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3169A - 溫熱器具 - Google Patents

溫熱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3169A
TW202033169A TW108142882A TW108142882A TW202033169A TW 202033169 A TW202033169 A TW 202033169A TW 108142882 A TW108142882 A TW 108142882A TW 108142882 A TW108142882 A TW 108142882A TW 202033169 A TW202033169 A TW 2020331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sheet
back sheet
fibers
heat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2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6035B (zh
Inventor
志田原靖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3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3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0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 A61F7/03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using oxygen from the air, e.g. pocket-sto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4Eye-masks ; Devices to be worn on the face, not intended for looking through; Eye-pads for sunbat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01Body part
    • A61F2007/0002Head or parts thereof
    • A61F2007/0004Eyes or part of the face surrounding the e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2007/0225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connected to the body or a part thereof
    • A61F2007/0228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connected to the body or a part thereof with belt or strap, e.g. with buck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溫熱器具(1)具備:本體部(2),其具有使用時覆蓋使用者之兩眼之形狀;發熱體(3),其設於該本體部(2);一對掛耳部(4),其安裝於該本體部(3)且可維持該本體部(3)對使用者之兩眼之被覆狀態。本體部(3)具備:正面片材(5),其位於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及背面片材(6),其位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發熱體(3)保持於上述正面片材(5)與上述背面片材(6)之間。背面片材(6)之空隙量為1000 cm3 /m2 以上6000 cm3 /m2 以下。

Description

溫熱器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溫熱器具。
本申請人先前已提出了一種具有印刷部之發熱器具(參照專利文獻1)。該溫熱器具係於具有使用時朝向使用者之身體側之身體側片材與使用時朝向外側之外側片材的包裝材料內,配置有含有可氧化性金屬之發熱部,該外側片材及/或該身體側片材於其至少一部分包含具有藉由接觸印刷而形成之印刷部之不織布。又,藉由使用基重為25~60 g/m2 、不織布密度為0.01~0.04 g/cm3 、且依照KES(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織物風格評價系統)測定之壓縮負荷-壓縮變形曲線之作為直線性之LC(compression linearity,壓縮線性度)值為0.4~0.8者作為該不織布,溫熱器具發揮印刷部之花紋或文字等看起來非常立體之視覺上有利之效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50873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一種溫熱器具,其具備:本體部,其具有使用時覆蓋使用者之兩眼之形狀;發熱體,其設於該本體部;及一對掛耳部,其安裝於該本體部且可維持該本體部對使用者之兩眼之被覆狀態。 上述本體部具備:正面片材,其位於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及背面片材,其位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 上述發熱體保持於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背面片材之間。 上述背面片材之每單位面積之空隙量為1000 cm3 /m2 以上6000 cm3 /m2 以下。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溫熱器具係使自片狀發熱體產生之溫熱經由身體側片材賦予使用者,但該溫熱會經由外側片材向外部散熱,關於溫熱對使用者之賦予效率之提高存在改善之餘地。另一方面,於以溫熱之賦予效率之提高為目的,使用纖維間之空隙較多之外側片材之情形時,於外側片材之外表面無法順利地進行文字或花紋等之印刷,因此關於溫熱器具之印刷性之提高存在改善之餘地。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保溫性及印刷性兼顧且優異之溫熱器具。以下,對於本發明基於其較佳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圖1中示出本發明之溫熱器具之一實施形態。該圖所示之溫熱器具1係所謂之眼罩型者,以覆蓋人之兩眼之方式抵接,用於將加熱為特定溫度之水蒸氣對眼睛及其周圍賦予溫熱。
如圖1所示,溫熱器具1具備:本體部2,其具有使用時覆蓋使用者之兩眼之形狀且於橫向X較長;發熱體3,其設於本體部2;及一對掛耳部4、4。掛耳部4設於本體部2之橫向X之兩外端區,且可朝向橫向X之外側翻轉。藉此,將各掛耳部4、4分別掛於使用者之耳朵,可維持本體部2對使用者之兩眼之被覆狀態。就配戴性之提高之觀點而言,構成掛耳部4之片材較佳為具有伸縮性之片材。
圖2中示出溫熱器具1之分解立體圖。又,圖3中示出溫熱器具1之沿著橫向X(長度方向)之剖視圖。該等圖所示之溫熱器具1中之本體部2具備:正面片材5,其位於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及背面片材6,位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即,該圖中上方為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該圖中下方為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背面片材6中之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之面,即,形成溫熱器具1之外表面之面為可印刷文字或花紋等之印刷面6S。以下之說明中,將相當於溫熱器具1之長度方向之方向亦稱為橫向X,將與橫向X正交之方向亦稱為縱向Y。
圖2及圖3所示之正面片材5及背面片材6係以將該等重疊之狀態利用熱熔接著劑等接著劑7相互接合,藉此,於兩片材5、6之間可於長度方向相互隔開地保持2個發熱體3、3。正面片材5及背面片材6均具有透氣性。
於正面片材5與背面片材6之間保持之發熱體3包含可氧化性金屬、反應促進劑、電解質及水。作為發熱體3,可使用具備發熱片材或發熱組合物者,該發熱片材由包含可氧化性金屬、反應促進劑、纖維狀物、電解質及水之纖維片材構成,該發熱組合物包含可氧化性金屬、反應促進劑、保水劑、電解質及水。發熱片材及發熱組合物亦可將該等單獨使用,可使用將發熱片材及發熱組合物之至少一者收容於將複數個片材貼合成之袋體內者。作為構成發熱片材或發熱組合物之各種材料,例如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3-102761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特開2006-340928號公報中記載之材料。
圖3所示之剖視圖中示出發熱片材收容於袋體內而形成之發熱體3之固定狀態。該圖所示之發熱體3係與溫熱器具1中之背面片材6之內側之面利用接著劑7形成接著固定部7a、7a而固定,其以外之面不與背面片材6固定。各接著固定部7a、7a設於溫熱器具1之橫向X之中央區,且沿著溫熱器具1之縱向Y延伸。藉由具有此種構成,而於溫熱器具1之使用時在使用者之兩眼及其附近順利地配置發熱體3。
返回圖2,該圖所示之掛耳部4包含片材,於該片材形成有在橫向X延伸之插通部4A。插通部4A係用於將掛耳部4掛於耳朵時供耳朵穿過之孔。亦可代替此,插通部4A由可供耳朵穿過之貫通狹縫等形成。如圖2及圖4所示,掛耳部4係於橫向X之兩外端區,接合於本體部2中之正面片材5之外表面,藉此,形成有本體部2與掛耳部4相接合之接合區域9。接合區域9亦作為使掛耳部4以接合端部9s為軸進行翻轉時之彎折部發揮功能。
圖4係表示接合區域9之形態之剖視圖。圖2及圖4所示之本體部2與掛耳部4之接合區域9係自接合區域9中之作為橫向X之內側端之接合端部9s至本體部2之橫向X之外端部連續地接合,且呈半橢圓之形狀。如圖4所示,接合區域9係正面片材5與掛耳部4接合而形成者。接合區域9亦作為使掛耳部4以接合端部9s為軸進行翻轉時之彎折部發揮功能。圖2及圖4所示之接合區域9係連續地接合而形成,但亦可代替此,間斷地接合而形成。
本發明之溫熱器具之特徵之一在於使用具有特定空隙量之背面片材6。所謂本說明書中之空隙量係背面片材之每單位面積之空氣之體積。詳細而言,背面片材6之空隙量較佳為1000 cm3 /m2 以上,更佳為1500 cm3 /m2 以上,進而較佳為2000 cm3 /m2 以上,進一步較佳為2500 cm3 /m2 以上,且較佳為6000 cm3 /m2 以下,更佳為5000 cm3 /m2 以下,進而較佳為4000 cm3 /m2 以下,進一步較佳為3000 cm3 /m2 以下。此種空隙量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實現:利用熱風法以將構成片材之纖維不壓密且變蓬鬆之方式製造,或者使用後述之捲縮纖維、中空纖維或異形纖維。
根據配置有具有特定空隙量之背面片材之本實施形態之溫熱器具,保溫性及印刷性兼顧且優異。詳細而言,若將背面片材設為緻密結構,則因墨水之附著性之提高,可清晰地印刷文字或花紋等,印刷性提高,但由於片材內之空隙較少,故而難以顯現利用空氣之隔熱效果,其結果,溫熱器具之保溫性下降。另一方面,若使背面片材蓬鬆,增多片材內之空隙,則容易顯現隔熱效果,保溫性提高,但墨水對片材之附著不為良好,印刷性下降。關於該等方面,藉由溫熱器具使用具有特定空隙量之背面片材,可兼顧有助於保溫性之隔熱效果與有助於印刷性之片材之緻密度,因此難以讓自發熱體產生之溫熱向外部逸出而可提高溫熱器具之保溫性,並且可提高印刷性。尤其是溫熱器具之技術領域中,迄今為止尚不知悉稱為空隙率之參數對於溫熱器具之保溫性與對片材之印刷性之兼顧為支配性因素。
空隙量例如可利用以下之方法測定。首先,將測定對象之片材以成為特定面積A(m2 )之方式切出,於3.7 gf/cm2 (36.28 mN/cm2 )之負荷下測定片材之厚度B(m)。又,測定切出之測定對象之片材之質量C(g),將構成片材之材料之密度設為D(g/m3 )時,空隙量(cm3 /m2 )可利用以下之式(1)求出。再者,「質量C/面積A」與切出之測定對象之片材之基重E(g/m2 )同義,因此空隙量亦可作為以下之式(2)而測定。於使用複數種構成片材之樹脂等材料之情形時,密度D設為根據構成樹脂之真密度及其含有質量比率算出之值。 空隙量(cm3 /m2 )=(A×B-C/D)×106 /A・・・(1) 空隙量(cm3 /m2 )=(B-E/D)×106 ・・・(2)
背面片材6可使用之片材只要為上述空隙量之範圍,則並無特別限制,使用不織布、織布、紙等纖維片材,樹脂發泡片材,金屬片材或該等之組合等。又,該等片材亦可將纖維之原料、纖維之粗度、纖維之捲縮程度等不同之纖維混合複數種而使用或組合複數種片材以顯現所期望之性質。背面片材6可為包含由一種纖維層構成之一片片材之單一結構、或者為包含將兩種以上之片材或纖維層無法剝離地重疊成之一片片材之單一結構,亦可為將兩種以上之片材或纖維層可剝離地重疊成之複合結構。就容易形成顯現所期望之性質之背面片材6,並且充分顯現片材強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兩種以上之纖維層且各層間無法剝離地形成之單一結構之片材。
於使用不織布作為背面片材6之情形時,例如可使用進行熱風、熱黏合、針刺之至少一種處理而製造之不織布,較佳為藉由熱風處理及熱黏合處理之組合而製造之不織布。於使用此種不織布作為背面片材6之情形時,例如對自梳棉機供給之原料纖維吹送加熱之空氣流而成為纖維結構體,其後,利用熱輥對纖維結構體之一面實施熱黏合處理,藉此可實現上述空隙量之範圍。藉由使用實施了熱黏合處理之不織布作為背面片材6,可提高於進行過熱黏合處理之不織布之面存在之纖維彼此的緻密性,因此可進一步提高印刷性。
發熱體3、掛耳部4及正面片材5可使用之片材只要考慮該等之透氣性、透濕性、質感、伸縮性、強度、或發熱片材及發熱組合物之構成材料之漏出防止等性質而適當決定即可,例如使用不織布、織布、紙等纖維片材,樹脂發泡片材,金屬片材或該等之組合等。作為透氣度較高之片材,適宜使用熔噴不織布。作為以使質感良好之目的使用之片材,適宜使用熱風不織布或熱黏合不織布。作為以顯現伸縮性之目的使用之片材,例如使用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纖維之熱風不織布或紡黏不織布、熱黏合不織布等。作為以賦予強度之目的使用之片材,適宜使用紡黏不織布或水刺不織布。可於上述不織布之基礎上或代替此使用將不織布利用矽酮或界面活性劑等進行正面處理而成者,或者使用以聚乙烯或聚胺基甲酸酯等熱塑性樹脂為原料之發泡片材等。又,該等片材亦可將纖維之原料、纖維之粗度、纖維之捲縮程度等不同之纖維混合複數種而使用或者組合複數種片材以顯現所期望之性質。發熱體3、掛耳部4及正面片材5可由一種纖維層構成,或為包含將兩種以上之纖維層無法剝離地重疊成之一片片材之單一結構,亦可為將兩種以上之片材可剝離地重疊成之複合結構。
於使用不織布作為正面片材5及背面片材6之情形時,正面片材5之基重較佳為10 g/m2 以上,更佳為20 g/m2 以上,且較佳為200 g/m2 以下,更佳為130 g/m2 以下。又,背面片材6之基重較佳為15 g/m2 以上,更佳為30 g/m2 以上,且較佳為105 g/m2 以下,更佳為75 g/m2 以下。於正面片材5及背面片材6具有積層結構之情形時,只要片材整體之基重為上述範圍即可。
背面片材6較佳為具有上述空隙量,並且如圖5所示,具備位於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之第1纖維層6a及位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之第2纖維層6b。即,背面片材6較佳為構成為單一結構或者構成為複合結構,該單一結構包含具有第1纖維層6a與第2纖維層6b且各層間無法剝離地構成之一片片材,該複合結構為至少具備構成第1纖維層6a之片材與構成第2纖維層6b之片材且可剝離地構成之片材之積層體。於此情形時,關於背面片材6之空隙量,只要背面片材6整體之空隙量滿足上述範圍,則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於背面片材6為單一結構之情形時,構成背面片材6之纖維層可僅為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亦可於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基礎上具有其他纖維層。不論為任一形態,單一結構中之各纖維層均相互無法剝離地構成。
於背面片材6為複合結構之情形時,背面片材6可僅由構成第1纖維層6a之一片片材與構成第2纖維層6b之一片片材構成,亦可於構成第1纖維層6a之一片片材與構成第2纖維層6b之一片片材之基礎上進而包含其他片材而構成。不論為任一形態,複合結構中之各片材間均可剝離地構成。
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纖維種類互不相同。所謂纖維種類不同,不僅為構成纖維之樹脂之種類不同之情形,亦包含雖樹脂之種類相同但纖維之粗度及/或長度不同之情形。於此情形時,構成第1纖維層6a之片材之基重較佳為10 g/m2 以上,更佳為20 g/m2 以上,且較佳為70 g/m2 以下,更佳為50 g/m2 以下。同樣地,構成第2纖維層6b之片材之基重較佳為5 g/m2 以上,更佳為10 g/m2 以上,且較佳為35 g/m2 以下,更佳為25 g/m2 以下。
圖5所示之第1纖維層6a係以其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面與發熱體3相對向之方式配置。又,第2纖維層6b配置於第1纖維層6a之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面側,且構成溫熱器具1之外表面。第2纖維層6b之外表面為印刷面6S。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接合可藉由例如利用接著劑之接著、熱融合、壓接或該等之組合等而進行。藉由具有此種構成,可更簡便地調整背面片材6之空隙量,其結果,能以較高製造效率製造保溫性及印刷性優異之溫熱器具。
於使用具有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不織布作為背面片材6時,第2纖維層6b之構成纖維較佳為其纖維粗度小於第1纖維層6a之構成纖維之粗度。一般而言,使用細徑之纖維之不織布由於纖維密度較高且易成為緻密之結構,故而印刷性提高,但存在保溫性下降之傾向。相對於此,使用粗徑之纖維之不織布由於纖維密度較低且易成為蓬鬆之結構,故而片材內之空隙較多,保溫性提高,但存在印刷性下降之傾向。為兼顧該等特性,作為背面片材6之構成,將構成溫熱器具1之外表面之第2纖維層6b較佳為以細徑之纖維構成,將與發熱體3相對向之第1纖維層6a較佳為以與細徑纖維相同或直徑較該纖維粗之纖維構成,藉此可利用緻密結構之第2纖維層6b進一步提高印刷性,並且利用蓬鬆結構之第1纖維層6a進一步提高隔熱效果。其結果,溫熱器具成為保溫性及印刷性更優異者。
尤其是作為背面片材6,使用至少包含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片材,且使構成第2纖維層6b之纖維之粗度小於第1纖維層6a之構成纖維之粗度,藉此第1纖維層6a成為藉由較粗之纖維彼此之纏繞而形成之具有較高空隙率之蓬鬆結構,且成為主要用於提高保溫性之層。又,第2纖維層6b成為藉由較細之纖維彼此之纏繞而形成之緻密性較高的結構,且成為主要有助於墨水之附著性之提高等印刷性之提高的層。即,藉由將第1纖維層6a設為主要用於提高保溫性之層且將第2纖維層6b設為主要用於提高印刷性之層,易於在各纖維層顯現不同之性質,可容易地獲得保溫性與印刷性以較高水準顯現之背面片材6,因此能以較高生產性獲得保溫性及印刷性更優異之溫熱器具。
構成第2纖維層6b之纖維之粗度係以與第1纖維層6a之構成纖維之粗度相同或較其小為條件,利用纖度表示較佳為0.8 dtex以上,更佳為1.0 dtex以上,且較佳為2.0 dtex以下,更佳為3.0 dtex以下。同樣地,構成第1纖維層6a之纖維之粗度以纖度計較佳為1.5 dtex以上,更佳為2.0 dtex以上,且較佳為10.0 dtex以下,更佳為5.0 dtex以下。於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包含兩種以上之具有不同纖維粗度之纖維之情形時,各纖維層6a、6b之構成纖維之粗度設為將纖維粗度最小之纖維彼此進行比較者。
就使背面片材蓬鬆以提高隔熱效果,而進一步提高溫熱器具之保溫性之觀點而言,背面片材6較佳為包含捲縮之纖維作為其構成纖維。如圖5所示,於背面片材6具有積層結構之情形時,較佳為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至少一者中包含捲縮纖維,更佳為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兩者中包含捲縮纖維。
背面片材中所包含之捲縮纖維可使用二維或三維地捲縮者。作為捲縮纖維,例如可列舉如下纖維等:藉由將以收縮率不同之兩種熱塑性樹脂為成分之同心芯鞘型、偏心芯鞘型複合纖維、或並列型複合纖維等潛在捲縮纖維加熱,而顯現螺旋狀之捲縮。作為熱塑性樹脂,可列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聚酯、聚醯胺或該等之組合等。作為其他例,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平9-296325號公報等中記載者。作為收縮率不同之2種熱塑性樹脂,可列舉如下纖維,即,芯鞘纖維中之芯之部分使用熔點較高之樹脂,芯鞘纖維中之鞘之部分使用熔點較芯低之樹脂,具體而言,作為芯/鞘,可列舉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等組合。
纖維之捲縮程度例如可作為JIS L 0208中規定之捲縮率及捲縮數而評價。捲縮率係以拉伸纖維時之長度W1與原本之纖維之長度W2之差相對於拉伸纖維時之長度W1之百分率定義,根據「100×(W1-W2)/W1(%)」等之式而算出。所謂原本之纖維之長度W2係指纖維之自然狀態下以直線將纖維之兩端部連結之長度。所謂自然狀態係指將纖維之一端部固定於水平之板,利用纖維之自重向下方垂下之狀態。所謂拉伸纖維時之長度W1係指拉伸至無纖維之捲縮時之最小負荷時之長度。
構成背面片材6之捲縮纖維之捲縮率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30%以上,且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70%以下,進而較佳為60%以下。又,捲縮數每1 cm較佳為1個以上,更佳為2個以上,且較佳為10個以下,更佳為8個以下。為設為此種捲縮率及捲縮數,例如可藉由適當調整纖維之製造步驟中實施之捲縮處理、潛在捲縮纖維之材質、加熱處理之溫度等而進行。作為具有滿足捲縮率及捲縮數之捲縮纖維之背面片材6,例如可使用將具有上述芯鞘結構之潛在捲縮纖維供於熱風法而製造之不織布。於將背面片材6設為片材之積層體,且各片材中包含捲縮纖維之情形時,上述捲縮率及捲縮數設為各片材分別獨立滿足者。
背面片材6之構成纖維可為其一部分為捲縮纖維,亦可為構成纖維之全部為捲縮纖維。就提高保溫性之觀點而言,背面片材6中所包含之捲縮纖維之比率較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且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80%以下。關於捲縮纖維之比率,例如自測定對象之片材隨機取出10根纖維,將上述捲縮率及捲縮數均滿足之纖維設為捲縮纖維,將捲縮率或捲縮數之任一者不滿足之纖維設為未捲縮之纖維時,可作為捲縮纖維之根數之比率以根數基準算出。
就使背面片材6內之空隙增加以提高隔熱效果,而進一步提高溫熱器具之保溫性之觀點而言,背面片材6較佳為於實心之纖維之基礎上或代替此包含中空之纖維作為其構成纖維。如圖5所示,於背面片材6具有積層結構之情形時,較佳為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至少一者中包含中空纖維,更佳為至少第1纖維層6a中包含中空纖維。
中空纖維係纖維之內部具有包含單孔或多孔之空洞之絲狀體。就提高溫熱器具之保溫性之觀點而言,中空纖維之作為空洞部分之面積相對於中空纖維之橫截面(與纖維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截面)整體之面積之百分率的中空率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5%以上,且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40%以下。此種中空纖維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製造:一面將成為中空纖維之原料之熱塑性樹脂之熔融物或熔解物自噴嘴呈筒狀噴出,一面使噴出之筒狀之熔融物或熔解物之一端融合。中空纖維之橫截面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真圓形或後述之非真圓形等。中空纖維之橫截面之形狀可藉由纖維之製造時使用之噴嘴之大小或形狀而適當變更。中空纖維亦可藉由使用上述潛在捲縮纖維所使用之原料而成為中空且捲縮之纖維。中空且捲縮之纖維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獲得:對具有上述同心或偏心之芯鞘結構且於芯部分形成有在纖維之長度方向延伸之空洞之潛在捲縮纖維實施加熱處理。
背面片材6之構成纖維可為將中空纖維與實心纖維混合之纖維,亦可為構成纖維之全部為實心纖維或中空纖維之任一者。就提高保溫性之觀點而言,背面片材6中所含之中空纖維之比率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且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80%以下。關於背面片材6中所包含之中空纖維之比率,例如可自測定對象之片材隨機取出10根纖維,利用掃描性電子顯微鏡觀察上述纖維之橫截面(與纖維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截面)時,作為纖維內部具有相對於橫截面之整個面積為10%以上之空洞之纖維之根數的比率以根數基準算出。
就使保溫性及印刷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背面片材6較佳為於纖維之橫截面之形狀為真圓形之纖維之基礎上或代替此包含纖維之橫截面之形狀為非真圓形之異形纖維作為其構成纖維。如圖5所示,於背面片材6具有積層結構之情形時,更佳為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至少一者中包含異形纖維,進而較佳為至少構成溫熱器具1之外表面之片材包含異形纖維。又,亦更佳為至少第2纖維層6b中包含異形纖維。
作為異形纖維之橫截面形狀,例如可列舉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及六邊形等凸多邊形或正多邊形、星形多邊形、橢圓形、多葉形、W字形、X字形等,但只要發揮本發明之效果,則並無特別限定。
就使溫熱器具之外觀良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背面片材6中之作為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之面的印刷面6S實施有印刷。所謂實施印刷係指使墨水附著於背面片材6之印刷面6S之一部分或全部,將背面片材6著色為與該片材之底色相同或不同之顏色,而可視認文字、記號、圖形、圖樣、花紋、輪廓、圖像、或該等之組合等。如上所述,本發明之溫熱器具由於具備具有特定空隙量之背面片材,故而可清晰地印刷所期望之文字或花紋等,其結果,溫熱器具之外觀變得良好。作為對背面片材之印刷方法,只要為可將墨水附著於片材之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噴墨印刷、旋轉印刷、軟版印刷、網版印刷、凹版印刷等。墨水之塗佈量以基於墨水之乾燥質量之基重計可設為約0.5 g/m2 以上1.5 g/m2 以下。
溫熱器具1中之掛耳部4之形態只要為可將本體部2固定於使用者之兩眼之態樣,則並不限定於圖1及圖2所示之片狀之構件。例如亦可如圖6所示,採用包含繩狀之構件之掛耳部4,或者採用包含絲狀或帶狀之構件之掛耳部4。就提高溫熱器具之服貼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橡膠等彈性體,成為可伸縮之掛耳部4。
上述溫熱器具1中之發熱體3之形態係設為2個發熱體3隔開地保持之形態而進行了說明,但只要可對使用者之兩眼及該等之周圍賦予溫感,則溫熱器具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具有可覆蓋使用者之兩眼及其周圍之形狀及大小之1個發熱體保持於正面片材5與背面片材6之間,亦可為3個以上之發熱體保持於正面片材5與背面片材6之間。
又,圖2及圖3所示之發熱體3僅其一部分於溫熱器具1之橫向X之中央區固定,但並不限於該形態。例如,可將發熱體3與背面片材6利用接著劑於上述中央區及上述中央區以外之區域連續地或間斷地接合,亦可於背面片材6中之要配置發熱體3之位置之整個面塗佈接著劑而接合。
以上,對本發明基於其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背面片材6中可包含之中空纖維及捲縮纖維可分別獨立地包含該等纖維,或亦可包含複數之中空且捲縮之一根纖維。於設為中空且捲縮之纖維之情形時,該纖維較佳為包含於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至少一者,更佳為包含於第1纖維層6a及第2纖維層6b之兩者。該等背面片材6之各形態中亦可進而包含實心之纖維。關於中空且捲縮之纖維,適當應用上述中空纖維及捲縮纖維之說明。於任一情形時均充分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關於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而揭示以下之溫熱器具。 <1> 一種溫熱器具,其具備:本體部,其具有使用時覆蓋使用者之兩眼之形狀;發熱體,其設於該本體部;及一對掛耳部,其安裝於該本體部且可維持該本體部對使用者之兩眼之被覆狀態; 上述本體部具備:正面片材,其位於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及背面片材,其位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 上述發熱體保持於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背面片材之間;且 上述背面片材之每單位面積之空隙量為1000 cm3 /m2 以上6000 cm3 /m2 以下。
<2> 如上述<1>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溫熱器具具備相當於長度方向之橫向與正交於該橫向之縱向, 於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背面片材之間,在橫向相互隔開地保持有複數個上述發熱體。 <3> 如上述<1>或<2>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正面片材及上述背面片材均具有透氣性。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發熱體包含可氧化性金屬、反應促進劑、電解質及水。 <5> 如上述<4>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發熱體係由進而包含纖維狀物之纖維片材構成之發熱片材。 <6> 如上述<4>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發熱體由進而包含保水劑之發熱組合物構成。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溫熱器具具備相當於長度方向之橫向與正交於該橫向之縱向, 上述背面片材與上述發熱體經由接著固定部而固定,且上述接著固定部設於上述溫熱器具之橫向中央區。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溫熱器具具備相當於長度方向之橫向與正交於該橫向之縱向, 上述掛耳部於橫向之兩外端區,接合於上述正面片材之外表面,形成有上述本體部與上述掛耳部相接合之接合區域。 <9> 如上述<8>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接合區域係上述本體部與上述掛耳部連續地或間斷地接合而形成。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之每單位面積之空隙量較佳為1000 cm3 /m2 以上,更佳為1500 cm3 /m2 以上,進而較佳為2000 cm3 /m2 以上,進一步較佳為2500 cm3 /m2 以上,且較佳為6000 cm3 /m2 以下,更佳為5000 cm3 /m2 以下,進而較佳為4000 cm3 /m2 以下,進一步較佳為3000 cm3 /m2 以下。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係實施了熱風處理、熱黏合處理及針刺處理之至少一種處理之不織布。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為實施了熱風處理及熱黏合處理之不織布。 <13>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正面片材為不織布, 上述正面片材之基重較佳為10 g/m2 以上,更佳為20 g/m2 以上,且較佳為200 g/m2 以下,更佳為130 g/m2 以下。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為不織布, 上述背面片材之基重較佳為15 g/m2 以上,更佳為30 g/m2 以上,且較佳為105 g/m2 以下,更佳為75 g/m2 以下。 <15> 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具備:第1纖維層,其位於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及第2纖維層,其位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且 第2纖維層之構成纖維之纖維粗度小於第1纖維層之構成纖維之粗度。
<16> 如上述<15>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為包含具有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片材之單一結構。 <17> 如上述<15>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為將構成第1纖維層之片材與構成第2纖維層之片材重疊成之複合結構。 <18> 如上述<17>之溫熱器具,其中構成第1纖維層之片材之基重較佳為10 g/m2 以上,更佳為20 g/m2 以上,且較佳為70 g/m2 以下,更佳為50 g/m2 以下。 <19> 如上述<17>或<18>之溫熱器具,其中構成第2纖維層之片材之基重較佳為5 g/m2 以上,更佳為10 g/m2 以上,且較佳為35 g/m2 以下,更佳為25 g/m2 以下。
<20> 如上述<15>至<19>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構成第1纖維層之纖維之纖度較佳為1.5 dtex以上,更佳為2.0 dtex以上,且較佳為10.0 dtex以下,更佳為5.0 dtex以下。 <21> 如上述<15>至<20>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第2纖維層之構成纖維之纖度較佳為0.8 dtex以上,更佳為1.0 dtex以上,且較佳為2.0 dtex以下,更佳為3.0 dtex以下。 <22> 如上述<1>至<21>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包含捲縮纖維。 <23> 如上述<15>至<21>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至少一者中包含捲縮纖維。 <24> 如上述<15>至<21>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兩者中包含捲縮纖維。
<25> 如上述<22>至<24>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捲縮纖維包含同心芯鞘型或偏心芯鞘型之複合纖維, 上述複合纖維中之芯/鞘之組合為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 <26> 如上述<22>至<25>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捲縮纖維之捲縮率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30%以上,且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70%以下,進而較佳為60%以下。 <27> 如上述<22>至<26>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捲縮纖維之捲縮數每1 cm較佳為1個以上,更佳為2個以上,且較佳為10個以下,更佳為8個以下。 <28> 如上述<22>至<27>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中所包含之捲縮纖維之比率以根數基準計較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且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80%以下。
<29> 如上述<1>至<28>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包含中空纖維。 <30> 如上述<15>至<21>、<23>至<28>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至少第2纖維層中包含中空纖維。 <31> 如上述<29>或<30>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中空纖維之中空率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5%以上,且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40%以下。 <32> 如上述<29>至<31>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中所包含之中空纖維之比率以根數基準計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且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80%以下。 <33> 如上述<1>至<32>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包含纖維之橫截面之形狀為非真圓形之異形纖維。 <34> 如上述<15>至<21>、<23>至<28>、<30>至<32>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至少第2纖維層中包含纖維之橫截面之形狀為非真圓形之異形纖維。
<35> 如上述<1>至<34>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包含中空且捲縮之纖維及實心之纖維。 <36> 如上述<15>至<21>、<23>至<28>、<30>至<32>、<34>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至少一者中包含中空且捲縮之纖維及實心之纖維。 <37> 如上述<15>至<21>、<23>至<28>、<30>至<32>、<34>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兩者中包含中空且捲縮之纖維及實心之纖維。 <38> 如上述<15>至<21>、<23>至<28>、<30>至<32>、<34>、<36>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第1纖維層中包含中空且捲縮之纖維及實心之纖維。 <39> 如上述<1>至<38>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於上述背面片材中之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之面實施有印刷。 <40> 如上述<1>至<39>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掛耳部包含片材,且用於供耳朵穿過之插通部形成於該片材。 <41> 如上述<1>至<39>中任一項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掛耳部包含繩狀、絲狀或帶狀之構件。 <42> 如上述<41>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構件為彈性體。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對本發明更詳細地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制於該實施例。
〔實施例1〕 作為正面片材5,以單層使用如下之針刺不織布:包含將以聚丙烯為原料且纖度為1.0 dtex之實心之纖維及以聚丙烯與乙烯-丙烯共聚物為原料且纖度為2.2 dtex之貼合纖維,且基重為80 g/m2 。 作為背面片材6,使用以下之片材。即,將第1原料集合體(基重20 g/m2 )與第2原料集合體(基重10 g/m2 )混合,該第1原料集合體僅包含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亦稱為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偏心且中空之潛在捲縮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中空率15%),該第2原料集合體僅包含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實心之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對於該等原料集合體吹送140℃之空氣流10秒而進行熱風處理,製造包含捲縮纖維之一片纖維集合體。其後,使用正面溫度為124℃之熱輥,以0.3 MPa擠壓上述纖維集合體,進行熱黏合處理,而成為包含一片片材之背面片材6。該背面片材6為如下之單一結構之片材:源自第1原料集合體之中空且捲縮之纖維與源自第2原料集合體之實心之纖維混合存在,且各集合體間無法剝離。背面片材6之基重為30 g/m2 ,捲縮纖維及中空纖維之比率為50%,空隙量為1635 cm3 /m2 。 發熱體3依照日本專利特開2003-102761號公報中記載之材料及方法而製作,成為包含可氧化性金屬、保水材、纖維狀物、電解質及水之發熱片材。以第2纖維層6b配置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面之方式配置背面片材6,於該狀態下在正面片材5與背面片材6之間保持片狀之發熱體3,而製造圖1所示之溫熱器具。
〔實施例2〕 除使用以下之片材作為背面片材6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溫熱器具。 作為背面片材6,將第1原料纖維集合體(基重20 g/m2 )與第2原料纖維集合體(基重10 g/m2 )重疊而成為原料積層體,該第1原料纖維集合體包含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偏心且中空之潛在捲縮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中空率15%)、及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實心之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之兩種纖維,該第2原料纖維集合體僅包含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實心之芯鞘纖維(纖度1.7 dtex),對於該原料積層體,在與實施例1同樣之條件下進行熱風處理,而製造包含捲縮纖維且包含複數之纖維層之積層體。其後,於與實施例1同樣之條件下,對上述積層體之存在第2原料片材之側之面進行熱黏合處理,而成為包含複數之纖維層且各層間無法剝離之單一結構之背面片材6。詳細而言,該背面片材6為包含具有第1纖維層6a與第2纖維層6b之兩層纖維層之一片片材之單一結構的片材,該第1纖維層6a具有中空且捲縮之纖維與實心之纖維之兩者,該第2纖維層6b僅具有實心之纖維。本實施例之背面片材6之基重為30 g/m2 ,空隙量為1695 cm3 /m2
〔實施例3〕 除使用以下之片材作為背面片材6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溫熱器具。 作為背面片材6,將第1原料纖維集合體(基重30 g/m2 )與第2原料纖維集合體(基重15 g/m2 )重疊而成為原料積層體,該第1原料纖維集合體包含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偏心且中空之潛在捲縮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中空率15%)、及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實心之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之兩種纖維,該第2原料纖維集合體僅包含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實心之芯鞘纖維(纖度1.7 dtex),對於該原料積層體,在與實施例1同樣之條件下進行熱風處理,而製造包含捲縮纖維且包含複數之纖維層之積層體。其後,於與實施例1同樣之條件下,對上述積層體之存在第2原料纖維集合體之側之面進行熱黏合處理,而成為包含複數之纖維層且各層間無法剝離之單一結構之背面片材6。該背面片材6為包含具有第1纖維層6a與第2纖維層6b之兩層纖維層之一片片材之單一結構的片材,該第1纖維層6a具有中空且捲縮之纖維與實心之纖維之兩者,該第2纖維層6b具有實心之纖維。本實施例之背面片材6之基重為45 g/m2 ,空隙量為2533 cm3 /m2
〔實施例4〕 除使用以下之片材作為背面片材6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溫熱器具。 作為背面片材6,將第1原料纖維集合體(基重30 g/m2 )與第2原料纖維集合體(基重15 g/m2 )重疊而成為原料積層體,該第1原料纖維集合體包含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偏心且中空之潛在捲縮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中空率15%)、及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實心之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之兩種纖維,該第2原料纖維集合體僅包含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實心之芯鞘纖維(纖度1.7 dtex),對於該原料積層體,在與實施例1同樣之條件下進行熱風處理,而製造包含捲縮纖維且包含複數之纖維層之積層體。其後,於與實施例1同樣之條件下,對上述積層體之存在第2原料纖維集合體之側之面進行熱黏合處理,而製造包含各層間無法剝離之單一結構之片材之纖維集合體A(基重45 g/m2 )。 另外,將第1原料集合體(基重20 g/m2 )與第2原料集合體(基重10 g/m2 )混合,該第1原料集合體僅包含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偏心且中空之潛在捲縮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中空率15%),該第2原料集合體僅包含以聚酯為芯、以聚乙烯為鞘之實心之芯鞘纖維(纖度2.8 dtex),對於該等基重為30 g/m2 之原料集合體,吹送140℃之空氣流10秒而進行熱風處理,製造包含捲縮纖維且包含各層間無法剝離之單一結構之片材之纖維集合體B。 將所得之纖維集合體A及纖維集合體B利用熱熔接著劑貼合,而成為包含複數片片材、基重為75 g/m2 且各層間無法剝離之單一結構之背面片材6。該背面片材6為如下之單一結構之片材:無法剝離地具有兩層結構之第1纖維層6a與兩層結構之第2纖維層6b之兩層纖維層,該第1纖維層6a具有包含中空且捲縮之纖維與實心之纖維之兩者的纖維集合體B,該第2纖維層6b具有包含中空且捲縮之纖維與實心之纖維之兩者的纖維集合體A,且纖維集合體A中之第2原料片材形成印刷面。空隙量為5113 cm3 /m2
〔比較例1〕 作為背面片材6,單獨使用包含纖度為1.7 dtex之聚酯纖維之水刺不織布(基重40 g/m2 ),且不對該不織布進行熱風處理及熱黏合處理,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溫熱器具。背面片材6之空隙量為501 cm3 /m2
〔保溫性之評價〕 背面片材之保溫性之評價利用以下之方法進行。作為測定樣品,於具有溫度感測器及熱通量計之測定裝置(Intercross公司製造,Peltier 210)上,將尺寸為4 cm×3 cm之實施例或比較例中使用之背面片材以背面片材中之配置於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的面進行面接觸之方式配置,在背面片材之配置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的面上配設與該片材相同尺寸之非透氣片材(紙與樹脂之層壓體),且將該等片材固定於測定裝置。其次,於20℃、50%RH環境下,按照以下所示之溫度分佈(1)~(3)之順序賦予熱,隨時間測定熱通量(W/m2 )之變化。又,僅於測定裝置固定非透氣片材作為對照樣品之情形時之熱通量(W/m2 )之變化亦同樣地測定。該等測定進行2次,將各自之平均值設為平均熱通量。保溫性之評價係將測定樣品之溫度分佈(3)下之平均熱通量與對象樣品之溫度分佈(3)下之平均熱通量之差作為保溫效果指數(W/m2 )而表示。保溫效果指數越高表示保溫性越高。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
<溫度分佈> (1)測定前:於30℃固定5分鐘 (2)測定開始(0秒)~100秒:自30℃固定升溫至50℃ (3)100秒~280秒:固定於50℃
〔皮膚溫度之評價〕 讓人配戴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溫熱器具,在與正面片材5相接之部位之皮膚安裝溫度感測器(Gram公司製造,型號:LT-8系列 LT-ST08-12),隨時間測定皮膚溫度(℃)之變化。測定環境均設為15℃、50%RH,測定時間設為30分鐘。測定正面片材5側之最高到達溫度(℃)及38℃持續時間(分鐘)。最高到達溫度之測定進行2次,設為其平均值。本評價中,到達溫度越高且持續時間越長係指保溫性越高。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
〔印刷性之評價〕 對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背面片材6之印刷面,利用軟版印刷且使用油性軟版墨水,實施包含文字之印刷。實施例1至4中對第2纖維層6b之外側實施印刷。墨水之塗佈量以乾燥質量計為1 g/m2 ,藉由印刷之壓縮度為45%。將該等之印刷性利用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
<評價基準> A:印刷之文字之輪廓清晰,且可容易地辨識文字。 B:印刷之文字之輪廓稍模糊,但可辨識文字。 C:印刷之文字飛白或文字之輪廓模糊,無法辨識文字。
〔使用感之評價〕 讓專業官能檢查員5名配戴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溫熱器具,利用以下之基準評價溫熱器具之使用感。算出各官能檢查員之評價點之算術平均值而評價使用感。若評價點之算術平均點為2點以上,則表示溫熱器具之使用感良好。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
<使用感之評價基準> 3點:配戴時感覺不到重量,使用感非常良好。 2點:配戴時有感覺到重量之情形,但使用感良好。 1點:配戴時強烈感覺到重量,不舒適。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比較例1
背面片材之形態 多層+單一結構 多層+單一結構 多層+單一結構 多層+單一結構 單層+單一結構
背面片材之空隙量(cm3 /m2 ) 1635 1695 2533 5113 501
保溫性 保溫效果指數(W/m2 ) 6.29 6.27 8.37 10.53 2.20
皮膚溫度 最高到達溫度(℃) 40.2 40.2 40.7 41.0 39.1
38℃以上持續時間(分鐘) 15.8 16.0 18.4 21.0 13.3
印刷性 B A A A A
使用感 3.0 3.0 2.6 2.0 3.0
如表1所示,可知使用具有特定空隙量之背面片材之各實施例之溫熱器具與比較例之溫熱器具相比,保溫性較高,可長時間對使用者賦予適溫之溫熱。又,亦可知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溫熱器具之印刷性較高,使用感亦良好。因此,可知本發明之溫熱器具兼顧保溫性及印刷性且優異,除此以外,使用感亦良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保溫性及印刷性兼顧且優異之溫熱器具。
1:溫熱器具 2:本體部 3:發熱體 4:掛耳部 4A:插通部 5:正面片材 6:背面片材 6a:第1纖維層 6b:第2纖維層 6S:印刷面 7:接著劑 7a:接著固定部 9:接合區域 9s:接合端部 X:橫向 Y:縱向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溫熱器具之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圖2是圖1所示之溫熱器具之分解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之溫熱器具之沿著長度方向之剖視圖。 圖4是圖3所示之溫熱器具之放大剖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之溫熱器具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放大剖視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之溫熱器具之另一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1:溫熱器具
2:本體部
3:發熱體
4:掛耳部
4A:插通部
X:橫向
Y:縱向

Claims (17)

  1. 一種溫熱器具,其具備:本體部,其具有使用時覆蓋使用者之兩眼之形狀;發熱體,其設於該本體部;及一對掛耳部,其安裝於該本體部且可維持該本體部對使用者之兩眼之被覆狀態; 上述本體部具備:正面片材,其位於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及背面片材,其位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 上述發熱體保持於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背面片材之間;且 上述背面片材之每單位面積之空隙量為1000 cm3 /m2 以上6000 cm3 /m2 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具備:第1纖維層,其位於靠近使用者之肌膚之側;及第2纖維層,其位於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
  3. 如請求項2之溫熱器具,其中第2纖維層之構成纖維之纖維粗度小於第1纖維層之構成纖維之粗度。
  4. 如請求項2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為包含具有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片材之單一結構。
  5. 如請求項2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為將構成第1纖維層之片材與構成第2纖維層之片材重疊成之複合結構。
  6. 如請求項2之溫熱器具,其中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至少一者中包含中空且捲縮之纖維與實心之纖維。
  7. 如請求項1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包含捲縮纖維。
  8. 如請求項6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捲縮纖維包含同心芯鞘型或偏心芯鞘型之複合纖維, 上述複合纖維中之芯/鞘之組合為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
  9. 如請求項6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中所包含之捲縮纖維之比率以根數基準計為20%以上100%以下。
  10. 如請求項1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包含中空纖維。
  11. 如請求項6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中空纖維之中空率為10%以上50%以下。
  12. 如請求項6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中所包含之中空纖維之比率以根數基準計為30%以上100%以下。
  13. 如請求項1之溫熱器具,其中於上述背面片材中之遠離使用者之肌膚之側之面實施有印刷。
  14. 如請求項1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為實施了熱風處理、熱黏合處理及針刺處理之至少一種處理之不織布。
  15. 如請求項1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為實施了熱風處理及熱黏合處理之不織布。
  16. 如請求項1之溫熱器具,其中上述背面片材包含中空且捲縮之纖維與實心之纖維。
  17. 如請求項6之溫熱器具,其中第1纖維層中包含中空且捲縮之纖維與實心之纖維。
TW108142882A 2019-03-01 2019-11-26 溫熱器具 TWI736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8229 2019-03-01
WOPCT/JP2019/008229 2019-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3169A true TW202033169A (zh) 2020-09-16
TWI736035B TWI736035B (zh) 2021-08-11

Family

ID=7233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2882A TWI736035B (zh) 2019-03-01 2019-11-26 溫熱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397059B2 (zh)
KR (1) KR102630890B1 (zh)
CN (1) CN113507905B (zh)
TW (1) TWI736035B (zh)
WO (1) WO202017913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0418B2 (ja) * 1996-04-26 2005-08-10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複合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法
JP4122182B2 (ja) * 2002-06-28 2008-07-23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印刷性に優れたカイロ包材用不織布および使い捨てカイロ
JP5095457B2 (ja) * 2008-03-21 2012-12-12 東洋紡株式会社 温熱具用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温熱具
JP5622442B2 (ja) 2010-05-31 2014-11-12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JP2012245044A (ja) * 2011-05-25 2012-12-13 Suzuki Yushi Kogyo Kk 発熱用シートおよび発熱性貼付用具
JP5905683B2 (ja) * 2011-08-24 2016-04-20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JP5888495B2 (ja) * 2012-01-11 2016-03-22 東洋紡株式会社 柔軟性および耐摩耗性に優れた長繊維不織布およびその用途
DE112016006301B4 (de) * 2016-01-25 2024-04-25 Denso Corporation Heizvorrichtung
JP6997545B2 (ja) * 2016-06-17 2022-01-17 花王株式会社 蒸気温熱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6949459B2 (ja) * 2016-06-29 2021-10-13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発熱体及び温熱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97059B2 (ja) 2023-12-12
CN113507905A (zh) 2021-10-15
KR20210083319A (ko) 2021-07-06
JPWO2020179135A1 (zh) 2020-09-10
WO2020179135A1 (ja) 2020-09-10
KR102630890B1 (ko) 2024-01-29
CN113507905B (zh) 2024-02-20
TWI736035B (zh)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59557B1 (ko) 경량 펠트재
KR20090023342A (ko) 부직포
CN109689352A (zh) 纹理化清洁制品
KR20090023338A (ko) 부직포
TW200406178A (en) Spun bonded type nonwoven fabric and material for use in sanitary goods
JP2008025085A (ja) 不織布及び不織布製造方法
WO2004098470A1 (ja) 加温具
JP2009292750A (ja) シート状化粧材
JP2758833B2 (ja) 発熱性保温袋
KR20200125684A (ko) 온열구
JP2008285433A (ja) 化粧料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08714A (ja) 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収性物品
TW201226199A (en) Laminated nonwoven fabric and manufactur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TWI736035B (zh) 溫熱器具
JP6906989B2 (ja) 内装用表面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37784B2 (ja) 内装用表面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20943A (ja) 発熱具
JP2004024748A (ja) 印刷性に優れたカイロ包材用不織布および使い捨てカイロ
JP4677618B2 (ja) 加温体
JP5053325B2 (ja) 使い捨て保温具用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4109438B2 (ja) 表層材および壁紙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249577A1 (ja) 温熱具
TWI768452B (zh) 溫熱器具
JP6621334B2 (ja) プリーツ型衛生マスク
JP2024072212A (ja) 温熱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