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8626B - 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8626B
TWI448626B TW100140023A TW100140023A TWI448626B TW I448626 B TWI448626 B TW I448626B TW 100140023 A TW100140023 A TW 100140023A TW 100140023 A TW100140023 A TW 100140023A TW I448626 B TWI448626 B TW I4486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housing
base frame
rotat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1834A (en
Inventor
Motoharu Yamashita
Original Assignee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filed Critical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31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1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8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8626B/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雙軸鉸鏈(hinge),適合組裝應用於例如筆記型電腦等具有較大型鍵盤部之第一殼體與具有顯示部之第二殼體所組成的電子裝置,並使第二殼體可相對於第一殼體上下方向開闔,且可在水平方向上轉動。
習知作為如行動電話等小型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如記載於下述專利文獻1,係具有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上下方向開闔,並可保持第二殼體靜止於任意開闔角度的開闔用鉸鏈,以及當第二殼體位在相對於第一殼體上下方向的預設開闔角度,可使第二殼體在對於開闔用鉸鏈的鉸鏈桿垂直方向上,相對於第一殼體轉動的旋轉用鉸鏈之物件係為公知技術。
【專利文獻1】特開2007-177829號公報
記載於上述專利文獻1的雙軸鉸鏈,在第一殼體側設置預設間隔並裝設一對組裝元件,在組裝元件上裝設藉由開闔用鉸鏈可上下方向開闔的基本框體(基座框體,base frame),在基本框體上裝設藉由旋轉用鉸鏈可在水平方向轉動,並支撐第二殼體之支撐元件。接著,為了對應第二殼體藉由開闔用鉸鏈相對於第一殼體之上下方向的開闔角度,來制約使第二殼體在水平方向轉動之旋轉用鉸鏈的動作,開闔用鉸鏈與旋轉用鉸鏈間設有連結塊體。藉此, 設有連結塊體一側的基本框體(基座框體)長度較短。這種結構,雖然適合用於如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為行動電話等小型電子裝置的情況,但當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為筆記型電腦等中型、大型電子裝置的情況,藉由這種小型電子裝置用的基座框體來支撐第二殼體,會產生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因此,現行亦有加長基座框體整體長度,並縮短基座框體設有旋轉用鉸鏈之一側長度的解決方案,但此種構成,由於夾設基座框體之旋轉用鉸鏈的左右長度不同,進而使基座框體產生剛性的差異,而使得夾設於第二殼體之旋轉用鉸鏈的鉸鏈桿可能產生扭曲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雙軸鉸鏈,除可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保持穩定外,且長年使用後,第二殼體不會產生扭曲。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雙軸鉸鏈,其係連結一具有例如筆記型電腦之電子裝置之鍵盤部的第一殼體以及一具有顯示部的第二殼體,並能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於上下方向開闔、且於水平方向轉動,其係包含:一開闔用鉸鏈,其係使一基座框體於上下方向轉動,開闔用鉸鏈係位於在第一殼體上間隔對向設置的一對組裝元件之間;一旋轉用鉸鏈,其係使支撐第二殼體之一支撐元件於水平方向轉動,支撐元件於基座框體之中央部支撐第二殼體;以及一連結塊體,其係依據開闔用鉸鏈之作 動角度,來制約旋轉用鉸鏈之動作;其中,連結塊體與開闔用鉸鏈的鉸鏈桿同為不轉動之構成,不轉動的鉸鏈桿與連結塊體之間係以一連結軸連結。
此時,本發明之開闔用鉸鏈係包含軸鉸鏈及傾斜鉸鏈。
又,本發明之連結塊體係裝設在自該基座框體垂下而設的保持元件,以使保持元件能轉動,並以連結軸制約連結塊體的轉動。
再者,本發明係以裝設有連結塊體的開闔用鉸鏈作為傾斜鉸鏈,傾斜鉸鏈的傾斜鉸鏈桿係不轉動地裝設於組裝元件。
本發明藉由上述構成,由於可使夾設基座框體之旋轉用鉸鏈的左右長度相同,進而可使基座框體上夾設旋轉用鉸鏈桿的剛性不會產生差異,且因基座框體僅需必要長度,而可保持第二殼體的穩定,再者,經過長時間的變化,第二殼體不會相對於第一殼體產生扭曲的問題,進而可保持良好的開啟與閉闔狀態。
以下依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圖示來詳細說明。此外,以下說明中雖然係以電子裝置為例,並舉筆記型電腦為例,然而本發明不言而喻的亦可適用於例如PDA、行動電話、攝影機、DVD顯示器等電子裝置。
實施例1
在圖1至圖4中,元件符號1所示為筆記型電腦,筆記型電腦1係由第一殼體2、第二殼體3及雙軸鉸鏈4構成。第一殼體2具有鍵盤部2a,第二殼體3具有顯示部3a。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可相互上下方向開闔,且在預設開闔角度,第二殼體3可相對於第一殼體2在水平方向轉動。
雙軸鉸鏈4係由開闔用鉸鏈、旋轉用鉸鏈10、連結塊體13及連結軸34所構成,如圖1及圖5至圖6所示,開闔用鉸鏈係由普通之軸鉸鏈7與傾斜鉸鏈8所形成,軸鉸鏈7與傾斜鉸鏈8裝設在第一殼體2的後端部上側所設置之預設間隔內,位於剖面呈一角度的一對組裝元件5、6之間,並裝設使剖面略呈字狀的基座框體9可上下方向轉動。旋轉用鉸鏈10裝設在基座框體9的略中央部,並使支撐第二殼體3之支撐元件11可水平方向轉動。連結塊體13裝設在基座框體9下側剖面呈一角度的保持元件12,並使保持元件12為可轉動的。連結軸34連接在連結塊體13與傾斜鉸鏈8之間,並使連結塊體13為不可轉動的。
且,在圖示中,以連結軸34連接至連結塊體13的開闔用鉸鏈為傾斜鉸鏈8,然其非限制性,連結軸34位在軸鉸鏈7亦可。換言之,軸鉸鏈7之鉸鏈桿7a及連結塊體13之間以連結軸34連接的構成亦可。
軸鉸鏈7,如圖1至圖6所示,由設在基座框體9一邊側板的軸承孔9c、筒狀分隔物9d及鉸鏈桿7a所構成, 其中鉸鏈桿7a貫通軸承孔9c、筒狀分隔物9d及設在組裝元件5其側板5a的圓形組裝孔5b,且端部7c密合固定在圓形組裝孔5b並附有凸緣部7b。基座框體9的側板9a相對於組裝元件5的側板5a,以鉸鏈桿7a為支點可轉動方式連結。再者,此軸鉸鏈7的構成為舉例性,非用以限制本實施例,亦可利用其他習知構成的鉸鏈來替代。更進一步,省略分隔物9d的情況亦可。又,元件符號5c為將組裝元件5裝設至第一殼體2的組裝板。再者,基座框體9的元件符號9g為肋部、9h為組裝螺絲孔、9k為軸承孔。
傾斜鉸鏈8,同樣的如圖1至圖6所示,由傾斜鉸鏈桿14與傾斜機構15所構成。傾斜鉸鏈桿14藉由以本身的變形組裝部14a插入密合於,設在另一側組裝元件6之側板6a的變形組裝孔6b,而不轉動的固定。傾斜機構15設在傾斜鉸鏈桿14與基座框體9側板9b之間。且,元件符號6c是為了將組裝元件6裝設至第一殼體2的組裝板。
傾斜鉸鏈桿14,如圖9所示,由變形組裝部14a、大徑部14b及變形小徑軸部14c所構成。變形小徑軸部14c自大徑部14b起,由圓形軸部14d、第一變形軸部14e、第二變形軸部14f及第三變形軸部14g所構成。
傾斜機構15,如圖5、圖6、圖10、圖11及圖12所示,由摩擦墊圈16、具有軸承孔9f及卡止孔9e的基座框體9其側板9b、第一凸輪墊圈17、第二凸輪墊圈18、盤簧19、制動盤20及按壓用墊圈21所構成。如圖10所示,摩擦墊圈16具有朝向中心部軸方向的圓形插通孔16a,設 在表面上儲油用的小孔或凹部16b,以及外緣部具有與設在傾斜鉸鏈桿14之大徑部14b的卡止溝14h卡合的卡止片16c。第一凸輪墊圈17,如圖11所示,具有由外緣卡合至設在基座框體9其側板9b之卡止孔9e的卡止片17b,外周側具有圓弧狀的第一凹狀凸輪部17c,以及在圓形插通孔17a側圓弧狀的第二凹狀凸輪部17d。第二凸輪墊圈18,如圖12所示,具有在中心部軸方向的變形插通孔18a,以及與設在第一凸輪墊圈17外周側的第一凹狀凸輪部17c及設在圓形插通孔17a側圓弧狀的第二凹狀凸輪部17d對向設置,同樣為圓弧狀的第一凸狀凸輪部18b及第二凸狀凸輪部18c。盤簧19由六枚組成並以一對為單位對向設置,且分別在中心部軸方向具有圓形插通孔19a。制動盤20具有設在中心部軸方向的變形插通孔20a,以及在外緣制動用的卡止突片20b。按壓用墊圈21具有設在中心部軸方向的變形插通孔21a,以及設在外周的一對卡止溝21b、21b。
然後,傾斜鉸鏈桿14係貫穿部分圓形軸部14d至設在基座框體9其側板9b的軸承孔9f,同樣的,貫穿摩擦墊圈16及第一凸輪墊圈17的各圓形插通孔16a、17a至圓形軸部14d。接著,貫穿卡合傾斜鉸鏈桿14的第一變形軸部14e至第二凸輪墊圈18的變形插通孔18a,再者,貫穿第三變形軸部14g至各盤簧19的圓形插通孔19a。
又,在貫穿卡合傾斜鉸鏈桿14的第三變形軸部14g至制動盤20的變形插通孔20a及按壓用墊圈21的變形插 通孔21a的情況下,傾斜鉸鏈桿14藉著密接由按壓用墊圈21突出的第三變形軸部14g端部,預設的摩擦力矩會經由傾斜機構15在基座框體9其側板9b兩側產生的方式來構成。
旋轉用鉸鏈10,如圖5至圖7所示,由旋轉用鉸鏈桿22、支撐元件11及摩擦卡合機構23所構成。筒狀的旋轉用鉸鏈桿22可轉動的軸接至設置在基座框體9中央部的軸承孔9k。在貫穿設於旋轉用鉸鏈桿22端部的第一變形軸部22a至設在中央部的變形組裝孔11a的情況下,經由密接第一變形軸部22a的端部,固定支撐元件11至旋轉用鉸鏈桿22。摩擦卡合機構23設在基座框體9的下表面及旋轉用鉸鏈桿22的變形凸緣部22b之間。摩擦卡合機構23係由卡合基座元件24、一對按壓板25、26、各一對的彈簧板27、28、29、30及摩擦板31構成。卡合基座元件24設在摩擦卡合機構23其中心部軸方向的插通孔24a,係被旋轉用鉸鏈桿22可轉動的貫穿,而由兩端部向上延伸的組裝片24b、24b其先端部則插入卡止設在基座框體9的卡止孔9i、9j。按壓板25、26設在中心部軸方向的圓形插通孔25a、26a,係被旋轉用鉸鏈桿22可轉動的貫穿,同時,設在按壓板25、26上的卡止片25b、25b、26b、26b,係插入設在卡合基座元件24之上側及下側的卡止孔24c、24c。彈簧板27、28、29、30由各按壓板25、26上部側至下部側排列,設在其中心部的變形插通孔27a、28a、29a、30a係被旋轉用鉸鏈桿22的第二變形軸部22c插入固定。 摩擦板31在彈簧板28的上側及基座框體9之間,在設於其中心部軸方向的圓形插通孔31a被貫穿的情況下,固定於基座框體9。且,摩擦板31兩側部具有卡止溝31b、31b,及設有往上方立設的卡止片31c。
再者,在基座框體9的上側設有水平墊圈32及間隔物33,水平墊圈32其中心部軸方向的圓形插通孔32a係被旋轉用鉸鏈桿22可轉動的貫穿,間隔物33其中心部軸方向的圓形插通孔33a係被旋轉用鉸鏈桿22可轉動的貫穿。
又,在各按壓板25、26設有180度間隔的凹部25c、25c、26c、26c,在各彈簧板27、28、29、30設有依轉動角度嵌入至凹部25c、25c、26c、26c的凸部27b、27b、28b、28b、29b、29b、30b、30b。且,旋轉用鉸鏈10的構成非以實施例為限。但必須使支撐元件11與第二殼體3一同往水平方向轉動時,藉由適當的摩擦力矩轉動,若具有180度的轉動角度時卡合停止的功能更佳,然其非限制性。
連結塊體13,如圖13所示,由軸部13a、設在軸部13a一側的卡合凸部13b、設在軸部13a的周溝13c、與周溝13c間留有預設間隔的凸緣部13d以及設在凸緣部13d外側的D切削部13e所構成。連結塊體13之軸部13a貫穿裝設在基座框體9下表面之保持元件12側板12b上設有的圓形插通孔12c,保持元件12剖面成一角度且由組裝板12a及側板12b所形成,同時讓側板12b位在周溝13c 及凸緣部13d之間的位置,藉此讓連結塊體13保持固定。E環13f裝設在周溝13c。再者,E環13f亦可省略,並藉由連結塊體13穿過固定於側板12b之圓形插通孔的構成亦可。且,如圖5及圖6所示,在保持元件12下方,元件符號12d所示為,保持元件12的組裝螺釘,元件符號12e為組裝孔。
連結塊體13與傾斜鉸鏈8之間設有連結軸34。連結軸34,如圖5、圖6及圖14所示,卡合設在一端部的卡止片34a、34a與傾斜鉸鏈8之按壓用墊圈21的卡止溝21b、21b,同時設在另一端部的卡合溝34b、34b則插入卡合連結塊體13的卡合凸部13b。再者,如前述連結塊體13亦可設在軸鉸鏈7。
接著,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雙軸鉸鏈4的作用效果。
在如圖3所示,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閉闔的狀態下,如圖4所示,基座框體9及支撐元件11以鉸鏈桿7a及傾斜鉸鏈桿14為支點轉動,並同時往前側傾倒。由此閉闔狀態,將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1往上方按壓開啟,軸鉸鏈7及傾斜鉸鏈8會作動使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開啟,經由傾斜機構15,在任意開啟角度可使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保持靜止。此上下方向的開啟角度係經由制動盤20來制約,實施例中最大角度為180度。
換言之,使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上下方向開闔,基座框體9藉由開闔用鉸鏈與支撐元件11一同轉 動,壓接在基座框體9其靠近傾斜鉸鏈8之側板9b一側的摩擦墊圈16與基座框體9其側板9b的一側之間,以及固定於基座框體9靠近傾斜鉸鏈8之側板9b另一側的第一凸輪墊圈17與壓接在其上的第二凸輪墊圈18之間,會產生摩擦力矩,以使第二殼體3可自由停止的開闔。
接著,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在如圖3及圖4所示的閉闔狀態下,設在第二凸輪墊圈18的第一凸狀凸輪部18b及第二凸狀凸輪部18c,會落入設在第一凸輪墊圈17的第一凹狀凸輪部17c及第二凹狀凸輪部17d,由於成為鎖合狀態,第二殼體3會保持相對於第一殼體2穩定的閉闔狀態。
當第二殼體3上下方向的開啟角度為90度時,如圖8(a)所示,旋轉用鉸鏈10的旋轉用鉸鏈桿22,因其轉動受到連結塊體13之D切削部13e的制約會逐漸消失,第二殼體3可相對於第一殼體2往水平方向轉動。且,第二殼體3的開啟角度到90度前,如圖8(b)所示,旋轉用鉸鏈10之旋轉用鉸鏈桿22,因與連結塊體13之D切削部13e抵接而使其轉動受到制約。
第二殼體3經由旋轉用鉸鏈10往水平方向的轉動,如圖1及圖2所示,由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3上下方向90度開啟的狀態起,可180度的往任意方向轉動。轉動180度時,藉由摩擦卡合機構23之彈簧板27、28、29、30的凸部27b、27b、28b、28b、29b、29b、30b、30b嵌入至按壓板25、26的凹部25c、25c、26c、26c,可產 生猶如被吸入似的轉動運動,並在180度卡合停止。且,第二殼體3水平方向的轉動角度,受到由第一殼體2側至第二殼體3側,並穿過筒狀鉸鏈桿22內圖未表示之弦桿(chord)的制約。較佳為當往左或往右轉動180度時,受到制動器的制約而回復至原始位置。
又,當旋轉用鉸鏈10作動時,旋轉用鉸鏈桿22的變形凸緣部22b受到連結塊體13之D切削部13e的阻礙,而可制約經由傾斜鉸鏈8的上下方向開闔操作。
且,如上述,連結軸34可不設在傾斜鉸鏈8側而設在軸鉸鏈7側。又,開闔用鉸鏈亦可兩邊都用傾斜鉸鏈8來替代軸鉸鏈7。
如上所述,開闔用鉸鏈與旋轉用鉸鏈10之間設有連結塊體13,連結塊體13與旋轉用鉸鏈10之旋轉用鉸鏈桿22間,因藉由連結桿34連結,基座框體9的長度可加長,且因相對於旋轉用鉸鏈10的左右長度可為相同,大型筆記型電腦除了可以相對第一殼體2穩定的支撐第二殼體3外,亦可防止基座框體9發生扭曲的問題。
本發明具有較佳的雙軸鉸鏈,因此如上述構成,可使從較大型筆記型電腦起等電子裝置及OA裝置的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上下方向開闔,並可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左右方向轉動。
1‧‧‧筆記型電腦
10‧‧‧旋轉用鉸鏈
11‧‧‧支撐元件
11a、6b‧‧‧變形組裝孔
12‧‧‧保持元件
12a、5c、6c‧‧‧組裝板
12b、5a、6a、9a、9b‧‧‧側板
12c、16a、17a、19a、25a、26a、31a、32a、33a‧‧‧圓形插通孔
12d‧‧‧組裝螺釘
12e‧‧‧組裝孔
13‧‧‧連結塊體
13a‧‧‧軸部
13b‧‧‧卡合凸部
13c‧‧‧周溝
13d‧‧‧凸緣部
13e‧‧‧D切削部
13f‧‧‧E環
14‧‧‧傾斜鉸鏈桿
14a‧‧‧變形組裝部
14b‧‧‧大徑部
14c‧‧‧變形小徑軸部
14d‧‧‧圓形軸部
14e、22a‧‧‧第一變形軸部
14f‧‧‧第二變形軸部
14g‧‧‧第三變形軸部
14h‧‧‧卡止溝
15‧‧‧傾斜機構
16‧‧‧摩擦墊圈
16b‧‧‧凹部
16c、17b、25b、26b、31c、34a‧‧‧卡止片
17‧‧‧第一凸輪墊圈
17c‧‧‧第一凹狀凸輪部
17d‧‧‧第二凹狀凸輪部
18‧‧‧第二凸輪墊圈
18a、20a、21a、27a、28a、29a、30a‧‧‧變形插通孔
18b‧‧‧第一凸狀凸輪部
18c‧‧‧第二凸狀凸輪部
19‧‧‧盤簧
2‧‧‧第一殼體
2a‧‧‧鍵盤部
20‧‧‧制動盤
20b‧‧‧卡止突片
21‧‧‧按壓用墊圈
21b、31b‧‧‧卡止溝
22‧‧‧鉸鏈桿
22b‧‧‧變形凸緣部
22c‧‧‧第二變形軸部
23‧‧‧摩擦卡合機構
24‧‧‧卡合基座元件
24a‧‧‧插通孔
24b‧‧‧組裝片
24c、9e、9i、9j‧‧‧卡止孔
25、26‧‧‧按壓板
25c、26c‧‧‧凹部
27、28、29、30‧‧‧彈簧板
27b、28b、29b、30b‧‧‧凸部
3‧‧‧第二殼體
3a‧‧‧顯示部
31‧‧‧摩擦板
32‧‧‧水平墊圈
33‧‧‧間隔物
34‧‧‧連結軸
34b‧‧‧卡合溝
4‧‧‧雙軸鉸鏈
5、6‧‧‧組裝元件
5b‧‧‧圓形組裝孔
7‧‧‧軸鉸鏈
7a‧‧‧鉸鏈桿
7b‧‧‧凸緣部
7c‧‧‧端部
8‧‧‧傾斜鉸鏈
9‧‧‧基座框體
9c、9f、9k‧‧‧軸承孔
9d‧‧‧分隔物
9g‧‧‧肋部
9h‧‧‧組裝螺絲孔
圖1為利用本發明之雙軸鉸鏈的筆記型電腦,第二殼 體相對於第一殼體90度開啟狀態的正面圖;圖2為圖1之狀態的側面圖;圖3為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閉闔狀態雙軸鉸鏈的側面圖;圖4為圖3狀態下雙軸鉸鏈的部分正面圖;圖5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圖1狀態下的分解斜視圖;圖6為圖5之雙軸鉸鏈由後側部所見之分解斜視圖;圖7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中,旋轉用鉸鏈的部分擴大斜視圖;圖8為說明本發明之雙軸鉸鏈之連結塊體部分動作的說明圖,(a)顯示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90度開啟後的狀態,(b)顯示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開啟尚未至90度的中間角度狀態;圖9為傾斜鉸鏈桿的擴大斜視圖;圖10為摩擦墊圈的斜視圖;圖11為第一凸輪墊圈的斜視圖;圖12為第二凸輪墊圈的斜視圖;圖13為連結塊體的擴大斜視圖;以及圖14為連結軸的縱剖面圖。
10...旋轉用鉸鏈
11...支撐元件
11a、6b...變形組裝孔
12...保持元件
12a、5c、6c...組裝板
12b、5a、6a、9a、9b...側板
12c、16a、17a、19a、32a、33a...圓形插通孔
12d...組裝螺釘
12e...組裝孔
13a、22a...軸部
13b...卡合凸部
13d...凸緣部
13e...D切削部
13f...E環
14...傾斜鉸鏈桿
14b...大徑部
14c...變形小徑軸部
14d...圓形軸部
14e...第一變形軸部
14f...第二變形軸部
14g...第三變形軸部
14h...卡止溝
15...傾斜機構
16...摩擦墊圈
16b...凹部
16c、17b...卡止片
17...第一凸輪墊圈
17c...第一凹狀凸輪部
17d...第二凹狀凸輪部
18...第二凸輪墊圈
18a、20a、21a...變形插通孔
19...盤簧
20...制動盤
20b...卡止突片
21...按壓用墊圈
21b...卡止溝
22...鉸鏈桿
22b...變形凸緣部
22c...第二變形軸部
23...摩擦卡合機構
24...卡合基座元件
24a...插通孔
24b...組裝片
24c、9e、9i、9j...卡止孔
25、26...按壓板
27、28、29、30...彈簧板
31...摩擦板
34a...卡止片
32...水平墊圈
33...間隔物
34...連結軸
34b...卡合溝
4...雙軸鉸鏈
5、6...組裝元件
5b...圓形組裝孔
7...軸鉸鏈
7a...鉸鏈桿
7b...凸緣部
7c...端部
8...傾斜鉸鏈
9...基座框體
9c、9f、9k...軸承孔
9d...分隔物
9g...肋部
9h...組裝螺絲孔

Claims (4)

  1. 一種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其係連結一具有筆記型電腦之電子裝置之鍵盤部的第一殼體以及一具有顯示部的第二殼體,並能使該第二殼體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於上下方向開闔、且於水平方向轉動,其係包含:一開闔用鉸鏈,其係使一基座框體於上下方向轉動,該開闔用鉸鏈係位於在該第一殼體上間隔對向設置的一對組裝元件之間;一旋轉用鉸鏈,其係使支撐該第二殼體之一支撐元件於水平方向轉動,該旋轉用鉸鏈於該基座框體之中央部;以及一連結塊體,其係依據該開闔用鉸鏈之作動角度,來制約該旋轉用鉸鏈之動作;其中,該連結塊體與該開闔用鉸鏈的鉸鏈桿同為不轉動之構成,不轉動的該鉸鏈桿與該連結塊體之間係以一連結軸連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其中該開闔用鉸鏈係包含一軸鉸鏈及一傾斜鉸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其中該連結塊體係裝設在自該基座框體垂下而設之一保持元件,以使該保持元件其能轉動,並以該連結軸制約該連結塊體的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其中,裝設有該連結塊體的該開闔用鉸鏈係為一傾斜 鉸鏈,該傾斜鉸鏈的傾斜鉸鏈桿係非轉動地裝設於該組裝元件。
TW100140023A 2010-11-02 2011-11-02 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 TWI4486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6712A JP5535039B2 (ja) 2010-11-02 2010-11-02 電子機器の2軸ヒン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1834A TW201231834A (en) 2012-08-01
TWI448626B true TWI448626B (zh) 2014-08-11

Family

ID=46389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023A TWI448626B (zh) 2010-11-02 2011-11-02 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35039B2 (zh)
CN (1) CN102591416B (zh)
TW (1) TWI4486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6247B (zh) * 2016-03-28 2019-01-01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鉸鏈及具備該鉸鏈的事務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5233B2 (ja) * 2013-11-29 2019-06-05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JP5892573B2 (ja) * 2015-05-14 2016-03-23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3326B (zh) * 2007-06-11 2009-08-11
TWI313325B (zh) * 2007-06-11 2009-08-11
CN201330795Y (zh) * 2009-01-12 2009-10-21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机构
TWM368727U (en) * 2009-06-23 2009-11-11 Jarllytec Co Ltd Hinge device with rotation displacement functions
TWM378992U (en) * 2009-11-25 2010-04-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Rotary hin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1933B2 (ja) * 2002-08-26 2007-07-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開閉式の通信端末およびヒンジ装置
JP2006010025A (ja) * 2004-06-29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2軸ヒンジ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情報端末
JP2007177829A (ja) * 2005-12-27 2007-07-12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回転規制機能付2軸ヒンジ装置
CN200943639Y (zh) * 2006-08-15 2007-09-05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型转轴结构
JP5148389B2 (ja) * 2008-07-01 2013-02-20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2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携帯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3326B (zh) * 2007-06-11 2009-08-11
TWI313325B (zh) * 2007-06-11 2009-08-11
CN201330795Y (zh) * 2009-01-12 2009-10-21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机构
TWM368727U (en) * 2009-06-23 2009-11-11 Jarllytec Co Ltd Hinge device with rotation displacement functions
TWM378992U (en) * 2009-11-25 2010-04-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Rotary hing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6247B (zh) * 2016-03-28 2019-01-01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鉸鏈及具備該鉸鏈的事務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1416B (zh) 2015-10-28
JP2012097846A (ja) 2012-05-24
TW201231834A (en) 2012-08-01
CN102591416A (zh) 2012-07-18
JP5535039B2 (ja)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2240B1 (ko) 힌지장치 및 그 힌지장치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CN109869408B (zh) 双轴枢纽器以及电子装置
JP4740627B2 (ja) 電子機器の二軸ヒンジ装置
US7526835B2 (en) Stable hinge
US7581290B2 (en) Hinge structure
US9366064B1 (en) Hinge structure
JP2007177829A (ja) 回転規制機能付2軸ヒンジ装置
TWI52067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60187934A1 (en) Triaxial Gear-typed Hinge Assembly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019767A (ja) スライドヒンジ機構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スライド式機器
US7469449B2 (en) Rotatable hinge
JP5112925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I448626B (zh) 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
JP6525233B2 (ja)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US7530144B2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a rotatable hinge
TWI460355B (zh) 小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及應用此開闔裝置的小型電子裝置
JP2010249209A (ja) 小型電子機器の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小型電子機器
JP4018093B2 (ja) ヒンジ機構
JP5148152B2 (ja) チルト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TWM628407U (zh) 樞紐器
JP2012097846A5 (zh)
JP2016037979A (ja) チルト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チルトヒンジを用いたノートパソコン
JP6061460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3140969U (ja) 弾力式ヒンジ
JP2011089637A (ja) 電子機器の開閉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