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2552A - 一種資訊傳輸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網路設備 - Google Patents

一種資訊傳輸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網路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2552A
TW202002552A TW108119748A TW108119748A TW202002552A TW 202002552 A TW202002552 A TW 202002552A TW 108119748 A TW108119748 A TW 108119748A TW 108119748 A TW108119748 A TW 108119748A TW 202002552 A TW202002552 A TW 2020025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length
resource block
target resource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9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9704B (zh
Inventor
林亞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2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2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9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970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資訊傳輸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網路設備,所述方法包括: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Description

一種資訊傳輸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網路設備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資訊傳輸方法及裝置、網路設備。
為了滿足人們對業務的速率、延遲、高速移動性、能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中業務的多樣性、複雜性,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國際標準組織開始研發第五代(5G,5th Generation)移動通訊技術。
在5G新無線(NR,New Radio)系統引入了高可靠低時延通訊(URLLC,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業務,該業務的特徵是在極端的時延內(例如,1ms)實現超高可靠性(例如,99.999%)的傳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使用較短的傳輸時間間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進行資料傳輸,這也意味著需要更頻繁的傳輸下行控制訊號。
NR Rel-15中一個控制資源集(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最大支持44次盲檢。CORESET在時間上支持三種長度,分別為1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號、2個OFDM符號以及3個OFDM。終端設備對CORESET進行盲檢的時間通常會大於CORESET的長度,但也不會超過一個時隙(slot)(14個OFDM符號)的長度。當在一個slot內給終端設備配置了多個CORESET時,為了不增加終端設備的實現複雜度,目前限定終端設備最大仍然只支持44次盲檢。即限制多個CORESET中的每一個CORESET的最大盲檢次數,這樣做顯然會影響調度的靈活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訊傳輸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網路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資訊傳輸方法,包括:
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解調參考符號(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1≤Q≤P,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T個取值,1≤T≤P,所述T個取值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為控制資源集;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支持URLLC業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資訊傳輸方法,包括:
網路設備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1≤Q≤P,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解調參考符號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T個取值,1≤T≤P,所述T個取值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為控制資源集;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支持URLLC業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資訊傳輸裝置,包括:
發送單元,用於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1≤Q≤P,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解調參考符號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T個取值,1≤T≤P,所述T個取值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域為控制資源集;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支持URLLC業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資訊傳輸裝置,包括:
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1≤Q≤P,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解調參考符號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T個取值,1≤T≤P,所述T個取值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為控制資源集;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支持URLLC業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所述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上述任意所述的資訊傳輸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所述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上述任意所述的資訊傳輸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晶片,包括:處理器,用於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使得安裝有所述晶片的設備執行上述任意所述的資訊傳輸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該參數代表了終端設備對下行控制通道的檢測能力(monitoring capability),如此,網路設備根據該參數可以為終端設備配置合理的目標資源區塊以及適當的盲檢次數,在保障終端設備能夠完成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解調的前提下,提高了資料調度的靈活性。
NR Rel-16中對於URLLC進行增強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提高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檢測能力,即增加終端設備在一個slot內的盲檢次數。如何為終端設備配置適當的盲檢次數,在保障終端設備能夠完成解調的前提下提高調度靈活性是本發明實施例能夠解決的問題。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訊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統、通用封包無線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動通訊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微波連接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訊系統或5G系統等。
示例性的,本申請實施例應用的通訊系統100如圖1所示。該通信系統100可以包括網路設備110,網路設備110可以是與終端設備120(或稱為通訊終端設備、終端設備)通訊的設備。網路設備110可以為特定的地理區域提供通訊覆蓋,並且可以與位於該覆蓋區域內的終端設備進行通訊。可選地,該網路設備110可以是GSM系統或CDMA系統中的基地收發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節點(NodeB,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節點(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雲端無線存取網路(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無線控制器,或者該網路設備可以為移動交換中心、中繼站、存取點、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集線器、交換機、橋接器、路由器、5G網路中的網路側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公用地移動式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網路設備等。
該通訊系統100還包括位於網路設備110覆蓋範圍內的至少一個終端設備120。作為在此使用的“終端設備”包括但不限於經由有線線路連接,如經由公共交換電話網絡(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數位用戶線路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數位電纜、直接電纜連線;和/或另一資料連接/網路;和/或經由無線介面,如,針對蜂窩網路、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諸如DVB-H 網路的數位電視網路、衛星網路、AM-FM廣播發送器;和/或另一終端設備的被設置成接收/發送通訊信號的裝置;和/或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設備。被設置成透過無線介面通訊的終端設備可以被稱為“無線通訊終端設備”、“無線終端設備”或“移動終端設備”。移動終端設備的示例包括但不限於衛星或行動電話;可以組合蜂窩無線電電話與資料處理、傳真以及資料通訊能力的個人通訊系統(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終端設備;可以包括無線電電話、尋呼機、網際網路/內聯網存取、Web流覽器、記事簿、日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規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無線電電話收發器的其它電子裝置。終端設備可以指存取終端設備、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使用者單元、使用者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端終端機設備、移動設備、使用者終端設備、終端設備、無線通訊設備、使用者代理或使用者裝置。存取終端設備可以是行動電話、無線電話、會話啟動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電話、無線局部回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數據機的其它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5G網路中的終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PLMN中的終端設備等。
可選地,終端設備120之間可以進行終端設備直連(Device to Device,D2D)通訊。
可選地,5G系統或5G網路還可以稱為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或NR網路。
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個網路設備和兩個終端設備,可選地,該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多個網路設備並且每個網路設備的覆蓋範圍內可以包括其它數量的終端設備,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通訊系統100還可以包括網路控制器、移動管理實體等其他網路實體,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網路/系統中具有通訊功能的設備可稱為通訊設備。以圖1示出的通訊系統100為例,通訊設備可包括具有通訊功能的網路設備110和終端設備120,網路設備110和終端設備120可以為上文所述的具體設備,此處不再贅述;通訊設備還可包括通訊系統100中的其他設備,例如網路控制器、移動管理實體等其他網路實體,本申請實施例中對此不做限定。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系統”和“網路”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換使用。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物件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物件是一種“或”的關係。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傳輸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一,如圖2所示,所述資訊傳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01: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筆記本、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等任意能夠與網路設備進行通訊的設備。進一步,所述終端設備支持URLLC業務,即:對於支援URLLC業務的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上報所述參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網路設備是指基地台,例如5G中的gNB。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為控制資源集(CORESET);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實現:
方式一: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這裡,所述N的取值由協定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例如N=44。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實現:1)所述參數指示具體的時間長度,例如所述參數可以是第一時間長度;2)所述參數指示某個時間等級,不同的時間等級對應不同的第一時間長度,透過某個時間等級可確定相應的第一時間長度。
這裡,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如OFDM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例如:所述參數為X=4,其中,X代表第一時間長度,那麼,第一時間長度為4個時域符號;再例如,所述參數為L=1,其中,L代表時間等級,那麼,第一時間長度為時間等級1所對應的時間長度,假設為3個符號。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是指: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最短時間或時間下限。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例如: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再例如: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又例如: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式確定:
1)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
這裡,第一時間長度為盲檢的總時間長度。
2)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首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再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又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DMRS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這裡,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得到盲檢的總時間長度。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例如: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間上的長度可以為1個OFDM符號,也可以為2個OFDM符號,還可以是3個OFDM符號,分別對應三種傳輸資源配置,這三種傳輸資源配置分別對應不同的N的取值。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其中,所述參數包括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1≤Q≤P,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例如: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間上的長度可以為1個OFDM符號,也可以為2個OFDM符號,還可以是3個OFDM符號,分別對應三種傳輸資源配置,所述參數包括3個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這三種傳輸資源配置。
方式二: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最大盲檢次數,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實現:1)所述參數指示具體的盲檢次數;2)所述參數指示某個盲檢等級,不同的盲檢等級對應不同的盲檢次數,透過某個盲檢等級可確定相應的盲檢次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指定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例如:所述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再例如:所述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又例如:所述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時間,也即是所述指定時間,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式確定:
1)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
這裡,第二時間長度為盲檢的總時間長度(也即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
2)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首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再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又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DMRS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這裡,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得到盲檢的總時間長度。
這裡,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這裡,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如OFDM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例如: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間上的長度可以為1個OFDM符號,也可以為2個OFDM符號,還可以是3個OFDM符號,分別對應三種傳輸資源配置,這三種傳輸資源配置分別對應不同的最大盲檢次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其中,所述參數包括T個取值,1≤T≤P,所述T個取值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例如: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間上的長度可以為1個OFDM符號,也可以為2個OFDM符號,還可以是3個OFDM符號,分別對應三種傳輸資源配置,所述參數包括3個取值,分別用於確定3個最大盲檢次數,這3個最大盲檢次數分別對應這三種傳輸資源配置。
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向基地台上報PDCCH的盲檢的具體解調能力,基地台能夠合理的配置CORESET從而提高支援URLLC的終端的資料調度靈活性。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傳輸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二,如圖3所示,所述資訊傳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01:網路設備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筆記本、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等任意能夠與網路設備進行通訊的設備。進一步,所述終端設備支持URLLC業務,即:對於支援URLLC業務的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上報所述參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網路設備是指基地台,例如5G中的gNB。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為控制資源集(CORESET);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實現:
方式一: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這裡,所述N的取值由協定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例如N=44。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實現:1)所述參數指示具體的時間長度,例如所述參數可以是第一時間長度;2)所述參數指示某個時間等級,不同的時間等級對應不同的第一時間長度,透過某個時間等級可確定相應的第一時間長度。
這裡,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如OFDM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例如:所述參數為X=4,其中,X代表第一時間長度,那麼,第一時間長度為4個時域符號;再例如,所述參數為L=1,其中,L代表時間等級,那麼,第一時間長度為時間等級1所對應的時間長度,假設為3個符號。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是指: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最短時間或時間下限。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例如: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再例如: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又例如: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式確定:
1)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
這裡,第一時間長度為盲檢的總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間長度。
2)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首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再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又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DMRS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這裡,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得到盲檢的總時間長度。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例如: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間上的長度可以為1個OFDM符號,也可以為2個OFDM符號,還可以是3個OFDM符號,分別對應三種傳輸資源配置,這三種傳輸資源配置分別對應不同的N的取值。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其中,所述參數包括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1≤Q≤P,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例如: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間上的長度可以為1個OFDM符號,也可以為2個OFDM符號,還可以是3個OFDM符號,分別對應三種傳輸資源配置,所述參數包括3個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這三種傳輸資源配置。
方式二: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最大盲檢次數,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實現:1)所述參數指示具體的盲檢次數;2)所述參數指示某個盲檢等級,不同的盲檢等級對應不同的盲檢次數,透過某個盲檢等級可確定相應的盲檢次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指定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例如:所述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再例如:所述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又例如:所述約定時間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即:終端設備從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開始對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時間,也即是所述指定時間,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式確定:
1)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
這裡,第二時間長度為盲檢的總時間長度(也即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
2)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首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再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又例如: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從DMRS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到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這裡,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得到盲檢的總時間長度。
這裡,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這裡,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如OFDM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例如: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間上的長度可以為1個OFDM符號,也可以為2個OFDM符號,還可以是3個OFDM符號,分別對應三種傳輸資源配置,這三種傳輸資源配置分別對應不同的最大盲檢次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其中,所述參數包括T個取值,1≤T≤P,所述T個取值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例如: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間上的長度可以為1個OFDM符號,也可以為2個OFDM符號,還可以是3個OFDM符號,分別對應三種傳輸資源配置,所述參數包括3個取值,分別用於確定3個最大盲檢次數,這3個最大盲檢次數分別對應這三種傳輸資源配置。
以下結合具體應用示例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解釋說明。
示例一
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是3個OFDM符號。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參數為X,X代表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CORESET內的PDCCH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也即盲檢總時間,盲檢總時間的長度大於CORESET的長度,這裡,盲檢總時間的長度等於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終端設備從CORESET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PDCCH進行盲檢。
參照圖4,假設N=44,X=4(OFDM符號資料),那麼,終端設備針對一個CORESET進行44次PDCCH盲檢最短需要4個OFDM符號。
示例二
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是3個OFDM符號。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參數為Y,Y代表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CORESET內的PDCCH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也即盲檢總時間,盲檢總時間的長度大於CORESET的長度,這裡,盲檢總時間的長度等於所述CORESET的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終端設備從CORESET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PDCCH進行盲檢。
參照圖5,假設N=44,Y=1(OFDM符號資料),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為3個OFDM符號,那麼,終端設備針對一個CORESET進行44次PDCCH盲檢最短需要4個OFDM符號。
示例三
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可以是1/2/3個OFDM符號。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參數包括X1、X2、X3,分別代表3個第一時間長度,這3個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3種CORESET的傳輸資源配置(即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分別是1/2/3個OFDM符號的配置)。其中,X1用於確定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的CORESET所對應的盲檢總時間,X2用於確定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的CORESET所對應的盲檢總時間,X3用於確定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的CORESET所對應的盲檢總時間。
這裡,盲檢總時間的長度大於CORESET的長度,盲檢總時間的長度等於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終端設備從CORESET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PDCCH進行盲檢。
假設N=44,X1=3,X2=4,X3=4,那麼: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針對一個CORESET進行44次PDCCH盲檢最短需要3個OFDM符號;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針對一個CORESET進行44次PDCCH盲檢最短需要4個OFDM符號;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針對一個CORESET進行44次PDCCH盲檢最短需要4個OFDM符號。
示例四
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可以是1/2/3個OFDM符號。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參數包括Y1、Y2、Y3,分別代表3個第一時間長度,這3個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3種CORESET的傳輸資源配置(即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分別是1/2/3個OFDM符號的配置)。其中,Y1用於確定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的CORESET所對應的盲檢總時間,Y2用於確定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的CORESET所對應的盲檢總時間,Y3用於確定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的CORESET所對應的盲檢總時間。
這裡,盲檢總時間的長度大於CORESET的長度,盲檢總時間的長度等於所述CORESET的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終端設備從CORESET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PDCCH進行盲檢。
假設N=44,Y1=2,Y2=2,Y3=1,那麼: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針對一個CORESET進行44次PDCCH盲檢最短需要3個OFDM符號;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針對一個CORESET進行44次PDCCH盲檢最短需要4個OFDM符號;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針對一個CORESET進行44次PDCCH盲檢最短需要4個OFDM符號。
示例五
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是3個OFDM符號。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參數為S,S代表終端設備在預定時間內對CORESET內的PDCCH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這裡,預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終端設備從CORESET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PDCCH進行盲檢。
假設第二時間長度為4個OFDM符號,S=44,那麼,終端設備在4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44次PDCCH盲檢。
示例六
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可以是1/2/3個OFDM符號。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參數包括S1、S2、S3,分別代表3個最大盲檢次數,這3個最大盲檢次數分別對應3種CORESET的傳輸資源配置(即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分別是1/2/3個OFDM符號的配置)。其中,S1對應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的CORESET,S2對應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的CORESET,S3對應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的CORESET。這裡,盲檢總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終端設備從CORESET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PDCCH進行盲檢。
假設第二時間長度為4個OFDM符號,S1=44,S2=44,S3=32,那麼: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在4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44次PDCCH盲檢;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在4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44次PDCCH盲檢;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在4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42次PDCCH盲檢。
示例七
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可以是1/2/3個OFDM符號。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參數包括等級一、等級一、等級二,第一消息中的三個等級資訊分別對應3種CORESET的傳輸資源配置(即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分別是1/2/3個OFDM符號的配置)。其中,等級一對應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的CORESET,等級一對應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的CORESET,等級二對應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的CORESET。這裡,盲檢總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終端設備從CORESET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PDCCH進行盲檢。
假設第二時間長度為4個OFDM符號,等級一對應的盲檢次數為44,等級二對應的盲檢次數為32,那麼: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在4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44次PDCCH盲檢;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在4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44次PDCCH盲檢;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在4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42次PDCCH盲檢。
示例八
目標資源區塊為CORESET,該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可以是1/2/3個OFDM符號。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參數包括等級一、等級二、等級三,第一消息中的三個等級資訊分別對應3種CORESET的傳輸資源配置(即CORESET在時域上的長度的取值分別是1/2/3個OFDM符號的配置)。其中,等級一對應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的CORESET,等級二對應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的CORESET,等級三對應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的CORESET。這裡,盲檢總時間的長度為CORESET的長度加上第二時間長度,終端設備從CORESET的時域起始位置開始對PDCCH進行盲檢。
假設第二時間長度為1個OFDM符號,等級一對應的盲檢次數為16,等級二對應的盲檢次數為32,等級三對應的盲檢次數為44,那麼: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1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在2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16次PDCCH盲檢;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2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在3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32次PDCCH盲檢;
若CORESET的時域長度為3個OFDM符號,則終端設備在4個OFDM符號內,針對一個CORESET最多進行44次PDCCH盲檢。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傳輸裝置的結構組成示意圖一,如圖6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發送單元601,用於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1≤Q≤P,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解調參考符號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T個取值,1≤T≤P,所述T個取值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為控制資源集;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支持URLLC業務。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圖6所示的資訊傳輸裝置中的各單元的實現功能可參照前述資訊傳輸方法的相關描述而理解。圖6所示的資訊傳輸裝置中的各單元的功能可透過運行於處理器上的程式而實現,也可透過具體的邏輯電路而實現。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傳輸裝置的結構組成示意圖二,如圖7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接收單元701,用於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1≤Q≤P,Q個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解調參考符號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由協議約定或由所述終端設備上報給所述網路設備或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給所述終端設備。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所述參數包括T個取值,1≤T≤P,所述T個取值分別對應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為控制資源集;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終端設備支持URLLC業務。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圖7所示的資訊傳輸裝置中的各單元的實現功能可參照前述資訊傳輸方法的相關描述而理解。圖7所示的資訊傳輸裝置中的各單元的功能可透過運行於處理器上的程式而實現,也可透過具體的邏輯電路而實現。
圖8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設備600示意性結構圖。該通訊設備可以是終端設備,也可以是網路設備,圖8所示的通訊設備600包括處理器610,處理器610可以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可選地,如圖8所示,通訊設備6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620。其中,處理器610可以從記憶體620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記憶體620可以是獨立於處理器610的一個單獨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處理器610中。
可選地,如圖8所示,通訊設備600還可以包括收發器630,處理器610可以控制該收發器630與其他設備進行通訊,具體地,可以向其他設備發送資訊或資料,或接收其他設備發送的資訊或資料。
其中,收發器630可以包括發射機和接收機。收發器630還可以進一步包括天線,天線的數量可以為一個或多個。
可選地,該通訊設備600具體可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通訊設備600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通訊設備600具體可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通信設備600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晶片的示意性結構圖。圖9所示的晶片700包括處理器710,處理器710可以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可選地,如圖9所示,晶片7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720。其中,處理器710可以從記憶體720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 記憶體720可以是獨立於處理器710的一個單獨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處理器710中。
可選地,該晶片700還可以包括輸入介面730。其中,處理器710可以控制該輸入介面730與其他設備或晶片進行通訊,具體地,可以獲取其他設備或晶片發送的資訊或資料。
可選地,該晶片700還可以包括輸出介面740。其中,處理器710可以控制該輸出介面740與其他設備或晶片進行通訊,具體地,可以向其他設備或晶片輸出資訊或資料。
可選地,該晶片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晶片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晶片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晶片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提到的晶片還可以稱為系統級晶片,系統晶片,晶片系統或片上系統晶片等。
圖10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系統900的示意性方塊圖。如圖9所示,該通訊系統900包括終端設備910和網路設備920。
其中,該終端設備910可以用於實現上述方法中由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的功能,以及該網路設備920可以用於實現上述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的功能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處理器可能是一種積體電路晶片,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步驟可以透過處理器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處理器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離散閘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方塊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申請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解碼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解碼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或者電可讀寫可程式設計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媒介中。該存儲媒介位於記憶體,處理器讀取記憶體中的資訊,結合其硬體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
可以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可以是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或可包括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其中,非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M,EPRO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快取記憶體。透過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許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應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統和方法的記憶體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它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應理解,上述記憶體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例如,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還可以是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說,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它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
可選的,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程式指令。
可選的,該電腦程式產品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程式產品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
可選的,該電腦程式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當該電腦程式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程式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當該電腦程式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電腦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透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透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媒介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媒介包括:U盤、移動硬碟、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碼的媒介。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申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應所述以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為凖。
100、900‧‧‧通訊系統 110、920‧‧‧網路設備 120、910‧‧‧終端設備 201、301‧‧‧步驟 601‧‧‧發送單元 701‧‧‧接收單元 600‧‧‧通訊設備 610、710‧‧‧處理器 620、720‧‧‧記憶體 630‧‧‧收發器 700‧‧‧晶片 730‧‧‧輸入介面 740‧‧‧輸出介面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系統架構的示意性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傳輸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一;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傳輸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二;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盲檢的示意圖一;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盲檢的示意圖二;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傳輸裝置的結構組成示意圖一;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傳輸裝置的結構組成示意圖二;
圖8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設備示意性結構圖;
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晶片的示意性結構圖;
圖10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系統的示意性方塊圖。
201‧‧‧步驟

Claims (31)

  1. 一種資訊傳輸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方法,其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解調參考符號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至第10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為控制資源集;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13. 一種資訊傳輸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網路設備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15. 一種資訊傳輸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發送單元,用於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起始位置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約定時域位置。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約定時間位置是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時域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第二個時域符號的起始位置、或者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解調參考符號DMRS所在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18項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域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至第19項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至第20項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指定時間內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最大盲檢次數。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第二時間長度;或者, 所述指定時間的長度為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的約定時間長度加上所述第二時間長度,所述約定時間長度為從所述約定時間位置到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最後一個時域符號的結束位置的長度。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時間長度為絕對時間長度;或者,所述第二時間長度包括時域符號長度的整數倍。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至第24項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支援P種傳輸資源配置,P≥2,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時域長度和/或頻域長度; 其中,當所述目標資源區塊採用不同的傳輸資源配置時對應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檢次數。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25項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目標資源區塊為控制資源集;或者,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包括時域連續的至少一個時域符號。
  27. 一種資訊傳輸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終端設備對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盲檢的參數。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參數用於確定第一時間長度,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用於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對所述目標資源區塊內的下行控制通道進行N次盲檢所需要的時間,N≥1。
  29. 一種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所述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30. 一種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所述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4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31. 一種晶片,包括:處理器,用於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使得安裝有所述晶片的設備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或者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4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08119748A 2018-06-14 2019-06-06 一種資訊傳輸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網路設備 TWI8297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18/091333 2018-06-14
PCT/CN2018/091333 WO2019237310A1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552A true TW202002552A (zh) 2020-01-01
TWI829704B TWI829704B (zh) 2024-01-21

Family

ID=68842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9748A TWI829704B (zh) 2018-06-14 2019-06-06 一種資訊傳輸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網路設備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11324000B2 (zh)
EP (2) EP4164163A1 (zh)
JP (1) JP7217759B2 (zh)
KR (1) KR102650369B1 (zh)
CN (2) CN112738894B (zh)
AU (1) AU2018427780B2 (zh)
ES (1) ES2937863T3 (zh)
RU (1) RU2763786C1 (zh)
SG (1) SG11202012051VA (zh)
TW (1) TWI829704B (zh)
WO (1) WO20192373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3743B (zh) * 2020-09-25 2023-1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盲检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455A (zh) 2008-10-31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351293B2 (en) * 2009-09-11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carrier indication an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US9215705B2 (en) * 2010-03-30 2015-12-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34385A1 (zh) 2010-04-30 2011-11-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信道质量上报方法、控制信道盲检测、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KR20200008016A (ko) * 2011-06-29 2020-0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39291A1 (en) * 2011-08-12 2013-02-1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sign o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System
JP5980938B2 (ja) * 2011-11-01 2016-08-3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モニタリング方法及び無線機器
CN103188041B (zh) * 2011-12-31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327521B (zh) * 2012-03-20 2016-12-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和检测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以及设备
KR102117448B1 (ko) 2012-04-06 2020-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Massive MIMO 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57709B (zh) * 2012-05-31 2018-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和终端
WO2014107033A1 (ko) * 2013-01-01 2014-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936518B2 (en) * 2013-01-18 2018-04-0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 and blind reception
CN105393576B (zh) 2014-06-20 2020-05-15 上海朋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0117268B2 (en) * 2014-09-22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downlink frame structure
US10433318B2 (en) 2015-01-12 2019-10-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6301671B (zh) * 2015-05-15 2021-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配置方法及终端、基站
US9660765B1 (en) * 2015-07-13 2017-05-23 Mbit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 information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7078373A1 (ko) * 2015-11-02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채널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9686783B1 (en) * 2015-11-11 2017-06-20 Mbit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DCCH detection
CN107306147B (zh) * 2016-04-25 2022-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ES2824475T3 (es) * 2016-05-12 2021-05-12 Asustek Comp Inc Transmisión de enlace ascendente en intervalos de tiempo de transmisión acortado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CN107645777B (zh) * 2016-07-22 2020-05-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721722B2 (en) * 2016-09-30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pects of new radio PDCCH design
MX2019005155A (es) * 2016-11-03 2019-06-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odo de transmision de se?ales,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US10880167B2 (en) * 2017-03-10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reliability low latency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10856280B2 (en) * 2017-03-15 2020-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for network coordination
US10873911B2 (en) * 2017-03-23 2020-12-22 Ofinno, LCC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US20180279289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ne or More Numerologies
US11122527B2 (en) * 2017-03-24 2021-09-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employing multiple ports
US10863522B2 (en) * 2017-05-03 2020-1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low latency and latency tolerant communications
US20180368115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ediatek Inc. Design of group-common pdcch
CN109121159B (zh) * 2017-06-22 2021-04-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盲检能力上报方法、盲检配置、盲检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474384B (zh) * 2017-09-08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7079583B2 (ja) * 2017-09-15 2022-06-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687218B1 (en) * 2017-10-24 2021-09-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9169918A (ja) * 2018-03-26 2019-10-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9370A (zh) 2021-01-05
CN112738894A (zh) 2021-04-30
TWI829704B (zh) 2024-01-21
JP7217759B2 (ja) 2023-02-03
EP3790335A4 (en) 2021-05-26
KR102650369B1 (ko) 2024-03-21
US20220095302A1 (en) 2022-03-24
ES2937863T3 (es) 2023-03-31
CN112738894B (zh) 2023-01-03
WO2019237310A1 (zh) 2019-12-19
US11324000B2 (en) 2022-05-03
EP3790335A1 (en) 2021-03-10
EP3790335B1 (en) 2023-01-04
AU2018427780A1 (en) 2021-01-07
RU2763786C1 (ru) 2022-01-11
JP2021531674A (ja) 2021-11-18
EP4164163A1 (en) 2023-04-12
AU2018427780B2 (en) 2024-04-18
US11678312B2 (en) 2023-06-13
SG11202012051VA (en) 2021-01-28
KR20210021312A (ko) 2021-02-25
US20210105770A1 (en)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92860A1 (zh) 一种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TW202015450A (zh) 通訊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TW202002553A (zh) 一種下行信號的傳輸方法及終端設備
US20210211175A1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and device
TW202002695A (zh) 一種下行控制通道的檢測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
TW202008827A (zh) 資源配置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WO2020124384A1 (zh) 一种数据复制方式的指示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34163A1 (zh) 一种上行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1114206A1 (zh) 一种cli测量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1120131A1 (zh)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US11678312B2 (en)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hip
WO2020000142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TW202019208A (zh) 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WO2020087310A1 (zh) 一种盲检次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20034161A1 (zh) 一种下行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68814A1 (zh) 控制信道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WO2021092755A1 (zh) 一种上报辅助信息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1030996A1 (zh) 一种信道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87311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WO2020019188A1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TW202014027A (zh) 無線通訊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WO2022227060A1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WO2020132992A1 (zh) 下行控制信号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88264A1 (zh) 一种配置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22151194A1 (zh) 一种测量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