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0394A - 載帶、載帶之製造方法、帶狀包裝體以及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載帶、載帶之製造方法、帶狀包裝體以及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0394A
TW201940394A TW108106751A TW108106751A TW201940394A TW 201940394 A TW201940394 A TW 201940394A TW 108106751 A TW108106751 A TW 108106751A TW 108106751 A TW108106751 A TW 108106751A TW 201940394 A TW201940394 A TW 2019403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tape
storage portion
main body
component
e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內藤匡人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0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0394A/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載帶,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位於上側表面之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Description

載帶、載帶之製造方法、帶狀包裝體以及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收納部件之載帶、載帶之製造方法、帶狀包裝體以及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
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凹部之矩形性高且不易破損之壓印載帶及其製造方法。尤其是,專利文獻1中提出,「凹部12之側面部12b中,自壓印載帶10之表面彎曲之曲率半徑、即彎曲部15之曲率半徑優選為0~0.13mm。因此,可容易地按照規定配置收納部件,並且所收納之部件不易移動,因此能夠提高編帶時之部件收納率、安裝時之實裝精度及實裝率等。」
此外,專利文獻2中提出一種不會出現形態不良且可使部件收納部之部件收納狀態實現穩定化之壓印載帶及其製造方法。尤其是專利文獻2中提出,「部件收納部10中,凹部周緣部14之曲率半徑r越小,則凹部開口部12之形狀精度越高,並且側面18之錐形角度會變小,部件之收納狀態穩定。凹部周緣部14之曲率半徑r可考慮凹部開口部12之面積等後決定,例如若部件收納部10為可收納0402尺寸之部件之大小,則優選小於0.30mm,更優選小於0.20mm,尤 其優選小於0.12mm。若小於0.30mm,則可使所收納之部件實現穩定化。」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27342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225256號公報
例如,將尺寸為1mm以下之微細部件收納至載帶之凹部等處時,部件保持於搬運裝置之保持部,並於移動之凹部等通過之定時下降至凹部等內之規定高度位置。停止於凹部等內之部件會與移動之凹部等之邊緣直接發生干涉,並自保持部脫離。自保持部脫離之部件會直接收納至凹部等。但是,專利文獻1或2所述之載帶時,若曲率半徑過小,則部件到達凹部等內之規定高度位置前會與凹部等之邊緣發生干涉,插入性可能會降低。另一方面,若凹部等之邊緣之曲率半徑過大,則無法與保持於保持部且停留至規定高度位置之部件適當發生干涉,使部件脫離之功能可能會降低。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兼具部件之插入性之提高及部件自保持部脫離之功能之提高之載帶、該載帶之製造方法、帶狀包裝體以及該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一方面所涉及之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位於上側表面之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本發明之一方面為一種載帶之製造方法,該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該載帶之製造方法具備於相互嵌合之陽模與陰模之間配置作為載帶主體之載帶基材,並且藉由利用陽模及陰模夾住載帶基材,於載帶基材上形成作為收納部之凹陷之製程,該製程中,藉由於將陽模之中心與陰模之中心在載帶基材之長度方向上錯開之狀態下夾住載帶基材,於沿長度方向之剖面中,將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本發明之一方面所涉及之帶狀包裝體,其具備:載帶,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部件,其收納於收納部;以及蓋帶,其覆蓋收納部並黏接至載帶主體,載帶於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本發明之一方面為側面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該帶狀包裝體具備收納於載帶中之部件,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位於上側表面之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長度方向上之第 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根據該製造方法,將可脫離地保持於保持部之部件保持於收納部內之規定高度位置,並且移動載帶時,使第1方向側為進料方向之前方側、第2方向側為進料方向之後方側。隨著載帶之移動,收納部之第2方向側之邊緣與部件發生干涉,部件自保持部脫離後收納至收納部內。部件收納至收納部內後,藉由蓋帶覆蓋收納部,並黏接至載帶主體。
本發明之一方面所涉及之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收納部分別具備對向之第1及第2側壁,第1側壁之一部分具有第1形狀,第2側壁之相同部分具備不同之第2形狀,因此,將部件插入收納部時,第1形狀可容易地使部件旋入收納部,第2形狀可防止所插入之部件旋出收納部。
根據本發明之各方面,能夠兼具部件之插入性之提高以及使部件自保持部脫離之功能之提高。
1‧‧‧帶狀包裝體
2‧‧‧載帶
21‧‧‧載帶主體
21a‧‧‧上側表面
21b‧‧‧下側表面
21c‧‧‧平坦部
22‧‧‧開口
23‧‧‧收納部
23a‧‧‧第1側壁
23b‧‧‧第2側壁
23c‧‧‧第3側壁
23d‧‧‧第4側壁
23e‧‧‧底部
23f‧‧‧彎曲面
24‧‧‧鏈輪孔
25‧‧‧隆起部
3‧‧‧蓋帶
4‧‧‧部件
51‧‧‧陽模
52‧‧‧陰模
6‧‧‧部件搬運裝置
61‧‧‧吸附噴嘴
62‧‧‧工作臺
62a‧‧‧貫通孔
100‧‧‧載帶
100a‧‧‧收納部
100b‧‧‧第2邊緣
101‧‧‧載帶
101a‧‧‧收納部
101b‧‧‧第1邊緣
231‧‧‧收納部之第1邊緣
232‧‧‧收納部之第2邊緣
233‧‧‧收納部之第3邊緣
234‧‧‧收納部之第4邊緣
r1‧‧‧第1曲率半徑
r2‧‧‧第2曲率半徑
ra、rb‧‧‧曲率半徑
θ1、θ2‧‧‧傾斜角
B‧‧‧基材薄膜(載帶基材)
C1‧‧‧第1直線
C2‧‧‧第2直線
D1、D2、D3、D4‧‧‧厚度
Fd‧‧‧進料方向
L1‧‧‧長度
L5‧‧‧距離
X‧‧‧長度方向
圖1係顯示具備一實施方式之載帶之帶狀包裝體之局部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一實施方式之載帶之平面圖。
圖3(A)係表示沿圖2所示之III-III線之放大剖面圖。圖3(B)係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即與圖3(A)對應之放大剖面圖。
圖4(A)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方式之載帶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之圖。圖4(B)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方式之載帶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之圖。圖4(C)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方式之載帶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之圖。
圖5(A)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方式之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之圖。圖5(B)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方式之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之圖。圖5(C)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方式之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之圖。圖5(D)係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方式之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之圖。
圖6(A)係示意性地表示一比較方式之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之圖。圖6(B)係示意性地表示一比較方式之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之圖。
本實施方式之一方面所涉及之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位於上側表面之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載帶沿長度方向移動。移動之載帶之收納部到達部件之正下方時,載帶會暫時停止,利用保持部保持之部件向收納部內下降,並停止於收納部內之規定高度位置(部件下降製程)。然後,載帶再次開始移動,部件與收納部之邊緣發生干涉後自保持部脫離,並收納至保持部內(部件脫離製程)。載帶之收納部之邊緣具備於長度方向 上對向之第1方向側及第2方向側。例如,載帶之移動方向為第1方向時,部件下降製程中必須使部件下降時不與收納部之第1方向側之邊緣發生干涉,但若第1方向側之邊緣之曲率半徑過小,則於部件下降中難以避開第1方向側之邊緣,其結果為容易與第1方向側之邊緣發生干涉,插入性會降低。另一方面,部件脫離製程中,若第2方向側之邊緣之曲率半徑過大,則部件與第2方向側之邊緣發生干涉時,會以沿第2方向側之邊緣旋轉之方式覆蓋,可能會使部件自保持部脫離之功能降低。相對於此,本實施方式中,增大第1方向側之邊緣之曲率半徑,使第2方向側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小於第1方向側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其結果為,於部件下降製程中能夠提高部件之插入性,並且於部件脫離製程中能夠提高使部件自保持部脫離之功能。即,根據該實施方式所涉及之載帶,能夠兼具部件之插入性之提高以及使部件自保持部脫離之功能之提高。
該載帶中,例如第1方向側為載帶之進料方向之前方側,第2方向側為進料方向之後方側。
該載帶中,例如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具備包圍收納部之平坦部,收納部具備底部、自底部立起之側壁、以及連接側壁與平坦部之彎曲面,彎曲面能夠作為收納部之邊緣。與部件發生干涉之部分為彎曲面,因此不宜損傷部件。
該載帶中,例如收納部之底部為具備長度方向上對向之兩邊之四邊形,一邊之尺寸為1mm以下。收納至該收納部內之部件為長度1mm以下之微細部件,收納位置偏移之影響大。因此,藉由 使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之載帶獲得之利益大。此外,該載帶中,例如底部之一邊之尺寸亦可為0.1mm以上。
該載帶中,例如側壁與收納部之底部所成之傾斜角可形成為第2方向側之傾斜角大於第1方向側之傾斜角。傾斜角大係指以底部為基準,更接近直角。藉由減小第1方向側之傾斜角,能夠於部件下降製程中增大用來避開部件之空間,並能夠提高部件之插入性。此外,藉由增大第2方向側之傾斜角,能夠容易與保持於保持部之部件切實地發生干涉,提高使部件脫離之功能。
該載帶中,例如與載帶主體之收納部對應之厚度為第2方向側小於第1方向側。
該載帶中,例如第1方向側之曲率半徑為第2方向側之曲率半徑之2倍以上,並且第1方向側之曲率半徑能夠為0.05mm以上。
實施方式之一方面為一種載帶之製造方法,該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該載帶之製造方法具備於相互嵌合之陽模與陰模之間配置作為載帶主體之載帶基材,並且藉由利用陽模及陰模夾住載帶基材,於載帶基材上形成作為收納部之凹陷之製程。該製程中,藉由於將陽模之中心與陰模之中心在載帶基材之長度方向上錯開之狀態下夾住載帶基材,於沿長度方向之剖面中,將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根據該載帶之製造方法,可容易地製造能夠兼具部件之插入性之提高以及使部件自保持部脫離之功能之提高的載帶。
實施方式之一方面所涉及之帶狀包裝體,其具備:載帶,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部件,其收納於收納部;以及蓋帶,其覆蓋收納部並黏接至載帶主體,載帶於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根據該帶狀包裝體,能夠容易地實現部件適當地收納至載帶之收納部內之帶狀包裝體。
實施方式之一方面為具備收納至載帶之部件的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位於上側表面之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根據該製造方法,將可脫離地保持於保持部之部件保持於收納部內之規定高度位置,並且移動載帶時,使第1方向側為進料方向之前方側、第2方向側為進料方向之後方側。隨著載帶之移動,收納部之第2方向側之邊緣與部件發生干涉,部件自保持部脫離後收納至收納部內。部件收納至收納部內後,藉由蓋帶覆蓋收納部,並黏接至載帶主體。
根據該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能夠容易地製造部件適當地收納至載帶之收納部內之帶狀包裝體。
實施方式之一方面所涉及之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收納部分別具備對向之第1及第2側壁,第1側壁之一部分具有第1形狀,第2側壁之相同部分具備不同之第2形狀,因此,將部件插入收納部時,第1形狀可容易地使部件旋入收納部,第2形狀可防止所插入之部件旋出收納部。
根據該實施方式所涉及之載帶,能夠兼具部件之插入性之提高以及使部件自保持部脫離之功能之提高。
該載帶中,例如所述部分係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側壁之邊緣。
該載帶中,例如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第1側壁之邊緣具有較大之曲率半徑,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第2側壁之邊緣具有較小之曲率半徑。
實施方式之一方面所涉及之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收納部分別具備對向之第1及第2側壁,第1側壁之一部分具有第1形狀,第2側壁之與第1形狀對向之部分具有與第1形狀不同之第2形狀,部件插入收納部時,與第2形狀相比,第1形狀係容易將部件旋入收納部之形狀,與第1形狀相比,第2形狀係可防止插入收納部內之部件旋出收納部之形狀。
該載帶中,例如具有第1形狀之部分以及具有第2形狀之部分係位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側壁之邊緣。
上述形態中使用之術語中,「載帶」係指於帶狀載帶主體上設有收納部件之收納部之包裝用具,「收納部」係指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凹下之凹陷,其係至少形成可收納作為收納物件之部件之內部空間的有底孔。收納部之形狀能夠根據部件之形狀任意選擇。
「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係指假設使載帶向進料方向移動時朝向由保持部保持之部件側之面,通常為垂直方向之上方側之表面。再者,「進料方向」係指將部件插入收納部時載帶之前進方向,其係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方向。
「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係指俯視載帶主體時尺寸較長之方向,「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係指假設以包含以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與收納部交叉之方式延伸之直線的平面切斷載帶主體時之剖面。「位於上側表面之收納部之邊緣」係指於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中,位於凹下部位(收納部)之底部之上側且與載帶主體之平坦部連接之邊界部分。「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係指將「沿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出現之邊緣假設為圓弧時之曲率半徑,多處測定之曲率半徑出現誤差時,表示其平均值。
「帶狀包裝體」係指將電子部件等部件收納至載帶之收納部內,並以覆蓋收納部之開放口之方式將蓋帶黏接至載帶主體之部件搬運用構件。
「第2側壁之相同部分」係指與第1形狀對向之部分。「第1形狀容易將部件旋入收納部」係指,與第2形狀相比,具有容易將部件旋入收納部之形狀,「第2形狀可防止所插入之部件旋出收納 部」係指,與第1形狀相比,具有可防止插入收納部內之部件旋出收納部之形狀。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實施方式。再者,圖面之說明中對於相同或相等之要素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如圖1所示,帶狀包裝體1具備具有收納部23之載帶2、蓋帶3以及部件4。帶狀包裝體1中,蓋帶3以覆蓋收納部23之開口22之方式黏接至載帶2上。此外,部件4收納至載帶2之收納部23,並藉由載帶2及蓋帶3進行包裝。
再者,部件4為例如晶片部件(表面實裝電子部件)。部件4之形狀為例如長方體形狀。部件4之尺寸為1mm以下,例如長度為0.2~0.6mm,寬度為0.1~0.3mm。
如圖2及圖3A所示,載帶2具備載帶主體21,並於載帶主體21上設有收納部件4之收納部23。
載帶主體21係由含有耐熱性樹脂之樹脂材料形成之帶狀構件。耐熱性樹脂可為例如6尼龍(PA6)、66尼龍(PA66)、聚縮醛(POM)、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聚碳酸酯(PC)、改性聚苯醚(改性PPE)、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聚碸(PSF)、聚醚碸(PES)以及聚醚醯亞胺(PEI)等。耐熱性樹脂例如為熱變形溫度為100~300℃之樹脂,優選為100~150℃之樹脂。樹脂材料可含有耐熱性樹脂以外之成分,例如可含有防靜電劑、導電劑(碳黑等)等。
載帶主體21之厚度D1例如為0.10~0.40mm,優選為0.15~0.25mm。再者,收納部23之底部23e之厚度D2例如為0.01~0.30mm,優選為0.05~0.20mm。載帶主體21之寬度方向之長度L1例如為4~50mm,優選為4~12mm。
收納部23係自載帶主體21之一表面向另一表面凹下之有底孔部。一表面係將載帶2向進料方向Fd移動時朝向上方之上側表面21a,另一表面係相反側之下側表面21b。載帶2具有多個收納部23,多個收納部23例如沿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等間隔地排成一列進行配置。再者,本實施方式中為一列,但已可為多列。各收納部23間之距離L5例如為0.5~12.0mm,優選為0.5~2.0mm。此外,收納部23設置於載帶主體21之寬度方向上靠近一端部之位置。
載帶主體21上形成有用來將載帶2向進料方向Fd(長度方向X)搬運之鏈輪孔24。鏈輪孔24設置於載帶主體21之寬度方向上靠近另一端部之位置。鏈輪孔24沿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以固定間隔設有多個,鏈輪孔24之形狀及間隔可根據部件搬運裝置6(參照圖5(A))之齒形及間距等適當設定。
載帶主體21之上側表面21a中,收納部23以及鏈輪孔24以外之區域為平坦部21c。收納部23具備底部23e,例如底部23e為具備長度方向X上對向之兩邊之四邊形之大致平坦面。一邊尺寸為1mm以下,優選為0.8mm以下。此外,一邊尺寸為0.1mm以上,優選為0.3mm以上。
更具體地說,例如底部23e為具備一對短邊及一對長邊之長方形,一對長邊配置於沿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之兩側,一對短邊配置於沿與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正交之方向(寬度方向)之兩側。收納部23具備自底部23e之各邊立起之四個側壁23a、23b、23c、23d。自一對長邊立起之一對側壁23a、23b配置於沿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之兩側,自一對短邊立起之一對側壁23c、23d配置於沿載帶主體21之寬度方向之兩側。
以進料方向Fd為基準考慮時,進料方向Fd之前方側為第1方向,與第1方向對向之側、即進料方向Fd之後方側為第2方向。配置於沿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之兩側之一對側壁23a、23b中,位於第1方向側之側壁為第1側壁23a,位於第2方向側之側壁為第2側壁23b。再者,配置於沿載帶主體21之寬度方向之兩側之一對側壁23c、23d中,以進料方向Fd為基準時之右側側壁為第3側壁23c,寬度方向上與第3側壁對向之側壁、即左側側壁為第4側壁23d。
各側壁23a、23b、23c、23d之上端部分(邊緣)於上側表面21a上彎曲地連接至包圍收納部23之平坦部21c。於各側壁23a、23b、23c、23d之上端部分形成彎曲面23f之區域為收納部23之邊緣231、232、233、234。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區分多個側壁23a、23b、23c、23d,因此亦能夠分別區分形成於各側壁23a、23b、23c、23d之上端部分之收納部23之邊緣231、232、233、234。即,於第1側壁23a之上端部分設置收納部23之第1邊緣231,於第2側 壁23b之上端部分設置收納部23之第2邊緣232,於第3側壁23c之上端部分設置收納部23之第3邊緣233,於第4側壁23d之上端部分設置收納部23之第4邊緣234。再者,第1側壁23a之上端部分(收納部23之第1邊緣231)為第1形狀,第2側壁23b之上端部分(收納部23之第2邊緣232)為與第1形狀對應之第2側壁23b之相同部分,為第2形狀。
再者,收納部23之底部23e為圓形或橢圓形時,側壁彎曲連接,因此無法區分識別多個側壁。此時,假設通過收納部23之底部23e之圖心向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延伸至直線,俯視圖中該直線與側壁之上端部分交叉之兩處中,第1方向側為收納部23之第1邊緣231,第2方向側為收納部23之第2邊緣232。
沿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之剖面中,收納部23之第1邊緣231之曲率半徑r1與第2邊緣232之曲率半徑r2不同,即第1邊緣231之形狀(第1形狀)與收納部23之第2邊緣232之形狀(第2形狀)不同。具體而言,第2邊緣232之曲率半徑r2小於第1邊緣231之曲率半徑r1。例如,第1邊緣231之曲率半徑r1為第2邊緣232之曲率半徑r2之2倍以上,優選為3倍以上。此外,第1邊緣231之曲率半徑r1例如為0.05mm以上,優選為0.07mm以上。此外,第2邊緣232之曲率半徑r2例如為0.01mm以上,優選為0.03mm以上。
假設將收納部23之底部23e放大之虛擬面,將第1側壁23a與該虛擬面所成之傾斜角θ1與第2側壁23b與該虛擬面所成之 傾斜角θ2進行比較時,本實施方式中兩者大致相同。但是,如圖3(B)所示,第2側壁23b之傾斜角θ2可大於第1側壁23a之傾斜角θ1。
載帶主體21之下側表面21b上,對應收納部23設有隆起部25。將俯視圖中通過隆起部25之圖心且直行至收納部23之底部23e之直線假設為第1直線C1。另一方面,將俯視圖之通過收納部23之底部23e之圖心且直行至底部23e之直線假設為第2直線C2。相對於第1直線C1,第2直線C2向相對於進料方向Fd之後方側偏移。
載帶主體21之與收納部23對應之厚度中,形成有第1側壁23a之部分之厚度為第1方向側之厚度D3,形成有第2側壁23b之部分之厚度為第2方向側之厚度D4。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相對於第1直線C1,第2直線C2向進料方向Fd之後方側偏移,其結果為第2方向側之厚度D4小於第1方向側之厚度D3。
參照圖4(A)、圖4(B)、圖4(C),尤其以收納部23之製造為中心,說明載帶2之製造方法。載帶製造裝置具備空開間隙相互嵌合之陽模51及陰模52。陽模51係於載帶主體21之上側表面21a上形成收納部23之模具,陰模52係於載帶主體21之下側表面21b上形成隆起部25之模具。陽模51與陰模52中任一者為可動型,本實施方式中,陽模51係可向陰模52接近、遠離之可動型。此外,陽模51之中心線與陰模52之中心線偏離。偏離之方向為沿帶狀之基材薄膜(載帶基材)B之長度方向(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之方向。
該製造方法具備:於分開狀態之陽模51及陰模52之間配置作為載帶主體21之基材薄膜B之製程;以及藉由利用陽模51及 陰模52夾住載帶基材,於基材薄膜B上形成作為收納部23之凹陷之製程。具體而言,如圖4(A)所示,陽模51與陰模52待機於空開可插入作為載帶主體21之基材薄膜B之程度之間隙且相互對向之位置。
將基材薄膜B供給至陽模51與陰模52之間時(參照圖4(B)),陽模51下降並接近陰模52,並按壓基材薄膜B(參照圖4(C))。基材薄膜B由陽模51與陰模52夾住並被拉伸,基材薄膜B之上側表面21a按照陽模51之凸部進行凹陷,基材薄膜B之下側表面21b按照陰模52之凹部進行隆起。形成於基材薄膜B之上側表面21a之凹陷即為收納部23。為使成型性良好,可於成型前或成型中加熱基材薄膜B,使其柔軟。
形成收納部23時,陰模52之中心與陽模51之中心偏移0.01mm~0.03mm左右,以陰模52與陽模51之間隙左右不均之方式成型收納部23。其結果為與收納部23對應之載帶主體21之厚度為左右不同,厚度較薄側之收納部23之邊緣232之曲率半徑r2小,厚度較厚側之收納部23之邊緣231之曲率半徑r1大。陰模52相對於陽模51偏移之方向為沿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基材薄膜B之長度方向)之方向。
再者,本實施方式中,陽模51之位置未偏移,而是陰模52之位置相對於陽模51發生偏移。若使陽模51之位置發生偏移,則亦會相對於規定部件4之收納位置及拾取位置之鏈輪孔24發生偏移,必須進行微調。但是,本實施方式中,僅使陰模52發生偏移,因 此鏈輪孔24與收納部23之位置關係未發生偏移。其結果為,對於部件4之收納及最終用戶拾取部件4之位置無影響。
參照圖5(A)、圖5(B)、圖5(C)以及圖5(D),說明將部件4收納至載帶2之收納部23,製造帶狀包裝體1之方法。帶狀包裝體1藉由部件包裝裝置進行製造。部件包裝裝置具備:驅動機構(未圖示),其具備與鏈輪孔24嵌合且將載帶2向長度方向X搬運之鏈輪;部件搬運裝置6,其搬運部件4並將部件4收納至載帶2之收納部23;以及密封機構,其將蓋帶3黏接至載帶2之載帶主體21。
部件搬運裝置6例如具備:搬運工作臺62,其設有收納部件4之貫通孔62a;以及吸附噴嘴61,其將部件4保持至貫通孔62a內。搬運工作臺62例如可為搬運皮帶等。搬運工作臺62上等間隔地形成有多個貫通孔62a,並且長方體狀之部件4分別收納至貫通孔62a內。吸附噴嘴61於貫通孔62a內可自由升降,藉由吸附噴嘴61保持之部件4隨著吸附噴嘴61之下降,插入載帶2之收納部23內。吸附噴嘴61為保持部件4之保持部之一例,作為保持部,亦可為能夠保持部件4且能夠解除保持狀態之電磁鐵及真空裝置等。
載帶2藉由驅動機構沿載帶主體21之長度方向X移動。空收納部23到達部件4之正下方時會暫時停止,吸附噴嘴61向收納部23內下降,保持於吸附噴嘴61之部件4停止在收納部23內之規定高度位置(部件下降製程)。然後,載帶2再次開始移動,部件4與收納部23之第2邊緣232發生干涉後自保持部脫離,並收納至保持部內(部件脫離製程)。再者,載帶2之暫時停止時空收納部23與部 件4之位置關係中之「正下方」係指,例如不僅指俯視圖中通過部件4之底面之圖心,並且與直線C2平行之直線包含直線C2且包含於與載帶2之移動方向垂直之平面中時,根據目的,亦包含進料方向Fd或向其後方進行固定偏移之情形。
此處,本實施方式之收納部23之第1邊緣231之曲率半徑r1與收納部23之第2邊緣232之曲率半徑r2不同,第2邊緣232之曲率半徑r2小於第1邊緣231之曲率半徑r1。以下參照比較方式,說明其技術意義。
圖6(A)顯示第1比較方式之載帶100,圖6(B)顯示第2比較方式之載帶101。第1比較方式之載帶100之收納部100a之邊緣100b為固定,整體上曲率半徑ra較大。此外,第2比較方式之載帶101之收納部101a之邊緣101b為固定,整體上曲率半徑rb較小。
第1比較方式時,收納部100a之第2邊緣100b之曲率半徑ra大於本實施方式之收納部23之第2邊緣232。因此,收納部100a之第2邊緣100b與部件4發生干涉時,部件4以沿第2邊緣100b旋轉之方式覆蓋其上,自吸附噴嘴61之脫離並不適宜。其結果為部件4可能會旋出收納部100a。相對於此,本實施方式之收納部23中,第2邊緣232之曲率半徑r2小於第1比較方式。其結果為,能夠提高使部件4自吸附噴嘴61脫離之功能,並且有利於防止部件4旋出收納部23。
第2比較方式時,收納部101a之第1邊緣101b之曲率半徑rb小於本實施方式之收納部23之第1邊緣231。因此,於部件4 向收納部23下降之中途,該部件4會與收納部101a之第1邊緣101b發生干涉,可能會降低插入性。相對於此,本實施方式之收納部23時,第1邊緣231之曲率半徑r1大於第2比較方式。其結果為,能夠擴大可避開降下之部件4之上部空間,並且提高插入性。此外,即使部件4與第1邊緣231發生干涉,由於第1邊緣231之曲率半徑r1較大,所以能夠沿第1邊緣231切實收納至收納部23內。
此外,如圖3(B)所示,第2側壁23b之傾斜角θ2可大於第1側壁23a之傾斜角θ1。藉由減小第1側壁23a之傾斜角θ1,能夠擴大旨在使部件下降製程中下降之部件4避開第1方向側之邊緣231之上部空間,並能夠提高部件4之插入性。此外,藉由增大第2側壁23b之傾斜角θ2,能夠容易與由吸附噴嘴61保持之部件4切實地發生干涉,並提高使部件4脫離之功能。
將部件4收納至收納部23之載帶2直接藉由驅動機構搬運至密封機構。密封機構中,以覆蓋並塞住收納部23之開口22之方式將蓋帶3黏接至載帶主體21,形成帶狀包裝體1(圖5(D))。

Claims (14)

  1. 一種載帶,其特徵在於,具備:載帶主體;以及所述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沿所述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位於所述上側表面之所述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所述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載帶,其中,所述第1方向側為所述載帶之進料方向之前方側,所述第2方向側為所述進料方向之後方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載帶,其中,所述載帶主體之所述上側表面具備包圍所述收納部之平坦部,所述收納部具備底部、自所述底部立起之側壁以及連接所述側壁與所述平坦部之彎曲面,及所述彎曲面為所述收納部之邊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載帶,其中,所述底部為具備所述長度方向上對向之兩邊之四邊形,並且一邊之尺寸為1mm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載帶,其中,所述底部之一邊之尺寸為0.1mm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載帶,其中,所述側壁與所述底部所成之傾斜角中,所述第2方向側大於所述第1方向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載帶,其中,與所述載帶主體之所述收納部對應之厚度中,所述第2方向側小於所述第1方向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載帶,其中,所述第1方向側之所述曲率半徑為所述第2方向側之所述曲率半徑之2倍以上,並且所述 第1方向側之所述曲率半徑為0.05mm以上。
  9. 一種載帶之製造方法,該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所述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其特徵在於,具備於相互嵌合之陽模與陰模之間配置作為所述載帶主體之載帶基材,並且藉由所述陽模及所述陰模夾住所述載帶基材,於所述載帶基材上形成作為所述收納部之凹陷之製程,所述製程中,藉由於將所述陽模之中心與所述陰模之中心在所述載帶基材之長度方向上錯開之狀態下夾住所述載帶基材,於沿所述長度方向之剖面中,將所述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所述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10. 一種帶狀包裝體,其特徵在於,具備:載帶,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所述載帶主體之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部件,其收納至所述收納部;以及蓋帶,其覆蓋所述收納部並黏接至所述載帶主體,所述載帶中,於沿所述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所述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所述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
  11. 一種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該帶狀包裝體具備收納至載帶之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載帶具備載帶主體以及位於所述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沿所述載帶主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中,位於所述上側表面之所述收納部之邊緣之曲率半徑形成為所述長度方向上之第2方向側小於與其對向之第1方向側,將以可脫離之方式保持於保持部之所述部件保持於所述收納部內之規定高度位置, 以所述載帶之進料方向形成為所述第1方向側為前方側、所述第2方向側為後方側之方式,使所述載帶移動,隨著所述載帶之移動,使所述收納部之所述第2方向側之邊緣與所述部件發生干涉,使所述部件自所述保持部脫離後收納至所述收納部內,所述部件收納至所述收納部後,藉由蓋帶覆蓋所述收納部,並黏接至所述載帶主體。
  12. 一種載帶,其特徵在於,具備:載帶主體;以及所述載帶主體之上側表面之凹陷即多個收納部,所述收納部分別具備對向之第1及第2側壁,所述第1側壁之一部分具有第1形狀,所述第2側壁之相同部分具備不同之第2形狀,因此,將部件插入所述收納部時,所述第1形狀可容易地使所述部件旋入所述收納部,所述第2形狀可防止所插入之所述部件旋出所述收納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載帶,其中,所述部分為位於所述載帶主體之所述上側表面之所述側壁之邊緣。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載帶,其中,位於所述載帶主體之所述上側表面之所述第1側壁之所述邊緣具有較大之曲率半徑,位於所述載帶主體之所述上側表面之所述第2側壁之所述邊緣具有較小之曲率半徑。
TW108106751A 2018-02-28 2019-02-27 載帶、載帶之製造方法、帶狀包裝體以及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 TW2019403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5086 2018-02-28
JP2018035086A JP2019147610A (ja) 2018-02-28 2018-02-28 キャリアテープ、キャリアテープの製造方法、テープ状包装体、テープ状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394A true TW201940394A (zh) 2019-10-16

Family

ID=67849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751A TW201940394A (zh) 2018-02-28 2019-02-27 載帶、載帶之製造方法、帶狀包裝體以及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47610A (zh)
CN (1) CN209567306U (zh)
TW (1) TW20194039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2737B2 (ja) * 2019-10-07 2022-12-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ベーステープおよび電子部品連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2167A (ja) * 1996-11-19 1998-06-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包装体
JP3373420B2 (ja) * 1998-02-10 2003-02-04 株式会社 東京ウエルズ キャリアテープ、そ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体
JP4786345B2 (ja) * 2005-03-02 2011-10-05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エンボスキャリアテー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17250B2 (ja) * 2010-04-21 2014-02-12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エンボスキャリア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包装部品巻回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7610A (ja) 2019-09-05
CN209567306U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85655B1 (ko) 정밀부품 반송용 연쇄형 용기
JP3838786B2 (ja) 精密基板収納容器及びその位置決め構造並びに精密基板収納容器の位置決め方法
KR101472145B1 (ko) 기판 수납 용기
WO2008065892A1 (fr) Article moulé à plusieurs couleurs, procédé de moulage en plusieurs couleurs et conteneur de réception de substrat
JP6190726B2 (ja) 基板収納容器
US20070023931A1 (en) Carrier tap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KR20040099471A (ko) 전자 부품을 위한 캐리어 테이프
TW201940394A (zh) 載帶、載帶之製造方法、帶狀包裝體以及帶狀包裝體之製造方法
TWI745407B (zh) 電子零件收納帶用承載帶、電子零件收納帶及電子零件收納帶之製造方法
JP3957553B2 (ja) 小型物品の収納用キャリアテープ、収納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TW201637115A (zh) 載帶及載帶總成
TWI597225B (zh) 電子零件收納用運送帶、電子零件收納用運送帶之製造方法及包裝體
JP2008254772A (ja) キャリアテ−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64051B2 (ja) 製品収納容器
KR100809183B1 (ko) 정밀 기판용 수납 용기
TW201417991A (zh) 運送帶製造裝置
JPH10194376A (ja) キャリアおよび保護シート付トレーならびにトレー
JP2007161314A (ja) 電子部品搬送用トレイ
US20230282508A1 (en) Modified semiconductor die carrier and carrier tape
US20230141959A1 (en) Substrate-accommodating container
JPH06298290A (ja) チップトレ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チップパッケージ
JP4518707B2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
US10867232B2 (en)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storage case and storage case containing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JPH0520302B2 (zh)
JP4073260B2 (ja) 搬送トレ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