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8041B -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8041B
CN103188041B CN201110459725.3A CN201110459725A CN103188041B CN 103188041 B CN103188041 B CN 103188041B CN 201110459725 A CN201110459725 A CN 201110459725A CN 103188041 B CN103188041 B CN 103188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terminal
aggregation level
resource bloc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97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8041A (zh
Inventor
陈艺戬
戴博
左志松
李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1000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7978B/zh
Priority to CN201110459725.3A priority patent/CN103188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8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8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2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一种检测方法包括:终端确定需要检测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DMRS port或DMRS port Group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是该终端根据聚合级别或该终端所分配的资源块内的子资源块大小所确定;终端根据该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通过本发明,提高了控制信道检测的性能。

Description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及LTE-Adavance系统中下行物理层控制信令包含了终端需要获知的下行传输相关的DL Grant信息和UE需要获知的上行传输相关的UL Grant信息,来指示传输资源位置,调制编码方式等各种传输相关的信息,这些物理层控制信令在物理层控制信道PDCCH上进行传输。这里的物理层控制信令主要是指物理层的用户专有控制信令。
在LTE系统的版本(Release,简称为R)8/9及LTE-Adavance系统版本的R10中,传输物理层控制信令的物理层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一般配置在前N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符号上发送,一般称这N个符号为控制信令传输区域。
现有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第一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第一控制信令区域)的可用传输资源被划分为多个CCE资源单位,控制信息占用资源以CCE为单位进行分配,这里的资源单位CCE又可以进一步的细分为多个REGs,一个CCE由多个不连续的REGs组成,一般是9个REGs构成一个CCE,再进一步的每个REG由多个基本资源单位组成。
专有和公有的控制信令都以CCE为资源单位进行传输。然后映射到对应的REG资源上,进一步的映射到多个PRB(物理资源块)的(Resource element,,简称为RE)(最小资源单位)上。终端一般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盲检测:计算专有控制信令,公有控制信令的起始位置,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专有控制信令:
表:示意表
可以看出用户分配的控制信令传输资源不是连续的,在多天线系统中给闭环预编码技术实施带来很多困难,因此使得控制信令区域只能使用分集技术而很难使用闭环预编码技术。主要原因是第一控制信令区域的解调导频设计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面有很大的设计难度,因此已有的版本中控制信令都是只支持非连续资源传输和分集技术的。
在R10之后的版本中,为了提高控制信道的传输容量,支持更多用户的控制信令,设计开辟新的控制信道区域(第二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第二控制信令区域),图1是相关技术的新旧版本的控制信令区域的示意图,同一UE的控制信令传输资源可以是连续的时频资源,以支持闭环预编码技术,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这种方法在原来的R8/9/10的PDSCH传输区域划拨部分传输资源用于新的控制信令传输区域,可以使得控制信令传输时支持闭环预编码技术,提升控制信令容量支持更多个用户的控制信令。
下面分别从检测资源粒度,导频端口,传输方式,调制方式,等方面介绍一下一些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
一般来说,由于没有额外的信息通知终端经过编码调制后的控制信息将会占用多少传输资源,因此,基站和终端会约定几种占用资源的大小,基站可以以其中的一种大小来发送编码调制后的控制信息,终端会盲检测在约定的几种资源大小。一般定义一个基本资源单位eCCE,这与以前的CCE的功能类似,在第二控制区域eCCE可以借用老版本CCE的定义或稍做修改,也可以进行新定义。然后,控制信令可以基于eCCE定义不同的聚合级别,比如1,2,4,8,也可以是1,2,4或1,3,5,7等。那么不同的聚合级别就代表了不同的资源大小。终端也就比较有针对性的来盲检测这几种聚合级别。在第二控制信令传输区域,可以重用R10中的专有解调导频(DMRS)来解调控制信令,很好的支持预编码技术。DMRS也称为为UESpecific RS,下同,主要的作用是用控制信令或数据解调,具体的这里是指下行控制信令信息的解调。在老版本中,其主要针对数据信息的解调设计,有8个对应的DMRS端口,最大支持8层,分别为Port7-14。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一般只用到4个端口来用于解调控制信令,为Port7-10。
以现有的方式的应用进行说明。图2是相关技术的RB内的资源划分与端口对应关系一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应关系一存在的问题在于,这种方式的导频端口在小区间或传输节点间协调时不够灵活。并且做MU-MIMO不灵活,图3是相关技术的RB内的资源划分与端口对应关系二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对应关系二对于所有情况均引入多个Port的盲检测虽然可以很灵活,但增加了盲检复杂度。
第二控制信令区域可以还可以引入较多的一些新的特性,比如新的调制方式,为了保证鲁棒性,在老版本中第一控制区域中传输的控制信道PDCCH只支持QPSK的调制方式,但由于MIMO技术的发展,基于反馈的闭环MIMO已经可以较好的支持16QAM方式,另外,对于部分信道环境较好的UE也有条件支持16QAM甚至于64QAM。因此一种考虑是引入16QAM的调制方式甚至可以考虑引入64QAM。
现有技术为,对于第二控制信令区域的所有检测总是检测两种调制方式:QPSK和16QAM,或者是QPSK、16QAM、64QAM这样的话相对于只检测一种的情况,盲检次数会翻一倍或两倍。
在第二控制信令传输区域也可以支持传输分集技术,虽然第一控制信令传输区域已经可以支持分集技术,但由于第二控制信令传输区域可以更好的进行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因此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向。如果终端希望做分集可以在第一控制信令区传输区域或第二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的分集区域进行传输。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控制信道检测的方法次数比较多,导致效率比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控制信道检测的方法次数比较多,导致效率比较低,复杂度较高,终端成本增加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该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包括:终端确定需要检测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DMRS port或DMRS portGroup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是该终端根据聚合级别或该终端所分配的资源块内的子资源块大小所确定;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优选地,对应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对应关系不同。
优选地,通过高层的RRC信令指示不同聚合级别或分配的资源块内的不同子资源块大小时,所述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DMRS port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包括:终端确定盲检测所需要检测的控制信道所采用的传输技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技术与盲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需要盲检测的传输技术所对应的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所述终端使用所述传输技术和所述传输技术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联合检测。
优选地,所述需要盲检测的不同传输技术所对应的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不同。
优选地,所述通过高层的RRC信令配置所述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之一:所述传输技术为分集技术,所述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为QPSK;所述传输技术为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传输技术,所述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为所述QPSK和/或16QA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包括:终端获取需要检测的控制信道对应的N个聚合级别,编号为1至N,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N个聚合级别分别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所述终端对所述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与该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进行联合检测。
优选地,在所述N个聚合级别中,至少存在两个不同聚合级别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不同。
优选地,通过高层的RRC信令配置所述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为以下之一:所述聚合级别对应1个eCCE,所述调制方式为QPSK和/或16QAM;所述聚合级别对应2个eCCE,所述调制方式为QPSK和/或16QAM;所述聚合级别对应4个eCCE,所述调制方式为QPSK和/或16QAM;所述聚合级别对应8个eCCE,所述调制方式为QPSK。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包括:终端确定需要盲检测的控制信道所采用的传输技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技术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聚合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技术所对应的需要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技术所对应的聚合级别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优选地,不同传输技术所对应的聚合级别不同。
优选地,不同传输技术所对应的聚合级别不同是指:对应于不同的传输技术的聚合级别数目不同;或者对应于不同的传输技术的聚合级别数目相同,且该聚合级别包括的种类不同。
优选地,所述对应关系为以下之一:所述传输技术为分集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A种,所述传输技术为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为B种,其中,A大于B;所述传输技术为分集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C种,所述传输技术为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于的聚合级别为C种,其中,所述分集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所包括的种类和所述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所包括的种类不同;所述传输技术为开环预编码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D种,所述传输技术为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E种,其中,D大于E;所述传输技术为开环预编码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F种,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E种,其中,所述开环预编码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所包括的种类和所述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所包括的种类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控制信令的传输区域与调制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盲检测时对应于所述传输区域的需要盲检测的调制方式;所述终端在对所述控制信道盲检测时,在所述传输区域使用对应于该传输区域的调制方式进行检测。
优选地,不同传输区域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不同,其中,所述调制方式不同包括:调制方式数目不同和/或调制方式种类不同。
优选地,通过高层的RRC信令配置所述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传输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第一控制信令区域和第二控制信令区域,第二区域为第二控制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传输分集区域,第二区域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终端确定需要检测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DMRS port或DMRSport Group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是该终端根据聚合级别或该终端所分配的资源块内的子资源块大小所确定;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盲检测所需要检测的控制信道所采用的传输技术;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技术与盲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需要盲检测的传输技术所对应的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第二检测模块,用于使用所述传输技术和所述传输技术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联合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要检测的控制信道对应的N个聚合级别,编号为1至N,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个聚合级别分别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第三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与该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进行联合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盲检测的控制信道所采用的传输技术;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技术与检测所述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聚合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技术所对应的需要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第四检测模块,用于使用所述传输技术所对应的聚合级别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令的传输区域与调制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盲检测时对应于所述传输区域的需要盲检测的调制方式;第五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传输区域的控制信令进行盲检测。
通过本发明,采用终端确定需要检测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DMRSport或DMRS port Group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克服了相关技术中对控制信道检测次数比较多导致效率比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控制信道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的新旧版本的控制信令区域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的RB内的资源划分与端口对应关系一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的RB内的资源划分与端口对应关系二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三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四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五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一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二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三结构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四结构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五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一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402和步骤S404。
步骤S402:终端确定需要检测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DMRS port)或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组(DMRS port Group)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是该终端根据聚合级别或该终端所分配的资源块内的子资源块大小所确定;
步骤S404:终端根据该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通过上述步骤,终端确定需要检测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DMRSport或DM RS port Group的对应关系,并根据该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克服了相关技术中对控制信道检测次数比较多导致效率比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控制信道检测的效率。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402可以使用多种实施方式确定该对应关系,比较优的,可以通过高层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不同聚合级别或分配的资源块内的不同子资源块大小时,所述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DMRS port的对应关系。
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应于不同聚合级别的该对应关系不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二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502至步骤S506。
步骤S502:终端确定盲检测所需要检测的控制信道所采用的传输技术;
步骤S504:终端根据该传输技术与盲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该需要盲检测的传输技术所对应的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
步骤S506:终端使用该传输技术和该传输技术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对该控制信道进行联合检测。
通过上述步骤,终端根据该传输技术与盲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该需要盲检测的传输技术所对应的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并使用该传输技术和该传输技术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对该控制信道进行联合检测,克服了相关技术中对控制信道检测次数比较多导致效率比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控制信道检测的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需要盲检测的不同传输技术所对应的检测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可以是不同的。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高层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上述对应关系。
在实施时,可以根据传输技术设置对应的调制方式,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该对应关系可以为以下之一:该传输技术为分集技术,该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为四相相移键控(QPSK);该传输技术为基于DMRS解调与编码技术,该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为该QPSK和/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通过预先设置传输技术与调制方式的对应关系,降低了配置过程中的信令消耗,提高了配置的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三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602至步骤S606。
步骤S602:终端获取需要检测的控制信道对应的聚合级别,编号为1至N,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步骤S604:终端根据上述N个聚合级别分别与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该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
步骤S606:终端对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与该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进行联合检测。
通过上述步骤,终端根据上述N个聚合级别分别与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该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并对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与该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进行联合检测,克服了相关技术中对控制信道检测次数比较多导致效率比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控制信道检测的效率。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N个聚合级别中,可以是至少存在两个不同聚合级别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不同。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高层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上述对应关系。
在实施时,可以根据聚合级别配置多种调制方式,比较优的,可以采用方式之一的对应关系:该聚合级别对应1个eCCE,该调制方式为四相相移键控(QPSK)和/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该聚合级别对应2个eCCE,该调制方式为四相相移键控(QPSK)和/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该聚合级别对应4个eCCE,该调制方式为QPSK和/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该聚合级别对应8个eCCE,该调制方式为QPSK。通过预先设置聚合级别与调制方式的对应关系,降低了配置过程中的信令消耗,提高了配置的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四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702至步骤S706。
步骤S702:终端确定需要盲检测的控制信道所采用的传输技术;
步骤S704:终端根据该传输技术与检测该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聚合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传输技术所对应的需要检测的该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
步骤S706:终端根据上述传输技术所对应的聚合级别对上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通过上述步骤,终端根据该传输技术与检测该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聚合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传输技术所对应的需要检测的该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并根据上述传输技术所对应的聚合级别对上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克服了相关技术中对控制信道检测次数比较多导致效率比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控制信道检测的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不同传输技术所对应的聚合级别可以是不同的。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不同传输技术所对应的聚合级别不同可以是指:对应于不同的传输技术的聚合级别数目不同;或者对应于不同的传输技术的聚合级别数目相同,且该聚合级别包括的种类不同。
在实施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分集技术设置不同的聚合级别,比较优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之一的对应关系:该传输技术为分集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A种,该传输技术为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为B种,其中,A大于B;该传输技术为分集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C种,该传输技术为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于的聚合级别为C种,其中,该分集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所包括的种类和该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所包括的种类不同;该传输技术为开环预编码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D种,该传输技术为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E种,其中,D小于E;该传输技术为开环预编码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F种,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为E种,其中,该开环预编码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所包括的种类和该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的聚合级别所包括的种类不同。通过预先设置传输技术与聚合级别的对应关系,降低了配置过程中的信令消耗,提高了配置的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的第五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802至步骤S804。
步骤S802,终端根据控制信令的传输区域与调制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盲检测时对应于,传输区域的需要盲检测的调制方式;
步骤S804,终端在对上述控制信道盲检测时,在上述传输区域使用对应于该传输区域的调制方式进行检测。
通过上述步骤,终端根据控制信令的传输区域与调制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盲检测时对应于,传输区域的需要盲检测的调制方式,并在对上述控制信道盲检测时,在上述传输区域使用对应于该传输区域的调制方式进行检测,克服了相关技术中对控制信道检测次数比较多导致效率比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控制信道检测的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不同传输区域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可以是不同的,其中,上述调制方式不同可以包括:调制方式数目不同和/或调制方式种类不同。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高层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所述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上述传输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可以为:第一控制信令区域和第二控制信令区域,第二区域可以为第二控制区域;上述第一区域也可以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传输分集区域,第二区域可以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该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下面对该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中涉及到的模块进行说明。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一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92和第一检测模块94,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确定模块92,用于确定需要检测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DMRS port)或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组(DMRS portGroup)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是该终端根据聚合级别或该终端所分配的资源块内的子资源块大小所确定;第一检测模块94,连接至第一确定模块92,用于根据第一确定模块92确定的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该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下面对该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中涉及到的模块进行说明。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二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确定模块1002,第三确定模块1004,第二检测模块1006,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二确定模块1002,用于确定盲检测所需要检测的控制信道所采用的传输技术;第三确定模块1004,连接至第二确定模块1002,用于根据第二确定模块1002确定的该传输技术与盲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该需要盲检测的传输技术所对应的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第二检测模块1006,连接至第三确定模块1004,用于使用第三确定模块1004确定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对该控制信道进行联合检测。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该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下面对该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中涉及到的模块进行说明。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三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02,第四确定模块1104,第三检测模块1106,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获取模块1102,用于获取需要检测的控制信道对应的N个聚合级别,编号为1至N,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第四确定模块1104,连接至获取模块1102,用于根据获取模块1102获取到的上述N个聚合级别分别与检测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的对应关系,确定该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该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第三检测模块1106,连接至第四确定模块1104,用于对第四确定模块1104确定的需要检测的N个聚合级别与该N个聚合级别分别对应的调制方式数目和/或种类进行联合检测。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该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下面对该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中涉及到的模块进行说明。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四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五确定模块1202,第六确定模块1204,第四检测模块1206,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五确定模块1202,用于确定需要盲检测的控制信道所采用的传输技术;第六确定模块1204,连接至第五确定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五确定模块1202确定的传输技术与检测该控制信道所对应的聚合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传输技术所对应的需要检测的该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第四检测模块1206,连接至第六确定模块1204,用于使用该传输技术所对应的第六确定模块1204确定的聚合级别对上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的第五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七确定模块1302,第五检测模块1304,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七确定模块1302,用于根据控制信令的传输区域与调制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盲检测时对应于传输区域的需要盲检测的调制方式;第五检测模块1304,连接至第七确定模块1302,用于根据第七确定模块1302确定的调制方式对上述传输区域的控制信令进行盲检测。
下面将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优选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
现有的控制信道检测技术存在盲检次数过多问题,主要为盲检区域增多,多个DMRS端口需要盲检,调制方式需要盲检,因此盲检次数几何级倍数的增长,给终端带来了较高的复杂度,检测延迟增大,且造成终端硬件成本较高。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至四进行详细说明。
优选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终端根据聚合级别来确定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使用的DMRS port或DMRSportGroup的对应关系或者终端资源块内分配的资源大小确定RB内子资源块与使用的DMRSport或DMRS port Group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进行控制信令检测。
优选地,不同的聚合级别有不同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DMRS port(group)对应关系。
优选地,通过RRC信令指示不同聚合级别时,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DMRS port的对应关系,分别指示或联合指示。
优选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终端按照多种传输技术的假设来检测所述控制信令,并根据所述传输技术来确定在按照该传输技术检测时,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种类,不同的传输技术假设下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数目或种类不同。
优选地,终端针对某种传输技术RRC信令配置需要其要检测的调制方式种类或种类集合
优选地,假设分集技术情况下固定检测QPSK,假设基于DMRS解调的与编码技术下固定检测QPSK和16QAM。
优选地,假设分集技术情况下分集固定检测QPSK,假设基于DMRS解调的与编码技术下固定检测16QAM。
优选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终端按照多种聚合级别的假设来检测所述控制信令,并根据所述聚合级别确定在按照该聚合级别检测时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数目或种类,不同的聚合级别下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数目或种类不同,终端在检测时根据对应检测的调制方式数目或种类。
终端针对某种聚合级别RRC信令配置需要其要检测的调制方式种类或种类集合.进一步的可以是分别配置或部分聚合级别联合配置
优选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终端按照多种传输技术的假设来检测所述控制信令,不同的传输技术分别对应不同的需要检测的聚合级别。优选地,不同的传输技术分别对应不同的需要检测的聚合级别和含义为数目不同或数据相同时种类不同。
优选地,传输分集技术对应X种,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Y种,Y<X。
优选地,传输分集技术对应X种,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X种,但X种包含的聚合级别种类不同。
优选地,开环预编码技术对应X种,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Y种,Y<X。
优选地,开环预编码技术应X种,基于DMRS解调的传输技术对应X种,但X种包含的聚合级别种类不同。
优选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第二控制信令区域的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基站发送下行控制信令时有几种控制信令检测的Size,分别为基于eCCE定义的几种不同的聚合级别:
聚合级别a,聚合级别b,聚合级别c,聚合级别d,其中a,b,c,d为整数。常见的取值有1,2,4,8。这里不限于这种取值,也不限于4种聚合级别,也可以是2种,3种聚合级别等其他情况。
对基站和终端来说,约定存在以下的映射关系:
聚合级别1时,如在RB内占用1个eCCE,如果为其中的Resource1,其固定或配置为使用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7,如果为其中的Resource2,其固定或配置为使用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8,如果为其中的Resource3,其固定或配置为使用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9,如果为其中的Resource4,其固定或配置为使用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9.如果是配置的情况是基站通过信令进行配置的。
聚合级别为2时,可以采用如下之一的方式:
方式一:在RB内占用2个eCCE,如果为Resouce1,和2,Resouce1和2,两块Resouce均固定或配置为使用导频端口7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如果为Resouce3和4,两块Resouce均固定或配置为使用导频端口8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
方式二:在RB内占用2个eCCE,如果为Resouce1,和2,两块Resouce均固定或配置为使用导频端口7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如果为Resouce3和4,两块Resouce均固定或配置为使用导频端口8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
方式三:在RB内占用2个eCCE,如果为Resouce1,和2,两块Resouce均固定或配置为使用导频端口7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如果为Resouce3和4,两块Resouce均固定或配置为使用导频端口9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
方式四:在RB内占用2个eCCE,如果为Resouce1,和2,两块Resouce均固定或配置为使用导频端口8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如果为Resouce3和4,两块Resouce均固定或配置为使用导频端口10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
方式五:在RB内占用2个eCCE,如果为Resouce1,和2,两块Resouce使用导频端口7or8中的任一个端口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但Resouce1和2使用的导频端口需要相同。如果为Resouce3和4,两块Resouce均固定或配置为使用导频端口9 or 10中的任一个端口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但Resouce3和4使用的导频端口需要相同。
聚合级别为4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之一:
方式一:在RB内占用2个eCCE,分别为Resouce1,2,3,4,四块Resouce使用导频端口7or8中的任一个端口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但Resouce1,2,3,4使用的导频端口需要相同。
方式二:在RB内占用2个eCCE,分别为Resouce1,2,3,4,四块Resouce固定使用导频端口7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
方式三:在RB内占用2个eCCE,分别为Resouce1,2,3,4,四块Resouce固定使用导频端口8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
聚合级别8时,在RB内占满4块Resouce,因此映射关系与聚合级别为4时相同。
基站确定了待发送的控制信令的size,也就是聚合级别后,映射到频域资源上按照上述的资源与使用的导频端口的关系进行数据发射和预编码处理,Resouce/eCCE与对应的DMRS port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处理。
终端在盲检时,根据聚合级别来确定RB内子资源块与使用的DMRS port或DMRSportGroup的对应关系或者终端RB内分配的资源大小确定RB内子资源块与使用的DMRSport或DMRS port Group的对应关系。不同的聚合级别或RB内分配的资源大小资源与DMRSport的映射关系不一样。进一步的终端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进行控制信令检测。
优选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不同聚合级别下资源快内子资源与其使用的DMRS端口的关系是通过信令配置确定,该信令可以为高层配置信令,具体为UE specific的RRC层的信令,即每个UE可以由不同的对应关系。
聚合级别2时,基站配置信令指示部分UE Resouce1,2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7,Resource3,4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9.基站配置信令还指示部分UE的Resouce1,2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8,Resource3,4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10.
聚合级别4时,基站配置信令指示部分UE Resouce1,2,3,4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7,基站配置信令还指示部分UE的Resouce1,2,3,4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8
聚合级别1时,基站配置信令指示部分UE Resouce1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7,UEResouce2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8,UE Resouce3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9,UEResouce1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10。基站配置信令还指示部分UE Resouce1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8,UE Resouce2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7,UE Resouce3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10,UE Resouce1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9
聚合级别2时,基站配置信令指示部分UE Resouce1,2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7,UE Resouce3,4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9。基站配置信令还指示部分UEResouce1,2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8,UE Resouce3,4对应的解调导频端口是port10
优选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可以采用QPSK和16QAM两种调制方式对控制信令进行调制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QPSK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总是使用分集技术进行发送。在发送经过16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总是使用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发送.这里的使用分集技术进行发射可以是再第一控制信令区域发射或者是在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使用分集技术发送。
或者基站在发送经过QPSK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总是使用分集技术进行发送。在发送经过16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分集技术进行发送也使用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发送.
终端按照分集传输来检测控制信令时,只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为QPSK进行检测,终端按照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检测时,只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16QAM进行检测。或者终端按照分集传输来检测控制信令时,只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为QPSK进行检测,终端按照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检测时,除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为QPSK进行检测外还假设调制方式为16QAM进行检测。
基站可以通过信令联合指示各种聚合级别下子资源块与其使用的DMRS ports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对每个聚合级别下的子资源块与其使用的DMRS ports的对应关系进行分别指示。
优选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可以采用QPSK和16QAM,64QAM三种调制方式对控制信令进行调制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QPSK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总是使用分集技术进行发送。在发送经过16QAM,64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总是使用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发送.这里的使用分集技术进行发射可以是再第一控制信令区域发射或者是在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使用分集技术发送。
在实施时,基站页可以在发送经过QPSK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使用分集技术进行发送。在发送经过16QAM,64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分集技术进行发送也使用基于DM 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发送.
终端按照分集传输来检测控制信令时,只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为QPSK进行检测,终端按照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检测时,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16QAM进行检测且还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64QAM进行检测。或者终端按照分集传输来检测控制信令时,只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为QPSK进行检测,终端按照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检测时,除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为QPSK进行检测外还假设调制方式为16QAM,64QAM进行检测。
优选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可以采用QPSK和16QAM,64QAM三种调制方式对控制信令进行调制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QPSK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总是使用分集技术进行发送。在发送经过64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总是使用基于DM 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发送.在发送经过16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分集技术进行发送也使用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发送.这里的使用分集技术进行发射可以是再第一控制信令区域发射或者是在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使用分集技术发送。
终端按照分集传输来检测控制信令时,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为QPSK以及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为16QAM进行检测,终端按照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检测时,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16QAM进行检测且还假设在使用该传输技术时调制方式64QAM进行检测。
优选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各种传输技术对应的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来确定。基站通过发送RRC信令通知分集技术时会使用的调制方式或可能使用的调制方式集合,比如QPSK,或者是(QPSK,16QAM)。
基站通过发送RRC信令通知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时使用的调制方式,比如16QAM,(QPSK,16QAM),(16QAM,64QAM)
终端收到上述信令后即可在盲检测时,假设分集技术检测时,根据RRC信令的信息确定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假设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检测时确定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
优选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可以采用1个eCCE,2个eCCE,4个eCCE,8个eCCE 4种size,也即4种聚合级别对控制信令进行调制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QPSK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使用1个eCCE,2个eCCE,4个eCCE,8个eCCE 4种size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16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使用1个eCCE,2个eCCE,2种size发送。
终端在按照1个eCCE的聚合级别检测时,检测QPSK和16QAM,在按照2个eCCE的聚合级别检测时,检测QPSK和16QAM,在按照4,8个CCE检测时,只检测QPSK。
优选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可以采用1个eCCE,2个eCCE,4个eCCE,8个eCCE 4种size,也即4种聚合级别对控制信令进行调制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QPSK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使用4个eCCE,8个eCCE 4种size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16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使用1个eCCE,2个eCCE,2种size发送。
终端在按照1个eCCE的聚合级别检测时,只检测16QAM,在按照2个eCCE的聚合级别检测时,只检测16QAM,在按照4,8个CCE检测时,只检测QPSK。
优选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可以采用1个eCCE,2个eCCE,4个eCCE,8个eCCE 4种size,也即4种聚合级别对控制信令进行调制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QPSK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使用1个eCCE,2个eCCE,4个eCCE,8个eCCE 4种size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16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使用1个eCCE,2个eCCE,4个eCCE,3种size发送。
基站在发送经过64QAM调制的控制信令符号时,可以使用1个eCCE,2个eCCE,2种size发送。
终端在按照1个eCCE的聚合级别检测时,检测QPSK,16QAM,16QAM,在按照2个eCCE的聚合级别检测时,检测QPSK,16QAM,16QAM,,在按照4个CCE检测时,检测QPSK,16QAM,在按照8个CCE检测时,只检测QPSK。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选实施例十一、十二和十三中,各种聚合级别对应的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来确定。
优选实施例十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发送RRC信令通知聚合级别1,2时会使用的调制方式或可能使用的调制方式集合,比如QPSK,16QAM。基站通过发送RRC信令通知聚合级别为4,8时使用的调制方式,比如QPSK。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基站通过发送RRC信令通知聚合级别1,2时会使用的调制方式或可能使用的调制方式为16QAM,基站通过发送RRC信令通知聚合级别为4,8时使用的调制方式为QPSK。
在实施时,采用下述方式也是可以的,基站通过发送RRC信令进行联合通知,如聚合级别1,2使用同一信令,聚合级别4,8使用同一信令,那么使用同一信令的聚合级别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相同。也可以是聚合级别1,2,4,8分别使用不同的信令来通知,可以分别配置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
优选实施例十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下行传输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可以采用分集的传输技术和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传输控制信令。
当使用分集传输技术进行传输时,基站可以从4种控制信令的size中可选则一种size进行传输,比如聚合级别1,2,4,8四种。
当使用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传输时,基站可以从2种控制信令的size中可选则一种size进行传输,比如聚合级别1,2两种。
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定分集传输时和基于DMRS解调的与编码技术时eCCE的定义是相同的。
终端按照多种传输技术的假设来检测所述控制信令,在假设传输分集技术进行检测时,检测聚合级别1,2,4,8四种size。在假设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来进行检测时,聚合级别检测1,2两种size。
在实施时,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当使用分集传输技术进行传输时,基站可以从3种控制信令的size中可选则一种size进行传输,比如聚合级别2,4,8三种。
当使用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传输时,基站可以从2种控制信令的size中可选则一种size进行传输,比如聚合级别1,2两种。
终端按照多种传输技术的假设来检测所述控制信令,在假设传输分集技术进行检测时,检测聚合级别2,4,8三种size。在假设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来进行检测时,聚合级别检测1,2两种size
在实施时,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当使用分集传输技术进行传输时,基站可以从3种控制信令的size中可选则一种size进行传输,比如聚合级别4,8两种。
当使用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传输时,基站可以从2种控制信令的size中可选则一种size进行传输,比如聚合级别1,2两种。
终端按照多种传输技术的假设来检测所述控制信令,在假设传输分集技术进行检测时,检测聚合级别4,8两种size。在假设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来进行检测时,聚合级别检测1,2两种size。
优选实施例十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针对某种传输技术需要检测的控制信令size。
例如:高层信令配置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传输时需要检测的size为聚合级别1,2的情况或者高层信令配置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传输时需要检测的size为聚合级别1,2,4的情况,或者只为1,只为2,或只为4。
再例如:高层信令配置基于分集进行传输时需要检测的size为聚合级别4,8的情况或者高层信令配置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进行传输时需要检测的size为聚合级别2,4,8的情况,或者只为2,只为4,或只为8。
优选实施例十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选择在多个区域上发送控制信令,比如第一控制信令区域和第二控制信令区域。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也可以进一步根据传输技术不同分为不同的区域。相同的传输技术下,也可以由多个可以供选择的传输资源块位置。
基站可以在区域1发送控制信令,也可以在区域2发送控制信令。
例如:区域1为第一控制信令区域和第二控制信令区域,区域2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或者区域1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传输分集区域,区域2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区域。也可以是,区域1和区域2为不同的RB。
区域1基站可以发送4种控制信令的size,如聚合级别1,2,4,8,终端盲检测这几种控制信令size。区域2可以基站可以发送2种控制信令size如聚合级别1,2,终端盲检测这几种控制信令的size。
区域1基站可以发送2种控制信令的size,如聚合级别1,2,终端盲检测这几种控制信令size。区域2可以基站可以发送2种控制信令size如聚合级别4,8,终端盲检测这几种控制信令的size。
优选实施例十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基站来说可以选择在多个区域上发送控制信令,比如第一控制信令区域和第二控制信令区域。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也可以进一步根据传输技术不同分为不同的区域。相同的传输技术下,也可以由多个可以供选择的传输资源块位置。
基站可以在区域1发送控制信令,也可以在区域2发送控制信令。
优选地,区域1为第一控制信令区域和第二控制信令区域,区域2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或者区域1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传输分集区域,区域2为第二控制信令区域中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区域。也可以是,区域1和区域2为不同的RB。
区域1基站可以使用QPSK调制方式,终端盲检测该区域时只检测QPSK调制方式。区域2可以使用16QAM调制方式,终端盲检测该区域时只检测16QAM调制方式
区域1基站可以使用QPSK调制方式,终端盲检测该区域时只检测QPSK调制方式。区域2可以使用QPSK,16QAM调制方式,终端盲检测该区域时只检测QPSK和16QAM调制方式
优选实施例十九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区域1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可以使用高层信令配置。区域2需要检测的调制方式可以使用高层信令配置。
区域1需要检测的聚合级别可以使用高层信令配置。与前面实施例类似,区域2需要检测的聚合级别可以使用高层信令配置。
优选实施例二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多个区域发送控制信令,该多个控制区域采用的传输方式为不同。终端根据多个区域对应的传输方式分别进行盲检测。该对个控制区域为多于2个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分集技术可以为开环预编码技术或单天线端口传输技术来替换,基于DMRS解调的预编码技术也可以采用使用一端口的单流beamforming技术来替换。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了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终端确定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DMRS port或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组DMRS portGroup的对应关系,并使用该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克服了相关技术中对控制信道检测次数比较多导致效率比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控制信道检测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技术效果并不是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所具有的,有些技术效果是某些优选实施方式才能取得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确定需要检测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DMRS port或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组DMRS port Group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是该终端根据聚合级别或该终端所分配的资源块内的子资源块大小所确定;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于不同聚合级别的所述对应关系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高层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不同聚合级别或分配的资源块内的不同子资源块大小时,所述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DMRSport的对应关系。
4.一种控制信道的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终端确定需要检测的资源块内子资源块与该终端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DMRS port或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组DMRS port Group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是该终端根据聚合级别或该终端所分配的资源块内的子资源块大小所确定;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CN201110459725.3A 2011-12-31 2011-12-31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188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0056.8A CN106877978B (zh) 2011-12-31 2011-12-31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1110459725.3A CN103188041B (zh) 2011-12-31 2011-12-31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9725.3A CN103188041B (zh) 2011-12-31 2011-12-31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0056.8A Division CN106877978B (zh) 2011-12-31 2011-12-31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041A CN103188041A (zh) 2013-07-03
CN103188041B true CN103188041B (zh) 2017-08-08

Family

ID=486790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0056.8A Active CN106877978B (zh) 2011-12-31 2011-12-31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1110459725.3A Active CN103188041B (zh) 2011-12-31 2011-12-31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0056.8A Active CN106877978B (zh) 2011-12-31 2011-12-31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6877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3894A1 (zh) * 2013-07-30 2015-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检测与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05703882B (zh) * 2014-11-28 202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信道或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相应的发送端
CN109314617B (zh) * 2016-06-30 2023-03-03 苹果公司 用于5g dci解码中的crc模糊避免的方法
CN109391413B (zh) * 2017-08-10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9047095A1 (zh) * 2017-09-07 2019-03-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度信令的检测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111207B (zh) * 2017-11-10 2021-04-23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581754B (zh) * 2018-06-11 2021-05-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装置
CN112189370A (zh) 2018-06-14 2021-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0855329B (zh) * 2018-08-20 2022-01-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码字映射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EP4266797A4 (en) * 2020-12-30 2024-02-28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 DOWNLINK SIGNA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62066A1 (en) * 2009-11-20 2011-05-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notify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N102122985A (zh) * 2010-01-11 2011-07-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CN102158302A (zh) * 2010-02-11 2011-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02170624A (zh) * 2011-03-29 2011-08-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指示、传输、控制信令检测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5399A (zh) * 2006-09-30 2008-04-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可变带宽系统中传输控制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CN101222260A (zh) * 2007-01-09 2008-07-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CN101242216A (zh) * 2007-02-06 2008-08-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62066A1 (en) * 2009-11-20 2011-05-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notify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N102122985A (zh) * 2010-01-11 2011-07-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CN102158302A (zh) * 2010-02-11 2011-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02170624A (zh) * 2011-03-29 2011-08-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指示、传输、控制信令检测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7978A (zh) 2017-06-20
CN103188041A (zh) 2013-07-03
CN106877978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8041B (zh)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690053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3355007B (zh) 控制信道传输和接收的方法和系统
CN104641583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KR101943174B1 (ko) 비직교 다중 접속(noma) 무선 시스템 및 방법
AU201233754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6063322B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05009499B (zh) 在自适应配置的tdd通信系统中的确认信息的传输
CN102395206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40406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15193B (zh) 多载波重传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63039A (zh) 在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复用控制信息
CN104660382B (zh) 通信系统中确认信号的传输
CN104272635A (zh) 在多个控制信道类型的情况下响应于控制信道类型的检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号的传输
CN107852318A (zh)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027344B (zh) 在小区内载波聚合系统中发送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09016A (zh) 针对确认信息的码字确定
CN114175805A (zh) 多发送-接收点通信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监测
CN108111275A (zh) 参考信号信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225591A (zh) Tdd通信中用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下行链路信令
CN104584452A (zh) 在回退情况下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
CN108024382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KR101467968B1 (ko) 비적응성 재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6685614B (zh) 一种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140323A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