之防眩性薄膜,其中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為粒子。
  4. 一種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該防眩性薄膜係於透光性基材(A)上積層有防眩層(B)者,該設計方法之特徵在於: 前述防眩層(B)包含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與至少一種霧度調整用填料(B2); 藉由設計成前述防眩性薄膜滿足下述條件(1)及(2),來抑制前述防眩性薄膜之霧度值之變化; (1)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在利用奈米壓痕法施加2000µN之荷重後,位移量為1540nm以下,且彈性回復率為30%以上; (2)前述防眩性薄膜之總霧度值在5~45%之範圍。
  5. 一種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特徵在於: 其包含藉由如請求項4之設計方法來設計前述防眩性薄膜之步驟;且 前述防眩性薄膜係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防眩性薄膜。
  6. 一種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防眩性薄膜之方法,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 其包含防眩層(B)形成步驟,該步驟係於前述透光性基材(A)上形成前述防眩層(B); 前述防眩層(B)形成步驟包含以下步驟:塗敷步驟,係於前述透光性基材(A)上塗敷塗敷液;及塗膜形成步驟,係使已塗敷之前述塗敷液乾燥而形成塗膜; 前述塗敷液包含前述防眩層形成用樹脂(B1)形成材料與前述霧度調整用填料(B2)。
  7. 如請求項6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防眩層(B)形成步驟更包含使前述塗膜硬化之硬化步驟。
  8. 如請求項6或7之製造方法,其更包含藉由如請求項4之設計方法來設計前述防眩性薄膜之步驟。
  9. 一種光學構件,包含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防眩性薄膜。
  10. 如請求項9之光學構件,其係偏光板。
  11.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包含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防眩性薄膜、或如請求項9或10之光學構件。
TW109139195A 2019-11-11 2020-11-10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1241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4228 2019-11-11
JP2019204228A JP2021076750A (ja) 2019-11-11 2019-11-11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設計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4133A true TW202124133A (zh) 2021-07-01

Family

ID=75898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9195A TW202124133A (zh) 2019-11-11 2020-11-10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76750A (zh)
KR (1) KR20220098354A (zh)
CN (1) CN114651197A (zh)
TW (1) TW202124133A (zh)
WO (1) WO20210957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9710B2 (ja) 2001-10-23 2008-03-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偏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109683A (ja) 2007-10-30 2009-05-21 Tsujiden Co Ltd アンチグレア、アンチニュートンフィルム
KR101170533B1 (ko) * 2009-12-17 2012-08-01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폴리카보네이트 난연 필름용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난연 필름 제조 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폴리카보네이트 난연 필름
US10254444B2 (en) * 2011-07-26 2019-04-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641323B2 (ja) * 2012-06-28 2020-02-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7032711A (ja) * 2015-07-30 2017-02-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CN108603954B (zh) * 2016-02-16 2019-12-13 株式会社凸版巴川光学薄膜 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JP6710560B2 (ja) * 2016-03-28 2020-06-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1197A (zh) 2022-06-21
KR20220098354A (ko) 2022-07-12
WO2021095746A1 (ja) 2021-05-20
JP2021076750A (ja)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4807B1 (ko) 방현성 코팅 조성물, 방현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I605266B (zh) 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防眩性薄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KR20110037841A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748227B (zh) 防反射薄膜、防反射薄膜的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KR20110037838A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그리고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6641323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100340A (zh) 光擴散薄膜、光擴散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影像顯示裝置用顯示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WO2021157664A1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178062A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WO2020111176A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666871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塗工液、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225739A (zh) 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薄膜、光學構件、影像顯示裝置、光學構件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JP2022183161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124133A (zh)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JP7343273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124165A (zh)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設計方法、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834758B (zh)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248028A (zh) 硬塗薄膜、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208158A (zh) 光學薄膜、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134046A (zh) 防眩光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KR20110133678A (ko) 엘시디 백라이트유니트용 광확산 시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