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2406A - Cdk8/19抑制劑 - Google Patents

Cdk8/19抑制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2406A
TW202012406A TW108127569A TW108127569A TW202012406A TW 202012406 A TW202012406 A TW 202012406A TW 108127569 A TW108127569 A TW 108127569A TW 108127569 A TW108127569 A TW 108127569A TW 202012406 A TW202012406 A TW 2020124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several
alkyl
substitue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9374B (zh
Inventor
阿列克謝 列昂尼多維奇 明迪奇
安娜 尤里耶夫娜 切斯特諾娃
瑪利婭 安德烈耶夫娜 卡薩特金娜
安德列 伊萬諾維奇 阿拉菲諾夫
阿列克謝 謝爾蓋耶維奇 加弗利洛夫
安東 亞歷山德羅維奇 葉夫多基莫夫
利利阿納 維亞切斯拉沃夫娜 連什米特
葉連娜 亞歷山德羅夫娜 馬克西緬科
瑪利婭 謝爾蓋耶夫娜 米申娜
謝爾蓋 亞歷山德羅維奇 西洛諾夫
葉夫根尼 尤里耶維奇 斯米爾諾夫
帕維爾 安德烈耶維奇 雅科夫列夫
德米特里 瓦連京諾維奇 莫羅佐夫
Original Assignee
俄羅斯聯邦商Biocad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俄羅斯聯邦商Biocad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俄羅斯聯邦商Biocad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2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2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9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93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2Antithrombotic agents; Anticoagulant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353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 A61K31/437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the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ntaining a six-membered ring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atom, e.g. quinolizines, naphthyridines, berberine, vincam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iabet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式I之新穎化合物:
Figure 108127569-A0202-11-0001-1
其具有CDK8/19抑制劑之特性;包含該等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及其作為醫藥用於治療疾病及病症之用途。

Description

CDK8/19抑制劑
本發明係關於新穎CDK8/19抑制劑、其製備方法、包含本發明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及使用該等化合物或該等組合物治療疾病及病症之方法。
就結構及功能而言,CDK8以及其密切相關之異構體CDK19為腫瘤轉錄調節激酶(Xu,W.& Ji,J.Y.(2011)Dysregulation of CDK8 and Cyclin C in tumorigenesis,J.Genet.Genomics 38,439-452;Galbraith,M.D.,等人(2010);Firestein,R.& Hahn,W.C.(2009))。與CDK1、CDK2及CDK4/6激酶相比,CDK8在細胞循環調節中不起作用,且因此,阻斷CDK8無法遏制正常細胞之生長(Adler,A.S.,等人(2012)CDK8 maintains tumor de-differentiation and embryonic stem cell pluripotency,Cancer Res.72,2129-2139;Kapoor,A.,等人(2010)The histone variant macroH2A suppresses melanoma progression through regulation of CDK8,Nature 468,1105-1109)。然而,胚胎幹細胞中之DK8基因剔除防止胚胎發育(Adler,A.S.,等人(2012)),這歸因於其在形成多能幹細胞表型中之基本作用(Firestein,R.,等人(2008))。CDK8在癌發生中之作用歸因於其作為幾種轉錄程式之調節子之獨特功能(Xu,W.& Ji,J.Y.(2011))。CDK8過度表現已在50%之結腸癌(Firestein,R.,等人(2010))、黑色素瘤(Kapoor,A.,等人(2010))、乳腺癌(Broude E.,等人(2015))中觀測到,且已與不良預後(Gyorffy,B.,等人(2010))相關。
CDK8之腫瘤效應由以下介導:Wnt/[β]信號傳導路徑之正調節(Kapoor,A.等人(2010);Alarcon,C,等人(2009)Nuclear CDKs drive Sma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and turnover in BMP and TGF-beta pathways,Cell 139,757-769)、生長因子NF-kB誘導之轉錄(DiDonato,J.A.等人(2012)NF-kappaB and the link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cancer,Immunol.Rev.246,379-400)及TGF-β信號傳導路徑之激活(Acharyya,S.等人(2012)A CXCL1 paracrine network links cancer chemoresistance and metastasis,Cell 150,165-178)。已知化學治療藥物導致DNA損傷、TNFα誘導、轉錄因子NFkB之激活(Fabian等人(2005)A small molecule-kinase interaction map for clinical kinase inhibitors,Nat.Biotechnol.23,329-336)。基質衍生之TNFa作用於腫瘤細胞,其中其誘導NFkB介導促進腫瘤細胞生長之細胞介素CXCL1及CXCL2產生。CXCL 1/2藉由與骨髓細胞表面上之CXCR2受體結合而將骨髓細胞吸引至腫瘤。骨髓細胞轉而分泌與慢性炎症及腫瘤生長相關之S100A8/9蛋白(Huang,等人(2012)MED12 Controls the response to multiple cancer drugs through regulation of TGF-β receptor signaling,Cell 151,937-950)。亦證明CDK8可維持胚胎幹細胞之多能性表型,且可與癌症幹細胞表型相關(Firestein,R.等人(2008)CDK8 is a colorectal cancer oncogene that regulates beta-catenin activity,Nature 455,547-551)。
搜尋抑制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新化合物目前受到關注。
本發明之描述中所用術語呈現於下文中。
「烷基」意謂具有1至12個碳原子、更佳1至6個碳原子之脂族直鏈或支鏈烴基。「支鏈」意謂具有一或多個「低碳數烷基」取代基之烷基鏈。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2-戊基、3-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烷基可具有可為相同或不同結構之取代基。
「烯基」意謂具有1至12個碳原子、更佳1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脂族烴基,其含有一或多個碳-碳雙鍵。烯基可具有可為相同或不同結構之取代基。例示性烯基為但不限於乙烯基、烯丙基、1-甲基乙烯基、丙-1-烯基、丁-1-烯基、丁-2-烯基、丁-3-烯基、1-甲基丙-1-烯基、1-甲基丙 -2-烯基、2-甲基丙-1-烯基、2-甲基丙-2-烯基。
「炔基」意謂具有2至12個碳原子、更佳2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烴基,其含有一或多個碳-碳三鍵。炔基可具有可為相同或不同結構之取代基。炔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烯基、炔丙基、1-甲基丙-2-炔基、2-甲基丙-1-烯基、丁-1-炔基、丁-2-炔基、丁-3-炔基。
「環烷基」意謂含有3至10個碳環原子之飽和碳環。環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單環基,諸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或環癸基;雙環基,諸如雙環庚基或雙環辛基。環烷基可具有可為相同或不同結構之取代基。
「環烯基」意謂在一環中包含3至10個碳原子之非芳族碳環系統,該環含有一或多個碳-碳雙鍵。環烯基可具有可為相同或不同結構之取代基。環烯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單環基,諸如環丙烯基、環丁烯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環庚烯基、環辛烯基、環壬烯基或環癸烯基。
「芳基」意謂具有6至14個碳原子、更佳6至10個碳原子之芳族單環或多環系統。芳基可具有可為相同或不同結構之環狀系統取代基。芳基可用環烷基、雜環或雜芳基增環。芳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萘基、蒽基及其類似基團。
「烷基氧基」或「烷氧基」意謂烷基-O-基團,其中烷基在此部分中定義。烷氧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及正丁氧基。
「胺基」意謂R'R"N-基團。
R'及R"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選自包含以下之群之取代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芳基、雜環基、雜芳基,其在本文中定義,或R'及R"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7員雜環基或5-10員雜芳基。
「烷基磺醯基」(-S(O)2-C1-C6烷基)意謂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藉由磺醯基-SO2-連接至適當的分子片段。烷基磺醯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磺醯基、乙磺醯基等。
「低碳數烷基」意謂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
「鹵基」或「鹵素」(Hal)意謂氟、氯、溴及碘。
「雜環(heterocycle)」、「雜環基(heterocyclyl)」、「雜環(heterocyclic ring)」意謂具有3至11個碳原子之單環或多環非芳族系統,其中一或多個碳原子經一或多個諸如氮、氧、硫之雜原子取代。雜環可與芳基或雜芳基縮合。雜環可具有一或多個可為相同或不同結構之取代基。雜環之氮及硫可氧化為N-氧化物、S-氧化物或S-二氧化物。雜環可為完全飽和的、部分飽和的及不飽和的。雜環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氮雜環丁烷、吡咯啶、哌啶、2,8-二氮雜螺[4.5]癸烷、哌嗪、嗎啉及其他雜環。
「雜芳基」意謂具有5至11個碳原子、較佳5至10個碳原子之芳族單環或多環系統,其中一或多個碳原子經一或多個諸如氮、硫或氧之雜原子取代。雜環之氮原子可氧化為N-氧化物。雜芳基可具有一或多個可為相同或不同結構之取代基。雜芳基可用環烷基、雜環或芳基增環。雜芳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異噁唑基、異噻唑基、四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呋呫基、三唑基、1,2,4-噻二唑基、喹喏啉基、酞嗪基、咪唑并[1,2-a]吡啶基、咪唑并[2,1-b]噻唑基、苯并呋呫基、吲哚基、氮雜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嗪基、喹啉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吩并吡啶基、喹唑啉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04-74
啶基、噻吩并嘧啶基、吡咯并吡啶基、咪唑并吡啶基、異喹啉基、苯并氮雜吲哚基1,2,4-三嗪基、噻吩并吡咯基、呋喃并吡咯基及其類似基團。
「部分飽和」意謂包括至少一個雙鍵或三鍵之環系統。術語「部分飽和」係關於具有多個飽和位點之環,且不包括如其在上文中定義之芳基及雜芳基系統。
本文件中所用之術語「側氧基」係關於基團=O。
「取代基」意謂連接至骨架(片段)之化學基團。
「溶合物」為由本發明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與一或多個溶劑分子組成之分子聚集體。溶劑分子為已知對受體安全的常見醫藥學溶劑(例如,水、乙醇、乙二醇等)之分子。其他溶劑,諸如甲醇、甲基-第三丁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R)-丙二醇或(S)-丙二醇、1,4-丁二醇及其類似溶劑可用於形成用於獲得較佳溶合物之中間溶合物。
「水合物」意謂具有水作為溶劑之溶合物。
溶合物及/或水合物較佳以結晶形式存在。
術語「鍵」、「化學鍵」或「單鍵」係指在將藉由鍵接合之原子視為較大子結構之一部分時兩個原子或兩個部分(亦即,基團、片段)之化學鍵結。
術語「保護基」係指用於阻斷諸如胺基、羧基或羥基之官能基之反應性的基團。保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第三丁氧基羰基(Boc)、苯甲氧基羰基(Cbz)、2-(三甲基矽烷基)乙氧基)甲基縮醛(SEM)、三烷基矽烷基、烷基(二芳基)矽烷基或烷基。
術語「賦形劑」在本文中用於描述除本發明之化合物之以外的任何成分。
「醫藥組合物」意謂包含本發明之化合物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的組合物。賦形劑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醫藥學上可接受及藥理學上相容的填充劑、溶劑、稀釋劑、載劑、助劑、分佈劑及感測劑、遞送劑,諸如防腐劑、穩定劑、填充劑、崩解劑、增濕劑、乳化劑、懸浮劑、增稠劑、甜味劑、調味劑、加香劑、抗細菌劑、殺真菌劑、潤滑劑及延長遞送控制劑,其選擇及適合比例視投與類型及方式及劑量而定。適合懸浮劑之實例為但不限於乙氧基化異十八醇、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及山梨糖醇醚、微晶纖維素、偏氫氧化鋁、膨潤土、瓊脂-瓊脂及黃蓍膠以及其混合物。防止微生物作用可由各種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諸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山梨酸及類似化合物)提供。組合物亦可含有等張劑,諸如糖、氯化鈉及類似化合物。組合物之延長作用可藉由減緩活性成分(例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之吸收的試劑來達成。適合載劑、溶劑、稀釋劑及遞送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用於注射之水、乙醇、多元醇及其混合物、天然油(諸如橄欖油)及有機酯(諸如油酸乙酯)。填充劑之實例為但不限於乳糖、奶糖、檸檬酸鈉、碳酸鈣、磷酸鈣及其類似物。崩解劑及分佈劑之實例為但不限於澱粉、褐藻酸(alginic acid)及其鹽、矽酸鹽及其類似物。適合潤滑劑之實例為但不限於硬脂酸鎂、月桂基硫酸鈉、滑石及具有高分子量之聚乙二醇。用於單獨或與另一種活性化合物組合地經口、舌下、經皮、肌肉內、靜脈內、皮下、局部或直腸投與活性成分之醫藥組合物可以標準投藥形式在與傳統醫藥學載 劑之混合物中向人類及動物投與。適合標準投藥形式包括但不限於:經口形式,諸如錠劑、明膠膠囊、丸劑、散劑、顆粒劑、口香糖及經口溶液或懸浮液;舌下及穿頰投藥形式;氣霧劑;植入物;局部、經皮、皮下、肌肉內、靜脈內、鼻內或眼內形式及直腸投藥形式。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意謂本發明中所揭示之酸及鹼的相對無毒的有機鹽及無機鹽。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之鹽可由無機或有機酸及鹼獲得。以此方式製備之鹽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鹽酸鹽、氫溴酸鹽、硫酸鹽、硫酸氫鹽、磷酸鹽、硝酸鹽、乙酸鹽、乙二酸鹽、戊酸鹽、油酸鹽、棕櫚酸鹽、硬脂酸鹽、月桂酸鹽、硼酸鹽、苯甲酸鹽、乳酸鹽、對甲苯磺酸鹽、檸檬酸鹽、順丁烯二酸鹽、反丁烯二酸鹽、丁二酸鹽、酒石酸鹽、甲烷磺酸鹽、丙二酸鹽、水楊酸鹽、丙酸鹽、乙烷磺酸鹽、苯磺酸鹽、胺磺酸鹽及其類似鹽;鈉鹽、鉀鹽、銨鹽、鈣鹽、鎂鹽、鐵鹽、鋅鹽、銅鹽、錳鹽及鋁鹽、一級胺鹽、二級胺鹽及三級胺鹽、經取代之胺鹽,包括天然存在之經取代之胺鹽、環胺鹽,諸如異丙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丙胺、乙醇胺、2-二乙基胺基乙醇、三甲胺、二環己胺、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咖啡鹼(caffeine)、普魯卡因(procaine)、海巴明(hydrabamine)、膽鹼、乙二胺、葡糖胺、甲基還原葡糖胺、可可豆鹼、嘌呤、哌嗪、哌啶、N-乙基哌啶(該等鹽特性之詳細描述在Berge S.M.,等人,「Pharmaceutical Salts」.J.Pharm.Sci.1977,66:1-19中給出)。胺基酸可係選自離胺酸、鳥胺酸及精胺酸。
「藥物(醫藥)」為呈錠劑、膠囊、注射劑、軟膏形式及意欲用於恢復、改善或改進人類及動物之生理功能的其他準備形式及用於治療及預防疾病、用於診斷、麻醉、避孕、美容及其他之化合物(或作為醫藥組合物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治療(treat/treating/treatment)」係指一種緩解或消除生物病症及/或其伴隨症狀中之至少一者的方法。術語「緩解」疾病、病症或病況意謂減少疾病、病症或病況之症狀之嚴重程度及/或出現頻率。另外,本文中對「治療」之指代包括指代治癒性、緩解性及預防性治療。
在一個態樣中,治療之個體或患者為哺乳動物,較佳為人類 個體。該個體可為任何年齡的男性或女性。
術語「病症」意謂將受益於用本發明之化合物治療之任何病況。此意謂慢性及急性病症或疾病,包括使哺乳動物易患所討論之病症之彼等病理病況。本文中待治療之病症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致癌疾病,詳言之乳癌、三陰性乳癌(TNBC)、卵巢癌、轉移性卵巢癌、胃癌、轉移性胃癌、子宮內膜癌、唾液腺癌、肺癌、腎癌或結腸癌;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轉移性黑色素瘤、甲狀腺癌、胰臟癌、前列腺癌或膀胱癌;血液致癌疾病、白血球病、急性骨髓白血病及淋巴惡性疾病、神經元病症、神經膠質病症、星形膠質細胞病症、下丘腦病症及其他腺體病症、巨噬細胞病症、上皮病症、基質病症及囊胚病症;發炎性病症、血管生成病症及免疫病症。
「治療有效量」係指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所治療之疾病/病症之一或多種症狀的所投與之治療劑的量。
在本說明書及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上下文另外提供,否則詞語「包含(comprise)」、「具有(have)」、「包括(include)」或變化形式,諸如「包含(comprises/comprising)」、「具有(has/having)」、「包括(includes/including)」及其所有語法變化形式應理解為意味包括所陳述整數或整數之群組而不排除任何其他整數或整數之群組。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08-3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立體異構體,
其中L為-[CH2]0-3-、-[CH2]0-2-C(O)-、-C(O)-[CH2]0-2-;
R為-NR4R5、-OR6
R1為-NR2R3
R2及R3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7取代之C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7取代之C2-6烯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7取代之C2-6炔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8取代之C3-7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8取代之C3-7環烯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9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0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1取代,或
R2及R3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具有1-3個選自N及/或O之雜原子之4-7員雜環,其中由R2及R3形成之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9取代;
R4及R5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2取代之C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2取代之C2-6烯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2取代之C2-6炔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3取代之C3-7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3取代之C3-7環烯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 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4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5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6取代,或
R4及R5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具有1-3個選自N及/或O之雜原子之4-7員雜環,其中由R4及R5形成之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4取代;
R6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7取代之C1-6烷基;
各R7及R12獨立地為H、Hal、CN、-OR18、-NR19R20、-C(=O)R18、-C(=O)NR19R20、-NR21C(=O)R18、-NR21C(=O)NR19R20、-SO2R22、-SO2NR23R24、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3-7環烷基;
各R9及R14獨立地為H、Hal、CN、-OR18、-NR19R20、-C(=O)R18、-C(=O)NR19R20、-NR21C(=O)R18、-NR21C(=O)NR19R20、-SO2R22、-SO2NR23R24、側氧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3-7環烷基;
各R8、R10、R11、R13、R15及R16獨立地為H、Hal、CN、-OR18、-NR19R20、-C(=O)R18、-C(=O)NR19R20、-NR21C(=O)R18、-NR21C(=O)NR19R20、-SO2R22、-SO2NR23R24、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C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3-7環烷基;
各R17、R18、R19、R20及R21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C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2-C6烯基、C2-C6炔基、C3-C7環烷基;或
R19及R20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具有1-3個選自N及/或O之雜原子之4-7員雜環,其中由R19及R20形成之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1或2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側氧基;Hal;OH;NH2;CN;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胺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L為-C(O)-、-CH2-。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1為-NR2R3
其中R2及R3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7取代之C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7取代之C2-6烯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7取代之C2-6炔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8取代之C3-7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8取代之C3-7環烯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9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0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1取代,
R7、R8、R9、R10、R11具有以上含義;或
其中R1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0-75
R25為H、C1-6烷基;
R26、R27、R28為H、CN、OH、C1-6烷基、C1-4烷氧基;
n為0、1、2、3。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為-NR4R5、-OR6
各R4及R5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2取代之C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2取代之C2-6烯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2取代之C2-6炔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3取代之C3-7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3取代之C3-7環烯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4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5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6取代;
R12、R13、R14、R15、R16具有以上含義;或
其中R4及R5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具有1-3個選自N及/或O之雜原子之4-7員雜環,其中由R4及R5形成之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4取代,
其中該4-7員雜環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1-5
R25為H、C1-6烷基;
R2為H、CN、OH、C1-6烷基、C1-4烷氧基;
n為0、1、2、3;
R6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7取代之C1-6烷基;
R17具有以上含義。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1為-NR2R3
其中R2及R3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7取代之C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8取代之C3-7環烷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9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0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1取代;
各R7及R9獨立地為H、Hal、CN、-OR18、-NR19R20、-C(=O)R18、-C(=O)NR19R20
各R8、R10及R11獨立地為H、Hal、CN、-OR18、-NR19R20、-C(=O)R18、-C(=O)NR19R20、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C6烷基;
各R18、R19及R20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C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3-C7環烷基;或
其中R1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2-6
R25為H、C1-6烷基;
R26、R27、R28為H、CN、OH、C1-4烷氧基;
n為0、1、2、3。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為-NR4R5、-OR6
各R4及R5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2取代之C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3取代之C3-7環烷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4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5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6取代;
各R12及R14獨立地為H、Hal、CN、-OR18、-NR19R20、-C(=O)R18、-C(=O)NR19R20
各R13、R15及R16獨立地為H、Hal、CN、-OR18、-NR19R20、-C(=O)R18、-C(=O)NR19R20、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C6烷基;
各R18、R19及R20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C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3-C7環烷基;或
其中R4及R5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具有1-3個選自N及/或O之雜原子之4-7員雜環,其中由R4及R5形成之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4取代,
其中該4-7員雜環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2-7
R25為H、C1-6烷基;
R28為H、CN、OH、C1-4烷氧基;
n為0、1、2、3;
R6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6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1為-NR2R3
其中R2及R3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7取代之C1-6烷基;
R7為H、Hal、-OR18、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3-7環烷基;
R18為H、C1-C6烷基;或
其中R1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3-92
R25為H、C1-6烷基;
R26及R28為H、OH、C1-6烷基、C1-4烷氧基;
n為0、1。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為-NR4R5、-OR6
各R4及R5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12取代之C1-6烷基;或
R6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6烷基;
R12為H、Hal、-OR18、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3-7環烷基;
各R18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1-C6烷基;
其中R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3-76
R25為H、C1-6烷基;
R28為H、OH、C1-6烷基、C1-4烷氧基;
n為0、1。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1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4-11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4-12
、-NR2R3
各R2及R3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Hal、-OR18、C3-7環烷基取代之C1-6烷基;C3-7環烷基;
R18為H、C1-6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1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4-13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4-17
、-NR4R5、-O-R6;其中
各R4及R5獨立地為H;C1-6烷基;
R6為C1-6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R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4-15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其中-L-R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4-16
本發明中所述之化合物可形成為及/或用作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該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但不限於:酸鹽,其藉由使化合物之游離鹼形式與以下反應而形成: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無機酸,諸如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偏磷酸及其類似酸;或有機酸,諸如乙酸、丙酸、己酸、環戊丙酸、乙醇酸、丙酮酸、乳酸、丙二酸、丁二酸、蘋果酸、順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三氟乙酸、酒石酸、檸檬酸、苯甲酸、3-(4-羥基苯甲醯基)苯甲酸、肉桂酸、杏仁酸、甲烷磺酸、乙烷磺酸、1,2-乙烷二磺酸、2-羥基乙烷磺酸、苯磺酸、甲苯磺酸、2-萘磺酸、4-甲基雙環-[2.2.2]辛-2-烯-1-甲酸、葡糖庚酸、4,4'-亞甲基雙-3-羥基-2-烯-1-甲酸、3-苯基丙酸、三甲基乙酸、第三丁基乙酸、月桂基硫酸、葡糖酸、麩胺酸、羥基萘甲酸、水楊酸、硬脂酸、黏康酸及其類似酸。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對應相對離子可使用各種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離子交換層析法、離子層析法、毛細電泳法、感應耦合電漿、原子吸收光譜法、質譜法或其任何組合來分析及鑑別。
藉由使用以下方法中之至少一者回收鹽:過濾,用非溶劑沈澱,隨後過濾,蒸發溶劑,或在水溶液之情況下凍乾。應理解,提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其溶劑加成形式或晶體形式,特定言之溶合物或多晶型物。溶合物含有化學計量或非化學計量之量的溶劑,且可在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諸如水、乙醇或其類似物)結晶之過程中形成。在溶劑為水時形成水合物,或在溶劑為醇時形成醇合物。本文所述之化合物之溶合物宜可在本文所述之過程中製備或形成。另外,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可以非溶劑化以及溶劑化形式存在。一般而言,出於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及方法之目的,將溶劑化形式視為等效於非溶劑化形式。
本文所述之化合物可呈各種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非晶形式、研磨形式及奈米顆粒形式。另外,本文所述之化合物包括結晶形式,亦稱為多晶型物。多晶型物包括化合物之相同元素組成之不同晶體堆積排列。多晶型物通常具有不同的X射線繞射圖、紅外光譜、熔點、密度、硬度、晶體形狀、光學特性及電學特性、穩定性和溶解性。諸如再結晶溶劑、結晶速率及儲存溫度之各種因素可促使單晶形式占主導。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多晶型物及/或溶合物之篩選及表徵可使用多種技術,包括但不限於熱分析、X射線繞射、光譜法、蒸氣吸附及顯微法來實現。熱分析方法針對熱化學降解或熱物理過程之分析,包括但不限於多形轉變,且該等方法用於分析多形形式之間的關係、測定重量損失、發現玻璃轉變溫度或用於賦形劑相容性研究。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差示 掃描量熱法(DSC)、調製式差示掃描量熱法(MDCS)、熱解重量分析(TGA)、熱重量及紅外分析(TG/IR)。X射線繞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單晶及粉末繞射計以及同步加速器源。所用各種光譜技術包括但不限於拉曼(Raman)、FTIR、UVIS及NMR(液態及固態)。各種顯微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偏光顯微法、伴以能量色散X射線分析(EDX)之掃描電子顯微法(SEM)、伴以EDX之環境掃描電子顯微法(在氣體或水蒸氣氛圍中)、IR顯微法及拉曼顯微法。
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係關於選自包括以下之群之化合物: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6-18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7-19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8-20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19-21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20-22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21-23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用於抑制個體之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生物活性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使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與本文所述之化合物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合物中之至少一者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意欲治療或預防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預防或治療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之醫藥組合物,其中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為致癌或血液致癌的。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意欲治療或預防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乳癌、三陰性乳癌(TNBC)、前列腺癌、轉移性卵巢癌、轉移性胃癌、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胰臟癌。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包含例如約10%至約100%之活性成分,較佳約20%至約60%之活性成分。應理解,各劑量單元可能不包含有效量之一或多種活性成分,因為足夠有效量可藉由多次給藥來達成。
典型組合物藉由混合本文所述之化合物與一種或若干種賦形劑製備。賦形劑包括但不限於稀釋劑、載劑、填充劑。適合載劑、稀釋劑及填充劑已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包括但不限於諸如碳水化合物、蠟、水溶性及/或可膨脹聚合物、親水性或疏水性材料、明膠、油、溶劑、水及其類似物之材料。所用特定載劑、稀釋劑或填充劑將視應用本發明之化合物之方式及目的而定。溶劑通常基於向哺乳動物投與之熟習此項技術者普遍認為安全之溶劑進行選擇。一般而言,安全溶劑為無毒水性溶劑,諸如水及在水中可溶或可與水混溶的其他無毒溶劑。適合水性溶劑包括水作為主要組分、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例如,PEG400、PEG300)等及其混合物。組合物亦可包括一或多種緩衝劑、穩定劑、界面活性劑、濕潤劑、潤滑劑、乳化劑、懸浮劑、防腐劑、抗氧化劑、避光劑、滑動劑、加工助劑、著色劑、甜味劑、芳香劑、調味劑及用以提供藥物(亦即本發明之化合物或其醫藥組合物)之精緻外觀或輔助製造醫藥產品(亦即藥物)的其他已知添加劑。
醫藥組合物亦包括本發明之化合物之溶合物及水合物或穩定形式之化合物(例如,與環糊精衍生物或其他已知錯合劑之錯合物)。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調配用於經口途徑投藥。經口投藥可涉及吞咽醫藥,以使化合物進入胃腸道;及/或經頰、經舌或舌下投藥,藉此使化合物直接自口腔進入血流。
適合於經口投藥之調配物包括固體、半固體及液體系統,諸如錠劑;顆粒劑;含有多顆粒或奈米顆粒、液體或散劑之軟性或硬性膠囊;口含錠(包括液態填充的);咀嚼片;凝膠;快速分散劑型;膜;卵形栓劑;噴霧劑;及經頰/黏膜黏附貼劑。
液體調配物包括懸浮液、溶液、糖漿及酏劑。該等調配物可用作軟性或硬性膠囊(例如由明膠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所製備)中之填充劑,且通常包含載劑(例如水、乙醇、聚乙二醇、丙二醇、甲基纖維素或 適合的油)及一或多種乳化劑及/或懸浮劑。液體調配物亦可藉由將固體(例如來自藥囊之固體)復原來製備。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用於非經腸投與。如本文所用,醫藥組合物之「非經腸投與」包括特徵為個體之組織之物理突破及經由突破組織投與醫藥組合物,因此通常導致直接投藥至血流、肌肉或內部器官的任何投藥途徑。因此,非經腸投與包括但不限於藉由注射組合物、藉由經由手術切口施加組合物、藉由經由組織穿透性非手術傷口施加組合物及其類似方式來投與醫藥組合物。特定言之,非經腸投與預期包括但不限於皮下、腹膜內、肌肉內、胸骨內、靜脈內、動脈內、鞘內、心室內、尿道內、顱內、滑膜內注射或輸注;及腎透析輸注技術。瘤內遞送(例如瘤內注射)亦可為有利的。亦涵蓋區域灌注。
適合於非經腸投與之醫藥組合物的調配物通常包含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無菌水或無菌等張鹽水)組合之活性成分。該等調配物可以適於以快速注射投與或連續投與之形式製備、封裝或銷售。可注射調配物可以單位劑型製備、封裝或銷售,諸如在安瓿中或含有防腐劑之多劑量容器中。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包括但不限於油性或水性媒劑中之懸浮液、溶液、乳液、糊劑及其類似物。
調配物可經調配以立即及/或調節釋放。調節釋放調配物包括延遲釋放型、持續釋放型、脈衝釋放型、受控釋放型、靶向釋放型及程控釋放型。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治療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在有需要之個體中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發明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的步驟。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治療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該疾病或病症為致癌或血液致癌的,該方法包含向需要該治療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述之任何化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的步驟。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上文所述之方法,其中致 癌及血液致癌疾病選自包含以下之群: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乳癌、三陰性乳癌(TNBC)、前列腺癌、轉移性卵巢癌、轉移性胃癌、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胰臟癌。
應理解,本發明之化合物可在如上文所述之治療方法中、在如上文所述之治療中及/或在製造用於治療性應用之藥物中使用。
如本文所用,提及化合物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之術語「共同投與(co-administration/co-administered)」及「與……組合」欲意謂且的確係指且包括以下:
˙當將該等組分一起調配成在基本上同一時間向需要治療之患者釋放該等組分之單個劑型時,向該患者同時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治療劑之該組合,
˙當將該等組分彼此分開調配成由需要治療之患者在基本上同一時間服用的分開的劑型時,向該患者基本上同時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治療劑之該組合,因此該等組分基本上同一時間釋放至該患者,
˙當將該等組分彼此分開調配成由需要治療之患者以每次投與之間顯著的時間間隔在連續時間服用的分開的劑型時,向該患者依序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治療劑之該組合,因此該等組分在基本上不同的時間釋放至該患者;且
˙當將該等組分一起調配成以受控方式釋放該等組分因此其在同一時間及/或不同的時間同時、連續及/或重疊地釋放至需要治療之患者的單個劑型時,向該患者依序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治療劑之該組合,其中各部分可藉由相同或不同途徑投與。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當藥物以組合治療使用時,治療有效劑量可不同。以實驗方式確定用於組合治療方案中之藥物及其他藥劑之治療有效劑量的方法描述於文獻中。舉例而言,文獻中已描述使用節拍式給藥,亦即提供更頻繁之較低劑量以使毒副作用降至最低。組合治療進一步包括在各個時間開始及結束之週期性治療以協助患者之臨床管理。對於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共同投與之化合物之劑量將理所當然視所採用之共同藥物之類型、所採用之特定藥物、所治療之病況或病症等而變化。
另外,本文所述之化合物亦可與可向個體提供額外或協同益處之程序組合使用。僅藉助於實例,預期個體在本文所述之方法中發現治療益處及/或預防益處,其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及/或與其他治療劑之組合與基因測試組合以測定個體是否為已知與某些疾病或病況相關之突變基因之載體。
作為CDK8/19之抑制劑之化合物可以單一療法形式或與手術或輻射療法或藥物療法組合用於上文所述之治療方法中。
該藥物療法可包含投與一或多種抗癌劑。抗癌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藥劑中之任一者:烷基化劑、磺酸烷基酯、亞硝基脲或三氮烯;抗代謝物激素及拮抗劑;鉑化合物;抗癌抗生素;拓樸異構酶抑制劑。
抗代謝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葉酸類似物(諸如甲胺喋呤(methotrexate)、曲美沙特(trimetrexate)、培美曲塞(pemetrexed)、普拉曲沙(pralatrexate)、雷替曲塞(raltitrexed)、左醛葉酸鈣(calcium levofolinate))或嘧啶類似物(諸如阿糖胞苷(cytarabine)、喃氟啶(tegafur)、氟尿嘧啶、卡培他濱(capecitabine)、氟尿苷、阿紮胞苷(azacitidine)、依諾他濱(enocitabine)、卡莫氟(carmofur)、吉西他濱(gemcitabine)、沙帕他濱(sapacitabine)、艾西拉濱(elacytarabine)、脫氧氟尿苷)或嘌呤類似物(諸如巰基嘌呤、硫鳥嘌呤、噴司他汀(pentostatin)、氟達拉濱(fludarabine)、克拉屈濱(cladribine)、奈拉濱(nelarabin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氯法拉濱(clofarabine))或天冬醯胺酶。
烷基化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恩比興(mechloretamine)、環磷醯胺、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美法侖(melphalan)、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六甲蜜胺(hexamethylmelamine)、噻替派(thiotepa)、白消安(busulfan)、卡莫司汀(car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拉莫司汀(laromustine)、司莫司汀(semustine)、鏈脲菌素(streptozocin)、達卡巴嗪(dacarbazine)、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英丙舒凡(improsulfan)、二溴甘露醇(mitobronitol)、二溴衛矛醇(mitolactol)、尼莫司汀(nimustine)、雷莫司汀(ranimustine)、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曲奧舒凡(treosulfan)、卡波醌(carboquone)、阿帕茲醌(apaziquone)、福莫司汀(fotemustine)、 六甲蜜胺(altretamine)、葡磷醯胺(glufosfamide)、哌泊溴烷(pipobroman)、曲磷胺(trofosfamide)、烏拉莫司汀(uramustine)、伊沃醯胺(evofosfamide)、VAL-083。
激素及拮抗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潑尼松(prednisone)、潑尼龍(prednisolone)、己酸羥基孕酮(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乙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乙酸甲羥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己烯雌酚(diethlystilbestrol)、雌二醇(estradiol)、他莫昔芬(tamoxifen)、丙酸睪固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氟羥甲基睾酮(fluoxymesterone)、氟他胺(flutamide)、亮丙立德(leuprolide)、阿巴瑞克(abarelix)、阿比特龍(abiraterone)、比卡魯胺(bicalutamide)、布舍瑞林(buserelin)、卡魯睾酮(calusterone)、氯三芳乙烯(chlorotrianisene)、地加瑞克(degarelix)、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氟可龍(fluocortolone)、氟維司群(fulvestrant)、戈舍瑞林(goserelin)、組胺瑞林(histrelin)、亮丙瑞林(leuprorelin)、米托坦(mitotane)、那法瑞林(nafarelin)、諾龍(nandrolone)、尼魯胺(nilutamide)、奧曲肽(octreotide)、雷洛昔芬(raloxifene)、促甲狀腺激素α(thyrotropin alfa)、托瑞米芬(toremifene)、曲普瑞林(triptorelin)、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阿考比芬(acolbifene)、達那唑(danazol)、德舍瑞林(deslorelin)、環硫雄醇(epitiostanol)、奧特羅那(orteronel)、恩雜魯胺(enzalutamide)、胺麩精(aminoglutethimide)、阿那曲唑(anastrozole)、依西美坦(exemestane)、法屈唑(fadrozole)、來曲唑(letrozole)、睾內酯(testolactone);福美司坦(formestane)。
鉑化合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奧沙利鉑(oxaliplatin)、依鉑(eptaplatin)、米鉑水合物(miriplatine hydrate)、洛鉑(lobaplatin)、奈達鉑(nedaplatin)、吡鉑(picoplatin)、賽特鉑(satraplatin)。
抗腫瘤抗生素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小紅莓(doxorubicin)、道諾黴素(daunurobicin)、艾達黴素(idarubicin)、卡柔比星(carubicin)、伐柔比星(valrubicin)、佐柔比星(zorubicin)、阿柔比星(aclarubicin)、吡柔比星(pirarubicin)、奈莫柔比星(nemorubicin)、胺柔比星(amrubicin)、 表柔比星(epirubicin)、博萊黴素(bleomycin)、放線菌素D(dactinomycin)、普卡黴素(plicamycin)、培洛黴素(peplomycin)、絲裂黴素C(mitomycin C)、淨司他丁(zinostatin)、鏈脲菌素。
拓樸異構酶抑制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伊立替康(irinotecan)、拓朴替康(topotecan)、貝洛替康(belotecan)、替尼泊苷(teniposide)、依託泊苷(etoposide)、沃薩羅辛(voreloxin)、胺萘非特(amonafide)。
抗癌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藥劑中之任一者:微管定向之藥物,諸如紫杉烷(taxane)(例如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多西他賽(docetaxel)、卡巴他賽(cabazitaxel)、替西他賽(tezetaxel))、長春花生物鹼(vinca alkaloid)(例如,長春瑞賓(vinorelbine)、長春鹼(vinblastin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地辛(vindesine)、長春氟寧(vinflunine));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號傳導抑制劑(例如,U0126、PD98059、PD184352、PD0325901、ARRY-142886、SB239063、SP600125、BAY 43-9006、渥曼青黴素(wortmannin)或LY294002);mTOR抑制劑(例如,西羅莫司(sirolimus)、坦羅莫司(temsirolimus)、依維莫司(everolimus)、地磷莫司(ridaforolimus));抗體(例如,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阿侖單抗(alemtuzumab)、貝索單抗(besilesomab)、西妥昔單抗(cetuximab)、德諾單抗(denosumab)、伊派利單抗(ipilimumab)、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納武單抗(nivolumab)、奧伐木單抗(ofatumumab)、帕尼單抗(panitumumab)、托西莫單抗(tositumomab)、卡圖珠單抗(katumaksomab)、埃羅妥珠單抗(elotuzumab)、依帕珠單抗(epratuzumab)、伐吐珠單抗(farletuzumab)、莫格利珠單抗(mogamulizumab)、萊西單抗(necitumumab)、尼妥珠單抗(nimotuzumab)、奧比珠單抗(obinutuzumab)、阿妥珠單抗(okaratuzumab)、奧戈伏單抗(oregovomab)、雷莫蘆單抗(ramucirumab)、里樂木單抗(rilotumumab)、司妥昔單抗(siltuximab)、托西利單抗(tocilizumab)、紮魯姆單抗(zalutumumab)、紮木單抗(zanolimumab)、馬妥珠單抗(matuzumab)、達洛圖單抗(dalotuzumab)、 奧那組單抗(onartuzumab)、拉克莫單抗(racotumomab)、嗒巴單抗(tabalumab)、EDM-525797);激酶抑制劑(福他替尼(fostamatinib)、依託替尼(entospletenib)、埃羅替尼(erlotinib)、伊馬替尼(imatinib)、拉帕替尼(lapatinib)、尼羅替尼(nilotinib)、帕佐泮尼(pazopanib)、維羅非尼(vemurafenib)、吉非替尼(gefitinib)、克卓替尼(crizotinib)、達沙替尼(dasatinib)、瑞戈非尼(regorafenib)、蘆可替尼(ruxolitinib)、索拉非尼(sorafenib)、舒尼替尼(sunitinib)、凡德他尼(vandetanib)、伯舒替尼(bosutinib)、阿西替尼(axitinib)、阿法替尼(afatinib)、阿立塞替(alisertib)、達拉非尼(dabrafenib)、達可替尼(dacomitinib)、迪那替尼(dinaciklib)、多韋替尼(dovitinib)、尼達尼布(nintedanib)、樂伐替尼(lenvatinib)、立尼法尼(linifanib)、林斯替尼(linsitinib)、馬賽替尼(masitinib)、莫替沙尼(motesanib)、來那替尼(neratinib)、奧蘭替尼(orantinib)、普納替尼(ponatinib)、拉多替尼(radotinib)、替吡法尼(tipifarnib)、提瓦替尼(tivantinib)、替沃紮尼(tivozanib)、曲美替尼(trametinib)、阿帕替尼(apatinib)、依魯替尼(ibrutinib)、阿卡拉布魯替尼(acalabrutinib)、考比替尼(cobimetinib)、非達替尼(fedratinib)、丙胺酸布立尼布(brivanib alaninate)、西地尼布(cediranib)、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埃克替尼(icotinib)、西帕替尼(cipatinib)、瑞戈替布(rigosertib)、皮馬瑟替(pimasertib)、布帕昔布(buparlisib)、艾德斯布(idelalisib)、米哚妥林(midostaurin)、哌立福新(perifosine)、XL-647);光敏劑(例如,他拉泊芬(talaporfin)、替莫泊芬(temoporfin)、卟吩姆鈉(porfimer sodium));細胞介素(例如,阿地白介素(aldesleukin)、干擾素α、干擾素α-2a、干擾素α-2b、西莫白介素(celmoleukin)、他索那明(tasonermin)、重組型介白素-2、奧普瑞白介素(oprelvekin)、重組型干擾素β-1a);疫苗(例如,畢西巴尼(picibanil)、西普亮塞-T(sipuleucel-T)、vitespen、emepepimut-S、oncoVAX、瑞多匹特(rindopepimut)、troVAX、MGN-1601、MGN-1703);比生群(bisanthrene)、地西他濱(decitabi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丙卡巴肼(procarbazine)、曲貝替定(trabectedin)、安吖啶(amsacrine)、布洛利辛(brostallicin)、米替福新(miltefosine)、 羅米地辛(romidepsin)、普替德新(plitidepsin)、艾日布林(eribulin)、伊沙匹隆(Ixabepilone)、福布瑞林(fosbretabulin)、地尼白介素(denileukin diftitox)、替伊莫單抗(ibritumomab tiuxetan)、潑尼氮芥(prednimustine)、曲妥珠單抗恩他新(trastuzumab emtansine)、雌莫司汀(estramustine)、吉妥珠單抗奧佐米星(gemtuzumab ozogamicin)、阿柏西普(aflibercept)、奧普珠單抗莫納托克斯(oportuzumab monatox)、辛曲德開貝舒托(cintredekin besudotox)、艾多替德(edotreotide)、英妥珠單抗奧佐米星(inotuzumab ozogamicin)、他那莫單抗(naptumomab estafenatox)、維他拉肽(vintafolide)、貝倫妥單抗維多汀(brentuximab vedotin)、硼替佐米(bortezomib)、依薩佐米(Ixazomib)、卡非佐米(carfilzomib)、來那度胺(lenalidomide)、沙立度胺(thalidomide)、泊利度胺(pomalidomide)、唑來膦酸(zoledronic acid)、伊班膦酸(ibandronic acid)、帕米膦酸(pamidronic acid)、亞利崔托寧(alitretinoin)、維甲酸(tretinoin)、普瑞替諾(peretinoin)、貝瑟羅汀(bexarotene)、他米巴羅汀(tamibarotene)、咪喹莫特(imiquimod)、香菇多糖(lentinan)、米伐木肽(mifamurtide)、羅莫肽(romurtide)、培門冬酶(pegaspargase)、噴司他汀、內皮生長抑素、西索菲蘭(sizofiran)、維莫德吉(vismodegib)、伏立諾他(vorinostat)、恩替諾特(entinostat)、帕比諾他(panobinostat)、塞內昔布(celecoxib)、西侖吉肽(cilengitide)、依他硝唑(ethanidazole)、加利特皮(ganetespib)、脫氫雌馬酚(idronoksil)、依尼帕瑞(Iniparib)、氯尼達明(lonidamine)、尼莫唑(nimorazole)、丙考達唑(procodazole)、他喹莫德(tasquinimod)、特羅司他(telotrystat)、貝林諾他(belinostat)、胸腺法新(thymalfasin)、替拉紮明(tirapazamine)、托舍多特(tosedostat)、曲貝德生(trabedersen)、烏苯美司(ubenimex)、伐司撲達(valspodar)、今又生(gendicine)、瑞賴森(reolysin)、瑞他黴素(retaspimycin)、特伯納尼(trebananib)、維力金(virulizin)。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本文所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在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中的用途。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本文所述之化合物或其醫 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在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中的用途,該疾病或病症為致癌或血液致癌的。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上文所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在治療需要該治療之個體之選自包含以下之群之致癌或血液致癌疾病中之用途: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轉移性黑色素瘤、乳癌、三陰性乳癌(TNBC)、前列腺癌、轉移性卵巢癌、轉移性胃癌、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胰臟癌。在所有此等實施例中,個體可為人類。
本發明之化合物將以治療所討論之病況的有效量投與,亦即以達成所要結果所必要的劑量及時間段投與。治療有效量可根據諸如以下之因素變化:所治療之特定病況、患者之年齡、性別及體重,及化合物是否以獨立治療或與一或多種額外治療組合投與。
可調整劑量方案以提供最佳所要反應。舉例而言,可投與單次劑量,可隨時間投與若干分次劑量,或可依治療情況之緊急性所指示按比例減少或增加劑量。為了易於投藥及劑量均勻性,按單位劑型來調配經口組合物為尤其有利的。如本文所用,單位劑型係指作為單位劑量適用於待治療之患者/個體的實體不連續單元;各單元均含有經計算以與所需醫藥載劑聯合產生所要治療效果的預定量之活性化合物。
應進一步理解,對於任何特定個體,具體給藥方案應根據個別需要及投與組合物或監督組合物之投與的人員的專業判斷而隨時間調整,且本文所闡述之劑量範圍僅為例示性的,而不意欲限制所實施之組合物的範疇或實踐。此外,使用本發明之組合物之劑量方案可基於各種因素,包括疾病類型、患者之年齡、體重、性別、醫學病況、病況之嚴重程度、投藥途徑及所採用特定化合物。因此,劑量方案可廣泛變化,但可使用標準方法常規地確定。舉例而言,可基於藥物動力學或藥效學參數來調整劑量,該等參數可包括臨床效果,諸如毒性效果及/或實驗值。因此,本發明涵蓋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確定之患者內劑量遞增。確定適當劑量及方案在相關技術中為熟知的且一旦提供本文所揭示之教示,則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其涵 蓋在內。
一般而言,用於成人之標準每日劑量在每日0.02mg至5000mg或約每日1mg至約1500mg之範圍內。
一旦患者之病況發生改善,則在必要時投與維持劑量。隨後,根據症狀可將投與之劑量或頻率或兩者降低至維持改善之疾病或病症的程度。在任何症狀復發後,患者可能需要長期基礎的定期治療。
前述範圍僅為建議範圍,因為關於個別治療方案之變數的數目較大,且與此等推薦值有相當大的偏移並非不常見。該等劑量可視許多變數而改變,該等變數不限於所用化合物之活性、待治療之病症或病況、投藥方法、個別個體之需求、所治療之病症或病況之嚴重程度及醫師之判斷。
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所有公開案、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儘管已出於清楚理解之目的藉助於說明及實例相當詳細地描述前述發明,但根據本發明之教示,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知,可在不背離隨附實施例之精神或範疇之情況下對其進行某些變化及修改。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發明,闡述以下實例。此等實例僅出於說明之目的,且並不應視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本說明書中之縮寫(包括下文所述之說明性流程及實例中所示之縮寫)已為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一些縮寫如下:
二甲亞碸-DMSO
(±)-2.2'-(二苯膦基)-1.1'-二萘-BINAP
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1-羥基苯并三唑水合物-HOBt
N,N-二甲基甲醯胺-DMF
肆(三苯膦)鈀(0)-Pd(PPh3)4
四氫呋喃-THF
四甲基乙二胺-TMEDA
雙(三甲基矽烷基)醯胺鈉-NaHMDS
[1,1'-雙(二苯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與二氯甲烷之錯合物- PddppfCl2×DCM。
4-二甲基胺基吡啶-DMAP
實例
實例1.化合物1.0之製備方法.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2-77
步驟1.在氮氣流下在-10℃下向NaHMDS(86mmol)於THF中之43ml之2M溶液中逐滴添加3-胺基-2-氯吡啶(5.00g,39mmol)於50ml THF中之溶液。將反應混合物在0℃下培育10分鐘,隨後以使溫度不超過8℃之速率逐滴添加二碳酸二-第三丁酯(8.91g,41mmol)於20ml THF中之溶液。30分鐘後,添加150ml 1M HCl水溶液及50ml乙酸乙酯。有機層用水洗滌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使用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8:2:0.5)作為溶離劑之矽膠管柱層析分離出呈淡黃色粉末狀之產物1.0.6。產量:8.10Γ(91%)。
步驟2.在氮氣流下向50ml THF中之溶液1.0.6(3.00g,13mmol)中添加4.33ml TMEDA(29mmol),將11.5ml之己烷中之2.5M丁基鋰溶液(29mmol)冷卻至-78℃且逐滴添加。在添加結束時,將反應混合物保持在-70℃維持40min,且保持在-20℃維持20min。再次冷卻至-78℃後,逐滴添加DMF(2.03ml,26mmol)。將反應混合物保持在-70℃維持1h後,將其加熱至-20℃,且添加50ml飽和NH4Cl水溶液。將20mL水及50ml乙酸乙酯添加至所得混合物中。將有機層分離,用水洗滌,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使用己烷-乙酸乙酯(8:2)作為溶離劑之矽膠管柱層析分離出呈黃色油狀物之產物1.0.5。產量:2.86Γ(85%)。
步驟3.將3,3-二乙氧基丙酸乙酯(1.14ml,5.79mol)及三氟乙酸(3.54ml,46mmol)添加至化合物1.0.5(1.00g,3.86mol)於10ml氯仿之溶液中,隨後使溶液沸騰30分鐘。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後,在減壓下蒸餾出溶劑。隨後使混合物在5ml亞硫醯氯中沸騰1h。將NaHCO3飽和溶液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直至pH為9,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合併有機萃取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使用己烷-乙酸乙酯(8:2)作為溶離劑之矽膠管柱層析分離出呈淡黃色粉末狀之產物1.0.4。產量:502mg(55%)。
步驟4.將Cs2CO3(5.97g,18.1mol)、BINAP(570mg、0.10當量)、乙酸鈀(II)(103mg,0.05當量)、1.2ml 1M第三丁基胺基甲酸酯溶液(13.6mol,1.50)添加至化合物1.0.4(2.16g,9.06mol)於30ml 1,4-二噁烷中之溶液中,隨後將溶液加熱至100℃維持1.5h。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經由矽藻土過濾。在真空中蒸餾出溶劑,使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中,用水洗滌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使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96:4)作為溶離劑之矽膠管柱層析分離出產物1.0.3。產量:2.73Γ(95%)。
步驟5:將化合物1.0.3(2.80g,7.50mol)溶解於二氯甲烷中,且添加18ml之1,4-二噁烷中之HCl溶液。2小時後,在減壓下蒸餾出溶劑,將飽和NaHCO3溶液添加至殘餘物中。過濾沈澱物且用己烷-乙酸乙酯(1:1)之混合物洗滌,得到呈白色粉末狀之產物1.0.2。產量:1.60Γ(98%)。
步驟6.向化合物1.0.2(1.60g,7.37mol)於15ml DMF中之懸浮液中添加N-溴丁二醯亞胺(1.38g,7.73mol),隨後在室溫下攪拌溶液1h。將100ml水及5ml飽和NaHCO3溶液添加至所得溶液中。過濾出產物1.0.1之沈澱物。產量:1.95Γ(89%)。
步驟7.將LiOH×H2O(156mg,3.68mmol,1.1當量)於7ml水中之溶液添加至化合物1.0.1(1.00g,3.34mmol,1.00當量)於7ml THF中之溶液中。在室溫下攪拌一小時後,在減壓下蒸餾出THF,用1M HCl溶液將溶液之pH調整至4,過濾出產物1.0之棕色沈澱物,用水洗滌且在加熱及減壓下乾燥。產量:870mg(97%)。
實例2.化合物1.1、1.2、1.3、1.4、1.5之製備方法.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4-25
在冰浴中冷卻下向化合物1.0(200mg,0.739mmol)、環丙烷甲胺(128μl,1.48mmol)、HOBt(170mg,1.11mmol)及三乙胺(206μl,1.48mmol)於3ml DMF中之懸浮液中分批添加EDC×HCl(212mg,1.11mmol)。15h後,在減壓下蒸餾出溶劑。藉由使用己烷-二氯甲烷-甲醇(5:4:1)作為溶離劑之矽膠管柱層析分離出產物1.1。產量:178mg(75%)。
類似地自對應初始化合物製備化合物1.2、1.3、1.41.5
實例3.化合物2.0之製備方法.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4-26
步驟1.4-(4-溴苯基)吡唑(500mg,2.23mmol)及2-溴乙酸甲酯(340mg,2.23mmol)在乾燥丙酮中混合,且脫氣。隨後,將壓碎的無水K2CO3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使混合物在攪拌下沸騰8小時。將反應物塊過濾出,通過矽膠,在真空中濃縮且自己烷-二氯甲烷(1:1)之混合物再結晶。得到呈黃色粉末之產物2.0.1。產量:480mg(73%)。
步驟2.將THF-水之混合物中之醚2.0.1(1.07g,3.63mmol)及LiOH×H2O(225mg,5.37mmol)在室溫下攪拌1h。隨後用甲基第三丁醚處理反應混合物,將水層酸化至pH=1.5,過濾出產物2.0之白色沈澱物且在空氣中乾燥。產量:720mg(80%)。
實例4.化合物2.12.2之製備方法.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5-27
步驟1.將酸2.0(720mg,2.56mmol)、二甲胺鹽酸鹽(250mg,3.07mmol)、EDC×HCl(589mg,3.07mmol)、DMAP(78mg,0.64mmol)及三乙胺(357μl,2.56mmol)於二氯甲烷中之混合物在氮氣氛圍中攪拌2h。隨後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且藉由使用二氯甲烷-甲醇(9:1)之混合物作為溶離劑之管柱層析分離出呈白色粉末狀之產物2.1.1。產量:420mg(53%)。
類似地自對應初始化合物製備化合物2.2.1
步驟2.將化合物2.1.1(680mg,2.19mmol),雙-四甲基乙二醇-二硼烷(690mg,2.64mmol)及無水乙酸鉀(650mg,6.59mmol)於10ml 1,4-二噁烷中之混合物用氮氣脫氣15分鐘。隨後將PddppfCl2×DCM(90mg,0.01mmol)添加至混合物中,在氮氣氛圍下在攪拌下使混合物沸騰12h。反應混合物隨後經矽藻土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用水洗滌混合物,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藉由使用乙酸乙酯-甲醇(9:1)之混合物之管柱層析分離出產物2.1。產量:350mg(45%)。
類似地自對應初始化合物製備化合物2.2
實例5.化合物2.3之製備方法.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6-28
步驟1.將3-溴-1H-吡唑(5.00g,33.7mmol)溶解於25ml乙醇中,添加1-溴-2-甲氧基乙烷(4.71ml,50.5mmol)及KOH(2.86g 50.5mmol)。在攪拌下使反應混合物沸騰6h。反應混合物隨後在真空中濃縮,用水處理,且藉由萃取分離出呈黃色油狀物之產物2.3.2。產量為6.23g(90%)。
步驟2.使氮通過溴吡唑2.3.2(6.19g,29.9mmol)、雙-四甲基乙二醇二硼烷(9.11g,35.8mmol)及無水乙酸鉀(8.80g,89.7mmole)於50ml 1,4-二噁烷中之混合物維持15分鐘。隨後將PddppfCl2×DCM(1.26mg,1.49mmol)添加至混合物中,在氮氣氛圍下在攪拌下使混合物沸騰5h。隨後,添加1,4-二溴苯(14.1g,59.8mmol)、Cs2CO3(19.5g,59.8mmol)於50ml水中之溶液,且用氮氣將反應混合物脫氣15分鐘。將Pd(PPh3)4(1.73g,15.9mmol)添加至反應物塊,在氮氣氛圍下在攪拌下使該塊狀物沸騰4h。反應混合物隨後經矽藻土過濾,在減壓下濃縮,用水處理,藉由乙酸乙酯萃取,且藉由使用己烷-乙酸乙酯(1:1)作為溶離劑之管柱層析分離出溴苯基吡唑2.3.1。產量:3.11Γ(38%)。
步驟3.以類似於化合物2.1(實例4,步驟2)之方式製備化合物2.3
實例5.化合物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之製備方法.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7-29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7-30
化合物1.1(200mg,0.623mmol)、化合物2.1(355mg,0.747mmol)及NaHCO3(157mg,1.87mmol)於10ml 1,4-二噁烷及5ml水之混合物中之溶液用氮氣流脫氣,隨後添加Pd(PPh3)4(72mg,0.1當量)。在90℃下加熱反應物塊5小時,隨後在減壓下蒸發揮發性化合物。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中,用水洗滌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使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4:6:1)作為溶離劑之矽膠管柱層析分離出產物。藉由製備型層析進一步純化化合物3.43。產量:150mg(51%)。
化合物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以類似方式製備。
實例6.化合物3.49×2HCl之製備方法.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8-32
在氮氣流下向化合物3.49(15mg,0.030mmol)於二氯甲烷-甲醇(10:1)之混合物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二乙醚(188μl,0.075mmol,2.5當量)中之0.4M HCl溶液。在減壓下蒸餾出揮發性組分,用二乙醚濕磨所得固體殘餘物。過濾出黃色沈澱物,用醚洗滌兩次,在真空中乾燥。產量:16mg(100%)。
實例7.分析所製備化合物.
藉由液相層析-質譜法(LC-MS)及1H NMR光譜法確認所製備化合物之純度及結構(表1)。
表1.候選物之物理化學特性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8-44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39-33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40-34
實例8.確定人類血漿中之化合物之穩定性.
為評估化合物之血漿穩定性,吾等使用取自十健康供體之合併人類血漿。初始候選溶液(10mM於DMSO中)用合併血漿稀釋至10μm之濃度(測試溶液)。在37℃下將測試溶液在乾燥塊恆溫器中培育4小時。具有Agilent 1200液相層析系統(Agilent,USA)之HPLC用於測定測試樣品中之化合物之峰面積,該等峰面積對應於初始測試時間(培育之前)及最終測試時間(在37℃下在乾燥塊恆溫器中培育4小時後),蛋白質預先用乙腈沈澱。在流動速率為1mL/min之梯度溶離方案中進行層析分析。測定恆溫後樣品中之物質量(以%為單位)。
評估化合物之穩定性。本文所述之化合物展示至少90%之化學穩定性,亦即其在人類血漿中為化學穩定的(表2)。
表2.人類血漿中之化合物之穩定性的測定結果.結果呈現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41-43
實例9.測定酶穩定性.
量測本發明化合物之酶穩定性能夠評估其針對I期生物轉化酶之作用的穩定性。
化合物之酶促分解速率藉由在37℃下在乾燥塊加熱器中培育反應混合物偵測;反應混合物含有0.1M磷酸鈉緩衝劑(pH=7.4)中之0.5mg/mL之合併人類肝微粒體(XenoTech,USA,目錄號H6010)、10μM化合物、2mM β-菸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Carbosynth,UK,目錄號NN10871)及4mM氯化鎂。反應用乙腈(100μL乙腈/100μL反應混合物)淬滅。淬滅後,在10000rpm下使樣品離心10分鐘。藉由使用Agilent1200(Agilent,USA)之層析技術測試上清液。在流動速率為1mL/min之梯度溶離方案中進行層析分析。得到物質之峰面積隨時間變化之對數圖。株之依賴型因數對應於消除速率常數K,基於其計算藥物之半衰期1/2e T及降解速率CLint
消除速率常數(k)=(-梯度)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41-39
基於所得資料,測定人類肝微粒體中之候選物之酶穩定性。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展示針對I期生物轉化酶之作用的足夠穩定性及低於 47μL/min/mg之酶降解速率CLint。結果顯示於表3中。
量測本發明化合物之酶穩定性能夠評估其針對II期生物轉化酶之作用的穩定性。
酶降解速率藉由在37℃下在乾燥塊恆溫器中培育反應混合物量測,該反應混合物包含0,1M磷酸鈉緩衝劑(pH=7,4)中之0,5mg/mL合併人類肝S9溶離份(XenoTech,USA,目錄號H0610)、10μM化合物、2mM β-菸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Carbosynth,UK,目錄號NN10871)及4mM氯化鎂。反應用乙腈(100μL乙腈/100μL反應混合物)淬滅。淬滅後,在10000rpm下使樣品離心10分鐘。藉由使用Agilent1200(Agilent,USA)之層析技術測試上清液。在流動速率為1mL/min之梯度溶離方案中進行層析分析。得到物質之峰面積隨時間變化之對數圖。株之依賴型因數對應於消除速率常數K,基於其計算藥物之半衰期T1/2及降解速率CLint:
消除速率常數(k)=(-梯度)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42-40
基於所得資料,測定人類肝S9溶離份中之候選物之酶穩定性。化合物展示足夠的微粒體穩定性,且其酶促分解速率Clint低於24μL/min/mg。結果顯示於表3中。
表3.化合物之酶穩定性之量測結果.結果呈現為幾次測試中獲得之化合物之穩定性之平均值(CLint,μL/min/mg)。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42-42
實例10.評估穿過Caco-2細胞單層之化合物之滲透性.
評估通過Caco-2細胞單層之滲透性能夠評估藉助於主動及被動運輸物質滲透穿過生物膜之能力。
腸上皮細胞Caco-2在過濾器插入物(孔大小0.4μm,具有高密度之BD法爾康(Falcon))上生長21天;隨後根據標準方案使用Lucifer Yellow(Sigma-Aldrich,USA)檢查單層完整性。在A->B轉移(「腸內腔」-「血流」轉移)中,將呈10μM之濃度的測試物質於緩衝劑(pH 6.5)(HBSS、10mM HEPES、15mM葡糖)中之溶液添加至上部腔室中;而下部腔室填充有緩衝劑(pH 7.4)(HBSS、10mM HEPES、15mM葡糖、1% BSA)。在B->A轉移(「血流」-「腸內腔」轉移)中,上部腔室填充有緩衝劑(pH 6.5),而將呈10μM之濃度的測試物質於緩衝劑(pH 7.4)中之溶液添加至下部腔室中。高度可滲透物質普萘洛爾(propranolol)用作對照。
在含有5% CO2之氛圍下在37℃下培育2小時後,藉由使用Agilent1200 HPLC系統(Agilent,USA)之HPLC量測上部腔室及下部腔室中之測試物質之量,蛋白質預先用乙腈沈澱。在流動速率為1mL/min之梯度溶離方案中進行層析分析。在層析圖上偵測到對應於化合物之峰面積。基於校準標準物中之化合物之峰面積,量測來自上部腔室孔及下部腔室孔之初始溶液及樣品中之化合物之濃度。
細胞滲透性係數Papp藉由下式計算:
P app =( C a ( t ) * Va)/( C d (0) * t * Area),其中
P app 為有效滲透性常數,m/s
V為溶液之體積(A→B測試中0.8ml,B→A測試中0.2ml),ml面積為膜表面積(0.33cm2),cm2
t為培育時間(7200秒),秒
C d (0)為初始溶液濃度,μM
C a ( t )為2小時後溶液之濃度(在A→B測試中來自下部腔室之孔中之樣品之濃度;在B→A測試中來自頂部腔室之孔中之樣品之濃度),μM
流出係數展示細胞能夠自血流消除物質。藉由下式計算值:
efflux=P app B -A/ P app A- B ,其中
P app A- B -直接A→B測試滲透性值
P app B -A-逆向B→A測試滲透性值
本發明之化合物展示高比率之直接運輸,流出係數不超過2。基於結果,吾等可假設Pgp轉運蛋白不對物質生物可用性施加限制。結果顯示於表4中。
表4.穿過Caco-2細胞單層之滲透性之量測結果.結果呈現為幾次測試中獲得之化合物之直接運輸(A→B,Paap 10-6cm/s)及流出之平均值。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44-45
實例11.化合物對活體外重組型CDK8蛋白-細胞週期素C錯合物之親和力.本發明之化合物與CDK8蛋白結合之能力使用LanthaScreen(ThermoFisher)檢定偵測。吾等偵測到與CDK8結合螢光標記之配位體(示蹤劑236)之量成比例之FRET信號,該配位體與用於ATP結合位點之抑制劑競爭。吾等在15μl反應體積中使用384孔盤(Corning,#CLS4513)進行量測。酶CDK8/細胞週期素C(ThermoFisher,#PR7261B)與抗His標籤-生物素(ThermoFisher,#PV6090)、抗生蛋白鏈菌素-Eu(ThermoFisher,#PV6025)之抗體混合,將所得混合物添加至盤孔(5MKJI/孔)中。物質之最終濃度如下:CDK8/細胞週期素C-5nM,抗生蛋白鏈菌素-Eu-3nM,抗His標籤-生物素-3nM。星形孢菌素(S4400,Sigma)用作參考抑制劑,且二甲亞碸(DMSO)於反應緩衝劑中之0.1%溶液用作空白,該反應緩衝劑包含250mM HEPES(pH 7.5)、50mM MgCl2、5mM EGTA及0.05% Brij-35。
將所討論之抑制劑及對照添加至對應孔(5微升/孔)中。該盤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培育後,將5微升/孔之示蹤劑溶液Alexa Fluor-647(激酶示蹤劑236,ThermoFisher,#PV5592))添加至該等孔中。示蹤劑 之最終濃度為10nM。反應緩衝劑代替示蹤劑溶液用作陰性對照。該盤在25℃下培育40分鐘,隨後根據製造商之指南在SPARK20盤讀取器(Tecan,Switzerland)上量測TR-FRET信號,且將值轉化為激酶結合示蹤劑之量。IC50值藉由四參數邏輯模型使用接近實驗點之SparkControl Magellan 1.2軟體(Tecan,Switzerland)計算,其中由Levenberg-Marquardt最佳化(表5)。
表5.化合物與CDK8/細胞週期素C蛋白之結合之生物化學檢定結果。數據呈現為幾次測試中獲得之IC50之平均值。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45-46
實例12.針對活體外CDK8敏感性細胞株之抗增殖活性.
使用生命染色阿爾瑪藍(AlamarBlue)(ThermoFisher,#DAL1100),根據本發明之CDK8抑制劑之抗增殖活性在基於細胞之測試中對連續細胞培養物MV4-11(biphenotyp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ATCC® CRL-9591TM)、KG-1(acute myeloid leukemia,ATCC® CCL-246TM)進行量測。在添加10% FBS(Gibco,#16140-071)之情況下,細胞在RPMI-1640(PanEco,#C330p)培養基中生長;在每孔100μm培養基中具有約10×103個細胞之96孔培養盤(Corning,#3599)中洗滌,且再懸浮於具有10% FBS(Gibco,#16140-071)之培養基中。將所討論之化合物溶解於DMSO中,且用具有10% FBS(Gibco,#16140-071)之培養基稀釋至0至100μM之範圍內之最終濃度。隨後將50μM稀釋化合物添加至各孔中(最終DMSO濃 度低於1%),且在37℃下在5% CO2氛圍下培育120h。培育後,添加15微升/孔之阿爾瑪藍(ThermoFisher,#DAL1100),盤之內容物在定軌振盪器(Biosan,Latvia)中混合,且在5% CO2氛圍下在37℃下再培育3-5h。使用在540nm之激勵波長(λ Ex)及590nm之發射波長(λ Em)下量測螢光信號之微量盤光譜光度計(Tecan Infinite M200Pro,Switzerland)估算活細胞之數目。
IC50值藉由四參數邏輯模型使用接近實驗點之Magellan 7.2軟體(Tecan,Switzerland)計算,其中由Levenberg-Marquardt最佳化(表6)。
針對HepG2細胞(肝細胞癌,ATCC® HB-8065TM)上之一般細胞毒性在測試中測定CC50值。每孔之細胞以100μL培養基中約20×103個細胞之濃度接種在96孔板(Corning,#3599)中,且培育72h,其中所添加化合物之濃度在200至0.78μM之範圍內。細胞活力使用以上方法評估。結果在表6中給出。
表6.使用靶細胞株組(MV-4-11)之化合物在基於細胞之抗增殖測試中之特定活動的評估結果及使用HepG2細胞株之一般毒性之評估結果.資料呈現為幾次測試中獲得之IC50之平均值。
Figure 108127569-A0202-12-0046-78

Claims (17)

  1. 一種式 I化合物,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1-79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立體異構體,
    其中L為-[CH 2] 0-3-、-[CH 2] 0-2-C(O)-、-C(O)-[CH 2] 0-2-;
    R為-NR 4R 5、-OR 6
    R 1為-NR 2R 3
    R 2及R 3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7取代之C 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7取代之C 2-6烯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7取代之C 2-6炔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8取代之C 3-7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8取代之C 3-7環烯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9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0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1取代,或
    R 2及R 3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具有1-3個選自N及/或O之雜原子之4-7員雜環,其中由R 2及R 3形成之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9取代;
    R 4及R 5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2取代之C 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2取代之C 2-6烯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2取代之C 2-6炔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 或若干個取代基R 13取代之C 3-7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3取代之C 3-7環烯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4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5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6取代,或
    R 4及R 5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具有1-3個選自N及/或O之雜原子之4-7員雜環,其中由R 4及R 5形成之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4取代;
    R 6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7取代之C 1-6烷基;
    各R 7及R 12獨立地為H、Hal、CN、-OR 18、-NR 19R 20、-C(=O)R 18、-C(=O)NR 19R 20、-NR 21C(=O)R 18、-NR 21C(=O)NR 19R 20、-SO 2R 22、-SO 2NR 23R 24、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 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 3-7環烷基;
    各R 9及R 14獨立地為H、Hal、CN、-OR 18、-NR 19R 20、-C(=O)R 18、-C(=O)NR 19R 20、-NR 21C(=O)R 18、-NR 21C(=O)NR 19R 20、-SO 2R 22、-SO 2NR 23R 24、側氧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 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 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 3-7環烷基;
    各R 8、R 10、R 11、R 13、R 15及R 16獨立地為H、Hal、CN、-OR 18、-NR 19R 20、-C(=O)R 18、-C(=O)NR 19R 20、-NR 21C(=O)R 18、-NR 21C(=O)NR 19R 20、-SO 2R 22、-SO 2NR 23R 24、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 1-C 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 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 3-7環烷基;
    各R 17、R 18、R 19、R 20及R 21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 1-C 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 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7環烷基;或
    R 19及R 20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具有1-3個選自N及/或O之雜原子之4-7員雜環,其中由R 19及R 20形成之該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 1或2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側氧基;Hal;OH;NH 2;CN;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 1-6烷基;C 1-6烷氧基;C 1-6烷基胺基。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L為-C(O)-、-CH 2-。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R 1為-NR 2R 3
    其中R 2及R 3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7取代之C 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8取代之C 3-7環烷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9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0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1取代;
    各R 7及R 9獨立地為H、Hal、CN、-OR 18、-NR 19R 20、-C(=O)R 18、-C(=O)NR 19R 20
    各R 8、R 10及R 11獨立地為H、Hal、CN、-OR 18、-NR 19R 20、-C(=O)R 18、-C(=O)NR 19R 20、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 1-C 6烷基;
    各R 18、R 19及R 20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 1-C 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 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 3-C 7環烷基;或
    其中R 1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3-49
    R 25為H、C 1-6烷基;
    R 26、R 27、R 28為H、CN、OH、C 1-4烷氧基;
    n為0、1、2、3。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R為-NR 4R 5、-OR 6;各R 4及R 5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2取代之 C 1-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3取代之C 3-7環烷基;具有1-2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5-6員雜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4取代;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5取代之芳基;具有1-4個選自N、O及/或S之雜原子之雜芳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6取代;
    各R 12及R 14獨立地為H、Hal、CN、-OR 18、-NR 19R 20、-C(=O)R 18、-C(=O)NR 19R 20
    各R 13、R 15及R 16獨立地為H、Hal、CN、-OR 18、-NR 19R 20、-C(=O)R 18、-C(=O)NR 19R 20、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 1-C 6烷基;
    各R 18、R 19及R 20獨立地為H、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 1-C 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選自C 1-6烷基、鹵素之基團取代之C 3-C 7環烷基;或
    其中R 4及R 5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具有1-3個選自N及/或O之雜原子之4-7員雜環,其中由R 4及R 5形成之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取代基R 14取代,
    其中該4-7員雜環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4-50
    R 25為H、C 1-6烷基;
    R 28為H、CN、OH、C 1-4烷氧基;
    n為0、1、2、3;
    R 6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若干個鹵素取代之C 1-6烷基。
  5.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R 1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4-80
  6.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R為: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4-53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
    8-胺基- N-(環丙基甲基)-5-(4-(1-(2-(二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85
    啶-3-甲醯胺(3.43);
    8-胺基- N-(環丙基甲基)-5-(4-(1-(2-(4-甲基哌嗪-1-基)-2-側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55
    啶-3-甲醯胺(3.44);
    8-胺基- N-(環丙基甲基)-5-(4-(1-(2-甲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86
    啶-3-甲醯胺(3.45);
    8-胺基- N-環丙基-5-(4-(1-(2-(二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87
    啶-3-甲醯胺(3.46);
    8-胺基- N-環丙基-5-(4-(1-(2-(4-甲基哌嗪-1-基)-2-側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88
    啶-3-甲醯胺(3.47);
    8-胺基- N-環丙基-5-(4-(1-(2-(2-甲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65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66
    啶-3-甲醯胺(3.48);
    2-(4-(4-(8-胺基-3-(4-甲基哌嗪-1-羰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89
    啶-5-基)苯基)-1 H-吡唑-1-基)- N,N-二甲基乙醯胺(3.49);
    2-(4-(4-(8-胺基-3-(4-甲基哌嗪-1-羰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90
    啶-5-基)苯基)-1 H-吡唑-1-基)- N,N-二甲基乙醯胺二鹽酸鹽(3.49×2HCl)
    2-(4-(4-(8-胺基-3-(4-甲基哌嗪-1-羰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63
    啶-5-基)苯基)-1 H-吡唑-1-基)-1-(4-甲基哌嗪-1基)乙-1-酮(3.50);
    (8-胺基-5-(4-(1-(2-甲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91
    啶-3-基)(4-甲基哌嗪-1-基)甲酮(3.51);
    2-(4-(4-(8-胺基-3-(氮雜環丁烷-1-羰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61
    啶-5-基)苯基)-1 H-吡唑-1-基)- N,N-二甲基乙醯胺(3.52);
    2-(4-(4-(8-胺基-3-(氮雜環丁烷-1-羰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84
    啶-5-基)苯基)-1 H-吡唑-1-基)-1-(4-甲基哌嗪-1-基)乙-1-酮(3.53);
    (8-胺基-5-(4-(1-(2-甲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59
    啶-3-基)(氮雜環丁烷-1-基)甲酮(3.54);
    8-胺基-5-(4-(1-(2-(二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 N-(2-甲氧基乙基)- N-甲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5-83
    啶-3-甲醯胺(3.55);
    8-胺基- N-(2-甲氧基乙基)- N-甲基-5-(4-(1-(2-(4-甲基哌嗪-1-基)-2-側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6-71
    啶-3-甲醯胺(3.56);
    8-胺基- N-(2-甲氧基乙基)-5-(4-(1-(2-甲氧基乙基)-1 H-吡唑-4-基)苯基)- N-甲基-1,7-
    Figure 108127569-A0202-13-0006-73
    啶-3-甲醯胺(3.57)。
  8. 一種用於抑制個體之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之生物活性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等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與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接觸。
  9.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該醫藥組合物經調配以用於預防或治療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
  10. 如請求項9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預防或治療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其中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激活介導之該疾病或病症為腫瘤或血液腫瘤疾病。
  11. 如請求項10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腫瘤或血液腫瘤疾病選自包含以下之群: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乳癌、三陰性乳癌(TNBC)、前列腺癌、轉移性卵巢癌、轉移性胃癌、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胰臟癌。
  12. 一種用於治療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激活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如請求項9之醫藥組合物。
  13. 如請求項12之用於治療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中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激活介導之該疾病或病症為腫瘤或血液腫瘤疾病。
  14. 如請求項13之用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其中該腫瘤或血液腫瘤疾病選自包含以下之群: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乳癌、三陰性乳癌(TNBC)、前列腺癌、轉移性卵巢癌、轉移性胃癌、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胰臟癌。
  15. 一種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如請求項9之醫藥組合物的用途,其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細胞週 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激活介導的疾病或病症。
  16. 如請求項15之用途,其中由細胞週期素依賴型蛋白激酶CDK8/19激活介導之該疾病或病症為腫瘤或血液腫瘤疾病。
  17. 如請求項16之用途,其中該腫瘤及或血液腫瘤疾病選自包含以下之群: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乳癌、三陰性乳癌(TNBC)、前列腺癌、轉移性卵巢癌、轉移性胃癌、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胰臟癌。
TW108127569A 2018-08-03 2019-08-02 Cdk8/19抑制劑 TWI839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RU2018128415A RU2761824C2 (ru) 2018-08-03 2018-08-03 Ингибиторы CDK8/19
RU2018128415 2018-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2406A true TW202012406A (zh) 2020-04-01
TWI839374B TWI839374B (zh) 2024-04-2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21001335A (es) 2021-04-12
RU2018128415A3 (zh) 2021-03-30
AU2019313199A1 (en) 2021-03-11
JP2021533143A (ja) 2021-12-02
CL2021000282A1 (es) 2021-08-13
EP3831829A1 (en) 2021-06-09
MA52375A1 (fr) 2021-12-31
AR115898A1 (es) 2021-03-10
CN113166140A (zh) 2021-07-23
US11840531B2 (en) 2023-12-12
CO2021001174A2 (es) 2021-02-26
EP3831829A4 (en) 2022-04-20
CA3108298A1 (en) 2020-02-06
RU2761824C2 (ru) 2021-12-13
WO2020027704A1 (ru) 2020-02-06
AU2019313199B2 (en) 2023-07-06
BR112021001939A2 (pt) 2021-04-27
PH12021550258A1 (en) 2021-10-11
JP7365396B2 (ja) 2023-10-19
MA52375B2 (fr) 2023-02-28
KR20210040416A (ko) 2021-04-13
EA202190452A1 (ru) 2021-04-13
RU2018128415A (ru) 2020-02-04
PE20210416A1 (es) 2021-03-04
US20210246138A1 (en) 2021-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0915B2 (en) Ras inhibitors
CN114786777A (zh) Ras抑制剂
CN115873067A (zh) Ras抑制剂
US10227299B2 (en) 3-amino-1,5,6,7-tetrahydro-4H-indol-4-ones
CN116209438A (zh) 使用sos1抑制剂治疗具有shp2突变的恶性疾病
US20160016951A1 (en) Novel naphthyridines and isoquinolines and their use as cdk8/19 inhibitors
BR112020017561A2 (pt) Compostos com atividade indutora de ferroptose e métodos de seu uso
CN107108554B (zh) 作为midh1抑制剂用于治疗肿瘤的1-环己基-2-苯基氨基苯并咪唑
JP7365332B2 (ja) Cdk8/19阻害薬としての新規ヘテロ環式化合物
TW201617337A (zh) 經苯甲基取代之吲唑
TW201605867A (zh) 噻吩并嘧啶
TW202146416A (zh) 吡唑并三𠯤
JP7365396B2 (ja) Cdk8/19阻害薬
TWI839374B (zh) Cdk8/19抑制劑
RU2763347C2 (ru) Новые ингибиторы cdk8/19
EA042225B1 (ru) Ингибиторы cdk8/19
RU2818954C1 (ru) Производные пиридопиримидинона и их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в качестве модуляторов рецептора ароматических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RU2739489C2 (ru) Новые гетероциклически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как ингибиторы CDK8/19
TW202120511A (zh) 雜環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