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1587U - 对开式铰链 - Google Patents

对开式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1587U
CN213711587U CN202021543066.2U CN202021543066U CN213711587U CN 213711587 U CN213711587 U CN 213711587U CN 202021543066 U CN202021543066 U CN 202021543066U CN 213711587 U CN213711587 U CN 213711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arc
torsion
gear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30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鸿
张信忠
林诗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430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1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1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1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开式铰链,在一基座上设有第一、第二弧形导槽,供分别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第一、第二转接件的第一、第二弧形部;第一、第二连杆相对称并邻接基座的第一侧面,第一、第二连杆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支杆,第一、第二支杆分别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第二转接件之长形第一、第二导槽内,而第一、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第四轴,第一、第四轴分别轴接齿轮组的第一、第四齿轮,且第一、第四轴在分别连接一扭力单元之后,再分别连接一支撑座。

Description

对开式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尤指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对开式铰链。
背景技术
传统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通过单心轴铰链分别连接显示器侧边与底座以形成枢设,借此使显示器能相对于底座翻转掀起或闭合。而除了传统的笔记本电脑之外,特别是针对现有的双触控屏幕计算机而言,目前在折叠装置的设计方向上,主要是针对双触控屏幕计算机的缺点进行改良,借此使双屏幕在开合过程中能相互靠近,缩减彼此之间的间隙,以避免铰链或枢接处的内部结构外露。
其中,如中国台湾发明公告第I697629号的“隐藏式对开铰链”》专利所示,其是在一弧形座体上设有第一、第二弧形导槽,分别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第一、第二转动件的第一、第二弧形块;第一、第二扭力单元相对称并邻接弧形座体的第一侧面,相对称的第一、第二扭力单元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支杆,第一、第二支杆分别连通第一、第二长形开孔,第一、第二支杆之外周围分别设有第一、第二齿部,第一齿部齿合第二齿部,第一、第二支杆分别轴接第一侧面的第一、第二轴;第一、第二枢轴分别穿过第一、第二扭力单元另一端的第一、第二定位孔及第一、第二转动件的第一、第二导槽。借此在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分别以弧形座体为轴心而相对转动时,能使显示器与底座相对翻转。而通过上述结构,确实可以有效地缩小整体厚度以利于设计,达到整体体积轻、薄的市场需求,并避免铰链或枢接处的内部结构外露。
上述I697629号专利主要是通过“第一、第二扭力单元”分别对“双轴杆”形成转动摩擦以产生扭力,使显示器与底座或是双触控屏幕计算机的两个并列支架能够相对转动,并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在一定角度上。但是在实际使用上,通过“连杆”与“双轴杆”所产生的扭力并不是很均匀,如此一来,就会使得显示器与底座或是双触控屏幕计算机的两个并列支架的相互转动状态,在顺畅及平稳度方面的表现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开式铰链,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改善了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对开式铰链,使得解决现有显示器与底座或是双触控屏幕计算机的两个并列支架之间的相互转动状态,在顺畅及平稳度方面表现不是很理想的问题,而能借此将原有的扭力分散到四个转轴上,而使得扭力的输出更加稳定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开式铰链包括一基座、一第一转接件、一第二转接件、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以及一齿轮组。其中,基座具有反向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第一弧形导槽及第二弧形导槽;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一弧形部,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支撑架,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具有长形第一导槽,第一弧形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设置于第一弧形导槽内;第二转接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及第二弧形部,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支撑架,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具有长形第二导槽,第二弧形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设置于第二弧形导槽内;第一连杆邻接基座的第一侧面,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杆及第一定位孔,第一支杆以相对滑动的方式限位设置于长形第一导槽内,第一轴穿过第一定位孔以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相对称,并邻接基座的第一侧面,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支杆及第二定位孔,第二支杆以相对滑动的方式限位设置于长形第二导槽内,第四轴穿过第二定位孔以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而齿轮组包括依序相邻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第一齿轮轴接第一轴,第四齿轮轴接第四轴,第一轴的一端与第四轴的一端分别连接一扭力单元之后,再分别连接一支撑座。
进一步的,基座包括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第一座体具有第二侧面与间隔并列的第一弧形导槽及第二弧形导槽,第二座体具有第一侧面,且第一侧面上具有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通过该第一轴孔连接该第一轴,通过该第二轴连接第四轴。
进一步的,第二齿轮轴接第二轴,第三齿轮轴接第三轴,第二轴与第三轴分别穿过扭力单元之后,再分别连接支撑座。
进一步的,上述第二轴穿过支撑座之后与第一扭转定位件连接,第三轴穿过支撑座之后与一第二扭转定位件连接。
进一步的,该第一扭转定位件套接固定该第二轴,第一扭转定位件包括多个第一弹性片及一第一帽盖,该第二扭转定位件套接固定该第三轴,第二扭转定位件包括多个第二弹性片及一第二帽盖。
进一步的,该第一扭转定位件还包括一用于套接该第二轴的第一凹凸环,所述第二扭转定位件还包括一用于套接该第三轴的第二凹凸环。
进一步的,该支撑座具有一侧开放的限位槽,供容纳限位该第一扭转定位件及该第二扭转定位件,该限位槽的凹陷端面上具有一第一凹凸部及一第二凹凸部,其中第一凹凸部抵压该第一凹凸环,第二凹凸部抵押该第二凹凸环。
进一步的,该对开式铰链,其还包括一盖板,该盖板具有一用于容纳并连接该基座与该支撑座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扭力单元包括多个横向堆叠的扭力片,任一扭力片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容纳并连接该基座与该支撑座的C形夹持部。
本实用新型的对开式铰链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在第一齿轮与第四齿轮的旋转过程中,通过第一轴与第四轴分别与扭力单元的两个C形夹持部之间的同步转动摩擦以产生扭力,并且可以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旋转过程中,使第一凹凸环与第二凹凸环分别抵压第一凹凸部及第二凹凸部以实现扭力效果,甚至在分别调整第一弹性片及第二弹性片的数量时,进一步调整不同扭力的输出。借此在显示器相对于底座或是双触控屏幕计算机的两个并列支撑架在翻转过程中,将所产生的转动扭力分散到四个心轴上,而使得扭力的输出更加稳定均匀,同时实现旋转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安装于两个支撑架侧边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连接盖板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安装于两个支撑架侧边时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图;
图7为图5的B-B’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半展开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闭合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闭合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对开式铰链,2、基座,21、第一侧面,211、第一轴孔,212、第二轴孔,213、定位孔,214、定位孔,22、第二侧面,23、第一座体,24、第二座体,25、第一弧形导槽,26、第二弧形导槽,3、第一转接件,31、第一连接部,311、长形第一导槽,32、第一弧形部,4、第二转接件,41、第二连接部,411、长形第二导槽,42、第二弧形部,5、第一连杆,51、第一支杆,52、第一定位孔,53、第一轴,6、第二连杆,61、第二支杆,62、第二定位孔,63、第四轴,7、齿轮组,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第三齿轮,74、第四齿轮,75、第二轴,76、第三轴,8、扭力单元,80、扭力片,81、支撑座,811、限位槽,812、第一凹凸部,813、第二凹凸部,82、第一扭转定位件,821、第一凹凸环,822、第一弹性片,823、第一帽盖,83、第二扭转定位件,831、第二凹凸环,832、第二弹性片, 833、第二帽盖,84、盖板,91、第一支撑架,92、第二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对开式铰链1的较佳实施例,主要包括一基座2、一第一转接件3、一第二转接件4、一第一连杆5、一第二连杆6、一齿轮组7、一扭力单元8、一支撑座81、一第一扭转定位件82以及一第二扭转定位件83。其中,第一转接件3的第一连接部31连接于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的第一支撑架91侧边,第二转接件4的第二连接部41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底座的第二支撑架92侧边,借此在第一转接件3及第二转接件4分别以基座2为轴心而相对转动时,使显示器与底座相对翻转,实施时,第一转接件3的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转接件4的第二连接部41也可分别连接于双触控屏幕计算机的两个并列的支撑架侧边。
基座2的底部为弧形面,基座2的顶部为长方形平面,且在基座2的反向两侧分别具有第一侧面21及第二侧面22。具体而言,基座2包括一第一座体23及一第二座体24,第一座体23的一侧形成第二侧面22,第一座体23上具有两个间隔并列且截面分别为劣弓形的弧形凹槽,该两个弧形凹槽分别作为第一弧形导槽25及第二弧形导槽26;第二座体24的一侧对接并连接第一座体23,第二座体24的另一侧形成第一侧面21,第一侧面21上具有第一轴孔211及第二轴孔212,第一轴孔211与第二轴孔212之间具有两个间隔并列的定位孔213,214。
第一转接件3包括平板形的第一连接部31及由第一连接部31的一端向外远离延伸的第一弧形部32,第一连接部32的板面具有穿孔以锁合连接第一支撑架91,第一连接部31的一侧面上具有长形第一导槽311;而第一弧形部32为截面呈劣弓形的弧形板,第一弧形部32插入并限位于第一弧形导槽25内,使第一弧形部32可以在第一弧形导槽25内弧形摆动。
第二转接件4与第一转接件3相对应设置于基座2的相对两侧边缘,第二转接件4包括平板形的第二连接部41及由第二连接部41的一端向外远离延伸的第二弧形部42,第二连接部41的板面具有穿孔以锁合连接第二支撑架92,第二连接部41的一侧面上具有长形第二导槽411。第二弧形部42为截面呈劣弓形的弧形板,第二弧形部42插入并限位于第二弧形导槽26内,使第二弧形部42可以在第二弧形导槽26内弧形摆动。
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6分别为长形杆,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6相互对称,并分别邻接第二座体24的第一侧面21。第一连杆5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支杆51及第一定位孔52,第一支杆51的一端容纳并限位于第一连接部31的长形第一导槽311内,借此使第一连杆5的一端可以在长形第一导槽311内来回滑动;第一定位孔52通过一第一轴53的一端穿过并连结之后,即可使第一连杆5与第一轴53同步转动,而第一轴53的一端在穿过第二座体24的第一轴孔211时,则可使第一连杆5与第一轴53在同步转动时能更稳定。
第二连杆6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支杆61及第二定位孔62,第二支杆61的一端容纳并限位于第二连接部41的长形第二导槽411内,借此使第二连杆6的一端可以在长形第二导槽411内来回滑动;第二定位孔62通过一第四轴63的一端穿过并连结之后,即可使第二连杆6与第四轴63同步转动,而第四轴63的一端在穿过第二座体24的第二轴孔212时,则可使第二连杆6与第四轴63在同步转动时能更稳定。
齿轮组7包括依序相邻啮合的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第三齿轮73及第四齿轮74,其中的第一齿轮71轴接于第一轴53的中间位置,第四齿轮74轴接于第四轴63的中间位置,第二齿轮72与第三齿轮73分别轴接第二轴75与第三轴76,第二轴75的一端与第三轴76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二座体24的两个定位孔213,214。
扭力单元8包括多个横向堆栈的扭力片80,任一扭力片80的两端分别具有C形夹持部,两个C形夹持部分别夹持定位第一轴53的另一端与第四轴63的另一端;通过多个扭力片80的两端分别夹持定位第一轴53与第四轴63,可以达到预设的扭力值,使第二支撑架92在相对于第一支撑架91转动时,能自由停滞或定位在默认的角度位置上。
而支撑座81的底部为弧形面的长方形体,支撑座81与基座2分别容纳于一盖板84的容纳空间之中,并以锁接方式连接盖板84、基座2与支撑座81。支撑座81具有一侧开放的限位槽811,以容纳限位第一扭转定位件82及第二扭转定位件83,限位槽811的凹陷端面上具有一第一凹凸部812及一第二凹凸部813。支撑座81还具有四个间隔并列的穿孔,借此使第一轴53、第二轴75、第三轴76与第四轴63分别对应穿过。第一轴53的一端与第四轴63的一端在分别连接扭力单元8的两个C形夹持部之后,再分别连接定位于支撑座81上,而第二轴75的一端与第三轴76的一端在分别穿过扭力单元8之后,则是再分别连接第一扭转定位件82与第二扭转定位件83。
第一扭转定位件82包括轴向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凹凸环821、多个第一弹性片822及一第一帽盖823,第二扭转定位件83包括一第二凹凸环831、多个第二弹性片832及一第二帽盖833,借此在分别套接第二轴75与第三轴76之后,分别以第一帽盖823与第二帽盖833锁接固定第二轴75的一端与第三轴76的一端。并使第一凹凸环821、第二凹凸环831分别抵压第一凹凸部812及第二凹凸部813。
借此,如图4、8~10所示,在显示器相对于底座或是双触控屏幕计算机的两个并列支撑架在翻转至闭合或完全展开在角度大约180度的过程中,通过齿轮组7的各齿轮的连动,即可使第一齿轮71与第四齿轮74反向转动,并同步带动第一连杆5的一端与第一轴53,以及第二连杆6的一端与第四轴63的同步连动;使第一支杆51、第二支杆61分别在长形第一导槽311及长形第二导槽411内移动,再通过第一轴53的一端与第四轴63的一端分别与扭力单元8的两个C形夹持部之间的同步转动摩擦以产生扭力,即可使扭力在每个转动角度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进而使显示器与底座或是双触控屏幕计算机的两个并列支撑架能够相对的稳定转动,并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在一定角度上。而通过第一帽盖823、第二帽盖833分别与第二轴75的一端与第三轴76的一端的相互锁接,则可调整第一凹凸环821、第二凹凸环831分别抵压第一凹凸部812及第二凹凸部813的力量,进而实现扭力效果。并且,第二轴75与第三轴76在第二齿轮72与第三齿轮73的反向旋转过程中,会随之相对转动,而通过调整第一弹性片822及第二弹性片832的数量,则可进一步调整扭力大小,以实现不同扭力的调整与输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在第一齿轮与第四齿轮的旋转过程中,通过第一轴与第四轴分别与扭力单元的两个C形夹持部之间的同步转动摩擦以产生扭力,且可以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旋转过程中,让第一凹凸环与第二凹凸环分别抵压第一凹凸部及第二凹凸部以实现扭力效果,甚至于在分别调整第一弹性片及第二弹性片的数量时,进一步调整不同扭力的输出。借此在显示器相对于底座或是双触控屏幕电脑的两个并列支撑架在翻转过程中,将所产生的转动扭力分散到四个心轴上,而使得扭力的输出更加稳定均匀,同时实现旋转定位。
本实用新型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下,任何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都是可能的,且皆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对开式铰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基座,其具有反向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弧形导槽及一第二弧形导槽;
一第一转接件,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弧形部,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支撑架,该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具有一长形第一导槽,该第一弧形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设置于该第一弧形导槽内;
一第二转接件,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弧形部,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支撑架,该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具有一长形第二导槽,该第二弧形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设置于该第二弧形导槽内;
一第一连杆,其邻接该基座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支杆及一第一定位孔,该第一支杆以相对滑动的方式限位设置于该长形第一导槽内,一第一轴穿过该第一定位孔连接该第一连杆的一端;
一第二连杆,其与该第一连杆相对称,并邻接该基座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支杆及一第二定位孔,该第二支杆以相对滑动的方式限位设置于该长形第二导槽内,一第四轴穿过该第二定位孔连接该第二连杆的一端;以及
一齿轮组,其包括依序相邻啮合的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一第三齿轮及一第四齿轮,该第一齿轮轴接该第一轴,该第四齿轮轴接该第四轴,该第一轴与该第四轴分别连接一扭力单元之后,再分别连接一支撑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铰链,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第一座体及一第二座体,该第一座体具有该第二侧面与间隔并列的该第一弧形导槽及该第二弧形导槽,该第二座体具有该第一侧面,且该第一侧面上具有一第一轴孔及一第二轴孔,通过该第一轴孔连接该第一轴,通过该第二轴孔连接该第四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开式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齿轮轴接一第二轴,该第三齿轮轴接一第三轴,该第二轴与该第三轴分别穿过该扭力单元之后,再分别连接该支撑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开式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穿过该支撑座之后与一第一扭转定位件连接,该第三轴穿过该支撑座之后与一第二扭转定位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开式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扭转定位件套接固定该第二轴,第一扭转定位件包括多个第一弹性片及一第一帽盖,该第二扭转定位件套接固定该第三轴,第二扭转定位件包括多个第二弹性片及一第二帽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开式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扭转定位件还包括一用于套接该第二轴的第一凹凸环,所述第二扭转定位件还包括一用于套接该第三轴的第二凹凸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开式铰链,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具有一侧开放的限位槽,供容纳限位该第一扭转定位件及该第二扭转定位件,该限位槽的凹陷端面上具有一第一凹凸部及一第二凹凸部,其中第一凹凸部抵压该第一凹凸环,第二凹凸部抵押该第二凹凸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铰链,其特征在于:该对开式铰链,其还包括一盖板,该盖板具有一用于容纳并连接该基座与该支撑座的容纳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铰链,其特征在于:该扭力单元包括多个横向堆叠的扭力片,任一扭力片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容纳并连接该基座与该支撑座的C形夹持部。
CN202021543066.2U 2020-07-30 2020-07-30 对开式铰链 Active CN213711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3066.2U CN213711587U (zh) 2020-07-30 2020-07-30 对开式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3066.2U CN213711587U (zh) 2020-07-30 2020-07-30 对开式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1587U true CN213711587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67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3066.2U Active CN213711587U (zh) 2020-07-30 2020-07-30 对开式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15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3131A1 (ko) * 2021-07-20 2023-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힌지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3211261A1 (ko) * 2022-04-29 2023-11-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힌지 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3131A1 (ko) * 2021-07-20 2023-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힌지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3211261A1 (ko) * 2022-04-29 2023-11-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힌지 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3931B2 (en) Hinge device for a foldable device
CN213711587U (zh) 对开式铰链
US20200392983A1 (en) Hidden Type Split Hinge
TWM602178U (zh) 對開式鉸鏈
WO2018184586A1 (zh) 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铰链装置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WO2022171050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US11243579B2 (en) Biaxial hing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M584377U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TW201927114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WO2022121789A1 (zh) 电子设备
TW201627583A (zh) 可緊迫同步轉動之雙樞軸結構
CN112817377A (zh) 一种双屏折叠铰链及其双屏智能终端
TWM581652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CN219587959U (zh) 双转轴连动结构
WO2023193592A1 (zh) 同轴反转连接机构
US1196032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lignment method thereof
TWM545173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二)
CN213064312U (zh) 对开式铰链结构
CN213064310U (zh) 转轴装置
CN209959699U (zh)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TWM631463U (zh) 折疊式鉸鏈
TWI721684B (zh) 隱藏型對開鉸鏈
WO2024007200A1 (zh) 折叠转轴、显示装置和弯折测试治具
TWM429297U (en) Sliding cover lifting structure improving open support
TWM613317U (zh) 對開式鉸鏈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