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0551A - 黏著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黏著性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20551A TW201920551A TW107134459A TW107134459A TW201920551A TW 201920551 A TW201920551 A TW 201920551A TW 107134459 A TW107134459 A TW 107134459A TW 107134459 A TW107134459 A TW 107134459A TW 201920551 A TW201920551 A TW 20192055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 adhesive layer
- adhesive article
- article
- prob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黏著性物品,其包含線狀黏著體與被覆上述黏著體之長邊方向之表面之非黏著層,且藉由上述黏著性物品之延伸使上述非黏著層破斷而表現出黏著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黏著性物品,更詳細而言,關於一種藉由延伸而表現出黏著性之黏著性物品。
黏著片或黏著帶用於金屬、玻璃、木材、紙、瓦楞紙板、塑膠材料等各種被黏著體之接著等。此種黏著片之黏著面通常經隔離件(剝離片)保護以於貼附至被黏著體之前保護黏著面。又,於如卷狀黏著帶之捲繞形態之情形時,為了容易解捲而使用對黏著面所接觸之背面實施有剝離處理之基材。
然而,使用隔離件之黏著片中之使用時剝離之隔離件於剝離後即廢棄,因此就節約資源或縮小成本之觀點而言並不希望使用隔離件。又,於使用者戴著手套使用之情形或所使用之黏著片或黏著帶之大小較小之情形時,存在自黏著片剝離隔離件時或將黏著帶解捲時之作業性較差之問題。因此認為,若能夠提供無需進行隔離件或基材背面之剝離處理之黏著片或黏著帶則會有用。
與之相關地,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黏著性再現方法,其係於黏著片類之黏著劑表面藉由界面接觸反應固定非黏著性物質而形成非黏著性薄層,於向被黏著體貼附時破壞該非黏著性薄層而再現黏著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38083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被黏著體之表面形狀為曲面狀或凹凸形狀之類的複雜形狀之情形時,若向被黏著體貼附片狀(膜狀)之黏著片,則黏著片可能產生皺褶或黏著片局部重疊,而存在難以適用之情況。
又,於例如期望應用於寬度較窄之區域之情形時,亦考慮過將黏著片切窄使用,但能夠裁切之寬度有限。於此種情形時,亦想到使用液狀接著劑,但有產生接著劑滴液或接著劑層厚度不均勻之虞。
鑒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初始狀態下實質上為非黏著性,但於使用時藉由簡易操作即可表現出黏著性,又,可適用之被黏著體之表面形狀或區域多樣之黏著性物品。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關於一種黏著性物品,其係包含線狀黏著體與被覆上述黏著體之長邊方向之表面之非黏著層者,且藉由上述黏著性物品之延伸使上述非黏著層破斷而表現出黏著性。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上述黏著體可包含線狀芯材與被覆上述芯材之長邊方向之表面之黏著劑層。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上述黏著性物品較佳為絲狀。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上述非黏著層較佳為包含高分子材料。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上述非黏著層較佳為包含複數個乳液粒子之凝集體。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較佳為藉由下述探針黏性試驗2測定之上述黏著性物品於長度方向上經2倍延伸後之觸黏值相較藉由下述探針黏性試驗1測定之延伸前之觸黏值大1 gf以上。
(探針黏性試驗1)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上述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探針黏性試驗2)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將上述黏著性物品沿長度方向延伸後,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上述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發明之效果]
(探針黏性試驗1)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上述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探針黏性試驗2)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將上述黏著性物品沿長度方向延伸後,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上述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黏著性物品由於初始狀態下實質上為非黏著性,故而無需隔離件或剝離處理。又,藉由簡易操作即可表現出黏著性而作業性優異。進而,可適用之被黏著體之表面形狀或區域多樣。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再者,於以下之圖式中,存在對發揮相同作用之構件、部位標註同一符號進行說明之情況,有時省略或簡化重複之說明。又,圖式中記載之實施形態為經模式化者以明瞭地說明本發明,未必正確地顯示實際製品之尺寸或縮小比例。
又,於本說明書中,質量基準之比率(百分率、份等)等同於重量基準之比率(百分率、份等)。
再者,於以下之圖式中,存在對發揮相同作用之構件、部位標註同一符號進行說明之情況,有時省略或簡化重複之說明。又,圖式中記載之實施形態為經模式化者以明瞭地說明本發明,未必正確地顯示實際製品之尺寸或縮小比例。
又,於本說明書中,質量基準之比率(百分率、份等)等同於重量基準之比率(百分率、份等)。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係包含線狀黏著體與被覆上述黏著體之長邊方向之表面之非黏著層者,且藉由上述黏著性物品之延伸使上述非黏著層破斷而表現出黏著性。
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藉由延伸而表現出黏著性,於延伸前之初始狀態下實質上不具有黏著性,即實質上為非黏著性。進而,藉由延伸使非黏著層破斷而表現出黏著體之黏著性。即,非黏著層於延伸過程中破斷,藉由延伸而破斷之非黏著層之碎片典型而言成為附著於黏著性物品(黏著體)之表面之狀態。另一方面,藉由黏著性物品之延伸使黏著性物品之表面積增大,因此,延伸後之黏著性物品中之未經非黏著層之碎片附著之表面成為黏著體露出之狀態,而表現出黏著體之黏著性。
圖1表示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之一構成例的該黏著性物品於與長邊方向垂直之方向上之模式剖視圖。於圖1所示之黏著性物品1中,非黏著層31被覆線狀黏著體21之表面(長邊方向之表面)。再者,此處所謂線狀係不僅包含直線狀、曲線狀、摺線狀等,此外亦包括如絲線般能夠沿多個方向、角度彎折之狀態(以下亦稱為絲狀)在內之概念。
本構成例之黏著性物品係包含線狀黏著體與非黏著層之無支持體之黏著性物品。再者,本構成例之黏著性物品之剖面形狀為圓形,但本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作為該剖面之形狀,亦可採用圓形以外之楕圓形、四邊形等矩形等。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黏著性物品之剖面形狀為圓形之情形時,剖面之直徑並無特別限定,但若直徑過小則有延伸時黏著性物品破斷之虞,因此,例如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30 μm以上。又,若直徑過大則有延伸時需要較大應力之情況,因此,例如較佳為20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
於該情形時,黏著體之剖面直徑並無特別限定,若直徑過小則有延伸時黏著性物品破斷之虞,因此,例如較佳為9.8 μm以上,更佳為29.8 μm以上。又,若直徑過大則有延伸時需要較大應力之情況,因此,例如較佳為1999 μm以下,更佳為999 μm以下。
又,關於被覆黏著體之非黏著層之厚度,就確保於延伸前之實質之非黏著性、保護黏著劑層之觀點而言,例如較佳為0.1 μm以上,更佳為1 μm以上。又,就表現出黏著力之觀點而言,例如較佳為60 μm以下,更佳為20 μm以下。
再者,黏著體之端面可經非黏著層被覆或未經非黏著層被覆。例如於製造過程或使用時會將黏著性物品切斷之類之情形時,黏著體之端面可未經非黏著層被覆。
於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中,非黏著層於延伸前之初始狀態下被覆黏著體,但藉由將黏著性物品延伸使非黏著層破斷,而表現出黏著性物品之黏著性。
為了使非黏著層適度具有實質之非黏著性,非黏著層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較佳為1×107
Pa以上,更佳為5×107
Pa以上。又,就柔軟性之觀點而言,非黏著層於23℃下之彈性模數例如較佳為1×1010
Pa以下,更佳為5×109
Pa以下。再者,非黏著層於23℃下之彈性模數係利用動態黏彈性裝置(製品名:RSA-III,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測定,詳細而言藉由實施例部分記載之測定方法測定。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中,為了幫助非黏著層於延伸時成功破斷,亦可於非黏著層形成條紋(切口)。於非黏著層形成條紋之情形時之條紋方向並無特別限定,但存在非黏著層藉由延伸產生之破斷相對容易發生於與延伸方向垂直之方向上之情況。於此種情形時,為了藉由延伸使非黏著層細碎地破斷,較佳為沿延伸方向形成條紋。又,條紋之形成方向並不限定於一個方向,例如可沿延伸方向與延伸方向之垂直方向該兩個方向等任意之複數個方向形成條紋。藉由在非黏著層形成條紋(切口),非黏著層能夠利用由延伸產生之破斷而成為更細小之碎片。
作為非黏著層之材質,可自其本身實質上不具有黏著性、能夠被覆黏著體、藉由延伸能夠破斷者中適當選擇使用,例如可列舉: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無機材料等。其中,就容易藉由延伸產生破斷之觀點而言,較佳採用高分子材料。作為高分子材料,可例示:樹脂(聚烯烴、聚酯、聚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氯乙烯、酚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尼龍等)、彈性體、橡膠、天然高分子(纖維素纖維、蛋白質等)、澱粉等,其中,就不易發生自融著(難以黏連)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丙烯酸系樹脂。再者,該等材料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以下,對非黏著層包含樹脂之情形時進行說明。於非黏著層包含樹脂之情形時,作為含有用於形成非黏著層之聚合物之組合物(以下亦稱為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可為水分散型之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或可為溶劑型之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有時將由水分散型之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所形成之非黏著層稱為乳液系非黏著層,有時將由溶劑型之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所形成之非黏著層稱為溶劑系非黏著層。又,所謂「聚合物」係亦包括共聚物在內之概念。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有時將由水分散型之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所形成之非黏著層稱為乳液系非黏著層,有時將由溶劑型之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所形成之非黏著層稱為溶劑系非黏著層。又,所謂「聚合物」係亦包括共聚物在內之概念。
由水分散型之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所形成之非黏著層係以包含複數個乳液粒子之凝集體之層之形態形成。此處,作為非黏著層,就延伸後表現出更良好之黏著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包含複數個乳液粒子(乳液聚合物粒子)之凝集體之層(乳液系非黏著層)。
非黏著層於為包含複數個乳液粒子之凝集體之層(乳液系非黏著層)之情形時在延伸後表現出更良好之黏著性之原因尚未完全確定,但推測如下。即,於非黏著層為乳液系非黏著層之情形時,若將黏著性物品加以延伸,則非黏著層自凝集之乳液粒子彼此之界面於各個方向上發生破斷,而成為細小之鱗片狀碎片,典型而言成為附著於黏著性物品(黏著體)之表面之狀態。另一方面,藉由黏著性物品之延伸使黏著性物品之表面積增大,因此,延伸後之黏著性物品中之未經非黏著層之碎片附著之表面成為黏著體露出之狀態,而表現出黏著體之黏著性。此外還認為,若於如此之成為細小鱗片狀碎片之非黏著層附著於黏著體表面上之狀態下將黏著性物品貼附於被黏著體,則藉由貼附時之加壓而使非黏著層之鱗片狀碎片鑽入黏著體內,黏著體之露出面積增大,因此更良好地表現出黏著體之黏著性。
以下,對非黏著層含有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之乳液粒子(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粒子)之凝集體之情形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粒子之凝集體之非黏著層可使用包含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組合物作為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而形成。該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係使丙烯酸系聚合物分散於水中而成之乳液形態之組合物。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可較佳地列舉例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異酯、丙烯酸環己酯等作為主單體單元之丙烯酸系共聚物。其中,較佳為主單體單元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之丙烯酸系共聚物(1),具體而言,可列舉:含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含羧基之單體作為單體單元之丙烯酸系共聚物(1-1),含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含羧基之單體及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以外之(甲基)丙烯酸C1-14
烷基酯作為單體單元之丙烯酸系共聚物(1-2)等。
含羧基之單體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伊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烯酸等。其中,較佳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更佳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之併用。再者,於併用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之情形時,其量比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大致等量。含羧基之單體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以外之(甲基)丙烯酸C1-14
烷基酯中之碳原子數為1~14之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該(甲基)丙烯酸C1-14
烷基酯較佳為丙烯酸C2-12
烷基酯,更佳為丙烯酸C4-8
烷基酯。
丙烯酸系共聚物(1)較佳為含有於全部單體單元中為50~99重量%之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更佳為含有60~90重量%,尤佳為含有60~70重量%。
關於含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含羧基之單體作為單體單元之丙烯酸系共聚物(1-1)之組成,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含羧基之單體(重量比)較佳為80~99:20~1,更佳為80~95:20~5,尤佳為85~95:15~5。又,關於含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含羧基之單體及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以外之(甲基)丙烯酸C1-14
烷基酯作為單體單元之丙烯酸系共聚物(1-2)之組成,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含羧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以外之(甲基)丙烯酸C1-14
烷基酯(重量比)較佳為50~98:1~20:1~30(其中,三種成分之合計重量為100),更佳為60~90:5~20:5~20(其中,三種成分之合計重量為100)。
再者,丙烯酸系共聚物(1)及(1-1)分別可於全部單體單元中之10重量%以下之範圍內含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以外之甲基丙烯酸C1-18
烷基酯或含羥基之單體作為單體單元。又,丙烯酸系共聚物(1-2)可於全部單體單元中之10重量%以下之範圍內含有甲基丙烯酸C15-18
烷基酯或含羥基之單體作為單體單元。
作為含羥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羥基月桂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酯等。
形成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粒子之凝集體之非黏著層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並無特別限定,為了表現出良好之非黏著性,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又,上限值亦無特別限定,就造膜性之觀點而言,例如為150℃以下。
於本說明書中,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係將根據下述FOX式由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單元與其比率所算出之理論玻璃轉移溫度(K)換算成攝氏溫度(℃)所獲得者。
FOX式:1/Tg=W1
/Tg1
+W2
/Tg2
+・・・+Wn
/Tgn
(Tg: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K),Tg1 、Tg2 、・・・、Tgn :各單體之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K),W1 、W2 、・・・、Wn :各單體之重量分率)
(Tg: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K),Tg1 、Tg2 、・・・、Tgn :各單體之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K),W1 、W2 、・・・、Wn :各單體之重量分率)
藉由上述FOX式所求出之理論玻璃轉移溫度(換算成攝氏溫度(℃))與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或動態黏彈性等所求出之實測玻璃轉移溫度高度一致。
作為此種使單體聚合而獲得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方法,可採用公知或慣用之聚合方法,可較佳採用乳液聚合法。作為進行乳液聚合時之單體供給方法,可適當採用一次性供給全部單體成分之一次添加方式、連續供給(滴下)方式、分批供給(滴下)方式等。可將單體之一部分或全部(典型而言為全部)預先與水(典型而言一併使用水與適量之乳化劑)進行混合而使之乳化,向反應容器內一次性、連續或分批地供給該乳化液(單體乳液)。聚合溫度可根據所使用之單體之種類、聚合起始劑之種類等適當選擇,例如可設為20℃~100℃(典型而言40℃~80℃)左右。
作為聚合時使用之聚合起始劑,可根據聚合方法之種類而自公知或慣用之聚合起始劑中適當選擇。例如乳液聚合法時可較佳地使用偶氮系聚合起始劑。作為偶氮系聚合起始劑之具體例,可列舉:2,2'-偶氮二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丙脒)二硫酸塩、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N,N'-二亞甲基異丁基脒)、2,2'-偶氮雙[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1,1'-偶氮雙(環己烷-1-腈)、2,2'-偶氮雙(2,4,4-三甲基戊烷)、2,2'-偶氮雙(2-甲基丙酸)二甲酯等。
作為聚合起始劑之其他例,可列舉:過硫酸鉀、過硫酸銨等過硫酸塩;過氧化苯甲醯、氫過氧化第三丁基、過氧化二第三丁基、第三丁基過氧化苯甲酸酯、過氧化二異丙苯、1,1-雙(第三丁基過氧化)-3,3,5-三甲基環己烷、1,1-雙(第三丁基過氧化)環十二烷、過氧化氫等過氧化物系起始劑;苯基取代乙烷等取代乙烷系起始劑;芳香族羰基化合物等。作為聚合起始劑之又一例,可列舉利用過氧化物與還原劑之組合之氧化還原系起始劑。作為該氧化還原系起始劑之例,可列舉:過氧化物與抗壞血酸之組合(雙氧水與抗壞血酸之組合等)、過氧化物與鐵(II)塩之組合(雙氧水與鐵(II)塩之組合等)、過硫酸塩與亞硫酸氫鈉之組合等。
此種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或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為通常之使用量即可,例如相對於全部單體成分100重量份,可於0.005~1重量份(典型而言0.01~1重量份)左右之範圍內選擇。
於製備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時視需要可使用乳化劑。作為乳化劑,可使用陰離子系、非離子系、陽離子系之任意者。通常較佳為使用陰離子系或非離子系之乳化劑。此種乳化劑可較佳地用於例如使單體成分進行乳液聚合時、或使藉由其他方法獲得之丙烯酸系聚合物分散於水中時等。
作為陰離子系乳化劑,例如可列舉:月桂基硫酸鈉、月桂基硫酸銨、月桂基硫酸鉀等烷基硫酸塩型陰離子系乳化劑;聚氧乙烯月桂醚硫酸鈉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塩型陰離子系乳化劑;聚氧乙烯月桂基苯醚硫酸銨、聚氧乙烯月桂基苯醚硫酸鈉等聚氧乙烯烷基苯醚硫酸塩型陰離子系乳化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等磺酸塩型陰離子系乳化劑;磺基琥珀酸月桂基二鈉、聚氧乙烯磺基琥珀酸月桂基二鈉等磺基琥珀酸型陰離子系乳化劑等。
又,作為非離子系乳化劑,例如可列舉:聚氧乙烯月桂醚等聚氧乙烯烷基醚型非離子系乳化劑;聚氧乙烯月桂基苯醚等聚氧乙烯烷基苯醚型非離子系乳化劑;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等。亦可使用於如上所述之陰離子系或非離子系乳化劑中導入有自由基聚合性基(丙烯基等)之結構之自由基聚合性乳化劑(反應性乳化劑)。
此種乳化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乳化劑之使用量只要為能夠將丙烯酸系聚合物製備成乳液形態之使用量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平均每100重量份宜於以固形物成分基準計例如約0.2~10重量份(較佳為約0.5~5重量份)左右之範圍內選擇。若乳化劑之使用量過少,則存在難以獲得所需之分散穩定性(聚合穩定性、機械穩定性等)之情況。若乳化劑之使用量過多,則有可能對被黏著體產生污染。
再者,上文以非黏著層含有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之乳液粒子(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粒子)之凝集體之情形作為中心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關於非黏著層含有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外之聚合物之乳液粒子之凝集體之情形,亦可適當以上述說明作為基準。
又,於使用溶劑型者作為用以形成非黏著層之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之情形時,可使用將形成非黏著層之聚合物溶解於甲苯、乙酸乙酯、乙醇等適宜溶劑而成之溶液。
又,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視需要亦可含有基於調整pH值等目的而使用之酸或鹼(氨水等)。又,亦可含有交聯劑、黏度調整劑(增黏劑等)、調平劑、剝離調整劑、塑化劑、軟化劑、填充劑、著色劑(顏料、染料等)、界面活性劑、抗靜電劑、防腐劑、抗老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等各種添加劑。其中,由於有非黏著劑層變得過硬而非黏著劑層難以破斷、或因非黏著層破斷時之衝擊而導致黏著體(黏著劑層)亦破斷之虞,故而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較佳為不含交聯劑。
於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中,構成黏著體之黏著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之黏著劑。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乙烯基烷基醚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聚酯系黏著劑、聚醯胺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氟系黏著劑、環氧系黏著劑等。其中,就接著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橡膠系黏著劑或丙烯酸系黏著劑,尤佳為丙烯酸系黏著劑。再者,黏著劑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又,本實施形態中之黏著劑較佳為於常溫下具有黏著性,藉由黏著劑之表面與被黏著體之表面接觸時產生之壓力而可將被黏著體貼附於其表面之感壓型黏著劑。若為感壓型黏著劑,則無需加熱,而亦可應用於耐熱性較差之被黏著體。
丙烯酸系黏著劑係將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異壬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為主成分並視需要對該等添加丙烯腈、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乙烯基吡咯啶酮、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丙烯酸羥基乙酯、丙烯醯胺等改質用單體而成之單體之聚合物設為主劑者。
橡膠系黏著劑係將天然橡膠、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膠、聚丁二烯、聚異戊二烯、聚異丁烯、丁基橡膠、氯丁二烯橡膠、聚矽氧橡膠等橡膠系聚合物設為主劑者。
又,可適當於該等黏著劑中調配松香系、萜烯系、苯乙烯系、脂肪族石油系、芳香族石油系、二甲苯系、酚系、薰草咔-茚系、該等之氫化物等黏著賦予樹脂、或交聯劑、黏度調整劑(增黏劑等)、調平劑、剝離調整劑、塑化劑、軟化劑、填充劑、著色劑(顏料、染料等)、界面活性劑、抗靜電劑、防腐劑、抗老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等各種添加劑。
再者,作為黏著劑,可使用溶劑型黏著劑或水分散型黏著劑之任意類型者。此處,就能夠高速塗佈、保護環境、溶劑對芯材之影響(膨潤、溶解)較小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水分散型黏著劑。
又,線狀黏著體可包含芯材與被覆芯材之黏著劑層。
圖2表示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之一構成例的該黏著性物品於與長邊方向垂直之方向上之模式剖視圖。圖2所示之黏著性物品2具備線狀黏著體21,該線狀黏著體21包含線狀芯材22與被覆芯材22之長邊方向之表面之黏著劑層23。進而,非黏著層31被覆黏著體21中之黏著劑層23之表面(長邊方向之表面)。
圖2表示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之一構成例的該黏著性物品於與長邊方向垂直之方向上之模式剖視圖。圖2所示之黏著性物品2具備線狀黏著體21,該線狀黏著體21包含線狀芯材22與被覆芯材22之長邊方向之表面之黏著劑層23。進而,非黏著層31被覆黏著體21中之黏著劑層23之表面(長邊方向之表面)。
再者,本構成例之黏著性物品之剖面形狀為圓形,但本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作為該剖面之形狀,亦可採用圓形以外之楕圓形、四邊形等矩形等。
此處,於具有芯材之黏著體中,黏著劑層可被覆芯材表面(長邊方向之表面)整體,亦可僅被覆芯材表面之一部分。又,黏著劑層典型而言連續地形成,但並不限定於該形態,例如亦可形成為點狀、條紋狀等規則或不規則圖案。再者,芯材之端面可經黏著劑層被覆或未經黏著劑層被覆。例如於製造過程或使用時會將黏著性物品切斷之類之情形時,芯材之端面可未經黏著劑層被覆。又,於任一情形時,黏著劑層之表面(長邊方向之表面)均由非黏著層進行被覆。
作為黏著性物品所使用之芯材,只要為不妨礙黏著性物品之延伸者,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其本身能夠延伸之材質者,例如可使用樹脂、橡膠、發泡體、無機纖維、該等之複合體等。作為樹脂之例,可列舉: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聚酯;氯乙烯樹脂;乙酸乙烯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氟樹脂等。作為橡膠之例,可列舉:天然橡膠、胺基甲酸酯橡膠等合成橡膠等。作為發泡體之例,可列舉:發泡聚胺基甲酸酯、發泡聚氯丁二烯橡膠等。作為纖維之例,可列舉:玻璃纖維、碳纖維、金屬纖維等。又,芯材之剖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通常具有與黏著性物品之剖面形狀對應之剖面形狀。
又,作為絲狀黏著性物品能夠採用之絲狀芯材之材質,可使用嫘縈、銅氨、乙酸酯、promix、尼龍、芳香族聚醯胺、維尼綸、亞乙烯、聚氯乙烯、聚酯、丙烯酸、聚乙烯、聚丙烯、聚胺基甲酸酯、聚氯乙烯醇纖維(polychlal)、聚乳酸等各種高分子材料、玻璃、碳纖維、天然橡膠或聚胺基甲酸酯等合成橡膠等各種橡膠、棉花(cotton)、羊毛(wool)等天然材料、金屬等。又,作為絲狀芯材之形態,例如除單絲以外,亦可使用複絲、紡絲紗(spun yarn)、實施有捲縮加工或膨體加工等之一般稱為變形紗(textured yarn)、蓬鬆紗(bulky yarn)、伸縮紗(stretch yarn)之加工紗、或將該等進行撚合等而成之組合紗。又,剖面形狀亦不僅可為圓形,亦可為四邊形狀或星型等短形狀之絲或楕圓形狀、中空等。
再者,視需要亦可對芯材調配填充劑(無機填充劑、有機填充劑等)、抗老化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潤滑劑、塑化劑、著色劑(顏料、染料等)等各種添加劑。可對芯材之表面實施例如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底塗劑之塗佈等公知或慣用之表面處理。
芯材之剖面之尺寸無特別限定,可根據目的而適當選擇,例如於為圓形之剖面形狀之情形時,就操作性(易延伸性、不易破斷性)之觀點而言,其直徑較佳為1 μm~2000 μm,更佳為10 μm~1000 μm。
作為構成黏著劑層之黏著劑,可使用與上文記述之能夠構成黏著體之黏著劑相同者。
於如圖2之具有芯材之黏著性物品之情形時,黏著劑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就黏著性之觀點而言,例如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3 μm以上。又,就乾燥性之觀點而言,例如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50 μm以下。
又,非黏著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就確保於延伸前之實質之非黏著性、保護黏著劑層之觀點而言,例如較佳為0.1 μm以上,更佳為1 μm以上。又,就表現出黏著力之觀點而言,例如較佳為60 μm以下,更佳為20 μm以下。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初始狀態(延伸前)之黏著性物品「實質上不具有黏著性(實質上為非黏著性)」表示該黏著性物品之表面藉由下述探針黏性試驗1所測得之觸黏值為2 gf以下。又,所謂初始狀態(延伸前)之黏著性物品「具有黏著性」表示該黏著性物品之表面藉由下述探針黏性試驗1所測得之觸黏值超過2 gf。該觸黏值更具體而言依據下述實施例部分記載之探針黏性測定方法測定。
(探針黏性試驗1)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又,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延伸後之黏著性物品「實質上不具有黏著性(實質上為非黏著性)」表示該黏著性物品之表面藉由下述探針黏性試驗2所測得之觸黏值為2 gf以下。又,所謂延伸後之黏著性物品「具有黏著性」表示該黏著性物品之表面藉由下述探針黏性試驗2所測得之觸黏值超過2 gf。該觸黏值更具體而言依據下述實施例部分記載之探針黏性測定方法測定。
(探針黏性試驗2)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將黏著性物品沿長度方向延伸後,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將黏著性物品沿長度方向延伸後,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又,所謂黏著性物品「藉由延伸而表現出黏著性」表示於延伸前之初始狀態下實質上為非黏著性,且於延伸後具有黏著性。
此處,為了更佳地發揮藉由延伸所表現出之黏著性,較佳為黏著性物品於長度方向上經2倍延伸後之觸黏值相較延伸前之觸黏值大1 gf以上,更佳為大1.5 gf以上,進而較佳為大2 gf以上。
又,就相同觀點而言,黏著性物品於長度方向上經2倍延伸後之觸黏值較佳為1 gf以上,更佳為1.5 gf以上,進而較佳為2 gf以上。再者,黏著性物品於長度方向上經2倍延伸後之觸黏值之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就與剪力之均衡性之觀點而言,例如為100 gf以下。
又,就相同觀點而言,較佳為黏著性物品於長度方向上經4倍延伸後之觸黏值相較延伸前之觸黏值大2 gf以上,更佳為大3 gf以上,進而較佳為大4 gf以上。
又,就相同觀點而言,黏著性物品於長度方向上經4倍延伸後之觸黏值較佳為2 gf以上,更佳為3 gf以上,進而較佳為4 gf以上。再者,黏著性物品於長度方向上經4倍延伸後之觸黏值之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就與剪力之均衡性之觀點而言,例如為100 gf以下。
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以下揭示例如使用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之情形時之形成方法之一例。
首先,準備構成黏著體之黏著劑,使用分注器呈線狀塗佈於隔離件上,藉此形成黏著體。再者,於黏著體為具有芯材及黏著劑層之黏著體之情形時,將黏著劑藉由浸漬(dipping)、浸漬、塗佈等塗於芯材之表面後進行加熱乾燥,藉此可於芯材之表面形成黏著劑層。上述黏著劑之塗佈可使用例如凹版輥式塗佈機、逆輥塗佈機、接觸輥塗佈機、浸漬輥塗機、棒式塗佈機、刮刀塗佈機、噴霧塗佈機等慣用之塗佈機進行。乾燥溫度可適當選擇,較佳為40℃~200℃,進而較佳為50℃~180℃,尤佳為70℃~120℃。乾燥時間可適當選擇。上述乾燥時間較佳為5秒~20分鐘,進而較佳為5秒~10分鐘,尤佳為10秒~5分鐘。
首先,準備構成黏著體之黏著劑,使用分注器呈線狀塗佈於隔離件上,藉此形成黏著體。再者,於黏著體為具有芯材及黏著劑層之黏著體之情形時,將黏著劑藉由浸漬(dipping)、浸漬、塗佈等塗於芯材之表面後進行加熱乾燥,藉此可於芯材之表面形成黏著劑層。上述黏著劑之塗佈可使用例如凹版輥式塗佈機、逆輥塗佈機、接觸輥塗佈機、浸漬輥塗機、棒式塗佈機、刮刀塗佈機、噴霧塗佈機等慣用之塗佈機進行。乾燥溫度可適當選擇,較佳為40℃~200℃,進而較佳為50℃~180℃,尤佳為70℃~120℃。乾燥時間可適當選擇。上述乾燥時間較佳為5秒~20分鐘,進而較佳為5秒~10分鐘,尤佳為10秒~5分鐘。
於黏著劑層上形成非黏著層時,例如於使用樹脂之情形時,使用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適當採用上述形成黏著體之各方法即可。又,乾燥條件可適當選擇,亦可依據上述黏著體之乾燥條件。再者,於使用樹脂以外之高分子材料之情形時,亦使用其溶液適當採用相同方法即可。
再者,於形成乳液系非黏著層作為非黏著層之情形時,為了抑制乳液粒子彼此之融著(造膜),較佳為調整水分散型之含非黏著層形成用聚合物之組合物之乾燥條件。此種乾燥條件取決於構成乳液粒子之聚合物,例如作為乾燥溫度,將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記為Tg,較佳為Tg~Tg+50℃,更佳為Tg+5~Tg+30℃,作為乾燥時間,較佳為5秒~20分鐘,更佳為5秒~10分鐘。認為乳液粒子彼此之融著得到抑制之非黏著層於黏著性物品經延伸時,自凝集之乳液粒子彼此之界面於各個方向上發生破斷,容易成為細小之鱗片狀碎片。
又,於使用金屬材料製作非黏著層之情形時,可應用蒸鍍或濺鍍等,於使用無機材料之情形時,可應用利用溶膠凝膠反應之製作方法等。
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由於為線狀,故而可於抑制露出之同時貼附於窄幅構件或狹窄區域,又,於能夠容易地解體(二次加工)之方面較佳。亦可應用於例如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等移動終端之窄邊框之固定。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由於為線狀,故而藉由進入至狹小間隙後再延伸而表現出黏著性,可接著於間隙之表面或填補間隙。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由於為線狀,故而藉由進入至狹小間隙後再延伸而表現出黏著性,可接著於間隙之表面或填補間隙。
進而,本實施形態之黏著性物品較佳為具有可曲性,尤佳為如絲線般能夠沿多個方向、角度彎折之絲狀。具有可曲性之黏著性物品、尤其是絲狀之黏著性物品不僅發揮上述效果,且具備容易適用於曲線或曲面、凹凸等複雜形狀之優點。
例如若於具有曲線或曲面、凹凸等複雜形狀之部分之被黏著體上貼附黏著帶,則黏著帶會於該部分產生皺褶或重疊,難以抑制露出而美觀地貼附,又,產生皺褶或重疊之部分亦有導致黏著力下降之虞。又,為了不產生皺褶或重疊地貼附黏著帶,雖可想到將黏著帶裁細後再進行貼附,但會使作業性大幅劣化。另一方面,若為具有可曲性之黏著性物品、尤其是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即便在貼附於曲線或曲面、凹凸等複雜形狀之部分時,亦可不產生皺褶或重疊地牢固貼附。進而,該黏著性物品可一次、即一步貼附於欲貼附之部分,因此作業性亦優異,亦可用於自動化生產線。
例如若於具有曲線或曲面、凹凸等複雜形狀之部分之被黏著體上貼附黏著帶,則黏著帶會於該部分產生皺褶或重疊,難以抑制露出而美觀地貼附,又,產生皺褶或重疊之部分亦有導致黏著力下降之虞。又,為了不產生皺褶或重疊地貼附黏著帶,雖可想到將黏著帶裁細後再進行貼附,但會使作業性大幅劣化。另一方面,若為具有可曲性之黏著性物品、尤其是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即便在貼附於曲線或曲面、凹凸等複雜形狀之部分時,亦可不產生皺褶或重疊地牢固貼附。進而,該黏著性物品可一次、即一步貼附於欲貼附之部分,因此作業性亦優異,亦可用於自動化生產線。
作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之具體用途之一例,例如可列舉將電線或光纖等纜線、LED光纖、FBG(Fiber Bragg Gratings,布拉格光纖光柵)等光纖感測器、絲、繩、線等各種線材(線狀構件)或窄幅構件以所需形態固定之用途。例如,若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於如將線材或窄幅構件以複雜形狀固定於其他構件之情形時,亦可按照線材或窄幅構件應具有之複雜形狀,抑制露出或皺褶、重疊地以優異之作業性牢固固定。再者,於將線材或窄幅構件固定於其他構件之情形時,可根據線材或窄幅構件於其他構件之表面上應有之固定形態,預先貼附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後,按照其他構件表面上所貼附之黏著性物品而貼合固定線材或窄幅構件。或可將絲狀之黏著性物品貼附於線材或窄幅構件後,將線材或窄幅構件以所需形態固定於其他構件。
又,絲狀之黏著性物品亦可較佳地用於將一物品暫時固定(暫時接合)於另一物品表面之物品暫時固定(暫時接合)用途。更具體而言,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尤其適宜用於例如製造衣服、鞋類、包類、帽子等纖維製品或皮革製品等時之暫時固定(暫時接合)用途。但其用途並不限定於此,適用於需進行暫時固定(暫時接合)之各種用途。
例如,於將一物品固定於另一物品之表面時,預先使用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將該一物品暫時固定於該另一物品之表面而確定位置後,利用熱壓接或縫製等固定方法將兩物品進行固定(正式固定)。於該情形時,若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容易避開設置於兩物品間之固定部而進行暫時固定。例如於縫製纖維製品或皮革製品之情形時,若利用絲狀之黏著性物品進行暫時固定,則容易避開縫製部分而進行暫時固定,容易防止黏著劑附著於針上。
又,若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如上所述,即便兩物品之形狀為曲線或曲面、凹凸等複雜形狀,亦可抑制露出或皺褶、重疊且良好地貼附,且可一步完成貼附,作業性優良。
又,例如即便為構成纖維製品或皮革製品之布料、布匹、皮革等易變形之構件,藉由利用絲狀之黏著性物品進行暫時固定,可抑制或防止構件因拉伸引起之變形,優化固定(正式固定)後之設計性。
進而,若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於兩物品之固定(正式固定)後,視需要亦容易自經固定(正式固定)之兩物品間抽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而將其去除。如此可防止黏著劑露出,良好地防止因殘存之黏著劑經時性變色所引起之設計性之劣化。
例如,於將一物品固定於另一物品之表面時,預先使用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將該一物品暫時固定於該另一物品之表面而確定位置後,利用熱壓接或縫製等固定方法將兩物品進行固定(正式固定)。於該情形時,若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容易避開設置於兩物品間之固定部而進行暫時固定。例如於縫製纖維製品或皮革製品之情形時,若利用絲狀之黏著性物品進行暫時固定,則容易避開縫製部分而進行暫時固定,容易防止黏著劑附著於針上。
又,若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如上所述,即便兩物品之形狀為曲線或曲面、凹凸等複雜形狀,亦可抑制露出或皺褶、重疊且良好地貼附,且可一步完成貼附,作業性優良。
又,例如即便為構成纖維製品或皮革製品之布料、布匹、皮革等易變形之構件,藉由利用絲狀之黏著性物品進行暫時固定,可抑制或防止構件因拉伸引起之變形,優化固定(正式固定)後之設計性。
進而,若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於兩物品之固定(正式固定)後,視需要亦容易自經固定(正式固定)之兩物品間抽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而將其去除。如此可防止黏著劑露出,良好地防止因殘存之黏著劑經時性變色所引起之設計性之劣化。
又,若為絲狀之黏著性物品,則亦可藉由與包含其他材質之絲線進行撚合而製作組合紗、或藉由與包含其他材質之絲線或布料(包括不織布、片材)進行編織來實現功能之複合化。
實施例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而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實施例之任何限定。
(實施例1)
(黏著劑層形成用之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備)
向具備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機之反應容器內添加離子交換水40重量份,一面導入氮氣一面於60℃下攪拌1小時以上而進行氮氣置換。向該反應容器內添加2,2'-偶氮雙[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n水合物(聚合起始劑)0.1重量份。將系統保持於60℃,並於其中歷時4小時緩慢滴加單體乳液A而進行乳化聚合反應。作為單體乳液A,使用對離子交換水30重量份添加丙烯酸2-乙基己酯98重量份、丙烯酸1.2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0.75重量份、月桂基硫醇(鏈轉移劑)0.05重量份、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KBM-503」)0.02重量份及聚氧乙烯月桂基硫酸鈉(乳化劑)2重量份進行乳化而成者。單體乳液A之滴加結束後,進而於60℃下保持3小時,將系統冷卻至室溫後,藉由添加10%氨水將pH值調整為7,而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A。
(黏著劑層形成用之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備)
向具備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機之反應容器內添加離子交換水40重量份,一面導入氮氣一面於60℃下攪拌1小時以上而進行氮氣置換。向該反應容器內添加2,2'-偶氮雙[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n水合物(聚合起始劑)0.1重量份。將系統保持於60℃,並於其中歷時4小時緩慢滴加單體乳液A而進行乳化聚合反應。作為單體乳液A,使用對離子交換水30重量份添加丙烯酸2-乙基己酯98重量份、丙烯酸1.2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0.75重量份、月桂基硫醇(鏈轉移劑)0.05重量份、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KBM-503」)0.02重量份及聚氧乙烯月桂基硫酸鈉(乳化劑)2重量份進行乳化而成者。單體乳液A之滴加結束後,進而於60℃下保持3小時,將系統冷卻至室溫後,藉由添加10%氨水將pH值調整為7,而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A。
添加相對於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A所含之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以固形物成分基準計為20重量份之黏著賦予樹脂乳液(荒川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865NT」)。進而,使用作為pH值調整劑之10重量%氨水及作為增黏劑之聚丙烯酸(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ron B-500」),將pH值調整為7.2,將黏度調整為10 Pa・s。如此獲得黏著劑層用之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A。
(非黏著層形成用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之製備)
向具備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機之反應容器內添加離子交換水40重量份,一面導入氮氣一面於60℃下攪拌1小時以上而進行氮氣置換。向該反應容器內添加2,2'-偶氮雙[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n水合物(聚合起始劑)0.1重量份。將系統保持於60℃,並於其中歷時4小時緩慢滴加單體乳液B而進行乳化聚合反應。作為單體乳液B,使用對離子交換水30重量份添加甲基丙烯酸丁酯95重量份、丙烯酸5重量份及聚氧乙烯月桂基硫酸鈉(乳化劑)2重量份進行乳化而成者。單體乳液B之滴加結束後,進而於60℃下保持3小時。藉由添加10重量%氨水將pH值調整為7後,利用離子交換水將固形物成分調整為35%,而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B。
向具備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機之反應容器內添加離子交換水40重量份,一面導入氮氣一面於60℃下攪拌1小時以上而進行氮氣置換。向該反應容器內添加2,2'-偶氮雙[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n水合物(聚合起始劑)0.1重量份。將系統保持於60℃,並於其中歷時4小時緩慢滴加單體乳液B而進行乳化聚合反應。作為單體乳液B,使用對離子交換水30重量份添加甲基丙烯酸丁酯95重量份、丙烯酸5重量份及聚氧乙烯月桂基硫酸鈉(乳化劑)2重量份進行乳化而成者。單體乳液B之滴加結束後,進而於60℃下保持3小時。藉由添加10重量%氨水將pH值調整為7後,利用離子交換水將固形物成分調整為35%,而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水分散型丙烯酸系聚合物)B。
(黏著性物品之製作)
藉由浸漬法於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纖維(複絲,310 dtex)上塗佈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A後,於80℃下乾燥5分鐘而形成黏著劑層。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之厚度為65 μm。繼而,藉由浸漬法於黏著劑層上塗佈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B後,於70℃下乾燥5分鐘而形成非黏著層。所形成之非黏著層之厚度為8 μm。如此製作實施例1之絲狀之黏著性物品之樣品。
藉由浸漬法於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纖維(複絲,310 dtex)上塗佈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A後,於80℃下乾燥5分鐘而形成黏著劑層。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之厚度為65 μm。繼而,藉由浸漬法於黏著劑層上塗佈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B後,於70℃下乾燥5分鐘而形成非黏著層。所形成之非黏著層之厚度為8 μm。如此製作實施例1之絲狀之黏著性物品之樣品。
(實施例2)
(黏著劑層形成用之黏著劑組合物)
作為黏著劑層用之黏著劑組合物,使用實施例1中所製備之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A。
(黏著劑層形成用之黏著劑組合物)
作為黏著劑層用之黏著劑組合物,使用實施例1中所製備之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A。
(非黏著層形成用之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之製備)
向具備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機之反應容器內添加甲苯15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丁酯90重量份及丙烯酸10重量份,一面導入氮氣一面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以上而進行氮氣置換。向該反應容器內添加過氧化苯甲醯0.6重量份,升溫至70℃而進行8小時反應後,添加甲苯使固形物成分成為20%,而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C。
向具備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機之反應容器內添加甲苯15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丁酯90重量份及丙烯酸10重量份,一面導入氮氣一面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以上而進行氮氣置換。向該反應容器內添加過氧化苯甲醯0.6重量份,升溫至70℃而進行8小時反應後,添加甲苯使固形物成分成為20%,而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C。
(黏著性物品之製作)
作為非黏著層之形成材料,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C代替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B,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之絲狀之黏著性物品之樣品。
作為非黏著層之形成材料,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C代替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B,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之絲狀之黏著性物品之樣品。
[初始狀態(延伸前)之觸黏值之測定]
使用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雙面接著帶「No.5000N」(厚度:0.16 mm),將各例之黏著性物品之樣品貼合於松浪硝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載玻片,而製作試驗片。
使用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雙面接著帶「No.5000N」(厚度:0.16 mm),將各例之黏著性物品之樣品貼合於松浪硝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載玻片,而製作試驗片。
針對所製作之試驗片,使用探針黏性測定機(RHESCA公司製造之TACKINESS TESTER Model TAC-II)進行探針黏性試驗。
具體而言,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上述試驗片之樣品側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作為初始狀態(延伸前)之觸黏值(gf)。
具體而言,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上述試驗片之樣品側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作為初始狀態(延伸前)之觸黏值(gf)。
再者,若藉由該探針黏性試驗所測得之觸黏值為2 gf以下,則評價為「實質上不具有黏著性(實質上為非黏著性)」。
[延伸後之觸黏值之測定]
將各例之黏著性物品之樣品沿長度方向延伸2倍或4倍後,使用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雙面接著帶「No.5000N」(厚度:0.16 mm)貼合於松浪硝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載玻片,而製作試驗片。
將各例之黏著性物品之樣品沿長度方向延伸2倍或4倍後,使用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雙面接著帶「No.5000N」(厚度:0.16 mm)貼合於松浪硝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載玻片,而製作試驗片。
針對所製作之試驗片,藉由與初始狀態(延伸前)之觸黏值相同之試驗方法於相同試驗條件下進行探針黏性試驗,而測定2倍延伸後及4倍延伸後之觸黏值(gf)。
(非黏著層於23℃下之彈性模數)
又,藉由以下之測定方法測定非黏著層於23℃下之彈性模數。
關於實施例1,使用非黏著層形成用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B,又,關於實施例2,使用非黏著層形成用之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C,分別於70℃、5分鐘之乾燥條件下製作寬度3 mm×長度30 mm×厚度0.04 mm之片狀試驗片。針對該等各試驗片,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製品名:RSA-III,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於試驗片之振動頻率:1 Hz、溫度範圍:-40~200℃、升溫速度:5℃/min之條件下測定儲存彈性模數。
又,藉由以下之測定方法測定非黏著層於23℃下之彈性模數。
關於實施例1,使用非黏著層形成用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B,又,關於實施例2,使用非黏著層形成用之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C,分別於70℃、5分鐘之乾燥條件下製作寬度3 mm×長度30 mm×厚度0.04 mm之片狀試驗片。針對該等各試驗片,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製品名:RSA-III,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於試驗片之振動頻率:1 Hz、溫度範圍:-40~200℃、升溫速度:5℃/min之條件下測定儲存彈性模數。
於表1中顯示有關各例之樣品的初始狀態(延伸前)之觸黏值、2倍延伸後之觸黏值、及4倍延伸後之觸黏值之測定結果。又,一併顯示非黏著層之儲存彈性模數之測定結果。
[表1]
表1
表1
實施例1及實施例2之黏著性物品均於初始狀態下實質上為非黏著性,但藉由延伸而表現出黏著性。再者,與使用溶劑系非黏著層作為非黏著層之實施例2相比,使用乳液系非黏著層作為非黏著層之實施例1之黏著性物品於延伸後顯示出更高之觸黏值。
以上,參照圖式對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當然並不限定於該等例。若為業者,顯然能夠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範疇內想到各種變化例或修正例,該等當然亦屬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又,可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將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各構成要素任意組合。
再者,本申請案係基於2017年9月29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日本專利特願2017-192139)、2018年6月29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日本專利特願2018-124925)及2018年7月23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日本專利特願2018-137759)者,將其內容以參照之形式援用至本申請案中。
1‧‧‧黏著性物品
2‧‧‧黏著性物品
21‧‧‧黏著體
22‧‧‧芯材
23‧‧‧黏著劑層
31‧‧‧非黏著層
圖1係黏著性物品之一構成例之模式剖視圖。
圖2係黏著性物品之一構成例之模式剖視圖。
Claims (6)
- 一種黏著性物品,其係包含線狀黏著體與被覆上述黏著體之長邊方向之表面之非黏著層者,且 藉由上述黏著性物品之延伸使上述非黏著層破斷而表現出黏著性。
- 如請求項1之黏著性物品,其中上述黏著體包含線狀芯材與被覆上述芯材之長邊方向之表面之黏著劑層。
-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性物品,其中上述黏著性物品為絲狀。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黏著性物品,其中上述非黏著層包含高分子材料。
- 如請求項4之黏著性物品,其中上述非黏著層包含複數個乳液粒子之凝集體。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黏著性物品,其中藉由下述探針黏性試驗2測定之上述黏著性物品於長度方向上經2倍延伸後之觸黏值相較藉由下述探針黏性試驗1測定之延伸前之觸黏值大1 gf以上, (探針黏性試驗1)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上述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探針黏性試驗2) 於測定溫度23℃之環境下,將上述黏著性物品沿長度方向延伸後,使直徑2 mm之不鏽鋼製探針(SUS304)以接觸荷重50 gf接觸上述黏著性物品之表面後,經時地測定以30 mm/min之速度拉離1 mm時對探針施加之荷重,求出剝離時所需之最大荷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92139 | 2017-09-29 | ||
JP2017-192139 | 2017-09-29 | ||
JP2018124925 | 2018-06-29 | ||
JP2018-124925 | 2018-06-29 | ||
JP2018137759A JP7231349B2 (ja) | 2017-09-29 | 2018-07-23 | 粘着性物品 |
JP2018-137759 | 2018-07-2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20551A true TW201920551A (zh) | 2019-06-01 |
Family
ID=6590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4459A TW201920551A (zh) | 2017-09-29 | 2018-09-28 | 黏著性物品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920551A (zh) |
WO (1) | WO20190658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862404A4 (en) * | 2018-10-05 | 2022-07-06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METHOD OF MAKING A CONNECTED ITEM AND CONNECTED ITEM |
JP2020075489A (ja) * | 2018-10-05 | 2020-05-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接合体 |
CN114466910A (zh) * | 2019-09-27 | 2022-05-1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丝状粘合体的贴附方法及带有临时支撑体的丝状粘合体 |
WO2021065834A1 (ja) * | 2019-09-30 | 2021-04-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糸状粘着体 |
WO2021065837A1 (ja) * | 2019-09-30 | 2021-04-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糸状粘着体及び糸状粘着体の製造方法 |
JP2021055091A (ja) * | 2019-09-30 | 2021-04-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糸状粘着体及び糸状粘着体の製造方法 |
JP7376302B2 (ja) * | 2019-09-30 | 2023-11-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糸状粘着体 |
CN115335475A (zh) * | 2020-03-31 | 2022-11-1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带有隔离件的粘合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29413B2 (ja) * | 1988-06-06 | 1998-11-2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繊維状感圧接着体及びその感圧接着層 |
JPH03231980A (ja) * | 1990-02-07 | 1991-10-15 | Ishizaki Shizai Kk | 糸状接着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5302069A (ja) * | 1992-02-24 | 1993-11-16 | Sekisui Chem Co Ltd | 粘着テープ巻重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80837B2 (ja) | 1999-04-07 | 2009-12-0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性再発現方法 |
EP2727387A1 (en) | 2011-07-01 | 2014-05-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ed internet protocol (ip) traffic offload (sipto) and local ip access (lipa) mobility |
JP6523353B2 (ja) | 2017-02-03 | 2019-05-29 | Kddi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312013B2 (ja) | 2017-06-08 | 2018-04-18 |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
2018
- 2018-09-27 WO PCT/JP2018/036051 patent/WO2019065886A1/ja unknown
- 2018-09-28 TW TW107134459A patent/TW201920551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065886A1 (ja) | 2019-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920551A (zh) | 黏著性物品 | |
TWI821246B (zh) | 黏著性物品 | |
JP2024116320A (ja) | 粘着性物品 | |
JP7264610B2 (ja) | 粘着性物品 | |
JP7231349B2 (ja) | 粘着性物品 | |
TW202128912A (zh) | 線狀黏著體及線狀黏著體之製造方法 | |
TWI822874B (zh) | 黏著性物品 | |
JP7264609B2 (ja) | 粘着性物品 | |
WO2019065877A1 (ja) | 粘着性物品 | |
WO2019065875A1 (ja) | 粘着性物品 | |
TW202426356A (zh) | 包裝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2128910A (zh) | 線狀黏著體 | |
TW202436544A (zh) | 線狀黏著體 | |
TW202120639A (zh) | 線狀黏著體之貼附方法及附暫時支持體之線狀黏著體 | |
TW202131292A (zh) | 間隙閉塞方法、間隙閉塞構造體及間隙閉塞構造體之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