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3657A - 半導體單元結構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單元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13657A TW202013657A TW108131132A TW108131132A TW202013657A TW 202013657 A TW202013657 A TW 202013657A TW 108131132 A TW108131132 A TW 108131132A TW 108131132 A TW108131132 A TW 108131132A TW 202013657 A TW202013657 A TW 20201365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transistor
- gate
- type active
- active reg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459 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651 chrom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42 design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4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0 fused silica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48 incor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8 ion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8—Design verification or optimisation, e.g. using design rule check [DRC], layout versus schematics [LVS] or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36—Masks having proximity correction features; Preparation thereof, e.g. 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OPC] design proces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2—Floor-planning or layout, e.g. partitioning or plac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4—Rou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4—Routing
- G06F30/3947—Routing globa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4—Routing
- G06F30/3953—Routing detail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7/088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including transistors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單元結構包括四個電晶體、兩個閘極條、四對導電區段以及複數個水平佈線。該兩個閘極條中的每一個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和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第一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第一電源電壓。第二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第二電源電壓。第一閘極條導電地連接到第二導電區段。每個水平佈線在一個或多個相應的交叉點上與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相交,同時在一個或多個相應的交叉點中的每一個處與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在導電上隔離。
Description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半導體結構設計佈局。
最近小型化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的趨勢已經導致了更小的元件,這些更小的元件消耗更少的功率,但以更高的速度提供更多的功能。小型化過程亦導致對積體電路佈局設計的更嚴格限制。在積體電路的佈局設計期間,功能或實體單元往往放置在電路佈局中並經佈線以形成功能電路。除了用於形成功能電路的正常連接單元之外,積體電路的佈局設計往往包括在佈局規劃中分佈的工程變更命令(engineering change order,ECO)單元。根據積體電路的原始電路設計,工程變更命令單元在功能上不與正常工作的電子部件連接。當工程變更命令單元連接到正常工作的電子部件時,一些工程變更命令單元可能已經實施了稍後可以在設計修改中使用的功能。一些工程變更命令單元可以具有未連接的電晶體,這些未連接的電晶體稍後連接以在設計修改中執行電路功能。即使工程變更命令單元不參與積體 電路的正常功能,工程變更命令單元仍然經受設計規則限制和設計驗證檢查。
本揭露提供一種半導體單元結構,包括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第三電晶體、第四電晶體、第一閘極條、第二閘極條、四對導電區段、以及複數個水平佈線。第一類型主動區域和第二類型主動區域各自在垂直於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電晶體在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具有一第一通道區。第二電晶體在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具有一第二通道區。第三電晶體在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具有一第三通道區。第四電晶體在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具有一第四通道區。第一閘極條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在第一通道區上方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在第二通道區上方與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第二閘極條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在第三通道區上方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在第四通道區上方與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四對導電區段,每個導電區段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包括:一第一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第一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中的一相應一個上,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第一對中的一第一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一第一電源電壓;第二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二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中的一相應一個上,與二類型主動 區域相交,二對中的一第二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一第二電源電壓;一第三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第三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中的一相應一個上,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一第四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第四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中的一相應一個上,與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複數個水平佈線在一第一金屬層中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水平佈線中的每個水平佈線在一個或多個相應的交叉點上與四對導電區段中的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相交,同時在一個或多個相應交叉點中的每一個交叉點與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在導電上隔離。其中第一閘極條導電連接到第二導電區段。
25‧‧‧頂表面
31、32‧‧‧電源軌
41、41B、45、45B、49、49B‧‧‧虛擬閘極條
42、42B、44、44B‧‧‧閘極條
42p‧‧‧第一通道區
42n‧‧‧第二通道區
44p‧‧‧第三通道區
44n‧‧‧第四通道區
50n‧‧‧n型主動區域
50p‧‧‧p型主動區域
51~59‧‧‧隔離區
61~68、61B~68B‧‧‧導電區段
61p、62n、63p、64n、65p、66n、67p、68n‧‧‧主動區域
71~74‧‧‧水平佈線
80A~85A、80B~85B‧‧‧垂直導線
91、93‧‧‧水平邊界
92、92A、92B、94、94A、94B‧‧‧垂直邊界
PG(A)、PG(B)‧‧‧垂直電源導線
100‧‧‧半導體單元結構
100A、100B‧‧‧工程變更命令(ECO)單元結構
102‧‧‧導電元件
102G‧‧‧部分
150‧‧‧半導體單元結構
600‧‧‧積體電路(IC)
700‧‧‧過程
710~770‧‧‧方塊
902‧‧‧硬體處理器
904‧‧‧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906‧‧‧指令
907‧‧‧庫
908‧‧‧匯流排
910‧‧‧I/O介面
912‧‧‧網路介面
914‧‧‧網路
942‧‧‧用戶介面
1020‧‧‧設計廠
1022‧‧‧IC設計佈局圖
1030‧‧‧光罩廠
1032‧‧‧資料準備
1044‧‧‧光罩製造
1045‧‧‧光罩
1050‧‧‧IC晶圓廠
1052‧‧‧晶圓製造
1053‧‧‧半導體晶圓
1060‧‧‧IC元件
T1p、T2n、T3p、T4n‧‧‧電晶體
當結合附圖閱讀時,從以下詳細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本揭露的各態樣。應注意,根據行業中的標準實踐,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實際上,為了論述的清楚性,可以任意地增大或縮小各種特徵的尺寸。
第1A圖至第1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單元結構的佈局設計的示意圖。
第2A圖至第2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第1A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沿著切割平面P-P'和切割平面Q-Q'的剖視圖。
第3A圖至第3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第1A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沿著切割平面P-P'和切割平面Q-Q'的剖視圖。
第3C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第3A圖至第3B圖中的主動區域和隔離區的平面圖。
第4A圖至第4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主動區域的透視圖,該主動區域具有一個或多個鰭結構處於閘極條和導電區段下。
第5A圖至第5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單元結構的佈局設計的示意圖,該半導體單元結構是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的修改。
第6A圖至第6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佈局設計的示意圖,該積體電路具有彼此鄰接的兩個工程變更命令單元結構。
第6C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第6A圖至第6B圖中的積體電路的水平導線和垂直導線的佈局設計的示意圖。
第7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藉由修改工程變更命令單元結構來製造用於半導體單元結構製造中的光罩集合製造過程的流程圖。
第8A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在移除第1A圖的半導體單元結構中的導電元件的一部分之後,經修改的半導體單元結構的佈局設計的示意圖。
第8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第8A圖中的經修改的半導體單元結構沿著切割平面Q-Q'的剖視圖。
第9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系統的方塊圖。
第10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製造系統以及與該積體電路製造系統相關聯的積體電路製造流程的方塊圖。
以下揭露內容提供了用於實施所提供標的的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以下描述了部件、材料、值、步驟、操作、材料、佈置等的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揭露內容。當然,這些僅僅是實例,而並且旨在為限制性的。可設想到其他部件、值、操作、材料、佈置等。例如,在以下描述中在第二特徵上方或之上形成第一特徵可以包括第一特徵和第二特徵形成為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並且亦可以包括可以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額外特徵,使得第一特徵和第二特徵可以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露可以在各種實例中重複參考數字及/或字母。該重複是為了簡單和清楚的目的,並且本身並不表示所論述的各種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在此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諸如「下方」、「以下」、「下部」、「上方」、「上部」等來簡化描述,以描述如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了圖中所示的取向之外,空間相對術語意欲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裝置/元件的不同取向。設備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轉90度或在其他方向上),並且可以類似地相應解釋在此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詞。
工程變更命令(engineering change order,ECO)單元結構通常包括p型主動區域和n型主動區域,從而形成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兩個平行主動區域。ECO單元結構通常包括p型主動區域中的多個p型電晶體和n型主動區域中的n型電晶體。在初始設計期間,ECO單元結構中的p型電晶體和n型電晶體未充分連接成為正常功能電路的一部分。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ECO單元中的p型電晶體與n型電晶體之間的連接不足以形成功能性閘極單元或實體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ECO單元與其他正常功能電路之間的連接不足,使得ECO單元不是其他正常功能電路的功能部分。在設計修改期間,一些ECO單元中的p型電晶體與n型電晶體之間的連接被修改,並且一些ECO單元變成其他正常功能電路的功能部分。
積體電路通常包括在第一金屬層中的多條水平佈線覆蓋介電層,該介電層覆蓋ECO單元中的p型電晶體和n型電晶體。ECO單元上的多條水平佈線中的一些不能用於單元間佈線。通常希望最小化ECO單元上不可用的水平佈線的數量。另外,積體電路通常亦包括在第一金屬層上方的第二金屬層中的多條垂直佈線。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在ECO單元的兩個垂直邊界內經過ECO單元的預定數量的垂直佈線被保留用於電網線時,通常期望使ECO單元的單元寬度最小化。
第1A圖至第1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00的佈局設計的示意圖。在第1A圖中,用於佈線 的第一金屬層下方的元件以相應的佈局圖案圖示。第1A圖中的元件包括主動區域、閘極條、導電區段、以及在第一金屬層與基板之間的中間層中的其他導電元件。在第1B圖中,第一金屬層中的佈線和電源軌依照相應的佈局圖案圖示而疊加在第1A圖中的佈局圖案上,而第1A圖中的主動區域僅用虛線方塊圖示以指示邊界。
在第1A圖至第1B圖中,半導體單元結構100包括p型主動區域50p和n型主動區域50n,從而形成在X方向上延伸的兩個平行主動區域。半導體單元結構100包括第一閘極條42和第二閘極條44,該第一閘極條42和該第二閘極條44都在垂直於X方向的Y方向上延伸。第一閘極條42和第二閘極條44中的每一者與p型主動區域50p和n型主動區域50n兩者相交。半導體單元結構100包括在Y方向上延伸的四對導電區段。四對導電區段包括在第一閘極條42的每一側上的第一對導電區段(例如,61和63)、在第一閘極條42的每一側上的第二對導電區段(例如,62和64)、在第二閘極條44的每一側上的第三對導電區段(例如,65和67),以及在第二閘極條44的每一側上的第四對導電區段(例如,66和68)。第一對導電區段(例如,61和63)和第三對導電區段(例如,65和67)與p型主動區域50p相交。第二對導電區段(例如,62和64)和第四對導電區段(例如,66和68)與n型主動區域50n相交。半導體單元結構100包括導電元件102,該導電元件102將第一閘極條42與導電區段62導電連接。
在第1B圖中,半導體單元結構100包括在X方向上延伸的電源軌(例如,31和32)和水平佈線(例如,71-74)。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軌(例如,31和32)和水平佈線(例如,71-74)都製造在第一金屬層M0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層M0覆蓋層間介電質(ILD)層。在第1B圖中,每條水平佈線(例如,71-74)在一個或多個相應的交叉點上與四對導電區段(例如,61-68)中的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相交,而不與交叉點處的導電區段中任何一個導電區段進行直接導電接觸。例如,水平佈線71與四個導電區段(例如,61、63、65和67)相交,而不與下面的四個導電區段進行直接導電接觸,因為水平佈線71藉由第一金屬層M0下面的介電層而與四個導電區段(例如,61、63、65和67)在導電上隔離。類似地,水平佈線72與兩個導電區段(例如,65和67)相交,而不經由交叉點處的直接導電連接(諸如通孔)與該兩個導電區段進行導電接觸。水平佈線73與兩個導電區段(例如,62和64)相交,而不經由交叉點處的直接導電連接與該兩個導電區段進行導電接觸。水平佈線74與四個導電區段(例如,62、64、66和68)相交,而不經由交叉點處的直接導電連接與下面的導電區段進行導電接觸。
在第1A圖和第1B圖中,半導體單元結構100位於由兩個水平邊界(例如,91和93)和兩個垂直邊界(例如,92和94)限定的矩形區域內。在Y方向上延伸的兩個虛擬閘極條41和49相應地位於垂直邊界92和94處。在Y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虛擬閘極條45位於與兩個垂直邊界92和94中的每 一個具有相同間距的中線處。虛擬閘極條(例如,41、49和45)中的每一者與p型主動區域50p和n型主動區域50n都相交。
第2A圖至第2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第1A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00沿著切割平面P-P'和切割平面Q-Q'的剖視圖。在第2A圖中,第一閘極條42在通道區42p上與p型主動區域50p相交,並且第二閘極條44在通道區44p上交叉。第一對導電區段(例如,61和63)在與電晶體T1p的通道區42p鄰接的兩個對應的主動區域(例如,61p和63p)上與p型主動區域50p相交。第三對導電區段(例如,65和67)在與電晶體T3p的通道區44p鄰接的兩個對應的主動區域(例如,65p和67p)上與p型主動區域50p相交。導電區段(例如,61、63、65和67)、閘極條(例如,42和44)以及虛擬閘極條(例如,41、49和45)均被第一金屬層M0下面的ILD層覆蓋。ILD層的頂表面25在圖中圖示。
在第2B圖中,第一閘極條42在通道區42n上與n型主動區域50n相交,並且第二閘極條44在通道區44n上交叉。第二對導電區段(例如,62和64)在與電晶體T2n的通道區42n鄰接的兩個對應的主動區域(例如,62n和64n)上與n型主動區域50n相交。第四對導電區段(例如,66和68)在與電晶體T4n的通道區44n鄰接的兩個對應的主動區域(例如,66n和68n)上與n型主動區域50n相交。在第2B圖中,導電元件102將第一閘極條42與導電區段62導電地連接。導電區段(例如,62、64、66和68)、閘極條(例如,42和44), 以及虛擬閘極條(例如,41、49和45)以及導電元件102均被第一金屬層M0下面的ILD層覆蓋。ILD層的頂表面25在圖中圖示。
在第1B圖中,電源軌31保持在上限電源電壓VDD,並且電源軌32保持在下限電源電壓VSS。導電區段61經由通孔VD中的一個通孔導電地連接到電源軌31。導電區段62經由通孔VD中的另一個通孔導電地連接到電源軌32。當第一閘極條42經由導電元件102導電地連接到導電區段62時,電晶體T1p的閘極導電地連接到電源軌32,並且電晶體T1p的通道區42p由施加到電晶體T1p的閘極的下限電源電壓VSS保持導通。
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域50p和主動區域50n包括在虛擬閘極條下面的隔離區(例如,第1A圖中的41、49和45)。第3A圖至第3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第1A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00沿著切割平面P-P'和切割平面Q-Q'的剖視圖。如第3A圖所示的導電區段(例如,61、63、65和67)和閘極條(例如,42和44)的剖視圖與第2A圖中的剖視圖相同。如第3B圖所示的導電區段(例如,62、64、66和68)和閘極條(例如,42和44)的剖視圖與第2B圖中的剖視圖相同。然而,第3A圖和第3B圖中的虛擬閘極條在主動區域中的隔離區上方的交叉點處與主動區域相交。特別地,第3A圖中的虛擬閘極條41、49和45在對應地在隔離區51、54和57上方的交叉點處與主動區域50p相交。第3B圖中的虛擬 閘極條41、49和45在對應地在隔離區53、56和59上方的交叉點處與主動區域50n相交。
第3C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第3A圖至第3B圖中的主動區域和隔離區的平面圖。第3C圖中繪示了與主動區域(例如,50p和50n)相交的閘極條(例如,42和44)和導電區段(例如,61-68),並且繪示了p型主動區域50p中的隔離區(例如,51、54和57)和n型主動區域50n中的隔離區(例如,53、56和59)。在第3C圖中,覆蓋隔離區的虛擬閘極條41、49和45是以虛線邊界包圍的透明條表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域(例如,50p和50n)以連續氧化物擴散(continuous diffusion,CNOD)區的形式製造,該連續氧化物擴散(CNOD)區不會在用於構建功能電路的兩個鄰接單元之間的邊界處斷裂。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位於垂直邊界處的隔離區(例如,51和57)和在隔離區上方的虛擬閘極條(例如,41和49),p型主動區域50p的在半導體單元結構100內的部分在該主動區域中與p型主動區域的在半導體單元結構100外的其他部分在導電上隔離。類似地,藉由位於垂直邊界處的隔離區(例如,53和59)和在隔離區上方的虛擬閘極條(例如,41和49),n型主動區域50n的在半導體單元結構100內的部分在該主動區域中與n型主動區域的在半導體單元結構100外的其他部分在導電上隔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隔離區54和在隔離區54上方的虛擬閘極條45,導電區段63下方的電晶體T1p的主動區域63p在該主動區域中與在導電區段65下方的電晶體T3p的 主動區域65p在導電上隔離。藉由隔離區56和在隔離區56上方的虛擬閘極條45,導電區段64下方的電晶體T2n的主動區域64n在該主動區域中與在導電區段66下方的電晶體T4n的主動區域66n在導電上隔離。
第4A圖至第4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主動區域(例如,50p或50n)的透視圖,該主動區域具有一個或多個鰭結構處於閘極條(例如,42)和導電區段(例如,61和63)下。在第4A圖中,為主動區域(例如,50p或50n)製造在X方向上延伸的一個鰭結構,並且在閘極條42與該鰭結構之間形成閘極通道。在第3B圖中,為主動區域(例如,50p或50n)製造在X方向上延伸的兩個鰭結構,並且在閘極條42與該兩個鰭結構之間形成閘極通道。在第4A圖至第4B圖中,兩個導電區段(例如,61和63)中的每一個在主動區域(例如,50p或50n)中、在閘極條42下方的閘極通道的任一側上與主動區域中的一個主動區域導電地接觸,並且形成鰭式場效電晶體(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FinFET)的源極連接或汲極連接中的一者,該鰭式場效電晶體的閘極連接到閘極條42。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主動區域(例如,50p或50n)製造除鰭結構之外的閘極支撐結構,並且在主動區域(例如,50p或50n)中的閘極支撐結構上製造其他類型的FET(例如,環繞閘極FET、Ω閘極FET或三閘極FET)。
第5A圖至第5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50的佈局設計的示意圖,該半導體單元結構150是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00的修改。主動區域(例 如,50p和50n)、閘極條(例如,42和44)、導電區段(例如,61-68)和虛擬閘極條(例如,41、49和45)的佈局在第5A圖至第5B圖和第1A圖至第1B圖中是相同的。然而,第5A圖至第5B圖中的導電元件102的佈局不同於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導電元件102的佈局。在第5A圖至第5B圖中,導電元件102將第一閘極條42與導電區段61導電地連接。當導電區段61經由通孔VD中的一個通孔導電地連接到電源軌31並且電源軌31保持在上限電源電壓VDD時,電晶體T2n的通道區42n藉由施加到電晶體T2n的閘極的上限電源電壓VDD而保持導通。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A圖至第1B圖或第5A圖至第5B圖)中的閘極條44包括在通道區44p上方與p型主動區域50p相交的第一閘極條區段和在通道區44n上與n型主動區域50n相交的第二閘極條區段。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條區段和第二閘極條區段在形成閘極條44的Y方向上是在導電上斷開的(諸如藉由間隙分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條區段和第二閘極條區段連續地接合以形成第二閘極條44。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A圖至第1B圖、第3C圖或第5A圖至第5B圖中的虛擬閘極條(例如,41、45和49)中的一個或多個虛擬閘極條是由兩個虛擬閘極條區段形成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虛擬閘極條41、虛擬閘極條45和虛擬閘極條49中的每一者包括與p型主動區域50p相交的第一虛擬閘極條區段和與n型主動區域50n相交的第二虛擬閘極條區段。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虛擬閘極條區段和第二虛擬閘極條區段在Y方向上 是在導電上斷開的(諸如藉由間隙分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虛擬閘極條區段和第二虛擬閘極條區段連續地接合。
第6A圖至第6B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600的佈局設計的示意圖,該積體電路600具有彼此鄰接的兩個工程變更命令(engineering change order,ECO)單元結構100A和100B。在一些實施例中,第6A圖至第6B圖的積體電路600中的ECO單元結構100A的佈局與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00的佈局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6A圖至第6B圖的積體電路600中的ECO單元結構100A的佈局與第5A圖至第5B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50的佈局相同。在第6A圖中的積體電路600的佈局的示意圖中,第6A圖至第6B圖的積體電路600中的ECO單元結構100B的佈局是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00的佈局的修改。ECO單元結構100B包括閘極條(例如,42B和44B)、導電區段(例如,61B-68B),以及虛擬閘極條(例如,41B、49B和45B)。導電區段61B和62B經由通孔VD相應地連接到電源軌31和33。然而,在ECO單元結構100B的佈局中,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導電元件102不是在ECO單元結構100B中實施以將第一閘極條42B導電地連接到導電區段62B。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6B圖中所示,積體電路600包括在X方向上延伸的電源軌(例如,31和32)和水平佈線(例如,71-74)。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軌(例如,31和32)和水平佈線(例如,71-74)都製造在第一金屬層M0中。在第6B圖中,水平佈線74與八個導電區段(例如,62B、64B、66B、68B、 62、64、66和68)相交,而不經由交叉點處的通孔連接與下面的導電區段進行直接導電接觸。水平佈線73與四個導電區段(例如,62B、64B、62和64)相交,而不經由交叉點處的通孔連接與下面的導電區段進行直接導電接觸。水平佈線72與四個導電區段(例如,65B、67B、65和67)相交,而不經由交叉點處的通孔連接與下面的導電區段進行直接導電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6B圖中所示,水平佈線71與兩個ECO單元結構100A和100B中的八個導電區段(例如,61B、63B、65B、67B、61、63、65和67)相交。儘管水平佈線71不經由通孔與八個下面的導電區段中的六個(例如,61B、65B、67B、61、63和65)形成直接導電接觸,但是水平佈線71經由交叉點處的通孔VD導電地連接到導電區段63B和67。在一些實施例中,設計規則對於水平佈線與導電區段之間的通孔連接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水平佈線71與兩個ECO單元結構100A和100B中的八個下面導電區段中的六個(例如,61B、65B、67B、61、63和65)沒有通孔連接時,若兩個ECO單元結構100A和100B中的電晶體均非設置為始終接通狀態,則按照設計規則的一些實際例子,從水平佈線71到交叉點處的另外兩個下面導電區段63B和67的通孔連接將被認為是點連接故障。然而,在第6A圖至第6B圖中,沒有由於在交叉點處從水平佈線71到下面的導電區段63B和67的通孔連接而導致的點連接故障,因為電晶體T1p被設置為始終接通狀態並且第一閘極條42下方的通道區42p(在p型 主動區域50p中)藉由將下限電源電壓VSS施加到電晶體T1p的閘極而設為導通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6B圖中電源電壓經由第二金屬層M1中的垂直電源導線而被傳導到電源軌(例如,31和32),該第二金屬層M1覆蓋第一金屬層M0上方的介電絕緣層。第6C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第6A圖至第6B圖中的積體電路600的第一金屬層M0中的水平導線和第二金屬層M1中的垂直導線的佈局設計的示意圖。垂直導線80A-85A和垂直導線80B-85B都在Y方向上延伸。在第6C圖中,垂直導線80A-85A在垂直邊界92A與94A之間跨過ECO單元結構100A,並且垂直導線80B-85B在垂直邊界92B與94B之間跨過ECO單元結構100B。在一些實施例中,垂直導線81A-85A和81B-85B用作用於單元內或單元間導電連接的垂直佈線,而垂直導線80A和80B用作用於向電源軌(例如,31和32)傳導電源電壓的垂直電源導線PG(A)和PG(B)。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金屬層M1中的垂直導線80A和80B中的每一者經由第二金屬層M1與第一金屬層M0之間的通孔VIA0中的一個通孔而導電地連接到第一金屬層M0中的電源軌31和32中的一者。在一個實例中,垂直導線80A將上限電源電壓VDD傳導到電源軌31,並且垂直導線80B將下限電源電壓VSS傳導到電源軌32。在另一個實例中,垂直導線80A將下限電源電壓VSS傳導至電源軌32,並且垂直導線80B將上限電源電壓VDD傳導至電源軌31。在又一個實例中,垂直導線80A和垂直導線80B都將上限電源電壓VDD 傳導到電源軌31,並且跨越其他單元(圖中未圖示)的額外垂直導線用作用於將下限電源電壓VSS傳導至電源軌32的垂直電源導線。
在第6A圖至第6B圖中,ECO單元結構100A和100B中的每一者具有比ECO單元結構的一些其他佈局設計更小的單元寬度。ECO單元結構100A或100B的單元寬度與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00的單元寬度相同。在第1A圖至第1B圖中,從閘極條42到虛擬閘極條41的間距距離與從閘極條42到虛擬閘極條45的間距距離相同,並且從閘極條44到虛擬閘極條49的間距距離與從閘極條44到虛擬閘極條45的間距距離相同。從虛擬閘極條45到閘極條42的間距距離與虛擬閘極條45到閘極條44的間距距離相同。因此,虛擬閘極條41、閘極條42、虛擬閘極條45、閘極條44和虛擬閘極條49以相同的間距距離等距間隔開,該相同的間距距離是如圖所示的接觸多晶矽間距(Contact Poly Pitch,CPP)。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100的單元寬度是4 CPP。
在第6C圖中,十二條垂直導線80A-85A和80B-85B均勻地放置在兩個單元寬度的水平跨度內,總跨度為8 CPP。第二金屬層M1中的金屬間間距距離是CPP的三分之二(因為8 CPP除以12條線是2/3 CPP)。在第6C圖中,每六條垂直導線中有一條垂直導線用以作為垂直電源導線。例如,對於垂直導線80A-85A,垂直導線80A用以作為垂直電源導線PG(A)。對於垂直導線80B-85B,垂直導線80B用以作為垂直電源導線PG(B)。垂直導線的此種佈局設計具有比基於各自 具有6 CPP的單元寬度的基本單元結構的替代佈局設計更好的電遷移(EM)和電壓降(IR)效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替代佈局設計中,當基本單元寬度為6 CPP時,若第二金屬層M1中的金屬間間距距離保持在2/3 CPP,則每九條垂直導線中有一條垂直導線用以作為垂直電源導線(因為6 CPP除以9是2/3 CPP)。與配置每9條垂直導線中有一條垂直電源導線的替代佈局設計相比,如第6C圖所示配置每六條垂直導線中有一條垂直電源導線的佈局設計是對某些EM/IR效能測量的改進。
在積體電路的初始設計期間,在一些實施例中,ECO單元(諸如第6A圖至第6B圖中的ECO單元結構100A和100B)分佈在佈局圖中。在一些實施方案中,ECO單元(諸如第1A圖至第1B圖或第5A圖至第5B圖中的ECO單元結構100)亦分佈在佈局圖中。在積體電路的初始設計期間,ECO單元在功能上不與其他正常工作的電子部件連接。在設計修改期間,一個或多個水平佈線(例如,71-74)選擇性地連接到ECO單元結構(例如,100A和100B)中的閘極條和導電區段,並且一個或多個垂直導線(例如,81A-85A和81B-85B)選擇性地連接到水平佈線(例如,71-74)。基於水平佈線(例如,71-74)和垂直導線(例如,81A-85A和81B-85B),藉由在ECO單元結構100A和100B中的電子元件之間新創建的導電連接,至少一些ECO單元改變為功能邏輯單元。新創建的功能邏輯單元經由水平佈線(例如,71-74)和垂直導線(例如,81A-85A和81B-85B)而連接到其他正常工作的電子部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6A圖至第6B圖的ECO單元結構100B中的四個電晶體中的每一個都用於在設計修改期間在一些新創建的功能邏輯單元中執行設計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第6A圖至第6B圖的ECO單元結構100A中的具有閘極條44下方的閘極的n型電晶體和兩個p型電晶體來在設計修改期間在一些新創建的功能邏輯單元中執行設計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將導電元件102的導電元件的一部分移除以使ECO單元結構100A內的閘極條42與第二導電區段62導電隔離之後,第6A圖至第6B圖的ECO單元結構100A中的四個電晶體中的每一個都用於在設計修改期間在一些新創建的功能邏輯單元中執行設計功能。
第7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藉由修改ECO單元結構來製造用於半導體單元結構製造中的光罩集合製造過程700的流程圖。過程700包括方塊710-770。在方塊710處,形成兩個平行的主動區域,該兩個平行的主動區域各自在X方向上延伸。該兩個平行的主動區域中的一個是p型主動區域,並且該兩個平行的主動區域中的另一個是n型主動區域。
在方塊720處,在該兩個主動區域中形成四個電晶體的通道區。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在第2A圖至第2B圖中所示,第一電晶體T1p的兩個主動區域(例如,61p和63p)之間的第一通道區42p形成在p型主動區域50p中,第二電晶體T2n的兩個主動區域(例如,62n和64n)之間的第二通道區42n形成在n型主動區域50n中,第三電晶體T3p的兩個主動區域(例如,65p和67p)之間的第三通道區44p形成在p型主動區域50p 中,並且第四電晶體T4n的兩個主動區域(例如,66n和68n)之間的第四通道區44n形成在n型主動區域50n中。
在方塊730處,形成兩個閘極條,該兩個閘極條各自在Y方向上延伸,並且該兩個閘極條中的每一者在通道區上方與兩個主動區域相交。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A圖和第2A圖至第2B圖中所示,閘極條42在第一通道區42p上方與p型主動區域50p相交,並在第二通道區42n上方與n型主動區域50n相交;閘極條44在第三通道區44p上方與p型主動區域50p相交,並在第四通道區44n上方與n型主動區域50n相交。
在方塊740處,形成在Y方向上延伸的八個導電區段,並且每個導電區段與電晶體中的一個電晶體的主動區域導電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A圖和第2A圖至第2B圖中所示,第一對(例如,61和63)中的每個導電區段與第一電晶體T1p的對應主動區域(例如,61p和63p)導電接觸;第二對(例如,62和64)中的每個導電區段與第二電晶體T2n的相應主動區域(例如,62n和64n)導電接觸;第三對(例如,65和67)中的每個導電區段與第三電晶體T3p的相應主動區域(例如,65p和67p)導電接觸;並且第四對(例如,66和68)中的每個導電區段與第四電晶體T4n的對應主動區域(例如,66n和68n)導電接觸。
在方塊750處,形成導電元件以將第一閘極條與連接到電源軌的導電區段導電地接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A圖和第2B圖中所示,導電元件102將第一閘極條42與導電區段62導電連接,導電區段62導電地連接到電源軌31。
在方塊760處,移除導電元件的在第一閘極條與第二導電區段之間的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調整光罩早期的光罩圖案以形成後期光罩,並特定第一閘極條與第二導電區段之間導電元件的斷開點。如第8A圖至第8B圖中所示之範例,在移除導電元件102的部分102G之後,第一閘極條42與導電區段62之間的直接導電連接被破壞。
在方塊770處,形成在X方向上延伸的水平佈線,並且經由通孔連接在所選擇的水平佈線與下面的導電區段之間形成直接導電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改變水平佈線與下面的導電區段之間的導電連接並改變水平佈線與額外的垂直佈線之間的導電連接之後,第1A圖中的ECO單元結構100變成功能邏輯單元。
第8A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中,移除第1A圖中部分導電元件後,經更改之半導體單元結構的佈局設計圖。第8B圖為是根據一些實施例中,第8A圖經更改之半導體單元結構沿切割平面Q-Q’的剖面圖。在第1A圖中的半導體單元結構經更改後,第8A圖的佈局設計中。第一閘極條42和導電區段62不會直接連接,且第8A圖中經更改的半導體單元結構包含兩個p型電晶體和兩個n型電晶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8A圖所示的p型電晶體和兩個n型電晶體進一步連接以形成一種功能性電路,如邏輯門電路。一般來說,在積體電路佈局設計的早期階段,有很多ECO單元分布在平面圖中,每個ECO單元都會有如第1圖所示的單元結構,在積體電路佈局設計的一些晚期階段,有些ECO單元會被更改且轉換為功能性電路。如第8A 圖所示的一些更改的ECO單元中,第一閘極條42和導電區段並未直接連接。
第9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系統900的方塊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設計自動化系統900包括APR系統。根據一些實施例,本文描述的設計表示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佈線佈置的佈局圖的方法是可實現的,例如使用電子設計自動化系統900。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設計自動化系統900是通用計算裝置,包括硬體處理器902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904。儲存媒體904尤其用電腦程式代碼(亦即,一組可執行指令906)編碼(亦即,儲存一組可執行指令)。由硬體處理器1102執行指令906(至少部分地)表示EPC工具,該EPC工具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下文中,所提及的過程和/或方法)來實施如本文所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
處理器902經由匯流排908電耦合到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904。處理器902亦藉由匯流排908電耦合到I/O介面910。網路介面912亦經由匯流排908電連接到處理器902。網路介面912連接到網路914,使得處理器902和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904能夠經由網路914連接到外部元件。處理器902用以執行在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904中編碼的指令906,以便使系統900可用於執行所述過程和/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處理器902是中央處理單元(CPU)、多處 理器、分佈式處理系統、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及/或合適的處理單元。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904是電子、磁、光學、電磁、紅外線及/或半導體系統(或設備或裝置)。例如,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904包括半導體或固態記憶體、磁帶、可移式電腦磁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剛性磁碟,及/或光碟。在使用光碟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904包括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光碟-讀/寫(CD-R/W)和/或數位視訊光碟(DVD)。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儲存媒體904儲存指令906,該指令906被配置為用以使系統900(其中此種執行表示(至少部分地)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可用於執行所提及的過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儲存媒體904亦儲存有助於執行所提及的過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資訊。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儲存媒體904儲存標準單元的庫907,這些標準單元包括如本文所揭示的此類標準單元。
電子設計自動化系統900包括I/O介面910。I/O介面910耦合到外部電路。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I/O介面910包括鍵盤、小鍵盤、滑鼠、軌跡球、觸控板、觸摸屏和/或光標方向鍵,以用於將資訊和命令傳送到處理器902。
電子設計自動化系統900亦包括耦合到處理器902的網路介面912。網路介面912允許系統900與網路914通信, 一個或多個其他電腦系統連接到該網路914。網路介面912包括無線網路介面,諸如藍芽(BLUETOOTH)、WIFI、WIMAX、GPRS或WCDMA;或有線網路介面,諸如ETHERNET、USB或IEEE-1364。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在兩個或更多系統900中實施所提及的過程和/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
系統900被配置為用以經由I/O介面910接收資訊。經由I/O介面910接收的信息包括指令、資料、設計規則、標準單元庫和/或其他參數中的一個或多個,以供處理器902處理。該信息經由匯流排908傳送到處理器902。電子設計自動化系統900用以經由I/O介面910接收與UI有關的信息。該信息作為用戶介面(UI)942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904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過程和/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實現為用於由處理器執行的獨立軟件應用程序。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過程和/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實現為作為附加軟件應用程序的一部分的軟件應用程序。在一些實施例中,這些過程和/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實施為軟體應用程序的插件。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提到的過程和/或方法中的至少一個被實施為作為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一部分的軟體應用程序。在一些實施例中,這些過程和/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實施為由電子設計自動化系統900使用的軟體應用程序。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諸如可從CADENCE DESIGN SYSTEMS,Inc.獲得的VIRTUOSO®的工具或另一合適的佈局產生工具產生包括標準單元的佈局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過程被實施為儲存在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中的程式的功能。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外部/可移式和/或內部/內置儲存器或記憶體單元,例如以下項中的一種或多種:光碟(諸如DVD)、磁碟(諸如硬碟)、半導體記憶體(諸如ROM、RAM、記憶卡)等。
第10圖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IC)製造系統1000以及與該IC製造系統1000相關聯的IC製造流程的方塊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佈局圖,使用製造系統1000在半導體積體電路的層中製造(A)一個或多個半導體光罩或(B)至少一個部件中的至少一個。
在第10圖中,IC製造系統1000包括在設計、開發和製造週期中彼此交互的實體,例如設計廠1020、光罩廠1030和IC製造商/生產商(「晶圓廠」)1050,或者與製造IC元件1060有關的服務。系統1000中的實體藉由通訊網路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訊網路是單個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訊網路是各種不同的網路,諸如內聯網和互聯網。通訊網路包括有線和/或無線通訊通道。每個實體與一個或多個其他實體互動,並向一個或多個其他實體提供服務和/或從一個或多個其他實體接收服務。在一些實施例中,設計廠1020、光罩廠1030和晶圓廠1050中的兩個或更多個由單個較大的公司擁有。在一些實施例中,設計廠1020、光罩廠1030和晶圓廠1050中的兩個或更多個共存於公共設施中並使用公共資源。
設計廠(或設計團隊)1020產生IC設計佈局圖1022。IC設計佈局圖1022包括設計用於IC元件1060的各種幾何圖案。幾何圖案對應於構成要製造的IC元件1060的各種部件的金屬、氧化物或半導體層的圖案。各個層組合以形成各種IC特徵。例如,IC設計佈局圖1022的一部分包括待形成在半導體基板上的各種IC特徵,例如主動區域、閘電極、源極和汲極、層間互連的金屬線或通孔,以及用於接合墊的開口;以及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上的各種材料層。設計廠1020實施適當的設計程序以形成IC設計佈局圖1022。設計程序包括邏輯設計、實體設計或佈局佈線中的一個或多個。IC設計佈局圖1022呈現在具有幾何圖案信息的一個或多個資料文件中。例如,IC設計佈局圖1022可以以GDSII文件格式或DFII文件格式表示。
光罩廠1030包括資料準備1032和光罩製造1044。光罩廠1030使用IC設計佈局圖1022來製造一個或多個光罩1045,該一個或多個光罩1045用於根據IC設計佈局圖1022來製造IC元件1060的各個層。光罩廠1030執行光罩資料準備1032,其中IC設計佈局圖1022被轉換為代表性資料文件(「RDF」)。光罩資料準備1032將RDF提供給光罩製造1044。光罩製造1044包括光罩寫入器。光罩寫入器將RDF轉換為基板上的圖像,諸如光罩(光罩版)1045或半導體晶圓1053。設計佈局圖1022由光罩資料準備1032操縱,以符合光罩寫入器的特定特性和/或晶圓廠1050的要求。在第10圖中,光罩資料準備1032和光罩製造1044被示為單獨的元件。在一些實施例 中,光罩資料準備1032和光罩製造1044可以統稱為光罩資料準備。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資料準備1032包括光學鄰近校正(OPC),光學鄰近校正使用光微影增強技術來補償圖像誤差,諸如可能由繞射、干涉、其他製程效應等引起的圖像誤差。OPC調整IC設計佈局圖1022。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資料準備1032包括其他分辨率增強技術(RET),例如軸外照射、子分辨率輔助特徵、相移光罩、其他合適的技術等,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亦使用逆光微影技術(ILT),該逆光微影技術(ILT)將OPC視為逆成像問題。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資料準備1032包括光罩規則檢查器(MRC),該光罩規則檢查器(MRC)檢查已經歷OPC中的使用一組光罩創建規則的處理的IC設計佈局圖1022,該一組光罩創建規則包含某些幾何和/或連接限制以確保足夠的餘裕來考慮到半導體製造製程的可變性等。在一些實施例中,MRC修改IC設計佈局圖1022以補償光罩製造期間的限制1044,此可以撤消由OPC執行的修改的部分以便滿足光罩創建規則。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資料準備1032包括微影製程檢查((Lithographic Process Check,LPC),該微影製程檢查模擬將由晶圓廠1050實施以製造IC元件1060的處理。LPC基於IC設計佈局圖1022來模擬該處理,以創建模擬製造的裝置,例如IC元件1060。LPC模擬中的處理參數可以包括與IC製造週期的各種處理相關聯的參數,與用於製造IC的工 具相關聯的參數,和/或製造製程的其他態樣。LPC考慮各種因素,諸如空間圖像對比度、景深(Depth of field,DOF)、光罩誤差增強因子(Mask Error-Enhancement Factor,MEEF)、其他合適的因素等等,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藉由LPC創建了模擬製造的裝置之後,若模擬的裝置在形狀上不夠接近以滿足設計規則,則重複OPC和/或MRC以進一步細化IC設計佈局圖1022。
應該理解,為了清楚起見,已經簡化了光罩資料準備1032的上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準備1032包括諸如邏輯操作(logic operation,LOP)等額外特徵,以根據製造規則修改IC設計佈局圖1022。另外,在資料準備1032期間應用於IC設計佈局圖1022的過程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順序執行。
在光罩資料準備1032之後並且在光罩製造1044期間,基於修改的IC設計佈局圖1022製造光罩1045或一組光罩1045。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製造1044包括基於IC設計佈局圖1022執行一個或多個光微影曝光。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修改的IC設計佈局圖1022,使用電子束(e-束)或多個e-束的機制在光罩(光光罩或光罩版)1045上形成圖案。光罩1045可以以各種技術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二元技術形成光罩1045。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圖案包括不透明區域和透明區域。用於曝光已經塗覆在晶圓上的圖像敏感材料層(例如,光致抗蝕劑)的輻射束(例如紫外(UV)光束)被不透明區域阻擋並透射過透明區域。在一個示例中,光罩1045的二元光罩版本包括透明基板(例如,熔融石英)和塗覆在二元光罩的不透 明區域中的不透明材料(例如,鉻)。在另一示例中,使用相移技術形成光罩1045。在光罩1045的相移光罩(Phase-Shifting Mask,PSM)版本中,在相移光罩上形成的圖案中的各種特徵用以具有適當的相位差以增強分辨率和成像質量。在各種示例中,相移光罩可以是衰減的PSM或交替的PSM。將由光罩製造1044產生的光罩用於各種製程中。例如,此類光罩用於離子注入製程中以在半導體晶圓1053中形成各種摻雜區域,用於蝕刻製程中以在半導體晶圓1053中形成各種蝕刻區域,和/或用於其他合適的製程中。
晶圓廠1050包括晶圓製造1052。晶圓廠1050是IC製造業務,該IC製造業務包括用於製造各種不同IC產品的一個或多個製造設施。在一些實施例中,晶圓廠1050是半導體鑄造廠。例如,可能存在用於複數個IC產品的前段製程(front-end-of-line,FEOL)的製造設施,而第二製造設施可以提供用於互連和封裝IC產品的後段製程(back-end-of-line,BEOL),並且和第三製造設施可以為代工業務提供其他服務。
晶圓廠1050使用由光罩廠1030製造的光罩1045來製造IC元件1060。因此,晶圓廠1050至少間接地使用IC設計佈局圖1022來製造IC元件1060。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晶圓1053由晶圓廠1050使用光罩1045製造以形成IC元件1060。在一些實施例中,IC製造包括至少間接地基於IC設計佈局圖1022執行一個或多個光微影曝光。半導體晶圓1053包括矽基板,或上面形成有材料層的其他適當基板。半導體晶圓 1053亦包括各種摻雜區域、介電特徵、多級互連等中的一種或多種(在隨後的製造步驟中形成)。
關於積體電路(IC)製造系統(例如,第10圖的系統1000)的細節,以及與其相關的IC製造流程見於例如2016年2月9日授權的美國專利第9,256,709號、2015年10月1日公佈的美國授權前公開第20150278429號、2014年2月6日公佈的美國授權前公開第20140040838號,以及2007年8月21日授權的美國專利第7,260,442號,這些專利的全部內容據此以引用方式併入。
本說明書的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半導體單元結構。半導體單元結構包括第一類型主動區域和第二類型主動區域,每個主動區域在垂直於第二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該半導體單元結構包括:第一電晶體,該第一電晶體具有在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的第一通道區;第二電晶體,該第二電晶體具有在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的第二通道區;第三電晶體,該第三電晶體具有在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的第三通道區;以及第四電晶體,該第四電晶體具有在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的第四通道區。半導體單元結構包括第一閘極條、第二閘極條和四對導電區段。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閘極條在第一通道區上方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且在第二通道區上方與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閘極條在第三通道區上方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且在第四通道區上方與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每對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四 對導電區段包括第一對導電區段、第二對導電區段、第三對導電區段,以及第四對導電區段。該第一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第一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中的相應一個主動區域上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且該第一對中的第一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第一電源電壓。第二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第二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中的相應一個主動區域上與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且該第二對中的第二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第二電源電壓。第三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第三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中的相應一個主動區域上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第四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第四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中的相應一個主動區域上與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半導體單元結構在第一金屬層中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複數個水平佈線。每個水平佈線在一個或多個相應的交叉點上與四對導電區段中的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相交,同時在一個或多個相應的交叉點中的每一個處與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在導電上隔離。第一閘極條導電地連接到第二導電區段。
本說明書的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積體電路。積體電路包括第一類型主動區域和第二類型主動區域,每個主動區域在垂直於第二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積體電路包括彼此鄰接的兩個工程變更命令(ECO)單元結構。兩個ECO單元結構中的每一個包括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第一電晶體和第三電晶體,以及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第二電晶體和第四電晶體。兩個ECO單元結構中的每一個包括:第一閘極條和第二閘極條,該第一閘極條和第二閘極條各自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複數個導電區段,該複數個導電區段各自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一閘極條導電連接到第一電晶體的閘極以及第二電晶體的閘極,並且第二閘極條導電連接到第三電晶體的閘極以及第四電晶體的閘極。該複數個導電區段包括與第一電晶體的主動區域導電接觸的第一導電區段和與第二電晶體的主動區域導電接觸的第二導電區段。第一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第一電源電壓,並且第二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第二電源電壓。該積體電路包括導電元件,該導電元件在兩個ECO單元結構中的一個ECO單元結構中導電地接合第一閘極條與第二導電區段。積體電路包括在第一金屬層中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複數個水平佈線。每個水平佈線在一個或多個相應的交叉點處與兩個ECO單元結構中的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相交,同時在每個相應的交叉點處與這些導電區段在導電上隔離。
本說明書的又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半導體單元結構製造中的光罩集合製造方法。該方法包括形成兩個平行的主動區域,該兩個平行的主動區域各自在垂直於第二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該兩個平行的主動區域包括第一類型主動區域和第二類型主動區域。該方法包括在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第一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形成第一通道區,在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第二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形成第二通道區,在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第三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形成第三通道區,以及在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第四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形成第四通道區。該方法包括形成第一閘極條和第二閘極條,該第一閘極條和第二閘極條各自在第二方向 上延伸。第一閘極條在第一通道區上方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且在第二通道區上方與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第二閘極條在第三通道區上方與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且在第四通道區上方與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該方法包括形成四對導電區段,每對導電區段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四對導電區段中的每一對與相應的電晶體相關聯,並包括兩個導電區段,每個導電區段導電地接觸相應電晶體的兩個主動區域中的一個主動區域。第一對中的第一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第一電源電壓,並且第二對中的第二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第二電源電壓。該方法包括在光罩早期形成光罩圖案,並用以劃定一導電元件,該導電元件將第一閘極條與第二導電區段導電接合。該方法包括在光罩早期調整光罩圖案,以在光罩後期,特定第一閘極條與第二導電區段之間導電元件的斷開點。該方法包括在移除導電元件的在第一閘極條與第二導電區段之間的部分之後,在第一金屬層中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複數個水平佈線。水平佈線中的至少一個水平佈線在相應的交叉點上與至少一個導電區段相交,同時經由相應交叉點處的通孔與至少一個導電區段導電連接。
本領域的普通技藝人士將容易看出,所揭示的實施例中的一個或多個實現了上述優點中的一個或多個優點。在閱讀了前述說明書之後,普通技藝人士將能夠影響本文廣泛揭示的各種變化、等同物的替換和各種其他實施例。因此,本文所授予的保護僅意欲受限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中包含的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其中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是一p型主動區域,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是一n型主動區域,並且其中該第一電源電壓高於該第二電源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其中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是一n型主動區域,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是一p型主動區域,並且其中該第一電源電壓低於該第二電源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亦包括:一導電元件,該導電元件將該第一閘極條與該第二導電區段導電接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其中該導電元件位於該第一金屬層下面的一中間層中,該中間層覆蓋一介電層,該介電層覆蓋該第一閘極條、該第二閘極條和該四對導電區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其中該第二閘極條包括在該第三通道區上方與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的一第一閘極條區段和在該第四通道區上方與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的一第二閘極條區段,其中該第一閘極條區段和該第二閘極條區段在形成該第二閘極條的該第二方向上在導電上斷開。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其中該第二閘極條包括在該第三通道區上方與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的一第一閘極條區段和在該第四通道區上方與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的一第二閘極條區段,其中該第一閘極條區段和該第二閘極條區段導電地接合以形成該第二閘極條。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更包括:一第一虛擬閘極條和一第二虛擬閘極條,該第一虛擬閘極條和該第二虛擬閘極條各自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位於該半導體單元結構的一相應垂直邊界處;以及一第三虛擬閘極條,該第三虛擬閘極條在該第一閘極條與該第二閘極條之間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位於與該兩個垂直邊界等距的一中線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其中該第一虛擬閘極條、該第一閘極條、該第三虛擬閘極條、該第二閘極條和該第二虛擬閘極條以一相同的間距距離等距地間隔開。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其中該第一虛擬閘極條、該第二虛擬閘極條和該第三虛擬閘極條中的每一個包括與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的一第一虛擬閘極條區段和與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的一第二虛擬閘極條區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其中該第一虛擬閘極條、該第二虛擬閘極條和該第三虛擬閘極條,各在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一第一隔離區上方與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且在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一第二隔離區上方與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半導體單元結構,包括:一第一電源導線,該第一電源導線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位於該第一金屬層上方的一介電層上的一第二金屬層中,其中該第一導電線覆蓋該第一金屬層中的一第一電源軌並且經由一金屬間通孔而導電地連接該第一電源軌。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是一p型主動區域,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是一n型主動區域,並且其中該第一電源電壓高於該第二電源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是一n型主動區域,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是一p型主動區域,並且其中該第一電源電壓低於該第二電源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積體電路,其中該導電元件位於該第一金屬層下面的一中間層中,該中間層覆蓋一介電層,該介電層覆蓋該第一閘極條、該第二閘極條和該些導電區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積體電路,包括:一第一電源導線和一第二電源導線,該第一電源導線和該第二電源導線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位於該第一金屬層上方的一介電層上的一第二金屬層中,其中該第一電源導線導電地連接該兩個ECO單元結構中的一第一個中的該第一導電區段,並且其中該第二電源導線導電地連接在該兩個ECO單元結構中的一第二個中的該第一導電區段或該第二導電區段;以及複數條垂直佈線,該些垂直佈線在該第二金屬層中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該第一電源導線與該第二電源導線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方法,其中形成將該第一閘極條與該第二導電區段接合的該導電元件包括:導電地形成該導電元件,該導電元件位於該第一金屬層下面的一中間層中,該中間層覆蓋一層間介電層,該層間介電層覆蓋該第一閘極條、該第二閘極條和該四對導電區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之方法,亦包括:形成一第一電源導線,該第一電源導線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在該第一金屬層上方的一介電層上的一第二金屬層中,其中該第一電源導線導電地連接到該第一導電區段。
42、44‧‧‧閘極條
45、49‧‧‧虛擬閘極條
50n‧‧‧n型主動區域
50p‧‧‧p型主動區域
61~68‧‧‧導電區段
CPP‧‧‧接觸多晶矽間距
91、93‧‧‧水平邊界
92、94‧‧‧垂直邊界
100‧‧‧半導體單元結構
102‧‧‧導電元件
T1p‧‧‧電晶體
Claims (1)
- 一種半導體單元結構,包括:一第一類型主動區域和一第二類型主動區域,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和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各自在垂直於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一第一電晶體,該第一電晶體在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具有一第一通道區;一第二電晶體,該第二電晶體在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具有一第二通道區;一第三電晶體,該第三電晶體在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具有一第三通道區;一第四電晶體,該第四電晶體在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中的兩個主動區域之間具有一第四通道區;一第一閘極條,該第一閘極條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在該第一通道區上方與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在該第二通道區上方與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一第二閘極條,該第二閘極條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在該第三通道區上方與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並在該第四通道區上方與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四對導電區段,每個導電區段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包括:一第一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該第一電晶體的該兩個主動區域中的一相應一個上,與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該第一對中的一第一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一第一電源電壓; 一第二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該第二電晶體的該兩個主動區域中的一相應一個上,與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該第二對中的一第二導電區段設置為具有一第二電源電壓;一第三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該第三電晶體的該兩個主動區域中的一相應一個上,與該第一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以及一第四對導電區段中的每個導電區段,在該第四電晶體的該兩個主動區域中的一相應一個上,與該第二類型主動區域相交;以及複數個水平佈線,該些水平佈線在一第一金屬層中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該些水平佈線中的每個水平佈線在一個或多個相應的交叉點上與該四對導電區段中的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相交,同時在該一個或多個相應交叉點中的每一個交叉點與該一個或多個導電區段在導電上隔離;其中該第一閘極條導電連接到該第二導電區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862724855P | 2018-08-30 | 2018-08-30 | |
US62/724,855 | 2018-08-30 | ||
US16/546,973 US10846458B2 (en) | 2018-08-30 | 2019-08-21 | Engineering change order cell structure having always-on transistor |
US16/546,973 | 2019-08-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13657A true TW202013657A (zh) | 2020-04-01 |
Family
ID=69641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31132A TW202013657A (zh) | 2018-08-30 | 2019-08-29 | 半導體單元結構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846458B2 (zh) |
CN (1) | CN110875307A (zh) |
TW (1) | TW20201365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03258B (zh) * | 2022-01-25 | 2023-05-21 | 新加坡商瑞昱新加坡有限公司 | 晶片內具可調驅動強度能力的電路單元及其方法 |
TWI836866B (zh) * | 2022-08-23 | 2024-03-21 |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 積體電路及其製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46458B2 (en) * | 2018-08-30 | 2020-11-2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Engineering change order cell structure having always-on transistor |
US11462282B2 (en) | 2020-04-01 | 2022-10-0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Semiconductor memory structure |
DE102021109463B4 (de) * | 2020-05-14 | 2024-01-0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Halbleiter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
KR20220022357A (ko) * | 2020-08-18 | 2022-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상이한 높이들의 셀들을 포함하는 집적 회로 및 이를 설계하는 방법 |
CN115312518A (zh) * | 2021-07-02 | 2022-11-08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对布局环境的降低的依赖性的电路布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RE37308E1 (en) * | 1986-12-22 | 2001-08-07 | Stmicroelectronics S.R.L. | EEPROM memory cell with a single level of polysilicon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bit by bit |
IT1199828B (it) * | 1986-12-22 | 1989-01-05 | Sgs Microelettronica Spa | Cella di memoria eeprom a singolo livello di polisilicio scrivibile e cancellabile bit a bit |
US5656967A (en) * | 1995-08-07 | 1997-08-12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Two-stage fusibl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
JP4501164B2 (ja) * | 1998-05-01 | 2010-07-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US6236258B1 (en) * | 1998-08-25 | 2001-05-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Wordline driver circuit using ring-shaped devices |
US7260442B2 (en) | 2004-03-03 | 2007-08-21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sk fabrication process control |
KR100650867B1 (ko) * | 2005-12-29 | 2006-11-28 |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 협채널 금속 산화물 반도체 트랜지스터 |
KR100654053B1 (ko) * | 2005-12-29 | 2006-12-05 |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 부가 게이트 도체 패턴을 갖는 협채널 금속 산화물 반도체트랜지스터 |
US7821039B2 (en) * | 2008-06-23 | 2010-10-26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Layout architecture for improving circuit performance |
US8850366B2 (en) | 2012-08-01 | 2014-09-30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Method for making a mask by forming a phase bar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layout |
KR102211966B1 (ko) * | 2013-10-14 | 2021-02-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JP6366285B2 (ja) * | 2014-01-30 | 2018-08-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 |
US9256709B2 (en) | 2014-02-13 | 2016-02-09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Method for integrated circuit mask patterning |
US9465906B2 (en) | 2014-04-01 | 2016-10-11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
KR102352153B1 (ko) * | 2015-03-25 | 2022-01-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집적회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2699046B1 (ko) * | 2016-12-15 | 2024-08-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수직형 트랜지스터를 구비하는 집적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
TWI699781B (zh) * | 2016-12-28 | 2020-07-21 |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元件 |
JP6835243B2 (ja) * | 2017-10-18 | 2021-02-24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 |
JPWO2019181548A1 (ja) * | 2018-03-23 | 2021-04-08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11048848B2 (en) * | 2018-07-16 | 2021-06-29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region having both continuous regions,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layout diagram of same |
US10846458B2 (en) * | 2018-08-30 | 2020-11-2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Engineering change order cell structure having always-on transistor |
US10867104B2 (en) * | 2018-08-31 | 2020-12-15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Isolation circuit between power domains |
US11309306B2 (en) * | 2018-09-28 | 2022-04-19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Stack-gate circuit |
US11562953B2 (en) * | 2018-10-23 | 2023-01-2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Cell having stacked pick-up region |
-
2019
- 2019-08-21 US US16/546,973 patent/US10846458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8-29 TW TW108131132A patent/TW202013657A/zh unknown
- 2019-08-30 CN CN201910962444.6A patent/CN110875307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0-27 US US17/081,438 patent/US11275885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11 US US17/670,370 patent/US11675961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03258B (zh) * | 2022-01-25 | 2023-05-21 | 新加坡商瑞昱新加坡有限公司 | 晶片內具可調驅動強度能力的電路單元及其方法 |
TWI836866B (zh) * | 2022-08-23 | 2024-03-21 |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 積體電路及其製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675961B2 (en) | 2023-06-13 |
CN110875307A (zh) | 2020-03-10 |
US20210056249A1 (en) | 2021-02-25 |
US10846458B2 (en) | 2020-11-24 |
US20220164518A1 (en) | 2022-05-26 |
US11275885B2 (en) | 2022-03-15 |
US20200074041A1 (en) | 2020-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2013657A (zh) | 半導體單元結構 | |
US11138362B2 (en) | Integrated circuit layout method and system | |
US10878161B2 (en) | Method and structure to reduce cell width in integrated circuits | |
US11296070B2 (en) |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backside power rail and backside interconnect | |
US11030372B2 (e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layout diagram including cell having pin pattern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based on same | |
TWI770425B (zh) | 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法及用於製造半導體元件之系統 | |
US20220147688A1 (en) | Routing-resource-improving method of generating layout diagram, system for sam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
TW202009599A (zh) | 製造半導體元件的方法 | |
US20240096866A1 (en) | Active zones with offset in semiconductor cell | |
TW202232614A (zh) |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 |
US20230284428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trimmed-gate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 |
US11916017B2 (en) | Signal conducting line arrangements in integrated circuits | |
TWI787864B (zh) | 可熔斷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 |
US11967596B2 (en) | Power rail and signal conducting line arrangement | |
TWI857665B (zh) | 積體電路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
TWI846509B (zh) |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 |
US20240070364A1 (en) | Circuit cells having power grid stubs | |
US11699015B2 (en) | Circuit arrangements having reduced dependency on layout environ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