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8407U - 樞紐器 - Google Patents

樞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8407U
TWM628407U TW110205900U TW110205900U TWM628407U TW M628407 U TWM628407 U TW M628407U TW 110205900 U TW110205900 U TW 110205900U TW 110205900 U TW110205900 U TW 110205900U TW M628407 U TWM628407 U TW M62840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mounting
rotating shaft
base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5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念偉
許文儒
蘇峻琦
洪孟瑋
Original Assignee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5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8407U/zh
Publication of TWM628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840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Hinges (AREA)

Abstract

一種樞紐器,包括轉軸、承架與摩擦組件。承架具有相連接的兩承板且樞接於轉軸。兩承板夾持並緊迫摩擦組件。摩擦組件包括基座、安裝件、多個彈性件與多個滾動件。基座樞接於轉軸。安裝件設於基座內且套接固定於轉軸。安裝件與基座之間形成由寬至窄的多個容槽。彈性件連接於安裝件且各彈性件鄰近各容槽的寬位置。各滾動件設於各容槽內。承架於轉軸上旋轉作動時,承架驅動摩擦組件的基座相應旋轉,當滾動件抵靠彈性件時,滾動件於容槽的寬位置呈自由旋轉狀態;當滾動件分別遠離彈性件時,滾動件於容槽的窄位置呈緊迫狀態而產生扭力。

Description

樞紐器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樞紐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彈片式扭力產生件的樞紐器。
現有的一種電子裝置,包括兩板體與樞紐器,其中樞紐器連接於兩板體,兩板體通過樞紐器可相對展開與閉合。此電子裝置例如是筆記型電腦,兩板體中的一板體(又稱上板體)設有螢幕,而另一板體(又稱下板體)則設有主機板、鍵盤與硬碟等元件。為了產生扭力來使兩板體展開與閉合時可自由停滯在預設角度或位置,樞紐器必須設有扭力產生件。現有的一種彈片式扭力產生件,包括墊片、彈片、凹凸輪與螺帽,其利用彈片堆疊產生軸向推力,進而造成摩擦來產生扭力,並利用螺帽的鎖緊度來調整扭力,此外還利用凹凸輪間的搭配使樞紐器具有自動閉合(auto lock)功能。所謂的自動閉合功能,即是在電子裝置的兩板體閉合過程中,當兩板體夾角小至一特定角度(例如30度)時,扭力會變小,使上板體可自由落下到下板體上。然而,使用具有此彈片式扭力產生件的樞紐器的電子裝置,其螢幕可能會因上板體常常自由落下到下板體而遭受常態性撞擊造成損壞;此外,在兩板體由閉合開始展開時,用戶通常需要兩手同時分別扳動兩板體才能使兩板體展開,較為不便。
本創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種樞紐器,具有開輕關重功能,即是在使用此樞紐器的電子裝置的兩板體由閉合開始展開時,提供較小扭力,讓用戶能單手扳動上板體就可使兩板體展開;此外,在兩板體閉合過程中,提供足夠扭力,讓兩板體夾角小至一特定角度(例如30度)時上板體不會自由落下到下板體上,以保護上板體的螢幕不會遭受常態性撞擊造成損壞。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樞紐器,包括轉軸、承架與摩擦組件。承架具有相連接的兩承板,兩承板樞接於轉軸。摩擦組件設於兩承板之間,兩承板緊迫摩擦組件。摩擦組件包括基座、安裝件、多個彈性件與多個滾動件。基座樞接於轉軸。安裝件設於基座內,且安裝件套接固定於轉軸,安裝件與基座之間形成由寬至窄的多個容槽。該些彈性件間隔配置,且連接於安裝件,每一彈性件鄰近每一容槽的寬位置。該些滾動件分別設於每一容槽內。其中,承架於轉軸上旋轉作動時,承架驅動摩擦組件的基座相應旋轉,當該些滾動件分別抵靠每一彈性件時,該些滾動件於容槽的寬位置呈自由旋轉狀態;當該些滾動件分別遠離每一彈性件時,該些滾動件於容槽的窄位置呈緊迫狀態而產生扭力。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安裝件具有多個限位部,每一限位部鄰近容槽的窄位置。每一彈性件具有固定端與彈性自由端,固定端連接於安裝件,且固定端位於限位部的相對側,彈性自由端鄰近滾動件。滾動件於容槽中移動。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基座具有底壁與從底壁邊緣垂直延伸形成的側壁。底壁與側壁形成安裝空間以容納安裝件、該些彈性件與該些滾動件。該些滾動件抵靠於安裝空間中的底壁。每一容槽是由底壁、側壁、彈性自由端與限位部所構成。滾動件於容槽中移動。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基座還具有樞接孔,樞接孔位於底壁的中心位置,樞接孔用以樞接於轉軸。安裝件還具有安裝孔,安裝孔與樞接孔的位置相對應,安裝孔用以套接固定於轉軸。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安裝件包括第一安裝部與第二安裝部。第一安裝部包括第一本體與多個限位部,該些限位部是環設於第一本體的外緣,每一限位部具有相對側設置的第一安裝側與限位側。第二安裝部疊設於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包括第二本體與多個第二安裝側,該些第二安裝側是環設於第二本體的外緣,該些第二安裝側分別對應設於每一第一安裝側,使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彼此疊設,每一第二安裝側連接有彈性件。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些彈性件與第二安裝部為一體成型。每一彈性件具有固定端與彈性自由端,固定端連接於第二安裝側,彈性自由端鄰近限位側,且彈性自由端與限位側之間形成由寬至窄的容槽。滾動件設於容槽內。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基座具有底壁與從底壁邊緣垂直延伸形成的側壁。底壁與側壁形成安裝空間以容納安裝件、該些彈性件與該些滾動件。該些滾動件抵靠於安裝空間中的底壁。每一容槽是由底壁、側壁、彈性自由端與限位側所構成。滾動件於容槽中移動。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基座具有樞接孔,第一安裝部具有第一安裝孔,第二安裝部具有第二安裝孔。轉軸穿設於樞接孔、第一安裝孔與第二安裝孔中,使基座、第一安裝部與第二安裝部位於兩承板之間。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樞紐器還包括扭力產生件。扭力產生件包括固定件與扭力彈性件。固定件與扭力彈性件套接於轉軸,扭力彈性件設於兩承板其中一承板與固定件之間。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扭力產生件還包括消音件。消音件套接於轉軸,消音件設於固定件與扭力彈性件之間。
綜上所述,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承架於轉軸上旋轉作動時,承架驅動摩擦組件的基座相應旋轉,而安裝件因套接固定於轉軸而相對固定不動,此時滾動件會在容槽中移動,在基座沿一旋轉方向(例如順時針旋轉方向)旋轉時,滾動件會抵靠設於容槽寬位置的彈性件,滾動件呈自由旋轉狀態而不產生扭力,藉此可實現開輕關重功能中的開輕功能;在基座沿另一旋轉方向(例如逆時針旋轉方向)旋轉時,滾動件會遠離彈性件,最後滾動件移動到容槽的窄位置呈緊迫狀態而產生扭力,藉此可實現開輕關重功能中的關重功能。本創作通過摩擦組件實現開輕關重功能。
為讓本創作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以下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的,而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圖1為本創作的樞紐器1的一實施例結構立體圖;圖2為圖1的結構分解圖。樞紐器1包括轉軸10、承架20、摩擦組件30與扭力產生件40。承架20具有相連接的兩承板21、22,兩承板21、22樞接於轉軸10。摩擦組件30設於兩承板21、22之間,兩承板21、22緊迫摩擦組件30。扭力產生件40套接於轉軸10。在本實施例中,樞紐器1可應用於一電子裝置(未繪示),電子裝置包括兩板體,兩板體分別連接固定於樞紐器1的轉軸10與承架20,兩板體通過樞紐器1可相對展開與閉合。此電子裝置例如是筆記型電腦,兩板體中的一板體設有螢幕,而另一板體則設有主機板、鍵盤與硬碟等元件。樞紐器1的扭力產生件40可提供兩板體開合時一固定的扭力,摩擦組件30可提供兩板體開合時一可變化的扭力而提供開輕關重的功能(後面會再詳細說明)。
接續說明摩擦組件30的組成元件及其組裝方式,請同時參照圖3至圖5,圖3為本創作之摩擦組件30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立體圖;圖4為圖3的部分結構分解圖;圖5為圖3的結構分解圖。摩擦組件30包括基座31、安裝件32、多個彈性件33與多個滾動件34。基座31樞接於轉軸10。安裝件32設於基座31內,且安裝件32套接固定於轉軸10,安裝件32與基座31之間形成由寬至窄的多個容槽S1。該些彈性件33間隔配置,且連接於安裝件32,每一彈性件33鄰近每一容槽S1的寬位置。該些滾動件34分別設於每一容槽S1內。特別要說明的是,在摩擦組件30的第一實施例中,安裝件32為一體成型;並且,彈性件33連接於安裝件32,安裝件32與彈性件33亦可為一體成型。
安裝件32具有多個限位部321,每一限位部321鄰近容槽S1的窄位置。每一彈性件33具有固定端331與彈性自由端332,固定端331連接於安裝件32,且固定端331位於限位部321的相對側,彈性自由端332鄰近滾動件34。滾動件34於容槽S1中移動。
基座31具有底壁311與從底壁311邊緣垂直延伸形成的側壁312。底壁311與側壁312形成安裝空間S2以容納安裝件32、該些彈性件33與該些滾動件34。該些滾動件34抵靠於安裝空間S2中的底壁311。每一容槽S1是由底壁311、側壁312、彈性自由端332與限位部321所構成。滾動件34於容槽S1中移動。
基座31還具有樞接孔313,樞接孔313位於底壁311的中心位置,樞接孔313用以樞接於轉軸10以使基座31與轉軸10可相對轉動。安裝件32還具有安裝孔322,安裝孔322與樞接孔313的位置相對應,安裝孔322用以套接固定於轉軸10以使安裝件32與轉軸10一起轉動。
另外要說明的是,由於承架20的兩承板21、22相連接而同動,且兩承板21、22夾持並緊迫摩擦組件30,當摩擦組件30隨著轉軸10轉動時,承板21會與摩擦組件30的安裝件32與基座31的側壁312頂面互相摩擦,且承板22會與摩擦組件30的基座31的底壁311底面互相摩擦,因而產生扭力。所以,摩擦組件30還會因為與兩承板21、22之間有兩摩擦面而產生一些扭力。
接續說明摩擦組件30的作動方式,請同時參照圖6與圖7,圖6為本創作之摩擦組件30於順時針旋轉作動的示意圖;圖7為本創作之摩擦組件30於逆時針旋轉作動的示意圖。承架20於轉軸10上旋轉作動時,由於承架20的兩承板21、22緊迫摩擦組件30,因此承架20會驅動摩擦組件30的基座31相應旋轉。此外,由於安裝件32套接固定於轉軸10,當轉軸10固定不動時,安裝件32同樣固定不動。如圖6所示,當摩擦組件30順時針旋轉作動時,相當於安裝件32固定不動而基座31順時針旋轉作動,此時該些滾動件34會分別抵靠每一彈性件33,使得該些滾動件34於容槽S1的寬位置呈自由旋轉狀態而不產生扭力。如圖7所示,當摩擦組件30逆時針旋轉作動時,相當於安裝件32固定不動而基座31逆時針旋轉作動,此時該些滾動件34會分別遠離每一彈性件33時,使得該些滾動件34於容槽S1的窄位置呈緊迫狀態而產生扭力。因此,當樞紐器1應用於一電子裝置(未繪示),電子裝置包括兩板體,兩板體分別連接固定於樞紐器1的轉軸10與承架20,若兩板體展開會如圖6所示使摩擦組件30順時針旋轉作動,則可實現開輕關重功能中的開輕功能;若兩板體閉合會如圖7所示使摩擦組件30逆時針旋轉作動,則可實現開輕關重功能中的關重功能。
請參照圖8,圖8為本創作之摩擦組件30’的第二實施例結構分解圖。摩擦組件30’包括基座31、安裝件32’、多個彈性件33與多個滾動件34。本實施例的摩擦組件30’與圖5所示的摩擦組件30的差異在於安裝件32’,安裝件32’並非為一體成型,下面僅針對安裝件32’進行詳細說明,其餘相同的元件可參照前面描述而不再贅述。安裝件32’包括第一安裝部32a與第二安裝部32b,第二安裝部32b疊設於第一安裝部32a。第一安裝部32a包括第一本體323a與多個限位部321,該些限位部321是環設於第一本體323a的外緣,每一限位部321具有相對側設置的第一安裝側3211與限位側3212。第二安裝部32b包括第二本體323b與多個第二安裝側324,該些第二安裝側324是環設於第二本體323b的外緣,該些第二安裝側324分別對應設於每一第一安裝側3211,使第一本體323a與第二本體323b彼此疊設,每一第二安裝側324連接有彈性件33。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安裝部32b的第二本體323b的厚度遠小於第一安裝部32a的第一本體323a,第二本體323b是疊設於第一本體323a上。第二安裝部32b的每一第二安裝側324是自第二本體323b垂直延伸而成,第二安裝側324與第一安裝部32a的第一安裝側3211的結構為相匹配設計,故第二安裝側324可抵靠第一安裝側3211,使得第一本體323a與第二本體323b之間形成固定狀態。但本創作不侷限此結構設計態樣,只要能讓第二安裝部32b疊設於第一安裝部32a,皆屬於本專利範圍保護範疇。
在本實施例中,該些彈性件33與第二安裝部32b可為一體成型;此外,一體成型的該些彈性件33與第二安裝部32b可為金屬材質,而第一安裝部32a可為塑膠材質。每一彈性件33具有固定端331與彈性自由端332,固定端331連接於第二安裝側324,彈性自由端332鄰近限位側3212,且彈性自由端332與限位側3212之間形成由寬至窄的容槽S1。滾動件34設於容槽S1內。
基座31還具有樞接孔313,樞接孔313位於底壁311的中心位置,樞接孔313用以樞接於轉軸10以使基座31與轉軸10可相對轉動。第一安裝部32a具有第一安裝孔322a,第二安裝部32b具有第二安裝孔322b,第一安裝孔322a、第二安裝孔322b與樞接孔313的位置相對應,第一安裝孔322a與第二安裝孔322b用以套接固定於轉軸10以使相疊設的第一安裝部32a與第二安裝部32b會與轉軸10一起轉動。轉軸10穿設於樞接孔313、第一安裝孔322a與第二安裝孔322b中,使基座31、第一安裝部32a與第二安裝部32b位於兩承板21、22之間(請參照圖1)。
請參照圖9,圖9為圖1的部分結構分解圖,其中只有扭力產生件40分解,而其他元件都是組裝後的態樣。扭力產生件40包括固定件41與扭力彈性件42。固定件41與扭力彈性件42套接於轉軸10,扭力彈性件42設於兩承板21、22其中一承板21與固定件41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固定件41為具有內螺紋(未繪示)的螺帽,轉軸10的一端設有與內螺紋對應的外螺紋(未繪示),使固定件41螺合固定於轉軸10的一端,且可調整固定的位置以改變施加於扭力彈性件42的力,進而可調整所提供的扭力。此外,扭力產生件40還包括消音件43,消音件43套接於轉軸10,消音件43設於固定件41與扭力彈性件42之間。消音件43用以減小樞轉扭力所產生的聲音。
綜上所述,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承架於轉軸上旋轉作動時,承架驅動摩擦組件的基座相應旋轉,而安裝件因套接固定於轉軸而相對固定不動,此時滾動件會在容槽中移動,在基座沿一旋轉方向(例如順時針旋轉方向)旋轉時,滾動件會抵靠設於容槽寬位置的彈性件,滾動件呈自由旋轉狀態而不產生扭力,藉此可實現開輕關重功能中的開輕功能;在基座沿另一旋轉方向(例如逆時針旋轉方向)旋轉時,滾動件會遠離彈性件,最後滾動件移動到容槽的窄位置呈緊迫狀態而產生扭力,藉此可實現開輕關重功能中的關重功能。本創作通過摩擦組件實現開輕關重功能。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樞紐器
10:轉軸
20:承架
21、22:承板
30、30’:摩擦組件
31:基座
311:底壁
312:側壁
313:樞接孔
32、32’:安裝件
32a:第一安裝部
32b:第二安裝部
321:限位部
3211:第一安裝側
3212:限位側
322:安裝孔
322a:第一安裝孔
322b:第二安裝孔
323a:第一本體
323b:第二本體
324:第二安裝側
33:彈性件
331:固定端
332:彈性自由端
34:滾動件
40:扭力產生件
41:固定件
42:扭力彈性件
43:消音件
S1:容槽
S2:安裝空間
圖1為本創作的樞紐器的一實施例結構立體圖; 圖2為圖1的結構分解圖; 圖3為本創作之摩擦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立體圖; 圖4為圖3的部分結構分解圖; 圖5為圖3的結構分解圖; 圖6為本創作之摩擦組件於順時針旋轉作動的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之摩擦組件於逆時針旋轉作動的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之摩擦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結構分解圖;以及 圖9為圖1的部分結構分解圖。
1:樞紐器
10:轉軸
20:承架
21、22:承板
30:摩擦組件
31:基座
32:安裝件
33:彈性件
34:滾動件
40:扭力產生件

Claims (10)

  1. 一種樞紐器,包括:一轉軸(10);一承架(20),具有相連接的兩承板(21、22),該兩承板(21、22)樞接於該轉軸(10);以及一摩擦組件(30),設於該兩承板(21、22)之間,該兩承板(21、22)緊迫該摩擦組件(30),該摩擦組件(30)包括:一基座(31),樞接於該轉軸(10);一安裝件(32),設於該基座(31)內,且該安裝件(32)套接固定於該轉軸(10),該安裝件(32)與該基座(31)之間形成由寬至窄的多個容槽(S1);多個彈性件(33),其間隔配置,且連接於該安裝件(32),每一該彈性件(33)鄰近每一該容槽(S1)的寬位置;以及多個滾動件(34),分別設於每一該容槽(S1)內;其中,該承架(20)於該轉軸(10)上旋轉作動時,該承架(20)驅動該摩擦組件(30)的該基座(31)相應旋轉,當該些滾動件(34)分別抵靠每一該彈性件(33)時,該些滾動件(34)於該容槽(S1)的寬位置呈自由旋轉狀態;當該些滾動件(34)分別遠離每一該彈性件(33)時,該些滾動件(34)於該容槽(S1)的窄位置呈緊迫狀態而產生扭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安裝件(32)具有多個限位部(321),每一該限位部(321)鄰近該容槽(S1)的窄位置,每一該彈性件(33)具有一固定端(331)與一彈性自由端(332),該固定端(331)連接於該安裝件(32),且該固定端(331)位於該限位部(321)的相對側,該彈性自由端(332)鄰近該滾動件(34),該滾動件(34)於該容槽(S1)中移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基座(31)具有一底壁(311)與從該底壁(311)邊緣垂直延伸形成的一側壁(312),該底壁(311)與該側壁(312)形成一安裝空間(S2)以容納該安裝件(32)、該些彈性件(33)與該些滾動件(34),該些滾動件(34)抵靠於該安裝空間(S2)中的該底壁(311),每一該容槽(S1)是由該底壁(311)、該側壁(312)、該彈性自由端(332)與該限位部(321)所構成,該滾動件(34)於該容槽(S1)中移動。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基座(31)還具有一樞接孔(313),該樞接孔(313)位於該底壁(311)的中心位置,該樞接孔(313)用以樞接於該轉軸(10),該安裝件(32)還具有一安裝孔(322),該安裝孔(322)與該樞接孔(313)的位置相對應,該安裝孔(322)用以套接固定於該轉軸(10)。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安裝件(32)包括:一第一安裝部(32a),包括一第一本體(323a)與多個限位部(321),該些限位部(321)是環設於該第一本體(323a)的外緣,每一該限位部(321)具有相對側設置的一第一安裝側(3211)與一限位側(3212);以及一第二安裝部(32b),疊設於該第一安裝部(32a),該第二安裝部(32b)包括一第二本體(323b)與多個第二安裝側(324),該些第二安裝側(324)是環設於該第二本體(323b)的外緣,該些第二安裝側(324)分別對應設於每一該第一安裝側(3211),使該第一本體(323a)與該第二本體(323b)彼此疊設,每一該第二安裝側(324)連接有該彈性件(33)。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些彈性件(33)與該第二安裝部(32b)為一體成型,每一該彈性件(33)具有一固定端(331)與一彈性自由端(332),該固定端(331)連接於該第二安裝側(324),該彈性自由端(332)鄰近該限位側(3212),且該彈性自由端(332)與該限位側(3212)之間形成由寬至窄的該容槽(S1),該滾動件(34)設於該容槽(S1)內。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基座(31)具有一底壁(311)與從該底壁(311)邊緣垂直延伸形成的一側壁(312),該底壁(311)與該側壁(312)形成一安裝空間(S2)以容納該安裝件(32)、該些彈性件(33)與該些滾動件(34),該些滾動件(34)抵靠於該安裝空間(S2)中的該底壁(311),每一該容槽(S1)是由該底壁(311)、該側壁(312)、該彈性自由端(332)與該限位側(3212)所構成,該滾動件(34)於該容槽(S1)中移動。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基座(31)具有一樞接孔(313),該第一安裝部(32a)具有一第一安裝孔(322a),該第二安裝部(32b)具有一第二安裝孔(322b),該轉軸(10)穿設於該樞接孔(313)、該第一安裝孔(322a)與該第二安裝孔(322b)中,使該基座(31)、該第一安裝部(32a)與該第二安裝部(32b)位於該兩承板(21、22)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樞紐器(1)還包括一扭力產生件(40),該扭力產生件(40)包括一固定件(41)與一扭力彈性件(42),該固定件(41)與該扭力彈性件(42)套接於該轉軸(10),該扭力彈性件(42)設於該兩承板(21、22)其中一承板(21)與該固定件(41)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樞紐器,其中該扭力產生件(40)還包括一消音件(43),該消音件(43)套接於該轉軸(10),該消音件(43)設於該固定件(41)與該扭力彈性件(42)之間。
TW110205900U 2021-05-21 2021-05-21 樞紐器 TWM628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5900U TWM628407U (zh) 2021-05-21 2021-05-21 樞紐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5900U TWM628407U (zh) 2021-05-21 2021-05-21 樞紐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8407U true TWM628407U (zh) 2022-06-21

Family

ID=83063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5900U TWM628407U (zh) 2021-05-21 2021-05-21 樞紐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84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4886A (zh) * 2022-06-24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轴套、转动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4886A (zh) * 2022-06-24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轴套、转动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6044886B (zh) * 2022-06-24 2023-11-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轴套、转动结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8323B (zh) 雙軸樞紐器以及電子裝置
US7669287B2 (en) Hinge structure that allows adjustment of inclined angle of the load supported thereon
JP3461269B2 (ja) 表示装置組立体及び情報処理機器
US7753331B2 (en) Flat display device with foldable supporting base
US10747271B2 (en) Dual-shaft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563438B1 (en) Hinge device with helical gear
US20060120033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drive bracket
US7469449B2 (en) Rotatable hinge
TWM523266U (zh) 電子裝置之鉸接組件
TW202030573A (zh) 樞軸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628407U (zh) 樞紐器
CN215110046U (zh) 枢纽器
KR100703876B1 (ko) 힌지장치
TWM542167U (zh) 樞紐結構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US7530144B2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a rotatable hinge
CN215720173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TWI695667B (zh) 連動機構及電子裝置
TWI448626B (zh) 電子裝置的雙軸鉸鏈
TW201741565A (zh) 樞轉結構總成及電子裝置
TWM577966U (zh) Pivot device
TWM576275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TWI751754B (zh) 轉軸結構
TWI750740B (zh) 支撐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US20110047755A1 (en) Hinge
TWI353815B (en) Hinge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