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2178U - 對開式鉸鏈 - Google Patents

對開式鉸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2178U
TWM602178U TW109209595U TW109209595U TWM602178U TW M602178 U TWM602178 U TW M602178U TW 109209595 U TW109209595 U TW 109209595U TW 109209595 U TW109209595 U TW 109209595U TW M602178 U TWM602178 U TW M6021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arc
torsion
guide groove
ge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9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瑞鴻
張信忠
林詩堯
Original Assignee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9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2178U/zh
Publication of TWM602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217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對開式鉸鏈,係在一基座上設有第一、第二弧形導槽,供分別以可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限位第一、第二轉接件之第一、第二弧形部;第一、第二連桿相對稱並鄰接基座之第一側面,第一、第二連桿分別設有第一、第二支桿,第一、第二支桿分別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限位於第一、第二轉接件之長形第一、第二導槽內,而第一、第二連桿之一端分別連接第一、第四軸,第一、第四軸分別軸接齒輪組之第一、第四齒輪,且第一、第四軸在分別連接一扭力單元之後,再分別連接一支撐座。

Description

對開式鉸鏈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鉸鏈,尤指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對開式鉸鏈。
傳統折疊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透過單心軸鉸鏈分別接連顯示器側邊與底座以形成樞設,藉以使顯示器能相對於底座翻轉掀起或閉合。而除了傳統的筆記型電腦之外,特別是針對現有的雙觸控螢幕電腦而言,目前在折疊裝置的設計方向上,主要是針對雙觸控螢幕電腦的缺點進行改良,藉以讓雙螢幕在開闔過程中能相互靠近,縮減彼此之間的間隙,以避免鉸鏈或樞接處的內部結構外露。
其中,如中華民國發明公告第I697629號之「隱藏式對開鉸鏈」專利案所示,其係在一弧形座體上設有第一、第二弧形導槽,供分別以可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限位第一、第二轉動件之第一、第二弧形塊;第一、第二扭力單元相對稱並鄰接弧形座體之第一側面,相對稱的第一、第二扭力單元之一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支桿,第一、第二支桿分別連通第一、第二長形開孔,第一、第二支桿之外周圍分別設有第一、第二齒部,第一齒部齒合第二齒部,第一、第二支桿分別軸接第一側面之第一、第二軸;第一、第二樞軸分別穿過第一、第二扭力單元另一端之第一、第二定 位孔及第一、第二轉動件之第一、第二導槽。藉以在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分別以弧形座體為軸心而相對轉動時,能讓顯示器與底座相對翻轉。而經由上述結構,確實可以有效的縮小整體厚度以利於設計,達到整體體積輕、薄之市場需求,並避免鉸鏈或樞接處的內部結構外露。
上述I697629號專利案主要是藉由「第一、第二扭力單元」分別對「雙軸桿」形成轉動摩擦以產生扭力,使顯示器與底座或是雙觸控螢幕電腦的二個並列支架能夠相對的轉動,並在轉動時能自由停滯在一定角度上。惟在實際使用上,經由「連桿」與「雙軸桿」所產生之扭力並不是很均勻,如此一來,即會使得顯示器與底座或是雙觸控螢幕電腦的二個並列支架的相互轉動狀態,在順暢及平穩度方面之表現不是很理想。
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創作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對開式鉸鏈,俾能解決習用顯示器與底座或是雙觸控螢幕電腦的二個並列支架之間的相互轉動狀態,在順暢及平穩度方面表現不是很理想之間題,而能藉由將原有之扭力分散到四個轉軸上,而使得扭力之輸出更加穩定均匀。
為達上述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所設的對開式鉸鏈包括一基座、一第一轉接件、一第二轉接件、一第一連桿、一第二連桿以及一齒輪組。其中,基座具有反向之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之間具有間隔並列之第一弧形導槽及第二弧形導槽;第一轉接件包括第一連接部及第一弧形部,第一連接部連接第一支撐架,第一連接部之一側具有 長形第一導槽,第一弧形部以可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限位於第一弧形導槽內;第二轉接件包括第二連接部及第二弧形部,第二連接部連接第二支撐架,第二連接部之一側具有長形第二導槽,第二弧形部以可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限位於第二弧形導槽內;第一連桿鄰接基座之第一側面,第一連桿之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支桿及第一定位孔,第一支桿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限位於長形第一導槽內,第一軸穿過第一定位孔以連接第一連桿之一端;第二連桿與第一連桿相對稱,並鄰接基座之第一側面,第二連桿之兩端分別設有第二支桿及第二定位孔,第二支桿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限位於長形第二導槽內,第四軸穿過第二定位孔以連接第二連桿之一端;而齒輪組包括依序相鄰齒合之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及第四齒輪,第一齒輪軸接第一軸,第四齒輪軸接第四軸,第一軸之一端與第四軸之一端分別連接一扭力單元之後,再分別連接一支撐座。
實施時,基座包括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第一座體具有第二側面與間隔並列之第一弧形導槽及第二弧形導槽,第二座體具有第一側面,且第一側面上具有第一軸孔及第二軸孔,供分別連接第一軸與第四軸。
實施時,第二齒輪軸接第二軸,第三齒輪軸接第三軸,第二軸與第三軸分別穿過扭力單元之後,再分別連接支撐座。
實施時,上述第二軸與第三軸分別穿過支撐座之後,再分別連接一第一扭轉定位件及一第二扭轉定位件。
實施時,扭力單元包括複數個橫向堆疊之扭力片,任一扭力片之兩端分別具有C形夾持部,供分別夾持定位第一軸與第四軸。
為便於對本創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茲詳述於後:
1:對開式鉸鏈
2:基座
21:第一側面
211:第一軸孔
212:第二軸孔
213,214:定位孔
22:第二側面
23:第一座體
24:第二座體
25:第一弧形導槽
26:第二弧形導槽
3:第一轉接件
31:第一連接部
311:長形第一導槽
32:第一弧形部
4:第二轉接件
41:第二連接部
411:長形第二導槽
42:第二弧形部
5:第一連桿
51:第一支桿
52:第一定位孔
53:第一軸
6:第二連桿
61:第二支桿
62:第二定位孔
63:第四軸
7:齒輪組
71:第一齒輪
72:第二齒輪
73:第三齒輪
74:第四齒輪
75:第二軸
76:第三軸
8:扭力單元
80:扭力片
81:支撐座
811:限位槽
812:第一凹凸部
813:第二凹凸部
82:第一扭轉定位件
821:第一凹凸環
822:第一彈性片
823:第一帽蓋
83:第二扭轉定位件
831:第二凹凸環
832:第二彈性片
833:第二帽蓋
84:蓋板
91:第一支撐架
92:第二支撐架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安裝於二個支撐架側邊時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連接蓋板時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元件分解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安裝於二個支撐架側邊時之俯視圖。
第6圖係為第5圖之A-A’剖面圖。
第7圖係為第5圖之B-B’剖面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半展開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9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閉合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10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閉合時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請參閱第1~7圖所示,其為本創作對開式鉸鏈1之較佳實施例,主要包括一基座2、一第一轉接件3、一第二轉接件4、一第一連桿5、一第二連桿6、一齒輪組7、一扭力單元8、一支撐座81、一第一扭轉定位件82以及一第二扭轉定位件83。其中,第一轉接件3之第一連接部31連結於一電子裝置之顯示器的第一支撐架91側邊,第二轉接件4之第二連接部41連結於電子裝置之底座的第二支撐架92側邊,藉以在第一轉接件3及第二轉接件4分別以基座2為軸心而相對轉動時,讓顯示器與底座相對翻轉,實施時,第一轉接件3之第一連接部31及第二轉接件4之第二連接部41亦可分別連結於 雙觸控螢幕電腦的二個並列之支撐架側邊。
基座2之底部為弧形面,基座2之頂部為長方形平面,且在基座2之反向兩側分別具有第一側面21及第二側面22。具體而言,基座2包括一第一座體23及一第二座體24,第一座體23之一側形成第二側面22,第一座體23上具有二個間隔並列且截面分別為劣弓形之弧形凹槽,該二個弧形凹槽分別做為第一弧形導槽25及第二弧形導槽26;第二座體24之一側對接並連結第一座體23,第二座體24之另一側形成第一側面21,第一側面21上具有第一軸孔211及第二軸孔212,第一軸孔211與第二軸孔212之間具有二個間隔並列之定位孔(213,214)。
第一轉接件3包括平板形之第一連接部31及由第一連接部31之一端向外遠離延伸之第一弧形部32,第一連接部32之板面具有穿孔以鎖合連接第一支撐架91,第一連接部31之一側面上具有長形第一導槽311;而第一弧形部32係為截面呈劣弓形之弧形板,第一弧形部32插入並限位於第一弧形導槽25內,讓第一弧形部32可以在第一弧形導槽25內弧形擺動。
第二轉接件4與第一轉接件3相對應設置於基座2之相對兩側邊緣,第二轉接件4包括平板形之第二連接部41及由第二連接部41之一端向外遠離延伸之第二弧形部42,第二連接部41之板面具有穿孔以鎖合連接第二支撐架92,第二連接部41之一側面上具有長形第二導槽411。第二弧形部42係為截面呈劣弓形之弧形板,第二弧形部42插入並限位於第二弧形導槽26內,讓第二弧形部42可以在第二弧形導槽26內弧形擺動。
第一連桿5與第二連桿6分別為長形桿,第一連桿5與第二連桿6相互對稱,並分別鄰接第二座體24之第一側面21。第一連桿5之兩端分別 具有第一支桿51及第一定位孔52,第一支桿51之一端容納並限位於第一連接部31之長形第一導槽311內,藉以讓第一連桿5之一端可以在長形第一導槽311內來回滑動;第一定位孔52經由一第一軸53之一端穿過並連結之後,即可讓第一連桿5與第一軸53同步轉動,而第一軸53之一端在穿過第二座體24之第一軸孔211時,則可讓第一連桿5與第一軸53在同步轉動時能更穩定。
第二連桿6之兩端分別具有第二支桿61及第二定位孔62,第二支桿61之一端容納並限位於第二連接部41之長形第二導槽411內,藉以讓第二連桿6之一端可以在長形第二導槽411內來回滑動;第二定位孔62經由一第四軸63之一端穿過並連結之後,即可讓第二連桿6與第四軸63同步轉動,而第四軸63之一端在穿過第二座體24之第二軸孔212時,則可讓第二連桿6與第四軸63在同步轉動時能更穩定。
齒輪組7包括依序相鄰齒合之第一齒輪71、第二齒輪72、第三齒輪73及第四齒輪74,其中之第一齒輪71軸接於第一軸53之中間位置,第四齒輪74軸接於第四軸63之中間位置,第二齒輪72與第三齒輪73分別軸接第二軸75與第三軸76,第二軸75之一端與第三軸76之一端分別穿過第二座體24之二個定位孔(213,214)。
扭力單元8包括複數個橫向堆疊之扭力片80,任一扭力片80之兩端分別具有C形夾持部,二個C形夾持部分別夾持定位第一軸53之另一端與第四軸63之另一端;經由複數個扭力片80的兩端分別夾持定位第一軸53與第四軸63,可以達到預設之扭力值,使第二支撐架92在相對於第一支撐架91轉動時,能自由停滯或定位在預設之角度位置上。
而支撐座81係為底部為弧形面之長方形體,支撐座81與基座 2分別容納於一蓋板84的容納空間之中,並以鎖接方式連接蓋板84、基座2與支撐座81。支撐座81具有一側開放之限位槽811,以容納限位第一扭轉定位件82及第二扭轉定位件83,限位槽811之凹陷端面上具有一第一凹凸部812及一第二凹凸部813。支撐座81更具有四個間隔並列之穿孔,藉以讓第一軸53、第二軸75、第三軸76與第四軸63分別對應穿過。第一軸53之一端與第四軸63之一端在分別連接扭力單元8的二個C形夾持部之後,再分別連接定位於支撐座81上,而第二軸75之一端與第三軸76之一端在分別穿過扭力單元8之後,則是再分別連接第一扭轉定位件82與第二扭轉定位件83。
第一扭轉定位件82包括軸向依序排列之一第一凹凸環821、複數個第一彈性片822及一第一帽蓋823,第二扭轉定位件83包括一第二凹凸環831、複數個第二彈性片832及一第二帽蓋833,藉以在分別套接第二軸75與第三軸76之後,分別以第一帽蓋823與第二帽蓋833鎖接固定第二軸75之一端與第三軸76之一端。並讓第一凹凸環821、第二凹凸環831分別抵壓第一凹凸部812及第二凹凸部813。
藉此,如第4、8~10圖所示,在顯示器相對於底座或是雙觸控螢幕電腦的二個並列支撐架在翻轉至閉合或完全展開在角度大約180度的過程中,經由齒輪組7之各齒輪之連動,即可讓第一齒輪71與第四齒輪74反向轉動,並同步帶動第一連桿5之一端與第一軸53,以及第二連桿6之一端與第四軸63的同步連動;讓第一支桿51、第二支桿61分別在長形第一導槽311及長形第二導槽411內移動,再經由第一軸53之一端與第四軸63之一端分別與扭力單元8的二個C形夾持部之間的同步轉動摩擦以產生扭力,即可使扭力在每個轉動角度穩定維持在預設範圍內,進而使顯示器與底座或是雙觸 控螢幕電腦的二個並列支撐架能夠相對的穩定轉動,並在轉動時能自由停滯在一定角度上。而經由第一帽蓋823、第二帽蓋833分別與第二軸75之一端與第三軸76之一端的相互鎖接,則可調整第一凹凸環821、第二凹凸環831分別抵壓第一凹凸部812及第二凹凸部813之力量,進而實現扭力效果。再者,第二軸75與第三軸76在第二齒輪72與第三齒輪73之反向旋轉過程中,會隨之相對轉動,而經由調整第一彈性片822及第二彈性片832之數量,則可進一步調整扭力大小,以實現不同扭力的調整與輸出。
綜上所述,本創作不但可以在第一齒輪與第四齒輪的旋轉過程中,經由第一軸與第四軸分別與扭力單元的二個C形夾持部之間的同步轉動摩擦以產生扭力,且可以在第二齒輪與第三齒輪之旋轉過程中,讓第一凹凸環與第二凹凸環分別抵壓第一凹凸部及第二凹凸部以實現扭力效果,甚至於在分別調整第一彈性片及第二彈性片之數量時,進一步調整不同扭力的輸出。藉以在顯示器相對於底座或是雙觸控螢幕電腦的二個並列支撐架在翻轉過程中,將所產生的轉動扭力分散到四個心軸上,而使得扭力的輸出更加穩定均匀,同時實現旋轉定位。
本創作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創作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對開式鉸鏈
2:基座
3:第一轉接件
4:第二轉接件
5:第一連桿
6:第二連桿
7:齒輪組
8:扭力單元
81:支撐座
82:第一扭轉定位件
83:第二扭轉定位件
84:蓋板

Claims (9)

  1. 一種對開式鉸鏈,其包括:
    一基座,其具有反向之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之間具有間隔並列之一第一弧形導槽及一第二弧形導槽;
    一第一轉接件,其包括一第一連接部及一第一弧形部,該第一連接部連接一第一支撐架,該第一連接部之一側具有一長形第一導槽,該第一弧形部以可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限位於該第一弧形導槽內;
    一第二轉接件,其包括一第二連接部及一第二弧形部,該第二連接部連接一第二支撐架,該第二連接部之一側具有一長形第二導槽,該第二弧形部以可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限位於該第二弧形導槽內;
    一第一連桿,其鄰接該基座之該第一側面,該第一連桿之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支桿及一第一定位孔,該第一支桿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限位於該長形第一導槽內,一第一軸穿過該第一定位孔以連接該第一連桿之一端;
    一第二連桿,其與該第一連桿相對稱,並鄰接該基座之該第一側面,該第二連桿之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二支桿及一第二定位孔,該第二支桿以可相對滑動之方式限位於該長形第二導槽內,一第四軸穿過該第二定位孔以連接該第二連桿之一端;以及
    一齒輪組,其包括依序相鄰齒合之一第一齒輪、一第二齒輪、一第三齒輪及一第四齒輪,該第一齒輪軸接該第一軸,該第四齒輪軸接該第四軸,該第一軸與該第四軸分別連接一扭力單元之後,再分別連接一支撐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對開式鉸鏈,其中該基座包括一第一座體及一第二座體,該第一座體具有該第二側面與間隔並列之該第一弧形導槽及該第二弧形導槽,該第二座體具有該第一側面,且該第一側面上具有一第一軸孔及一第二軸孔,供分別連接該第一軸與該第四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對開式鉸鏈,其中該第二齒輪軸接一第二軸,該第三齒輪軸接一第三軸,該第二軸與該第三軸分別穿過該扭力單元之後,再分別連接該支撐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對開式鉸鏈,其中該第二軸與該第三軸分別穿過該支撐座之後,再分別連接一第一扭轉定位件及一第二扭轉定位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對開式鉸鏈,其中該第一扭轉定位件包括複數個第一彈性片及一第一帽蓋,該第二扭轉定位件包括複數個第二彈性片及一第二帽蓋,供分別套接固定該第二軸與該第三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對開式鉸鏈,其中該第一扭轉定位件更包括一第一凹凸環,該第二扭轉定位件更包括一第二凹凸環,供分別套接該第二軸與該第三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對開式鉸鏈,其中該支撐座具有一側開放之限位槽,供容納限位該第一扭轉定位件及該第二扭轉定位件,該限位槽之凹陷端面上具有一第一凹凸部及一第二凹凸部,供分別抵壓該第一凹凸環及該第二凹凸環。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對開式鉸鏈,其更包括一蓋板,該蓋板具有一容納空間,供容納並連接該基座與該支撐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對開式鉸鏈,其中該扭力單元包括複數個橫向堆疊之扭力片,該任一扭力片之兩端分別具有C形夾持部,供分別 夾持定位該第一軸與該第四軸。
TW109209595U 2020-07-27 2020-07-27 對開式鉸鏈 TWM602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595U TWM602178U (zh) 2020-07-27 2020-07-27 對開式鉸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595U TWM602178U (zh) 2020-07-27 2020-07-27 對開式鉸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2178U true TWM602178U (zh) 2020-10-01

Family

ID=74094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595U TWM602178U (zh) 2020-07-27 2020-07-27 對開式鉸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21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799B (zh) * 2021-07-20 2022-06-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
WO2022252318A1 (zh) * 2021-06-03 2022-12-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TWI812175B (zh) * 2021-07-16 2023-08-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829044B (zh) * 2021-12-09 2024-01-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2318A1 (zh) * 2021-06-03 2022-12-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TWI812175B (zh) * 2021-07-16 2023-08-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767799B (zh) * 2021-07-20 2022-06-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
TWI829044B (zh) * 2021-12-09 2024-01-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02178U (zh) 對開式鉸鏈
TWI697629B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US11353931B2 (en) Hinge device for a foldable device
US9268372B1 (en) Multi-joint synchronous rotary axle structure
TW201921045A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US11378227B2 (en) Display screen support holder
WO2022171050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2121789A1 (zh) 电子设备
CN213711587U (zh) 对开式铰链
WO2022252318A1 (zh) 折叠显示装置
TWI752860B (zh) 燈夾及其應用之燈具
TWM581652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TWI667641B (zh) 撓性結構及具有撓性結構的組合(三)
TWM613317U (zh) 對開式鉸鏈結構
TWM563730U (zh) 雙軸式樞紐裝置
TWM605828U (zh) 對開式鉸鏈結構
WO2023004885A1 (zh) 折叠显示装置
CN207750919U (zh) 一种旋转式光影衍射灯架
TWM577526U (zh) Pivot structure
TWM482243U (zh) 具有同步滑動機構的樞軸總成與支架
TWM480843U (zh) 可同步多角度翻轉作動之雙樞軸結構
TWM606773U (zh) 燈夾及其應用燈具
TW202208783A (zh) 燈夾及其應用之燈具
TWM606142U (zh) 單軸樞紐器
TWM639315U (zh) 腳架的轉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