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6555A -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 - Google Patents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6555A
TW202106555A TW109121188A TW109121188A TW202106555A TW 202106555 A TW202106555 A TW 202106555A TW 109121188 A TW109121188 A TW 109121188A TW 109121188 A TW109121188 A TW 109121188A TW 202106555 A TW202106555 A TW 2021065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input
user operation
switch
auxiliary driving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1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手塚俊雄
西原大平
三島榮治
酒井拓真
西野高史
中島岳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6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655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6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uation by a turning handle or handle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2Rear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2Front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2Bi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10Arrangement of audio equipment; Suppo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20Cycle computers as cycle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19/36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saddle pillars, e.g. adjustable during r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025/003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gear indicating means, e.g. a disp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025/006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auxiliary shift assis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M6/50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detectors or sensors, or arrangement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80Accessories, e.g. power sour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M6/90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其包括一第一操作裝置、一第二操作裝置、一第一使用者介面,及一第二使用者介面。該第一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一基座構件及一第一操作構件。該第二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二基座構件及一第二操作構件。該第一使用者介面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二使用者介面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之至少一者經組態成待操作以控制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一輔助驅動單元。

Description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
一人力交通工具包含經組態以操作一電組件之一操作單元。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様,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包括一第一操作裝置、一第二操作裝置、一第一使用者介面及一第二使用者介面。該第一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一基座構件及一第一操作構件。該第一基座構件包含一第一耦合端、一第一自由端及一第一握持部分。該第一耦合端經構形以耦合至一車把。該第一自由端與該第一耦合端相對。該第一握持部分設置於該第一耦合端與該第一自由端之間。該第一操作構件繞一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基座構件。該第二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二基座構件及一第二操作構件。該第二基座構件包含一第二耦合端、一第二自由端及一第二握持部分。該第二耦合端經構形以耦合至該車把。該第二自由端與該第二耦合端相對。該第二握持部分設置於該第二耦合端與該第二自由端之間。該第二基座構件係與該第一基座構件分離之一構件。該第二操作構件繞一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二基座構件。該第一使用者介面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二使用者介面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一輔助驅動單元。
運用根據第一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之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之該第二使用者介面之至少一者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因此,該操作系統可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様,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包括一第一操作裝置、一第二操作裝置、一第一使用者介面及一第二使用者介面。該第一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一基座構件及一第一操作構件。該第一基座構件包含一第一耦合端及一第一自由端。該第一耦合端經構形以耦合至一車把。該第一自由端與該第一耦合端相對。該第一操作構件繞一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基座構件。該第一操作構件包含一第一下端及比該第一下端更靠近該第一基座構件之一第一上端。該第一下端在該第一操作裝置經安裝至該車把時定位於該第一上端下方。該第二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二基座構件及一第二操作構件。該第二基座構件包含一第二耦合端及一第二自由端。該第二耦合端經構形以耦合至該車把。該第二自由端與該第二耦合端相對。該第二操作構件繞一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二基座構件。該第二操作構件包含一第二下端及比該第二下端更靠近該第二基座構件之一第二上端。該第二下端在該第二操作裝置經安裝至該車把時定位於該第二上端下方。該第一使用者介面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二使用者介面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一輔助驅動單元。
運用根據第二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之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之該第二使用者介面之至少一者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因此,該操作系統可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様,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包括一第一操作裝置、一第二操作裝置、一第一使用者介面及一第二使用者介面。該第一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一基座構件及一第一操作構件。該第一基座構件包含一第一耦合端、一第一自由端及一第一握持部分。該第一耦合端經構形以耦合至一車把。該第一自由端與該第一耦合端相對。該第一握持部分設置於該第一耦合端與該第一自由端之間。該第一操作構件繞一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基座構件。該第二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二基座構件及一第二基座構件。該第二基座構件包含一第二耦合端、一第二自由端及一第二握持部分。該第二耦合端經構形以耦合至該車把。該第二自由端與該第二耦合端相對。該第二握持部分設置於該第二耦合端與該第二自由端之間。該第二基座構件係與該第一基座構件分離之一構件。該第二操作構件繞一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二基座構件。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使用者輸入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該至少一個第一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二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輸入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該至少一個第二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該第一使用者介面之該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一總數目不同於該第二使用者介面之該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一總數目。
運用根據第三態様之操作系統,可改良該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及該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配置之靈活性。此可改良設計該操作系統之靈活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様,根據第一至第三態様中任一態様之操作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輸入之至少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改變由該輔助驅動單元產生之一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四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以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様,根據第四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電開關。該第二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電開關。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至少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五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之該第一電開關及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之該第二電開關之至少一者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因此,該操作系統可以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様,根據第三或第四態様之操作系統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一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該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電開關。該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包含一第二電開關及一第二額外電開關。該第二電開關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二額外電開關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至少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六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以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様,根據第四至第六態様中任一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改變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控制一齒輪變速裝置來改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
運用根據第七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因此,該操作系統可以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様,根據第四至第六態様中任一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增大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減小該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八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因此,該操作系統可以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様,根據第五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額外電開關。該第二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額外電開關。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至少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九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以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様,根據第九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增大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減小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控制一齒輪變速裝置來增大該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來減小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
運用根據第十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因此,該操作系統可以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様,根據第九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增大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減小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控制一齒輪變速裝置來增大該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來減小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
運用根據第十一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因此,該操作系統可以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様,根據第四至第十一態様中任一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輸入之一組合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十二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輸入之組合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因此,該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三態様,根據第十二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電開關。該第二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電開關。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組合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十三態様之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様,根據第十三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在一判定時間內分別由該第一電開關及該第二電開關接收之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十四態様之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更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五態様,根據第十三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額外操作輸入。該第二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額外電開關。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該第一組合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增大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組合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減小該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十五態様之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更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六態様,根據第十五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控制一齒輪變速裝置來增大該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來減小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
運用根據第十六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因此,該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更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七態様,根據第五至第十六態様中任一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包含該第一電開關以一第一方式之一第一按壓及該第一電開關以不同於該第一方式之一第二方式之一第二按壓。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電開關之該第一按壓及該第二按壓之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增大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電開關之該第一按壓及該第二按壓之另一者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減小該輔助驅動力。
運用根據第十七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該第一電開關改變該輔助驅動單元之該輔助驅動力。因此,該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八態様,根據第十七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一方式包含該第一電開關之該第一按壓之一第一深度。該第二方式包含該第一電開關之該第二按壓之一第二深度,該第二深度不同於該第一深度。
運用根據第十八態様之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九態様,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包括一第一操作裝置、一第二操作裝置、一第一輔助開關、一第二輔助開關、一第一換擋開關及一第二換擋開關。該第一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一基座構件及一第一操作構件。該第一基座構件包含一第一耦合端、一第一自由端及一第一握持部分。該第一耦合端經構形以耦合至一車把。該第一自由端與該第一耦合端相對。該第一握持部分設置於該第一耦合端與該第一自由端之間。該第一操作構件繞一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基座構件。該第二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二基座構件及一第二操作構件。該第二基座構件包含一第二耦合端、一第二自由端及一第二握持部分。該第二耦合端經構形以耦合至該車把。該第二自由端與該第二耦合端相對。該第二握持部分設置於該第二耦合端與該第二自由端之間。該第二操作構件繞一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二基座構件。該第一輔助開關經組態以接收指示一輔助驅動單元之一輔助驅動力之一增大之一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該第二操作裝置之一者。該第二輔助開關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該輔助驅動單元之該輔助驅動力之一減小之一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該第二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該第二操作裝置之一者。該第一換擋開關經組態以接收指示一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之一增大之一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該第一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該第二操作裝置之一者。該第二換檔開關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之一減小之一第二使用者換檔輸入。該第二換檔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該第二操作裝置之一者。
運用根據第十九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使用該第一輔助開關、該第二輔助開關、該第一換擋開關及該第二換擋開關操作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因此,該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態様,根據第十九態様之操作系統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增大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來減小該輔助驅動力。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換檔輸入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來增大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換檔輸入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來減小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
運用根據第二十態様之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一態様,根據第十九或第二十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二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一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二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
運用根據第二十一態様之操作系統,可以可靠地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二態様,根據第十九或第二十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二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
運用根據第二十二態様之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三態様,根據第十九或第二十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二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該第一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該第二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
運用根據第二十三態様之操作系統,可藉助簡化該操作系統之結構來可靠地改良該輔助驅動單元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可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四態様,根據第十九至第二十三態様中任一態様之操作系統經組態使得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基座構件之一鞍座部分及一內側表面之至少一者。
運用根據第二十四態様之操作系統,可利用該第一基座構件之該鞍座部分及/或該內側表面配置該第一輔助開關。
現將參考隨附圖式描述(若干)實施例,其中貫穿各個圖式類似元件符號指定對應或相同元件。 第一實施例
首先參考圖1,一人力交通工具VH包含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操作系統10。例如,人力交通工具VH係以包含騎行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一使用者(即,騎手)之至少一人力之一動力行駛之一交通工具。人力交通工具VH具有任意數目個車輪。例如,人力交通工具VH具有至少一個車輪。在此實施例中,人力交通工具VH較佳地具有小於一四輪汽車之尺寸之一尺寸。然而,人力交通工具VH可具有一任意尺寸。人力交通工具VH之實例包含一自行車、一三輪車及一踏板摩托車。在此實施例中,人力交通工具VH係一自行車。包含一電動馬達之一電輔助系統可應用於人力交通工具VH (例如,自行車)以輔助使用者之肌肉動力。即,人力交通工具VH可為一電動自行車。雖然將人力交通工具VH繪示為一公路自行車,但操作系統10可應用於計時賽自行車或任何類型之人力交通工具。
人力交通工具VH進一步包含一車身VH1、一鞍座VH2、一車把VH3、一前叉VH4、一傳動系VH5、一第一制動裝置BD1、一第二制動裝置BD2、一第一車輪W1及一第二車輪W2。前叉VH4可旋轉地安裝至車身VH1。車把VH3經固定至前叉VH4。第一車輪W1可旋轉地耦合至前叉VH4。第二車輪W2可旋轉地耦合至車身VH1。第一制動裝置BD1經組態以將一制動力施加至第一車輪W1。第二制動裝置BD2經組態以將一制動力施加至第二車輪W2。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性術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向」、「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術語指代基於在人力交通工具VH中處於使用者標準位置(例如,在鞍座VH2或一座椅上)之一使用者(例如,騎手)面向車把VH3判定之方向。據此,此等術語在用來描述操作系統10或其他組件時應相對於配備有操作系統10、在一水平表面上之一直立騎行位置中使用之人力交通工具VH進行解釋。
傳動系VH5包含一曲柄總成CR、一前鏈輪總成FS、一後鏈輪總成RS、一鏈條C及一齒輪變速裝置GC。前鏈輪總成FS經固定至曲柄總成CR且包含複數個前鏈輪。後鏈輪總成RS可旋轉地安裝至車身VH1且包含複數個後鏈輪。鏈條C與前鏈輪總成FS及後鏈輪總成RS接合。齒輪變速裝置GC包含一齒輪變速單元FD及一齒輪變速單元RD。齒輪變速單元FD經安裝至車身VH1且經構形以使鏈條C相對於前鏈輪總成FS移位以改變齒輪變速單元FD之一齒輪位置。齒輪變速單元RD經安裝至車身VH1且經構形以使鏈條C相對於後鏈輪總成RS移位以改變齒輪變速單元RD之一齒輪位置。齒輪變速裝置GC具有一齒輪比。齒輪比係後鏈輪總成RS之一轉速與前鏈輪總成FS之一轉速之一比。在此實施例中,齒輪變速單元FD包含一撥鏈器。齒輪變速單元RD包含一撥鏈器。然而,齒輪變速單元FD及齒輪變速單元RD之各者可包含諸如一內部齒輪轂之另一裝置。可自傳動系VH5省略齒輪變速單元FD及RD之至少一者。
人力交通工具VH包含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一輔助驅動單元DU。輔助驅動單元DU包含經組態以對人力交通工具VH施加推進力之一輔助馬達DU1。曲柄總成CR包含一曲柄軸CR1以及曲柄臂CR2及CR3。曲柄臂CR2及CR3經固定至曲柄軸CR1。例如,輔助驅動單元DU經組態以將一輔助驅動力施加至曲柄總成CR。
如圖2中所見,輔助驅動單元DU包括經組態以感測自一騎手施加至曲柄總成CR之一踩踏力之一踩踏力感測器DU2。輔助驅動單元DU包含一馬達控制器DU3,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基於一輔助比及由踩踏力感測器DU2感測之踩踏力控制輔助馬達DU1來將輔助驅動力添加至傳動系VH5。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選擇及/或計算輔助比。然而,馬達控制器DU3可經組態以控制輔助馬達DU1來將輔助驅動力添加至傳動系VH5,而無關於輔助比及/或踩踏力。例如,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基於由操作系統10接收之一使用者輸入控制輔助馬達DU1來將輔助驅動力添加至曲柄總成CR。
如圖1中所見,人力交通工具VH包含一電源供應器PS及一制動燈BL。電源供應器PS電連接至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裝置GC及制動燈BL以將電力供應至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裝置GC及制動燈BL。電源供應器PS包含一電池PS1及一電池座PS2。電池PS1之實例包含諸如鋰二氧化錳電池之一次電池及諸如鋰離子二次電池之二次電池。在此實施例中,電池PS1係二次電池。電池PS1可拆卸地附接至電池座PS2以將電力供應至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裝置GC及制動燈BL。例如,電池PS1係一可替換及/或可再充電電池。電池座PS2電連接至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裝置GC及制動燈BL以將電力自電池PS1供應至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裝置GC及制動燈BL。在此實施例中,電源供應器PS經安裝至車身VH1。然而,電源供應器PS之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電池座PS2可設置於車身VH1中。代替電源供應器PS或除電源供應器PS之外,人力交通工具VH亦可包含經組態以將電力供應至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裝置GC及制動燈BL之另一電源供應器。
如圖3中所見,人力交通工具VH包含一電通信路徑CP。電源供應器PS藉助電通信路徑CP電連接至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裝置GC及制動燈BL以透過電通信路徑CP將電力供應至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裝置GC及制動燈BL。例如,電通信路徑CP包含至少一個電纜及/或至少一個接面。
如圖4中所見,用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操作系統10包括一第一操作裝置14及一第二操作裝置16。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經安裝至車把VH3。第一操作裝置14相對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一中心平面VH6設置於一左側上。第二操作裝置16相對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設置於一右側上。然而,第一操作裝置14可相對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設置於右側上。第二操作裝置16可相對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設置於左側上。
如圖5中所見,第一操作裝置14經組態以操作第一制動裝置BD1。第一操作裝置14包括一第一基座構件14A及一第一操作構件14B。第一基座構件14A包含一第一耦合端14C及一第一自由端14F。第一耦合端14C經構形以耦合至車把VH3。第一自由端14F與第一耦合端14C相對。第一操作構件14B繞一第一樞轉軸線A1樞轉地耦合至第一基座構件14A。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操作裝置14包括經構形以將第一耦合端14C耦合至車把VH3之一第一夾具14D。第一基座構件14A包含一第一握持部分14G。第一握持部分14G設置於第一耦合端14C與第一自由端14F之間。第一握持部分14G經構形以由一使用者握持。然而,可自第一基座構件14A省略第一握持部分14G。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操作構件14B包含一第一下端14L及比第一下端14L更靠近第一基座構件14A之一第一上端14U。第一下端14L在第一操作裝置14經安裝至車把VH3時定位於第一上端14U下方。然而,第一操作構件14B之結構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6中所見,第二操作裝置16經組態以操作第二制動裝置BD2。第二操作裝置16包括一第二基座構件16A及一第二操作構件16B。第二基座構件16A包含一第二耦合端16C及一第二自由端16F。第二耦合端16C經構形以耦合至車把VH3。第二自由端16F與第二耦合端16C相對。第二操作構件16B繞一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地耦合至第二基座構件16A。第二基座構件16A係與第一基座構件14A分離之一構件。在此實施例中,第二操作裝置16包括經構形以將第二耦合端16C耦合至車把VH3之一第二夾具16D。第二基座構件16A包含一第二握持部分16G。第二握持部分16G設置於第二耦合端16C與第二自由端16F之間。第二握持部分16G經構形以由一使用者握持。然而,可自第二基座構件16A省略第二握持部分16G。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操作構件16B包含一第二下端16L及比第二下端16L更靠近第二基座構件16A之一第二上端16U。第二下端16L在第二操作裝置16經安裝至車把VH3時定位於第二上端16U下方。然而,第二操作構件16B之結構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3中所見,用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操作系統10包括一第一使用者介面18及一第二使用者介面20。第一使用者介面18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使用者輸入U1且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二使用者介面20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輸入U2且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第一使用者介面18及第二使用者介面20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輔助驅動單元DU。在此實施例中,第一使用者介面18及第二使用者介面20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然而,第一使用者介面18及第二使用者介面20之一者可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
第一使用者介面18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輸入U1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第一使用者輸入U1包含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第一使用者介面18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之一第一電開關SW11。即,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之第一電開關SW11。
第一使用者輸入U1包含一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第一使用者介面18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之一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即,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之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
第一使用者輸入U1包含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第一使用者介面18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之一第一電開關SW13。即,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之第一電開關SW13。
第一使用者輸入U1包含一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第一使用者介面18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之一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即,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之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
第一電開關SW11、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之各者包含一常開開關。第一電開關SW11、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之各者的實例包含一按鈕開關及一槓桿開關。然而,第一使用者介面18之結構不限於此實施例。代替第一電開關SW11、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第一電開關SW13及/或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或除第一電開關SW11、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第一電開關SW13及/或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之外,第一使用者介面18亦可包含諸如一觸控面板之另一結構。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開關SW11亦可稱為第一輔助開關SW11。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亦可被稱為第二輔助開關SW12。第一電開關SW13亦可稱為第二換擋開關SW13。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亦可稱為第一換擋開關SW14。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亦可被稱為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U11。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亦可被稱為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U12。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亦可被稱為第二使用者換擋輸入U13。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亦可被稱為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U14。
第一輔助開關SW11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一增大的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U11。第二輔助開關SW12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一減小的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U12。第一換擋開關SW14經組態以接收指示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之一增大的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U14。第二換擋開關SW13經組態以接收指示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之一減小的第二使用者換擋輸入U13。然而,第一輔助開關SW11可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減小之一使用者輔助輸入。第二輔助開關SW12可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增大之一使用者輔助輸入。第一換擋開關SW14可經組態以接收指示齒輪變速單元FD之齒輪比之減小之一使用者換擋輸入。第二換擋開關SW13可經組態以接收指示齒輪變速單元FD之齒輪比之增大之一使用者換擋輸入。
第一輔助開關SW11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之一者。第二輔助開關SW12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之一者。第二換擋開關SW13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之一者。第一換擋開關SW14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之一者。
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開關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一輔助開關SW11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二輔助開關SW12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一換擋開關SW14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二換擋開關SW13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然而,第一輔助開關SW11、第二輔助開關SW12、第一換擋開關SW14及第二換擋開關SW13之至少一者可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操作系統10包括第一輔助開關SW11及第二輔助開關SW12。用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操作系統10包括第一換擋開關SW14及第二換擋開關SW13。第一使用者介面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一總數目係四個。然而,第一使用者介面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可自操作系統10省略第一輔助開關SW11、第二輔助開關SW12、第一換擋開關SW14及第二換擋開關SW13之至少一者。
如圖5中所見,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經安裝至第一操作構件14B。第一基座構件14A包含設置於第一自由端14F處之一鞍座部分14X。在第一操作裝置14經安裝至車把VH3之一狀態中鞍座部分14X自第一握持部分14G向上延伸。
如圖4中所見,第一基座構件14A包含一內側表面14Y及一外側表面14Z。內側表面14Y設置於外側表面14Z與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之間。第一輔助開關SW11經安裝至第一基座構件14A之鞍座部分14X及內側表面14Y之至少一者。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經安裝至第一基座構件14A之鞍座部分14X及內側表面14Y之至少一者。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開關SW11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之各者經安裝至鞍座部分14X。然而,第一電開關SW11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之至少一者可經安裝至第一基座構件14A之內側表面14Y或鞍座部分14X及內側表面14Y兩者。第一電開關SW11、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之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3中所見,第二使用者介面20包含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輸入U2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第二使用者輸入U2包含一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第二使用者介面20包含組態以接收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之一第二電開關SW21。即,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之第二電開關SW21。
第二使用者輸入U2包含一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第二使用者介面20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之一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即,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之一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
第二使用者輸入U2包含一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第二使用者介面20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之一第二電開關SW23。即,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之第二電開關SW23。
第二使用者輸入U2包含一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第二使用者介面20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一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即,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
第二電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之各者包含一常開開關。第二電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之各者之實例包含一按鈕開關及一槓桿開關。然而,第二使用者介面20之結構不限於此實施例。代替第二電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及/或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或除第二電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及/或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之外,第二使用者介面20亦可包含諸如一觸控面板之另一結構。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電開關SW21亦可稱為第二輔助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亦可稱為第一輔助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亦可稱為第一換擋開關SW23。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亦可稱為第二換檔開關SW24。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亦可稱為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U21。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亦可稱為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U22。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亦可稱為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U23。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亦可稱為第二使用者換擋輸入U24。
第一輔助開關SW22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一增大之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U11。第二輔助開關SW21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一減小之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U12。第一換擋開關SW23經組態以接收指示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之一增大之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U23。第二換擋開關SW24經組態以接收指示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之一減小之第二使用者換擋輸入U24。然而,第二輔助開關SW21可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減小之一使用者輔助輸入。第一輔助開關SW22可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增大之一使用者輔助輸入。第一換擋開關SW23可經組態以接收指示齒輪變速單元RD之齒輪比之減小之一使用者換擋輸入。第二換擋開關SW24可經組態以接收指示齒輪變速單元RD之齒輪比之增大之一使用者換擋輸入。
第一輔助開關SW22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之一者。第二輔助開關SW21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之一者。第一換擋開關SW23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之一者。第二換擋開關SW24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之一者。
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二開關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第一輔助開關SW22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第二輔助開關SW21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第一換擋開關SW23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第二換擋開關SW24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然而,第一輔助開關SW22、第二輔助開關SW21、第一換擋開關SW23及第二換擋開關SW24之至少一者可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10包括第一輔助開關SW22及第二輔助開關SW21。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10包括第一換擋開關SW23及第二換擋開關SW24。第二使用者介面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一總數目係四個。然而,第二使用者介面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可自操作系統10省略第一輔助開關SW22、第二輔助開關SW21、第一換擋開關SW23及第二換擋開關SW24之至少一者。
如圖6中所見,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經安裝至第二操作構件16B。第二基座構件16A包含設置於第二自由端16F處之一鞍座部分16X。在第二操作裝置16經安裝至車把VH3之一狀態中鞍座部分16X自第二握持部分16G向上延伸。
如圖4中所見,第二基座構件16A包含一內側表面16Y及一外側表面16Z。內側表面16Y設置於外側表面16Z與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之間。第二電開關SW21經安裝至第二基座構件16A之鞍座部分16X及一內側表面16Y之至少一者。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經安裝至第二基座構件16A之鞍座部分16X及內側表面16Y之至少一者。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電開關SW21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之各者經安裝至鞍座部分16X。然而,第二電開關SW21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之至少一者可經安裝至第二基座構件16A之內側表面16Y或鞍座部分16X及內側表面16Y兩者。第二電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之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3中所見,第一操作裝置14包含經組態以傳輸一控制信號之一第一通信器14K。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使用者介面18。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電開關SW11以回應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而產生且傳輸一第一控制信號CS11。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以回應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而產生且傳輸一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2。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電開關SW13以回應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而產生且傳輸一第一控制信號CS13。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以回應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而產生且傳輸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
如圖5中所見,第一操作裝置14包含經組態以偵測第一操作構件14B自相對於第一基座構件14A之一靜止位置操作之一第一移動偵測器14V。第一移動偵測器14V經耦合至第一操作構件14B以偵測第一操作構件14B之樞轉移動。如圖3中所見,第一移動偵測器14V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通信器14K。若第一移動偵測器14V偵測到第一操作構件14B自相對於第一基座構件14A之靜止位置操作,則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傳輸一第一偵測信號CS15。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通信器14K包含經組態以無線地傳輸信號CS11、CS12、CS13、CS14及CS15之一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無線地接收資訊。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使用者介面18。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電開關SW11以回應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而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一控制信號CS11。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以回應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而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2。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電開關SW13以回應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而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一控制信號CS13。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以回應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1而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移動偵測器14V以基於第一移動偵測器14V之偵測結果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一偵測信號CS15。
第一通信器14K包含一第一處理器14P、一第一記憶體14M、一第一電路板14Q及一第一系統匯流排14R。第一處理器14P及第一記憶體14M電安裝於第一電路板14Q上。第一處理器14P包含一中央處理單元(CPU)及一記憶體控制器。第一記憶體14M電連接至第一處理器14P。第一記憶體14M包含一唯讀記憶體(ROM)及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第一記憶體14M包含各在ROM及RAM中具有一位址之一儲存區域。第一處理器14P經組態以控制第一記憶體14M來將資料儲存於第一記憶體14M之儲存區域中且自第一記憶體14M之儲存區域讀取資料。第一電路板14Q、第一電開關SW11、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電連接至第一系統匯流排14R。第一電開關SW11、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藉助第一電路板14Q及第一系統匯流排14R電連接至第一處理器14P及第一記憶體14M。第一記憶體14M (例如,ROM)儲存一程式。將該程式讀取至第一處理器14P中,且由此執行第一通信器14K之組態及/或演算法。
第一無線通信器WC1電安裝於第一電路板14Q上。第一無線通信器WC1藉助第一電路板14Q及第一系統匯流排14R電連接至第一處理器14P及第一記憶體14M。第一無線通信器WC1包含一信號傳輸電路、一信號接收電路及一天線。因此,第一無線通信器WC1亦可稱為第一無線通信電路WC1。
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使用一預定無線通信協定將一數位信號(諸如信號CS11、CS12、CS13、CS14或CS15)疊加於載波上以無線地傳輸數位信號。在此實施例中,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使用一密碼密鑰對一信號(諸如信號CS11、CS12、CS13、CS14或CS15)進行加密以產生經加密無線信號。
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經由天線接收一無線信號。在此實施例中,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對無線信號進行解碼以辨識自另一無線通信器無線地傳輸之信號及/或資訊。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經組態以使用密碼密鑰對無線信號進行解密。
第一操作裝置14包含一第一電源14E。第一電源14E經組態以將電力供應至第一通信器14K。第一電源14E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通信器14K。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源14E包含一第一電池14T及一第一電池座14H。第一電池14T包含一可更換及/或可再充電電池。第一電池座14H經組態以經由第一電路板14Q及第一系統匯流排14R電連接至第一通信器14K。第一電池14T經組態以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一電池座14H。然而,第一電源14E不限於此實施例。例如,代替第一電池14T及第一電池座14H或除第一電池14T及第一電池座14H之外,第一電源14E亦可包含諸如一電容器及一發電元件(例如,一壓電元件)之另一組件。
如圖3中所見,第一操作裝置14包含一第一通知裝置14N。第一通知裝置14N經組態以向一使用者通知與第一操作裝置14相關之第一資訊。例如,第一通知裝置14N經組態以向一使用者通知第一電池14T之一剩餘電量或第一通信器14K之一通信狀態。第一通知裝置14N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通信器14K。第一通知裝置14N包含一發光元件。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基於第一資訊開啟第一通知裝置14N。如圖4中所見,第一通知裝置14N經安裝至第一基座構件14A之鞍座部分14X。
如圖5中所見,第一操作裝置14包含一第一充電埠14W。第一充電埠14W經組態以將一充電電纜電連接至第一電源14E。第一充電埠14W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電池座14H。第一充電埠14W經安裝至第一基座構件14A。第一充電埠14W之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6中所見,第二操作裝置16包含經組態以傳輸一控制信號之一第二通信器16K。第二通信器16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使用者介面20。第二通信器16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電開關SW21以回應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而產生且傳輸一第二控制信號CS21。第二通信器16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以回應於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而產生且傳輸一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2。第二通信器16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電開關SW23以回應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而產生且傳輸一第二控制信號CS23。第二通信器16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以回應於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而產生且傳輸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
如圖6中所見,第二操作裝置16包含經組態以偵測第二操作構件16B自相對於第二基座構件16A之一靜止位置操作之一第二移動偵測器16V。第二移動偵測器16V經耦合至第二操作構件16B以偵測第二操作構件16B之樞轉移動。如圖3中所見,第二移動偵測器16V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通信器16K。若第二移動偵測器16V偵測到第二操作構件16B自相對於第二基座構件16A之靜止位置操作,則第二通信器16K經組態以傳輸一第二偵測信號CS25。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通信器16K包含經組態以無線地傳輸信號CS21、CS22、CS23、CS24及CS25之一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無線地接收資訊。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使用者介面20。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電開關SW21以回應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而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二控制信號CS21。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以回應於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而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2。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電開關SW23以回應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而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二控制信號CS23。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以回應於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而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移動偵測器16V以基於第二移動偵測器16V之偵測結果產生且無線地傳輸第二偵測信號CS25。
第二通信器16K包含一第二處理器16P、一第二記憶體16M、一第二電路板16Q及一第二系統匯流排16R。第二處理器16P及第二記憶體16M電安裝於第二電路板16Q上。第二處理器16P包含一中央處理單元(CPU)及一記憶體控制器。第二記憶體16M電連接至第二處理器16P。第二記憶體16M包含一唯讀記憶體(ROM)及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第二記憶體16M包含各在ROM及RAM中具有一位址之儲存區域。第二處理器16P經組態以控制第二記憶體16M來將資料儲存於第二記憶體16M之儲存區域中且自第二記憶體16M之儲存區域讀取資料。第二電路板16Q、第二電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電連接至第二系統匯流排16R。第二電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藉助第二電路板16Q及第二系統匯流排16R電連接至第二處理器16P及第二記憶體16M。第二記憶體16M (例如,ROM)儲存一程式。將該程式讀取至第二處理器16P中,且由此執行第二通信器16K之組態及/或演算法。
第二無線通信器WC2電安裝於第二電路板16Q上。第二無線通信器WC2藉助第二電路板16Q及第二系統匯流排16R電連接至第二處理器16P及第二記憶體16M。第二無線通信器WC2包含一信號傳輸電路、一信號接收電路及一天線。因此,第二無線通信器WC2亦可稱為第二無線通信電路WC2。
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使用一預定無線通信協定將一數位信號(諸如信號CS21、CS22、CS23、CS24或CS25)疊加於載波上以無線地傳輸數位信號。在此實施例中,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使用一密碼密鑰對一信號(諸如信號CS21、CS22、CS23、CS24或CS25)進行加密以產生經加密無線信號。
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經由天線接收一無線信號。在此實施例中,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對無線信號進行解碼以辨識自另一無線通信器無線地傳輸之信號及/或資訊。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經組態以使用密碼密鑰對無線信號進行解密。
第二操作裝置16包含一第二電源16E。第二電源16E經組態以將電力供應至第二通信器16K。第二電源16E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通信器16K。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電源16E包含一第二電池16T及一第二電池座16H。第二電池16T包含一可更換及/或可再充電電池。第二電池座16H經組態以經由第二電路板16Q及第二系統匯流排16R電連接至第二通信器16K。第二電池16T經組態以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二電池座16H。然而,第二電源16E不限於此實施例。例如,代替第二電池16T及第二電池座16H或除第二電池16T及第二電池座16H之外,第二電源16E亦可包含諸如一電容器及一發電元件(例如,一壓電元件)之另一組件。
如圖3中所見,第二操作裝置16包含一第二通知裝置16N。第二通知裝置16N經組態以向一使用者通知與第二操作裝置16相關之第二資訊。例如,第二通知裝置16N經組態以向一使用者通知第二電池16T之一剩餘電量或第二通信器16K之一通信狀態。第二通知裝置16N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通信器16K。第二通知裝置16N包含一發光元件。第二通信器16K經組態以基於第二資訊開啟第二通知裝置16N。如圖4中所見,第二通知裝置16N經安裝至第二基座構件16A之鞍座部分16X。
如圖6中所見,第二操作裝置16包含一第二充電埠16W。第二充電埠16W經組態以將一充電電纜電連接至第二電源16E。第二充電埠16W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二電池座16H。第二充電埠16W經安裝至第二基座構件16A。第二充電埠16W之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3中所見,操作系統10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22。控制器22經組態以與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通信。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經組態以安裝至齒輪變速裝置GC。更具體而言,控制器22經組態以安裝至齒輪變速單元RD。然而,控制器22可經安裝至另一裝置,諸如第一操作裝置14、第二操作裝置16、齒輪變速單元FD、輔助驅動單元DU及電源供應器PS。
控制器22包含一處理器22P、一記憶體22M、一電路板22C及系統匯流排22D。處理器22P及記憶體22M電安裝於電路板22C上。處理器22P包含一CPU及一記憶體控制器。記憶體22M電連接至處理器22P。記憶體22M包含一ROM及一RAM。記憶體22M包含各在ROM及RAM中具有一位址之儲存區域。處理器22P經組態以控制記憶體22M來將資料儲存於記憶體22M之儲存區域中且自記憶體22M之儲存區域讀取資料。記憶體22M (例如,ROM)儲存一程式。將該程式讀取至處理器22P中,且由此執行通信器22B之組態及/或演算法。
控制器22包含一通信器22B。通信器22B經組態以與第一通信器14K通信。通信器22B經組態以與第二通信器16K通信。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經組態以自第一操作裝置14接收第一控制信號CS11、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2、第一控制信號CS13、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及第一偵測信號CS15。控制器22經組態以自第二操作裝置16接收第二控制信號CS21、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2、第二控制信號CS23、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及第二偵測信號CS25。
在此實施例中,通信器22B包含經組態以自無線通信器WC1及WC2無線地接收信號或其他資訊之一無線通信器WC3。無線通信器WC3經組態以將信號或其他資訊無線地傳輸至無線通信器WC1及WC2。
無線通信器WC3電安裝於電路板22C上。無線通信器WC3藉助電路板22C及系統匯流排22D電連接至處理器22P及記憶體22M。無線通信器WC3包含一信號傳輸電路、一信號接收電路及一天線。因此,無線通信器WC3亦可稱為無線通信電路WC3。
無線通信器WC3經組態以使用一預定無線通信協定將一數位信號疊加於載波上以無線地傳輸數位信號。在此實施例中,無線通信器WC3經組態以使用一密碼密鑰對一信號進行加密以產生經加密無線信號。
無線通信器WC3經組態以經由天線接收一無線信號。在此實施例中,無線通信器WC3經組態以對無線信號進行解碼以辨識自第一無線通信器WC1及第二無線通信器WC2無線地傳輸之信號CS11至CS15及CS21至CS25之各者。無線通信器WC3經組態以使用密碼密鑰對無線信號進行解密。
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信號CS11產生一第一控制命令CC11。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2產生一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信號CS13產生一第一控制命令CC13。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產生一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4。因此,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產生第一控制命令CC11。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產生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產生第一控制命令CC13。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產生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4。
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控制信號CS21產生一第二控制命令CC21。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2產生一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控制信號CS23產生一第二控制命令CC23。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產生一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4。因此,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產生第二控制命令CC21。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產生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產生第二控制命令CC23。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產生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4。
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輸入Ul及第二使用者輸入U2之至少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由輔助驅動單元DU產生之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之至少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之至少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之至少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之至少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之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之另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
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之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之另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之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之另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U1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U12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U22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U2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
更具體而言,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信號CS1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2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控制信號CS2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2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
此外,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改變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改變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改變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改變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一者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增大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另一者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減小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
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一者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增大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另一者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減小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
因此,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U14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增大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換擋輸入U13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減小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U23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增大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換擋輸入U24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減小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
更具體而言,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信號CS13控制齒輪變速單元FD來減小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控制齒輪變速單元FD來增大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控制信號CS23控制齒輪變速單元RD來增大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控制齒輪變速單元RD來減小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
即,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第一控制信號CS11及第一控制命令CC11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的增大。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2及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的減小。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第一控制信號CS13及第一控制命令CC13指示齒輪變速單元FD的降檔。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及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4指示齒輪變速單元FD的升檔。
然而,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第一控制信號CS11及第一控制命令CC11可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的減小,或指示操作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的另一命令。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2及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可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的增大,或指示操作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的另一命令。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第一控制信號CS13及第一控制命令CC13可指示齒輪變速單元FD的升檔,或指示操作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RD、輔助驅動單元DU、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的另一命令。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及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4可指示齒輪變速單元FD的降檔,或指示操作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RD、輔助驅動單元DU、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的另一命令。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第二控制信號CS21及第二控制命令CC21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的減小。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2及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的增大。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第二控制信號CS23及第二控制命令CC23指示齒輪變速單元RD的降檔。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及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4指示齒輪變速單元RD的升檔。
然而,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第二控制信號CS21及第二控制命令CC21可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增大,或指示操作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之另一命令。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2及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可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減小,或指示操作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之另一命令。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第二控制信號CS23及第二控制命令CC23可指示齒輪變速單元RD之降檔,或指示操作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FD、輔助驅動單元DU、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之另一命令。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及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4可指示齒輪變速單元RD之升檔,或指示操作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FD、輔助驅動單元DU、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之另一命令。
如圖3中所見,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命令CC11或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控制輔助馬達DU1來增大輔助馬達DU1之輔助驅動力。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或第二控制命令CC21控制輔助馬達DU1來減小輔助馬達DU1之輔助驅動力。
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輔助比。例如,複數個輔助比包含一第一輔助比、一第二輔助比及一第三輔助比。第一輔助比低於第二輔助比。第三輔助比高於第二輔助比。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基於選定輔助比及由踩踏力感測器DU2感測之踩踏力計算一輔助驅動力。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控制輔助馬達DU1來將經計算輔助驅動力施加至傳動系VH5。
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基於控制命令CC11、CC12、CC21及CC22選擇第一輔助比至第三輔助比之一者。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回應於第一控制命令CC11或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而選擇比當前輔助比高一步之一輔助比。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回應於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或第二控制命令CC21而選擇比當前輔助比低一步之一輔助比。例如,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在當前輔助比係第一輔助比時回應於第一控制命令CC11或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而選擇第二輔助比。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在當前輔助比係第二輔助比時回應於第一控制命令CC11或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而選擇第三輔助比。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在當前輔助比係第三輔助比時回應於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或第二控制命令CC21而選擇第二輔助比。馬達控制器DU3經組態以在當前輔助比係第二輔助比時回應於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或第二控制命令CC21而選擇第一輔助比。
如圖3中所見,齒輪變速單元RD包含一基座構件RD1、一鏈條導件RD2、一致動器RD3、一位置感測器RD4及一致動器驅動器RD5。基座構件RD1經安裝至車身VH1 (例如參見圖1)。鏈條導件RD2經組態以導引鏈條C。鏈條導件RD2可移動地耦合至基座構件RD1且經組態以在使鏈條C相對於後鏈輪總成RS移位時與鏈條C接合。致動器RD3經組態以使鏈條導件RD2相對於基座構件RD1移動以使鏈條C相對於後鏈輪總成RS移位。致動器RD3之實例包含一直流馬達及一步進馬達。
致動器驅動器RD5電連接至致動器RD3以基於由控制器22產生之第二控制命令CC23及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4來控制致動器RD3。致動器RD3之實例包含一直流(DC)馬達及一步進馬達。致動器RD3包含可操作地耦合至鏈條導件RD2之一旋轉軸件。位置感測器RD4經組態以感測齒輪變速單元RD之一當前齒輪位置。位置感測器RD4之實例包含一電位計及一旋轉編碼器。位置感測器RD4經組態以將致動器RD3之旋轉軸件之一絕對旋轉位置感測為齒輪變速單元RD之當前齒輪位置。致動器RD3及位置感測器RD4電連接至致動器驅動器RD5。
致動器驅動器RD5經組態以基於第二控制命令CC23及由位置感測器RD4感測之當前齒輪位置控制致動器RD3來使鏈條導件RD2相對於基座構件RD1沿一降檔方向移動達一個齒輪位置。致動器驅動器RD5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4及由位置感測器RD4感測之當前齒輪位置控制致動器RD3來使鏈條導件RD2相對於基座構件RD1沿一升檔方向移動達一個齒輪位置。
如圖3中所見,齒輪變速單元FD包含一基座構件FD1、一鏈條導件FD2、一致動器FD3、一位置感測器FD4及一致動器驅動器FD5。基座構件FD1經安裝至車身VH1 (例如參見圖1)。鏈條導件RD1經組態以導引鏈條C。鏈條導件FD2可移動地耦合至基座構件FD1且經組態以在使鏈條C相對於前鏈輪總成FS移位時接觸鏈條C。致動器FD3經組態以使鏈條導件FD2相對於基座構件FD1移動以使鏈條C相對於前鏈輪總成FS移位。致動器FD3之實例包含一直流馬達及一步進馬達。
致動器驅動器FD5電連接至致動器FD3以基於由控制器22產生之第一控制命令CC13及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4控制致動器FD3。致動器FD3之實例包含一直流(DC)馬達及一步進馬達。致動器FD3包含可操作地耦合至鏈條導件FD2之一旋轉軸件。位置感測器FD4經組態以感測齒輪變速單元FD之一當前齒輪位置。位置感測器FD4之實例包含一電位計及一旋轉編碼器。位置感測器FD4經組態以將致動器FD3之旋轉軸件之一絕對旋轉位置感測為齒輪變速單元FD之當前齒輪位置。致動器FD3及位置感測器FD4電連接至致動器驅動器FD5。
致動器驅動器FD5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命令CC13及由位置感測器FD4感測之當前齒輪位置控制致動器FD3來使鏈條導件FD2相對於基座構件FD1沿一降檔方向移動達一個齒輪位置。致動器驅動器FD5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4及由位置感測器FD4感測之當前齒輪位置控制致動器FD3來使鏈條導件FD2相對於基座構件FD1沿一升檔方向移動達一個齒輪位置。
如圖2中所見,控制器22、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單元FD及齒輪變速單元RD使用電力線通信(PLC)技術經由電通信路徑CP彼此通信。更具體而言,電通信路徑CP之電纜之各者包含可拆卸地連接至由通信介面及接面形成之一串列匯流排之一接地線及一電壓線。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齒輪變速單元RD、齒輪變速單元FD及輔助驅動單元DU皆可使用PLC技術透過電壓線彼此通信。
如圖3中所見,控制命令CC13及CC14透過電通信路徑CP自控制器22傳輸至齒輪變速單元FD。控制命令CC11、CC12、CC21及CC22透過電通信路徑CP自控制器22傳輸至輔助驅動單元DU。然而,齒輪變速單元FD可包含經組態以自操作系統10無線地接收第一控制信號CS13及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之一無線通信器。輔助驅動單元DU可包含經組態以自操作系統10無線地接收控制命令CC11、CC12、CC21及CC22之一無線通信器。在此實施例中,可自人力交通工具VH省略電通信路徑CP。輔助驅動單元DU可使用電源供應器PS,且齒輪變速單元FD及齒輪變速單元RD之各者可包含另一電源供應器。
PLC技術用於電組件之間的通信。PLC在一導體上載送資資料,該導體亦同時用於至電組件之電力傳輸或電力分配。在此實施例中,電力經由電通信路徑CP自電源供應器PS供應至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及輔助驅動單元DU。此外,控制器22可使用PLC透過電通信路徑CP自齒輪變速單元RD、齒輪變速單元FD、輔助驅動單元DU及電源供應器PS接收資訊信號。
PLC使用唯一識別資訊,諸如指派給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及電源供應器PS之各者之一唯一識別符。電組件DU、FD、RD及PS之各者包含其中儲存唯一識別資訊之一記憶體。基於唯一識別資訊,電組件DU、FD、RD及PS之各者經組態以基於唯一識別資訊辨識經由電通信路徑CP傳輸之資訊信號當中自身所必要之資訊信號。例如,控制器22經組態以辨識藉助電通信路徑CP自輔助驅動單元DU、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及電源供應器PS傳輸之資訊信號。然而,代替使用PLC技術的是,若需要及/或期望,除接地線及電壓線之外,亦可提供單獨信號線來傳輸資料。
通信器22B包含一PLC控制器PC1。PLC控制器PC1經連接至電通信路徑CP、齒輪變速單元RD及系統匯流排22D。PLC控制器PC1經組態以將輸入信號分離為一電源電壓及控制信號。PLC控制器PC1經組態以將電源電壓調節至控制器22及齒輪變速單元RD可恰當地操作之一位準。PLC控制器PC1進一步經組態以將輸出信號(諸如第二控制命令CC21及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疊加於自電源供應器PS施加至電通信路徑CP之電源電壓上。記憶體22M經組態以儲存控制器22及齒輪變速單元RD之唯一識別資訊。
齒輪變速單元FD包含一PLC控制器PC2。輔助驅動單元DU包含一PLC控制器PC3。PLC控制器PC2及PC3具有實質上相同於PLC控制器PC1之結構之結構。因此,為了簡潔起見,將不詳細描述PLC控制器PC2及PC3。
控制器22經組態以控制制動燈BL。控制器22經組態以在控制器22接收第一偵測信號CS15及/或第二偵測信號CS25時開啟制動燈BL。控制器22經組態以在控制器22未接收第一偵測信號CS15及第二偵測信號CS25兩者時關閉制動燈BL。 第二實施例
下文將參考圖7描述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操作系統210。操作系統210具有相同於操作系統10之結構及/或組態之結構及/或組態(第一使用者介面18、第二使用者介面20及控制器22除外)。因此,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功能之功能之元件在此將以相同方式編號且為了簡潔起見在此不再詳細描述及/或繪示。
如圖7中所見,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210包括第一操作裝置14、第二操作裝置16、一第一使用者介面218及一第二使用者介面220。操作系統210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222。第一使用者介面218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第一使用者介面18之結構之結構。第二使用者介面220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第二使用者介面20之結構之結構。控制器222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控制器22之結構之結構。
第一使用者介面218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輸入U1且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一使用者介面218及第二使用者介面220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輔助驅動單元DU。第一使用者介面218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輸入U1且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二使用者介面220經組態以接收第二使用者輸入U2且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第一使用者介面218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輸入U1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第二使用者介面220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二使用者輸入U2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使用者介面2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一總數目不同於第二使用者介面2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一總數目。自第一使用者介面218省略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包含第一電開關SW11、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包含第二電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第一使用者介面2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總數目係三個,而第二使用者介面2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總數目係四個。
正如第一實施例,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一者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增大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另一者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減小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增大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減小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輸入U1及第二使用者輸入U2之至少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由輔助驅動單元DU產生之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輸入U1及第二使用者輸入U2之一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更具體而言,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至少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之一第一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一第二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
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之第一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第二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信號CS11及第二控制信號CS23之第一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信號CS11及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之第二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
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在一判定時間內分別由第一電開關SW11及第二電開關SW23接收之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在判定時間內分別由第一電開關SW11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接收之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在一判定時間內由控制器222接收之第一控制信號CS11及第二控制信號CS23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在判定時間內由控制器222接收之第一控制信號CS11及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222經組態以當控制器222在判定時間內接收第一控制信號CS11及第二控制信號CS23時產生第一控制命令CC11。控制器222經組態以當控制器222在判定時間內接收第一控制信號CS11及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24時產生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
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控制除輔助驅動單元DU之外的另一電組件。例如,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控制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
如圖8中所見,可自第二使用者介面220省略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且第一使用者介面218可包含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第一使用者介面2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一總數目不同於第二使用者介面2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一總數目。第一使用者介面2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總數目係四個,而第二使用者介面2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總數目係三個。
在第二實施例之此修改中,控制器222可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之一第一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可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之一第二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
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之第一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之第二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控制信號CS21及第一控制信號CS13之第一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控制信號CS21及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之第二組合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
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在一判定時間內分別由第二電開關SW21及第一電開關SW13接收之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在判定時間內分別由第二電開關SW21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接收之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及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在一判定時間內由控制器222接收之第二控制信號CS21及第一控制信號CS13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在判定時間內由控制器222接收之第二控制信號CS21及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4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
在此修改中,控制器222可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控制除輔助驅動單元DU之外的另一電組件。例如,控制器2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及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控制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 第三實施例
下文將參考圖9描述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操作系統310。操作系統310具有相同於操作系統10之結構及/或組態之結構及/或組態(第一使用者介面218及控制器222除外)。因此,具有實質上相同於上述實施例中之功能之功能之元件在此將以相同方式編號且為了簡潔起見在此不再詳細描述及/或繪示。
如圖9中所見,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310包括第一操作裝置14、第二操作裝置16、一第一使用者介面318及第二使用者介面220。操作系統310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322。第一使用者介面318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二實施例之第一使用者介面218之結構之結構。控制器322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二實施例之控制器222之結構之結構。
第一使用者介面318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輸入U1且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一使用者介面318及第二使用者介面220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輔助驅動單元DU。第一使用者介面318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輸入U1且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二使用者介面220經組態以接收第二使用者輸入U2且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第一使用者介面318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輸入U1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第二使用者介面220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二使用者輸入U2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
在此實施例中,自第一使用者介面318省略第一電開關SW11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2。代替性地,第一使用者輸入U1包含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31。第一使用者介面318包含經組態以接收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31之一第一電開關SW31。
第一使用者介面3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一總數目不同於第二使用者介面2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一總數目。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包含第一電開關SW31、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包含第二電開關SW21、第二額外電開關SW22、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第一使用者介面3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總數目係三個,而第二使用者介面2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總數目係四個。
第一使用者介面318及第二使用者介面220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輔助驅動單元DU。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輸入U1及第二使用者輸入U2之至少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由輔助驅動單元DU產生之輔助驅動力。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31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之至少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改變輔助驅動力。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31包含第一電開關SW31以一第一方式之一第一按壓及第一電開關SW31以不同於第一方式之一第二方式之一第二按壓。例如,第一電開關SW31包含一多級開關。第一方式包含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一按壓之一第一深度。第二方式包含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二按壓之一第二深度。第二深度不同於第一深度。第二按壓之第二深度大於第一按壓之第一深度。然而,第一按壓之第一深度可大於第二按壓之第二深度。
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電開關SW31以回應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31之第一按壓而產生且傳輸一第一控制信號CS31。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電連接至第一電開關SW31以回應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31之第二按壓而產生且傳輸一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32。
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一按壓及第二按壓之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一按壓及第二按壓之另一者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一按壓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二按壓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具體而言,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信號CS3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32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控制信號CS31產生第一控制命令CC11。控制器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32產生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開關SW31包含多級開關。然而,如圖10中所見,第二使用者介面220可包含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電開關SW31之結構之結構之一第二電開關SW41。藉由分別用第二電開關SW41、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41、一第二控制信號CS41、一第二額外控制信號CS42、第二控制命令CC21及第二額外控制命令CC22替換第一電開關SW31、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31、第一控制信號CS31、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32、第一控制命令CC11及第一額外控制命令CC12,可將操作系統310之上文描述用作第二電開關SW41之描述。因此,為了簡潔起見,其等將不進行詳細描述。 修改
在第三實施例中,第一方式包含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一按壓之第一深度。第二方式包含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二按壓之第二深度。然而,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不限於此實施例。例如,第一方式可包含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一按壓之一第一時間長度,且第二方式可包含第一電開關SW31之第二按壓之一第二時間長度。第一按壓之第一時間長度不同於第二按壓之第二時間長度。此同樣適用於圖10中所繪示之第二電開關SW41。
在上述實施例及修改中,如圖5及圖6中所見,第一基座構件14A包含第一握持部分14G,且第二基座構件16A包含第二握持部分16G。然而,可自第一基座構件14A省略第一握持部分14G。可自第二基座構件16A省略第二握持部分16G。
在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中,如圖4中所見,第一操作裝置14相對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設置於左側上。第二操作裝置16相對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設置於右側上。然而,第一操作裝置14可相對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設置於右側上。第二操作裝置16可相對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設置於左側上。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可相對於人力交通工具VH之中心平面VH6設置於相同側上。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使用者介面18及第二使用者介面20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然而,正如第二及第三實施例及其上述修改,第一使用者介面18及第二使用者介面20之僅一者可經組態以經操作以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
在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中,如圖5及圖6中所見,第一操作構件14B包含第一下端14L及第一上端14U。第二操作構件16B包含第二下端16L及第二上端16U。然而,第一操作構件14B之結構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第二操作構件16B之結構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使用者介面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總數目等於第二使用者介面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總數目。然而,正如第二及第三實施例及其上述修改,第一使用者介面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總數目可不同於第二使用者介面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總數目。在第二及第三實施例及其上述修改中,第一使用者介面218或3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總數目不同於第二使用者介面220或3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總數目。然而,正如第一實施例,第一使用者介面218或3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總數目可等於第二使用者介面220或3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總數目。第一使用者介面18、218或318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總數目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及修改。第二使用者介面20、220或320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總數目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
在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中,控制器22、222或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一者控制齒輪變速裝置GC來改變齒輪變速裝置GC之齒輪比。具體而言,控制器22、222或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及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之一者控制齒輪變速單元FD來改變齒輪變速單元FD之齒輪比。控制器22、222或3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一者控制齒輪變速單元RD來改變齒輪變速單元RD之齒輪比。然而,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3及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4、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3及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4之至少一者可用來操作另一電組件,諸如齒輪變速單元FD、齒輪變速單元RD、一可調整座桿、一內部齒輪轂、一前懸架、一後懸架、一自行車電腦、一智慧型電話、一平板電腦或一發光裝置。
在第一實施例及其上述修改中,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然而,控制器22可經組態以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U2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可經組態以基於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11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類似地,控制器22可經組態以基於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12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增大輔助驅動力。控制器22可經組態以基於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U22控制輔助驅動單元DU來減小輔助驅動力。
在第一實施例及其上述修改中,第一輔助開關SW11、第二輔助開關SW12、第一換擋開關SW14及第二換擋開關SW13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第一輔助開關SW22、第二輔助開關SW21、第一換擋開關SW23及第二換擋開關SW24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然而,第一輔助開關SW11、第二輔助開關SW12、第一換擋開關SW14及第二換擋開關SW13之至少一者可經安裝至第二操作裝置16。第一輔助開關SW22、第二輔助開關SW21、第一換擋開關SW23及第二換擋開關SW24之至少一者可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
在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中,輔助開關SW11、SW12、SW21、SW22、SW31及SW41包含一按鈕開關或一槓桿開關。然而,輔助開關SW11、SW12、SW21、SW22、SW31及SW41之至少一者可包含其他類型之開關,諸如一撥盤開關。如圖11中所見,第一使用者介面18可包含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輔助驅動單元DU之輔助驅動力之變化之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U51之一第一電開關SW51。第一電開關SW51包含可旋轉地安裝至第一基座構件14A之一第一撥盤開關。第一電開關SW51之第一撥盤開關具有分別指示複數個輔助比之複數個位置。例如,第一電開關SW51之第一撥盤開關具有分別對應於一第一輔助比、一第二輔助比及一第三輔助比之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如圖12中所見,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在第一電開關SW51自第一位置操作至第二位置時傳輸第一控制信號CS11。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在第一電開關SW51自第二位置操作至第三位置時傳輸第一控制信號CS11。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在第一電開關SW51自第三位置操作至第二位置時傳輸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2。第一通信器14K經組態以在第一電開關SW51自第二位置操作至第一位置時傳輸第一額外控制信號CS12。
在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中,第一輔助開關SW11及第二輔助開關SW12經安裝至第一基座構件14A之鞍座部分14X。第一輔助開關SW22及第二輔助開關SW21經安裝至第二基座構件16A之鞍座部分16X。然而,如圖13中所見,第一輔助開關SW11及第二輔助開關SW12之至少一者可經安裝至第一基座構件14A之內側表面14Y或其他部分。第一輔助開關SW22及第二輔助開關SW21之至少一者可經安裝至第二基座構件16A之內側表面16Y或其他部分。在圖13中所繪示之修改中,第一輔助開關SW11及第二輔助開關SW12經安裝至第一基座構件14A之內側表面14Y。第一輔助開關SW22及第二輔助開關SW21經安裝至第二基座構件16A之內側表面16Y。
在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中,第一通信器14K包含第一無線通信器WC1,第二通信器16K包含第二無線通信器WC2,且通信器22B包含無線通信器WC3。然而,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之至少一者可經組態以使用PLC技術而非無線技術與控制器22通信。如圖14中所見,例如,第一操作裝置14可包含一第一PLC控制器PC4,且第二操作裝置16可包含一第二PLC控制器PC5。第一PLC控制器PC4及第二PLC控制器PC5具有實質上相同於控制器22之PLC控制器PC1之結構之結構。第一操作裝置14及第二操作裝置16經組態以透過電通信路徑CP與控制器22通信。
在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中,齒輪變速裝置GC包含齒輪變速單元FD及RD。然而,可自齒輪變速裝置GC省略齒輪變速單元FD。在此修改中,可自第一使用者介面18省略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
在上述實施例及上述修改中,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用於齒輪換檔單元FD之升檔及降檔。然而,可省略第一電開關SW13及第一額外電開關SW14,且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可用於齒輪變速單元FD之升檔及降檔。在此修改中,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之一者經安裝至第一操作裝置14。例如,第二電開關SW23可用於齒輪變速單元RD之升檔及降檔之一者,且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可用於齒輪變速單元RD之升檔及降檔之另一者。當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在其中齒輪變速單元FD之齒輪位置係低檔之一狀態中同時操作時,齒輪變速單元FD升檔。當第二電開關SW23及第二額外電開關SW24在其中齒輪變速單元FD之齒輪位置係最高檔之一狀態中同時操作時,齒輪變速單元FD降檔。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包括」及其衍生詞意欲為指定存在聲明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聲明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之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亦適用於類似含義之字詞,例如術語「具有」、「包含」及其等衍生詞。
當以單數形式使用時,術語「構件」、「區段」、「部分」、「部件」、「元件」、「主體」及「結構」可具有單個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含義。
本申請案中所引用之序數(諸如「第一」及「第二」)僅僅係識別符,但不具有任何其他含義,例如一特定順序及類似者。此外,例如,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不暗示「第二元件」之一存在,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不暗示「第一元件」之一存在。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對」可涵蓋其中元件對具有彼此不同之形狀或結構之組態外加其中元件對具有彼此相同之形狀或結構之組態。
術語「一」(或「一個」)、「一或多個」及「至少一個」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
如本發明中所使用,片語「···之至少一者」意謂一所期望選擇之「一或多者」。針對一項實例,如本發明中所使用,片語「···之至少一者」意謂「僅單個選擇」或「兩個選擇兩者」,前提是其選擇數目係兩個。針對其他實例,如本發明中所使用,片語「···之至少一者」意謂「僅單個選擇」或「等於或大於兩個選擇之任何組合」,前提是其選擇數目等於或大於三個。例如,片語「A及B之至少一者」涵蓋(1)僅A、(2)僅B及(3) A及B兩者。片語「A、B及C之至少一者」涵蓋(1)僅A、(2)僅B、(3)僅C、(4) A及B兩者、(5) B及C兩者、(6) A及C兩者、及(7)所有A、B及C。換言之,在本發明中,片語「A及B之至少一者」並不意謂「A之至少一者及B之至少一者」。
最後,如本文中所使用,程度術語(諸如「實質上」、「約」及「近似」)意謂修飾術語之一合理偏離量使得最終結果不會顯著改變。本申請案中所描述之所有數值可被解釋為包含諸如「實質上」、「約」及「近似」之術語。
顯然,鑑於上述教示,本發明之眾多修改及變動係可能的。因此,應理解,在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本發明可以不同於本文中具體描述之方式實施。
10:操作系統 14:第一操作裝置 14A:第一基座構件 14B:第一操作構件 14C:第一耦合端 14D:第一夾具 14E:第一電源 14F:第一自由端 14G:第一握持部分 14H:第一電池座 14K:第一通信器 14L:第一下端 14M:第一記憶體 14N:第一通知裝置 14P:第一處理器 14Q:第一電路板 14R:第一系統匯流排 14T:第一電池 14U:第一上端 14V:第一移動偵測器 14W:第一充電埠 14X:鞍座部分 14Y:內側表面 14Z:外側表面 16:第二操作裝置 16A:第二基座構件 16B:第二操作構件 16C:第二耦合端 16D:第二夾具 16E:第二電源 16F:第二自由端 16G:第二握持部分 16H:第二電池座 16K:第二通信器 16L:第二下端 16M:第二記憶體 16N:第二通知裝置 16P:第二處理器 16Q:第二電路板 16R:第二系統匯流排 16T:第二電池 16U:第二上端 16V:第二移動偵測器 16W:第二充電埠 16X:鞍座部分 16Y:內側表面 16Z:外側表面 18:第一使用者介面 20:第二使用者介面 22:控制器 22B:通信器 22C:電路板 22D:系統匯流排 22M:記憶體 22P:處理器 210:操作系統 218:第一使用者介面 220:第二使用者介面 222:控制器 310:操作系統 318:第一使用者介面 320:第二使用者介面 322:控制器 A1:第一樞轉軸線 A2:第二樞轉軸線 BD1:第一制動裝置 BD2:第二制動裝置 BL:制動燈 C:鏈條 CC11:第一控制命令 CC12:第一額外控制命令 CC13:第一控制命令 CC14:第一額外控制命令 CC21:第二控制命令 CC22:第二額外控制命令 CC23:第二控制命令 CC24:第二額外控制命令 CP:電通信路徑 CR:曲柄總成 CR1:曲柄軸 CR2:曲柄臂 CR3:曲柄臂 CS11:第一控制信號 CS12:第一額外控制信號 CS13:第一控制信號 CS14:第一額外控制信號 CS15:第一偵測信號 CS21:第二控制信號 CS22:第二額外控制信號 CS23:第二控制信號 CS24:第二額外控制信號 CS25:第二偵測信號 CS31:第一控制信號 CS32:第一額外控制信號 CS41:第二控制信號 CS42:第二額外控制信號 DU:輔助驅動單元 DU1:輔助馬達 DU2:踩踏力感測器 DU3:馬達控制器 FD:齒輪變速單元 FD1:基座構件 FD2:鏈條導件 FD3:致動器 FD4:位置感測器 FD5:致動器驅動器 FS:前鏈輪總成 GC:齒輪變速裝置 PC1:電力線通信(PLC)控制器 PC2:電力線通信(PLC)控制器 PC3:電力線通信(PLC)控制器 PC4:第一電力線通信(PLC)控制器 PC5:第二電力線通信(PLC)控制器 PS:電源供應器 PS1:電池 PS2:電池座 RD:齒輪變速單元 RD1:基座構件 RD2:鏈條導件 RD3:致動器 RD4:位置感測器 RD5:致動器驅動器 RS:後鏈輪總成 SW11:第一電開關/第一輔助開關 SW12:第一額外電開關/第二輔助開關 SW13:第一電開關/第二換擋開關 SW14:第一額外電開關/第一換擋開關 SW21:第二電開關/第二輔助開關 SW22:第二額外電開關/第一輔助開關 SW23:第二電開關/第一換擋開關 SW24:第二額外電開關/第二換擋開關 SW31:第一電開關 SW41:第二電開關 SW51:第一電開關 U1:第一使用者輸入 U2:第二使用者輸入 U11: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 U12: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 U13: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第二使用者換擋輸入 U14: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 U21: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 U22: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 U23: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 U24: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第二使用者換擋輸入 U31: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 U41: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 U51: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 VH:人力交通工具 VH1:車身 VH2:鞍座 VH3:車把 VH4:前叉 VH5:傳動系 VH6:中心平面 W1:第一車輪 W2:第二車輪 WC1:第一無線通信器 WC2:第二無線通信器 WC3:無線通信器
當結合隨附圖式考量時,參考下文詳細描述,本發明及其諸多伴隨優點之一更透徹理解因為變得更好理解而將容易獲得。
圖1係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包含一操作系統之一人力交通工具之一側視圖。
圖2係圖1中所繪示之人力交通工具之一傳動系之一示意圖。
圖3係圖1中所繪示之人力交通工具之一示意方塊圖。
圖4係圖1中所繪示之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及一車把之一平面圖。
圖5係圖1中所繪示之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之一第一操作裝置之一側視圖。
圖6係圖1中所繪示之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之一第二操作裝置之一側視圖。
圖7係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人力交通工具之一示意方塊圖。
圖8係根據第二實施例之一修改之一人力交通工具之一示意方塊圖。
圖9係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人力交通工具之一示意方塊圖。
圖10係根據第三實施例之一修改之一人力交通工具之一示意方塊圖。
圖11係根據一修改之車把及一操作系統之一平面圖。
圖12係根據修改之一人力交通工具之一示意方塊圖。
圖13係根據另一修改之車把及一操作系統之一平面圖。
圖14係根據另一修改之一人力交通工具之一示意方塊圖。
14:第一操作裝置
14A:第一基座構件
14C:第一耦合端
14F:第一自由端
14N:第一通知裝置
14X:鞍座部分
14Y:內側表面
14Z:外側表面
16:第二操作裝置
16A:第二基座構件
16C:第二耦合端
16F:第二自由端
16N:第二通知裝置
16X:鞍座部分
16Y:內側表面
16Z:外側表面
18:第一使用者介面
20:第二使用者介面
SW11:第一電開關/第一輔助開關
SW12:第一額外電開關/第二輔助開關
SW21:第二電開關/第二輔助開關
SW22:第二額外電開關/第一輔助開關
VH:人力交通工具
VH3:車把
VH6:中心平面

Claims (24)

  1. 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其包括: 一第一操作裝置,其包括: 一第一基座構件,其包含 一第一耦合端,其經構形以待耦合至一車把, 一第一自由端,其與該第一耦合端相對,及 一第一握持部分,其經設置於該第一耦合端與該第一自由端之間;及 一第一操作構件,其係繞一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基座構件; 一第二操作裝置,其包括: 一第二基座構件,其包含 一第二耦合端,其經構形以待耦合至該車把, 一第二自由端,其與該第二耦合端相對,及 一第二握持部分,其經設置於該第二耦合端與該第二自由端之間,該第二基座構件係與該第一基座構件分離之一構件;及 一第二操作構件,其係繞一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二基座構件; 一第一使用者介面,其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 一第二使用者介面,其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 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中之至少一者經組態成待操作以控制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一輔助驅動單元。
  2. 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其包括: 一第一操作裝置,其包括: 一第一基座構件,其包含 一第一耦合端,其經構形以待耦合至一車把, 一第一自由端,其與該第一耦合端相對;及 一第一操作構件,其係繞一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基座構件,該第一操作構件包含一第一下端及比該第一下端更靠近該第一基座構件之一第一上端,該第一下端在該第一操作裝置被安裝至該車把時係定位於該第一上端下方; 一第二操作裝置,其包括: 一第二基座構件,其包含 一第二耦合端,其經構形以待耦合至該車把, 一第二自由端,其與該第二耦合端相對;及 一第二操作構件,其係繞一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二基座構件,該第二操作構件包含一第二下端及比該第二下端更靠近該第二基座構件之一第二上端,該第二下端在該第二操作裝置被安裝至該車把時係定位於該第二上端下方; 一第一使用者介面,其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 一第二使用者介面,其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輸入且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 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及該第二使用者介面中之至少一者經組態成待操作以控制經組態以輔助一人力之一輔助驅動單元。
  3. 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其包括: 一第一操作裝置,其包括: 一第一基座構件,其包含 一第一耦合端,其經構形以待耦合至一車把, 一第一自由端,其與該第一耦合端相對,及 一第一握持部分,其經設置於該第一耦合端與該第一自由端之間;及 一第一操作構件,其係繞一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基座構件; 一第二操作裝置,其包括: 一第二基座構件,其包含 一第二耦合端,其經構形以待耦合至該車把, 一第二自由端,其與該第二耦合端相對,及 一第二握持部分,其經設置於該第二耦合端與該第二自由端之間,該第二基座構件係與該第一基座構件分離之一構件;及 一第二操作構件,其係繞一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二基座構件; 一第一使用者介面,其包含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使用者輸入之至少一個第一開關,該至少一個第一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 一第二使用者介面,其包含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輸入之至少一個第二開關,該至少一個第二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且 該第一使用者介面之該至少一個第一開關之一總數目不同於該第二使用者介面之該至少一個第二開關之一總數目。
  4. 如請求項1之操作系統,進一步包括 一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輸入中之至少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改變由該輔助驅動單元產生之一輔助驅動力。
  5. 如請求項4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 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 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電開關, 該第二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電開關,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中之至少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6. 如請求項3之操作系統,進一步包括 一控制器,其中 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 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一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 該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電開關, 該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包含 一第二電開關,其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 一第二額外電開關,其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中之至少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7. 如請求項4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改變該輔助驅動力,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來控制一齒輪變速裝置以改變該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
  8. 如請求項4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增大該輔助驅動力,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減小該輔助驅動力。
  9. 如請求項5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 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 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額外電開關, 該第二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額外電開關,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中之至少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10. 如請求項9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控制來該輔助驅動單元以增大該輔助驅動力,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減小該輔助驅動力,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來控制一齒輪變速裝置以增大該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來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以減小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
  11. 如請求項9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增大該輔助驅動力,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減小該輔助驅動力,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來控制一齒輪變速裝置以增大該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來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以減小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
  12. 如請求項4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輸入之一組合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13. 如請求項12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一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 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 該第一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電開關, 該第二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電開關,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一組合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14. 如請求項13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在一判定時間內分別由該第一電開關及該第二電開關接收之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改變該輔助驅動力。
  15. 如請求項13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二使用者輸入包含一第二額外操作輸入, 該第二使用者介面包含經組態以接收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額外電開關,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之該第一組合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增大該輔助驅動力,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第二組合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減小該輔助驅動力。
  16. 如請求項15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一者來控制一齒輪變速裝置以增大該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及該第二額外使用者操作輸入之另一者來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以減小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
  17. 如請求項5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包含 該第一電開關以一第一方式之一第一按壓,及 該第一電開關以不同於該第一方式之一第二方式之一第二按壓,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電開關之該第一按壓及該第二按壓之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增大該輔助驅動力,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電開關之該第一按壓及該第二按壓之另一者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減小該輔助驅動力。
  18. 如請求項17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一方式包含該第一電開關之該第一按壓之一第一深度,且 該第二方式包含該第一電開關之該第二按壓之一第二深度,該第二深度不同於該第一深度。
  19. 一種用於一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其包括: 一第一操作裝置,其包括: 一第一基座構件,其包含 一第一耦合端,其經構形以待耦合至一車把, 一第一自由端,其與該第一耦合端相對,及 一第一握持部分,其經設置於該第一耦合端與該第一自由端之間;及 一第一操作構件,其係繞一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基座構件;及 一第二操作裝置,其包括: 一第二基座構件,其包含 一第二耦合端,其經構形以待耦合至該車把, 一第二自由端,其與該第二耦合端相對,及 一第二握持部分,其經設置於該第二耦合端與該第二自由端之間;及 一第二操作構件,其係繞一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二基座構件; 一第一輔助開關,其經組態以接收指示一輔助驅動單元之一輔助驅動力之一增大之一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該第二操作裝置中之一者; 一第二輔助開關,其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該輔助驅動單元之該輔助驅動力之一減小之一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該第二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該第二操作裝置中之一者; 一第一換擋開關,其經組態以接收指示一齒輪變速裝置之一齒輪比之一增大之一第一使用者換擋輸入,該第一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該第二操作裝置中之一者;及 一第二換檔開關,其經組態以接收指示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之一減小之一第二使用者換檔輸入,該第二換檔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及該第二操作裝置中之一者。
  20. 如請求項19之操作系統,進一步包括 一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輔助輸入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增大該輔助驅動力,其中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輔助輸入來控制該輔助驅動單元以減小該輔助驅動力,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使用者換檔輸入來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以增大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且 該控制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使用者換檔輸入來控制該齒輪變速裝置以減小該齒輪變速裝置之該齒輪比。
  21. 如請求項19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 該第二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 該第一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且 該第二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
  22. 如請求項19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且 該第二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
  23. 如請求項19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 該第二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操作裝置, 該第一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及 該第二換擋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二操作裝置。
  24. 如請求項19之操作系統,其中 該第一輔助開關經安裝至該第一基座構件之一鞍座部分及一內側表面中之至少一者。
TW109121188A 2019-07-29 2020-06-22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 TW2021065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525,506 US11554834B2 (en) 2019-07-29 2019-07-29 Operat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6/525,506 2019-07-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6555A true TW202106555A (zh) 2021-02-16

Family

ID=74165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1188A TW202106555A (zh) 2019-07-29 2020-06-22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54834B2 (zh)
CN (1) CN112298434B (zh)
DE (1) DE102020119822A1 (zh)
TW (1) TW20210655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54834B2 (en) * 2019-07-29 2023-01-17 Shimano Inc. Operat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10155315A1 (en) * 2019-11-26 2021-05-27 Sram, Llc Interface for electric assist bicycle
US12015434B2 (en) * 2021-03-29 2024-06-18 Rad Power Bikes Inc. Security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or electric bicy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3262B1 (en) * 1999-12-24 2002-09-17 Shiman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processing mode for a bicycle computer
JP3762864B2 (ja) * 2000-03-30 2006-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レバー連動スイッチ装置
US6546827B2 (en) * 2001-03-28 2003-04-15 Shimano Inc. Bicycle handlebar
US20030226708A1 (en) * 2002-03-18 2003-12-11 Snapper, Inc. Personal vehicle including several features
US7503420B2 (en) * 2006-02-01 2009-03-17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JP4366390B2 (ja) * 2006-10-13 2009-11-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ハンドルバー組立体
ITMI20070140A1 (it) * 2007-01-30 2008-07-31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interazione uomo-bicicletta
ITMI20070398A1 (it) * 2007-03-01 2008-09-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bicicletta che lo comprende
JP2009029345A (ja) * 2007-07-30 2009-02-12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US8525793B2 (en) * 2008-05-30 2013-09-03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Vehicle with a display device operated from a handlebar
US7760078B2 (en) * 2008-06-20 2010-07-20 Shimano Inc.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5737856B2 (ja) * 2010-04-06 2015-06-17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US8655561B2 (en) * 2010-06-23 2014-02-1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value generating unit
US10479438B2 (en) * 2011-03-31 2019-11-19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and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8744699B2 (en) * 2011-10-05 2014-06-03 Shimano, In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bicycl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JP5897957B2 (ja) * 2012-03-29 2016-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US20140165763A1 (en) 2012-12-19 2014-06-19 Jonathan K. Harris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derailleur
JP6454063B2 (ja) * 2013-03-25 2019-01-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自転車
JP2014231330A (ja) * 2013-05-30 2014-12-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操作装置
DE102014004996A1 (de) 2014-04-02 2015-10-08 Rüdiger Schäffer Fahrradgriff mit (mindestens drei) integrierten Mikroschaltern, die einzeln oder gemeinsam betätigt werden können
JP5774748B1 (ja) * 2014-04-28 2015-09-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変速制御装置
JP6280856B2 (ja) * 2014-10-31 2018-02-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システム
US10933949B2 (en) * 2014-11-27 2021-03-02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apparatus and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EP3256373B1 (en) * 2015-02-13 2020-12-16 Civilized Cycles Incorporated Electric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s
US11801913B2 (en) * 2015-03-05 2023-10-31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component setting system
US9573654B2 (en) * 2015-04-28 2017-02-21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ler
US9896152B2 (en) 2015-05-25 2018-02-20 Shimano Inc.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
JP6193931B2 (ja) * 2015-08-12 2017-09-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US10137964B2 (en) 2016-01-15 2018-11-27 Shimano Inc. Electrical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electrical derailleur, and electrical seatpost assembly
DE102017002789A1 (de) * 2016-04-21 2017-10-26 Shimano Inc. Fahrradbetätigungseinrichtung
DE102017002798A1 (de) 2016-04-21 2017-10-26 Shimano Inc. Fahrradbetätigungsvorrichtung
US10414463B2 (en) * 2016-08-26 2019-09-17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JP6325596B2 (ja) * 2016-04-27 2018-05-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及び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を備える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6534776B2 (ja) * 2016-05-11 2019-07-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06184567A (zh) * 2016-08-02 2016-12-07 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 自行车用操作装置
JP7036535B2 (ja) 2016-11-30 2022-03-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子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US10377444B2 (en) * 2017-07-31 2019-08-13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component
CN207773360U (zh) 2017-11-02 2018-08-2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车手把结构
IT201800006887A1 (it) * 2018-07-03 2020-01-03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dispositivo elettronico per bicicletta comprendente tale dispositivo di comando
GB2583123B (en) * 2019-04-17 2021-04-14 Rollersafe As Remote operating lever unit for operating brake unit, brake system, and method of repositioning lever
US11554834B2 (en) * 2019-07-29 2023-01-17 Shimano Inc. Operat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54834B2 (en) 2023-01-17
US20210031881A1 (en) 2021-02-04
US20220227458A1 (en) 2022-07-21
CN112298434A (zh) 2021-02-02
CN112298434B (zh) 2022-12-06
DE102020119822A1 (de)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06555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系統
CN112298436B (zh) 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操作装置和辅助驱动系统
CN101875384B (zh) 手柄开关
US11535339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US20160221640A1 (en) Electric bicycle component
US10807671B2 (en) Electrical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CN112918613B (zh) 自行车变速器
TW202100408A (zh) 自行車電操作系統、電撥鏈器、及電座管總成
TWI836100B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裝置
CN115535133A (zh) 用于人力车辆的变速器
TWI798439B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系統及電開關裝置
CN112298441B (zh) 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操作设备
US11814128B2 (en) Operating device and operat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192609B2 (en) Shift control device and gear shifting device
US11465712B2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and electric component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210348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組件及通信系統
US11724775B1 (en) Control device and derailleur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30089903A1 (en) Electrical device and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