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2132A - 接麵裝置 - Google Patents

接麵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2132A
TW202102132A TW109120499A TW109120499A TW202102132A TW 202102132 A TW202102132 A TW 202102132A TW 109120499 A TW109120499 A TW 109120499A TW 109120499 A TW109120499 A TW 109120499A TW 202102132 A TW202102132 A TW 2021021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bowl
hopper
noodle
tr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0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本隆之
野村光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清製粉集團本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清製粉集團本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清製粉集團本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2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213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7/00Cereal-derived products; Malt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7/10Cereal-derived products
    • A23L7/109Types of pasta, e.g. macaroni or noo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2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incompressible or rigid rod-shaped or tubular articles
    • B65D85/2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incompressible or rigid rod-shaped or tubular articles for macaroni, spaghetti or like flour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25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 B65D2581/3401Cooking or heating method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ntents of the package
    • B65D2581/3402Cooking or heating method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ntents of the pack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to be heated or cooked
    • B65D2581/3404Cooking pasta dishes, e.g. noo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odle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接麵裝置,其可將煮熟的麵準確且確實地填充至容器中。所述接麵裝置是將煮熟的麵4填充至容器6內的接麵裝置2,包括:碗22a~碗22d,收納所述煮熟的麵;漏斗24,具有投入位於所述碗內的所述煮熟的麵的投入口24a、及將所述煮熟的麵朝所述容器排出的排出口24b;搬送部14,將所述容器搬送至所述排出口的下方;移動部,使所述漏斗在碗與所述搬送部之間移動;以及控制部,於由所述搬送部將所述容器搬送至所述排出口的下方後使所述漏斗下降,將所述煮熟的麵填充至所述容器後使所述漏斗上升,於自所述漏斗下降至上升為止的期間,使所述搬送部停止所述容器的搬送,於所述漏斗上升後,使所述搬送部再次開始所述容器的搬送。

Description

接麵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於將煮熟的麵填充至容器的接麵裝置。
因由少子高齡化、小家庭化、個食化、孤食化等各種因素所引起的生活方式的變化,而開發有簡便地食用的烏冬麵、蕎麥麵、拉麵等烹調麵,並擺在店門口。
於該些烹調麵的製造現場,因短的商品切換或對於多品種的對應而難以自動化,因此煮熟的麵主要藉由人工來填充至食品托盤等容器。但是,於該些烹調麵的製造現場,亦因勞動人口的減少而陷入慢性的勞動力不足,期望自動化。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煮熟的麵的疏鬆裝置(接麵裝置),其一面使投入有煮熟的麵的承接器皿進行自轉動作一面噴灑疏鬆劑(loosening agent),將已自承接器皿排出的煮熟的麵經由接麵引導件而填充至容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979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若使用專利文獻1記載的疏鬆裝置將煮熟的麵填充至容器,則麵自容器露出,必須由人來修正已露出的麵,無法實現省力化、省人化。另外,容器的形狀、收納煮熟的麵的區域等根據商品而不同,因此必須將煮熟的麵填充至針對各容器所規定的區域,但所述疏鬆裝置難以將煮熟的麵準確且確實地供給至容器的規定的區域。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將煮熟的麵準確且確實地填充至容器中的接麵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接麵裝置是將煮熟的麵填充至容器內的接麵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碗,收納所述煮熟的麵;漏斗,具有投入位於所述碗內的所述煮熟的麵的投入口、及將所述煮熟的麵朝所述容器排出的排出口;搬送部,將所述容器搬送至所述排出口的下方;移動部,使所述漏斗在碗與所述搬送部之間移動;以及控制部,於由所述搬送部將所述容器搬送至所述排出口的下方後使所述漏斗下降,將所述煮熟的麵填充至所述容器後使所述漏斗上升,於自所述漏斗下降至上升為止的期間,使所述搬送部停止所述容器的搬送,於所述漏斗上升後,使所述搬送部再次開始所述容器的搬送。
另外,本發明的接麵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噴射部,所述噴射部於自將所述煮熟的麵填充至所述容器至使所述漏斗上升為止的期間,自所述投入口朝所述排出口對所述漏斗的內壁面噴射空氣。
另外,為了得出使所述漏斗下降的時機,本發明的接麵裝置所包括的所述控制部的特徵在於包括麵投入探測部,所述麵投入探測部對所述煮熟的麵已被投入至所述碗進行探測。
另外,本發明的接麵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容器供給部,將所述容器供給至所述搬送部;以及容器探測部,對自所述容器供給部朝所述搬送部供給了所述容器進行探測。
另外,本發明的接麵裝置的漏斗的特徵在於:下降至所述排出口位於所述容器內為止,並上升至所述排出口位於比所述容器的上緣更上方為止。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將煮熟的麵準確且確實地填充至容器中的接麵裝置。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的概略構成的圖。本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2是用於將烏冬麵、蕎麥麵及拉麵等經烹調的煮熟的麵4填充至托盤(容器)6的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托盤供給機8、噴灑裝置10、上游側輸送機12、接麵輸送機14及下游側輸送機16。
托盤供給機8是將托盤6經由上游側輸送機12而供給至接麵輸送機14的托盤供給部,包括收容托盤6的收容部18。托盤供給機8將被收容於收容部18的托盤6供給至上游側輸送機12。上游側輸送機12使自托盤供給機8供給的托盤6朝圖1中所示的箭頭a1的方向移動來進行搬送,並交付至接麵輸送機14。
接麵輸送機14是使自上游側輸送機12交付的托盤6朝圖1中所示的箭頭a1的方向移動,並搬送至噴灑裝置10為止的例如兩條帶式輸送機(搬送部),將托盤6搬送至噴灑裝置10所包括的漏斗24的排出口24b(參照圖1)的下方。另外,於噴灑裝置10中將煮熟的麵4填充至托盤6內後,接麵輸送機14使托盤6朝箭頭a1方向移動來進行搬送,並交付至下游側輸送機16。接麵輸送機14藉由重複短時間的驅動與停止的微動動作來移動。下游側輸送機16使自接麵輸送機14交付的托盤6朝圖1中所示的箭頭a1的方向移動。
噴灑裝置10包括四個碗22a~22d及漏斗24。四個碗22a~22d分別是碗狀的碗,使自煮熟的麵投入口26收納煮熟的麵4的開口部向上,且以90度間隔安裝於旋轉盤27的邊緣部。旋轉盤27以可將旋轉盤27的中心作為軸來順時針地進行90度間歇旋轉的方式構成。四個碗22a~22d藉由旋轉盤27的間歇旋轉,而被定位於四個位置A~D的任一位置。於圖1中,圖示第一碗22a被定位於第一位置A,第二碗22b被定位於第四位置D,第三碗22c被定位於第三位置C,第四碗22d被定位於第二位置B的狀態。另外,碗22a~碗22d分別以可將與旋轉盤27的盤面正交的方向作為軸來進行自轉的方式構成。進而,碗22a~碗22d分別以當被定位於第四位置D時,將水平方向作為軸來進行反轉的方式構成。
自煮熟的麵投入口26將煮熟的麵4投入至被定位於第一位置A的碗(圖1中為第一碗22a)中,對第一碗22a內的煮熟的麵4噴灑疏鬆液。疏鬆液例如為水溶性大豆多糖類或沙拉油,防止煮熟的麵4變成團子狀。第一碗22a內的煮熟的麵4藉由第一碗22a的自轉而得到攪拌,因此噴灑至第一碗22a內的疏鬆液均勻地附著於煮熟的麵4。再者,根據煮熟的麵的不同,亦存在不使用疏鬆液者。
對被定位於第二位置B及第三位置C的碗(圖1中為第四碗22d及第三碗22c)內的煮熟的麵4噴灑疏鬆液。第四碗22d及第三碗22c內的煮熟的麵4藉由第四碗22d及第三碗22c的自轉而得到攪拌,因此噴灑至第四碗22d及第三碗22c內的疏鬆液均勻地附著於煮熟的麵4。
被定位於第四位置D的碗(圖1中為第二碗22b)以開口部向下的方式將水平方向作為軸進行反轉,第二碗22b內的煮熟的麵4被投入至漏斗24。
再者,若對被定位於第一位置A的第一碗22a內噴灑疏鬆液(若對被定位於第二位置B及第三位置C的第四碗22d及第三碗22c內噴灑疏鬆液,排出被定位於第四位置D的第二碗22b內的煮熟的麵4),則旋轉盤27順時針旋轉90度。即,第一碗22a移動至第二位置B,第四碗22d移動至第三位置C,第三碗22c移動至第四位置D,第二碗22b移動至第一位置A。
漏斗24為倒圓錐台形筒狀,具有投入位於被定位於第四位置D的碗(圖1中為第二碗22b)內的煮熟的麵4的投入口24a、及將煮熟的麵4朝托盤6排出的排出口24b。漏斗24與移動部25連接,移動部25使漏斗24在第二碗22b與接麵輸送機14之間,即於圖1中所示的箭頭a2方向上移動。漏斗24於等待自被定位於第四位置D的第二碗22b排出煮熟的麵4的待機狀態時,配置於圖1中所示的位置,即以排出口24b位於比托盤6的上緣更上方的方式配置。於即將自被定位於第四位置D的第二碗22b排出煮熟的麵4之前、且藉由接麵輸送機14而將托盤6搬送至排出口24b的下方之後,漏斗24下降至排出口24b位於托盤6內為止(參照圖9)。而且,於自投入口24a投入煮熟的麵4並自排出口24b排出後,漏斗24上升至排出口24b位於比托盤6的上緣更上方(圖1中所示的位置)為止。
圖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2的系統構成的方塊圖。如圖2所示,接麵裝置2包括控制部30。控制部30總括地控制接麵裝置2的各部,尤其控制在被定位於第四位置D的碗(圖1中為第二碗22b)與接麵輸送機14之間移動的漏斗24的移動。於控制部30連接有托盤供給部32、托盤探測感測器20、輸送機驅動部34、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公轉驅動部36、第一自轉驅動部38、第二自轉驅動部40、第三自轉驅動部42、第四自轉驅動部44、第一疏鬆液噴灑部46、第二疏鬆液噴灑部48、第三疏鬆液噴灑部50、漏斗驅動部60、以及空氣噴射部62。
托盤供給部32以規定間隔,將被收容於托盤供給機8的托盤收容部18的托盤6一個一個地供給至上游側輸送機12上。控制部30藉由控制托盤供給部32來使托盤供給機8運轉。托盤探測感測器20如圖1所示,設置於接麵輸送機14的搬送路附近,對自托盤供給機8朝接麵輸送機14供給了托盤6進行探測。即,托盤探測感測器20對在接麵輸送機14上的位置P1是否有托盤6進行探測。控制部30獲取來自托盤探測感測器20的探測結果,並根據已獲取的探測結果來控制使漏斗24下降的距離。
輸送機驅動部34控制接麵輸送機14的驅動。控制部30藉由控制輸送機驅動部34來驅動接麵輸送機14。即,控制部30藉由控制輸送機驅動部34,而於自漏斗24下降至上升為止的期間,停止接麵輸送機14的驅動,藉此停止托盤6的搬送,於漏斗24上升後,驅動接麵輸送機14,藉此再次開始托盤6的搬送。同樣地,控制部30藉由控制未圖示的上游側輸送機驅動部及下游側輸送機驅動部,而分別驅動上游側輸送機12及下游側輸送機16。
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如圖1所示,設置於煮熟的麵供給口26的附近,為了得出使漏斗24下降的時機,而對煮熟的麵4已被投入至被定位於第一位置A的碗進行探測。即,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對是否自煮熟的麵供給口26朝噴灑裝置10供給了煮熟的麵4進行探測。控制部30獲取來自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的探測結果,並根據已獲取的探測結果來控制使漏斗24下降的時機。
公轉驅動部36控制旋轉盤27的旋轉。控制部30藉由控制公轉驅動部36來使旋轉盤27進行間歇旋轉。第一自轉驅動部38控制第一碗22a的旋轉(自轉)。同樣地,第二自轉驅動部40、第三自轉驅動部42及第四自轉驅動部44分別控制第二碗22b、第三碗22c及第四碗22d各自的旋轉(自轉)。控制部30藉由分別控制第一自轉驅動部38、第二自轉驅動部40、第三自轉驅動部42及第四自轉驅動部44,而分別使第一碗22a、第二碗22b、第三碗22c及第四碗22d進行自轉。
第一疏鬆液噴灑部46對被定位於第一位置A的碗(圖1中為第一碗22a)內噴灑疏鬆液。同樣地,第二疏鬆液噴灑部48及第三疏鬆液噴灑部50分別對被分別定位於第二位置B及第三位置C的碗(圖1中為第四碗22d及第三碗22c)內分別噴灑疏鬆液。控制部30藉由分別控制第一疏鬆液噴灑部46、第二疏鬆液噴灑部48及第三疏鬆液噴灑部50,而於煮熟的麵4被投入至第一碗22a、第四碗22d及第三碗22c(被定位於第一位置A、第二位置B及第三位置C的碗)內後,對煮熟的麵4分別噴灑疏鬆液。
漏斗驅動部60控制移動部25的驅動。控制部30藉由控制漏斗驅動部60而使漏斗24於上下方向(圖1中所示的箭頭a2的方向)上移動。即,控制部30藉由控制漏斗驅動部60,而於由接麵輸送機14將托盤6搬送至漏斗24的排出口24b的下方後使漏斗24下降,於將煮熟的麵4經由漏斗24而填充至托盤6後使漏斗24上升。
空氣噴射部62如圖3的箭頭所示,自漏斗24的投入口24a朝排出口24b對漏斗24的內壁面噴射空氣。控制部30藉由控制空氣噴射部62,而於自將煮熟的麵4填充至托盤6至使漏斗24上升為止的期間噴射空氣。空氣噴射強度、噴射時間、及噴射次數以可自排出口24b確實地排出殘存於漏斗24的內壁面的煮熟的麵4的方式、且以被收容於托盤6內的煮熟的麵4不會因被噴射空氣而露出的方式事先設定。
繼而,參照圖式對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2將煮熟的麵4填充至托盤6的方法進行說明。圖4是用於對接麵裝置2的控制部30為了將第一個煮熟的麵4a填充至第一個托盤6a而執行的處理進行說明的流程圖。
首先,控制部30以變成圖5中所示的初期待機狀態的方式使托盤供給機8、上游側輸送機12及接麵輸送機14運轉。即,控制部30對未圖示的上游側輸送機驅動部及輸送機驅動部34輸出控制訊號,驅動上游側輸送機12及接麵輸送機14。而且,控制部30指示托盤供給部32將被收容於托盤供給機8的托盤收容部18的最下方的托盤6a供給至上游側輸送機12上,而將托盤6a供給至上游側輸送機12上(步驟S1)。再者,控制部30以事先設定的間隔對托盤供給部32輸出控制訊號,托盤供給部32如圖5所示,將托盤6b、托盤6c……依次供給至上游側輸送機12上。
繼而,控制部30若自托盤探測感測器20獲取對托盤6a位於位置P1進行探測的探測結果(步驟S2),則暫時停止上游側輸送機12及接麵輸送機14的驅動,直至自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探測到煮熟的麵4a已被投入為止。具體而言,控制部30對未圖示的上游側輸送機驅動部及輸送機驅動部34輸出控制訊號,使上游側輸送機12及接麵輸送機14停止。而且,控制部30根據托盤探測感測器20的探測結果,決定前移三個間距處的漏斗24的下降距離,即托盤6a被定位於漏斗24的下方時的漏斗24的下降距離(步驟S3)。
再者,漏斗24的下降距離根據自托盤探測感測器20探測於位置P1是否有托盤6來決定。接麵裝置2若自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探測到煮熟的麵4a已被投入,則即便於在位置P1無托盤6的情況下,噴灑裝置10及接麵輸送機14亦開始微動動作。因此,即便於因某些故障而不自托盤供給機8供給托盤6,由托盤探測感測器20探測到於位置P1無托盤6的情況下,若自煮熟的麵供給口26供給煮熟的麵4,則噴灑裝置10及接麵輸送機14亦運作。因此,於自托盤探測感測器20探測到於位置P1無托盤6的情況下,控制部30以漏斗24的排出口24b下降至可確實地使麵落下至作為兩條帶式輸送機的接麵輸送機14的帶間的位置為止的方式,設定下降距離。藉由使排出口24b下降至接麵輸送機14的下側為止,而確實地回收自排出口24b排出的煮熟的麵4,防止煮熟的麵4殘存於接麵輸送機14上。
另一方面,於自托盤探測感測器20探測到於位置P1有托盤6的情況下,控制部30以漏斗24的排出口24b位於托盤6內(排出口24b位於比托盤6的上緣更下側)的方式設定下降距離。再者,於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收容煮熟的麵4的容器,列舉具有矩形狀的收容口的托盤6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為托盤6以外的收容煮熟的麵4的容器,例如缽型的容器。漏斗24的下降距離對應於容器的形狀(收容煮熟的麵4的區域或容器的深度等)而事先設定,記憶於未圖示的記憶部等中。控制部30自記憶部等中讀出對應於容器的漏斗24的下降距離來進行決定。
於圖5中所示的初期待機狀態下,控制部30獲取利用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所得的探測結果,辨別煮熟的麵4a是否已被投入至第一碗22a中(步驟S4)。若煮熟的麵4a被投入至第一碗22a中(步驟S4,是(Yes)),則控制部30對第一疏鬆液噴灑部46輸出控制訊號,朝位於第一碗22a內的煮熟的麵4a噴灑疏鬆液(步驟S5)。而且,控制部30對公轉驅動部36輸出控制訊號,以變成圖6中所示的狀態的方式,使旋轉盤27順時針旋轉90度,藉此使第一碗22a自第一位置A移動至第二位置B(步驟S6)。
再者,第一自轉驅動部38藉由控制部30的控制而始終使第一碗22a進行自轉,因此煮熟的麵4a及疏鬆液藉由第一碗22a的自轉而得到攪拌,疏鬆液均勻地附著於煮熟的麵4a。同樣地,第二自轉驅動部40按照控制部30的控制而始終使第二碗22b進行自轉,第三自轉驅動部42按照控制部30的控制而始終使第三碗22c進行自轉,第四自轉驅動部44按照控制部30的控制而始終使第四碗22d進行自轉。
另外,若煮熟的麵4a被投入至第一碗22a中(步驟S4,是),則控制部30於進行步驟S5及步驟S6的處理的同時,再次開始上游側輸送機12及接麵輸送機14的驅動,如圖6所示,使托盤6a自位置P1朝位置P2移動(步驟S7)。另外,控制部30再次開始上游側輸送機12及接麵輸送機14的驅動的同時,對未圖示的下游側輸送機驅動部輸出控制訊號,驅動下游側輸送機16。
繼而,控制部30獲取利用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所得的探測結果,辨別煮熟的麵4b是否已被投入至第二碗22b中(步驟S8)。若煮熟的麵4b被投入至第二碗22b中(步驟S8,是),則控制部30對第二疏鬆液噴灑部48輸出控制訊號,朝位於第一碗22a內的煮熟的麵4a噴灑疏鬆液(步驟S9)。而且,控制部30對公轉驅動部36輸出控制訊號,以變成圖7中所示的狀態的方式,使旋轉盤27順時針旋轉90度,藉此使第一碗22a自第二位置B移動至第三位置C(步驟S10)。第一自轉驅動部38始終使第一碗22a進行自轉,因此煮熟的麵4a及疏鬆液藉由第一碗22a的自轉而得到攪拌,疏鬆液均勻地附著於煮熟的麵4a。
另外,若煮熟的麵4b被投入至第二碗22b中(步驟S8,是),則控制部30於進行步驟S9及步驟S10的處理的同時,使托盤6a自位置P2朝位置P3移動(步驟S11)。
繼而,控制部30獲取利用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所得的探測結果,辨別煮熟的麵4c是否已被投入至第三碗22c中(步驟S12)。若煮熟的麵4c被投入至第三碗22c中(步驟S12,是),則控制部30對第三疏鬆液噴灑部50輸出控制訊號,朝位於第一碗22a內的煮熟的麵4a噴灑疏鬆液(步驟S13)。而且,控制部30對公轉驅動部36輸出控制訊號,以變成圖8中所示的狀態的方式,使旋轉盤27順時針旋轉90度,藉此使第一碗22a自第三位置C移動至第四位置D(步驟S14)。第一自轉驅動部38始終使第一碗22a進行自轉,因此煮熟的麵4a及疏鬆液藉由第一碗22a的自轉而得到攪拌,疏鬆液均勻地附著於煮熟的麵4a。
另外,若煮熟的麵4c被投入至第三碗22c中(步驟S12,是),則控制部30於進行步驟S13及步驟S14的處理的同時,使托盤6a自位置P3朝位置P4移動(步驟S15)。
繼而,控制部30對漏斗驅動部60輸出控制訊號,經由移動部25而使漏斗24下降於步驟S3中所決定的下降距離(步驟S16)。第一碗22a於藉由步驟S14的處理而被定位於第四位置D的時間點,以開口部自上朝下的方式將水平方向作為軸進行反轉,第一碗22a內的煮熟的麵4a自投入口24a被投入至漏斗24。煮熟的麵4a自漏斗24的排出口24b被排出,而填充至托盤6內。控制部30對空氣噴射部62輸出控制訊號,如圖3所示,朝漏斗24的內壁面噴射空氣(步驟S18),而將殘存於漏斗24內的煮熟的麵4a排出。然後,控制部30對漏斗驅動部60輸出控制訊號,經由移動部25而使漏斗24上升(步驟S19)。
繼而,控制部30獲取利用麵投入探測感測器28所得的探測結果,辨別煮熟的麵4d是否已被投入至第四碗22d中(步驟S20)。若煮熟的麵4d被投入至第四碗22d中(步驟S20,是),則控制部30對公轉驅動部36輸出控制訊號,使旋轉盤27順時針旋轉90度,藉此使第一碗22a自第四位置D移動至第一位置A(步驟S21)。另外,控制部30將托盤6a自位置P4(接麵輸送機14)朝下游側輸送機16搬送(步驟S22)。
再者,對控制部30為了將第一個煮熟的麵4a填充至第一個托盤6a而執行的處理進行了說明,但控制部30於進行該些處理的同時,每隔一個間距(每當自煮熟的麵投入口26投入煮熟的麵4)重複用於將第二個以後的煮熟的麵4b、煮熟的麵4c、煮熟的麵4d……填充至第二個以後的托盤6b、托盤6c、托盤6d……的相同的處理。
即,如圖9所示,於自第(n+2)個煮熟的麵4n 2 被投入至噴灑裝置10至未圖示的第(n+3)個煮熟的麵4n 3 被投入至噴灑裝置10為止的期間(n為1以上的自然數),控制部30對第n個煮熟的麵4n執行圖4中所示的步驟S13、步驟S14、步驟S16~步驟S19的處理,對第n個托盤6n執行圖4中所示的步驟S15的處理。
同時,如圖9所示,控制部30對第(n+5)個托盤6n 5 進行圖4中所示的步驟S1的處理,對第(n+3)個托盤6n 3 執行圖4中所示的步驟S2~步驟S3的處理。另外,控制部30同時對第(n+2)個煮熟的麵4n 2 執行圖4中所示的步驟S5、步驟S6的處理,對第(n+2)個托盤6n 2 執行圖4中所示的步驟S7的處理。進而控制部30同時對第(n+1)個煮熟的麵4n 1 執行圖4中所示的步驟S9、步驟S10的處理,對第(n+1)個托盤6n 1 執行圖4中所示的步驟S11的處理。而且,依次重複所述處理。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2,漏斗24以可上下移動的方式構成,因此可將煮熟的麵準確且確實地填充至托盤6中。即,於將托盤6配置於漏斗24的下方後,使漏斗24下降至排出口24b位於托盤6中為止,然後將煮熟的麵4投入至漏斗24的投入口24a,因此可防止煮熟的麵4自托盤6露出。另外,當於托盤6內,有別於收容煮熟的麵4的區域而設置有放置麵湯杯的區域或收容佐料的區域時,亦可防止煮熟的麵4流入收容煮熟的麵4的區域以外的區域。另外,於將煮熟的麵4填充至托盤6後,漏斗24上升,因此當托盤6於接麵輸送機14上移動時,漏斗24與托盤6亦不會接觸。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2,於將煮熟的麵4投入至漏斗24後,朝漏斗24的內壁面噴射空氣,因此可將不滑落而殘存於漏斗24內的煮熟的麵4確實地填充至托盤6中。因此,可消除於將煮熟的麵4填充至托盤6的處理的自動化時成為問題的煮熟的麵4自托盤6的露出,而可實現省力化及省人化。
2:接麵裝置 4、4a、4b、4c、4d、4n、4n 1 、4n 2 :煮熟的麵 6、6a、6b、6c、6d、6n、6n 1 、6n 2 、6n 3 、6n 5 :托盤 8:托盤供給機 10:噴灑裝置 12:上游側輸送機 14:接麵輸送機 16:下游側輸送機 18:收容部 20:托盤探測感測器 22a~22d:碗 24:漏斗 24a:投入口 24b:排出口 25:移動部 26:煮熟的麵投入口 27:旋轉盤 28:麵投入探測感測器 30:控制部 32:托盤供給部 34:輸送機驅動部 36:公轉驅動部 38:第一自轉驅動部 40:第二自轉驅動部 42:第三自轉驅動部 44:第四自轉驅動部 46:第一疏鬆液噴灑部 48:第二疏鬆液噴灑部 50:第三疏鬆液噴灑部 60:漏斗驅動部 62:空氣噴射部 a1、a2:箭頭 A~D、P1~P4:位置 S1~S16、S18~S22:步驟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的概略構成的圖。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的系統構成的方塊圖。 圖3是用於對朝實施方式的漏斗的內壁面噴射空氣進行說明的圖。 圖4是用於對使用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將第一個煮熟的麵填充至第一個托盤時的處理進行說明的流程圖。 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中的初期待機狀態的圖。 圖6是表示自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中的初期待機狀態微動一步後的狀態的圖。 圖7是表示自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中的初期待機狀態微動兩步後的狀態的圖。 圖8是表示自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中的初期待機狀態微動三步後的狀態的圖。 圖9是用於對使用實施方式的接麵裝置將第n個煮熟的麵填充至第n個托盤時的處理進行說明的圖。
2:接麵裝置
4:煮熟的麵
6:托盤
8:托盤供給機
10:噴灑裝置
12:上游側輸送機
14:接麵輸送機
16:下游側輸送機
18:收容部
20:托盤探測感測器
22a~22d:碗
24:漏斗
24a:投入口
24b:排出口
25:移動部
26:煮熟的麵投入口
27:旋轉盤
28:麵投入探測感測器
a1、a2:箭頭
A~D、P1:位置

Claims (5)

  1. 一種接麵裝置,其特徵在於,是將煮熟的麵填充至容器內的接麵裝置,包括: 碗,收納所述煮熟的麵; 漏斗,具有投入位於所述碗內的所述煮熟的麵的投入口、及將所述煮熟的麵朝所述容器排出的排出口; 搬送部,將所述容器搬送至所述排出口的下方; 移動部,使所述漏斗在碗與所述搬送部之間移動;以及 控制部,於由所述搬送部將所述容器搬送至所述排出口的下方後使所述漏斗下降,將所述煮熟的麵填充至所述容器後使所述漏斗上升,於自所述漏斗下降至上升為止的期間,使所述搬送部停止所述容器的搬送,於所述漏斗上升後,使所述搬送部再次開始所述容器的搬送。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接麵裝置,包括噴射部,所述噴射部於自將所述煮熟的麵填充至所述容器至使所述漏斗上升為止的期間,自所述投入口朝所述排出口對所述漏斗的內壁面噴射空氣。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接麵裝置,其中為了得出使所述漏斗下降的時機,所述控制部包括麵投入探測部,所述麵投入探測部對所述煮熟的麵已被投入至所述碗進行探測。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接麵裝置,包括: 容器供給部,將所述容器供給至所述搬送部;以及 容器探測部,對自所述容器供給部朝所述搬送部供給了所述容器進行探測。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接麵裝置,其中所述漏斗下降至所述排出口位於所述容器內為止,並上升至所述排出口位於比所述容器的上緣更上方為止。
TW109120499A 2019-07-11 2020-06-18 接麵裝置 TW2021021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8919 2019-07-11
JP2019-128919 2019-07-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2132A true TW202102132A (zh) 2021-01-16

Family

ID=74113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0499A TW202102132A (zh) 2019-07-11 2020-06-18 接麵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357677B2 (zh)
KR (1) KR20220032512A (zh)
CN (1) CN113395905A (zh)
TW (1) TW202102132A (zh)
WO (1) WO20210059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767A (ja) * 1991-07-10 1993-01-26 Tanabe Seiyaku Co Ltd 粉粒体の移送方法及び装置
JPH11290219A (ja) * 1998-04-06 1999-10-26 Fuji Seisakusho:Kk 食品の油揚げ装置
JP2002360198A (ja) * 2001-06-08 2002-12-17 Kinrei:Kk 冷凍茹で麺の製造方法及び茹で麺用箱盛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冷凍茹で麺製造装置
JP3287832B1 (ja) * 2001-07-05 2002-06-04 株式会社ニッセーデリカ 茹麺のほぐし方法
JP3260136B1 (ja) * 2001-07-05 2002-02-25 株式会社ニッセーデリカ 茹麺のほぐし装置
JP4129146B2 (ja) * 2002-05-29 2008-08-06 株式会社イシダ 味付け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商品生産システム
JP4162965B2 (ja) * 2002-10-08 2008-10-08 株式会社紀文食品 麺状食品の製造装置
JP5205740B2 (ja) 2006-10-05 2013-06-05 シマダヤ株式会社 茹麺の自動計量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3750082B (zh) * 2014-01-24 2015-02-11 于敬伟 一种全自动煮面机及其使用方法
JP6603244B2 (ja) * 2015-02-12 2019-11-06 日清フーズ株式会社 茹麺の自動計量装置および小分け茹麺の製造方法
CN205813507U (zh) * 2016-05-31 2016-12-21 广东春晓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给料的米线机
JP7016143B2 (ja) * 2017-11-07 2022-02-04 株式会社愛産製作所 冷菓の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05901A1 (zh) 2021-01-14
JP7357677B2 (ja) 2023-10-06
WO2021005901A1 (ja) 2021-01-14
KR20220032512A (ko) 2022-03-15
CN113395905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82498A (en) Prod dispenser, dispenser container and method
US5353847A (en) Food dispenser, dispenser container and method
KR101803641B1 (ko) 굴 세척 및 포장 장치
WO2019085218A1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
EP1337164B1 (en) Flavouring system
WO2019085215A1 (zh) 一种炒菜机
TW202102132A (zh) 接麵裝置
ES2966454T3 (es) Un sistema de procesamiento de alimentos y un método de procesamiento de alimentos
WO2015164526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lling doughnut holes
CA2962715C (en) Improved apparatus for dosing and packag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US4785607A (en)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hand packing of containers of different sizes
JP6355569B2 (ja) 物品充填装置
JP7146626B2 (ja) 計量装置
JP7320436B2 (ja) 麺類個食調理充填装置および麺類個食調理充填方法
CN215993663U (zh) 物料投料模块、自动投料炒菜机及投料炒菜分餐输送装置
WO202318763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queezing juice from fruits
JPH05123591A (ja) 精米方法
JP5352424B2 (ja) 米飯撹拌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炊飯システム
JPH079763Y2 (ja) 調理物定量供給装置
JPH09221110A (ja) 加工食材の分配装置
CN114601325A (zh) 一种自动煮面机
JPH06115673A (ja) フィーダ
KR20030093795A (ko) 크레페용 전병 자동 제조장치
JP2003072890A (ja) ロータリ充填機
WO201403100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egg liquid st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