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8894B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38894B CN112738894B CN202011554326.0A CN202011554326A CN112738894B CN 112738894 B CN112738894 B CN 112738894B CN 202011554326 A CN202011554326 A CN 202011554326A CN 112738894 B CN112738894 B CN 1127388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length
- target resource
- resource region
- time do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6月14日的PCT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8/091333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80093722.2、发明名称为“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人们对业务的速率、延迟、高速移动性、能效的追求,以及未来生活中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国际标准组织开始研发第五代(5G,5th Generation)移动通信技术。
在5G新无线(NR,New Radio)系统引入了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业务,该业务的特征是在极短的时延内(例如,1ms)实现超高可靠性(例如,99.999%)的传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使用较短的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进行数据传输,这也意味着需要更频繁的传输下行控制信令。
NR Rel-15中一个控制资源集(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最大支持44次盲检。CORESET在时间上支持三种长度,分别为1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2个OFDM符号以及3个OFDM。终端设备对CORESET进行盲检的时间通常会大于CORESET的长度,但也不会超过一个时隙(slot)(14个OFDM符号)的长度。当在一个slot内给终端设备配置了多个CORESET时,为了不增加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目前限定终端设备最大仍然只支持44次盲检。即限制多个CORESET中的每一个CORESET的最大盲检次数,这样做显然会影响调度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N≥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解调参考符号(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1≤Q≤P,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T个取值,1≤T≤P,所述T个取值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一个时域符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N≥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1≤Q≤P,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解调参考符号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T个取值,1≤T≤P,所述T个取值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一个时域符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N≥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1≤Q≤P,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解调参考符号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T个取值,1≤T≤P,所述T个取值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一个时域符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N≥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1≤Q≤P,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解调参考符号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T个取值,1≤T≤P,所述T个取值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一个时域符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意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意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任意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该参数代表了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能力(monitoring capability),如此,网络设备根据该参数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合理的目标资源区域以及适当的盲检次数,在保障终端设备能够完成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解调的前提下,提高了数据调度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性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NR Rel-16中对于URLLC进行增强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提高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检测能力,即增加终端设备在一个slot内的盲检次数。如何为终端设备配置适当的盲检次数,在保障终端设备能够完成解调的前提下提高调度灵活性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5G系统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20(或称为通信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2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无线接口,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设备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设备”、“无线终端设备”或“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指接入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可选地,终端设备120之间可以进行终端设备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可选地,5G系统或5G网络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NR网络。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笔记本、台式机、平板电脑等任意能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进一步,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即:对于支持URLLC业务的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是指基站,例如5G中的gNB。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CORESET);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一个时域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方式一: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N≥1。
这里,所述N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例如N=44。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所述参数指示具体的时间长度,例如所述参数可以是第一时间长度;2)所述参数指示某个时间等级,不同的时间等级对应不同的第一时间长度,通过某个时间等级可确定相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这里,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如OFDM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例如:所述参数为X=4,其中,X代表第一时间长度,那么,第一时间长度为4个时域符号;再例如,所述参数为L=1,其中,L代表时间等级,那么,第一时间长度为时间等级1所对应的时间长度,假设为3个符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是指: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或时间下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例如: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再例如: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又例如: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定:
1)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这里,第一时间长度为盲检的总时间长度。
2)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首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再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又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DMRS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这里,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得到盲检的总时间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例如: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间上的长度可以为1个OFDM符号,也可以为2个OFDM符号,还可以是3个OFDM符号,分别对应三种传输资源配置,这三种传输资源配置分别对应不同的N的取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其中,所述参数包括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1≤Q≤P,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例如: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间上的长度可以为1个OFDM符号,也可以为2个OFDM符号,还可以是3个OFDM符号,分别对应三种传输资源配置,所述参数包括3个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这三种传输资源配置。
方式二: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最大盲检次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所述参数指示具体的盲检次数;2)所述参数指示某个盲检等级,不同的盲检等级对应不同的盲检次数,通过某个盲检等级可确定相应的盲检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例如:所述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再例如:所述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又例如:所述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时间,也即是所述指定时间,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定:
1)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
这里,第二时间长度为盲检的总时间长度(也即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
2)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首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再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又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DMRS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这里,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得到盲检的总时间长度。
这里,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这里,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如OFDM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检次数。
例如: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间上的长度可以为1个OFDM符号,也可以为2个OFDM符号,还可以是3个OFDM符号,分别对应三种传输资源配置,这三种传输资源配置分别对应不同的最大盲检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其中,所述参数包括T个取值,1≤T≤P,所述T个取值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例如: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间上的长度可以为1个OFDM符号,也可以为2个OFDM符号,还可以是3个OFDM符号,分别对应三种传输资源配置,所述参数包括3个取值,分别用于确定3个最大盲检次数,这3个最大盲检次数分别对应这三种传输资源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基站上报PDCCH的盲检的具体解调能力,基站能够合理的配置CORESET从而提高支持URLLC的终端的数据调度灵活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笔记本、台式机、平板电脑等任意能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进一步,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即:对于支持URLLC业务的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是指基站,例如5G中的gNB。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CORESET);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一个时域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方式一: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N≥1。
这里,所述N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例如N=44。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所述参数指示具体的时间长度,例如所述参数可以是第一时间长度;2)所述参数指示某个时间等级,不同的时间等级对应不同的第一时间长度,通过某个时间等级可确定相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这里,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如OFDM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例如:所述参数为X=4,其中,X代表第一时间长度,那么,第一时间长度为4个时域符号;再例如,所述参数为L=1,其中,L代表时间等级,那么,第一时间长度为时间等级1所对应的时间长度,假设为3个符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是指: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或时间下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例如: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再例如: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又例如: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定:
1)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这里,第一时间长度为盲检的总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间长度。
2)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首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再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又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DMRS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这里,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得到盲检的总时间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例如: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间上的长度可以为1个OFDM符号,也可以为2个OFDM符号,还可以是3个OFDM符号,分别对应三种传输资源配置,这三种传输资源配置分别对应不同的N的取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其中,所述参数包括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1≤Q≤P,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例如: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间上的长度可以为1个OFDM符号,也可以为2个OFDM符号,还可以是3个OFDM符号,分别对应三种传输资源配置,所述参数包括3个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这三种传输资源配置。
方式二: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最大盲检次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所述参数指示具体的盲检次数;2)所述参数指示某个盲检等级,不同的盲检等级对应不同的盲检次数,通过某个盲检等级可确定相应的盲检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例如:所述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再例如:所述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又例如:所述约定时间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即:终端设备从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开始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时间,也即是所述指定时间,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定:
1)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
这里,第二时间长度为盲检的总时间长度(也即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
2)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首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再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又例如: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从DMRS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这里,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得到盲检的总时间长度。
这里,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这里,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如OFDM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检次数。
例如: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间上的长度可以为1个OFDM符号,也可以为2个OFDM符号,还可以是3个OFDM符号,分别对应三种传输资源配置,这三种传输资源配置分别对应不同的最大盲检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其中,所述参数包括T个取值,1≤T≤P,所述T个取值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例如: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间上的长度可以为1个OFDM符号,也可以为2个OFDM符号,还可以是3个OFDM符号,分别对应三种传输资源配置,所述参数包括3个取值,分别用于确定3个最大盲检次数,这3个最大盲检次数分别对应这三种传输资源配置。
以下结合具体应用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示例一
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是3个OFDM符号。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参数为X,X代表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CORESET内的PDCCH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也即盲检总时间,盲检总时间的长度大于CORESET的长度,这里,盲检总时间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终端设备从CORESET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PDCCH进行盲检。
参照图4,假设N=44,X=4(OFDM符号数据),那么,终端设备针对一个CORESET进行44次PDCCH盲检最短需要4个OFDM符号。
示例二
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是3个OFDM符号。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参数为Y,Y代表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CORESET内的PDCCH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也即盲检总时间,盲检总时间的长度大于CORESET的长度,这里,盲检总时间的长度等于所述CORESET的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终端设备从CORESET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PDCCH进行盲检。
参照图5,假设N=44,Y=1(OFDM符号数据),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为3个OFDM符号,那么,终端设备针对一个CORESET进行44次PDCCH盲检最短需要4个OFDM符号。
示例三
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可以是1/2/3个OFDM符号。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参数包括X1、X2、X3,分别代表3个第一时间长度,这3个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3种CORESET的传输资源配置(即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分别是1/2/3个OFDM符号的配置)。其中,X1用于确定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的CORESET所对应的盲检总时间,X2用于确定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的CORESET所对应的盲检总时间,X3用于确定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的CORESET所对应的盲检总时间。
这里,盲检总时间的长度大于CORESET的长度,盲检总时间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终端设备从CORESET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PDCCH进行盲检。
假设N=44,X1=3,X2=4,X3=4,那么: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针对一个CORESET进行44次PDCCH盲检最短需要3个OFDM符号;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针对一个CORESET进行44次PDCCH盲检最短需要4个OFDM符号;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针对一个CORESET进行44次PDCCH盲检最短需要4个OFDM符号。
示例四
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可以是1/2/3个OFDM符号。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参数包括Y1、Y2、Y3,分别代表3个第一时间长度,这3个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3种CORESET的传输资源配置(即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分别是1/2/3个OFDM符号的配置)。其中,Y1用于确定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的CORESET所对应的盲检总时间,Y2用于确定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的CORESET所对应的盲检总时间,Y3用于确定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的CORESET所对应的盲检总时间。
这里,盲检总时间的长度大于CORESET的长度,盲检总时间的长度等于所述CORESET的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终端设备从CORESET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PDCCH进行盲检。
假设N=44,Y1=2,Y2=2,Y3=1,那么: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针对一个CORESET进行44次PDCCH盲检最短需要3个OFDM符号;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针对一个CORESET进行44次PDCCH盲检最短需要4个OFDM符号;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针对一个CORESET进行44次PDCCH盲检最短需要4个OFDM符号。
示例五
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是3个OFDM符号。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参数为S,S代表终端设备在预定时间内对CORESET内的PDCCH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这里,预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终端设备从CORESET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PDCCH进行盲检。
假设第二时间长度为4个OFDM符号,S=44,那么,终端设备在4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44次PDCCH盲检。
示例六
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可以是1/2/3个OFDM符号。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参数包括S1、S2、S3,分别代表3个最大盲检次数,这3个最大盲检次数分别对应3种CORESET的传输资源配置(即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分别是1/2/3个OFDM符号的配置)。其中,S1对应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的CORESET,S2对应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的CORESET,S3对应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的CORESET。这里,盲检总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终端设备从CORESET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PDCCH进行盲检。
假设第二时间长度为4个OFDM符号,S1=44,S2=44,S3=32,那么: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在4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44次PDCCH盲检;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在4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44次PDCCH盲检;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在4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32次PDCCH盲检。
示例七
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可以是1/2/3个OFDM符号。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参数包括等级一、等级一、等级二,第一消息中的三个等级信息分别对应3种CORESET的传输资源配置(即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分别是1/2/3个OFDM符号的配置)。其中,等级一对应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的CORESET,等级一对应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的CORESET,等级二对应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的CORESET。这里,盲检总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终端设备从CORESET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PDCCH进行盲检。
假设第二时间长度为4个OFDM符号,等级一对应的盲检次数为44,等级二对应的盲检次数为32,那么: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在4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44次PDCCH盲检;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在4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44次PDCCH盲检;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在4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32次PDCCH盲检。
示例八
目标资源区域为CORESET,该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可以是1/2/3个OFDM符号。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参数包括等级一、等级二、等级三,第一消息中的三个等级信息分别对应3种CORESET的传输资源配置(即CORESET在时域上的长度的取值分别是1/2/3个OFDM符号的配置)。其中,等级一对应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的CORESET,等级二对应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的CORESET,等级三对应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的CORESET。这里,盲检总时间的长度为CORESET的长度加上第二时间长度,终端设备从CORESET的时域起始位置开始对PDCCH进行盲检。
假设第二时间长度为1个OFDM符号,等级一对应的盲检次数为16,等级二对应的盲检次数为32,等级三对应的盲检次数为44,那么: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1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在2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16次PDCCH盲检;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2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在3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32次PDCCH盲检;
若CORESET的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则终端设备在4个OFDM符号内,针对一个CORESET最多进行44次PDCCH盲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60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N≥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1≤Q≤P,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解调参考符号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T个取值,1≤T≤P,所述T个取值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一个时域符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6所示的信息传输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传输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6所示的信息传输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N≥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N次盲检所需要的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N的取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1≤Q≤P,Q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第二个时域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解调参考符号DMRS所在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约定时间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约定时间长度为从所述约定时间位置到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的结束位置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包括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当所述目标资源区域采用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时对应不同的所述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长度和/或频域长度;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T个取值,1≤T≤P,所述T个取值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一个时域符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7所示的信息传输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传输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7所示的信息传输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600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图8所示的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8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可选地,如图8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30,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6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6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6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所示的芯片7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9所示,芯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73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7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74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7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系统900包括终端设备910和网络设备920。
其中,该终端设备9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9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其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符号长度,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对应不同的最大盲检测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两个时域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在时间上的长度为2个时域符号,或者为3个时域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业务。
8.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其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符号长度,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对应不同的最大盲检测次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两个时域符号。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在时间上的长度为2个时域符号,或者为3个时域符号。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
15.一种信息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用于确定指定时间内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其中,所述指定时间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内的约定时间位置;所述指定时间的长度为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给所述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支持P种传输资源配置,P≥2,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时域符号长度,不同的传输资源配置对应不同的最大盲检测次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约定时间位置是所述目标资源区域的时域起始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由协议约定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绝对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时域符号长度的整数倍。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为控制资源集;或者,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包括时域连续的至少两个时域符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区域在时间上的长度为2个时域符号,或者为3个时域符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URLLC业务。
22.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54326.0A CN112738894B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54326.0A CN112738894B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CN201880093722.2A CN112189370A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PCT/CN2018/091333 WO2019237310A1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3722.2A Division CN112189370A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38894A CN112738894A (zh) | 2021-04-30 |
CN112738894B true CN112738894B (zh) | 2023-01-03 |
Family
ID=688424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54326.0A Active CN112738894B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CN201880093722.2A Pending CN112189370A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3722.2A Pending CN112189370A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324000B2 (zh) |
EP (2) | EP4164163A1 (zh) |
JP (1) | JP7217759B2 (zh) |
KR (1) | KR102650369B1 (zh) |
CN (2) | CN112738894B (zh) |
AU (1) | AU2018427780B2 (zh) |
ES (1) | ES2937863T3 (zh) |
RU (1) | RU2763786C1 (zh) |
SG (1) | SG11202012051VA (zh) |
TW (1) | TWI829704B (zh) |
WO (1) | WO20192373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91834B (zh) * | 2019-07-23 | 2023-11-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2153743B (zh) * | 2020-09-25 | 2023-12-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盲检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3603A (zh) * | 2015-01-12 | 2017-08-29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用户设备发送ue能力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WO2017186003A1 (zh) * | 2016-04-25 | 2017-1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7645777A (zh) * | 2016-07-22 | 2018-01-30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121159A (zh) * | 2017-06-22 | 2019-01-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盲检能力上报方法、盲检配置、盲检方法、终端及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9455A (zh) | 2008-10-31 | 2010-06-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盲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9351293B2 (en) * | 2009-09-11 | 2016-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 carrier indication an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
WO2011122852A2 (ko) * | 2010-03-30 | 2011-10-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1134385A1 (zh) | 2010-04-30 | 2011-11-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信道质量上报方法、控制信道盲检测、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
KR20200008016A (ko) * | 2011-06-29 | 2020-01-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30039291A1 (en) * | 2011-08-12 | 2013-02-1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Design o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System |
EP2779557B1 (en) * | 2011-11-01 | 2019-03-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monitor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CN103188041B (zh) * | 2011-12-31 | 2017-08-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3327521B (zh) * | 2012-03-20 | 2016-12-14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分配和检测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以及设备 |
WO2013151392A1 (en) * | 2012-04-06 | 2013-10-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assive mimo |
CN103457709B (zh) * | 2012-05-31 | 2018-05-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和终端 |
JP6437449B2 (ja) * | 2013-01-01 | 2018-12-12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モニタリング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US9936518B2 (en) * | 2013-01-18 | 2018-04-03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 and blind reception |
WO2016004560A1 (zh) | 2014-06-20 | 2016-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US10117268B2 (en) * | 2014-09-22 | 2018-10-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ltra-low latency LTE downlink frame structure |
CN106301671B (zh) * | 2015-05-15 | 2021-01-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配置方法及终端、基站 |
US9660765B1 (en) * | 2015-07-13 | 2017-05-23 | Mbit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 information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10602537B2 (en) * | 2015-11-02 | 2020-03-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hanne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hannel |
US9686783B1 (en) * | 2015-11-11 | 2017-06-20 | Mbit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DCCH detection |
CN107396394B (zh) * | 2016-05-12 | 2020-04-07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
US10721722B2 (en) * | 2016-09-30 | 2020-07-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pects of new radio PDCCH design |
RU2727798C1 (ru) * | 2016-11-03 | 2020-07-24 |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с Корп., Лтд.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US10880167B2 (en) * | 2017-03-10 | 2020-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igh reliability low latency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10856280B2 (en) * | 2017-03-15 | 2020-12-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for network coordination |
US20180279289A1 (en) * | 2017-03-23 | 2018-09-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ne or More Numerologies |
US10873911B2 (en) * | 2017-03-23 | 2020-12-22 | Ofinno, LCC |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
US11122527B2 (en) * | 2017-03-24 | 2021-09-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employing multiple ports |
US10863522B2 (en) * | 2017-05-03 | 2020-12-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low latency and latency tolerant communications |
US20180368115A1 (en) * | 2017-06-16 | 2018-12-20 | Mediatek Inc. | Design of group-common pdcch |
CN113037432A (zh) | 2017-09-08 | 2021-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JP7079583B2 (ja) * | 2017-09-15 | 2022-06-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7043614B2 (ja) * | 2017-10-24 | 2022-03-29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
JP2019169918A (ja) * | 2018-03-26 | 2019-10-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2018
- 2018-06-14 WO PCT/CN2018/091333 patent/WO2019237310A1/zh unknown
- 2018-06-14 JP JP2020568690A patent/JP721775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6-14 EP EP22209410.4A patent/EP4164163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06-14 SG SG11202012051VA patent/SG11202012051VA/en unknown
- 2018-06-14 AU AU2018427780A patent/AU201842778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6-14 EP EP18922628.5A patent/EP3790335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6-14 RU RU2020143767A patent/RU2763786C1/ru active
- 2018-06-14 CN CN202011554326.0A patent/CN11273889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6-14 ES ES18922628T patent/ES2937863T3/es active Active
- 2018-06-14 KR KR1020207036176A patent/KR10265036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6-14 CN CN201880093722.2A patent/CN112189370A/zh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6-06 TW TW108119748A patent/TWI829704B/zh active
-
2020
- 2020-12-02 US US17/109,289 patent/US11324000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2-01 US US17/457,214 patent/US1167831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3603A (zh) * | 2015-01-12 | 2017-08-29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用户设备发送ue能力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WO2017186003A1 (zh) * | 2016-04-25 | 2017-1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7645777A (zh) * | 2016-07-22 | 2018-01-30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121159A (zh) * | 2017-06-22 | 2019-01-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盲检能力上报方法、盲检配置、盲检方法、终端及基站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Remaining issues on search space design;viv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R1-1717484》;20171003;第2.1、2.3节 * |
vivo.Remaining issues on search space desig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R1-1717484》.201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90335B1 (en) | 2023-01-04 |
CN112738894A (zh) | 2021-04-30 |
JP7217759B2 (ja) | 2023-02-03 |
AU2018427780A1 (en) | 2021-01-07 |
KR20210021312A (ko) | 2021-02-25 |
EP3790335A1 (en) | 2021-03-10 |
US20220095302A1 (en) | 2022-03-24 |
TWI829704B (zh) | 2024-01-21 |
JP2021531674A (ja) | 2021-11-18 |
US11324000B2 (en) | 2022-05-03 |
TW202002552A (zh) | 2020-01-01 |
CN112189370A (zh) | 2021-01-05 |
EP3790335A4 (en) | 2021-05-26 |
KR102650369B1 (ko) | 2024-03-21 |
US11678312B2 (en) | 2023-06-13 |
WO2019237310A1 (zh) | 2019-12-19 |
RU2763786C1 (ru) | 2022-01-11 |
ES2937863T3 (es) | 2023-03-31 |
EP4164163A1 (en) | 2023-04-12 |
SG11202012051VA (en) | 2021-01-28 |
US20210105770A1 (en) | 2021-04-08 |
AU2018427780B2 (en) | 2024-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88078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1869140B (zh)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3905445B (zh) | 一种d2d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CN112738840B (zh) | 一种配置pdcch检测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3597005B (zh) |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3517972A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US20230362842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US11678312B2 (en) |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hip | |
CN113207119A (zh) | 一种终端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12567822A (zh) | 一种上行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3170336A (zh) | 一种盲检次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09818716B (zh) | 一种mcs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CN113207161B (zh)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 |
CN112438066A (zh)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 |
CN112997567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 |
CN116233968A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5191139A (zh) | 信道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电子装置 | |
CN111869247A (zh) | 一种窗口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