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2151A - 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含有該聚乙烯醇之分散劑、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含有該聚乙烯醇之分散劑、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42151A TW201942151A TW108111179A TW108111179A TW201942151A TW 201942151 A TW201942151 A TW 201942151A TW 108111179 A TW108111179 A TW 108111179A TW 108111179 A TW108111179 A TW 108111179A TW 201942151 A TW201942151 A TW 20194215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pm
- polyvinyl alcohol
- polyvinyl
- confirmed
- dispersa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4/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14/02—Monomers containing chlorine
- C08F14/04—Monomers containing two carbon atoms
- C08F14/06—Vinyl chlor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4/00—Hom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114/02—Monomers containing chlorine
- C08F114/04—Monomers containing two carbon atoms
- C08F114/06—Vinyl chlor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6/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 C08F16/02—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by an alcohol radical
- C08F16/04—Acyclic compounds
- C08F16/06—Polyvinyl alcohol ; Vinyl alcoho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4—Polymerisation in solution
- C08F2/06—Organic solv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06—Oxid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02—Making solutions, dispersions, lattices or gels by other methods than by solution, emulsion or 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techniques
- C08J3/03—Making solutions, dispersions, lattices or gels by other methods than by solution, emulsion or 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techniques in aqueous media
- C08J3/05—Making solutions, dispersions, lattices or gels by other methods than by solution, emulsion or 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techniques in aqueous media from solid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10/00—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 polym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28—Oxygen or compounds releasing free oxygen
- C08F4/32—Organic compounds
- C08F4/34—Per-compounds with one peroxy-radic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7/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J2327/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8J2327/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 chlor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
- C08J24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8J24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係皂化度為60〜80 mol%、嵌段特徵為0.4〜0.6、於1H-NMR光譜中下述(a)為0.04〜0.1且下述(b)為0.01〜0.2者,且該聚乙烯醇之0.1質量%水溶液之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為0.18以上且未達0.3。
(a)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
(b)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
(a)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
(b)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含有該聚乙烯醇之分散劑、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聚氯乙烯一般係藉由使氯乙烯單體懸浮聚合而製造。懸浮聚合係於聚乙烯醇等分散劑之存在下,使氯乙烯單體分散於水中而進行。
就抑制聚合時之發泡之觀點、製造所需之粒徑及粒徑分佈之聚氯乙烯之觀點等而言,對分散劑進行各種研究。
日本特開2004-250695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聚乙烯醇系分散劑,其於分子內具有羰基,具有特定範圍之嵌段特徵,且顯示特定之紫外線吸收光譜。國際公開2016/141256號(以下,稱為「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一種分散劑,其含有將皂化度、320 nm之吸光度、嵌段特徵、濁點等設定為特定之範圍之聚乙烯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就抑制聚合時之發泡之觀點、製造所需之粒徑及粒徑分佈之聚氯乙烯之觀點等而言,對分散劑進行各種研究。
日本特開2004-250695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聚乙烯醇系分散劑,其於分子內具有羰基,具有特定範圍之嵌段特徵,且顯示特定之紫外線吸收光譜。國際公開2016/141256號(以下,稱為「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一種分散劑,其含有將皂化度、320 nm之吸光度、嵌段特徵、濁點等設定為特定之範圍之聚乙烯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50695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2016/141256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2016/141256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於使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分散劑之情形時,有所製造之聚氯乙烯之粒徑相對較大之傾向,必須進一步提高分散性。又,於使用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分散劑之情形時,分散性較高,所製造之聚氯乙烯之粒徑變得過細,操作變得困難。進而,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空隙率變低,失去加工性。若減少添加量而適度地調整粒徑,則空隙率變得更低,確認到氯乙烯聚合時之發泡較多,就生產性方面而言有改良之餘地。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習知技術之課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分散性良好,且可抑制聚合時之發泡,且可獲得操作性及加工性良好之聚氯乙烯的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習知技術之課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分散性良好,且可抑制聚合時之發泡,且可獲得操作性及加工性良好之聚氯乙烯的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1]一種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其皂化度為60〜80 mol%、嵌段特徵為0.4〜0.6、於1
H-NMR光譜中下述(a)為0.04〜0.1且下述(b)為0.01〜0.2者,且該聚乙烯醇之0.1質量%水溶液之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為0.18以上且未達0.3。
(a)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
(b)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
[2]如上述[1]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羰基指標為0.5以上。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於1 H-NMR光譜中,下述(c)為0.2〜0.7,下述(d)為0.1〜0.2。
(c)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
(d)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4質量%水溶液之黏度為4〜10 cP。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濁點為35〜50℃。
[6]一種分散劑,其含有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
[7]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3)之製造方法而製造。
步驟(1),其係使乙烯酯單體聚合而製造聚乙烯酯;
步驟(2),其係使該聚乙烯酯局部皂化,而製造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及
步驟(3),其係對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進行熱處理。
[8]如上述[7]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中,乙烯酯單體為乙酸乙烯酯單體。
[9]如上述[7]或[8]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中,於過氧化物及鹼性化合物存在下進行上述局部皂化。
[10]如上述[9]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中,上述過氧化物為過氧化氫,上述鹼性化合物為氫氧化鈉。
[11]一種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1]至[5]、[7]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氯乙烯單體、及水進行混合而製成懸浮液;及使氯乙烯單體聚合。
[發明之效果]
(a)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
(b)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
[2]如上述[1]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羰基指標為0.5以上。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於1 H-NMR光譜中,下述(c)為0.2〜0.7,下述(d)為0.1〜0.2。
(c)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
(d)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4質量%水溶液之黏度為4〜10 cP。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濁點為35〜50℃。
[6]一種分散劑,其含有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
[7]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3)之製造方法而製造。
步驟(1),其係使乙烯酯單體聚合而製造聚乙烯酯;
步驟(2),其係使該聚乙烯酯局部皂化,而製造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及
步驟(3),其係對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進行熱處理。
[8]如上述[7]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中,乙烯酯單體為乙酸乙烯酯單體。
[9]如上述[7]或[8]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中,於過氧化物及鹼性化合物存在下進行上述局部皂化。
[10]如上述[9]所記載之聚乙烯醇,其中,上述過氧化物為過氧化氫,上述鹼性化合物為氫氧化鈉。
[11]一種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1]至[5]、[7]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乙烯醇、氯乙烯單體、及水進行混合而製成懸浮液;及使氯乙烯單體聚合。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分散性良好,可抑制聚合時之發泡,且可使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操作性及加工性變得良好的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聚乙烯醇]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係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而使用者。該聚乙烯醇係經由使聚乙烯酯局部皂化之步驟而製造。例如,經由使用聚乙酸乙烯酯作為聚乙烯酯並使其局部皂化之步驟所製造之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具有如下式所表示之構成單位。
上述式中,OAc表示作為殘存酯基之乙醯氧基,x、y、z表示聚合物中之各者之構成單位之莫耳分率,且x+y+z=1,x、y、z分別為0〜1,x、y、z均不為0。上述式中,分子鏈中具有乙醯氧基、羥基、羰基、接近於羰基之雙鍵。雙鍵係具有單一之雙鍵及/或2個以上之雙鍵之共軛雙鍵。n較佳為1〜5,更佳為1〜3。本發明發現:考慮到該等各結構之量、或排列等與作為分散劑之性能相關,藉由將反映其等之皂化度、嵌段特徵、320 nm之吸光度、1 H-NMR光譜之面積比等設為特定範圍,能夠獲得分散性良好,且可抑制聚合時之發泡之聚乙烯醇。
以下,對本發明之聚乙烯醇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係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而使用者。該聚乙烯醇係經由使聚乙烯酯局部皂化之步驟而製造。例如,經由使用聚乙酸乙烯酯作為聚乙烯酯並使其局部皂化之步驟所製造之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具有如下式所表示之構成單位。
上述式中,OAc表示作為殘存酯基之乙醯氧基,x、y、z表示聚合物中之各者之構成單位之莫耳分率,且x+y+z=1,x、y、z分別為0〜1,x、y、z均不為0。上述式中,分子鏈中具有乙醯氧基、羥基、羰基、接近於羰基之雙鍵。雙鍵係具有單一之雙鍵及/或2個以上之雙鍵之共軛雙鍵。n較佳為1〜5,更佳為1〜3。本發明發現:考慮到該等各結構之量、或排列等與作為分散劑之性能相關,藉由將反映其等之皂化度、嵌段特徵、320 nm之吸光度、1 H-NMR光譜之面積比等設為特定範圍,能夠獲得分散性良好,且可抑制聚合時之發泡之聚乙烯醇。
以下,對本發明之聚乙烯醇進行詳細說明。
(皂化度)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皂化度為60〜80 mol%。藉由將皂化度設為此種範圍,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就使分散性變得更良好之觀點而言,皂化度較佳為70〜80 mol%。
再者,皂化度可依據JIS K6726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皂化度為60〜80 mol%。藉由將皂化度設為此種範圍,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就使分散性變得更良好之觀點而言,皂化度較佳為70〜80 mol%。
再者,皂化度可依據JIS K6726進行測定。
(嵌段特徵)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殘存酯基之嵌段特徵為0.4〜0.6。若為此種值,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認為其原因在於,由於殘存酯基之分佈之嵌段性相對較高,故容易形成穩定之乳液或懸浮液。就使分散性變得更良好之觀點而言,聚乙烯醇之殘存酯基之嵌段特徵較佳為0.4〜0.5。
再者,嵌段特徵通常取0〜2之值,且越接近0表示殘存酯基分佈之嵌段性越高,越接近1表示無規性越高,越接近2表示交替性越高。
所謂殘存酯基之嵌段特徵(η)係指表示聚乙烯醇之殘存酯基之分佈之指標,其藉由1 H-NMR光譜中之次甲基區域呈現之波峰之解析而求出。上述波峰藉由鄰接之取代基為羥基(O)或殘存酯基(A)之三鏈結構而分別分裂為3條。具體而言,於殘存酯基波峰中心成為(OAO)、(AAO)、(AAA),於羥基中心成為(OOO)、(AOO)、(AOA),其吸收強度與結構之存在比成比例。嵌段特徵(η)以如下(式1)表示。再者,例如於使用乙酸乙烯酯作為原料之情形時,殘存酯基(A)表示殘存乙醯氧基(OAc基)。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殘存酯基之嵌段特徵為0.4〜0.6。若為此種值,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認為其原因在於,由於殘存酯基之分佈之嵌段性相對較高,故容易形成穩定之乳液或懸浮液。就使分散性變得更良好之觀點而言,聚乙烯醇之殘存酯基之嵌段特徵較佳為0.4〜0.5。
再者,嵌段特徵通常取0〜2之值,且越接近0表示殘存酯基分佈之嵌段性越高,越接近1表示無規性越高,越接近2表示交替性越高。
所謂殘存酯基之嵌段特徵(η)係指表示聚乙烯醇之殘存酯基之分佈之指標,其藉由1 H-NMR光譜中之次甲基區域呈現之波峰之解析而求出。上述波峰藉由鄰接之取代基為羥基(O)或殘存酯基(A)之三鏈結構而分別分裂為3條。具體而言,於殘存酯基波峰中心成為(OAO)、(AAO)、(AAA),於羥基中心成為(OOO)、(AOO)、(AOA),其吸收強度與結構之存在比成比例。嵌段特徵(η)以如下(式1)表示。再者,例如於使用乙酸乙烯酯作為原料之情形時,殘存酯基(A)表示殘存乙醯氧基(OAc基)。
(式1)
於進行NMR測定時,有因混入至溶劑及試樣中之水分之干涉而無法準確地求出光譜之面積之情況。此時,有於試樣中添加0.5 wt%之氘代三氟乙酸,使水之波峰移位,或者於進行NMR測定時藉由追加使水之波峰飽和之脈衝序列而去除水之波峰之情況。
又,關於測定、解析之詳細情況,記載於先前文獻(Macromolecules、1982、15、1071)。
於進行NMR測定時,有因混入至溶劑及試樣中之水分之干涉而無法準確地求出光譜之面積之情況。此時,有於試樣中添加0.5 wt%之氘代三氟乙酸,使水之波峰移位,或者於進行NMR測定時藉由追加使水之波峰飽和之脈衝序列而去除水之波峰之情況。
又,關於測定、解析之詳細情況,記載於先前文獻(Macromolecules、1982、15、1071)。
(UV吸光度)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0.1質量%水溶液之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為0.18以上且未達0.30。若聚乙烯醇之上述UV吸光度未達0.18,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時之分散性容易變差。若聚乙烯醇之上述UV吸光度為0.30以上,則有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平均粒徑變得過小而導致操作性變差之傾向。又,於降低UV吸光度為0.30以上之聚乙烯醇之使用量之情形時,雖然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平均粒徑變大,但有空隙率變低、加工性變差之傾向。進而,於降低UV吸光度為0.30以上之聚乙烯醇之使用量之情形時,氯乙烯聚合時之發泡容易變多。
就使分散性變得良好,減少聚合時之發泡,且獲得操作性及加工性良好之聚氯乙烯之觀點而言,聚乙烯醇之0.1質量%水溶液之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較佳為0.20以上0.29以下。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如上所述具有雙鍵。該雙鍵之一部分如下述式(2)及(3)所示沿著接近於羰基之聚合物主鏈形成共軛雙鍵。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0.1質量%水溶液之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為0.18以上且未達0.30。若聚乙烯醇之上述UV吸光度未達0.18,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時之分散性容易變差。若聚乙烯醇之上述UV吸光度為0.30以上,則有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平均粒徑變得過小而導致操作性變差之傾向。又,於降低UV吸光度為0.30以上之聚乙烯醇之使用量之情形時,雖然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平均粒徑變大,但有空隙率變低、加工性變差之傾向。進而,於降低UV吸光度為0.30以上之聚乙烯醇之使用量之情形時,氯乙烯聚合時之發泡容易變多。
就使分散性變得良好,減少聚合時之發泡,且獲得操作性及加工性良好之聚氯乙烯之觀點而言,聚乙烯醇之0.1質量%水溶液之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較佳為0.20以上0.29以下。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如上所述具有雙鍵。該雙鍵之一部分如下述式(2)及(3)所示沿著接近於羰基之聚合物主鏈形成共軛雙鍵。
式(2)表示聚乙烯醇中之具有接近於羰基之2個雙鍵之共軛雙鍵部位,式(3)表示聚乙烯醇中之具有接近於羰基之3個雙鍵之共軛雙鍵部位。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係反映上述(3)之具有3個雙鍵之共軛雙鍵之量的值,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越大,意味著聚乙烯醇中具有3個雙鍵之共軛雙鍵部位越多,該情況同時亦意味著接近於該共軛雙鍵之羰基越多。認為,存在一定量之如上述(3)之特定之結構的聚乙烯醇變得容易與氯乙烯單體相互作用,分散性變得良好,且可降低氯乙烯聚合時之發泡性。
(1
H-NMR光譜)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下述(a)為0.04〜0.1,下述(b)為0.01〜0.2。
(a)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
(b)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
於聚乙烯醇之1 H-NMR光譜中,上述(a)中之於5.50〜5.54 ppm、上述(b)中之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係起因於形成上述接近於羰基之雙鍵(包含共軛雙鍵)之碳上鍵結之質子的波峰。該雙鍵係存在於聚合物之內部而非聚合物之端部者。因此,藉由滿足(a)及(b),意味著於聚乙烯醇分子鏈中存在一定量之接近於羰基之雙鍵。下述(c)之於6.51〜6.55 ppm、(d)之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亦同樣如此。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下述(a)為0.04〜0.1,下述(b)為0.01〜0.2。
(a)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
(b)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
於聚乙烯醇之1 H-NMR光譜中,上述(a)中之於5.50〜5.54 ppm、上述(b)中之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係起因於形成上述接近於羰基之雙鍵(包含共軛雙鍵)之碳上鍵結之質子的波峰。該雙鍵係存在於聚合物之內部而非聚合物之端部者。因此,藉由滿足(a)及(b),意味著於聚乙烯醇分子鏈中存在一定量之接近於羰基之雙鍵。下述(c)之於6.51〜6.55 ppm、(d)之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亦同樣如此。
《(a)》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於5.50〜5.54 ppm具有波峰,該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以下亦簡稱為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為0.04〜0.1。若為此種範圍,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
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較佳為0.05〜0.08。
再者,即便於5.50〜5.54 ppm未明確地確認到波峰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算出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作為(a)中之積分值。
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5.42 ppm、5.43 ppm、或5.44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5.59 ppm、5.60 ppm、5.61 ppm、或5.62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同樣地,於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3.65 ppm、3.7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4.0 ppm、4.05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於5.50〜5.54 ppm具有波峰,該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以下亦簡稱為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為0.04〜0.1。若為此種範圍,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
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較佳為0.05〜0.08。
再者,即便於5.50〜5.54 ppm未明確地確認到波峰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算出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作為(a)中之積分值。
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5.42 ppm、5.43 ppm、或5.44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5.59 ppm、5.60 ppm、5.61 ppm、或5.62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同樣地,於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3.65 ppm、3.7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4.0 ppm、4.05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b)》
關於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為0.01〜0.2。若為此種範圍,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較佳為0.015〜0.15。
再者,即便於5.86〜5.90 ppm未明確地確認到波峰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算出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作為(b)中之積分值。
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5.76 ppm、或5.80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5.96 ppm、或5.98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關於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為0.01〜0.2。若為此種範圍,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較佳為0.015〜0.15。
再者,即便於5.86〜5.90 ppm未明確地確認到波峰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算出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作為(b)中之積分值。
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5.76 ppm、或5.80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5.96 ppm、或5.98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關於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進而下述(c)較佳為0.2〜0.7,下述(d)較佳為0.1〜0.2。
(c)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
(d)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
(c)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
(d)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
《(c)》
關於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較佳為0.2〜0.7。若為此種範圍,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更佳為0.25〜0.6。
再者,即便於6.51〜6.55 ppm未明確地確認到波峰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算出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作為(c)中之積分值。
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5.98 ppm、或6.0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7.0 ppm、或7.09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關於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較佳為0.2〜0.7。若為此種範圍,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更佳為0.25〜0.6。
再者,即便於6.51〜6.55 ppm未明確地確認到波峰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算出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作為(c)中之積分值。
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5.98 ppm、或6.0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7.0 ppm、或7.09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d)》
關於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較佳為0.1〜0.2。若為此種範圍,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更佳為0.12〜0.18。
再者,即便於7.39〜7.41 ppm未明確地確認到波峰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算出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作為(d)中之積分值。
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7.09 ppm、或7.12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7.68 ppm、或7.72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再者,1 H-NMR光譜中之上述(a)〜(d)之解析係依據國際公開第2016/14256號之記載者。
1 H-NMR之測定條件如實施例所記載。
關於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於1 H-NMR光譜中,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較佳為0.1〜0.2。若為此種範圍,則使用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用分散劑時之分散性變得良好。當將基準波峰積分值設為100時,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更佳為0.12〜0.18。
再者,即便於7.39〜7.41 ppm未明確地確認到波峰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算出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作為(d)中之積分值。
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範圍係將高磁場側設為例如7.09 ppm、或7.12 ppm左右,將低磁場側設為例如7.68 ppm、或7.72 ppm左右,只要包含於該等低磁場側與高磁場側之範圍即可。
再者,1 H-NMR光譜中之上述(a)〜(d)之解析係依據國際公開第2016/14256號之記載者。
1 H-NMR之測定條件如實施例所記載。
(羰基指標)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羰基指標無特別限制,較佳為0.5以上。羰基指標係基於存在於聚乙烯醇中之羰基之量之指標,其值越大,聚乙烯醇中之羰基之量越多。羰基指標成為不僅反映接近於雙鍵之羰基之量,而且反映不接近雙鍵之羰基之量的值。另一方面,上述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反映鄰接於羰基之共軛雙鍵之量。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藉由將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設為上述特定之值,且將羰基指標設為0.5以上,而使分散性變得更良好,且變得容易抑制氯乙烯聚合時之發泡。
羰基指標較佳為0.5以上,更佳為0.6以上。
羰基指標之測定方法如下所述。羰基指標之評價可藉由使用2,4-二硝基苯肼(DNPH)之對羰基之選擇反應性及其顯色性的HPLC層析圖(檢測器:UV光譜)之定量評價而進行。羰基指標之測定方法之詳細情況如實施例所記載。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羰基指標無特別限制,較佳為0.5以上。羰基指標係基於存在於聚乙烯醇中之羰基之量之指標,其值越大,聚乙烯醇中之羰基之量越多。羰基指標成為不僅反映接近於雙鍵之羰基之量,而且反映不接近雙鍵之羰基之量的值。另一方面,上述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反映鄰接於羰基之共軛雙鍵之量。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藉由將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設為上述特定之值,且將羰基指標設為0.5以上,而使分散性變得更良好,且變得容易抑制氯乙烯聚合時之發泡。
羰基指標較佳為0.5以上,更佳為0.6以上。
羰基指標之測定方法如下所述。羰基指標之評價可藉由使用2,4-二硝基苯肼(DNPH)之對羰基之選擇反應性及其顯色性的HPLC層析圖(檢測器:UV光譜)之定量評價而進行。羰基指標之測定方法之詳細情況如實施例所記載。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黏度無特別限制,就懸浮液之穩定性等觀點而言,聚乙烯醇之4質量%水溶液之黏度較佳為4〜10 cP,更佳為4.5〜7.0 cP。黏度可使用Brookfield黏度計(型號 LVDV-II+Pro),以100 rpm使用#18主軸,於20℃求出。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濁點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5〜50℃,更佳為38〜45℃。濁點係水溶液中局部地失去聚乙烯醇之溶解度之溫度,使溶液之外觀變得渾濁。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之濁點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5〜50℃,更佳為38〜45℃。濁點係水溶液中局部地失去聚乙烯醇之溶解度之溫度,使溶液之外觀變得渾濁。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可製成含有該聚乙烯醇之分散劑。進而,亦可使用本發明之聚乙烯醇製成含有該聚乙烯醇、氯乙烯單體、及水之分散液。
關於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其製造方法並無限定,較佳為藉由包括以下之步驟(1)〜(3)之製造方法而製造。
步驟(1)使乙烯酯單體聚合而製造聚乙烯酯之步驟;
步驟(2)使該聚乙烯酯局部皂化,而製造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之步驟;及
步驟(3)對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進行熱處理之步驟。
步驟(1)使乙烯酯單體聚合而製造聚乙烯酯之步驟;
步驟(2)使該聚乙烯酯局部皂化,而製造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之步驟;及
步驟(3)對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進行熱處理之步驟。
步驟(1)係使乙烯酯單體聚合而製造聚乙烯酯之步驟。
上述反應式(I)係用於說明步驟(1)之經簡化之反應式,表示使用乙酸乙烯酯(VAM)作為乙烯酯單體時之反應式。Ac表示乙醯基。
上述反應式(I)係用於說明步驟(1)之經簡化之反應式,表示使用乙酸乙烯酯(VAM)作為乙烯酯單體時之反應式。Ac表示乙醯基。
步驟(1)中,作為乙烯酯單體,例如可列舉:甲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新戊酸乙烯酯 (vinyl pivalate)、叔碳酸乙烯酯 (versatic acid vinyl)等。乙烯酯單體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多種。其中,較佳為至少使用乙酸乙烯酯,更佳為僅使用乙酸乙烯酯。
聚合可於實質上不存在乙烯、丙烯、或苯乙烯等烯烴共聚單體之狀態下實施。又,可於不存在或實質上不存在醛、酮等之鏈轉移劑之狀態下實施聚合。此處所謂實質上不存在意指未刻意地添加。
作為聚合方法,可列舉塊體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懸浮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等公知方法。聚合可於-80〜300℃左右實施,且可使用過氧化物、偶氮異丁腈等聚合起始劑。
聚合可於實質上不存在乙烯、丙烯、或苯乙烯等烯烴共聚單體之狀態下實施。又,可於不存在或實質上不存在醛、酮等之鏈轉移劑之狀態下實施聚合。此處所謂實質上不存在意指未刻意地添加。
作為聚合方法,可列舉塊體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懸浮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等公知方法。聚合可於-80〜300℃左右實施,且可使用過氧化物、偶氮異丁腈等聚合起始劑。
步驟(2)係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聚乙烯酯局部皂化,而製造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之步驟。
上述反應式(II)係用於說明步驟(2)之經簡化之反應式,表示使用乙酸乙烯酯(VAM)作為乙烯酯單體時之步驟(2)之反應式。藉由步驟(2),酯基之一部分經皂化而成為羥基(參照上述反應式(II)之上側之反應式)。
步驟(2)中,亦有於皂化反應中投入氧化劑而向聚合物鏈導入羰基之情況(參照上述反應式(II)之下側之反應式)。
步驟(2)中之反應溫度例如為10〜70℃,較佳為20〜50℃左右。
上述反應式(II)係用於說明步驟(2)之經簡化之反應式,表示使用乙酸乙烯酯(VAM)作為乙烯酯單體時之步驟(2)之反應式。藉由步驟(2),酯基之一部分經皂化而成為羥基(參照上述反應式(II)之上側之反應式)。
步驟(2)中,亦有於皂化反應中投入氧化劑而向聚合物鏈導入羰基之情況(參照上述反應式(II)之下側之反應式)。
步驟(2)中之反應溫度例如為10〜70℃,較佳為20〜50℃左右。
局部皂化可藉由使聚乙烯酯與鹼性化合物接觸而進行酯交換或直接進行水解而實施。作為鹼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鋰等鹼金屬氫氧化物;甲醇鈉、乙醇鈉、甲醇鉀、乙醇鉀、第三丁醇鉀等鹼金屬烷氧化物等。
又,較佳為除鹼性化合物以外,併用氧化劑,於兩者存在下進行局部皂化。藉由併用氧化劑,而容易向聚合物鏈導入羰基。作為氧化劑,可列舉:各種酸、過氧化物、過氯酸鹽、氯化異氰尿酸酯等。該等中,作為氧化劑,較佳為過氧化氫、過乙酸等過氧化物,更佳為過氧化氫。進而,較佳為使用氫氧化鈉作為鹼性化合物,於氫氧化鈉及過氧化氫之存在下進行局部皂化。
又,較佳為除鹼性化合物以外,併用氧化劑,於兩者存在下進行局部皂化。藉由併用氧化劑,而容易向聚合物鏈導入羰基。作為氧化劑,可列舉:各種酸、過氧化物、過氯酸鹽、氯化異氰尿酸酯等。該等中,作為氧化劑,較佳為過氧化氫、過乙酸等過氧化物,更佳為過氧化氫。進而,較佳為使用氫氧化鈉作為鹼性化合物,於氫氧化鈉及過氧化氫之存在下進行局部皂化。
氧化劑之使用量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聚乙烯酯之5質量%以下,較佳為0.5〜2質量%。
鹼性化合物之使用量無特別限定,相對於聚乙烯酯1莫耳較佳為0.0005〜0.01莫耳,較佳為0.001〜0.003莫耳。
作為局部皂化時所使用之溶劑,可使用: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戊醇、環己醇等醇類;四氫呋喃、二烷等環狀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品納可林(pinacolin)等酮類;二甲基亞碸等亞碸類;甲苯、苯、正己烷、環己烷等烴類等。
為了進行進一步之處理,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亦可分離出。
鹼性化合物之使用量無特別限定,相對於聚乙烯酯1莫耳較佳為0.0005〜0.01莫耳,較佳為0.001〜0.003莫耳。
作為局部皂化時所使用之溶劑,可使用: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戊醇、環己醇等醇類;四氫呋喃、二烷等環狀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品納可林(pinacolin)等酮類;二甲基亞碸等亞碸類;甲苯、苯、正己烷、環己烷等烴類等。
為了進行進一步之處理,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亦可分離出。
(步驟3)
步驟(3)係對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進行熱處理之步驟。
上述反應式(III)係用於說明步驟(3)之經簡化之反應式,表示使用乙酸乙烯酯(VAM)作為乙烯酯單體時之步驟(3)之反應式。藉由進行熱處理而使上述反應進行,從而製造上述反應式之右邊所示之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再者,將於步驟(2)中獲得上述反應式(II)之上側之產物之情形時之步驟(3)中之反應式表示於上述反應式(III)之上側,將於步驟(2)中獲得上述反應式(II)之下側之產物之情形時之步驟(3)中之反應式表示於上述反應式(III)之下側。
上述反應式中,OAc表示乙醯氧基,x、y、z表示聚合物中之各者之構成單位之莫耳分率,且x+y+z=1,x、y、z分別為0〜1,且x、y、z均不為0。
步驟(3)係對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進行熱處理之步驟。
上述反應式(III)係用於說明步驟(3)之經簡化之反應式,表示使用乙酸乙烯酯(VAM)作為乙烯酯單體時之步驟(3)之反應式。藉由進行熱處理而使上述反應進行,從而製造上述反應式之右邊所示之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再者,將於步驟(2)中獲得上述反應式(II)之上側之產物之情形時之步驟(3)中之反應式表示於上述反應式(III)之上側,將於步驟(2)中獲得上述反應式(II)之下側之產物之情形時之步驟(3)中之反應式表示於上述反應式(III)之下側。
上述反應式中,OAc表示乙醯氧基,x、y、z表示聚合物中之各者之構成單位之莫耳分率,且x+y+z=1,x、y、z分別為0〜1,且x、y、z均不為0。
藉由對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進行熱處理,而向聚合物主鏈導入羰基。熱處理之溫度較佳為40〜150℃,更佳為50〜120℃,進而較佳為60〜100℃。
熱處理之時間亦取決於實施熱處理之手段,較佳為0.1〜120分鐘,更佳為0.5〜90分鐘,進而較佳為1〜60分鐘。
導入至聚合物鏈之羰基之量可藉由適當調節氧化劑之量、種類、熱處理之溫度、熱處理之時間、熱處理方法而進行調整。
熱處理之時間亦取決於實施熱處理之手段,較佳為0.1〜120分鐘,更佳為0.5〜90分鐘,進而較佳為1〜60分鐘。
導入至聚合物鏈之羰基之量可藉由適當調節氧化劑之量、種類、熱處理之溫度、熱處理之時間、熱處理方法而進行調整。
藉由對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進行熱處理,而向聚合物主鏈導入雙鍵,較佳為導入多烯基。多烯基可列舉具有2個雙鍵之共軛雙鍵、具有3個雙鍵之共軛雙鍵等。上述式中,n較佳為1〜5,更佳為1〜3。
熱處理之溫度較佳為50〜200℃,更佳為90〜180℃,進而較佳為100〜160℃,進而較佳為100〜138℃。
熱處理之時間亦取決於實施熱處理之手段,較佳為0.5〜600分鐘,更佳為1〜360分鐘,進而較佳為1〜300分鐘。
導入至聚合物鏈之雙鍵之種類、量等可藉由適當調節氧化劑之量、種類、熱處理之溫度、熱處理之時間、熱處理方法而進行調整。
熱處理之溫度較佳為50〜200℃,更佳為90〜180℃,進而較佳為100〜160℃,進而較佳為100〜138℃。
熱處理之時間亦取決於實施熱處理之手段,較佳為0.5〜600分鐘,更佳為1〜360分鐘,進而較佳為1〜300分鐘。
導入至聚合物鏈之雙鍵之種類、量等可藉由適當調節氧化劑之量、種類、熱處理之溫度、熱處理之時間、熱處理方法而進行調整。
再者,步驟(3)中之熱處理方法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攪拌加熱裝置、擠出機、乾燥機、紅外線加熱、烘箱等進行。
(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可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作為將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作為分散劑而製造聚氯乙烯之方法,例如如下所述即可。
只要進行將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氯乙烯單體、及水混合而製成懸浮液之步驟,繼而進行使氯乙烯單體聚合之步驟即可。
添加聚乙烯醇、氯乙烯單體、及水之順序無特別限制,例如,將聚乙烯醇添加至含有氯乙烯單體及水之溶液中並加以混合而製成懸浮液即可。混合可利用公知之攪拌裝置進行。
作為聚乙烯醇之使用量,相對於氯乙烯單體較佳為0.01〜5質量%,更佳為0.02〜0.2質量%。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可藉由作為分散劑添加而形成穩定之懸浮液或分散液。例如,可形成具有10〜200 μm之範圍之中值粒徑之液滴。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可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作為將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作為分散劑而製造聚氯乙烯之方法,例如如下所述即可。
只要進行將本發明之聚乙烯醇、氯乙烯單體、及水混合而製成懸浮液之步驟,繼而進行使氯乙烯單體聚合之步驟即可。
添加聚乙烯醇、氯乙烯單體、及水之順序無特別限制,例如,將聚乙烯醇添加至含有氯乙烯單體及水之溶液中並加以混合而製成懸浮液即可。混合可利用公知之攪拌裝置進行。
作為聚乙烯醇之使用量,相對於氯乙烯單體較佳為0.01〜5質量%,更佳為0.02〜0.2質量%。
本發明之聚乙烯醇可藉由作為分散劑添加而形成穩定之懸浮液或分散液。例如,可形成具有10〜200 μm之範圍之中值粒徑之液滴。
又,亦可將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以外之其他分散劑與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併用。作為其他分散劑,例如可列舉:纖維素、纖維素衍生物等。作為纖維素衍生物,例如可列舉: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丁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等。又,作為其他分散劑,亦可使用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以外之聚乙烯醇。再者,本發明之聚乙烯醇相對於分散劑總量基準之比率較佳為60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較佳為90質量%以上。
氯乙烯單體可一次摻合聚合所使用之量,亦可最初添加一部分,於聚合開始後添加剩餘部分。
上述懸浮液可進而含有1種以上之聚合起始劑、抗氧化劑、pH調整劑之類之添加劑。
作為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過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過氧化二碳酸二乙氧基乙酯、過氧化新癸酸α-異丙苯酯、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過氧化特戊酸第三丁酯 (t-butyl peroxypivalate)、過氧化-3,5,5-三甲基己酸第三丁酯、乙醯基過氧化環己基磺醯、2,4,4-三甲基戊基-2-過氧化苯氧基乙酸酯、過氧化月桂醯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受阻酚系抗氧化劑 (hindered phenol-based antioxidant)。
作為pH調整劑,例如可列舉: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氫鉀、碳酸鉀、檸檬酸鈉、檸檬酸鉀、酒石酸鈉、酒石酸鉀、苯甲酸鈉、苯甲酸鉀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氯乙烯單體可一次摻合聚合所使用之量,亦可最初添加一部分,於聚合開始後添加剩餘部分。
上述懸浮液可進而含有1種以上之聚合起始劑、抗氧化劑、pH調整劑之類之添加劑。
作為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過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過氧化二碳酸二乙氧基乙酯、過氧化新癸酸α-異丙苯酯、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過氧化特戊酸第三丁酯 (t-butyl peroxypivalate)、過氧化-3,5,5-三甲基己酸第三丁酯、乙醯基過氧化環己基磺醯、2,4,4-三甲基戊基-2-過氧化苯氧基乙酸酯、過氧化月桂醯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受阻酚系抗氧化劑 (hindered phenol-based antioxidant)。
作為pH調整劑,例如可列舉: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氫鉀、碳酸鉀、檸檬酸鈉、檸檬酸鉀、酒石酸鈉、酒石酸鉀、苯甲酸鈉、苯甲酸鉀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於如上所述形成懸浮液後,加熱該懸浮液,使氯乙烯單體聚合。聚合時之溫度為20〜90℃左右。於聚合開始後,可進而追加添加氯乙烯單體。
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30〜170 μm,更佳為140〜160 μm。具有此種平均粒徑之聚氯乙烯之操作性變得良好。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空隙率較佳為17〜30%,更佳為18〜25%。具有此種空隙率之聚氯乙烯之加工性變得良好。
若使用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作為分散劑,則容易同時滿足上述範圍之平均粒徑及空隙率,能夠獲得操作性及加工性均良好之聚氯乙烯。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分散性良好,可抑制聚合時之發泡,且可使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操作性及加工性變得良好的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實施例
若使用本發明之聚乙烯醇作為分散劑,則容易同時滿足上述範圍之平均粒徑及空隙率,能夠獲得操作性及加工性均良好之聚氯乙烯。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分散性良好,可抑制聚合時之發泡,且可使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操作性及加工性變得良好的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對本發明更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
(試樣之製備)
(合成例1)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於皂化結束之階段,向溶液添加相對於聚乙酸乙烯酯為1.2重量%之過氧化氫。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中間原料1。將所獲得之中間原料1投入至批次式之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35℃後加熱4小時,獲得聚乙烯醇S1。
(合成例1)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於皂化結束之階段,向溶液添加相對於聚乙酸乙烯酯為1.2重量%之過氧化氫。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中間原料1。將所獲得之中間原料1投入至批次式之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35℃後加熱4小時,獲得聚乙烯醇S1。
(合成例2)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於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於皂化結束之階段,向溶液添加相對於聚乙酸乙烯酯為1.2重量%之過氧化氫。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中間原料2。將所獲得之中間原料2投入至批次式之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35℃後加熱3小時,獲得聚乙烯醇S2。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於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於皂化結束之階段,向溶液添加相對於聚乙酸乙烯酯為1.2重量%之過氧化氫。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中間原料2。將所獲得之中間原料2投入至批次式之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35℃後加熱3小時,獲得聚乙烯醇S2。
(合成例3)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於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於皂化結束之階段,向溶液添加相對於聚乙酸乙烯酯為0.7重量%之過氧化氫。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中間原料3。將所獲得之中間原料3投入至批次式之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35℃後加熱4小時,獲得聚乙烯醇S3。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於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於皂化結束之階段,向溶液添加相對於聚乙酸乙烯酯為0.7重量%之過氧化氫。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中間原料3。將所獲得之中間原料3投入至批次式之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35℃後加熱4小時,獲得聚乙烯醇S3。
(合成例4)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於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聚乙烯醇中間原料4。將所獲得之聚乙烯醇中間原料4投入至連續式攪拌裝置,以過氧化氫相對於聚乙烯醇成為0.75重量%之方式塗附,投入至批次式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37℃後加熱9小時,獲得聚乙烯醇S4。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於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聚乙烯醇中間原料4。將所獲得之聚乙烯醇中間原料4投入至連續式攪拌裝置,以過氧化氫相對於聚乙烯醇成為0.75重量%之方式塗附,投入至批次式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37℃後加熱9小時,獲得聚乙烯醇S4。
(合成例5)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於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於皂化結束之階段,向溶液添加相對於聚乙酸乙烯酯為1.5重量%之過氧化氫。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中間原料3。將所獲得之中間原料3投入至批次式之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40℃後加熱6小時,獲得聚乙烯醇C1。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及冷卻管之反應器內添加乙酸乙烯酯單體100重量份及甲醇40重量份,吹入氮氣30分鐘進行氮氣置換後,將反應器於60℃加熱30分鐘。繼而,添加0.03重量份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基)酯(Tianjin McEIT公司製造之「TrigonoxEHP」)後,於60℃反應4小時。於反應時間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於冷卻後測定聚合率,結果反應率為40%。繼而,於減壓下,一面追加甲醇,一面進行將殘留之乙酸乙烯酯單體與甲醇一起去除之操作,獲得含有50重量%之聚乙酸乙烯酯之甲醇溶液。於該甲醇溶液中,以相對於乙酸乙烯酯之氫氧化鈉量成為0.003 mol%之方式添加氫氧化鈉之甲醇溶液,於40℃進行皂化。於皂化結束之階段,向溶液添加相對於聚乙酸乙烯酯為1.5重量%之過氧化氫。取出所獲得之固形物成分,進行粉碎,並進行利用甲醇之洗淨後,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中間原料3。將所獲得之中間原料3投入至批次式之攪拌加熱裝置,升溫至140℃後加熱6小時,獲得聚乙烯醇C1。
[評價方法]
(皂化度)
依據JIS K6726而進行。
(嵌段特徵)
藉由說明書正文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測定方法係依據Macromolecules、1982、15、1071之記載者。
(皂化度)
依據JIS K6726而進行。
(嵌段特徵)
藉由說明書正文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測定方法係依據Macromolecules、1982、15、1071之記載者。
(1
H-NMR測定)
1 H-NMR係使用Bruker instrument(400 MHz)。將試樣製成DMSO之5質量%溶液。設為指數函數(0.2 Hz)、累計1024次(Prodigy型探針)或10000次(通常探針)、延遲時間1秒、脈衝間隔12微秒,以DMSO之波峰(2.49 ppm)為基準進行測定。
於圖1及圖2中對上述試樣之1 H-NMR光譜進行比較,圖3中對樣品S1之1 H-NMR光譜中之(a)〜(d)進行圖示。
1 H-NMR係使用Bruker instrument(400 MHz)。將試樣製成DMSO之5質量%溶液。設為指數函數(0.2 Hz)、累計1024次(Prodigy型探針)或10000次(通常探針)、延遲時間1秒、脈衝間隔12微秒,以DMSO之波峰(2.49 ppm)為基準進行測定。
於圖1及圖2中對上述試樣之1 H-NMR光譜進行比較,圖3中對樣品S1之1 H-NMR光譜中之(a)〜(d)進行圖示。
(UV吸光度)
製備聚乙烯醇之0.1質量%水溶液,測定320 nm之吸光度。測定裝置係使用Evolution 600 UV-Vis Spectrophotometer(Thermo Fisher,Pittsburgh,PA,USA)。
製備聚乙烯醇之0.1質量%水溶液,測定320 nm之吸光度。測定裝置係使用Evolution 600 UV-Vis Spectrophotometer(Thermo Fisher,Pittsburgh,PA,USA)。
(濁點)
加熱聚乙烯醇之1質量%水溶液,藉由目視觀察進行評價。
(黏度)
製備聚乙烯醇之4質量%水溶液,使用Brookfield黏度計(型號 LVDV-II+Pro),以100 rpm使用#18主軸,於20℃進行測定。
加熱聚乙烯醇之1質量%水溶液,藉由目視觀察進行評價。
(黏度)
製備聚乙烯醇之4質量%水溶液,使用Brookfield黏度計(型號 LVDV-II+Pro),以100 rpm使用#18主軸,於20℃進行測定。
(羰基指標)
羰基指標之評價係藉由使用2,4-二硝基苯肼(DNPH)對羰基之選擇反應性及其顯色性的HPLC層析圖(檢測器:UV光譜)之定量評價而進行。接下來揭示具體之評價方法。
1.試樣調整
將聚乙烯醇試樣1 g與水89.0 g放入500 mL錐形燒瓶中,一面攪拌一面加入0.5 M氫氧化鈉水溶液10 mL,攪拌1小時,藉此製作完全皂化之聚乙烯醇試樣溶液。設為完全皂化之原因在於,於HPLC中容易將來自聚乙烯醇之波峰與未反應之DNPH分離。量取該聚乙烯醇試樣溶液1.0 mL,加入9%DNPH乙醇溶液(TCI製造)0.10 mL(含有與羰基量相比大量過剩之DNPH),栓緊後於70℃靜置15小時,製成羰基經2,4-二硝基苯腙改質之DNPH改質聚乙烯醇溶液(以下稱為樣品溶液)。同時,製作於聚乙烯醇試樣溶液1.00 mL中添加水0.1 mL而成之溶液(以下稱為基線溶液),亦將其密封後於70℃加熱15小時。
2.藉由HPLC之羰基指標之評價
將所獲得之樣品溶液10 μL導入至島津製作所製造之HPLC LC-20AD(管柱:Agilent製造之PLRP-S1000A,5 μm50×4.6 MM,UV檢測器SPD-M20A),利用UV檢測器製作層析圖並進行評價。測定時,溶劑係使用乙腈與水之混合溶劑,分別以0~4分鐘、4~12分鐘施以傾斜使乙腈之比率為20%、45%,從而進行溶出速度之調整。此時,溶劑之溶出量設為1 mL/分鐘,管柱之溫度設為65℃。於本條件,聚乙烯醇較快地(1~3分鐘)溶出,未反應之DNPH較慢地(8~10分鐘)溶出,可將兩者完全分離。將HPLC之檢測波長設為DNPH之紫外部之吸收極大波長即358 nm,以(1)樣品溶液、(2)基線溶液算出溶出時間1~3分鐘之波峰之面積差(1)-(2)(×106 ),將其作為羰基指標。
羰基指標之評價係藉由使用2,4-二硝基苯肼(DNPH)對羰基之選擇反應性及其顯色性的HPLC層析圖(檢測器:UV光譜)之定量評價而進行。接下來揭示具體之評價方法。
1.試樣調整
將聚乙烯醇試樣1 g與水89.0 g放入500 mL錐形燒瓶中,一面攪拌一面加入0.5 M氫氧化鈉水溶液10 mL,攪拌1小時,藉此製作完全皂化之聚乙烯醇試樣溶液。設為完全皂化之原因在於,於HPLC中容易將來自聚乙烯醇之波峰與未反應之DNPH分離。量取該聚乙烯醇試樣溶液1.0 mL,加入9%DNPH乙醇溶液(TCI製造)0.10 mL(含有與羰基量相比大量過剩之DNPH),栓緊後於70℃靜置15小時,製成羰基經2,4-二硝基苯腙改質之DNPH改質聚乙烯醇溶液(以下稱為樣品溶液)。同時,製作於聚乙烯醇試樣溶液1.00 mL中添加水0.1 mL而成之溶液(以下稱為基線溶液),亦將其密封後於70℃加熱15小時。
2.藉由HPLC之羰基指標之評價
將所獲得之樣品溶液10 μL導入至島津製作所製造之HPLC LC-20AD(管柱:Agilent製造之PLRP-S1000A,5 μm50×4.6 MM,UV檢測器SPD-M20A),利用UV檢測器製作層析圖並進行評價。測定時,溶劑係使用乙腈與水之混合溶劑,分別以0~4分鐘、4~12分鐘施以傾斜使乙腈之比率為20%、45%,從而進行溶出速度之調整。此時,溶劑之溶出量設為1 mL/分鐘,管柱之溫度設為65℃。於本條件,聚乙烯醇較快地(1~3分鐘)溶出,未反應之DNPH較慢地(8~10分鐘)溶出,可將兩者完全分離。將HPLC之檢測波長設為DNPH之紫外部之吸收極大波長即358 nm,以(1)樣品溶液、(2)基線溶液算出溶出時間1~3分鐘之波峰之面積差(1)-(2)(×106 ),將其作為羰基指標。
(平均粒徑)
各實施例、比較例所製造之聚氯乙烯之平均粒徑係利用粒度分佈計進行測定。
各實施例、比較例所製造之聚氯乙烯之平均粒徑係利用粒度分佈計進行測定。
(體密度,bulk density)
各實施例、比較例所製造之聚氯乙烯之體密度係依據JIS K 6721進行測定。
各實施例、比較例所製造之聚氯乙烯之體密度係依據JIS K 6721進行測定。
(空隙率)
利用水銀測孔儀,由施加至壓力2000 kg/cm2 為止時被壓入至樹脂內部之水銀量算出。
利用水銀測孔儀,由施加至壓力2000 kg/cm2 為止時被壓入至樹脂內部之水銀量算出。
(發泡性)
反應結束後立即打開反應器之蓋,藉由目視觀察附著於內壁或攪拌葉片之積垢之量而進行評價。評價係根據以下之基準而進行。
G:未確認到積垢,或確認到少量之積垢(未達所獲得之樹脂之5%)。
B:確認到大量之積垢(所獲得之樹脂之5%以上)。
反應結束後立即打開反應器之蓋,藉由目視觀察附著於內壁或攪拌葉片之積垢之量而進行評價。評價係根據以下之基準而進行。
G:未確認到積垢,或確認到少量之積垢(未達所獲得之樹脂之5%)。
B:確認到大量之積垢(所獲得之樹脂之5%以上)。
[表1]
(實施例1)
使用聚乙烯醇S1作為分散劑,如下所述製造聚氯乙烯,並進行各種評價。
聚合係於具備Dual Pfaudler型轉子之200 L反應器中進行。投入水100 kg、作為分散劑之皂化度80莫耳%之局部皂化聚乙烯醇3.5 g、皂化度72.7莫耳%之局部皂化聚乙烯醇(S1)35 g(500 ppm/氯乙烯單體)。減壓去除聚合器內之空氣,加入氯乙烯單體70 kg、相對於氯乙烯單體為150 ppm之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相對於氯乙烯單體為385 ppm之過氧化新癸酸異丙苯酯。聚合係以450 rpm攪拌並於57℃進行,當聚合器之壓力下降至7.0 kg/cm2 之時間點,回收未反應之氯乙烯單體,取出內容物,進行脫水乾燥而獲得聚氯乙烯。
將關於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
使用聚乙烯醇S1作為分散劑,如下所述製造聚氯乙烯,並進行各種評價。
聚合係於具備Dual Pfaudler型轉子之200 L反應器中進行。投入水100 kg、作為分散劑之皂化度80莫耳%之局部皂化聚乙烯醇3.5 g、皂化度72.7莫耳%之局部皂化聚乙烯醇(S1)35 g(500 ppm/氯乙烯單體)。減壓去除聚合器內之空氣,加入氯乙烯單體70 kg、相對於氯乙烯單體為150 ppm之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相對於氯乙烯單體為385 ppm之過氧化新癸酸異丙苯酯。聚合係以450 rpm攪拌並於57℃進行,當聚合器之壓力下降至7.0 kg/cm2 之時間點,回收未反應之氯乙烯單體,取出內容物,進行脫水乾燥而獲得聚氯乙烯。
將關於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2〜4、比較例1)
使用表2所示之聚乙烯醇代替聚乙烯醇S1,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
使用表2所示之聚乙烯醇代替聚乙烯醇S1,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2)
使用聚乙烯醇C1代替聚乙烯醇S1,且將其使用量設為28 g(400 ppm/氯乙烯單體),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
使用聚乙烯醇C1代替聚乙烯醇S1,且將其使用量設為28 g(400 ppm/氯乙烯單體),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
[表2]
可知使用滿足本發明之要件之聚乙烯醇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而製造之聚氯乙烯係平均粒徑為147〜151 μm之容易操作之大小,且分散性良好。進而,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空隙率亦較高,適於加工。進而,聚合時之發泡亦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於使用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超過0.3之聚乙烯醇C1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之情形時,由於分散性過高,故而所獲得之聚氯乙烯變得過小。進而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空隙率較低,加工特性較差。若減少聚乙烯醇C1之量而調整平均粒徑,則空隙率變得更低,加工性變差。又,產生大量之聚合時之發泡。
另一方面,於使用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超過0.3之聚乙烯醇C1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之情形時,由於分散性過高,故而所獲得之聚氯乙烯變得過小。進而所獲得之聚氯乙烯之空隙率較低,加工特性較差。若減少聚乙烯醇C1之量而調整平均粒徑,則空隙率變得更低,加工性變差。又,產生大量之聚合時之發泡。
C1、S1、S2、S3、S4‧‧‧聚乙烯醇
圖1係關於各實施例、比較例中所獲得之聚乙烯醇S1〜S4、C1之1
H-NMR光譜。
圖2係將圖1之1
H-NMR光譜之一部分放大之圖。
圖3係表示聚乙烯醇S1之1
H-NMR光譜中之(a)〜(d)之圖。
Claims (11)
- 一種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其皂化度為60〜80 mol%、 嵌段特徵為0.4〜0.6、 於1 H-NMR光譜中下述(a)為0.04〜0.1且下述(b)為0.01〜0.2者,且 該聚乙烯醇之0.1質量%水溶液之波長320 nm之UV吸光度為0.18以上且未達0.3; (a)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50〜5.54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42〜5.62 ppm為止之積分值; (b)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5.86〜5.90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76〜5.98 ppm為止之積分值。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聚乙烯醇,其羰基指標為0.5以上。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聚乙烯醇,其於1 H-NMR光譜中,下述(c)為0.2〜0.7,下述(d)為0.1~0.2; (c)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6.51〜6.55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5.98〜7.09 ppm為止之積分值; (d)於將在3.83〜3.87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3.65〜4.05 ppm為止之積分值設為100之情形時,於7.39〜7.41 ppm所確認之波峰之至7.09〜7.72 ppm為止之積分值。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聚乙烯醇,其4質量%水溶液之黏度為4〜10 cP。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聚乙烯醇,其濁點為35〜50℃。
- 一種分散劑,其含有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聚乙烯醇。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聚乙烯醇,其藉由包括下述步驟(1)〜(3)之製造方法而製造: 步驟(1),其係使乙烯酯單體聚合而製造聚乙烯酯; 步驟(2),其係使該聚乙烯酯局部皂化,而製造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及 步驟(3),其係對經局部皂化之聚乙烯酯進行熱處理。
- 如請求項7所述之聚乙烯醇,其中,乙烯酯單體為乙酸乙烯酯單體。
- 如請求項7或8所述之聚乙烯醇,其中,於過氧化物及鹼性化合物存在下進行上述局部皂化。
- 如請求項9所述之聚乙烯醇,其中,上述過氧化物為過氧化氫,上述鹼性化合物為氫氧化鈉。
- 一種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請求項1至5、7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聚乙烯醇、氯乙烯單體、及水進行混合而製成懸浮液;以及使氯乙烯單體聚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941,104 US10647791B2 (en) | 2018-03-30 | 2018-03-30 | Polyvinyl alcohol used as dispersing agents for polyvinyl chlorid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dispersing agents comprising the polyvinyl alcoho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vinyl chloride using the polyvinyl alcohol |
US15/941,104 | 2018-03-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42151A true TW201942151A (zh) | 2019-11-01 |
TWI770376B TWI770376B (zh) | 2022-07-11 |
Family
ID=68054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1179A TWI770376B (zh) | 2018-03-30 | 2019-03-29 | 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含有該聚乙烯醇之分散劑、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47791B2 (zh) |
EP (1) | EP3778660A4 (zh) |
JP (1) | JP7023350B2 (zh) |
CN (1) | CN111918885B (zh) |
SG (1) | SG11202009427WA (zh) |
TW (1) | TWI770376B (zh) |
WO (1) | WO201918962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8341A1 (ja) * | 2018-12-27 | 2020-07-02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重合体、及び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KR102405288B1 (ko) * | 2019-01-22 | 2022-06-0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비닐 알코올계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체 차단성 필름 |
JPWO2021145393A1 (zh) * | 2020-01-16 | 2021-07-22 | ||
EP4130051A4 (en) * | 2020-03-30 | 2023-08-30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 BASED RESIN |
JP2023545118A (ja) * | 2021-07-01 | 2023-10-26 |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 塩化ビニ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塩化ビニル系重合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38792B1 (zh) * | 1970-04-08 | 1973-11-20 | ||
JPS4838792A (zh) * | 1971-09-17 | 1973-06-07 | ||
JPH0386746A (ja) * | 1989-08-31 | 1991-04-11 | Mitsubishi Kasei Vinyl Co |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
US5272200A (en) * | 1991-02-15 | 1993-12-21 | Kuraray Co., Ltd. | Aqueous dispersion and substrate coated with the same |
JP3115954B2 (ja) * | 1992-09-14 | 2000-12-11 |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部分ケン化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の製造方法 |
EP1433794B1 (en) * | 2002-12-11 | 2008-02-20 | Kuraray Co., Ltd. | Dispersion stabilizer for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compound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TWI256954B (en) * | 2003-01-30 | 2006-06-21 |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 Dispersing agent comprising vinyl alcohol polymer having conjugated double bonds in its molecule |
CA2467708C (en) * | 2003-05-20 | 2011-07-12 | Kuraray Co., Ltd. | Resi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5213357B2 (ja) * | 2007-06-04 | 2013-06-19 | サカタインクス株式会社 | ラミネート用バリア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ラミネート用バリア性複合フィルム |
CN102124053B (zh) * | 2008-06-18 | 2014-01-01 |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 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WO2012043280A1 (ja) * | 2010-09-27 | 2012-04-05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変性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変性ポリビニルアセタール及びセラミックスラリー組成物 |
JP5616736B2 (ja) * | 2010-09-30 | 2014-10-29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樹脂の脱色方法及び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樹脂 |
EP2977108B1 (en) | 2014-07-23 | 2018-12-12 | Noxell Corporation | Liquid refilling systems and devices |
PT3265505T (pt) * | 2015-03-05 | 2019-10-08 | Sekisui Specialty Chemicals Am | Dispersante à base de pvoh para polimerização de vcm |
CN106188354B (zh) * | 2016-08-10 | 2018-10-30 |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高效分散稳定性能的聚乙烯醇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03-30 US US15/941,104 patent/US106477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28 WO PCT/JP2019/013715 patent/WO201918962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3-28 SG SG11202009427WA patent/SG11202009427WA/en unknown
- 2019-03-28 CN CN201980022961.3A patent/CN11191888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28 JP JP2020511012A patent/JP7023350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3-28 EP EP19775341.1A patent/EP3778660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3-29 TW TW108111179A patent/TWI770376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647791B2 (en) | 2020-05-12 |
SG11202009427WA (en) | 2020-10-29 |
EP3778660A4 (en) | 2021-12-15 |
WO2019189625A1 (ja) | 2019-10-03 |
EP3778660A1 (en) | 2021-02-17 |
JP7023350B2 (ja) | 2022-02-21 |
TWI770376B (zh) | 2022-07-11 |
JPWO2019189625A1 (ja) | 2021-06-24 |
CN111918885A (zh) | 2020-11-10 |
US20190300627A1 (en) | 2019-10-03 |
CN111918885B (zh) | 2023-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70376B (zh) | 作為聚氯乙烯懸浮聚合用分散劑使用之聚乙烯醇、含有該聚乙烯醇之分散劑、及使用該聚乙烯醇之聚氯乙烯之製造方法 | |
JP6560358B2 (ja) | Vcm重合用pvoh分散剤 | |
US9914791B2 (en) | Dispersing agent for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compound | |
CN105153335B (zh) | 一种聚乙烯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KR101127058B1 (ko) | 비닐 화합물의 현탁 중합용 분산 안정제 및 비닐 화합물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 |
JP2000313721A (ja) | 新規ヒドロキシル基含有共重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2081684A (ja) | 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重合体、及び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
JP7549553B2 (ja) | 樹脂組成物 | |
KR101623623B1 (ko) | 가공성 및 생산성이 향상된 염화비닐계 수지의 제조방법 | |
JP6730862B2 (ja) | 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重合体水溶液 | |
JP6184706B2 (ja) | アルキル変性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重合体組成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