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5058A - 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5058A
TW201935058A TW107138517A TW107138517A TW201935058A TW 201935058 A TW201935058 A TW 201935058A TW 107138517 A TW107138517 A TW 107138517A TW 107138517 A TW107138517 A TW 107138517A TW 201935058 A TW201935058 A TW 2019350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dule
lens
light
imaging elemen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8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屋啓一
大下務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卡馳諾光電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卡馳諾光電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卡馳諾光電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5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50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課題〕 提供當調整相機模組之透鏡與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隔時不會驅動攝像元件來攝像測試圖表的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解決手段〕 將由相機模組之透鏡聚光平行光線而成之光點形成於相機模組之攝像元件,藉由攝影部之準直儀透鏡聚光由透鏡將攝像元件反射光點而成之光轉換為大致平行而得之平行光線成為光點,藉由攝影部之攝像元件光電轉換光點而生成影像訊號,基於影像訊號運算關於光點的聚焦評估值,基於聚焦評估值決定照相模組之攝像元件與透鏡之間的距離,並基於距離進行相機模組之調整。

Description

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習知上,在相機模組等影像輸入裝置的製造程序中,會進行由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s)或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構成的攝像元件及透鏡單元的焦點調整。
相機模組係將安裝有攝像元件之基板與攝像用之透鏡單元整合為一體的組件,不僅搭載於數位相機上,亦搭載於具備相機功能之各種攜帶型電子機器(例如,攜帶型電話、攜帶型PC、PDA等)上。已知,製造相機模組時,在攝像元件之攝像面進行焦點調整並同時保持透鏡單元,並且在完成焦點調整的狀態下將透鏡單元與基板固定為一體。
關於此種技術,例如,日本特開2003-315650號公報(專利文獻1)及日本特開2002-267923號公報(專利文獻2)揭示使用具有圖表(chart)部之測試圖表(圖表紙)以在移動透鏡單元的同時攝像測試圖表並從攝像所得之數據算出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而藉此檢出最佳焦點位置的技術。
另外,關於檢查相機模組的特性,已知有如日本特開2012-149928號公報(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AF透鏡單元之特性檢查裝置。並且,專利文獻3揭示AF透鏡單元之特性檢查裝置,其包括:AF驅動裝置,其具有用於移動作為檢查對象之AF(autofocus,自動對焦)透鏡單元的攝像透鏡的位置的VCM(voice coil motor,音圈馬達)或步進馬達(stepping motor)等驅動部;量測透鏡,其配置於AF透鏡單元1之上側;量測感測器,其作為配置為對向於AF透鏡單元之上側的攝像感測器;基準圖表,其配置為對向於AF透鏡單元之下側;及控制AF驅動裝置之AF驅動的AF驅動控制電路,其基於來自量測感測器的基準圖表之影像數據,運算相對於至AF透鏡單元1之輸入電流值的MTF(例如,透鏡的光學特性、解析度等),以檢查量測透鏡的解析度。另外,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AF透鏡單元之特性檢查裝置,透過基準圖表入射鹵素燈等光,以攝像感測器檢出自攝像透鏡出射的光點(影像數據)。然後,MTF運算裝置,基於對應至來自AF驅動控制電路之輸入電流值的來自量測感測器的影像數據,運算輸入電流值—MTF值,並根據MTF峰值是否超過基準值(閾值),而可進行透鏡的解析度檢查。
再者,日本特開2010-021985號公報(專利文獻4)揭示相機模組製造裝置,其由圖表單元、聚光單元、透鏡定位板、透鏡保持機構、元件移動機構、附著劑供應器、紫外線燈、及控制其等的控制部構成,以調整元件單元相對於攝影透鏡(透鏡單元)的位置,並在調整後將元件單元固定至透鏡單元。
在此,習知相機模組調整裝置100之示意圖的一例係表示於圖1。如圖1所示,相機模組調整裝置100中,圖表像係用照明部101照射穿透型的圖表(測試圖表、圖樣)102。
然後,由半鏡103反射之圖表像藉由準直儀透鏡(準直透鏡)104轉換為平行光線,並入射至相機模組105。此外,圖表像藉由相機模組105之透鏡105a在攝像元件105b上成像。
接著,攝像元件105b上之圖表像藉由攝像元件b轉換為電氣訊號,電氣訊號輸入至控制部106(例如,電腦)。然後,控制部106將此電氣訊號轉換為數位數據,並顯示於顯示部106a(例如,螢幕)。
最後,檢查相機模組105的操作員(檢查員)調整相機模組105之透鏡105a與攝像元件105b之間的間隔使顯示部106a對焦。
另外,相機模組調整裝置100藉由使用可觀察相機模組之攝像元件107及準直儀透鏡104而具有自動準直儀功能。然後,藉由將攝像元件107之輸出顯示於螢幕(未圖示),可進行照射至相機模組之照射光的角度調整以及條件設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3-3156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2-267923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12-149928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10-02198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如習知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有必要使用待調整的相機模組之攝像元件攝像測試圖表(例如,圖表紙)。另外,有必要使用轉換攝像元件所攝像之測試圖表而得的電氣訊號而使顯示部顯示測試圖表像。
此外,近年來傾向採用廣角透鏡或魚眼透鏡作為相機模組中的透鏡。伴隨此傾向,而有必要調整高像高之相機模組中的透鏡與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隔(焦距)。另外,本申請說明書中的「像高」係表示自所攝像之影像之中心的像之高的指標。換言之,「像高」意指在相對於相機模組之光軸垂直的方向上影像之端部(例如,周邊部、離影像中心最遠的位置)與影像之中心之間的間隔(距離)。
另外,用於攜帶電話機等的量產型相機模組必須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滿足一定品質的產品。然而,如上述專利文獻1~4所記載的發明被認為難以適用於低價格的量產型相機模組的製造。
本發明係基於上述情況而提出,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當調整相機模組之透鏡與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隔時不會驅動攝像元件來攝像測試圖表的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特別在於提供可在將廣角透鏡(包含魚眼透鏡)用作透鏡的相機模組中調整透鏡與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隔的相機模組的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具有光源部、相機模組、攝影部、及控制部,該光源部包括光源、將該光源之出射光轉換為第1光的針孔、以及將自該針孔入射之該第1光轉換為第1平行光線的第1準直儀透鏡,該針孔係配置於距離該第1準直儀透鏡約為該第1準直儀透鏡之焦距的位置,該相機模組包括透鏡以及形成由該透鏡聚光該第1平行光線而成之第1光點的第1攝像元件,該攝影部包括聚光由該透鏡將該第1攝像元件反射該第1光點而成之第2光點轉換為大致平行而得之第2平行光線的第2準直儀透鏡以及生成該第2準直儀透鏡所聚光而成之第2光點經光電轉換而得之影像訊號的第2攝像元件,該控制部包括基於該影像訊號運算關於該第2光點之聚焦評估值的演算部以及顯示該第2光點的顯示部,該控制部基於該聚焦評估值決定沿著垂直於該第1攝像元件之受光面的方向的該透鏡與該第1攝像元件之間的距離,並基於該距離進行該相機模組之調整,藉此以達成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
另外,該相機模組包括保持該透鏡的透鏡保持部,該相機模組調整裝置包括以該方向移動該透鏡保持部並基於該距離將該透鏡保持部移動至相機模組調整位置的透鏡保持移動部,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或者,更包括使該第1平行光線偏向而照射至該相機模組並且使該第2平行光線不偏向地直進的分光器,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或者,該分光器係半鏡或無偏向分光器,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或者,該透鏡係廣角透鏡或魚眼透鏡,該第2光由該第1攝像元件之該受光面的反射型繞射格柵反射,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或者,為了固定該相機模組調整位置,在該透鏡保持部與該第1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隙塗布紫外線硬化樹脂,並照射紫外線至該紫外線硬化樹脂,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方法具有光源部、相機模組、攝影部、控制部、及透鏡保持驅動部,該光源部藉由針孔將光源之出射光轉換為第1光,並藉由該第1準直儀透鏡將自針孔入射之第1光轉換為第1平行光線,該針孔係配置於距離該第1準直儀透鏡約為該第1準直儀透鏡之焦距的位置,藉由該相機模組之透鏡將該第1平行光線聚光在該相機模組之第1攝像元件之受光面而成之第1光點形成於該第1攝像元件,該攝影部藉由第2準直儀透鏡聚光由該透鏡將該第1攝像元件反射該第1光點而成之第2光轉換為大致平行而得之第2平行光線至第2攝像元件,並藉由該第2攝像元件光電轉換該第2準直儀透鏡所聚光而成之第2光點而生成影像訊號,該控制部藉由演算部基於該影像訊號運算關於該第2光點的聚焦評估值,並藉由顯示部顯示該第2光點,該控制部基於該聚焦評估值決定沿著垂直於該第1攝像元件之受光面的方向的該透鏡與該第1攝像元件之間的距離,並基於該距離進行該相機模組之調整,藉此以達成相機模組調整方法的上述目的。
另外,在該相機模組中,透鏡保持部保持該透鏡,並以該方向移動該透鏡保持部,藉由透鏡保持部驅動部,基於該距離,將該透鏡保持部移動至相機模組調整位置,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或者,藉由分光器,使該第1平行光線偏向而照射至該相機模組,並使該第2平行光線不偏向地直進,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或者,該分光器係半鏡或無偏向分光器,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或者,該透鏡係廣角透鏡或魚眼透鏡,該第2光由該第1攝像元件之該受光面的反射型繞射格柵反射,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或者,為了固定該相機模組調整位置,在該透鏡保持部與該第1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隙塗布紫外線硬化樹脂,並照射紫外線至該紫外線硬化樹脂,藉此以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上述目的。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當調整相機模組之透鏡與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隔時,可達到不需驅動攝像元件來攝像測試圖表的優異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中,將通過針孔自光源入射的光藉由準直儀透鏡轉換為平行光,藉由相機模組之透鏡將此平行光線聚光成光點並形成於相機模組之攝像元件,攝像元件反射此光點而成之光藉由透鏡轉換為大致平行的平行光線,藉由攝影部之準直儀透鏡將此平行聚光成光點,藉由攝影部之攝像元件光電轉換此光點而生成影像訊號,基於影像訊號運算關於光點的聚焦評估值,基於聚焦評估值決定照相模組之攝像元件與透鏡之間的距離,基於此距離進行相機模組調整,藉此,可得到不驅動照相模組之攝像元件來攝像測試圖表下進行相機模組調整的優異效果。
以下基於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型態。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中的相機模組的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示意圖係表示於圖2。另外,在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中,將相機模組15的光軸方向設定為Z軸。此外,X軸係設置於垂直於Z軸的方向上,而Y軸係設置於垂直於X軸及Z軸的方向上,即垂直於紙面的方向(例如,從紙面之上向下的垂直方向)上。
首先,在相機模組15的相機模組調整裝置10中,藉由在光源11的出射側設置針孔(貫通孔)12,得到照射具有像高之光線的光源。然後,通過針孔12的光線藉由具有焦距f1 之準直儀透鏡13轉換為平行光線。此外,藉由半鏡14,經反射之平行光線入射至相機模組15。
另外,相機模組15由具有焦距f2 之透鏡15a、配置於距離透鏡15a約焦距f2 之地點的攝像元件15b、保持透鏡15a之透鏡保持部15c所構成。此外,在攝像元件15b的受光面上,複數個像素排列成矩陣狀。
然後,入射至相機模組15的平行光線藉由透鏡15a在攝像元件15b的受光面上成像為光點。接著,此光點藉由攝像元件15b的受光面反射,並藉由透鏡15a再次轉換為平行光線。該平行光線穿透半鏡14,並藉由具有焦距f3 之透鏡準直儀16在攝像元件17上成像為光點。
接著,攝像元件17將光點之影像經光電轉換而得之影像訊號輸出至控制部18。然後,控制部18的運算部18a儲存基於影像訊號運算的聚焦評估值。此外,聚焦評估值係表示透鏡15a在攝像元件15b上的聚焦(對焦)程度的數值。
接著,控制部18的運算部18b將透鏡保持部的移動量輸出至透鏡保持驅動部19的驅動部19a。
然後,驅動部19a基於移動量沿著Z軸方向(垂直於攝像元件15b之受光面的方向)移動透鏡保持結合部19b。藉由透鏡保持部15c與透鏡保持結合部19b結合,透鏡保持部15b與透鏡保持結合部19b之移動量連動地在Z軸方向上移動。
在此,在相機模組15的相機模組調整程序中,當透鏡15a在攝像元件15b上的聚焦(對焦)時,攝像元件17所攝像之光點的樣態係表示於圖3。圖3表示排列在攝像元件15b之受光面上的複數個像素排列成矩陣狀的樣態。
此外,攝像元件15b之像素的像及形成於配置於相機模組15之透鏡15a與攝像元件之間的窗玻璃(例如,濾光器、保護膜、或保護層)等的反射像係可明確識別。
特別是,當入射至針孔12的光線是具有干涉性的光線(例如,雷射光)時,由於攝像元件15b之像素的間隔所造成的繞射現象,在成像在攝像元件17的光點的內部,攝像元件15b之像素的像係更鮮明地成像。此外,當成像在攝像元件17的受光面時,針孔12的直徑(孔)較佳為設計成使光線照射至攝像元件15b的複數個像素。其理由是,當光線的直徑(寬度)為攝像元件15b的像素尺寸以下時,光線的照射位置改變反射光的繞射,因此,光點內部的像素之像變得不穩定。
接著,說明算出針孔像所造成的光點的直徑的方法。
首先,針孔12之孔的直徑為ϕa ,攝像元件15b之受光面上的光點的直徑為ϕb 。另外,準直儀透鏡13的焦距為f1 ,透鏡15b的焦距為f2
ϕb 可表示為數式1。
〔數式1〕另外,攝像元件17之受光面上的光點的直徑為ϕc ,攝像側的準直儀透鏡16的焦距為f3 ,ϕc 可表示為數式2。
〔數式2〕再者,攝像元件15b之鄰接像素之間的間隔為d,在攝像元件17之受光面成像的攝像元件15b之像素像的尺寸為d',d與d'之關係可表示為數式3。
〔數式3〕例如,相機模組(檢查對象)15的針孔12之孔的直徑ϕa 設定為1.0[mm],光源側的準直儀透鏡13的焦距f1 設定為27[mm],透鏡的焦距f2 設定為2.5[mm],攝像側的準直儀透鏡16的焦距f3 設定為27[mm],相機模組15的攝像元件15b的像素間隔設定為5[μm],以及攝影影像的光點的直徑,即ϕb ,設定為92[μm](0.092[mm])。
基於這些設定,根據數式2,由攝像元件17攝像的光點的直徑ϕc 可估計為994[μm](0.994[mm])。
然後,藉由準直儀透鏡13,將縮小針孔徑ϕa 之光之寬度的光,在相機模組的攝像元件面成像為光點。再者,藉由準直儀透鏡16,在攝像元件17的受光面,可擴大此光點。
如此一來,可在顯示部(螢幕)18b觀察攝像元件17的受光面的晶格(cell)像。
接著,用圖4的流程圖說明上述相機模組調整裝置10所進行的相機模組調整程序。
首先,進行相機模組調整裝置10的初始化(步驟S11)。接著,將相機模組15相對於相機模組調整裝置設置在預定位置(步驟S12)。
然後,開啟光源11,照射光線至相機模組15(步驟S13)。
接著,控制部18用攝像元件17接收針孔像成像在相機模組15的攝像元件15b的受光面上的光點(步驟S14)。然後,透鏡保持驅動部19將透鏡保持部15移動相當於預定移動距離份ΔD的距離(步驟S15)。
接著,判斷透鏡保持部15的Z軸方向之移動距離是否到達預定的最大距離Dmax(步驟S16)。
在步驟S16中,若判斷為「否」,則返回步驟S14。此外,在步驟S16中,若判斷為「是」,則進入後述的步驟S17。
接著,控制部18的運算部18a,基於移動距離與聚焦評估值之間的關係,決定模組15之透鏡15a與攝像元件15b之間的距離(焦距)(步驟S17)。
然後,控制部18用透鏡保持驅動部19將透鏡保持部15c移動至相機模組調整位置(焦點位置)(步驟S18)。
接著,在透鏡保持部15c與攝像元件15b之間塗布附著劑(步驟S19)。然後,照射紫外線至附著劑,使附著劑(紫外線硬化樹脂)硬化(步驟S20)。
最後,取出相機模組15(步驟S21)。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型態。
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型態係可在將廣角透鏡22用作透鏡的相機模組中調整透鏡與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隔的相機模組調整裝置。
首先,表示使用廣角透鏡22的相機模組與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光線路徑的示意圖係表示於圖5。如圖5所示,當藉由廣角透鏡22在攝像元件23的受光面聚焦(對焦)時,在透鏡之像高的高位置,由於入射至廣角透鏡22之光線由攝像元件的受光面反射(正反射),不會再度入射至模組調整裝置,不會返回模組調整裝置側。
然後,攝像元件23的受光面有複數個像素23a排列成格柵(矩陣)狀。此種格柵狀的構造即反射型繞射格柵構造。以CCD型攝像元件或CMOS型攝像元件為代表的攝像元件23具有配備細微之週期性結構的反射面。因為此種構造,此反射面具有與反射型繞射格柵相同的作用。
首先,當以相對於攝像元件23之受光面之垂直線的入射角θi 入射光線時,光線的大部分以反射角-θi 反射為0次光。但是,此光線的一部分以繞射角θm而1次繞射為繞射光,此光的樣態係表示於圖6。
並且,藉由強弱週期性重複的反射光,產生(生成)高次的繞射光。
在此,繞射的次數為m,攝像元件的鄰接像素之間的間隔為d,光線的波長為λ。繞射光,對應至次數m及波長λ,以次數m的繞射角θm ,自各像素(標線面)繞射。
然後,間隔d、波長λ、次數m、入射角θi 、及繞射角θm 的關係可表示為數式4。
〔數式4〕在此,說明數式4中的入射角θi 及繞射角θm
首先,若入射光及繞射光相對於攝像元件23的表面垂直線而彼此位於相反側,則入射角θi 為正(加號),繞射角θm 為負(減號)。另外,若相對於攝像元件23的表面垂直線而彼此位於相同側,則入射角θi 及繞射角θm 兩者皆為正(加號)。
此外,在數式4中,當m=0時,反射角θm=0 不受間隔d及波長λ影響而是-θi
另外,在數式4中,次數m為整數。意即,次數m允許採取0、±1、±2、⋯的值。
然後,在次數m大之高次繞射光的情況下,認為允許入射角θi 及繞射角θm 兩者皆為正(加號)。然後,在入射角θi 及繞射角θm 兩者皆為正(加號)的情況下,認為高次繞射光會繞射至入射光所入射的方向。
在此,攝像元件23之受光面中的0次光之反射以及繞射光(m<0)之繞射的樣態係表示於圖7。
此外,藉由調整(最佳化)入射至相機模組21的攝像元件23的光線的波長λ,認為可將次數m'之繞射光繞射為返向相機模組調整裝置20。
但是,在零以外之整數(m≠0)的情況下,繞射角θm 取決於波長λ。
為了利用此繞射角θm (λ)的波長依存性,相機模組調整裝置20的光源部(未圖示)較佳為白色光的光源。
在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中,說明藉由用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攝像元件檢出自形成於相機模組之攝像元件之受光面的光點反射的光線,並藉由調整相機模組之透鏡與攝像元件之間的距離以使光點對焦,來進行相機模組的調整。
然後,為了評估光點的對焦程度,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控制部較佳為計算光點的聚焦評估值。
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控制部所算出的聚焦評估值,亦可使用例如上述MTF(解析度等)以外的光點之對比。
再者,焦評估值,亦可使用對比傳遞函數值(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以下稱為CTF值)。此外,CTF值係表示相對於光點之空間頻率的像的對比的值,當CTF值高時,可視為聚焦。
然後,本發明不限定於MTF值、解析度、或CTF值等,可將可評估聚焦程度的各種評估方法、評估值用於聚焦位置的量測。此外,雖然僅執行1次相機模組之透鏡與攝像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調整,但亦可重複執行複數次。
並且,在上述各實施型態中,在相機模組的透鏡與攝像元件的位置關係調整中,可移動透鏡,亦可移動攝像元件。此外,當相機模組的透鏡內建於鏡筒中時,亦可移動該鏡筒本身以對焦。
此外,在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中,表示用半鏡作為分光器來將平行光線偏向。作為分光器,亦可以是立方型分光器、板型分光器。此外,亦可使用半鏡以外的例如棱鏡等。
10‧‧‧相機模組調整裝置
11‧‧‧光源
12‧‧‧針孔
13‧‧‧準直儀透鏡
14‧‧‧半鏡
15‧‧‧相機模組
15a‧‧‧透鏡
15b‧‧‧攝像元件
15c‧‧‧透鏡保持部
16‧‧‧準直儀透鏡
17‧‧‧攝像元件
18‧‧‧控制部
18a‧‧‧運算部
18b‧‧‧顯示部
19‧‧‧透鏡保持驅動部
19a‧‧‧驅動部
19b‧‧‧透鏡保持結合部
20‧‧‧相機模組調整裝置
21‧‧‧相機模組
22‧‧‧廣角透鏡
23‧‧‧攝像元件
23a‧‧‧像素
100‧‧‧相機模組調整裝置
101‧‧‧照明部
102‧‧‧圖表
103‧‧‧半鏡
104‧‧‧準直儀透鏡
105‧‧‧相機模組
105a‧‧‧透鏡
105b‧‧‧攝像元件
106‧‧‧控制部
106a‧‧‧顯示部
107‧‧‧攝像元件
S11~S21‧‧‧步驟
θi‧‧‧入射角
θm‧‧‧繞射角
〔圖1〕係習知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示意圖; 〔圖2〕係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一實施型態的示意圖; 〔圖3〕係表示相機模組之攝像元件之像素所攝像的影像的具體例的圖; 〔圖4〕係表示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所進行之程序的流程圖; 〔圖5〕係表示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其他實施型態的光線路徑的圖; 〔圖6〕係表示在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其他實施型態中,攝像元件之受光面中的1次繞射光(m=1)的繞射樣態的圖; 〔圖7〕係表示在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其他實施型態中,攝像元件之受光面中的繞射光(m<0)的繞射樣態的圖;及 〔圖8〕係表示在根據本發明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的其他實施型態中,攝像元件之受光面中的繞射光(m'<0)的繞射樣態的圖。

Claims (12)

  1. 一種相機模組調整裝置,其具有光源部、相機模組、攝影部、及控制部, 其特徵在於: 該光源部包括光源、將該光源之出射光轉換為第1光的針孔、以及將自該針孔入射之該第1光轉換為第1平行光線的第1準直儀透鏡; 該針孔係配置於距離該第1準直儀透鏡約為該第1準直儀透鏡之焦距的位置; 該相機模組包括透鏡以及形成由該透鏡聚光該第1平行光線而成之第1光點的第1攝像元件; 該攝影部包括聚光由該透鏡將該第1攝像元件反射該第1光點而成之第2光點轉換為大致平行而得之第2平行光線的第2準直儀透鏡以及生成該第2準直儀透鏡所聚光而成之第2光點經光電轉換而得之影像訊號的第2攝像元件; 該控制部包括基於該影像訊號運算關於該第2光點之聚焦評估值的演算部以及顯示該第2光點的顯示部; 該控制部基於該聚焦評估值決定沿著垂直於該第1攝像元件之受光面的方向的該透鏡與該第1攝像元件之間的距離;及 基於該距離進行該相機模組之調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其中,該相機模組包括保持該透鏡的透鏡保持部, 該相機模組調整裝置包括以該方向移動該透鏡保持部並基於該距離將該透鏡保持部移動至相機模組調整位置的透鏡保持移動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更包括使該第1平行光線偏向而照射至該相機模組並且使該第2平行光線不偏向地直進的分光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其中該分光器係半鏡或無偏向分光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其中,該透鏡係廣角透鏡或魚眼透鏡, 該第2光由該第1攝像元件之該受光面的反射型繞射格柵反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相機模組調整裝置,其中,為了固定該相機模組調整位置,在該透鏡保持部與該第1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隙塗布紫外線硬化樹脂,並照射紫外線至該紫外線硬化樹脂。
  7. 一種相機模組調整方法,其具有光源部、相機模組、攝影部、控制部、及透鏡保持驅動部, 其特徵在於: 該光源部藉由針孔將光源之出射光轉換為第1光,並藉由該第1準直儀透鏡將自針孔入射之第1光轉換為第1平行光線; 該針孔係配置於距離該第1準直儀透鏡約為該第1準直儀透鏡之焦距的位置; 藉由該相機模組之透鏡將該第1平行光線聚光在該相機模組之第1攝像元件之受光面而成之第1光點形成於該第1攝像元件; 該攝影部藉由第2準直儀透鏡聚光由該透鏡將該第1攝像元件反射該第1光點而成之第2光轉換為大致平行而得之第2平行光線至第2攝像元件,並藉由該第2攝像元件光電轉換該第2準直儀透鏡所聚光而成之第2光點而生成影像訊號; 該控制部藉由演算部基於該影像訊號運算關於該第2光點的聚焦評估值,並藉由顯示部顯示該第2光點;及 該控制部基於該聚焦評估值決定沿著垂直於該第1攝像元件之受光面的方向的該透鏡與該第1攝像元件之間的距離,並基於該距離進行該相機模組之調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相機模組調整方法,其中,在該相機模組中,透鏡保持部保持該透鏡,並以該方向移動該透鏡保持部, 藉由透鏡保持部驅動部,基於該距離,將該透鏡保持部移動至相機模組調整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相機模組調整方法,其中,藉由分光器,使該第1平行光線偏向而照射至該相機模組,並使該第2平行光線不偏向地直進。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相機模組調整方法,其中,該分光器係半鏡或無偏向分光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0項中任一項之相機模組調整方法,其中,該透鏡係廣角透鏡或魚眼透鏡, 該第2光由該第1攝像元件之該受光面的反射型繞射格柵反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1項中任一項之相機模組調整方法,其中,為了固定該相機模組調整位置,在該透鏡保持部與該第1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隙塗布紫外線硬化樹脂,並照射紫外線至該紫外線硬化樹脂。
TW107138517A 2018-02-13 2018-10-31 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TW2019350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3411 2018-02-13
JP2018023411 2018-0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5058A true TW201935058A (zh) 2019-09-01

Family

ID=67618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517A TW201935058A (zh) 2018-02-13 2018-10-31 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29960B2 (zh)
TW (1) TW201935058A (zh)
WO (1) WO20191594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553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晋城三赢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自动对焦测试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5363A (zh) * 2019-12-02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DE102019133738A1 (de) * 2019-12-10 2021-06-10 AIXEMTEC GmbH Vorrichtung, 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der Vorrichtung zur Justage, Montage und/oder Prüfung eines elektrooptischen Systems
CN114640791A (zh) * 2022-01-27 2022-06-1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镜片角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摄像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7334A (ja) * 2002-11-28 2004-06-24 Fujitsu Ltd 複数段レンズの位置調整方法、レンズ組立装置、及び、レンズ検査装置
JP2005017728A (ja) * 2003-06-26 2005-01-20 Nikon Corp 結像光学系の調整方法および評価方法
JP2006165883A (ja) * 2004-12-06 2006-06-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フォーカス調整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調整方法
JP6640457B2 (ja) * 2015-03-26 2020-02-05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車載用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553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晋城三赢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自动对焦测试方法及装置
TWI736091B (zh) * 2019-12-26 2021-08-11 新煒科技有限公司 攝像模組自動對焦測試方法及裝置
CN113055553B (zh) * 2019-12-26 2022-11-25 晋城三赢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自动对焦测试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59427A1 (ja) 2020-04-02
WO2019159427A1 (ja) 2019-08-22
JP6729960B2 (ja) 2020-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4491B2 (ja)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光学システム
TW201935058A (zh) 相機模組調整裝置以及相機模組調整方法
JP4972960B2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809390B2 (ja) 測距・測光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424708B2 (ja) 焦点検出装置
JP2005274925A (ja) ピント調整方法、ピント調整装置
JP2013257162A (ja) 測距装置
JP2007052072A (ja) 焦点検出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焦点検出方法
JP4557799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調整方法及び、その調整装置
JP4560420B2 (ja) 撮像装置
JP2007233033A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6065080A (ja) 撮像装置
JP4598372B2 (ja) 校正用三次元フィールド、校正用三次元フィールドの撮影方法
JP4696730B2 (ja) ピント測定装置
JP2006084545A (ja) カメラ及び撮影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4194502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454678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色ずれ補正プログラム
JP4828737B2 (ja) Mtf測定装置
JP6283943B2 (ja) 撮像素子の位置計測方法及び当該方法に用いる投光装置
JP7036396B1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H0914914A (ja) レーザスペックルパターンによる移動量の測定装置におけるレーザ光の照射方法ならびにその装置
JP2018141908A (ja) 焦点検出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撮像装置、焦点検出方法および焦点検出プログラム
JP2579977Y2 (ja) 測距用補助投光装置
JP2019128549A (ja)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焦点検出装置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5679718B2 (ja) 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