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7040A - 片材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7040A
TW201937040A TW108106248A TW108106248A TW201937040A TW 201937040 A TW201937040 A TW 201937040A TW 108106248 A TW108106248 A TW 108106248A TW 108106248 A TW108106248 A TW 108106248A TW 201937040 A TW201937040 A TW 2019370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arse
sheet
section
coarsely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2184B (zh
Inventor
阿部隆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1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06Cutting the edges of the paper-web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21B1/061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using cutt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21B1/063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using grind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21B1/08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the raw material being waste paper; the raw material being rags
    • D21B1/1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the raw material being waste paper; the raw material being rags by cutting ac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C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REMOVING NON-CELLULOSE SUBSTANCES FROM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S; REGENERATION OF PULPING LIQUORS; APPARATUS THEREFOR
    • D21C5/00Other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cellulose, e.g. cooking cotton linters ;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cellulose-containing starting materials
    • D21C5/02Working-up waste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9/00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有利於裝置之小型化,且可容易地再利用由片材產生之剩餘部分。
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片材形成部,其使用包含纖維之材料形成片材;搬送部,其搬送上述片材;切斷部,其切斷位於與上述片材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之上述片材的一緣部、與另一緣部;第1粗碎部,其將藉由以上述切斷部切斷上述一緣部而產生之第1剩餘部分粗碎;及第2粗碎部,其將藉由以上述切斷部切斷上述另一緣部而產生之第2剩餘部分粗碎。

Description

片材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片材製造裝置。
近年以來,將使用過之廢紙再生,製造新紙材的情況越來越廣泛。已知有一種於將該廢紙再生時,對廢紙進行適於再生之處理的廢紙處理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廢紙處理裝置具備:第1再生紙漿部,其將廢紙之裁斷紙片進行解離而調製再生紙漿;脫墨紙漿部,其將再生紙漿漂白而調製脫墨紙漿;抄紙部,其將脫墨紙漿進行抄紙而調製再生紙;精加工部,其將以抄紙部調製之再生紙切割為特定尺寸;及第2再生紙漿部,其將以精加工部產生之剩餘紙片(亦稱為所謂之「耳料」者)返回至脫墨紙漿。該廢紙處理裝置可藉由具備第2再生紙漿部,而防止浪費剩餘紙片。
第2再生紙漿部具有:剩餘紙片槽、剩餘紙片攪碎機、及稀釋槽。剩餘紙片槽為儲存剩餘紙片者。剩餘紙片攪碎機為使剩餘紙片纖維化,即解離至脫墨紙漿為止者。稀釋槽為將脫墨紙漿稀釋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29923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廢紙處理裝置中,與剩餘紙片攪碎機分開地具備使裁斷紙片纖維化,即解離至再生紙漿為止的攪碎機。如此,由於廢紙處理裝置分別具備裁斷紙片解離用攪碎機、與剩餘紙片解離用攪碎機(剩餘紙片攪碎機),故導致裝置大型化。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利於裝置之小型化,且可容易地再利用由片材產生之剩餘部分的片材製造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且可設為以下者而實現。
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片材形成部,其使用包含纖維之材料形成片材;
搬送部,其搬送上述片材;
切斷部,其切斷位於與上述片材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之上述片材的一緣部、與另一緣部;
第1粗碎部,其將藉由以上述切斷部切斷上述一緣部而產生之第1剩餘部分粗碎;及
第2粗碎部,其將藉由以上述切斷部切斷上述另一緣部而產生之第2剩餘部分粗碎。
藉此,可設為例如將使第1剩餘部分粗碎之第1粗碎部、與使第2剩餘部分粗碎之第2粗碎部與其他之粗碎部分開設置的構成。藉此,可將第1剩餘部分或第2剩餘部分粗碎。且,被粗碎之第1剩餘部分或第2剩餘部分可容易地用作例如製造新片材時之材料,即,可容易地再利用。又,於設置片材製造裝置時,可根據該片材製造裝置之裝置構成,適當地變更第1粗碎部或第2粗碎部之配置部位(佈局),從而有利於片材製造裝置之小型化。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粗碎部開始對一部分與上述片材連接之上述第1剩餘部分進行粗碎,
上述第2粗碎部開始對一部分與上述片材連接之上述第2剩餘部分進行粗碎。
例如,於欲以第1粗碎部粗碎已自可使用部分離(完全分離)後之第1剩餘部分之情形時,第1剩餘部分因片材製造裝置之使用條件等而有自第1粗碎部掉落之虞。因此,可藉由如上所述第1粗碎部開始第1剩餘部分之粗碎,而於形成第1剩餘部分後立即以第1粗碎部將該第1剩餘部分粗碎。藉此,可正確地粗碎第1剩餘部分。與其同樣地,可於形成第2剩餘部分後立即以第2粗碎部將該第2剩餘部分粗碎。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粗碎部具有至少1個第1旋轉刃,其藉由旋轉而將上述第1剩餘部分粗碎;且
上述第2粗碎部具有至少1個第2旋轉刃,其藉由旋轉而將上述第2剩餘部分粗碎。
藉此,可適當地將第1剩餘部分或第2剩餘部分粗碎。又,於設計片材製造裝置時,可根據該片材製造裝置之裝置構成,適當地變更第1粗碎部或第2粗碎部之配置部位(佈局),從而有助於片材製造裝置之小型化。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旋轉刃以與上述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為軸而旋轉,
上述第2旋轉刃以與上述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為軸而旋轉。
藉此,第1剩餘部分可在保持沿片材之搬送方向搬送之狀態下,朝第1旋轉刃順利地插入。藉此,可迅速地將第1剩餘部分粗碎。又,第2剩餘部分亦可在保持沿片材之搬送方向搬送之狀態下,朝第2旋轉刃順利地插入。藉此,可迅速地將第2剩餘部分粗碎。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旋轉刃以沿著上述搬送方向之方向為軸而旋轉,
上述第2旋轉刃以沿著上述搬送方向之方向為軸而旋轉。
藉此,即便第1剩餘部分插入至第1粗碎部中配置有第1旋轉刃之範圍中之任一部位,皆可於此處被正確地粗碎。此種構成可儘可能地確保能以第1粗碎部粗碎之範圍較大,故而為較佳之構成。又,第2剩餘部分亦插入至第2粗碎部中配置有第2旋轉刃之範圍中之任一部位,亦可於此處被正確地粗碎。此種構成可儘可能地確保能以第2粗碎部粗碎之範圍較大,故而為較佳之構成。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具備:第1引導部,其將上述第1剩餘部分向上述第1粗碎部引導;及
第2引導部,其將上述第2剩餘部分向上述第2粗碎部引導。
藉此,可以第1粗碎部迅速且正確地粗碎第1剩餘部分,且以第2粗碎部迅速且正確地粗碎第2剩餘部分。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具備控制部,且
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片材之搬送速度而使將上述第1剩餘部分粗碎之上述第1粗碎部之粗碎速度變化,且
根據上述片材之搬送速度而使將上述第2剩餘部分粗碎之上述第2粗碎部之粗碎速度變化。
藉此,即便搬送速度變化,亦可防止第1剩餘部分及第2剩餘部分被過度拉伸,或過度撓曲,從而可對各剩餘部分適當地進行粗碎。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粗碎部與上述第2粗碎部彼此同步作動。
藉此,可防止例如以第1粗碎部粗碎之第1剩餘部分、與以第2粗碎部粗碎之第2剩餘部分中之一者較另一者被更強烈地拉伸,將過度的力施加於片材而產生褶皺等變形。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粗碎部與上述第2粗碎部彼此獨立地作動。
藉此,於製造片材時,例如於省略形成第2剩餘部分之情形時,可設為使第1粗碎部作動,而第2粗碎部停止之狀態來進行片材之製造。藉此,可與第2粗碎部停止相應地抑制電力消耗,從而可謀求節能化。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具備:聚集部,其聚集由上述第1粗碎部將上述第1剩餘部分粗碎之第1粗碎片、與由上述第2粗碎部將上述第2剩餘部分粗碎之第2粗碎片。
藉此,例如於將由各粗碎部粗碎者移送至其他部位時,可容易地進行該移送。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具有:解纖部,其將自粗碎包含纖維之原料之粗碎部排出之粗碎片解纖;且
以上述粗碎片與上述第1粗碎片及上述第2粗碎片混合之狀態在上述解纖部中解纖。
藉此,可將第1剩餘部分或第2剩餘部分再利用於片材之製造。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具備:粗碎部,其將包含纖維之原料粗碎;
解纖部,其將由上述粗碎部粗碎之粗碎片解纖;及
移送部,其將聚集於上述聚集部之上述第1粗碎片及上述第2粗碎片向上述解纖部移送。
藉此,可將第1剩餘部分或第2剩餘部分再利用於片材之製造。
於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具備:原料供給部,其供給包含纖維之原料;
粗碎部,其將上述原料粗碎;及
料筒,其接收由上述粗碎部粗碎之粗碎片;且
於俯視時,上述原料向上述粗碎部搬送之方向、與上述片材之搬送方向交叉,且上述聚集部與上述料筒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藉此,於俯視時,由於聚集部與料筒重疊,故可將片材製造裝置小型化。
以下,基於隨附圖式所示之較佳實施形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1實施形態)之概略側視圖。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之構成的立體圖。圖3係顯示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之構成的局部垂直剖視圖。圖4係顯示在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狀態的俯視圖。圖5係顯示在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狀態的垂直剖視圖。圖6係顯示在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第1粗碎部及第2粗碎部的立體圖。另,以下為了說明之方便,如圖1所示,將相互正交之3個軸設為x軸、y軸及z軸。又,包含x軸與y軸之xy平面為水平,z軸為鉛直。又,將各軸之箭頭所向之方向稱為「正」,將其相反方向稱為「負」。又,有時將圖1~圖3、圖5及圖6中之上側稱為「上」或「上方」,將下側稱為「下」或「下方」。
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廢紙再生裝置)100具備:片材形成部20,其使用解纖物M3(包含纖維之材料)形成片材S;搬送部205,其搬送片材S;切斷部21,其具有切斷片材S之位於與搬送部205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之一緣部、與另一緣部的第2切割刀212;第1粗碎部3A,其粗碎藉由第2切割刀212(切斷部21)切斷片材S之一緣部而產生之第1剩餘部分S1;及第2粗碎部3B,其切斷藉由第2切割刀212(切斷部21)切斷片材S之另一緣部而產生之第2剩餘部分S2。
根據此種發明,如後所述,可設為將粗碎第1剩餘部分S1之第1粗碎部3A、及粗碎第2剩餘部分S2之第2粗碎部3B,與粗碎部12分開設置的構成。藉此,可粗碎第1剩餘部分S1或第2剩餘部分S2。且,被粗碎之第1剩餘部分S1或第2剩餘部分S2可容易地用作例如製造新片材S時之材料。即,可容易地再利用。又,於設置片材製造裝置100時,可根據該片材製造裝置100之裝置構成適當地變更第1粗碎部3A或第2粗碎部3B之配置部位(佈局),因此,有利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之小型化。另,上述「緣部」為包含片材S之外周之部分。
如圖1所示,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原料供給部11、粗碎部12、解纖部13、分選部14、第1網片形成部15、細分部16、混合部17、解開部18、第2網片形成部19、片材形成部20、切斷部21、儲料部22、回收部27、及剩餘部分粗碎部29。於本實施形態中,剩餘部分粗碎部29由剩餘部分粗碎裝置(剩餘部分粗碎單元)1構成。又,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加濕部231、加濕部232、加濕部233、加濕部234、加濕部235、加濕部236。此外,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鼓風機261、鼓風機262、及鼓風機263。
另,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之各部(例如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之第1粗碎部3A或第2粗碎部3B等)之作動係由控制部28控制。又。該控制部28可內置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亦可設置於外部之電腦等外部機器。該外部機器有例如與片材製造裝置100經由纜線等通信之情形、無線通信之情形、與片材製造裝置100經由網路(例如網際網路)連接之情形等。
又,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依序執行原料供給步驟、粗碎步驟、解纖步驟、分選步驟、第1網片形成步驟、分斷步驟、混合步驟、解開步驟、第2網片形成步驟、片材形成步驟、及切斷步驟而獲得片材S。又,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亦可與獲得片材S之前之步驟,另外於切斷步驟後執行剩餘部分粗碎步驟。
以下,對各部之構成進行說明。
原料供給部11為進行將原料M1供給至粗碎部12之原料供給步驟之部分。作為該原料M1為包含纖維(纖維素纖維)之原料。另,所謂纖維素纖維只要為以作為化合物之纖維素(狹義之纖維素)為主成分且呈纖維狀者即可,除纖維素(狹義之纖維素)以外,亦可為包含半纖維素、木質素者。又,原料M1可為織布、不織布等,形態不拘。又,原料M1可為例如將廢紙解纖而製造(再生)之再生紙、合成紙之YUPO紙(註冊商標)、亦可為非再生紙。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原料M1為使用過之廢紙(片材)。
如圖3所示,原料供給部11具有:第1供給部111,其藉由自動給紙而供給原料M1;及第2供給部112,其藉由手動插入而供給原料M1。
第1供給部111具有由控制部28控制之複數根輥113。且,可藉由該等輥113旋轉,而將原料M1搬送至粗碎部12側。藉此,原料M1被送入即供給至粗碎部12。
第2供給部112配置於較第1供給部111更上側。第2供給部112具有供插入原料M1之插入口114。且,可藉由例如手動作業將原料M1插入至該插入口114而將原料M1送入即供給至粗碎部12。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原料供給部11具有第1供給部111與第2供給部112之兩者,但不限定於此,亦可省略該等中之一者。
粗碎部12為進行將自原料供給部11供給之原料M1於大氣中(空氣中)等氣體中粗碎之粗碎步驟的部分。如圖3所示,粗碎部12具有:由控制部28控制之一對粗碎刃121、及料筒(料斗)122。
一對粗碎刃121為具有例如橫切之功能者。該一對粗碎刃121藉由於互為相反之方向旋轉,而於其等之間將自第1供給部111或第2供給部112供給之原料M1(使用過之片材)粗碎,即,可裁斷為粗碎片M2。粗碎片M2之形狀或大小較佳為適於解纖部13之解纖處理者,例如,較佳為1邊長度為100 mm以下之小片,更佳為10 mm以上且70 mm以下之小片。另,一對粗碎刃121不限定於具有橫切之功能者,亦可為具有例如縱切功能或螺旋切功能者。
料筒122於內部配置一對粗碎刃121,且為例如呈箱狀者。藉此,料筒122可接收由粗碎刃121粗碎而落下之粗碎片M2。
又,於料筒122之內部配置加濕部231(參照圖1)。加濕部231為加濕料筒122內之粗碎片M2者。該加濕部231由如下之氣化式(或暖風氣化式)加濕器構成,其具有包含水分之過濾器(未圖示),藉由使空氣通過過濾器,而將經提高濕度之加濕空氣供給至粗碎片M2。藉由將加濕空氣供給至粗碎片M2,可抑制粗碎片M2因靜電而附著於料筒122等。
料筒122經由管(流道)241連接於解纖部13。料筒122中收集之粗碎片M2通過管241被搬送至解纖部13。
解纖部13為進行將粗碎片M2於氣體中、即以乾式解纖之解纖步驟的部分。藉由該解纖部13之解纖處理,可由粗碎片M2產生包含纖維之材料即解纖物M3。此處,「解纖」意指將複數條纖維黏結而成之粗碎片M2解開成1條1條纖維。而該經解開者即為解纖物M3。解纖物M3之形狀為線狀或帶狀。又,解纖物M3彼此亦可以纏結成塊狀之狀態、即形成所謂之「團塊」之狀態存在。
例如於本實施形態中,解纖部13由具有高速旋轉之轉子、與位於轉子外周之襯層之葉輪粉碎機構成。由粗碎部12粗碎之原料M1(使用過之片材)、即粗碎片M2流入至解纖部13。隨後,粗碎片M2被夾於轉子與襯層之間且被解纖成解纖物M3。
又,解纖部13可藉由轉子之旋轉而產生自粗碎部12朝向分選部14之空氣之流動(氣流)。藉此,可將粗碎片M2自管241吸引至解纖部13。又,可於解纖處理後將解纖物M3經由管242送出至分選部14。
於管242之中途設置有鼓風機261。鼓風機261係產生朝向分選部14之氣流之氣流產生裝置。藉此,促進解纖物M3向分選部14之送出。
分選部14係進行根據纖維之長度大小而分選解纖物M3之分選步驟的部分。於分選部14中,解纖物M3被分選為第1分選物M4-1、與大於第1分選物M4-1之第2分選物M4-2。第1分選物M4-1為適於隨後之片材S之製造之大小者。其平均長度較佳為1 μm以上且30 mm以下。另一方面,第2分選物M4-2包含例如解纖不充分者、及經解纖之纖維彼此過度凝聚者等。
分選部14具有轉筒部141及收納轉筒部141之外殼部142。
轉筒部141為由呈圓筒狀之網體構成且繞其中心軸旋轉之篩。解纖物M3流入該轉筒部141。且,藉由轉筒部141旋轉,將小於網眼開度之解纖物M3分選為第1分選物M4-1,將網眼開度以上之大小之解纖物M3分選為第2分選物M4-2。
第1分選物M4-1自轉筒部141落下。
另一方面,第2分選物M4-2被送出至連接於轉筒部141之管(流道)243。管243之與轉筒部141相反側(下游側)連接於管241。通過該管243之第2分選物M4-2於管241內與粗碎片M2合流,而與粗碎片M2一起流入至解纖部13。藉此,第2分選物M4-2返回至解纖部13,且與粗碎片M2一起進行解纖處理。
又,來自轉筒部141之第1分選物M4-1於氣體中分散並落下,流向位於轉筒部141下方之第1網片形成部(分離部)15。第1網片形成部15為進行自第1分選物M4-1形成第1網片M5之第1網片形成步驟的部分。第1網片形成部15具有:網帶(分離帶)151、3根張力輥152、及吸引部(抽吸機構)153。
網帶151為環形狀之帶體,且供第1分選物M4-1堆積。該網帶151繞掛於3根張力輥152。且,藉由張力輥152之旋轉驅動,將網帶151上之第1分選物M4-1搬送至下游側。
第1分選物M4-1為網帶151之網眼開度以上之大小。藉此,第1分選物M4-1之通過網帶151受限制,從而可堆積於網帶151上。又,由於第1分選物M4-1堆積於網帶151上,並連同網帶151被搬送至下游側,故形成為層狀之第1網片M5。
又,有於第1分選物M4-1混合存在有例如塵埃或灰塵等之虞。塵埃或灰塵有時因例如粗碎或解纖而產生。且,此種塵埃或灰塵會被回收至後述之回收部27。
吸引部153可自網帶151之下方吸引空氣。藉此,可將通過網帶151之塵埃或灰塵連同空氣一起吸引。
又,吸引部153經由管(流道)244連接於回收部27。將由吸引部153吸引之塵埃或灰塵回收至回收部27。
於回收部27進而連接有管(流道)245。又,於管245之中途設置有鼓風機262。可藉由該鼓風機262之作動,在吸引部153產生吸引力。藉此,促進網帶151上之第1網片M5之形成。該第1網片M5為已去除塵埃或灰塵等者。又,塵埃或灰塵藉由鼓風機262之作動通過管244到達回收部27。
外殼部142與加濕部232連接。加濕部232由與加濕部231同樣之氣化式加濕器構成。藉此,對外殼部142內供給加濕空氣。可藉由該加濕空氣將第1分選物M4-1加濕,由此,亦可抑制第1分選物M4-1因靜電而附著於外殼部142之內壁。
於分選部14之下游側配置有加濕部235。加濕部235由霧狀噴射水之超音波式加濕器構成。藉此,可將水分供給至第1網片M5,從而調整第1網片M5之水分量。藉由該調整,可抑制因靜電所致之第1網片M5向網帶151之吸附。藉此,第1網片M5容易於網帶151在張力輥152折返之位置自網帶151剝離。
於加濕部235之下游側配置有細分部16。細分部16為進行將自網帶151剝離之第1網片M5分斷之分斷步驟的部分。細分部16具有:螺旋槳161,其可旋轉地受支持;及外殼部162,其收納螺旋槳161。且,可藉由旋轉之螺旋槳161將第1網片M5分斷。分斷後之第1網片M5成為細分體M6。又,細分體M6於外殼部162內下降。
外殼部162與加濕部233連接。加濕部233由與加濕部231同樣之氣化式加濕器構成。藉此,對外殼部162內供給加濕空氣。藉由該加濕空氣,亦可抑制細分體M6因靜電而附著於螺旋槳161或外殼部162之內壁。
於細分部16之下游側配置有混合部17。混合部17為進行將細分體M6與樹脂P1混合之混合步驟的部分。該混合部17具有樹脂供給部171、管(流道)172、及鼓風機173。
管172連接細分部16之外殼部162、與解開部18之外殼部182,且為供細分體M6與樹脂P1之混合物M7通過之流道。
於管172之中途連接有樹脂供給部171。樹脂供給部171具有螺旋饋料器174。可藉由該螺旋饋料器174旋轉驅動,而將樹脂P1作為粉體或粒子供給至管172。被供給至管172之樹脂P1與細分體M6混合而成為混合物M7。
另,樹脂P1為於後續之步驟中使纖維彼此黏結者,例如,可使用熱塑性樹脂、硬化性樹脂等,但較佳使用熱塑性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舉出例如AS樹脂、ABS樹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聚烯烴、改性聚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樹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尼龍6、尼龍46、尼龍66、尼龍610、尼龍612、尼龍11、尼龍12、尼龍6-12、尼龍6-66等聚醯胺(尼龍)、聚苯醚(PPE:Polyphenylene Ether)、聚縮醛、聚醚、聚苯醚(PPO:Polyphenylene Oxide)、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苯硫醚、熱塑性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芳香族聚酯等液晶聚合物、苯乙烯系、聚烯烴系、聚氯乙烯系、聚胺酯系、聚酯系、聚醯胺系、聚丁二烯系、反式聚異戊二烯系、氟橡膠系、氯化聚乙烯系等各種熱塑性彈性體等,亦可將自該等中選擇之1種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較佳而言,作為熱塑性樹脂,可使用聚酯或包含聚酯者。
另,作為自樹脂供給部171供給者,除樹脂P1以外,還可包含例如用以將纖維著色之著色劑、用以抑制纖維凝聚或樹脂P1凝聚之凝聚抑制劑、用以使纖維等不易燃燒之阻燃劑、用以增強片材S之紙力之紙力增強劑等。或,亦可自樹脂供給部171供給預先使該等包含於樹脂P1(經複合化)者。
又,於管172之中途,於較樹脂供給部171更下游側設置有鼓風機173。藉由鼓風機173所具有之葉片等旋轉部之作用,將細分體M6與樹脂P1混合。又,鼓風機173可產生朝向解開部18之氣流。藉由該氣流,可於管172內攪拌細分體M6與樹脂P1。藉此,混合物M7可在細分體M6與樹脂P1均勻分散之狀態下流入至解開部18。又,混合物M7中之細分體M6於通過管172內之過程中被解開,而成為更細之纖維狀。
解開部18為進行將混合物M7中之相互纏結之纖維彼此解開之解開步驟的部分。解開部18具有轉筒部181及收納轉筒部181之外殼部182。
轉筒部181為由呈圓筒狀之網體構成且繞其中心軸旋轉之篩。混合物M7流入該轉筒部181。且,可藉由轉筒部181旋轉,而使混合物M7中小於網眼開度之纖維等通過轉筒部181。此時,混合物M7被解開。
又,於轉筒部181中被解開之混合物M7於氣體中分散並落下,流向位於轉筒部181下方之第2網片形成部19。第2網片形成部19為進行由混合物M7形成第2網片M8之第2網片形成步驟的部分。第2網片形成部19具有網帶(分離帶) 191、張力輥192、及吸引部(抽吸機構)193。
網帶191為環形帶,且供混合物M7堆積。該網帶191繞掛於4根張力輥192。且,藉由張力輥192之旋轉驅動,將網帶191上之混合物M7搬送至下游側。
又,網帶191上之大部分混合物M7為網帶191之網眼開度以上之大小。藉此,混合物M7之通過網帶191受到限制,從而可堆積於網帶191上。又,由於混合物M7堆積於網帶191上,並連同網帶191被搬送至下游側,故形成為層狀之第2網片M8。
吸引部193可自網帶191之下方吸引空氣。藉此,可將混合物M7吸引至網帶191上,從而促進混合物M7向網帶191上之堆積。
於吸引部193連接有管(流道)246。又,於該管246之中途設置有鼓風機263。藉由該鼓風機263之作動,可在吸引部193產生吸引力。
另,管241、管242、管243、管244、管245、管246及管172可分別以一根管構成,亦可以連結複數個管而成之連結管構成。
外殼部182與加濕部234連接。加濕部234由與加濕部231同樣之氣化式加濕器構成。藉此,對外殼部182內供給加濕空氣。可藉由該加濕空氣將外殼部182內加濕,由此,亦可抑制混合物M7因靜電而附著於外殼部182之內壁。
於解開部18之下游側配置有加濕部236。加濕部236由與加濕部235同樣之超音波式加濕器構成。藉此,可將水分供給至第2網片M8,由此調整第2網片M8之水分量。藉由該調整,可抑制因靜電所致之第2網片M8向網帶191之吸附。藉此,第2網片M8容易於網帶191在張力輥192折返之位置自網帶191剝離。
另,添加至加濕部231~加濕部236之水分量(合計水分量)例如較佳相對於加濕前之材料100質量份為0.5質量份以上且20質量份以下。
於第2網片形成部19之下游側配置有片材形成部20。片材形成部20為使用包含纖維之材料形成片材S的部分。例如,片材形成部20為進行由第2網片M8形成片材S之片材形成步驟的部分。該片材形成部20具有加壓部201及加熱部202。另,第2網片M8為解纖物M3經過較片材形成步驟更上游側之各步驟者,當然包含解纖物M3。
加壓部201具有一對壓輥203,且可於壓輥203之間不加熱(不使樹脂P1熔融)地加壓第2網片M8。藉此,第2網片M8之密度提高。且,將該第2網片M8朝加熱部202搬送。另,一對壓輥203中之一者係藉由馬達(未圖示)之作動驅動之主動輥,另一者為從動輥。
加熱部202具有一對加熱輥204,於加熱輥204之間加熱並加壓第2網片M8。藉由該加熱加壓,於第2網片M8內,樹脂P1熔融,使得纖維彼此經由該熔融之樹脂P1而黏結。藉此形成片材S。且,將該片材S朝切斷部21搬送。另,一對加熱輥204中之一者係藉由馬達(未圖示)之作動而驅動之主動輥,另一者為從動輥。如此,加熱部202亦作為搬送片材S之搬送部205發揮功能。
於片材形成部20之下游側配置有切斷部21。切斷部21為進行將片材S切斷之切斷步驟的部分。該切斷部21具有第1切割刀211及第2切割刀212。
第1切割刀211為於與片材S之搬送方向(x方向)交叉之方向,即y方向切斷片材S者。藉此,可將片材S之全長(沿x方向之長度)調整為期望之大小。
第2切割刀212配置於第1切割刀211之下游側。第2切割刀212為將片材S之位於與其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y方向)之一緣部、與另一緣部沿平行於搬送方向之方向切斷者。藉此,片材S被分成藉由切斷該片材S之一緣部而產生之第1剩餘部分S1、藉由切斷另一緣部而產生之第2剩餘部分S2、及餘下之可使用部S3(參照圖4)。可使用部S3為其寬度(沿y方向之長度)被調整為期望之大小者。該可使用部S3可用於例如印刷或書寫、或勞作。
藉由此種第1切割刀211與第2切割刀212之切斷,可獲得期望大小之片材S(可使用部S3)。且,將該片材S進而搬送至下游側,並蓄積於儲料部22。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剩餘部分粗碎部29由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構成。如圖2、圖3所示,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為進行將第1剩餘部分S1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之剩餘部分粗碎步驟的部分。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與粗碎部12之上側相鄰而配置。又,如圖4所示,該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相對於切斷部21之第2切割刀212,配置於片材S之搬送方向下游側,且進而配置於該z方向負側。如此配置之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具備:第1粗碎部3A,其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第2粗碎部3B,其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第1引導部4A,其將第1剩餘部分S1引導至第1粗碎部3A;第2引導部4B,其將第2剩餘部分S2引導至第2粗碎部3B;及聚集部5,其供經粗碎之第1剩餘部分S1或第2剩餘部分S2聚集。另,於圖2、圖3中,省略第1引導部4A與第2引導部4B。以下,對各部之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4所示,第1粗碎部3A與第2粗碎部3B在y方向上分開配置。另,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粗碎部3A與第2粗碎部3B為具有橫切功能者,但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具有例如縱切功能或螺旋切功能者。
第1粗碎部3A為將藉由以第2切割刀212切斷片材S之一緣部(y方向負側之緣部)而產生之第1剩餘部分S1予以粗碎者。藉由該粗碎,第1剩餘部分S1成為多張粗碎片S1'(參照圖3、圖5)。第1粗碎部3A具有:複數個第1旋轉刃31A、與使該等第1旋轉刃31A一起旋轉驅動之驅動部32。另,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粗碎部3A為具有複數個第1旋轉刃31A者,但不限定於此,只要為具有至少1個第1旋轉刃31A者即可。
複數個第1旋轉刃31A為藉由旋轉而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者。如圖6所示,複數個第1旋轉刃31A各呈圓盤狀,且於其外周部具有突出形成之楔狀之突起311。突起311沿著第1旋轉刃31A之周向等間隔地配置複數個。另,於本實施形態中,突起311之形成數為3個,但不限定於此,亦可為例如2個或4個以上。
又,複數個第1旋轉刃31A被等數量地分成第1群30A1 與第2群30A2 。第1群30A1 之各第1旋轉刃31A由驅動部32之軸構件321支持,並沿著軸構件321配置成一行。第2群30A2 之各第1旋轉刃31A由驅動部32之軸構件322支持,並沿著軸構件322配置成一行。且,第1群30A1 之第1旋轉刃31A與第2群30A2 之第1旋轉刃31A之一部分交替重疊。
如圖4所示,驅動部32具有:軸構件321,其可旋轉地支持第1群30A1 之各第1旋轉刃31A;軸構件322,其可旋轉地支持第2群30A2 之各第1旋轉刃31A;減速機323,其連結於軸構件321與軸構件322;及馬達324,其連結於減速機323。
軸構件321與軸構件322分別於與片材S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與y方向平行地配置,且可旋轉地支持兩側。軸構件321可連同第1群30A1 之第1旋轉刃31A一起旋轉。對於該軸構件321於x方向正側分開而配置有軸構件322。軸構件322可連同第2群30A2 之第1旋轉刃31A一起旋轉。
減速機323具有相互嚙合之複數個齒輪325。該等齒輪325中之1個齒輪325連結於軸構件321,其他1個齒輪325連結於軸構件322。
馬達324電性連結於控制部28。藉此,由控制部28控制馬達324之作動。且,藉由馬達324作動,其旋轉力經由減速機323被傳遞至軸構件321與軸構件322。藉此,如圖5所示,第1群30A1 之各第1旋轉刃31A、與第2群30A2 之各第1旋轉刃31A朝互為相反之方向旋轉,即第1群30A1 之各第1旋轉刃31A沿圖中之順時針(箭頭α1 方向)旋轉,第2群30A2 之各第1旋轉刃31A沿圖中之逆時針(箭頭α2 方向)旋轉。藉由此種旋轉,第1剩餘部分S1被夾於第1群30A1 之第1旋轉刃31A、與第2群30A2 之第1旋轉刃31A之間而被粗碎。另,粗碎片S1'之形狀或大小較佳為例如適於解纖部13之解纖處理者,例如,與粗碎片M2同樣,較佳為1邊長度為100 mm以下之小片,更佳為10 mm以上且70 mm以下之小片。
第2粗碎部3B為將藉由以第2切割刀212切斷片材S之另一緣部(y方向正側之緣部)而產生之第2剩餘部分S2予以粗碎者。藉由該粗碎,第2剩餘部分S2成為多張粗碎片S2'(參照圖3)。第2粗碎部3B具有複數個第2旋轉刃31B。另,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粗碎部3B為具有複數個第2旋轉刃31B者,但不限定於此,只要為具有至少1個第2旋轉刃31B者即可。
複數個第2旋轉刃31B為藉由旋轉而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者。如圖6所示,複數個第2旋轉刃31B分別與第1旋轉刃31A同樣地呈圓盤狀,且於其外周部具有突出形成之楔狀之突起311。
又,複數個第2旋轉刃31B被等數量地分成第1群30B1 、與第2群30B2 。第1群30B1 之各第2旋轉刃31B在自第1群30A1 朝y方向正側離開之位置,由驅動部32之軸構件321支持,並沿著軸構件321配置成一行。第2群30B2 之各第2旋轉刃31B在自第2群30A2 朝y方向正側離開之位置,支持於驅動部32之軸構件322,並沿著軸構件322配置成一行。且,第1群30B1 之第2旋轉刃31B與第2群30B2 之第2旋轉刃31B之一部分交替重疊。
驅動部32可使第1旋轉刃31A旋轉驅動,此外,亦可使第2旋轉刃31B旋轉驅動。即,驅動部32兼作使第2旋轉刃31B旋轉驅動之驅動部。藉此,與另外設置使第2旋轉刃31B旋轉驅動之驅動部之情形相比,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片材製造裝置100)之構成為更簡單者,從而可謀求該裝置之小型化。且,藉由驅動部32作動,和第1群30A1 之各第1旋轉刃31A與第2群30A2 之各第1旋轉刃31A同樣,第1群30B1 之各第2旋轉刃31B與第2群30B2 之各第2旋轉刃31B朝互為相反之方向旋轉。藉此,第2剩餘部分S2被夾於第1群30B1 之第2旋轉刃31B與第2群30B2 之第2旋轉刃31B之間而被粗碎。另,粗碎片S2'之形狀或大小較佳與例如粗碎片S1'之形狀或大小相同。
又,第1旋轉刃31A及第2旋轉刃31B之位置、大小或數量較佳為可分別根據例如片材S之寬度(y方向之長度)而適當變更。
如以上,於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片材製造裝置100)中,第1粗碎部3A具有藉由旋轉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之至少1個第1旋轉刃31A。又,第2粗碎部3B具有藉由旋轉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之至少1個第2旋轉刃31B。
然而,片材製造裝置100藉由使輥113旋轉而自第1供給部111將原料M1搬送至粗碎部12側。又,第2供給部112配置於較第1供給部111更上側,且將原料M1插入插入口114而將原料M1搬送至粗碎部12側。即,於俯視片材製造裝置100時,自第1供給部111及第2供給部112搬送之原料M1之方向為同一方向。然而,於俯視粗碎部12時,存在片材S之搬送方向與原料M1之搬送方向交叉之關係。因此,難以藉由粗碎刃121將自片材S切斷之第1剩餘部分S1及第2剩餘部分S2粗碎。
因此,可藉由與粗碎刃121另外設置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之第1旋轉刃31A、與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之第2旋轉刃31B,而可適當地粗碎第1剩餘部分S1或第2剩餘部分S2。又,設計片材製造裝置100時,可根據該片材製造裝置100之裝置構成,適當變更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之配置部位(佈局),從而有助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之小型化。尤其以俯視片材製造裝置100時,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之至少一部分與粗碎部12重疊之方式進行配置,可有助於更加小型化。
如上所述,各第1旋轉刃31A可繞沿著與片材S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y方向)延伸之軸構件321或軸構件322(軸)旋轉。藉此,第1剩餘部分S1在沿片材S之搬送方向被搬送之狀態下,朝第1旋轉刃31A順利地插入。藉此,可迅速地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
又,各第2旋轉刃31B可繞沿著與片材S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y方向)延伸之軸構件321或軸構件322(軸)旋轉。藉此,第2剩餘部分S2亦在保持沿片材S之搬送方向搬送之狀態下朝第2旋轉刃31B順利地插入。藉此,可迅速地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
如上所述,片材S被分成可使用之可使用部S3即片材本體、第1剩餘部分S1、及第2剩餘部分S2(參照圖4)。如圖5所示,第1剩餘部分S1自片材S切斷之部分開始依序朝位於沿著重力落下方向下方的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撓曲(第2剩餘部分S2亦同樣)。
接著,如圖4、圖5所示,第1粗碎部3A可在第1剩餘部分S1與可使用部S3(片材本體)之分離完成之前,開始對一部分與片材S連接之第1剩餘部分S1進行粗碎。
例如,於欲以第1粗碎部3A將自可使用部S3完全分離後之第1剩餘部分S1,即自可使用部S3完全分離之第1剩餘部分S1予以粗碎之情形時,第1剩餘部分S1根據片材製造裝置100之使用條件等,有自第1粗碎部3A掉落之虞。因此,可藉由如上所述第1粗碎部3A開始第1剩餘部分S1之粗碎,而在形成第1剩餘部分S1後立即將該第1剩餘部分S1粗碎。藉此,可正確地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
又,與第1粗碎部3A同樣,第2粗碎部3B可在第2剩餘部分S2與可使用部S3(片材本體)之分離完成之前,開始對一部分與片材S連接之第2剩餘部分S2進行粗碎。
且,例如,於欲以第2粗碎部3B將自可使用部S3完全分離後之第2剩餘部分S2,即自可使用部S3完全分離之第2剩餘部分S2予以粗碎之情形時,第2剩餘部分S2根據片材製造裝置100之使用條件等,有自第2粗碎部3B掉落之虞。因此,可藉由如上所述開始第2粗碎部3B之第2剩餘部分S2之粗碎,而在形成第2剩餘部分S2後立即將該第2剩餘部分S2粗碎。藉此,可正確地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
如上所述,驅動部32除可使各第1旋轉刃31A一起驅動旋轉外,還可使各第2旋轉刃31B一起驅動旋轉。藉此,第1粗碎部3A與第2粗碎部3B可彼此同步作動。藉由此種作動,可防止例如以第1粗碎部3A粗碎之第1剩餘部分S1、與以第2粗碎部3B粗碎之第2剩餘部分S2中之一者較另一者被更強烈地拉伸,而將過度的力施加與可使用部S3而產生褶皺等變形。較佳為相對於軸構件321(軸構件322),於一者設置第1粗碎部3A,於另一者設置第2粗碎部3B,且第1粗碎部3A與第2粗碎部3B分開。又,亦可藉由於相同之軸構件321(軸構件322)設置第1粗碎部3A與第2粗碎部3B而共用馬達324或減速機323,而可有助於小型化。
另,第1粗碎部3A之作動可於例如製造片材S之期間連續地進行,亦可間歇地進行(第2粗碎部3B亦同樣)。於間歇地進行第1粗碎部3A之作動之情形時,其作動開始時序可設為以檢測部檢測到第1剩餘部分S1進入第1粗碎部3A之時序。又,作動停止時序可設為於上述檢測部之檢測被取消後經過特定時間的時序。
如圖4所示,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第1引導部4A,其自切斷部21之第2切割刀212將第1剩餘部分S1引導至第1粗碎部3A;及第2引導部4B,其自第2切割刀212(切斷部21)將第2剩餘部分S2引導至第2粗碎部3B。藉此,可以第1粗碎部3A迅速且正確地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且以第2粗碎部3B迅速且正確地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
第1引導部4A配置於被切斷之片材S、與第1旋轉刃31A之間。第2引導部4B配置於被切斷之片材S、與第2旋轉刃31B之間。由於第1引導部4A與第2引導部4B除配置部位不同以外,皆為相同之構成,故針對第1引導部4A代表性地進行說明。
如圖5所示,第1引導部4A由具有朝上方開口之上方開口部41、與朝下方即第1旋轉刃31A側開口之下方開口部42的筒體構成。又,第1引導部4A之內周部43呈其內徑朝向下方漸減之圓錐狀。
第1剩餘部分S1自其下游端側撓曲,並插入至第1引導部4A之上方開口部41。且,第1剩餘部分S1在通過第1引導部4A之過程中,抵接於第1引導部4A之內周部43,且到達下方開口部42。隨後,第1剩餘部分S1可自第1引導部4A之下方開口部42被導出,並插入至位於其前端之第1粗碎部3A。藉此,以第1粗碎部3A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
另,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亦可構成為省略第1引導部4A與第2引導部4B之構成。
剩餘部分粗碎裝置1(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聚集部5,其供藉由第1粗碎部3A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而成之粗碎片(第1粗碎片)S1'、與藉由第2粗碎部3B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而成之粗碎片(第2粗碎片)S2'暫時聚集。藉此,可經由管241容易地將粗碎片S1'或粗碎片S2'移送至解纖部13,從而可提高移送效率。
如圖2、圖3所示,聚集部5呈箱狀,且可將各第1旋轉刃31A及各第2旋轉刃31B收納與其內側。又,聚集部5為其下部呈圓錐狀之圓錐部51。該圓錐部51朝粗碎部12之料筒122之內部開口。藉此,可朝料筒122集中收集粗碎片S1'及粗碎片S2',並直接排出至料筒122。接著,粗碎片S1'、粗碎片S2'可與粗碎片M2合流。
又,由於聚集部5呈箱狀,故為形狀較簡單者。藉此,可防止粗碎片S1'或粗碎片S2'堆積於聚集部5內。
又,如上所述,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粗碎部12,其將原料M1(使用過之片材,即包含纖維之材料)粗碎;及解纖部13,其將由粗碎部12粗碎之原料M1(使用過之片材),即粗碎片M2解纖。又,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圓錐部51(聚集部5),其作為將聚集於聚集部5者(粗碎片S1'或粗碎片S2')移送至粗碎部12或解纖部13(本實施形態中為粗碎部12)的移動部發揮功能。
粗碎片S1'及粗碎片S2'通過圓錐部51於料筒122內與粗碎片M2合流。隨後,粗碎片S1'及粗碎片S2'可與粗碎片M2一起以混合之狀態通過管241,到達解纖部13。粗碎片S1'及粗碎片S2'在該解纖部13中被解纖,之後供於製造片材S。即,作為片材S之材料使用。藉此,可再利用粗碎片S1'及粗碎片S2'。如此,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中,解纖部13除可用於粗碎片M2之解纖外,還可用於粗碎片S1'及粗碎片S2'之解纖,而可謀求共用解纖部13(共用化)。藉此,可將片材製造裝置100之構成設為簡單者。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片材製造裝置100構成為將粗碎片S1'或粗碎片S2'移送至粗碎部12,但不限定於此,亦可構成為將粗碎片S1'或粗碎片S2'繞過粗碎部12而移動至解纖部13。
又,片材製造裝置100亦可省略移送粗碎片S1'或粗碎片S2'之移送部。於該情形時,聚集於聚集部5之粗碎片S1'及粗碎片S2'可藉由例如手動作業搬送至粗碎部12或解纖部13。
又,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中,以粗碎片M2、與粗碎片S1'及粗碎片S2'混合之狀態在解纖部13中予以解纖,藉此,可將第1剩餘部分S1或第2剩餘部分S2再利用於片材S之製造。
又,於片材製造裝置100中,俯視時,將原料M1搬送至粗碎部12之方向、與片材S之搬送方向交叉,且聚集部5與料筒(料斗)122至少一部分重疊。藉此,可將片材製造裝置100小型化。
[第2實施形態]
圖7係顯示在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2實施形態)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第1粗碎部及第2粗碎部的立體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以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同樣事項係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第1粗碎部與第2粗碎部之構成不同以外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如圖7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粗碎部3A與第2粗碎部3B構成為可彼此獨立地作動。作為此種構成,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第1粗碎部3A與第2粗碎部3B各自具有驅動部32之構成。藉此,於製造片材S時,例如於省略形成第2剩餘部分S2之情形時,可設為使第1粗碎部3A作動,而第2粗碎部3B停止之狀態來進行片材S之製造。藉此,可與第2粗碎部3B停止相應地抑制電力消耗,從而可謀求節能化。
<第3實施形態>
圖8係顯示在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3實施形態)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狀態的俯視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以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同樣之事項係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了第1粗碎部與第2粗碎部之配置態樣不同以外皆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同樣。
如圖8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粗碎部3A與第2粗碎部3B,皆於與片材S之搬送方向(x方向)平行地配置軸構件321及軸構件322。藉此,各第1旋轉刃31A可繞沿片材S之搬送方向(x方向)延伸之軸構件321或軸構件322(軸)旋轉。藉此,於例如省略第1引導部4A之情形時,即便第1剩餘部分S1插入至第1粗碎部3A中配置有複數個第1旋轉刃31A之範圍E1 之任一部位,亦可於此處被正確地粗碎。此種構成可儘可能地確保能以第1粗碎部3A粗碎之範圍E1 較大,故而為較佳之構成。
又,第2旋轉刃31B可繞沿片材S之搬送方向(x方向)延伸之軸構件321或軸構件322(軸)旋轉。藉此,於例如省略第2引導部4B之情形時,即便第2剩餘部分S2插入至第2粗碎部3B中配置有複數個第2旋轉刃31B之範圍E2 之任一部位,亦可於此處被正確地粗碎。此種構成可儘可能地確保能以第2粗碎部3B粗碎之範圍E2 較大,故而為較佳之構成。
<第4實施形態>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4實施形態)中搬送片材之搬送速度、與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粗碎速度之關係的圖表。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以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同樣之事項係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第1粗碎部與第2粗碎部之構成不同以外皆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同樣。
作為搬送片材S之搬送部205之加熱輥204、第1粗碎部3A、及第2粗碎部3B分別電性連接於控制部28,並由控制部28控制作動。
藉此,加熱輥204(搬送部205)構成為片材S之搬送速度VS 可變。又,第1粗碎部3A構成為將第1剩餘部分S1粗碎之粗碎速度V3A 與片材S之搬送速度VS 之變化連動(對應)而變化。又,第2粗碎部3B構成為將第2剩餘部分S2粗碎之粗碎速度V3B 與片材S之搬送速度VS 之變化連動(對應)而變化。且,由控制部28進行此種控制。另,搬送速度VS 、與粗碎速度V3A 、V3B 之關係例如可以如圖9所示之圖表之檢量線求出。該檢量線預先記憶於控制部28。
例如,於搬送速度VS 自β1 變化成β2 之情形時,可使粗碎速度V3A 、V3B 分別自γ1 變化成γ2 。藉此,即便搬送速度VS 變化,亦可防止第1剩餘部分S1及第2剩餘部分S2被過度拉伸,或過度撓曲,從而可對各剩餘部分適當地進行粗碎。
以上,雖對圖示之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者,構成片材製造裝置之各部可置換成能發揮同樣功能之任意構成者。又,亦可附加任意之構成物。
又,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可為組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任意2個以上之構成(特徵)者。
又,根據片材製造裝置之使用態樣,亦存在只要具備第1粗碎部(第1旋轉刃)及第2粗碎部(第2旋轉刃)中之至少一者即可的情形。
1‧‧‧剩餘部分粗碎裝置(剩餘部分粗碎單元)
3A‧‧‧第1粗碎部
3B‧‧‧第2粗碎部
4A‧‧‧第1引導部
4B‧‧‧第2引導部
5‧‧‧聚集部
11‧‧‧原料供給部
12‧‧‧粗碎部
13‧‧‧解纖部
14‧‧‧分選部
15‧‧‧第1網片形成部
16‧‧‧細分部
17‧‧‧混合部
18‧‧‧解開部
19‧‧‧第2網片形成部
20‧‧‧片材形成部
21‧‧‧切斷部
22‧‧‧儲料部
27‧‧‧回收部
28‧‧‧控制部
29‧‧‧剩餘部分粗碎部
30A1‧‧‧第1群
30A2‧‧‧第2群
30B1‧‧‧第1群
30B2‧‧‧第2群
31A‧‧‧第1旋轉刃
31B‧‧‧第2旋轉刃
32‧‧‧驅動部
41‧‧‧上方開口部
42‧‧‧下方開口部
43‧‧‧內周部
51‧‧‧圓錐部
100‧‧‧片材製造裝置(廢紙再生裝置)
111‧‧‧第1供給部
112‧‧‧第2供給部
113‧‧‧輥
114‧‧‧插入口
121‧‧‧粗碎刃
122‧‧‧料筒(料斗)
141‧‧‧轉筒部(篩部)
142‧‧‧外殼部
151‧‧‧網帶
152‧‧‧張力輥
153‧‧‧吸引部(抽吸機構)
161‧‧‧鼓風機
162‧‧‧外殼部
171‧‧‧樹脂供給部
172‧‧‧管(流道)
173‧‧‧鼓風機
174‧‧‧螺旋饋料器
181‧‧‧轉筒部
182‧‧‧外殼部
191‧‧‧網帶(分離帶)
192‧‧‧張力輥
193‧‧‧吸引部(抽吸機構)
201‧‧‧加壓部
202‧‧‧加熱部
203‧‧‧壓輥
204‧‧‧加熱輥
205‧‧‧搬送部
211‧‧‧第1切割刀
212‧‧‧第2切割刀
231‧‧‧加濕部
232‧‧‧加濕部
233‧‧‧加濕部
234‧‧‧加濕部
235‧‧‧加濕部
236‧‧‧加濕部
241‧‧‧管(流道)
242‧‧‧管(流道)
243‧‧‧管(流道)
244‧‧‧管(流道)
245‧‧‧管(流道)
246‧‧‧管(流道)
261‧‧‧鼓風機
262‧‧‧鼓風機
263‧‧‧鼓風機
311‧‧‧突起
321‧‧‧軸構件
322‧‧‧軸構件
323‧‧‧減速機
324‧‧‧馬達
325‧‧‧齒輪
E1‧‧‧範圍
E2‧‧‧範圍
M1‧‧‧原料
M2‧‧‧粗碎片
M3‧‧‧解纖物
M4-1‧‧‧第1分選物
M4-2‧‧‧第2分選物
M5‧‧‧第1網片
M6‧‧‧細分體
M7‧‧‧混合物
M8‧‧‧第2網片
P1‧‧‧樹脂
S‧‧‧片材
S1‧‧‧第1剩餘部分
S1'‧‧‧粗碎片
S2‧‧‧第2剩餘部分
S2'‧‧‧粗碎片
S3‧‧‧可使用部
V3A‧‧‧粗碎速度
V3B‧‧‧粗碎速度
VS‧‧‧搬送速度
α1‧‧‧箭頭
α2‧‧‧箭頭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1實施形態)之概略側視圖。
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之構成的立體圖。
圖3係顯示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之構成的局部垂直剖視圖。
圖4係顯示在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5係顯示在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狀態的垂直剖視圖。
圖6係顯示在圖1所示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第1粗碎部及第2粗碎部的立體圖。
圖7係顯示在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2實施形態)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第1粗碎部及第2粗碎部的立體圖。
圖8係顯示在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3實施形態)之最上游側附近,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第4實施形態)中搬送片材之搬送速度、與將片材之剩餘部分粗碎之粗碎速度之關係的圖表。

Claims (13)

  1. 一種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片材形成部,其使用包含纖維之材料形成片材; 搬送部,其搬送上述片材; 切斷部,其切斷位於與上述片材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之上述片材的一緣部、與另一緣部; 第1粗碎部,其將藉由以上述切斷部切斷上述一緣部而產生之第1剩餘部分粗碎;及 第2粗碎部,其將藉由以上述切斷部切斷上述另一緣部而產生之第2剩餘部分粗碎。
  2. 如請求項1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第1粗碎部開始對一部分與上述片材連接之上述第1剩餘部分進行粗碎, 上述第2粗碎部開始對一部分與上述片材連接之上述第2剩餘部分進行粗碎。
  3. 如請求項1或2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第1粗碎部具有至少1個第1旋轉刃,其藉由旋轉而將上述第1剩餘部分粗碎;且 上述第2粗碎部具有至少1個第2旋轉刃,其藉由旋轉而將上述第2剩餘部分粗碎。
  4. 如請求項3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第1旋轉刃以與上述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為軸而旋轉, 上述第2旋轉刃以與上述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為軸而旋轉。
  5. 如請求項3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第1旋轉刃以沿著上述搬送方向之方向為軸而旋轉, 上述第2旋轉刃以沿著上述搬送方向之方向為軸而旋轉。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具備:第1引導部,其將上述第1剩餘部分向上述第1粗碎部引導;及 第2引導部,其將上述第2剩餘部分向上述第2粗碎部引導。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具備:控制部,且 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片材之搬送速度而使將上述第1剩餘部分之上述第1粗碎部粗碎之粗碎速度變化,且 根據上述片材之搬送速度而使將上述第2剩餘部分之上述第2粗碎部粗碎之粗碎速度變化。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第1粗碎部與上述第2粗碎部彼此同步作動。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第1粗碎部與上述第2粗碎部彼此獨立地作動。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具備:聚集部,其聚集由上述第1粗碎部將上述第1剩餘部分粗碎之第1粗碎片、與由上述第2粗碎部將上述第2剩餘部分粗碎之第2粗碎片。
  11. 如請求項10之片材製造裝置,其具有:解纖部,其將自粗碎包含纖維之原料之粗碎部排出之粗碎片解纖;且 以上述粗碎片與上述第1粗碎片及上述第2粗碎片混合之狀態以上述解纖部解纖。
  12. 如請求項10之片材製造裝置,其具備: 粗碎部,其將包含纖維之原料粗碎; 解纖部,其將由上述粗碎部粗碎之粗碎片解纖;及 移送部,其將聚集於上述聚集部之上述第1粗碎片及上述第2粗碎片向上述解纖部移送。
  13. 如請求項10之片材製造裝置,其具備: 原料供給部,其供給包含纖維之原料; 粗碎部,其將上述原料粗碎;及 料筒,其接收由上述粗碎部粗碎之粗碎片;且 於俯視時,上述原料向上述粗碎部搬送之方向、與上述片材之搬送方向交叉,且上述聚集部與上述料筒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TW108106248A 2018-02-28 2019-02-25 片材製造裝置 TWI7321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5258A JP7059693B2 (ja) 2018-02-28 2018-02-28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8-035258 2018-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040A true TW201937040A (zh) 2019-09-16
TWI732184B TWI732184B (zh) 2021-07-01

Family

ID=65598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248A TWI732184B (zh) 2018-02-28 2019-02-25 片材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0242B2 (zh)
EP (1) EP3533924B1 (zh)
JP (1) JP7059693B2 (zh)
CN (1) CN110205849B (zh)
TW (1) TWI732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371B (zh) * 2016-08-31 2021-11-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及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
JP7211022B2 (ja) * 2018-11-07 2023-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ウェブ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7225834B2 (ja) * 2019-01-24 2023-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粗砕装置
JP7447410B2 (ja) * 2019-08-30 202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小片供給装置および繊維体成形装置
JP7395884B2 (ja) 2019-08-30 2023-1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CN112593430A (zh) * 2020-12-21 2021-04-02 郑州运达造纸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废纸干浆的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62772A (en) * 1975-11-19 1977-05-24 Horai Iron Works Crushing and conveying apparatus
JPS53104204U (zh) * 1977-01-21 1978-08-22
IT1144614B (it) * 1981-07-31 1986-10-29 Beloit Italia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regolazione del formato di strati continui di sospensioni acquose di fibre erogati da casse d afflusso di una macchina per la fabbricazione della carta e dispositivo atto a realizzare tale procedimento
JPS5915593A (ja) 1982-07-12 1984-01-26 株式会社東芝 抄紙機のパルパ−駆動装置
US6327948B1 (en) * 1995-09-26 2001-12-11 Esko Tuor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utting the edge of a moving paper web
JPH1086097A (ja) * 1996-09-11 1998-04-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ウェブの耳回収処理装置
JP3872152B2 (ja) * 1997-02-03 2007-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の画像記録装置用記録媒体
FI108304B (fi) 1998-03-12 2001-12-31 Andritz Ahlstrom Oy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mineraalipitoisen kuitususpension kuten päällystetyn hylyn käsittelyyn paperin valmistuksessa
US6358367B1 (en) * 2000-02-01 2002-03-19 Voith Sulzer Paper Technology North America, Inc. Pulping system for a paper machine
CN201155068Y (zh) * 2008-03-27 2008-11-26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纸机网部损纸处理设备
JP5354968B2 (ja) 2008-06-16 2013-11-27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古紙処理装置
US9217225B2 (en) * 2012-02-28 2015-12-22 Paprima Industries Inc. Paper manufacturing
CN202865683U (zh) * 2012-07-31 2013-04-10 建滔(佛冈)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复卷机纸边处理装置
US8968519B2 (en) * 2013-03-14 2015-03-03 Georgia-Pacific Consumer Products Lp Sheet edge trimming and removal from a structured paper fabric
JP5906547B2 (ja) 2014-07-23 2016-04-20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古紙再生処理装置の断裁装置及び古紙再生処理装置の断裁方法
JP6365837B2 (ja) * 2014-10-02 2018-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6113735A (ja) 2014-12-18 2016-06-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FI10811U1 (fi) * 2015-02-18 2015-03-19 Valmet Technologies Oy Järjestely sellunkuivauskoneen reunanauhan käsittelyssä
JP6485124B2 (ja) * 2015-03-06 2019-03-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543989B2 (ja) * 2015-03-26 2019-07-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5849B (zh) 2021-11-09
TWI732184B (zh) 2021-07-01
JP2019148046A (ja) 2019-09-05
CN110205849A (zh) 2019-09-06
US20190264391A1 (en) 2019-08-29
US11060242B2 (en) 2021-07-13
EP3533924B1 (en) 2020-10-14
EP3533924A1 (en) 2019-09-04
JP7059693B2 (ja)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2184B (zh) 片材製造裝置
TWI703026B (zh) 網材形成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
JP7293676B2 (ja) 分離装置
JP7187817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粗砕装置、ウェブ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再生装置
CN113459236B (zh) 纤维成形体制造用原料以及纤维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JP2020104236A (ja) ホッパーおよび切断処理装置
CN111501140B (zh) 分离装置以及纤维体堆积装置
JP7172518B2 (ja) 繊維体堆積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20015027A (ja) シュレッダー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US11834782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20220056642A1 (en) Fibrous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fibrous body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12408065B (zh) 分切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CN111501141B (zh) 分离装置以及纤维体堆积装置
CN110773290B (zh) 碎纸机及薄片制造装置
JPWO2018043078A1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US11878306B2 (en) Coarse crusher
EP4310247A1 (en) Refining device
JP6965542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システム
JP2021123066A (ja) 繊維体堆積装置および繊維構造体製造装置
CN113246254A (zh) 纤维体堆积装置以及纤维结构体制造装置
JP2022056063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9143254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