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3757U -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3757U
CN217873757U CN202222188903.XU CN202222188903U CN217873757U CN 217873757 U CN217873757 U CN 217873757U CN 202222188903 U CN202222188903 U CN 202222188903U CN 217873757 U CN217873757 U CN 217873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rotating shaft
shaft
wheel
slee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89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鸿
蔡顺凉
钟俊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89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3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3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3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主要包括一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具有第一、第二支架,第一、第二支架分别具有一上轴孔及一下轴孔,以穿过一第一转轴及一第二转轴;第一、第二支架之间具有一切换组件,切换组件的第一卡合轮套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周缘具有一第一峰部,第二卡合轮套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周缘具有一第二峰部;一第一套件具有一第一衬套,第一衬套套接第一转轴,一第一套环套接第一衬套;而一第二套件具有一第二衬套,第二衬套套接第二转轴,一第二套环套接第二衬套,用于让第一、第二套环分别抵压径向活动件。

Description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尤指一种安装于可掀开及盖合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上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或行动电话等,主要是通过单轴式铰链或双轴式铰链分别接连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可以是安装显示萤幕的上盖,第二板体可以是安装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的底座,且第一板体可相对于第二板体盖合或由0度翻转至360度。
其中,如公告第TWM452593U号的“可减少异音的活动轮装置及具有活动轮装置的双轴枢纽器”专利案所示,即显示了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活动轮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件、第一转轮、第二转轮、滑动轮和至少一可减少接触声响的套环;第一连接件设有两个轴接部和一位于各该轴接部间的连接部;第一、第二转轮分别轴接第一连接件的两个轴接部,且在第一、第二转轮的周侧均设有至少一第一凹部和至少一第二凹部;滑动轮可活动地轴接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部,滑移于第一、第二转轮间,且嵌合于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套环套设于滑动轮的周侧;而具有活动轮装置的双轴枢纽器还包括至少一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件,用于确保各转轴的作动顺序及方式,而保持电子装置转动开启及关闭的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时,TWM452593U专利案中的O形套环会受到第一、第二转轮与滑动轮的长期挤压而导致失效;在制程方面,第一、第二转轮与滑动轮的外周缘上比较难加工较深的沟槽以完全容纳O形套环;另外,第一、第二转轮的周缘分别具有凹部,凹部的两端分别具有凸起位置,在各转轴的转动切换过程中,滑动轮需要依次接触两个凸起位置以完成切换,但是这样即会带来卡顿感及异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具体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既能改善上述“可减少异音的活动轮装置及具有活动轮装置的双轴枢纽器”一案的O形套环容易因挤压而失效、增加元件加工制程与在各转轴的转动切换过程中,容易产生卡顿感及异音的问题,还能延长套环的使用寿命、简化加工程序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在转动切换过程中,能达到稳定、静音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包括一支撑组件、一切换组件、一第一套件以及一第二套件。其中的支撑组件具有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上半部具有一第一上轴孔,第二支架的上半部具有一第二上轴孔,第一上轴孔与第二上轴孔连续贯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上半部,该第一上轴孔和该第二上轴孔供穿过一第一转轴;第一支架的下半部具有一第一下轴孔,第二支架的下半部具有一第二下轴孔,第一下轴孔与第二下轴孔连续贯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下半部,该第一下轴孔和该第二下轴孔供穿过一第二转轴;切换组件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切换组件包括一径向活动件、一第一卡合轮及一第二卡合轮,第一卡合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一转轴,第一卡合轮的周缘具有一第一峰部,该第一峰部供抵压径向活动件;第二卡合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二转轴,第二卡合轮的周缘具有一第二峰部,该第二峰部供抵压径向活动件;第一套件具有一第一衬套及一第一套环,第一衬套位于第一卡合轮的一侧,且第一衬套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一转轴,第一套环套接第一衬套,该第一套环供抵压径向活动件;而第二套件具有一第二衬套及一第二套环,第二衬套位于第二卡合轮的一侧,且第二衬套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二转轴,第二套环套接第二衬套,该第二套环供抵压径向活动件。
实施时,第一支架的第一上轴孔与第一下轴孔之间具有一第一限位槽,第二支架的第二上轴孔与第二下轴孔之间设有一第二限位槽,径向活动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轴及一第二轴,第一轴穿入第一限位槽内,第二轴穿入第二限位槽内,用于让径向活动件以径向滑移的方式限位于第一卡合轮及第二卡合轮之间。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第三套环,第三套环套接第二轴。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第一止挡件及一第二止挡件,第一止挡件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一转轴,第二止挡件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二转轴;而第二支架的一板面上具有一侧凸部,侧凸部的一端具有一第一上止挡部及一第二上止挡部,供分别抵压第一止挡件,侧凸部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下止挡部及一第二下止挡部,该第一止挡部和该第二止挡部供分别抵压第二止挡件。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第三套环,第三套环套接第二轴,且第三套环夹置于径向活动件与侧凸部之间,第一套环夹置于第一卡合轮与第一止挡件之间,第二套环夹置于第二卡合轮与第二止挡件之间。
实施时,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一第一板体,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一扭力单元,第一扭力单元包括依序套接第一转轴的一第一推压轮、多个第一弹片及一第一紧迫件。
实施时,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一第二板体,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二扭力单元,第二扭力单元包括依序套接第二转轴的一第二推压轮、多个第二弹片及一第二紧迫件。
实施时,第一转轴的第一推压轮与多个第一弹片之间具有一第一弹性环,第二转轴的第二推压轮与多个第二弹片之间具有一第二弹性环。
实施时,第一卡合轮的外周缘包括一第一圆环部及一第一凹陷部,第一峰部为第一圆环部的一端与第一凹陷部的一端的相交接弧面,该第一峰部供第一卡合轮转动时以抵压径向活动件。
实施时,第二卡合轮的外周缘包括一第二圆环部及一第二凹陷部,第二峰部为第二圆环部的一端与第二凹陷部的一端的相交接弧面,该第二峰部供第二卡合轮转动时以抵压径向活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A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3B为图2的C-C’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转轴相对翻转至18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转轴相对翻转至18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转轴相对翻转至21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转轴相对翻转至21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转轴相对翻转至27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转轴相对翻转至36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转轴相对翻转至360度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中:1、双轴交替翻转结构;2、支撑组件;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11、第一上轴孔;212、第二上轴孔;221、第一下轴孔;222、第二下轴孔;25、第一限位槽;26、侧凸部;261、第一上止挡部;262、第二上止挡部;263、第一下止挡部;264、第二下止挡部;27、第二限位槽;3、第一转轴;31、第一凸环;32、第一扭力单元;33、第一推压轮;34、第一弹性环;35、第一弹片;36、第一紧迫件;4、第二转轴;41、第二凸环;42、第二扭力单元;43、第二推压轮;44、第二弹性环;45、第二弹片;46、第二紧迫件;5、切换组件;51、径向活动件;511、第一轴;512、第二轴;513、第三套环;52、第一卡合轮;521、第一圆环部;522、第一凹陷部;523、第一峰部;53、第二卡合轮;531、第二圆环部;532、第二凹陷部;533、第二峰部;6、第一套件;61、第一衬套;62、第一套环;7、第二套件;71、第二衬套;72、第二套环;8、第一止挡件;81、第一上阻挡部;82、第二上阻挡部;80、第二止挡件;801、第一下阻挡部;802、第二下阻挡部;9、第一板体;91、第二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双轴交替翻转结构1的一第一转轴3以及一第二转轴4分别轴接定位于一支撑组件2之中,第一转轴3的一端连接一第一板体9,第一板体9供安装于具有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的底座上,第一转轴3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一扭力单元32,用于达到预设的扭力值,使第一板体9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或定位在预设角度位置;第二转轴4的一端连接一第二板体91,第二板体91供安装于显示萤幕所在的上盖,第二转轴4的另一端轴接一第二扭力单元42,用于达到预设的扭力值,使第二板体91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或定位在预设角度位置。而一第一卡合轮52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一转轴3,一第二卡合轮53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二转轴4,用于在第一卡合轮52与第二卡合轮53分别连动一径向活动件51时,让第一板体9与第二板体91能相对转动360度。
请参阅图1~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双轴交替翻转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主要包括一支撑组件2、一第一转轴3、一第二转轴4、一切换组件5、一第一套件6、一第二套件7、一第一止挡件8以及一第二止挡件80。其中的支撑组件2包括一第一支架21以及一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分别为一立板,第一支架21的上半部具有一第一上轴孔211,第二支架22的上半部具有一第二上轴孔221,用于让第一上轴孔211与第二上轴孔221连续贯穿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的上半部;第一支架21的下半部具有一第一下轴孔212,第二支架22的下半部具有一第二下轴孔222,用于让第一下轴孔212与第二下轴孔222连续贯穿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的下半部。第一支架21的第一上轴孔211与第一下轴孔212的间设有长方形一第一限位槽25,第二支架22的第二上轴孔221与第二下轴孔222的间的一侧板面上设有一侧凸部26,侧凸部26上具有相对应第一限位槽25的长方形一第二限位槽27;侧凸部26的顶端具有弧形开口朝上的一扇形块,扇形块的一端面做为第一上止挡部261,扇形块的另一端面做为第二上止挡部262;侧凸部26的底端具有弧形开口朝下的另一扇形块,另一扇形块的一端面做为第一下止挡部263,另一扇形块的另一端面做为第二下止挡部264。
第一转轴3与第二转轴4的一端分别为外周缘具有二个平行面的轴体,第一转轴3的一端连接第一板体9,且第一转轴3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凸环31。当第一转轴3依序穿过第一支架21的第一上轴孔211与第二支架22的第二上轴孔221之后,第一凸环31抵压住第一支架21的一侧面,并以第一扭力单元32连接第一转轴3的另一端。实施时,第一扭力单元32包括依序套接第一转轴3的一第一推压轮33、一第一弹性环34、多个第一弹片35以及锁合第一转轴3的一螺帽,该螺帽做为第一紧迫件36。第二转轴4的一端连接第二板体91,第二转轴4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凸环41。第二转轴4依序穿过第一支架21的第一下轴孔212与第二支架22的第二下轴孔222之后,第二凸环41抵压住第一支架21的一侧面,再以第二扭力单元42连接第二转轴4的另一端。第二扭力单元42包括依序套接第二转轴4的一第二推压轮43、一第二弹性环44、多个第二弹片45以及锁合第二转轴4的一螺帽,该螺帽做为第二紧迫件46。其中,在第一转轴3与第二转轴4转动过程中,第一弹性环34与第二弹性环44能够分别降低第一推压轮33与多个第一弹片35之间,以及第二推压轮43与多个第二弹片45之间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异音。
切换组件5位于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之间,切换组件5包括一径向活动件51、一第一卡合轮52及一第二卡合轮53。径向活动件51为一圆柱体,径向活动件51的两侧分别具有同轴的一第一轴511及一第二轴512,第一轴511穿入第一支架21的第一限位槽25内,第二轴512穿入第二支架22的第二限位槽27内,用于让径向活动件51以径向滑移的方式限位于第一卡合轮52及第二卡合轮53之间。另,第二轴512上套接一弹性环,该弹性环做为第三套环513,第三套环513夹置于径向活动件51与侧凸部26之间。
第一卡合轮52与第二卡合轮53分别为一短圆柱体,第一卡合轮52套接第一转轴3。第一卡合轮52的外周缘包括一第一圆环部521及一第一凹陷部522,第一圆环部521的一端与第一凹陷部522的一端形成一相交接弧面,该相交接弧面做为第一峰部523,用于在第一转轴3与第一卡合轮52同步转动时,让第一峰部523向下抵压以推动径向活动件51,第一凹陷部522包含至少一平面。第二卡合轮53套接第二转轴4,第二卡合轮53的外周缘包括一第二圆环部531及一第二凹陷部532,第二圆环部531的一端与第二凹陷部532的一端形成一相交接弧面,该相交接弧面做为第二峰部533,用于在第二转轴4与第二卡合轮53同步转动时,让第二峰部533向上抵压以推动径向活动件51,第二凹陷部532包含至少一平面。
第一套件6包括一第一衬套61及一第一套环62,其中的第一衬套61位于第一卡合轮52的一侧,第一衬套61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一转轴3;第一套环62为一弹性环,第一套环62套接第一衬套61以向下抵压径向活动件51,第一套环62在径向活动件51切换至第一凹陷部522时,能够抵压径向活动件51并产生弹性形变,进而降低径向活动件51接触第一峰部523时所产生的异音。而第二套件7包括一第二衬套71及一第二套环72,其中的第二衬套71位于第二卡合轮53的一侧,第二衬套71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二转轴4;第二套环72为一弹性环,第二套环72套接第二衬套71,并向上抵压径向活动件51,第二套环72在径向活动件51切换至第二凹陷部532时,能够抵压径向活动件51并产生弹性形变,进而降低径向活动件51接触第二峰部533时所产生的异音。
第一止挡件8与第二止挡件80分别为一短圆柱体,其中的第一止挡件8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一转轴3,用于让第一止挡件8夹置于第一套环62与第二支架22的一侧板面之间,第一套环62夹置于第一卡合轮52与第一止挡件8之间;第一止挡件8的外周缘具有径向外凸的一扇形块,扇形块的一端面做为第一上阻挡部81,扇形块的另一端面做为第二上阻挡部82。而第二止挡件80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二转轴4,用于让第二止挡件80夹置于第二套环72与第二支架22的一侧板面之间,第二套环72夹置于第二卡合轮53与第二止挡件80之间;另,第二止挡件80的外周缘具有径向外凸的一扇形块,扇形块的一端面做为第一下阻挡部801,扇形块的另一端面做为第二下阻挡部802。当第一板体9与第二板体91呈盖合状态时,第一止挡件8的第一上阻挡部81抵压住侧凸部26顶端的第一上止挡部261,而第二止挡件80的第一下阻挡部801抵压住侧凸部26底端的第一下止挡部263。
请参阅图3~图10所示,在第一板体9与第二板体91的相对转动初期,径向活动件51位于第二凹陷部532以抵住第二峰部533,并抵压第二套环72使其产生弹性形变,当第二卡合轮53的第二峰部533受限于径向活动件51的止挡作用时,第二板体91与第二转轴4即无法转动,而当转动第一板体9使第一止挡件8的第二上阻挡部82抵压住侧凸部26顶端的第二上止挡部262,则可让第一板体9、第一转轴3与第一卡合轮52从0度开始同步转动而停止在180度,同时让第一卡合轮52的第一峰部523与径向活动件51之间形成空隙,以解除对第二卡合轮53的卡锁作用,径向活动件51逐渐远离第二凹陷部532,并开始抵压第一套环62使其产生弹性形变;此时,如图7A、图7B所示的第二转轴4可相对于第一转轴3从180度旋转至210度,第二卡合轮53的第二峰部533向上抵压以推动径向活动件51,径向活动件51持续抵压第一套环62以减小接触第一峰部523时所产生的异音,同时让第一卡合轮52的第一峰部523受限于径向活动件51的止挡作用,从而使第一转轴3无法继续转动;而如图8、图9所示,当第二板体91与第二转轴4从270度继续旋转至360度时,经由第二止挡件80的第二下阻挡部802抵压住侧凸部26底端的第二下止挡部264,则可以形成限位作用,让第二转轴4停止继续转动以达到交替旋转的效果。借此,在双转轴形成360度翻转之后,能让各转轴所连接的板体调整至相互平行,或是使各转轴所连接的萤幕及底座,或是各转轴所连接的一萤幕与另一萤幕调整至完全叠合的状态。同理,在双轴交替翻转结构1反向转动时,例如从上述360度转动至0度时,第二套环72同样可减小径向活动件51接触第二峰部533时所产生的异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经由将O形套环的位置重新配置,从现有技术的凸轮上取下之后,增设一衬套结构,再将套环套设于衬套上,用于让套环不会凸出于现有凸轮的外周缘,而能有效避免套环的长期挤压而失效,以延长套环的使用寿命。再者,两个卡合轮的周缘分别具有单一峰部结构,如此一来,即可克服传统的凸轮结构上具有两个凸起位置,会造成卡顿感及产生异音的现象,而能在两个卡合轮的转动切换过程中,达到稳定、静音的效果,同时简化加工程序以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组件,其具有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的上半部具有一第一上轴孔,该第二支架的上半部具有一第二上轴孔,该第一上轴孔与该第二上轴孔连续贯穿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的上半部,该第一上轴孔和该第二上轴孔供穿过一第一转轴;该第一支架的下半部具有一第一下轴孔,该第二支架的下半部具有一第二下轴孔,该第一下轴孔与该第二下轴孔连续贯穿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的下半部,该第一下轴孔和该第二下轴孔供穿过一第二转轴;
一切换组件,其位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该切换组件包括一径向活动件、一第一卡合轮及一第二卡合轮,该第一卡合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该第一转轴,该第一卡合轮的周缘具有一第一峰部,该第一峰部供抵压该径向活动件;该第二卡合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该第二转轴,该第二卡合轮的周缘具有一第二峰部,该第二峰部供抵压该径向活动件;
一第一套件,其具有一第一衬套及一第一套环,该第一衬套位于该第一卡合轮的一侧,且该第一衬套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该第一转轴,该第一套环套接该第一衬套,该第一套环供抵压该径向活动件;以及
一第二套件,其具有一第二衬套及一第二套环,该第二衬套位于该第二卡合轮的一侧,且该第二衬套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该第二转轴,该第二套环套接该第二衬套,该第二套环供抵压该径向活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的该第一上轴孔与该第一下轴孔之间具有一第一限位槽,该第二支架的该第二上轴孔与该第二下轴孔之间设有一第二限位槽,该径向活动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轴及一第二轴,该第一轴穿入该第一限位槽内,该第二轴穿入该第二限位槽内,用于让该径向活动件以径向滑移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卡合轮及该第二卡合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套环,该第三套环套接该第二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止挡件及一第二止挡件,该第一止挡件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该第一转轴,该第二止挡件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该第二转轴;而该第二支架的一板面上具有一侧凸部,该侧凸部的一端具有一第一上止挡部及一第二上止挡部,该第一上止挡部和该第二上止挡部供分别抵压该第一止挡件,该侧凸部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下止挡部及一第二下止挡部,该第一下止挡部和该第二下止挡部供分别抵压该第二止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套环,该第三套环套接第二轴,且该第三套环夹置于该径向活动件与该侧凸部之间,该第一套环夹置于该第一卡合轮与该第一止挡件之间,该第二套环夹置于该第二卡合轮与该第二止挡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一第一板体,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一扭力单元,该第一扭力单元包括依序套接该第一转轴的一第一推压轮、多个第一弹片及一第一紧迫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一第二板体,该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二扭力单元,该第二扭力单元包括依序套接该第二转轴的一第二推压轮、多个第二弹片及一第二紧迫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的该第一推压轮与该多个第一弹片之间具有一第一弹性环,该第二转轴的该第二推压轮与该多个第二弹片之间具有一第二弹性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轮的外周缘包括一第一圆环部及一第一凹陷部,该第一峰部为该第一圆环部的一端与该第一凹陷部的一端的相交接弧面,该第一峰部供该第一卡合轮转动时以抵压该径向活动件,该第一凹陷部包含至少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轮的外周缘包括一第二圆环部及一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峰部为该第二圆环部的一端与该第二凹陷部的一端的相交接弧面,该第二峰部供该第二卡合轮转动时以抵压该径向活动件,该第二凹陷部包含至少一平面。
CN202222188903.X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Active CN217873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8903.XU CN217873757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8903.XU CN217873757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3757U true CN217873757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77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8903.XU Active CN217873757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3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9919B1 (en) Steady opening and closing double-axis hinge
US7916462B2 (e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a rotary positioning structure
JP3180728U (ja) 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US7610658B2 (en) Hinge structure
US7469449B2 (en) Rotatable hinge
JP2004197862A (ja)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92264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182790B2 (en) Phase-locked pivot assembly
JP2011244123A (ja) 開閉装置
CN217873757U (zh) 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N110296142B (zh)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CN215110046U (zh) 枢纽器
US20110099757A1 (en) Hinge
TW202111495A (zh) 觸控模組
CN201916341U (zh) 具支杆的平板式枢钮器
TWM547172U (zh) 升降式字鍵及包括該字鍵之鍵盤
US8076601B2 (en) Input key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M635038U (zh) 雙軸交替翻轉結構
JP4038360B2 (ja) ヒンジ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70762A (zh) 小型电子装置的开阖装置及应用此开阖装置的小型电子装置
TWM569802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TWI697753B (zh)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KR100756914B1 (ko) 휴대폰 단말기용 힌지모듈
CN220791761U (zh)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CN202548715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