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7546A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7546A
TW201917546A TW107134634A TW107134634A TW201917546A TW 201917546 A TW201917546 A TW 201917546A TW 107134634 A TW107134634 A TW 107134634A TW 107134634 A TW107134634 A TW 107134634A TW 201917546 A TW201917546 A TW 2019175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pattern
mesh
layer
pattern
senso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1325B (zh
Inventor
坂上彰利
松本憲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7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1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1325B/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在具備有使被形成有藉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的第1感測器電極之第1層和被形成有藉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的第2感測器電極之第2層包夾著透明之絕緣體而作了重疊的構造之觸控面板中,將與第1感測器電極構成第1網格圖案之第1假配線設置在第1層處,並將與第2感測器電極構成第2網格圖案之第2假配線設置在第2層處。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係將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和與該些分別相互對應之並進周期相互設為相等,並以在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之雙方的各者中具備有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互對應的並進周期之1/4周期以上3/4周期以下之範圍之偏差的方式而被作對位並重疊。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發明,係有關於將檢測出觸碰位置之感測器電極藉由細線之網格來構成的觸控面板。
圖1以及圖2A、2B,係為作為此種觸控面板之先前技術例,而對於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17-103317號公報(2017年6月8日發行)中所記載之靜電電容式之觸控面板的構成作展示者。此觸控面板,係被設為在透明基板10上,依序層積形成第1導體層、絕緣層、第2導體層以及保護膜之構成。在圖1中,以矩形框所包圍的部份,係為感測器電極所位置之感測器區域20,在圖1中,係將感測器電極之詳細圖示作省略。
感測器電極,係由第1感測器電極和第2感測器電極所成,第1感測器電極係藉由第1導體層而被形成,第2感測器電極係藉由第2導體層而被形成。
第1感測器電極30,係如同圖2A中所示一般,將使被配列在與感測器區域20之長邊21相平行的X方向上之複數之島狀電極31藉由連結部32而被作連結所成的電極列33,在與感測器區域20之短邊22相平行之Y方向上作複數並排配置,而構成之。
第2感測器電極40,係如同圖2B中所示一般,將使被配列在Y方向上之複數之島狀電極41藉由連結部42而被作連結所成的電極列43,在X方向上作複數並排配置,而構成之。
此些之第1感測器電極30以及第2感測器電極40,係分別藉由細線之網格而被形成,電極列33和43,係以相互被作了絕緣的狀態而相交叉,連結部32和42係位置在相互重疊之位置處。
從第1感測器電極30之各電極列33的X方向兩端,係分別被導出有第2導出配線51,從第2感測器電極40之各電極列43的Y方向其中一端,係分別被導出有第1導出配線52。被作複數配列並從感測器區域20所被導出之第1導出配線52以及第2導出配線51,在圖1中,係將除了位置在配列之兩端處者以外的圖示作省略。
在成為矩形狀的透明基板10之其中一方之長邊的中央部分處,係被配列形成有端子部53,第1導出配線52以及第2導出配線51係分別一直延伸至端子部53處並與端子部53作連接。以包圍感測器區域20、第1導出配線52以及第2導出配線51的方式而被形成於透明基板10之周緣部處的接地配線54,亦係被與端子部53作連接。
第1導出配線52、第2導出配線51以及端子部53,係藉由第1導體層而被形成,接地配線54,係被形成於第1以及第2導體層之雙方處。
具備有上述一般之構成的第1以及第2導體層,在此例中係成為使用包含有銀等之導電粒子的導電墨水,並藉由凹版膠印(gravure offset)印刷而被作印刷形成者。
另外,在觸控面板中,當將電極圖案或配線圖案使用包含有銀等之導電粒子之導電墨水來進行印刷形成的情況時,為了不會對於觸控面板所被作配置之顯示部的視覺辨認性有所損害,將位置在感測器區域中之感測器電極設為具備有高的光透過效率並且難以被視覺辨認到一事係為重要,因此,如同上述之觸控面板一般地,使用導電墨水而印刷形成的感測器電極,一般而言係成為藉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者。
另一方面,就算是如此這般地藉由細線之網格來構成感測器電極,也無法避免起因於細線之網格有所存在的部分和並未存在的部分所產生的視覺性的對比之發生,此種對比,係成為對於顯示部之視覺辨認性造成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關於此點,在上述之觸控面板中,由於第1感測器電極30和第2感測器電極40係使連結部32和42位置在相互重疊之位置處並以使電極列33和43相互交叉的方式而被作配置,亦即是,第2導體層之島狀電極41,係成為於第1導體層中之並未存在有細線之網格的位置處,以將該位置作填埋的方式而被作配置的構成,因此,在第1導體層處所發生的對比和在第2導體層處所發生的對比,係以相互抵消的方式而作用,藉由此,感測器區域之對比度係成為被作降低。
然而,在第1導體層和第2導體層之間,由於係存在有絕緣層,因此,第2導體層之視覺性的對比、和中介有絕緣層之第1導體層之視覺性的對比,係並非為相同,關於此點,在先前技術之觸控面板中,係成為並未對於感測器區域之對比度完全消除的狀態。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種狀況,而以提供一種成為能夠將感測器區域之對比度完全消除並在此觀點上並不具有對於顯示部之視覺性的影響而具備優良之品質的觸控面板一事,作為目的。
若依據本發明,則觸控面板係構成為,   係具備有:第1感測器電極,係藉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並被形成於第1層處;和第1假配線,係被形成於前述第1層處之前述第1感測器電極所被形成之區域以外的區域處,並被與前述第1感測器電極絕緣且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和第2感測器電極,係藉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並被形成於第2層處;和第2假配線,係被形成於前述第2層處之前述第2感測器電極所被形成之區域以外的區域處,並被與前述第2感測器電極絕緣且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前述第1層和前述第2層,係包夾著透明之絕緣體而被重疊,前述第1感測器電極和前述第1假配線,係於該些之間被形成有第1空隙地而被作配置,並構成身為單一之連續的周期性網格圖案之第1網格圖案,在被包含於前述第1網格圖案中之細線與前述第1空隙相交叉的場所處,被包含於前述第1網格中之前述細線係被作斷絕,前述第2感測器電極和前述第2假配線,係於該些之間被形成有第2空隙地而被作配置,並構成身為單一之連續的周期性網格圖案之第2網格圖案,在被包含於前述第2網格圖案中之細線與前述第2空隙相交叉的場所處,被包含於前述第2網格中之前述細線係被作斷絕,前述第1網格圖案以及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均被設為將1種類的單位格子作為配列要素而藉由依循於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的平面填充所得到的格子圖案,前述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係相互為非平行,在前述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之各者所定義之方向上,係產生有前述單位格子之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並進周期,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將前述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和與該些分別相互對應的前述並進周期相互設為相等,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相互被作對位並被重疊,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構成為在前述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的雙方之各者中,具備有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前述並進周期之1/4周期以上3/4周期以下之範圍之偏差。
若依據由本發明所致之觸控面板,則在第1感測器電極所被形成之第1層以及第2感測器電極所被形成之第2層中,係並不會發生起因於細線之網格之有無所導致的視覺性之對比,而能夠將感測器區域之對比度完全地消除,藉由此,係能夠得到不會對於顯示部之視覺辨認性有所損害的品質優良之觸控面板。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例作說明。
圖3~5,係為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觸控面板的其中一個實施例所具備之構成的重要部分詳細內容作展示者,圖6A,係為對於圖3~5中所展示的觸控面板之一部分剖面作展示者。
觸控面板,在此例中,係具備有在透明之基體61的其中一面側處依序層積形成導體之第1層62、絕緣層63、導體之第2層64以及保護膜65之構成,在保護膜65上,係被設置有覆蓋薄膜66。絕緣層63、保護膜65以及覆蓋薄膜66,係由透明材所成,導體之第1層62以及第2層64,係藉由包含有銀等之導電粒子的導電墨水而被作印刷形成。另外,此觸控面板,與圖1中所示之先前技術例之觸控面板,在感測器區域20之構成上係為相異,關於感測器區域20以外之構成,基本上係與圖1中所示之構成相同。圖3~5,係為對相當於圖1中之左上部的位置的詳細內容作展示者。
圖3,係為對於第1層62之印刷配線的詳細內容作展示者,在感測器區域20處,係被形成有第1感測器電極70和第1假配線80。第1感測器電極70,係將使被配列在X方向上之複數之島狀電極71藉由連結部72而被作連結所成的電極列73,在Y方向上作複數並排配置,而構成之,第1假配線80,係在感測器區域20中,於第1感測器電極70所被作設置之區域以外的區域處,與第1感測器電極70相互絕緣地而被作設置。
第1感測器電極70和第1假配線80,均係藉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此些之第1感測器電極70和第1假配線80,係於該些之間被形成有第1空隙91地而被作配置,並且構成身為單一之連續的周期性網格圖案之第1網格圖案90。被包含於第1網格圖案90中之細線,係在與第1空隙91相交叉之場所處被作斷絕。第1網格圖案90之單位格子,在此例中,係被設為1邊之長度為400μm的菱形,構成網格的細線之線寬幅,係被設為7μm。另外,將第1感測器電極70和第1假配線80作絕緣的第1空隙91,係被設為20μm程度。在圖3中,係將此第1空隙91相對性地作擴大展示。
另一方面,圖4,係為對於第2層64之印刷配線的詳細內容作展示者,在感測器區域20處,係被形成有第2感測器電極100和第2假配線110。第2感測器電極100,係將使被配列在Y方向上之複數之島狀電極101藉由連結部102而被作連結所成的電極列103,在X方向上作複數並排配置,而構成之,第2假配線110,係在感測器區域20中,於第2感測器電極100所被作設置之區域以外的區域處,與第2感測器電極100相互絕緣地而被作設置。
第2感測器電極100和第2假配線110,均係藉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此些之第2感測器電極100和第2假配線110,係於該些之間被形成有第2空隙121地而被作配置,並且構成身為單一之連續的周期性網格圖案之第2網格圖案120。被包含於第2網格圖案120中之細線,係在與第2空隙121相交叉之場所處被作斷絕。第2網格圖案120,在此例中,係被設為與第1網格圖案90相同之網格圖案,構成網格的細線之與感測器區域20之長邊21之間所成的角度,亦係被設為相同。另外,與圖3相同的,係將第2空隙121相對性地作擴大展示。
圖5,係為對於將圖3中所示之第1層62之印刷配線和圖4中所示之第2層64之印刷配線包夾著絕緣層63地而作了重疊的狀態作展示者,第1層62之第1網格圖案90和第2層64之第2網格圖案120,係以相互在將單位格子之菱形之邊各200μm地作對分的中點處而相互交叉的方式而被作重疊,藉由此,係成為使一邊之長度為200μm的菱形之格子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地在感測器區域20之全面上極為均勻地被形成的狀態。另外,第1感測器電極70之電極列73和第2感測器電極100之電極列103,係使連結部72和102位置在相互重疊之位置處而相互交叉。
如同上述一般,若依據本例,則在第1感測器電極70所被形成之第1層62的感測器區域20處,第1網格圖案90係成為均一地存在的狀態,在第2感測器電極100所被形成之第2層64的感測器區域20處,第2網格圖案120係成為均一地存在的狀態。故而,在第1層62以及第2層64之兩者中,係均不會發生起因於細線之網格之有無所導致的視覺性之對比,就算是在使第1層62和第2層64作了重疊的狀態下,亦當然並不會發生視覺性的對比,而成為能夠將感測器區域20之對比度完全地消除者。故而,係並不會對於顯示部造成視覺性的影響,而能夠得到在美觀性上係為佳之優良品質的觸控面板。
另外,第1網格圖案90和第2網格圖案120,由於係如同上述一般地以在將菱形之邊各200μm地作對分的中點處而交叉的方式而被作重疊,因此,構成第1網格圖案90之細線和構成第2網格圖案120之細線係並不會相互接近,故而,也不會發生像是相互作了接近的細線之組看起來像是一條的粗線一般之描繪出可視覺辨認到的相對性而言為明顯之線的情形。
第1層62之印刷配線和第2層64之印刷配線,在上述之例中,係成為在基體61之其中一面側處包夾著絕緣層63地而被形成者,但是,第1層62之印刷配線和第2層64之印刷配線,係亦可設為分別被形成在基體61之其中一面側和另外一面側處的構成。圖6B,係為對於此構成作展示者,針對與圖6A相對應之部分,係附加有相同之元件符號。圖6B中,67係代表保護膜。另外,基體61係被設為絕緣體。
於此,針對被形成在第1感測器電極70所被作設置之第1層62處的第1網格圖案以及被形成在第2感測器電極100所被作設置之第2層64處的第2網格圖案,更進而作詳細說明。
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係均被設為將1種類的單位格子作為配列要素而藉由依循於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的平面填充所得到的格子圖案,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係相互為非平行,在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之各者所定義之方向上,係產生有單位格子之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並進周期,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係將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和與該些分別相互對應的並進周期相互設為相等。
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係以具備有特定之偏差的方式而被作對位並重疊。在上述之例中,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之單位格子,係以在將被設為一邊之長度為400μm之菱形的菱形之邊各200μm地作對分的中點處而交叉的方式,來使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被作重疊,亦即是,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係以在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的雙方之各者中具備有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並進周期之1/2周期之偏差的方式而被作對位並重疊。藉由此,來成為使構成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之細線彼此以最大的間隔來相互分離,並且成為在被作了重疊的狀態下一邊之長度為200μm的菱形會被均一地形成,但是,在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之重疊中,係只要以在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的雙方之各者中具備有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並進周期之1/4周期以上3/4周期以下之範圍之偏差的方式來作對位即可,藉由此,係能夠充分地避免由重疊所導致的細線彼此之接近。
單位格子,在上述之例中,係被設為菱形,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而可採用多樣化的形狀。例如,單位格子之形狀,係亦可為正方形或正六角形。此些之格子圖案之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之相對角度,在正方形中係成為90°,在正六角形中係成為60°。又,並進周期,係成為相互平行之相對向之邊的彼此之間隔(在正方形時,係為1邊之長度)。
圖7A、7B,係分別為對於正方形之格子圖案131、132作展示者,圖7C,係為對於該些之格子圖案131、132為以在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之雙方的各者中具備有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並進周期之1/2周期之偏差的方式而被作對位並重疊的狀態作展示者。
圖8A、8B,係分別為對於正六角形之格子圖案141、142作展示者,圖8C,係為對於該些之格子圖案141、142為以在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之雙方的各者中具備有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並進周期之1/2周期之偏差的方式而被作對位並重疊的狀態作展示者。
進而,單位格子之形狀,係亦可為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又,亦可為被3組之相互平行之相對向之邊所包圍的相對向之2邊間之間隔並非為相同之六角形。
圖9,係為對於單位格子為長方形之格子圖案151、152被作了重疊的狀態作展示者,圖10,係為對於具備有被3組之相互平行之相對向之邊所包圍的相對向之2邊間之間隔之其中一者為窄的橫方向為長之六角形之單位格子的格子圖案161、162被作了重疊的狀態作展示者。
在此些之圖9以及圖10中所例示一般之多樣化的形狀之單位格子,係可藉由對於正方形或正六角形之單位格子或者是藉由該單位格子所成的格子圖案而進行下述(1)或(2)之圖形轉換操作,來得到之。
(1)使平面內之任意之一個方向作向異性伸縮的圖形轉換 (2)轉換為「將平面內之任意所定義的第1斜交座標系中之圖形的各點之座標值,代入至具備有與第1斜交座標系相異之座標軸間角度的任意之第2斜交座標系中,所得到的圖形」之圖形轉換
例如,藉由(1)之操作,正方形係成為長方形或菱形、平行四邊形,藉由(2)之操作,正方形係成為菱形。又,正六角形,係藉由(1)或(2)之操作,而成為被3組之相互平行之相對向之邊所包圍的相對向之2邊間之間隔並非為相同之六角形。
另外,單位格子,在上述記載中,雖係成為將4個或6個的頂點藉由以直線所成之邊來作連結並將內部作了包圍的形狀,但是,係亦可設為將4個或6個的頂點藉由曲線或以直線和曲線所成之邊來作連結並將內部作了包圍的形狀。
此種形狀之單位格子,係可藉由對於正方形或正六角形之單位格子而進行下述(3)之操作,來得到之。
(3)將相互平行之相對向之邊的線段,一同置換為相同之曲線或者是以曲線和直線之結合所成之線
圖11,係為對於使具備有對正方形之單位格子而進行了(3)的操作之單位格子的格子圖案171、172被作了重疊的狀態作展示者,圖12,亦係為對於使具備有對正方形之單位格子而進行了(3)的操作之單位格子的格子圖案181、182被作了重疊的狀態作展示者。另外,圖13A,係為對於對正方形之單位格子而進行了(3)的操作所得到之單位格子190的形狀例更進而作展示者,圖13B,係為對於對正六角形之單位格子而進行了前述(1)的操作所得到之單位格子200的形狀例更進而展示者。
能夠將1種類的單位格子依循相互非平行之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以及與該些分別相互對性之並進周期而並行前進的操作來進行平面填充之單位格子或者是以該單位格子所成之格子圖案,係亦可將上述(1)~(3)之操作作複合性的進行,來得到之。
另外,第1網格圖案和第2網格圖案,只要單位格子之配列周期方向與並進周期係相互一致,則單位格子的形狀自身係並非絕對需要相互一致。例如,第2網格圖案之單位格子,係亦可為對於第1網格圖案之單位格子而進行了上述(3)之操作者。
以上,雖係針對被形成於第1層62處之第1網格圖案以及被形成於第2層64處之第2網格圖案而作了說明,但是,此些之第1網格圖案以及第2網格圖案,係如同前述一般地,為了將感測器區域20之對比消除,而分別位置在感測器區域20之全部區域處,在圖6A中所示之層構成之觸控面板的情況時,第1感測器電極70和第2假配線110係包夾著絕緣層63而相互重疊,同樣的,第2感測器電極100和第1假配線80係成為包夾著絕緣層63而相互重疊。
接著,針對藉由第2層64所形成之第2感測器電極100、和在感測器區域20之周圍的邊框區域處而藉由第1層62所形成的第1導出配線52,此兩者間之連接部分作說明。
圖14,係為對於此連接部分作展示者,在第1導出配線52之前端處,係被形成有由細線之細密之網格所成的第1連接部52a。另一方面,在第2感測器電極100之端緣處,係被延長形成有延長部104。延長部104,在此例中,係由使構成第2感測器電極100之網格作了延長的大網格部104a、和從大網格部104a起而更進而作了延長形成的小網格部104b,而構成之。小網格部104b,係被設為細線之細密的網格,此小網格部104b和第1導出配線52之第1連接部52a,係成為具備有單位格子為正方形之同一之網格構造者。
在絕緣層63處,係被形成有第1貫通孔63a,第1導出配線52之第1連接部52a和第2感測器電極100之延長部104,係位置於此第1貫通孔63a中,並相互被作接觸導通,藉由此,第1導出配線52係被與第2感測器電極100作連接。另外,具備有同一之網格構造的第1連接部52a和小網格部104b,在此例中,係如同圖14中所示一般,以具備有1/2節距(1/2周期)之偏差的方式而被作對位並重疊。
另一方面,在與第2感測器電極100包夾著絕緣層63地而相互重疊之第1假配線80(在圖14中係以虛線作標示)的邊緣處,在此例中,係被設置有使細線之網格作了缺損的第1凹部81,藉由此第1凹部81,第1假配線80之邊緣係從第1貫通孔63a而分離。藉由設置此種第1凹部81,在此例中,係成為能夠避免起因於第1假配線80與第2感測器電極100相接觸一事所發生的問題者。
亦即是,若是起因於在第1層62、絕緣層63以及第2層64之印刷中所發生的印刷偏差或暈滲而導致第1假配線80從絕緣層63之邊緣而超出、亦即是超出至第1貫通孔63a內,並與第2感測器電極100之延長部104作接觸導通,則會發生該第1假配線80所作了接觸導通的第2感測器電極100之靜電電容產生顯著的變化之問題。相對於此,藉由在第1假配線80處,設置使其之邊緣從第1貫通孔63a而分離的第1凹部81,由於係被形成有確保有該第1凹部81之尺寸之量的絕緣之間隙,因此,就算是在印刷中發生有該尺寸以內之的印刷偏差或暈滲,也能夠避免第1假配線80與第2感測器電極100之接觸導通,故而,係能夠防止第2感測器電極100之靜電電容產生變化之問題的發生。另外,在圖14中所示之第1凹部81的尺寸d1 、d2 ,例如係設為確保有160μm之程度者。
圖15,係為對於第1感測器電極70和第2導出配線51之連接部分作展示者。在第2導出配線51之前端處,係與第1導出配線52之第1連接部52a相同的,被形成有由細線之細密之網格所成的第2連接部51a,經由此第2連接部51a,第1感測器電極70和第2導出配線51係被作連接。
第1感測器電極70、第2導出配線51以及第2連接部51a,係藉由相同之第1層62而被形成,故而,第2連接部51a係成為被絕緣層63所覆蓋,但是,例如在將被與第1感測器電極70之端緣作連結的第2連接部51a作為用以進行第1感測器電極70之電性檢查之檢查用墊片來使用的情況時,係如同圖15中所示一般,在絕緣層63處,係被設置有使第2連接部51a露出之第2貫通孔63b。於此情況,係可能會發生與前述之第2感測器電極100和第1導出配線52之間之連接部分相同的問題。故而,在與第1感測器電極70包夾著絕緣層63地而相互重疊之第2假配線110(在圖15中係以虛線作標示)的邊緣處,係設置使第2假配線110之邊緣從第2貫通孔63b而分離之第2凹部111。
藉由如此這般地設置第2凹部111,係能夠防止起因於印刷偏差或暈滲而導致第2假配線110超出至第2貫通孔63b內並與第2連接部51a作接觸導通並且造成第1感測器電極70之靜電電容產生變化之問題的發生。另外,在圖15中所示之第2凹部111的尺寸d1 、d2 ,係設為與第1凹部81相同之值。
另外,如同上述一般,當在第1假配線80或第2假配線110之邊緣處(換言之,第1網格圖案或第2網格圖案之邊緣處)存在有並不存在著細線之網格之凹部的情況時,凹部係以位置在感測器區域之外側處為理想,亦即是,感測器區域之邊緣係以設定在較凹部而更內側處為理想。
10‧‧‧透明基板
20‧‧‧感測器區域
21‧‧‧長邊
22‧‧‧短邊
30‧‧‧第1感測器電極
31‧‧‧島狀電極
32‧‧‧連結部
33‧‧‧電極列
40‧‧‧第2感測器電極
41‧‧‧島狀電極
42‧‧‧連結部
43‧‧‧電極列
51‧‧‧第2導出配線
51a‧‧‧第2連接部
52‧‧‧第1導出配線
52a‧‧‧第1連接部
53‧‧‧端子部
54‧‧‧接地配線
61‧‧‧基體
62‧‧‧第1層
63‧‧‧絕緣層
63a‧‧‧第1貫通孔
63b‧‧‧第2貫通孔
64‧‧‧第2層
65‧‧‧保護膜
66‧‧‧覆蓋薄膜
67‧‧‧保護膜
70‧‧‧第1感測器電極
71‧‧‧島狀電極
72‧‧‧連結部
73‧‧‧電極列
80‧‧‧第1假配線
81‧‧‧第1凹部
90‧‧‧第1網格圖案
91‧‧‧第1空隙
100‧‧‧第2感測器電極
101‧‧‧島狀電極
102‧‧‧連結部
103‧‧‧電極列
104‧‧‧延長部
104a‧‧‧大網格部
104b‧‧‧小網格部
110‧‧‧第2假配線
111‧‧‧第2凹部
120‧‧‧第2網格圖案
121‧‧‧第2空隙
131‧‧‧格子圖案
132‧‧‧格子圖案
141‧‧‧格子圖案
142‧‧‧格子圖案
151‧‧‧格子圖案
152‧‧‧格子圖案
161‧‧‧格子圖案
162‧‧‧格子圖案
171‧‧‧格子圖案
172‧‧‧格子圖案
181‧‧‧格子圖案
182‧‧‧格子圖案
190‧‧‧單位格子
200‧‧‧單位格子
圖1,係為對於觸控面板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2A,係為對於觸控面板之第1導體層之先前技術構成例作展示之部分擴大圖。   圖2B,係為對於觸控面板之第2導體層之先前技術構成例作展示之部分擴大圖。   圖3,係為對於在由本發明所致之觸控面板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之第1層之網格圖案作展示的部分擴大圖。   圖4,係為對於在由本發明所致之觸控面板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之第2層之網格圖案作展示的部分擴大圖。   圖5,係為對於將圖3中所示之網格圖案和圖4中所示之網格圖案作了重疊的狀態作展示之部分擴大圖。   圖6A,係為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觸控面板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之一部分剖面作展示之圖。   圖6B,係為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觸控面板的其他實施例之一部分剖面作展示之圖。   圖7A,係為對於單位格子為正方形之格子圖案作展示之圖。   圖7B,係為對於被重疊在圖7A中所示之格子圖案上的與圖7A同樣之格子圖案作展示之圖。   圖7C,係為對於將圖7A中所示之格子圖案和圖7B中所示之格子圖案作了重疊的狀態作展示之圖。   圖8A,係為對於單位格子為正六角形之格子圖案作展示之圖。   圖8B,係為對於被重疊在圖8A中所示之格子圖案上的與圖8A同樣之格子圖案作展示之圖。   圖8C,係為對於將圖8A中所示之格子圖案和圖8B中所示之格子圖案作了重疊的狀態作展示之圖。   圖9,係為對於單位格子為長方形之2個的格子圖案被作了重疊之狀態作展示之圖。   圖10,係為對於單位格子為橫方向為長之六角形之2個的格子圖案被作了重疊之狀態作展示之圖。   圖11,係為對於單位格子為將4個的頂點以直線和曲線來作了連結的形狀之2個的格子圖案被作了重疊之狀態作展示之圖。   圖12,係為對於單位格子為將4個的頂點以直線和曲線來作了連結的形狀之2個的格子圖案被作了重疊之狀態作展示之圖。   圖13A,係為對於單位格子之形狀例作展示之圖。   圖13B,係為對於單位格子之形狀例作展示之圖。   圖14,係為在由本發明所致之觸控面板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之第2感測器電極與第1導出配線被作連接的部分之部分擴大圖。   圖15,係為在由本發明所致之觸控面板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之第1感測器電極與第2導出配線被作連接的部分之部分擴大圖。

Claims (14)

  1. 一種觸控面板,其特徵為,係具備有:   第1感測器電極,係藉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並被形成於第1層處;和   第1假配線,係被形成於前述第1層處之前述第1感測器電極所被形成之區域以外的區域處,並被與前述第1感測器電極絕緣且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和   第2感測器電極,係藉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並被形成於第2層處;和   第2假配線,係被形成於前述第2層處之前述第2感測器電極所被形成之區域以外的區域處,並被與前述第2感測器電極絕緣且由細線之網格所構成,   前述第1層和前述第2層,係包夾著透明之絕緣體而被重疊,   前述第1感測器電極和前述第1假配線,係於該些之間被形成有第1空隙地而被作配置,並構成身為單一之連續的周期性網格圖案之第1網格圖案,在被包含於前述第1網格圖案中之細線與前述第1空隙相交叉的場所處,被包含於前述第1網格中之前述細線係被作斷絕,   前述第2感測器電極和前述第2假配線,係於該些之間被形成有第2空隙地而被作配置,並構成身為單一之連續的周期性網格圖案之第2網格圖案,在被包含於前述第2網格圖案中之細線與前述第2空隙相交叉的場所處,被包含於前述第2網格中之前述細線係被作斷絕,   前述第1網格圖案以及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均被設為將1種類的單位格子作為配列要素而藉由依循於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的平面填充所得到的格子圖案,前述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係相互為非平行,在前述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之各者所定義之方向上,係產生有前述單位格子之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並進周期,   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將前述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和與該些分別相互對應的前述並進周期相互設為相等,   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相互被作對位並被重疊,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構成為在前述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的雙方之各者中,具備有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前述並進周期之1/4周期以上3/4周期以下之範圍之偏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相互被作對位並被重疊,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在前述一對之配列周期方向的雙方之各者中,具備有與該配列周期方向相對應的前述並進周期之1/2周期之偏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單位格子,係具備有將4個或6個的頂點藉由邊來作連結並將內部作了包圍的形狀,前述邊之各者,係從由直線、曲線、該些之結合所成之群組中來作選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單位格子係為菱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單位格子係為正方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單位格子係為正六角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第1層和前述第2層,係為在透明之基體的其中一面側處包夾著身為前述絕緣體之絕緣層而被形成的印刷配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第1層和前述第2層,係為分別被形成在身為前述絕緣體之基體的其中一面側和另外一面側處之印刷配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透明之基體之其中一面側,係被區分為感測區域、和前述感測區域之周圍的邊框區域,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位置於前述感測區域中,   具備有第1連接部之第1導出配線,係被形成於前述第1層處,前述第1導出配線係位置於前述邊框區域處,   在前述第2感測器電極之端緣處,係被延長形成有延長部,   第1貫通孔,係被形成於前述絕緣層處,前述延長部和前述第1連接部,係位置於前述第1貫通孔中並相互被作連接,   第1凹部,係被形成於前述第1網格圖案之邊緣處,前述第1網格圖案,係藉由前述第1凹部而從前述第1貫通孔分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第1凹部,係被形成於前述第1假配線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透明之基體的其中一面側,係被區分為感測區域、和前述感測區域之周圍的邊框區域,前述第1網格圖案和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位置於前述感測區域中,   具備有第2連接部之第2導出配線,係被形成於前述第1層處,前述第2導出配線係位置於前述邊框區域處,   前述第1感測器電極之端緣和前述第2連接部,係相互被作連接,   第2貫通孔,係被形成於前述絕緣層處,前述第2連接部係通過前述第2貫通孔而露出,   第2凹部,係被形成於前述第2網格圖案之邊緣處,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藉由前述第2凹部而從前述第2貫通孔分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第2凹部,係被形成於前述第2假配線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具備有第2連接部之第2導出配線,係被形成於前述第1層處,前述第2導出配線係位置於前述邊框區域處,   前述第1感測器電極之端緣和前述第2連接部,係相互被作連接,   第2貫通孔,係被形成於前述絕緣層處,前述第2連接部係通過前述第2貫通孔而露出,   第2凹部,係被形成於前述第2網格圖案之邊緣處,前述第2網格圖案,係藉由前述第2凹部而從前述第2貫通孔分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觸控面板,其中,   前述第2凹部,係被形成於前述第2假配線處。
TW107134634A 2017-10-16 2018-10-01 觸控面板 TWI681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0068 2017-10-16
JP2017-200068 2017-10-16
JP2018016455A JP6979365B2 (ja) 2017-10-16 2018-02-01 タッチパネル
JP2018-016455 2018-0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546A true TW201917546A (zh) 2019-05-01
TWI681325B TWI681325B (zh) 2020-01-01

Family

ID=66544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4634A TWI681325B (zh) 2017-10-16 2018-10-01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79365B2 (zh)
TW (1) TWI6813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4468B (zh) * 2019-11-27 2022-02-01 日商雙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91297A (ja) 2020-12-09 2022-06-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の生産方法及び配線基板
JP7266955B2 (ja) * 2021-05-20 2023-05-01 Nissha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タッ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6447A1 (en) * 2010-06-11 2011-12-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sitional touch sensor with force measurement
JP5638027B2 (ja) * 2011-05-17 2014-12-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EP2812779A4 (en) * 2012-02-10 2015-09-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ESH PATTERN FOR TOUCH SENSOR ELECTRODES
TWI613572B (zh) * 2012-12-03 2018-02-01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電極構件及包含其之觸控面板
TW201531890A (zh) * 2014-02-07 2015-08-16 Wintek Corp 觸控裝置
WO2016153531A1 (en) * 2015-03-24 2016-09-29 Uni-Pixel Displays, Inc. Metal mesh touch sensor with randomized channel displacement
TW201721377A (zh) * 2015-12-04 2017-06-16 介面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之感測金屬網格及其製法
JP6605383B2 (ja) * 2016-04-01 2019-11-13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4468B (zh) * 2019-11-27 2022-02-01 日商雙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75069A (ja) 2019-05-16
JP6979365B2 (ja) 2021-12-15
TWI681325B (zh)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9586B (zh) 触控面板
KR102262952B1 (ko) 터치 컨트롤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터치 컨트롤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CN105446522B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TWI629630B (zh) 觸控感測器用電極、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TWI690832B (zh) 觸控面板
TW201917546A (zh) 觸控面板
EP3767447B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09332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작방법
TWI505335B (zh) 觸控感應電極結構
KR102163227B1 (ko) 터치 패널을 생산하는 방법
KR20150094808A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TWI545491B (zh) 觸控面板及其之製造方法
KR20150068064A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6027555A1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TWI502426B (zh) Touch panel and its induction electrode structure
JP6678553B2 (ja)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TWI727245B (zh) 觸控面板
TWM466310U (zh) 具線電阻感應電極結構的觸控面板
KR102135886B1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의 생산 방법
WO2018149123A1 (zh) 触控感应结构及制备方法和触控屏
TW201500997A (zh) 觸控面板
KR20220065836A (ko) 터치 패널
JP3193545U (ja) 線式抵抗検知電極構造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