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9802U - 隱藏式對開鉸鏈 - Google Patents

隱藏式對開鉸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9802U
TWM569802U TW107209694U TW107209694U TWM569802U TW M569802 U TWM569802 U TW M569802U TW 107209694 U TW107209694 U TW 107209694U TW 107209694 U TW107209694 U TW 107209694U TW M569802 U TWM569802 U TW M56980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space
block
rotat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9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瑞鴻
張信忠
Original Assignee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9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9802U/zh
Publication of TWM569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9802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為一種隱藏式對開鉸鏈,係在一半圓形座體之第一座體上設有具開口之第一弧形軌道空間,第二座體上設有具開口之第二弧形軌道空間,二個開口之開口方向相反;一第一轉動件之第一連接部連接第一支架,第一弧形部穿過第一座體之第一開口,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第一弧形軌道空間之中,第一弧形部之一端設有二個具第一間隔之第一彈性臂;而一第二轉動件之第二連接部係連接第二支架,第二轉動件之第二弧形部穿過第二座體之第二開口,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第二弧形軌道空間之中,第二弧形部之一端設有二個具有第二間隔之第二彈性臂。

Description

隱藏式對開鉸鏈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鉸鏈,尤指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的隱藏式對開鉸鏈。
傳統折疊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透過單心軸鉸鏈分別接連顯示器側邊與底座以形成樞設,藉以使顯示器能相對於底座翻轉掀起或閉合。
其中,如台灣新型公告第M529774號之「連桿裝置及應用該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專利案所示,不但可以藉由同軸樞接之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的作動,以達到上述掀起、閉合之目的,且可以在應用於上述折疊式電子裝置或諸如平板電腦之類的一體型電子裝置產品上時,能讓支撐顯示器之腳架翻轉掀起或閉合,並在閉合時不會外露。另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公開第CN102606616A號之「電子裝置及鉸鏈」專利案所示,同樣可以藉由同軸樞接之二臂的作動,以達到上述掀起、閉合及隱藏之效果。
惟,不管是「連桿裝置及應用該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專利案或是「電子裝置及鉸鏈」專利案所揭示之結構,皆需要經由外加之扭力模組以產生足夠之扭力,以在掀起或閉合動作的過程中形成支撐作用。如此一來,為了安裝多個彈片、墊片和螺帽所組成的扭力模組,若要在結構設計上不突兀、甚至是隱蔽,就需要預設足夠的容置空間以供外加或容納該扭力模組,但是也將使得整體之體積變大,不但不利於整體設計,且不符合整體體積逐漸趨向輕、薄的市場需求。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創作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隱藏式對開鉸鏈,俾能解決習用技術之結構複雜、整體之體積大而不利於整體設計的問題,而能透過轉動塊及複數個轉動片疊合的方式組成,使有效簡化組成構件以降低成本、縮小整體體積以利於設計,並達到整體體積輕、薄之市場需求以促進銷售,又可便於調整結構強度,及可以視規格以調整扭力大小。
為達上述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所設之隱藏式對開鉸鏈係包括一半圓形座體、一第一轉動件以及一第二轉動件。其中,該半圓形座體係包括一第一座體及一第二座體,第一座體設有具第一開口之一第一弧形軌道空間,第二座體設有具第二開口之一第二弧形軌道空間,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之開口方向相反;該第一轉動件係包括一第一連接部及一第一弧形部,第一連接部係供連接一第一支架,第一弧形部穿過第一座體之第一開口,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第一弧形軌道空間之中;第一弧形部之一端設有二個第一彈性臂,二個第一彈性臂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隔,藉以使第一弧形部相對於第一弧形軌道空間滑動時,讓二個第一彈性臂能逐漸變形以形成摩擦扭力;而該第二轉動件係包括一第二連接部及一第二弧形部,第二連接部係供連接一第二支架,第二弧形部穿過第二座體之第二開口,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第二弧形軌道空間之中;第二弧形部之一端設有二個第二彈性臂,二個第二彈性臂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隔,藉以使第二弧形部相對於第二弧形軌道空間滑動時,讓二個第二彈性臂能逐漸變形以形成摩擦扭力。
實施時,第一轉動件包括併列之一第一轉動塊及複數個第一轉動片,第一轉動塊包括一第一連接塊及一第一弧形塊,第一轉動片包括一第一連接片及一第一弧形片,第一連接塊與複數個第一連接片組成第一連接部,第一弧形塊與複數個第一弧形片組成第一弧形部,二個第一彈性臂設於第一弧形片之一端。
實施時,該二個第一彈性臂之至少一第一彈性臂具有一第一外凸部,供抵壓位於第一弧形軌道空間內之第一座體之內壁。
實施時,該第一弧形塊樞接一第一滾筒,供抵壓位於第一弧形軌道空間內之第一座體之內壁。
實施時,第一座體包括併列之一第一限位件及一第一定位件,第一限位件具有一第一弧形限位空間,供容納複數個第一轉動片之複數個第一弧形片;第一定位件具有一第一弧形定位空間,供容納第一轉動塊之第一弧形塊,第一弧形限位空間與第一弧形定位空間組成第一弧形軌道空間。
實施時,該第一定位件包括一第一弧曲塊及一第一弧曲部,第一弧曲塊之內弧面與第一弧曲部之外弧面之間形成第一弧形定位空間。
實施時,位於第一弧形定位空間內之第一定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一阻擋部,第一弧形塊之一端具有至少一第一勾部,供抵壓至少一第一阻擋部。
實施時,第二轉動件包括併列之一第二轉動塊及複數個第二轉動片,第二轉動塊包括一第二連接塊及一第二弧形塊,第二轉動片包括一第二連接片及一第二弧形片,第二連接塊與複數個第二連接片組成第二連接部,第二弧形塊與複數個第二弧形片組成第二弧形部,二個第二彈性臂設於第二弧形片之一端。
實施時,該二個第二彈性臂之至少一第二彈性臂具有一第二外凸部,供抵壓位於第二弧形軌道空間內之第二座體之內壁。
實施時,該第二弧形塊樞接一第二滾筒,供抵壓位於第二弧形軌道空間內之第二座體之內壁。
實施時,該第二座體包括併列之一第二限位件及一第二定位件,第二限位件具有一第二弧形限位空間,供容納複數個第二轉動片之複數個第二弧形片;第二定位件具有一第二弧形定位空間,供容納第二轉動塊之第二弧形塊,第二弧形限位空間與第二弧形定位空間組成第二弧形軌道空間。
實施時,該第二定位件包括一第二弧曲塊及一第二弧曲部,第二弧曲塊之內弧面與第二弧曲部之外弧面之間形成第二弧形定位空間。
實施時,位於第二弧形定位空間內之第二定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二阻擋部,第二弧形塊之一端具有至少一第二勾部,供抵壓至少一第二阻擋部。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第一側板、一中間板及一第二側板,第一側板、第一座體、中間板、第二座體及第二側板係以至少一鉚釘依序同時穿過以連結成一體。
為便於對本創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茲詳述於後:
請參閱第1圖所示,其為本創作隱藏式對開鉸鏈1之較佳實施例,係包括一半圓形座體2、一第一轉動件3以及一第二轉動件4。其中,第一轉動件3係連結於一電子裝置之顯示器的第一支架91側邊,第二轉動件4係連結於電子裝置之底座的第二支架92側邊,藉以在第一轉動件3及第二轉動件4分別以半圓形座體2為軸心而相對轉動時,讓顯示器與底座相對翻轉。
請同時參閱第1~4圖所示,半圓形座體2包括一第一側板21、一第一座體22、一中間板23、一第二座體24及一第二側板25,且第一側板21、第一座體22、中間板23、第二座體24及第二側板25橫向層疊,並以數個鉚釘依序同時穿過以連結成一體。
第一座體22包括併列之一第一限位件221及一第一定位件222,第一限位件221之一側鄰接第一側板21,第一定位件222之一側鄰接中間板23。第一限位件221係為截面呈劣弓形之弧形塊,第一限位件221具有一第一弧形限位空間2211,第一弧形限位空間2211之一端封閉,另一端開放。而第一定位件222包括一第一弧曲塊2221及一第一弧曲部2222,第一弧曲塊2221之內弧面與第一弧曲部2222之外弧面之間形成一第一弧形定位空間2223,第一弧形定位空間2223與第一弧形限位空間2211合組成一第一弧形軌道空間223,第一弧形軌道空間223之一端形成一第一開口224。第一弧曲塊2221之內弧面與第一弧曲部2222之外弧面分別設有一凸條,該凸條做為第一阻擋部225,二個第一阻擋部225相對設置並同時位於第一弧形定位空間2223內。
第二座體24包括併列之一第二限位件241及一第二定位件242,第二限位件241之一側鄰接第二側板25,第二定位件242之一側鄰接中間板23。第二限位件241係為截面呈劣弓形之弧形塊,第二限位件241具有一第二弧形限位空間2411,第二弧形限位空間2411之一端封閉,另一端開放。而第二定位件242包括一第二弧曲塊2421及一第二弧曲部2422,第二弧曲塊2421之內弧面與第二弧曲部2422之外弧面之間形成一第二弧形定位空間2423,第二弧形定位空間2423與第二弧形限位空間2411合組成一第二弧形軌道空間243,第二弧形軌道空間243之一端形成一第二開口244,第二開口244與第一開口224之開口方向相反。另,第二弧曲塊2421之內弧面與第二弧曲部2422之外弧面分別設有一凸條,該凸條做為第二阻擋部245,二個第二阻擋部245相對設置並同時位於第二弧形定位空間2423內。
第一轉動件3包括一第一轉動塊31及複數個第一轉動片32,第一轉動塊31及第一轉動片32之截面形狀相同且以橫向併列連接。第一轉動塊31包括一第一連接塊311及由第一連接塊311之一端延伸之一第一弧形塊312,第一弧形塊312穿過第一座體22之第一開口224,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第一弧形定位空間2211之中;第一弧形塊312之一端具有二個反向凸出之第一勾部313,供分別抵壓二個第一阻擋部225。第一弧形塊312嵌入並樞接有一第一滾筒314,藉以抵壓位於第一弧形定位空間2223內之第一定位件222之內壁,並形成滾動接觸。任一第一轉動片32係包括一第一連接片321及一第一弧形片322,第一連接塊311與複數個第一連接片321組成一第一連接部33,第一連接部33連接第一支架91;而第一弧形塊312與複數個第一弧形片322組成一第一弧形部34。複數個第一弧形片322穿過第一座體22之第一開口224,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第一弧形限位空間2211之中;任一第一弧形片322之一端設有二個分叉之第一彈性臂323,二個第一彈性臂323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隔324,二個第一彈性臂323之任一第一彈性臂323具有一第一外凸部325,二個第一外凸部325反向凸出,藉以抵壓位於第一弧形限位空間221內之第一限位件221之內壁。
而第二轉動件4係包括一第二轉動塊41及複數個第二轉動片42,第二轉動塊41及第二轉動片42之截面形狀相同且以橫向併列連接。第二轉動塊41包括一第二連接塊411及由第二連接塊411之一端延伸之一第二弧形塊412,第二弧形塊412穿過第二座體24之第二開口244,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第二弧形定位空間2423之中;第二弧形塊412之一端具有二個反向凸出之第二勾部413,供分別抵壓二個第二阻擋部245。第二弧形塊412嵌入並樞接有一第二滾筒414,藉以抵壓位於第二弧形定位空間2423內之第二定位件242之內壁,並形成滾動接觸。任一第二轉動片42係包括一第二連接片421及一第二弧形片422,第二連接塊411與複數個第二連接片421組成一第二連接部43,第二連接部43連接第二支架92;而第二弧形塊412與複數個第二弧形片422組成一第二弧形部44。複數個第二弧形片422穿過第二座體24之第二開口244,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第二弧形限位空間2411之中;任一第二弧形片422之一端設有二個分叉之第二彈性臂423,二個第二彈性臂423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隔424,二個第二彈性臂423之任一第二彈性臂423具有一第二外凸部425,二個第二外凸部425反向凸出,藉以抵壓位於第二弧形限位空間2411內之第二限位件241之內壁。
藉此,如第1~8圖所示,當顯示器相對於底座在翻轉閉合或完全展開在角度大約180度時,經由二個第一彈性臂323及二個第二彈性臂423之逐漸變形,即可與第一限位件221及第二限位件241分別形成摩擦扭力,使顯示器與底座在轉動時能自由停滯在一定角度上。而由於第一滾筒314抵壓於第一定位件222之第一弧形定位空間2223內壁,第二滾筒414抵壓於第二定位件242之第二弧形定位空間2423內壁,則可形成輔助穩定功能,讓顯示器與底座之相對開合動作更順暢。
因此,本創作具有以下之優點: 1、本創作之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分別是以轉動塊及複數個轉動片疊合的方式組成,因此,有助於縮減體積而不會佔用空間,並有利於電子裝置之整體設計,以達到整體體積輕、薄之市場需求。 2、本創作之轉動塊是由MIM(金屬注射成型)製造而成,而厚度較薄的轉動片是由衝壓方式製成,透過疊合的轉動片結構,能夠視規格以調整扭力大小,進而增加或減少整體厚度。也就是說,當需要扭力大一點時,可以增加轉動片之數量而減少轉動塊之厚度;反之,需要小扭力時,就是增加轉動塊之厚度而減少轉動片之數量;當然也可以使轉動塊之厚度不改變,而增加或減少轉動片之數量以調整扭力值。因此,不但可以方便調整結構強度,且可以視規格以調整扭力之大小。 3、本創作之二個轉動件在分別相對於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轉動時,由於第一滾筒抵壓於第一定位件之第一弧形定位空間內壁,而第二滾筒抵壓於第二定位件之第二弧形定位空間內壁,因此,當顯示器與底座相對開合時,可以同時搭配轉動塊及轉動片之動作,以形成輔助穩定功能,讓開合動作更順暢。
本創作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創作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隱藏式對開鉸鏈
2‧‧‧半圓形座體
21‧‧‧第一側板
22‧‧‧第一座體
221‧‧‧第一限位件
2211‧‧‧第一弧形限位空間
222‧‧‧第一定位件
2221‧‧‧第一弧曲塊
2222‧‧‧第一弧曲部
2223‧‧‧第一弧形定位空間
223‧‧‧第一弧形軌道空間
224‧‧‧第一開口
225‧‧‧第一阻擋部
23‧‧‧中間板
24‧‧‧第二座體
241‧‧‧第二限位件
2411‧‧‧第二弧形限位空間
242‧‧‧第二定位件
2421‧‧‧第二弧曲塊
2422‧‧‧第二弧曲部
2423‧‧‧第二弧形定位空間
243‧‧‧第二弧形軌道空間
244‧‧‧第二開口
245‧‧‧第二阻擋部
25‧‧‧第二側板
3‧‧‧第一轉動件
31‧‧‧第一轉動塊
311‧‧‧第一連接塊
312‧‧‧第一弧形塊
313‧‧‧第一勾部
314‧‧‧第一滾筒
32‧‧‧第一轉動片
321‧‧‧第一連接片
322‧‧‧第一弧形片
323‧‧‧第一彈性臂
324‧‧‧第一間隔
325‧‧‧第一外凸部
33‧‧‧第一連接部
34‧‧‧第一弧形部
4‧‧‧第二轉動件
41‧‧‧第二轉動塊
411‧‧‧第二連接塊
412‧‧‧第二弧形塊
413‧‧‧第二勾部
414‧‧‧第二滾筒
42‧‧‧第二轉動片
421‧‧‧第二連接片
422‧‧‧第二弧形片
423‧‧‧第二彈性臂
424‧‧‧第二間隔
425‧‧‧第二外凸部
43‧‧‧第二連接部
44‧‧‧第二弧形部
91‧‧‧第一支架
92‧‧‧第二支架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2圖之A-A’剖面圖。 第4圖係為第2圖之B-B’剖面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部份展開時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部份展開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完全展開角度大約180度時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完全展開角度大約180度時之剖面示意圖。

Claims (14)

  1. 一種隱藏式對開鉸鏈,係包括: 一半圓形座體,係包括一第一座體及一第二座體,該第一座體設有具一第一開口之一第一弧形軌道空間,該第二座體設有具一第二開口之一第二弧形軌道空間,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開口方向相反; 一第一轉動件,係包括一第一連接部及一第一弧形部,該第一連接部係供連接一第一支架,該第一弧形部穿過該第一座體之該第一開口,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該第一弧形軌道空間之中;該第一弧形部之一端設有二個第一彈性臂,該二個第一彈性臂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隔,藉以使該第一弧形部相對於該第一弧形軌道空間滑動時,讓該二個第一彈性臂能逐漸變形以形成摩擦扭力;以及 一第二轉動件,係包括一第二連接部及一第二弧形部,該第二連接部係供連接一第二支架,該第二弧形部穿過該第二座體之該第二開口,並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容納於該第二弧形軌道空間之中;該第二弧形部之一端設有二個第二彈性臂,該二個第二彈性臂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隔,藉以使該第二弧形部相對於該第二弧形軌道空間滑動時,讓該二個第二彈性臂能逐漸變形以形成摩擦扭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轉動件包括併列之一第一轉動塊及複數個第一轉動片,該第一轉動塊包括一第一連接塊及一第一弧形塊,該第一轉動片包括一第一連接片及一第一弧形片,該第一連接塊與該複數個第一連接片組成該第一連接部,該第一弧形塊與該複數個第一弧形片組成該第一弧形部,該二個第一彈性臂設於該第一弧形片之一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二個第一彈性臂之至少一第一彈性臂係具有一第一外凸部,供抵壓位於該第一弧形軌道空間內之該第一座體之內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弧形塊係樞接一第一滾筒,供抵壓位於該第一弧形軌道空間內之該第一座體之內壁。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座體包括併列之一第一限位件及一第一定位件,該第一限位件具有一第一弧形限位空間,供容納該複數個第一轉動片之該複數個第一弧形片;該第一定位件具有一第一弧形定位空間,供容納該第一轉動塊之該第一弧形塊,該第一弧形限位空間與該第一弧形定位空間組成該第一弧形軌道空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定位件包括一第一弧曲塊及一第一弧曲部,該第一弧曲塊之內弧面與該第一弧曲部之外弧面之間形成該第一弧形定位空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位於該第一弧形定位空間內之該第一定位件係具有至少一第一阻擋部,該第一弧形塊之一端係具有至少一第一勾部,供抵壓該至少一第一阻擋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轉動件包括併列之一第二轉動塊及複數個第二轉動片,該第二轉動塊包括一第二連接塊及一第二弧形塊,該第二轉動片包括一第二連接片及一第二弧形片,該第二連接塊與該複數個第二連接片組成該第二連接部,該第二弧形塊與該複數個第二弧形片組成該第二弧形部,該二個第二彈性臂設於該第二弧形片之一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二個第二彈性臂之至少一第二彈性臂係具有一第二外凸部,供抵壓位於該第二弧形軌道空間內之該第二座體之內壁。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弧形塊係樞接一第二滾筒,供抵壓位於該第二弧形軌道空間內之該第二座體之內壁。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座體包括併列之一第二限位件及一第二定位件,該第二限位件具有一第二弧形限位空間,供容納該複數個第二轉動片之該複數個第二弧形片;該第二定位件具有一第二弧形定位空間,供容納該第二轉動塊之該第二弧形塊,該第二弧形限位空間與該第二弧形定位空間組成該第二弧形軌道空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定位件包括一第二弧曲塊及一第二弧曲部,該第二弧曲塊之內弧面與該第二弧曲部之外弧面之間形成該第二弧形定位空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位於該第二弧形定位空間內之該第二定位件係具有至少一第二阻擋部,該第二弧形塊之一端係具有至少一第二勾部,供抵壓該至少一第二阻擋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更包括一第一側板、一中間板及一第二側板,該第一側板、該第一座體、該中間板、該第二座體及該第二側板係以至少一鉚釘依序同時穿過以連結成一體。
TW107209694U 2018-07-18 2018-07-18 隱藏式對開鉸鏈 TWM569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694U TWM569802U (zh) 2018-07-18 2018-07-18 隱藏式對開鉸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694U TWM569802U (zh) 2018-07-18 2018-07-18 隱藏式對開鉸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9802U true TWM569802U (zh) 2018-11-11

Family

ID=6503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9694U TWM569802U (zh) 2018-07-18 2018-07-18 隱藏式對開鉸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98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7629B (zh) * 2019-06-14 2020-07-0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隱藏式對開鉸鏈
CN11292295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型对开铰链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7629B (zh) * 2019-06-14 2020-07-0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隱藏式對開鉸鏈
CN11292295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型对开铰链
CN112922956B (zh) * 2019-12-06 2021-11-09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型对开铰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65248U (zh) 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
TW201921045A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US20120229962A1 (en)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US20050155183A1 (en) Hinge for a notebook computer
TWM279898U (en) Laptop computer screen rotating device
TWM569802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US10146269B2 (en)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TWM584377U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TWI616128B (zh) 可撓式殼體
TWI287719B (en) Latch device for tablet personal computer
US8605417B2 (en) Sliding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liding hinge
TWM545173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二)
US20180188781A1 (en) Linking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US8789242B2 (en) Sliding hinge and portable device
CN201409272Y (zh) 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固定系统
US20040098833A1 (en) Hinge for a mobile phone
CN2565070Y (zh) 笔记本电脑自动开启装置
CN212909601U (zh)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CN218494022U (zh) 一种脚架的转轴结构
CN213064312U (zh) 对开式铰链结构
US20040194256A1 (en) Two-sided pop up structure for notebook/tablet PC
CN216691846U (zh) 铰链以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CN217713328U (zh) 连杆式枢纽器及使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TWM545174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一)
CN219826510U (zh) 一种肘枕开关结构、肘枕装置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