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0803A -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0803A
TW201940803A TW107109716A TW107109716A TW201940803A TW 201940803 A TW201940803 A TW 201940803A TW 107109716 A TW107109716 A TW 107109716A TW 107109716 A TW107109716 A TW 107109716A TW 201940803 A TW201940803 A TW 2019408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cam
plane
convex por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9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7753B (zh
Inventor
張凱嵐
Original Assignee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9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775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0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0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753B/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係以第一、第二心軸分別樞接於一定位板組上,第一、第二心軸分別具有第一、第二平面,且第一、第二心軸分別軸接第一、第二凸輪,讓各心軸分別與各自之凸輪同步轉動,而一滑動塊之長形件係容納於定位板組的長溝槽內,並位於第一、第二心軸之間以被各心軸推動,且第一、第二凸輪分別位於滑動塊之短形件之頂端及底端,以分別同步推動短形件,藉以在第一、第二心軸交替轉動期間形成兩組交替切換結構,使彼此補償各自交替切換動作所產生之間隙,直至長、短形件分別同步抵壓其中之一心軸平面與凸輪凹部而形成卡鎖。

Description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尤指一種安裝於可掀開及蓋合的摺疊式電子裝置上者。
一般摺疊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行動電話等,主要是透過單軸式鉸鏈或雙軸式鉸鏈分別接連電子裝置的第一板體及第二板體。其中,第一板體可以是安裝顯示螢幕的上蓋,第二板體可以是安裝零組件、電池與鍵盤的底座,且第一板體可相對於第二板體蓋合或由0度翻轉至360度。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用新型公告第CN203962677U號之「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專利案所示,即顯示了一種雙軸式之折疊結構,其主要包括連接件、兩個心軸、軸向活動件及徑向活動件。連接件包含均有上下兩個軸孔的框體和架體,供彼此平行的各心軸分別穿設。軸向活動件一端部導入另一心軸表面所設的至少一螺旋溝,以同步作動而可軸向滑移出入框體上下兩個軸孔間所設的穿孔。各心軸均有至少一個止擋部,心軸止擋部和軸向活動件另一端部相互止擋,另一心軸止擋部與框體側面所設的止擋部相互止擋。各心軸均有卡合凸輪部,一卡合凸輪部周緣設有一個凹部,另一卡合凸輪部周緣設有多個凹部。徑向活動件可徑向滑移於各卡合凸輪部間並交替卡合且鎖定於其中一個凹部,以分別交替搭配各止擋作用而形成至少兩次交替卡鎖動作,讓各心軸交替旋轉。
藉由上述交替旋轉結構,確實可以讓二個轉軸相對翻轉至360度。而上述結構之任一組止擋部與凸輪部係為同一心軸上之不同構件,此種安排同樣表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用新型公告第CN203130774U號之「銷型卡鎖式雙軸樞紐器」專利案中。其中,當止擋部與凸輪部分別軸接在同一心軸上時,即表示需要提供更長的心軸長度以容納二個不同的元件,如此一來,將會增加零組件之數量,進而增加心軸之軸向長度及整體之體積,並增加加工作業工序及時間。
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發明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發明之產生。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俾能改善習用交替旋轉結構必須要在同一心軸上同時設有止擋部與凸輪部二個元件,會增加零組件之數量、整體體積,進而增加加工作業工序及時間的問題,藉由將兩組交替切換結構透過一滑動塊之長、短形件相連在一起,形成同步浮動卡鎖之功效,並相互補償彼此在交替切換動作期間因空隙所產生之影響,而且能夠進一步讓止擋部與凸輪部結合在一起,結合後容易製造及加工,以縮短軸向長度,進而縮小整體體積、減少工序及零組件以降低生產成本。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所設之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係包括一定位板組、一滑動塊、一第一轉軸組以及一第二轉軸組。其中,該定位板組之一側內具有一長溝槽;該滑動塊包括一長形件及一短形件,長形件係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長溝槽內,並在該長形件之頂、底兩端分別具有端部平面;該第一轉軸組包括同軸且可同步轉動之一第一凸輪及一第一心軸,第一凸輪位於短形件之頂端且具有一第一凹部;第一心軸係樞接該定位板組之上半部並位於長形件之頂端,第一心軸之部份段周緣頂端具有一第一平面;該第二轉軸組包括同軸且可同步轉動之一第二凸輪及一第二心軸,第二凸輪位於短形件之底端且具有一第二凹部;第二心軸係樞接該定位板組之下半部並位於長形件之底端,第二心軸之部份段周緣頂端具有一第二平面。
實施時,該定位板組之該側上半部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一限位部,又該第一轉軸組還進一步在該第一凸輪之底端徑向凹設有一第一弧缺部,對應於短形件之頂端而使該短形件與該第一凸輪之周緣相離,該第一凸輪之頂端具有徑向凸出之一第一弧凸部,該第一弧凸部之一側具有一第一止擋部,供抵壓該第一限位部之一側,該第一弧凸部之另一側具有一第二止擋部,供抵壓該第一限位部之另一側,均用以止擋該第一轉軸組轉動,並使該第一凹部形成於該第一弧凸部之周緣頂端。
實施時,該定位板組之該側下半部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二限位部,又該第二轉軸組還進一步在該第二凸輪之底端徑向凹設有一第二弧缺部,對應於短形件之底端而使該短形件與該第二凸輪之周緣相離,該第二凸輪之頂端具有徑向凸出之一第二弧凸部,該第二弧凸部之一側具有一第三止擋部,供抵壓該第二限位部之一側,該第二弧凸部之另一側具有一第四止擋部,供抵壓該第二限位部之另一側,均用以止擋該第二轉軸組轉動,並使該第二凹部係形成於該第二弧凸部之周緣頂端。
實施時,該定位板組之該側下半部或上半部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二限位部或一第一限位部,該長溝槽係位於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之間;各凸輪係進一步將各自之弧缺部和弧凸部位在同一圓周運動的路徑上,以在各轉軸組轉動的過程中,使各自之限位部分別位於各自之弧缺部中並分別與各自之弧凸部形成相對角度位移。換言之,該第一凸輪係進一步將該第一弧缺部與該第一弧凸部位在同一圓周運動的路徑上,以在該第一轉軸組轉動的過程中,使該第一限位部位於該第一弧缺部中並與該第一弧凸部形成相對角度位移;另一方面,該第二凸輪係進一步將該第二弧缺部與該第二弧凸部位在同一圓周運動的路徑上,以在該第二轉軸組轉動的過程中,使該第二限位部位於該第二弧缺部中並與該第二弧凸部形成相對角度位移。
實施時,該定位板組包括相互平行之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第一心軸同時樞接第一側板之上半部及第二側板之上半部,第二心軸同時樞接第一側板之下半部及第二側板之下半部,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係為設於第一側板一側之二個凸塊,長溝槽係形成於第一側板之一側內。
實施時,該第一心軸之部份段周緣底端更具有一第三階部和一第三平面,使第三平面之長度小於第一平面之長度,並使該第一凸輪軸接於該第一心軸之第三階部處,且第一心軸轉動時,第三平面與長形件之頂端呈不會相接觸之狀態。
實施時,該第二心軸之部份段周緣底端更具有一第四階部和一第四平面,使第四平面之長度小於第二平面之長度,並使該第二凸輪軸接於該第二心軸之第四階部處,且第二心軸轉動時,第四平面與長形件之底端呈不會相接觸之狀態。
實施時,該短形件之頂端具有一第一凸部,該第一凹部與第一凸部具有互補之形狀大小。
實施時,該短形件之底端具有一第二凸部,該第二凹部與第二凸部具有互補之形狀大小。
實施時,該定位板組之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別軸向貫穿有一圓孔,分別供第一心軸和第二心軸貫穿並樞接,且將上、下半部的各圓孔與長溝槽之頂、底兩端分別連通。
為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以下舉較佳之實施例,配合圖式、圖號,將本發明之具體構成內容及其所達成的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第1~8圖所示,其為本創作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1之一較佳實施例,係包括一定位板組2、一滑動塊3、相互平行之一第一轉軸組4以及一第二轉軸組5。
該定位板組2包括相互平行且外周緣形狀大小相同之一第一側板21及一第二側板22,第一側板21之上半部及第二側板22之上半部分別設有在同一軸線上之一圓孔,藉以讓一第一心軸42同時貫穿之後,分別樞接第一側板21之上半部及第二側板22之上半部;而第一側板21及第二側板22之下半部分別設有在同一軸線上之另一圓孔,藉以讓一第二心軸52同時貫穿之後,分別樞接第一側板21之下半部及第二側板22之下半部。第一側板21與第二側板22之間的一側面之中央位置上具有向內凹陷且呈縱向之一長溝槽23,例如圖中所示,且將第一側板21之上、下半部的各圓孔與長溝槽23之頂、底兩端分別連通,藉以形成可供活動之空間。
該滑動塊3係為截面為T字形之塊狀組合,包括一長形件31及一短形件32。其中,長形件31係為長方形體,長形件31之頂、底兩端分別具有端部平面311,312,長形件31之橫向寬度小於長溝槽23之橫向寬度,藉以讓長形件31容納定位於長溝槽23內。長形件31之縱向長度係以其相對兩端面剛好能分別觸及於第一心軸42之周緣與第二心軸52之平面、或是分別觸及於第一心軸42之平面與第二心軸52之周緣為佳,藉以讓長形件31之一端被其中之一心軸壓動而可以在長溝槽23內上、下滑動,又在長溝槽23內使長形件31之另一端抵住其中之另一心軸形成卡鎖。而短形件32係為以遠離該長形件31一側面之方向向外延伸之另一長方形體,用以輔助長形件31與各心軸之間的交替切換作用,且短形件32之縱向長度小於長形件31之縱向長度,短形件32之頂端具有向上弧形凸出之一第一凸部321,短形件32之底端具有向下弧形凸出之一第二凸部322,使短形件32之頂、底兩端面相異於長形件31之頂、底兩端面。
該第一轉軸組4包括一第一凸輪41、一第一心軸42、一第一摩擦單元43及一第一扭力單元44。其中,第一凸輪41係呈板狀,第一凸輪41位於短形件32之頂端,第一凸輪41之頂端具有一第一凹部412,第一凹部412與短形件32之第一凸部321具有互補之形狀大小。第一心軸42具有環狀之一第一階部423,於組裝時,作為基準以供其他組成搆件接續安裝,例如使第一心軸42之一端連接一第一板體45,第一板體45係為連接板以安裝於顯示螢幕所在的上蓋,並使第一心軸42之另一端位於長形件31之頂端,第一心軸42另一端之部份段周緣頂端具有與第一心軸42之軸心同軸之第一平面421(意指將第一心軸另一端之部份段,消除同軸之一虛擬弓形柱體後,形成該第一平面,後續第二、第三、第四平面亦同所指,不再贅述),供貫穿並軸接定位第一凸輪41,讓第一心軸42與第一凸輪41同步轉動;第一心軸42之部份段周緣底端具有與第一心軸42之軸心同軸且總和等長或略異於第一平面421的一第三階部424和一第三平面422,第三平面422與第一平面421相互平行,且第三平面422之長度小於第一平面421之長度,並使第一凸輪41之軸孔輪廓與第一平面421鄰接第三階部424之第一心軸42截面輪廓相互對應呈弓形,有別於第一摩擦單元43和第一扭力單元44等組成構件之軸孔輪廓,能讓第一凸輪41軸接於第一心軸42之第三階部424處,形成卡合,當第一心軸42轉動時,第三平面422與長形件31之頂端呈不會相接觸之狀態。
當第一心軸42穿過第一凸輪41、第一摩擦單元43及第一扭力單元44之後,係以一螺帽46螺合,並使第一摩擦單元43與定位板組2之上半部接觸面形成相對應之凹凸面,藉以讓第一凸輪41、第一心軸42、第一摩擦單元43及第一扭力單元44同步轉動。經由第一摩擦單元43之轉動摩擦並與第一扭力單元44在轉動摩擦及相互推壓所產生之扭力,使第一板體45在轉動時能自由停滯,或在第一摩擦單元43閉合於定位板組2之上半部時,於預設角度位置形成定位。
而該第二轉軸組5係包括一第二凸輪51、一第二心軸52、一第二摩擦單元53及一第二扭力單元54。其中,第二凸輪51係呈板狀,第二凸輪51位於短形件32之底端,第二凸輪51之頂端具有一第二凹部512,第二凹部512與短形件32之第二凸部322具有互補之形狀大小。第二心軸52具有環狀之一第二階部523,於組裝時,作為基準以供其他組成搆件接續安裝,例如使第二心軸52之一端連接一第二板體55,第二板體55係為連接板以安裝於具有零組件、電池與鍵盤的底座。第二心軸52之另一端位於長形件31之底端,第二心軸52另一端之部份段周緣頂端具有與第二心軸52之軸心同軸之第二平面521,供貫穿並軸接定位第二凸輪51,讓第二心軸52與第二凸輪51同步轉動;第二心軸52之部份段周緣底端具有與第二心軸52之軸心同軸且總和等長或略異於第二平面521的一第四階部524和一第四平面522,第四平面522與第二平面521相互平行,且第四平面522之長度小於第二平面521之長度,使第二凸輪51之軸孔輪廓與第二平面521鄰接第四階部524之第二心軸52截面輪廓相互對應呈弓形,有別於第二摩擦單元53和第二扭力單元54等組成構件之軸孔輪廓,能讓第二凸輪51軸接於該第二心軸52之第四階部524處,形成卡合,當第二心軸52轉動時,第四平面522與長形件31之底端呈不會相接觸之狀態。
當第二心軸52穿過第二凸輪51、第二摩擦單元53及第二扭力單元54之後,係以一螺帽56螺合。第二摩擦單元53與定位板組2之下半部接觸面形成相對應之凹凸面,藉以讓第二凸輪51、第二心軸52、第二摩擦單元53及第二扭力單元54同步轉動。經由第二摩擦單元53之轉動摩擦並與第二扭力單元54在轉動摩擦及相互推壓所產生之扭力,使第二板體55在轉動時能自由停滯,或在第二摩擦單元53閉合於該定位板組2之下半部時,於預設角度位置形成定位。
藉此,在本實施例中,本創作可在未使用傳統止擋部/止擋結構(止擋片搭配止擋塊相互止擋)之情況下,讓一轉軸組轉動而使另一轉軸組止動,其一是兩板體從蓋合狀態轉為相對翻轉至180度之前,該滑動塊、兩心軸以及兩凸輪之間的關係,請參見第3~6圖所示,該長形件31頂、底兩端之端部平面311,312分別觸抵第一心軸42之部份段周緣與第二心軸52之第二平面521,以及使短形件32之底端觸抵第二凸輪51之第二凹部512之狀態,以在第二轉軸組5之兩處形成雙重卡鎖效果;舉例來說,當第一板體45相對於第二板體55在蓋合狀態時,長形件31之底端部平面312觸及並抵壓在第二轉軸組5之第二心軸52之第二平面521形成面接觸抵壓,長形件31之頂端部平面311觸及並抵壓在第一轉軸組4之第一心軸42之部份段周緣(第三階部424)形成線接觸抵壓,且短形件32頂端之第一凸部321與第一凸輪41之周緣相抵,促使短形件32底端之第二凸部322觸及並抵壓於第二凸輪51頂端之第二凹部511內形成多點或面接觸抵壓,此時之第二心軸52及第二凸輪51均被直接卡鎖而無法轉動,使得第二板體55亦無法同步轉動,至於第一轉軸組4中,此時僅第一心軸42與長形件31頂端形成線接觸,因而得以轉動。
又,其二是上述兩板體再相對翻轉超過180度至360度之蓋合狀態,請參見第5~8圖所示,長形件31頂、底兩端之端部平面311,312分別觸抵第一心軸42之第一平面421與第二心軸52之部份段周緣,以及使短形件32之頂端觸抵第一凸輪41之第一凹部412之狀態,以在第一轉軸組4之兩處形成雙重卡鎖效果;舉例來說,翻轉360度時,第一轉軸組4之第一心軸42和第一凸輪41、以及第二轉軸組5之第二心軸52和第二凸輪51均已相對於定位板組2旋轉180度,長形件31之底端部平面312觸及並抵壓第二心軸52之部份段周緣(第四階部524)形成線接觸抵壓,長形件31之頂端部平面311觸及並抵壓第一心軸42之第一平面421以形成面接觸抵壓,且短形件32底端之第二凸部322與第二凸輪51之周緣相抵,促使短形件32頂端之第一凸部321觸及並抵壓於旋轉後之第一凸輪41頂端之第一凹部412內形成多點或面接觸抵壓,此時之第一心軸42及第一凸輪41均直接被卡鎖而無法轉動,使得第一板體45亦無法同步轉動,至於第二轉軸組5中,此時僅第二心軸52與長形件31底端形成線接觸,因而得以轉動。
除此之外,本創作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1還有另一較佳實施例,請參見第9~16圖所示,其與上述實施例之差異特徵在於:第一轉軸組4還進一步在第一凸輪41之底端徑向凹設有一第一弧缺部415,第一凸輪41之頂端具有徑向凸出之一第一弧凸部411,第一凹部412係形成於第一弧凸部411之周緣頂端,藉以將短形件32之頂端對應於第一弧缺部415而離於第一凸輪41之周緣。除了在其一轉軸組設置之外,更甚者,還在兩轉軸組設置,即為該第二轉軸組5還進一步在第二凸輪51之底端徑向凹設有一第二弧缺部515,第二凸輪51之頂端具有徑向凸出之一第二弧凸部511,第二凹部512係形成於第二弧凸部511之周緣頂端,藉以將短形件32之底端對應於第二弧缺部515而離於第二凸輪51之周緣。反之,也可以先讓第二凸輪51之頂、底兩端分別具有第二弧凸部511和第二弧缺部515,後有需要再讓第一凸輪41之頂、底兩端分別具有第一弧凸部411和第一弧缺部415。
如此在其中之一心軸與其軸接之凸輪一起轉動之期間,短形件32之頂端或底端會對應著凸輪之弧缺部而暫時不會觸及凸輪之周緣,以減少摩擦產生,直至當長形件31的頂端或底端離開心軸之部分段周緣(第三階部424或第四階部524)、且未觸及心軸之平面(第一平面421或第二平面521)之期間,透過短形件32之頂端或底端接續觸及該凸輪之周緣(即凸輪之弧凸部周緣),降低心軸於轉動時與長形件31之間因空隙產生所帶來影響(例如降低因第一間隔33產生而在翻轉後造成定位板組2發生歪斜之機率影響),以持續至長、短形件31,32分別觸及並抵壓於心軸之平面及凸輪之凹部內為止。
上述中,在各凸輪分別採用了第一、第二弧缺部實施後,為了在有效之空間中加強限位之效果、以及更進一步限縮因空隙產生所帶來影響,定位板組2之該側還設有一第一限位部24及一第二限位部25,長溝槽23位於第一限位部24及第二限位部25之間,例如第9圖中所示,在第一側板21的同一側面上具有二個分別以遠離該側面之方向向外延伸之弧形凸塊,該二個凸塊分別做為第一限位部24及第二限位部25,第一限位部位24於長溝槽23之一側上方,第二限位部25位於長溝槽23之另一側下方。
又將第一弧凸部411係呈扇形且徑向凸出於第一凸輪41之周緣,並使第一弧凸部411之一側面做為第一止擋部413,第一弧凸部411之另一側面做為第二止擋部414,再將第一凹部412設於第一弧凸部411之周緣頂端,而第一弧缺部415呈扇形且徑向凹設於第一凸輪41之周緣;更甚者,透過縮減凸輪本身之厚度並貼靠定位板組2之該側的上半部,使第一凸輪41進一步將第一弧缺部415與第一弧凸部411位在同一圓周運動的路徑上,以在第一轉軸組4轉動的過程中,使第一限位部24位於第一弧缺部415中並與第一弧凸部411形成相對角度位移。
再將第二弧凸部511呈扇形且徑向凸出於第二凸輪51之周緣,並使第二弧凸部511之一側面做為第三止擋部513,第二弧凸部511之另一側面做為第四止擋部514;第二凹部512設於第二弧凸部511之周緣頂端,而第二弧缺部515呈扇形且徑向凹設於第二凸輪51之周緣;更甚者,透過縮減凸輪本身之厚度並貼靠該定位板組2之該側的下半部,使第二凸輪51進一步將第二弧缺部515與第二弧凸部511位在同一圓周運動的路徑上,以在第二轉軸組5轉動的過程中,使第二限位部25位於第二弧缺部515中,並與第二弧凸部511形成相對角度位移。
舉例來說,如第13、14圖所示,在上述蓋合狀態時,第一心軸42及第一凸輪41可以自轉,同時讓第一板體45相對於第二板體55翻轉180度,並在第一凸輪41之第二止擋部414抵壓第一限位部24之一側時,達到限位效果而無法繼續轉動,此時,長形件31之頂面與第一轉軸組4之第一心軸42之第一平面421之間形成一第一間隔33,短形件32頂端之第一凸部321與第一凸輪41之第一凹部412之間形成一第二間隔34,第一間隔33與第二間隔34之距離相等,藉以提供滑動塊3向上移動之空間。而如第15、16圖所示,由於滑動塊3之向上移動,即可讓第二心軸52及第二凸輪51之轉動限制解除而可以自轉,使用者轉動第二板體55,並在翻轉180度,亦即使第二板體55相對於第一板體45翻轉360度之後,經由第二凸輪51之第二弧凸部511之第四止擋部514抵壓第二限位部25之一側,達到限位之效果。而在反向轉動第二板體55,再轉動第一板體45時,依序經由第二凸輪51之第二止擋面513及第二限位部25另一側之阻擋,第一凸輪41之第一止擋面413及第一限位部24另一側之阻擋,則可讓第一板體45相對於第二板體55回復呈蓋合之狀態。
因此,本發明具有以下之優點: 1、本發明主要是有兩組交替切換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是將兩組交替切換結構透過一滑動塊之長、短形件相連在一起,使長、短形件分別對各轉軸組之心軸和凸輪形成相異接觸方式,以在未使用傳統止擋結構(止擋片搭配止擋塊相互止擋)之情況下,形成同步浮動卡鎖之功效,並相互補償彼此在交替切換動作期間因空隙所產生之影響,也有助於減少零組件。 2、本發明主要是有兩組交替切換結構,另一較佳實施例以其中第1組是將傳統的止擋結構與凸輪結構結合在一起,結合後不但容易製造加工,有效縮短軸向長度,進而縮減整體體積,也保留了止擋及卡鎖的功效;而第2組交替切換動作則是直接對心軸進行卡鎖,不但有助於卡鎖作用,也能在兩組交替切換結構其中一組的卡鎖功效減弱時,透過另一組的卡鎖功效以維持交替翻轉作用。 3、本發明係具有兩組交替切換結構,其中一組交替切換結構之長形件係被隱蔽保護在定位板組之第一側板之長溝槽內,因此,可以有效避免異物或外力干擾以維持動作順暢及延長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之內容,本發明確可達到預期之目的,提供一種能有效縮減整體體積、降低生產成本,且能提高產品品質以延長使用壽命之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極具產業上利用之價值,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1‧‧‧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2‧‧‧定位板組
21‧‧‧第一側板
22‧‧‧第二側板
23‧‧‧長溝槽
24‧‧‧第一限位部
25‧‧‧第二限位部
3‧‧‧滑動塊
31‧‧‧長形件
311‧‧‧頂端部平面
312‧‧‧底端部平面
32‧‧‧短形件
321‧‧‧第一凸部
322‧‧‧第二凸部
33‧‧‧第一間隔
34‧‧‧第二間隔
4‧‧‧第一轉軸組
41‧‧‧第一凸輪
411‧‧‧第一弧凸部
412‧‧‧第一凹部
413‧‧‧第一止擋部
414‧‧‧第二止擋部
415‧‧‧第一弧缺部
42‧‧‧第一心軸
421‧‧‧第一平面
422‧‧‧第三平面
423‧‧‧第一階部
424‧‧‧第三階部
43‧‧‧第一摩擦單元
44‧‧‧第一扭力單元
45‧‧‧第一板體
46‧‧‧螺帽
5‧‧‧第二轉軸組
51‧‧‧第二凸輪
511‧‧‧第二弧凸部
512‧‧‧第二凹部
513‧‧‧第三止擋部
514‧‧‧第四止擋部
515‧‧‧第二弧缺部
52‧‧‧第二心軸
521‧‧‧第二平面
522‧‧‧第四平面
523‧‧‧第二階部
524‧‧‧第四階部
53‧‧‧第二摩擦單元
54‧‧‧第二扭力單元
55‧‧‧第二板體
56‧‧‧螺帽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3圖係為第2圖之A-A’剖面圖。 第4圖係為第2圖之B-B’剖面圖。 第5圖係為第3圖之第一轉軸組持續翻轉至18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6圖係為第4圖之第一轉軸組持續翻轉至18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7圖係為第5圖之第一轉軸組被卡鎖,而第二轉軸組接續翻轉18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8圖係為第6圖之第一轉軸組被卡鎖,而第二轉軸組接續翻轉18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9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第10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部份元件之立體外觀圖。 第11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12圖係為第11圖之A-A’剖面圖。 第13、14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在翻轉18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15、16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在翻轉36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係包括: 一定位板組,其一側內具有一長溝槽; 一滑動塊,係包括一長形件及一短形件,該長形件係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該長溝槽內,並在該長形件之頂、底兩端分別具有端部平面; 一第一轉軸組,係包括同軸且可同步轉動之一第一凸輪及一第一心軸,該第一凸輪係位於該短形件之頂端且具有一第一凹部;該第一心軸係樞接該定位板組之上半部並位於該長形件之頂端,該第一心軸之部份段周緣頂端具有一第一平面;以及 一第二轉軸組,係包括同軸且可同步轉動之一第二凸輪及一第二心軸,該第二凸輪係位於該短形件之底端且具有一第二凹部;該第二心軸係樞接該定位板組之下半部並位於該長形件之底端,該第二心軸之部份段周緣頂端具有一第二平面;藉此在該長形件頂、底兩端之端部平面分別觸抵該第一心軸之部份段周緣與該第二心軸之第二平面,以及該短形件之底端觸抵該第二凸輪之第二凹部之狀態;亦或在該長形件頂、底兩端之端部平面分別觸抵該第一心軸之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心軸之部份段周緣,以及該短形件之頂端觸抵該第一凸輪之第一凹部之狀態;各狀態均能讓一轉軸組轉動而使另一轉軸組止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其中,該定位板組之該側上半部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一限位部,又該第一轉軸組還進一步在該第一凸輪之底端徑向凹設有一第一弧缺部,對應於短形件之頂端而使該短形件與該第一凸輪之周緣相離,該第一凸輪之頂端具有徑向凸出之一第一弧凸部,該第一弧凸部之一側具有一第一止擋部,供抵壓該第一限位部之一側,該第一弧凸部之另一側具有一第二止擋部,供抵壓該第一限位部之另一側,均用以止擋該第一轉軸組轉動,並使該第一凹部形成於該第一弧凸部之周緣頂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其中,該定位板組之該側下半部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二限位部,又該第二轉軸組還進一步在該第二凸輪之底端徑向凹設有一第二弧缺部,對應於短形件之底端而使該短形件與該第二凸輪之周緣相離,該第二凸輪之頂端具有徑向凸出之一第二弧凸部,該第二弧凸部之一側具有一第三止擋部,供抵壓該第二限位部之一側,該第二弧凸部之另一側具有一第四止擋部,供抵壓該第二限位部之另一側,均用以止擋該第二轉軸組轉動,並使該第二凹部係形成於該第二弧凸部之周緣頂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的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其中,該定位板組之該側下半部或上半部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二限位部或一第一限位部,使該長溝槽係位於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其中,該定位板組包括相互平行之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該第一心軸同時樞接該第一側板之上半部及該第二側板之上半部,該第二心軸同時樞接該第一側板之下半部及該第二側板之下半部,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係為設於該第一側板一側之二個凸塊,該長溝槽係形成於該第一側板之一側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其中,該第一心軸之部份段周緣底端更具有一第三階部和一第三平面,使該第三平面之長度小於該第一平面之長度,並使該第一凸輪軸接於該第一心軸之第三階部處,且該第一心軸轉動時,該第三平面係與該長形件之頂端呈不會相接觸之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其中,該第二心軸之部份段周緣底端更具有一第四階部和一第四平面,使該第四平面之長度小於該第二平面之長度,並使該第二凸輪軸接於該第二心軸之第四階部處,且該第二心軸轉動時,該第四平面係與該長形件之底端呈不會相接觸之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其中,該短形件之頂端具有一第一凸部,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一凸部具有互補之形狀大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的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其中,該短形件之底端具有一第二凸部,該第二凹部與該第二凸部具有互補之形狀大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其中,該定位板組之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別軸向貫穿有一圓孔,分別供第一心軸和第二心軸貫穿並樞接,且將上、下半部的各圓孔與長溝槽之頂、底兩端分別連通。
TW107109716A 2018-03-21 2018-03-21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TWI697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9716A TWI697753B (zh) 2018-03-21 2018-03-21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9716A TWI697753B (zh) 2018-03-21 2018-03-21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803A true TW201940803A (zh) 2019-10-16
TWI697753B TWI697753B (zh) 2020-07-01

Family

ID=69023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9716A TWI697753B (zh) 2018-03-21 2018-03-21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77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3970A (zh) * 2019-12-16 2021-06-18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交替旋转的双轴式铰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69727U (zh) * 2013-10-03 2014-01-01 Sinher Technology Inc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JP6105655B2 (ja) * 2015-03-06 2017-03-2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用情報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3970A (zh) * 2019-12-16 2021-06-18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交替旋转的双轴式铰链
CN112983970B (zh) * 2019-12-16 2022-05-0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交替旋转的双轴式铰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753B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9919B1 (en) Steady opening and closing double-axis hinge
JP6618533B2 (ja) 被覆マルチピボットヒンジ
TWI515034B (zh) Magic blocks of dynamic fault-tolerant structures
CN202628777U (zh) 滑轮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JP3188496U (ja) 電子装置に用いるロック錠
TWM464981U (zh) 梢型卡鎖式雙軸樞紐器
TW201940803A (zh)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CN110296142B (zh)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CN202673991U (zh) 薄型化双轴枢纽器
TWI463078B (zh) Card lathe biaxial hub
TWM592212U (zh) 雙軸式鉸鏈結構
CN201916341U (zh) 具支杆的平板式枢钮器
JP2012057760A (ja) ヒンジ機構
CN214661468U (zh)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TWM469727U (zh)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TWM491324U (zh) 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
CN203548553U (zh) 稳定开合的双轴铰链
CN111007920B (zh) 转轴和电子设备
CN217873757U (zh)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TWM612338U (zh) 滑動式鎖定裝置及具有其的雙軸式鉸鏈
US20220074230A1 (en) Lock system with enhanced keyway variability
CN201363363Y (zh) 强化止挡片的枢纽器
TW201940051A (zh) 雙軸交替翻轉結構
TWM635038U (zh) 雙軸交替翻轉結構
CN206801244U (zh) 号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