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8630A - 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8630A
TW201928630A TW107127608A TW107127608A TW201928630A TW 201928630 A TW201928630 A TW 201928630A TW 107127608 A TW107127608 A TW 107127608A TW 107127608 A TW107127608 A TW 107127608A TW 201928630 A TW201928630 A TW 2019286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flexible
layer
sensing component
pane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7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7855B (zh
Inventor
林清山
吳春彥
蕭仲欽
懷海 江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8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8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7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78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藉由第一載板及第二載板的支撑作用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形成於離型膜上,再藉由第三載板的轉載作用,可以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貼附於任何非平面及曲面蓋板上。如此形成的觸控面板更加輕、薄,且製作成本較低。另外,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採用包含奈米金屬導電層的薄膜感測器,由於奈米銀線本身具有良好的可撓性。因此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可用於可撓性觸控及曲面觸控。另外,由於接合層的材料可以為具有粘性的活性墨水層,因此無需新增一層光學膠層或水膠層就可以直接將離型後的觸控面板貼附到任何非平面的目標載板上。

Description

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觸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在現今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觸控面板(touch panel)已應用於多種電子產品,例如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及筆記型電腦。由於使用者可直接通過屏幕上顯示的對象進行操作與下達指令,因此觸控面板提供了使用者與電子產品之間的人性化操作界面。
現有觸控面板的製作工藝是在高溫條件下濺鍍及光刻形成一觸控感測組件於基板上形成觸控感測器。一般需採用足夠堅固且平坦的玻璃或其它透明基板作為承載該觸控感測組件的基板,由於此類基板相對較厚,因此不易將觸控感測器貼合到可撓性蓋板或曲面蓋板上。然而,隨著對更小、更薄、可撓及曲面觸控面板的日益增加的需要,採用現有的工藝直接在可撓性基板或非平坦的基板上製造觸控感測組件或將基板厚度較大的觸控感測器貼合到可撓性蓋板或曲面蓋板上是非常困難且昂貴的,因此目前現有的觸控面板結構和製作工藝均有待進一步改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在滿足觸控面板的結構更加輕、薄,製作成本更低的需求的同時實現可撓性觸控及曲面觸控。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 S1:提供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1-1:形成一第一離型膜於一第一載板上;及步驟S1-2:形成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一離型膜上;步驟S2:提供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2-1:形成一第二離型膜於一第二載板上;及步驟S2-2:形成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二離型膜上;步驟S3:形成一第三載板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上,且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與該第三載板之間具有一第三離型膜;步驟S4:利用該第二離型膜將該第二載板自該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5:利用一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以形成一觸控感測器。
較佳地,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
較佳地,該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較佳地,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較佳地,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較佳地,該奈米金屬導電層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
較佳地,該第三載板是藉由該第三離型膜而可剝除的貼附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較佳地,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接觸於該第三離型膜。
較佳地,該第一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二離型膜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在步驟S4中移除該第二離型膜之後,該第一接合層裸露於外,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
較佳地,該薄膜感測器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 印透明導電膜。
較佳地,更包括一第二接合層,其中該第二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離型膜之間。
較佳地,步驟S1及步驟S2是以卷對卷(roll-to-roll)製程進行。
較佳地,在步驟S4中,該第二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
較佳地,步驟S2更包括步驟S2-3:形成一可撓性電極組件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電性絕緣。
較佳地,該可撓性電極組件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較佳地,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較佳地,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S1:提供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1-1:形成一第一離型膜於一第一載板上;及步驟S1-2:形成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一離型膜上;步驟S2:提供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2-1:形成一第二離型膜於一第二載板上;及步驟S2-2:形成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二離型膜上;步驟S3:形成一第三載板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上,且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與該第三載板之間具有一第三離型膜;步驟S4:利用該第二離型膜將該第二載板自該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5:利用一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步驟S6:利用該第一離型膜將該第一載板自該第一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7:採用一第二接合層貼附一具有裝飾部的可撓性蓋板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且該第二接合層位於該可撓性蓋板與該第一可撓性 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及步驟S8:利用該第三離型膜移除該第三載板。
較佳地,該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包括一薄膜層及一設置於該薄膜層的遮蔽層,該遮蔽層形成該裝飾部。
較佳地,步驟S7包括:將該第二接合層貼附於該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再將貼附有該第二接合層之該可撓性蓋板貼附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
較佳地,該第二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離型膜之間,在步驟S6中移除該第一離型膜之後,該第二接合層裸露於外,該可撓性蓋板貼附於裸露的該第二接合層。
較佳地,該奈米金屬導電層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該遮蔽層遮蔽該外圍線路。
較佳地,該第一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二離型膜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在步驟S4中移除該第二離型膜之後,該第一接合層裸露於外,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
較佳地,步驟S5更包括:先將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再將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子觸控模組。
較佳地,在步驟S4中,該第二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在步驟S6中,該第一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S1:提供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1-1:形成一第一離型膜於一第一載板上;及步驟S1-2:形成一遮蔽層及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一離型膜上,該遮蔽層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相互整合形成同一貼合構件;步驟S2:提供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2-1:形成一第二離型膜於一第二載板上;及步驟S2-2:形成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二離型膜上;步 驟S3:形成一第三載板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上,且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與該第三載板之間具有一第三離型膜;步驟S4:利用該第二離型膜將該第二載板自該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5:利用一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步驟S6:利用該第一離型膜將該第一載板自該第一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7:採用一第二接合層貼附一可撓性蓋板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且該第二接合層位於該可撓性蓋板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及步驟S8:利用該第三離型膜移除該第三載板。
較佳地,該遮蔽層是由印刷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的有色材料層形成。
較佳地,其中步驟S7包括:將該第二接合層貼附於該可撓性蓋板;再將貼附有該第二接合層之該可撓性蓋板貼附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遮蔽層上。
較佳地,該第二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離型膜之間,在步驟S6中移除該第一離型膜之後,該第二接合層裸露於外,該可撓性蓋板貼附於裸露的該第二接合層。
較佳地,該第三載板是藉由該第三離型膜而可剝除的貼附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較佳地,該第一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二離型膜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在步驟S4中移除該第二離型膜之後,該第一接合層裸露於外,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
較佳地,其中步驟S5更包括:先將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再將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子觸控模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S1:提供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1-1:形成一第一離型膜於 一第一載板上;步驟S1-2:形成一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於該第一離型膜上;及步驟S1-3:形成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上;步驟S2:提供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2-1:形成一第二離型膜於一第二載板上;及步驟S2-2:形成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二離型膜上;步驟S3:形成一第三載板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上,且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與該第三載板之間具有一第三離型膜;步驟S4:利用該第二離型膜將該第二載板自該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5:利用一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步驟S6:利用該第一離型膜將該第一載板自該第一子觸控模組移除以露出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及步驟S7:利用該第三離型膜移除該第三載板。
較佳地,在步驟S4中,該第二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在步驟S6中,該第一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轉移至非平面的觸控感測器,包括: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一保護載板;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保護載板之間具有一離型膜;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承載載板;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承載載板之間具有一另一離型膜;及一第一接合層,該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以形成一觸控感測器。
較佳地,該承載載板是藉由該另一離型膜貼而可剝除的附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較佳地,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之殘留離型膜。
較佳地,更包括一可撓性電極組件,其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另一離型膜之間,該可撓性電極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電性絕緣。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轉移至非平面的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具有一第一接合層;一具有裝飾部的可撓性蓋板,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可撓性蓋板之間具有一第二接合層。
較佳地,該可撓性蓋板包括一薄膜層及一設置於該薄膜層的遮蔽層,該遮蔽層形成該裝飾部。
較佳地,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設置於該奈米金屬導電層的一遠離該第一接合層之表面上。
較佳地,更包括一殘留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之第一離型膜,其中該第一離型膜位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接合層之間;以及一殘留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之第二離型膜,其中該第二離型膜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接合層之間。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轉移至非平面的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一遮蔽層及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遮蔽層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相互整合形成同一貼合構件;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具有一第一接合層;一可撓性蓋板,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可撓性蓋板之間具有一第二接合層。
較佳地,該遮蔽層為一印刷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的有色材料層層。
較佳地,更包括一殘留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遮蔽層上之第一離型膜,其中該第一離型膜位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接合層之間;以及一殘留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 感測組件上之第二離型膜,其中該第二離型膜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接合層之間。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轉移至非平面的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一具有裝飾部的可撓性蓋板及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可撓性蓋板是直接接觸;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具有一第一接合層。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S1:提供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1-1:形成一第一離型膜於一第一載板上;步驟S1-2:形成一具有一裝飾部的可撓性蓋板於該第一離型膜上;及步驟S1-3:形成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可撓性蓋板上;步驟S2:提供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2-1:形成一第二離型膜於一第二載板上;及步驟S2-2:形成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二離型膜上;步驟S3:形成一第三載板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上,且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與該第三載板之間具有一第三離型膜;步驟S4:利用該第二離型膜將該第二載板自該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5:利用一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步驟S6:利用該第一離型膜將該第一載板自該第一子觸控模組移除以露出該可撓性蓋板;及步驟S7:利用該第三離型膜移除該第三載板。
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藉由第一載板及第二載板的支撑作用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形成於離型膜上,再藉由第三載板的轉載作用,可以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貼附於任何平面/非平面及曲面蓋板上,如此形成的觸控面板更加輕、薄,且製作成本較低。另外,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採用包含奈米金屬導電層的薄膜感測器,由於奈米銀線本身具有良好的可撓性,因此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可用於可撓性觸 控及曲面觸控。另外,由於接合層的材料可以為具有粘性的活性墨水層(Reactive ink),因此無需新增一層光學膠層或水膠層就可以直接將離型後的觸控面板貼附到目標載板上,可以使得觸控面板更加輕薄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例如高穿透率及低霧度。
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藉由設置一可撓性電極組件,使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與觸控面板具有多層(兩層、三層或更多)的電極組件,以實現更多樣的感測功能或是電磁屏蔽功能,使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在更輕更薄且可撓的條件下,更具有產品的競爭優勢。
10‧‧‧子觸控模組
100A‧‧‧第一基板
110A‧‧‧第一離型層
120A‧‧‧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121‧‧‧薄膜
122‧‧‧奈米金屬導電層
122a‧‧‧奈米銀線層
122b‧‧‧塗佈層
100B‧‧‧第二基板
110B‧‧‧第二離型層
120C‧‧‧可撓性電極組件
130‧‧‧保護層
160‧‧‧接合層
30A‧‧‧第一子觸控模組
300A‧‧‧第一載板
310A‧‧‧第一離型膜
320A‧‧‧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30B‧‧‧第二子觸控模組
300B‧‧‧第二載板
310B‧‧‧第二離型膜
320B‧‧‧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300C‧‧‧第三載板
310C‧‧‧第三離型膜
320C‧‧‧可撓性電極組件
50‧‧‧第一接合層
60‧‧‧第二接合層
70‧‧‧可撓性蓋板
70A‧‧‧薄膜層
70B‧‧‧遮蔽層
圖1A至圖1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的流程圖。
圖1E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子觸控模組的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感測器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感測器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中提供第一子觸控模組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中提供第二子觸控模組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中形成可撓性電極元件於第二子觸控模組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中形成第三載板於第二子觸控模組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中將第二載板自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中利用第一接合層將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第二子觸控模組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感測器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7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感測器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7C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感測器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7D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感測器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7E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感測器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8至圖11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組裝成為一觸控面板的流程圖。
圖1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中提供第一子觸控模組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12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中提供第一子觸控模組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12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中形成第三載板於第二子觸控模組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12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中將第二載板自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中將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第二子觸控模組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中將第一載板自第一子觸控模組移除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中移除該第三載板的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發明所揭示內容可能在不同實施例中使用重複的組件符號,並不代表不同實施例或圖式間具有關聯。此外,一組件形成於另一組件「上」或「下」可包含兩組件直接接觸的實施例,或也可包含兩組件之間夾設有其它額外組件的實施例。各種組件可能以任意不同比例顯示以使圖式清晰簡潔。請注意,本發明所揭 示內容的”第一”、”第二”等僅為方便說明製作工藝,與數量或排列順序無關,例如”第一離型層”或”第二離型層”均可被理解為離型層。另外,本發明所指之”離型”、”剝除”、”剝離”等可理解為利用有黏性的材料/物質將兩層或以上的膜層/基板相貼合,之後再將所貼合的膜層/基板分離的技術。
圖1A至圖1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子觸控模組的製作方法的流程圖。其中圖1D還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製作方法形成的子觸控模組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請先參照圖1A,首先,提供第一基板100A,並形成第一離型層110A於第一基板100上。第一基板100A可作為後續步驟中所形成的結構的機械性支撑或保護功能,故又可稱其為保護基板/載板,其能夠作為製造子觸控模組10的臨時平臺且後續可以將子觸控模組10自該第一基板100A上移除。第一基板100A可為一透明或不透明絕緣材料,例如一玻璃基板或可撓性基板。由於第一基板100A不構成最終形成的觸控面板產品的一部分,所以第一基板100A可採用成本相對較低的材料,只要其可提供必要的機械性支撑即可。例如,第一基板100A可採用素玻璃而非化學强化玻璃,以降低觸控面板的製作成本,也可以採用塑料或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以及聚醚碸(PES)、聚醯亞胺(PI)、纖維素酯、苯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聚氯乙烯(PVC)及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另外,第一基板100A在後續自子觸控模組10上移除後,還可以再重複回收利用,如此,可進一步降低製作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基板100A並不限於玻璃、塑料或樹脂等柔性基板,其可以是其他任何可提供機械支撑的合適材料。第一離型層110A由具有離型能力的材料所構成的薄膜層。此處及下文中所述的離型是指將第一基板100A自與其原本貼合在一起的其它層別(例如第一離型層110A)上移除,或將第一基板100A與第 一離型層110A一起從與第一離型層110A原本貼合在一起的其它層別上移除。第一離型層110A的材料可為有機材料,例如聚醯亞胺(PI)、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PTFE)、環烯烴共聚物(COP、Arton)或前述之組合。第一離型層110A可使用溶液塗佈再加熱烘烤之方法形成於第一基板100A上,還可採用氣相沉積法、卷對卷工藝(roll-to-roll,RTR)或其它合適之方法形成或直接採用第一離型層110A幹膜壓合於第一基板100A上。在一實施中,可通過可移除式粘合劑將第一離型層110A粘附於第一基板100A上。該可移除式粘合劑可包括非水溶性膠或能夠將兩層臨時粘附在一起且接著被溶解或以其它方式移除的任何其它合適材料。可以通過將可移除式粘合劑溶解,從而實現將第一基板100A從第一離型層110A上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較佳的,第一離型層110A也可以是由上層具有離型能力的材料與下層不具有離型能力的材料所構成的薄膜層。這裡第一離型層110A的上層是指與遠離該第一基板100A的表面,第一離型層110A的下層是指與靠近該第一基板100A的表面。因此當第一離型層110A是上層具有離型能力的材料與下層不具有離型能力的材料時,就可以將第一基板100A與第一離型層110A一起從與第一離型層110A原本貼合在一起的其它層別上移除。若將第一基板100A與第一離型層110A同時移除,可以使得子觸控模組10更加輕薄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例如高穿透率及低霧度。
接著,請參照圖1B,形成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於第一離型層110A上,且第一離型層110A位於第一基板100A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之間。該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其可以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是可撓性或可變形的, 即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可動態地或永久地形成為彎曲的形狀。
接著,請參照圖1C,形成一第二基板100B於該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上,且該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與該第二基板100B之間具有一第二離型層110B。第二離型層110B與第一離型層110A的材料是具有離型能力的材料所構成的薄膜層,但兩者的化學組分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二基板100B與第一基板100A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二基板100B可以通過第二離型層110B將第二基板100B自與其原本貼合在一起的其它層別(例如第一離型層110A)上移除,或將第二基板100B與第二離型層110B一起從與第二離型層110B原本貼合在一起的其它層別上移除。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基板100B作為承載之用,故可以稱第二基板100B為承載基板,在材料的選擇上可選用支撑强度較佳的薄膜材,因此也可稱作承載膜(carrier film)。
接著,請參照圖1D,利用該第一離型層110A移除該第一基板100A。移除第一基板100A以為將該子觸控模組10轉移至一任何非平面的目標基板作準備,該目標基板可以是可撓性蓋板或曲面蓋板,該曲面蓋板可為剛性、半剛性、可撓性或可變形的。該剛性曲面基板可永久地形成為曲面的。該半剛性、可撓性及可變形曲面基板可動態地形成為曲面的及不形成為曲面的。可使用諸如氟化氫的化學品借助於化學蝕刻來移除第一基板100A。或者,可借助於機械方法或組合化學-機械方法來移除第一基板100A。較佳的,可以將第一基板100A與第一離型層110A同時移除,可以使得子觸控模組10更加輕薄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例如高穿透率及低霧度。
經由上述步驟最終形成如圖1D或圖1E所示的子觸控模組10。如圖1D,以圖式上方為使用者觸碰及觀測面,子觸控模組10包括由上而下堆疊的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第二離型層110B以及第二基板100B。如圖1E,以圖式上方為使用者觸碰及觀測 面,子觸控模組10包括由上而下堆疊的接合層160、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第二離型層110B(請注意,此處的”第二”僅為方便說明上述製作工藝,與數量或排列順序無關,故可簡稱並理解為離型層)以及第二基板100B。前述各部件的詳細結構、材料、製作方法在前文已敘述,故在此不再贅述。子觸控模組10可應用於計算機系統、行動電話、數字媒體播放器、平板電腦、超輕薄筆電、穿戴式觸控裝置、車載觸控系統等觸控顯示裝置中。
請參照圖2A,圖2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感測器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在一實施例中,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121及一形成於該薄膜121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122。該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包含一奈米銀線層122a及一塗佈層(overcoat,OC)122b,塗佈層(OC)122b可以提高奈米銀線層122a的耐用性。該奈米銀線層122a可以分別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圖中未標示),用以將薄膜感測器通過柔性電路板(FPC)與外部電路連接。該薄膜感測器的形成方法可以為利用例如板帶塗覆、網塗覆、印刷、層壓或卷對卷工藝(roll-to-roll)在薄膜121上沉積分佈在流體中的多根奈米金屬線,通過使該流體乾燥而在襯底上形成奈米金屬線網絡層,再將奈米金屬線網絡層圖案化形成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另外也可先對薄膜121進行表面預處理,從而更好地接收隨後沉積的奈米金屬線。薄膜121的表面預處理能夠提供多個功能。例如,其能夠使奈米金屬線均勻的沉積從而更好固定在薄膜121上。塗佈層(OC)可以由光學透明的聚合基質(matrix)材料形成,聚合物基質包括但不限於:諸如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和聚丙烯腈的聚丙烯酸化物、聚乙烯醇、聚酯(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酯和聚碳酸酯)、諸如酚醛塑料或甲酚-甲醛的具有高度芳香性的聚合物、聚苯乙烯、聚乙烯基甲苯、聚乙烯基二甲苯、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硫化物、聚碸、聚亞苯基、聚苯醚、聚氨酯(PU)、環氧、聚烯 烴(例如聚丙烯、聚甲基戊烯和環烯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纖維素、矽酮及其它含矽的聚合物(例如聚倍半矽氧烷和聚矽烷)、聚氯乙烯(PVC)、聚乙酸酯、聚降冰片烯、合成橡膠(例如EPR、SBR、EPDM)、含氟聚合物(例如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TFE)或聚六氟丙烯)、氟烯烴和烴烯烴(例如)的共聚物以及無定形碳氟聚合物或共聚物。
在一實施例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 layer)、硬塗層(hardcoat layer,HC)或保護層(primer layer)130,即阻絕層(passivation)或保護層(Primer)130是位於奈米金屬導電層122與第一離型層110A之間,上述三者可相互替換使用,或是相互搭配共同使用,用以對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形成保護,防止其被空氣氧化,保護其不備刮擦和磨損。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也可以直接形成在阻絕層(passivation)或保護層(Primer)130上。該阻絕層(passivation)或保護層(Primer)130一般為柔性的,包括但不限於: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三醋酸纖維素(triacetate cellulose,TAC)、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丁縮醛、金屬離子-交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氨酯、玻璃紙、聚烯烴等;特別優選地是强度較高的PET、PC、PMMA或TAC。
在一變化實施例中,在形成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於第一離型層110A之後,更包括形成一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於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上之步驟(請參照圖2B),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是可撓性或可變形的,即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可動態地或永久地形成為彎曲的形狀。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的詳細內容可參照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換言之,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同樣具有一薄膜121及一形成於薄膜121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包括一奈米銀線層122a及一塗佈層(OC)122b。在一 實施例中,可參照上述製作薄膜感測器的形成方法來製作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先形成薄膜121於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上的保護層130上,再形成奈米銀線層122a及塗佈層(OC)122b,以構成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或者直接在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上的保護層130上參照上述方法形成奈米銀線層122a及塗佈層(OC)122b,以構成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或者直接在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的塗佈層(OC)122b上參照上述方法形成奈米銀線層122a及塗佈層(OC)122b,以構成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或者直接在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的塗佈層(OC)122b上先形成薄膜121,再參照上述方法形成奈米銀線層122a及塗佈層(OC)122b,以構成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可理解的是,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是彼此電性絕緣的,例如,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的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之間可利用塗佈層(OC)122b使兩者電性絕緣,具體的說,可加大塗佈層(OC)122b的厚度,使奈米金屬導電層122的奈米銀線層122a內嵌於塗佈層(OC)122b中並沿平面方向(即垂直於厚度方向)延伸,使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具有平面(即垂直於厚度方向)的導電性,而不會產生與厚度平行方向的導電性,故不會與設置於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上之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形成導通的電路;或者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的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之間可利用保護層130使兩者電性絕緣,而保護層130可以硬塗層(HC)或阻絕層(passivation)或其他絕緣層加以取代或組合使用,例如上述的塗佈層(OC)122b、上述的薄膜121或其他絕緣層均可用於電性隔絕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
較佳地,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的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130或硬塗層(HC)。
在一實施例中,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亦可為一薄膜電極組 件,其可以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在一實施例中,可先形成薄膜於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上的阻絕層130上,再可轉印透明導電膜貼附於所述薄膜上,以構成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或者直接在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上的阻絕層130上貼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以構成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
然而,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之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可不經圖案化(例如蝕刻步驟),故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之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可全面的整層塗佈,使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做為一屏蔽電訊號的電極層,以達抗電磁干擾(EMI)之防護,進而提升抗雜訊之效果。或者,可撓性電極組件120C之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亦可經過圖案化(例如蝕刻步驟)而具有感測功能,例如感測電容變化、感測壓力、感測對象的凹凸表面等等。
圖3至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的流程圖。其中圖7還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製作方法形成的觸控感測器的結構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使用”載板”、”離型膜”等名詞,雖不同於上述實施例中的”基板”、”離型層”,但實際的內涵可相互參照以理解其內容。
請先參照圖3A及圖3B,首先,提供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可舉例以下步驟成型,例如包括形成第一離型膜310A於第一載板300A上;再形成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於該第一離型膜310A上。類似的,請參照圖1B,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可舉例以下步驟成型,例如包括形成第二離型膜310B於第二載板300B上;再形成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於該第二離型膜310B上。此實施例中的”載板”、”離型膜”、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的內容均可參照前述實施例,就不再贅述。
接著,請參照圖4,第三載板300C形成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 上,且第二子觸控模組30B與第三載板300C之間具有第三離型膜310C;也就是說,第三載板300C是藉由第三離型膜310C而可移除的貼附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0B上;較詳細的說,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之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第二離型膜310B及第二載板300B依序位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的上表面,而第三離型膜310C設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的下表面,第三載板300C再貼附於第三離型膜310C。在此實施例中,第三載板300C作為承載之用,故可以稱第三載板300C為承載基板,在材料的選擇上可選用支撑强度較佳的薄膜材,因此也可稱作承載膜(carrier film)。
接著,請參照圖5,利用第二離型膜310B將第二載板300B自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移除。在此步驟中,第二離型膜310B可以被完全移除或是部分移除。完全移除第二離型膜310B可以降低組件的厚度,但若不考慮將殘留部分的第二離型膜310B移除,則可以省去一道移除的作業,以降低製作成本;換言之,本發明不限定第二離型膜310B的殘留與否,可視實際的應用加以調整。
接著,請參照圖6,利用第一接合層50將第一子觸控模組30A貼附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由於第二載板300B以被移除,故第一接合層50可用於貼附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更可阻絕兩者的電性接觸,因此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可分別用於接收外部控制器所送的訊號以及用於傳送觸控感測訊號回外部控制器。在此步驟中,可將第一接合層50設置於第二離型膜310B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在移除第二離型膜310B的步驟之後,該第一接合層50會裸露於外,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即可藉由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該接合層50的材料可以為具有粘性的活性墨水層(Reactive ink),由於將第二離型膜310B從活性墨水層上移除並不會影響活性墨水層 的粘性,因此無需新增一層光學膠層或水膠層就可以直接將離型後該第二子觸控模組30B貼附到任何非平面的目標基板上,可以使得觸控面板更加輕薄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例如高穿透率及低霧度。或者,可先將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再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貼附於第一接合層50。此時,該接合層50的材料可以為具有粘性的活性墨水層(Reactive ink),也可以是普通光學膠層或水膠層。
請參照圖7A,至此,即可完成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其包括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及將兩子觸控模組加以貼附固定的第一接合層50,其中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包括保護載板(即第一載板300A)及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一載板300A之間具有一離型膜(即第一離型膜310A);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則包括承載載板(即第三載板300C)及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與第三載板300C之間具有一另一離型膜(即第三離型膜310C),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較佳地,如上實施例,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可任意設置有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例如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可包括一硬塗層(HC),例如硬塗層(HC)設置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的下表面,以接觸於第三離型膜310C。另一方面,如圖7B所示可設置第二接合層60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一離型膜310A之間,以利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進行後續的組裝工藝。在圖7A或圖7B所示的觸控感測器中,更包括一設置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的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上之殘留離型層(即上述利用第二離型膜310B移除第二載板300B的步驟中所殘留的第二離型膜310B),殘留離型層可用於在製程轉移過程中保護 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的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
優選地,更包括將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設置於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或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中,例如將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設置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具體而言,在一變化實施例中,在形成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於該第二離型膜310B之後,更包括形成一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的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上之步驟(請參照圖3C),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是可撓性或可變形的,即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可動態地或永久地形成為彎曲的形狀。在利用第三離型膜310C將第三載板300C貼合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的步驟之後,參照圖7C,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位於第三離型膜310C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的詳細內容可參照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120A,換言之,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同樣具有一薄膜121及一形成於薄膜121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包括一奈米銀線層122a及一塗佈層(OC)122b,該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130或硬塗層(HC)。然而,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之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可不經圖案化(例如蝕刻步驟),故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之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可全面的整層塗佈,使可撓性電極組件做為一屏蔽電訊號的電極層,以達抗電磁干擾(EMI)之防護,進而提升抗雜訊之效果。或者,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之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亦可經過圖案化(例如蝕刻步驟)而具有感測功能,例如感測電容變化、感測壓力、感測對象的凹凸表面等等。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亦可為一薄膜電極組件,其可以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據此,參照圖7C,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其包括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及將兩子觸控模組加以貼附固定的第一接合層50,其中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包括保護載板(即第一載板300A)及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 組件320A,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一載板300A之間具有一離型膜(即第一離型膜310A);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包括承載載板(即第三載板300C)、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及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貼附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三載板300C之間具有一另一離型膜(即第三離型膜310C),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
或者將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設置於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具體而言,在一變化實施例中,參照圖7D,在形成第一離型膜310A於第一載板300A之後,更包括形成一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於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的第一離型膜310A上之步驟,換言之,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位於第一離型膜310A與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之間,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載板300A分別位於第一離型膜310A的相對兩側,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的具體內容可參照前述,在此不再贅述。據此,參照圖7D,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其包括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及將兩子觸控模組加以貼附固定的第一接合層50,其中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包括保護載板(即第一載板300A)、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及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載板300A之間具有一離型膜(即第一離型膜310A);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則包括承載載板(即第三載板300C)及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與第三載板300C之間具有一另一離型膜(即第三離型膜310C),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
或者將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設置於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中,具體而言,在一變化實施例中,參照圖7E,更包括分別形成一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於第一子觸控模組30A 的第一離型膜310A上及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的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上之步驟,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的具體內容可參照前述,在此不再贅述。據此,參照圖7E,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其包括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及將兩子觸控模組加以貼附固定的第一接合層50,其中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包括保護載板(即第一載板300A)、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及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載板300A之間具有一離型膜(即第一離型膜310A);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包括承載載板(即第三載板300C)、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及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貼附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三載板300C之間具有一另一離型膜(即第三離型膜310C),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
可理解的是,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或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是彼此電性絕緣的,例如上述的保護層130(或阻絕層(passivation)、硬塗層(HC))、上述的薄膜121或其他絕緣層均可用於電性隔絕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或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具體而言,例如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成型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上,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的薄膜121會介於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的奈米金屬導電層122與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的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之間,使兩者相互電性絕緣;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也可藉由相似的結構達成電性絕緣。另外,上述的保護層130(或阻絕層(passivation)、硬塗層(HC))或其他絕緣層也可結合上述的薄膜121或單獨使用,以達成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或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的電性絕緣。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組裝成為一觸控面板之製程。
請參照圖8,利用第一離型膜310A將該第一載板300A自該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移除。同於上述,第一離型膜310A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
接著,請參照圖9,利用第二接合層60將可撓性蓋板7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上,且第二接合層60位於該可撓性蓋板70與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之間,較佳地,可撓性蓋板70具有裝飾功能,例如可撓性蓋板70具有裝飾部;更具體的說,可撓性蓋板70包括一薄膜層70A及一設置於該薄膜層的遮蔽層70B(或稱裝飾層)。遮蔽層70B位於薄膜層70A的至少一側,以形成裝飾部,其用以遮蔽外圍線路,使得信號導線從可撓性蓋板70上表面的一側不容易被使用者看到。在一實施例中,遮蔽層70B為一框狀的有色材料層,其材料可為有色油墨、有色光阻或前述兩者的組合,其可為單層結構或複合疊層結構,單層結構例如黑色油墨層;複合疊層結構例如油墨層與光阻層的堆疊結構、白色油墨層與黑色油墨層的堆疊結構、白色油墨層、黑色油墨層及光阻層的堆疊結構等。該可撓性蓋板70可為曲面的或可變形的。該可撓性蓋板70可永久地形成為曲面的也可動態地形成為曲面的及不形成為曲面的。該可撓性蓋板70可以採用塑料或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以及聚醚碸(PES)、聚醯亞胺(PI)、纖維素酯、苯環丁烯(BCB)、聚氯乙烯(PVC)及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在此步驟中,如第二接合層60已先設置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一離型膜310A之間,在移除第一離型膜310A之後,第二接合層60會裸露於外,則可撓性蓋板70即可貼附於裸露出的第二接合層60。該第二接合層60的材料可以為具有粘性的活性墨水層(Reactive ink),由於將第一離型 膜310A從活性墨水層上移除並不會影響活性墨水層的粘性,因此無需新增一層光學膠層或水膠層就可以直接將離型後該第一子觸控模組30A貼附到任何非平面/平面的目標基板上,可以使得觸控面板更加輕薄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例如高穿透率及低霧度及低霧度。或者,先將第二接合層60貼附於可撓性蓋板70;再將貼附有第二接合層60之可撓性蓋板7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上。此時,第二接合層60的材料可以為具有粘性的活性墨水層(Reactive ink),也可以是普通光學膠層或水膠層。
接著,請參照圖10A,利用第三離型膜310C移除第三載板300C。
至此,即可完成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其包括可撓性蓋板70以及以第一接合層50所接合的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且可撓性蓋板70可利用第二接合層60與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相接合或貼合,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包括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而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則包括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
在一變化實施例中,更包括一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其貼附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上(請參照圖10B),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接合層50分別位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的相對兩側,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上更包括有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之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可不經圖案化(例如蝕刻步驟),故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之奈米金屬導電層122可全面的整層塗佈,使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做為一屏蔽電訊號的電極層,以達抗電磁干擾(EMI)之防護,進而提升抗雜訊之效果。或者,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之奈米金屬導電層122亦可經過圖案化(例如蝕刻步驟)而具有感測功能,例如感測電容變化、感測壓力、感測對象的凹凸表面等等。 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亦可為一薄膜電極組件,其可以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據此,參照圖10B,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包括可撓性蓋板70以及以第一接合層50所接合的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且可撓性蓋板70可利用第二接合層60與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相接合或貼合,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包括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包括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及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貼附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在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做為屏蔽電訊號的電極層時,由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在與顯示模組(圖未示)進行組裝之後,設置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中的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會介於顯示模組與觸控感應模組(即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的組合)之間,故可防止兩個模組之間的電磁干擾。
在一變化實施例中,參照圖10C,更包括一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其貼附於第一離型膜310A上,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載板300A分別位於第一離型膜310A的相對兩側,當利用第一離型膜310A移除第一載板300A後,可撓性蓋板70可利用第二接合層60與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進行接合;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的具體內容可參照前述,在此不再贅述。據此,參照圖10C,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包括可撓性蓋板70以及以第一接合層50所接合的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且可撓性蓋板70可利用第二接合層60與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相接合或貼合,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包括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及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可撓性蓋板70之間具有第二接合層60,而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則包括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 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在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做為屏蔽電訊號的電極層時,由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在與顯示模組(圖未示)進行組裝之後,可撓性蓋板70即為用戶用於觸碰/觸控的介面,故設置於第一子觸控模組30A中的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會介於觸控感應模組(即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的組合)與外部環境之間,故可防止外部環境的雜訊所帶給觸控感應模組的電磁干擾。
在一變化實施例中,參照圖10D,更包括分別將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設置於第一子觸控模組30A與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其具體作法可結合上述說明。據此,參照圖10D,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包括可撓性蓋板70以及以第一接合層50所接合的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且可撓性蓋板70可利用第二接合層60與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相接合或貼合,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包括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及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可撓性蓋板70之間具有第二接合層60,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包括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及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貼附於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第一接合層50貼附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與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之間。在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做為屏蔽電訊號的電極層的狀况下,可防止外部環境的雜訊所帶給觸控感應模組的電磁干擾,亦可防止顯示模組與觸控感應模組之間的電磁干擾。
可理解的是,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或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是彼此電性絕緣的,例如上述的保護層130(或阻絕層(passivation)、硬塗層(HC))、上述的薄膜121或其他絕緣層均可用於電性隔絕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與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或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
請參照圖11,其顯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其中可撓性蓋板70為單一功能的蓋板(即可撓性蓋板70為整體透光可視的蓋板,其上不具裝飾功能),而遮蔽層70B則整合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上,以形成同一個貼合構件,較佳的,遮蔽層70B可至少覆蓋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的一部分。具體而言,遮蔽層70B是由印刷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的有色材料(如油墨)形成的有色材料層,使遮蔽層70B與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在貼合的過程中被視為複合型態的貼合構件;更具體地說,遮蔽層70B可將有色油墨印刷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的薄膜121。在其他變化實施例中,遮蔽層70B可位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所具有的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上。此實施例的具體製作方法可參考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在一變化實施例中,有色油墨可與上述各種膜層經由同一印刷步驟成型,使遮蔽層70B內嵌於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例如將遮蔽層70B內嵌於薄膜121、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之中。
在一變化實施例中,更包括將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設置於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或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中,具體作法可參照上述說明。
另外,本發明可將所述具有裝飾功能可撓性蓋板70先行整合於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即可减少一次貼合的步驟,更可降低製作成本,其具體作法如下:
首先,請參照圖12A,提供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可以下列步驟成型,例如包括形成第一離型膜310A於第一載板300A上;形成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70於第一離型膜310A上;再形成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A於該可撓性蓋板70上。類似的,第二子觸控模組30B可舉例以下步驟成型,例如包括形成第二離型膜310B於第二載板 300B上;再形成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320B於該第二離型膜310B上,如圖12B所示。
接著,請參照圖12C,第三載板300C形成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上,且第二子觸控模組30B與第三載板300C之間具有第三離型膜310C,此一步驟可參照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內容。
接著,請參照圖12D,利用第二離型膜310B將第二載板300B自第二子觸控模組30B移除,此一步驟可參照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內容。
接著,請參照圖13,利用第一接合層50將第一子觸控模組30A貼附於第二子觸控模組30B,此一步驟同樣可參照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內容。
接著,請參照圖14,利用第一離型膜310A將第一載板300A自第一子觸控模組30A移除以露出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70。在此步驟中,由於需露出可撓性蓋板70供使用者進行觸控點選功能,故第一離型膜310A較佳地須完全被移除。
最後,請參照圖15,利用第三離型膜310C移除該第三載板300C,此一步驟同樣可參照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內容。
在一變化實施例中,更包括將可撓性電極組件320C設置於第一子觸控模組30A及/或第二子觸控模組30B中,具體作法可參照上述說明。
至此,本發明之實施例可减少上述其他實施例將可撓性蓋板70貼合的步驟即完成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
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藉由第一載板及第二載板的支撑作用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形成於離型膜上,再藉由第三載板的轉載作用,可以將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貼附於任何非平面及曲面蓋板上,如此形成的觸控面板更加輕、薄,且製作成本較低。另外,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採用包含奈米金屬導電層的薄膜感測器,由於奈米銀線本身具有良好的耐曲撓 性,因此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可用於可撓性觸控及曲面觸控。另外,由於接合層的材料可以為具有粘性的活性墨水層(Reactive ink),因此無需新增一層光學膠層或水膠層就可以直接將離型後的觸控面板貼附到任何非平面的目標載板上,可以使得觸控面板更加輕薄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例如高穿透率及低霧度。
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與觸控面板具有多層(兩層、三層或更多)的電極組件,所述電極組件均具有可撓性,故可適用於平面或非平面(例如具有曲率的表面)的貼附表面,且所述電極組件可應因不同的需求調整其功能,以實現更多樣的感測功能或是電磁屏蔽功能,使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與觸控面板在可撓、具延展性的條件下,更具有產品的競爭優勢。另外,本發明提供的觸控感測器與觸控面板因具有可撓、具延展的特性,故更可適用於可彎曲式(bendable)顯示器、可折式(foldable)顯示器或可捲式(rollable)顯示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

Claims (132)

  1. 一種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S1:提供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1-1:形成一第一離型膜於一第一載板上;及步驟S1-2:形成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一離型膜上;步驟S2:提供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2-1:形成一第二離型膜於一第二載板上;及步驟S2-2:形成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二離型膜上;步驟S3:形成一第三載板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上,且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與該第三載板之間具有一第三離型膜;步驟S4:利用該第二離型膜將該第二載板自該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及步驟S5:利用一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以形成一觸控感測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 電層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三載板是藉由該第三離型膜而可剝除的貼附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接觸於該第三離型膜。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二離型膜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在步驟S4中移除該第二離型膜之後,該第一接合層裸露於外,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
  10.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更包括一第二接合層,其中該第二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離型膜之間。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1及步驟S2是以卷對卷(roll-to-roll)製程進行。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在步驟S4中,該第二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2更包括步驟S2-3:形成一可撓性電極組件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電性絕緣。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觸控感測器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18. 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S1:提供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1-1:形成一第一離型膜於一第一載板上;及步驟S1-2:形成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一離型膜上;步驟S2:提供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2-1:形成一第二離型膜於一第二載板上;及步驟S2-2:形成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二離型膜上;步驟S3:形成一第三載板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上,且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與該第三載板之間具有一第三離型膜;步驟S4:利用該第二離型膜將該第二載板自該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5:利用一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步驟S6:利用該第一離型膜將該第一載板自該第一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7:採用一第二接合層貼附一具有一裝飾部的可撓性蓋板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且該第二接合層位於該可撓性蓋板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及步驟S8:利用該第三離型膜移除該第三載板。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包括一薄膜層及一設置於該薄膜層的遮蔽層,該遮蔽層形成該裝飾部。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7包括: 將該第二接合層貼附於該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以及再將貼附有該第二接合層之該具有裝飾功能的可撓性蓋板貼附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
  21.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二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離型膜之間,在步驟S6中移除該第一離型膜之後,該第二接合層裸露於外,該可撓性蓋板貼附於裸露的該第二接合層。
  22. 如請求項19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25. 如請求項23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26. 如請求項23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該遮蔽層遮蔽該外圍線路。
  27. 如請求項22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
  28.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三載板是藉由該第三離型膜而可剝除的貼附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2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接觸於該第三離型膜。
  3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接合層 設置於該第二離型膜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在步驟S4中移除該第二離型膜之後,該第一接合層裸露於外,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
  31.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5更包括:先將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再將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子觸控模組。
  32.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1及步驟S2是以卷對卷(roll-to-roll)製程進行。
  33.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在步驟S4中,該第二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在步驟S6中,該第一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
  34.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2更包括步驟S2-3:形成一可撓性電極組件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電性絕緣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35. 如請求項34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36. 如請求項35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37. 如請求項35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38. 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S1:提供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1-1:形成一第一離型膜於一第一載板上;及步驟S1-2:形成一遮蔽層及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一離型膜上,該遮蔽層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相互整 合形成同一貼合構件;步驟S2:提供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2-1:形成一第二離型膜於一第二載板上;及步驟S2-2:形成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二離型膜上;步驟S3:形成一第三載板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上,且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與該第三載板之間具有一第三離型膜;步驟S4:利用該第二離型膜將該第二載板自該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5:利用一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步驟S6:利用該第一離型膜將該第一載板自該第一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7:採用一第二接合層貼附一可撓性蓋板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且該第二接合層位於該可撓性蓋板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及步驟S8:利用該第三離型膜移除該第三載板。
  39.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遮蔽層是由印刷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的有色材料形成。
  40.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7包括:將該第二接合層貼附於該可撓性蓋板;及再將貼附有該第二接合層之該可撓性蓋板貼附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遮蔽層上。
  41.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二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離型膜之間,在步驟S6中移除該第一離型膜之後,該第二接合層裸露於外,該可撓性蓋板貼附於裸露的該第二接合層。
  42. 如請求項39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可撓性 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
  43. 如請求項42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44. 如請求項43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45. 如請求項43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46. 如請求項43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該遮蔽層遮蔽該外圍線路。
  47. 如請求項42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
  48.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三載板是藉由該第三離型膜而可剝除的貼附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49.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接觸於該第三離型膜。
  50.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二離型膜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在步驟S4中移除該第二離型膜之後,該第一接合層裸露於外,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
  51.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5更包括:先將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再將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子觸控模組。
  52.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1及步驟 S2是以卷對卷(roll-to-roll)製程進行。
  53.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在步驟S4中,該第一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在步驟S6中,該第一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
  54.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2更包括步驟S2-3:形成一可撓性電極組件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該可撓性電極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電性絕緣。
  55. 如請求項54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56. 如請求項55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57. 如請求項55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58. 一種用於轉移至非平面的觸控感測器,包括: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一保護載板;及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保護載板之間具有一離型膜;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一承載載板;及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承載載板之間具有一另一離型膜;及一第一接合層,該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以形成一觸控感測器。
  59. 如請求項58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
  60. 如請求項59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61. 如請求項60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62. 如請求項60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63. 如請求項60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
  64. 如請求項59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
  65. 如請求項58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承載載板是藉由該另一離型膜而可剝除的貼附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66. 如請求項58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接觸于該第三離型膜。
  67. 如請求項58所述的觸控感測器,更包括一第二接合層,其中該第二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離型膜之間。
  68. 如請求項58所述的觸控感測器,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之殘留離型膜。
  69. 如請求項58所述的觸控感測器,更包括一可撓性電極組件,其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另一離型膜之間,該可撓性電極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電性絕緣。
  70. 如請求項69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71. 如請求項70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72. 如請求項70所述的觸控感測器,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 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73. 一種用於轉移至非平面的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具有一第一接合層;及一具有一裝飾部的可撓性蓋板,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可撓性蓋板之間具有一第二接合層。
  74. 如請求項73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可撓性蓋板包括一薄膜層及一設置於該薄膜層的遮蔽層,該遮蔽層形成該裝飾部。
  75. 如請求項74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
  76. 如請求項7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77. 如請求項76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78. 如請求項76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79. 如請求項76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該遮蔽層遮蔽該外圍線路。
  80. 如請求項7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
  81. 如請求項73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設置於該奈米金屬導電層的一遠離該第一接合層之表面上。
  82. 如請求項73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殘留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之第一離型膜,其中該第一離型膜位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接合層之間;以及一殘留於該第 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之第二離型膜,其中該第二離型膜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接合層之間。
  83. 如請求項73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可撓性電極組件,其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該可撓性電極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電性絕緣。
  84. 如請求項83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85. 如請求項84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86. 如請求項84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87. 一種用於轉移至非平面的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一遮蔽層及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遮蔽層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相互整合形成同一貼合構件;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具有一第一接合層;及一可撓性蓋板,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可撓性蓋板之間具有一第二接合層。
  88. 如請求項87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遮蔽層為一印刷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的有色材料層。
  89. 如請求項88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
  90. 如請求項89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91. 如請求項90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92. 如請求項90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93. 如請求項90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該遮蔽層遮蔽該外圍線路。
  94. 如請求項89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
  95. 如請求項87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設置於該奈米金屬導電層的一遠離該第一接合層之表面上。
  96. 如請求項87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殘留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遮蔽層上之第一離型膜,其中該第一離型膜位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接合層之間;以及一殘留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之第二離型膜,其中該第二離型膜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接合層之間。
  97. 如請求項87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可撓性電極組件,其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該可撓性電極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電性絕緣。
  98. 如請求項97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99. 如請求項98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100. 如請求項98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101. 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S1:提供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1-1:形成一第一離型膜於一第一載板上;步驟S1-2:形成一具有一裝飾部的可撓性蓋板於該第一離型膜 上;及步驟S1-3:形成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可撓性蓋板上;步驟S2:提供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步驟S2-1:形成一第二離型膜於一第二載板上;及步驟S2-2:形成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於該第二離型膜上;步驟S3:形成一第三載板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上,且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與該第三載板之間具有一第三離型膜;步驟S4:利用該第二離型膜將該第二載板自該第二子觸控模組移除;步驟S5:利用一第一接合層將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步驟S6:利用該第一離型膜將該第一載板自該第一子觸控模組移除以露出該可撓性蓋板;及步驟S7:利用該第三離型膜移除該第三載板。
  102. 如請求項10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可撓性蓋板包括一薄膜層及一設置於該薄膜層的遮蔽層,該遮蔽層形成該裝飾部。
  103. 如請求項102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
  104. 如請求項103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105. 如請求項104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106. 如請求項105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 塗層(HC)。
  107. 如請求項105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電性連接一外圍線路,該遮蔽層遮蔽該外圍線路。
  108. 如請求項103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
  109. 請求項10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三載板是藉由該第三離型膜而可剝離的貼附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
  110. 如請求項109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接觸於該第三離型膜。
  111. 如請求項10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接合層設置於該第二離型膜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在步驟S4中移除該第二離型膜之後,該第一接合層裸露於外,該第一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二子觸控模組。
  112. 請求項10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5更包括:先將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再將該第二子觸控模組藉由該第一接合層貼附於該第一子觸控模組。
  113. 如請求項10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1及步驟S2是以卷對卷(roll-to-roll)製程進行。
  114. 如請求項10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在步驟S4中,該第二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或部分移除;在步驟S6中,該第一離型膜是被完全移除。
  115. 如請求項10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步驟S2更包括步驟S2-3:形成一可撓性電極組件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該可撓性電極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電 性絕緣。
  116. 如請求項115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117. 如請求項116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118. 如請求項116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119. 一種用於轉移至非平面的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子觸控模組,包括:一具有一裝飾部的可撓性蓋板及一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可撓性蓋板是直接接觸;及一第二子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之間具有一第一接合層。
  120. 如請求項119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可撓性蓋板包括一薄膜層及一設置於該薄膜層的遮蔽層,該遮蔽層形成該裝飾部。
  121. 如請求項120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為一薄膜感測器(film sensor)。
  122. 如請求項12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123. 如請求項122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124. 如請求項122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125. 如請求項124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電 性連接一外圍線路,該遮蔽層遮蔽該外圍線路。
  126. 如請求項12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薄膜感測器包括一薄膜及一貼附於該薄膜的可轉印透明導電膜。
  127. 如請求項119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更包括一硬塗層(HC),該硬塗層設置於該奈米金屬導電層的一遠離該第一接合層之表面上。
  128. 如請求項119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殘留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之第二離型膜,其中該第二離型膜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與該第一接合層之間。
  129. 如請求項119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可撓性電極組件,其位於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上,該可撓性電極組件與該第二可撓性觸控感測組件電性絕緣。
  130. 如請求項129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可撓性電極組件具有一薄膜及一形成於該薄膜上的奈米金屬導電層。
  131. 如請求項130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包括一奈米銀線層及一塗佈層(OC)。
  132. 如請求項130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奈米金屬導電層上更包括一阻絕層(passivation)、保護層(Primer)或硬塗層(HC)。
TW107127608A 2017-12-11 2018-08-08 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687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7891 2017-12-11
CN201711393187.6A CN109901738B (zh) 2017-12-11 2017-12-21 触控传感器、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201711393187.6 2017-12-21
CN201711393187.6 2017-1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8630A true TW201928630A (zh) 2019-07-16
TWI687855B TWI687855B (zh) 2020-03-11

Family

ID=6694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7608A TWI687855B (zh) 2017-12-11 2018-08-08 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8516B2 (zh)
CN (1) CN109901738B (zh)
TW (1) TWI6878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9152A (zh) * 2018-01-24 2019-07-30 祥达光学(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与触控传感器卷带
CN108919605B (zh) * 2018-07-27 2021-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阻组合物、像素界定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20240103641A1 (en) * 2019-11-06 2024-03-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Keyboard housings with flexible touch sensing components
TWI789608B (zh) * 2020-07-21 2023-01-11 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封裝件之製法及其承載結構
US20220071004A1 (en) * 2020-08-27 2022-03-03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520429B2 (en) * 2020-09-03 2022-12-06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Three-dimensional sens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985470B (zh) * 2021-03-29 2023-04-28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银纳米线材料的柔性电容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CN114335079B (zh) * 2021-09-18 2023-11-21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定向超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74379B (en) * 2007-12-24 2012-10-11 Wintek Corp Transparen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176680B (zh) * 2013-03-08 2015-05-1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043298A1 (zh) * 2013-09-29 2015-04-0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5320318B (zh) * 2014-06-27 2019-08-09 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204360343U (zh) * 2014-08-16 2015-05-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触控感测器的触控面板
CN105589585A (zh) * 2014-10-21 2016-05-18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03763A (zh) * 2014-11-20 2017-08-0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薄膜触摸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113033A (ko) * 2016-03-31 2017-10-1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필름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8987338B (zh) * 2017-05-31 2021-12-03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软性电子装置的形成方法
CN207976854U (zh) * 2017-12-11 2018-10-1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及其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98516B2 (en) 2020-06-30
CN109901738A (zh) 2019-06-18
TWI687855B (zh) 2020-03-11
CN109901738B (zh) 2024-06-18
US20190196633A1 (en)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7855B (zh) 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680391B (zh) 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JP5663115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センサー製造用転写リボン
CN108733253B (zh) 触摸传感器、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及制造触摸传感器的方法
CN107239162B (zh) 触摸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532174A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13122745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28402B (zh) 觸控面板
KR101586740B1 (ko) 필름 터치 센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11494013B2 (en)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207976854U (zh) 触控传感器及其触控面板
JP2011018324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210123552U (zh) 触摸传感器
TWM572495U (zh) 觸控感測器及其觸控面板
TWM488681U (zh) 觸控面板
CN208335148U (zh) 触控传感器及其触控面板
US20160306474A1 (en)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WO2011021579A1 (ja) 入力装置
TWM571999U (zh) 觸控感測器及其觸控面板
KR102479227B1 (ko) 터치 감지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바이스
JP3175880U (ja)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ユニット
TW202215210A (zh) 觸控元件以及包含觸控元件的觸控顯示模組
TW201102700A (en) Touch panel
TW201516782A (zh) 觸控結構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