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5174U - 隱藏式對開鉸鏈(一) - Google Patents

隱藏式對開鉸鏈(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5174U
TWM545174U TW106204523U TW106204523U TWM545174U TW M545174 U TWM545174 U TW M545174U TW 106204523 U TW106204523 U TW 106204523U TW 106204523 U TW106204523 U TW 106204523U TW M545174 U TWM545174 U TW M5451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link
hinge according
opening
split hi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4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信忠
張瑞鴻
林詩堯
Original Assignee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4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5174U/zh
Publication of TWM545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5174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隱藏式對開鉸鏈(一)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鉸鏈,尤指一種電子裝置的多軸隱藏式對開鉸鏈。
傳統折疊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透過單心軸鉸鏈分別接連顯示器側邊與底座以形成樞設,藉以使顯示器能相對於底座翻轉掀起或閉合。
而如台灣新型公告第M529774號之「連桿裝置及應用該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專利案所示,其不但可以藉由同軸樞接之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的作動,以達到上述掀起、閉合之目的,且可以在應用於上述折疊式電子裝置或諸如平板電腦之類的一體型電子裝置產品上時,能讓支撐顯示器之腳架翻轉掀起或閉合,並在閉合時不會外露。另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公開第CN102606616A號之「電子裝置及鉸鏈」專利案所示,同樣可以藉由同軸樞接之二臂的作動,以達到上述掀起、閉合及隱藏之效果。
但不管是「連桿裝置及應用該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專利案或是「電子裝置及鉸鏈」專利案所揭示之結構,皆需要經由外加之扭力模組以產生足夠之扭力,以在掀起或閉合動作的過程中形成支撐作用。如此一來,為了安裝多個彈片、墊片和螺帽所組成的扭力模組,若要在結構設計上不突兀、甚至是隱蔽,就需要預設足夠的容置空間以供外加或容納該扭力模組,但是也將使得整體之體積變大,不但不利於整體設計,且不符合整體體積逐漸趨向輕、薄的市場需求。
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創作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隱藏式對開鉸鏈,俾能解決習用技術之結構複雜、整體之體積大而不利於整體設計的問題,而能有效簡化組成構件以降低成本、縮小整體體積以利於設計,並達到整體體積輕、薄之市場需求以促進銷售。
為達上述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所設之隱藏式對開鉸鏈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一第一連桿組以及一第二連桿組。其中,第一本體包括二個第一軌道及二個第一樞接部,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開口部;第二本體包括二個第二軌道及二個第二樞接部,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開口部;第一連桿組位於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之中,第一連桿組包括至少一第一連桿,第一連桿具有第一連接部及由第一連接部之一端呈一角度延伸之第一延伸部,至少一第一連桿之至少一第一連接部具有一第一導引件,第一導引件之兩端以可相對於第一本體滑動之方式分別設置於二個第一軌道上;至少一第一連桿之至少一第一延伸部樞接第二樞接部;第一連桿的第一連接部及第一延伸部之間具有第一扭力單元,第一扭力單元具有第一撓性部,第一撓性部之周緣具有可供容納第一撓性部變形之第一空間。而第二連桿組係位於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之中,第二連桿組包括至少一第二連桿,第二連桿具有一第二連接部及由第二連接部之一端呈一角度延伸之第二延伸部,至少一第二連桿之至少一第二連接部具有一第二導引件,第二導引件之兩端係以可相對於第二本體滑動之方式分別設置於二個第二軌道上;至少一第二連桿之至少一第二延伸部樞接第一樞接部;第二連桿的第二連接部及第二延伸部之間具有第二扭力單元,第二扭力單元具有第二撓性部,第二撓性部之周緣具有可供容納第二撓性部變形之第二空間;且第二撓性部及第一撓性部係以一軸桿同軸穿過,供分別形成摩擦扭力。
實施時,第一開口部的第一本體處形成一第一台階,第二開口部的第二本體處形成一第二台階。
實施時,第一本體包括第一座體、第一左側板及第一右側板,二個第一軌道及二個第一樞接部分別形成於第一左側板之板面及第一右側板之板面上,第一開口部形成於第一左側板及第一右側板之間。
實施時,上述第一左側板、第一座體及第一右側板係以至少一鉚釘依序同時穿過以連結成一體。亦可於第一左側板之板面上設有至少一第一左定位孔,第一右側板之板面上設有至少一第一右定位孔,第一座體之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凸柱,供分別對應穿過至少一第一左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一右定位孔,以連結第一左側板、第一座體及第一右側板。
實施時,第二本體包括第二座體、第二左側板及第二右側板,二個第二軌道及二個第二樞接部分別形成於第二左側板之板面及第二右側板之板面上,第二開口部形成於第二左側板及第二右側板之間。
實施時,上述第二左側板、第二座體及第二右側板係以至少一鉚釘依序同時穿過以連結成一體。亦可於第二左側板之板面上設有至少一第二左定位孔,第二右側板之板面上設有至少一第二右定位孔,第二座體之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二凸柱,供分別對應穿過至少一第二左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右定位孔,以連結第二左側板、第二座體及第二右側板。
實施時,第一扭力單元之第一撓性部包括二個相對應之第一弧形臂,供形成第一軸孔,二個第一弧形臂之相對應端之間具有第一徑向開口,第一徑向開口與第一軸孔及第一空間連通。第二扭力單元之第二撓性部包括二個相對應之第二弧形臂,供形成第二軸孔,二個第二弧形臂之相對應端之間具有第二徑向開口,第二徑向開口與第二軸孔及第二空間連通。
實施時,第一扭力單元之第一撓性部亦可為封閉之環形片,環形片之內周緣設有至少一凹槽,且至少一凹槽係以遠離環形片之軸心方向徑向凹陷。第二扭力單元之第二撓性部亦可為封閉之環形片,環形片之內周緣設有至少一凹槽,且至少一凹槽係以遠離環形片之軸心方向徑向凹陷。
實施時,第一連桿組包括複數個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組包括複數個第二連桿,複數個第一連桿與複數個第二連桿係以交錯堆疊之方式設置。
實施時,上述第一導引件係為一直桿,直桿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環,供定位複數個第一連桿之複數個第一連接部。第二導引件亦為一直桿,直桿上具有至少一第二環,供定位複數個第二連桿之複數個第二連接部。
為便於對本創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茲詳述於後:
本創作隱藏式對開鉸鏈係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第一連桿組以及第二連桿組。其中,第一本體包括二個第一軌道及二個第一樞接部,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開口部;第二本體包括二個第二軌道及二個第二樞接部,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開口部;第一連桿組位於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之中,第一連桿組包括至少一第一連桿,第一連桿具有第一連接部及由第一連接部之一端呈一角度延伸之第一延伸部,至少一第一連桿之至少一第一連接部具有一第一導引件,第一導引件之兩端以可相對於第一本體滑動之方式分別設置於二個第一軌道上;至少一第一連桿之至少一第一延伸部樞接第二樞接部;第一連桿的第一連接部及第一延伸部之間具有第一扭力單元,第一扭力單元具有第一撓性部,第一撓性部之周緣具有可供容納第一撓性部變形之第一空間。而第二連桿組係位於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之中,第二連桿組包括至少一第二連桿,第二連桿具有一第二連接部及由第二連接部之一端呈一角度延伸之第二延伸部,至少一第二連桿之至少一第二連接部具有一第二導引件,第二導引件之兩端係以可相對於第二本體滑動之方式分別設置於二個第二軌道上;至少一第二連桿之至少一第二延伸部樞接第一樞接部;第二連桿的第二連接部及第二延伸部之間具有第二扭力單元,第二扭力單元具有第二撓性部,第二撓性部之周緣具有可供容納第二撓性部變形之第二空間;且第二撓性部及第一撓性部係以一軸桿同軸穿過,供分別形成摩擦扭力。
請參閱第1圖所示,其為本創作隱藏式對開鉸鏈1之第一實施例,係包括一第一本體2、一第二本體3、一第一連桿組4、一第二連桿組5以及一軸桿6。第一本體2連結於一電子裝置的顯示器9側邊,第二本體3連結於電子裝置的底座91上。
如第2、3圖所示,該第一本體2包括一第一座體21、一第一左側板22及一第一右側板23。其中,第一座體21概略呈L形狀,其一側之頂面具有一個向下凹陷之凹槽211,以節省製造第一座體21之材料成本,一第一台階24係由第一座體21一側之頂面以朝向第一座體21另一側之方向向下降階而成。第一左側板22及第一右側板23係為分別對稱於第一座體21左、右兩側之立板,第一左側板22之板面及第一右側板23之板面上分別形成一個長條形第一軌道(221、231)及一個圓孔形第一樞接部(222、232)。第一左側板22、第一座體21及第一右側板23分別以二個鉚釘25依序穿過以連結成一體,並使第一左側板22及第一右側板23之間形成一第一開口部26,上述第一台階24位於第一開口部26的第一座體21處。
該第二本體3包括一第二座體31、一第二左側板32及一第二右側板33。其中,第二座體31概略呈L形狀,其一側之頂面具有一個向下凹陷之凹槽311,以節省製造第二座體31之材料成本,一第二台階34係由第二座體31一側之頂面以朝向第二座體31另一側之方向向下降階而成。第二左側板32及第二右側板33係為分別對稱於第二座體31左、右兩側之立板,第二左側板32之板面及第二右側板33之板面上分別形成一個長條形第二軌道(321、331)及一個圓孔形第二樞接部(322、332)。第二左側板32、第二座體31及第二右側板33分別以二個鉚釘35依序穿過以連結成一體,並使第二左側板32及第二右側板33之間形成一第二開口部36,上述第二台階34位於第二開口部36的第二座體31處。
實施時,亦可如第4圖所示,上述第一左側板22之板面上設有二個第一左定位孔223,第一右側板23之板面上設有二個第一右定位孔233,第一座體21之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二個第一凸柱(212、213),以分別對應穿過二個第一左定位孔223及二個第一右定位孔233,以連結第一左側板22、第一座體21及第一右側板23。而第二左側板32之板面上設有二個第二左定位孔323,第二右側板33之板面上設有二個第二右定位孔333,第二座體31之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二個第二凸柱(312、313),以分別對應穿過二個第二左定位孔323及二個第二右定位孔333,同樣可以連結第二左側板32、第二座體31及第二右側板33。
該第一連桿組4係位於第一開口部26與第二開口部36之中,第一連桿組4包括複數組二個併列的第一連桿41。任一第一連桿41具有一第一連接部411及由第一連接部411之一端呈一角度延伸之一第一延伸部412,其中,第一連桿組4之複數個第一連接部411具有一第一導引件42,第一導引件42係為一直桿,直桿穿過複數個第一環43,以分別定位於任二組併列的第一連桿41之間,及二個併列的第一連桿41與第一左側板22之間。第一導引件42之兩端分別設置於二個第一軌道(221、231)上,藉以相對於第一本體2滑動;第一連桿組4之複數個第一延伸部412具有同軸之圓孔,藉以在一軸同時穿過複數個圓孔及二個第二樞接部(322、332)之後,讓複數個第一延伸部412可相對於第二左側板32及第二右側板33轉動。
另,任一第一連桿41的第一連接部411及第一延伸部412之間具有一第一扭力單元413,第一扭力單元413具有一第一撓性部414,第一撓性部414包括二個相對應之第一弧形臂415,二個第一弧形臂415之間形成一第一軸孔416,二個第一弧形臂415之相對應端之間具有一第一徑向開口417,而第一撓性部424之周緣係具有可供容納第一撓性部414變形之弧形第一空間418,第一空間418、第一徑向開口417及第一軸孔416相互連通。藉此可使第一扭力單元413透過第一撓性部414與軸桿6轉動摩擦以產生扭力的過程中,除了能彈性變形以彈性調整干涉作用之外,還能透過弧形第一空間418以協助散熱,而有利於延緩磨耗及因磨耗所產生之扭力衰退效果。
該第二連桿組5係位於第一開口部26與第二開口部36之中,第二連桿組5包括複數組二個併列的第二連桿51,第二連桿51與第一連桿41之外形相同。併列的第二連桿51與併列的第一連桿41係以交錯之方式設置。任一第二連桿51具有一第二連接部511及由第二連接部511之一端呈一角度延伸之一第二延伸部512,其中,第二連桿組5之複數個第二連接部511具有一第二導引件52,第二導引件52係為一直桿,直桿穿過複數個第二環53,以定位於任二組併列的第二連桿51之間,及二個併列的第二連桿51與第二右側板33之間。第二導引件52之兩端分別設置於二個第二軌道(321、331)上,藉以相對於第二本體3滑動;第二連桿組5之複數個第二延伸部512具有同軸之圓孔,藉以在一軸同時穿過複數個圓孔及二個第一樞接部(222、232)之後,讓複數個第二延伸部512可相對於第一左側板22及第一右側板23轉動。
另,任一第二連桿51的第二連接部511及第二延伸部512之間具有一第二扭力單元513,第二扭力單元513具有一第二撓性部514,第二撓性部514包括二個相對應之第二弧形臂515,二個第二弧形臂515之間形成一第二軸孔516,二個第二弧形臂515之相對應端之間具有一第二徑向開口517,而第二撓性部514之周緣係具有可供容納第二撓性部514變形之弧形第二空間518,第二空間518、第二徑向開口517及第二軸孔516相互連通。藉此,可使第二扭力單元513透過第二撓性部514在與軸桿6轉動摩擦以產生扭力的過程中,同樣能彈性變形以彈性調整干涉作用,並透過弧形第二空間518以協助散熱,達到延緩磨耗及因磨耗所產生之扭力衰退效果。實施時,上述第一連桿組4及第二連桿組5之排列方式亦可如第5圖所示,第一連桿組4係為複數個第一連桿41所併列堆疊而成,第二連桿組5係為複數個第二連桿51所併列堆疊而成,且第一連桿組4與第二連桿組5呈單一交錯形狀。
藉此,如第6圖所示,當顯示器9相對於底座91在閉合時,使用者能夠透過翻轉顯示器9以與底座91相對轉動,即可讓第一本體2及第一連桿組4相對於第二本體3及第二連桿組5轉動,經由第一撓性部414、第二撓性部514與軸桿6之間的轉動摩擦以產生扭力,使顯示器9與底座91在轉動時能自由停滯在一定角度上。而如第7圖所示,當顯示器9與底座91完全展開在角度大約180度時,由於第一連桿組4的複數個第一連接部411抵壓第一本體2的第一台階24,第二連桿組5的複數個第二連接部511抵壓第二本體3的第二台階34,則可產生止擋作用,讓顯示器9與底座91不會繼續相對轉動。
請參閱第8圖所示,其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第一連桿41之第一扭力單元413之第一撓性部414係為封閉之環形片,環形片之內周緣設有三個環形排列的凹槽419,且三個凹槽419係以遠離環形片之軸心方向徑向凹陷;而第二連桿51之第二扭力單元513之第二撓性部514同樣為封閉之環形片,環形片之內周緣設有三個凹槽519,且三個凹槽519係以遠離環形片之軸心方向徑向凹陷;如此使第一、二撓性部(414、514)之環形片的環圈形成不等寬距,以利於彈性變形以而能彈性調整干涉作用,且在各凹槽(419、519)還能儲油,以提供潤滑作用,並搭配各環形片附近的弧形封閉空間來提供散熱功效。藉此,同樣可以經由第一撓性部414、第二撓性部514與軸桿6之間的轉動摩擦以產生扭力,使顯示器9與底座91在轉動時能自由停滯,並兼具延緩磨耗及因磨耗所產生之扭力衰退效果。
因此,本創作具有以下之優點: 1、本創作係將第一連桿組與第二連桿組容納於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並在第一連桿組與第二連桿組的中間片段設有複數個第一扭力單元及第二扭力單元,夾持一軸桿以做為摩擦扭力的來源,因此,有助於縮減體積而不會佔用空間,並有利於電子裝置之整體設計,以達到整體體積輕、薄之市場需求。 2、本創作之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具有相同之形狀,因此,能有效簡化組成構件之加工程序,以降低生產成本。 3、本創作之第一座體設有第一台階,而第二座體設有第二台階,以分別對第一連桿組與第二連桿組產生限位止擋之作用,因此,能有效控制顯示器與底座之相對轉動角度。 4、本創作之各連桿上的扭力單元,能夠透過成對之弧形臂及徑向開口、或是透過封閉且具不等環圈寬之環形片及其環內用於儲油之多個凹槽,以分別形成相異結構之撓性部,來各自搭配相連通或是鄰近之弧形空間,如此在與軸桿轉動摩擦時,除了能夠彈性變形來彈性調整彼此間的干涉作用以達到所需扭力值之外,更兼具有散熱功效來降低轉動摩擦之熱能,以延緩磨耗及因磨耗所產生之扭力衰退效果,並降低軸桿與各撓性部之間的物理性質的變化(例如造成軸桿/各撓性部塑性變形而改變結構)、或是化學性質的變化(例如造成潤滑油劑容易變質而產生浸蝕性)等影響。
本創作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創作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隱藏式對開鉸鏈
2‧‧‧第一本體
21‧‧‧第一座體
212、213‧‧‧第一凸柱
211、311‧‧‧凹槽
22‧‧‧第一左側板
221、231‧‧‧第一軌道
222、232‧‧‧第一樞接部
223‧‧‧第一左定位孔
23‧‧‧第一右側板
233‧‧‧第一右定位孔
24‧‧‧第一台階
25、35‧‧‧鉚釘
26‧‧‧第一開口部
3‧‧‧第二本體
31‧‧‧第二座體
312、313‧‧‧第二凸柱
32‧‧‧第二左側板
321、331‧‧‧第二軌道
322、332‧‧‧第二樞接部
323‧‧‧第二左定位孔
33‧‧‧第二右側板
333‧‧‧第二右定位孔
34‧‧‧第二台階
36‧‧‧第二開口部
4‧‧‧第一連桿組
41‧‧‧第一連桿
411‧‧‧第一連接部
412‧‧‧第一延伸部
413‧‧‧第一扭力單元
414‧‧‧第一撓性部
415‧‧‧第一弧形臂
416‧‧‧第一軸孔
417‧‧‧第一徑向開口
418‧‧‧第一空間
419、519‧‧‧凹槽
42‧‧‧第一導引件
43‧‧‧第一環
5‧‧‧第二連桿組
51‧‧‧第二連桿
511‧‧‧第二連接部
512‧‧‧第二延伸部
513‧‧‧第二扭力單元
514‧‧‧第二撓性部
515‧‧‧第二弧形臂
516‧‧‧第二軸孔
517‧‧‧第二徑向開口
518‧‧‧第二空間
52‧‧‧第二導引件
53‧‧‧第二環
6‧‧‧軸桿
9‧‧‧顯示器
91‧‧‧底座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連桿組及第二連桿組之元件分解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在不同實施態樣時之元件分解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連桿組及第二連桿組在不同組合態樣時之立體分解示意。 第6、7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2‧‧‧第一本體
211、311‧‧‧凹槽
221、231‧‧‧第一軌道
23‧‧‧第一右側板
25、35‧‧‧鉚釘
3‧‧‧第二本體
32‧‧‧第二左側板
322、332‧‧‧第二樞接部
34‧‧‧第二台階
4‧‧‧第一連桿組
411‧‧‧第一連接部
42‧‧‧第一導引件
5‧‧‧第二連桿組
511‧‧‧第二連接部
514‧‧‧第二撓性部
516‧‧‧第二軸孔
518‧‧‧第二空間
53‧‧‧第二環
21‧‧‧第一座體
22‧‧‧第一左側板
222、232‧‧‧第一樞接部
24‧‧‧第一台階
26‧‧‧第一開口部
31‧‧‧第二座體
321、331‧‧‧第二軌道
33‧‧‧第二右側板
36‧‧‧第二開口部
41‧‧‧第一連桿
412‧‧‧第一延伸部
43‧‧‧第一環
51‧‧‧第二連桿
512‧‧‧第二延伸部
515‧‧‧第二弧形臂
517‧‧‧第二徑向開口
52‧‧‧第二導引件
6‧‧‧軸桿

Claims (15)

  1. 一種隱藏式對開鉸鏈,係包括: 一第一本體,係包括二個第一軌道及二個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開口部; 一第二本體,係包括二個第二軌道及二個第二樞接部,該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開口部; 一第一連桿組,係位於該第一開口部與該第二開口部之中,該第一連桿組包括至少一第一連桿,該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一連接部及由該第一連接部之一端呈一角度延伸之一第一延伸部,該至少一第一連桿之該至少一第一連接部具有一第一導引件,該第一導引件之兩端係以可相對於該第一本體滑動之方式分別設置於該二個第一軌道上;該至少一第一連桿之該至少一第一延伸部樞接該第二樞接部;該第一連桿的該第一連接部及該第一延伸部之間具有一第一扭力單元,該第一扭力單元具有一第一撓性部,該第一撓性部之周緣具有可供容納該第一撓性部變形之第一空間;以及 一第二連桿組,係位於該第一開口部與該第二開口部之中,該第二連桿組包括至少一第二連桿,該第二連桿具有一第二連接部及由該第二連接部之一端呈一角度延伸之一第二延伸部,該至少一第二連桿之該至少一第二連接部具有一第二導引件,該第二導引件之兩端係以可相對於該第二本體滑動之方式分別設置於該二個第二軌道上;該至少一第二連桿之該至少一第二延伸部樞接該第一樞接部;該第二連桿的該第二連接部及該第二延伸部之間具有一第二扭力單元,該第二扭力單元具有一第二撓性部,該第二撓性部之周緣具有可供容納該第二撓性部變形之第二空間;且該第二撓性部及該第一撓性部係以一軸桿同軸穿過,供分別形成摩擦扭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開口部的該第一本體處係形成一第一台階,該第二開口部的該第二本體處係形成一第二台階。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本體係包括一第一座體、一第一左側板及一第一右側板,該二個第一軌道及該二個第一樞接部係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左側板之板面及該第一右側板之板面上,該第一開口部係形成於該第一左側板及該第一右側板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左側板、該第一座體及該第一右側板係以至少一鉚釘依序同時穿過以連結成一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左側板之板面上設有至少一第一左定位孔,該第一右側板之板面上設有至少一第一右定位孔,該第一座體之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凸柱,供分別對應穿過該至少一第一左定位孔及該至少一第一右定位孔,以連結該第一左側板、該第一座體及該第一右側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本體係包括一第二座體、一第二左側板及一第二右側板,該二個第二軌道及該二個第二樞接部係分別形成於該第二左側板之板面及該第二右側板之板面上,該第二開口部係形成於該第二左側板及該第二右側板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左側板、該第二座體及該第二右側板係以至少一鉚釘依序同時穿過以連結成一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左側板之板面上設有至少一第二左定位孔,該第二右側板之板面上設有至少一第二右定位孔,該第二座體之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二凸柱,供分別對應穿過該至少一第二左定位孔及該至少一第二右定位孔,以連結該第二左側板、該第二座體及該第二右側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扭力單元之該第一撓性部係包括二個相對應之第一弧形臂,供形成一第一軸孔,該二個第一弧形臂之相對應端之間具有一第一徑向開口,該第一徑向開口與該第一軸孔及該第一空間連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扭力單元之該第二撓性部係包括二個相對應之第二弧形臂,供形成一第二軸孔,該二個第二弧形臂之相對應端之間具有一第二徑向開口,該第二徑向開口與該第二軸孔及該第二空間連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扭力單元之該第一撓性部係為封閉之環形片,環形片之內周緣設有至少一凹槽,且至少一凹槽係以遠離環形片之軸心方向徑向凹陷。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扭力單元之該第二撓性部係為封閉之環形片,環形片之內周緣設有至少一凹槽,且至少一凹槽係以遠離環形片之軸心方向徑向凹陷。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連桿組係包括複數個第一連桿,該第二連桿組係包括複數個第二連桿,該複數個第一連桿與該複數個第二連桿係以交錯堆疊之方式設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一導引件係為一直桿,該直桿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環,供定位該複數個第一連桿之該複數個第一連接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隱藏式對開鉸鏈,其中,該第二導引件係為一直桿,該直桿上具有至少一第二環,供定位該複數個第二連桿之該複數個第二連接部。
TW106204523U 2017-03-31 2017-03-31 隱藏式對開鉸鏈(一) TWM545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4523U TWM545174U (zh) 2017-03-31 2017-03-31 隱藏式對開鉸鏈(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4523U TWM545174U (zh) 2017-03-31 2017-03-31 隱藏式對開鉸鏈(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5174U true TWM545174U (zh) 2017-07-11

Family

ID=60049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4523U TWM545174U (zh) 2017-03-31 2017-03-31 隱藏式對開鉸鏈(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5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7629B (zh) * 2019-06-14 2020-07-0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隱藏式對開鉸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7629B (zh) * 2019-06-14 2020-07-0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隱藏式對開鉸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9594B (zh) 轉軸結構
TWI679517B (zh) 鉸鏈結構與電子裝置
TWI616599B (zh) 轉軸結構
US9822567B1 (en) Hinge assembly
TWI668556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JP6764181B2 (ja) 3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3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I721687B (zh) 隱藏式鉸鏈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US20150160695A1 (en) Hinge unit with simultaneous rotatable axles
TWI449850B (zh) 軸承機構及其掀蓋式裝置
TWI52067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4033145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structure
TWM523266U (zh) 電子裝置之鉸接組件
TWM466285U (zh) 雙軸式轉軸樞轉定位結構
TWM545173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二)
TWI674603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TWM557948U (zh) 支撐架
TWM539645U (zh) 用於電子裝置的鉸鏈
TWM545174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一)
TW201302020A (zh) 電子裝置支撐裝置
TWM556353U (zh) 電子裝置
US10296055B2 (en) Adjusting the center of mass of a computing device
TWM569802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TWI712354B (zh) 電子裝置及樞軸模組
TWM612338U (zh) 滑動式鎖定裝置及具有其的雙軸式鉸鏈
CN203731031U (zh) 新型电脑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