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9208A - 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 Google Patents

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9208A
TW202019208A TW108133869A TW108133869A TW202019208A TW 202019208 A TW202019208 A TW 202019208A TW 108133869 A TW108133869 A TW 108133869A TW 108133869 A TW108133869 A TW 108133869A TW 202019208 A TW202019208 A TW 2020192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feedback
same
granular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3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亞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9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20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網路設備、晶片、電腦可讀存儲媒介、電腦程式產品以及電腦程式,其中,方法包括: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Description

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本發明涉及資訊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網路設備、晶片、電腦可讀存儲媒介、電腦程式產品以及電腦程式。
在新無線(NR,New Radio)Rel-15中,基地台透過下行調度訊號,比如下行控制資訊(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中的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to-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饋(feedback)定時(timing)指示(indicator)資訊域指示傳輸該DCI或該DCI調度的PDSCH對應的回饋資訊,比如確認(ACK)/不確認(NACK)的時隙,比如,DCI或DCI調度的PDSCH在slot n中傳輸,則對應的ACK/NACK在slot n+k內傳輸。PDSCH-to-HARQ_feedback timing indicator用於指示k的取值。但是,對於對傳輸時延敏感的業務,目前的回饋時間可能不能滿足時延需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網路設備、晶片、電腦可讀存儲媒介、電腦程式產品以及電腦程式。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包括: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具體地,所述複用顆粒度,透過以下至少之一確定:業務類型、高層配置、實體層指示。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回饋資訊的複用方法,應用於網路設備,包括: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基於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確定終端設備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複用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
具體地,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還包括:基於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具體地,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包括:確定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與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
具體地,所述確定終端設備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複用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在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具體地,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包括: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資源的起點或終端,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
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在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具體地,所述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複用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包括: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在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確定終端設備的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
具體地,所述確定終端設備的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不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獲取終端設備分別傳輸的所述回饋資訊。
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包括: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分別在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具體地,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包括: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所在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
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包括:透過以下至少之一確定終端設備的複用顆粒度:業務類型、高層配置、實體層指示。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
第一處理單元,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具體地,所述第一處理單元,基於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具體地,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確定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與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
具體地,所述所述第一處理單元,透過以下至少之一確定複用顆粒度:業務類型、高層配置、實體層指示。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
第二處理單元,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基於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確定終端設備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複用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
具體地,所述第二處理單元,基於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具體地,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確定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與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
具體地,其中,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在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具體地,其中,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包括: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資源的起點或終端,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
具體地,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當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在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具體地,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在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具體地,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確定終端設備的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
具體地,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不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獲取終端設備分別傳輸的所述回饋資訊。
具體地,所述第二處理單元,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確定所述終端設備分別在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具體地,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所在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
具體地,所述所述第二處理單元,透過以下至少之一確定終端設備的複用顆粒度:業務類型、高層配置、實體層指示。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該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該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晶片,用於實現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具體地,該晶片包括:處理器,用於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使得安裝有該晶片的設備執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程式指令,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就能夠對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進行設置,使得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可以為非完整時隙;如此,就能夠將回饋資訊的時延降低,從而能滿足時延需求,更加適用于對傳輸時延敏感業務。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訊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統、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微波連接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訊系統或5G系統等。
示例性的,本申請實施例應用的通訊系統100可以如圖1所示。該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網路設備110,網路設備110可以是與終端設備120(或稱為通訊終端、終端)通訊的設備。網路設備110可以為特定的地理區域提供通訊覆蓋,並且可以與位於該覆蓋區域內的終端設備進行通訊。可選地,該網路設備110可以是GSM系統或CDMA系統中的基地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節點B(NodeB,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節點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雲端無線存取網路(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無線控制器,或者該網路設備可以為移動交換中心、中繼站、存取點、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集線器、交換機、橋接器、路由器、5G網路中的網路側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公用地移動式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網路設備等。
該通訊系統100還包括位於網路設備110覆蓋範圍內的至少一個終端設備120。作為在此使用的“終端設備”包括但不限於經由有線線路連接,如經由公共交換電話網絡(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數字用戶線(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數位電纜、直接電纜連線;和/或另一資料連接/網路;和/或經由無線介面,如,針對胞狀網絡、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諸如DVB-H 網路的數位電視網路、衛星網路、AM-FM廣播發送器;和/或另一終端設備的被設置成接收/發送通訊信號的裝置;和/或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設備。被設置成透過無線介面通訊的終端設備可以被稱為“無線通訊終端”、“無線終端”或“移動終端”。移動終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於衛星或行動電話;可以組合蜂窩無線電電話與資料處理、傳真以及資料通信能力的個人通訊系統(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終端;可以包括無線電電話、尋呼機、網際網路/內聯網存取、Web流覽器、記事簿、日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規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無線電電話收發器的其它電子裝置。終端設備可以指存取終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使用者單元、使用者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端終端機、移動設備、使用者終端、終端、無線通訊設備、使用者代理或使用者裝置。存取終端可以是行動電話、無線電話、會話啟動協議(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電話、無線局部迴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數據機的其它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5G網路中的終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PLMN中的終端設備等。
可選地,終端設備120之間可以進行終端直連(Device to Device,D2D)通訊。
可選地,5G系統或5G網路還可以稱為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或NR網路。
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個網路設備和兩個終端設備,可選地,該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多個網路設備並且每個網路設備的覆蓋範圍內可以包括其它數量的終端設備,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通訊系統100還可以包括網路控制器、移動管理實體等其他網路實體,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網路/系統中具有通訊功能的設備可稱為通訊設備。以圖1示出的通訊系統100為例,通訊設備可包括具有通訊功能的網路設備110和終端設備120,網路設備110和終端設備120可以為上文所述的具體設備,此處不再贅述;通訊設備還可包括通訊系統100中的其他設備,例如網路控制器、移動管理實體等其他網路實體,本申請實施例中對此不做限定。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系統”和“網路”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換使用。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物件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物件是一種“或”的關係。
為了能夠更加詳盡地瞭解本發明實施例的特點與技術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現進行詳細闡述,所附附圖僅供參考說明之用,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例。
實施例一、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如圖2所示,包括:
步驟201: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本實施例對應以下幾種處理場景:
場景一、
也就是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為半靜態配置的。
其中,高階訊號可以為RRC訊號。當然,還可以透過DCI進行配置,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透過DCI進行配置,那麼可能並不需要每次下發DCI都包含有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而僅在需要重新配置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時候下發。
回饋資訊可以為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下行傳輸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CI),或者可以為DCI所調度的下行傳輸;當下行傳輸為DCI調度的下行傳輸時,可以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指的是或者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傳輸的資訊。
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可以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確認ACK/不確認NACK資訊。例如,半靜態配置HARQ-ACK複用顆粒度為N 個symbol。
本場景中,在處理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時,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或者,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源不在相同的複用窗口時,飯別在對應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回饋資訊的傳輸。
其複用可以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其中,至少兩個回饋資訊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的判別方法,可以為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和/或終點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比如,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以及終點全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時,或者,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均在同一個複用窗口,或者,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終點均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
進一步地,進行複用時,可以將至少兩個回饋資訊中除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其他回饋資訊,複用在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傳輸。
場景二、
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還包括:基於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其中,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可以為透過高階訊號配置,也可以為終端設備自身預配置。
高階訊號可以為RRC訊號。當然,還可以透過DCI進行配置,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透過DCI進行配置,那麼可能並不需要每次下發DCI都包含有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而僅在需要重新配置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時候下發。
回饋資訊可以為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下行傳輸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CI),或者可以為DCI所調度的下行傳輸;當下行傳輸為DCI調度的下行傳輸時,可以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指的是或者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傳輸的資訊。
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可以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確認ACK/不確認NACK資訊。即基於HARQ-ACK timing 顆粒度確定HARQ-ACK複用顆粒度,HARQ-ACK timing顆粒度與HARQ-ACK複用顆粒度相同。對於HARQ-ACK timing指向的HARQ-ACK複用窗口相同的情況,HARQ-ACK進行複用。
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包括:確定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與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也就是,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設置為與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
具體的,所述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比如,如圖3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比如HARQ timing顆粒度為半個時隙,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比如HARQ-ACK複用窗口也為半個時隙。當下行傳輸為PDSCH,假設下行傳輸為PDSCH1 和PDSCH 3 的HARQ-ACK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比如,在同一個PUCCH3相關的資源上;而下行傳輸,比如PDSCH 2與PDSCH1、PDSCH3的回饋資訊不在同一個回饋資源時, 將PDSCH對應的回饋資訊在PUCCH2上單獨傳輸。
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包括: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或終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
也就是說,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比如,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位於相同的複用窗口,並且時域資源的終點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是不作為參考。
比如,圖4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HARQ timing顆粒度)為半個時隙(half slot),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HARQ-ACK)的複用窗口也為half slot。
比如,下行傳輸PDSCH1、2、3中,由於PDSCH1和PDSCH 3的回饋資源HARQ-ACK資源的起點落在相同的halfslot上,則PDSCH 1和PDSCH 3的回饋資源PUCCH1、以及PUCCH3複用在PUCCH3相關的資源上;PDSCH 2的HARQ-ACK依然在PUCCH 2上發送。其中,進行複用時,可以將至少兩個回饋資訊中除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其他回饋資訊,複用在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傳輸。
進一步地,如果PUCCH2和PUCCH3存在重合的時候,可以將PUCCH2、3進行進一步複用,或者可以獨立傳輸,或者直接約定複用HARQ-ACK資源不能夠跨halfslot避免PUCCH2和PUCCH3 overlap的現象出現。
或者,當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將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只要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終點相同,但是時域資源的起點可以均落在相同的複用窗口中、也可以不落在相同的複用窗口中。
比如,如圖5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half slot,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複用窗口也為half slot。PDSCH2 和PDSCH 3的的回饋資訊PUCCH2、3的回饋資源的終點落在相同的half slot上,則PDSCH2 和PDSCH 3 的回饋資訊複用在PUCCH3相關的資源上;PDSCH 1對應的回饋PUCCH由於不存在相同的終點的回饋資源,則PDSCH的回饋資訊依然在PUCCH 1上發送。進一步地,如果PUCCH1和PUCCH3存在overlap,可以進行進一步複用,或者獨立傳輸,或者直接約定複用HARQ-ACK資源不能夠跨halfslot避免PUCCH1和PUCCH3 overlap的現象出現。
場景三、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相應的,將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包括: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本場景中可以約定複用規則,例如在時域上存在至少部分資源重合的時候,進行複用,否則不複用。
其中,部分資源重合可以為當兩個資源在時域上存在部分重合的時候,就可以將兩個下行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比如,參見圖6,其中PDSCH2、3對應的回饋資源PUCCH2、3存在一定的重合,那麼可以將PUCCH2、3進行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PUCCH3上進行傳輸PDSCH2、3對應的回饋資訊。
場景四、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相應的,所述方法還包括: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
本場景中,也可以約定複用規則,例如,配置HARQ-ACK複用的上限,根據實際調度情況進行HARQ-ACK複用顆粒度劃分與複用。
其中,所述複用閾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比如,可以設置為2或者更多,本實施例不進行窮舉。
所述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不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分別傳輸所述回饋資訊。
比如,複用閾值為2時,當在一個傳輸資源中,可以為一個時隙或半個時隙中,存在2個回饋資訊,2並不大於複用閾值,就分別在對應的回饋資源上傳輸回饋資訊。
或者,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這種方式中,預先能夠獲取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比如,可以為半個時隙half slot。那麼,假設複用閾值為2,在一個時隙中存在3個回饋資訊時,參見圖7,當時隙中存在PDSCH1、2、3所對應的回饋資源PUCCH1、2、3時,可以基於回饋信息的複用顆粒度,即半個時隙對傳輸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兩個半個時隙,然後將PUCCH1、3複用在PUCCH3上,PUCCH2則可以單獨發送。
或者,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所在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
進而,可以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比如,參見圖8,假設PDSCH1、2、3的回饋資源PUCCH1、2、3均處於相同的半個時隙資源中,那麼可以將半個時隙進行拆分得到兩個1/4時隙,然後將PUCCH1、3複用在PUCCH3上,PUCCH2則可以單獨發送。
基於上述方案,本實施例能夠在確定的回饋資訊的傳輸資源上向網路側傳輸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
場景五、
所述複用顆粒度,透過以下至少之一進行指示:業務類型、高層配置、實體層指示。
具體的,根據業務類型來確定複用顆粒度,和/或根據高層配置複用顆粒度;可以為根據業務類型由終端設備自身來確定採用哪種複用顆粒度;或者可以為,利用業務類型配置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進行配置,比如,業務類型和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之間可以具備對應關係;例如,對於URLLC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2symbol),對於eMBB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1slot)。
根據實體層指示(顯性或隱性)和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大小確定。例如,對於MCS- C-RNTI加擾URLLC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2symbol),對於C-RNTI加擾的PDCCHeMBB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1slot)。
另外,實體層指示還包括:業務指示資訊,PDCCH配置等等;例如,聚合等級,CORESET, Format中至少一種,但不限於此。
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適用於URLLC等低延遲業務,當然並不僅限於URLLC業務還可以為其他低延遲業務,本實施例不做窮舉。
可見,透過採用上述方案,就能夠對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進行設置,使得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可以為非完整時隙;如此,就能夠將回饋資訊的時延降低,從而能滿足時延需求,更加適用于對傳輸時延敏感業務。
實施例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應用於網路設備,如圖9所示,包括:
步驟901: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步驟902:基於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確定終端設備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複用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
本實施例對應以下幾種處理場景:
場景一、
也就是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為半靜態配置的。其配置方式可以為透過高階訊號配置,也可以為終端設備自身預配置。
其中,高階訊號可以為RRC訊號。當然,還可以透過DCI進行配置,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透過DCI進行配置,那麼可能並不需要每次下發DCI都包含有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而僅在需要重新配置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時候下發。
回饋資訊可以為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下行傳輸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CI),或者可以為DCI所調度的下行傳輸;當下行傳輸為DCI調度的下行傳輸時,可以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指的是或者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傳輸的資訊。
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可以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確認ACK/不確認NACK資訊。例如,半靜態配置HARQ-ACK複用顆粒度為N 個symbol。
本場景中,在處理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時,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或者,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源不在相同的複用窗口時,飯別在對應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回饋資訊的傳輸。
其複用可以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其中,至少兩個回饋資訊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的判別方法,可以為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和/或終點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比如,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以及終點全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時,或者,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均在同一個複用窗口,或者,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終點均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
進一步地,進行複用時,可以將至少兩個回饋資訊中除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其他回饋資訊,複用在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傳輸。
場景二、
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還包括:基於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其中,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可以為透過高階訊號配置,也可以為終端設備自身預配置。
高階訊號可以為RRC訊號。當然,還可以透過DCI進行配置,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透過DCI進行配置,那麼可能並不需要每次下發DCI都包含有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而僅在需要重新配置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時候下發。
回饋資訊為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下行傳輸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CI),或者可以為DCI所調度的下行傳輸;當下行傳輸為DCI調度的下行傳輸時,可以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指的是或者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傳輸的資訊。
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可以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確認ACK/不確認NACK資訊。即基於HARQ-ACK timing 顆粒度確定HARQ-ACK複用顆粒度,HARQ-ACK timing顆粒度與HARQ-ACK複用顆粒度相同。對於HARQ-ACK timing指向的HARQ-ACK複用窗口相同的情況,HARQ-ACK進行複用。
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包括:確定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與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也就是,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設置為與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
具體的,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確定終端設備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比如,如圖3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比如HARQ timing顆粒度為半個時隙,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比如HARQ-ACK複用窗口也為半個時隙。當下行傳輸為PDSCH,假設下行傳輸為PDSCH1 和PDSCH 3 的HARQ-ACK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比如,在同一個PUCCH3相關的資源上;而下行傳輸,比如PDSCH 2與PDSCH1、PDSCH3的回饋資訊不在同一個回饋資源時, 將PDSCH對應的回饋資訊在PUCCH2上單獨傳輸。
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包括: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或終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
也就是說,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比如,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位於相同的複用窗口,並且時域資源的終點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是不作為參考。
比如,圖4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HARQ timing顆粒度)為半個時隙(half slot),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HARQ-ACK)的複用窗口也為half slot。
比如,下行傳輸PDSCH1、2、3中,由於PDSCH1和PDSCH 3的回饋資源HARQ-ACK資源的起點落在相同的halfslot上,則PDSCH 1和PDSCH 3的回饋資源PUCCH1、以及PUCCH3複用在PUCCH3相關的資源上;PDSCH 2的HARQ-ACK依然在PUCCH 2上發送。其中,進行複用時,可以將至少兩個回饋資訊中除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其他回饋資訊,複用在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傳輸。
進一步地,如果PUCCH2和PUCCH3存在重合的時候,可以將PUCCH2、3進行進一步複用,或者可以獨立傳輸,或者直接約定複用HARQ-ACK資源不能夠跨halfslot避免PUCCH2和PUCCH3 overlap的現象出現。
或者,當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確定終端設備將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只要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終點相同,但是時域資源的起點可以均落在相同的複用窗口中、也可以不落在相同的複用窗口中。
比如,如圖5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half slot,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複用窗口也為half slot。PDSCH2 和PDSCH 3的的回饋資訊PUCCH2、3的回饋資源的終點落在相同的half slot上,則PDSCH2 和PDSCH 3 的回饋資訊複用在PUCCH3相關的資源上;PDSCH 1對應的回饋PUCCH由於不存在相同的終點的回饋資源,則PDSCH的回饋資訊依然在PUCCH 1上發送。進一步地,如果PUCCH1和PUCCH3存在overlap,可以進行進一步複用,或者獨立傳輸,或者直接約定複用HARQ-ACK資源不能夠跨halfslot避免PUCCH1和PUCCH3 overlap的現象出現。
場景三、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相應的,將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包括: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確定終端設備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本場景中可以約定複用規則,例如在時域上存在至少部分資源重合的時候,進行複用,否則不復用。
其中,部分資源重合可以為當兩個資源在時域上存在部分重合的時候,就可以將兩個下行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比如,參見圖6,其中PDSCH2、3對應的回饋資源PUCCH2、3存在一定的重合,那麼可以將PUCCH2、3進行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PUCCH3上進行傳輸PDSCH2、3對應的回饋資訊。
場景四、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相應的,所述方法還包括: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
本場景中,也可以約定複用規則,例如,配置HARQ-ACK複用的上限,根據實際調度情況進行HARQ-ACK複用顆粒度劃分與複用。
其中,所述複用閾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比如,可以設置為2或者更多,本實施例不進行窮舉。
所述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不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確定終端設備分別傳輸所述回饋資訊。
比如,複用閾值為2時,當在一個傳輸資源中,可以為一個時隙或半個時隙中,存在2個回饋資訊,2並不大於複用閾值,就分別在對應的回饋資源上傳輸回饋資訊。
或者,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這種方式中,預先能夠獲取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比如,可以為半個時隙half slot。那麼,假設複用閾值為2,在一個時隙中存在3個回饋資訊時,參見圖7,當時隙中存在PDSCH1、2、3所對應的回饋資源PUCCH1、2、3時,可以基於回饋信息的複用顆粒度,即半個時隙對傳輸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兩個半個時隙,然後將PUCCH1、3複用在PUCCH3上,PUCCH2則可以單獨發送。
或者,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確定終端設備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所在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
進而,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比如,參見圖8,假設PDSCH1、2、3的回饋資源PUCCH1、2、3均處於相同的半個時隙資源中,那麼可以將半個時隙進行拆分得到兩個1/4時隙,然後將PUCCH1、3複用在PUCCH3上,PUCCH2則可以單獨發送。
場景五、
透過以下至少之一確定終端設備的複用顆粒度:業務類型、高層配置、實體層指示。
具體的,根據業務類型來確定複用顆粒度,和/或根據高層配置複用顆粒度;可以為根據業務類型由終端設備自身來確定採用哪種複用顆粒度;或者可以為,利用業務類型配置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進行配置,比如,業務類型和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之間可以具備對應關係;例如,對於URLLC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2symbol),對於eMBB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1slot)。
根據實體層指示(顯性或隱性)和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大小確定。例如,對於MCS- C-RNTI加擾URLLC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2symbol),對於C-RNTI加擾的PDCCHeMBB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1slot)。
另外,實體層指示還包括:業務指示資訊,PDCCH配置等等;例如,聚合等級,CORESET, Format中至少一種,但不限於此。
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適用於URLLC等低延遲業務,當然並不僅限於URLLC業務還可以為其他低延遲業務,本實施例不做窮舉。
可見,透過採用上述方案,就能夠對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進行設置,使得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可以為非完整時隙;如此,就能夠將回饋資訊的時延降低,從而能滿足時延需求,更加適用于對傳輸時延敏感業務。
實施例三、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
第一處理單元,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本實施例對應以下幾種處理場景:
場景一、
也就是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為半靜態配置的。其配置方式可以為透過高階訊號配置,也可以為終端設備自身預配置。
其中,高階訊號可以為RRC訊號。當然,還可以透過DCI進行配置,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透過DCI進行配置,那麼可能並不需要每次下發DCI都包含有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而僅在需要重新配置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時候下發。
回饋資訊可以為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下行傳輸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CI),或者可以為DCI所調度的下行傳輸;當下行傳輸為DCI調度的下行傳輸時,可以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指的是或者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傳輸的資訊。
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可以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確認ACK/不確認NACK資訊。例如,半靜態配置HARQ-ACK複用顆粒度為N 個symbol。
本場景中,在處理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時,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或者,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源不在相同的複用窗口時,飯別在對應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回饋資訊的傳輸。
其複用可以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其中,至少兩個回饋資訊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的判別方法,可以為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和/或終點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比如,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以及終點全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時,或者,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均在同一個複用窗口,或者,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終點均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
進一步地,進行複用時,可以將至少兩個回饋資訊中除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其他回饋資訊,複用在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傳輸。
場景二、
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還包括:第一處理單元,基於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其中,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可以為透過高階訊號配置,也可以為終端設備自身預配置。
高階訊號可以為RRC訊號。當然,還可以透過DCI進行配置,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透過DCI進行配置,那麼可能並不需要每次下發DCI都包含有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而僅在需要重新配置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時候下發。
回饋資訊可以為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下行傳輸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CI),或者可以為DCI所調度的下行傳輸;當下行傳輸為DCI調度的下行傳輸時,可以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指的是或者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傳輸的資訊。
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可以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確認ACK/不確認NACK資訊。即基於HARQ-ACK timing 顆粒度確定HARQ-ACK複用顆粒度,HARQ-ACK timing顆粒度與HARQ-ACK複用顆粒度相同。對於HARQ-ACK timing指向的HARQ-ACK複用窗口相同的情況,HARQ-ACK進行複用。
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確定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與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也就是,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設置為與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
具體的,所述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比如,如圖3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比如HARQ timing顆粒度為半個時隙,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比如HARQ-ACK複用窗口也為半個時隙。當下行傳輸為PDSCH,假設下行傳輸為PDSCH1 和PDSCH 3 的HARQ-ACK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比如,在同一個PUCCH3相關的資源上;而下行傳輸,比如PDSCH 2與PDSCH1、PDSCH3的回饋資訊不在同一個回饋資源時, 將PDSCH對應的回饋資訊在PUCCH2上單獨傳輸。
所述第一處理單元,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或終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
也就是說,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比如,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位於相同的複用窗口,並且時域資源的終點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是不作為參考。
比如,圖4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HARQ timing顆粒度)為半個時隙(half slot),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HARQ-ACK)的複用窗口也為half slot。
比如,下行傳輸PDSCH1、2、3中,由於PDSCH1和PDSCH 3的回饋資源HARQ-ACK資源的起點落在相同的halfslot上,則PDSCH 1和PDSCH 3的回饋資源PUCCH1、以及PUCCH3複用在PUCCH3相關的資源上;PDSCH 2的HARQ-ACK依然在PUCCH 2上發送。其中,進行複用時,可以將至少兩個回饋資訊中除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其他回饋資訊,複用在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傳輸。
進一步地,如果PUCCH2和PUCCH3存在重合的時候,可以將PUCCH2、3進行進一步複用,或者可以獨立傳輸,或者直接約定複用HARQ-ACK資源不能夠跨halfslot避免PUCCH2和PUCCH3 overlap的現象出現。
或者,當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將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只要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終點相同,但是時域資源的起點可以均落在相同的複用窗口中、也可以不落在相同的複用窗口中。
比如,如圖5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half slot,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複用窗口也為half slot。PDSCH2 和PDSCH 3的的回饋資訊PUCCH2、3的回饋資源的終點落在相同的half slot上,則PDSCH2 和PDSCH 3 的回饋資訊複用在PUCCH3相關的資源上;PDSCH 1對應的回饋PUCCH由於不存在相同的終點的回饋資源,則PDSCH的回饋資訊依然在PUCCH 1上發送。進一步地,如果PUCCH1和PUCCH3存在overlap,可以進行進一步複用,或者獨立傳輸,或者直接約定複用HARQ-ACK資源不能夠跨halfslot避免PUCCH1和PUCCH3 overlap的現象出現。
場景三、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相應的,將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包括: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本場景中可以約定複用規則,例如在時域上存在至少部分資源重合的時候,進行複用,否則不復用。
其中,部分資源重合可以為當兩個資源在時域上存在部分重合的時候,就可以將兩個下行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比如,參見圖6,其中PDSCH2、3對應的回饋資源PUCCH2、3存在一定的重合,那麼可以將PUCCH2、3進行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PUCCH3上進行傳輸PDSCH2、3對應的回饋資訊。
場景四、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相應的,所述方法還包括: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
本場景中,也可以約定複用規則,例如,配置HARQ-ACK複用的上限,根據實際調度情況進行HARQ-ACK複用顆粒度劃分與複用。
其中,所述複用閾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比如,可以設置為2或者更多,本實施例不進行窮舉。
所述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之後,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不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分別傳輸所述回饋資訊。
比如,複用閾值為2時,當在一個傳輸資源中,可以為一個時隙或半個時隙中,存在2個回饋資訊,2並不大於複用閾值,就分別在對應的回饋資源上傳輸回饋資訊。
或者,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這種方式中,預先能夠獲取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比如,可以為半個時隙half slot。那麼,假設複用閾值為2,在一個時隙中存在3個回饋資訊時,參見圖7,當時隙中存在PDSCH1、2、3所對應的回饋資源PUCCH1、2、3時,可以基於回饋信息的複用顆粒度,即半個時隙對傳輸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兩個半個時隙,然後將PUCCH1、3複用在PUCCH3上,PUCCH2則可以單獨發送。
或者,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所在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
進而,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比如,參見圖8,假設PDSCH1、2、3的回饋資源PUCCH1、2、3均處於相同的半個時隙資源中,那麼可以將半個時隙進行拆分得到兩個1/4時隙,然後將PUCCH1、3複用在PUCCH3上,PUCCH2則可以單獨發送。
場景五、
所述第一處理單元透過以下至少之一確定複用顆粒度:業務類型、高層配置、實體層指示。
具體的,根據業務類型來確定複用顆粒度,和/或根據高層配置複用顆粒度;可以為根據業務類型由終端設備自身來確定採用哪種複用顆粒度;或者可以為,利用業務類型配置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進行配置,比如,業務類型和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之間可以具備對應關係;例如,對於URLLC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2symbol),對於eMBB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1slot)。
根據實體層指示(顯性或隱性)和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大小確定。例如,對於MCS- C-RNTI加擾URLLC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2symbol),對於C-RNTI加擾的PDCCHeMBB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1slot)。
另外,實體層指示還包括:業務指示資訊,PDCCH配置等等;例如,聚合等級,CORESET, Format中至少一種,但不限於此。
基於上述方案,本實施例能夠在確定的回饋資訊的傳輸資源上向網路側傳輸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
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適用於URLLC等低延遲業務,當然並不僅限於URLLC業務還可以為其他低延遲業務,本實施例不做窮舉。
可見,透過採用上述方案,就能夠對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進行設置,使得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可以為非完整時隙;如此,就能夠將回饋資訊的時延降低,從而能滿足時延需求,更加適用于對傳輸時延敏感業務。
實施例四、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
第二處理單元,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基於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確定終端設備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複用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
本實施例對應以下幾種處理場景:
場景一、
也就是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為半靜態配置的。其配置方式可以為透過高階訊號配置,也可以為終端設備自身預配置。
其中,高階訊號可以為RRC訊號。當然,還可以透過DCI進行配置,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透過DCI進行配置,那麼可能並不需要每次下發DCI都包含有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而僅在需要重新配置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時候下發。
回饋資訊可以為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下行傳輸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CI),或者可以為DCI所調度的下行傳輸;當下行傳輸為DCI調度的下行傳輸時,可以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指的是或者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傳輸的資訊。
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可以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確認ACK/不確認NACK資訊。例如,半靜態配置HARQ-ACK複用顆粒度為N 個symbol。
本場景中,在處理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時,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或者,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源不在相同的複用窗口時,飯別在對應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回饋資訊的傳輸。
其複用可以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其中,至少兩個回饋資訊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的判別方法,可以為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和/或終點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比如,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以及終點全落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時,或者,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起點均在同一個複用窗口,或者,至少兩個回饋資源的終點均在同一個複用窗口中。
進一步地,進行複用時,可以將至少兩個回饋資訊中除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其他回饋資訊,複用在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傳輸。
場景二、
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還包括:第二處理單元,基於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其中,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可以為透過高階訊號配置,也可以為終端設備自身預配置。
高階訊號可以為RRC訊號。當然,還可以透過DCI進行配置,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透過DCI進行配置,那麼可能並不需要每次下發DCI都包含有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而僅在需要重新配置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時候下發。
回饋資訊為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下行傳輸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CI),或者可以為DCI所調度的下行傳輸;當下行傳輸為DCI調度的下行傳輸時,可以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指的是或者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傳輸的資訊。
針對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可以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確認ACK/不確認NACK資訊。即基於HARQ-ACK timing 顆粒度確定HARQ-ACK複用顆粒度,HARQ-ACK timing顆粒度與HARQ-ACK複用顆粒度相同。對於HARQ-ACK timing指向的HARQ-ACK複用窗口相同的情況,HARQ-ACK進行複用。
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確定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與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也就是,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設置為與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
具體的,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確定終端設備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比如,如圖3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比如HARQ timing顆粒度為半個時隙,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比如HARQ-ACK複用窗口也為半個時隙。當下行傳輸為PDSCH,假設下行傳輸為PDSCH1 和PDSCH 3 的HARQ-ACK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比如,在同一個PUCCH3相關的資源上;而下行傳輸,比如PDSCH 2與PDSCH1、PDSCH3的回饋資訊不在同一個回饋資源時, 將PDSCH對應的回饋資訊在PUCCH2上單獨傳輸。
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包括: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或終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
也就是說,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比如,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位於相同的複用窗口,並且時域資源的終點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是不作為參考。
比如,圖4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HARQ timing顆粒度)為半個時隙(half slot),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HARQ-ACK)的複用窗口也為half slot。
比如,下行傳輸PDSCH1、2、3中,由於PDSCH1和PDSCH 3的回饋資源HARQ-ACK資源的起點落在相同的halfslot上,則PDSCH 1和PDSCH 3的回饋資源PUCCH1、以及PUCCH3複用在PUCCH3相關的資源上;PDSCH 2的HARQ-ACK依然在PUCCH 2上發送。其中,進行複用時,可以將至少兩個回饋資訊中除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其他回饋資訊,複用在最後調度的回饋資訊的回饋資源上進行傳輸。
進一步地,如果PUCCH2和PUCCH3存在重合的時候,可以將PUCCH2、3進行進一步複用,或者可以獨立傳輸,或者直接約定複用HARQ-ACK資源不能夠跨halfslot避免PUCCH2和PUCCH3 overlap的現象出現。
或者,當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確定終端設備將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只要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終點相同,但是時域資源的起點可以均落在相同的複用窗口中、也可以不落在相同的複用窗口中。
比如,如圖5所示,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half slot,則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的複用窗口也為half slot。PDSCH2 和PDSCH 3的的回饋資訊PUCCH2、3的回饋資源的終點落在相同的half slot上,則PDSCH2 和PDSCH 3 的回饋資訊複用在PUCCH3相關的資源上;PDSCH 1對應的回饋PUCCH由於不存在相同的終點的回饋資源,則PDSCH的回饋資訊依然在PUCCH 1上發送。進一步地,如果PUCCH1和PUCCH3存在overlap,可以進行進一步複用,或者獨立傳輸,或者直接約定複用HARQ-ACK資源不能夠跨halfslot避免PUCCH1和PUCCH3 overlap的現象出現。
場景三、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相應的,第二處理單元,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確定終端設備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本場景中可以約定複用規則,例如在時域上存在至少部分資源重合的時候,進行複用,否則不複用。
其中,部分資源重合可以為當兩個資源在時域上存在部分重合的時候,就可以將兩個下行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比如,參見圖6,其中PDSCH2、3對應的回饋資源PUCCH2、3存在一定的重合,那麼可以將PUCCH2、3進行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PUCCH3上進行傳輸PDSCH2、3對應的回饋資訊。
場景四、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相應的,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
本場景中,也可以約定複用規則,例如,配置HARQ-ACK複用的上限,根據實際調度情況進行HARQ-ACK複用顆粒度劃分與複用。
其中,所述複用閾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比如,可以設置為2或者更多,本實施例不進行窮舉。
所述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不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確定終端設備分別傳輸所述回饋資訊。
比如,複用閾值為2時,當在一個傳輸資源中,可以為一個時隙或半個時隙中,存在2個回饋資訊,2並不大於複用閾值,就分別在對應的回饋資源上傳輸回饋資訊。
或者,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這種方式中,預先能夠獲取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比如,可以為半個時隙half slot。那麼,假設複用閾值為2,在一個時隙中存在3個回饋資訊時,參見圖7,當時隙中存在PDSCH1、2、3所對應的回饋資源PUCCH1、2、3時,可以基於回饋信息的複用顆粒度,即半個時隙對傳輸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兩個半個時隙,然後將PUCCH1、3複用在PUCCH3上,PUCCH2則可以單獨發送。
或者,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若在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確定終端設備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所在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
進而,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比如,參見圖8,假設PDSCH1、2、3的回饋資源PUCCH1、2、3均處於相同的半個時隙資源中,那麼可以將半個時隙進行拆分得到兩個1/4時隙,然後將PUCCH1、3複用在PUCCH3上,PUCCH2則可以單獨發送。
場景五、
所述第二處理單元透過以下至少之一確定終端設備的複用顆粒度:業務類型、高層配置、實體層指示。
具體的,根據業務類型來確定複用顆粒度,和/或根據高層配置複用顆粒度;可以為根據業務類型由終端設備自身來確定採用哪種複用顆粒度;或者可以為,利用業務類型配置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進行配置,比如,業務類型和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之間可以具備對應關係;例如,對於URLLC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2symbol),對於eMBB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1slot)。
根據實體層指示(顯性或隱性)和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大小確定。例如,對於MCS- C-RNTI加擾URLLC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2symbol),對於C-RNTI加擾的PDCCHeMBB業務,採用高層配置的複用顆粒度(1slot)。
另外,實體層指示還包括:業務指示資訊,PDCCH配置等等;例如,聚合等級,CORESET, Format中至少一種,但不限於此。
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適用於URLLC等低延遲業務,當然並不僅限於URLLC業務還可以為其他低延遲業務,本實施例不做窮舉。
可見,透過採用上述方案,就能夠對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進行設置,使得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可以為非完整時隙;如此,就能夠將回饋資訊的時延降低,從而能滿足時延需求,更加適用于對傳輸時延敏感業務。
圖10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設備1000示意性結構圖,通訊設備可以為本實施例前述的終端設備或者網路設備。圖10所示的通訊設備1000包括處理器1010,處理器1010可以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可選地,如圖10所示,通訊設備10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1020。其中,處理器1010可以從記憶體1020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記憶體1020可以是獨立於處理器1010的一個單獨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處理器1010中。
可選地,如圖10所示,通訊設備1000還可以包括收發器1030,處理器1010可以控制該收發器1030與其他設備進行通訊,具體地,可以向其他設備發送資訊或資料,或接收其他設備發送的資訊或資料。
其中,收發器1030可以包括發射機和接收機。收發器1030還可以進一步包括天線,天線的數量可以為一個或多個。
可選地,該通訊設備1000具體可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通訊設備1000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通訊設備1000具體可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或者網路設備,並且該通訊設備1000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1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晶片的示意性結構圖。圖11所示的晶片1100包括處理器1110,處理器1110可以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可選地,如圖11所示,晶片11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1120。其中,處理器1110可以從記憶體1120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 記憶體1120可以是獨立於處理器1110的一個單獨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處理器1110中。
可選地,該晶片1100還可以包括輸入介面1130。其中,處理器1110可以控制該輸入介面1130與其他設備或晶片進行通訊,具體地,可以獲取其他設備或晶片發送的資訊或資料。
可選地,該晶片1100還可以包括輸出介面1140。其中,處理器1110可以控制該輸出介面1140與其他設備或晶片進行通訊,具體地,可以向其他設備或晶片輸出資訊或資料。
可選地,該晶片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晶片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晶片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終端設備,並且該晶片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提到的晶片還可以稱為系統級晶片,系統晶片,晶片系統或系統單晶片等。
圖12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系統12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12所示,該通訊系統1200包括終端設備1210和網路設備1220。
其中,該終端設備1210可以用於實現上述方法中由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的功能,以及該網路設備1220可以用於實現上述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的功能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處理器可能是一種積體電路晶片,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步驟可以透過處理器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處理器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離散閘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框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申請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解碼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解碼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或者電可讀寫可程式設計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媒介中。該存儲媒介位於記憶體,處理器讀取記憶體中的資訊,結合其硬體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
可以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可以是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或可包括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其中,非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M,EPRO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快取記憶體。透過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許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應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統和方法的記憶體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它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應理解,上述記憶體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例如,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還可以是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說,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它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 可選的,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終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程式指令。
可選的,該電腦程式產品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程式產品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
可選的,該電腦程式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當該電腦程式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程式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當該電腦程式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電腦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透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透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媒介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媒介包括:隨身碟、移動硬碟、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碼的媒介。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並不侷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申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應所述以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為準。
100:通訊系統 110:網路設備 120:終端設備 201:步驟 901、902:步驟 1000:通訊設備 1010:處理器 1020:記憶體 1030:收發器 1100:晶片 1110:處理器 1120:記憶體 1130:輸入介面 1140:輸出介面 1200:通訊系統 1210:終端設備 1220:網路設備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系統架構的示意性圖一;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流程示意圖一;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回饋資源複用場景示意圖一;
圖4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回饋資源複用場景示意圖二;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回饋資源複用場景示意圖三;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回饋資源複用場景示意圖四;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回饋資源複用場景示意圖五;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回饋資源複用場景示意圖六;
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流程示意圖二;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設備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晶片的示意性框圖;
圖12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系統架構的示意性圖二。
201:步驟

Claims (21)

  1. 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包括: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還包括: 基於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 其中,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包括: 確定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與所述回饋資訊定時關係的顆粒度相同。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包括: 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或終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將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將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包括: 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不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分別傳輸所述回饋資訊。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 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包括: 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若在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所在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
  12. 一種回饋資訊的複用方法,應用於網路設備,包括: 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基於所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確定終端設備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傳輸複用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
  13. 一種終端設備,包括: 第一處理單元,確定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其中,所述複用顆粒度用於表徵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的時域範圍,並用於將針對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複用窗口中的同一個回饋資源上;所述時域範圍為以下之一:完整時隙、非完整時隙、N個符號,N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5-27項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對應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相同,包括: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的起點或終點,位於相同的回饋資訊的複用窗口。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將位於不同的複用窗口的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存在部分資源重合時,將所述至少兩個下行傳輸的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獲取回饋資訊傳輸資源的複用閾值。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不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分別傳輸所述回饋資訊。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若在所述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基於所述複用閾值對所述回饋資訊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 在所述至少兩個複用窗口中,分別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的部分回饋資訊複用在同一個回饋資源上。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M個下行傳輸的M個回饋資訊位於同一個傳輸資源時,其中,M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 若在同一個傳輸資源中對應的回饋資訊的數量M大於所述複用閾值,則將所述M個回饋資訊所在的時域資源進行劃分得到回饋資訊的複用顆粒度。
TW108133869A 2018-09-25 2019-09-19 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TW2020192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18/107424 2018-09-25
PCT/CN2018/107424 WO2020061776A1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反馈资源的复用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9208A true TW202019208A (zh) 2020-05-16

Family

ID=69950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3869A TW202019208A (zh) 2018-09-25 2019-09-19 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3600B2 (zh)
EP (1) EP3840261A4 (zh)
JP (1) JP7535523B2 (zh)
KR (1) KR20210064237A (zh)
CN (1) CN112655163A (zh)
AU (1) AU2018444089A1 (zh)
TW (1) TW202019208A (zh)
WO (1) WO20200617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8083B (zh) * 2018-09-26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7241773B2 (ja) * 2018-12-27 2023-03-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システム、及び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CN115842606A (zh) * 2021-10-08 2023-03-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02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复用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KR101729550B1 (ko) * 2009-03-23 2017-04-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483156B2 (en) * 2010-05-03 2013-07-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eedback for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095433B (zh) * 2011-11-04 2018-06-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812620B (zh) * 2012-11-05 2017-07-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用于harq的应答信息在pucch中位置的方法
US10219292B2 (en) * 2014-10-24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multiplexing and feedback for variab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10447459B2 (en) * 2016-03-10 2019-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D-FDD communication having improved peak data rates
US11272483B2 (en) 2016-03-30 2022-03-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ing physical channel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332646B (zh) * 2016-04-29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KR102408035B1 (ko) * 2016-08-12 2022-06-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전송시간구간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57725B1 (ko) * 2016-10-21 2021-06-01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비스케줄링된 업링크에 대한 harq 피드백
WO2018086071A1 (zh) * 2016-11-11 2018-05-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获取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124029A1 (ja) * 2016-12-27 2018-07-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6405165A (zh) 2017-01-09 2023-07-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harq-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及下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EP3669598B1 (en) * 2017-08-18 2022-07-0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Harq process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scheduled slots
US10715283B2 (en) * 2017-10-02 2020-07-14 Kt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ARQ ACK/NACK information for new radio
CN109639398B (zh) * 2017-10-09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EP4250613A3 (en) * 2018-01-12 2023-11-2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026226B2 (en) * 2018-07-06 2021-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design for multi-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transmission
US11296827B2 (en) * 2018-07-27 202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mode indication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CN114172624B (zh) * 2018-09-25 2023-08-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444089A1 (en) 2021-04-29
EP3840261A4 (en) 2021-08-25
KR20210064237A (ko) 2021-06-02
CN112655163A (zh) 2021-04-13
WO2020061776A9 (zh) 2020-11-19
US20210203452A1 (en) 2021-07-01
WO2020061776A1 (zh) 2020-04-02
JP7535523B2 (ja) 2024-08-16
JP2022508479A (ja) 2022-01-19
EP3840261A1 (en) 2021-06-23
US11973600B2 (en)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0289A1 (zh) 资源分配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I829760B (zh) 用於側行鏈路的通信方法和設備
WO2020143050A1 (zh) 跨载波调度的dci的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TW202015450A (zh) 通訊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WO202013344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202019208A (zh) 一種回饋資源的複用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WO2020061948A1 (zh) 检测信道、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073623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0133457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0087545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TW202014015A (zh) 傳輸訊息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WO2020143052A1 (zh) 用于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202034714A (zh) 一種回饋資訊長度的確定方法及裝置、通訊設備
TW202008808A (zh)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網路設備及存儲媒介
WO2020093399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0034163A1 (zh) 一种上行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TW202019221A (zh) 一種回饋資源配置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WO2021092920A1 (zh) 一种跨载波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WO2021035557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TW202002700A (zh) 一種上行資料傳輸方法及相關設備
WO2021203230A1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TW202021392A (zh) 一種回饋時序的確定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WO2020042036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TW202017424A (zh) 用於非授權頻譜的通訊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TW202037126A (zh) 確定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資源個數的方法、裝置及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