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0702A - 量化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量化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0702A
TW201940702A TW108109816A TW108109816A TW201940702A TW 201940702 A TW201940702 A TW 201940702A TW 108109816 A TW108109816 A TW 108109816A TW 108109816 A TW108109816 A TW 108109816A TW 201940702 A TW201940702 A TW 2019407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jak2
mutant allele
target gene
sequence
burd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9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0315B (zh
Inventor
陳志丞
許家禎
Original Assignee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filed Critical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Publication of TW201940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0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0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03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44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 C12Q1/6851Quantitative ampl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13Hybridisation assays
    • C12Q1/6827Hybridisation assays for detection of mutation or polymorphis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44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 C12Q1/686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76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56Polymorphic or mutational mark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6Primer sets for multiplex ass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66Oligonucleotides used as internal standards, controls or normalisation prob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量化在一個體內的一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一包括一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以及一內部對照序列的第一質體,以及一包括一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以及該內部對照序列的第二質體,以及令該個體的DNA進行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來測量該標的基因的一突變型等位基因表現位準,俾以依據一藉由該第一與第二質體的連續稀釋所建立之該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一標準曲線來推定在該個體內的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

Description

量化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藉由使用一重組型質體對(recombinant plasmid pair)作為一標準品(standard)來量化一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mutant allele burden)的方法。
典型的骨髓增生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s)是多潛能性造血幹細胞疾病(mult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disorders),其特徵在於各種血球的過量生成。MPNs包括三種主要的臨床實體(clinical entities),亦即,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構成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分類的診斷規範(diagnostic criteria)的MPNs之遺傳背景的一個特點是MPN-限制的驅動突變(MPN-restricted driver mutations),包括在詹納斯氏激酶2 (Janus kinase 2,JAK2 )、鈣網伴護蛋白(calreticulin,CALR )以及骨髓增生性白血病病毒(myeloproliferative leukemia virus,MPL )中的那些突變。在互斥的驅動基因(mutually exclusive driver genes)中的任一突變會導致下游的訊息級聯(signaling cascade)的持續活化,其繼而導致造血前驅細胞(hematopoietic precursor cell)的株落增生(clonal proliferation)以及最終分化的、完全地功能性血球的過量生成。
關於典型的MPNs,在JAK2 中的突變包括JAK2 V617F熱點突變(hotspot mutation)以及外顯子12突變(exon 12 mutations)。特別地,JAK2 V617F的等位基因負擔(allele burden)在MPNs中具有重要的病理學與臨床意義。先前的研究已經證實:在小鼠模型中,JAK2 V617F同型接合性(homozygosity)能驅動表現型(phenotypic)自ET轉換至PV,並且如同在臨床研究中所見,即使在一個特定的MPN亞型中,在PV中的等位基因負擔高於ET所具者是與獨特的疾病表現型相關。例如,具有較高的JAK2 V617F的等位基因負擔的MPN病患更可能遭受嚴重的血栓事件(thrombotic events)。而這些研究強調了精密的測定與在患病個體中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量化的重要性。
大量的診斷技術已經被應用於MPNs中的JAK2 V617F突變的偵測,包括直接定序(direct sequencing)、焦磷酸定序(pyrosequencing)、變性高效能液相層析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限制酶分解(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熔化曲線分析(melting curve analysis)、擴增-受阻突變系統(amplification-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以及等位基因-專一性聚合酶鏈反應(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PCR)。在這些診斷技術之中,AS-PCR似乎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並且容許低至1%的等位基因負擔的偵測,但所獲得的結果通常是含糊的。
目前已有投入很大的努力來改進偵測與定量JAK2 V617F突變的準確性,例如,等位基因-專一性環-介導恆溫擴增法(allele-specific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在一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 q-PCR)反應中添加一野生型JAK2 阻斷劑(wild-typeJAK2 blocker)[例如,一非-可延展的雙去氧寡核苷酸(non-extendible dideoxy oligonucleotide)、一鎖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以及一胜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中的任一者]來將擴增限制為突變型-專一性(mutant-specific),以及限制性片段巢式AS-PCR (restriction fragment nested AS-PCR)。不幸地,一項多中心研究報導:當盲樣(blinded samples)通過某些最具專業的健康機構而被檢測時,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定量結果中存在有顯著的差異,而其描述了使用明確、準確的標準來改善JAK2 定量分析的重要性。雖然來自於JAK2 -突變的UKE-1與HEL細胞的DNA在JAK2 V617F突變的量化中常被用於標準曲線的建立,但這兩種細胞都不被認為是理想的,因為HEL細胞帶有多個JAK2 複本,以及UKE-1細胞會在活體外培養期間隨著JAK2 複本的增加而經歷株落進化(clonal evolution),繼而可能導致對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低估。
因此,對於低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之精準的量化以及提升偵測的靈敏度仍然存在有一增加的需求。
發明概要
於是,本發明提供一種量化在一個體內的一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mutant allele burden)的方法,其包含有:提供一第一質體,其包括一位於該標的基因的一第一區域的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mutant allele sequence)以及一位於該標的基因的一第二區域的內部對照序列(internal control sequence),該第二區域是不同於該第一區域;提供一第二質體,其包括一位於該標的基因的第一區域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wild-type allele sequence)以及該內部對照序列;令得自於該個體的基因組DNA進行一使用一反應混合物(reaction mixture)的第一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俾以測量該標的基因的一突變型等位基因表現位準,該反應混合物含有(i)用於偵測該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的一突變型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mutant allele-specific primer pair)與一第一可偵測的探針(first detectable probe),以及(ii)用於偵測該內部對照序列的一內部對照序列-專一性引子對(internal control sequence-specific primer pair)與一第二可偵測的探針(second detectable probe);令藉由使用該第二質體來連續稀釋所形成之第一質體的標準稀釋液(standard diluents)進行使用該反應混合物的第二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俾以建立該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一標準曲線;以及令所測得之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表現位準與該標準曲線進行比對,俾以推定在該個體內的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
發明的詳細說明
要被瞭解的是:若有任何一件前案刊物在此被引述,該前案刊物不構成一個下述承認:在台灣或任何其他國家之中,該前案刊物形成本技藝中的常見一般知識之一部分。
為了這本說明書之目的,將被清楚地瞭解的是:文字“包含有(comprising)”意指“包含但不限於”,以及文字“包括(comprises)”具有一對應的意義。
除非另外有所定義,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術性與科學術語具有熟悉本發明所屬技藝的人士所共同瞭解的意義。一熟悉本技藝者會認知到許多與那些被描述於本文中者相似或等效的方法和材料,它們可被用於實施本發明。當然,本發明決不受到所描述的方法和材料之限制。為表清楚,下面的界定被使用於本文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核酸(nucleic acid)”、“核酸序列(nucleic acid sequence)”以及“核酸片段(nucleic acid fragment)”等術語意指呈單股或雙股形式的去氧核糖核苷酸序列或核糖核苷酸序列,且包含已知的天然存在的核苷酸(naturally occurring nucleotides)或人造化學仿效物(aritificial chemical mimics)。如本文中所用的,“核酸”此術語可與“基因”、“cDNA”、“mRNA”、“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和“聚核苷酸(polynucleotide)”交換使用。
除非另有指明,一核酸序列除了於本文中所揭示的特定序列外,亦涵蓋其互補序列(complementary sequences),以及它們的守恆性類似物(conservative analogs)、相關的天然存在的結構變異體和/或合成的非-天然存在的類似物。例如具有簡併性密碼子取代(degenerative codon substitution)以及守恆性刪除(deletion)、插入(insertion)、取代(substitution)或加入(addition)的同源性序列(homologous sequences)。特別地,簡併性密碼子取代可以經由,例如,在一核酸序列中的一或多個被選定的密碼子的第3位置處替換以其他的核苷酸殘基而被產生。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等位基因(allele)”通常意指在一DNA節段[例如,在同源染色體(homologous chromosomes)上]中之相同的實體基因座(physical locus)上之多種的DNA序列(alternative DNA sequences)。一等位基因可以意指在一單一細胞(single cell)或生物體(organism)中的同源染色體上所發現之在相同實體基因座之間有所差異的DNA序列,或者在多個細胞或生物體中的相同實體基因座上有所差異的DNA序列[“等位基因變異體(allelic variant)”]。在某些具體例中,一等位基因可以對應於在一特定實體基因座上的單個核苷酸差異。在其他具體例中,一等位基因可以對應於核苷酸(單個或多個)的插入或刪除。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野生型(wild-type)”意指一基因或等位基因具有當分離自一天然存在的來源時的基因或等位基因的特性。一野生型基因或一野生型等位基因是在一族群中最常被觀察到的,並且被任意地指定為該基因或等位基因的“正常(normal)”或“野生型(wild-type)”形式。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突變體(mutant)”或“突變(mutated)”意指當相較於野生型基因或等位基因時,在序列上顯示修飾的一基因或等位基因。術語“突變(mutation)”意指一正常守恆的核酸序列(normally conserved nucleic acid sequence)在核苷酸序列上的變化,其導致一有別於正常(未改變的)或野生型序列之突變體的形成。突變通常可被區分成兩種常見的類型,即,鹼基對取代(base-pair substitutions)[例如,單核苷酸取代(single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以及框移突變(frame-shift mutations)。後者需要一至數個核苷酸對(nucleotide pairs)的插入或刪除。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等位基因負擔(allele burden)”或“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mutant allele burden)”意指突變等位基因相對於在,例如造血細胞(hematopoietic cells)中的總等位基因(亦即突變型與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組合)的比率。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引子(primer)”意指一單股-寡核苷酸(sing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其能夠在適當的條件下、在一適當的緩衝液中以及在一合適的溫度下作為模版-指引的DNA合成(template-directed DNA synthesis)的一起始點。一引子的合適長度取決於該引子的預期用途,但通常是落在15至30個核苷酸的範圍內。一引子序列不需要與模版完全互補,但必須足以與一模版互補以進行雜交。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引子對(primer pair)”意指一組引子,其包括一能夠雜交至DNA序列之5’端來進行擴增的5’上游引子,以及一能夠雜交至該序列之3’端的互補序列來進行擴增的3’下游引子。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allele-specific primer)”意指一能夠雜交至標的序列的一種以上之變異體的引子,但由於僅在其中一種變異體的存在下,該引子能在合適的條件下藉由核酸聚合酶(nucleic acid polymerase)來有效地延伸。而在其他變異體的存在下,延伸反應是效率較低的、無效率的(inefficient)或無法偵測的(undetectable),而能夠區別標的序列的不同變異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探針(probe)”意指一可與標的核酸中的一序列雜交並且通常被可偵測地標記的寡核苷酸。探針可以具有修飾,諸如,一種使探針無法藉由核酸聚合酶延伸的3’端修飾,以及一或多種發色團(chromophores)。一具有相同序列的寡核苷酸可以在一次分析中作為引子,以及在不同分析中作為探針。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標的基因(target gene)”、“標的序列(target sequence)”、“標的核酸(target nucleic acid)”或“標的DNA (target DNA)”意指核酸序列的一部分,其可被擴增(amplified)、被偵測(detected)或這兩者。
“病患(patient)”、“個體(subject)”和“個體(individual)”等術語在本文中可被相互交換使用,並且意指一待處理的哺乳動物(例如,人)和/或從中獲得的生物樣品(biological sample)。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樣品(sample)”或“臨床樣品(clinical sample)”意指含有或推定含有核酸的任何組成物。這包括從一個體分離出的組織或液體樣品,例如,皮膚(skin)、血漿(plasma)、血清(serum)、脊髓液(spinal fluid)、淋巴液(lymph fluid)、滑液(synovial fluid)、尿液(urine)、淚液(tears)、血球(blood cells)、器官(organs)與腫瘤(tumors),以及從取自於一個體的細胞所建立之體外培養(in vitro cultures)的樣品,包括福馬林-固定的石蠟包埋組織(formalin-fixed paraffin embedded tissue, FFPET)以及從中分離出的核酸。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或簡稱“q-PCR”是基於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所給定的一實驗室技術之定義,其被用來擴增並同時地偵測或定量一標的核酸分子(例如,一DNA分子)。相較於反應產物(reaction product)在擴增反應結束後被偵測的標準PCR,q-PCR的關鍵特徵是:擴增反應期間的核酸分子(例如,DNA分子或DNA片段)是在反應進行中“即時(real-time)”地被偵測,因此,q-PCR的替代名稱為“即時聚合酶鏈反應(real-time PCR)”。一被擴增出的DNA分子是藉由非-專一性螢光染料嵌入(intercalation)任一雙股DNA或者具有被標記以一螢光報導子[例如,以螢光素-為基礎的染料(fluorescein-based dyes),諸如FAM、HEX、2’-氯-7’-苯基-1,4-二氯-6-羧基-螢光素(2’-chloro-7’phenyl-1,4-dichloro-6-carboxy-fluorescein, VIC)、四氯螢光素(tetrachlorofluorescein, TET)以及6-羧基-4’,5’-二氯2’,7’-二甲氧基螢光素(6-carboxy-4’,5’-dichloro-2’,7’-dimethoxyfluorescein, JOE),以及以玫瑰紅-為基礎的染料(rhodamine-based dyes),諸如6-羧基-X-玫瑰紅(6-carboxy-X-rhodamine, ROX)、四甲基玫瑰紅(tetramethylrhodamine, TAMRA)以及磺醯羅丹明101磺醯氯/德州紅(sulforhodamine 101 acid chloride/Texas Red)]的寡核苷酸之序列-專一性DNA探針(僅在該探針與其互補之標的序列雜交之後才可進行偵測)而被即時偵測。已知的是:當用於偵測不同的DNA分子之兩種DNA探針被同時地使用在一q-PCR分析中,標記在該等DNA探針上的螢光報導子應彼此不同。在擴增反應期間所產生的螢光訊號是藉由一適當的光學偵測系統而被偵測,並且是自該訊號通過背景閾值(background threshold)的時刻被追蹤直到該反應達致平穩期(plateau)。該標的序列的複本數可以使用相對或絕對定量法來估算,通常藉由分析所得到的擴增曲線(亦被知曉為標準曲線)的形狀,或藉由當該螢光訊號上升至超過循環閾值(cycle threshold value)(通常稱為Ct 值)時來測定。在相對定量法中,在一給定的樣品中所估算的標的核酸位準是使用Ct 或標準曲線分析而被表示為相對於在另一參考樣品中之相同標的所得到的數值,例如,一未經處理的對照樣品。相對地,在絕對定量法中,使用一標準曲線來呈現q-PCR訊號與加載的複本數的關聯性,或可以依據一數位PCR方法而被計算。這些以及其他的q-PCR定量法是本領域中熟悉此項技術人士所熟知的且它們的計算方式可以依據一給定的用途以及q-PCR系統而有所不同。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Ct ”或“Ct 值”意指循環閾值(cycle threshold)並且表示一q-PCR擴增反應分析的循環數,其中來自一報導子或探針的螢光訊號是表示擴增子(amplicon)生成首次超過一背景值(background level)而成為可偵測的。在某些具體例中,該Ct 是q-PCR擴增反應中變成指數期(exponential phase)之循環數。在某些具體例中,在起始材料(starting material)中的標的DNA的量越多,螢光訊號的顯著增加則越快出現,並產生一較低的Ct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ΔCt ”、“delta Ct ”或“dCt ”意指在兩種不同的樣品或反應之間,PCR的訊號通過固定閾值時數值循環數(numerical cycle number)的差異。在某些具體例中,ΔCt 是在兩種不同的樣品或反應之間,PCR之指數性擴增(exponential amplification)被達致時數值循環數的差異。
依據本發明,本發明提供一種量化在一個體內的一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mutant allele burden)的方法,其包含有:
提供一第一質體,其包括一位於該標的基因的一第一區域的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mutant allele sequence)以及一位於該標的基因的一第二區域的內部對照序列(internal control sequence),該第二區域是不同於該第一區域;
提供一第二質體,其包括一位於該標的基因的第一區域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wild-type allele sequence)以及該內部對照序列;
令得自於該個體的基因組DNA進行一使用一反應混合物(reaction mixture)的第一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俾以測量該標的基因的一突變型等位基因表現位準,該反應混合物含有(i)用於偵測該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的一突變型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mutant allele-specific primer pair)與一第一可偵測的探針(first detectable probe),以及(ii)用於偵測該內部對照序列的一內部對照序列-專一性引子對(internal control sequence-specific primer pair)與一第二可偵測的探針(second detectable probe);
令藉由使用該第二質體來連續稀釋所形成之第一質體的標準稀釋液(standard diluents)進行使用該反應混合物的第二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俾以建立該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一標準曲線;以及
令所測得之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表現位準與該標準曲線進行比對,俾以推定在該個體內的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
在某些具體例中,該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具有一實質上相同於該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的核苷酸長度,以及該第一質體具有一實質上相同於該第二質體的核苷酸長度。
依據本發明,用於該第一與第二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各者中的反應混合物可以進一步包括一阻斷劑(blocking agent),其雜交至該標的基因的一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並且抑制該突變型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中的至少一個引子結合至該標的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阻斷劑(blocking agent)”以及“寡核苷酸阻斷劑(oligonucleotide blocker)”可被相互交換使用,並且可以被設計成黏合(anneal)至與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所黏合者相同或相反的股(strand),並且可以在寡核苷酸阻斷劑的3’端、5’端和/或靠近3’端的內部位置修飾有一阻斷基團(blocking group)[例如,一“非-可延伸的部分(non-extendable moiety)”]。因此,舉例來說,為了抑制野生型等位基因[例如,大量的等位基因變異體(allelic variant)]的擴增反應同時允許擴增反應藉由該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的延伸發生在包含有一突變型等位基因(例如,稀少的等位基因變異體)之相同的或相反的股上時,寡核苷酸阻斷劑可以被設計成緊密地結合至該野生型等位基因。亦即,該非-可延伸部分可以提升匹配的(matched)與不匹配的(mismatched)標的序列之間在Tm上的差異性和/或降低不匹配的結合效率(priming efficiency),藉此改善分析的專一性(specificity)和/或選擇性(selectivity)。
在某些具體例中,該阻斷劑是一在3’-端具有一非-可延伸的部分的寡核苷酸。該非-可延伸的部分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胜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 PNA)、鎖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 LNA)、拉鍊核酸(zip nucleic acid, ZNA)、橋核酸(bridged nucleic acid, BNA)、蘇糖核酸(threose nucleic acid, TNA)、三唑核酸(triazole nucleic acid)、胺基-C7 (amino-C7)、非-可延伸的核苷酸(non-extendable nucleotide)、小溝結合子(minor groove binder, MGB),以及它們的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非-可延伸的核苷酸(non-extendable nucleotide)”意指一阻斷核酸聚合的核苷酸[例如,阻斷聚合酶通讀(read-through)]。在某些具體例中,該非-可延伸的核苷酸是一非-天然地存在的核苷酸(non-naturally occurring nucleotide)或一二-去氧核苷酸(dideoxynucleotides)[例如,2’, 3’-二-去氧核苷酸(亦即,二-去氧核苷酸三磷酸(di-deoxynucleotide triphosphates, ddNTP),其可以包括ddGTP、ddATP、ddTTP以及ddCTP)]。在某些具體例中,該非-天然地存在的核苷酸是isoC、isoG、去氧尿苷(deoxyuridine)、3’-去氧腺苷(3’-deoxyadenosine)、3’-去氧胸苷(3’-deoxythymidine)、3’-去氧鳥苷(3’-deoxyguanosine)、3’-去氧胞苷(3’-deoxycytidine)、反向的dT (inverted dT)、5’-甲基-去氧胞苷(5’-methyl-deoxycytidine)、2’-氟基(2’-fluoro)、8-氮雜-7-去氮-dA (8-aza-7-deaza-dA, ppA)、8-氮雜-7-去氮-dG (8-aza-7-deaza-dG, ppG)、2’-去氧假異胞苷(2’-deoxypseudoisocytidine, iso dC)、5-氟-2’-去氧尿苷(5-fluoro-2’-deoxyuridine, fdU),和/或一呈相反方向插入之其它天然-存在的核苷酸。
在一示範性具體例中,該阻斷劑是一在其3’-端具有二-去氧核苷酸三磷酸的寡核苷酸。
依據本發明,該標的基因在基因中可能具有一或多個單核苷酸多型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在某些具體例中,該標的基因是一疾病-關聯性基因(disease-associated gene),諸如癌症-關聯性基因(cancer-associated genes)以及與一遺傳性疾病(hereditary disease)有關聯的基因。
該標的基因的實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JAK2K-RasB-Raf 以及EGFR 。在一示範性具體例中,該標的基因為JAK2 且該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為JAK2 V617F。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發明將就下面的實施例來做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該等實施例僅是供例示說明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發明的實施上的限制。
實施例
一般實驗材料:
1. 在下面的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引子與探針是由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 Inc. (IDT)(Iowa,USA)所合成。
2. 細胞培養(cell cultures):
人類紅血球性白血病(HEL)細胞株[Human erythroleukemia (HEL) cell line](ATCC TIB-180TM )以及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轉化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細胞株[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cell line] UKE-1 (GM23245)分別是購自於美國類型培養物收集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VA, USA)以及Coriell Cell Repositories, Coriel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NJ, USA)。各別種類的細胞被培育在含有RPMI-1640 (Gibco)[補充有15% FBS以及2 mM L-麩醯胺酸(L-glutamine)]的培養皿中,繼而在培養條件設定為37℃以及5% CO2 的培養箱中進行培育。培養基的更換是每兩天被進行。當所培養的細胞達到70%匯聚(confluence)時,細胞繼代被進行。
3. 研究對象、血液樣品收集以及DNA萃取:
下面的實驗是經由台灣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的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of Chang-Gung Memorial Hospital, Chiayi, Taiwan)所核准。帶有骨髓增生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的患者(其在台灣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進行追蹤與治療)以及作為對照組的成年健康個體被招募來作為研究族群。針對血液樣品收集,本研究的各個參與者是依據赫爾辛基宣言(Declaration of Helsinki)而被提供書面的告知同意書(informed consent)。
收集自各個MPN病患以及健康個體的周邊靜脈血液(peripheral venous blood)被置於一含有EDTA的血液收集管中。周邊血液的顆粒細胞是使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離心(Ficoll-Hypaqu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來收取並被冷凍保存於RNAlaterTM 穩定溶液中(RNAlaterTM Stabilization Solution)(Cat. No.: AM 7020,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顆粒細胞的DNA被萃取出,並使用TRI Reagent® (Cat. No.: T9424, Sigma-Aldrich)來進行純化,繼而以焦碳酸二乙酯(diethylpyrocarbonate, DEPC)-處理的d2 H2 O予以稀釋,俾以製備一具有最終濃度為100 ng/μL的DNA試驗樣品以用於進一步的分析。
一般實驗方法:
1. 關於在本發明中所採用的實驗方法以及用於DNA選殖的相關技術,諸如,藉由限制酶的DNA切割、使用T4 DNA連接酶的DNA連接、瓊脂糖凝膠電泳、質體轉形等等,可參照下列在本技藝中所熟知的教科書:Sambrook J. and Russell D.W. (2001),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New York。前述的技術能夠由熟悉此技藝者根據他們的專業知識與經驗而被輕易地進行。
2. 統計學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組內與組間的q-PCR分析變異(intra- and inter-q-PCR assay variation)是藉由使用線性迴歸(linear regression)和/或皮爾森氏相關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來計算在等位基因負擔值上的變異係數而得到。各個統計學分析是使用社會科學統計套裝(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SPSS)軟體版本17.0來進行(購自於SPSS Inc.,芝加哥,USA)。針對各個統計學分析的顯著水準(level of significance)被設定為0.05。
實施例 1. 作為用於量化 JAK2 V617F 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 (mutant allele burden) 的標準之重組型質體的構築
為了最小化複本數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以及標準化JAK2 V617F等位基因負擔的量化,本發明的一對重組型質體被構築如下。
實驗方法:
由於較少體細胞突變存在於JAK2 基因的外顯子21,因此申請人選擇這個區域作為內部對照。使用以TRI Reagent® 自HEL細胞所萃取出的基因體DNA作為一模版並且使用如表1中所示的一前向引子H_JAK2_clon_exon21_F以及一反向引子H_JAK2_clon_exon21_R來進行PCR,一具有JAK2 外顯子21部分DNA序列的對照PCR產物(264 bp)被得到。所形成的對照PCR產物被純化,接著依據製造商的操作指南使用yT&A選殖套組(Yeastern Biotech,台北,台灣)而被接合至一選殖載體中,俾以得到一質體JAK2_Ctrl_yT&A。依據桑格氏定序法(Sanger sequencing)(製造商:ABI;型號:3730)所進行的定序分析,具有一如序列辨識編號: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之部分的JAK2 外顯子21是被包括在質體JAK2_Ctrl_yT&A中。
為了偵測JAK2 V617的突變,JAK2 的外顯子14被選作為一標的區域。使用如表1中所示的一前向引子SalI-hJAK2_WT/V617F_F以及一反向引子BamHI-hJAK2_WT/V617F_R,一具有JAK2 外顯子14之一突變型DNA序列的突變型PCR產物(323 bps)以及一具有JAK2 外顯子14之一野生型DNA序列的野生型PCR產物(323 bps)是分別使用下列模版來進行PCR而被獲得:萃取自HEL細胞的基因體DNA作為突變型DNA模版,以及萃取自健康成年個體之周邊血液顆粒細胞的DNA作為野生型DNA模版。所得到的突變型以及野生型PCR產物各別被插入至JAK2_Ctrl_yT&A質體的Sal I以及Bam HI位址內,俾以生成對應的一野生型目標重組型質體JAK2_WT_Ctrl_yT&A (3306 bps)以及一具有JAK2 V617F突變的突變型目標重組型質體JAK2_V617F_Ctrl_yT&A (3306 bps),如圖1所示,其中,JAK2 V617F突變位置(cDNA 1849 G>T)是以星號來標示。該野生型以及突變型目標重組型質體是分別由桑格氏定序法來確認包括部分的野生型JAK2 外顯子14 (序列辨識編號:6)以及部分的突變型JAK2 外顯子14 (序列辨識編號:7)。
表1
註:底線所標示的核苷酸各別表示如上方所示的限制酶之辨識位址
實施例 2. 驗證本發明 作為用於量化 JAK2 V617F 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標準之重組型質體的準確性
實驗方法:
得自於實施例1的野生型以及突變型目標重組型質體JAK2_WT_Ctrl_yT&A以及JAK2_V617F_Ctrl_yT&A (其分別代表0%以及100%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是以如下面的表2中所示的各種不同比例來被混合,以得到各自具有不同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6種重組型質體混合物(recombinant plasmid mixtures)(亦即,100%、50%、10%、1%、0.1%以及0.01%),其供作為用於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的標準稀釋液(standard diluents)。
表2
在上述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中的JAK2 V617F突變是依據製造商的操作指南使用兩種市售的套組[亦即,在RGQ PCR系統上所執行的RGQ PCR套組(Qiagen,德國),以及在QX200TM ddPCR系統上(Bio-Rad, CA, USA)所執行的PrimePCRTM 微滴式數位PCR突變偵測分析(ddPCR)(PrimePCRTM droplet digitalTM PCR Mutation Detection Assay)套組]而被偵測以及測定。將Qiagen RGQ PCR套組以及Bio-Rad QX200 ddPCR套組所測定之所有重組型質體混合物中所計算出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相互比較,接著使用線性迴歸(linear regression)來與期望值進行比對。
結果:
圖2顯示該重組型質體混合物之所期望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與由Qiagen RGQ PCR套組以及Bio-Rad QX200 ddPCR套組所測得之觀測值之間的相關圖。如圖2所示,在所期望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與使用Qiagen RGQ PCR套組所測得之觀測值之間具有一優異的相關性,且經計算的R2 值為0.9977。相似地,一近乎完美匹配亦被發現在所期望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以及使用Bio-Rad QX200 ddPCR套組所測得之觀測值之間,且經計算的R2 值為0.9965。
綜上所述,這些結果顯示本發明的野生型以及突變型目標重組型質體在生成用於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突變型等位基因之標準稀釋液上的可靠性。
實施例 3. 藉由定量雙重 PCR 分析 (quantitative duplex PCR assay) 來量化重組型質體混合物以及臨床樣品中的 JAK2 V617F 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
A、 JAK2 V617F 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標準曲線的建立
實驗方法:
1. 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plasmid-based standard curve):
7個重組型質體混合物(分別具有一為100%、10%、1%、0.1%、0.01%、0.001%以及0%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是依據實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而被製備。令這些重組型質體混合物各別作為DNA模版來進行定量雙重PCR分析,其是使用表3中所示的PCR反應混合物(PCR reaction mixture)與反應條件而在一Rotor-Gene Q (RGQ) 5plex HRM平台(Rotor-Gene Q 5plex HRM platform)(Cat No.: 9001580,Qiagen,德國)上被執行。如表4中所列的JAK2 _exon 14突變型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與探針以及JAK2 _exon 21-專一性引子對與探針是分別地被設計來透過JAK2 V617F的循環閾值(cycle threshold value)(亦即,Ct.FAM )來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的含量,以及透過JAK2 _exon 21的循環閾值(Ct.HEX )來量化JAK2 _exon 21的含量。複本數標準化(copy number normalization)是以所得到的ΔCt 值為基礎而使用下列公式來進行:
ΔCt = Ct.FAM – Ct.HEX
表3

表4
為了提升JAK2 V617F偵測的專一性以及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量化準確性,改良的定量雙重PCR分析{亦即,定量競爭型等位基因-專一性TaqMan雙重PCR (qCAST-Duplex PCR)分析[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TaqMan duplex PCR (qCAST-Duplex PCR) assay]是藉由進一步添加0.2 μL的寡核苷酸阻斷劑(oligonucleotide blocker)(序列辨識編號:14)至如表3中所示的q-PCR反應混合物中而被執行,該寡核甘酸阻斷劑是一JAK2 野生型等位基因-專一性阻斷劑,它被設計成在其3’端(3’-ddCTP)帶有一二-去氧胞核苷(di-deoxycytidine),俾以抑制JAK2 外顯子14突變型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結合至JAK2 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
之後,由此所得到之在寡核苷酸阻斷劑的存在與不存在下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的ΔCt 值分別被用來建立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標準曲線(亦即,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
2. 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cell-based standard curve):
相較於如上所述之在寡核苷酸阻斷劑的存在下藉由重組型質體混合物所建立的標準曲線,兩種細胞株(亦即,HEL細胞以及UKE-1細胞)被用來建立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的標準曲線(亦即,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並使用HCK 基因或JAK2 基因作為內部對照。“細胞-基因 ”的命名是用來代表由此得到之四個以細胞株為基礎的標準曲線的DNA的細胞來源(cellular origin)(亦即,HEL細胞或UKE-1細胞)以及內部對照基因(亦即,HCK 基因或JAK2 基因),亦即,HEL-JAK2 、HEL-HCK 、UKE-1-JAK 以及UKE-1-HCK
具體而言,HEL與UKE-1細胞的基因組DNA是使用TRI Reagent® (Cat. No.: T9424, Sigma-Aldrich)而被萃取並純化。該經純化的各個細胞類型的基因組DNA被混合以適量之來自於一健康成年個體的DNA,俾以獲得5個DNA標準稀釋液,其具有對應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亦即,100%、50%、10%、1%,以及0.1%)。令各個標準稀釋液作為DNA模版並使用如表3中所示的PCR反應混合物以及反應條件來進行上述的qCAST-雙重PCR分析,其中JAK2 基因被用來作為內部對照。當HCK 基因作為內部對照時,表3中的JAK2 _exon 21-專一性引子對與探針是被取代以如表5中所示之被設計來量化HCK 擴增子(Ct.HEX )的HCK -專一性引子對與探針。
表5
結果:
圖3顯示在寡核苷酸阻斷劑的存在與不存在下所得到之具有不同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中JAK2 V617F突變[由FAM-放射探針(FAM-emitting probe)所量化]以及JAK2 外顯子21 [由HEX-放射探針(HEX-emitting probe)所量化]的擴增曲線。圖4顯示藉由以圖3的擴增曲線為基礎來計算ΔCt 值所得到之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
如圖3所示,在含有範圍落在100%至0.01%之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中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量化之間沒有差異,其中在寡核苷酸阻斷劑的存在與不存在下所分別測得之具有0.01%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的Ct.FAM 值皆為36個循環。然而,在寡核苷酸阻斷劑的不存在下,含有0.01%、0.001%以及0%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的擴增曲線大多彼此重疊,並且特別地,含有0.001%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的Ct.FAM 值在36與37之間波動,其是由非-專一性擴增所造成的,導致難以區別含有0.001%與0.01%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換言之,透過添加寡核苷酸阻斷劑,含有0.01%、0.001%以及0%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的擴增曲線被清楚地分隔開而改善它們之間的判別。此外,如以JAK2 外顯子21作為內部對照所示的,相當大程度地重疊的擴增曲線表示:伴隨著起始於幾乎相同的定量PCR反應的循環數之JAK2 外顯子21的加速擴增(沒有受到寡核苷酸阻斷劑的存在所影響),結果產生了明確的q-PCR。
如圖4所示,分別在寡核苷酸阻斷劑的存在與不存在下以JAK2 V617F突變與JAK2 外顯子21的擴增曲線為基礎所建立之該等重組型質體混合物的標準曲線與期望線(expected line)(細虛線)達到了優異的相關性。特別地,相較於在未使用寡核苷酸阻斷劑下所建立的標準曲線,在寡核苷酸阻斷劑的存在下所建立的標準曲線是更緊密地與期望線(細虛線)重疊,特別是具有低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樣品。
上面的結果確認了在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上使用質體混合物來建立一標準曲線之明確的準確性。此外,透過添加寡核苷酸阻斷劑(其阻礙了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結合至野生型DNA模版來減少非-專一性擴增),qCAST-雙重PCR分析的靈敏度可大幅地改善。
圖5顯示用於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之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其是藉由使用來自兩個不同批次的HEL或UKE-1細胞的多種DNA稀釋液作為在qCAST-雙重PCR分析中的標準品並且以HCK 基因作為內部對照而被建立。如圖5所示,得自於兩個不同批次的HEL細胞之兩個HEL-HCK 標準曲線之間有明顯的位移,並且在兩個UKE-1-HCK 標準曲線中也發現了相似的結果。這個結果指出,在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中使用萃取自HEL與UKE-1細胞的基因組DNA作為標準品存在有顯著的不一致性。
B、 MPN 病患中使用以質體為基礎或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來量化 JAK2 V617F 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
實驗方法:
為了評估在本實施例第A項中所得到的標準曲線的準確性,5位MPN患者,其中包括4位JAK2 V617F-陽性病患(亦即,MPN 3、MPN 4、MPN11以及MPN 15)以及1位JAK2 V617F-陰性病患(亦即,MPN34),他們被招募來進行一初步分析。令每一位MPN病患的DNA測試樣品(其是依據前面一般實驗材料中標題為「3. 研究對象、血液樣品收集以及DNA萃取」的部分中所述的方法而被製備)進行如本實施例中第A項所述的qCAST-雙重PCR分析,其被進行三重複。各個病患中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是藉由將所得到的∆Ct 值拿來與在本實施例的第A項中所建立之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在寡核苷酸阻斷劑的存在下所建立)以及四個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中的一者相比較而被測定。
為供比較,5位MPN病患中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亦如實施例2中所提及的,使用Bio-Rad QX200 ddPCR套組而被測定。
此外,令來自於進一步招募的32位MPN病患(25位帶有JAK2 突變)的DNA測試樣品被進行與如上所述相同的qCAST-雙重PCR分析。計算依據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以及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包括HEL-HCK 以及UKE-1-HCK )所分別測得之各個樣品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接著使用線性迴歸以及皮爾森氏相關性分析來測定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
表6顯示藉由使用以質體為基礎與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的qCAST-雙重PCR分析以及藉由Bio-Rad QX200 ddPCR套組所測得之5位MPN病患中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
如表6所示,當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以及qCAST-雙重PCR被用來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時,由此所測得的各個樣品的數值是相似於使用Bio-Rad QX200 ddPCR套組所測得者,而且皆是高度一致且具有極小的偏差。再者,在被認為是JAK2 -陰性的MPN病患(亦即,MPN 34)中,由此所測得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是明顯低於0.01%,表示使用qCAST-雙重PCR分析以及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對於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能夠達到相對較低的偵測極限。相反地,當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與qCAST-雙重PCR一同被用來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時,可觀察到具有顯著偏差之高估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這顯示:使用HEL或UKE-1細胞作為標準品可能導致不一致的數據收集,並且可能導致偽陽性(false-positive)的結果。


圖6顯示使用依據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與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亦即,HEL-HCK 以及UKE-1-HCK )的qCAST-雙重PCR分析所測得之在32位MPN病患中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相關圖。如圖6所示,當HEL-HCK 被用來當作標準品時,對於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有明顯的高估,而且在從HEL-HCK 標準曲線與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所得到的結果之間繪製的曲線證實了相對差的相關性。另一方面,從UKE-1-HCK 以及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所得到的結果證實了些微較佳的相關性,但仍有不少的離群值。
綜上所述,這些數據表示由於HEL與UKE-1細胞這兩者對於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並非實用的基因組DNA標準,而屬不可靠的來源。相反地,在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上,可借助本發明依據以重組型質體所建立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而獲得可再現的且肯定的結果。
實施例 4. 驗證用於量化 MPN 病患中的 JAK2 V617F 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之依據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 qCAST- 雙重 PCR 分析的準確性
實驗方法:
為了評估使用在實施例3的第A項中所建立之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的靈敏度(sensitivity)(偵測極限),一來自於JAK2 -突變的MPN病患的DNA混合物的隨機集(random set)是使用健康成年個體的DNA而被序列地稀釋,俾以獲得8個DNA測試樣品(亦即,S1、S2、S3、S4、S5、S6、S7以及S8),它們分別地具有低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亦即,2%、1%、0.2%、0.1%、0.02%、0.01%、0.002%以及0.001%)。8個DNA測試樣品中的各者皆以三重複來進行qCAST-雙重PCR分析,以及以二重複來使用Qiagen RGQ PCR套組。
此外,為供綜合分析,70位MPN病患(包括55位JAK2 V617F-陽性以及15位JAK2 V617F-陰性的MPN病患)以及30位健康成年個體被招募。令來自於那些受試者的DNA測試樣品進行4個常用的靈敏性分析,包括Qiagen RGQ PCR套組、Bio-Rad QX200 ddPCR套組、競爭型等位基因-專一性TaqMan (CAST) PCR套組[Applied Biosystems (ABI), MA, USA]以及多重PCR擴增子定序法(multiplex PCR amplicon sequencing)(詳細的方法被描述如下),亦進行如實施例3的第B項當中所述之使用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俾以測定其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藉由使用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所得到的結果以及藉由常用的靈敏性分析所得到者被進行比較,並且使用線性迴歸以及皮爾森氏相關性分析予以分析,俾以評估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針對多重PCR擴增子定序法,基因組參考序列協會人類構築37 (Genome Reference Consortium Human Build 37)(GRCh37/hg19)的35個標的基因(包括JAK2 )的外顯子序列是從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CSC)的基因組瀏覽器(Genome Browser)被下載。針對該標的基因所設計之各個引子對包含一個對應的轉接子(adaptor),而期望的最大PCR產物大小被設定在小於300 bps。一使用Access ArrayTM 系統(Access ArrayTM system)(Fluidigm, CA, USA)之以微流體為基礎的方法(micro-fluid-based method)被用來建構用於各個DNA樣品的序列庫(sequence library),以及雙端150 bps循環高通量定序法(paired-end 150 bps cycl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是使用HiSeq 2500系統(Hiseq 2500 system)(Illumina, CA, USA)而被執行。在數據處理之後,定位(mapping)與變異辨識(variant calling)是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Qiagen, Germany)而被執行。JAK2 V617F突變的辨識是依據大於50的覆蓋率(coverage)以及大於1%的等位基因頻率(allelic frequency)的準則。
結果:
圖7顯示DNA測試樣品S1至S8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其是藉由使用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以及藉由Qiagen RGQ PCR套組所測得。如圖7所示,藉由該qCAST-雙重PCR分析所量化之DNA測試樣品S1至S8中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與期望值(expected values)具有較高的相似性以及優異的相關性,即使是在具有極低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0.01%)的DNA測試樣品中。相反地,當使用Qiagen RGQ PCR套組時,在期望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低於0.01%的DNA測試樣品中可觀察到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高估。這個結果表示:本發明依據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在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量化上可得到高度準確且可再現的結果,即使是低於0.01%的數值。
表7顯示由本發明qCAST-雙重PCR分析以及4個常用的靈敏性分析所測得之MPN病患與健康成年個體中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
圖8顯示由依據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所測得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以及由其他分析所測得者之間的相關圖。

表7
註:1)括號中的數字表示所偵測的案例數量/期望的案例數量。由於一些分析中的可
獲得性受限,該等分析所分析的DNA樣品數量之間有差異。
2)“n.d.”代表沒有偵測。
如表7與圖8所示,由本發明依據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所量測到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量化結果顯示出良好的相關性,以及與由4個常用的靈敏性分析中的任一者所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並且在任一個評估中沒有任何健康成年個體被檢測為JAK2 V617F-陽性,這顯示:本發明的方法的效能(performance)是可相比擬的並且準確的,而具有低偽陽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特別地,使用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以及Bio-Rad QX200 ddPCR分析的量測之間的結果是特別一致,而Bio-Rad QX200 ddPCR分析普遍被認為是在量化JAK2 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上最可靠的分析之一,但在臨床環境下可能不容易負擔的起。因此,本發明使用qCAST-雙重PCR分析以及以重組型質體作為標準品的量化方法具有更符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的優點。
總而言之,對於JAK2 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量化,藉由使用qCAST-雙重PCR分析以及使用重組型質體作為標準品,本發明的方法能夠得到可再現且肯定的結果,藉此改善了MPN分子診斷學上的準確性。
於本說明書中被引述的所有專利和文獻以其整體被併入本案作為參考資料。若有所衝突時,本案詳細說明(包含界定在內)將佔上風。
雖然本發明已參考上述特定的具體例被描述,明顯地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範圍和精神下可作出很多的修改和變化。因此意欲的是,本發明只受如隨文檢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示者的限制。
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徵與優點,在參照以下的詳細說明與較佳實施例和隨文檢附的圖式後,將變得明顯,其中:
圖1顯示重組型質體JAK2_WT_Ctrl_yT&A以及JAK2_V617F_Ctrl_yT&A的架構圖,其中AmpR代表一胺苄青黴素抗性基因(ampicillin resistance gene),JAK2 Ref.代表作為內部對照之部分的JAK2 外顯子21,JAK2 WT/V617F代表野生型或突變型JAK2 外顯子14,以及JAK2 c.1849 G>T代表JAK2 V617F突變位置;
圖2顯示由Qiagen RGQ PCR套組以及Bio-Rad QX200 ddPCR套組來測量之重組型質體混合物(recombinant plasmid mixtures)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allele burdens, AB)的觀測值與期望值之間的相關圖(correlation plots);
圖3顯示在有或沒有(無)寡核苷酸阻斷劑(oligonucleotide blocker)的情況下,具有不同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重組型質體混合物的擴增曲線(amplification curves),其中JAK2 V617F突變以及JAK2 外顯子21是分別由螢光素(FAM)-放射探針[fluorescein (FAM)-emitting probe]以及六氯-螢光素(HEX)-放射探針[hexachloro-fluorescein (HEX)-emitting probe]所偵測;
圖4顯示用於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之在有或沒有(無)寡核苷酸阻斷劑的情況下所建立之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plasmid-based standard curves);
圖5顯示使用兩個不同的批次的細胞作為標準製劑(standard preparation)之用於量化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之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cell-based standard curves),其中HEL-HCK 表示藉由使用HEL細胞作為標準品並且以HCK 基因作為內部對照而被建立的標準曲線,以及UKE-1-HCK 表示藉由使用UKE-1細胞作為標準品並且以HCK 基因作為內部對照而被建立的標準曲線;
圖6顯示依據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所測得之32位MPN病患中的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以及依據以細胞為基礎的標準曲線HEL-HCK 與UKE-1-HCK 所測得者之間的相關圖;
圖7顯示由依據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qCAST-Duplex PCR assay)以及由Qiagen RGQ PCR套組所測得之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與其期望值的比較;以及
圖8顯示由依據以質體為基礎的標準曲線之qCAST-雙重PCR分析所測得之MPN病患以及健康成年個體中JAK2 V617F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以及由多重PCR擴增子定序法、ABI CAST PCR套組、Qiagen RGQ PCR套組與Bio-Rad QX200 ddPCR套組中任一者所測得者之間的相關圖。

Claims (10)

  1. 一種量化在一個體內的一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方法,其包含有: 提供一第一質體,其包括一位於該標的基因的一第一區域的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以及一位於該標的基因的一第二區域的內部對照序列,該第二區域是不同於該第一區域; 提供一第二質體,其包括一位於該標的基因的第一區域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以及該內部對照序列; 令得自於該個體的基因組DNA進行一使用一反應混合物的第一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俾以測量該標的基因的一突變型等位基因表現位準,該反應混合物含有(i)用於偵測該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的一突變型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與一第一可偵測的探針,以及(ii)用於偵測該內部對照序列的一內部對照序列-專一性引子對與一第二可偵測的探針; 令藉由使用該第二質體來連續稀釋所形成之第一質體的標準稀釋液進行使用該反應混合物的第二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俾以建立該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一標準曲線;以及 令所測得之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表現位準與該標準曲線進行比對,俾以推定在該個體內的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
  2. 如請求項1的方法,其中該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具有一實質上相同於該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的核苷酸長度,以及該第一質體具有一實質上相同於該第二質體的核苷酸長度。
  3. 如請求項1的方法,其中用於該第一與第二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各者中的反應混合物進一步包括一阻斷劑,其雜交至該標的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並且抑制該突變型等位基因-專一性引子對中的至少一個引子結合至該標的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序列。
  4. 如請求項3的方法,其中該阻斷劑是一在3’-端具有一非-可延伸的部分的寡核苷酸,該非-可延伸的部分是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之群組:胜肽核酸、鎖核酸、拉鍊核酸、橋核酸、蘇糖核酸、三唑核酸、胺基-C7、非-可延伸的核苷酸、小溝結合子,以及它們的組合。
  5. 如請求項4的方法,其中該阻斷劑是一在其3’-端具有二-去氧核苷酸三磷酸的寡核苷酸。
  6. 如請求項1的方法,其中該標的基因是一疾病-關聯性基因。
  7. 如請求項6的方法,其中該疾病-關聯性基因是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之群組:癌症-關聯性基因、與一遺傳性疾病有關聯的基因,以及它們的組合。
  8. 如請求項7的方法,其中該標的基因是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之群組:JAK2K-RasB-RafEGFR ,以及它們的組合。
  9. 如請求項8的方法,其中該標的基因是JAK2
  10. 如請求項9的方法,其中該突變型等位基因序列是JAK2 V617F。
TW108109816A 2018-03-22 2019-03-21 量化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方法 TWI780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46646P 2018-03-22 2018-03-22
US62/646,646 2018-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702A true TW201940702A (zh) 2019-10-16
TWI780315B TWI780315B (zh) 2022-10-11

Family

ID=67984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9816A TWI780315B (zh) 2018-03-22 2019-03-21 量化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4698B2 (zh)
CN (1) CN110295218B (zh)
TW (1) TWI780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0122A1 (en) * 2021-10-23 2023-04-27 Strm.Bio Incorporated Gene editing to treat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CN114350767A (zh) * 2022-01-17 2022-04-15 武汉海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jak2基因v617f突变的引物和探针及其应用和试剂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116876D0 (en) * 2011-09-30 2011-11-16 Epistem Ltd Mutational analysis of JAK2
GB201121869D0 (en) * 2011-11-17 2012-02-01 Clarient Inc Method of 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
US20150259738A1 (en) * 2013-04-09 2015-09-17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Calibrators for use in high-resolution melt analysis and related methods
EP3339318A1 (en) * 2013-09-16 2018-06-27 CeMM - Forschungszentrum für Molekulare Medizin GmbH Mutant calreticulin for the diagnosis of myeloid malignancies
EP3090066A4 (en) * 2014-01-02 2017-08-30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Determinants of cancer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
MX2017005244A (es) * 2014-11-06 2017-08-18 Pharmaessentia Corp Regimen de dosificacion para interferon pegilado.
WO2016077409A1 (en) * 2014-11-12 2016-05-19 Neogenomics Laboratories, Inc. Determining tumor load and biallelic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lr mutation using peripheral blood plasma
EP3042587A1 (en) * 2015-01-09 2016-07-13 Gateway Global Limited Inflatable resting device
CN105274104B (zh) * 2015-12-01 2019-02-05 湖南宏雅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抗pd-l1抗体药物药效的检测试剂盒
CN105441573A (zh) * 2016-01-11 2016-03-30 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人类jak2基因v617f突变的引物、探针及试剂盒
WO2017201165A1 (en) * 2016-05-17 2017-11-23 Genecentric Diagnostics, Inc. Methods for subtyping of lung adenocarcinoma
CN106119386A (zh) * 2016-08-18 2016-11-16 上海睿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人jak2基因突变的pcr试剂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5218B (zh) 2023-09-01
CN110295218A (zh) 2019-10-01
US20190292586A1 (en) 2019-09-26
US11414698B2 (en) 2022-08-16
TWI780315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56866B2 (ja) 試料中の発生源寄与の決定のためのアッセイシステム
JP5531367B2 (ja) 標的配列の濃縮
KR20100063050A (ko) 디지털 pcr에 의한 다양한 길이의 핵산의 분석
JP5761891B2 (ja) ポリヌクレオチドプライマー
EP3455375B1 (en) Detection of met exon 14 deletions
EP3334834A1 (en) Method of preparing cell free nucleic acid molecules by in situ amplification
US20190256925A1 (en) Detection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JP2019162102A (ja) 末梢血中で、がんによって変化したrnaを検出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20140010093A (ko) 혼합 집단 중 표적 dna의 서열분석을 위한 키트 및 방법
JPWO2010001969A1 (ja) 標的核酸配列の増幅方法、それを用いた変異の検出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試薬
CN111020031A (zh) 序列特异性阻断剂结合特定pcr程序检测肿瘤基因突变的方法
AU2016286088A1 (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HLA-B*15:02 and use thereof
CN106939334B (zh) 一种孕妇血浆中胎儿dna含量的检测方法
TWI780315B (zh) 量化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方法
US10851408B2 (en) Methods and kits for detecting gene mutations
CN101235415B (zh) 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CN105018490A (zh) 用于检测人类mthfr基因多态性的引物对、探针及试剂盒
US20190177770A1 (en)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s from platelet enriched plasma samples
KR101845957B1 (ko) 프로히비틴 유전자 타깃 백혈병 진단용 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진단 방법
EP4074840A1 (en) Pcr method and pcr kit for increasing allelic discrimination
JP7335871B2 (ja) 短い核酸の多重検出
WO2020064006A2 (zh)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远处转移风险基因群及诊断产品和应用
JP7297902B2 (ja) 分析方法及びキット
NL2030347B1 (en) Primer set for detecting mutations of human serpinf1 gene and kit thereof
EP3006572A1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with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based on cisplat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