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2212U - 雙軸式鉸鏈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雙軸式鉸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2212U
TWM592212U TW108210686U TW108210686U TWM592212U TW M592212 U TWM592212 U TW M592212U TW 108210686 U TW108210686 U TW 108210686U TW 108210686 U TW108210686 U TW 108210686U TW M592212 U TWM592212 U TW M59221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shaft
frame
hole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0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凱嵐
Original Assignee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0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2212U/zh
Publication of TWM592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221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雙軸式鉸鏈結構,係包括一連接組件,連接組件之框體及至少一架體分別以上、下軸孔連續貫穿,框體的上、下軸孔之間設有連通下軸孔之導引孔,框體之一側面設有止擋件;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分別穿過連接組件之上、下軸孔,第一轉軸具有第一止擋部,第二轉軸之表面上設有螺旋溝;而軸向活動件之滑移件具有限位槽,軸向活動件之擺動件樞接於框體之導引孔內,擺動件一端之第一凸部導入第二轉軸之螺旋溝內,擺動件另一端之第二凸部導入滑移件之限位槽內,藉此,即可在第一、第二轉軸相對轉動時,讓擺動件在框體內擺動以帶動滑移件來回移動。

Description

雙軸式鉸鏈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雙軸式鉸鏈結構,尤指一種安裝於可掀開及蓋合的摺疊式電子裝置上者。
一般摺疊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行動電話等,主要是透過單軸式鉸鏈或雙軸式鉸鏈分別接連電子裝置的第一板體及第二板體。第一板體可以是安裝顯示螢幕的上蓋,第二板體可以是安裝零組件、電池與鍵盤的底座,且第一板體可相對於第二板體蓋合或由0度翻轉至360度。
其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第CN203962677U號之「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專利案所示,即顯示了一種雙軸式鉸鏈結構,主要包括連接件、兩個心軸、軸向活動件及徑向活動件。連接件包含均有上下兩個軸孔的框體和架體,供彼此平行的各心軸分別穿設,軸向活動件一端部導入一心軸表面所設的至少一螺旋溝,以同步作動而可軸向滑移出入框體上下兩個軸孔間所設的穿孔。各心軸均有至少一個止擋部,心軸止擋部和軸向活動件另一端部相互止擋,另一心軸止擋部與框體側面所設的止擋部相互止擋。各心軸均有卡合凸輪部,一卡合凸輪部周緣設有一個凹部,另一卡合凸輪部周緣設有多個凹部。而徑向活動件可徑向滑移於各卡合凸輪部間,並交替卡合且鎖定於其中一個凹部, 以分別交替搭配各止擋作用而形成至少兩次交替卡鎖動作,讓各心軸交替旋轉。
上述「雙軸式鉸鏈」結構係通過在雙心軸之間連接框體,並以框體限位一可軸向往復滑移的活動件,再通過心軸上的螺旋溝以形成導引作用,使軸向活動件可以分別在正向旋轉和反向旋轉期間,同步活動於相異位置處,並交替止擋於一個心軸的止擋部,且搭配另一心軸的止擋部與框體的相互止擋作用,從而形成交替止擋的功效,使雙心軸或是心軸和框體之間能夠交替旋轉,並使其中一個心軸能夠在正向旋轉和反向旋轉期間形成二次旋轉的效果。而在具體實施時,彼此對應的軸向活動件和框體穿孔均呈Y字型,軸向活動件的一端部係為叉狀端部,且具有對應心軸周面的弧凹,軸向活動件的另一端部係為栓柱,栓柱導入心軸上的螺旋溝內,藉以使軸向活動件的滑移動作不會影響心軸與框體的相對旋轉動作。
惟,上述「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CN203962677U)之Y字型軸向活動件之栓柱係導入心軸上的螺旋溝內,其在實際心軸的轉動過程中,會讓栓柱承受相當大的剪力作用,而依目前軸向活動件之結構強度,實不容易通過壽命測試的要求;再者,為了使雙心軸或是心軸和框體之間能夠交替旋轉,並使其中一個心軸能夠在正向旋轉和反向旋轉期間形成二次旋轉的效果,CN203962677U案必須設置二個止擋部,且搭配另一心軸的止擋部與框體的相互止擋作用,從而形成交替止擋的功效,如此一來,將增加製造加工之工序及零組件之成本。有鑑於此,創作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因而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前案結構之缺點,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雙軸式鉸鏈結構,俾能改善上述「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一案之「軸向活動件」之結構強度不足,不容易通過壽命測試要求之問題,而能有效延長軸向活動件之使用壽命以提高壽命測試的結果。並能改善CN203962677U案必須設置二個止擋部才能產生交替止擋功效之問題,而能經由變更前案之軸向活動件之結構及心軸螺旋溝之路徑,以省略前案「第二反轉止擋部」之設置,方便製造及加工、減少工序及零組件以降低生產成本。
為達上述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所設之雙軸式鉸鏈結構係包括一連接組件、一第一轉軸、一第二轉軸以及一軸向活動件。其中,連接組件包括一框體及至少一架體,框體及至少一架體分別以一上軸孔及一下軸孔連續貫穿,框體的上軸孔與下軸孔之間設有連通下軸孔之一導引孔,框體之一側面設有一止擋件;第一轉軸穿過連接組件之上軸孔,第一轉軸具有一第一止擋部;第二轉軸穿過連接組件之下軸孔,且第二轉軸之表面上設有一螺旋溝;軸向活動件包括一滑移件及一擺動件,滑移件具有一限位槽,擺動件樞接於框體之導引孔內,擺動件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凸部,供導入第二轉軸之螺旋溝內,擺動件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凸部,供導入滑移件之限位槽內,藉以在擺動件相對於框體擺動時,帶動滑移件來回移動。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第一卡合輪、一第二卡合輪及一徑向活動件,第一卡合輪套接第一轉軸,第一卡合輪之周緣設有一第一凹部;第二卡合輪套接第二轉軸,第二卡合輪之周緣設有至少二個第二凹部;徑向活動件以可徑向滑移之方式限位於第一卡合輪及第二卡合輪之間。
實施時,連接組件之架體設有二個,其一架體的上軸孔與下軸孔之間設有一第一限位槽,另一架體的上軸孔與下軸孔之間設有一第二限位 槽,徑向活動件之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軸及一第二軸,且第一軸穿入第一限位槽內,第二軸穿入第二限位槽內,藉以讓徑向活動件徑向滑移。
實施時,導引孔軸向貫穿框體,使滑移件可軸向滑移並出入框體的導引孔;止擋件具有一第二止擋部,第一止擋部與止擋件分別位於框體之相對兩側,藉以在滑移件軸向滑移出框體的導引孔時,讓第一止擋部止擋滑移件之一側端、或讓第二止擋部止擋滑移件之另一側端。
實施時,擺動件之相對兩側具有平面,使其中間部位呈現寬扁狀而兩端窄,並被一橫向栓軸樞接於框體之導引孔內,導引孔係為頂端呈叉狀之Y字形孔,導引孔所具有之叉狀頂端係與框體之上軸孔形成間隔,滑移件係為開口朝上之叉狀塊體,供滑動限位於框體之導引孔之叉狀頂端內。
實施時,第二轉軸表面之螺旋溝完全容納於框體之下軸孔內。
實施時,第一轉軸之一端連接一第一板體,第一轉軸之另一端連接一第一扭力單元,第一扭力單元包括依序套接第一轉軸之一第一推壓凸輪、複數個第一彈片及一第一緊迫件。
實施時,第二轉軸之一端連接一第二板體,第二轉軸之另一端連接一第二扭力單元,第二扭力單元包括依序套接第二轉軸之一第二推壓凸輪、複數個第二彈片及一第二緊迫件。
實施時,擺動件具有一寬扁狀中間部並往第一凸部漸次縮窄,使擺動件與第一凸部的鄰接處形成一第一錐狀部。
實施時,擺動件具有一寬扁狀中間部並往第二凸部漸次縮窄,使擺動件與第二凸部的鄰接處形成一第二錐狀部。
為便於對本創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茲詳述於後:
1:雙軸式鉸鏈結構
2:連接組件
21:框體
22,23:架體
221:第一限位槽
231:第二限位槽
24:上軸孔
25:下軸孔
26:導引孔
3:止擋件
31:第二止擋部
4:第一轉軸
41:第一板體
42:第一止擋部
43:第一扭力單元
44:第一推壓凸輪
45:第一彈片
46:第一緊迫件
5:第二轉軸
51:第二板體
52:第二扭力單元
53:第二推壓凸輪
54:第二彈片
55:第二緊迫件
56:螺旋溝
57:第一端
58:第二端
6:軸向活動件
61:滑移件
611:限位槽
62:擺動件
621:栓軸
63:第一凸部
631:第一錐狀部
64:第二凸部
641:第二錐狀部
7:第一卡合輪
71:第一凹部
8:第二卡合輪
81,82:第二凹部
9:徑向活動件
91:第一軸
92:第二軸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前視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圖。
第5圖係為第4圖之A-A’剖面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相對翻轉至9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相對翻轉至18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8圖係為第7圖之B-B’剖面圖。
第9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相對翻轉至27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10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相對翻轉至360度時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11圖係為第10圖之C-C’剖面圖。
請參閱第1圖所示,本創作雙軸式鉸鏈結構1之一第一轉軸4以及一第二轉軸5分別軸接定位於一連接組件2之上軸孔24及下軸孔25之中,第一轉軸4之一端連接一第一板體41,第一板體41係供安裝於具有零組件、電池與鍵盤的底座上,第一轉軸4之另一端連接一第一扭力單元43,藉以達到預設之扭力值,使第一板體41在轉動時能自由停滯或定位在預設角度位置;第二轉軸5之一端連接一第二板體51,第二板體51係供安裝於顯示螢幕所在 之上蓋,第二轉軸5之另一端軸接一第二扭力單元52,藉以達到預設之扭力值,使第二板體51在轉動時能自由停滯或定位在預設角度位置。而一擺動件62係樞接於一框體21之導引孔26內,且擺動件62之兩端分別連接一滑移件61及第二轉軸5,藉以在第二轉軸5相對於第一轉軸4轉動360度時,使擺動件62在框體21內部擺動,並帶動滑移件61在框體21內部與外側之間來回移動。
請參閱第2、3圖所示,其為本創作雙軸式鉸鏈結構1之較佳實施例,係包括一連接組件2、一止擋件3、一第一轉軸4、一第二轉軸5、一軸向活動件6、一第一卡合輪7、一第二卡合輪8以及一徑向活動件9。其中,連接組件2包括一框體21及二個架體(22,23),框體21及二個架體(22,23)分別以一上軸孔24及一下軸孔25連續貫穿,框體21的上軸孔24與下軸孔25之間設有一導引孔26,導引孔26係為頂端呈叉狀之Y字形孔並軸向貫穿該框體21,導引孔26所具有之叉狀頂端係與框體21之上軸孔24形成間隔,導引孔26之底端連通下軸孔25。二個架體(22,23)之其中一架體22的上軸孔24與下軸孔25之間設有一長方形第一限位槽221,另一架體23的上軸孔24與下軸孔25之間設有一長方形第二限位槽231。上軸孔24同時貫穿止擋件3及第一卡合輪7,止擋件3位於框體21之一側面上,止擋件3之外周緣具有一徑向外凸之扇形塊,該扇形塊做為第二止擋部31。下軸孔25同時貫穿一墊圈及第二卡合輪8,該墊圈同樣位於框體21之該側面並對齊止擋件3。
第一轉軸4之一端連接第一板體41,第一轉軸4具有一第一止擋部42,第一轉軸4在穿過連接組件2、止擋件3及第一卡合輪7的上軸孔24之後,第一止擋部42與止擋件3係分別位於框體21之相對兩側,第一轉軸4之另一端連接第一扭力單元43,第一扭力單元43包括依序套接第一轉軸4之一第一推壓凸輪44、複數個第一彈片45及一第一緊迫件46。第二轉軸5之一端連 接第二板體51,第二轉軸5在穿過連接組件2、墊圈及第二卡合輪8的下軸孔25之後,第二轉軸5之另一端連接第二扭力單元52,第二扭力單元52包括依序套接第二轉軸5之一第二推壓凸輪53、複數個第二彈片54及一第二緊迫件55。第二轉軸5之表面上設有一螺旋溝56,螺旋溝56具有一第一端57及一第二端58,第一端57及第二端58之間的螺旋溝56完全容納於框體21之下軸孔25內。
軸向活動件6係為頂端呈叉狀之Y字形組合塊,包括一滑移件61及一擺動件62,滑移件61係為開口朝上之叉狀塊體,叉狀塊體之頂端具有對應第一轉軸4圓周面之弧凹,供滑動限位於框體21之Y字形導引孔26之叉狀頂端內,並透過該導引孔26所具有之叉狀頂端間隔該框體21之上軸孔24,藉以使滑移件61之滑移動作不會影響第一轉軸4與框體21之相對旋轉動作;滑移件61之中央位置具有一上下貫穿之長方形槽,該長方形槽做為限位槽611。而擺動件62係以一橫向栓軸621樞接於框體21之導引孔26內,擺動件62之底端具有一第一凸部63,供導入第二轉軸5之螺旋溝56內,擺動件62之頂端具有一第二凸部64,供導入滑移件61之限位槽611內,藉以在第二轉軸5轉動而使擺動件62在框體21之導引孔26內部擺動時,帶動滑移件61在導引孔26之內外側來回移動,使滑移件61軸向滑出框體21之導引孔26之一側外與第一轉軸4之第一止擋部42形成止擋作用,或使滑移件61滑出框體21之導引孔26之另一側外與止擋件3之第二止擋部31形成止擋作用。由於擺動件62的中間部呈現寬扁狀而兩端窄,且在其相對兩側具有平面,使擺動件62本身形成薄而小巧的板體,為了增加結構強度以延長第一凸部63的使用壽命,板體的下半身輪廓是由擺動件62的寬扁狀中間部往第一凸部63漸次縮窄,而使板體與第一凸部63的鄰接處形成一第一錐狀部631;又為了方便組裝,並增加結構強度以延長第二凸部64的使用壽命,則使擺動件62的上、下兩半身呈現相對稱 狀,所以也讓板體的上半身輪廓是由擺動件62的寬扁狀中間部往第二凸部64漸次縮窄,使板體與第二凸部64的鄰接處形成一第二錐狀部641。
第一卡合輪7之周緣設有一第一凹部71,第二卡合輪8之周緣設有上下相對之二個第二凹部(81,82),而徑向活動件9之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軸91及一第二軸92,第一軸91穿入一架體22的第一限位槽221內,第二軸92穿入另一架體23的第二限位槽231內,藉以讓徑向活動件9以可徑向滑移之方式限位於第一卡合輪7及第二卡合輪8之間。
藉此,當第一板體41與第二板體51呈蓋合狀態時,如第4圖所示,擺動件62底端之第一凸部63限位於第二轉軸5之螺旋溝56之第一端57位置,滑移件61之一側端露出於框體21之外側,如第1圖所示,與第一轉軸4之第一止擋部42未形成止擋;在第一板體41相對於第二板體51之正向旋轉初期,即參見第5~7圖中所示之第一轉軸4從0度旋轉至90度,意指該第一轉軸4相對於第二轉軸5由0度旋轉至90度的過程中,該徑向活動件9會先如第5圖所示,卡合並鎖定於第二卡合輪8上方之第二凹部81以卡鎖第二轉軸5,而在此過程中,第二轉軸5受限於止擋與卡鎖作用而無法旋轉,僅使第一轉軸4能轉動,直至第一轉軸4轉至約90度時,第一轉軸4之第一止擋部42止擋滑移件61之一側端,讓第一轉軸4停止旋轉。此時,如第6圖所示之第二轉軸5尚未轉動,會使第一卡合輪7之第一凹部71與第二卡合輪8上方之第二凹部81開口相對應,使第一卡合輪7圓周面對徑向活動件9之限制作用解除。
接續在正向旋轉中期,即參見第6、7、8、9圖中之第二轉軸5所示從0度旋轉至180度,意指該第二轉軸5相對於第一轉軸4從90度旋轉至270度的過程中,在此中期初,由於上段所述之第一卡合輪7旋轉至90度左右的位置(如第8圖所示)會受限於止擋作用而使讓第一轉軸4無法繼續旋轉,並鬆動 徑向活動件9以解除對第二卡合輪8的卡鎖作用,接續即可讓第二轉軸5相對於第一轉軸4轉動,在轉動過程中,如第7、8圖所示,旋轉狀態之第二轉軸5透過螺旋溝56推壓第一凸部63,進而迫使擺動件62拉動滑移件61縮入Y字形導引孔26之叉狀頂端內中以解除對第一止擋部42之止擋作用,還同步迫使徑向活動件9向上徑向滑移出第二卡合輪8上方之第二凹部81以解除對第二轉軸5之卡鎖作用,繼而使徑向活動件9卡合並鎖定於第一卡合輪7下方之第一凹部71以卡鎖第一轉軸4,直至第二轉軸5旋轉至180度左右的位置時,第一凸部63抵達第二轉軸5之螺旋溝56之第二端58位置,而滑移件61軸向滑移出框體21的導引孔26以露出於框體21之另一外側,第二卡合輪8下方之第二凹部82轉動180度而與第一卡合輪7之第一凹部71開口相對應,此時,第二卡合輪8圓周面對徑向活動件9之限制作用解除,但第一轉軸4尚在90度左右的位置。
之後在正向旋轉末期,即再參見第9、10、11圖中之第一轉軸4所示接續從90度旋轉至180度,意指該第一轉軸4相對於第二轉軸5從270度旋轉至360度的過程中,在此末期初,上段所述之第二卡合輪8會受限於止擋作用而使讓第二轉軸5無法繼續旋轉,此時,因為徑向活動件9鬆動而解除對第一卡合輪7的卡鎖作用,即可讓第一轉軸4相對於第二轉軸5再轉動90度,並同步迫使徑向活動件9向下徑向滑移出第一卡合輪7之第一凹部71以解除對該第一轉軸4之卡鎖作用,接續使該徑向活動件9卡合並鎖定於第二卡合輪8下方之第二凹部82復又卡鎖第二轉軸5。此時,如第10圖所示,滑移件61之另一側端露出於框體21之另一外側,與第一轉軸4同步轉動之止擋件3之第二止擋部31經由滑移件61之另一側端的阻擋,讓第一轉軸4停止繼續轉動以達到交替旋轉之效果。藉此,在雙轉軸形成360度翻轉之後,可以讓各轉軸所連接之板體調整至相互平行,或是使各轉軸所連接之螢幕及底座(或是各轉軸 所連接之一螢幕與另一螢幕)調整至完全疊合狀態。
因此,本創作具有以下之優點:
1、本創作係將軸向活動件分開為一滑移件及一擺動件,擺動件以一橫向栓軸樞接於框體之導引孔內,且擺動件底端之第一凸部及頂端之第二凸部分別導入第二轉軸之螺旋溝及滑移件之限位槽內,並使擺動件之兩端凸部分別與扁薄中間部之間形成一體狀之錐狀部位,藉以讓擺動件在框體之導引孔內擺動時,可以帶動滑移件在導引孔之內外側來回軸向移動,而擺動件之錐狀部位不易干擾滑移件及第二轉軸的動作,因此,可以有效改善軸向活動件之結構強度,以延長軸向活動件之使用壽命,進而提高壽命測試之結果。
2、本創作之第二轉軸之螺旋溝係完全容納於框體之下軸孔內,且當擺動件之下凸部導入螺旋溝內而讓擺動件在框體內擺動時,可以帶動滑移件之兩側端分別露出在框體之兩側,並分別經由第一止擋部及第二止擋部予以止擋,因此,能夠省略前案「第二反轉止擋部」之設置,方便製造及加工、減少工序及零組件以降低生產成本。
本創作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創作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雙軸式鉸鏈結構
2‧‧‧連接組件
21‧‧‧框體
22,23‧‧‧架體
221‧‧‧第一限位槽
231‧‧‧第二限位槽
24‧‧‧上軸孔
25‧‧‧下軸孔
26‧‧‧導引孔
3‧‧‧止擋件
31‧‧‧第二止擋部
4‧‧‧第一轉軸
41‧‧‧第一板體
42‧‧‧第一止擋部
43‧‧‧第一扭力單元
44‧‧‧第一推壓凸輪
45‧‧‧第一彈片
46‧‧‧第一緊迫件
5‧‧‧第二轉軸
51‧‧‧第二板體
52‧‧‧第二扭力單元
53‧‧‧第二推壓凸輪
54‧‧‧第二彈片
55‧‧‧第二緊迫件
56‧‧‧螺旋溝
57‧‧‧第一端
58‧‧‧第二端
6‧‧‧軸向活動件
61‧‧‧滑移件
611‧‧‧限位槽
62‧‧‧擺動件
621‧‧‧栓軸
63‧‧‧第一凸部
631‧‧‧第一錐狀部
64‧‧‧第二凸部
641‧‧‧第二錐狀部
7‧‧‧第一卡合輪
71‧‧‧第一凹部
8‧‧‧第二卡合輪
81,82‧‧‧第二凹部
9‧‧‧徑向活動件
91‧‧‧第一軸
92‧‧‧第二軸

Claims (10)

  1. 一種雙軸式鉸鏈結構,係包括:一連接組件,係包括一框體及至少一架體,該框體及該至少一架體分別以一上軸孔及一下軸孔連續貫穿,該框體的上軸孔與下軸孔之間設有連通下軸孔之一導引孔,該框體之一側面設有一止擋件;一第一轉軸及一第二轉軸,該第一轉軸穿過該連接組件之上軸孔,該第一轉軸具有一第一止擋部,該第二轉軸穿過該連接組件之下軸孔,且該第二轉軸之表面上設有一螺旋溝;以及一軸向活動件,係包括一滑移件及一擺動件,該滑移件具有一限位槽,該擺動件係樞接於該框體之導引孔內,該擺動件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凸部,供導入該第二轉軸之螺旋溝內,該擺動件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凸部,供導入該滑移件之限位槽內,藉以在該擺動件相對於該框體擺動時,帶動該滑移件來回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式鉸鏈結構,其更包括一第一卡合輪、一第二卡合輪及一徑向活動件,該第一卡合輪套接該第一轉軸,該第一卡合輪之周緣設有一第一凹部;該第二卡合輪套接該第二轉軸,該第二卡合輪之周緣設有至少二個第二凹部;該徑向活動件係以可徑向滑移之方式限位於該第一卡合輪及該第二卡合輪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雙軸式鉸鏈結構,其中,該連接組件之該架體係設有二個,其一該架體的上軸孔與下軸孔之間設有一第一限位槽,另一該架體的上軸孔與下軸孔之間設有一第二限位槽,該徑向活動件之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軸及一第二軸,且該第一軸穿入第一限位槽內,該第二軸穿入第二限位槽內,藉以讓該徑向活動件徑向滑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式鉸鏈結構,其中,該導引孔軸 向貫穿該框體,使該滑移件可軸向滑移並出入該框體的導引孔,且該止擋件具有一第二止擋部,該第一止擋部與該止擋件分別位於該框體之相對兩側,藉以在該滑移件軸向滑移出該框體的導引孔時,讓該第一止擋部止擋該滑移件之一側端、或讓該第二止擋部止擋該滑移件之另一側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式鉸鏈結構,其中,該擺動件之相對兩側具有平面,使其中間部位呈現寬扁狀而兩端窄,並被一橫向栓軸樞接於該框體之導引孔內,該導引孔係為頂端呈叉狀之Y字形孔,該導引孔所具有之叉狀頂端係與該框體之上軸孔形成間隔,該滑移件係為開口朝上之叉狀塊體,供滑動限位於該框體之導引孔之叉狀頂端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式鉸鏈結構,其中,該第二轉軸表面之螺旋溝係完全容納於該框體之下軸孔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式鉸鏈結構,其中,該第一轉軸之一端連接一第一板體,該第一轉軸之另一端連接一第一扭力單元,該第一扭力單元包括依序套接該第一轉軸之一第一推壓凸輪、複數個第一彈片及一第一緊迫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式鉸鏈結構,其中,該第二轉軸之一端連接一第二板體,該第二轉軸之另一端連接一第二扭力單元,該第二扭力單元包括依序套接該第二轉軸之一第二推壓凸輪、複數個第二彈片及一第二緊迫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式鉸鏈結構,其中,該擺動件具有一寬扁狀中間部並往該第一凸部漸次縮窄,使該擺動件與該第一凸部的鄰接處形成一第一錐狀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軸式鉸鏈結構,其中,該擺動件具有一寬扁狀中間部並往該第二凸部漸次縮窄,使該擺動件與該第二凸部的鄰 接處形成一第二錐狀部。
TW108210686U 2019-08-08 2019-08-08 雙軸式鉸鏈結構 TWM592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686U TWM592212U (zh) 2019-08-08 2019-08-08 雙軸式鉸鏈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686U TWM592212U (zh) 2019-08-08 2019-08-08 雙軸式鉸鏈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2212U true TWM592212U (zh) 2020-03-11

Family

ID=70768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0686U TWM592212U (zh) 2019-08-08 2019-08-08 雙軸式鉸鏈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22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3510A (zh) * 2020-04-29 2021-10-29 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铰链及电子装置
TWI747259B (zh) * 2020-04-29 2021-11-2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3510A (zh) * 2020-04-29 2021-10-29 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铰链及电子装置
TWI747259B (zh) * 2020-04-29 2021-11-2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及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9919B1 (en) Steady opening and closing double-axis hinge
TWM592212U (zh) 雙軸式鉸鏈結構
CN201228721Y (zh) 枢纽器及其干涉组件
CN200985947Y (zh) 铰链
CN205935940U (zh) 离合拨叉及电子锁
CN205639268U (zh) 具传动功能的铰链
CN210371618U (zh) 双轴式铰链结构
TWI486530B (zh) Card lathe biaxial hub
JP3227428U (ja) 電子装置錠
CN104613089B (zh) 稳定开合的双轴铰链
CN204436041U (zh) 提示是否锁门的钥匙
TWI697753B (zh)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CN201606397U (zh) 可旋转360度并具有限位功能的双向枢钮器
TWM469727U (zh)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CN203547240U (zh) 工程机械侧门锁
TWM478077U (zh) 同步開啓閉合的雙軸鉸鍊
TWM491324U (zh) 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
CN101285499B (zh) 倾斜铰链及电子设备
CN204152311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新型自动锁
CN209180225U (zh) 具有回弹功能的枢轴模组
CN205370127U (zh) 一种智能指纹锁的离合器
CN201428733Y (zh) 消减异音的转轴结构
CN201575043U (zh) 多止挡转轴结构
CN206262077U (zh) 一种可转动拆卸配件的悠悠球
TWI728732B (zh) 電子陰極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