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8948A -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8948A
TW201938948A TW107146971A TW107146971A TW201938948A TW 201938948 A TW201938948 A TW 201938948A TW 107146971 A TW107146971 A TW 107146971A TW 107146971 A TW107146971 A TW 107146971A TW 201938948 A TW201938948 A TW 2019389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adhesive film
light guide
light source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6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4223B (zh
Inventor
米澤幸太
奥冨直紀
前嶋潤
武内義貴
杉山義治
永尾彰
廣田和英
木下恵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8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8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4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42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高導光板與撓性印刷基板的接著性,且提高框架與撓性印刷基板的接著性。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將接著膜配置於安裝有光源的基板的步驟;於對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接著膜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壓接於基板的第一壓接步驟;將基板設置於導光板,使接著膜與導光板接觸的步驟;於對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接著膜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壓接於基板及導光板的第二壓接步驟;於具有包圍導光板的框的框架內配置基板及導光板,使接著膜與框架接觸的步驟;以及於對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接著膜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壓接於基板、導光板及框架的第三壓接步驟。

Description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近年來,電子機器的小型化、薄型化不斷發展。對於此種電子機器中所搭載的液晶顯示裝置,有用以在相同的面積下獲得更大的顯示區域的窄邊框化、薄型化的需求。於顯示裝置的背光中,例如使用的是將射出白色光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為光源且使用導光板(亦稱為光導(light guide))的側光類型(side light type)(亦稱為邊緣發光(edge light)方式)的面光源裝置。提出了利用熱熔型接著劑將配線基板接著於導光板的面光源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608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圖14是面光源裝置100的剖面圖。面光源裝置100包括:導光板101、以與導光板101的入光面101A相向的方式配置的光源102。以包圍導光板101的側面及下表面的方式配置有框架103。撓性印刷基板(以下,亦稱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104配置於導光板101及光源102上。於導光板101的出光面101B側依次載置有擴散片105、多個稜鏡片106及遮光雙面片107。於框架103的底面配置有反射片108。使用雙面膠帶110將FPC 104固定於導光板101及框架103。
當將雙面膠帶110貼附於導光板101、框架103及FPC 104時,藉由雙面膠帶110暴露於大氣中,而存在雙面膠帶110的接著強度下降的可能性。藉由近年來的窄邊框化的需求,框架103的寬度變小,導光板101與雙面膠帶110的接著面積亦變小。雙面膠帶110的接著強度與雙面膠帶110的接著面積具有折衷的關係。因此,當框架103的寬度變小時,雙面膠帶110的接著強度下降,當導光板101與雙面膠帶110的接著面積變小時,雙面膠帶110的接著強度下降。當雙面膠帶110的接著強度下降時,存在雙面膠帶110自導光板101剝離,或雙面膠帶110自框架103剝離的可能性。
圖15是於面光源裝置100上載置有液晶顯示器111的情況下的示意圖。液晶顯示器111包括:玻璃112、上側偏光板113及下側偏光板114。圖15中,FPC 104固定於下側偏光板114,面光源裝置100與玻璃112藉由液晶主FPC 115而連接。因液晶主FPC 115的回彈性大,故朝液晶顯示器111側拉伸FPC 104。因此,藉由雙面膠帶110自導光板101剝離,或雙面膠帶110自框架103剝離,FPC 104自面光源裝置100伸出,而導致面光源裝置100的漏光。
鑒於此種狀況,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高導光板與撓性印刷基板的接著性,提高框架與撓性印刷基板的接著性。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中,為解決所述課題而採用了以下手段。即,本發明是一種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所述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將接著膜配置於安裝有光源的基板的步驟;於對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接著膜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壓接於基板的第一壓接步驟;將基板設置於導光板,使接著膜與導光板接觸的步驟;於對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接著膜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壓接於基板及導光板的第二壓接步驟;於具有包圍導光板的框的框架內配置基板及導光板,使接著膜與框架接觸的步驟;以及於對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接著膜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壓接於基板、導光板及框架的第三壓接步驟。
藉由接著膜被加熱,接著膜熔融,從而接著膜的接著強度變大。接著膜熔融後,藉由接著膜被冷卻,接著膜硬化。根據本發明,對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接著膜熔融後,將接著膜壓接於基板、導光板及框架,故於接著膜的接著強度大的狀態下,基板被固定於導光板及框架。因而,抑制接著膜自導光板剝離,且抑制接著膜自框架剝離。藉此,提高基板與導光板的接著性,且提高基板與框架的接著性。
於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第三壓接步驟中的加熱溫度較第一壓接步驟中的加熱溫度及第二壓接步驟中的加熱溫度高。於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進行了第三壓接步驟後的接著膜的接著強度較進行了第一壓接步驟後且進行第二壓接步驟前的接著膜的接著強度大,並且較進行了第二壓接步驟後且進行第三壓接步驟前的接著膜的接著強度大。於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接著膜為多個,於第一壓接步驟、第二壓接步驟及第三壓接步驟的至少一個中,使用具有多個突起部的加壓機構對基板進行加壓,多個突起部的間距對應於多個接著膜的間距。
另外,本發明是一種面光源裝置,所述面光源裝置包括:導光板,於側面具有光入射的入光面;光源,與導光板的入光面相向地配置;基板,安裝有光源;框架,收容導光板、光源及基板;以及接著膜,配置於導光板與基板之間及基板與框架之間,且熱壓接於導光板、基板及框架。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包括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以及接收自面光源裝置射出的光的顯示面板。本發明的電子機器包括本發明的顯示裝置。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高導光板與撓性印刷基板的接著性,且能夠提高框架與撓性印刷基板的接著性。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再者,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表示實施本發明的一例,並非將本發明限定成以下說明的具體的構成。
以下的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是作為液晶顯示裝置來進行說明,「面光源裝置」是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單元來進行說明。再者,「面光源裝置」亦可用於由顯示面板或電子紙構成的顯示裝置的前表面中所配置的前光(front light)等背光單元以外的用途。
<應用例> 圖1A是表示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圖。對圖1A的虛線A所示的步驟進行說明。於圖1A的虛線A所示的步驟中,將接著膜12配置於FPC 11,並且於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於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的步驟是第一壓接步驟的一例。於FPC 11中安裝有光源。FPC 11是基板的一例。於圖1A所示的例子中,於將多個接著膜12貼附於剝離紙21的狀態下,將多個接著膜12配置於FPC 11。於圖1A所示的例子中,多個接著膜12分離,但不限定於圖1A所示的例子,多個接著膜12亦可彼此相連。例如,如圖1B所示,接著膜12可為帶狀。於圖1B所示的例子中,將兩個帶狀的接著膜12貼附於剝離紙21。於使用圖1B所示的帶狀的接著膜12的情況下,於將帶狀的接著膜12貼附於剝離紙21的狀態下,將帶狀的接著膜12配置於FPC 11。藉由接著膜12被加熱,接著膜12熔融,從而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變大。接著膜12熔融後,藉由接著膜12被冷卻,接著膜12硬化。藉由接著膜12熔融後接著膜12硬化,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得以保持。接著膜12的加熱溫度越大,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越變大。
對圖1A的虛線B所示的步驟進行說明。於進行圖1A的虛線A所示的步驟前,將剝離紙21自接著膜12剝離。於圖1A的虛線B所示的步驟中,將FPC 11設置於導光板13,使接著膜12與導光板13接觸。於圖1A的虛線B所示的步驟中,於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及導光板13。於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及導光板13的步驟是第二壓接步驟的一例。
對圖1A的虛線C所示的步驟進行說明。於圖1A的虛線C所示的步驟中,將FPC 11、接著膜12及導光板13配置於框架14內,使接著膜12與框架14接觸。於圖1A的虛線C所示的步驟中,於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導光板13及框架14。於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導光板13及框架14的步驟是第三壓接步驟的一例。圖1A的虛線C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較圖1A的虛線A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高,且較圖1A的虛線B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高。
於圖1A的虛線B所示的步驟中,於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及導光板13。將FPC 11與導光板13接著,而將FPC 11固定於導光板13。因FPC 11被固定於導光板13,故於圖1A的虛線C所示的步驟中,當將FPC 11及導光板13配置於框架14內時,可避免FPC 11與導光板13的位置偏移。
於圖1A的虛線C所示的步驟中,將FPC 11、接著膜12及導光板13配置於框架14內後,於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導光板13及框架14。將FPC 11與導光板13接著,而將FPC 11固定於導光板13,並且將FPC 11與框架14接著,而將FPC 11固定於框架14。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後,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導光板13及框架14,故於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大的狀態下,FPC 11被固定於導光板13及框架14。因而,抑制接著膜12自導光板13剝離,並且抑制接著膜12自框架14剝離。藉由FPC 11與導光板13的接著性提高,且FPC 11與框架14的接著性提高,來抑制面光源裝置1的漏光。
(液晶顯示裝置的構成) 圖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構成的立體圖。如圖2所示,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作為背光單元而配置的面光源裝置1以及接收自面光源裝置1射出的光的顯示面板2。顯示面板2藉由對玻璃板所夾持、封入的液晶施加電壓而使光的透射率增減等來顯示圖像。以下,有時以面光源裝置1中的顯示面板2側為上表面側、以其相反面側為下表面側來進行說明。進而,此種液晶顯示裝置可搭載於各種電子機器。作為具備此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可例示智慧型電話、數位相機、平板終端、電子書、可穿戴式機器、導航裝置、電子辭典、電子廣告板等。
(面光源裝置1的構成) 圖3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構成的立體圖。圖4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構成的剖面圖。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包括:FPC 11、多個接著膜12、導光板13、框架14及多個光源15。另外,面光源裝置1包括:依次載置於導光板13的上表面側的擴散片16、稜鏡片17及遮光雙面膠帶18、及配置於導光板13的下表面側的反射片19。導光板13的下表面是導光板13的上表面的相反側的面。
FPC 11是於作為具有可撓性的絕緣性膜的基材上藉由導體箔而設置配線,並於表面接著作為保護用的絕緣性膜的蓋層或樹脂(感光性樹脂)而構成的配線基板。於FPC 11中設置有配線。FPC 11的配線用於對光源15的電力供給等。接著膜12配置於FPC 11的下表面等,將FPC 11固定於導光板13及框架14。FPC 11的下表面與導光板13的上表面相向。接著膜12配置於FPC 11與導光板13之間及FPC 11與框架14之間。接著膜12被熱壓接於FPC 11、導光板13及框架14。
導光板13為大致平板狀,由聚碳酸酯樹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等透光性的原材料形成。導光板13具有入光面13A及出光面13B。導光板13於側面具有入光面13A,且於與側面正交的上表面具有出光面13B。自光源15射出的光入射至導光板13的入光面13A。導光板13的出光面13B射出自光源15入射至導光板13內的光。導光板13的出光面13B是與顯示面板2相對的面。導光板13將自光源15入射至導光板13內的光導向出光面13B,從而出光面13B的整體或一部分發光。導光板13可包括導光板本體、以及較導光板本體的高度更高的光導入部。自光源15射出的光自光導入部效率良好地入射至導光板本體內,導光板13的光利用效率提高。藉由導光板本體較光導入部更薄,面光源裝置1的薄型化提高,從而包括面光源裝置1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提高。但是,實施方式的導光板13亦可為不具有光導入部的平板形狀。
框架14收容FPC 11、接著膜12、導光板13、光源15、擴散片16、稜鏡片17及反射片19。框架14可為具有包圍導光板13的框的框體(框狀構件),亦可為具有包圍導光板13的框、及立設有框的底板的箱體(箱狀構件)。框體可由四邊的側壁構件、具有開口的圓形側壁構件或具有開口的橢圓形側壁構件形成。另外,框體的四邊的側壁構件的拐角(corner)部分可為直角形狀,框體的四邊的側壁構件的拐角部分亦可為R形狀。
光源15與導光板13的入光面13A相向地配置。光源15自熒光部射出白色光。光源15例如為LED封裝體,但亦可使用LED封裝體以外的光源。光源15設置於FPC 11,且接受來自FPC 11的供電而驅動、點亮。例如,以使光源15的發光面與導光板13的入光面13A相向的方式將光源15安裝於FPC 11。光源15藉由包含螢光體的透光性樹脂(樹脂層)來將作為發光元件的LED晶片密封而形成。或者,可不於LED晶片上配置螢光體而於導光板13的出光面13B上配置螢光體層,亦可於反射片19上配置螢光體層。再者,作為光源15,亦可使用白色以外的LED光源。多個光源15可以一定的間隔呈一行地安裝於FPC 11。
於導光板13的出光面13B上配置擴散片16,且於擴散片16上配置一片或兩片的稜鏡片17。擴散片16為半透明的樹脂膜,且使自導光板13的出光面13B射出的光擴散而擴展光的指向特性。稜鏡片17為於上表面形成有三稜柱狀的微細圖案的透明的樹脂膜,將經擴散片16擴散的光聚集,以使自上表面側觀察面光源裝置1時的亮度上升。遮光雙面膠帶18為上下兩表面成為黏接面的黑色的黏接帶。遮光雙面膠帶18為具有開口的邊框形狀(環(ring)狀)。遮光雙面膠帶18沿框架14的外周部分配置,抑制光漏出至面光源裝置1的外部。
反射片19以與導光板13的下表面相接的方式配置,且經由接著層而貼附於框架14。反射片19為具有多層膜結構的高反射膜、反射率高的白色樹脂片或包含金屬箔等的平滑的片材,且以導光板13內的光不會自面光源裝置1的下表面洩漏的方式對光進行反射。於框架14為具有框體及底板的箱體的情況下,反射片19配置於導光板13與框架14的底板之間。
圖5~圖7是將接著膜12熱壓接於FPC 11的步驟的說明圖。如圖5所示,準備FPC 11、貼附於剝離紙21的多個接著膜12。以於安裝於FPC 11的多個光源15之間配置各接著膜12的方式將多個接著膜12貼附於剝離紙21。於圖5所示的例子中,多個接著膜12分離,但不限定於圖5所示的例子,多個接著膜12亦可彼此相連。例如,接著膜12可為帶狀,亦可將兩個帶狀的接著膜12貼附於剝離紙21。接著膜12例如為薄帶狀構件。如圖6所示,將FPC 11、貼附於剝離紙21的多個接著膜12裝設於壓接裝置31。壓接裝置31包括加壓機構32、及工作台(台)33。於加壓機構32中內置有加熱器。於工作台33中亦內置加熱器。加壓機構32為梳齒形狀,且具有多個突起部34。將FPC 11、貼附於剝離紙21的多個接著膜12載置於工作台33。多個接著膜12與FPC 11的下表面接觸。
如圖7所示,藉由加壓機構32下降,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接觸FPC 11的上表面,從而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對FPC 11加壓。FPC 11的上表面是FPC 11的下表面的相反側的面。熱自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傳遞至FPC 11,從而接著膜12被加熱。藉由接著膜12被加熱,接著膜12熔融。因對FPC 11施加負荷,故於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接著膜12被壓接於FPC 11。圖7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例如為50℃以上70℃以下,但並不限定於該溫度範圍。圖7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例如為5秒以上20秒以下,但並不限定於該時間範圍。
加壓機構32具有平面構件、及設置於平面構件的突起部34。突起部34朝配置有工作台33的方向突起。突起部34的間距對應於接著膜12的間距。例如,突起部34的間距與接著膜12的間距一致或近似。突起部34的間距是與鄰接的突起部34之間的距離和突起部34的寬度的合計。接著膜12的間距是與鄰接的接著膜12之間的距離和接著膜12的寬度的合計。藉由突起部34的間距對應於接著膜12的間距,當加壓機構32接觸FPC 11的上表面時,熱被有效地自加壓機構32傳遞至接著膜12。接著膜12配置於光源15的附近。藉由熱被有效地自加壓機構32傳遞至接著膜12,而抑制當加壓機構32接觸FPC 11的上表面時的光源15的溫度上升。接著膜12熔融後,藉由接著膜12被冷卻,接著膜12硬化。藉由接著膜12硬化,接著膜12被固定於FPC 11。接著膜12硬化後,自接著膜12剝離剝離紙21。
圖8及圖9是將接著膜12熱壓接於FPC 11及導光板13的步驟的說明圖。如圖8所示,將FPC 11、接著膜12及導光板13裝設於壓接裝置31。以FPC 11的下表面與導光板13的出光面13B相對的方式,將FPC 11設置於導光板13,使接著膜12與導光板13接觸。於使用兩個帶狀的接著膜12的情況下,使兩個帶狀的接著膜12的一者與導光板13接觸。於圖8中雖未圖示,但於FPC 11中安裝有多個光源15。以光源15的發光面與導光板13的入光面13A相向的方式將FPC 11設置於導光板13的端部。
如圖9所示,藉由加壓機構32下降,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接觸FPC 11的上表面,從而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對FPC 11加壓。熱自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傳遞至FPC 11,從而接著膜12被加熱。藉由接著膜12被加熱,接著膜12熔融。因對FPC 11施加負荷,故於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接著膜12被壓接於FPC 11及導光板13。圖9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例如為50℃以上70℃以下,但並不限定於該溫度範圍。圖9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例如為5秒以上20秒以下,但並不限定於該時間範圍。接著膜12熔融後,藉由接著膜12被冷卻,接著膜12硬化。藉由接著膜12硬化,FPC 11與導光板13接著,FPC 11被固定於導光板13。
圖10及圖11是將接著膜12熱壓接於FPC 11、導光板13及框架14的步驟的說明圖。首先,將FPC 11、接著膜12、導光板13及反射片19配置於框架14內,使接著膜12與框架14接觸。於使用兩個帶狀的接著膜12的情況下,使兩個帶狀的接著膜12的另一者與框架14接觸。例如,於框架14的內周部分形成有階差面的情況下,使接著膜12與框架14的階差面接觸。因FPC 11被固定於導光板13,故當將FPC 11、接著膜12及導光板13配置於框架14內時,可抑制FPC 11與導光板13的位置偏移。接著,如圖10所示,將FPC 11、接著膜12、導光板13、框架14及反射片19裝設於壓接裝置31。藉此,將收容FPC 11、接著膜12、導光板13及反射片19的框架14載置於工作台33。於圖10所示的例子中,FPC 11及接著膜12橫跨導光板13及框架14,並且接著膜12與導光板13及框架14接觸。於使用兩個帶狀的接著膜12的情況下,FPC 11橫跨導光板13及框架14,並且兩個帶狀的接著膜12的一者與導光板13接觸,兩個帶狀的接著膜12的另一者與框架14接觸。
如圖11所示,藉由加壓機構32下降,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接觸FPC 11的上表面,從而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對FPC 11加壓。熱自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傳遞至FPC 11,從而接著膜12被加熱。藉由接著膜12被加熱,接著膜12熔融。因對FPC 11施加負荷,故於接著膜12熔融的狀態下,接著膜12被壓接於FPC 11、導光板13及框架14。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例如為80℃以上120℃以下,但並不限定於該溫度範圍。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可與圖7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相同,亦可與圖7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不同。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可與圖9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相同,亦可與圖9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不同。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例如為10秒以上480秒以下,但並不限定於該時間範圍。
接著膜12熔融後,藉由接著膜12被冷卻,接著膜12硬化。藉由接著膜12硬化,FPC 11與導光板13接著,並且FPC 11與框架14接著,FPC 11被固定於導光板13,並且FPC 11被固定於框架14。接著膜12硬化後,藉由於導光板13的出光面13B側依次載置擴散片16、稜鏡片17及遮光雙面膠帶18,來製造面光源裝置1。
如圖14所示,於使用雙面膠帶110將FPC 104固定於導光板101及框架103的情況下,藉由雙面膠帶110暴露於大氣中,而存在雙面膠帶110的接著強度下降的可能性。於圖11所示的步驟中,對接著膜12進行加熱且接著膜12熔融後,將接著膜12壓接於FPC 11、導光板13及框架14,故於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大的狀態下,FPC 11被固定於導光板13及框架14。因而,抑制接著膜12自導光板13剝離,並且抑制接著膜12自框架14剝離。藉此,FPC 11與導光板13的接著性提高,並且FPC 11與框架14的接著性提高,而抑制面光源裝置1的漏光。
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較圖7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及圖9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高。因此,進行了圖11所示的步驟後的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較進行了圖7所示的步驟後且進行圖9所示的步驟前的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大。另外,進行了圖11所示的步驟後的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較進行了圖9所示的步驟後且進行圖11所示的步驟前的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大。因而,將FPC 11固定於導光板13及框架14的接著膜12的接著強度大。因此,抑制接著膜12自導光板13剝離,並且抑制接著膜12自框架14剝離。藉此,FPC 11與導光板13的接著性提高,並且FPC 11與框架14的接著性提高,而抑制面光源裝置1的漏光。
於所述中,示出了加壓機構32具有多個突起部34的構成例,但實施方式並不限定於該構成例。加壓機構32可不具有多個突起部34,加壓機構32可具有平面構件。於圖7所示的步驟、圖9所示的步驟及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至少一個中,可為:加壓機構32的平面構件與FPC 11的上表面接觸,加壓機構32的平面構件對FPC 11加壓。於圖7所示的步驟、圖9所示的步驟及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至少一個中,可為: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與FPC 11的上表面接觸,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對FPC 11加壓。
圖12是使用雙面膠帶110將FPC 104固定於導光板101的情況下的剪切強度與使用接著膜12將FPC 11固定於導光板13的情況下的剪切強度的比較圖。圖12的縱軸表示剪切強度(N/mm2 )。於圖12的橫軸中,將使用雙面膠帶110將FPC 104固定於導光板101的情況表示為比較例1,將使用接著膜12將FPC 11固定於導光板13的情況表示為實施例1。實施例1中的接著膜12的面積與比較例1中的雙面膠帶110的面積為相同程度。使用夾具將導光板101的一端及FPC 104夾住,並且將導光板101的另一端夾住,藉由拉伸導光板101的一端及FPC 104,來測定剪切強度。另外,使用夾具將FPC 11及導光板13的一端夾住,並且將導光板13的另一端夾住,藉由拉伸FPC 11及導光板13的一端,來測定剪切強度。如圖12所示,實施例1中的剪切強度較比較例1中的剪切強度提高了2倍左右。
圖13是使用雙面膠帶110將FPC 104固定於導光板101及框架103的情況下的剝離強度與使用接著膜12將FPC 11固定於導光板13及框架14的情況下的剝離強度的比較圖。圖13的縱軸表示剝離強度(N/mm2 )。於圖13的橫軸中,將使用雙面膠帶110將FPC 104固定於導光板101及框架103的情況表示為比較例2、比較例3,將使用接著膜12將FPC 11固定於導光板13及框架14的情況表示為實施例2。實施例2中的接著膜12的面積與比較例2中的雙面膠帶110的面積為相同程度。比較例3中的雙面膠帶110的面積是實施例2中的接著膜12的面積的約3.3倍。比較例2中的雙面膠帶110的種類與比較例3中的雙面膠帶110的種類不同。於導光板101的入光面101A側的框架103安裝夾具,並於垂直方向上抬高框架103,藉此測定剝離強度。於導光板13的入光面13A側的框架14安裝夾具,並於垂直方向上抬高框架14,藉此測定剝離強度。如圖13所示,實施例2中的剝離強度較比較例2中的剝離強度提高了38倍左右。如圖13所示,實施例2中的剝離強度較比較例3中的剝離強度提高了1.25倍左右。
<變形例> 可將圖11所示的步驟如以下般進行變形。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可與圖7所示的步驟及圖9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相同。於進行了圖11所示的步驟後,於較圖7所示的步驟、圖9所示的步驟及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高的加熱溫度的條件下,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與FPC 11的上表面接觸,加壓機構32的突起部34對FPC 11加壓。較圖7所示的步驟、圖9所示的步驟及圖11所示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高的加熱溫度例如為80℃以上120℃以下,但並不限定於該溫度範圍。該情況下的加熱時間及壓接時間例如為10秒以上480秒以下,但並不限定於該時間範圍。接著膜12熔融後,藉由接著膜12被冷卻,接著膜12硬化。接著膜12硬化後,藉由於導光板13的出光面13B側依次載置擴散片16、稜鏡片17及遮光雙面膠帶18,來製造面光源裝置1。
1、100‧‧‧面光源裝置
2‧‧‧顯示面板
11、104‧‧‧FPC
12‧‧‧接著膜
13、101‧‧‧導光板
14、103‧‧‧框架
15、102‧‧‧光源
16、105‧‧‧擴散片
17、106‧‧‧稜鏡片
18‧‧‧遮光雙面膠帶
19、108‧‧‧反射片
21‧‧‧剝離紙
31‧‧‧壓接裝置
32‧‧‧加壓機構
33‧‧‧工作台
34‧‧‧突起部
13A、101A‧‧‧入光面
13B、101B‧‧‧出光面
107‧‧‧遮光雙面片
110‧‧‧雙面膠帶
111‧‧‧液晶顯示器
112‧‧‧玻璃
113‧‧‧上側偏光板
114‧‧‧下側偏光板
115‧‧‧液晶主FPC
A、B、C‧‧‧虛線
圖1A是表示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圖。 圖1B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接著膜的一例的圖。 圖2是例示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3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4是例示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5是將接著膜壓接於FPC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6是將接著膜壓接於FPC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7是將接著膜壓接於FPC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8是將接著膜壓接於FPC及導光板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9是將接著膜壓接於FPC及導光板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10是將接著膜壓接於FPC、導光板及框架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11是將接著膜壓接於FPC、導光板及框架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12是比較例1中的剪切強度與實施例1中的剪切強度的比較圖。 圖13是比較例2、比較例3中的剝離強度與實施例2中的剝離強度的比較圖。 圖14是面光源裝置的剖面圖。 圖15是於面光源裝置上載置有液晶顯示器的情況下的示意圖。

Claims (7)

  1. 一種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包括: 將接著膜配置於安裝有光源的基板的步驟; 於對所述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所述接著膜熔融的狀態下,將所述接著膜壓接於所述基板的第一壓接步驟; 將所述基板設置於導光板,使所述接著膜與所述導光板接觸的步驟; 於對所述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所述接著膜熔融的狀態下,將所述接著膜壓接於所述基板及所述導光板的第二壓接步驟; 於具有包圍所述導光板的框的框架內配置所述基板及所述導光板,使所述接著膜與所述框架接觸的步驟;以及 於對所述接著膜進行加熱且所述接著膜熔融的狀態下,將所述接著膜壓接於所述基板、所述導光板及所述框架的第三壓接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三壓接步驟中的加熱溫度較所述第一壓接步驟中的加熱溫度及所述第二壓接步驟中的加熱溫度高。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進行了所述第三壓接步驟後的所述接著膜的接著強度較進行了所述第一壓接步驟後且進行所述第二壓接步驟前的所述接著膜的接著強度大,並且較進行了所述第二壓接步驟後且進行所述第三壓接步驟前的所述接著膜的接著強度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接著膜為多個, 於所述第一壓接步驟、所述第二壓接步驟及所述第三壓接步驟的至少一個中,使用具有多個突起部的加壓機構對所述基板進行加壓, 多個所述突起部的間距對應於多個所述接著膜的間距。
  5. 一種面光源裝置,其包括: 導光板,於側面具有光入射的入光面; 光源,與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相向地配置; 基板,安裝有所述光源; 框架,收容所述導光板、所述光源及所述基板;以及 接著膜,配置於所述導光板與所述基板之間及所述基板與所述框架之間,且熱壓接於所述導光板、所述基板及所述框架。
  6.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以及 顯示面板,接收自所述面光源裝置射出的光。
  7. 一種電子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裝置。
TW107146971A 2018-01-22 2018-12-25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694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8107 2018-01-22
JP2018008107A JP2019129000A (ja) 2018-01-22 2018-01-22 面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8948A true TW201938948A (zh) 2019-10-01
TWI694223B TWI694223B (zh) 2020-05-21

Family

ID=67301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6971A TWI694223B (zh) 2018-01-22 2018-12-25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29000A (zh)
TW (1) TWI694223B (zh)
WO (1) WO20191426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304A (zh) 2020-09-29 2022-04-12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面发光光源以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7767A (ja) * 2002-01-16 2003-07-25 Toshiba Corp 面光源装置
JP2004006081A (ja) * 2002-05-31 2004-01-08 Omron Corp 面光源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062603B2 (ja) * 2010-07-29 2012-10-31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テレビ受信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
JP6027331B2 (ja) * 2012-04-06 2016-11-16 ポリマテック・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導光シートおよび加飾成形体
DE112014003943B4 (de) * 2013-08-30 2020-11-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it einem Berührungssensor ausgestattete Anzeig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KR102112198B1 (ko) * 2013-11-06 2020-05-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6311569B2 (ja) * 2014-10-21 2018-04-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7086717B2 (ja) * 2017-07-21 2022-06-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光源装置、これを備え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4223B (zh) 2020-05-21
JP2019129000A (ja) 2019-08-01
WO2019142618A1 (ja) 2019-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6390B (zh)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JP39872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1769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121249A1 (en) Package structure of a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0908180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US20090116244A1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TWI693457B (zh)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TW201227084A (en) Backlight module
CN11309343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531291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30326421A1 (en) Light-emitting assembly
WO2020124891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5004132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069704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210077849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TW201400940A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US2011014919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TWI694223B (zh) 面光源裝置的製造方法
CN107436507A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JP2019023993A (ja) 光源装置、これを備え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21586A (ja) 面光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0174791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395015B (zh) 顯示裝置
KR10131843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18082360A1 (zh) 灯条、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