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9315U - 腳架的轉軸結構 - Google Patents

腳架的轉軸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9315U
TWM639315U TW111212345U TW111212345U TWM639315U TW M639315 U TWM639315 U TW M639315U TW 111212345 U TW111212345 U TW 111212345U TW 111212345 U TW111212345 U TW 111212345U TW M639315 U TWM639315 U TW M63931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c
plate
groove
shape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2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瑞鴻
蔡順涼
鍾俊銘
Original Assignee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2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9315U/zh
Publication of TWM639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931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olf Club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之腳架的轉軸結構主要包括一框架件,一連桿組件之一端連接框架件以相對滑移,一轉動件之一端連接連桿組件之另一端以相對轉動;一銜接件與轉動件具有共同之一旋轉中心,銜接件之相對兩外側面上分別具有第一、第二外導槽,供以弧形轉動之方式分別連結轉動件之第一、第二內導引部;銜接件具有一內導槽,內導槽之兩側分別連通第一、第二外導槽;一框架連接件一端之一弧形凸軌連接內導槽以相對弧形轉動,而框架連接件之另一端結合框架件,藉以讓轉動件與銜接件依序轉動,並與框架件形成一角度。

Description

腳架的轉軸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腳架的轉軸結構,尤指一種組裝於平面式電子裝置之後側,並可相對於平面式電子裝置掀開或閉合者。
目前常見的諸如平板電腦或AIO電腦之類的平面式電子裝置,大都會透過一支撐腳架之支撐,讓平面式電子裝置站立著,支撐腳架會再透過樞設一樞軸結構,藉以進行翻轉作動,讓支撐腳架相對於平面式電子裝置掀開或閉合,並讓平板電腦的立起角度具有無段或是多段式的調整定位功能,讓平板電腦在平躺或是在不同立起角度時,皆能夠形成穩定的定位,以方便使用者觸控操作。
傳統式的樞軸結構是裝設於平面式電子裝置與支撐腳架之間,其主要是經由產生轉動扭力以對抗操作時的施力及物重,而要產生足夠的轉動扭力,支撐腳架之轉軸結構中的各組成元件勢必具備足夠的厚度以保有最低限度的結構強度;或是為了讓翻轉的運作順暢,而讓組成元件之結構複雜化,如此一來,不但不利於組裝,且會讓整體之體積加大;但是為了方便使用者攜帶及操作,平面式電子裝置的薄型化是業者積極追求的目標之一。因此,如何經由製造工藝及成本的考量以精減元件並有效利用結構內部之空間,使腳架轉軸結構同時具有足夠強度、薄型化及方便組裝之優點,乃為相關業者亟待克服的課題。
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創作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腳架的轉軸結構,俾能解決習用腳架轉軸結構之整體結構複雜、強度不足、厚度太厚以及不方便組裝之問題,而能經由在一銜接件之兩側板上分別設有連通之內、外導槽,並讓一轉動件與銜接件通過一連桿組件之連接以依序旋轉開合,藉以減少整體厚度以達到薄型化之要求,也容易注油潤滑及儲油以利於動作順暢,並經由各元件之重新建構組合,簡化各零件的結構與形狀、方便組裝且保有結構強度,同時能有效減少零件、方便製造以節省加工成本。
為達上述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所設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包括一框架件、一連桿組件、一轉動件、一銜接件以及一框架連接件。其中之框架件具有一鏤空槽;連桿組件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框架件,連桿組件之另一端以活動之方式出入於鏤空槽;轉動件之一端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連桿組件之另一端,轉動件之一端具有間隔並列之一第一內導引部及一第二內導引部;銜接件與轉動件具有共同之一旋轉中心,銜接件之相對兩外側面上分別具有一第一外導槽及一第二外導槽,供以弧形轉動之方式分別連結第一內導引部及第二內導引部,使轉動件及銜接件依序旋轉開合;銜接件具有一內導槽,內導槽之一側連通第一外導槽,內導槽之另一側連通第二外導槽;而框架連接件之一端具有一弧形凸軌,供以相對弧形轉動之方式連接內導槽,框架連接件之另一端結合框架件。
實施時,框架件具有相互平行之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框架件之一端具有一第一連接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及第一連接板之間具有鏤空槽;轉動件之一端具有間隔並列之一第一凸板及一第二凸板,第一凸板及第二凸板分別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連桿組件之另一端,第一內導引部設在第一凸板之內側面,第二內導引部設在第二凸板之內側面。
實施時,框架件之另一端底部具有一第二連接板,第二連接板上具有直向貫穿之一第一孔,第二側板上具有橫向貫穿之一第二孔;框架連接件之另一端底面具有一第一螺孔,一第一螺栓穿過第一孔以鎖接第一螺孔,框架連接件之另一端之一側面具有一第二螺孔,一第二螺栓穿過第二孔以鎖接第二螺孔,使弧形凸軌懸置於鏤空槽中。
實施時,框架件之另一端底部分為在同一平面上之一第一平板及一第二平板,供搭接框架連接件之另一端底部形成之一階級面;第一側板之另一端板面上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一穿孔,第二側板之另一端板面上具有一第二通孔及一第二穿孔;框架連接件另一端之一側面上具有一第三螺孔及一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定位於第一穿孔,一第三螺栓穿過第一通孔以鎖接第三螺孔,框架連接件另一端之另一側面上具有一第四螺孔及一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定位於第二穿孔,一第四螺栓穿過第二通孔以鎖接第四螺孔,使弧形凸軌懸置於鏤空槽中。
實施時,連桿組件包括間隔並列之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第一連桿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第一側板之內側面,第二連桿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第二側板之內側面。
實施時,第一連桿之一端具有一第一直槽,第二連桿之一端具有一第二直槽;一固定桿之兩端分別貫穿第一直槽及第二直槽,且固定桿之兩端分別連接固定於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之板面上,供第一連桿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第一側板之內側面,第二連桿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第二側板之內側面。
實施時,第一連桿之一端及第二連桿之一端分別貫穿一固定桿之兩端;第一側板之板面上具有一第一長槽,第二側板之板面上具有一第二長槽,固定桿之兩端分別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限位於第一長槽及第二長槽內。
實施時,固定桿包括一定位套管及一直桿,定位套管套接直桿之中段部位,且定位套管夾置於第一連桿之一端及第二連桿之一端之間;直桿之兩端分別連接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
實施時,第一凸板之外側面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一連桿之另一端,第一凸板之內側面上具有第一內導引部;第二凸板之外側面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二連桿之另一端,第二凸板之內側面上具有第二內導引部。
實施時,第一連桿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套接部,第一凸板之外側面具有一第一扭力桿,第一扭力桿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一套接部;第二連桿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套接部,第二凸板之外側面具有一第二扭力桿,第二扭力桿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二套接部。
實施時,第一套接部為C形狀且具有漸縮狀之一長型孔,第一扭力桿為一圓柱,第一扭力桿之外周緣具有至少一第一長切面,至少一第一長切面之長方向平行第一扭力桿之軸心。
實施時,第二套接部為C形狀且具有漸縮狀之一長型孔,第二扭力桿為一圓柱,第二扭力桿之外周緣具有至少一第二長切面,至少一第二長切面之長方向平行第二扭力桿之軸心。
實施時,轉動件之一端具有間隔並列之一第一凸板及一第二凸板,第一凸板及第二凸板分別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連桿組件之另一端,第一內導引部設在第一凸板之內側面,第二內導引部設在第二凸板之內側面;銜接件包括間隔並列之一第一銜接片及一第二銜接片,第一銜接片之外側面上具有第一外導槽,第一外導槽以相對弧形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一內導引部;第二銜接片之外側面上具有第二外導槽,第二外導槽以相對弧形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二內導引部;第一銜接片的內側面與第二銜接片的內側面之間具有內導槽。
實施時,框架連接件之一端夾置於第一銜接片及第二銜接片之間,框架連接件之另一端具有一連接部,供結合框架件之另一端。
實施時,內導槽包括一弧形溝槽、一第一弧形槽及一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槽及第二弧形槽分別以遠離弧形溝槽之兩側之方向向外延伸,第一銜接片之內側面上具有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連通第一外導槽;第二銜接片之內側面上具有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槽連通第二外導槽。
實施時,弧形凸軌包括一弧形板、一第一弧形塊及一第二弧形塊,第一弧形塊及第二弧形塊分別以遠離弧形板兩側之方向向外延伸,並分別限位於第一弧形槽及第二弧形槽內。
實施時,第一銜接片具有一第一頂面及一第一弧形面,第一銜接片之內、外兩側面上分別具有弧形口朝上之第一弧形槽及第一外導槽,第一弧形槽之一端具有穿過第一頂面之一第一缺口,第一外導槽之一端具有穿過第一頂面之一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分別位於第一頂面之兩端。
實施時,第一弧形槽之外側具有一第一擋止部,供止擋第一內導引部;第一外導槽之內側具有一第二擋止部,供止擋第一弧形塊。
實施時,第二銜接片具有一第二頂面及一第二弧形面,第二頂面及第一頂面位於同一平面上,第二銜接片之內、外兩側面上分別具有弧形口朝上之第二弧形槽及第二外導槽,第二弧形槽之一端具有穿過第二頂面之一第一開口,第二外導槽之一端具有穿過第二頂面之一第二開口,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分別位於第二頂面之兩端。
實施時,第二弧形槽之外側具有一第一阻擋部,供止擋第二內導引部;第二外導槽之內側具有一第二阻擋部,供止擋第二弧形塊。
為便於對本創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茲詳述於後:
請參閱圖1~圖4所示,其為本創作腳架的轉軸結構1之較佳實施例,主要包括一框架件2、一連桿組件3、一轉動件4、一銜接件5以及一框架連接件6。其中之框架件2係連結於一平面式電子裝置之背面,平面式電子裝置為平板電腦或是AIO(All in One)電腦,而連桿組件3、轉動件4、銜接件5與框架連接件6係直接或間接的連接框架件2,藉以在撥動轉動件4以相對於框架件2翻轉作動時,讓轉動件4或是轉動件4連接之一支架/腳架,能夠相對於平面式電子裝置掀開或是閉合,從而使平板電腦能平躺或是穩定的站立在不同角度上,以方便使用者觸控操作。
框架件2為一金屬板沖壓成型,包括截面成U字形之一第一側板21、一第一連接板22、一第二連接板23及一第二側板24,第一側板21的內側面、第一連接板22的一端、第二連接板23的一端及第二側板24的內側面之間形成一鏤空槽25。第一側板21及第二側板24相互平行,第一側板21之板面上具有一第一定位孔211,第二側板24之板面上具有與第一定位孔211同軸之一第二定位孔241;第一連接板22連接於第一側板21的一端底邊及第二側板24的一端底邊之間,第二連接板23連接於第一側板21的另一端底邊及第二側板24的另一端底邊之間,且第一連接板22及第二連接板23位於同一平面上,藉以在數個螺絲分別穿過第一連接板22及第二連接板23之後,將框架件2鎖接在一平面式電子裝置之背面。而第二連接板23之板面上具有直向貫穿之一第一孔231,第二側板24另一端之板面上具有橫向貫穿之一第二孔242。
連桿組件3位於框架件2之鏤空槽25內,連桿組件3包括間隔並列之一第一連桿31及一第二連桿32,第一連桿31之一端具有一第一直槽311,第二連桿32之一端具有一第二直槽321;一固定桿33包括一定位套管331及一直桿332,定位套管331套接於直桿332之中段部位,實施時,定位套管331及直桿332亦可為一體製造成型;定位套管331夾置於第一連桿31的一端及第二連桿32的一端之間,且直桿332之兩端分別貫穿第一直槽311及第二直槽321之後,直桿332之一端再穿過第一定位孔211以連接第一側板21,直桿332之另一端再穿過第二定位孔241以連接第二側板24,藉以讓第一連桿31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第一側板21之內側面,第二連桿32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第二側板24之內側面。另,第一連桿31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套接部312,第二連桿32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套接部322,第一套接部312及第二套接部322分別為C形狀且具有漸縮狀之長形孔,亦即第一套接部312及第二套接部322分別具有一水滴狀孔,藉以讓C形孔能以徑向擴張。
轉動件4之一端具有間隔並列之一第一凸板41及一第二凸板42,轉動件4之另一端具有一撥動板43,撥動板43可進一步連接平面式電子裝置之支架/腳架。第一凸板41之外側面上具有一第一扭力桿411,第一扭力桿411為一短圓柱,第一扭力桿411之外周緣具有二個對稱於軸心之第一長切面412,二個第一長切面412之長方向平行第一扭力桿411之軸心;第一扭力桿411穿入第一連桿31之第一套接部312,藉以讓第一凸板41之外側面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一連桿31之另一端,並讓第一連桿31之另一端以活動之方式出入於框架件2之鏤空槽25;第一凸板41之內側面上具有一弧形塊,該弧形塊做為第一內導引部413。
第二凸板42之外側面上具有一第二扭力桿421,第二扭力桿421為一短圓柱,第二扭力桿421之外周緣具有二個對稱於軸心之第二長切面422,二個第二長切面422之長方向平行第二扭力桿421之軸心;第二扭力桿421穿入第二連桿32之第二套接部322,藉以讓第二凸板42之外側面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二連桿32之另一端,產生轉動摩擦扭力,並讓第二連桿32之另一端以活動之方式出入於框架件2之鏤空槽25;而搭配第一扭力桿411穿入第一連桿31之第一套接部312所產生之轉動摩擦扭力,即可以對抗操作轉動件4(支架/腳架)時的施力及平面式電子裝置的重量,進而支撐平面式電子裝置立起角度範圍的自由停滯效果,方便使用者操作或觀看平面式電子裝置之螢幕所顯示之影像。第二凸板42之內側面上具有一弧形塊,該弧形塊做為第二內導引部423。
銜接件5及轉動件4具有共同之一旋轉中心,銜接件5包括間隔並列之一第一銜接片51及一第二銜接片52,第一銜接片51及第二銜接片52分別為弧形口朝上之劣弓形平板。其中之第一銜接片51具有一第一頂面53及一第一弧形面54,第一銜接片51之外側面上具有弧形口朝上之一弧形槽,該弧形槽做為第一外導槽511,第一外導槽511之一端內側具有一第二擋止部512,且第一外導槽511之該一端具有向上穿過第一頂面53之一第二缺口531,供第一凸板41之第一內導引部413穿入第一外導槽511內,同時讓第一銜接片51以相對弧形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一凸板41。第二銜接片52具有一第二頂面55及一第二弧形面56,第二頂面55及第一頂面53位於同一平面上;第二銜接片52之外側面上具有弧形口朝上之另一弧形槽,該另一弧形槽做為第二外導槽521,第二外導槽521之一端內側具有一第二阻擋部522,且第二外導槽521之該一端具有向上穿過第二頂面55之一第二開口551,供第二凸板42之第二內導引部423穿入第二外導槽521內,同時讓第二銜接片52以相對弧形轉動之方式連接第二凸板42,進而讓轉動件4及銜接件5依序旋轉開合。
第一銜接片51的內側面及第二銜接片52的內側面之間具有一內導槽57,內導槽57為截面成T字形之弧形槽(參閱圖2A所示之銜接件5的其中一端部位),主要包括一弧形溝槽571、一第一弧形槽572及一第二弧形槽573,第一弧形槽572及第二弧形槽573分別以遠離弧形溝槽571之兩側方向向外延伸;其中之第一弧形槽572係位於第一銜接片51之內側面上,第一弧形槽572向外連通第一外導槽511,且第一弧形槽572之一端外側具有一第一擋止部513,供止擋第一凸板41之第一內導引部413。第一弧形槽572之該一端具有向上穿過第一頂面53之一第一缺口532,第一缺口532及第二缺口531分別位於第一頂面53之兩端。而第二弧形槽573係位於第二銜接片52之內側面上,第二弧形槽573向外連通第二外導槽521,且第二弧形槽573之一端外側具有一第一阻擋部523,供止擋第二凸板42之第二內導引部423。第二弧形槽573之該一端具有向上穿過第一頂面53之一第一開口552,第一開口552及第二開口551分別位於第二頂面55之兩端。
框架連接件6為一L字形塊,框架連接件6之一端具有弧形口朝上之一弧形凸軌61,弧形凸軌61懸置於鏤空槽25中並被夾置於第一銜接片51及第二銜接片52之間,且弧形凸軌61包括一弧形板62、一第一弧形塊63及一第二弧形塊64,第一弧形塊63及第二弧形塊64分別以遠離弧形板62兩側之方向向外延伸,並分別限位於第一弧形槽572及第二弧形槽573內,藉以穩固連結銜接件5及框架連接件6,讓銜接件5能相對於弧形凸軌61穩定的弧形轉動,並限位於一張開角度上;而框架連接件6之另一端具有一連接部65,連接部65之底面具有一第一螺孔66,一第一螺栓67穿過第二連接板23之第一孔231以向上鎖接第一螺孔66;連接部65之一側面上具有一第二螺孔68,一第二螺栓69穿過第二側板24之第二孔242以鎖接第二螺孔68,藉此,即可經由相互垂直之鎖固力量,讓框架連接件6之另一端穩固結合於框架件2上。
藉此,如圖1、圖5A或圖5B所示,在第一階段掀開平板腳架的初期,當使用者直接或間接扳動撥動板43以掀開轉動件4時,受到零件製造公差之影響會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轉動件4及銜接件5同時翻轉,如圖5A所示,經由框架連接件6之弧形凸軌61於銜接件5之內導槽57之中弧形移動,同時讓固定桿33之兩端在第一連桿31之第一直槽311及第二連桿32之第二直槽321相對滑移,即可讓轉動件4與銜接件5同時相對於框架件2張開,並定位於一角度上;此時,由於框架連接件6之第一弧形塊63及第二弧形塊64分別止擋銜接件5之第二擋止部512及第二阻擋部522,轉動件4及銜接件5不會再與框架件2相對轉動。而第二種情況的差異是只有轉動件4翻轉,如圖5B所示,經由轉動件4之第一內導引部413與第二內導引部423分別於銜接件5之第一外導槽511與第二外導槽521中弧形移動,直至分別止擋於銜接件5之第一擋止部513與第一阻擋部523,使轉動件4接續引動銜接件5進入第二階段的相對轉動。
如圖1、圖6及圖7所示,在第二階段而讓使用者持續扳動撥動板43以繼續掀開轉動件4時,第一種情況是經由銜接件5之第一外導槽511與第二外導槽521分別以相對弧形轉動之方式連結轉動件4之第一內導引部413與第二內導引部423,而第二種情況是框架連接件6之弧形凸軌61於銜接件5之內導槽57之中弧形移動,這兩種情況均讓固定桿33之兩端繼續在第一連桿31之第一直槽311與第二連桿32之第二直槽321相對滑移,則可讓轉動件4與銜接件5相對繼續轉動;並在第一凸板41之第一內導引部413抵壓住第一銜接片51之第一擋止部513,且第二凸板42之第二內導引部423之一端抵壓住第二銜接片52之第一阻擋部523,以及框架連接件6之第一弧形塊63及第二弧形塊64分別止擋銜接件5之第二擋止部512及第二阻擋部522時,讓轉動件4停止轉動以達到最大之掀開角度。
請參閱圖8所示,其為本創作腳架的轉軸結構1之另一實施例,其與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側板21之板面上具有一第一長槽212,第二側板24之板面上具有一第二長槽243,固定桿33之兩端分別貫穿第一連桿31之一端及第二連桿32之一端以後,再分別限位於第一長槽212及第二長槽243內,同樣可以讓第一連桿31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第一側板21之內側面,第二連桿32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第二側板24之內側面。
如圖9所示,其為本創作之框架連接件6搭配框架件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一側板21的另一端板面上具有一第一通孔213及一第一穿孔214,第一側板21的另一端底邊彎折一第一平板215,第二側板24的另一端板面上具有一第二通孔244及一第二穿孔245,第二側板24的另一端底邊彎折一第二平板246,第一平板215及第二平板246位於同一平面上;而框架連接件6另一端之連接部65為T字形塊,連接部65之底部具有一階級面651,供向下搭接第一平板215及第二平板246;連接部65之一側面上具有一第三螺孔652及一第一定位柱653,連接部65之另一側面上具有一第四螺孔654及一第二定位柱655,藉此,即可經由第一穿孔214及第二穿孔245分別定位第一定位柱653及第二定位柱655,同時經由一第三螺栓656穿過第一側板21之第一通孔213以鎖接第三螺孔652,一第四螺栓657穿過第二側板24之第二通孔244以鎖接第四螺孔654,讓框架連接件6之另一端穩固結合於框架件2上,降低對框架件2之加工變形影響,方便於拆裝及替換。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框架件是為一金屬板沖壓成型,不但可以簡化各零件的結構與形狀、方便組裝且又保有結構強度;而一框架連接件之一端設有一弧形凸軌,以於一銜接件之內導槽之中弧形移動,並讓一轉動件與銜接件通過一扭力連桿組件之連接以實現兩階段式之旋轉,不但能經由各元件之重新建構組合,減少整體厚度以達到薄型化之要求,且能有效減少零件以節省製造成本;再者,銜接件之第一銜接片的兩側分別設有相互連通之第一弧形槽及第一外導槽,第二銜接片的兩側分別設有相互連通之第二弧形槽及第二外導槽,如此去除槽內壁厚以利於銜接件之薄型化結構設計,即能達成只使用一個弧形穿孔軌道,但可同時與框架連接件及轉動件滑動連接之效果,也容易注油潤滑及儲油於銜接件中,進而方便製造以節省加工成本。
本創作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創作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腳架的轉軸結構 2:框架件 21:第一側板 211:第一定位孔 212:第一長槽 213:第一通孔 214:第一穿孔 215:第一平板 22:第一連接板 23:第二連接板 231:第一孔 24:第二側板 241:第二定位孔 242:第二孔 243:第二長槽 244:第二通孔 245:第二穿孔 246:第二平板 25:鏤空槽 3:連桿組件 31:第一連桿 311:第一直槽 312:第一套接部 32:第二連桿 321:第二直槽 322:第二套接部 33:固定桿 331:定位套管 332:直桿 4:轉動件 41:第一凸板 411:第一扭力桿 412:第一長切面 413:第一內導引部 42:第二凸板 421:第二扭力桿 422:第二長切面 423:第二內導引部 43:撥動板 5:銜接件 51:第一銜接片 511:第一外導槽 512:第二擋止部 513:第一擋止部 52:第二銜接片 521:第二外導槽 522:第二阻擋部 523:第一阻擋部 53:第一頂面 531:第二缺口 532:第一缺口 54:第一弧形面 55:第二頂面 551:第二開口 552:第一開口 56:第二弧形面 57:內導槽 571:弧形溝槽 572:第一弧形槽 573:第二弧形槽 6:框架連接件 61:弧形凸軌 62:弧形板 63:第一弧形塊 64:第二弧形塊 65:連接部 651:階級面 652:第三螺孔 653:第一定位柱 654:第四螺孔 655:第二定位柱 656:第三螺栓 657:第四螺栓 66:第一螺孔 67:第一螺栓 68:第二螺孔 69:第二螺栓
﹝圖1﹞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圖2﹞為本創作之銜接件之立體外觀圖。 ﹝圖2A﹞為本創作之銜接件之另一視角的立體外觀圖。 ﹝圖3﹞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4﹞為圖3之A-A’剖面圖。 ﹝圖5A﹞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第一階段翻轉展開時之第一種情況剖面示意圖。 ﹝圖5B﹞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第一階段翻轉展開時之第二種情況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第二階段翻轉展開後之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在第二階段翻轉展開後之立體外觀圖。 ﹝圖8﹞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在第二階段翻轉展開後之立體外觀圖。 ﹝圖9﹞為本創作之框架連接件搭配框架件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1:腳架的轉軸結構
2:框架件
3:連桿組件
4:轉動件
5:銜接件
6:框架連接件

Claims (20)

  1. 一種腳架的轉軸結構,其包括: 一框架件,其具有一鏤空槽; 一連桿組件,其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該框架件,該連桿組件之另一端以活動之方式出入於該鏤空槽; 一轉動件,其一端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該連桿組件之該另一端,該轉動件之該一端具有間隔並列之一第一內導引部及一第二內導引部; 一銜接件,其與該轉動件具有共同之一旋轉中心,該銜接件之相對兩外側面上分別具有一第一外導槽及一第二外導槽,供以弧形轉動之方式分別連結該第一內導引部及該第二內導引部,使該轉動件及該銜接件依序旋轉開合;該銜接件具有一內導槽,該內導槽之一側連通該第一外導槽,該內導槽之另一側連通該第二外導槽;以及 一框架連接件,其一端具有一弧形凸軌,供以相對弧形轉動之方式連接該內導槽,該框架連接件之另一端結合該框架件。
  2. 如請求項1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框架件具有相互平行之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該框架件之一端具有一第一連接板,該第一側板、該第二側板及該第一連接板之間具有該鏤空槽;該轉動件之該一端具有間隔並列之一第一凸板及一第二凸板,該第一凸板及該第二凸板分別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該連桿組件之該另一端,該第一內導引部設在該第一凸板之內側面,該第二內導引部設在該第二凸板之內側面。
  3. 如請求項2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框架件之另一端底部具有一第二連接板,該第二連接板上具有直向貫穿之一第一孔,該第二側板上具有橫向貫穿之一第二孔;該框架連接件之該另一端底面具有一第一螺孔,一第一螺栓穿過該第一孔以鎖接該第一螺孔,該框架連接件之該另一端之一側面具有一第二螺孔,一第二螺栓穿過該第二孔以鎖接該第二螺孔,使該弧形凸軌懸置於該鏤空槽中。
  4. 如請求項2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框架件之另一端底部分為在同一平面上之一第一平板及一第二平板,供搭接該框架連接件之另一端底部形成之一階級面;該第一側板之另一端板面上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一穿孔,該第二側板之另一端板面上具有一第二通孔及一第二穿孔;該框架連接件另一端之一側面上具有一第三螺孔及一第一定位柱,該第一定位柱定位於該第一穿孔,一第三螺栓穿過該第一通孔以鎖接該第三螺孔,該框架連接件另一端之另一側面上具有一第四螺孔及一第二定位柱,該第二定位柱定位於該第二穿孔,一第四螺栓穿過該第二通孔以鎖接該第四螺孔,使該弧形凸軌懸置於該鏤空槽中。
  5. 如請求項2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連桿組件包括間隔並列之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該第一連桿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該第一側板之內側面,該第二連桿之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該第二側板之內側面。
  6. 如請求項5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桿之該一端具有一第一直槽,該第二連桿之該一端具有一第二直槽;一固定桿之兩端分別貫穿該第一直槽及該第二直槽,且該固定桿之兩端分別連接固定於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之板面上,供該第一連桿之該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該第一側板之內側面,該第二連桿之該一端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連接該第二側板之內側面。
  7. 如請求項5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桿之該一端及該第二連桿之該一端分別貫穿一固定桿之兩端;該第一側板之板面上具有一第一長槽,該第二側板之板面上具有一第二長槽,該固定桿之兩端分別以相對滑移之方式限位於該第一長槽及該第二長槽內。
  8. 如請求項6或7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固定桿包括一定位套管及一直桿,該定位套管套接該直桿之中段部位,且該定位套管夾置於該第一連桿之該一端及該第二連桿之該一端之間;該直桿之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
  9. 如請求項5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凸板之外側面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一連桿之另一端,該第一凸板之內側面上具有該第一內導引部;該第二凸板之外側面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二連桿之另一端,該第二凸板之內側面上具有該第二內導引部。
  10. 如請求項9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桿之該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套接部,該第一凸板之外側面具有一第一扭力桿,該第一扭力桿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一套接部;該第二連桿之該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套接部,該第二凸板之外側面具有一第二扭力桿,該第二扭力桿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二套接部。
  11. 如請求項10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套接部為C形狀且具有漸縮狀之一長型孔,該第一扭力桿為一圓柱,該第一扭力桿之外周緣具有至少一第一長切面,該至少一第一長切面之長方向平行該第一扭力桿之軸心。
  12. 如請求項10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二套接部為C形狀且具有漸縮狀之一長型孔,該第二扭力桿為一圓柱,該第二扭力桿之外周緣具有至少一第二長切面,該至少一第二長切面之長方向平行該第二扭力桿之軸心。
  13. 如請求項1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轉動件之該一端具有間隔並列之一第一凸板及一第二凸板,該第一凸板及該第二凸板分別以相對轉動之方式連接該連桿組件之該另一端,該第一內導引部設在該第一凸板之內側面,該第二內導引部設在該第二凸板之內側面;該銜接件包括間隔並列之一第一銜接片及一第二銜接片,該第一銜接片之外側面上具有該第一外導槽,該第一外導槽以相對弧形轉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一內導引部;該第二銜接片之外側面上具有該第二外導槽,該第二外導槽以相對弧形轉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二內導引部;該第一銜接片的內側面與該第二銜接片的內側面之間具有該內導槽。
  14. 如請求項13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框架連接件之該一端夾置於該第一銜接片及該第二銜接片之間,該框架連接件之該另一端具有一連接部,供結合該框架件之另一端。
  15. 如請求項13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內導槽包括一弧形溝槽、一第一弧形槽及一第二弧形槽,該第一弧形槽及該第二弧形槽分別以遠離該弧形溝槽之兩側方向向外延伸,該第一銜接片之內側面上具有該第一弧形槽,該第一弧形槽連通該第一外導槽;該第二銜接片之內側面上具有該第二弧形槽,該第二弧形槽連通該第二外導槽。
  16. 如請求項15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弧形凸軌包括一弧形板、一第一弧形塊及一第二弧形塊,該第一弧形塊及該第二弧形塊分別以遠離該弧形板兩側之方向向外延伸,並分別限位於該第一弧形槽及該第二弧形槽內。
  17. 如請求項16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銜接片具有一第一頂面及一第一弧形面,該第一銜接片之內、外兩側面上分別具有弧形口朝上之該第一弧形槽及該第一外導槽,該第一弧形槽之一端具有穿過該第一頂面之一第一缺口,該第一外導槽之一端具有穿過該第一頂面之一第二缺口,該第一缺口及該第二缺口分別位於該第一頂面之兩端。
  18. 如請求項17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弧形槽之外側具有一第一擋止部,供止擋該第一內導引部;該第一外導槽之內側具有一第二擋止部,供止擋該第一弧形塊。
  19. 如請求項17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二銜接片具有一第二頂面及一第二弧形面,該第二頂面及該第一頂面位於同一平面上,該第二銜接片之內、外兩側面上分別具有弧形口朝上之該第二弧形槽及該第二外導槽,該第二弧形槽之一端具有穿過該第二頂面之一第一開口,該第二外導槽之一端具有穿過該第二頂面之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分別位於該第二頂面之兩端。
  20. 如請求項19之腳架的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二弧形槽之外側具有一第一阻擋部,供止擋該第二內導引部;該第二外導槽之內側具有一第二阻擋部,供止擋該第二弧形塊。
TW111212345U 2022-11-10 2022-11-10 腳架的轉軸結構 TWM639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2345U TWM639315U (zh) 2022-11-10 2022-11-10 腳架的轉軸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2345U TWM639315U (zh) 2022-11-10 2022-11-10 腳架的轉軸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9315U true TWM639315U (zh) 2023-04-01

Family

ID=86943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2345U TWM639315U (zh) 2022-11-10 2022-11-10 腳架的轉軸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9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3598B (zh) 轉軸裝置
TWI656431B (zh) 鉸鏈結構及電子裝置
TWM602178U (zh) 對開式鉸鏈
CN213711587U (zh) 对开式铰链
TW201326588A (zh) 雙軸式樞轉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M584377U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TWM639315U (zh) 腳架的轉軸結構
WO2023222053A1 (zh) 折叠椅
TWI625472B (zh) Shaftless hub
TWM636940U (zh) 支撐腳架結構
TWI696912B (zh) 樞轉機構及可撓式電子裝置
CN111720426A (zh) 上升和平移同步枢纽器
TWI448626B (zh) 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
TWM638306U (zh) 平板支撐架結構
CN218494022U (zh) 一种脚架的转轴结构
TWM653756U (zh) 平板腳架結構
JP2002242522A (ja) 折戸用ギヤヒンジ
TWM636575U (zh) 平板腳架轉軸結構
TWM630870U (zh) 柔屏轉軸結構(一)
TWM607523U (zh) 可調式鍵盤托架機構
CN218762417U (zh) 一种支撑脚架结构
TWM605828U (zh) 對開式鉸鏈結構
TWI626528B (zh) Synchronizable full flip pivot
CN218494021U (zh) 一种平板支撑架结构
TWM606773U (zh) 燈夾及其應用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