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5153A - 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5153A
TW202005153A TW107117217A TW107117217A TW202005153A TW 202005153 A TW202005153 A TW 202005153A TW 107117217 A TW107117217 A TW 107117217A TW 107117217 A TW107117217 A TW 107117217A TW 202005153 A TW202005153 A TW 2020051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lithium battery
electrode material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7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漢塗
黃漢璋
賀安麗
鄒易諺
徐盟貴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晶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晶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晶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7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005153A/zh
Priority to JP2019093041A priority patent/JP6967551B2/ja
Priority to KR1020190058068A priority patent/KR102265546B1/ko
Priority to CN201910414163.7A priority patent/CN110518193B/zh
Priority to US16/417,651 priority patent/US1097172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05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515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5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包括石墨材料與複合材料。複合材料與石墨材料交錯混合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複合材料包括矽材料、團聚物以及多個突出物。矽材料的表面成長有多個結晶物。所述結晶物包括碳化矽。所述團聚物包括金屬矽化物。所述突出物分布在團聚物的表面。所述突出物包括矽、金屬以及碳。

Description

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矽基的負極材料吸附與脫附鋰離子的過程中,皆會導致負極材料發生劇烈的體積膨脹與收縮,致使負極材料崩解並大幅降低電池循環壽命。另一方面,以純矽材料當作負極材料也會受限於其導電性不佳。此外,雖然有人提出在矽材料的表面上進一步形成碳纖維,以解決循環壽命及導電性的問題;然而,其等大多是須透過氣相反應(例如:化學氣相沉積)的複雜製程,來促使碳纖維生長,因此,如何發展出一種新穎的負極材料,使得鋰電池具有高循環壽命、高電容量、高速充/放電以及相對簡易的製程是目前此領域技術人員所欲達成的目標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矽基材料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包括石墨材料與複合材料。複合材料與石墨材料交錯混合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複合材料包括矽材料、團聚物以及多個突出物。矽材料的表面成長有多個結晶物。所述結晶物包括碳化矽。所述團聚物包括金屬矽化物。所述突出物分布在團聚物的表面。所述突出物包括矽與金屬。
本發明提供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包括石墨材料與複合材料。複合材料與石墨材料交錯混合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複合材料包括矽材料與碳材料。矽材料的表面成長有多個碳纖維。碳纖維的自由端形成有頭部。頭部包括由矽、金屬及金屬矽化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者。碳材料形成於碳纖維的頭部的表面。
本發明提供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步驟如下。將矽材料、金屬源、石墨材料以及碳源混合均勻,以形成混合漿料;對所述混合漿料進行造粒製程,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以及對所述多個球狀結構進行熱處理,以形成鋰電池負極材料。
基於上述,本發明將具有矽基材料的複合材料與石墨材料交錯混合以形成具有多個球狀結構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所述矽基材料可有效提高鋰電池的電容量。所述複合材料中的碳化矽可緩衝矽基材料的體積膨脹,藉此解決因矽基材料的體積過度膨脹而導致負極材料崩解的問題,並進一步提升鋰電池的充/放電維持率而延長使用壽命。此外,本發明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更包括軟碳,以達到高速充/放電的效果。再者,本發明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更於矽材表面形成有碳纖維,可進一步提高導電性、穩定性以及充/放電維持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參照本實施例之圖式以更全面地闡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亦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體現,而不應限於本文中所述之實施例。圖式中的層與區域的厚度會為了清楚起見而放大。相同或相似之標號表示相同或相似之元件,以下段落將不再贅述。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請參照圖1,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步驟如下。首先,進行步驟S102,將矽材料、金屬源、石墨材料以及碳源混合均勻,以形成混合漿料。
在本實施例中,矽材料可以是片狀矽,其來自於切割矽晶圓或矽晶錠後的殘留物。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矽材料亦包括顆粒型式、粉末形式或其組合。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片狀矽的厚度可介於50 nm至200 nm,其長度與寬度皆小於5微米(μm)。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矽材料的平均粒徑可以是介於100 nm至900 nm。在其他實施例中,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矽材料的含量可以是3 wt%至80 wt%。
在一實施例中,金屬源包括金屬鹽溶液。所述金屬鹽溶液包括鎳(Ni)、鈦(Ti)、鐵(Fe)、鈷(Co)中的一者的金屬原子;以及包括硫酸根、醋酸根、硝酸根、檸檬酸根、草酸根或其他有機酸根中的一者的鹽類。舉例來說,所述金屬源可以是醋酸鎳、硫酸鎳、硝酸鎳、檸檬酸鎳、草酸鎳、氯化鎳或其組合。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只要所述金屬原子可催化所述矽材料與所述碳源以形成碳化矽,例如但不限於銅,即為本發明的範疇。在一實施例中,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金屬源的含量為3 wt%至30 wt%。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石墨材料包括少層石墨。具體來說,所述少層石墨的形成方法包括將石墨塊材通過高壓通道,使得所述石墨塊材受到所述高壓通道摩擦而剝離出所述少層石墨。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高壓通道可以是寬度100 μm以下的狹窄通道,且其材質可以是鑽石。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少層石墨的層數可以是1層至30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層數可藉由控制通過高壓通道的次數來調整。也就是說,當所述石墨塊材通過所述高壓通道的次數愈多,所述少層石墨的層數則愈少,但所述少層石墨的數量則隨之增加。在一實施例中,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石墨材料的含量為5 wt%至30 wt%。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石墨材料可以是天然石墨、人造石墨或中間相石墨,惟其相較於少層石墨來說,在製成負極材料後的導電性會有不同程度的削減。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碳源包括瀝青、葡萄糖、檸檬酸、任何有機碳或其組合。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碳源的含量為3 wt%至20 wt%。
接著,進行步驟S104,對所述混合漿料進行造粒製程,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造粒製程可例如是將所述混合漿料置入造粒機中,藉此乾燥並造粒為多個球狀結構。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球狀結構的D50 粒徑可介於3 μm至25 μm之間。於此,D50 粒徑表示為一樣品的累計粒度分布百分數達到50%時所對應的粒徑。也就是說,大於其D50 粒徑的顆粒佔50%,小於其D50 粒徑的顆粒也佔50%。因此,D50 粒徑也可視為中位粒徑。
之後,進行步驟S106,對所述多個球狀結構進行熱處理,以形成鋰電池負極材料。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熱處理包括第一熱處理與第二熱處理,所述第一熱處理的處理溫度小於所述第二熱處理的處理溫度。具體來說,所述第一熱處理的處理溫度為260°C至600°C,所述第一熱處理的處理時間為5分鐘至30分鐘。所述第一熱處理可促進金屬矽化物的形成,以增加所述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導電性。所述第二熱處理的處理溫度為800°C至1100°C,所述第二熱處理的處理時間為30分鐘至200分鐘。所述第二熱處理可促進碳化矽的形成,以當作充/放電時舒緩所述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體積膨脹所產生的應力的緩衝物,藉此提升所述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穩定性。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子顯微鏡圖。圖3A是圖2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一部分200的放大示意圖。圖3B是圖2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一部分200的表面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
請參照圖2,藉由圖1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10包括多個球狀結構10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球狀結構的D50 粒徑可介於3 μm至25 μm之間。詳細地說,如圖2所示,每一個球狀結構100中具有多個孔洞,以形成非平滑的表面。請參照圖3A與圖3B,鋰電池負極材料10的一部分200包括石墨材料210與複合材料220。如圖3A與圖3B所示,石墨材料210與複合材料220交錯混合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100(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石墨材料210可以是少層石墨。所述少層石墨的層數可介於1層至30層之間。雖然圖3A所繪示的複合材料220為圓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圖3B所示,複合材料220可以是不規則的形狀。
圖4A與圖4B分別是圖3B的複合材料的一部分300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圖像。
請參照圖4A與圖4B,複合材料220的一部分300包括矽材料310、團聚物320以及多個突出物330。具體來說,矽材料310可以是片狀矽,其可有效提升鋰電池的電容量,並可抑制體積膨脹。矽材料310的表面形成金屬矽化物、金屬氧化物以及矽氧化物,並且成長有多個結晶物312、314。結晶物312、314包括碳化矽。詳細地說,藉由圖1之金屬源的催化及所述熱處理,可在矽材料310的表面成長具有碳化矽的結晶物312、314。結晶物312、314散布在矽材料310的表面。如圖5所示,結晶物312包括鬚晶(whisker),其包括柱狀部312a與位於柱狀部312a上的球狀部312b。在一實施例中,柱狀部312a與矽材料310的表面接觸,且柱狀部312a的側壁與矽材料310的表面之間的夾角為接近直角。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柱狀部312a的側壁與矽材料310的表面之間的夾角可以是銳角或是鈍角。圖5所繪示的柱狀部312a對應於具有鬚晶結構的結晶物312的TEM圖像(如圖6所示)。另外,另一種結晶物314包括球狀部,其與矽材料310的表面接觸。在一實施例中,結晶物314的球狀部的直徑可大於結晶物312的球狀部312b的直徑。
請參照圖4A與圖4B,團聚物320可包括金屬矽化物。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金屬矽化物可以是矽化鎳(NiSi)、矽化鈦(TiSi)、矽化鐵(FeSi)、矽化鈷(CoSi)或其組合。所述金屬矽化物可用以增加鋰電池負極材料10的導電性。如圖4A與圖4B所示,團聚物320可具有圓形或是類圓形的輪廓,其直徑可介於5 nm至100 nm之間。團聚物320的表面具有多個突出物330,其分布在團聚物320的表面。在一實施例中,突出物330可彼此分離。在替代實施例中,突出物330亦可彼此相連。突出物330包括矽、金屬以及碳。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金屬包括鎳(Ni)、鈦(Ti)、鐵(Fe)、鈷(Co)或其組合。舉例來說,突出物330可由矽元素、鎳元素以及碳元素所構成,其可以是元素單獨存在及/或以化合物的形態存在,例如矽化鎳與碳化矽。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突出物330可由矽元素與鎳元素所構成。
圖7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整體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上述鋰電池負極材料10可應用在鋰電池中。具體來說,如圖7所示,鋰電池400可以是常見的圓筒形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鋰電池400亦可以是鈕釦形結構或其他合適的結構。鋰電池400包括正極402、負極404以及隔離膜406。電解液(未繪示)被填充於正極402及負極404之間,並藉由隔離膜406來防止正極402及負極404接觸而產生短路。本實施例之鋰電池負極材料10可配置在集電體(未繪示)上,以形成負極404。對鋰電池400進行充電時,正極402發生氧化反應,釋放出電子;負極404發生還原反應,吸收電子。也就是說,負極404中的鋰電池負極材料10吸收鋰離子,吸收電子以進行還原反應。當鋰電池負極材料10吸收鋰離子時,其體積會相應膨脹,而本實施例的複合材料220可降低鋰電池負極材料10的體積膨脹率,以提升鋰電池的充/放電維持率並延長使用壽命。另一方面,對鋰電池400進行放電時,則進行與上述相反的反應。
為了證明本發明的可實現性,以下列舉多個實例來對本發明之鋰電池負極材料做更進一步地說明。雖然描述了以下實驗,但是在不逾越本發明範疇的情況下,可適當改變所用材料、其量及比率、處理細節以及處理流程等等。因此,不應根據下文所述的實驗對本發明作出限制性的解釋。
比較例 1
在比較例1中,藉由提供20 wt%的未添加有金屬源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即矽材料、碳源與少層石墨的組成物)與62.5 wt%的天然石墨(購自榮炭公司,型號為GN580L)的活性材料,並在所述活性材料中加入7.5 wt%的超導碳黑(super p)與10 wt%的黏結劑(購自Scientific Polymer Products公司,型號為PAA-Na),以形成比較例1的負極材料。接著,對比較例1的負極材料進行循環充/放電,其結果如圖8所示。
實例 1
藉由提供19 wt%的添加有金屬源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即以上述圖1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Ni含量為6.3%)與68 wt%的天然石墨(購自榮炭公司,型號為GN580L)的活性材料,並在所述活性材料中加入5 wt%的導電碳黑(super-P)與8 wt%的黏結劑(購自Scientific Polymer Products公司,型號為PAA-Na),以形成實例1的負極材料。接著,對實例1的負極材料進行循環充/放電,其結果如圖9所示。
實例 2
藉由提供19 wt%的添加有金屬源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即以上述圖1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Ni含量為10%)與68 wt%的天然石墨(購自榮炭公司,型號為GN580L)的活性材料,並在所述活性材料中加入5 wt%的導電碳黑(super-P)與8 wt%的黏結劑(購自Scientific Polymer Products公司,型號為PAA-Na),以形成實例2的負極材料。接著,對實例2的負極材料進行循環充/放電,其結果如圖9所示。
圖8是比較例1的循環充/放電效率圖。圖9是實例1與實例2的循環充/放電效率比較圖。
請參照圖8,比較例1的負極材料在進行50次的充/放電後,其電容值下降至64.4%。請參照圖9,實例1與實例2在進行50次的充/放電後,其電容值仍維持92%至95%。也就是說,相較於具有金屬Ni的負極材料,只含碳的負極材料的充/放電維持率較差。
圖10A是實例1與實例2的體積膨脹率與循環次數的關係圖。圖10B是在不同充/放電循環次數下,實例2的X光繞射(XRD)圖。
請參照圖10A,相較於實例1的負極材料,在經過50次的充/放電後,實例2的負極材料的體積恢復率較好。如圖10B所示,不論在實例1或實例2中,其負極材料的充放電行為,在圖10B的XRD中可發現其皆有高的可逆性,在高達100次的充/放電後依然存在此現象,其主要是鎳合金相所造成的貢獻。
圖1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請參照圖11,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步驟如下。首先,進行步驟S202,將矽材料、金屬源、石墨材料、碳源以及軟碳混合均勻,以形成混合漿料。在一實施例中,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軟碳的含量為20 wt%至60 wt%。基本上,除了加入軟碳之外,步驟S202與步驟S102相似,於此便不再贅述。
接著,進行步驟S204,對所述混合漿料進行造粒製程,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所述軟碳均勻分布在所述多個球狀結構中。基本上,步驟S204的造粒製程與步驟S104的造粒製程相似,於此便不再贅述。
之後,進行步驟S206,對所述多個球狀結構進行熱處理,以形成鋰電池負極材料。基本上,步驟S206與步驟S106相似,於此便不再贅述。
實例 3
藉由提供33 wt%的以上述圖11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具有35 wt%的軟碳)與54 wt%的軟碳(購自台灣中油公司)的活性材料,並在所述活性材料中加入5 wt%的導電碳黑(super-P)與8 wt%的黏結劑(購自Scientific Polymer Products公司,型號為PAA-Na),以形成實例3的負極材料。接著,在不同充電速率下,對實例1-3的負極材料進行充/放電。具體來說,是以0.1 C(C-rate)、0.2 C、0.5 C、1 C、3 C以及5 C的固定電流對實例1-3的負極材料進行充/放電,其結果如圖12所示。然後,對實例3的負極材料進行循環充/放電,其結果如圖13所示。
圖12是在不同充電速率下,實例1-3的循環充/放電效率比較圖。
請參照圖12,相較於實例1-2的負極材料,實例3的負極材料在快速充電的情況下(亦即5 C的充電電流下)具有較高的電容值。也就是說,在負極材料中添加軟碳可促進快速充電的效果。
實例 4
藉由提供27 wt%的以上述圖11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具有35 wt%的軟碳)與60 wt%的軟碳(購自台灣中油公司)的活性材料,並在所述活性材料中加入5 wt%的導電碳黑(super-P)與8 wt%的黏結劑(購自Scientific Polymer Products公司,型號為PAA-Na),以形成實例4的負極材料。接著,對實例4的負極材料進行循環充/放電,其結果如圖13所示。
實例 5
藉由提供22 wt%的以上述圖11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具有35 wt%的軟碳)與65 wt%的軟碳(購自台灣中油公司)的活性材料,並在所述活性材料中加入5 wt%的導電碳黑(super-P)與8 wt%的黏結劑(購自Scientific Polymer Products公司,型號為PAA-Na),以形成實例5的負極材料。接著,對實例5的負極材料進行循環充/放電,其結果如圖13所示。
圖13是實例3-5的循環充/放電效率比較圖。
請參照圖13,在經過50次的充/放電後,實例3-5的負極材料的電容值仍維持在一定的水位(亦即>85%)。也就是說,在經過多次充/放電之後,具有軟碳的負極材料仍保有良好的充/放電維持率。
圖14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請參照圖14,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步驟如下。首先,進行步驟S302,將矽材料、分散劑、金屬源、石墨材料以及碳源混合均勻,以形成混合漿料。基本上,步驟S302與步驟S102相似,差異在於,矽材料的平均粒徑可以是介於50 nm~450 nm,並且利用所述分散劑(例如:PEG (poly ethylene glycol)、Triton-X、SDS (sodium dodecyl sulfate)、DTAB (do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PVP (polyvinylpyrrolidone)、SDBS(dodecylbenzenesulfonate)、Brij 35等)對奈米級的矽材料進行分散,以避免團聚。其他相似處於此便不再贅述。
接著,進行步驟S304,基本上,步驟S304與步驟S104相似,亦即對所述混合漿料進行造粒製程,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
之後,進行步驟S306,對所述多個球狀結構進行熱處理及壓力處理(其控制爐內壓力為正壓),以形成鋰電池負極材料。基本上,步驟S306與步驟S106相似,差異處在於,步驟S306的爐內壓力高於步驟S106的爐內壓力(其為常壓,約為1013 mbar)。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壓力處理的壓力範圍可以是大於常壓約100~1000 mbar之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熱處理所形成的金屬矽化物除了可用以增加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導電性之外,並可作為後續碳纖維的生長的觸媒;詳言之,在上述碳源以及分散劑經高溫裂解後的碳源環境下,藉由觸煤、爐內氣氛壓力控制及時間的調整搭配,此熱處理即可進一步促進碳纖維的形成,而不限於只有碳化矽結晶物(例如但不限於結晶物312及/或結晶物314),及/或團聚物320及其表面的突出物330。此外,吾人可藉由調整熱處理及壓力處理的條件,來控制碳纖維與碳化矽結晶物、團聚物及突出物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碳纖維可以進一步在負極材料的體積膨脹破裂時,作為導電網絡。
圖15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子顯微鏡圖。圖16至圖17是圖15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一部分的表面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圖像。圖18是圖17的碳纖維的放大TEM圖像。
請參照圖15,藉由圖14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10a包括多個球狀結構100a。鋰電池負極材料10a的一部分200a包括石墨材料與複合材料(其示意圖可如圖3A所示)。如圖16至圖17可知,鋰電池負極材料10a的一部分200a包括多個碳纖維500。值得說明的是,相鄰球狀結構100a之間的碳纖維500可以相互接觸,以形成一導電網絡550。具體而言,藉由金屬源的催化及製程處理,可在矽材料的表面成長具有碳的纖維。在一實施例中,碳纖維500的長度可介於50 nm~2000 nm。具體來說,如放大圖18所示,碳纖維500包括頭部502與身部504頭部502係由碳纖維500的自由端擴大所形成。在一實施例中,頭部502包括由矽、金屬及金屬矽化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者。在本實施例中,頭部502可以是金屬矽化物(例如,但不限於是矽化鎳)。身部504為碳材料。在一實施例中,身部504為純碳材料。另外,頭部502被一非晶質的碳材料506所包覆保護。此外,除了頭部502外,碳纖維500的身部504及根部(未繪示)也被碳材料506所包覆保護。
在替代實施例中,藉由圖14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複合材料亦可包括矽材料、團聚物以及多個突出物,其中所述矽材料表面同時成長有多個結晶物與多個碳纖維。所述矽材料、由碳化矽所構成的結晶物、團聚物以及多個突出物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晶物、團聚物以及多個突出物相似,於此不再贅述。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複合材料亦可只包括矽材料以及團聚物,而不具有突出物,其中所述矽材料表面同時成長有多個結晶物與多個碳纖維。
實例 6
藉由提供75 wt%的添加有金屬源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即以上述圖1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Ni含量為10%)並加入15 wt%的導電碳黑(super-P)與10 wt%的黏結劑(購自Scientific Polymer Products公司,型號為PAA-Na),以形成實例6的負極材料。接著,對實例6的負極材料進行充放電曲線量測實驗,其結果如圖19所示。
實例 7
藉由提供75 wt%的添加有金屬源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即以上述圖14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Ni含量為10%)並加入15 wt%的導電碳黑(super-P)與10 wt%的黏結劑(購自Scientific Polymer Products公司,型號為PAA-Na),以形成實例7的負極材料。接著,對實例7的負極材料進行充放電曲線量測實驗,其結果如圖20所示。
從圖19至圖20的實驗結果可知,雖然實例6、7添加在負極材料中具有相同添加比例(即75 wt%),但由於實例7具有多根碳纖維所構成的導電網絡,因此其具有更佳的穩定性。
實例 8
將實例7的負極材料搭配天然石墨,以製作成極片。接著,對具有實例8的負極材料的電容量450 mAh/ge的扣式半電池進行充放電,其結果如圖21與圖22所示。
請參照圖21與圖22,以0.2C、0.3C的固定電流對將具有實例8的負極材料的扣式半電池進行充放電,在進行50次的充/放電後,其電容值仍維持95%至96%。也就是說,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以第三實施例的製造流程所製造出來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充/放電維持率更好。
綜上所述,本發明將具有矽基材料的複合材料與石墨材料交錯混合以形成具有多個球狀結構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所述矽基材料可有效提高鋰電池的電容量。所述複合材料中的碳化矽可緩衝矽基材料的體積膨脹,藉此解決因矽基材料的體積過度膨脹而導致負極材料崩解的問題,並進一步提升鋰電池的充/放電維持率而延長使用壽命。此外,本發明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更包括軟碳,以達到高速充/放電的效果。再者,本發明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更於矽材表面形成有碳纖維,可進一步提高導電性、穩定性以及充/放電維持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a‧‧‧鋰電池負極材料100、100a‧‧‧球狀結構200、200a、300‧‧‧部分210‧‧‧石墨材料220‧‧‧複合材料310‧‧‧矽材料312、314‧‧‧結晶物312a‧‧‧柱狀部312b‧‧‧球狀部320‧‧‧團聚物330‧‧‧突出物400‧‧‧鋰電池402‧‧‧正極404‧‧‧負極406‧‧‧隔離膜500‧‧‧碳纖維502‧‧‧頭部504‧‧‧身部506‧‧‧碳材料550‧‧‧導電網絡S102、S104、S106、S202、S204、S206、S302、S304、S306‧‧‧步驟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子顯微鏡圖。 圖3A是圖2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3B是圖2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一部分的表面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 圖4A與圖4B分別是圖3B的複合材料的一部分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圖像。 圖5是結晶物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結晶物的TEM圖像。 圖7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整體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比較例1的循環充/放電效率圖。 圖9是實例1與實例2的循環充/放電效率比較圖。 圖10A是實例1與實例2的體積膨脹率與循環次數的關係圖。 圖10B是在不同充/放電循環次數下,實例2的X光繞射(XRD)圖。 圖1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圖12是在不同充電速率下,實例1-3的循環充/放電效率比較圖。 圖13是實例3-5的循環充/放電效率比較圖。 圖14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圖15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子顯微鏡圖。 圖16至圖17是圖15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一部分的表面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圖像。 圖18是圖17的碳纖維的放大TEM圖像。 圖19是實例6的充/放電曲線圖。 圖20是實例7的充/放電曲線圖。 圖21與圖22是實例8在不同充電速率下的循環充/放電效率圖。
S102、S104、S106‧‧‧步驟

Claims (27)

  1. 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包括: 石墨材料;以及 複合材料,其與所述石墨材料交錯混合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其中所述複合材料包括: 矽材料,其表面成長有多個結晶物,所述多個結晶物包括碳化矽; 團聚物,包括金屬矽化物;以及 多個突出物,分布在所述團聚物的表面,其中所述多個突出物包括矽與金屬。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所述石墨材料包括少層石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所述少層石墨的層數為1層至30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所述矽材料包括片狀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所述片狀矽的厚度介於50 nm~200 nm。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各所述多個結晶物包括鬚晶(whisker),其包括柱狀部與位於所述柱狀部上的球狀部,所述柱狀部與所述矽材料的所述表面接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各所述多個結晶物包括球狀部,其與所述矽材料的所述表面接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更包括軟碳,其均勻分布在所述多個球狀結構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更包括多個碳纖維,係自所述矽材料的表面成長而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所述碳纖維的自由端形成頭部,所述頭部包括由矽、金屬及金屬矽化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者。
  11. 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包括: 石墨材料;以及 複合材料,其與所述石墨材料交錯混合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其中所述複合材料包括: 矽材料,其表面成長有多個碳纖維,所述碳纖維的自由端形成有頭部,所述頭部包括由矽、金屬及金屬矽化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碳材料,形成於所述碳纖維的所述頭部的表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所述矽材料的表面亦成長有多個結晶物,所述多個結晶物包括碳化矽。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所述複合材料包括:具有金屬矽化物的團聚物。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其中所述石墨材料包括少層石墨。
  15. 一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包括: 將矽材料、金屬源、石墨材料以及碳源混合均勻,以形成混合漿料; 對所述混合漿料進行造粒製程,以形成多個球狀結構;以及 對所述多個球狀結構進行熱處理,以形成鋰電池負極材料。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矽材料包括片狀矽,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矽材料的含量為3 wt%至80 wt%。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金屬源包括金屬鹽溶液,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金屬源的含量為3 wt%至30 wt%。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石墨材料包括少層石墨,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石墨材料的含量為5 wt%至30 wt%。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少層石墨的形成方法包括將石墨塊材通過高壓通道,使得所述石墨塊材受到所述高壓通道摩擦而剝離出所述少層石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碳源包括瀝青、葡萄糖、檸檬酸或有機碳或其組合,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碳源的含量為3 wt%至20 wt%。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熱處理包括第一熱處理與第二熱處理,所述第一熱處理的處理溫度小於所述第二熱處理的處理溫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熱處理的處理溫度為260°C至600°C,所述第一熱處理的處理時間為5分鐘至30分鐘。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熱處理的處理溫度為800°C至1100°C,所述第二熱處理的處理時間為30分鐘至200分鐘。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對所述混合漿料進行所述造粒製程時,更包括加入軟碳於所述混合漿料中,使得所述軟碳均勻分布在所述多個球狀結構中。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以所述混合漿料的總重量計,所述軟碳的含量為20 wt%至60 wt%。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混合漿料的步驟更包括將分散劑與所述矽材料、所述金屬源、所述石墨材料以及所述碳源混合均勻。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對所述多個球狀結構進行所述熱處理更包括進行壓力處理。
TW107117217A 2018-05-21 2018-05-21 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05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7217A TW202005153A (zh) 2018-05-21 2018-05-21 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JP2019093041A JP6967551B2 (ja) 2018-05-21 2019-05-16 リチウム電池用アノード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190058068A KR102265546B1 (ko) 2018-05-21 2019-05-17 리튬 전지 애노드 재료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1910414163.7A CN110518193B (zh) 2018-05-21 2019-05-17 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US16/417,651 US10971721B2 (en) 2018-05-21 2019-05-21 Lithium battery anod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7217A TW202005153A (zh) 2018-05-21 2018-05-21 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5153A true TW202005153A (zh) 2020-01-16

Family

ID=68533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7217A TW202005153A (zh) 2018-05-21 2018-05-21 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1721B2 (zh)
JP (1) JP6967551B2 (zh)
KR (1) KR102265546B1 (zh)
CN (1) CN110518193B (zh)
TW (1) TW20200515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0612B1 (ko) 2006-05-23 2008-05-21 강원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0998618B1 (ko) * 2007-06-29 2010-12-07 (주)넥센나노텍 탄소 나노 섬유를 혼성화시킨 실리콘계 리튬 이차전지용음극 활물질
US10038191B2 (en) 2013-08-23 2018-07-31 Nec Corporation Carbonous anode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thium-ion battery containing the anode material
CN104466141A (zh) * 2013-09-17 2015-03-25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石墨/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62329B (zh) * 2014-12-16 2019-01-15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KR102331721B1 (ko) * 2014-12-31 2021-1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합 음극 활물질,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리튬이차전지
EP3247494B1 (en) * 2015-01-21 2020-04-29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ly nitrogen-doped mesoporous carbon composites
TWI632725B (zh) 2015-12-30 2018-08-11 友達晶材股份有限公司 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用於鋰電池負極之材料
JP6353517B2 (ja) 2015-12-30 2018-07-04 友達晶材股▲ふん▼有限公司AUO Crystal Corporation リチウム電池負極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25381B1 (ko) * 2016-04-27 2017-04-11 금오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실리콘, 실리콘-전이금속 화합물, 흑연 및 비정질 탄소를 포함하는 복합체의 제조 방법,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복합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음극 물질,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20170132620A (ko) * 2016-05-24 2017-12-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8193B (zh) 2023-06-02
KR20190132932A (ko) 2019-11-29
US10971721B2 (en) 2021-04-06
JP2019207875A (ja) 2019-12-05
CN110518193A (zh) 2019-11-29
JP6967551B2 (ja) 2021-11-17
KR102265546B1 (ko) 2021-06-17
US20190355977A1 (en)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Revisiting the preparation progress of nano‐structured Si anodes towar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t and scalability
KR100998618B1 (ko) 탄소 나노 섬유를 혼성화시킨 실리콘계 리튬 이차전지용음극 활물질
L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regarding Si-based anode materials toward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high energy density Li-ion batteries
Yan et al. High-performance silicon-carbon anode material via aerosol spray drying and magnesiothermic reduction
KR100595896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0352524B (zh) 用于锂电池的膨化石墨蠕虫保护的金属氟化物和金属氯化物阴极活性材料
TWI569499B (zh) 複合電極材料及其製作方法、包含該複合電極材料之複合電極及其製作方法、以及包含該複合電極之鋰電池
JP4428623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03214B (en) Graphite powders suited for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of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TWI728734B (zh) 複合電極材料、其製備方法、包含其之複合電極、以及包含該複合電極之鋰電池
Lou et al. Novel one-step gas-phase reaction synthesis of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carbon matrices for reversible lithium storage
US11217792B2 (en) Graphene-enabled metal fluoride and metal chloride cathode active materials for lithium batteries
KR20190066596A (ko) 비수전해질 이차전지용 음극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3017101A2 (zh) 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介孔硅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Zhu et 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layered hydrogen trititanate (H2Ti3O7) to TiO2 (B)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rofile for lithium-ion intercalation
KR101833401B1 (ko) 실리콘옥시카바이드 복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나트륨 이차전지용 음극소재
CN110767891B (zh) 一种多孔球形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170062810A1 (en) Carbon-silicon composite and anode activ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23509810A (ja) 負極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2004014381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電極活物質及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Wu et al. Carbon coating with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on rare earth hydrogen storage alloy
KR102590190B1 (ko) 다공성 규소계 복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음극 활물질
Che et al.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N-doped graphitic carbon framework with embedded CoO for ultrahigh and stable lithium storage
KR101718219B1 (ko) 금속 실리사이드 초박막이 코팅된 전도성 단결정 실리콘 입자, 이를 포함하는 고용량 이차전지용 음극활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2005153A (zh) 鋰電池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