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9548A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09548A TW202009548A TW107128863A TW107128863A TW202009548A TW 202009548 A TW202009548 A TW 202009548A TW 107128863 A TW107128863 A TW 107128863A TW 107128863 A TW107128863 A TW 107128863A TW 202009548 A TW202009548 A TW 20200954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falling surface
- image
- falling
- surfac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9/00—Combinations of cameras, projectors or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non-photographic non-optical apparatus, e.g. clocks or weapons; Cameras having the shape of other obj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塑膠鏡筒以及成像鏡片組,成像鏡片組設置於塑膠鏡筒內,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並包含物側透鏡與像側透鏡,其中物側透鏡具有外徑面以及光學有效部,並包含圓錐準直面。圓錐準直面位於物側透鏡的像側表面,並用以與像側透鏡同軸對正連接。當滿足特定條件時,可兼顧組裝安定性及成像品質。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成像鏡頭及相機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及相機模組。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成像鏡頭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成像鏡頭除了在光學設計上的品質提升外,在製造組裝精密度也需提升。
成像鏡頭的製作及組裝過程中,鏡筒與透鏡以及透鏡與透鏡間的相對設置關係,往往會影響成像鏡頭的組裝及其成像品質,且若透鏡本身為配合與其他透鏡或鏡筒組裝而設有用以連接的結構,所述結構容易在成像時導致雜散光的產生,反而影響成像品質。因此,發展一種兼顧組裝安定性及成像品質的成像鏡頭為目前業界的一大目標。
本發明提供之成像鏡頭、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透過在透鏡設計有圓錐準直面的前提下,可確保其中的成像鏡片組之光軸同軸性,兼顧組裝安定性及成像品質。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塑膠鏡筒以及成像鏡片組,成像鏡片組設置於塑膠鏡筒內,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並包含物側透鏡與像側透鏡,其中物側透鏡具有外徑面以及光學有效部,並包含圓錐準直面。圓錐準直面位於物側透鏡的像側表面,並用以與像側透鏡同軸對正連接。圓錐準直面的最小直徑處與外徑面間的最短徑向距離為L1,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L1<0.28mm。藉此,可有效控制雜散光在透鏡內部的面反射情形,提高成像品質,並兼顧組裝安定性。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物側透鏡可更包含像側承靠面,像側透鏡包含物側承靠面,其中像側承靠面與物側承靠面搭接,像側承靠面較圓錐準直面遠離光學有效部。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物側透鏡可更包含分模線,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環繞光學有效部,其中分模線位於外徑面與像側承靠面之間。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物側透鏡可更包含環狀降面結構,位於外徑面與圓錐準直面之間,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光軸的降面深度為s1,其滿足下列條件:s1<0.015mm。再者,像側透鏡可更包含第一降面結構,面對 物側透鏡的環狀降面結構。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光軸的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0.005mm<s1+s2<0.035mm。另外,其滿足下列條件:0.005mm<s1+s2<0.02mm。再者,更可滿足下列條件:s1<s2。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圓錐準直面的最小直徑處與光學有效部間的最短徑向距離為L0,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L0。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塑膠鏡筒最靠近物端的外徑為Φoo,其滿足下列條件:1.05mm<Φoo<3.05mm。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成像鏡片組包含至少四片透鏡,所述至少四片透鏡包含所述的物側透鏡以及所述的像側透鏡,其中所述至少四片透鏡中最靠近像側的一透鏡具有一厚度,厚度自中心至邊緣存在由小變大再變小的變化。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光軸的降面深度為s1,其滿足下列條件:s1<0.015mm。另外,更可滿足下列條件:s1<0.01mm。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圓錐準直面與光軸之間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2度<θ<30度。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相機模組的成像面。
根據前段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子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為p,其滿足下列條件:0.1um<p<0.95um。
10、20、30、40、50、60、70‧‧‧電子裝置
51、61、71‧‧‧相機模組
11、21、31、41、52‧‧‧電子感光元件
53‧‧‧自動對焦組件
54‧‧‧光學防手震組件
55‧‧‧感測元件
56‧‧‧輔助光學元件
58‧‧‧使用者介面
58a‧‧‧觸控螢幕
58b‧‧‧按鍵
57‧‧‧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59a‧‧‧軟性電路板
59b‧‧‧連接器
12、22、32、42‧‧‧塑膠鏡筒
110、210、310、410‧‧‧物側透鏡
111、211、311、411‧‧‧外徑面
112、212、312、412‧‧‧光學有效部
113、213、313、413‧‧‧圓錐準直面
114、214、314、414‧‧‧環狀降面結構
115、215、315、415‧‧‧像側承靠面
116、126、216、226、316、326、416、426‧‧‧分模線
120、220、320、420‧‧‧像側透鏡
121、221、421‧‧‧第一降面結構
122、222、322、422‧‧‧物側承靠面
130、230、330、430‧‧‧第三透鏡
140、240、340、440‧‧‧第四透鏡
150、250、350、450‧‧‧第五透鏡
160、260、360‧‧‧濾光元件
170、270、370、470‧‧‧成像面
X‧‧‧光軸
M1、M2‧‧‧拆模位置
L1‧‧‧圓錐準直面的最小直徑處與外徑面間的最短徑向距離
L0‧‧‧圓錐準直面的最小直徑處與光學有效部間的最短徑向距離
s1‧‧‧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光軸X的降面深度
s2‧‧‧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光軸X的降面深度
θ‧‧‧圓錐準直面與光軸X之間的夾角
Φoo‧‧‧塑膠鏡筒最靠近物端的外徑
p‧‧‧電子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物側透鏡以及像側透鏡的示意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物側透鏡以及像側透鏡搭接狀態的示意圖;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物側透鏡以及像側透鏡的示意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物側透鏡以及像側透鏡搭接狀態的示意圖;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物側透鏡以及像側透鏡的示意圖;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物側透鏡以及像側透鏡搭接狀態的示意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物側透鏡以及像側透鏡的示意圖;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物側透鏡以及像側透鏡搭接狀態的示意圖;第5A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另一示意圖;第5C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方塊圖;第6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7圖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一塑膠鏡筒以及一成像鏡片組,成像鏡片組設置於塑膠鏡筒內,其中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並包含至少一物側透鏡以及至少一像側透鏡,各物側透鏡與相鄰的像側透鏡對應連接。
物側透鏡具有一外徑面以及一光學有效部,並包含一圓錐準直面。圓錐準直面位於物側透鏡的像側表面, 並用以與像側透鏡同軸對正連接。圓錐準直面的最小直徑處與外徑面間的最短徑向距離為L1,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L1<0.28mm。據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透鏡的設計與製造,可以兼顧成像品質與組裝安定度,而在透鏡設計有圓錐準直面的前提下,可確保成像鏡片組的光軸同軸性。本發明透過大量的光學路徑模擬與多種組裝測試品,發展滿足上述L1條件的物側透鏡,可有效控制雜散光線在物側透鏡內部的面反射情形,而當L1過大時,會有過量的雜散光藉由圓錐準直面反射回成像面上,影響成像品質;當L1過小時,成像鏡片組的組裝安定性容易受外力影響,使成像鏡片組的光軸同軸性易產生不可接受的誤差。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L10.23mm。藉此,可更精確地配置參數L1的數值,使雜散光的控制更為理想。
物側透鏡可更包含一像側承靠面,像側透鏡可包含一物側承靠面,其中像側承靠面與物側承靠面搭接,像側承靠面較圓錐準直面遠離光學有效部。詳細來說,像側承靠面及物側承靠面皆主要沿著垂直於光軸的方向延伸,用以使相鄰的物側透鏡與像側透鏡彼此承接,以維持成像品質與組裝安定度。
物側透鏡可更包含一分模線,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環繞光學有效部,其中分模線位於外徑面與像側承靠面之間。藉由分模線的配置,可提升物側透鏡的尺寸精度。
物側透鏡可更包含一環狀降面結構,位於外徑面與圓錐準直面之間,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光軸的一降面深 度為s1,其滿足下列條件:s1<0.015mm。配合前述參數L1,配置微小的環狀降面結構,可有效降低透鏡常見的毛邊干擾,除可確保組裝安定性,更可使雜散光不會因毛邊的因素而導致光學品質承受不可預計的影響。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s1<0.01mm。
像側透鏡可包含一第一降面結構,其面對物側透鏡的環狀降面結構,其中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光軸的降面深度為s1,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光軸的一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0.005mm<s1+s2<0.035mm。藉由物側透鏡及像側透鏡皆設置有對應的降面結構,可減少組裝過程的結構干涉情形,確保上述參數L1可維持在適當範圍內。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0.005mm<s1+s2<0.02mm。另外,可滿足下列條件:s1<s2。藉此,可進一步改善結構干涉的情形。
圓錐準直面的最小直徑處與光學有效部間的最短徑向距離為L0,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L0。藉此,使參數L0維持在特定數值範圍,可控制物側透鏡內部非成像光線的反射情形,且可有足夠空間依照需求再加入遮光片;參數L0過小則會有較高強度的非成像光線直接穿過圓錐準直面,直接造成無法彌補的光害。
塑膠鏡筒最靠近物端的外徑為Φoo,其滿足下列條件:1.05mm<Φoo<3.05mm。藉此,配合前述參數L1的配置,提升遮蔽透鏡外之雜散光的效果。
圓錐準直面與光軸之間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2度<θ<30度。藉此,可增加透鏡組裝的穩定性與成像品質,且過大的角度會讓雜散光的反射情形更嚴重,組裝穩定性較差;過小的角度會使光軸的同軸性不易修正,存在一無法修正的光軸偏移。
現有技術中,為了確保光軸同軸性的精度要求,組裝方式是先將成像鏡片組的各透鏡組裝後再置入塑膠鏡筒中,但此組裝方式的困難度較高也較為複雜。本發明成像鏡頭中,物側透鏡的外徑面與塑膠鏡筒可直接接觸。透過物側透鏡與塑膠鏡筒以直接接觸的方式,先將物側透鏡組裝於塑膠鏡筒中,限制塑膠鏡筒與其他透鏡間僅有可接受的偏移誤差,使後續組裝的透鏡不受所述偏移誤差影響。
另外,成像鏡片組可包含至少四片透鏡,至少四片透鏡包含物側透鏡以及像側透鏡,其中至少四片透鏡中最靠近像側的一透鏡具有一厚度,厚度自中心至邊緣存在由小變大再變小的變化。藉此,可有效消除雜散光在所述透鏡內部可能產生全反射的情況。
上述本發明成像鏡頭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藉此,提供一種兼具成像品質及組裝安定性的相機模組。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相機模 組的成像面。藉此,提供一種兼具成像品質及組裝安定性的電子裝置。
另外,前述電子裝置中,電子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為p,可滿足下列條件:0.1um<p<0.95um。藉此,更精細的像素尺寸可更完整反映出高品質的光學表現與細微的光線影響,使改良後的參數L1特徵能藉由更良好的電子感光元件表現出來。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由第1A圖可知,電子裝置10包含相機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1,其中電子感光元件11設置於相機模組的成像面170。相機模組包含成像鏡頭(未另標號),而成像鏡頭包含塑膠鏡筒12、成像鏡片組(未另標號)以及濾光元件160,其中成像鏡片組設置於塑膠鏡筒12內,濾光元件160則設置於塑膠鏡筒12的像側。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X,並包含至少四片透鏡,而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片組包含五片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以及第五透鏡150,其中第一透鏡為物側透鏡110,第二透鏡為像側透鏡120。
配合參照第1B圖以及第1C圖,其中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10中物側透鏡110以及 像側透鏡120的示意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10中物側透鏡110以及像側透鏡120搭接狀態的示意圖。由第1B圖以及第1C圖可知,物側透鏡110以及像側透鏡120彼此搭接連接,且物側透鏡110與像側透鏡120間無設置透鏡。另外,五片透鏡中最靠近像側的透鏡(第一實施例中,即為第五透鏡150)具有一厚度,厚度自中心至邊緣存在由小變大再變小的變化。
詳細來說,物側透鏡110具有外徑面111以及光學有效部112,其中外徑面111較光學有效部112遠離光軸X,且物側透鏡110的外徑面111與塑膠鏡筒12直接接觸。物側透鏡110包含圓錐準直面113以及環狀降面結構114,其中圓錐準直面113則可設置於外徑面111與光學有效部112間,環狀降面結構114位於外徑面111與圓錐準直面113之間。圓錐準直面113位於物側透鏡110的像側表面(未另標號),並用以與像側透鏡120同軸對正連接,其中圓錐準直面113自外徑面111往光學有效部112的一方向朝物側透鏡110的物側傾斜;也就是說,圓錐準直面113於物側透鏡110的像側表面上形成一由外徑面111往光學有效部112逐漸收縮的結構。另外,圓錐準直面113為具有光滑表面的一環形面。
像側透鏡120包含第一降面結構121,其面對物側透鏡110的環狀降面結構114,使物側透鏡110與像側透鏡120間環狀降面結構114與第一降面結構121對應的位置形成凹陷結構。
另外,物側透鏡110可更包含像側承靠面115,像側透鏡120可更包含物側承靠面122,其中像側承靠面115與物側承靠面122搭接,像側承靠面115較圓錐準直面113遠離光學有效部112。藉此,可維持成像品質與組裝安定度。
配合參照第1B圖可知,物側透鏡110可更包含分模線116,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未另標號)環繞光學有效部112,其中分模線116位於外徑面111與像側承靠面115之間。第1B圖中,物側透鏡110與像側透鏡120上分別具有拆模位置M1、M2,其係代表物側透鏡110與像側透鏡120的成型模具分拆位置的註記,指出不同構造的模具所組成對應的注料空間。詳細來說,分模線116是指塑膠透鏡(即物側透鏡110)的製造過程中,因應模具設計在離型階段分開模具時,在物側透鏡110留下模具之間表面段差的痕跡。分模線116較環狀降面結構114遠離像側承靠面115;也就是說,環狀降面結構114位於分模線116與像側承靠面115之間。分模線116較環狀降面結構114遠離圓錐準直面113;也就是說,環狀降面結構114位於分模線116與圓錐準直面113之間。分模線116較像側承靠面115遠離圓錐準直面113;也就是說像側承靠面115位於分模線116與圓錐準直面113之間。另外,像側透鏡120可更包含分模線126,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未另標號)。
配合參照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1C圖,第一實施例中,圓錐準直面113的最小直徑處與外徑面111間的 最短徑向距離為L1,即為圓錐準直面113的最小直徑處與外徑面111間垂直光軸X的距離;圓錐準直面113的最小直徑處與光學有效部112間的最短徑向距離為L0,即為圓錐準直面113的最小直徑處與光學有效部112間垂直光軸X的距離;環狀降面結構114平行於光軸X的降面深度為s1;第一降面結構121平行於光軸X的降面深度為s2;圓錐準直面113與光軸X之間的夾角為θ;塑膠鏡筒12最靠近物端的外徑為Φoo;電子感光元件11的像素尺寸為p,而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一條件。
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20的示意圖。由第2A圖可知,電子裝置20包含相機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21,其中電子感光元件21設置於相機模組的成像面270。相機模組包含成像鏡頭(未另標號),而成像鏡頭包含塑膠鏡筒22、成像鏡片組(未另標號)以及濾光元件260,其中成像鏡片組設置於塑膠鏡筒22內,濾光元件260則設置於塑膠鏡筒22的像側。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X,並包含至少四片透鏡,而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片組包含五片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以及第五透鏡 250,其中第一透鏡為物側透鏡210,第二透鏡為像側透鏡220。
配合參照第2B圖以及第2C圖,其中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電子裝置20中物側透鏡210以及像側透鏡220的示意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電子裝置20中物側透鏡210以及像側透鏡220搭接狀態的示意圖。由第2B圖以及第2C圖可知,物側透鏡210以及像側透鏡220彼此搭接連接,且物側透鏡210與像側透鏡220間無設置透鏡。另外,五片透鏡中最靠近像側的透鏡(第二實施例中,即為第五透鏡250)具有一厚度,厚度自中心至邊緣存在由小變大再變小的變化。
詳細來說,物側透鏡210具有外徑面211以及光學有效部212,其中外徑面211較光學有效部212遠離光軸X,且物側透鏡210的外徑面211與塑膠鏡筒22直接接觸。物側透鏡210包含圓錐準直面213以及環狀降面結構214,其中圓錐準直面213則可設置於外徑面211與光學有效部212間,環狀降面結構214位於外徑面211與圓錐準直面213之間。圓錐準直面213位於物側透鏡210的像側表面(未另標號),並用以與像側透鏡220同軸對正連接,其中圓錐準直面213自外徑面211往光學有效部212的一方向朝物側透鏡210的物側傾斜;也就是說,圓錐準直面213於物側透鏡210的像側表面上形成一由外徑面211往光學有效部212逐漸收縮的結構。另外,圓錐準直面213為具有光滑表面的一環形面。
像側透鏡220包含第一降面結構221,其面對物側透鏡210的環狀降面結構214,使物側透鏡210與像側透鏡220間環狀降面結構214與第一降面結構221對應的位置形成凹陷結構。
另外,物側透鏡210可更包含像側承靠面215,像側透鏡220可更包含物側承靠面222,其中像側承靠面215與物側承靠面222搭接,像側承靠面215較圓錐準直面213遠離光學有效部212。藉此,可維持成像品質與組裝安定度。
配合參照第2B圖可知,物側透鏡210可更包含分模線216,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未另標號)環繞光學有效部212,其中分模線216位於外徑面211與像側承靠面215之間。第二實施例中,分模線216與物側透鏡210上其他結構的位置關係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贅述。另外,像側透鏡220可更包含分模線226,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未另標號)。
配合參照第2A圖、第2B圖以及第2C圖,下列表二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由第3A圖可知,電子裝置30包含相機 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31,其中電子感光元件31設置於相機模組的成像面370。相機模組包含成像鏡頭(未另標號),而成像鏡頭包含塑膠鏡筒32、成像鏡片組(未另標號)以及濾光元件360,其中成像鏡片組設置於塑膠鏡筒32內,濾光元件360則設置於塑膠鏡筒32的像側。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X,並包含至少四片透鏡,而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片組包含五片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以及第五透鏡350,其中第一透鏡為物側透鏡310,第二透鏡為像側透鏡320。
配合參照第3B圖以及第3C圖,其中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電子裝置30中物側透鏡310以及像側透鏡320的示意圖,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電子裝置30中物側透鏡310以及像側透鏡320搭接狀態的示意圖。由第3B圖以及第3C圖可知,物側透鏡310以及像側透鏡320彼此搭接連接,且物側透鏡310與像側透鏡320間無設置透鏡。另外,五片透鏡中最靠近像側的透鏡(第三實施例中,即為第五透鏡350)具有一厚度,厚度自中心至邊緣存在由小變大再變小的變化。
詳細來說,物側透鏡310具有外徑面311以及光學有效部312,其中外徑面311較光學有效部312遠離光軸X,且物側透鏡310的外徑面311與塑膠鏡筒32直接接觸。物側透鏡310包含圓錐準直面313以及環狀降面結構314,其中圓錐準直面313則可設置於外徑面311與光學有效部 312間,環狀降面結構314位於外徑面311與圓錐準直面313之間。圓錐準直面313位於物側透鏡310的像側表面(未另標號),並用以與像側透鏡320同軸對正連接,其中圓錐準直面313自外徑面311往光學有效部312的一方向朝物側透鏡310的物側傾斜;也就是說,圓錐準直面313於物側透鏡310的像側表面上形成一由外徑面311往光學有效部312逐漸收縮的結構。另外,圓錐準直面313為具有光滑表面的一環形面。
另外,物側透鏡310可更包含像側承靠面315,像側透鏡320可更包含物側承靠面322,其中像側承靠面315與物側承靠面322搭接,像側承靠面315較圓錐準直面313遠離光學有效部312。藉以維持成像品質與組裝安定度。
配合參照第3B圖可知,物側透鏡310可更包含分模線316,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未另標號)環繞光學有效部312,其中分模線316位於外徑面311與像側承靠面315之間。第三實施例中,分模線316與物側透鏡310上其他結構的位置關係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贅述。另外,像側透鏡320可更包含分模線326,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未另標號)。
配合參照第3A圖、第3B圖以及第3C圖,下列表三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40的示意圖。由第4A圖可知,電子裝置40包含相機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41,其中電子感光元件41設置於相機模組的成像面470。相機模組包含成像鏡頭(未另標號),而成像鏡頭包含塑膠鏡筒42以及成像鏡片組(未另標號),其中成像鏡片組設置於塑膠鏡筒42內。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X,並包含至少四片透鏡,而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片組包含五片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以及第五透鏡450,其中第一透鏡為物側透鏡410,第二透鏡為像側透鏡420。
配合參照第4B圖以及第4C圖,其中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電子裝置40中物側透鏡410以及像側透鏡420的示意圖,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第四實施例電子裝置40中物側透鏡410以及像側透鏡420搭接狀態的示意圖。由第4B圖以及第4C圖可知,物側透鏡410以及像側透鏡420彼此搭接連接,且物側透鏡410與像側透鏡420間無設置透鏡。另外,五片透鏡中最靠近像側的透鏡(第四實施例中,即為第五透鏡450)具有一厚度,厚度自中心至邊緣存在由小變大再變小的變化。
詳細來說,物側透鏡410具有外徑面411以及光學有效部412,其中外徑面411較光學有效部412遠離光軸X,且物側透鏡410的外徑面411與塑膠鏡筒42直接接觸。 物側透鏡410包含圓錐準直面413以及環狀降面結構414,其中圓錐準直面413則可設置於外徑面411與光學有效部412間,環狀降面結構414位於外徑面411與圓錐準直面413之間。圓錐準直面413位於物側透鏡410的像側表面(未另標號),並用以與像側透鏡420同軸對正連接,其中圓錐準直面413自外徑面411往光學有效部412的一方向朝物側透鏡410的物側傾斜;也就是說,圓錐準直面413於物側透鏡410的像側表面上形成一由外徑面411往光學有效部412逐漸收縮的結構。另外,圓錐準直面413為具有光滑表面的一環形面。
像側透鏡420包含第一降面結構421,其面對物側透鏡410的環狀降面結構414,使物側透鏡410與像側透鏡420間環狀降面結構414與第一降面結構421對應的位置形成凹陷結構。
另外,物側透鏡410可更包含像側承靠面415,像側透鏡420可更包含物側承靠面422,其中像側承靠面415與物側承靠面422搭接,像側承靠面415較圓錐準直面413遠離光學有效部412。藉以維持成像品質與組裝安定度。
配合參照第4B圖可知,物側透鏡410可更包含分模線416,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未另標號)環繞光學有效部412,其中分模線416位於外徑面411與像側承靠面415之間。第四實施例中,分模線416與物側透鏡410上其他結構的位置關係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贅述。另外,像 側透鏡420可更包含分模線426,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未另標號)。
配合參照第4A圖、第4B圖以及第4C圖,下列表四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其中第5A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的另一示意圖。由第5A圖及第5B圖可知,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5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相機模組51以及電子感光元件52,其中相機模組51可為前述任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中的相機模組,其包含成像鏡頭,但不以其為限,電子感光元件52設置於相機模組51的成像面(圖未繪示)。藉此,有助於滿足現今電子裝置市場對於搭載於其上的成像裝置的量產及外觀要求。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50的使用者介面58進入拍攝模式,其中第五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可為觸控螢幕58a、按鍵58b等。此時相機模組51匯集成像光線在電子感光元件52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57。
配合參照第5C圖,其繪示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的方塊圖,特別是電子裝置50中的相機方塊圖。由第5A圖至第5C圖可知,因應電子裝置5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50可更包含自動對焦組件53及光學防手震組件54,進一步地,電子裝置5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輔助光學元件56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55。輔助光學元件56可以是補償色溫的閃光燈模組、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55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使電子裝置50配置的自動對焦組件53及光學防手震組件54發揮功能,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發明的電子裝置5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觸控螢幕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觸控螢幕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再者,由第5B圖可知,相機模組51、電子感光元件52、自動對焦組件53、光學防手震組件54、感測元件55及輔助光學元件56可設置在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59a上,並透過連接器59b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57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當前的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具有輕薄的趨勢,將相機模組及其成像鏡頭與相關元件配置於軟性電路板上,再利用連接器將電路彙整至電子裝置的主板,可滿足電子裝置內部有限空間的機構設計及電 路佈局需求並獲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成像鏡頭的自動對焦功能藉由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獲得更靈活的控制。在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可包含複數感測元件55及複數輔助光學元件56,感測元件55及輔助光學元件56設置在軟性電路板59a及另外至少一個軟性電路板(未另標號),並透過對應的連接器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57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感測元件及輔助光學元件亦可依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設置於電子裝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載板上。
此外,電子裝置5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配合參照第6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的示意圖。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6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相機模組61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相機模組61的成像面(圖未揭示),且相機模組61包含本發明所述之成像鏡頭(圖未繪示)。
配合參照第7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的示意圖。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係一穿戴式裝置,電子裝置7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相機模組71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相機模組71 的成像面(圖未揭示),且相機模組71包含本發明所述之成像鏡頭(圖未繪示)。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成像鏡頭
11‧‧‧電子感光元件
12‧‧‧塑膠鏡筒
110‧‧‧物側透鏡
120‧‧‧像側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160‧‧‧濾光元件
170‧‧‧成像面
X‧‧‧光軸
Φoo‧‧‧塑膠鏡筒最靠近物端的外徑
Claims (28)
- 一種成像鏡頭,包含:一塑膠鏡筒;以及一成像鏡片組,設置於該塑膠鏡筒內,該成像鏡片組具有一光軸,並包含一物側透鏡與一像側透鏡,其中該物側透鏡具有一外徑面以及一光學有效部,並包含:一圓錐準直面,其位於該物側透鏡的像側表面,並用以與該像側透鏡同軸對正連接;其中,該圓錐準直面的最小直徑處與該外徑面間的最短徑向距離為L1,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L1<0.28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透鏡更包含一像側承靠面,該像側透鏡包含一物側承靠面,其中該像側承靠面與該物側承靠面搭接,該像側承靠面較該圓錐準直面遠離該光學有效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透鏡更包含:一分模線,其具有一環狀段差痕跡環繞該光學有效部,其中該分模線位於該外徑面與該像側承靠面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透鏡更包含: 一環狀降面結構,位於該外徑面與該圓錐準直面之間,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一降面深度為s1,其滿足下列條件:s1<0.015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透鏡更包含一環狀降面結構,位於該外徑面與該圓錐準直面之間;以及該像側透鏡更包含一第一降面結構,面對該物側透鏡的該環狀降面結構;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該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0.005mm<s1+s2<0.035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透鏡更包含一環狀降面結構,位於該外徑面與該圓錐準直面之間;以及該像側透鏡更包含一第一降面結構,面對該物側透鏡的該環狀降面結構;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該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s1<s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圓錐準直面的最小直徑處與該光學有效部間的最短徑向距離為L0,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L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塑膠鏡筒最靠近物端的外徑為Φoo,其滿足下列條件:1.05mm<Φoo<3.05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片組包含至少四片透鏡,該至少四片透鏡包含該物側透鏡以及該像側透鏡,其中該至少四片透鏡中最靠近像側的一該透鏡具有一厚度,該厚度自中心至邊緣存在由小變大再變小的變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該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0.005mm<s1+s2<0.02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該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s1<s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其滿足下列條件:s1<0.015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其滿足下列條件:s1<0.01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其滿足下列條件:s1<0.01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透鏡更包含:一環狀降面結構,位於該外徑面與該圓錐準直面之間,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一降面深度為s1,其滿足下列條件: s1<0.015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像側透鏡更包含一第一降面結構,面對該物側透鏡的該環狀降面結構;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該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0.005mm<s1+s2<0.02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透鏡更包含一環狀降面結構,位於該外徑面與該圓錐準直面之間;以及該像側透鏡更包含一第一降面結構,面對該物側透鏡的該環狀降面結構;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該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0.005mm<s1+s2<0.035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該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s1<s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透鏡更包含一環狀降面結構,位於該外徑面與該圓錐準直面之間;以及該像側透鏡更包含一第一降面結構,面對該物側透鏡的該環狀降面結構;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該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s1<s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環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1,該第一降面結構平行於該光軸的該降面深度為s2,其滿足下列條件:0.005mm<s1+s2<0.02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圓錐準直面的最小直徑處與該光學有效部間的最短徑向距離為L0,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L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片組包含至少四片透鏡,該至少四片透鏡包含該物側透鏡以及該像側透鏡,其中該至少四片透鏡中最 靠近像側的一該透鏡具有一厚度,該厚度自中心至邊緣存在由小變大再變小的變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塑膠鏡筒最靠近物端的外徑為Φoo,其滿足下列條件:1.05mm<Φoo<3.05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該圓錐準直面與該光軸之間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2度<θ<30度。
- 一種相機模組,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
-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相機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相機模組的一成像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為p,其滿足下列條件:0.1um<p<0.95um。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28863A TWI671548B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CN202111403533.0A CN113960767B (zh) | 2018-08-17 | 2018-10-23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201811234241.7A CN110837176B (zh) | 2018-08-17 | 2018-10-23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US16/400,062 US11150433B2 (en) | 2018-08-17 | 2019-05-01 |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20190090432A KR102295162B1 (ko) | 2018-08-17 | 2019-07-25 | 이미징 렌즈 어셈블리, 카메라 모듈 및 전자 장치 |
BR102019016045-4A BR102019016045A2 (pt) | 2018-08-17 | 2019-08-02 | Conjunto de lentes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módulo de câmera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
KR1020210110722A KR102420243B1 (ko) | 2018-08-17 | 2021-08-23 | 이미징 렌즈 어셈블리, 카메라 모듈 및 전자 장치 |
US17/474,096 US11714251B2 (en) | 2018-08-17 | 2021-09-14 |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28863A TWI671548B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71548B TWI671548B (zh) | 2019-09-11 |
TW202009548A true TW202009548A (zh) | 2020-03-01 |
Family
ID=68619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8863A TWI671548B (zh) | 2018-08-17 | 2018-08-17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150433B2 (zh) |
KR (2) | KR102295162B1 (zh) |
CN (2) | CN113960767B (zh) |
BR (1) | BR102019016045A2 (zh) |
TW (1) | TWI6715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30639B (zh) * | 2020-02-25 | 2021-06-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
CN113777734A (zh) * | 2020-06-05 | 2021-12-10 |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 镜头组件、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114077024B (zh) * | 2020-08-10 | 2024-06-18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212276071U (zh) * | 2020-11-26 | 2021-01-01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
WO2024039016A1 (ko) * | 2022-08-19 | 2024-0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렌즈들을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47352A (ja) * | 1998-11-11 | 2000-05-26 | Nikon Corp | 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鏡筒 |
KR20110013680A (ko) * | 2009-08-03 | 2011-02-1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어셈블리 |
KR20110058094A (ko) * | 2009-11-25 | 2011-06-0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카메라 모듈 |
CN103217767B (zh) * | 2012-01-18 | 2015-07-1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镜筒及镜头模组 |
JP2014164239A (ja) * | 2013-02-27 | 2014-09-08 | Konica Minolta Inc |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
TWI484240B (zh) * | 2013-10-04 | 2015-05-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鏡片組 |
KR20150101352A (ko) * | 2014-02-26 | 2015-09-0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JP2016109859A (ja) * | 2014-12-05 | 2016-06-2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KR101823195B1 (ko) * | 2014-12-23 | 2018-01-2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TWM509915U (zh) * | 2015-07-20 | 2015-10-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具有自動對焦機構的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US9612437B1 (en) * | 2015-09-11 | 2017-04-04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lens module with plastic barrel,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apparatus |
US10185123B2 (en) * | 2015-10-22 | 2019-01-22 | Apple Inc. | Lens system |
TWM519751U (zh) * | 2015-11-09 | 2016-04-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塑膠鏡筒、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TWM520143U (zh) * | 2015-12-17 | 2016-04-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CN106291859A (zh) * | 2016-10-27 | 2017-01-0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组 |
JP6825888B2 (ja) * | 2016-11-29 | 2021-02-03 |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CN112230362B (zh) * | 2017-01-12 | 2022-09-09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
TWI676832B (zh) * | 2017-04-21 | 2019-11-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23787B (zh) * | 2017-05-16 | 2018-05-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TWI625557B (zh) * | 2017-07-11 | 2018-06-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
-
2018
- 2018-08-17 TW TW107128863A patent/TWI671548B/zh active
- 2018-10-23 CN CN202111403533.0A patent/CN113960767B/zh active Active
- 2018-10-23 CN CN201811234241.7A patent/CN110837176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01 US US16/400,062 patent/US1115043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7-25 KR KR1020190090432A patent/KR10229516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8-02 BR BR102019016045-4A patent/BR102019016045A2/pt unknown
-
2021
- 2021-08-23 KR KR1020210110722A patent/KR10242024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1-09-14 US US17/474,096 patent/US11714251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02019016045A2 (pt) | 2020-03-10 |
TWI671548B (zh) | 2019-09-11 |
US11714251B2 (en) | 2023-08-01 |
KR102295162B1 (ko) | 2021-08-30 |
CN113960767A (zh) | 2022-01-21 |
US20200057234A1 (en) | 2020-02-20 |
CN110837176A (zh) | 2020-02-25 |
US11150433B2 (en) | 2021-10-19 |
KR20210107580A (ko) | 2021-09-01 |
CN113960767B (zh) | 2023-05-02 |
KR20200020591A (ko) | 2020-02-26 |
CN110837176B (zh) | 2021-12-14 |
KR102420243B1 (ko) | 2022-07-13 |
US20210405317A1 (en) | 2021-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3787B (zh) |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671548B (zh)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621891B (zh) | 二次模造環型光學元件、成像鏡片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31381B (zh) | 環形光學元件組、成像鏡片組與電子裝置 | |
CN111856687B (zh) | 含有塑胶镜筒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
TWI657281B (zh) |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703342B (zh) |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202011068A (zh) |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M578388U (zh)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
US11254098B2 (en) | Composite light blocking shee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910843A (zh)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633380B (zh) |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 |
US10336021B2 (en) | Imaging lens element,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2014752A (zh) | 使用金屬固定環的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
US11435500B2 (en) |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691782B (zh)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202340839A (zh) |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