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0641A -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10641A TW202010641A TW108113601A TW108113601A TW202010641A TW 202010641 A TW202010641 A TW 202010641A TW 108113601 A TW108113601 A TW 108113601A TW 108113601 A TW108113601 A TW 108113601A TW 202010641 A TW202010641 A TW 20201064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transparent resin
- resin film
- laminate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0 C*(C)N(C(*1C(O)=O)=O)C1=O Chemical compound C*(C)N(C(*1C(O)=O)=O)C1=O 0.000 description 3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im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3/00—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yered product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repair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32B43/006—Delamin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38—Rough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48—Releasabilit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止將支持體自透明聚醯亞胺膜剝離時所產生之剝離不均之技術。
本發明提供一種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該積層體包含支持體、形成於該支持體上之硬塗層、及可剝離地積層於該硬塗層上之透明樹脂膜。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尤其是關於一種製造視認性較高之透明聚醯亞胺系膜時所使用之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伴隨著各種圖像顯示裝置之顯示器之薄型化、輕量化及軟性化等,作為代替先前所使用之玻璃之材料,廣泛利用基於聚醯亞胺或聚醯胺等高分子之透明樹脂膜。作為此種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之一,已知流延法(溶液流延法)。於流延法中,一般地,將包含溶解於溶劑中之聚醯亞胺等高分子之清漆塗佈於支持體上並進行製膜,將支持基材剝離後,藉由乾燥去除溶劑,藉此,可連續地成形樹脂膜(例如,專利文獻1)。
又,於獲得透明之聚醯亞胺系膜之情形時,亦存在使用以回收為前提之SUS(Steel Use Stainless,不鏽鋼)等金屬製之支持體之情況,但就支持體之品質管理或成本之方面而言,亦存在使用以拋棄為前提之包含樹脂膜之支持體之情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31063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如上所述,將透明聚醯亞胺系膜自包含樹脂膜之支持體剝離時,存在不定期地產生所謂剝離不均或被稱為剝離痕跡之在與剝離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延伸之條紋之情況。透明聚醯亞胺系膜係透明度較高之樹脂膜,故而易於視認出此種剝離不均。當然,於用於圖像顯示裝置等之透明聚醯亞胺系膜中,表面有不均或條紋係導致視認性之惡化或品質降低之原因,故而必須避免。
因此,本發明人等發現了一種防止如上所述之將透明聚醯亞胺系膜自支持體剝離時所產生之剝離不均之技術。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積層體,其包含支持體、形成於該支持體上之硬塗層、及可剝離地積層於該硬塗層上之透明樹脂膜。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上述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
a)於設置有硬塗層之支持體之硬塗層側表面塗佈將用以形成透明樹脂膜之樹脂組合物與溶劑混合及進行攪拌而獲得之樹脂清漆;及
b)藉由使所塗佈之樹脂清漆乾燥而去除溶劑,而於硬塗層上形成透明樹脂膜之層。
本發明包含以下之態樣:
如上述積層體,其中上述硬塗層與透明膜之密接力為0.02 N/10 mm以上;
如上述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體為樹脂膜;
如上述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體為具有硬塗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環烯烴系膜、丙烯酸系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聚丙烯膜、三乙醯纖維素膜中任一者。
如上述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體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接觸之側之JIS B 0601-2001中規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0.01 μm以下;
如上述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體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接觸之側之JIS B 0601-2001中規定之最大高度(Rz)為0.1 μm以下;
如上述積層體,其中上述透明樹脂膜為聚醯亞胺系膜;
如上述積層體,其中上述透明樹脂膜為具有1%以下之霧度、85%以上之全光線透過率、4以下之黃色指數之聚醯亞胺系膜;
一種積層體膜捲筒,其捲取了上述積層體;
如上述積層體膜捲筒,其長度為100 m以上;
一種視窗膜基材,其係藉由對自上述積層體剝離而獲得之透明樹脂膜進而進行溶劑乾燥處理而獲得;
一種視窗膜,其係於上述視窗膜基材之至少一面包含視窗硬塗層而成;
一種光學積層體,其係包含上述視窗膜者,其於上述視窗膜之一面進而包含選自由偏光板及觸控感測器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個層;
一種軟性顯示裝置,其包含上述光學積層體。
[發明之效果]
於先前之技術中,支持體通常為樹脂膜,故而認為,形成透明聚醯亞胺系膜後將支持體剝離時,會產生剝離不均(或剝離痕跡)。於本發明中,發現,於將支持體設為具有硬塗層之樹脂膜之情形時,剝離不均變得非常少。
於本發明中,僅靠將支持體變更為具有硬塗層之樹脂膜,而抑制所謂剝離不均(或剝離痕跡),可利用製造上非常簡單之方法防止透明樹脂膜之缺陷,其有用性較高,可大幅提高製造之良率。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圖,於圖中,1表示支持體,2表示硬塗層,3表示透明樹脂膜,4係視需要形成之保護膜。透明樹脂膜3係於圖2所示之透明樹脂膜之塗佈步驟12中塗佈。圖2所示之支持體捲筒10係支持體1與形成於其上之硬塗層2一體地捲繞而成之捲筒,經由導輥11而被送至塗佈步驟12。圖2中僅記載了1個導輥,但實際上係經由若干個導輥而被送至塗佈步驟12。於塗佈步驟12中,透明樹脂膜之清漆塗佈於支持體1之硬塗層2上。塗佈透明樹脂膜後,於預乾燥步驟13中進行乾燥。預乾燥步驟13係為了將透明樹脂膜2自支持體剝離而使透明樹脂膜2乾燥至維持膜形狀之程度者,實際上,獲得透明樹脂膜時,需要正式乾燥步驟,但該步驟未記載於圖2中。使自保護膜捲筒14捲出之保護膜4形成於經預乾燥之透明樹脂膜3之與硬塗層2相反之面,從而形成4層捲繞捲筒15。針對該4層捲繞捲筒15,於另一步驟中,將支持體1與硬塗層2之組合及保護膜3剝離,使其僅為透明樹脂膜3,於乾燥步驟中製造透明樹脂膜。
(支持體)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積層體包含支持體1、形成於支持體1上之硬塗層2、及形成於硬塗層2上之透明樹脂膜3。藉由在支持體1形成硬塗層2,將支持體1與硬塗層2之組合自透明樹脂膜3剝離時,不會產生剝離不均。
此處,「剝離不均」或「剝離痕跡」係指不定期地反覆產生在與剝離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延伸之條紋,因透明樹脂膜之透明性而變成可視認出之缺陷。剝離不均有於自積層體將透明樹脂膜剝離時於剝離並非以固定速度進行之情形時產生之傾向。認為其係於透明樹脂膜與支持體之密接力過低之情形或過高之情形時因剝離之進行變得不穩定而引起之現象。因該現象而觀察到之剝離不均於如聚醯亞胺系膜般之透明度較高之膜之情形時被視認出,而變成缺陷。
支持體與硬塗層多數情況下通常與支持體一體化,支持體多數情況下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且使用硬塗層形成於支持體之單面者。較佳之具有硬塗層之支持體係於PET膜之單側形成有硬塗層者。硬塗層並無特別限定,可為丙烯酸系、胺基甲酸酯系、環氧系中任一者。
對本發明有用之具有硬塗層之支持體亦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由東麗股份有限公司以TUFTOP之名稱市售之硬塗膜、由KIMOTO(股)以KB膜之名稱市售之硬塗膜、及由TOYOCLOTH(股)以TOCLO HC膜之名稱市售之硬塗膜等。
本發明之支持體之表面(與透明樹脂膜接觸之側,即硬塗層側)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較佳為特定之範圍。算術平均粗糙度(Ra)使用接觸式粗糙度計進行測定,依據JIS B 0601-2001。支持體之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較佳為0.01 μm以下,更佳為0.008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0.006 μm以下。與透明樹脂膜接觸之側即表面由於其形狀會轉印至透明樹脂膜之表面,故而支持體之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越小,越容易獲得透明樹脂膜之光澤感,於配置於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較佳。支持體之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越小越好。
本發明之支持體之表面之最大高度(Rz)較佳為特定之範圍。最大高度(Rz)使用接觸式粗糙度計進行測定,依據JIS B 0601-2001。支持體之表面之最大高度(Rz)較佳為0.1 μm以下,更佳為0.08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0.05 μm以下。與透明樹脂膜接觸之側即表面由於其形狀會轉印至透明樹脂膜之表面,故而於支持體之表面之最大高度(Rz)較大之情形時,有透明樹脂膜之表面之局部凹凸高度亦變大而變為粗糙之表面之傾向。因此,支持體之表面之最大高度(Rz)越小越好,尤其於配置於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較佳。支持體之表面之最大高度(Rz)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越小越好。
(透明樹脂膜)
構成本發明之積層體之透明樹脂膜包含樹脂組合物,該樹脂組合物包含選自由聚醯亞胺、聚醯胺及聚醯胺醯亞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於本說明書中,聚醯亞胺表示含有包含亞胺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聚合物,聚醯胺醯亞胺表示含有包含亞胺基之重複結構單元及包含醯胺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兩者之聚合物,聚醯胺表示含有包含醯胺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聚合物。聚醯亞胺系高分子表示包含選自聚醯亞胺及聚醯胺醯亞胺中任一者以上之聚合物。
本實施形態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具有式(10)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此處,G表示4價之有機基,A表示2價之有機基。G及/或A亦可包含不同之2種以上之式(10)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又,本實施形態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在不損害所獲得之透明樹脂膜之各種物性之範圍內,亦可包含式(11)、式(12)、及式(13)中任一者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任一者以上。
若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主要結構單元為式(10)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則就透明樹脂膜之強度及透明性之觀點而言較佳。於本實施形態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中,式(10)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相對於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總重複結構單元,較佳為40莫耳%以上,更佳為5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70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90莫耳%以上,尤佳為98莫耳%以上。式(10)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亦可為100莫耳%。
G及G1
分別獨立地表示4價之有機基,較佳地表示碳數4~40之4價之有機基。上述有機基亦可被烴基或氟取代之烴基取代,於此情形時,烴基及氟取代之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8。作為G及G1
,例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所表示之基及4價之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式中之*表示鍵結鍵,Z表示單鍵、-O-、-CH2
-、-CH2
-CH2
-、-CH(CH3)-、-C(CH3
)2
-、-C(CF3
)2
-、-Ar-、-SO2
-、-CO-、-O-Ar-O-、-Ar-O-Ar-、-Ar-CH2
-Ar-、-Ar-C(CH3
)2
-Ar-或-Ar-SO2
-Ar-。Ar表示可被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20之伸芳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伸苯基。就易於抑制所獲得之透明樹脂膜之黃度之方面而言,作為G及G1
,可較佳地列舉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或式(27)所表示之基。
G2
表示3價之有機基,較佳地表示碳數4~40之3價之有機基。上述有機基亦可被烴基或氟取代之烴基取代,於此情形時,烴基及氟取代之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8。作為G2
,例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所表示之基之鍵結鍵中任一者取代為氫原子之基及3價之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式中之Z之例與G之相關記述中之Z之例相同。
G3
表示2價之有機基,較佳地表示碳數4~40之2價之有機基。上述有機基亦可被烴基或氟取代之烴基取代,於此情形時,烴基及氟取代之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8。作為G3
,例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所表示之基之鍵結鍵之中不相鄰之2個取代為氫原子之基及碳數6以下之2價之鏈式烴基。式中之Z之例與G之相關記述中之Z之例相同。
A、A1
、A2
及A3
均表示2價之有機基,較佳地表示碳數4~40之2價之有機基。上述有機基亦可被烴基或氟取代之碳數1~8之烴基取代,於此情形時,烴基及氟取代之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8。作為A、A1
、A2
及A3
,分別例示式(30)、式(31)、式(32)、式(33)、式(34)、式(35)、式(36)、式(37)或式(38)所表示之基;其等被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之1種以上取代之基;及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
式中之*表示鍵結鍵,Z1
、Z2
及Z3
分別獨立地表示單鍵、-O-、-CH2
-、-CH2
-CH2
-、-CH(CH3
)-、-C(CH3
)2
-、-C(CF3
)2
-、-S-、-SO2
-、-CO-或-N(R2
)-。此處,R2
表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12之烴基。此處,R2
表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12之烴基。Z1
與Z2
、及Z2
與Z3
較佳為分別相對於各環位於間位或對位。
於本發明中,形成透明樹脂膜之樹脂組合物亦可包含聚醯胺。本實施形態之聚醯胺係以式(13)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為主之聚合物。聚醯胺中之G3
及A3
之較佳之例及具體例與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中之G3
及A3
之較佳之例及具體例相同。上述聚醯胺亦可包含G3
及/或A3
不同之2種以上之式(13)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
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例如可藉由二胺與四羧酸化合物(四羧酸二酐等)之縮聚而獲得,例如,可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6-199945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08-163107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合成。作為聚醯亞胺之市售品,可列舉三菱瓦斯化學(股)製造之Neoplim(註冊商標)、河村產業(股)製造之KPI-MX300F等。
作為用於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合成之四羧酸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四羧酸及其酐、較佳為其二酐等芳香族四羧酸化合物;以及脂肪族四羧酸及其酐、較佳為其二酐等脂肪族四羧酸化合物等。四羧酸化合物除了酐以外,亦可為四羧醯氯化合物等四羧酸化合物衍生物,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之具體例,可列舉非縮合多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單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及縮合多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作為非縮合多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列舉:4,4'-氧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3,3'-聯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羧酸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2,3-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有時記為6FDA)、1,2-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2-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雙(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4,4'-(對苯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4,4'-(間苯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又,作為單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列舉1,2,4,5-苯四羧酸二酐,作為縮合多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列舉2,3,6,7-萘四羧酸二酐。
其等之中,可較佳地列舉:4,4'-氧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3,3'-聯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羧酸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2,3-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6FDA)、1,2-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2-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雙(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4,4'-(對苯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及4,4'-(間苯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可更佳地列舉:4,4'-氧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3,3'-聯苯四羧酸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6FDA)、雙(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及4,4'-(對苯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可列舉環式或非環式之脂肪族四羧酸二酐。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係指具有脂環烴結構之四羧酸二酐,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1,2,4,5-環己烷四羧酸二酐、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環戊烷四羧酸二酐等環烷烴四羧酸二酐、二環[2.2.2]-7-辛烯-2,3,5,6-四羧酸二酐、二環己基-3,3',4,4'-四羧酸二酐及其等之位置異構物。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作為非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之具體例,可列舉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戊烷四羧酸二酐等,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又,亦可將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及非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組合使用。
四羧酸化合物之中,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耐撓曲性、及光學特性之觀點而言,可較佳地列舉上述脂環式四羧酸二酐或非縮合多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作為更佳之具體例,可列舉: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3,3'-聯苯四羧酸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6FDA)。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於不損害所獲得之透明樹脂膜之各種物性之範圍內,本實施形態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除了上述用於聚醯亞胺合成之四羧酸之酐以外,亦可為使四羧酸、三羧酸化合物、二羧酸化合物、其等之酐及其等之衍生物進而進行反應而成者。
作為三羧酸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三羧酸、脂肪族三羧酸及其等之類似之醯氯化合物、酸酐等,其等亦可併用2種以上。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1,2,4-苯三羧酸之酐;2,3,6-萘三羧酸-2,3-酐;鄰苯二甲酸酐與苯甲酸用單鍵、-CH2
-、-C(CH3
)2
-、-C(CF3
)2
-、-SO2
-或伸苯基連結而成之化合物。
作為二羧酸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及其等之類似之醯氯化合物、酸酐等,其等亦可併用2種以上。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萘二羧酸;4,4'-聯苯二羧酸;3,3'-聯苯二羧酸;碳數8以下之鏈式烴之二羧酸化合物及2個苯甲酸骨架用-CH2
-、-S-、-C(CH3
)2
-、-C(CF3
)2
-、-O-、-N(R9
)-、-C(=O)-、-SO2
-或伸苯基連結而成之化合物。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此處,R9
表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12之烴基。
作為二羧酸化合物,較佳為: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4,4'-聯苯二羧酸;3,3'-聯苯二羧酸;及2個苯甲酸骨架用-CH2
-、-C(=O)-、-O-、-N(R9
)-、-SO2
-或伸苯基連結而成之化合物,更佳為:對苯二甲酸;4,4'-聯苯二羧酸;及2個苯甲酸骨架用-O-、-N(R9
)-、-C(=O)-或-SO2
-連結而成之化合物。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四羧酸化合物相對於四羧酸化合物、三羧酸化合物及二羧酸化合物之合計之比率較佳為40莫耳%以上,更佳為5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70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90莫耳%以上,尤佳為98莫耳%以上。
作為用於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合成之二胺,可列舉脂肪族二胺、芳香族二胺或其等之混合物。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芳香族二胺」係表示胺基直接鍵結於芳香環之二胺,其結構之一部分亦可包含脂肪族基或其他取代基。芳香環可為單環,亦可為縮合環,例示苯環、萘環、蒽環及茀環等,但並不限定於其等。其等之中,可較佳地列舉苯環。又「脂肪族二胺」係表示胺基直接鍵結於脂肪族基之二胺,其結構之一部分亦可包含芳香環或其他取代基。
作為脂肪族二胺之具體例,可列舉:己二胺等非環式脂肪族二胺及1,3-雙(苯基甲基)環己烷、1,4-雙(苯基甲基)環己烷、降𦯉烷二胺、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等環式脂肪族二胺等,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芳香族二胺之具體例,可列舉:對苯二胺、間苯二胺、2,4-甲苯二胺、間苯二甲胺、對苯二甲胺、1,5-二胺基萘、2,6-二胺基萘等具有1個芳香環之芳香族二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丙烷、4,4'-二胺基二苯基醚、3,4'-二胺基二苯基醚、3,3'-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基碸、3,4'-二胺基二苯基碸、3,3'-二胺基二苯基碸、1,4-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4-胺基苯氧基)苯、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碸、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有時記為TFMB)、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9,9-雙(4-胺基苯基)茀、9,9-雙(4-胺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胺基-3-氯苯基)茀、9,9-雙(4-胺基-3-氟苯基)茀等具有2個以上之芳香環之芳香族二胺。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芳香族二胺,較佳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丙烷、4,4'-二胺基二苯基醚、3,3'-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基碸、3,3'-二胺基二苯基碸、1,4-雙(4-胺基苯氧基)苯、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碸、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更佳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丙烷、4,4'-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基碸、1,4-雙(4-胺基苯氧基)苯、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其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上述二胺亦可具有氟系取代基。作為氟系取代基,可列舉三氟甲基等碳數1~5之全氟烷基、及氟基。
上述二胺之中,就高透明性及低著色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選自由具有聯苯結構之芳香族二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作為具體例,較佳為使用選自由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及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具有聯苯結構及氟系取代基之二胺,作為具體例,更佳為使用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
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係由二胺與四羧酸化合物(包含醯氯化合物、四羧酸二酐等四羧酸化合物衍生物)之縮聚形成之包含式(10)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縮合型高分子。作為起始原料,除了其等以外,亦可進而使用三羧酸化合物(包含醯氯化合物、三羧酸酐等三羧酸化合物衍生物)及二羧酸化合物(包含醯氯化合物等衍生物)。又,聚醯胺係由二胺與二羧酸化合物(包含醯氯化合物等衍生物)之縮聚形成之包含式(13)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縮合型高分子。
式(10)及式(11)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通常衍生自二胺類及四羧酸化合物。式(12)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通常衍生自二胺及三羧酸化合物。式(13)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通常衍生自二胺及二羧酸化合物。二胺、四羧酸化合物、三羧酸化合物及二羧酸化合物之具體例如上所述。
四羧酸化合物等之使用量相對於二胺1.00 mol,較佳為0.9 mol以上1.1 mol以下之範圍,可於該範圍內適當調節。為了表現較高之耐折性,所獲得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較佳為高分子量,就該方面而言,四羧酸化合物等之使用量更佳為0.98 mol以上1.02 mol,進而較佳為0.99 mol%以上1.01 mol%以下。
又,就抑制所獲得之透明樹脂膜之黃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胺基在所獲得之高分子末端中所占之比率較低,相對於二胺1.00 mol,四羧酸化合物等之使用量較佳為1.00 mol以上。
可調整二胺及羧酸化合物(例如,四羧酸化合物)之分子中之氟數,以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質量為基準將所獲得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中之氟量設為1質量%以上、5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上。就有氟之比率越高,原料費越高之傾向之方面而言,氟量之上限較佳為40質量%以下。氟系取代基可存在於二胺或羧酸化合物之任一者中,亦可存在於兩者中。存在藉由包含氟系取代基而尤其降低YI(Yellow Index,黃色指數)值之情況。
本實施形態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亦可為包含不同種類之複數個上述重複結構單元之共聚物。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通常為100,000~800,000。若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大,則成膜時之撓曲性提高,就該方面而言,較佳為200,000以上,更佳為300,000以上,進而較佳為350,000以上。又,就有獲得適度之濃度及黏度之清漆,成膜性提高之傾向之方面而言,較佳為750,000以下,更佳為60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500,000以下。亦可將2種以上之不同重量平均分子量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組合使用。進而,於不損害物性之範圍內,亦可混合其他高分子材料。
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及聚醯胺藉由包含含氟取代基,而表現出膜化時之彈性模數提高並且降低YI值之傾向。若膜之彈性模數較高,則有抑制劃痕及皺紋等之產生之傾向。就膜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及聚醯胺較佳為具有含氟取代基。作為含氟取代基之具體例,可列舉氟基及三氟甲基。
以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質量或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質量與聚醯胺之質量之合計為基準,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及聚醯亞胺系高分子與聚醯胺之混合物中之氟原子之含量分別較佳為1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若氟原子之含量為1質量%以上,則有可進一步降低膜化時之YI值,進一步提高透明性之傾向。若氟原子之含量超過40質量%,則有聚醯亞胺之高分子量化變得困難之傾向。
於本發明中,構成透明樹脂膜之樹脂組合物中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醯胺之含量相對於樹脂組合物之固形物成分較佳為4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70質量%以上,亦可為100質量%。若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醯胺之含量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透明樹脂膜之撓曲性良好。再者,固形物成分係指自樹脂組合物中去除溶劑之成分之合計量。
於本發明中,形成透明樹脂膜之樹脂組合物除了上述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醯胺以外,亦可進而含有無機粒子等無機材料。作為無機材料,可列舉:二氧化矽粒子、鈦粒子、氫氧化鋁、氧化鋯粒子、鈦酸鋇粒子等無機粒子;又,原矽酸四乙酯等四級烷氧基矽烷等矽化物。就清漆之穩定性、無機材料之分散性之觀點而言,可較佳地列舉二氧化矽粒子、氫氧化鋁、氧化鋯粒子,進而較佳地列舉二氧化矽粒子。
無機材料粒子之平均一次粒徑較佳為1~200 nm,更佳為3~100 nm,進而較佳為5~50 nm,進而更佳為5~30 nm。若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一次粒徑為1 nm以上,則有透明性提高之傾向。若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一次粒徑為200 nm以下,則有因二氧化矽粒子之凝聚力變弱而易於操作之傾向。
於本發明中,二氧化矽粒子可為使二氧化矽粒子分散於有機溶劑等而成之矽溶膠,亦可使用利用氣相法製造之二氧化矽微粒子粉末,但就易於操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利用液相法製造之矽溶膠。
透明樹脂膜中之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一次粒徑可利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進行觀察而求出。形成透明樹脂膜前之二氧化矽粒子之粒度分佈可使用市售之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計求出。
於本發明中,樹脂組合物中之無機材料之含量相對於樹脂組合物之固形物成分較佳為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若樹脂組合物中之無機材料之含量為上述範圍內,則有易於兼顧透明樹脂膜之透明性及機械強度之傾向。再者,固形物成分係指自樹脂組合物中去除溶劑之成分之合計量。
構成透明樹脂膜之樹脂組合物除了以上所說明之成分以外,亦可進而含有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抗氧化劑、脫模劑、光穩定劑、上藍劑、難燃劑、潤滑劑及調平劑。
於本發明中,於樹脂組合物包含除聚醯亞胺系高分子等樹脂成分及無機材料以外之其他成分之情形時,其他成分之含量相對於透明樹脂膜之總質量較佳為0.01%以上20質量%以下,更佳為0.01%以上10質量%以下。
於本發明中,透明樹脂膜例如可由樹脂清漆製造,上述樹脂清漆係藉由在包含選自上述四羧酸化合物、上述二胺及上述其他原料並使其進行反應而獲得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醯胺之反應液、視需要包含無機材料及其他成分之樹脂組合物中添加溶劑並進行混合及攪拌而製備。於上述樹脂組合物中,亦可代替聚醯亞胺系高分子等之反應液而使用購買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等之溶液、或購買之固體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等之溶液。
作為可用以製備樹脂清漆之溶劑中之有機溶劑,可適當選擇使聚醯亞胺系高分子等樹脂成分溶解或分散而得者。就樹脂成分之溶解性、塗佈性及乾燥性等觀點而言,該有機溶劑之沸點較佳為120~300℃,更佳為120~270℃,進而較佳為120~250℃,尤佳為120~230℃。作為此種有機溶劑,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醯胺系溶劑;γ-丁內酯、γ-戊內酯等內酯系溶劑;環己酮、環戊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系溶劑;乙酸丁酯、乙酸戊酯等乙酸酯系溶劑;二甲基碸、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含硫系溶劑、碳酸乙二酯、碳酸丙二酯等碳酸酯系溶劑等。其中,就對聚醯亞胺系高分子及聚醯胺之溶解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選自由N,N-二甲基乙醯胺(沸點:165℃)、γ-丁內酯(沸點:204℃)、N-甲基吡咯啶酮(沸點:202℃)、乙酸丁酯(沸點:126℃)、環戊酮(沸點:131℃)及乙酸戊酯(沸點:149℃)所組成之群中之溶劑。作為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再者,於使用2種以上之溶劑之情形時,較佳為以所使用之溶劑之中沸點最高之溶劑之沸點落入上述範圍內之方式選擇溶劑之種類。
溶劑之量只要以成為可進行樹脂清漆之操作之黏度之方式選擇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相對於樹脂組合物100質量份,較佳為50~95質量份,更佳為70~95質量份,進而較佳為80~95質量份。
本發明之透明樹脂膜係藉由將上述樹脂清漆塗佈於支持體上並進行預乾燥而獲得。透明樹脂膜可剝離地積層於支持體上。可剝離意指利用預乾燥進行乾燥,溶劑殘留。透明樹脂膜中之溶劑之含量相對於透明樹脂膜之總質量為0.1質量%以上。本發明之膜捲筒於透明樹脂膜包含溶劑之情形時,與保護膜之密接性提高,抑制因難以將保護膜均勻地剝離而產生之剝離不均,於透明樹脂膜相對於該膜之總質量例如為0.5質量%以上,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5質量%以上之情形時,可獲得更高之剝離不均抑制效果。透明樹脂膜中之溶劑含量之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相對於透明樹脂膜之總質量為20質量%以下。再者,於本發明中,透明樹脂膜中之溶劑含量例如可如下述實施例所記載般,使用熱重量-示差熱(TG-DTA)測定裝置測定並算出120℃至250℃之質量減少率(質量%)。
於本發明中,支持體與樹脂膜必須可剝離。但是,於密接力過弱而容易剝離之情形時,會產生另一問題。例如,於實際之製膜裝置中,有支持體於積層體搬送中在導輥通過時之撓曲部位剝離之虞。因此,較佳為,即便將積層體以180度捲繞於直徑100 mm之圓柱狀之棒,亦不會剝離,更佳為,即便將積層體以180度捲繞於直徑80 mm之圓柱狀之棒,亦不會剝離,進而較佳為,即便將積層體以180度捲繞於直徑60 mm之圓柱狀之棒,亦不會剝離,進而更佳為,即便將積層體以180度捲繞於直徑40 mm之圓柱狀之棒,亦不會剝離,尤佳為,即便將積層體以180度捲繞於直徑20 mm之圓柱狀之棒,亦不會剝離。
透明樹脂膜之厚度只要根據透明樹脂膜之用途等適當決定即可,通常為10~500 μm,較佳為15~200 μm,更佳為20~130 μm。若透明樹脂膜之厚度處於上述範圍內,則透明樹脂膜之撓曲性良好。
透明樹脂膜與具有硬塗層之支持體之硬塗層可剝離地積層。於硬塗層與透明樹脂膜之間存在密接力。該密接力較佳為0.02 N/10 mm以上,更佳為0.08 N/10 mm以上。密接力之上限較佳為1.0 N/10 mm。密接力由針對支持體上形成有寬度100 mm、長度250 mm以上之透明樹脂膜之積層體自支持體將透明樹脂膜180度剝離時之平均應力測定。密接力之測定與實際製作之積層體不同,以上述寬度、長度形成密接力測定用之積層體。此處,透明樹脂膜需要為上述寬度、長度,但關於支持體之尺寸,並無特別指定,只要為可形成上述尺寸之透明樹脂膜之尺寸即可。若密接力為0.02 N/10 mm以上,則剝離難以與剝離步驟之速度(線速度)無關係地進行,可一定程度控制剝離之進行,不易產生剝離不均,較佳。又,若密接力為1.0 N/10 mm以下,則剝離時不再反覆發生剝離之停止及急遽之進行,不易產生剝離不均,較佳。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透明樹脂膜之霧度為1.0%以下,全光線透過率為85%以上,黃色指數(黃度)為3.0%以下。若滿足此種必要條件,則可用作透明性較高之良好之樹脂膜。霧度、全光線透過率及黃色指數(黃度)之測定方法詳細地記載於實施例中。霧度係如樹脂膜之模糊般者,當然,較少者較好,較佳為0.7%以下,更佳為0.5%以下。全光線透過率係通過膜之光線之透過率,透明係接近100%者較好,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87%以上,進而較佳為89%以上。又,黃色指數係黃度,無黃度者性能較好,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2%以下。該段落中之「透明樹脂膜」並非積層體之中之透明樹脂膜,係剝離支持體或保護膜後之透明樹脂膜。
(保護膜)
本發明之積層體亦可包含貼合於上述透明樹脂膜之保護膜。保護膜貼合於透明樹脂膜之無支持體之面。以積層體之捲筒狀捲取時,於黏連等捲取性存在問題之情形時,除上述以外,亦可將保護膜貼合於支持體之與透明樹脂膜相反之側之面。貼合於透明樹脂膜之保護膜只要為用以暫時保護透明樹脂膜之表面之膜、可保護透明樹脂膜之表面之可剝離之膜,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樹脂膜;聚乙烯、聚丙烯膜等聚烯烴系樹脂膜、丙烯酸系樹脂膜等,較佳為選自由聚烯烴系樹脂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膜及丙烯酸系樹脂膜所組成之群。於保護膜貼合於積層體之兩面之情形時,各面之保護膜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
保護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10~100 μm,較佳為10~80 μm,更佳為10~50 μm。於保護膜貼合於積層體之兩面之情形時,各面之保護膜之厚度可相同,亦可不同。
(積層體膜捲筒)
於本發明中,將上述積層體(支持體、硬塗層、透明樹脂膜及視需要之保護膜)以捲筒狀捲繞於卷芯者稱為積層體膜捲筒。積層體膜捲筒於連續製造中,多數情況下因空間、其他制約而暫時以膜捲筒之形式保管,積層體膜捲筒亦為其中之一。於積層體膜捲筒之形態中,更強力地將積層體捲緊,故而難以穩定地對剝離之進行加以控制,但若使用具有硬塗層之支持體,則容易對剝離之進行加以控制,即便用積層體膜捲筒捲緊,亦不易發生剝離不均。
作為構成積層體膜捲筒之卷芯之材料,例如可列舉: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酯樹脂、環氧樹脂、酚系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矽樹脂、聚胺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等合成樹脂;鋁等金屬;纖維強化塑膠(FRP:使塑膠含有玻璃纖維等纖維而提高強度之複合材料)等。卷芯構成圓筒狀或圓柱狀等形狀,其直徑例如為80~170 mm。又,膜捲筒之直徑(捲曲後之直徑)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200~800 mm。
積層體膜捲筒之長度較佳為100 m以上,更佳為500 m以上,進而較佳為1,000 m以上,尤佳為1,300 m以上,較佳為5,000 m以下,更佳為3,000 m以下。若積層體膜捲筒之長度處於上述範圍內,則製造時之批次切換等相對較容易,又,可獲得穩定之膜之品質。
積層體膜捲筒之寬度方向之長度就易於提高光學均質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 cm以上,更佳為30 cm以上,進而較佳為40 cm以上,進而更佳為50 cm以上,尤佳為60 cm以上。寬度方向之長度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200 cm以下左右。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又,本發明提供製造上述積層體之方法。上述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a)於具有硬塗層之支持體之硬塗層上塗佈將用以形成透明樹脂膜之樹脂組合物與溶劑混合及進行攪拌而獲得之樹脂清漆;及
b)藉由使所塗佈之樹脂清漆乾燥而去除溶劑,並於支持體上形成透明樹脂膜之層;
又,於形成保護膜之情形時,需要進而包含如下步驟:
c)在形成於支持基材上之透明樹脂膜之與支持基材相反之側之面貼合保護膜。
本發明之積層體僅靠使用具有硬塗層之支持體,而抑制將具有硬塗層之支持體自透明樹脂膜剝離時引起之剝離不均,大幅提高製造上之良率,改善生產性。
(視窗膜基材)
藉由將自本發明之積層體剝離支持體而獲得之透明樹脂膜進而進行乾燥(正式乾燥),降低殘留溶劑量,可用作視窗膜基材。正式乾燥之步驟並無特別限制,為了防止乾燥時之變形,較佳為一面利用橫向延伸機等將寬度方向固定一面進行乾燥。於利用橫向延伸機實施正式乾燥之情形時,可使透明樹脂膜延伸,或者亦可以等倍進行處理,或者亦可使其收縮。又,視窗膜基材之殘留溶劑量根據所求出之物性適當調整為宜,通常為3.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0.8%以下。於殘留溶劑量少於上述上限值之情形時,膜表面不柔軟且不易產生劃痕,故而於後續步驟中膜之操作變得容易。此處,視窗膜係指配置於圖像顯示裝置之視認側表面之構件,亦存在視窗膜之表面進而配置有保護膜或者其他功能層或膜之情況。又,視窗膜基材係指視窗膜用之基底膜,通常,為了提高表面硬度而設置視窗硬塗層,藉此,用作視窗膜。亦可根據使用目的或透明膜之特性而將視窗膜基材直接用作視窗膜。作為視窗膜基材,較佳為透明聚醯亞胺系膜或透明聚醯胺膜。
(視窗膜)
視窗膜係於視窗膜基材之至少一面包含視窗硬塗層而成。視窗膜並非如現有之玻璃般剛直,而具有軟性之特性。視窗膜基材及於上述視窗膜基材之至少一面具備視窗硬塗層之視窗膜發揮如下作用:保護將其作為構成要素之圖像顯示裝置之其他構成要素免受來自外部之衝擊或周圍之溫濕度之變化之影響。進而,上述視窗硬塗層具有提高透明基材之表面硬度之功能。又,視窗硬塗層具備透光性及可撓性。
上述視窗膜之視窗硬塗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5~100 μm。若上述視窗硬塗層之厚度處於上述範圍內,則可確保充分之表面硬度,又,有耐撓曲性不易降低,不易發生由硬化收縮所導致之捲縮產生之問題之傾向。
上述視窗硬塗層可藉由包含照射光或熱能量而形成交聯結構之反應性材料之硬塗層用組合物之硬化而形成。
上述視窗硬塗層可藉由同時包含光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低聚物及光硬化型環氧單體、或低聚物之視窗硬塗層用組合物之硬化而形成。
視窗硬塗層用組合物除了上述光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低聚物以外,亦可視需要包含溶劑、光聚合起始劑。又,視窗硬塗層用組合物在不損害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亦可包含無機填料、調平材、穩定劑、抗氧化劑、UV(ultraviolet,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界面活性劑、潤滑劑、防污劑等添加劑。
上述視窗硬塗層可藉由將上述視窗硬塗層用組合物塗佈於視窗膜基材之至少一面並使其硬化而形成。
(光學積層體)
本發明之另一例係關於一種光學積層體,其係包含上述視窗膜者,具體而言,其於具備本發明之視窗硬塗層之視窗膜之一面進而包含選自由偏光板及觸控感測器所組成之群中之一個層。又,上述視窗膜可視需要介置黏接著層而具備偏光板或觸控感測器。
又,可於上述視窗膜或上述偏光板之至少一面具備包圍框而印刷之有色之遮光圖案,上述遮光圖案可為單層或複層之形態。又,亦可於上述視窗膜之一面直接或介置黏接著層而將偏光層接合。例如,上述偏光層可連續地延長至上述非顯示區域或邊框部,亦可為包含聚乙烯醇系偏光元件及貼附於上述聚乙烯醇系偏光元件之至少一面之保護膜之通常之偏光板。
作為本發明之進而另一例,為偏光層及觸控感測器於上述視窗膜之一面一體化之構造,偏光層及觸控感測器之配置順序並無限定,亦可按照視窗膜、偏光層、觸控感測器及顯示面板之順序配置,亦可按照視窗膜、觸控感測器、偏光層及顯示面板之順序配置。於按照視窗膜、偏光層、觸控感測器及顯示面板之順序配置之情形時,自視認側觀察圖像顯示裝置時觸控感測器存在於偏光層之下側,故而有不易視認出觸控感測器之圖案之優點。於此種情形時,觸控感測器之基板之正面相位差較佳為±2.5 nm以下。作為此種原材料,例如可為選自由三乙醯纖維素、環烯烴、環烯烴共聚物、聚降𦯉烯共聚物等原材料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原材料之膜作為無延伸膜。另一方面,可具有在無觸控感測器之基板之情況下僅圖案轉印至視窗膜及偏光層之構造。
上述偏光層及觸控感測器可藉由透明黏著劑層或透明接著劑層而配置於視窗膜與顯示面板之間,較佳為透明黏著劑層。於按照視窗膜、偏光層、觸控感測器及顯示面板之順序配置之情形時,透明黏著層可位於視窗膜與偏光層之間、觸控感測器與顯示面板之間。於按照視窗膜、觸控感測器、偏光層及顯示面板之順序配置之情形時,透明黏著劑層可位於視窗膜與觸控感測器之間、觸控感測器與偏光層之間、偏光層與顯示面板之間。
(偏光板)
積層於上述視窗膜之偏光板可為具備偏光元件單獨或偏光元件及貼附於其至少一面之保護膜之構成。上述偏光板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00 μm以下。若厚度超過100 μm,則存在柔軟性降低之情況。於上述範圍內,例如亦可為5 μm~100 μm。
上述偏光元件亦可為針對聚乙烯醇系膜藉由包含膨潤、染色、交聯、延伸、水洗、乾燥等階段之步驟而製造之本領域中通常使用之膜型偏光元件,作為進而另一例,作為偏光塗佈層,可塗佈液晶塗佈用組合物而形成。上述液晶塗佈用組合物係一種塗佈層形成組合物,可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染料。上述偏光塗佈層例如可藉由在基材上塗佈配向膜形成組合物,賦予配向性而形成配向膜,並於上述配向膜上塗佈包含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染料之塗佈層形成組合物而形成液晶塗佈層而製造。此種偏光塗佈層可較包含利用接著劑貼附於聚乙烯醇系偏光元件之兩面之保護膜之偏光板形成得厚度更薄。上述偏光塗佈層之厚度亦可較佳為0.5~10 μm,更佳為2~4 μm。
(配向膜形成組合物)
上述配向膜形成組合物可包含本領域中通常使用之配向劑、光聚合起始劑及溶劑。作為上述配向劑,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本領域中通常使用之配向劑。例如,可將包含聚丙烯酸酯系高分子、聚醯胺酸、聚醯亞胺系高分子或肉桂酸酯基之高分子用作配向劑,於應用光配向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包含肉桂酸酯基之高分子。
上述配向膜形成組合物之塗佈例如可列舉:旋轉塗佈法、擠出成形法、浸漬塗佈、流塗、噴塗、輥塗佈、凹版塗佈、微凹版塗佈等,較佳為使用線內塗佈方式。上述配向膜形成組合物於塗佈及視需要進行乾燥後進行配向處理。上述配向處理可無限制地採用本領域中周知之各種方法,可較佳地使用光配向膜化。光配向膜通常藉由將包含具有光反應性基之聚合物或單體及溶劑之光配向膜形成用組合物塗佈於基材,並照射偏光(較佳為偏光UV)而獲得。就藉由選擇所照射之偏光之偏光方向,可任意地控制配向限制力之方向之方面而言,進而較佳為光配向膜。
上述光配向膜之厚度通常為10~10,000 nm,較佳為10~1,000 nm,更佳為10~500 nm。若光配向膜之厚度處於上述範圍內,則充分地表現配向限制力。
(偏光塗佈層形成組合物)
偏光塗佈層可塗佈偏光塗佈層形成組合物而形成。具體而言,偏光塗佈層形成組合物係除了二色性色素以外亦包含成為主體化合物之1個以上之聚合性液晶(以下,有時稱為聚合性液晶(B))之組合物(以下,有時稱為組合物B)。
「二色性色素」意指具有分子之長軸方向上之吸光度與短軸方向上之吸光度不同的性質之色素。只要為具有此種性質者,則二色性色素並無限制,可為染料,亦可為顏料。可將2種以上之染料組合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之顏料組合使用,亦可將染料與顏料組合使用。
二色性色素較佳為於300~700 nm之範圍內具有極大吸收波長(λMAX
)。作為此種二色性色素,可列舉:吖啶色素、㗁𠯤色素、花青色素、萘色素、偶氮色素及蒽醌色素,可較佳地列舉偶氮色素。作為偶氮色素,可列舉:單偶氮色素、雙偶氮色素、三偶氮色素、四偶氮色素及茋偶氮色素,可較佳地列舉雙偶氮色素及三偶氮色素。
聚合性液晶(B)所呈現之液晶狀態較佳為層列相,就可製造配向秩序度更高之偏光層之方面而言,更佳為高次層列相。將呈現層列相之聚合性液晶(B)稱為聚合性層列型液晶化合物。聚合性液晶(B)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之聚合性液晶組合使用。又,於將2種以上之聚合性液晶組合之情形時,較佳為至少1種為聚合性液晶(B),更佳為2種以上為聚合性液晶(B)。存在藉由進行組合,即便於液晶-結晶相轉移溫度以下之溫度下亦可暫時保持液晶性之情況。聚合性液晶(B)例如可利用Lub et al. Recl. Trav. Chim. Pays-Bas,115,321-328(1996)或日本專利第4719156號等中記載之公知之方法製造。組合物B中之二色性色素之含量可根據二色性色素之種類等而適當地調節,但相對於聚合性液晶(B)100質量份,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1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若二色性色素之含量處於上述範圍內,則可在不打亂聚合性液晶(B)之配向之情況下使其聚合,又,阻礙聚合性液晶(B)之配向之虞較少。
組合物B較佳為包含溶劑。一般而言,於層列型液晶化合物中,由於其黏度較高,故而包含溶劑之組合物多數情況下易於塗佈,其結果為,多為易於形成偏光膜之情況。作為溶劑,可列舉與上述配向性聚合物組合物中包含之溶劑同樣者,可根據聚合性液晶(B)及二色性色素之溶解性而適當地選擇。溶劑之含量相對於組合物B之總量較佳為50~98質量%。換言之,組合物B中之固形物成分較佳為2~50質量%。
組合物B較佳為含有1種以上之調平劑。調平劑具有調整組合物B之流動性,使藉由塗佈組合物B而獲得之塗佈膜變得更平坦之功能,具體而言,可列舉界面活性劑。於組合物B含有調平劑之情形時,其含量相對於聚合性液晶100質量份較佳為0.05質量份以上0.0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份以上3質量份以下。若調平劑之含量為上述範圍內,則有易於使聚合性液晶水平配向,且所獲得之偏光層變得更平滑之傾向。若調平劑相對於聚合性液晶之含量處於上述範圍內,則有所獲得之偏光層幾乎不產生不均之傾向。
組合物B較佳為含有1種以上之聚合起始劑。聚合起始劑係可使聚合性液晶(B)之聚合反應開始之化合物,就可於更低溫條件下使聚合反應開始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光聚合起始劑。具體而言,可列舉可藉由光之作用產生活性自由基或酸之光聚合起始劑,其中,較佳為藉由光之作用產生自由基之光聚合起始劑。作為聚合起始劑,可列舉:安息香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苯烷酮化合物、醯基氧化膦化合物、三𠯤化合物、錪鹽及鋶鹽。
於組合物B含有聚合起始劑之情形時,其含量可根據該組合物中含有之聚合性液晶之種類及其量而適當地調節,相對於聚合性液晶100質量份,較佳為0.1~30質量份,更佳為0.5~1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5~8質量份。若聚合起始劑之含量處於上述範圍內,則可在不打亂聚合性液晶(B)之配向之情況下使其聚合。於組合物B含有光聚合起始劑之情形時,上述組合物亦可進而含有光增減劑。於組合物B含有光聚合起始劑及光增減劑之情形時,可進一步促進該組合物中含有之聚合性液晶之聚合反應。光增減劑之使用量可根據光聚合起始劑及聚合性液晶之種類及其量而適當地調節,相對於聚合性液晶100質量份,較佳為0.1~30質量份,更佳為0.5~1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5~8質量份。
為了使聚合性液晶之聚合反應更穩定地進行,組合物B亦可含有適量之聚合抑制劑,藉此,易於控制聚合性液晶之聚合反應之進行程度。於組合物B含有聚合抑制劑之情形時,其含量可根據聚合性液晶之種類及其量、以及光增減劑之使用量等而適當地調節,相對於聚合性液晶100質量份,較佳為0.1~30質量份,更佳為0.5~1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5~8質量份。若聚合抑制劑之含量處於上述範圍內,則可在不打亂聚合性液晶之配向之情況下使其聚合。
(偏光塗佈層之製作方法)
偏光塗佈層通常藉由將偏光塗佈層形成組合物塗佈於實施了配向處理之基材上,使所獲得之塗佈膜中之聚合性液晶聚合而形成。塗佈上述偏光塗佈層形成組合物之方法並無限定。作為配向處理,可列舉上述例示者。藉由塗佈偏光塗佈層形成組合物,於所獲得之塗佈膜中包含之聚合性液晶不聚合之條件下將溶劑乾燥去除而形成乾燥被膜。作為乾燥方法,可列舉:自然乾燥法、通風乾燥法、加熱乾燥及減壓乾燥法。於聚合性液晶為聚合性層列型液晶化合物之情形時,較佳為將乾燥被膜中包含之聚合性層列型液晶化合物之液晶狀態設為向列相(向列型液晶狀態)後,使其轉移至層列相。為了經向列相形成層列相,例如採用如下方法:將乾燥被膜加熱至乾燥被膜中包含之聚合性層列型液晶化合物相轉移至向列相之液晶狀態之溫度以上,繼而,將其冷卻至聚合性層列型液晶化合物呈現層列相之液晶狀態之溫度。繼而,對將乾燥被膜中之聚合性液晶之液晶狀態設為層列相後保持層列相之液晶狀態不變而使聚合性液晶光聚合之方法進行說明。於光聚合中,照射至乾燥被膜之光可根據上述乾燥被膜中包含之光聚合起始劑之種類、聚合性液晶之種類(尤其是聚合性液晶所具有之光聚合基之種類)及其量而適當地選擇,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選自由可見光、紫外線光及雷射光所組成之群中之活性能量線。其等之中,就易於控制聚合反應之進行之方面或可使用本領域中廣泛使用者作為光聚合裝置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紫外線光。藉由進行光聚合,聚合性液晶保持層列相、較佳為高次之層列相之液晶狀態不變而進行聚合,形成偏光層。
(相位差塗佈層)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偏光板可包含相位差塗佈層。根據光學特性,將相位差塗佈層總稱為λ/2層、λ/4層、正C層等。相位差塗佈層例如可藉由在實施了配向處理之基材膜上塗佈包含液晶化合物之塗佈層形成組合物而形成液晶塗佈層後,將液晶塗佈層經由接著層與偏光板貼附後,將基材膜剝離而形成,但並不限於該方法。作為基材膜,可使用作為保護膜而例示之高分子膜,亦可針對形成有配向膜及相位差層之側之基材面,在形成配向膜之前實施表面處理。上述配向膜形成組合物以及其塗佈及乾燥方法等與偏光塗佈層中所說明者同樣,故而為了避免重複而省略記載。塗佈層形成組合物之組成除了不包含二色性染料以外,與上述偏光塗佈層中所說明者同樣。又,上述塗佈層形成組合物之塗佈、乾燥及硬化方法等亦與上述偏光塗佈層中所說明者同樣,故而為了避免重複而省略記載。
相位差塗佈層之厚度亦可通常為0.5~10 μm,較佳為1~4 μm。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相位差塗佈層可根據塗佈層之厚度、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配向狀態等而調節光學特性。具體而言,藉由調節相位差層之厚度,可製作賦予所期望之面內相位差之相位差層。面內相位差值(面內延遲值、Re)係由式(1)所定義之值,為了獲得所期望之Re,調節Δn及厚度(d)為宜。
Re=d×Δn(λ)…式(1)(此處,Δn=nx-ny)
(式(1)中,Re表示面內相位差值,d表示厚度,Δn表示雙折射率。於考慮藉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配向而形成之折射率橢圓球之情形時,將3個方向之折射率,即,nx、ny及nz如下所示般定義。nx表示相對於相位差層所形成之折射率橢圓球中之基材平面平行之方向之主折射率。ny表示相對於相位差層所形成之折射率橢圓球中之基材平面平行且相對於nx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折射率。nz表示相對於相位差層所形成之折射率橢圓球中之基材平面垂直之方向之折射率。於相位差層為λ/4層之情形時,面內相位差值Re(550)之範圍較佳為113~163 nm,更佳為130~150 nm。於相位差層為λ/2層之情形時,Re(550)之範圍較佳為250~300 nm,更佳為250~300 nm)
又,可根據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配向狀態,而製作表現厚度方向之相位差之相位差層。表現厚度方向之相位差係指表現式(2)中厚度方向之相位差值Rth成為負之特性。
Rth=[(nx+ny)/2-nz]×d…式(2)
(式(2)中,nx、ny、nz及d與上述定義相同)
正C層之面內相位差值Re(550)之範圍通常為0~10 nm,較佳為0~5 nm,厚度方向之相位差值Rth之範圍通常為-10~-300 nm,較佳為-20~-200 nm。本發明之偏光板亦可具有2個以上之相位差塗佈層,於具有2層相位差塗佈層之情形時,第1相位差塗佈層可為用以製成圓偏光之λ/4層,第2相位差塗佈層可為用以改善自斜向觀察到之色調之正C層。又,第1相位差塗佈層亦可為用以改善自斜向觀察到之色調之正C層,第2相位差塗佈層亦可為用以製成圓偏光之λ/4層。
(接著層)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偏光塗佈層與第1相位差塗佈層、或第1相位差塗佈層與第2相位差塗佈層可經由黏著劑或接著劑而貼合。作為形成接著劑層之接著劑,可使用水系接著劑、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或熱硬化性接著劑,較佳為水系接著劑、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作為黏著劑層,可使用下述者。
(接著劑層)
作為水系接著劑,可列舉包含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之接著劑、水系二液型胺基甲酸酯系乳液接著劑等。其中,較佳地使用包含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之水系接著劑。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除了對作為乙酸乙烯酯之均聚物之聚乙酸乙烯酯進行皂化處理而獲得之乙烯醇均聚物以外,亦可使用對乙酸乙烯酯同可與其共聚之其他單體之共聚物進行皂化處理而獲得之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將其等之羥基部分地改性而成之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接著劑可包含醛化合物(乙二醛等)、環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羥甲基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胺化合物、多價金屬鹽等交聯劑。
於使用水系接著劑之情形時,較佳為於貼合塗佈層後,實施用以去除水系接著劑中包含之水之乾燥步驟。
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係指含有藉由如紫外線、可見光、電子束、X射線般之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硬化之硬化性化合物的接著劑,較佳為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
上述硬化性化合物可為陽離子聚合性之硬化性化合物或自由基聚合性之硬化性化合物。作為陽離子聚合性之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環氧系化合物(於分子內具有1個或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或氧雜環丁烷系化合物(於分子內具有1個或2個以上之氧雜環丁烷環之化合物)、或其等之組合。作為自由基聚合性之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於分子內具有1個或2個以上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或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之雙鍵之其他乙烯系化合物、或其等之組合。亦可將陽離子聚合性之硬化性化合物與自由基聚合性之硬化性化合物併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通常進而包含用以使上述硬化性化合物之硬化反應開始之陽離子聚合起始劑及/或自由基聚合起始劑。
貼合塗佈層時,為了提高接著性,亦可對所接著之面之至少任一貼合面實施表面活化處理。作為表面活化處理,可列舉:如電暈處理、電漿處理、放電處理(輝光放電處理等)、火焰處理、臭氧處理、UV臭氧處理、游離活性線處理(紫外線處理、電子束處理等)般之乾式處理;如使用水或丙酮等溶劑之超音波處理、皂化處理、增黏塗層處理般之濕式處理。該等表面活化處理可單獨進行,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
上述接著層之厚度可根據其接著力而調節,亦可較佳為0.1~10 μm,更佳為1~5 μm。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於使用複數個上述接著層之構成之情形時,可利用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製造,可具有相同厚度或不同厚度。
(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可包含以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橡膠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矽酮系樹脂、聚乙烯醚系樹脂般之樹脂為主成分之黏著劑組合物。其中,較佳為以透明性、耐候性、耐熱性等優異之聚酯系樹脂或(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為基礎聚合物之黏著劑組合物。黏著劑組合物可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熱硬化型。
本發明中使用之黏著劑樹脂通常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00~4,000,000之範圍者。若考慮耐久性、尤其是耐熱性,則黏著劑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00~3,000,000,更佳為650,000~2,000,000。若重量平均分子量處於上述範圍內,則就耐熱性之方面而言較佳,又,就貼合性、接著力變得良好之方面而言較佳。再者,重量平均分子量係指藉由GPC(凝膠滲透層析法)測定,並藉由聚苯乙烯換算而算出之值。
進而,黏著劑組合物可含有交聯劑。作為交聯劑,可使用有機系交聯劑或多官能性金屬螯合物。作為有機系交聯劑,可列舉:異氰酸酯系交聯劑、過氧化物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亞胺系交聯劑等。多官能性金屬螯合物係多價金屬與有機化合物共價鍵結或配位鍵結者。作為多價金屬原子,可列舉:Al、Cr、Zr、Co、Cu、Fe、Ni、V、Zn、In、Ca、Mg、Mn、Y、Ce、Sr、Ba、Mo、La、Sn、Ti等。作為共價鍵結或配位鍵結之有機化合物中之原子,可列舉氧原子等,作為有機化合物,可列舉:烷基酯、醇化合物、羧酸化合物、醚化合物、酮化合物等。
交聯劑之使用量相對於黏著劑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0.01~20質量份,更佳為0.03~10質量份。再者,若交聯劑之使用量為0.01質量份以上,則有黏著劑層之凝聚力不缺乏之傾向,有加熱時不易產生發泡之傾向,另一方面,若為20質量份以下,則有耐濕性充分,於可靠性試驗等中不易發生剝離之傾向。
作為添加劑,較佳為調配矽烷偶合劑。作為矽烷偶合劑,可列舉: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具有環氧結構之矽化物;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含胺基之矽化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含乙醯乙醯基之三甲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含(甲基)丙烯酸基之矽烷偶合劑;3-異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含異氰酸酯基之矽烷偶合劑等。矽烷偶合劑可賦予耐久性、尤其於加濕環境下抑制剝離之效果。矽烷偶合劑之使用量相對於黏著劑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1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01~1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02~0.6質量份。
進而,黏著劑組合物亦可含有其他公知之添加劑,例如,可根據使用用途而於黏著劑組合物中適當添加著色劑、顏料等粉體、染料、界面活性劑、塑化劑、黏著性賦予劑、表面潤滑劑、調平劑、軟化劑、抗氧化劑、抗老化劑、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聚合抑制劑、無機或有機之填充劑、金屬粉、粒子狀、箔狀物等。又,於可控制之範圍內,亦可採用添加還原劑之氧化還原系。
黏著劑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1~100 μm左右。較佳為2~50 μm,更佳為3~30 μm。
(保護層)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偏光板亦可為具有至少一層以上之保護層之形態,於構成偏光板之偏光元件之一面、或偏光元件具有相位差層之情形時,可位於相位差層之與偏光元件相反之面。
作為保護層,只要為透明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防水性、各向同性等優異之膜,則並無特別限制。具體而言,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間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系膜;二乙醯纖維素、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膜;聚碳酸酯系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膜;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膜;環烯烴、環烯烴共聚物、聚降𦯉烯、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烴系膜;氯乙烯系膜;尼龍、芳香族聚醯胺等聚醯胺系膜;醯亞胺系膜;碸系膜;聚醚酮系膜;聚苯硫醚系膜;乙烯醇系膜;偏二氯乙烯系膜;乙烯丁醛系膜;芳酯系膜;聚甲醛系膜;胺基甲酸酯系膜;環氧系膜;矽酮系膜等。其等之中,若考慮偏光特性或耐久性,則尤佳為具有經鹼等皂化之表面之纖維素系膜。又,保護層亦可為兼具如相位差功能般之光學補償功能者。
上述保護層亦可為對與上述偏光元件或上述相位差塗佈層接著之面實施了用以提高接著力之易接著處理者。易接著處理只要為可提高接著力者,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底塗處理、電漿處理、電暈處理等乾式處理;鹼處理或皂化處理等化學處理;低壓UV處理等。
(觸控感測器)
觸控感測器具有基材、設置於基材上之下部電極、與下部電極對向之上部電極、及夾持於下部電極與上部電極之絕緣層。
基材只要為具有透光性之可撓性之樹脂膜,則可採用各種基材。例如,作為基材,可使用上述作為透明基材之材料而例示之膜。
下部電極例如於俯視下具有正方形狀之複數個小電極。複數個小電極以矩陣狀排列。
又,複數個小電極利用小電極之一對角線方向上相鄰之小電極彼此連接,而形成複數個電極行。複數個電極行利用端部相互連接,可檢測相鄰電極行間之電容。
上部電極例如於俯視下具有正方形狀之複數個小電極。複數個小電極互補地以矩陣狀排列於俯視下未配置有下部電極之位置。即,上部電極與下部電極於俯視下無間隙地配置。
又,複數個小電極利用小電極之另一對角線方向上相鄰之小電極彼此連接,而形成複數個電極行。複數個電極行利用端部相互連接,可檢測相鄰電極行間之電容。
絕緣層將下部電極與上部電極絕緣。絕緣層之形成材料可使用通常作為觸控感測器之絕緣層之材料而知曉之材料。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假設觸控感測器為所謂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感測器而進行了說明,但於不損害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亦可採用膜電阻方式等其他方式之觸控感測器。
(遮光圖案)
上述遮光圖案可作為視窗膜或應用視窗膜之顯示裝置之邊框(bezel)或殼體(housing)之至少一部分而提供。例如,存在藉由遮光圖案隱藏上述顯示裝置之各配線而無法由使用者視認出之情況。遮光圖案之顏色及/或材質並無特別限制,可由具有黑色、白色、金色等各種顏色之樹脂物質形成。例如,遮光圖案可由混合了用以體現顏色之顏料之丙烯酸系樹脂、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胺酯、矽酮等樹脂物質形成。上述遮光圖案之材質及厚度可考慮視窗膜或顯示裝置之保護及軟性特性而決定。又,亦可作為其等單獨或2種以上之混合物而使用。
本發明之積層體可用於軟性顯示裝置、例如可彎折之可摺疊式裝置或捲曲式裝置等顯示裝置之前面板用途。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而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例中之「%」及「份」只要無特別記載,則為質量%及質量份。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製造例1:透明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製備
準備於可分離式燒瓶安裝有矽膠管、攪拌裝置及溫度計之反應器、及油浴。於該燒瓶內投入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酐(6FDA)75.52 g、及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54.44 g。一面以400 rpm對其進行攪拌,一面添加N,N-二甲基乙醯胺(DMAc)519.84 g,繼續進行攪拌直至燒瓶之內容物成為均勻之溶液為止。繼而,一面使用油浴以容器內溫度成為20~30℃之範圍之方式進行調整,一面進而繼續攪拌20小時,使其反應而生成聚醯胺酸。30分鐘後,將攪拌速度變更為100 rpm。攪拌20小時後,將反應系統溫度恢復至室溫,添加649.8 g之DMAc,並以聚合物濃度成為10質量%之方式進行調整。進而,添加吡啶32.27 g、乙酸酐41.65 g,於室溫下攪拌10小時而進行醯亞胺化。自反應容器取出聚醯亞胺清漆。將所獲得之聚醯亞胺清漆滴加至甲醇中進行再沈澱,對所獲得之粉體進行加熱乾燥而去除溶劑,而以固形物成分之形式獲得透明聚醯亞胺系高分子。進行所獲得之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之GPC測定,其結果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60,000。
製造例2:透明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之製備
於氮氣氛圍下,於具備攪拌葉之1 L可分離式燒瓶中添加50 g(156.13 mmol)之TFMB及642.07 g之DMAc,一面於室溫下進行攪拌,一面使TFMB溶解於DMAc中。其次,於燒瓶中添加20.84 g(46.91 mmol)之6FDA,並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其後,將4,4'-氧基雙(苯甲醯氯)(OBBC)9.23 g(31.27 mmol)添加至燒瓶中,繼而,將對苯二甲醯氯(TPC)15.87 g(78.18 mmol)添加至燒瓶中,並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繼而,於燒瓶中添加4-甲基吡啶9.89 g(106.17 mmol)及乙酸酐14.37 g(140.73 mmol),並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後,使用油浴將其升溫至70℃,進而攪拌3小時,而獲得反應液。
將所獲得之反應液冷卻至室溫,以線狀投入至大量之甲醇中,取出析出之沈澱物,於甲醇中浸漬6小時後,利用甲醇洗淨。其次,於100℃下進行沈澱物之減壓乾燥,而獲得透明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進行所獲得之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之GPC測定,其結果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20,000。
製造例3:矽溶膠之製備
將利用溶膠-凝膠法製作之BET(Brunauer-Emmett-Teller,布厄特)直徑(用BET法測得之平均粒徑)27 nm之非晶形矽溶膠作為原料,藉由溶劑置換,而製備γ-丁內酯(以下,有時亦記為GBL)置換矽溶膠。利用網眼10 μm之薄膜過濾器將所獲得之溶膠過濾,而獲得GBL置換矽溶膠。於所獲得之GBL置換矽溶膠中,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均為30~32質量%。
實施例1
將利用上述製造例1所獲得之透明聚醯亞胺系高分子以16.5%之固形物成分濃度溶解於以1:9混合有GBL與DMAc之混合溶劑中,而獲得樹脂清漆。藉由流延法,將該樹脂清漆以寬度870 mm塗佈於具有厚度193 μm(PET188 μm+硬塗層5 μm)、寬度900 mm之長條狀之硬塗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HC-PET)膜支持體(支持體A:基底樹脂=PET,有HC處理)上而進行製膜。藉由使經製膜之樹脂清漆以線速0.4 m/min通過以階段性地自70℃變為120℃之方式設定溫度且長度12 m之爐內,而自樹脂溶液去除溶劑,形成透明樹脂膜(厚度80 μm)。其後,於透明樹脂膜貼合保護膜(TORAY ADVANCED FILM(股)製造之「7332」,弱黏著力之聚烯烴保護膜),將包含具有保護膜、透明樹脂膜及硬塗層之PET膜之膜狀之積層體捲取至捲筒芯而製成膜捲筒。
(積層體之剝離試驗)
將所獲得之積層體以180度捲繞於特定之直徑之圓柱狀之棒,於該狀態下靜置1分鐘後,藉由目視確認支持體與透明樹脂膜之間是否發生剝離。即便一部分發生剝離,亦視為剝離之發生。
利用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積層體實施剝離試驗,其結果為,在以180度捲繞於直徑100 mm、80 mm、60 mm、40 mm及20 mm之各圓柱狀之棒之情形時,均未發生剝離。
一面將上述膜捲筒捲出,一面將支持體A剝離,而捲取包含透明樹脂膜及保護膜之積層體。此時,以剛剝離後之透明樹脂膜之搬送方向與支持體之搬送方向成90度之角度之方式進行剝離。
自上述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透明樹脂膜與保護膜之積層體將保護膜剝離,並如下所述般對剝離不均進行評價。又,霧度、全光線透過率、黃色指數亦如下所述般進行測定。將結果示於表1中。
(剝離不均評價)
對自支持體剝離之透明樹脂膜照射POLARION公司製造之HID(High Intensity Discharge,高強度放電)可攜式探照燈PS-X1(光束3,400流明),並目視確認不均之有無。
又,光對膜面以20~70°左右之放平角度照射。視認之方向係自要評價之透明樹脂膜之面之大致正上方(距樹脂膜面90°之角度)起。再者,於在透明樹脂膜之與支持體相反之面積層保護膜之情形時,將保護膜剝離,並確認不均之有無。將結果示於表1中。再者,由剝離所引起之不均即便使用無塵室用廢棉紗頭等擦拭亦不會消失。
<不均之評價基準>
○:於聚醯亞胺系膜之表面未確認到白色之不均。
×:於聚醯亞胺系膜之表面明確確認到了白色之不均。
(霧度)
透明樹脂膜之霧度係依據JIS K 7105:1981,利用Suga Test Instruments(股)製造之全自動直讀霧度計HGM-2DP進行測定。將結果示於表1中。再者,於在透明樹脂膜之與支持體相反之面積層保護膜之情形時,將保護膜剝離,並測定霧度。
(全光線透過率)
透明樹脂膜之全光線透過率係依據JIS K 7105:1981,利用Suga Test Instruments(股)製造之全自動直讀霧度計HGM-2DP進行測定。將結果示於表1中。再者,於在透明樹脂膜之與支持體相反之面積層保護膜之情形時,將保護膜剝離,並測定全光線透過率。
(黃色指數(黃度:YI值))
利用日本分光(股)製造之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V-670測定透明樹脂膜之黃色指數(黃度:YI值)。於無樣本之狀態下進行背景測定之後,將透明樹脂膜設置於樣本保持器,進行對300~800 nm之光之透過率測定,而求出三刺激值(X、Y、Z)。基於下述式算出YI值。再者,於在透明樹脂膜之與支持體相反之面積層保護膜之情形時,將保護膜剝離,並測定黃色指數。
YI值=100×(1.2769X-1.0592Z)/Y
(殘留溶劑量之測定方法)
熱重量-示差熱(TG-DTA)測定
作為TG-DTA之測定裝置,使用Hitachi High-Tech Science(股)製造之TG/DTA6300。自所製作之透明樹脂膜取得約20 mg之試樣。將該試樣以10℃/分之升溫速度自室溫升溫至120℃,於120℃下保持5分鐘之後,一面以10℃/分之升溫速度升溫(加熱)至400℃,一面測定試樣之質量變化。
根據下述式,由TG-DTA測定結果,算出自120℃至250℃之質量減少率S(質量%)。
S(質量%)=100-(W1/W0)×100
[式中,W0係於120℃下保持5分鐘之後之試樣之質量,W1係250℃下之試樣之質量]。
將所算出之質量減少率S設為透明樹脂膜中之殘留溶劑量S(質量%)。再者,於在透明樹脂膜之與支持體相反之面積層保護膜之情形時,將保護膜剝離,並測定殘留溶劑量。
針對支持體,進行以下之測定。將結果示於表1中。
算術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高度(Rz)之測定
對於上述支持體之進行流延製膜之面,使用小阪研究所(股)製造之SURFCORDER ET3000,依據JIS B0601-2001測定算術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高度(Rz)。將結果示於表1中。再者,算術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高度(Rz)之測定對流延製膜前之支持體實施。
(密接力評價)
將樹脂清漆之塗佈寬度設為100 mm,將長度設為250 mm,不實施保護膜之貼合,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密接力評價用之積層體。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造之Autograph AGS-G測定自支持體沿180度方向將透明樹脂膜剝離時之應力。此時,以20 mm/min之速度進行剝離。將自剝離開始起50 mm以上100 mm以下之範圍之應力之平均值設為密接力(N/10 mm)。將結果示於表1中。
一面將上述以捲筒狀捲取之透明樹脂膜與保護膜之積層體捲出,一面將保護膜剝離,並且將透明樹脂膜導入至乾燥爐,進而使其乾燥(正式乾燥)。乾燥爐之溫度設為200℃,搬送速度設為1.0 m/min,乾燥時間設為12分鐘。利用乾燥爐乾燥後之透明樹脂膜於單面貼合保護膜(TORAY ADVANCED FILM(股)製造之TORETEC(註冊商標)7332K,弱黏著力之聚烯烴保護膜),並捲取至捲筒芯。將保護膜剝離並測定正式乾燥後之透明樹脂膜之殘留溶劑量,其結果為1%。利用正式乾燥所獲得之透明樹脂膜亦可用作視窗膜基材。
實施例2
將製造例2中所獲得之透明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溶解於GBL,添加製造例3中所獲得之GBL置換矽溶膠並充分地混合,藉此,獲得表1中記載之組成之透明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二氧化矽粒子混合清漆(以下,有時稱為混合清漆)。此時,以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二氧化矽粒子濃度(相對於樹脂及二氧化矽粒子之總質量之濃度)成為10質量%之方式製備混合清漆。其後,藉由流延法,將所獲得之混合清漆以寬度870 mm塗佈於支持體A之硬塗層上而進行製膜。藉由使經製膜之混合清漆以線速0.4 m/min通過以階段性地自70℃變為120℃之方式設定溫度且長度12 m之爐內,而自樹脂溶液去除溶劑,形成透明樹脂膜(厚度50 μm)。其後,於透明樹脂膜貼合保護膜(TORAY ADVANCED FILM(股)製造之TORETEC(註冊商標)7332K,弱黏著力之聚烯烴保護膜),將包含具有保護膜、透明樹脂膜及硬塗層之PET膜之膜狀之積層體捲取至捲筒芯而製成膜捲筒。
利用實施例2中所獲得之積層體實施剝離試驗,其結果為,在以180度捲繞於直徑100 mm、80 mm、60 mm、40 mm及20 mm之各圓柱狀之棒之情形時,均未發生剝離。
一面將實施例2之捲筒膜捲出,一面將支持體A剝離,而捲取包含透明樹脂膜及保護膜之積層體。此時,以剛剝離後之透明樹脂膜之搬送方向與支持體之搬送方向成90度之角度之方式進行剝離。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進行剝離了保護膜之透明樹脂膜之不均之評價、霧度、全光線透過率、黃色指數及殘留溶劑量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製作密接力評價用之積層體,並將評價了密接力之結果示於表1中。
一面將實施例2之保護膜與透明樹脂膜之積層體捲筒捲出,一面將保護膜剝離,並且將透明樹脂膜導入至乾燥爐,進而使其乾燥(正式乾燥)。乾燥爐之溫度設為200℃,搬送速度設為1.0 m/min,乾燥時間設為12分鐘。利用乾燥爐乾燥後之透明樹脂膜於單面貼合保護膜(TORAY ADVANCED FILM(股)製造之TORETEC(註冊商標)7332K,弱黏著力之聚烯烴保護膜),並捲取至捲筒芯。將保護膜剝離並測定正式乾燥後之透明樹脂膜之殘留溶劑量,其結果為0.6%。利用正式乾燥所獲得之透明樹脂膜亦可用作視窗膜基材。
比較例1、2
使用無硬塗層之PET膜(東洋紡(股)製造之COSMOSHINE(註冊商標)A4100:基底樹脂=PET,無HC處理)作為支持體,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及2同樣地進行處理,亦測定物性值。將結果示於表1中。
利用比較例1及2中所獲得之積層體實施剝離試驗,其結果為,在以180度捲繞於直徑100 mm、80 mm、60 mm、40 mm及20 mm之各圓柱狀之棒之情形時,均未發生剝離。
實施例3
將製造例2中所獲得之透明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溶解於GBL,而獲得清漆。此時,以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濃度成為6質量%之方式製備混合清漆。其後,藉由流延法,將所獲得之混合清漆以寬度870 mm塗佈於支持體A之硬塗層上而進行製膜。藉由使經製膜之混合清漆以線速0.25 m/min通過以階段性地自70℃變為120℃之方式設定溫度且長度12 m之爐內,而自樹脂溶液去除溶劑,形成透明樹脂膜(厚度50 μm)。其後,於透明樹脂膜貼合保護膜(TORAY ADVANCED FILM(股)製造之TORETEC(註冊商標)7332K,弱黏著力之聚烯烴保護膜),將包含具有保護膜、透明樹脂膜及硬塗層之PET膜之膜狀之積層體捲取至捲筒芯而製成1,000 m之膜捲筒。
實施例4
將製造例2中所獲得之透明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溶解於GBL,添加製造例3中所獲得之GBL置換矽溶膠並充分地混合,藉此,獲得表1中記載之組成之透明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二氧化矽粒子混合清漆(以下,有時稱為混合清漆)。此時,以聚醯胺醯亞胺系高分子/二氧化矽粒子濃度(相對於樹脂及二氧化矽粒子之總質量之濃度)成為8質量%之方式製備混合清漆。其後,藉由流延法,將所獲得之混合清漆以寬度870 mm塗佈於支持體A之硬塗層上而進行製膜。藉由使經製膜之混合清漆以線速0.3 m/min通過以階段性地自70℃變為120℃之方式設定溫度且長度12 m之爐內,而自樹脂溶液去除溶劑,形成透明樹脂膜(厚度50 μm)。其後,於透明樹脂膜貼合保護膜(TORAY ADVANCED FILM(股)製造之TORETEC(註冊商標)7332K,弱黏著力之聚烯烴保護膜),將包含具有保護膜、透明樹脂膜及硬塗層之PET膜之膜狀之積層體捲取至捲筒芯而製成750 m之膜捲筒。
於實施例1及2中,由於使用了具有硬塗層之PET膜,故而剝離不均之評價非常好,但於比較例1及2中,由於使用了不具有硬塗層之PET膜,故而剝離不均之發生較多。附上剝離不均之照片作為圖3。
於圖3中,箭頭(→)為剝離方向,可知在與其正交之方向上發生了剝離不均。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積層體係於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時使用者,減少了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時之剝離不均,改善良率,亦削減了製造成本。
1:支持體
2:透明樹脂膜
3:保護膜
4:保護膜
10:支持體捲筒
11:導輥
12:塗佈步驟
13:預乾燥步驟
14:保護膜捲筒
15:三層捲繞捲筒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積層體之剖面之圖。
圖2係表示透明樹脂膜之塗佈步驟之模式圖。
圖3係表示剝離不均存在於透明樹脂膜之狀態之照片。
1:支持體
2:透明樹脂膜
3:保護膜
4:保護膜
Claims (15)
- 一種積層體,其包含支持體、形成於該支持體上之硬塗層、及可剝離地積層於該硬塗層上之透明樹脂膜。
- 如請求項1之積層體,其中上述硬塗層與透明膜之密接力為0.02 N/10 mm以上。
-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體為樹脂膜。
-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體為具有硬塗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環烯烴系膜、丙烯酸系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聚丙烯膜、三乙醯纖維素膜中任一者。
-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體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接觸之側之JIS B 0601-2001中規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0.01 μm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體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接觸之側之JIS B 0601-2001中規定之最大高度(Rz)為0.1 μm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體,其中上述透明樹脂膜為聚醯亞胺系膜。
-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體,其中上述透明樹脂膜為具有1%以下之霧度、85%以上之全光線透過率、4以下之黃色指數之聚醯亞胺系膜。
- 一種積層體膜捲筒,其捲取有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積層體。
- 如請求項9之積層體膜捲筒,其長度為100 m以上。
- 一種如請求項1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 a)於設置有硬塗層之支持體之硬塗層側表面塗佈將用以形成透明樹脂膜之樹脂組合物與溶劑混合及進行攪拌而獲得之樹脂清漆;及 b)藉由使所塗佈之樹脂清漆乾燥而去除溶劑,而於硬塗層上形成透明樹脂膜之層。
- 一種視窗膜基材,其包含自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積層體剝離而獲得之透明樹脂膜。
- 一種視窗膜,其係於如請求項12之視窗膜基材之至少一面包含視窗硬塗層而成。
- 一種光學積層體,其係包含如請求項13之視窗膜者,其於上述視窗膜之一面進而包含選自由偏光板及觸控感測器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個層。
- 一種軟性顯示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14之光學積層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90140 | 2018-05-08 | ||
JP2018090140 | 2018-05-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10641A true TW202010641A (zh) | 2020-03-16 |
Family
ID=68480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3601A TW202010641A (zh) | 2018-05-08 | 2019-04-18 |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195997A (zh) |
KR (1) | KR20190128557A (zh) |
CN (1) | CN110450494B (zh) |
TW (1) | TW202010641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83606A1 (en) | 2017-10-27 | 2019-05-02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FILMS OF SOFT COVERING LENSES |
CN112055822A (zh) | 2018-05-10 | 2020-12-08 | 应用材料公司 | 用于柔性显示器的可置换盖板透镜 |
WO2020036693A1 (en) | 2018-08-14 | 2020-02-20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Multi-layer wet-dry hardcoats for flexible cover lens |
WO2020263632A1 (en) | 2019-06-26 | 2020-12-30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Flexible multi-layered cover lens stacks for foldable displays |
TW202138198A (zh) * | 2020-01-29 | 2021-10-16 |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膜捲筒 |
JP2021115861A (ja) * | 2020-01-29 | 2021-08-1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ロ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02579B2 (ja) | 1997-05-09 | 2005-10-05 |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 無色透明なポリイミ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
JP2003326542A (ja) * | 2002-05-09 | 2003-11-19 |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 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0032583A1 (ja) * | 2008-09-17 | 2010-03-25 | 株式会社 きもと |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
JP5782924B2 (ja) * | 2011-08-30 | 2015-09-24 | 東洋紡株式会社 | ポリアミドイミ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CN104582960B (zh) * | 2012-09-14 | 2017-03-08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透明聚酰亚胺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 |
JP6904903B2 (ja) * | 2015-07-22 | 2021-07-21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表面保護用の前面板用フィルム形成用ポリイミド系ワニス、そ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表面保護用の前面板用ポリイミド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表面保護用の前面板用ポリイミド系フィルム |
JP6170224B1 (ja) * | 2016-05-10 | 2017-07-26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透明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樹脂フィルムを有する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JP6939225B2 (ja) * | 2016-08-10 | 2021-09-2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 |
-
2019
- 2019-04-05 JP JP2019072619A patent/JP2019195997A/ja active Pending
- 2019-04-18 TW TW108113601A patent/TW202010641A/zh unknown
- 2019-04-24 CN CN201910337801.XA patent/CN11045049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25 KR KR1020190048404A patent/KR20190128557A/ko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50494A (zh) | 2019-11-15 |
JP2019195997A (ja) | 2019-11-14 |
KR20190128557A (ko) | 2019-11-18 |
CN110450494B (zh) | 2023-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64304B2 (ja) | ポリイミド系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 |
TW202010641A (zh) |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 |
KR102077152B1 (ko) |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2008163107A (ja) | 光学部材 | |
JP2020093534A (ja) |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86769A (ja) | 光学積層体 | |
TW202020021A (zh) | 光學膜 | |
KR20200010081A (ko) | 폴리아미드이미드 수지 | |
JP5675114B2 (ja) |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光学補償用積層体、光学補償用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2035717B1 (ko) |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TW202330734A (zh) | 清漆、光學薄膜及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 | |
TW202007713A (zh) | 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及光學膜 | |
JP2023133097A (ja) | ポリイミド系樹脂を含む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