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7500A - 拉片組裝裝置 - Google Patents

拉片組裝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7500A
TW202017500A TW108107729A TW108107729A TW202017500A TW 202017500 A TW202017500 A TW 202017500A TW 108107729 A TW108107729 A TW 108107729A TW 108107729 A TW108107729 A TW 108107729A TW 202017500 A TW202017500 A TW 2020175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tab
slider
assembly devic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7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3636B (zh
Inventor
藤本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63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7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750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簡便地應對多種不同形狀的拉片的拉片組裝裝置。在拉鏈的拉頭主體(15)上組裝拉片的拉片組裝裝置具備拉頭輸送路徑(P1)、翻轉單元(P2)、翻轉驅動部(P3)。拉頭輸送路徑(P1)輸送多個拉頭主體(15)。翻轉單元(P2)具有旋轉軸(21),並將支承拉片(13)的一對拉片夾緊部(23A、23B)以旋轉軸(21)為對稱軸彼此分開地配置。翻轉驅動部(P3)將翻轉單元(P2)以旋轉軸(21)為中心翻轉驅動,使一對拉片夾緊部(23A、23B)交替地配置於被供給拉片(13)的第一位置(PO1)、和在由拉頭輸送路徑(P1)輸送的拉頭主體(15)上組裝拉片(13)的第二位置(PO2)。

Description

拉片組裝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在拉鏈的拉頭主體上組裝拉片的拉片組裝裝置。
已知一種在拉鏈的拉頭主體上自動地組裝拉片的拉片組裝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該拉片組裝裝置具備:將拉頭主體依次向多個組裝部輸送的拉頭輸送路徑;與拉頭輸送路徑連接的拉頭供給路徑;配置於拉頭輸送路徑的中途、且用於向拉頭輸送路徑供給拉片的拉片供給路徑;和沿著拉頭輸送路徑間歇地輸送拉頭主體的拉頭輸送機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358104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上述結構的拉片組裝裝置中,是採用拉片用滑槽作為拉片供給路徑、並通過拉片用滑槽前端的止動件將拉片定位的結構。因此,在更改為形狀不同的其它拉片時,需要進行滑槽的更換、調整等複雜作業。也就是說,難以簡便地應對多種不同形狀的拉片。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簡便地應對多種不同形狀的拉片的拉片組裝裝置。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由下述結構構成。 一種拉片組裝裝置,在拉鏈的拉頭主體上組裝拉片,該拉片組裝裝置具備: 拉頭輸送路徑,其輸送多個所述拉頭主體; 翻轉單元,其具有旋轉軸,並將支承所述拉片的一對拉片夾緊部以所述旋轉軸為對稱軸彼此分開地配置;和 翻轉驅動部,其將所述翻轉單元以所述旋轉軸為中心翻轉驅動,使一對所述拉片夾緊部交替地配置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是被供給所述拉片的位置,第二位置是在由所述拉頭輸送路徑輸送的所述拉頭主體上組裝所述拉片的位置。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無需使用與拉片的種類對應的專用拉片滑槽(chute),且無需複雜的更換作業就能將各種形狀的拉片簡便地組裝於拉頭主體。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具體說明。 圖1是拉片組裝裝置100的主要部分主視圖,圖2是設有拉片13的拉頭的分解立體圖。
本結構的拉片組裝裝置100是在被間歇輸送的各個拉頭主體15(參照圖2)上組裝拉片13的裝置。拉片組裝裝置100具備拉頭輸送路徑P1、翻轉單元P2、翻轉驅動部P3、定位單元P4、和壓緊單元P5。
在以下的說明中,在圖1所示的拉片組裝裝置100中,上下左右的各方向設為從正面觀察裝置時的方向,將朝向裝置近前側的方向設為前方,將朝向裝置裡側的方向設為後方。
如圖2所示,拉頭11具有拉片安裝柱17,拉片安裝柱17的基端17a與拉頭主體15的上翼板15a連結,而拉片安裝柱17的自由端17b未與上翼板15a連結。拉片13在長度方向一端側形成有開口孔19。拉片13的開口孔19側的一端部插入至拉頭11的拉片安裝柱17的自由端17b與拉頭主體15的上翼板15a之間的間隙。也就是說,在拉片13的開口孔19內插入拉片安裝柱17的自由端17b。然後,拉頭11在從拉片13的開口孔19插入了拉片安裝柱17的自由端17b的狀態下被從上方沿箭頭P所示的方向對拉片安裝柱17加壓。由此,拉片安裝柱17被壓緊,從而防止拉片13從拉片安裝柱17脫落。
圖1所示的拉片組裝裝置100將上述的拉頭主體15和拉片13分開輸送,在拉片安裝柱17上組裝拉片13並將拉片安裝柱17壓緊,由此製作帶拉片的拉頭11。以下,對拉頭輸送路徑P1、翻轉單元P2、翻轉驅動部P3、定位單元P4、壓緊單元P5分別進行說明。
拉頭輸送路徑P1是在輸送路徑的鉛垂面內描繪矩形軌跡而工作的間歇輸送式輸送路徑,多個拉頭主體15分別沿輸送方向在維持著規定的固定間隔的狀態下被依次輸送。本結構的拉頭輸送路徑P1從圖1的右側朝向左側輸送拉頭主體15。
圖3是翻轉單元P2的立體圖,圖4是翻轉單元P2的主視圖。 如圖3、圖4所示,翻轉單元P2具有旋轉軸21,該旋轉軸21沿著相對於拉頭輸送路徑P1的拉頭輸送方向STD(圖中左右方向)以傾斜角α為45°的方式傾斜的軸線Ax1,翻轉單元P2以旋轉軸21為中心旋轉自如地被支承。支承拉片13的一對拉片夾緊部23A、23B以旋轉軸21為對稱軸從旋轉軸21遠離彼此相等的距離而配置在翻轉單元P2上。也就是說,拉片夾緊部23A、23B相對於軸線Ax1配置在彼此相等的半徑距離。
拉片夾緊部23A、23B在圖3、圖4所示的狀態下配置如下:一方的拉片夾緊部23A配置於供給拉片13的拉片供給位置(第一位置)PO1,另一方的拉片夾緊部23B配置於將拉片13向由拉頭輸送路徑P1輸送的拉頭主體15組裝的拉片組裝位置(第二位置)PO2。通過之後詳細說明的翻轉驅動部P3(參照圖1),將翻轉單元P2從該狀態以軸線Ax1上的旋轉軸21為中心旋轉180度而翻轉驅動,由此將拉片夾緊部23A配置於拉片組裝位置PO2,並將拉片夾緊部23B配置於拉片供給位置PO1。也就是說,翻轉驅動部P3使一對拉片夾緊部23A、23B交替地配置於拉片供給位置PO1和拉片組裝位置PO2。
拉片夾緊部23A、23B具備載置拉片13的平坦的台座25、和將拉片13沿拉片厚度方向夾緊於台座25的夾具27。台座25在拉片供給位置PO1與拉頭輸送方向STD平行而變為水平,在拉片組裝位置PO2與拉頭輸送方向STD交叉而變為鉛垂。此外,為了防止拉片13的滑動、損傷,台座25的表面優選鋪設樹脂板或樹脂片等防滑用部件。
圖5是表示將翻轉單元P2的拉片供給位置PO1處的夾具27解除夾緊後的狀態的動作說明圖。 通過將設於後述的夾緊解除桿31的前端的從動件33如圖中箭頭PA所示按下,拉片供給位置PO1的夾具27如圖中箭頭QA所示解除夾緊。在該狀態下,拉片13由未圖示的機械臂等拉片輸送機構供給至拉片供給位置PO1的台座25上。
另外,在拉頭輸送路徑P1中,以使拉片安裝柱17的自由端17b朝向拉頭輸送方向STD的前方的方式輸送拉頭主體15。由此,在拉片組裝位置PO2的拉片夾緊部23B所支承的拉片13的開口孔19內插入拉片安裝柱17的自由端17b。此時,拉片組裝位置PO2的夾具27成為在拉頭主體15的拉片安裝柱17插入有拉片13的開口孔19的狀態。在該狀態下,拉片13在因拉頭主體15的輸送而向圖中箭頭QB所示的方向傾斜的同時被夾緊於台座25。
即,在翻轉單元P2中,首先,將拉片供給位置PO1的拉片夾緊部23A解除夾緊,並通過機械臂等拉片輸送機構將拉片13載置到台座25上。載置於台座25上的拉片13由拉片夾緊部23B的夾具27夾緊。然後,通過翻轉驅動部P3將翻轉單元P2以軸線Ax1為中心翻轉180度而翻轉驅動,拉片夾緊部23A從拉片供給位置PO1移動至拉片組裝位置PO2。在拉片組裝位置PO2,將由夾具27夾緊的拉片13安裝於由拉頭輸送路徑P1輸送的拉頭主體15的拉片安裝柱17。
圖6是拉片組裝位置PO2的放大立體圖。 在拉頭輸送路徑P1的拉片組裝位置PO2配置有將拉頭主體15的拉片安裝柱17壓緊的壓緊單元P5。壓緊單元P5具有升降自如地設於壓緊框架41上的升降滑塊43。升降滑塊43具有配置於拉頭主體15的拉片安裝柱17的上方的沖頭45,通過相對於壓緊框架41的下降動作來按壓並壓緊拉片安裝柱17。拉片安裝柱17被壓緊而安裝了拉片13的拉頭11在拉頭輸送路徑P1上被朝向輸送方向下游側輸送。
根據上述結構的翻轉單元P2,拉片13的供給側和拉片13的組裝側各自分開地配置。因此,能夠將在拉片供給位置PO1進行了定位的拉片13在維持著其定位狀態的情況下配置於拉片組裝位置PO2。因此,拉片供給時與拉片組裝時的位置誤差變小,能夠事先防止拉片13未進入拉片安裝柱而被誤輸送等組裝錯誤。另外,由於是在平坦的台座25上載置拉片13並將其夾緊的結構,所以無需複雜的調整作業就能將形狀不同的各種拉片13簡單地向拉頭主體組裝。另外,即使是特殊形狀的拉片,也能容易地應對。
以往,每次變更拉片13的種類都更換成專用的拉片供給滑槽並進行調整,但根據本結構,不再需要這種複雜的更換作業。另外,由於是基於彈簧的彈力進行的夾緊,所以也不再需要進行夾緊力的調整。因此,能夠簡單且迅速地進行更換,由此,拉頭的生產性提高,也能實現高效率的自動生產。
在此,對上述翻轉單元P2的更具體的機構及其動作進行說明。 圖7是概要地表示翻轉單元P2的內部結構的翻轉單元P2的概要結構圖。 如圖5、圖7所示,翻轉單元P2將正面觀察時為梯形形狀的框架51作為基體。框架51是以軸線Ax1為中心的對稱形狀,具有上表面51a、下表面51b和一對斜面51c。一對斜面51c以45°的傾斜角與軸線Ax1交叉而成為彼此正交的面。
在框架51中形成有沿著軸線Ax1貫穿上表面51a和下表面51b的貫穿孔53。在貫穿孔53內插入有固定於基座部件55的旋轉軸21。旋轉軸21經由滾動軸承57將框架51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承。
在框架51的成為基座部件55側的下表面51b側安裝有從動齒輪61。在從動齒輪61的內周面穿插有旋轉軸21,從動齒輪61與旋轉軸21的旋轉一起旋轉。從動齒輪61與之後詳細說明的驅動齒輪63(參照圖7)嚙合,通過驅動齒輪63的驅動來翻轉驅動框架51。
在框架51的一對斜面51c上配置有前述的拉片夾緊部23A、23B。由於拉片夾緊部23A、23B及其驅動機構是以軸線Ax1為對稱軸的相同結構,所以在此對拉片夾緊部23A及其驅動機構進行說明。
拉片夾緊部23A的台座25與框架51的斜面51c平行地配置。在台座25的上表面側以被朝向台座25彈性施力的方式配置有夾具27。夾具27具有跨著台座25的前後方向設置的第一臂部件67(同時參照圖3)、與台座25平行地被支承的輥69、和第一旋轉支承部71。第一旋轉支承部71將第一臂部件67與第二臂部件73旋轉自如地連結。在第二臂部件73與第一臂部件67之間設有第一彈簧材料75。第一彈簧材料75是對第一臂部件67以第一旋轉支承部71為中心向圖中順時針方向施力的拉伸彈簧。第一臂部件67通過未圖示的止動件而被限制向圖中順時針方向的旋轉移動。也就是說,第一臂部件67以第一旋轉支承部71為中心被向圖中順時針方向施力並且沿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自如地被支承。
另外,關於第二臂部件73,在其與拉片組裝位置PO2側的另一方第二臂部件73之間懸掛有第二彈簧材料77。第二彈簧材料77是對第二臂部件73以臂旋轉軸79為中心向圖中順時針方向施力的拉伸彈簧。
也就是說,夾具27通過由第二彈簧材料77對第一臂部件67和第二臂部件73向圖中順時針方向施力而產生向台座25的推壓力。另外,第一臂部件67也通過第一彈簧材料75而被向台座25施力。因此,夾具27將基於第一彈簧材料75及第二彈簧材料77的不同方向上的力合成,從而經由輥69使拉片13確實地保持在台座25上。
接著,對夾具27的夾緊解除進行說明。 在框架51的上表面51a設有將L字形的夾緊解除桿31以能夠擺動的方式支承的桿支承部81。在夾緊解除桿31的一端部設有從動件33,並在另一端部形成有凹槽83。
在夾緊解除桿31的凹槽83中卡定有從支承於框架51上的第一齒輪85的外周部端面向軸向外側突出的卡定銷87。第一齒輪85與和臂旋轉軸79同軸設置的第二齒輪89嚙合。
因此,當從動件33被按下時,夾緊解除桿31以桿支承部81為中心旋轉,將卡定於凹槽83內的卡定銷87沿第一齒輪85的周向驅動。這樣,第一齒輪85沿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將第二齒輪89沿圖中逆時針方向驅動。當第二齒輪89被沿圖中逆時針方向驅動時,第二臂部件73與第二齒輪89一體地沿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夾具27向背離台座25的方向旋轉(參照圖5的箭頭QA)。由此,基於夾具27的夾緊被解除。
而且,當解除夾緊解除桿31的從動件33的按下時,第二臂部件73通過第二彈簧材料77的彈性復原力而沿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這樣,經由第二齒輪89和第一齒輪85將卡定銷87沿周向驅動,夾緊解除桿31恢復到原來的位置。由此,基於夾具27的夾緊再次開始。
接著,對圖1所示的將翻轉單元P2翻轉驅動的翻轉驅動部P3進行說明。 雖省略圖示,但翻轉驅動部P3將直動從動軸作為驅動源,該直動從動軸設於拉片組裝裝置100的下部,且通過由馬達旋轉驅動的曲柄機構或凸輪機構進行升降動作。另外,前述的壓緊單元P5、後述的定位單元P4也同樣將直動從動軸作為動力源來動作。各直動從動軸通過曲柄機構或凸輪機構在規定的定時進行升降動作。由此,能夠容易地使各部分的動作定時同步。
接著,對定位單元P4進行說明。 圖8是從前方觀察到的定位單元P4的正面立體圖,圖9是定位單元P4的俯視圖,圖10是從後方觀察到的定位單元P4的背面立體圖。
定位單元P4與圖1所示的拉片供給位置PO1的拉片夾緊部23A相對地配置,將供給至拉片夾緊部23A的拉片13定位於規定位置。如圖8~圖10所示,該定位單元P4具備與拉片供給位置PO1的拉片夾緊部23A相面對地配置的抵接塊161、和拉片牽拉機構165。拉片牽拉機構165具備具有能夠插入至拉片13的開口孔19(參照圖2)的直徑的銷(插入部件)163,將該銷163以插入至拉片13的開口孔19內的狀態向抵接塊161牽拉。作為插入部件的銷163只要是能夠插入至拉片13的開口孔19並使拉片13移動的形狀即可,並不限於銷形狀,也可以是其它形狀或部件。
如圖9所示,驅動抵接塊161的塊驅動機構169和拉片牽拉機構165並列設於基座167上。塊驅動機構169和拉片牽拉機構165分別與連桿機構171連接,通過連桿機構171能夠進行圖中左右方向的進退移動等。
連桿機構171具有第一連桿部件173、第二連桿部件175、和連結部件177。第一連桿部件173的圖中左側的一端部與支承抵接塊161的塊驅動機構169連接。第二連桿部件175的圖中左側的一端部與拉片牽拉機構165連接。連結部件177將第一連桿部件173的另一端部與第二連桿部件175的另一端部隔著擺動軸179連結,在這些另一端部彼此之間設有將連結部件177擺動自如地支承的擺動軸179。也就是說,擺動軸179配置在第一連桿部件173的另一端部與第二連桿部件175的另一端部之間。
如圖10所示,連結部件177在從擺動軸179跨過第一連桿部件173的端部與拉桿181連結。拉桿181在連結部件177側的相反側的端部與L字形桿183的一端部183a連結。L字形桿183通過設於L字的彎曲部的擺動軸185而擺動自如地支承在基座167上。L字形桿183的另一端部183b與直動從動軸94連接。
根據該連桿機構171,當直動從動軸94進行升降動作(圖中PD1方向)時,L字形桿183擺動(圖中PD2方向),使拉桿181往復運動(圖中PD3方向)。這樣,通過連結部件177的擺動(圖中PD4方向),第一連桿部件173和第二連桿部件175往復運動(圖中PD5、PD6方向)。此時,第一連桿部件173與第二連桿部件175成為彼此相反方向的移動,當一方向右移動時,另一方向左移動。
接著,對與上述的連桿機構171連接的拉片牽拉機構165和塊驅動機構169進行更具體的說明。 圖11是表示塊驅動機構169的概要結構的局部剖視結構圖。 在基座167上固定有支承塊191。支承塊191將第一滑塊193的長度方向一端側以向圖中左右方向進退自如的方式支承。第一滑塊193的長度方向另一端側穿插於第一引導塊195的槽部197。在第一滑塊193上連接有設於第一連桿部件173的圖中左側的前端部的連結軸187。
另外,在第一引導塊195中形成有彈簧收容部199,在該彈簧收容部199內收容有浮動用彈簧材料201。浮動用彈簧材料201是使第一引導塊195相對於第一滑塊193沿圖中左右方向浮動支承的壓縮彈簧。另外,在第一滑塊193的上表面設有銷203。銷203插入至形成於第一引導塊195的長孔形狀的銷孔205。
在該第一引導塊195的圖中左側支承有抵接塊161。抵接塊161從動於第一連桿部件173的進退動作,能夠沿圖中左右方向移動。此外,抵接塊161的可移動範圍能夠通過止動件207及止動件209(參照圖9)來調整。
圖12是表示拉片牽拉機構165的概要結構的局部剖視結構圖。 支承塊191將第二滑塊211(滑動部件)的長度方向一端側以向圖中左右方向進退自如的方式支承。第二滑塊211的長度方向另一端側穿插於第二引導塊213的槽部215。
在第二引導塊213上連接有與第二滑塊211連接的浮動用彈簧材料217。由此,第二引導塊213沿圖中左右方向浮動支承於第二滑塊211。另外,在第二滑塊211的上表面設有銷219。銷219插入至形成於第二引導塊213的長孔形狀的銷孔221。
另外,第二引導塊213在圖中左側具有環狀的前端突起部223(參照圖8),L字形的桿部件225以軸227(旋轉支承部)為中心旋轉自如地支承於前端突起部223。桿部件225在圖中左側的一端部225a朝向上方突出設置有銷163。另外,在另一端部225b連接有與第二引導塊213連接的彈簧材料229。彈簧材料229採用彈性常數比浮動用彈簧材料217大的材料。
另外,在第二滑塊211的圖中左側前端固定有支承著推輥(pusher roller)231的推輥支承部233。該推輥231與第二滑塊211成為一體而沿圖中左右方向進退移動。
接著,說明基於上述結構的定位單元P4進行的定位動作。 圖13是表示拉片供給位置PO1處的定位單元P4的動作的動作說明圖。 拉片13被供給至拉片夾緊部23A的台座25並由夾具27夾緊在台座25上。在該狀態下,拉片13的開口孔19朝向定位單元P4。
根據本結構的定位單元P4,塊驅動機構169經由圖9所示的第一連桿部件173使抵接塊161朝向拉片夾緊部23A移動(圖中N1方向)。另外,拉片牽拉機構165經由圖9所示的第二連桿部件175使與第二滑塊211的工作聯動的桿部件225以軸227為中心旋轉,將銷163插入至拉片13的開口孔19內(圖中M1方向)。之後,將銷163向抵接塊161側牽拉(圖中M2方向)。由此,拉片13的開口孔19側的前端與抵接塊161抵接而被定位。
在此,利用圖14(A)~圖14(C)對拉片牽拉機構165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14(A)表示第二連桿部件175向銷163側移動的狀態。與第二連桿部件175連接的第二滑塊211將推輥支承部233的推輥231推抵於桿部件225。此時,設於第二滑塊211的銷219與長孔形狀的銷孔221的右側一端抵接,使第二引導塊213向銷163側移動。在該情況下,桿部件225以軸227為中心向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成為銷163向下方下降後的狀態。也就是說,銷163配置於從拉片13的開口孔19脫離的位置。該狀態是將拉片13向拉片夾緊部23A供給之前的狀態,是拉片13定位於拉片夾緊部23A之前的狀態。
圖14(B)表示從圖14(A)的狀態將第二連桿部件175向圖中PD6所示的方向牽引後的狀態。在該情況下,第二滑塊211由第二連桿部件175向圖中PD6所示的方向牽引。由此,推輥231也被向第二連桿部件175側拉回。這樣,桿部件225通過彈簧材料229的彈性復原力而以軸227為中心向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由此,銷163插入至拉片13的開口孔19內。此時的銷163的動作成為在圖13中也示出的M1的動作。
圖14(C)表示從圖14(B)的狀態進一步將第二連桿部件175向圖中PD6所示的方向牽引後的狀態。在該情況下,銷219與長孔形狀的銷孔221的左側的另一端抵接,第二引導塊213與第二滑塊211一體地移動。銷219能夠在長孔形狀的銷孔221內移動。而且,支承在第二引導塊213的前端突起部223上的桿部件225也被向第二連桿部件175側牽引。這樣,銷163在保持著插入至拉片13的開口孔19內的狀態,被向第二連桿部件175側牽引。此時的銷163的動作成為在圖13中也示出的M2的動作。
根據上述的動作,圖8所示的第一連桿部件173與第二連桿部件175彼此向不同的方向移動。因此,如圖13所示,抵接塊161被朝向拉片13推出,且插入至拉片13的開口孔19內的銷163被向抵接塊161牽拉。因此,能夠將抵接塊161與銷163的相互移動與僅使其中一方移動的情況相比縮短。由此,能夠將拉片13的基於定位的移動控制在最小限度,能夠穩定地維持拉片13的夾緊狀態。
這樣,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方式,將實施方式的各結構相互組合或者本領域技術人員基於說明書的記載以及眾所周知的技術進行變更、應用也是本發明的內容,包含在要求保護的範圍內。
如上所述,在本說明書中公開了如下事項。 (1)一種拉片組裝裝置,在拉鏈的拉頭主體上組裝拉片,該拉片組裝裝置具備: 拉頭輸送路徑,其輸送多個所述拉頭主體; 翻轉單元,其具有旋轉軸,並將支承所述拉片的一對拉片夾緊部以所述旋轉軸為對稱軸彼此分開地配置;和 翻轉驅動部,其將所述翻轉單元以所述旋轉軸為中心翻轉驅動,使一對所述拉片夾緊部交替地配置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是被供給所述拉片的位置,第二位置是在由所述拉頭輸送路徑輸送的所述拉頭主體上組裝所述拉片的位置。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由於拉片的供給側與拉片的安裝側各自分開地配置,所以能夠以高精度定位拉片,並能在保持著該定位狀態的情況下將拉片配置於安裝側。由此,能夠簡單且迅速地進行更換,拉頭的生產性提高,也能實現高效率的自動生產。
(2)根據(1)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所述拉片夾緊部具備載置所述拉片的平坦的台座、和將所述拉片沿拉片厚度方向夾緊於所述台座的夾具。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由於是在平坦的台座上載置拉片並將其夾緊的結構,所以無需複雜的調整作業就能將形狀不同的各種拉片簡單地向拉頭主體組裝。另外,即使是特殊形狀的拉片,也能容易地應對。
(3)根據(2)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所述旋轉軸以相對於所述拉頭輸送路徑的輸送方向傾斜45°的方式配置, 所述拉片夾緊部的所述台座在所述第一位置變為水平,在所述第二位置變為鉛垂。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由於第一位置的台座是水平的,所以無需使拉片滑動就能將其穩定地供給至台座,另外,能夠將拉片朝向由拉頭輸送路徑水平輸送的拉頭主體以使拉片長度方向為鉛垂方向的方式配置。
(4)根據(1)~(3)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所述翻轉驅動部具備設於所述旋轉軸的從動齒輪、和與所述從動齒輪嚙合的驅動齒輪, 將所述驅動齒輪旋轉往復驅動來使所述翻轉單元翻轉。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能夠通過驅動齒輪的旋轉往復驅動,使與從動齒輪連接的翻轉單元以高響應性翻轉。
(5)根據(1)~(4)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所述拉頭具有拉片安裝柱,所述拉片安裝柱的基端與所述拉頭主體的上翼板連結,且所述拉片安裝柱的自由端未與所述上翼板連結, 所述拉片具有形成在長度方向一端側的開口孔, 所述拉頭輸送路徑以使所述拉片安裝柱的所述自由端朝向輸送方向前方的方式輸送所述拉頭主體,使所述自由端插入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拉片夾緊部所支承的拉片的所述開口孔內。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僅通過輸送拉頭主體就能在被定位的拉片的開口孔內插入拉頭的拉片安裝柱。
(6)根據(5)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該拉片組裝裝置具備壓緊單元,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拉片夾緊部支承所述拉片並且使所述拉片的所述開口孔插入至所述拉片安裝柱的所述自由端的狀態下,該壓緊單元將所述拉片安裝柱壓緊。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通過將拉頭的拉片安裝柱朝向拉頭主體的上翼板壓緊,能夠防止拉片從拉片安裝柱脫落。
(7)根據(1)~(6)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該拉片組裝裝置具備定位單元,該定位單元與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拉片夾緊部相對地配置,並將供給至該拉片夾緊部的所述拉片定位於規定位置。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載置於拉片夾緊部的拉片能夠通過定位單元高精度地定位於規定位置,能夠更確實地進行向拉片安裝柱的插入。
(8)根據(7)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所述定位單元具備: 抵接塊,其與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拉片夾緊部相面對地配置;和 拉片牽拉機構,其具有能夠插入至形成在所述拉片的長度方向一端側的開口孔內的插入部件,並將所述插入部件在插入至所述開口孔內的狀態下向所述抵接塊牽拉。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通過在拉片的開口孔內插入有插入部件的狀態下將插入部件向抵接塊牽拉,拉片的開口孔側的前端與抵接塊抵接,由此拉片被定位於規定位置。
(9)根據(8)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所述拉片牽拉機構具備: 桿部件,其在前端部突出設置有所述插入部件; 旋轉支承部,其將所述桿部件以在使所述插入部件上下運動的旋轉方向上旋轉自如的方式進行支承;和 滑動部件,其連接於所述桿部件的比所述旋轉支承部更靠所述前端部的相反側的基端部側,並使所述桿部件旋轉運動及直線運動。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通過利用桿部件的旋轉使插入部件上下運動,能夠將插入部件的驅動機構設為簡單的結構。
(10)根據(9)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所述定位單元具備: 第一連桿部件,其一端部與所述抵接塊連接; 第二連桿部件,其一端部與所述滑動部件連接;和 連結部件,其將所述第一連桿部件的另一端部與所述第二連桿部件的另一端部隔著擺動軸連結, 通過所述連結部件的以所述擺動軸為中心的擺動, 所述抵接塊經由所述第一連桿部件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拉片夾緊部移動,且經由所述第二連桿部件使與所述滑動部件連接的所述桿部件旋轉,所述插入部件插入至所述拉片的所述開口孔內並被向所述抵接塊牽拉。 根據該拉片組裝裝置,由於第一連桿部件與第二連桿部件彼此向不同的方向移動,所以將抵接塊朝向拉片推出、且將插入至拉片的開口孔內的插入部件向抵接塊牽拉,從而能夠將抵接塊與插入部件的相互移動縮短。由此,能夠將拉片的基於定位的移動控制在最小限度,能夠穩定地維持拉片的夾緊狀態。
11:拉頭 13:拉片 15:拉頭主體 15a:上翼板 17:拉片安裝柱 17a:基端 17b:自由端 19:開口孔 21:旋轉軸 23A、23B:拉片夾緊部 25:台座 27:夾具 31:夾緊解除桿 33:從動件 41:壓緊框架 43:升降滑塊 45:沖頭 51:框架 51a:上表面 51b:下表面 51c:斜面 53:貫穿孔 55:基座部件 57:滾動軸承 61:從動齒輪 63:驅動齒輪 67:第一臂部件(拉片夾緊部) 69:輥 71:第一旋轉支承部 73:第二臂部件(拉片夾緊部) 75:第一彈簧材料 77:第二彈簧材料 79:臂旋轉軸 81:桿支承部 83:凹槽 85:第一齒輪 87:卡定銷 89:第二齒輪 94:直動從動軸 100:拉片組裝裝置 161:抵接塊 163:銷(插入部件) 165:拉片牽拉機構 167:基座 169:塊驅動機構 171:連桿機構 173:第一連桿部件 175:第二連桿部件 177:連結部件 179:擺動軸 181:拉桿 183:L字形桿 183a:L字形桿的一端部 183b:L字形桿的另一端部 185:擺動軸 187:連結軸 191:支承塊 193:第一滑塊 195:第一引導塊 197:第一引導塊的槽部 199:彈簧收容部 201:浮動用彈簧材料 203:銷 205:銷孔 207:止動件 209:止動件 211:第二滑塊(滑動部件) 213:第二引導塊 215:第二引導塊的槽部 217:浮動用彈簧材料 219:銷 221:銷孔 223:前端突起部 225:桿部件 225a:桿部件的一端部 225b:桿部件的另一端部 227:軸(旋轉支承部) 229:彈簧材料 231:推輥 233:推輥支承部 229:彈簧材料 Ax1:軸線 M1:方向 M2:方向 N1:方向 P、PA、QA、QB:箭頭 PD1、PD2、PD3、PD4、PD5、PD6:方向 PO1:拉片供給位置 PO2:拉片組裝位置 P1:拉頭輸送路徑 P2:翻轉單元 P3:翻轉驅動部 P4:定位單元 P5:壓緊單元 STD:拉頭輸送方向 α:傾斜角
圖1是拉片組裝裝置的主要部分主視圖。 圖2是拉頭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翻轉單元的立體圖。 圖4是翻轉單元的主視圖。 圖5是表示將翻轉單元的拉片供給位置處的夾具(clamper)解除夾緊後的狀態的動作說明圖。 圖6是拉片組裝位置的放大立體圖。 圖7是概要地表示翻轉單元的內部結構的翻轉單元的概要結構圖。 圖8是從前方觀察到的定位單元的正面立體圖。 圖9是定位單元的俯視圖。 圖10是從後方觀察到的定位單元的背面立體圖。 圖11是表示塊驅動機構的概要結構的局部剖視結構圖。 圖12是表示拉片牽拉機構的概要結構的局部剖視結構圖。 圖13是表示拉片供給位置處的定位單元的動作的動作說明圖。 圖14(A)~圖14(C)是階段性表示拉片牽拉機構的動作的動作說明圖。
13:拉片
15:拉頭主體
17:拉片安裝柱
17b:自由端
19:開口孔
21:旋轉軸
23A、23B:拉片夾緊部
25:台座
27:夾具
31:夾緊解除桿
33:從動件
51:框架
51a:上表面
51b:下表面
51c:斜面
61:從動齒輪
67:第一臂部件(拉片夾緊部)
71:第一旋轉支承部
73:第二臂部件(拉片夾緊部)
77:第二彈簧材料
79:臂旋轉軸
81:桿支承部
83:凹槽
85:第一齒輪
87:卡定銷
Ax1:軸線
PA、QA、QB:箭頭
PO1:拉片供給位置
PO2:拉片組裝位置
P1:拉頭輸送路徑
P2:翻轉單元
STD:拉頭輸送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拉片組裝裝置,在拉鏈的拉頭主體(15)上組裝拉片(13),所述拉片組裝裝置(100)的特徵在於,具備: 拉頭輸送路徑(P1),其輸送多個所述拉頭主體(15); 翻轉單元(P2),其具有旋轉軸(21),並將支承所述拉片(13)的一對拉片夾緊部(23A、23B)以所述旋轉軸(21)為對稱軸彼此分開地配置;和 翻轉驅動部(P3),其將所述翻轉單元(P2)以所述旋轉軸(21)為中心翻轉驅動,使一對所述拉片夾緊部(23A、23B)交替地配置於第一位置(PO1)及第二位置(PO2),所述第一位置(PO1)是被供給所述拉片(13)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PO2)是在由所述拉頭輸送路徑(P1)輸送的所述拉頭主體(15)上組裝所述拉片(13)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 所述拉片夾緊部(23A、23B)具備: 載置所述拉片(13)的平坦的台座(25);以及 將所述拉片(13)沿拉片厚度方向夾緊於所述台座(25)的夾具(27)。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 所述旋轉軸(21)以相對於所述拉頭輸送路徑(P1)的輸送方向傾斜45°的方式配置, 所述拉片夾緊部(23A、23B)的所述台座(25)在所述第一位置(PO1)變為水平,在所述第二位置(PO2)變為鉛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 所述翻轉驅動部(P3)具備: 設於所述旋轉軸(21)的從動齒輪(61);以及 與所述從動齒輪(61)嚙合的驅動齒輪(63), 將所述驅動齒輪(63)旋轉往復驅動來使所述翻轉單元(P2)翻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 所述拉頭(11)具有拉片安裝柱(17),所述拉片安裝柱(17)的基端(17a)與所述拉頭主體(15)的上翼板(15a)連結,且所述拉片安裝柱(17)的自由端(17b)未與所述上翼板(15a)連結, 所述拉片(13)具有形成在長度方向一端側的開口孔(19), 所述拉頭輸送路徑(P1)以使所述拉片安裝柱(17)的所述自由端(17b)朝向輸送方向前方的方式輸送所述拉頭主體(15),使所述自由端(17b)插入至所述第二位置(PO2)的所述拉片夾緊部(23B)所支承的所述拉片(13)的所述開口孔(19)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 所述拉片組裝裝置具備壓緊單元(P5),在所述第二位置(PO2)的所述拉片夾緊部(23B)支承所述拉片(13)並且使所述拉片(13)的所述開口孔(19)插入至所述拉片安裝柱(17)的所述自由端(17b)的狀態下,所述壓緊單元(P5)將所述拉片安裝柱(17)壓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 所述拉片組裝裝置具備定位單元(P4),所述定位單元(P4)與所述第一位置(PO1)的所述拉片夾緊部(23A)相對地配置,並將供給至所述拉片夾緊部(23A)的所述拉片(13)定位於規定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 所述定位單元(P4)具備: 抵接塊(161),其與所述第一位置(PO1)的所述拉片夾緊部(23A)相面對地配置;和 拉片牽拉機構(165),其具有能夠插入至形成在所述拉片(13)的長度方向一端側的開口孔(19)內的插入部件(163),並將所述插入部件(163)在插入至所述開口孔(19)內的狀態下向所述抵接塊(161)牽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 所述拉片牽拉機構(165)具備: 桿部件(225),其在前端部突出設置有所述插入部件(163); 旋轉支承部(227),以在使所述插入部件(163)上下運動的旋轉方向上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承所述桿部件(225);和 滑動部件(211),其連接於所述桿部件(225)的比所述旋轉支承部(227)更靠所述前端部的相反側的基端部側,並使所述桿部件(225)旋轉運動及直線運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拉片組裝裝置,其中, 所述定位單元(P4)具備: 第一連桿部件(173),其一端部與所述抵接塊(161)連接; 第二連桿部件(175),其一端部與所述滑動部件(211)連接;和 連結部件(177),其將所述第一連桿部件(173)的另一端部與所述第二連桿部件(175)的另一端部隔著擺動軸(179)連結, 通過所述連結部件(177)的以所述擺動軸(179)為中心的擺動, 所述抵接塊(161)經由所述第一連桿部件(173)朝向所述第一位置(PO1)的所述拉片夾緊部(23A)移動,且經由所述第二連桿部件(175)使與所述滑動部件(211)連接的所述桿部件(225)旋轉,所述插入部件(163)插入至所述拉片(13)的所述開口孔(19)內並被向所述抵接塊(161)牽拉。
TW108107729A 2018-11-08 2019-03-08 拉片組裝裝置 TWI683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7532.0A CN111150183B (zh) 2018-11-08 2018-11-08 拉片组装装置
CN201811327532.0 2018-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3636B TWI683636B (zh) 2020-02-01
TW202017500A true TW202017500A (zh) 2020-05-16

Family

ID=70413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7729A TWI683636B (zh) 2018-11-08 2019-03-08 拉片組裝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0183B (zh)
TW (1) TWI68363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6295B2 (ja) * 1993-08-24 1999-07-28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の引手取付装置
JP3581042B2 (ja) * 1999-03-25 2004-10-2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の引手組付け装置
CN104507350B (zh) * 2014-01-28 2017-04-12 Ykk株式会社 滑动件组装机的拉片供给装置
CN106455770B (zh) * 2014-07-29 2019-08-20 Ykk株式会社 拉头组装装置及拉头组装方法
TWI558338B (zh) * 2015-03-26 2016-11-21 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鏈拉頭組裝裝置的拉片供給裝置
TWI555480B (zh) * 2015-06-17 2016-11-01 Ykk Corp A pull-tab assembly device for a pull-tab assembly device
CN108244775B (zh) * 2016-12-29 2021-01-08 Ykk株式会社 拉头供给装置
CN107052174B (zh) * 2017-03-21 2018-10-16 泉州市展鸿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日式圈拉头自动上抽芯片的组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0183B (zh) 2022-06-28
CN111150183A (zh) 2020-05-15
TWI683636B (zh) 2020-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1649B2 (en) Automatic locking screw machine
JP2006341340A (ja) クランプ装置
TWI683636B (zh) 拉片組裝裝置
JP4402996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KR20190049229A (ko) 호스 체결밴드 자동조립장치 및 그 조립공정
JP2008010586A (ja) 被搬送部材の搬送装置及び電子部品の実装装置
JP4684160B2 (ja) コンプライアンスモジュール
JP2011168444A (ja) ガラス板加工装置及びその加工方法
JP6806877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JP4173767B2 (ja) 基板搬送装置のコンベア固定機構および基板搬送装置
CN219125481U (zh) 一种钉扣装置
CN211760931U (zh) 一种治具
JP2804498B2 (ja) 電子部品自動装着装置
WO2023139633A1 (ja) ワーク保持システムおよびワーク保持装置
CN220515946U (zh) 组装设备
JP6727568B2 (ja) 電子部品搬送設備
TW202314749A (zh) 鐵芯對頂方法、對頂機構、夾頂模組及繞線設備
TW202314753A (zh) 鐵芯夾頂模組、鐵芯夾頂方法及鐵芯繞線設備
KR101694776B1 (ko) 정렬 대상체 얼라인 장치
JPH0496787A (ja) ミシンのインデキサー装置
JPH06255766A (ja) 物品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JPH02160451A (ja) 加工装置
TW554113B (en) Exchanging device for thread reel box of sewing machine
CN114473485A (zh) 直线式led精密组件全自动柔性组装线
JP3126140B2 (ja) ベアチップの共晶ボンデイング装置及び共晶ボンディン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