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3645A - 聚合性組成物之再處理技術 - Google Patents

聚合性組成物之再處理技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3645A
TW202003645A TW108115104A TW108115104A TW202003645A TW 202003645 A TW202003645 A TW 202003645A TW 108115104 A TW108115104 A TW 108115104A TW 108115104 A TW108115104 A TW 108115104A TW 202003645 A TW202003645 A TW 2020036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polymer composition
cross
composition
link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5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納 P R 卡米洛
芭芭菈 I S 瑪諾
馬塞羅 法拉
馬可斯 R P 布艾諾
瑪莉露 K 史塔克
Original Assignee
巴西商布拉斯科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巴西商布拉斯科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巴西商布拉斯科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3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364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07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only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carbon atoms
    • C08L23/0815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iphatic 1-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22Mixtures comprising a continuous polymer matrix in which are dispersed crosslinked particles of another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2HD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20Recycled plastic

Abstract

一種方法,可包括再處理包含一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一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包含具有一極性聚合物內相之一基質聚合物,該極性聚合物內相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其中當根據ASTM D-1693程序B量測時,該經再處理聚合物組成物保持在該初始聚合物組成物之值之60%內的一抗環境應力龜裂性,且其中該經再處理聚合物組成物呈現大於約1.0之一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NPBI )。

Description

聚合性組成物之再處理技術
本發明係有關於聚合性組成物之再處理技術。
發明背景
諸如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之聚烯烴可用以製造不同範圍之物品,包括膜、模製產品、發泡體及其類似者。聚烯烴可具有諸如高可處理性、低生產成本、可撓性、低密度及再循環可能性之特性。然而,聚烯烴組成物之物理及化學性質可取決於諸如以下之多種因素而展現不同回應:分子量、分子量分佈、共聚單體含量及分佈、處理方法及其類似者。
製造方法可利用聚烯烴之有限的分子間及分子內相互作用,從而利用聚合物中之高自由度以形成不同微結構,並將聚合物改質以在許多技術市場上提供不同用途。然而,聚烯烴材料可能會有多種限制,此可限定諸如以下之應用:在存在一些化學劑的情況下對變形及降解之易感性,及對各種氣體及多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之低障壁性質。性質限制可能會阻礙在生產需要對氣體及溶劑具有低滲透性之物品時使用聚烯烴材料,該等物品係諸如用於食品、化學品、家用化學品、農用化學品、燃料箱、水氣管及低透氣性蔽幛之封裝。
儘管聚烯烴由於諸如高可處理性、低生產成本、可撓性、低密度及易於再循環之有利特性而用於工業應用中,但聚烯烴組成物可能會有物理限制,諸如對環境應力龜裂(ESC)之易感性及加速慢速裂縫成長(SCG),其可能會在低於材料經受長期機械應力時之屈服強度極限的情況下發生。聚烯烴材料亦可能會展現對某些群組之化學物質之敏感性,此可導致變形及降解。因此,化學敏感性及物理限制可能會使得無法用聚烯烴材料替換諸如鋼及玻璃之其他工業標準材料,此係因為材料耐久性不足以防止化學損害及溢流。
習知地,更改聚合物組成物之化學性質的方法可包括修改聚合物合成技術或包括一種或多種共聚單體。然而,將聚烯烴改質亦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作為說明,增加聚烯烴之分子量可改變SCG及ESC,但亦可增加黏度,此可能會限制聚合物組成物之可處理性及可模製性。
其他策略可包括將共聚單體及/或摻合聚烯烴與其他聚合物類別及添加劑一起包括以賦予各種物理及化學屬性。舉例而言,聚烯烴可與具有較低彈性模數之α-烯烴共聚,此會引起抗環境應力龜裂性(ESCR)及抗衝擊性顯著地增加,但會不利地影響聚合物之勁度。然而,使用α-烯烴可能會具有有限的有效性,此係因為儘管α-烯烴共聚單體之併入必須在高分子量部分中發生以便影響抗ESC及衝擊性,但許多風行的催化劑體系不太可能在高分子量部分中插入α-烯烴,該插入為在周圍聚烯烴之鏈之間形成「結合分子」方面的重要因素,該等結合分子負責在結晶區之間轉移應力且因此負責重要機械性質。結果為產生了結構勁度縮減之聚合物組成物。亦應注意,儘管已開發出增加了使共聚單體之併入移位至最高分子量範圍之可能性的催化劑,且可使用多個反應器以解決此等限制,但此類修改為昂貴的替代方案並在使抗衝擊性與ESC平衡而不負面地影響勁度方面並不完全有效。
藉由摻合使聚烯烴改質可能會使組成物之化學性質變化,從而改變材料之總物理性質。然而,由聚合物摻合引入之材料改變可能係不可預測的,且取決於所併入之聚合物及添加劑之性質,所得改變可能不均勻,且一些材料屬性可能會增強,而其他材料屬性展現顯著的欠缺。在一些情況下,將第二相併入至通常具有不同化學性質之基質聚合物中可增加抗衝擊及ESC性。然而,類似於共聚策略,聚合物摻合物常常伴隨有顯著的勁度損失,此係因為摻合材料相比於基質聚烯烴可具有較低彈性模數。
因此,持續需要開發聚烯烴組成物以增加抗環境應力龜裂性,同時使聚合物之機械性質平衡。
發明概要
提供此發明內容以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所描述之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不意欲識別所主張主題之關鍵或必需特徵,亦不意欲用於輔助限制所主張主題之範疇。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係關於一種方法,其包括再處理包含一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一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包含具有一極性聚合物內相之一基質聚合物,該極性聚合物內相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其中當根據ASTM D-1693程序B量測時,該經再處理聚合物組成物保持在該初始聚合物組成物之值之60%內的一抗環境應力龜裂性,且其中該經再處理聚合物組成物呈現大於約1.0之一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NPBI ),其中該NPBI 係根據下式計算:
Figure 02_image001
, 其中PBISample 為該聚合物組成物之一樣本的性質平衡指數,且PBIReference 為由一基質聚合物組成物所組成而無再處理之參考聚合物組成物的性質平衡指數;且其中PBI係根據下式計算:
Figure 02_image004
, 其中FM為根據ASTM D-790在1%變形下藉由正割彈性模數測定的該樣本之勁度,IR為根據ASTM D-256之抗艾氏衝擊性,且ESCR為根據ASTM D1693程序B之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係關於一種聚合物組成物,其包括一交聯聚合性組成物,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包含:包含一聚烯烴之一基質聚合物,及分散於該聚合物基質中之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粒子,其中該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粒子包含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之一極性聚合物,其中當根據ASTM D-1693程序B量測時,該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在再處理之後保持在該初始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值之60%內的一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在又一態樣中,本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係關於一種製造物品,其包括一聚合物組成物,該聚合物組成物包括一交聯聚合性組成物,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包含:包含一聚烯烴之一基質聚合物,及分散於該聚合物基質中之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粒子,其中該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粒子包含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之一極性聚合物,其中當根據ASTM D-1693程序B量測時,該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在再處理之後保持在該初始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值之60%內的一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在又一態樣中,本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係關於一種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之用途,該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用以改良一第二聚合物組成物之性質,該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具有一極性聚合物內相之一基質聚合物,該極性聚合物內相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
在又一態樣中,本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係關於一種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之用途,該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用以形成一射出模製物品、一熱成形物品、一膜、一發泡體、一吹塑模製物品、一3D印刷物品、一壓縮模製物品、一共擠壓物品、一層壓物品、一射出吹塑模製物品、一旋轉模製物品、一擠壓物品或一拉擠物品,其中該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具有一極性聚合物內相之一基質聚合物,該極性聚合物內相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
所主張主題之其他態樣及優點將自以下描述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顯而易見。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揭露內容之實施例係關於含有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聚合物組成物,聚合物組成物可用以在其再處理期間以及被添加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二級聚合物組成物的再處理期間維持性質(包括但不限於抗環境應力龜裂性)。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包括聚烯烴之基質聚合物,及分散於聚合物基質中之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粒子,其中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粒子包括與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之極性聚合物。詳言之,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用以改良被添加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二級聚合物組成物之性質。相比於未經改質之聚合物或摻合物,含有聚烯烴與極性聚合物粒子之混合物的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可誘發結構及/或形態改變,此可實現再處理期間之性質改良,尤其是相比於經受此類再處理之單獨的基質聚合物(無選擇性交聯粒子)及/或經再處理之二級聚合物組成物而言。
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合物組成物內之極性聚合物可由交聯劑交聯以產生在組成極性聚合物鏈之間含有粒子內共價鍵之微粒。取決於鄰近極性聚合物粒子之濃度及相對近接度,亦可形成粒子間共價鍵。交聯極性聚合物粒子可產生物理及物理化學性質之改變,包括ESCR之增加,及勁度/抗衝擊性機械性質相對於純(未經改質或摻合)聚烯烴之性質以及相對於被添加交聯聚合性之二級聚合物組成物之平衡的改良。本發明人已發現,此類性質經受聚合物組成物之再處理,使得聚合物組成物可經再處理而實質上不損失其性質,或其性質慢速衰變。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經改質聚合物組成物之性質的平衡可經由性質平衡指數來表達,性質平衡指數考慮撓曲模數、抗衝擊性及ESCR之組合,如下文更詳細地所論述。性質平衡指數可相對於參考聚烯烴(沒有極性聚合物等)被正規化,且有利地,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達成範圍為約1.5至10、或大於1.5、或大於1.8、或在更特定的實施例中為3至6之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
交聯聚合性組成物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包括具有極性聚合物內相之聚烯烴基質聚合物,極性聚合物內相由合適交聯劑交聯。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與各種聚合物類型摻合以修改包括抗環境應力龜裂性及其類似者之多個性質。
基質聚合物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包括基質聚合物組分,基質聚合物組分包圍組成物中之其他組分,包括極性聚合物粒子及其他添加劑。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基質聚合物可包括由不飽和單體產生之聚烯烴,其化學通式為Cn H2n 。在一些實施例中,聚烯烴可包括乙烯均聚物、乙烯與一種或多種C3-C20 α-烯烴之共聚物、丙烯均聚物、異相丙烯聚合物、丙烯與選自乙烯及C4-C20 α-烯烴之一種或多種共聚單體的共聚物、烯烴三聚物及高階聚合物,以及自一種或多種此等聚合物及/或共聚物之混合物獲得的摻合物。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基質聚合物可選自聚乙烯,根據ASTM D792所量測,其密度在選自0.890、0.900、0.910、0.920、0.930及0.940 g/cm³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0.945、0.950、0.960及0.970 g/cm³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根據ASTM D1238在190℃/2.16 kg下,熔融指數(I2 )在選自0.01、0.1、1、10及50 g/10 min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10、20、50、60、100及200 g/10 min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及/或根據ASTM D1238在190℃/21.6 kg下,熔融指數(I21 )在選自0.1、1、3、5、10及50 g/10 min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10、20、30、50、100、500及1000 g/10 min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基質聚合物可包括高密度聚乙烯,根據ASTM D792,其密度在0.930 g/cm³至0.970 g/cm³之範圍內,且根據ASTM D1238在190℃/21.6 kg下,高負載熔融指數(HLMI)在1至60 g/10 min之範圍內。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基質聚合物可包括高密度聚乙烯,根據ASTM D792,其密度在0.940 g/cm³至0.970 g/cm³之範圍內,且根據ASTM D1238在190℃/21.6 kg下,高負載熔融指數(HLMI)在1至60 g/10 min之範圍內。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聚合物組成物可含有之基質聚合物之總組成物之重量百分比(wt%)在選自30 wt%、40 wt%、50 wt%、60 wt%、75 wt%及85 wt%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60 wt%、75 wt%、80 wt%、90 wt%、95 wt%、99.5 wt%及99.9 wt%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一起使用。
極性聚合物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包括與聚烯烴組合並此外可由一種或多種交聯劑交聯之一種或多種極性聚合物。如本文中所使用,「極性聚合物」應被理解為意謂含有羥基、羧酸、羧酸酯、酯、醚、乙酸酯、醯胺、胺、環氧基、醯亞胺、亞胺、碸、膦醯基(phosphone)及其衍生物作為官能基之任何聚合物,以及其他聚合物。極性聚合物可由適當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其中選擇性交聯可藉由在存在聚烯烴、添加劑及其他材料的情況下與合適交聯劑反應而在官能基之間發生。因此,交聯劑經選擇以與極性聚合物反應,但不展現對聚烯烴之反應性(或對聚烯烴具有最小反應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極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PVOH)、乙烯乙烯醇(EVOH)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及其混合物。在特定實施例中,極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一種或多種極性聚合物可藉由水解聚乙烯酯以在聚合物主鏈上產生游離羥基來產生。作為實例,經由水解產生之極性聚合物可包括自聚乙酸乙烯酯之水解產生的聚乙烯醇。經水解以產生極性聚合物之聚合物的水解程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30%至100%之範圍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70%至99%之範圍內。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極性聚合物之固有黏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2 mPa.s至110 mPa.s之範圍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4 mPa.s至31 mPa.s之範圍內。固有黏度可根據DIN 53015使用4%水溶液在20℃下被量測。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之極性聚合物可在聚合物組成物內形成獨特相,該相可呈平均粒度小於200 μm之粒子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與聚烯烴組合之後,可使用SEM技術來進行粒度測定。根據本揭露內容之極性聚合物粒子之平均粒度可具有選自0.01 μm、0.5 μm、1 μm及5 μm之下限及選自10 μm、20 μm、30 μm、50 μm及200 μm之上限,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一起使用。
可藉由計算關於粒度之相關統計資料來測定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SEM成像可用以使用對於聚合物及摻合物已知的統計分析來計算粒度並顯現大小範圍。在根據ASTM D-4703熱壓樣本並藉由低溫-超薄切片法拋光板內部之後,可使用SEM來檢驗樣本。樣本可經乾燥並用金進行金屬化。可藉由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法(FESEM,模型檢測法F50,來自FEI)或藉由Tabletop SEM (TM-1000型,來自日立(Hitachi))獲得影像。可使用軟體LAS (43版,來自徠卡(Leica))自此等影像量測各交聯極性聚合物粒子之大小。可使用各影像之比例尺執行校準,且可藉由軟體以統計方式分析量測值。平均值及標準偏差係藉由至少300個粒子之量測而給出。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聚合物組成物可含有之極性聚合物之總組成物之重量百分比(wt%)在選自0.1 wt%、0.25 wt%、0.5 wt%、1 wt%、2 wt%、5 wt%、10 wt%、15 wt%及25 wt%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5 wt%、10 wt%、15 wt%、25 wt%、50 wt%、60 wt%及70 wt%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一起使用。
官能化聚烯烴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任擇地添加諸如官能化聚烯烴之相容劑以修改聚烯烴與極性聚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本文中所使用,「官能化聚烯烴」(或相容劑)應被理解為意謂化學組成物已藉由接枝或共聚或其他化學製程使用極性官能化試劑而更改之任何聚烯烴。根據本揭露內容之官能化聚烯烴包括在反應器中或藉由接枝產生之聚烯烴,其經以下官能化:順丁烯二酸酐、順丁烯二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伊康酸酐、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環氧基、矽烷、丁二酸、丁二酸酐、離子聚合物及其衍生物,或任何其他極性共聚單體及其混合物。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聚合物組成物可含有之官能化聚烯烴之總組成物之重量百分比(wt%)在選自0.1 wt%、0.5 wt%、1 wt%及5 wt%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5 wt%、7.5 wt%、10 wt%及15 wt%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一起使用。
交聯劑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交聯劑可用以交聯聚合物組成物中之選定聚合物相。如本文中所使用,「交聯劑」應被理解為意謂能夠選擇性地與聚合物之極性基團反應從而在組成聚合物鏈之間及組成聚合物鏈內形成交聯的任何雙官能或多官能化學物質。如本文中所使用,單獨或結合「交聯(crosslinking/crosslinked)」使用之「選擇性」或「選擇性地」用以指定交聯劑獨佔式地與極性聚合物反應,或交聯劑相對於聚烯烴聚合物以實質上更大程度(例如,98%或更大)與極性聚合物反應。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交聯劑可優先地與極性聚合物反應,並可不與聚烯烴反應(或實質上不與其反應)。根據任何適用量測方法,相比於僅含有聚烯烴之組成物,當由交聯劑及聚烯烴組成之組成物可在根據任何適用量測方法之流變性(複數黏度)、FTIR及ESCR值之2% (或更低)內無改變或變化的情況下處理時,交聯劑被視為對聚烯烴不具反應性(或實質上不具反應性),其限制條件為同一方法應用於比較聚烯烴及由聚烯烴及交聯劑組成之組成物。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之交聯劑可包括直鏈、分支鏈、飽和及不飽和碳鏈,其含有與存在於極性聚合物之主鏈及末端上之對應物官能基反應的官能基,極性聚合物併入至聚合物組成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交聯劑可添加至含有聚烯烴及極性聚合物粒子之預混合聚合物摻合物,以便在存在聚烯烴的情況下交聯極性聚合物。在添加至預混合聚合物摻合物之後,交聯劑可與粒子內之極性聚合物反應,從而在極性聚合物鏈之間產生粒子內交聯。根據本揭露內容之交聯劑可包括例如順丁烯二酸酐、順丁烯二酸、伊康酸、伊康酸酐、琥珀酸、丁二酸酐、丁二酸醛、己二酸、己二酸酐、鄰苯二甲酸酐、苯二甲酸、檸檬酸、戊烯二酸、戊烯二酸酐、戊二醛、四硼酸鈉、諸如鈦酸四丁酯之有機鈦酸酯、諸如雙(二乙基檸檬酸)二丙醇鋯(IV)之有機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乙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及四羥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其衍生物及其混合物。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交聯劑可以摻合物之以下重量百分比(wt%)添加至用以形成聚合物組成物之摻合物:該wt%在選自0.001 wt%、0.01 wt%、0.05 wt%、0.5 wt%、1 wt%及2 wt%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1.5 wt%、2 wt%、5 wt%及10 wt%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一起使用。
如本文中所描述,可在抗環境應力龜裂性以及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NPBI )無實質性(或慢速)衰變的情況下再處理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再處理可包括再磨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因此,再磨物為已經受諸如模製或擠壓之至少一種處理方法及後續注道、流道、毛邊、不合格部件等的經研磨或切碎之材料。舉例而言,在擠壓吹塑模製中,產生、研磨(被稱為再磨)及再處理一定量之毛刺(通常在10 wt%至30 wt%之範圍內以便儘可能地維持所要性質)以與原始丸粒摻合。處理熱歷程及研磨兩者通常可能導致樹脂及由此再磨物製成之後續部件之物理、化學及流動性質降級;然而,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本揭露內容之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在其性質中之一者或多者無實質性衰變的情況下再磨。根據本揭露內容之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可單獨(100%再處理樹脂)或結合原始樹脂(包含以低至10至99 wt%之量)再處理交聯聚合性組成物;然而,應理解,相比於無選擇性交聯極性聚合物粒子之比較再磨物,所形成之最終聚合物組成物及物品具有較佳性質,如下文所描述。
具體言之,相比於無再處理之基質聚合物,在再處理期間抗應力龜裂性之損失較少且抗應力龜裂性極高。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根據ASTM D-1693程序B量測時,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在再處理之後保持在初始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在再處理之前)之值之60%、70%、80%或甚至90%內的抗環境應力龜裂性。詳言之,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當根據ASTM D1693程序B量測時,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在再處理至少3次或至少5次之後保持在初始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值之60%內的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之物理及化學性質之改變係使用性質指數來示性,該指數可用以基於機械及ESCR性質之平衡量化各別聚合物組成物之改變。材料之撓曲模數、抗衝擊性及ESCR的改良可轉變為各種應用中更好的效能。然而,單一性質之改良可能由於其他性質之損失而偏移。為了量化材料之總體改良,在以下實例中監測具有個別性質之產物。如方程式1所示來定義「性質平衡指數」(PBI)以量化性質改變,其中「FM」為根據ASTM D-790以MPa為單位所量測的在1%變形下由正割模數給出之撓曲模數,「IR」為在23℃下根據ASTM D-256以J/m為單位所量測的抗艾氏衝擊性,且「ESCR」為根據ASTM D-1693程序B以小時(h)為單位所量測的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Figure 02_image005
(1)
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之定義
為了比較不同聚合物體系之性質改變之量值,根據方程式2來正規化PBI值,其中NPBI 為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如下計算:
Figure 02_image007
(2)
其中PBISample 為聚合物組成物(經再處理或未經再處理)之樣本的性質平衡指數,且PBIReference 為由基質聚合物組成物組成而無再處理之參考聚合物組成物的性質平衡指數。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經再處理聚合物組成物可展現在一些實施例中高於約1.0或在其他實施例中高於約1.5、2.0、3.0、5.0或10中之一者的NPBI 。在另一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展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屬於1.5至10之範圍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屬於3至9之範圍內的NPBI 。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展現為至少1.5之NPBI。在一些實施例中,NPBI 值可為至少1.8。
二級聚合物組成物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包括交聯聚合性組成物與二級聚合物組成物之混合物。儘管下文描述了多種例示性聚合物材料,但設想到,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可為適合於製造應用之任何聚合物。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可選自聚烯烴、聚苯乙烯、聚醯胺、聚酯、乙烯乙烯醇、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多醣及橡膠。具體言之,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可選自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耐綸。此外,亦設想到,該等二級聚合物中之任一者可至少部分地基於生物。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包括以上任一者)可為原始聚合物樹脂,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二級聚合物樹脂為後工業聚合物樹脂(PIR)、消費後聚合物樹脂(PCR)、再磨聚合物樹脂或其組合。
應認識到,聚合材料之再循環為環境之主要關注點。通常,PCR樹脂之再循環歸因於材料之ESCR性質之降解而相比於原始樹脂為困難的,此限制了可能的最終用途應用。已出人意料地發現,即使在極低的母料(MB)濃度下添加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作為MB組成物亦能夠增加PIR及PCR之ESCR性質,使得有可能再使用再循環物品,即使在要求高ESCR並通常無法藉由再循環樹脂達成之應用中亦如此。在特定實施例中,PIR、PCR、再磨聚合物樹脂及其組合可以高於約70 wt%、80 wt%、90 wt%、95 wt%、96 wt%、97 wt%、98 wt%或99 wt%之量存在於聚合物組成物中。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可包括均聚物、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及異相聚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可包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氯乙烯(PVC);聚酯,其包括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共-乳酸-乙醇酸(PLGA)及其類似者;聚醯胺,其包括各種耐綸;聚丙烯醯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醇(PVOH);聚烯烴,諸如聚丙烯聚合物及共聚物;高熔體強度聚烯烴,其包括分支鏈聚烯烴及交聯聚烯烴;聚烯烴共聚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異相聚烯烴;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高衝擊聚苯乙烯(HIPS);聚己內酯(PCL);及其類似者。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二級聚合物可選自聚乙烯,根據ASTM D792所量測,其密度在選自0.890、0.900、0.910、0.920、0.930及0.940 g/cm³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0.945、0.950、0.960及0.970 g/cm³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組合地使用;根據ASTM D1238在190℃/2.16 kg下,熔融指數(I2 )在選自0.01、0.1、1、10及50 g/10 min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10、20、50、100及200 g/10 min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組合地使用;及/或根據ASTM D1238在190℃/21.6 kg下,熔融指數(I21 )在選自0.1、1、3、5、10及50 g/10 min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10、20、30、50、60、100、500及1000 g/10 min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組合地使用。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二級聚合物可包括高密度聚乙烯,根據ASTM D792,其密度在0.930 g/cm³至0.970 g/cm³之範圍內,且根據ASTM D1238在190℃/21.6 kg下,高負載熔融指數(HLMI)在1至60 g/10 min之範圍內。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二級聚合物可以聚合物組成物之5至99 wt%之範圍內的量存在於聚合物組成物中,包括具有5、10、15、20、25、30、35、40、45或50 wt%之下限及50、55、60、65、70、75、80、85、90、95或99 wt%之上限,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一起使用。
添加劑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含有修改組成物之各種性質的多種其他官能性添加劑,諸如抗氧化劑、顏料、填充劑、增強劑、黏著促進劑、殺生物劑、增白劑、成核劑、抗靜電劑、抗阻斷劑、加工助劑、阻燃劑、塑化劑、光穩定劑及其類似者。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包括當在摻合期間添加至聚合物組成物時修改各種物理及化學性質的填充劑及添加劑。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填充劑及奈米填充劑可添加至聚合物組成物以藉由增加供滲透分子通過之聚合物基質之繚繞路徑來增加材料之障壁性質。如本文中所使用,「奈米填充劑」被定義為具有至少奈米尺寸之任何無機物質。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裝載有填充劑及/或奈米填充劑,該填充劑及/或奈米填充劑可包括多面體寡聚倍半矽氧烷(POSS)、黏土、奈米黏土、矽石粒子、奈米二氧化矽、碳酸鈣、金屬氧化物粒子及奈米粒子、無機鹽粒子及奈米粒子及其混合物。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之填充劑及/或奈米填充劑可以高達70 wt%之重量百分比(wt%)併入至聚合物組成物中。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聚合物組成物可含有之一種或多種添加劑之總組成物之重量百分比(wt%)在選自0.001 wt%、0.01 wt%、0.05 wt%、0.5 wt%及1 wt%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1.5 wt%、2 wt%、5 wt%及7 wt%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一起使用。
母料調配物
上文關於各組分提及的一個或多個wt%值實際上係指可用以形成此類母料之量。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母料聚合物組成物可含有之交聯極性聚合物之總組成物之重量百分比(wt%)在選自10 wt%、20 wt%、25 wt%、30 wt%、40 wt%及50 wt%中之一者之下限至選自50 wt%、60 wt%及70 wt%中之一者之上限的範圍內,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一起使用。詳言之,如本文中所論述,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被調配為與二級聚合物組成物組合之母料調配物以改良二級聚合物組成物之性質,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可為原始聚合物樹脂或再循環材料(包括後工業樹脂、消費後樹脂及再磨聚合物樹脂)。具體言之,即使對於過度降解之再循環材料,母料調配物(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亦可用於改良二級聚合物組成物之性質以便將二級聚合物組成物之性質恢復或復原(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至其原始位準(亦即,至接近或實質上與其原始樹脂相同之位準)或甚至高於原始位準。
如所提及,在母料組成物中,相對於用於製造或使用之最終聚合物摻合物之極性聚合物濃度,聚合物組成物含有之極性聚合物濃度高。因此,在用以形成製造物品之前,母料組成物可與額外量之聚烯烴組合以在最終組成物中達成低於母料濃度之極性聚合物濃度。舉例而言,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以範圍在0.01 wt%至95 wt%之聚合物組成物之重量百分比存在於最終聚合物組成物(與二級聚合物組成物組合)中,其中下限可包括0.01、1、5、10、15、20、25、30、35、40、45或50 wt%中之任一者,且上限包括50、55、60、65、70、75、80、85、90或95 wt%中之任一者,其中任何下限可與任何上限組合地使用。
聚合物組成物製備方法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藉由多種可能聚合物摻合及調配技術來製備,其將在以下章節中加以論述。詳言之,如本文中所描述,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任擇地與二級聚合物組成物組合;其中組合交聯聚合性組成物與二級聚合物組成物相對於單獨的二級聚合物組成物改良了聚合物組成物之抗環境應力龜裂性,尤其是在二級聚合物組成物之再處理期間。此外,亦設想到,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經再處理並接著添加至二級聚合物組成物中,亦即,二級聚合物組成物之再處理係任擇的。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在熔融摻合製程中與二級聚合物組成物組合。在一個或多個其他實施例中,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在乾式摻合製程中與二級聚合物組成物組合。因此,交聯聚合性可被調配為母料調配物,其可在後續熔融摻合或乾式摻合製程中稀釋以形成具有改良性質之最終聚合物組成物。舉例而言,可首先諸如在反應性擠壓製程或其類似者中形成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以在基質聚合物內形成選擇性交聯之聚合物粒子。此類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可隨後與二級聚合物組成物組合,可經受習知擠壓製程,例如以將聚合物摻合在一起,藉此形成改良之二級聚合物。
擠壓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使用連續或不連續擠壓來製備。方法可使用單螺桿擠壓機、雙螺桿擠壓機或多螺桿擠壓機,其可在一些實施例中在100℃至270℃範圍內之溫度下使用,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在140℃至230℃範圍內之溫度下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原材料同時或依序添加至呈液體中之粉末、顆粒、薄片或分散體形式之主給料器或二級給料器中作為一種或多種組分之溶液、乳液及懸浮液。
在先前製程中可例如使用密集型混合器預分散組分。在擠壓設備內部,藉由熱交換及/或機械摩擦加熱組分,相被熔融,且藉由聚合物之變形進行分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不同性質的聚合物之間的一種或多種相容劑(諸如官能化聚烯烴)可用以促進及/或優化聚合物相之分佈並使能夠形成習知摻合物之形態。可根據體系之選擇性及反應性在同一擠壓階段或在連續擠壓中添加交聯劑。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製備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可涉及遵循摻合物製備階段之順序的單次擠壓或多次擠壓。摻合及擠壓亦涉及由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之分散相中之極性聚合物。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擠壓技術亦可涉及製備極性聚合物濃縮物(母料),其在一些實施例中與交聯劑組合,接著與其他組分組合以產生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在一些實施例中,交聯極性聚合物之形態在分散於含有聚烯烴之聚合物基質中時可藉由交聯而穩定,且不取決於用於界定形態之後續製程。
藉由擠壓製備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呈適用於不同模製製程之顆粒形式以產生製造物品,該等製程包括選自以下之製程:擠壓模製、射出模製、熱成形、鑄膜擠壓、吹塑膜擠壓、發泡、擠壓吹塑模製、射出拉伸吹塑模製(ISBM)、旋轉模製、拉擠、積層製造、層壓及其類似者。具體言之,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物品為射出模製物品、熱成形物品、膜、發泡體、吹塑模製物品、3D印刷物品、壓製物品、共擠壓物品、層壓物品、射出吹塑模製物品、旋轉模製物品、擠壓物品、單層物品、多層物品或拉擠物品。在多層物品之實施例中,設想到,該等層中之至少一者包含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
應用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聚合物組成物可用於製造物品,包括用於食品、化學品、家用化學品、農用化學品、燃料箱、水氣管、低透氣性蔽幛及其類似者之剛性及可撓性封裝。
實例
在以下實例中,分析多種聚合物樣本以展現與根據本揭露內容製備之聚合物組成物相關聯的物理及化學性質之改變。
示性技術
使用下文所論述之多種標準化及基於實驗室之聚合物示性技術來示性所製備樣本。
抗環境應力龜裂性(ESCR)
對於抗環境應力龜裂性測試,根據ASTM D-4703,在200℃下且在壓力下,在2 mm厚之薄片中熱壓樣本調配物。樣本有缺口,彎曲以達成變形,並根據ASTM D-1693程序B置放於金屬U形試樣固持器中,且置放於含有體積百分比(vol%)為10 vol%之壬基苯酚乙氧基化物(來自Solvay之IGEPALTM CO-630)之水溶液中。根據ASTM D-1693程序B,失效被判定為裸眼可見的任何裂縫之外觀。
撓曲模數
根據ASTM D-790,在抗撓曲性測試中測定在1%變形下由正割模數給出之材料撓曲模數。先前根據ASTM D4703在薄片中對樣本進行壓縮模製。
抗艾氏衝擊性測試
根據ASTM D-256測定材料在23℃下之抗艾氏衝擊性。先前根據ASTM D4703在薄片中對樣本進行壓縮模製。
性質平衡指數之定義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之物理及化學性質之改變係使用性質指數來示性,該指數可用以基於機械及ESCR性質之平衡量化各別聚合物組成物之改變。材料之撓曲模數、抗衝擊性及ESCR的改良可轉變為各種應用中更好的效能。然而,單一性質之改良可能由於其他性質之損失而偏移。為了量化材料之總體改良,在以下實例中監測具有個別性質之產物。如方程式1所示來定義「性質平衡指數」(PBI)以量化性質改變,其中「FM」為根據ASTM D-790以MPa為單位所量測的在1%變形下由正割模數給出之撓曲模數,「IR」為在23℃下根據ASTM D-256以J/m為單位所量測的抗艾氏衝擊性,且「ESCR」為根據ASTM D-1693程序B以小時(h)為單位所量測的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Figure 02_image005
(1)
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之定義
為了比較不同聚合物體系之性質改變之量值,根據方程式2來正規化PBI值,其中NPBI 為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PBIsample 為針對此選擇性反應摻合技術(經再處理或未經再處理)之樣本獲得的性質平衡指數,並PBIreference 為針對參考樣本,亦即,由基質聚合物組成物組成而無再處理之參考聚合物組成物獲得的性質平衡指數。
Figure 02_image007
(2)
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展現高於約1.0或高於約1.5、2.0、3.0、5.0及10中之一者的NPBI 。在另一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展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屬於1.5至10之範圍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屬於3至9之範圍內的NPBI 。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之聚合物組成物可展現為至少1.5之NPBI。在一些實施例中,NPBI 值為至少1.8。
交聯聚合性組成物被調配為母料(MB)組成物,其含有50 wt%之聚乙烯作為基質聚合物及50 wt%之基於母料組成物之選擇性交聯聚乙烯醇(PVOH),其與原始高密度聚乙烯(HDPE)摻合以達到5 wt%之基於全部摻合物之交聯PVOH的最終含量並在擠壓機中被處理。用不同聚乙烯(PE)樹脂進行試驗以觀測在多次再處理的情況下的最終產物性質。
與母料組成物組合地使用樹脂(以改良樹脂之性質)包括下表1中所示之樹脂:
Figure 108115104-A0304-0001
所測試樣本之機械性質及黃度指數展示於下表2中。
Figure 108115104-A0304-0002
總體而言,可觀測到,相比於未添加母料組成物之樹脂,添加有母料之樹脂1、2及3呈現ESCR及NPBI 兩者之增加。
自表2可觀測到,包含母料之樹脂1及2在再處理之後呈現變化,但在相同再處理條件下維持大於不具有MB之相同樹脂樣本的ESCR性質。尤其對於具有MB之樹脂2,相比於純樹脂,再處理5次之後的ESCR降低近乎35%,而對於相同次數之再處理步驟,不具有MB之樹脂2之ESCR降低70%。具有或不具有母料之樹脂3之樣本在經再處理為相對穩定時維持ESCR性質,但具有MB之樹脂3之NPBI 值極大地增加。
利用不具有MB之樹脂1產生的樣本展示ESCR性質指數降低55%。具有MB之樹脂1之樣本的ESCR性質之降低無法偵測,此係因為ESCR增加高於通常用標準(>1000h)量測之ESCR。
一般而言,具有母料之樣本展現ESCR降低,同時相對於再處理之後的各別參考維持勁度(如藉由撓曲模數所量測)及抗衝擊性位準。此外,如所表明,用於聚合物組成物之ESCR隨再處理步驟增加而降低,但參考組成物(不具有母料)中之ESCR降低更顯著。
表3展示在再處理之前及之後樣本中之添加劑之濃度。
Figure 108115104-A0304-0003
表3表明在處理之後在具有及不具有母料之樣本中之添加劑的濃度。可注意,用於處理聚合物之穩定的添加劑與藉由製程中之聚合物降解形成之產物反應,藉此減少聚合物中所呈現之抗氧化劑之量。在純HDPE及用交聯聚合物技術產生之聚合物中,彼行為係相似的。製程降解可能降低聚合物之效能,此闡釋了純聚合物ESCR性質之改變。儘管併有交聯聚合物母料之樣本亦展示在再處理之後添加劑之濃度降低,但ESCR性質並無急劇改變。
亦將如上產生之母料與表1之聚乙烯(HDPE)摻合以達到3 wt%之基於全部摻合物之交聯PVOH的最終含量並在擠壓機中被處理。用不同聚乙烯(PE)樹脂進行試驗以觀測在多次再處理的情況下的最終產物性質,如表4中所呈現。
Figure 108115104-A0304-0004
儘管已在本文中參考特定構件、材料及實施例而描述前述描述,但其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揭露之細節;更確切地,其延伸至所有功能上等效之結構、方法及用途,諸如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構件加功能條項(means-plus-function clause)意欲涵蓋在本文中被描述為執行所敍述之功能的結構,且不僅涵蓋結構等效物,而且亦涵蓋等效結構。因此,儘管釘子及螺桿可能不為結構等效物,因為釘子採用圓柱形表面以將木製部件固定在一起而螺桿採用螺旋狀表面,但在固定木製部件之環境中,釘子及螺桿可為等效結構。本申請人之表達意向為不針對本文中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任何限制而調用35 U.S.C. § 112(f),惟申請專利範圍中明確地使用詞語「用於…之構件」連同相關聯功能之彼等者除外。

Claims (27)

  1. 一種方法,其包含: 再處理包含一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一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包含具有一極性聚合物內相之一基質聚合物,該極性聚合物內相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 其中當根據ASTM D-1693程序B量測時,該經再處理聚合物組成物保持在該初始聚合物組成物之值之60%內的一抗環境應力龜裂性,且 其中該經再處理聚合物組成物呈現大於約1.0之一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NPBI ),其中該NPBI 係根據下式計算:
    Figure 03_image010
    , 其中PBISample 為該聚合物組成物之一樣本的性質平衡指數,且PBIReference 為由一基質聚合物組成物所組成而無再處理之參考聚合物組成物的性質平衡指數;且其中PBI係根據下式計算:
    Figure 03_image012
    , 其中FM為根據ASTM D-790以MPa為單位在1%變形下藉由正割彈性模數測定的樣本之撓曲模數,IR為根據ASTM D-256以J/m為單位之抗艾氏衝擊性,且ESCR為根據ASTM D1693程序B以小時為單位之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再處理包含再磨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
  3. 如請求項1或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組合該經再處理交聯聚合性組成物與一二級聚合物組成物。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組合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與一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包含一熔融摻合製程。
  5.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組合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與一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包含一乾式摻合製程。
  6. 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包含一原始樹脂。
  7. 如上述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包含一後工業聚合物樹脂、一消費後聚合物樹脂、一再磨聚合物樹脂,及其組合。
  8. 如請求項1或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聚合物組成物進一步包含一以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再處理之二級聚合物組成物。
  9. 一種聚合物組成物,其包含: 一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其包含: 包含一聚烯烴之一基質聚合物,及 分散於該聚合物基質中之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粒子,其中該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粒子包含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之一極性聚合物, 其中當根據ASTM D-1693程序B量測時,該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在再處理之後保持在該初始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值之60%內的一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10. 如請求項9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基質聚合物以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30 wt%至99.9 wt%之範圍存在。
  11. 如請求項9至10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粒子以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0.1 wt%至70 wt%之範圍存在。
  12.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極性聚合物包含選自於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至少一種官能基:羥基、羧酸、羧酸酯、酯、醚、乙酸酯、醯胺、胺、環氧基、醯亞胺、亞胺、碸、膦醯基(phosphone),及其等衍生物。
  13. 如請求項9至12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極性聚合物選自於由以下組成之群組: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
  14. 如請求項9至13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交聯劑選自於由以下組成之群組:順丁烯二酸酐、順丁烯二酸、伊康酸、伊康酸酐、琥珀酸、丁二酸酐、丁二酸醛、己二酸、己二酸酐、鄰苯二甲酸酐、苯二甲酸、戊烯二酸、戊烯二酸酐、檸檬酸、戊二醛、四硼酸鈉、諸如鈦酸四丁酯之有機鈦酸酯、諸如雙(二乙基檸檬酸)二丙醇鋯(IV)之有機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乙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及四羥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其等衍生物及其混合物。
  15. 如請求項9至14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聚合物組成物包含一種或多種基於生物之聚合物。
  16. 如請求項9至15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當根據ASTM D1693程序B量測時,該交聯聚合性組成物在再處理至少3次之後保持在該初始交聯聚合性組成物之值之60%內的一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17. 如請求項9至16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聚合物組成物呈現大於約1.0之正規化性質平衡指數(NPBI ),其中該NPBI 係根據下式計算:
    Figure 03_image014
    , 其中PBISample 為該聚合物組成物之一樣本的性質平衡指數,且PBIReference 為由一基質聚合物組成物所組成而無再處理之參考聚合物組成物的性質平衡指數;且其中PBI係根據下式計算:
    Figure 03_image016
    , 其中FM為根據ASTM D-790以MPa為單位所量測的在1%變形下藉由正割模數給出之撓曲模數,「IR」為根據ASTM D-256以J/m為單位所量測的在23℃下之抗艾氏衝擊性,且「ESCR」為根據ASTM D-1693程序B以小時(h)為單位之抗環境應力龜裂性。
  18. 如上述請求項9至17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聚合物組成物進一步包括一二級聚合物組成物。
  19. 如請求項18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二級聚合物組成物包含一後工業聚合物樹脂、一消費後聚合物樹脂、一再磨聚合物樹脂,及其組合。
  20. 如請求項18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第二聚合物組成物為一原始聚合物。
  21. 一種製造物品,其包含如上述請求項9至20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
  22. 如請求項21之製造物品,其中該物品為一射出模製物品、一熱成形物品、一膜、一發泡體、一吹塑模製物品、一3D印刷物品、一壓縮模製物品、一共擠壓物品、一層壓物品、一射出吹塑模製物品、一旋轉模製物品、一擠壓物品,或一拉擠物品。
  23. 如請求項22之製造物品,其中該物品為一單層物品。
  24. 如請求項22之製造物品,其中該物品為一多層物品,且該等層中之至少一者包含該聚合物組成物。
  25. 一種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之用途,該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用以改良一第二聚合物組成物之性質,該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具有一極性聚合物內相之一基質聚合物,該極性聚合物內相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
  26. 如請求項24之用途,其中該第二聚合物組成物為一再循環聚合物。
  27. 一種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之用途,該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用以形成一射出模製物品、一熱成形物品、一膜、一發泡體、一吹塑模製物品、一3D印刷物品、一壓縮模製物品、一共擠壓物品、一層壓物品、一射出吹塑模製物品、一旋轉模製物品、一擠壓物品或一拉擠物品,其中該再循環交聯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具有一極性聚合物內相之一基質聚合物,該極性聚合物內相與一交聯劑選擇性地交聯。
TW108115104A 2018-05-31 2019-04-30 聚合性組成物之再處理技術 TW2020036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78833P 2018-05-31 2018-05-31
US62/678,833 2018-05-31
WOPCT/IB2019/020011 2019-04-19
PCT/IB2019/020011 WO2019229541A1 (en) 2018-05-31 2019-04-19 Reprocessing of polymeric composit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645A true TW202003645A (zh) 2020-01-16

Family

ID=66429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5104A TW202003645A (zh) 2018-05-31 2019-04-30 聚合性組成物之再處理技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AR (1) AR116076A1 (zh)
BR (1) BR112020024317A2 (zh)
MX (1) MX2020012487A (zh)
TW (1) TW202003645A (zh)
WO (1) WO20192295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21007731A2 (pt) * 2018-10-24 2021-07-27 Braskem S.A. artigo moldado por sopro, e, processo para preparar um artigo.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7372B1 (en) * 1995-12-19 2003-08-2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Devulcanized rub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evulcanized rub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claimed molded rubber products from devulcanized rubber
DE69928974T2 (de) * 1998-01-26 2006-11-30 Toyoda Gosei Co., Ltd. Kautschukzusammensetz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WO2009081877A1 (ja) * 2007-12-20 2009-07-02 Kuraray Co., Ltd. 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BR112017004493B1 (pt) * 2014-09-09 2022-04-19 Imerys Minerals Limited Composições de polímeros, artigo de manufatura, seu uso, método para sua fabricação e tubulação
EP3356466B1 (en) * 2015-10-01 2023-10-04 Braskem S.A. Polyolefin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and barrier propert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20012487A (es) 2021-03-29
WO2019229541A1 (en) 2019-12-05
BR112020024317A2 (pt) 2021-02-23
AR116076A1 (es) 202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1366B2 (en) Polyolefin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and barrier properties
KR101148804B1 (ko) 폴리올레핀, 폴리(히드록시 카르복실산) 및 나노클레이를 함유하는 수지 조성물
US11161945B2 (en) Polymeric additive for improving polymer environmental stress cracking resistance properties
JP2014503678A (ja) 生分解性高分子複合材
JP6716764B1 (ja)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11272A2 (en) Reinforcing additives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US20200255630A1 (en) Molded article
US11174358B2 (en) Reprocessing of polymeric compositions
TW202003645A (zh) 聚合性組成物之再處理技術
JP6184093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EP2233524B1 (en) Molded objec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6161045A (ja) エチレン−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コポリマー及び反応性基を有する架橋性ゴムの混合物、並びに、良好なバリア特性を有する成形品の製造のためのその使用
TW202003667A (zh) 用於改良聚合物之抗環境應力龜裂性質的聚合性添加劑
CN112538216B (zh) 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335951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体
JP2010001444A (ja) バイオ複合材料組成物、該材料組成物を含むバイオ複合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内/外装材、及び該シート製造方法
CN1113931C (zh) 树脂材料以及用它制成的薄膜
JP7259473B2 (ja) 樹脂組成物、成形体及び積層体
US20040024120A1 (en)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ponifield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and formed product obtained using the same
JP2022142838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
JP5666770B2 (ja) ガスバリア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単層または多層の成形体、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21117864A1 (ja) 回収性に優れる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層構造体
JP2003261784A (ja) 気体遮断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07326979A (ja) 無機充填材含有変性ポリ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変性ポリオレフィンを含有する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
JPH0570634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