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6442A - 晶圓結合的方法及晶圓結合設備 - Google Patents

晶圓結合的方法及晶圓結合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6442A
TW202046442A TW108136775A TW108136775A TW202046442A TW 202046442 A TW202046442 A TW 202046442A TW 108136775 A TW108136775 A TW 108136775A TW 108136775 A TW108136775 A TW 108136775A TW 202046442 A TW202046442 A TW 2020464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fer
electrostatic
chuck
electrostatic chuck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6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4306B (zh
Inventor
黃信華
劉丙寅
曹昌宸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6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4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43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electrostatic chucks
    • H01L21/6833Details of electrostatic chu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185Joining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junction formation
    • H01L21/187Joining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junction formation by direct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185Joining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junction 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2Apparatus for mechanical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21Apparatus for making assembl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ackage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 H01L21/6871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 H01L21/6872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characterised by a plurality of separate clamping members, e.g. clamping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涉及一種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第一晶圓對準第二晶圓,以使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垂直地堆疊且具有在橫向上平行延伸的實質上平的輪廓。所述方法還包括使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在晶圓間介面處彼此直接接觸。所述使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直接接觸包括使第一晶圓變形以使第一晶圓具有彎曲的輪廓且晶圓間介面被局部化到第一晶圓的中心。在使第一晶圓變形期間第二晶圓維持其實質上平的輪廓。所述方法還包括使第一晶圓和/或第二晶圓變形以使晶圓間介面從第一晶圓的中心到第一晶圓的邊緣逐漸擴張。

Description

用於高品質晶圓堆疊應用的同時結合方法
許多當今的電子裝置(例如(舉例來說)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裝置、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封裝以及絕緣層上半導體(semiconductor-on-insulator,SOI)基板)利用垂直堆疊且彼此結合的多個晶圓(wafer)。舉例來說,IC封裝可利用多個堆疊的晶圓來減少印刷電路板上的封裝大小面積。此外,電子裝置可利用位於塊狀基板之上的SOI基板以例如減小寄生電容、減少電流洩漏(current leakage),且從而改善裝置性能。為獲得垂直堆疊且結合的晶圓,可在不損壞裝置的情況下對晶圓表面(例如,刻蝕、清潔)進行準備、並且將晶圓表面對準並結合到彼此。
以下揭露內容提供用於實施所提供主題的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實例。以下闡述元件及佈置的具體實例以簡化本揭露。當然,這些僅為實例而非旨在進行限制。舉例來說,以下說明中將第一特徵形成在第二特徵之上或第二特徵上可包括其中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被形成為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且也可包括其中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可形成有附加特徵從而使得所述第一特徵與所述第二特徵可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露可能在各種實例中重複使用參考編號和/或字母。這種重複使用是出於簡潔及清晰的目的,而不是自身指示所論述的各種實施例和/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為易於說明,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在...之下(beneath)」、「在...下方(below)」、「下部的(lower)」、「在...上方(above)」、「上部的(upper)」等空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其他)元件或特徵的關係。所述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的取向外還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設備可具有其他取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取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描述語可同樣相應地進行解釋。
堆疊的晶圓可彼此結合,其中在晶圓間介面處第一晶圓的第一表面結合到第二晶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可包含相同或不同的材料。舉例來說,在絕緣層上矽(silicon-on-insulator,SOI)基板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表面可包含氧化物,而第二表面可包含純矽。在SOI基板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表面可包含氧化物且第二表面也可包含氧化物。此外,在利用多個堆疊的晶圓的積體電路(IC)封裝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包含彼此對準並彼此結合的金屬接觸件或導線。隨著具有堆疊的晶圓的電子裝置變得更加普遍,晶圓結合工藝正在演化以減少晶圓間介面處的缺陷,從而改善電子裝置的可靠性。
一種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的方法可例如包括:對第一晶圓的第一表面及第二晶圓的第二表面進行準備(例如,進行電漿刻蝕(plasma etching));清潔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將第一晶圓對準第二晶圓;以及使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直接接觸。一旦施加力,第一晶圓便在晶圓間介面處結合到第二晶圓。然而,當使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直接接觸時,第一表面可能不平行於第二表面,從而使空氣陷獲在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之間。接著,一旦施加力,空氣便可能無法逸出,從而導致晶圓間介面處發生氣泡截留(bubble entrapment)。氣泡截留可能例如通過以下方式對最終裝置產生不利影響:阻止第一表面上的接觸件耦合到第二表面上的接觸件、使相結合的晶圓形成不平的頂表面、或者在每一晶圓上產生機械應力,從而減弱晶圓間介面處的結合。另外,如果所施加的力太大,則可能會損壞最終裝置,從而得到不可靠的裝置。相反,如果所施加的力太小,則結合可能會弱且不充分,從而同樣得到不可靠的裝置。
本揭露的各種實施例提供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以產生具有堆疊的結合晶圓的可靠電子裝置的結合設備以及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的方法包括將第一晶圓對準第二晶圓以使得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垂直堆疊且實質上彼此平行。通過使第一晶圓變形以使第一晶圓具有彎曲的輪廓且所述晶圓間介面被局部化到所述第一晶圓的中心來使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在晶圓間介面處彼此直接接觸。在使第一晶圓變形成其彎曲的輪廓的同時,第二晶圓維持其實質上平的輪廓。接著使第一晶圓和/或第二晶圓變形以使晶圓間介面從第一晶圓的中心逐漸擴張到第一晶圓的邊緣。所述方法是在真空室中執行。
出於多種原因,前述方法會產生可靠的裝置(例如,具有高的晶圓接受測試性能的裝置)。舉例來說,通過使第一晶圓變形成彎曲的輪廓且將晶圓間介面局部化到第一晶圓的中心,氣泡截留得以減輕。隨著晶圓間介面從第一晶圓的中心擴張到第一晶圓的邊緣,第一晶圓及第二晶圓逐漸結合在一起。因此,任何可被陷獲的空氣均會被推出。另外,通過確保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彼此平行,會減輕晶圓翹曲且因此減輕氣泡截留,並維持晶圓對準。另外,由於所述方法是在真空室中執行,因此由於真空會消除來自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之間的空氣,因此會減輕氣泡截留。
圖1示出包括頂部端頭的晶圓結合設備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00,所述頂部端頭具有中心銷(center pin)。
晶圓結合設備的剖視圖100包括在真空室101內位於支架102上的底部夾盤104,其中真空室101由真空殼體103界定。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夾盤104可為靜電夾盤(electrostatic chuck,ESC),所述靜電夾盤被配置成以靜電接觸件104c來固持底部晶圓108。在底部晶圓108上方是頂部晶圓110。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的第一面108f包含與頂部晶圓110的第二面110f相同的材料,其中第一面108f面對第二面110f以進行晶圓結合。舉例來說,在此種實施例中,第一面108f及第二面110f二者可均包含半導體材料(例如,矽、鍺等)或者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面108f與第二面110f可包含不同的材料。舉例來說,在此種實施例中,第一面108f可包含半導體材料(例如,矽、鍺等),而第二面110f可包含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flag)將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分隔開例如介於近似900微米與近似1000微米之間範圍內的距離,以避免底部晶圓108接觸頂部晶圓110且維持頂部晶圓110與底部晶圓108之間的對準。舉例來說,如果所述距離小於900微米,則底部晶圓108可能會接觸頂部晶圓110,且如果所述距離大於1000微米,則在晶圓結合期間頂部晶圓110可變得與底部晶圓108錯位。因此,標誌114的厚度可介於近似900微米與近似1000微米之間的範圍內。標誌114佈置在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處。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直接接觸底部晶圓108的第一面108f及頂部晶圓110的第二面110f。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與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交疊第一長度L1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長度L1 為至多2毫米。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朝底部晶圓108的中心及頂部晶圓110的中心漸縮,使得從剖視圖視角看,標誌114呈現三角形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從剖視圖視角看,標誌114可呈現更為矩形的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所包含的材料比頂部晶圓110的材料及底部晶圓108的材料軟,以使得標誌114不會損壞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包含矽,且標誌114可包含比矽軟的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或陶瓷。
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晶圓110對準底部晶圓108。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靜置在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上的夾具118,頂部晶圓110維持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是在由真空殼體103界定的真空室101之外對準,且接著被運送到真空室101及真空殼體103中。因此,在運送期間夾具118維持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的對準。位於頂部晶圓110的上方中心處的是頂部端頭120。頂部端頭120被配置成以不同的速度及力朝向及遠離底部夾盤104移動。此種移動可例如通過液壓、線性致動器(linear actuator)或一些其他合適的機構(mechanism)來實現。嵌置在頂部端頭120中的是中心銷124。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銷124被佈置在頂部端頭120的中心中,且位於頂部晶圓110的中心之上。在其他實施例中,中心銷124可偏離頂部晶圓110的中心。中心銷124的最底表面位於頂部端頭120的最底表面下方,其中頂部端頭120的最底表面面對底部夾盤104。因此,中心銷124被配置成當頂部端頭120朝向頂部晶圓110移動時首先接觸頂部晶圓110。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頂部端頭120朝向頂部晶圓110移動時可能存在夾具118。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端頭120可被成形為裝在夾具118之間。舉例來說,在剖視圖100中,頂部端頭120具有凹口120n以容納夾具118。在其他實施例中,在頂部端頭120朝向頂部晶圓110移動之前可移除夾具118。此外,中心銷124及夾具118所包含的材料比頂部晶圓110的材料軟,以使得中心銷124及夾具118不會損壞頂部晶圓110。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晶圓110可包含矽,且中心銷124及夾具118可包含比矽軟的聚醚醚酮和/或陶瓷。
剖視圖100中的晶圓結合設備位於界定真空室101的真空殼體103內,這是由於真空室101有助於將底部晶圓108結合到頂部晶圓110且至少局部地消除室中可能會被陷獲在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任何空氣。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銷124居中地位於頂部晶圓110之上且標誌114可在底部晶圓108的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邊緣處移動,以使得所述結合從底部晶圓108的中心及頂部晶圓110的中心傳播到底部晶圓108的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邊緣,從而減輕空氣截留。
圖2A示出包括頂部端頭的晶圓結合設備的一些附加實施例的剖視圖200A,所述頂部端頭具有中心銷。
與圖1的剖視圖100中的晶圓結合設備相比,晶圓結合設備的剖視圖200A包括一些附加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靜置在標誌支撐機構112上和/或固定到標誌支撐機構112。標誌支撐機構112支撐標誌114且也可被配置成使標誌114在第一取向與第二取向之間移動。標誌114的第一取向示出在剖視圖200A中,其中標誌114的內側部分直接上覆(overlie)在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部分和/或底部夾盤104的外側部分上。標誌114的第二取向是其中標誌114的內側部分或者標誌114的任何部分不上覆在底部夾盤104上的取向(例如,如圖5中所示)。相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夾具118靜置在夾具支撐機構116上和/或固定到夾具支撐機構116。夾具支撐機構116支撐夾具118且可被配置成使夾具118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夾具118的第一位置示出在剖視圖200A中,其中夾具118上覆在頂部晶圓110上且接觸頂部晶圓110。夾具118的第二位置是其中夾具118不上覆在頂部晶圓110上的位置。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夾具118位於輪廓218內時,夾具118可位於第二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支撐機構112及夾具支撐機構116靜置在外側夾盤106上,其中外側夾盤106環繞底部夾盤104。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側夾盤106、標誌支撐機構112、標誌114、夾具支撐機構116以及夾具118界定晶圓結合設備的頂部夾盤。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端頭120由頂部端頭支撐機構122支撐。頂部端頭支撐機構122可被配置成使頂部端頭120朝向及遠離底部夾盤104移動。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銷124可具有向外朝底部夾盤104凹陷的末端124t。在其他實施例中,中心銷124的末端124t可具有與頂部端頭120的最底表面平行的平的表面。向外凹陷的末端124t會減小施加在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上的單位面積的力,從而減輕晶圓結合期間的損壞。通過減小中心銷124的面積,向外凹陷的末端124t會減少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空氣截留。
圖2B示出由包括標誌及夾具的外側夾盤固定的頂部晶圓的一些實施例的俯視圖200B。
圖2B的俯視圖200B示出與沿線B-B'截取的圖2A的剖視圖200A相同的特徵,但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徵。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與夾具118偏移開且不上覆在夾具118上,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在圖2A的剖視圖200A中一樣,標誌114被示出為位於夾具118之下。如在俯視圖200B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晶圓110上覆在標誌114的一些部分上且位於夾具118的一些部分下方。在一些實施例中,從俯視圖200B視角看,外側夾盤106是連續的環。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至少3個標誌114。具有至少3個標誌114使得能夠將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充分分隔開且有利地使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具有在橫向上平行延伸的實質上平的輪廓,如在圖2A的剖視圖200A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沿外側夾盤106的周邊實質上均勻地間隔開。在一些實施例中,利用兩個夾具118,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利用多於兩個夾具118。在一些實施例中,夾具118沿外側夾盤106的周邊均勻地間隔開。舉例來說,俯視圖200B中的夾具118跨越頂部晶圓110的直徑間隔開。
凹口對準標記202可用於將底部晶圓(圖2A的108)對準到底部夾盤104(圖2A的底部夾盤104)以及將頂部晶圓110對準到底部晶圓(圖2A的108)。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可各自具有凹口(notch),所述凹口被配置成套合(fit around)凹口對準標記202,其中凹口對準標記202從底部夾盤104突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為避免干涉夾具118及標誌114,凹口對準標記202與標誌114及夾具118偏移開。
圖3示出圖2A的剖視圖200A中的晶圓結合設備的一些替代實施例的剖視圖300。
剖視圖300包括夾具118的一些實施例,從剖視圖視角看,夾具118是實質上矩形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在圖2A的夾具118中一樣,夾具118可呈現不同的形狀,例如「L」形狀(舉例來說,從剖視圖視角看)。相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從剖視圖視角看,標誌114可具有實質上矩形形狀,如剖視圖300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被配置成使底部晶圓108的第一面108f與頂部晶圓110的第二面110f分隔開介於近似900微米與近似1000微米之間範圍內的距離,以避免底部晶圓108接觸頂部晶圓110且維持頂部晶圓110與底部晶圓108之間的對準。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誌114的厚度介於近似900微米與近似1000微米之間的範圍內。標誌114還被配置成使得底部晶圓108的第一面108f實質上平行於頂部晶圓110的第二面110f。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面108f及第二面110f包括一個或多個後段(back-end-of-line)金屬線302,所述一個或多個後段(back-end-of-line)金屬線302將被對準且隨後結合到彼此以形成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電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可包括晶圓厚度介於近似70微米與近似75微米之間範圍內的12英寸晶圓。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的厚度可大於、小於或等於頂部晶圓110的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銷124的最底表面與頂部端頭120的最底表面間隔開距離h1 。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h1 介於近似4毫米與近似6毫米的範圍內。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銷124在其大部分長度上具有圓柱形形狀,具有介於近似1毫米與近似3毫米之間範圍內的小的直徑。所述小的直徑會減小中心銷124、頂部晶圓110及底部晶圓108之間的初始接觸的接觸面積,且進而減少在晶圓結合期間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空氣截留。
圖4示出包括頂部ESC及底部ESC的晶圓結合設備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400。
剖視圖400包括底部靜電夾盤(ESC)404及頂部ESC 402,所述底部靜電夾盤(ESC)404被配置成固持底部晶圓108,所述頂部ESC 402被配置成固持頂部晶圓110。底部ESC 404包括位於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之間的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中的每一靜電接觸件與底部ESC 404的中心間隔開相等的距離,且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中的每一靜電接觸件與底部ESC 404的中心間隔開相等的距離。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間隔開第一距離d1 ,所述第一距離d1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介於近似3公分(centimeters)與近似5公分之間的範圍內。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中的每一靜電接觸件可與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中的最相鄰的一個靜電接觸件間隔開第二距離d2 ,所述第二距離d2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介於近似9公分與近似11公分之間的範圍內。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距離d2 可介於近似6公分與近似8公分之間的範圍內。相似地,頂部ESC 402具有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及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所述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及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分別與底部ESC 404的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及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具有相同的間隔特性(由d1 及d2 表示)。在替代實施例中,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及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可具有與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及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不同的間隔特性。頂部ESC 402對準到底部ESC 404,以使得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直接上覆在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上且使得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直接上覆在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上。在替代實施例中,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在橫向上與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偏移開(offset)和/或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在橫向上與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偏移開。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可通過凹口對準標記(參見,例如圖2B的202)分別對準到底部ESC 404及頂部ESC 402。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對準到使得頂部晶圓110直接上覆在底部晶圓108上且使得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彼此平行。
頂部ESC 402及底部ESC 404被配置成當其靜電接觸件(分別為402o/402i及404o/404i)「接通(ON)」時,分別固持頂部晶圓110及底部晶圓108。在一些實施例中,靜電接觸件(402o/402i及404o/404i)可通過向靜電接觸件(402o/402i及404o/404i)施加第一偏置電壓(voltage bias)而各自被選擇性地「接通」來靜電固持晶圓(108、110),而靜電接觸件(402o/402i及404o/404i)可通過向靜電接觸件(402o/402i、404o/404i)施加第二偏置電壓而被選擇性地「斷開(OFF)」來移除用於固持晶圓(180、110)的靜電力。舉例來說,當晶圓位於靜電夾盤上且靜電夾盤的靜電接觸件「接通」時,在所述靜電接觸件處,晶圓通過靜電力被靜電固持到靜電夾盤上。當靜電接觸件「斷開」時,在所述靜電接觸件處不存在用於將晶圓固持到靜電夾盤上的靜電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ESC 402還被配置成在維持對準的同時,朝向或遠離底部ESC 404移動。此種移動可例如通過液壓、線性致動器或一些其他合適的機構來實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ESC 404在真空室101內靜置在真空殼體103上方且在晶圓結合期間保持靜止。
圖5、圖6A、圖6B、圖11A到圖11C及圖12示出一種使用具有中心銷的頂部端頭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500、剖視圖600A、俯視圖600B、剖視圖1100A到剖視圖1100C及剖視圖1200。儘管圖5、圖6A、圖6B、圖11A到圖11C及圖12是針對一種方法來闡述,然而應理解,圖5、圖6A、圖6B、圖11A到圖11C及圖12中所揭露的結構並不限於此種方法,而是可單獨作為獨立於所述方法的結構。
應理解,在圖5、圖6A、圖6B、圖11A到圖11C及圖12的剖視圖500、剖視圖600A、俯視圖600B、剖視圖1100A到剖視圖1100C及剖視圖1200中所示的方法之前,底部晶圓及頂部晶圓(例如,圖1的108及110)可經歷表面處理(例如,電漿刻蝕)和/或清潔(例如,蒸餾水處理)以具有在第一面(例如,圖1的108f)接觸第二面(例如,圖1的110f)時更易於彼此結合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例如,圖1的108f及110f)。
如圖5的剖視圖500中所示,在界定真空室(圖1的101)的真空殼體(圖1的103)外將底部晶圓108對準在底部夾盤104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夾盤104的外側壁之間的距離可小於底部晶圓108的直徑。在其他實施例(參見,例如圖1)中,底部夾盤104的外側壁之間的距離可大於或等於底部晶圓108的直徑。在其中底部夾盤104是底部ESC的實施例中,在底部晶圓108對準在底部夾盤104上時,通過施加第一偏置電壓來「接通」底部夾盤104的靜電接觸件104c以靜電固持底部晶圓108,且使底部晶圓108保持實質上是平整的,或換句話說,平的。標誌支撐機構112上的標誌114被佈置在第一取向,其中標誌114遠離且不上覆在底部夾盤104和/或底部晶圓108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底部晶圓108對準在底部夾盤104上期間,將底部夾盤104佈置在支架10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外側夾盤106也佈置在支架10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底部晶圓108對準在底部夾盤104上期間,將頂部端頭120、中心銷124及頂部端頭支撐機構122佈置在底部夾盤104上方。在其他實施例中,頂部端頭120、中心銷124及頂部端頭支撐機構122位於界定真空室(圖1的101)的真空殼體(圖1的103)中,且因此在底部晶圓108對準期間不直接上覆在底部夾盤104上。在其中存在夾具(參見,例如圖2A的118)的一些實施例中,在將底部晶圓108對準在底部夾盤104上期間,夾具(參見,例如圖2A的118)處於第二位置,以使得夾具不上覆在底部夾盤104和/或底部晶圓108上。
如圖6A的剖視圖600A中所示,將標誌114移動602到第二取向,其中標誌114的至少內側部分直接上覆在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部分以及底部夾盤104的外側部分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將標誌114移動602到第二取向期間標誌支撐機構112也移動。舉例來說,標誌支撐機構112可在橫向上朝底部晶圓108移動。在其他實施例中,標誌支撐機構112在標誌114移動602時是靜止的。在其中存在夾具(參見,例如圖1的118)的一些實施例中,在標誌114移動602到第二取向期間,夾具118保持在其第二位置。
圖6B示出沿圖6A的線C-C'截取的一些實施例的俯視圖600B。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標誌114的第二取向中,標誌114的內側部分114i上覆在底部晶圓108上。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凹口對準標記202將底部晶圓108對準在底部夾盤104之上。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可具有凹口,所述凹口被配置成套合凹口對準標記202,其中凹口對準標記202從底部夾盤104突出。
如圖7的剖視圖700中所示,將頂部晶圓110放置在底部晶圓108之上且對準到底部晶圓108。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相同的凹口對準標記(參見,例如圖6B的202)將頂部晶圓110對準到底部晶圓108。頂部晶圓110上覆在標記114的內側部分(參見,例如圖6B的114i)上。在其中使用夾具(參見,例如圖1中的118)的一些實施例中,在將頂部晶圓110對準到底部晶圓108之後,將夾具移動到其第一位置,以使得夾具118上覆在頂部晶圓110上且接觸頂部晶圓110以維持對準(參見,例如圖1)。
如圖8的剖視圖800中所示,將圖7的剖視圖700的元件運送到界定真空室101的真空殼體103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架102、頂部端頭120、中心銷124和/或頂部端頭支撐機構122已經處於界定真空室101的真空殼體103中,因而機器人將外側夾盤106、底部夾盤104、底部晶圓108、頂部晶圓110、標誌114及標誌支撐機構112運送到真空室101的真空殼體103中。在運送期間,底部夾盤104防止底部晶圓108移動,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夾具(參見,例如圖1的118)防止頂部晶圓110移動。標誌114維持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分隔及平行。一旦完成向真空室101中的運送,便從真空室101排出氣體,以至少局部地在真空室101中形成真空。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真空室101設定到介於近似0.01毫巴與近似100毫巴之間範圍內的壓力。
如圖9的剖視圖900中所示,將頂部端頭120朝向底部夾盤104移動902,直到中心銷124接觸頂部晶圓110的中心為止。在其中使用夾具(參見,例如圖1的118)的一些實施例中,在頂部端頭120的移動902期間夾具可保持在第一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在頂部端頭120的移動902之前可將夾具(參見,例如圖1的118)移動到其第二位置。
如圖10的剖視圖1000中所示,使頂部端頭120進一步朝向底部夾盤104移動1002,以使得頂部晶圓110弓起(bowed)。與頂部晶圓110接觸的中心銷124使頂部晶圓110的中心接觸底部晶圓108的中心,同時標誌114使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保持與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分隔開。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端頭120不接觸頂部晶圓110;中心銷124僅接觸頂部晶圓110並向頂部晶圓110施加直接的力。由於底部夾盤104的靜電接觸件104c,底部晶圓108保持為平整的或平的。底部晶圓108在晶圓間介面1004處接觸頂部晶圓110,在晶圓間介面1004處開始結合。在形成晶圓間介面1004後,頂部端頭120朝向底部夾盤104的移動停止。晶圓間介面1004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於底部晶圓108的中心及頂部晶圓110的中心處,且還以中心銷124為中心。
在一些實施例中,作為結合開始處的晶圓間介面1004的區域具有至少2毫米的半徑。在一些實施例中,晶圓間介面1004的面積占底部晶圓108的面積的百分之一。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銷124具有介於近似1毫米與近似3毫米之間範圍內的小的直徑。所述小的直徑會減小晶圓間介面1004的面積,從而減少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空氣截留。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中心銷124具有向外朝向底部夾盤104凹陷的末端(參見,例如圖2A的124t)以使晶圓間介面1004的面積最小化,從而減少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空氣截留。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9中的頂部端頭120的移動902及圖10中的頂部端頭120的移動1002是以相同的移動速率在一個連續的運動(motion)中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銷124向頂部晶圓110上施加可介於近似10牛頓與近似10,000牛頓之間範圍內的力,而不會損壞底部晶圓108或頂部晶圓110。在一些實施例中,真空室101還有助於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接觸的開始且防止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空氣截留。
如圖11A的剖視圖1100A中所示,將標誌114移動1102到其第一取向,以使得標誌114不再位於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隨著標誌114移動1102到其第一取向,晶圓間介面1004朝向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擴張。晶圓間介面1004的擴張發生得非常快(例如,短於1秒)。因此,剖視圖1100A示出在標誌114剛移動1102到其第一取向之後第一時刻的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
如圖11B的剖視圖1100B中所示,晶圓間介面1004繼續朝向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擴張。中心銷124仍接觸頂部晶圓110。頂部晶圓110在圖11B的剖視圖1100B中比在圖11A的剖視圖1100A中弓起得少。剖視圖1100B示出第二時刻的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其中第二時刻剛好在第一時刻之後。
如圖11C的剖視圖1100C中所示,晶圓間介面1004繼續朝向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擴張,以使得底部晶圓108的第一面(圖1的108f)接觸且結合到頂部晶圓110的第二面(圖1的110f)。頂部晶圓110實質上為平整的且與底部晶圓108實質上共面。圖11C的剖視圖1100C示出第三時刻的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其中第三時刻剛好在第二時刻之後。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在圖11A到圖11C的所有剖視圖1100A到剖視圖1100C中保持為平整的或平的。圖11C的剖視圖1100C還示出晶圓間介面1004已完成從底部晶圓108的中心及頂部晶圓110的中心到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的擴張。晶圓間介面1004從底部晶圓108的中心及頂部晶圓110的中心到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的擴張有利地將空氣推出晶圓間介面1004,從而減輕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空氣截留,由此產生更可靠的晶圓結合。
如圖12的剖視圖1200中所示,使頂部端頭120遠離底部夾盤104移動1202,以使得中心銷124不再接觸頂部晶圓110。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將相結合的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從界定真空室101的真空殼體103移除且通過「斷開」靜電接觸件來進一步將相結合的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從底部夾盤104取下以進行進一步的處理步驟。
圖13示出如圖5到圖12中所示使用具有中心銷的頂部端頭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的方法1300的一些實施例的流程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晶圓對應於第一晶圓且底部晶圓對應於第二晶圓。
儘管方法1300在以下被示出及闡述為一系列動作或事件,然而應理解,這些動作或事件的示出順序不應被解釋為具有限制性意義。舉例來說,某些動作可以不同的順序發生,和/或可與除本文中所示和/或所闡述的動作或事件之外的其他動作或事件同時發生。另外,在實施本文說明的一個或多個方面或實施例時可能並非需要所有所示動作。此外,本文中所繪示的動作中的一個或多個動作可在一個或多個單獨的動作和/或階段中施行。
在1302處,將第一晶圓對準在底部夾盤之上。圖5示出對應於動作1302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500。
在1304處,在第一晶圓的外側邊緣周圍放置多個標誌。圖6A及圖6B示出對應於動作1304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600A及對應的俯視圖600B。
在1306處,將第二晶圓對準在第一晶圓之上。圖7示出對應於動作1306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700。
在1308處,將第一晶圓、第二晶圓及底部夾盤移動到真空室中。圖8示出對應於動作1308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800。
在1310處,將嵌置在頂部端頭中的中心銷朝向第二晶圓移動,其中中心銷接觸第二晶圓。圖9示出對應於動作1310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900。
在1312處,移動頂部端頭以使得第二晶圓彎曲且在晶圓間介面處接觸第一晶圓,其中所述多個標誌使第二晶圓的外側邊緣與第一晶圓的外側邊緣分隔開。圖10示出對應於動作1312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000。
在1314處,移除所述多個標誌以使得晶圓間介面從第一晶圓的中心擴張到第一晶圓的外側邊緣。圖11A到圖11C示出對應於動作1314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100A到1100C。
圖14到圖18、圖19A、圖19B及圖20示出一種在真空室中使用頂部靜電夾盤(ESC)及底部ESC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400到剖視圖1800、剖視圖1900A、剖視圖1900B及剖視圖2000。儘管圖14到圖18、圖19A、圖19B及圖20是針對一種方法來闡述,然而應理解,圖14到圖18、圖19A、圖19B及圖20中所揭露的結構並不限於此種方法,而是可單獨作為獨立於所述方法的結構。
應理解,在圖14到圖18、圖19A、圖19B及圖20的剖視圖1400到剖視圖1800、剖視圖1900A、剖視圖1900B及剖視圖2000中所示的方法之前,底部晶圓及頂部晶圓(例如,圖1的108及110)可經歷表面處理(例如,電漿刻蝕)及清潔(例如,蒸餾水處理)以具有在第一面(例如,圖1的108f)接觸第二面(例如,圖1的110f)時更易於彼此結合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例如,圖1的108f及110f)。
如圖14的剖視圖1400中所示,將底部晶圓108對準在底部ESC 404上且將頂部晶圓110對準在頂部ESC 40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凹口對準標記(圖2B的202)將底部晶圓108對準在底部ESC 404之上。通過向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及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施加第一偏置電壓來將底部晶圓108固持到底部ESC 404上,且底部晶圓108實質上為平整的。因此,第一偏置電壓「接通」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及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以在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及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處將底部晶圓108靜電固持到底部ESC 404上。相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凹口對準標記(參見,例如圖2B的202)將頂部晶圓110對準到頂部ESC 402。通過向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及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施加第一偏置電壓來將頂部晶圓110固持到頂部ESC 402上,且頂部晶圓110實質上為平整的。因此,第一偏置電壓「接通」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及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以在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及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處將頂部晶圓110靜電固持到頂部ESC 402上。頂部ESC 402也被對準以直接上覆在底部ESC 404上,以使得頂部晶圓110直接上覆在底部晶圓108上且使得頂部晶圓110實質上平行於底部晶圓108。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對準到底部ESC 404上以及頂部晶圓110對準到頂部ESC 402上是在由真空殼體103界定的真空室101中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接著將氣體從真空室101排出以防止空氣截留且將真空室101設定到介於近似0.01毫巴與近似1毫巴之間範圍內的壓力。
如圖15的剖視圖1500中所示,將頂部ESC 402朝向底部ESC 404移動1502。在一些實施例中,移動1502頂部ESC 402,同時底部ESC 404保持靜止,直到頂部晶圓110剛好接觸底部晶圓108為止,以使得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上的力介於近似1牛頓與近似10牛頓的範圍內。介於近似1牛頓與近似10牛頓之間範圍內的力是實質上小的,從而減輕對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的損壞且防止在此步驟期間發生晶圓結合。應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剖視圖1500中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是直接接觸的。儘管底部晶圓108可觸及頂部晶圓110,然而由於真空室101而防止空氣截留。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底部ESC 404進行移動1502,以使得底部ESC 404朝向頂部ESC 402移動。作為另外一種選擇,在其他實施例中,底部ESC 404及頂部ESC 402二者朝向彼此移動。
如圖16的剖視圖1600中所示,將底部ESC 404的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斷開」,從而使得底部晶圓108朝向頂部晶圓110彎曲。應理解,在圖15與圖16之間,底部ESC 404及頂部ESC 402未移動(且直到圖20才再次移動);然而,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示出更大的空間以示出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發生彎曲來開始晶圓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通過向靜電接觸件(404i、404o)中的每一者施加第二偏置電壓來將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及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選擇性地「斷開」以移除在靜電接觸件(404i、404o)中的每一者處將底部晶圓108固持到底部ESC 404上的靜電力。由於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仍然「接通」,因此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保持實質上平整且與底部ESC 404接觸。隨著底部晶圓108朝向頂部晶圓110彎曲,由於所述彎曲以及真空室101,底部晶圓108開始在晶圓間介面1004處結合到頂部晶圓110。在一些實施例中,晶圓間介面1004位於底部晶圓108的中心及頂部晶圓110的中心處。
如圖17的剖視圖1700中所示,接著將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斷開」,從而使晶圓間介面1004開始朝向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擴張。
如圖18的剖視圖1800中所示,接著將頂部ESC 402的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斷開」,從而使得頂部晶圓110朝向底部晶圓108彎曲且使得晶圓間介面1004進一步朝向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擴張。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通過向靜電接觸件(402i、402o)中的每一者施加第二偏置電壓來將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及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選擇性地「斷開」以移除在靜電接觸件(402i、402o)中的每一者處將頂部晶圓110固持到頂部ESC 402上的靜電力。相對於底部ESC 404的頂表面而言,頂部晶圓110具有向上凹陷的形狀。此外,與圖17的剖視圖1700中的底部晶圓108相比,在頂部晶圓110彎曲時,圖18的剖視圖1800中的底部晶圓108開始朝向底部ESC 404變平整。
如圖19A的剖視圖1900A中所示,接著將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斷開」,從而使得頂部晶圓110進一步朝向底部晶圓108彎曲且使得晶圓間介面1004進一步朝向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擴張。相對於底部ESC 404的頂表面而言,頂部晶圓110具有向下凹陷的形狀。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將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斷開」時,頂部晶圓110的凹陷從例如向上凹陷(參見圖18中的110)變成向下凹陷(參見圖19A中的110)。圖19A的剖視圖1900A示出在剛好將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斷開」之後第一時刻的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
如在圖19B的剖視圖1900B中所示,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完全結合,這表示晶圓間介面1004已完成從底部晶圓108的中心及頂部晶圓110的中心到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的擴張。晶圓間介面1004從底部晶圓108的中心及頂部晶圓110的中心到底部晶圓108的外側邊緣及頂部晶圓110的外側邊緣的擴張將空氣推出晶圓間介面1004,從而減輕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之間的空氣截留,進而產生更可靠的晶圓結合。
如圖20的剖視圖2000中所示,頂部ESC 402遠離底部ESC 404移動2002,以使得可從界定真空室101的真空殼體103移除相結合的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以進行進一步處理。
應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剖視圖1400到剖視圖1800、剖視圖1900A、剖視圖1900B及剖視圖2000進行得非常快(例如,短於1秒)且底部晶圓108與頂部晶圓110緊密接觸,以至於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的彎曲不如圖15到圖18、圖19A及圖19B中所示清晰可見。此外,在圖14到圖18、圖19A、圖19B及圖20中所示的方法的替代實施例中,「斷開」靜電接觸件(404i/404o及402i/402o)的順序可如下: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接著是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接著是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再接著是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在圖14到圖18、圖19A、圖19B及圖20中所示的方法的其他實施例中,「斷開」靜電接觸件(404i/404o及402i/402o)的順序可如下:在第一時刻將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4i及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4o「斷開」、且在第二時刻將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402i及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402o「斷開」,其中第一時刻處於第二時刻之前或之後。
圖21示出如圖14到圖18、圖19A、圖19B及圖20中所示在真空室中使用頂部ESC及底部ESC將頂部晶圓結合到底部晶圓的方法2100的一些實施例的流程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晶圓對應於第一晶圓且底部ESC對應於第一ESC。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晶圓對應於第二晶圓且頂部ESC對應於第二ESC。
儘管方法2100在以下被示出及闡述為一系列動作或事件,然而應理解,這些動作或事件的示出順序不應被解釋為具有限制性意義。舉例來說,某些動作可以不同的順序發生,和/或可與除本文中所示和/或所闡述的動作或事件之外的其他動作或事件同時發生。另外,在實施本文說明的一個或多個方面或實施例時可能並非需要所有所示動作。此外,本文中所繪示的動作中的一個或多個動作可在一個或多個單獨的動作和/或階段中施行。
在2102處,將第一晶圓對準在第一靜電夾盤(ESC)上且對準到被對準在第二ESC上的第二晶圓。圖14示出對應於動作2102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400。
在2104處,在真空室中,移動第一ESC和/或第二ESC以使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彼此直接接觸。圖15示出對應於動作2104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500。
在2106處,在第一時刻,將第一ESC的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斷開。圖16示出對應於動作2106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600。
在2108處,在第二時刻,將第一ESC的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圖17示出對應於動作2108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700。
在2110處,在第三時刻,將第二ESC的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斷開。圖18示出對應於動作2110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800。
在2112處,在第四時刻,將第二ESC的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圖19A及圖19B示出對應於動作2112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900A及剖視圖1900B。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5到圖12中的方法用於當頂部晶圓110及底部晶圓108二者具有小於200微米的低的翹曲時將頂部晶圓110結合到底部晶圓108。在其他實施例中,如果頂部晶圓110和/或底部晶圓108具有大於200微米的翹曲,則圖14到圖20中的方法可能更合適,這是由於底部晶圓108及頂部晶圓110分別被固定到底部ESC 404及頂部ESC 402上,底部ESC 404及頂部ESC 402各自具有多個靜電接觸件(404i/404o及402i/402o)以減少晶圓結合期間的翹曲。然而應理解,圖5到圖12中的方法及圖14到圖20中的方法二者均會減輕空氣截留。
因此,本揭露涉及一種使第一晶圓相對於第二晶圓變形以在晶圓間介面處開始進行結合的新方法,其中所述晶圓間介面從所述第一晶圓的中心及所述第二晶圓的中心到所述第一晶圓的外側邊緣及所述第二晶圓的外側邊緣擴張。本揭露的新方法會減小施加到第一晶圓及第二晶圓的力且減輕空氣截留,從而在第一晶圓與第二晶圓之間產生可靠的結合而不會損壞所述第一晶圓或所述第二晶圓。
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涉及一種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所述第一晶圓對準所述第二晶圓,其中所述第一晶圓與所述第二晶圓垂直地堆疊且具有在橫向上平行延伸的實質上平的輪廓;使所述第一晶圓與所述第二晶圓在晶圓間介面處彼此直接接觸,其中所述使所述第一晶圓與所述第二晶圓直接接觸包括使所述第一晶圓變形以使所述第一晶圓具有彎曲的輪廓且所述晶圓間介面被局部化到所述第一晶圓的中心,其中在所述使所述第一晶圓變形期間所述第二晶圓維持所述實質上平的輪廓;以及使所述第一晶圓和/或所述第二晶圓變形以使所述晶圓間介面從所述第一晶圓的所述中心到所述第一晶圓的邊緣逐漸擴張。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揭露涉及一種晶圓結合設備,所述晶圓結合設備包括:底部晶圓夾盤,具有頂表面,被配置成固持底部晶圓;多個標誌,沿所述底部晶圓夾盤的周邊均勻地間隔開,其中所述多個標誌各自被配置成在第一取向與第二取向之間移動,其中在所述第一取向中每一標誌的內側部分直接上覆在所述底部晶圓夾盤的外側部分上,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取向中每一標誌的所述內側部分不上覆在所述底部晶圓夾盤上;頂部端頭,直接上覆在所述底部晶圓夾盤上,其中所述頂部端頭被配置成垂直地朝向及遠離所述底部晶圓夾盤移動;中心銷,嵌置在所述頂部端頭的底表面中,其中所述頂部端頭的所述底表面面對所述底部晶圓夾盤的所述頂表面,且其中所述中心銷具有在所述頂部端頭的所述底表面下方延伸的最底表面;且其中所述晶圓結合設備位於真空室中。
在再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涉及一種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所述第一晶圓對準到所述第二晶圓,其中所述第一晶圓及所述第二晶圓位於第一靜電夾盤(ESC)與第二靜電夾盤之間且分別位於所述第一靜電夾盤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上,且其中所述第一靜電夾盤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各自包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及位於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之間的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及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以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及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接通,以分別對所述第一晶圓及所述第二晶圓進行靜電吸引;移動所述第一靜電夾盤和/或所述第二靜電夾盤,以使所述第一晶圓與所述第二晶圓彼此直接接觸;在第一時刻,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斷開,但不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以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及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在第二時刻,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但不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及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在第三時刻,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斷開,但不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以及在第四時刻,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
以上概述了若干實施例的特徵,以使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可更好地理解本揭露的各個方面。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應理解,他們可容易地使用本揭露作為設計或修改其他工藝及結構的基礎來施行與本文中所介紹的實施例相同的目的和/或實現與本文中所介紹的實施例相同的優點。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還應認識到,這些等效構造並不背離本揭露的精神及範圍,而且他們可在不背離本揭露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代替及變更。
100、200A、300、400、500、600A、700、800、900、1000、1100A、1100B、1100C、12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A、1900B、2000:剖視圖 101:真空室 102:支架 103:真空殼體 104:底部夾盤 104c:靜電接觸件 106:外側夾盤 108:底部晶圓/晶圓 108f:第一面 110:頂部晶圓/晶圓 110f:第二面 112:標誌支撐機構 114:標誌 114i:內側部分 116:夾具支撐機構 118:夾具 120:頂部端頭 120n:凹口 122:頂部端頭支撐機構 124:中心銷 124t:末端/向外凹陷的末端 200B、600B:俯視圖 202:凹口對準標記 218:輪廓 302:後段金屬線 402:頂部ESC 402i:第二對內側靜電接觸件/靜電接觸件 402o:第二對外側靜電接觸件/靜電接觸件 404:底部靜電夾盤(ESC) 404i:第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靜電接觸件 404o: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靜電接觸件 602、902、1002、1102、1202、1502、2002:移動 1004:晶圓間介面 1300、2100:方法 1302、1304、1306、1308、1310、1312、1314、2102、2104、2106、2108、2110、2112:動作 B-B'、C-C':線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h1:距離 L1:第一長度
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詳細說明,會最好地理解本揭露的各個方面。應注意,根據本行業中的標準慣例,各種特徵並非按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使論述清晰起見,可任意增大或減小各種特徵的尺寸。 圖1示出在頂部晶圓的邊緣與底部晶圓的邊緣之間包括標誌的晶圓結合設備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A及2B示出在頂部晶圓的邊緣與底部晶圓的邊緣之間包括標誌的晶圓結合設備的一些附加實施例的各種視圖,其中在所述晶圓結合設備中標誌連接到外側夾盤。 圖3示出在頂部晶圓的邊緣與底部晶圓的邊緣之間包括標誌的晶圓結合設備的附加實施例的剖視圖,其中在所述晶圓結合設備中頂部晶圓及底部晶圓包括彼此結合的導線。 圖4示出包括頂部夾盤及底部夾盤的晶圓結合設備的附加實施例的剖視圖,所述頂部夾盤及底部夾盤為靜電夾盤(electrostatic chuck,ESC)。 圖5到圖12示出一種用於晶圓結合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所述方法包括具有中心銷的頂部端頭且還包括位於頂部晶圓與底部晶圓之間的多個標誌。 圖13示出圖5、圖6A、圖6B、圖11A到圖11C以及圖12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14到圖18、圖19A、圖19B及圖20示出一種用於晶圓結合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所述方法包括頂部ESC及底部ESC。 圖21示出圖14到圖18、圖19A、圖19B及圖20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流程圖。
100:剖視圖
101:真空室
102:支架
103:真空殼體
104:底部夾盤
104c:靜電接觸件
108:底部晶圓/晶圓
108f:第一面
110:頂部晶圓/晶圓
110f:第二面
114:標誌
118:夾具
120:頂部端頭
120n:凹口
124:中心銷
L1:第一長度

Claims (20)

  1. 一種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將所述第一晶圓對準所述第二晶圓,其中所述第一晶圓與所述第二晶圓垂直地堆疊且具有在橫向上平行延伸的實質上平的輪廓; 使所述第一晶圓與所述第二晶圓在晶圓間介面處彼此直接接觸,其中所述使所述第一晶圓與所述第二晶圓直接接觸包括使所述第一晶圓變形以使所述第一晶圓具有彎曲的輪廓且所述晶圓間介面被局部化到所述第一晶圓的中心,其中在所述使所述第一晶圓變形期間所述第二晶圓維持所述實質上平的輪廓;以及 使所述第一晶圓和/或所述第二晶圓變形以使所述晶圓間介面從所述第一晶圓的所述中心逐漸擴張到所述第一晶圓的邊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將所述第二晶圓佈置在底部夾盤上; 在所述第二晶圓之上放置多個標誌,其中所述多個標誌位於所述第二晶圓的外側部分處; 將所述第一晶圓佈置在所述第二晶圓之上; 在所述第一晶圓的外側部分之上應用夾具;以及 將所述底部夾盤、所述第二晶圓、所述多個標誌、所述第一晶圓及所述夾具運送到真空室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對準包括: 將所述第二晶圓定位成使所述第二晶圓的凹口接納所述底部夾盤上的突起部;以及 將所述第一晶圓定位成使所述第一晶圓的凹口接納所述突起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頂部端頭及中心銷位於所述第一晶圓上方,其中所述中心銷嵌置在所述頂部端頭的底部中且具有底表面,所述底表面延伸超過所述頂部端頭的底表面,其中所述使所述第一晶圓與所述第二晶圓直接接觸還包括使所述頂部端頭朝向所述第一晶圓,且其中所述使所述第一晶圓變形以使所述第一晶圓具有彎曲的輪廓是至少部分地由所述中心銷壓抵所述第一晶圓來實行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多個標誌直接位於所述第一晶圓的外側部分與所述第二晶圓的外側部分之間且將所述第一晶圓的所述外側部分與所述第二晶圓的所述外側部分隔開,且其中所述使所述第一晶圓和/或所述第二晶圓變形以使所述晶圓間介面逐漸擴張包括移除所述多個標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晶圓位於第一靜電夾盤(ESC)上,其中所述第二晶圓位於第二靜電夾盤上,其中所述第一靜電夾盤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各自具有一對外側接觸件及位於所述外側接觸件之間的一對內側接觸件,且其中所述內側接觸件及所述外側接觸件被配置成在被接通時分別對所述第一晶圓及所述第二晶圓進行靜電吸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將所述第二晶圓定位在所述第二靜電夾盤上; 接通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內側接觸件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外側接觸件; 將所述第一晶圓定位在所述第一靜電夾盤上;以及 接通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內側接觸件及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外側接觸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所述第一晶圓變形以使所述第一晶圓具有彎曲的輪廓包括: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內側接觸件斷開,但不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外側接觸件斷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所述第一晶圓和/或所述第二晶圓變形以使所述晶圓間介面逐漸擴張包括: 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外側接觸件斷開; 在所述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外側接觸件斷開之後,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內側接觸件斷開;以及 在所述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內側接觸件斷開之後,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一對外側接觸件斷開。
  10. 一種晶圓結合設備,包括: 底部晶圓夾盤,具有頂表面,被配置成固持底部晶圓; 多個標誌,沿所述底部晶圓夾盤的周邊均勻地間隔開,其中所述多個標誌各自被配置成在第一取向與第二取向之間移動,其中在所述第一取向中所述多個標誌中的每一標誌的內側部分直接上覆在所述底部晶圓夾盤的外側部分上,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取向中所述多個標誌中的每一標誌的所述內側部分不上覆在所述底部晶圓夾盤上; 頂部端頭,直接上覆在所述底部晶圓夾盤上,其中所述頂部端頭被配置成垂直地朝向及遠離所述底部晶圓夾盤移動; 中心銷,嵌置在所述頂部端頭的底表面中,其中所述頂部端頭的所述底表面面對所述底部晶圓夾盤的所述頂表面,且其中所述中心銷具有在所述頂部端頭的所述底表面下方延伸的最底表面;且 其中所述晶圓結合設備位於真空室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晶圓結合設備,還包括: 夾具,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取向中將頂部晶圓固持在所述多個標誌頂上的適當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晶圓結合設備,其中所述多個標誌中的每一標誌具有朝所述底部晶圓夾盤的中心漸縮的錐形橫截面輪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晶圓結合設備,其中所述底部晶圓夾盤是靜電夾盤,所述靜電夾盤具有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及位於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之間的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晶圓結合設備,其中所述底部晶圓夾盤包括晶圓對準突起部,所述晶圓對準突起部被配置成對準所述底部晶圓中的凹口。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晶圓結合設備,其中所述中心銷具有向外朝所述底部晶圓夾盤凹陷的最底表面。
  16. 一種將第一晶圓結合到第二晶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將所述第一晶圓對準所述第二晶圓,其中所述第一晶圓及所述第二晶圓位於第一靜電夾盤(ESC)與第二靜電夾盤之間且分別位於所述第一靜電夾盤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上,且其中所述第一靜電夾盤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各自包括一對外側靜電接觸件及位於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之間的一對內側靜電接觸件; 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及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以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及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接通,以分別對所述第一晶圓及所述第二晶圓進行靜電吸引; 移動所述第一靜電夾盤和/或所述第二靜電夾盤,以使所述第一晶圓與所述第二晶圓彼此直接接觸; 在第一時刻,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斷開,但不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以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及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 在第二時刻,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但不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及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 在第三時刻,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斷開,但不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以及 在第四時刻,將所述第二靜電夾盤的所述外側靜電接觸件斷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時刻是在所述第三時刻之後,所述第三時刻是在所述第二時刻之後,所述第二時刻是在所述第一時刻之後。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時刻與所述第二時刻是相同的,且其中所述第三時刻與所述第四時刻是相同的且是在所述第一時刻及所述第二時刻之後。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將所述第一靜電夾盤的所述內側靜電接觸件斷開之後所述第一晶圓具有彎曲的輪廓且在晶圓間介面處接觸所述第二晶圓,且其中所述晶圓間介面被局部化到所述第一晶圓的中心。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靜電夾盤及所述第二靜電夾盤處於真空室中。
TW108136775A 2019-06-03 2019-10-09 晶圓結合的方法及晶圓結合設備 TWI714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429,145 2019-06-03
US16/429,145 US11094575B2 (en) 2019-06-03 2019-06-03 Simultaneous bonding approach for high quality wafer stacking applic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442A true TW202046442A (zh) 2020-12-16
TWI714306B TWI714306B (zh) 2020-12-21

Family

ID=7354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6775A TWI714306B (zh) 2019-06-03 2019-10-09 晶圓結合的方法及晶圓結合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094575B2 (zh)
CN (1) CN112038219A (zh)
TW (1) TWI7143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9544B (zh) * 2021-05-25 2024-02-27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晶圆键合方法及晶圆键合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4626B2 (ja) * 2003-02-05 2011-01-1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薄肉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KR20060079343A (ko) * 2004-12-30 2006-07-06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웨이퍼의 척킹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전척 장치
JP2008041993A (ja) 2006-08-08 2008-02-21 Shinko Electric Ind Co Ltd 静電チャック
US7682933B1 (en) * 2007-09-26 2010-03-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Wafer alignment and bonding
FR2972078A1 (fr) 2011-02-24 2012-08-31 Soitec Silicon On Insulator Appareil et procédé de collage par adhésion moléculaire
JP5626736B2 (ja) 2012-03-15 2014-11-1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接合装置、接合システム、接合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US10279575B2 (en) * 2013-05-29 2019-05-07 Ev Group E. Thallner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bonding substrates
KR101515181B1 (ko) * 2013-06-28 2015-04-24 주식회사 휴템 홀더를 갖는 웨이퍼 본더 및 웨이퍼 본딩 방법
KR20230167447A (ko) * 2016-03-22 2023-12-08 에베 그룹 에. 탈너 게엠베하 기판을 결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44272B1 (ko) * 2016-10-31 2024-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전척 어셈블리
US10410892B2 (en) 2016-11-18 2019-09-1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wafer bonding and system thereof
US10872873B2 (en) 2017-11-14 2020-12-2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for bonding wafers and bonding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94575B2 (en) 2021-08-17
US20200381283A1 (en) 2020-12-03
US20210335646A1 (en) 2021-10-28
CN112038219A (zh) 2020-12-04
US20230238268A1 (en) 2023-07-27
TWI714306B (zh) 2020-12-21
US11621186B2 (en)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8916B (zh) 用以剝離電子組件的方法及設備
US84745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nded substrates
US10438918B2 (en) Bonding apparatus and bonding system
US7624498B2 (en) Apparatus for detaching a semiconductor chip from a tape
JP7131583B2 (ja) 接合方法及び接合装置
US20150086301A1 (en) Method and carrier for handling a substrate
KR101585316B1 (ko) 다이 이젝팅 장치
JP4839294B2 (ja) 半導体ウエハ保持装置
US20230238268A1 (en) Simultaneous bonding approach for high quality wafer stacking applications
US20200075360A1 (en) Apparatus for bonding substrates and method of bonding substrates
JP2012256931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20186741A1 (en) Apparatus for wafer-to-wafer bonding
JP5358239B2 (ja) ウエハ保持装置、半導体製造装置およびウエハ吸着方法
CN105609459B (zh) 基片固定方法及装置、半导体加工设备
JP2011035301A (ja) ワーク粘着保持装置及び真空貼り合わせ機
JP6301565B1 (ja) マイクロチップをウェーハーから切り離して該マイクロチップを基板上に装着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7147847B2 (ja) 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装置
JP7234494B2 (ja) 接合装置および接合方法
JP2009071195A (ja) 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半導体製造方法
KR101521971B1 (ko) 플라즈마 활성화 처리를 이용한 웨이퍼 본더, 웨이퍼 접합 장치, 및 웨이퍼 접합 방법
KR101334816B1 (ko) 기판 접합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2007258636A (ja) ドライエッチング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KR101221034B1 (ko) 기판척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판처리장치
JP6622254B2 (ja) 貼合装置および貼合処理方法
WO2007092654A2 (en) Magnetic alignment of integrated circuits to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