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9601U -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09601U
CN212909601U CN202020824116.8U CN202020824116U CN212909601U CN 212909601 U CN212909601 U CN 212909601U CN 202020824116 U CN202020824116 U CN 202020824116U CN 212909601 U CN212909601 U CN 212909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ivot
folding
pivo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241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锡长
夏远刚
曾柳丹
张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tai Dam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thay Tat Ming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thay Tat Ming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thay Tat Ming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241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09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09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09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折叠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折叠连接结构,用于折叠屏中,包括第一枢接组件、第二枢接组件、枢接轴以及角度固定组件。第一枢接组件用于与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二者之一连接,第二枢接组件用于与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二者之另一连接。枢接轴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和第二枢接组件转动连接。角度固定组件套设于枢接轴上,并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和第二枢接组件抵接。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折叠屏。本申请提供的折叠连接结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通过折叠连接结构实现彼此枢转打开或者彼此盖合,并且通过套设于枢接轴上的角度固定组件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和第二枢接组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旋转形成的角度的固定,不易滑落。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折叠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背景技术
随着5G通信技术的推出和发展,在手机上办公的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注重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突破。手机的主要作用是通讯和方便携带,大屏幕和方便携带是很多用户对手机的需求。因此,折叠手机应运而生,其可以综合平板电脑和手机的功能和优势。
但是,现有的折叠手机折叠形成一定角度的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多方面的联动,且在调节好角度之后,不能保持稳定的状态,容易滑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以解决现有的折叠手机折叠过程比较复杂且折叠后不能保持稳定状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连接结构,用于实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的彼此枢转打开或者彼此盖合,所述折叠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枢接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二者之一连接;
第二枢接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二者之另一连接;
枢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枢接组件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枢接组件转动连接;以及
角度固定组件,套设于所述枢接轴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枢接组件抵接,以实现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旋转形成的角度的固定。
可选地,所述角度固定组件包括:
多个平垫片;以及
至少一个弹簧片,所述弹簧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平垫片之间,以使靠近所述第一枢接组件的平垫片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抵接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枢接组件的平垫片与所述第二枢接组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角度固定组件为端面齿轮,所述角度固定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枢接组件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枢接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连接,所述第二枢接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片材连接,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包括:
第一压板,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连接;以及
第一枢接块,与所述第一压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枢接块与所述枢接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枢接组件包括:
第二压板,用于与所述第二片材连接;以及
第二枢接块,与所述第二压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枢接块与所述枢接轴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枢接块和所述第二枢接块分别与所述角度固定组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侧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槽,所述第二枢接块的靠近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侧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槽,所述折叠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一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槽内,当第一片材朝背离第二片材的方向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一通孔槽的槽底面抵接;以及
第二挡块,用于与所述第二片材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二通孔槽内,当所述第二片材朝背离所述第一片材的方向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二通孔槽的槽底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枢接块限位滑动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以及
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枢接块限位滑动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朝向所述第一片材的表面,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压板的朝向所述第二片材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枢接块包括:
第一本体部,限位滑动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枢接块的一端;以及
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枢接块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槽;
所述第二枢接块包括:
第二本体部,限位滑动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一端;以及
第四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通孔槽;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局部容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槽内,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局部容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槽内,所述枢接轴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端、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侧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端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侧端。
本申请提供的折叠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通过折叠连接结构实现彼此枢转打开或者彼此盖合,并且通过套设于枢接轴上的角度固定组件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和第二枢接组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旋转形成的角度的固定,不易滑落,可以满足不同角度的固定需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折叠屏,包括第一片材、第二片材、柔性显示屏以及如上述所述折叠连接结构,所述柔性显示屏覆盖于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上。
可选地,所述折叠屏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第一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四周。
本申请提供折叠屏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的折叠连接结构,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具有折叠或者展开效果,并且通过套设于枢接轴上的角度固定组件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和第二枢接组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旋转形成的角度的固定,不易滑落,可以满足不同角度的固定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折叠连接结构和折叠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枢接轴和角度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压板或者第二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枢接块和第二枢接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折叠连接结构;11-第一枢接组件;111-第一压板;1110-第一滑槽;1111-第一安装孔;112-第一枢接块;1120-第一通孔槽;1121-第一本体部;1122-第一连接部;1123-第二连接部;12-第二枢接组件;121-第二压板;1210-第二滑槽;1211-第二安装孔;122-第二枢接块;1220-第二通孔槽;1221-第二本体部;1222-第三连接部;1223-第四连接部;13-枢接轴;14-角度固定组件;141-平垫片;142-弹簧片;151-第一挡块;152-第二挡块;161-第一固定件;162-第二固定件;2-第一片材;3-第二片材;4-柔性显示屏;5-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连接结构1进行说明。该折叠连接结构1用于折叠屏中,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折叠的设备中。该折叠连接结构1用于实现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的彼此枢转打开或者彼此盖合,从而使得设置于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上的柔性显示屏4可以随着向内折叠或者向外展开。即第一片材2可以朝向第二片材3的方向向内弯折,也可以背离第二片材3的方向向外打开。
该折叠连接结构1包括第一枢接组件11、第二枢接组件12、枢接轴13以及角度固定组件14。其中,第一枢接组件11用于与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二者之一连接,第二枢接组件12用于与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二者之另一连接。枢接轴13穿设于第一枢接组件11和第二枢接组件12上,并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11和第二枢接组件12转动连接。角度固定组件14套设于枢接轴13上,并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11和第二枢接组件12抵接,从而实现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旋转形成的角度的固定。
具体地,用户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手机模式时,第一片材2可朝向第二片材3的方向向内弯折与第二片材3盖合,从而可以使得柔性显示屏4设置于第一片材2的部分随着第一片材2活动,进而使得该柔性显示屏4折叠成类似手机大小,方便携带。柔性显示屏4设置于第一片材2上的部分用于显示,而柔性显示屏4设置于第二片材3上的部分无显示。
将第一片材2朝背离第二片材3的方向向外弯折以相互展开,使得整个柔性显示屏4用于显示,展开后的柔性显示屏4类似平板电脑,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而在折叠过程中,角度固定组件14通过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11和第二枢接组件12抵接,从而实现了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相对折叠形成的角度的固定,不易滑落。
本申请提供的折叠连接结构1,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通过折叠连接结构1实现彼此枢转打开或者彼此盖合,使得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具有折叠或者展开效果,此外,通过套设于枢接轴13上的角度固定组件14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11和第二枢接组件12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旋转形成的角度的固定,不易滑落,可以满足不同角度的固定需求。
基于不同结构的角度固定组件14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具体参见图4及图5,该角度固定组件14包括多个平垫片141和至少一个弹簧片142。其中,弹簧片14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平垫片141之间,弹簧片142通过弹性压缩使得靠近第一枢接组件11的平垫片141与第一枢接组件11抵接,并使得靠近第二枢接组件12的平垫片141与第二枢接组件12抵接,从而使得靠近第一枢接组件11的平垫片141与第一枢接组件11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靠近第二枢接组件12的平垫片141与第二枢接组件12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即每相邻的两个平垫片141之间设有一个弹簧片142。在具体应用中,平垫片141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者多个,弹簧片142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
实施例二:
该角度固定组件14为端面齿轮,即在端面齿轮的两个端面分别开设有齿槽,第一枢接组件11与端面齿轮配合的侧面上开设有与齿槽配合的齿条,第二枢接组件12与端面齿轮配合的侧面上开设有与齿槽配合的齿条。第一枢接组件11通过齿条与齿槽的配合实现与角度固定组件14的其中一个端面的啮合。第二枢接组件12通过齿条与齿槽的配合实现与角度固定组件14另一端面的啮合。可以根据所需要实现的角度来设计齿槽。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5,第一枢接组件11用于与第一片材2连接,第二枢接组件12用于与第二片材3连接。第一枢接组件11包括第一压板111和第一枢接块112。其中,第一压板111用于与第一片材2固定连接,第一枢接块112与第一压板111滑动连接,第一枢接块112与枢接轴13转动连接。
第二枢接组件12包括第二压板121和第二枢接块122。其中,第二压板121用于与第二片材3固定连接,第二枢接块122与第二压板121滑动连接,第二枢接块122与枢接轴13转动连接。
即在折叠过程中,枢接轴13分别与第一枢接块112和第二枢接块122转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一枢接块112沿第一压板111滑动,第二枢接块122沿第二压板121滑动,进而完成翻转联动运动。角度固定组件14分别与第一枢接块112和第二枢接块122抵接。该实施例适用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角度固定组件14。
具体地,第一压板1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1,第一固定件16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111内与第一片材2固定连接。第二压板12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11,第二固定件162穿设于第二安装孔1211内与第二片材3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6及图7,第一枢接块112的侧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槽1120,第二枢接块122的靠近第一枢接块112的侧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槽1220。该折叠连接结构1还包括第一挡块151和第二挡块152。其中,第一挡块151用于与第一片材2固定连接,并位于第一通孔槽1120内,当第一片材2朝背离第二片材3的方向完全展开时,该第一挡块151与第一通孔槽1120的槽底面抵接。第二挡块152用于与第二片材3连接,并位于第二通孔槽1220内,当第二片材3朝背离第一片材2的方向完全展开时,第二挡块152与第二通孔槽1220的槽底面抵接,进而限制的第一片材2与第二片材3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180°,避免过度翻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片材2朝背离第二片材3的方向完全展开以及第二片材3朝背离第一片材2的方向完全展开均指的是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的折叠角度为180°。具体原理如下:
当第一片材2与第二片材3之间的折叠角度为0°时,第一挡块151与第一通孔槽1120的槽底面之间的间距最大,第二挡块152与第二通孔槽1220的槽底面之间的间距也最大。随着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角度的增加,第一片材2朝背离第二片材3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一枢接块112在第一压板111内滑动,从而使得第一枢接块112上的第一通孔槽1120的槽底面朝向第一挡块151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一通孔槽1120的槽底面与第一挡块151之间的间距也逐渐减小,直到第一片材2朝背离第二片材3的方向完全展开时,第一通孔槽1120的槽底面与第一挡块151抵接。第二片材3朝背离第一片材2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二枢接块122在第二压板121内滑动,从而使得第二枢接块122上的第二通孔槽1220的槽底面朝向第二挡块152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二通孔槽1220的槽底面与第二挡块152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直到第二片材3朝背离第一片材2的方向完全展开时,第二通孔槽1220的槽底面与第二挡块152抵接,直到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的折叠角度为180°,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的旋转角度限制在0°-18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完全展开,也可以是其他角度,即可以将旋转角度限制在其他的角度范围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图6及图7,第一压板111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110,第一枢接块112限位滑动于第一滑槽1110内。第二压板121上开设有第二滑槽1210,第二枢接块122限位滑动于第二滑槽1210内。通过在第一压板上设置第一滑槽,便于第一片材2朝背离第二片材3的方向展开时,第一枢接块112在第一滑槽1110内滑动,从而便于第一枢接块112上的第一通孔槽1120与第一挡块151抵接;在第二压板121上设置第二滑槽1210,便于第二片材3朝背离第一片材2的方向展开时,第二枢接块122在第二滑槽1210内滑动,便于第二枢接块122上的第二通孔槽1220的槽底面与第二挡块152抵接。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及图4,第一滑槽1110开设于第一压板111的朝向第一片材2的表面,第二滑槽1210开设于第二压板121的朝向第二片材3的表面。从而避免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枢接块112脱离第一压板111,第二枢接块122脱离第二压板121。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7,第一枢接块112包括第一本体部1121、第一连接部1122以及第二连接部1123。第一本体部1121限位滑动于第一滑槽1110内,第一连接部1122连接于第一本体部1121的朝向第二枢接块122的一端,第二连接部1123连接于第一本体部1121的朝向第二枢接块122的一端,第一连接部1122和第二连接部1123之间设有第一通孔槽1120。第二枢接块122包括第二本体部1221、第三连接部1222以及第四连接部1223。第二本体部1221限位滑动于第二滑槽1210内,第三连接部1222连接于第二本体部1221的朝向第一枢接块112的一端,第四连接部1223连接于第二本体部1221的朝向第一枢接块112的一端,第三连接部1222和第四连接部1223之间设有第二通孔槽1220。第三连接部1222的局部容设于第一通孔槽1120内,第二连接部1123的局部容设于第二通孔槽1220内,枢接轴13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部1122的侧端,第三连接部1222的侧端、第二连接部1123的侧端以及第四连接部1223的侧端。第一连接部1122的侧端和第三连接部1222的侧端之间、第三连接部1222的侧端和第二连接部1123的侧端之间,以及第二连接部1123和第四连接部1223的侧端之间均设有角度固定组件14。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折叠屏,该折叠屏包括第一片材2、第二片材3、柔性显示屏4以及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折叠连接结构1,柔性显示屏4覆盖于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上,该柔性显示屏4能够随着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的相互转动以相应的彼此折叠和展开。
本申请提供的折叠屏,采用了上述的折叠连接结构1,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通过折叠连接结构1实现彼此枢转打开或者彼此盖合,使得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之间具有折叠或者展开效果,进而使得覆盖于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上的柔性显示屏4能够随着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转动。此外,通过套设于枢接轴13上的角度固定组件14分别与第一枢接组件11和第二枢接组件12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旋转形成的角度的固定,不易滑落,可以满足不同角度的固定需求。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该折叠屏还包括边框5,该边框5围设于第一片材2、第二片材3和柔性显示屏4的四周。边框5的作用将柔性显示屏4固定在第一片材2和第二片材3的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连接结构,用于实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的彼此枢转打开或者彼此盖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枢接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二者之一连接;
第二枢接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二者之另一连接;
枢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枢接组件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枢接组件转动连接;以及
角度固定组件,套设于所述枢接轴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枢接组件抵接,以实现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旋转形成的角度的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固定组件包括:
多个平垫片;以及
至少一个弹簧片,所述弹簧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平垫片之间,以使靠近所述第一枢接组件的平垫片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抵接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枢接组件的平垫片与所述第二枢接组件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固定组件为端面齿轮,所述角度固定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枢接组件啮合。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折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连接,所述第二枢接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片材连接,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包括:
第一压板,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固定连接;以及
第一枢接块,与所述第一压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枢接块与所述枢接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枢接组件包括:
第二压板,用于与所述第二片材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枢接块,与所述第二压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枢接块与所述枢接轴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枢接块和所述第二枢接块分别与所述角度固定组件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侧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槽,所述第二枢接块的靠近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侧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槽,所述折叠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一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片材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槽内,当第一片材朝背离第二片材的方向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一通孔槽的槽底面抵接;以及
第二挡块,用于与所述第二片材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二通孔槽内,当所述第二片材朝背离所述第一片材的方向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二通孔槽的槽底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枢接块限位滑动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以及
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枢接块限位滑动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朝向所述第一片材的表面,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压板的朝向所述第二片材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块包括:
第一本体部,限位滑动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枢接块的一端;以及
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枢接块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槽;
所述第二枢接块包括:
第二本体部,限位滑动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一端;以及
第四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通孔槽;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局部容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槽内,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局部容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槽内,所述枢接轴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端、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侧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端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侧端。
9.一种折叠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片材、第二片材、柔性显示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折叠连接结构,所述柔性显示屏覆盖于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屏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第一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四周。
CN202020824116.8U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Active CN212909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4116.8U CN212909601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4116.8U CN212909601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9601U true CN212909601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6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24116.8U Active CN212909601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09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EP3467325B1 (en) Hinge and hinge device of mobile terminal with flexible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with flexible screen
US20230384839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064098A1 (en) A hinge and hinge device for a mobile terminal having external flexible screen
CN109451685B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
CN212909601U (zh)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折叠屏
CN110905908A (zh) 极高屏占比折叠显示设备的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CN209641241U (zh) 一种柔性屏幕的折叠机构
CN214661465U (zh) 对开式铰链结构
CN113915229A (zh) 折叠机构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
CN213711587U (zh) 对开式铰链
CN211820363U (zh) 一种铰链
CN211016292U (zh) 折叠显示设备的自由停止式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CN209859507U (zh) 一种具有良好支撑效果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N110701177A (zh) 一种可维持任意角度的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CN110762111A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对称开合式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CN211009550U (zh) 一种可维持任意角度的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TWM581803U (zh) 對開式轉軸模組
CN216623626U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16252879U (zh) 一种转轴磁吸式全包铰链折叠屏保护壳
TWM569802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CN211239891U (zh) 应用于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组合结构
CN114198386A (zh) 用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CN211009551U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对称开合式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CN217216649U (zh) 一种用于手机壳上的超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01, No.4, baigong'ao Industrial Zone, Xikeng new village, Xikeng community, Fuche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otai Dam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01, No.4, baigong'ao Industrial Zone, Xikeng new village, Xikeng community, Fuche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ATHAY TAT MING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