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2985A -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2985A
CN102122985A CN2010100045042A CN201010004504A CN102122985A CN 102122985 A CN102122985 A CN 102122985A CN 2010100045042 A CN2010100045042 A CN 2010100045042A CN 201010004504 A CN201010004504 A CN 201010004504A CN 102122985 A CN102122985 A CN 102122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mrs
sign field
user terminal
self
us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45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2985B (zh
Inventor
朱剑驰
云翔
张碧军
佘小明
陈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0100045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22985B/zh
Priority to EP10193186.3A priority patent/EP2346201B1/en
Priority to JP2010269438A priority patent/JP5669540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122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2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2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2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该方法的过程包括:基站为进行MU-MIMO传输的一个以上协作传输用户终端UE设置解调导频信号DMRS端口,并根据DMRS端口分配总数和所设置的DMRS端口将每个协作传输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将所述一个以上协作传输用户终端中的第i个用户终端的DMRS端口信息发送给该第i个用户终端;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本发明的这种方法在不增加MU-MIMO的信令开销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指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从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得到的针对国际移动通信演进(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Advanced,IMT-A)的评估结果看出,单小区增强型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IMO,MU-MIMO)已被视为LTE-A的一项重要技术,因为该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系统性能。在LTE Rel-8中,通过高层对传输模式进行半静态配置支持单用户MIMO(Single-UserMIMO,SU-MIMO)和MU-MIMO。在LTE Rel-9中,提出了透明MU-MIMO的概念,并能够支持DMRS端口分配总数Trank≤2的传输,Trank是指实际分配给UE使用的DMRS端口数目。随着LTE Rel-10的展开,对透明MU-MIMO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以便支持Trank>2的情况。需要指出,总的DMRS端口数Nport是固定的,指可供UE使用的DMRS端口数目,DMRS密度为12时Nport为4,DMRS密度为24时Nport为8。但是,DMRS端口分配总数Trank不是固定的,例如在Nport为8时,Trank可以为2。
透明MU-MIMO是指,对于参与MU-MIMO协作传输的任意一个用户终端(UE)而言,SU-MIMO和MU-MIMO传输并不存在差异,以下将该任意一个用户终端称为第i个UE。第i个UE在进行PDSCH接收时,只知道自身解调导频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端口信息,比如自身占用端口数和具体占用哪些端口等;第i个UE并不知道其配对用户终端(co-scheduled UE)的DMRS端口信息。比如,用户终端1、2、3调度在同一个资源块(RB)上,这3个UE构成一个协作传输组,其中UE2和UE3就是UE1的配对UE;在透明MU-MIMO传输中,UE1无法获得UE2和UE3的DMRS端口信息。相应地,非透明MU-MIMO是指,参与MU-MIMO协作传输的一组UE中的任意一个都能够获知其配对UE的DMRS端口信息。
和非透明MU-MIMO相比,透明MU-MIMO既有一定的优势,又存在性能损失。透明MU-MIMO的优势在于:
(1)调度灵活性高
透明MU-MIMO具有的调度灵活性体现在,例如UE可以在同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的不同子带上同时使用SU-MIMO和MU-MIMO。这种调度灵活性对于提高系统性能是有益的。
(2)信令开销低
在透明MU-MIMO中,只传输与SU-MIMO类似的信令,并不需要为了传输配对UE信息而增加额外的信令。
另一方面,透明MU-MIMO的性能损失在于:
(1)无法有效地支持高级接收机
高级接收机,例如干扰抑制合并(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IRC)接收机,能够消除配对UE对于第i个UE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但是,在透明MU-MIMO中,第i个UE无法获知信道信息,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配对UE,因此无法使用IRC接收机。
(2)缺少DMRS密度信息
在LTE Rel-10中,由于DMRS端口分配总数将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可以使用DMRS密度指示协作传输组中多个UE的DMRS端口占用情况。具体地,当DMRS端口分配总数不大于2时,DMRS密度为12REs/RB;当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取3-8的任意一个值)时,DMRS密度为24REs/RB。对于透明MU-MIMO而言,如果某个UE的端口占用数大于2,说明DMRS端口分配总数必定大于2,因此该UE可以间接获知协作传输组的DMRS密度。但是,当某个UE的端口占用数不大于2时,该UE无法获知DMRS密度。其中,某个UE的端口占用数是指分配给该UE使用的DMRS端口的数目。此时,在UE侧,要么出现PDSCH数据和DMRS符号之间的冲突,要么需要去除PDSCH数据。其中,PDSCH数据是指该UE的用户数据。
鉴于透明MU-MIMO在无线传输中的以上特点,需要在基站和UE之间提供透明MU-MIMO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尽量避免透明MU-MIMO存在的性能损失的同时,充分发挥透明MU-MIMO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U-MIMO传输方法,在每个协作传输UE无法获知配对UE的DMRS端口信息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系统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为进行MU-MIMO传输的一个以上协作传输用户终端UE设置解调导频信号DMRS端口,并根据DMRS端口分配总数和DMRS端口设置将每个协作传输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
将所述一个以上协作传输用户终端中的第i个用户终端的DMRS端口信息发送给该第i个用户终端;
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站将每个RB进一步划分为M*N个资源单元RE,并将每个RB中的所有RE分为:第一DMRS符号区、第二DMRS符号区和用户数据区。
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基站将第i个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
当DMRS端口分配总数不大于2时,基站将该第i个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当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时,基站将该第i个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或第二DMRS符号区。
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从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
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或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
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确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不大于2时,基站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并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
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从所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用户数据,并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
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确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第i个用户终端所设置DMRS端口的编号不大于1,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连续时,基站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并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再将所述第二DMRS符号区中的用户数据去除,在该第二DMRS符号区中填充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
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且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判定自身所占用DMRS端口的编号不大于1时,从所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第一数据作为用户数据,并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
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确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不连续时,基站根据DMRS端口设置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和所述用户数据区,再将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中的用户数据去除,填充上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
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且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接收自身DMRS符号,并从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和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第一数据。
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确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第i个用户终端所设置DMRS端口的编号大于1,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连续时,基站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并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
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且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判定自身所占用DMRS端口的编号大于1时,该第i个用户终端从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并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
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判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第i个用户终端所设置DMRS端口的编号不大于1,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连续时,基站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并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再将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叠加到所述第二DMRS符号区中的用户数据上。
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且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判定自身所占用DMRS端口的编号不大于1时,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从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并从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第一数据,根据预编码矢量从所述第一数据中分离出用户数据。
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判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不连续时,基站根据DMRS端口设置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并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和所述用户数据区,再将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叠加到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中的用户数据上。
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当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时,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接收自身DMRS符号,从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并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接收第一数据,根据预编码矢量从所述第一数据中分离出用户数据。
所述每个RB划分为14*12个资源单元RE;
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包括i=6,7,13,14且j=1,6,11的RE,所述第二DMRS符号区包括i=6,7,13,14且j=2,7,12的RE,所述用户数据区包括除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以及分配给信令使用的RE之外的其他RE。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的这种MU-MIMO传输方法,在基站侧根据DMRS端口分配总数映射用户数据和DMRS符号。进一步地,基站还将根据每个协作传输UE的DMRS端口分配情况以及OCC长度,将用户数据和DMRS符号映射到一个RB的多个RE上。每个协作传输UE按照假定DMRS密度并充分利用获得的自身DMRS端口信息,正确接收自身DMRS符号以及用户数据。即使在假定DMRS密度和实际DMRS密度不符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方法也能够确保自身DMRS符号的接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MU-MIMO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RB内第一DMRS符号区、第二DMRS符号区以及用户数据区的分布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采用全缓冲业务模型时透明MU-MIMO和非透明MU-MIMO的性能比较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采用开关业务模型时透明MU-MIMO和非透明MU-MIMO的性能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MU-MIMO传输的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为进行MU-MIMO传输的一个以上协作传输用户终端设置解调导频信号端口。
步骤102:根据DMRS端口分配总数和所设置的DMRS端口将每个协作传输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上。
步骤103:将所述一个以上协作传输用户终端中的第i个用户终端的DMRS端口信息发送给该第i个用户终端。
步骤104: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
在上述透明MU-MIMO传输中,参与协作传输的每个用户终端(UE)都无法获知与DMRS端口分配总数(total rank)对应的DMRS密度信息,以下将DMRS端口分配总数表示为Trank。因此,在基站侧执行PDSCH映射以及UE侧进行接收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Transparent Casel):不论Trank是否大于2,基站都不在图2示出的斜线填充和点填充的RE中填写用户数据。其中,斜线填充的RE为第一DMRS符号区,点填充的RE为第二DMRS符号区,无填充的RE中除固定分配给信令使用的RE之外的RE为用户数据区。具体地,第一DMRS符号区包括i=6,7,13,14且j=1,6,11的RE,第二DMRS符号区包括i=6,7,13,14且j=2,7,12的RE。RB的划分并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方式,可以将一个RB划分为M*N个RE,M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当Trank>2时(Trank=3,4,5,6,7,8),DMRS符号占用24个RE,基站的上述操作不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当Trank≤2时,DMRS符号只占用12个RE,另外12个RE(即第二DMRS符号区)为空,并不用于填充用户数据。
相应地,UE假定基站侧使用的DMRS密度为每个RB中占用24个RE(即24REs/RB),因此UE并不在这24个RE上接收用户数据。由于基站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在第二DMRS符号区填充用户数据,即第二DMRS符号区要么填充DMRS符号,要么为空,UE侧可以不必考虑实际DMRS密度。当然,方案1在DMRS密度为12REs/RB时,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
需要指出,不论OCC长度为2还是4,方案1都适用。
方案2(Transparent Case2):UE假定基站侧使用的DMRS密度为12REs/RB。
(1)当Trank≤2时,基站侧对以比特为单位的用户数据和DMRS符号进行编码和调制,将用户数据和DMRS符号映射到每个RB的RE上。由于Trank≤2,DMRS符号至多占用斜线填充的12个RE,每个RB中的其余RE(即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均填充用户数据。
相应地,第i个UE可以占用Port-0或Port-1,或者同时占用Port-0和Port-1。也就是说,DMRS密度确实为12REs/RB,UE的假定是正确的。UE在接收时,仅从斜线填充的12个RE获取DMRS符号,从其他RE获取用户数据。
(2)当Trank>2且OCC长度为2(即4≥Trank>2)、且第i个UE占用斜线填充的一个或者多个RE时
基站侧先将用户数据填充到除图2中斜线填充所示的12个RE之外的其余RE,再将图2点填充所示的12个RE中的用户数据去除(puncture),并填充上配对用户终端(co-scheduled UE)的DMRS符号,以免在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之间出现冲突。
第i个UE在接收时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由基站提供)获知自身占用Port-0或Port-1,或者同时占用Port-0和Port-1,也就是说第i个UE所占用端口的编号不大于1,则该第i个UE仅从斜线填充的12个RE获取DMRS符号,并从其他RE获取用户数据。此时,第i个UE将点填充所示的12个RE中记录的配对UE的DMRS符号也视为自身的用户数据。需要指出,所有可用DMRS端口从0到Nport-1顺序编号。
对于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不连续的情况,当确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时,基站根据DMRS端口设置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和所述用户数据区,再将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中的用户数据去除,填充上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
相应地,第i个用户终端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且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接收自身DMRS符号,并从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和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第一数据。
(3)当Trank>2且OCC长度为2(4≥Trank>2)、且第i个UE占用到点填充所示的一个或者多个RE时
基站侧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并将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
相应地,第i个用户终端从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并从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
方案3(Transparent Case3):和方案2类似,即UE假定基站侧使用的DMRS密度为12REs/RB。不同的是,当实际DMRS密度为24REs/RB时,基站侧先将用户数据填充到除图2的斜线填充所示的12个RE之外的其余RE,再将配对UE的DMRS符号叠加到图2点填充所示的12个RE中的用户数据上。虽然上述操作可能造成第i个UE的用户数据和配对UE的DMRS符号之间的干扰,但是由于第i个UE的用户数据和配对UE的DMRS符号使用的预编码矢量不同,在第i个UE侧仍然可以将二者加以区分。
对于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不连续的情况,当判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时,基站根据DMRS端口设置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并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和所述用户数据区,再将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叠加到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中的用户数据上。比如,当第i个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占用第二DMRS符号区时,用户数据将被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用户数据区。
相应地,当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时,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接收自身DMRS符号,从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并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接收第一数据,根据预编码矢量从所述第一数据中分离出用户数据。
以下通过仿真对透明MU-MIMO和非透明MU-MIMO的性能进行比较,表1示出仿真中使用到的链路级参数。其中,PDCCH使用两个OFDM符号,并忽略公共控制信道的开销。进一步地,假设DMRS端口分配总数为1-2时,DMRS密度为12REs/RB;DMRS端口分配总数为3-8时,DMRS密度为24REs/RB。
  载波频率(Carrier frequency)   2GHz
  传输带宽(Transmission bandwidth)   10MHz
  子帧长度(Subframe length)   1msec
  资源块带宽(RB bandwidth)   180kHz(12 subcarriers)
  子带带宽(Subband bandwidth)   1.08MHz(6RBs)
  信道模型(Channel model)   典型城市模型(Typical Urban,TU)
  天线之间的空间相关性(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antennas)   发射时高度相关(系数为0.95),接收时非相关(Highly-correlated for Tx(0.95)and uncorrelatedfor Rx)
  移动速度或最大多普勒频率(Moving speed or Max.Doppler frequency)   3km/h(fD=5.55Hz)
  基站/UE的天线数(Number of eNodeB/UE antennas)   4(eNodeB),2(UE)注:这些天线为共极化(co-polarization)
  MU-MIMO尺寸(Dimensioning of MU-MIMO)   每个UE的端口占用数为1,DMRS端口分配总数不大于4,且采用动态端口数匹配(Rank 1 for each UE,up to 4 for total rank,anddynamic rank adaptation)
调度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   基于PF的频域调度(Frequency-domain scheduling based on PF)
业务量模型(Traffic model)   全缓冲或者开关因子为0.5的开关业务模型(Full buffer/on-off traffic model with on-offfactor of 0.5)
  调度或AMC上的控制延迟(Control delay on scheduling or AMC)   4msec
  HARQ   Chase合并
  HARQ的往返延迟(Round trip delay of HARQ)   8msec
  MCS集合(set)   QPSK(R=1/8-5/6)16QAM(R=1/2-5/6)64QAM(R=3/5-4/5)
 PMI反馈  Wideband,1 TTI;rank 1
 CQI反馈  Subband,1 TTI;rank 1
 调度粒度(Granularity of scheduling)  Subband,1 TTI
 码本(Codebook)  Household codebook as Rel-8
 用户终端接收机设定(UE receiver assumption)  MRC/IRC
表1仿真参数
图3为采用全缓冲业务模型时透明MU-MIMO和非透明MU-MIMO的性能比较示意图,该全缓冲业务模型是指缓存中的数据量任何时候都是满的。其中,图3a为采用MRC接收机时的系统吞吐量(system throughput)比较,图3b为采用IRC接收机时的系统吞吐量比较。对于图3b,由于在透明MU-MIMO中配对UE的DMRS端口信息是未知的,IRC接收机将采用盲检测,比如在盲检测中始终认为存在配对用户。从图3看出,不论采用何种接收机,非透明MU-MIMO在任意SNR下都具有最佳性能。但是,需要指出,非透明MU-MIMO意味着更大的信令开销。透明MU-MIMO方案3在SNR不高(较低或者中等)时,具有和非透明MU-MIMO类似的性能。但是,在SNR较高时,由于信道估计的准确度下降,透明MU-MIMO方案3的性能也有所下降。此外,由于存在资源浪费,透明MU-MIMO方案1在所有SNR上都存在性能损失。对于透明MU-MIMO方案2,当SNR较低且DMRS端口分配总数较小时,由于不必执行PDSCH去除,其性能最佳;但是,在SNR较高时,由于需要针对DMRS端口分配总数较大的情况执行PDSCH去除,将出现性能损失。
图4为采用开关业务模型时透明MU-MIMO和非透明MU-MIMO的性能比较示意图,开关因子为0.5,该开关业务模型是指缓存中的数据量并非任何时候都是满的,这种缓存数据量满的状态是间歇性的。其中,图4a为采用MRC接收机时的系统吞吐量比较,图4b为采用IRC接收机时的系统吞吐量比较。可以看出,该仿真结果和全缓冲业务模型类似。当然,有限缓冲业务量会导致DMRS端口分配总数减少,这样透明MU-MIMO方案3的增益相比非透明MU-MIMO将略有减少。具体原因在于:透明MU-MIMO方案3将用户数据和配对UE的DMRS符号叠加,导致PDSCH长度增加,使得其增益下降。此外,和透明MU-MIMO方案2相比,透明MU-MIMO方案1的性能略有下降。
从仿真结果看出:
1、和非透明MU-MIMO相比,采用方案3实现的透明MU-MIMO(即将某个UE的用户数据和配对UE的DMRS符号直接叠加)在SNR较低时和非透明MU-MIMO具有相似的性能,但是在SNR较高时有一定的性能损失。
2、对于透明MU-MIMO而言,在UE侧始终假定DMRS密度为24REs/RB(即方案1)或者始终假定DMRS密度为12REs/RB并执行PDSCH去除(即方案2)会存在一定性能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为进行MU-MIMO传输的一个以上协作传输用户终端UE设置解调导频信号DMRS端口,并根据DMRS端口分配总数和DMRS端口设置将每个协作传输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
将所述一个以上协作传输用户终端中的第i个用户终端的DMRS端口信息发送给该第i个用户终端;
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基站将每个RB进一步划分为M*N个资源单元RE,并将每个RB中的所有RE分为:第一DMRS符号区、第二DMRS符号区和用户数据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基站将第i个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
当DMRS端口分配总数不大于2时,基站将该第i个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当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时,基站将该第i个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或第二DMRS符号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从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
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或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确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不大于2时,基站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并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从所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用户数据,并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确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第i个用户终端所设置DMRS端口的编号不大于1,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连续时,基站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并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再将所述第二DMRS符号区中的用户数据去除,在该第二DMRS符号区中填充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且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判定自身所占用DMRS端口的编号不大于1时,从所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第一数据作为用户数据,并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确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不连续时,基站根据DMRS端口设置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和所述用户数据区,再将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中的用户数据去除,填充上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且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接收自身DMRS符号,并从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和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第一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确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第i个用户终端所设置DMRS端口的编号大于1,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连续时,基站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并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且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判定自身所占用DMRS端口的编号大于1时,该第i个用户终端从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并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判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第i个用户终端所设置DMRS端口的编号不大于1,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连续时,基站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用户数据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并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再将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叠加到所述第二DMRS符号区中的用户数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第i个用户终端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且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判定自身所占用DMRS端口的编号不大于1时,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接收自身DMRS符号,从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并从第二DMRS符号区接收第一数据,根据预编码矢量从所述第一数据中分离出用户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DMRS符号和用户数据映射到每个资源块RB上包括:
当判定所述DMRS端口分配总数大于2且OCC长度为2,且为所有协作传输UE设置的DMRS端口不连续时,基站根据DMRS端口设置将所述DMRS符号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并将用户数据映射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和所述用户数据区,再将配对用户终端的DMRS符号叠加到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中的用户数据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每个RB上接收用户数据和自身DMRS符号包括:
当获知所述OCC长度为2时,第i个用户终端根据自身DMRS端口信息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其中一个接收自身DMRS符号,从所述用户数据区接收用户数据,并从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的另一个接收第一数据,根据预编码矢量从所述第一数据中分离出用户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2-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RB划分为14*12个资源单元RE;
所述第一DMRS符号区包括i=6,7,13,14且j=1,6,11的RE,所述第二DMRS符号区包括i=6,7,13,14且j=2,7,12的RE,所述用户数据区包括除第一DMRS符号区和第二DMRS符号区,以及分配给信令使用的RE之外的其他RE。
CN201010004504.2A 2010-01-11 2010-01-11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Active CN102122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504.2A CN102122985B (zh) 2010-01-11 2010-01-11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EP10193186.3A EP2346201B1 (en) 2010-01-11 2010-11-30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MIMO transmission
JP2010269438A JP5669540B2 (ja) 2010-01-11 2010-12-02 マルチユーザマルチ入力マルチ出力(mu−mimo)伝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504.2A CN102122985B (zh) 2010-01-11 2010-01-11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2985A true CN102122985A (zh) 2011-07-13
CN102122985B CN102122985B (zh) 2015-04-08

Family

ID=4407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4504.2A Active CN102122985B (zh) 2010-01-11 2010-01-11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46201B1 (zh)
JP (1) JP5669540B2 (zh)
CN (1) CN102122985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9969A1 (zh) * 2011-03-29 2012-10-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指示、传输、控制信令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3188041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3113147A1 (en) * 2012-01-30 2013-08-0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WO2014201644A1 (zh) * 2013-06-19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59196A (zh) * 2015-09-25 2017-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097084A1 (zh) * 2015-12-09 2017-06-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mrs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6888062A (zh) * 2015-12-10 2017-06-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Cqi估计、sinr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113272A (zh) * 2015-09-25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7181579A (zh) * 2016-03-11 2017-09-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dmrs资源复用方法
WO2018059400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8039902A (zh) * 2011-11-16 2018-05-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14960A (ko) * 2011-08-01 2013-02-12 주식회사 팬택 참조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그 송신장치, 참조신호 수신방법, 그 수신장치
US9407302B2 (en) 2012-12-03 2016-08-02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request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US9763241B2 (en) 2013-03-03 2017-09-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n EPDCCH
CN104393965B (zh) * 2014-11-21 2017-11-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多用户无线网络中的用户协作传输方法
WO2017196398A1 (en) * 2016-05-13 2017-11-16 Intel Corporation Qcl (quasi co-location) for dm-rs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tenna ports for comp (coordinated multi-point)
JP6701439B2 (ja) 2016-08-12 2020-05-2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短縮された送信時間間隔(tti)を用いたpusch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CN110463130B (zh) * 2017-03-25 2022-04-29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8201879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8809599B (zh) 2017-05-05 2023-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8111207B (zh) * 2017-11-10 2021-04-23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9306A1 (en) * 2008-02-07 2009-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llocate acknowledgement channels
CN101621492A (zh) * 2009-08-14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解调数据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9306A1 (en) * 2008-02-07 2009-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llocate acknowledgement channels
CN101621492A (zh) * 2009-08-14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解调数据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DM-RS Design for rank 5-8"",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IS R1-094784》 *
NTT DOCOMO,: ""DL DM-RS Design for LTE-Advanced"",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 BIS R1-092798》 *
NTT DOCOMO,: ""DL DMRS for LTE-A"",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 R1-093503》 *
NTT DOCOMO,: ""DL DM-RS for LTE-A"",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9 R1-094910》 *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9969A1 (zh) * 2011-03-29 2012-10-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指示、传输、控制信令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8039902B (zh) * 2011-11-16 2021-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39902A (zh) * 2011-11-16 2018-05-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88041B (zh) * 2011-12-31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188041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3113147A1 (en) * 2012-01-30 2013-08-0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US8917690B2 (en) 2012-01-30 2014-12-2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CN104995975A (zh) * 2013-06-19 2015-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95975B (zh) * 2013-06-19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201644A1 (zh) * 2013-06-19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59196A (zh) * 2015-09-25 2017-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13272A (zh) * 2015-09-25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96B (zh) * 2015-09-25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13272B (zh) * 2015-09-25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6856426A (zh) * 2015-12-09 2017-06-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mrs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7097084A1 (zh) * 2015-12-09 2017-06-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mrs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6856426B (zh) * 2015-12-09 2019-07-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mrs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290246B2 (en) 2015-12-09 2022-03-29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DMRS ind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6888062B (zh) * 2015-12-10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Cqi估计、sinr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888062A (zh) * 2015-12-10 2017-06-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Cqi估计、sinr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181579A (zh) * 2016-03-11 2017-09-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dmrs资源复用方法
WO2018059400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6201A2 (en) 2011-07-20
CN102122985B (zh) 2015-04-08
EP2346201B1 (en) 2021-07-21
JP2011142617A (ja) 2011-07-21
EP2346201A3 (en) 2016-10-19
JP5669540B2 (ja) 2015-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2985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方法
US11019526B2 (en) Antenna port mapping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KR101715939B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EP3179665B1 (en)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35165B2 (en) Flexible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CN108512786B (zh)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协作通信的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01541085B (zh)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及使用方法
US20150223216A1 (en)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KR20120104308A (ko) 물리 상향링크 공유 채널의 시그널링 구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46100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CN105359607A (zh) 消除相邻小区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932025B (zh) 上行控制信道数据传输方法
WO2011085509A1 (en) Layer-to dm rs port mapping for lte-advanced
CN102792725B (zh) 用于下行信道质量监测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3959880B (zh) 调度无线资源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US2013021586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midambl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22750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CN111245582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基站
CN11747828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