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9831A - 機器人手部、機器人裝置、及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機器人手部、機器人裝置、及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9831A
TW201919831A TW107129387A TW107129387A TW201919831A TW 201919831 A TW201919831 A TW 201919831A TW 107129387 A TW107129387 A TW 107129387A TW 107129387 A TW107129387 A TW 107129387A TW 201919831 A TW201919831 A TW 2019198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finger
unit
hand
rob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9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5085B (zh
Inventor
別府弘邦
古坊貴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5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50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6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with vacuum or magnetic hold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8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having finger members

Abstract

本技術之一形態之機器人手部具有手部本體、吸附單元、及手指單元。上述手部本體具有基部。上述吸附單元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於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上述手指單元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

Description

機器人手部、機器人裝置、及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
本技術係關於例如電子機器之製造所使用之機器人手部、機器人裝置、及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
近年來,電子機器之製造步驟中廣泛使用機器人裝置。此種機器人裝置中,作為機器人手部之工件保持機構,已知有具有可真空吸附工件之吸附墊之吸附方式,及具有可固持工件之手指的夾持方式。
吸附方式之機器人手部於拾起載置於平面上之工件時有利,但當吸附力較弱時於移動中途或姿勢轉換時有工件自吸附墊脫落之虞。另一方面,夾持方式之機器人手部雖獲得用以直接固持工件之比較高的保持力,但工件為如FFC般厚度較小之帶狀構件之情形時,無法穩定地固持平面狀載置之工件。
因此,已知有兼備吸附方式與夾持方式之機器人手部。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已知有一種工件固持裝置,其具有可藉由吸附力保持工件之吸附墊,及自其兩側方挾入保持於吸附墊之工件並保持之一對固持爪。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8274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固持裝置中,一對固持爪僅可使各個間隔變化移動。因此,以吸附墊保持之工件之姿勢轉換時,需要機器人手部全體之姿勢轉換,有限空間內之工件之姿勢轉換較困難。
鑑於如上情況,本技術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可不使手部全體之姿勢變化,而可實現自工件之吸附至姿勢轉換之一連串動作之機器人手部、機器人裝置、及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技術之一形態之機器人手部具有手部本體、吸附單元、及手指單元。 上述手部本體具有基部。 上述吸附單元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於上述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 上述手指單元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
上述機器人手部中,由於第1及第2手指部可繞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地構成,故可將以吸附單元保持之工件轉換成繞上述旋動軸以任意角度旋轉之姿勢。
上述手部本體進而具有與分別交叉於上述第1及第2軸之第3軸平行之關節軸,上述基部亦可繞上述關節軸可旋動地構成。 藉此,可使吸附單元及手指單元繞關節軸旋動,且可使手指單元繞旋動軸及關節軸之另一軸旋動。
上述手部本體亦可進而具有使上述第1及第2手指部分別繞上述旋動軸旋動之第1及第2導線驅動機構。 可利用各導線驅動機構之導線之彈性,吸收各個手指部之旋轉動作之時序偏移或位置偏移,更適當地固持工件。
上述第1及第2導線驅動機構亦可具有導線張力調整單元,其包含可分別檢測導線張力之檢測機構。 藉此,可適當地調整各導線驅動機構之導線張力。
上述手部本體亦可進而具有使上述基部繞上述關節軸旋動之第3導線驅動機構。 由於基部之旋動驅動源可以與手指單元之旋動驅動源相同之方式構成,故可謀求系統之簡化,且可提高各驅動源之控制之親和性。
上述手指單元典型而言,構成為可固持被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工件。 藉此,可實現自工件之吸附保持至姿勢轉換之一連串動作。
上述第1及第2手指部亦可分別具有180度之可動範圍。 藉此,可藉由手指單元使工件之正反面反轉。
上述手指單元亦可構成為可自上述一軸方向挾入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工件。 藉此,即使係無厚度並有柔軟性之薄型工件,亦可藉由手指單元將其適當保持。
本技術之一形態之機器人裝置具備機器人臂、手部本體、吸附單元及手指單元。 上述手部本體具有基部,安裝於上述機器人臂。 上述吸附單元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於上述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 上述手指單元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構成為可固持被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工件。
本技術之一形態之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係具有連接構件之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者,該方法包含藉由安裝於機器人手部之基部並具有可於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之吸附單元,吸附上述連接構件。 藉由安裝於上述基部並具有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之手指單元,固持被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上述連接構件。 藉由使固持上述連接構件之手指單元繞上述旋動軸旋動,而使上述連接構件之姿勢變化。 [發明之效果]
如上述,根據本技術,可不使手部全體之姿勢變化,而可實現自工件之吸附至姿勢轉換之一連串動作。 另,此處所記載之效果並非為限定者,亦可為本揭示中記載之任一種效果。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本技術之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技術之一實施形態之機器人裝置之概略前視圖。本實施形態中,針對本技術對電子機器之製造步驟所使用之組裝機器人之應用例進行說明。
[機器人裝置之概略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機器人裝置1具備組裝機器人100、支持電子機器E之半完成品之作業台2、及控制組裝機器人100之驅動之控制器3。
組裝機器人100具有手部101(機器人手部),及可使手部101以6軸自由度向任意座標位置移動之多關節臂102(機器人臂)。
手部101構成為將作為工件之如電纜、線束、FFC(Flexible Flat Cable:撓性扁平電纜)、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電路)般之於前端部具有連接部之柔軟性線狀或帶狀連接構件C予以固持,可將其轉換成特定姿勢,組裝於電子機器E之特定部位。
多關節臂102連接於作業台2或靠近作業台2配置之未圖示之驅動單元。多關節臂102作為使手部101移動,或轉換其姿勢之搬送機構而構成。多關節臂102典型而言,係以垂直多關節臂、水平多關節臂等構成,但亦可以XYZ直角坐標機器人(3軸機器人)等構成。
控制器3典型而言,係以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及記憶體之電腦構成,構成為根據存儲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來控制組裝機器人100之驅動。
[組裝機器人] 圖2係顯示組裝機器人100之手部101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圖3係手部101之重要部分之放大圖。 如該圖所示,手部101具有手部本體10、吸附單元30及手指單元40。
(手部本體) 手部本體10具有基部11、機構部12及連結部13。
基部11支持吸附單元30及指單元40。基部11具有平行於Y軸方向之旋動軸111、及平行於X軸方向之關節軸112。
機構部12形成為具有大徑部121、小徑部122之多段圓筒形狀。大徑部121之ㄧ端(上端)安裝於多關節臂102,小徑部122設置於大徑部121之另一端(下端)之中心。機構部12收納使手指單元繞旋動軸111旋轉之驅動源、使基部11繞關節軸112旋轉之驅動源、該等驅動源之動力傳達機構及調整機構等。
連結部13將基部11與機構部12之小徑部122之間連結。連結部13具有角筒形狀之金屬製之筒部,該筒部收納將機構部12之各種驅動源之動力傳達至基部11之各部的動力傳達構件(驅動導線)。
圖4係手部101之主要部分前視圖,圖5係相同左側視圖,圖6係相同右側視圖,圖7係顯示手指單元40放開狀態之主要部分前視圖,圖8係圖7之仰視圖。以下,針對吸附單元30及手指單元40之細節進行說明。
(吸附單元) 本實施形態之吸附單元30具有:吸附噴嘴31,其具有吸附部311;驅動缸體32,其使吸附噴嘴31於Z軸方向往返移動;固定構件33,其將吸附噴嘴31與驅動缸體32之間固定;及連結構件34,其將驅動缸體32與基部11之間連結。
吸附噴嘴31分別於一端部(下端部)具有吸附部311,於另一端部(上端部)具有與未圖示之負壓源連接之連接部312。上述負壓源例如係以設置於機構部12之小型泵構成。
吸附部311對連接構件C之吸附位置並未特別限定,本實施形態中,如圖8所示,設為連接構件C之連接部Ce側之端部附近位置。又,吸附位置不限於連接構件C之寬度方向中央區域,如圖8所示,亦可為自連接構件C之寬度方向中央偏向一側(手指單元40側)之緣部之位置。
驅動缸體32固定於連結構件34,具有可於Z軸方向伸縮之驅動桿321。固定構件33構成為將吸附噴嘴31與驅動桿321相互連結,可藉由驅動桿321之驅動使吸附噴嘴31(吸附部311)於Z軸方向平行移動。於固定構件33與連結構件34之間,固定有可於Z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引導構件35,藉此確保吸附部311沿Z軸方向之移動精度。
連結構件34具有支持驅動缸體32之第1端部341,及固定於基部11之第2端部342。使用螺絲構件等適當之緊固件,將第2端部342固定於旋動軸111與關節軸112之間。藉此,吸附單元30構成為可與基部11一起繞關節軸112旋動。
(手指單元) 手指單元40具有第1手指部41,及第2手指部42。第1及第2手指部41、42安裝於基部11,構成為可繞旋動軸111分別獨立旋動。
手指單元40構成為可固持被吸附於吸附部311之工件。本實施形態中,手指單元40構成為可將吸附於吸附部之連接構件C自其厚度方向(Z軸方向)挾入。
第1及第2手指部41、42構成為可分別獨立地於互相靠近之夾持位置與互相離開之放開位置之間旋動。各手指部41、42之可動範圍(最大旋動角度)未特別限定,本實施形態中為180度。
手指單元40以於放開位置不與吸附單元30干涉之方式,對於吸附單元30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分別空出特定間隔配置(參照圖7)。手指單元40其前端(下端)設定為位於較吸附部311之最下降位置更上方側之高度。
本實施形態中,第1及第2手指部41、42係以金屬材料、合成樹脂材料等適當材料構成。第1及第2手指部41、42分別具有於Y軸方向具有寬度方向之夾持面,構成為由該夾持面夾持工件。
手部本體10具有使第1及第2手指部41、42分別繞旋動軸111旋動之第1及第2導線驅動機構D1、D2。手部本體10進而具有使基部11繞關節軸112旋動之第3導線驅動機構D3。第1~第3導線驅動機構D1~D3如圖1所示,設置於機構部12(大徑部121)之內部。
第1~第3導線驅動機構D1~D3具有同一構成,如圖9所示,具有馬達M、滑輪P及導線W。於馬達M之旋轉軸前端,安裝有於周面形成螺旋狀槽之旋轉體Ma。於旋轉體Ma之周面與驅動對象即滑輪P之間,經由機構部12之小徑部122及連結部13之內部,架設有金屬製導線W。馬達M例如係以伺服馬達構成,將導線W作為動力傳達構件,使滑輪P於期望之旋轉方向以期望之旋轉量(旋轉角度)旋轉。
如圖5及圖6所示,第1導線驅動機構D1之滑輪P1設置於第1手指部41之基端部,構成為可使第1手指部41經由架設於滑輪P1之導線W1,繞旋動軸111旋動。 第2導線驅動機構D2之滑輪P2設置於第2手指部42之基端部,構成為可使第2手指部42經由架設於滑輪P2之導線W2,繞旋動軸112旋動。 且,如圖4所示,第3導線驅動機構D3之滑輪P3設置於基部11之上端部,構成為可使基部11經由架設於滑輪P3之導線W3,繞關節軸112旋動。
藉由採用第1~第3導線驅動機構D1~D3,可分別以同一方式之驅動系統構成各手指部41、42及基部11,故可謀求系統之簡化,且可提高各驅動源之控制之親和性。
導線W1、W2如圖4所示,經由隣接於滑輪P3並插通於關節軸112之第1引導滑輪G1,及設置於旋動軸111與關節軸112間之一對第2引導滑輪G2,分別架設於滑輪P1、P2。一對第2引導滑輪G2如圖6所示,具有與X軸方向平行之軸心,於Y軸方向隣接設置。各第2引導滑輪G2係以分別獨立支持架設於滑輪P1、P2之導線W1、W2之2行滑輪群構成。
導線W1經由隔著配置於關節軸112之中央之滑輪P3之內側的一對第1引導滑輪G1,及一對第2引導滑輪中之一者,架設於滑輪P1。導線W2經由隔著上述內側之一對第1引導滑輪G1之外側之一對第1引導滑輪G1,及一對第2引導滑輪中之另一者,架設於滑輪P2。滑輪P1、P2如圖5及圖6所示,於旋動軸111之軸方向(Y軸方向)相互隣接配置。
藉由對手指單元40之驅動系統採用導線驅動機構,而可實現動力傳達機構之簡化、省空間化。再者,可利用導線W1、W2之彈性,吸收各個手指部41、42之旋轉動作之時序偏移或位置偏移。
第1~第3導線驅動機構D1~D3具有導線張力調整單元,其包含可分別檢測各導線驅動機構之導線張力之檢測機構。
如圖9所示,各導線驅動機構D1~D3中,將馬達M經由負載單元C設置於基台B上。負載單元C構成檢測由馬達M對滑輪P之旋轉驅動時之導線W張力之檢測機構。
導線張力調整單元之構成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如圖9所示,具備支持經架設於馬達M與滑輪P間之導線W之導線支持部R。導線支持部R具有:第1單元R1,其具有分別支持捲繞於馬達M之旋轉體Ma之導線W之上游側及下游側之一對輥r11、r12;及第2單元R2,其具有共通地支持導線W之上游側及下游側之輥r12。第2單元R2構成為可對於第1單元R1於一軸方向相對移動。
如上構成之導線支持部R構成可任意調整導線W之張力之導線張力調整單元。導線支持部R基於包含負載單元C之檢測機構之輸出,以導線張力成為特定值或範圍之方式調整導線W之張力。導線W(W1~W3)之特定張力對於各導線驅動機構D1~D3可相同,亦可不同。
[機器人裝置之動作] 接著,針對如上構成之機器人裝置100及手部101之典型動作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機器人裝置1如上述,藉由手部101固持FFC等連接構件C之一端側,將其轉換成特定姿勢,進行對電子機器E之特定部位之連接作業。圖10A~D係說明伴隨上述作業之手部101之一連串動作之模式圖。
機器人裝置1具有連接構件C之吸附步驟、連接構件C之固持步驟、及連接構件C之姿勢轉換步驟。後述之機器人裝置1之各動作係藉由控制器3控制。
吸附步驟中,機器人裝置1使臂部101於連接構件C之正上位置停止後,使吸附單元30之吸附部311向下方下降,吸附保持連接構件C之端部附近之表面(參照圖8、10A)。連接構件C之吸附後,臂部101使吸附部311上昇,將連接構件C配置於手指單元40之側方(參照圖10B)。
連接構件C典型而言,載置於電子機器W之上表面。臂部101向連接構件C之正上位置之移動亦可使用相機。該相機可設置於臂部101,亦可設置於多關節臂102。
固持步驟中,臂部101藉由手指單元40固持以吸附部311吸附之連接構件C(參照圖10C)。圖示例中,使第1手指部41於與連接構件C之上表面對向之位置待機之狀態下,經由第2導線驅動機構D2使第2手指部42繞旋動軸111旋動180度。藉此,將吸附於吸附部311之連接構件C藉由手指單元40夾持於Z軸方向。
手指單元40對連接構件C之固持步驟結束後,解除吸附單元30對連接構件C之吸附動作。
姿勢轉換步驟中,臂部101藉由使固持連接構件C之手指單元40繞旋動軸111旋動,而將連接構件C轉換成特定姿勢。轉換後之姿勢並未特別限定,典型而言,採用適於下一步驟之姿勢。
姿勢轉換步驟中,第1及第2手指部41、42分別同步繞旋動軸111旋動。藉此,可一面維持連接構件C之固持狀態,一面使連接構件C之姿勢變化。臂部101不僅使手指單元40繞旋動軸111旋動,亦可繞關節軸112旋動。藉此,提高連接構件C之姿勢自由度。
連接構件C之姿勢轉換步驟結束後,臂部101將連接構件C之連接部Ce(參照圖8)向電子機器W上之特定組裝位置搬送並連接。
如上述,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實現自工件之吸附保持至姿勢轉換之一連串動作。尤其,即使如FFC般無厚度之工件(連接構件C),亦可藉由吸附單元30之吸附動作,適當進行工件之拾起動作。再者,由於構成為可藉由手指單元40固持被吸附於吸附單元30之工件,故提高工件之保持力,因此工件之姿勢轉換作業亦可穩定進行。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第1及第2手指部41、42可繞旋動軸111分別獨立旋動地構成,故可將以吸附單元30保持之工件(連接構件C)穩定地轉換成繞旋動軸111以任意角度旋轉之姿勢。藉此,可不使手部101全體之姿勢變化,將以吸附單元30保持之工件轉換成其他姿勢。因此,可縮小工件之姿勢轉換所需要之空間,故工件向狹小區域之搬送變容易。
再者,由於對第1及第2手指部41、42之驅動源採用導線驅動機構D1、D2,故可利用導線之彈性,吸收各個手指部41、42之旋轉動作之時序偏移或位置偏移。例如,以2個手指部41、42固持工件之情形時,即使將各者之目標位置(固持位置)設定為略微重疊之位置,亦可以導線W1、W2之彈性吸收其重疊部分。藉此,可以特定之保持力穩定地固持工件。
並且,由於具有導線W1、W2之張力檢測及調整機構,故手指單元40之維護較容易,可迅速進行對應於工件種類之張力設定。
以上,雖針對本技術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技術並非僅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當然可加入各種變更。
例如以上實施形態中,作為工件,列舉如FFC般有柔軟性之線狀或帶狀之連接構件C進行了說明,但工件之種類不限於此,對於例如板狀、卡狀、硬幣狀、短條狀等無厚度之其他構件之處理,亦可應用本技術。再者,本技術不僅可應用於工業用機器人,亦可應用於家庭用機器人、醫療用機器人等。
吸附單元30中,構成為藉由使吸附噴嘴31以驅動缸體32升降驅動而可使吸附部311平行移動,但吸附噴嘴31自身亦可具有可伸縮之吸附部。
再者,亦可構成為基於藉由導線張力檢測機構檢測之導線張力,以各導線之張力成為特定值之方式,可動態控制調整單元。藉此,可即時進行導線張力之調整。
另,本技術亦可採用如以下之構成。 (1)一種機器人手部,其具備: 手部本體,其具有基部; 吸附單元,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於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及 手指單元,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 (2)如上述(1)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部本體進而具有關節軸,其與分別交叉於上述第1及第2軸之第3軸平行, 上述基部構成為可繞上述關節軸旋動。 (3)如上述(1)或(2)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部本體進而具有第1及第2導線驅動機構,其使上述第1及第2手指部分別繞上述旋動軸旋動。 (4)如上述(3)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第1及第2導線驅動機構具有導線張力調整單元,其包含可分別檢測導線張力之檢測機構。 (5)如上述(2)~(4)中任一項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部本體進而具有第3導線驅動機構,其使上述基部繞上述關節軸旋動。 (6)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指單元構成為可固持被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工件。 (7)如上述(1)~(6)中任一項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第1及第2手指部分別具有180度之可動範圍。 (8)如上述(7)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指單元構成為可自上述一軸方向挾入被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工件。 (9)一種機器人裝置,其具備: 機器人臂; 手部本體,其具有基部,安裝於上述機器人臂; 吸附單元,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於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及 手指單元,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具有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 (10)一種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電子機器係具有連接構件者,且該製造方法包含 藉由安裝於機器人手部之基部且具有可於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的吸附單元,吸附上述連接構件, 藉由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具有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之手指單元,固持被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上述連接構件, 藉由使固持上述連接構件之手指單元繞上述旋動軸旋動,而使上述連接構件之姿勢變化。
1‧‧‧機器人裝置
2‧‧‧作業台
3‧‧‧控制器
10‧‧‧手部本體
11‧‧‧基部
12‧‧‧機構部
13‧‧‧連結部
30‧‧‧吸附單元
31‧‧‧吸附噴嘴
32‧‧‧驅動缸體
33‧‧‧固定構件
34‧‧‧連結構件
35‧‧‧引導構件
40‧‧‧手指單元
41‧‧‧第1手指部
42‧‧‧第2手指部
100‧‧‧組裝機器人
101‧‧‧手部
102‧‧‧多關節臂
111‧‧‧旋動軸
112‧‧‧關節軸
121‧‧‧大徑部
122‧‧‧小徑部
311‧‧‧吸附部
312‧‧‧連接部
321‧‧‧驅動桿
341‧‧‧第1端部
342‧‧‧第2端部
B‧‧‧基台
C‧‧‧線狀構件
Ce‧‧‧連接部
D1~D3‧‧‧第1~第3導線驅動機構
E‧‧‧電子機器
G1‧‧‧第1引導滑輪
G2‧‧‧第2引導滑輪
M‧‧‧馬達
Ma‧‧‧旋轉體
P1、P3‧‧‧滑輪
R‧‧‧導線支持部
R1‧‧‧第1單元
R2‧‧‧第2單元
r11、r12‧‧‧輥
W‧‧‧導線
W1‧‧‧導線
W2‧‧‧導線
W3‧‧‧導線
圖1係顯示本技術之一實施形態之機器人裝置之概略前視圖。 圖2係顯示上述機器人裝置之手部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3係上述手部之要部之放大圖。 圖4係上述手部之要部前視圖。 圖5係上述手部之要部左側視圖。 圖6係上述手部之要部右側視圖。 圖7係顯示上述手部之手指單元之放開狀態之要部前視圖。 圖8係圖7之仰視圖。 圖9係顯示上述機器人裝置之導線驅動機構之構成之圖。 圖10A係上述機器人裝置之動作說明圖,係顯示工件之吸附步驟之圖。 圖10B係上述機器人裝置之動作說明圖,係顯示工件之吸附步驟之圖。 圖10C係上述機器人裝置之動作說明圖,係顯示工件之固持步驟之圖。 圖10D係上述機器人裝置之動作說明圖,係顯示工件之姿勢轉換步驟之圖。

Claims (10)

  1. 一種機器人手部,其包含: 手部本體,其包含基部; 吸附單元,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包含可於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及 手指單元,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包含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
  2. 如請求項1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部本體進而包含關節軸,其與分別交叉於上述第1及第2軸之第3軸平行, 上述基部構成為可繞上述關節軸旋動。
  3. 如請求項1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部本體進而包含第1及第2導線驅動機構,其使上述第1及第2手指部分別繞上述旋動軸旋動。
  4. 如請求項3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第1及第2導線驅動機構包含導線張力調整單元,該導線張力調整單元包含可分別檢測導線張力之檢測機構。
  5. 如請求項2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部本體進而包含第3導線驅動機構,其使上述基部繞上述關節軸旋動。
  6. 如請求項1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指單元構成為可固持被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工件。
  7. 如請求項1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第1及第2手指部分別具有180度之可動範圍。
  8. 如請求項7之機器人手部,其中 上述手指單元構成為可自上述一軸方向挾入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工件。
  9. 一種機器人裝置,其包含: 機器人臂; 手部本體,其包含基部,且安裝於上述機器人臂; 吸附單元,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包含可於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及 手指單元,其安裝於上述基部,包含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
  10. 一種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該電子機器係包含連接構件者,該製造方法包含 藉由安裝於機器人手部之基部、且包含可於第1軸方向平行移動之吸附部的吸附單元,吸附上述連接構件, 藉由安裝於上述基部、且包含可繞與交叉於上述第1軸之第2軸平行之旋動軸,分別獨立旋動之第1及第2手指部之手指單元,固持被吸附於上述吸附部之上述連接構件, 藉由使固持上述連接構件之手指單元繞上述旋動軸旋動,而使上述連接構件之姿勢變化。
TW107129387A 2017-09-21 2018-08-23 機器人手部、機器人裝置、及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 TWI765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1111 2017-09-21
JP2017181111 2017-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831A true TW201919831A (zh) 2019-06-01
TWI765085B TWI765085B (zh) 2022-05-21

Family

ID=65811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9387A TWI765085B (zh) 2017-09-21 2018-08-23 機器人手部、機器人裝置、及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67924B2 (zh)
CN (1) CN111065498B (zh)
TW (1) TWI765085B (zh)
WO (1) WO20190588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7646A (zh) * 2020-07-23 2020-09-22 无锡恒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铝型材自动加工生产线及其加工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0666U (zh) * 1975-07-30 1977-02-14
FR2597453B1 (fr) * 1986-04-18 1988-08-05 Tech Nles Ste Gle Dispositif pour le transfert d'objets, notamment de plaques de verre
US4858974A (en) * 1988-05-02 1989-08-22 Stannek Karl H Robotic gripper head
JPH0295591A (ja) * 1988-09-29 1990-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把持装置
US5863086A (en) * 1994-11-21 1999-01-26 Mcneilus Truck And Manufacturing, Inc. Container holding and lifting device
JP4362167B2 (ja) * 1999-06-11 2009-11-11 三島光産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積込み方法及び装置
JP3486639B2 (ja) * 1999-10-26 2004-01-13 株式会社テムザック マニピュレータ
JP2004025326A (ja) * 2002-06-24 2004-01-29 Okura Yusoki Co Ltd 把持装置および移載機
JP2010005736A (ja) 2008-06-26 2010-01-14 Fuji Heavy Ind Ltd 危険物把持装置
JP5449876B2 (ja) * 2008-08-28 2014-03-19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N101383313B (zh) * 2008-10-24 2010-06-16 陈百捷 一种取送硅片的机械手
JP5886768B2 (ja) * 2013-01-15 2016-03-16 マルゴ工業株式会社 物品姿勢変更装置
EP3035901B1 (en) * 2013-08-21 2019-10-30 Hocoma AG Hand motion exercising device
JP6215029B2 (ja) * 2013-12-09 2017-10-18 Thk株式会社 ハンド機構
CN204450563U (zh) * 2015-02-06 2015-07-08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可调式薄板件抓取机械手
CN104802159B (zh) * 2015-04-23 2017-04-05 天长市天力液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纺织胶辊专用机械手
CN105015930A (zh) * 2015-06-25 2015-11-04 张家港市华源染织有限公司 提取布匹的储物架
JP6578509B2 (ja) * 2015-12-17 2019-09-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作業装置および作業方法
CN106003119A (zh) * 2016-06-24 2016-10-12 先驱智能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吸取式机械手的物体抓取方法及物体抓取系统
CN106006094B (zh) * 2016-07-15 2018-03-30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辅助起货机
CN206085088U (zh) * 2016-10-19 2017-04-12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带有智能调节式二次保护机构的机器人抓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5498A (zh) 2020-04-24
JP7167924B2 (ja) 2022-11-09
CN111065498B (zh) 2023-05-12
WO2019058824A1 (ja) 2019-03-28
TWI765085B (zh) 2022-05-21
JPWO2019058824A1 (ja)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8593B2 (ja) マニピュレータシステム
US11581690B2 (en) Robot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248572B2 (en) Axis angle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six-axis robot and control apparatus for six-axis robot
CN107053252B (zh) 机器人
CN104625676A (zh) 轴孔装配工业机器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KR101558676B1 (ko) 리스폿 지그
WO2014147937A1 (ja) ワーク搬入装置
TWI675728B (zh) 機器人及機器人系統
JP5459547B2 (ja) ハンド装置及びロボット装置並びに機械製品の製造システム
JP2020146812A (ja) コネクタを含むワークを把持する作業ツールおよび作業ツールを備えるロボット装置
US20220347838A1 (en) Substrate assembling device and substrate assembling method
CN110520255B (zh) 机械手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TW201919831A (zh) 機器人手部、機器人裝置、及電子機器的製造方法
US10632581B2 (en) Workpiece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a pressing machine
US20220002925A1 (en) Adaptive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nd sewing material along arbitrary seam shapes
KR101472266B1 (ko) 다축 그리퍼 장치
JP2017087307A (ja) ロボットおよび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JP7294144B2 (ja) ロボット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WO2017081809A1 (ja) 部品実装装置、部品実装方法、及び、表面実装機
US8991037B2 (en) Workpiece position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system using it
US10403539B2 (en) Robot diagnosing method
WO2018138911A1 (ja) 部品実装機、部品吸着方法、ノズル配置方法及び部品供給装置配置方法
CN218313521U (zh) 基于多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WO2022091246A1 (ja) ケーブル取付装置及びロボット
JP2017087306A (ja) ロボットおよびロボット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