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5842A - 鏡頭模組(一) - Google Patents

鏡頭模組(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5842A
TW201925842A TW107102885A TW107102885A TW201925842A TW 201925842 A TW201925842 A TW 201925842A TW 107102885 A TW107102885 A TW 107102885A TW 107102885 A TW107102885 A TW 107102885A TW 201925842 A TW201925842 A TW 2019258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lens barrel
hole
lens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2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8479B (zh
Inventor
林國泉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5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5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8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8479B/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鏡頭模組,包括一鏡筒、一第一元件、一基座、至少一第一軸桿、至少一彈性件以及一驅動器。該鏡筒包括至少一鏡片,且該鏡片構成一光軸。該第一元件與該鏡筒的一外周部連接。該基座包括一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側壁,該基板及該等第一側壁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係用以容置該鏡筒,而該等第一側壁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該第一軸桿穿設於該第一孔洞,形成與該光軸垂直之一軸向。該彈性件的一端固設於該基座,另一端固設於該第一元件,使該第一元件相對於該基座被復位固定。該驅動器係用以驅動該鏡筒沿著該第一軸桿之軸向進行作動。

Description

鏡頭模組(一)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鏡頭模組,特別是指一種用於光學裝置的鏡頭模組。
習知的光學裝置(例如手機)常搭載一鏡頭模組,該鏡頭模組係用於影像擷取。
為符合當今對於自動對焦或光學防手震等功能的需求,本發明提供一種鏡頭模組,該鏡頭模組係藉由其內的導軌結構來實現自動對焦或光學防手震等功能。
本發明鏡頭模組的一實施例包括一鏡筒、一第一元件、一基座、至少一第一軸桿、至少一彈性件以及一驅動器。該鏡筒包括至少一鏡片,且該鏡片構成一光軸。該第一元件與該鏡筒的一外周部連接。該基座包括一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側壁,其中,該等第一側壁係相對設置於該基板,該基板及該等第一側壁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係用以容置該鏡筒,而該等第一側壁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該第一軸桿穿設於該第一孔洞,形成與該光軸垂直之一軸向。該彈性件的一端固設於該基座,另一端固設於該第一元件,使該第一元件相對於該基座被復位固定。該驅動器係用以驅動該鏡筒沿著該第一軸桿之軸向進行作動。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元件包括相對設置的複數個第二側 壁,而該等第二側壁具有至少一第二孔洞。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軸桿分別穿設於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二孔洞,該第二孔洞與該第一孔洞相對設置。當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一軸桿固接時,則該第二孔洞之孔徑大於該第一軸桿之直徑;或者,當該第二孔洞與該第一軸桿固接時,則該第一孔洞之孔徑大於該第一軸桿之直徑。其中,該驅動器驅動該第一元件帶動該鏡筒沿該光軸方向作動,並驅動該第一元件帶動該鏡筒沿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作動;或者,該驅動器驅動該基座帶動該第一軸桿使該鏡筒沿該光軸方向作動,並驅動該基座帶動該第一軸桿使該鏡筒沿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作動。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更包括複數個限位件以及至少一第二軸桿。該等限位件位於該第一元件與該基座之間,並具有與該光軸垂直的一第一穿孔以及與該光軸平行的一第二穿孔,其中,該第一軸桿分別穿設於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一穿孔,該等限位件套設於該第一軸桿。該第二軸桿穿設於該第二穿孔,且其兩端分別穿設於該第二孔洞,其中,該第二孔洞與該光軸平行且相對設置,該等限位件套設於該第二軸桿。其中,該驅動器驅動該第一元件帶動該鏡筒沿該光軸方向作動,並驅動該第一元件帶動該鏡筒沿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作動;或者,該驅動器驅動該基座帶動該第一軸桿使該鏡筒沿該光軸方向作動,並驅動該基座帶動該第一軸桿使該鏡筒沿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作動。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一軸桿固接時,則該第一穿孔之孔徑大於該第一軸桿之直徑;或者,當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一軸桿固接時,則該第一孔洞之孔徑大於該第一軸桿之直徑。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更包括一殼體,用以容置該鏡筒與該基座,並具有一第一開口部,其中,該第一開口部位於該殼體上朝向且 平行於該基板之一端面,當該殼體容置該鏡筒時,該鏡筒之一端面朝向該殼體具有該第一開口部之該端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元件更包括一第二開口部,該第二開口部位於該第一元件上朝向且平行於該基板之一端面,其中,該第二開口部的最大徑長度係大於該第一開口部的最大徑長度與該鏡筒的外徑長度,該第一開口部的最大徑長度係大於該鏡筒的外徑長度。
在另一實施例中,一軸向係與該光軸及該第一軸桿相互垂直,該鏡頭模組沿著該軸向依序包含該殼體、該第一元件、該鏡筒及該基座;該第一元件與該鏡筒有一第一連接面接觸。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鏡頭模組沿著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依序包含該殼體、該第一側壁、該第一元件、該基板及該鏡筒;該殼體之一內端面與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一元件接觸,該第一元件與該鏡筒有一第一連接面接觸。
在另一實施例中,由物端正視該鏡筒之邊框形狀可為非圓形。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基板與該第一側壁、該鏡筒與該第一元件、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一軸桿三組中至少一組係被配置為一體成形。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基板與該第一側壁、該鏡筒與該第一元件、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一軸桿、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軸桿四組中至少一組係被配置為一體成形。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驅動器為電磁驅動器,其包括至少一磁石與至少一線圈,且係用以驅動該鏡筒沿著該第一軸桿之軸向進行作動。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
10、10’、10”‧‧‧鏡頭模組
12、12’、12”‧‧‧鏡筒
14、14’、14”‧‧‧第一元件
16、16’、16”‧‧‧基座
18、18’、18”‧‧‧殼體
20、20”‧‧‧導軌結構
22、22’、22”‧‧‧彈性件
101’‧‧‧第一端
103’‧‧‧第二端
141、141’‧‧‧第二側壁
143‧‧‧第二開口部
161、161’‧‧‧基板
163、163’‧‧‧第一側壁
181‧‧‧第一開口部
201、201’‧‧‧第一軸桿
203‧‧‧第二軸桿
205‧‧‧限位件
221‧‧‧第一端
223‧‧‧第二端
361、361’‧‧‧第一孔洞
363、363’‧‧‧第一安裝部
411、411’‧‧‧第二孔洞
413、413’‧‧‧第二安裝部
501‧‧‧第一穿孔
503‧‧‧第二穿孔
第1圖係本發明鏡頭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2圖係第1圖中的鏡頭模組之分解圖。
第3圖係第2圖中的第一元件、基座、彈性件與導軌結構於組裝後之立體圖。
第4圖係第2圖中的鏡筒、第一元件、基座、彈性件與導軌結構於組裝後之立體圖。
第5圖係本發明鏡頭模組之第二實施例之前視圖。
第6圖係第5圖中的鏡頭模組之側視圖。
第7圖係第5圖中的鏡頭模組之分解圖。
第8圖係本發明鏡頭模組之第三實施例之分解圖。
請參閱第1、2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包括一鏡筒12、一第一元件14、一基座16、一殼體18、二個導軌結構20、四個彈性件22以及二組驅動器(未繪示)。其中,鏡筒12可藉由該等導軌結構20沿著一預設方向移動。以下詳細說明該等元件的組裝:鏡筒12包括至少一鏡片,且該鏡片構成一光軸(未繪示)。具體而言,由物端正視(即沿著該光軸正視)鏡筒12之邊框形狀可為非圓形。如第2圖所示,基座16包括一基板161以及二個第一側壁163,該等第一側壁163係設置於基板161上相對的兩側且從基板161朝第一元件14延伸,並與基板161垂直。每個第一側壁163都具有一第一孔洞361以及一第一安裝部363。其中,基板161與該等第一側壁163形成一容置空間,而該容置空間係用以容置鏡筒12。每個導軌結構20都包括一第一軸桿201、一第二軸桿203以及 一限位件205。限位件205具有一第一穿孔501以及一第二穿孔503,第一穿孔501與第二穿孔503相互垂直。第一元件14具有相對設置的二個第二側壁141以及一第二開口部143,第二開口部143位於第一元件14上平行於基板161的一端面,且該等第二側壁141從該端面朝基座16延伸。每個第二側壁141都具有二個第二孔洞411以及一第二安裝部413。每組驅動器都包括一磁石(未繪示)以及一線圈(未繪示)。於第一實施例中,殼體18上朝向基座16(或平行於基板161)的一端面具有一第一開口部181。
其中,第一孔洞361的孔徑大致上等同於第一軸桿201的直徑(即第一孔洞361與第一軸桿201之間為緊配合),第一穿孔501的孔徑大於第一軸桿201的直徑(即第一穿孔501與第一軸桿201之間為鬆配合),第二孔洞411的孔徑大致上等同於第二軸桿203的直徑(即第二孔洞411與第二軸桿203之間為緊配合),而第二穿孔503的孔徑大於第二軸桿203的直徑(即第二穿孔503與第二軸桿203之間為鬆配合)。具體而言,第一孔洞361、第一穿孔501、第二孔洞411與第二穿孔503皆為圓形。簡言之,若第一孔洞361、第一穿孔501、第二孔洞411或第二穿孔503之孔徑與第一軸桿201或第二軸桿203之直徑大致相同,則兩者間將產生緊配合。若第一孔洞361、第一穿孔501、第二孔洞411或第二穿孔503之孔徑大於第一軸桿201或第二軸桿203之直徑,則兩者間將產生鬆配合。
進一步說明,當第一孔洞361、第一穿孔501、第二孔洞411或第二穿孔503之孔徑與第一軸桿201或第二軸桿203之直徑的比值大於0.8時,其產生緊配合之效果,在緊配合的情況下,兩者之間保持固定,若該比值愈趨近於1時則愈緊固,當第一孔洞361、第一穿孔501、第二孔洞411或第二穿孔503之孔徑與第一軸桿201或第二軸桿203之直徑的比值等於或小於0.8時,其產生鬆配合之效果,在鬆配合的情況下,兩者可相對移動。
請參閱第3、4圖,組裝時,根據前述之鬆緊配置,第一軸桿201的一端固定於第一孔洞361,而其另一端則可移動地穿設於第一穿孔501(即限位件205套設於第一軸桿201)。第二軸桿203可移動地穿設於第二穿孔503(即限位件205套設於第二軸桿203),且第二軸桿203的兩端分別固定於該等第二孔洞411,從而使該等限位件205位於第一元件14與基座16之間。如此設置的話,第一元件14與該等限位件205可沿著第一軸桿201的軸向(即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相對於基座16移動,且其移動範圍將因為限位件205抵接到第一側壁163而受到限制。第一元件14更可沿著第二軸桿203的軸向(即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相對於該等限位件205與基座16移動,且其移動範圍將因為第二側壁141抵接到限位件205而受到限制。當鏡筒12設置於該容置空間時,第一元件14將與鏡筒12的一外周部連接,第一穿孔501與該光軸垂直,而第二穿孔503與該光軸平行。
又如第3圖所示,二組驅動器的磁石係分別設置於二個第一安裝部363,而二組驅動器的線圈係分別設置於二個第二安裝部413。注意的是,該線圈與該磁石彼此對立設置,且該線圈之面積小於該磁石之面積。當電流通過該線圈時,該磁石的羅倫茲力(Lorentz Force)將對流經該線圈的電流產生作用,以驅動第一元件14相對於基座16移動。除此之外,每個彈性件22具有一第一端221與一第二端223,第一端221固設於基座16,第二端223固設於第一元件14,從而使被移動的第一元件14可相對於基座16被復位固定。於第一實施例中,該等彈性件22呈長條狀,且具有蜿蜒部分,而該蜿蜒部分係呈現S型。於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組驅動器的該磁石,其磁極分布是與第一軸桿201平行,第二組驅動器的該磁石,其磁極分布是與該光軸平行。
又如第1圖所示,組裝完成的鏡筒12、第一元件14、基座16、 該等導軌結構20、該等彈性件22與該等驅動器最後則被容置於殼體18內。需特別說明的是,第一開口部181的最大徑長度係大於鏡筒12的對應部分的最大徑長度,且第二開口部143的最大徑長度係大於第一開口部181的最大徑長度與鏡筒12的對應部分的最大徑長度,即第二開口部143的最大徑長度與鏡筒12的對應部分的外部最大徑長度具有一比值A,第二開口部143的最大徑長度與第一開口部181的最大徑長度有一比值B,第一開口部181的最大徑長度與鏡筒12的對應部分的外部最大徑長度有一比值C,比值A、B、C皆大於1,且比值A、B、C呈現A大於B大於C的關係。因此,當鏡頭模組10組裝完成後,鏡筒12朝向殼體18的一端面將裸露於第一開口部181或第二開口部143。
換言之,第一開口部181的尺寸大於鏡筒12的對應部分的外部尺寸,且第二開口部143的尺寸大於第一開口部181的尺寸與鏡筒12的對應部分的外部尺寸。其中,一軸與該光軸及第一軸杆201相互垂直,第一開口部181其尺寸的定義為,位於殼體18上與該軸垂直的一端面之開口的面積,第二開口部143其尺寸的定義為,位於第一元件14上與該軸垂直的一端面之開口的面積,鏡筒12的對應部分的外部尺寸其定義為,凸出於第二開口部143之端面的面積。
操作鏡頭模組10時,第二組驅動器可驅動第一元件14移動以帶動鏡筒12沿著平行於該光軸之方向相對於基座16移動,第一組驅動器可驅動第一元件14與該等限位件205沿著垂直於該光軸之方向相對於基座16移動,進而使鏡頭模組10得以實現光學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與自動對焦(Auto Focus)的功能,進一步說明,第一組驅動器為實現光學防手震,第二組驅動器則為實現自動對焦。附帶一提,上述操作過程也可以理解為該等驅動器一方面可驅動基座16與該等限位件205移動以帶動鏡筒 12沿著平行於該光軸之方向相對於第一元件14移動,另一方面也可驅動基座16沿著垂直於該光軸之方向相對於第一元件14與該等限位件205移動。
其中,基板161與第一側壁163可為一體成形;鏡筒12與第一元件14可為一體成形;第一側壁163與第一軸桿201可為一體成形;或者,第一元件14與第二軸桿203可為一體成形。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前述鬆緊配置以外,根據第一孔洞361、第一穿孔501、第二孔洞411或第二穿孔503之孔徑與第一軸桿201或第二軸桿203之直徑的不同,還可形成其他三種鬆緊配置,例如:(一)第一軸桿201與第一孔洞361之間為鬆配合,與第一穿孔501之間為緊配合,而第二軸桿203與第二孔洞411之間為鬆配合,與第二穿孔503之間為緊配合。(二)第一軸桿201與第一孔洞361之間為緊配合,與第一穿孔501之間為鬆配合,而第二軸桿203與第二孔洞411之間為鬆配合,與第二穿孔503之間為緊配合。(三)第一軸桿201與第一孔洞361之間為鬆配合,與第一穿孔501之間為緊配合,而第二軸桿203與第二孔洞411之間為緊配合,與第二穿孔503之間為鬆配合。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採取哪種鬆緊配置,鏡頭模組10都可以依照前述之說明進行操作。
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元件14與基座16的結構都是可以相互交換的,例如:第一側壁163可具有第二安裝部413,而第二側壁141可具有第一安裝部363;或者,第一側壁163可具有該等第二孔洞411,而第二側壁141可具有第一孔洞361。注意的是,即使第一元件14與基座16的結構相互交換,鏡頭模組10仍然可以依照前述之說明進行操作。其中,由物端正視(即沿著該光軸正視)鏡筒的邊框形狀可為圓形,且殼體亦可不具有第一開口部181。
請同時參閱第5~7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包括 一鏡筒12’、一第一元件14’、一基座16’、一殼體18’、二個導軌結構、四個彈性件22’以及二組驅動器(未繪示)。鏡筒12’包括至少一鏡片,且該鏡片構成一光軸(未繪示)。如第7圖所示,基座16’包括一基板161’以及二個第一側壁163’,該等第一側壁163’係相對設置於基板161’上相對的兩側且從基板161’朝第一元件14’延伸,並與基板161’垂直。每個第一側壁163’都具有二個第一孔洞361’以及一第一安裝部363’。每個導軌結構都包括二個第一軸桿201’。第一元件14’具有相對設置的二個第二側壁141’,該等第二側壁141’從第一元件14’上平行於基板161’的一端面朝基座16’延伸,且每個第二側壁141’都具有一第二孔洞411’以及一第二安裝部413’。
其中,第一孔洞361’的孔徑大致上等同於第一軸桿201’的直徑(即第一軸桿201’與第一孔洞361’之間為緊配合),而第二孔洞411’的孔徑大於第一軸桿201’的直徑(即第一軸桿201’與第二孔洞411’之間為鬆配合)。具體而言,第二孔洞411’為長孔形,而第一孔洞361’為可與第一軸桿201’緊配合的圓形。
進一步說明,當第一孔洞361’、第二孔洞411’之孔徑與第一軸桿201’之直徑的比值大於0.8時,其產生緊配合之效果,在緊配合的情況下,兩者之間保持固定,若該比值愈趨近於1時則愈緊固,當第一孔洞361’、第二孔洞411’之孔徑與第一軸桿201’之直徑的比值等於或小於0.8時,其產生鬆配合之效果,在鬆配合的情況下,兩者可相對移動。
又如第5圖所示,每個第一軸桿201’都具有一第一端101’以及一第二端103’。組裝時,根據前述之鬆緊配置,該等第一端101’分別固定於該等第一孔洞361’,而該等第二端103’則可移動地穿設於第二孔洞411’。於第二實施例中,第一組驅動器的磁石,其磁極分布是與第一軸桿201’平行,第二組驅動器的磁石,其磁極分布是與該光軸平行。如此設置的話, 第一組驅動器可驅動第一元件14’沿著第一軸桿201’的軸向(即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相對於基座16’移動,第二組驅動器可驅動第一元件14’沿著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相對於基座16’移動。需特別說明的是,第一元件14’的移動範圍相當於該等第一軸桿201’在第二孔洞411’內的移動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每個導軌結構僅包括一個第一軸桿201’(相對地,每個第一側壁163’也會僅具有一個第一孔洞361’),鏡頭模組10’仍然可以依照前述之說明進行操作。於第二實施例中,使用二個第一軸桿201’的用意在於,讓第一元件14’相對於基座16’移動時能更為穩定。
其中,基板161’與第一側壁163’可為一體成形;鏡筒12’與第一元件14’可為一體成形;或者,第一側壁163’與第一軸桿201’可為一體成形。
類似地,除了前述鬆緊配置以外,根據第一孔洞361’或第二孔洞411’之孔徑與第一軸桿201’之直徑的不同,還可形成另一種鬆緊配置,例如:第一軸桿201’與第一孔洞361’之間為鬆配合,與第二孔洞411’之間為緊配合。換言之,即第一孔洞為長孔形,而第二孔洞為可與第一軸桿201’緊配合的圓形。其餘元件的設置與操作與前述第一實施例類似,故不在此贅述。其中,由物端正視(即沿著該光軸正視)鏡筒的邊框形狀可為圓形,且殼體亦可不具有第一開口部181。
上述實施例中,一軸向(未繪示)與該光軸以及第一軸桿201、201’相互垂直,鏡頭模組10、10’沿著該軸向依序包含殼體18、18’、第一元件14、14’、鏡筒12、12’及基座16、16’;第一元件14、14’與鏡筒12、12’有一第一連接面(未繪示)固定結合,基板161、161’與鏡筒12、12’可有一第二連接面(未繪示)接觸,亦或基板161、161’與鏡筒12、12’無接觸。鏡頭模組10、10’沿著第一軸桿201、201’之軸向依序包含殼體18、18’、第一側 壁163、163’、第一元件14、14’、基板161、161’及鏡筒12、12’;殼體18、18’之一內端面(未繪示)與第一側壁163、163’及第一元件14、14’接觸,第一元件14、14’與鏡筒12、12’有一第一連接面(未繪示)固定結合。
上述實施例中的基板161、161’可由金屬材質製成。
上述實施例中的驅動器除了磁石以及線圈相對配置之外,亦可為音圈馬達或壓電材料進行替換。
上述實施例中的二組驅動器的磁極分布亦可對調配置。
上述實施例中的第一孔洞361、361’及第二孔洞411、411’可為凹槽或者貫穿的穿孔。
請參閱第8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包括一鏡筒12”、一第一元件14”、一基座16”、一殼體18”、二個導軌結構20”、四個彈性件22”以及二組驅動器(未繪示)。其中,由物端正視(即沿著該光軸正視)鏡筒12”的邊框形狀為圓形,且殼體18”不具有開口部。其餘元件的設置與操作與前述第一實施例類似,故不在此贅述。除此之外,雖然由第8圖可以看出第三實施例(即鏡頭模組10”)是由第一實施例所變化而來的,但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應該可以理解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特徵也可實施於第二實施例中。

Claims (13)

  1. 一種鏡頭模組,包括:一鏡筒,包括至少一鏡片,且該鏡片構成一光軸;一第一元件,與該鏡筒的一外周部連接;一基座,包括一基板以及複數個第一側壁,其中,該等第一側壁係相對設置於該基板,該基板及該等第一側壁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係用以容置該鏡筒,而該等第一側壁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至少一第一軸桿,穿設於該第一孔洞,形成與該光軸垂直之一軸向;至少一彈性件,一端固設於該基座,另一端固設於該第一元件,使該第一元件相對於該基座被復位固定;一驅動器,係用以驅動該鏡筒沿著該第一軸桿之軸向進行作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元件包括相對設置的複數個第二側壁,而該等第二側壁具有至少一第二孔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軸桿分別穿設於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二孔洞,該第二孔洞與該第一孔洞相對設置;當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一軸桿固接時,則該第二孔洞之孔徑大於該第一軸桿之直徑;或者,當該第二孔洞與該第一軸桿固接時,則該第一孔洞之孔徑大於該第一軸桿之直徑;其中,該驅動器驅動該第一元件帶動該鏡筒沿該光軸方向作動,並驅動該第一元件帶動該鏡筒沿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作動;或者,該驅動器驅動該基座帶動該第一軸桿使該鏡筒沿該光軸方向作動,並驅動該基座帶動該第一軸桿使該鏡筒沿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作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鏡頭模組,更包括:複數個限位件,該等限位件位於該第一元件與該基座之間,並具有與該 光軸垂直的一第一穿孔以及與該光軸平行的一第二穿孔,其中,該第一軸桿分別穿設於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一穿孔,該等限位件套設於該第一軸桿;以及至少一第二軸桿,穿設於該第二穿孔,且其兩端分別穿設於該第二孔洞,其中,該第二孔洞與該光軸平行且相對設置,該等限位件套設於該第二軸桿;其中,該驅動器驅動該第一元件帶動該鏡筒沿該光軸方向作動,並驅動該第一元件帶動該鏡筒沿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作動;或者,該驅動器驅動該基座帶動該第一軸桿使該鏡筒沿該光軸方向作動,並驅動該基座帶動該第一軸桿使該鏡筒沿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作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當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一軸桿固接時,則該第一穿孔之孔徑大於該第一軸桿之直徑;或者,當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一軸桿固接時,則該第一孔洞之孔徑大於該第一軸桿之直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任一項所述之鏡頭模組,更包括:一殼體,用以容置該鏡筒與該基座,並具有一第一開口部,其中,該第一開口部位於該殼體上朝向且平行於該基板之一端面,當該殼體容置該鏡筒時,該鏡筒之一端面朝向該殼體具有該第一開口部之該端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元件更包括一第二開口部,該第二開口部位於該第一元件上朝向且平行於該基板之一端面,其中,該第二開口部的最大徑長度係大於該第一開口部的最大徑長度與該鏡筒的外徑長度,該第一開口部的最大徑長度係大於該鏡筒的外徑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一軸向係與該光軸及該第一軸桿相互垂直,該鏡頭模組沿著該軸向依序包含該殼體、該第一元件、 該鏡筒及該基座;該第一元件與該鏡筒有一第一連接面固定結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該鏡頭模組沿著該第一軸桿之軸向依序包含該殼體、該第一側壁、該第一元件、該基板及該鏡筒;該殼體之一內端面與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一元件接觸,該第一元件與該鏡筒有一第一連接面固定結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任一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由物端正視該鏡筒之邊框形狀可為非圓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4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該基板與該第一側壁、該鏡筒與該第一元件、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一軸桿三組中至少一組係被配置為一體成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該基板與該第一側壁、該鏡筒與該第一元件、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一軸桿、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軸桿四組中至少一組係被配置為一體成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模組,其中該驅動器為電磁驅動器,其包括至少一磁石與至少一線圈,且係用以驅動該鏡筒沿著該第一軸桿之軸向進行作動。
TW107102885A 2017-12-01 2018-01-26 鏡頭模組(一) TWI668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711251452.7 2017-12-01
CN201711251452.7A CN109870783A (zh) 2017-12-01 2017-12-01 镜头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5842A true TW201925842A (zh) 2019-07-01
TWI668479B TWI668479B (zh) 2019-08-11

Family

ID=6691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2885A TWI668479B (zh) 2017-12-01 2018-01-26 鏡頭模組(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0783A (zh)
TW (1) TWI66847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512B (zh) * 2019-08-30 2022-07-0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93799B (zh) * 2021-06-16 2023-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5388B2 (en) * 2005-11-23 2007-11-13 E-Pin International Co., Ltd. Lens module
CN101614857B (zh) * 2008-06-24 2012-07-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对焦镜头模组
JP5198318B2 (ja) * 2009-02-20 2013-05-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3200508A (ja) * 2012-03-26 2013-10-03 Hoya Corp Af防振ブロックを備えるレンズ鏡筒
KR101314178B1 (ko) * 2012-08-06 2013-10-02 쓰리에이치비젼주식회사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TWI537628B (zh) * 2014-11-12 2016-06-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鏡頭模組
KR101825731B1 (ko) * 2014-12-04 2018-03-23 에이에이씨 어쿠스틱 테크놀로지스(심천)컴퍼니 리미티드 광학 손떨림 보정 가능한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CN207516622U (zh) * 2017-12-01 2018-06-19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512B (zh) * 2019-08-30 2022-07-0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US11803034B2 (en) 2019-08-30 2023-10-3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including six lenses of +---++, or seven lenses of --+-++-, +-+--++, -++-+-- or -++-++- refractive powers
TWI793799B (zh) * 2021-06-16 2023-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8479B (zh) 2019-08-11
CN109870783A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071223A (ko) 카메라 모듈
JP532747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18533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60075154A (ko) 카메라 모듈
JP2006195452A (ja) 振動特性と耐衝撃性が向上された焦点調節装置。
KR20110008714U (ko) 렌즈 초점 조절장치
TWI385472B (zh) 鏡頭模組及鏡頭模組調焦機構
TWI668479B (zh) 鏡頭模組(一)
JP2015041066A (ja) 可動体の支持機構
JP5866487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12014035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
JP2018180353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8049972B2 (en) Lens actuator
TW201624097A (zh)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簧片
JP2010068635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該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撮像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7187694A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JP6465585B2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レンズ駆動装置
US9052568B2 (en) Light control apparatus
TW201338392A (zh) 磁浮馬達
WO2023236273A1 (zh) 摄像装置、相机及电子设备
WO2014207996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レンズ鏡筒
US8724240B2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JP7290781B1 (ja)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式電子機器
US12001123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5040866A (ja) 手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ズームレンズユニ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