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1609A - 樹脂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波長變換構件、照明構件 - Google Patents

樹脂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波長變換構件、照明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1609A
TW201911609A TW107142941A TW107142941A TW201911609A TW 201911609 A TW201911609 A TW 201911609A TW 107142941 A TW107142941 A TW 107142941A TW 107142941 A TW107142941 A TW 107142941A TW 201911609 A TW201911609 A TW 2019116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light
quantum dots
resin molded
wavelength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2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5989B (zh
Inventor
山下和之
金海榮一
宮永昭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Ns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Ns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Ns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1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1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5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59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08K5/098Metal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尤其與先前相比可提高形狀之自由度、進而提高對環境變化之耐久性從而提昇可靠性的樹脂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波長變換構件、照明構件。本發明之樹脂成形品之特徵在於:其係使分散有量子點之樹脂成形而成。較佳為於上述樹脂中含有包含金屬皂之分散劑。例如,使用本發明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成形介置於LED等發光元件(1)與導光板(2)之間之波長變換條(螢光條)(3)。

Description

樹脂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波長變換構件、照明構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量子點分散於樹脂中而成之樹脂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樹脂成形品之波長變換構件以及照明構件。
量子點係由數百~數千個左右之半導體原子構成之具有數nm~數十nm左右之粒徑的奈米粒子,形成量子井構造。量子點亦被稱為奈米結晶。 量子點可根據結晶之粒徑或組成而對峰值發光波長進行各種變更,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將含有量子點之波長變換層直接塗佈於導光板上而形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13027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如此,先前將包含量子點之層塗佈或者灌注於需要進行波長之變換之面上。因此,無法以自由之形狀形成包含量子點之層,而缺乏實用性。 又,於專利文獻1中,未對將量子點分散於樹脂之方法進行記載。 進而,必須提高量子點對環境變化之耐久性而提昇可靠性,但先前並未提及耐久性,而未確立用以提昇可靠性之樹脂中之構成或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尤其與先前相比可提高形狀之自由度、進而提高對環境變化之耐久性從而提昇可靠性的樹脂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波長變換構件、照明構件。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中之樹脂成形品之特徵在於:其係使分散有量子點之樹脂成形而成。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上述樹脂中含有包含金屬皂之分散劑。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金屬皂為硬脂酸鈣。又,較佳為上述金屬皂相對於樹脂含有1 ppm~4萬ppm。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複數個上述量子點構成凝集體而分散有上述凝集體。此時,較佳為上述凝集體於500 nm見方內含有數百個以下。又,較佳為上述凝集體係數百個以下之量子點凝集而成。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具有樹脂層及塗層而成,上述樹脂層係於樹脂中含有上述量子點而成,上述塗層被覆上述樹脂層之表面。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上述樹脂中含有散射劑。 又,本發明中之波長變換構件之特徵在於:其係由上述所記載之上述樹脂成形品所形成。又,本發明中之照明構件之特徵在於:其係由上述所記載之上述樹脂成形品所形成。 又,本發明中之樹脂成形品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使將量子點分散於樹脂所得之樹脂組成物成形。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使上述樹脂組成物成形,上述樹脂組成物係於將上述量子點分散於溶劑所得之量子點液中混合上述樹脂及金屬皂而獲得。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上述金屬皂中使用硬脂酸鈣。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上述溶劑中使用有機矽烷或己烷。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上述量子點液中混合散射劑。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對上述樹脂成形品進行擠出成形而製作顆粒,並使用上述顆粒進行射出成形。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樹脂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可提高形狀之自由度。進而,可提高量子點之分散性,容易長時間地維持發光特性,而可提昇對環境變化之耐久性。 又,於本發明中,可使用含有量子點之樹脂成形品,形成可靠性優異之波長變換構件及照明構件。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特徵在於:其係使分散有多個量子點之樹脂成形而成。 本實施形態中之量子點可具有半導體粒子之核心、及被覆核心之周圍之外殼。於核心例如使用CdSe,但並不特別限定材質。例如,可使用至少含有Zn及Cd之芯材、含有Zn、Cd、Se及S之芯材、ZnCuInS、CdS、CdSe、ZnS、ZnSe、InP、CdTe、其等之若干複合物等。 外殼保護作為螢光部之核心。藉由去除核心之表面缺陷或懸鍵,使量子效率提昇。作為一例,外殼之帶隙大於核心之帶隙,但並不限定於此。 外殼亦可為具有被覆核心之表面之第1外殼(shell I)、及被覆第1外殼之表面之第2外殼(shell II)的所謂多殼構造。於此情形時,例如使第2外殼之帶隙大於第1外殼之帶隙,但並不限定於此。 本實施形態中之量子點亦可不形成外殼而僅由半導體粒子之核心構成。即,量子點只要至少具備核心,則亦可不具備利用外殼之被覆構造。例如,於對核心進行外殼之被覆之情形時,有成為被覆構造之區域較小或被覆部分過薄而無法分析、確認被覆構造之情況。因此,無論根據分析有無外殼,均可判斷為量子點。 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了使多個量子點適當分散於樹脂成形品之樹脂中,較佳為含有作為分散劑之金屬皂。藉此,可有效地提高樹脂成形品中之量子點於樹脂中之分散性。 金屬皂係微粒子,對作為無機物之量子點之分散性優異,且對樹脂賦予充分之平滑性。 於金屬皂中,使用硬脂酸、油酸、蓖麻油酸、辛酸、月桂酸等脂肪酸、及鋰、鎂、鈣、鋇、鋅等金屬。其中,金屬皂較佳為硬脂酸鈣。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樹脂中所含之金屬皂以相對於樹脂之重量計較佳為1 ppm~4萬ppm之範圍內。藉此,可提高分散性、平滑性,並且於樹脂表面不易產生白濁或不均等。金屬皂係以相對於量子點之重量為1/10倍~10倍之重量含有。量子點之重量相對於樹脂之重量較佳為10 ppm~4000 ppm左右。因此,金屬皂之重量相對於樹脂之重量較佳為1 ppm~4萬ppm。 申請人發現,藉由以此方式添加金屬皂(尤其是硬脂酸鈣),金屬皂包圍量子點,而使分散性提昇。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於樹脂中包含彈性體。例如,於選擇聚丙烯(PP)作為樹脂之情形時,藉由使彈性體混合存在,可使透明性提昇。此時,較佳為與聚丙烯樹脂之相容性較高之彈性體。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於樹脂中包含散射劑。藉由添加散射劑,可謀求發光特性之提昇。作為散射劑,可提出二氧化矽(SiO2 )、BN、AlN等之微粒子等。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亦可具有於樹脂中含有量子而成之樹脂層、及被覆樹脂之表面之塗層而構成。作為塗層,可提出玻璃塗層、環氧樹脂塗層、類鑽碳(DLC)等。藉此,可使對大氣中之水分等之耐久性提昇,故而可獲得較高之可靠性。 構成樹脂成形品之樹脂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AS(acrylonitrile-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樹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氯乙烯、聚縮醛、聚醯胺、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碸、聚醚碸、聚苯硫醚、聚醯胺醯亞胺、聚甲基戊烯、液晶聚合物、環氧樹脂、酚樹脂、脲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環氧樹脂、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醯亞胺、聚胺基甲酸酯、聚矽氧樹脂、或其等之若干混合物等。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中,亦可包含量子點及作為與量子點不同之螢光顏料或螢光染料等之螢光物質。例如,如於照射藍色光時,發出紅色光之紅色發光量子點及發出綠色光之綠色發光螢光物質、或者發出綠色光之紅色發光量子點及發出紅色光之紅色發光螢光物質。藉由對此種樹脂成形品照射藍色光,可獲得白色光。作為螢光物質,有YAG(釔-鋁-石榴石)系、TAG(鋱-鋁-石榴石)系、賽隆系、BOS(鋇-正矽酸鹽)系等,並不特別限定材質。 本實施形態中之量子點之分散狀態係指量子點以單獨體分散於樹脂中之狀態、複數個量子點構成凝集體而該等凝集體分散於樹脂中之狀態、或者量子點單獨體與量子點之凝集體分別分散於樹脂中之狀態。 凝集體係於樹脂中在500 nm見方內含有數百個以下。具體而言,較佳為3個~300個左右。又,凝集體之大小係長條方向之長度為100 nm以下,較佳為70 nm以下。又,凝集體較佳為數百個以下之量子點凝集而成。具體而言,較佳為1個~300個左右。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成為如下狀態:量子點構成凝集體,該等凝集體適當分散於樹脂中。 藉由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可提供以下所示之應用。圖1~圖9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 圖1係於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發光元件1與導光板2之間介置有波長變換條(螢光條)3。將本實施形態中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成形為條狀、桿狀、或棒狀而構成圖1所示之波長變換條3。自發光元件1發出之光由波長變換條3進行波長變換,經波長變換之光被出射至導光板2。例如於波長變換條3中,包含螢光波長為520 nm(綠色)及660 nm(紅色)之量子點。例如,自發光元件1發出之藍色之光子之一部分藉由量子點而被變換成綠色或紅色,藉此自波長變換條3朝向導光板2出射白色之光。 圖2係於導光板4之發光面設置有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而形成的波長變換片5。根據本實施形態,並非將樹脂塗佈於導光板4上而形成波長變換片5,而是將波長變換片5預先形成為片狀。繼而,使波長變換片5與導光板4之發光面重合。亦可於導光板4與波長變換片5之間加入擴散膜等其他膜。 又,亦可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而成形導光板4本身。此時,可具有波長變換片5亦可不具有波長變換片5。亦可為,導光板4及波長變換片5兩者包含發光為綠色之量子點及發光為紅色之量子點。又,亦可為,導光板4包含發光為綠色之量子點,波長變換片5包含發光為紅色之量子點。或者,亦可相反地,導光板4包含發光為紅色之量子點,波長變換片5包含發光為綠色之量子點。 再者,使用本實施形態之樹脂成形品之螢光構件由於為可進行波長變換者故而亦可被稱為波長變換構件,並不對兩者間進行明確區別。 於圖3中,例如可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而成形照明器具7之照明罩8。此處,所謂照明係指對屋內或屋外提供光亮之狀態。於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可如圖3所示般使樹脂成形品成形為燈泡狀,或者亦可成形為面發光型之照明罩形狀。若使用藍色發光LED作為照明器具7之發光元件,且使用包含將藍色之光變換為紅色之量子點及變換為綠色之量子點兩者的照明罩8,則可獲得白色之照明器具7。藉由調節量子點之量、比率,可獲得所需顏色之照明。 又,作為照明器具之形態,亦可為利用如圖2所示之構造而面發光之構造。於此情形時,自上方觀察導光板4及波長變換片5時之平面形狀可為長方形或正方形,但並不限定於此,可設為圓形、三角形、六邊形等自由之形狀。照明器具之發光面可為如圖3所示之曲面,亦可為平面,並不受限定。又,照明器具亦可為纖維形狀等。 又,亦可為於照明器具之發光元件與照明表面(發光面)之間之空間填充有包含量子點之樹脂的構造。即,可製作自由之形狀之照明。 於圖4中,表示於基材9上設置有複數個LED等發光元件10之光源單元11。如圖4所示,對各發光元件10覆蓋有圓頂型之透鏡部12。圓頂型之透鏡部12例如為內部中空之半球形狀。基材9及發光元件10與透鏡部12之內側之表面之間可為中空,或者亦可填充有適當之樹脂材料。可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而成形透鏡部12。例如,藉由在透鏡部12與基材9接觸之部分以特定厚度預先塗佈透明接著劑等,可將透鏡部12覆蓋各發光元件10並簡單地貼合於基材9之上表面。若使用藍色發光LED作為發光元件10,且使用包含將藍色之光變換為紅色之量子點及變換為綠色之量子點之透鏡部12,則可獲得白色之光源單元11。 於圖5、圖6中,與圖4相比,透鏡部13、14之形狀不同。圖5所示之透鏡部13係使圖4所示之圓頂型之透鏡部之上表面中央部分向下方凹陷的形狀,圖6所示之透鏡部14設為側面為圓筒形狀且使剖面矩形狀之上表面中央部分向下方凹陷的形狀。藉此,可將光之放射角度範圍或放射方向改變為圖4所示之光源單元11。 於圖4至圖6中,亦可為於各透鏡內部填充有本實施形態中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的構造。或者,亦可製成如下透鏡成形品:設為使包含量子點之樹脂之發光元件10之配置部分凹陷之形狀,且使表面成形為圖4至圖6所示之透鏡面。例如,亦可於搭載有發光元件10之基材9上直接藉由射出成形而形成透鏡部12、13或14。 於圖7中,表示有具有發光片15及擴散板16之光擴散裝置17。於發光片15中設置有複數個光源15a,各光源15a包含LED等發光元件、及覆蓋各發光元件之表面側之樹脂層。圖7所示之發光片15係各光源15a成形於支持體18上之構造。各光源15a之被覆各發光元件之樹脂層可由包含量子點之樹脂所形成。例如,發光片15為圖4所示之光源單元11。 圖7所示之光擴散裝置17構成例如配置於相對於液晶顯示器等顯示部之背面側之背光源等。又,亦可將圖7所示之光擴散裝置17用作照明。 又,於圖7中,亦可由包含量子點之樹脂成形品構成擴散板16。此時,於設置於發光片15之各光源15a中,在覆蓋LED等發光元件之樹脂層可包含量子點亦可不包含量子點。亦可為,各光源15a之樹脂層及擴散板16兩者包含發光為綠色之量子點及發光為紅色之量子點。又,亦可為,各光源15a之樹脂層包含發光為綠色之量子點,擴散板16包含發光為紅色之量子點。或者,亦可相反地,各光源15a之樹脂層包含發光為紅色之量子點,擴散板16包含發光為綠色之量子點。 於圖8、圖9中,圖示有光源裝置19、20。如圖8所示,光源裝置19係於基材21上排列有包含複數個LED等之光源22,並且具有配置於各光源22間之反射板23而構成。各光源22亦可具有LED等發光元件。反射板23係由本實施形態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所形成。例如,可對本實施形態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進行成形加工而製成反射板23。 圖8之光源裝置19係例如背光源,於光源裝置19之上方配置有未圖示之擴散板及液晶顯示器等顯示部。 光源裝置19係於各光源22之周圍配置有反射板23之構造,返回至光源裝置19側之光可由反射板23反射,且於光源裝置19之整個面朝向顯示部釋出均勻之光。 於圖9所示之光源裝置20中,在各光源22之間設置有側壁24。側壁24例如由網格狀構成,於網格狀之各空間內設置有光源22及反射板23。如此,藉由設置分隔各光源22間之側壁24,可謀求提昇反射效率及光波長變換效率。側壁24與基材21可如圖9所示般一體成形,或者亦可分別成形。或者,亦可為,反射板23與側壁24為一體。例如,可對本實施形態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進行成形加工而製成反射板23及側壁24。 圖10係使用包含本實施形態之量子點之片材構件之應用的模式圖。包含量子點之片材構件65例如可被組裝至圖10A所示之背光裝置93。於圖10A中,具有複數個發光元件92(LED)、及與發光元件92對向之片材構件65而構成背光裝置93。如圖10A所示,各發光元件92被支持於支持體91之表面。於圖10A中,背光裝置93配置於液晶顯示器等顯示部94之背面側,而構成顯示裝置90。再者,圖10A所示之發光元件92亦可為圖4中所示之光源單元11。 再者,雖於圖10A中未圖示,但於發光元件92與顯示部94之間除了介置有片材構件65以外,亦可介置有將光擴散之擴散板、及其他片材等。 又,片材構件65能以一片形成,亦可例如將複數片之片材構件65相互連接以便成為特定大小。以下,將藉由拼貼使複數個片材構件65相互連接之構成稱為複合片材構件。 於圖10B中,依序配置有發光元件92/複合片材構件95/擴散板96/顯示部94。藉此,即便在構成複合片材構件95之各片材構件之接合處,產生由漫反射、或因自接合處進入之水蒸氣導致之量子點劣化等引起的發光色之不均之情形時,亦可適當抑制於顯示部94之顯示中產生色不均。即,自複合片材構件95釋出之光係於由擴散板96擴散後入射至顯示部94,故而可抑制顯示部94之顯示中之色不均。 圖11係包含本實施形態中之量子點之波長變換裝置的立體圖及沿箭頭方向觀察之A-A線剖視圖。圖11A係波長變換裝置之立體圖,圖11B係沿著A-A線於平面方向上切斷圖11A所示之波長變換裝置而自箭頭方向觀察所得的剖視圖。 如圖11A所示,波長變換裝置70具有容器71、及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而構成。 容器71具備收納空間73,該收納空間73可收納並保持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容器71較佳為透明之構件。所謂「透明」,一般係指被識別為透明者、或可見光線透過率為約50%以上者。 容器71之縱橫尺寸之大小為數mm~數十mm左右,收納空間73之縱橫尺寸為數百μm~數mm左右。 如圖11所示,容器71具備光入射面71a、光出射面71b、及將光入射面71a與光出射面71b之間連接之側面71c。如圖11所示,光入射面71a與光出射面71b處於相互對向之位置關係。 如圖11所示,於容器71中,在較光入射面71a、光出射面71b及側面71c更靠內側形成有收納空間73。再者,亦可為,收納空間73之一部分到達至光入射面71a、光出射面71b或側面71c。 圖11所示之容器71為例如玻璃管之容器,可例示玻璃毛細管。然而,只要如上所述般能構成透明性優異之容器則亦可為樹脂等。 如圖11所示,於收納空間73配置有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如圖11所示,收納空間73開口,而可自此處插入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 可藉由壓入或接著等方法將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插入至收納空間73內。於壓入之情形時,使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成形為與收納空間73完全相同之大小、或略微大於收納空間73,一面施加壓力一面將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插入至收納空間73內,藉此不僅可抑制於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之內部產生間隙,亦可抑制於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與容器71之間產生間隙。 又,於將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接著並固定於收納空間73內之情形時,使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成形為小於收納空間73,並於在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之側面塗佈有接著層之狀態下,將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插入至收納空間73內。此時,亦可使成型體72之剖面面積略微小於收納空間73之剖面面積。藉此,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與容器71經由接著層而密接,而可抑制於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與容器71之間形成間隙。於接著層可使用與成型體72相同之樹脂、或基本構造共通之樹脂。或者,亦可使用透明之接著材料作為接著層。 又,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之折射率較佳為小於容器71之折射率。藉此,進入至包含波長變換物質之成形體72內之光之一部分由面對收納空間73之容器71之側壁部分全反射。其原因在於:折射率較小之介質側之入射角大於折射率較大之介質側之入射角。藉此,可減少光自容器71之側方洩漏至外部之量,故而可提高色變換效率及發光強度。 於圖11所示之波長變換裝置70之光入射面71a側配置發光元件。又,於波長變換裝置70之光出射面71b側配置圖1所示之導光板2等。再者,於圖11中,設為成形體72,但亦可注入包含量子點之樹脂組成物而形成量子點層。 圖12係具備包含本實施形態中之量子點之波長變換構件而構成之發光裝置的立體圖。圖13係將圖12所示之發光元件之各構件於組合之狀態下沿著B-B線於高度方向上切斷而自箭頭方向觀察所得的剖視圖。 圖12、圖13所示之發光元件75係具有波長變換構件76、及LED晶片(發光部)85而構成。波長變換構件76具備由容器本體77與蓋體78之複數片構成之容器79。又,如圖12所示,於容器本體77之中央部形成有有底之收納空間80。於收納空間80設置含有量子點之波長變換層84。波長變換層84可為成形體,或者亦可藉由灌注加工等被填充於收納空間80內。而且,容器本體77與蓋體78經由接著層而接合。 圖12、圖13所示之波長變換構件76之容器79之下表面為光入射面79a。與光入射面79a對向之上表面為光出射面79b。於相對於設置於圖12、圖13所示之波長變換構件76之容器79的各側面79c為內側之位置形成有收納空間80。 如圖13所示,LED晶片85連接於印刷配線基板81,如圖12、圖13所示,LED晶片85之周圍被框體82包圍。而且,框體82內由樹脂層83密封。 如圖13所示,波長變換構件76經由未圖示之接著層而接合於框體82之上表面,從而構成LED等發光元件75。 如此,可使本實施形態之包含量子點之樹脂自由地成形為各種形狀,而可廉價地製造由特定形狀構成之樹脂成形品。此時,於包含量子點之樹脂中含有金屬皂(較佳為硬脂酸鈣),而可提高量子點之粒子之分散性,從而可使對環境變化之耐久性提昇。再者,作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對在照射藍色光時使用發出綠色光之量子點及發出紅色光之量子點之例進行了說明,但應用並不限於此。即,亦可將包含量子點及與量子點不同之螢光物質之樹脂成形品作為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而用於圖1~圖13之應用。例如,於照射藍色光時,可代替發出紅色光之紅色發光量子點,而使用發出紅色光之紅色發光螢光體。或者,可代替發出綠色光之綠色發光量子點,而使用發出綠色光之綠色發光螢光體。又,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型品之應用並不限於對LED等發光元件所發出之光之波長進行變換的波長變換構件。例如,亦可對藉由量子點將電能變換為光之發光裝置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型品。或者,亦可對藉由量子點將光變換為電能之光電變換裝置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型品。 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使將量子點分散於樹脂所得之樹脂組成物成形而成。對於其具體之製造方法,使用圖14進行說明。圖1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於圖14之步驟ST1中,例如於作為樹脂之聚丙烯(PP)中攪拌彈性體、金屬皂而產生PP混合物。作為金屬皂,較佳為使用硬脂酸鈣。對於是否含有彈性體,可任意設定。關於金屬皂,如下述實驗所示,為了使量子點之分散性提昇較佳為含有該金屬皂。 繼而,於圖14之步驟ST2中,將量子點(QD)分散於溶劑而產生QD液。此處,作為溶劑,較佳為使用有機矽烷或己烷。 繼而,於圖14之步驟ST3中,將於ST1中產生之PP混合物、與於ST2中產生之QD液混合,並攪拌直至變得均勻。 繼而,於圖14之步驟ST4中,將於ST3中獲得之混合物加入至擠出機,以特定溫度對上述混合物進行擠出混練,並將所獲得之線導入至裁斷機而製作顆粒(ST5)。 繼而,於圖14之ST6中,將顆粒導入至被設定為特定汽缸溫度之射出成形機,並射出至模具而製作樹脂成形品。 藉由以上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可使用包含量子點之樹脂而自由地製作各種形狀之成形品。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ST1之產生PP混合物時混合用以提高量子點之分散性之金屬皂。金屬皂於樹脂中包圍量子點。藉由金屬皂分佈於量子點之周圍,使量子點於樹脂中之分散性提昇。例如,於ST6中之射出成形時,並非混合金屬皂,而是對被導入有金屬皂之PP混合物進行擠出混練。藉此,有效地提高樹脂成形品中之量子點相對於樹脂之分散性。 圖14所示之ST1與ST2之步驟只要為ST3前則並不特別限定順序。再者,ST3至ST6被設為如圖14之順序般。 又,例如,亦可並非如ST1般預先產生PP混合物,而於ST2之產生QD溶液後,於該QD溶液中,混合聚丙烯、彈性體及金屬皂。此時,並不限定聚丙烯、彈性體及金屬皂之混合順序。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對QD溶液混合散射劑。作為散射劑,可提出二氧化矽(SiO2 )、BN、AlN等之微粒子等。 [實施例] 以下,藉由為了明確本發明之效果而實施之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以下實施例任何限定。例如,於以下實施例中,對藉由射出成形而成形樹脂成形品之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樹脂成形品亦可使用擠出成形、中空成形、熱成形、壓縮成形、壓延成形、吹脹法、鑄造法等方法而製作。 [材料] 於製作以下樹脂成形品時,使用以下材料。 樹脂:聚丙烯 彈性體: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HYBRAR(註冊商標)7311 有機矽烷:環己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 量子點(QD):核心/外殼構造之紅色發光量子點與綠色發光量子點 分散劑:硬脂酸鈣 [擠出機] 小型雙軸擠出機 製造商名 河邊製作所有限公司 規格 螺桿直徑:16 mm L/D:40 最高混練溫度:400℃ [樣品1-1] (1)將聚丙烯(稱為「PP」):1.6 kg、彈性體:0.4 kg、硬脂酸鈣(稱為「StCa」):約1 g加入至塑膠拉鏈袋(34×50 cm),並充分攪拌而製成PP混合物。 (2)繼而,將量子點(稱為「QD」):4 g分散於經蒸餾精製之有機矽烷:40 ml,並添加至PP混合物,充分攪拌直至變得均勻。 (3)將於(2)中獲得之混合物加入至擠出機之料斗,以200℃~250℃(適當調整)之擠出溫度對PP線進行擠出混練。PP線係自出口噴嘴直接導入至水槽內,進行冷卻而獲得直徑1~2 mm之線。進而,將該線導入至裁斷機而製作長度約4 mm之顆粒。樣品1-1中之QD濃度為2000 ppm。 [樣品1-2] 除了將QD:0.8 g分散於有機矽烷:40 ml,並將其2.5 ml加入至PP混合物:500 g以外,進行與樣品1-1相同之操作。樣品1-2中之QD濃度為1000 ppm。 [樣品1-3] 除了使用藉由有機矽烷將以樣品1-2之QD濃度1000 ppm使用之QD液稀釋為10倍所得者以外,進行與樣品1-1相同之操作。樣品1-3中之QD濃度為100 ppm。 [樣品2-1] 使用與樣品1-1相同之原料,變更混合條件、擠出條件。具體而言,於QD液中混合PP、彈性體。又,為了相較於樣品1使有機矽烷更充分飛散,而提高擠出溫度,降低擠出速度。樣品2-1中之QD濃度為2000 ppm。 [樣品2-2] 藉由與樣品2-1相同之方法製作,但不使用硬脂酸鈣。樣品2-2中之QD濃度為2000 ppm。 [樣品3] 藉由與樣品2-1相同之方法製作。但是,使用己烷作為分散QD之溶劑。藉由使用己烷而使QD充分分散,即便將PP與彈性體混和而黏膩性亦較少。樣品3中之QD濃度為2000 ppm。 [樣品4-1] 藉由與樣品3相同之方法製作。但是,將QD濃度設為200 ppm。 [樣品4-2] 藉由與樣品4-1相同之方法製作。但是,添加5重量%之二氧化矽微粒子(SiO2 微粒子、粒徑1.0 μm)作為散射劑。樣品4-2中之QD濃度為200 ppm。 [樣品4-3] 藉由與樣品4-1相同之方法製作。但是,添加10重量%之散射劑之二氧化矽微粒子。樣品4-3中之QD濃度為200 ppm。 [分散有QD之PP擠出成形品之耐久試驗] 將長度:5 cm之線狀樣品夾於安裝有3個藍色(波長:450 nm)LED之樣品保持器,於以下各條件下使LED點亮,而追蹤自各樣品之發光強度之時間經過。 耐久試驗之條件 (1)於60℃90 RH下以60 mA點亮LED (2)於60℃90 RH下以30 mA點亮LED (3)於60℃90 RH下未點亮LED (4)於室內以60 mA點亮LED (5)於60℃大氣中以60 mA點亮LED 再者,於60℃90 RH耐久試驗中,使用Yamato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之恆溫恆濕器IW222。發光強度係藉由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總光通量測定系統,對在將各樣品夾入於安裝有3個藍色(波長:450 nm)LED之樣品保持器之狀態下以450 nm之LED激發光(20 mW×3)發光時的總光通量進行測定所得。 將樣品1-1、1-2之實驗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 [表1] 於圖29中表示發光光譜之一例。圖29係於設為60℃大氣下之條件下且於經過時間為0小時、41小時、92小時、160小時、235小時之時對樣品1-1進行測定所得的發光光譜。於其他耐久試驗條件下亦求出相對於時間之發光光譜,而彙總上述表1。再者,於表1及圖29中標註有至經過時間為235小時為止之結果,但實際上測定超過600小時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於圖15、圖16中表示有該實驗結果。 圖15係表示樣品1-1(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16係表示樣品1-1(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其次,將樣品2-1、2-2之實驗結果示於以下之表2。 [表2] 圖17係表示樣品2-1(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18係表示樣品2-1(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19係表示樣品2-2(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20係表示樣品2-2(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其次,將於溫度60℃、濕度90%下照射以30 mA發光之光之情形時的樣品3之實驗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將其他條件下之實驗結果示於表4。 [表3] [表4] 圖21係表示樣品3(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22係表示樣品3(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於各曲線圖中,發光強度之經時變化越少,即,相對於時間經過之減少之傾斜越平緩,對環境變化之耐久性越得到提昇。觀察各曲線圖可知,若於60℃90 RH之過於嚴苛之環境條件下點亮LED,則螢光強度迅速減少。另一方面,若為於室內點亮、60℃大氣中點亮、LED未點亮,則螢光強度逐漸衰減,或者可維持初始強度位準。 繼而,對混合有硬脂酸鈣(StCa)之樣品2-1、與未混合硬脂酸鈣(StCa)之樣品2-2之螢光強度經時變化進行對比。圖17、圖18為樣品2-1之實驗結果,圖19、圖20為樣品2-2之實驗結果。若於相互之曲線圖中比較相同條件,則可知混合有硬脂酸鈣(StCa)之樣品2-1與未混合硬脂酸鈣(StCa)之樣品2-2相比耐久性得到提昇。尤其是於混合有硬脂酸鈣之樣品中,即便在溫度60℃、濕度90%下不點亮LED而經過200小時後,綠色光及紅色光之峰值面積亦為試驗前之80%以上。又,於該等樣品中,即便在溫度60℃、濕度90%下不點亮LED而經過200小時後,綠色光及紅色光之峰值強度亦為試驗前之80%以上。 又,對使用有機矽烷作為溶劑之樣品2-1之實驗結果即圖17、圖18、與使用己烷作為溶劑之樣品3之實驗結果即圖21、圖22的螢光強度經時變化進行對比。若於相互之曲線圖中比較相同條件,則可知與使用有機矽烷作為溶劑之樣品2-1相比,使用己烷作為溶劑之樣品3之耐久性更容易提昇。於使用己烷且混合有硬脂酸鈣之樣品中,即便在溫度60℃、濕度90%下不點亮LED而經過200小時後,綠色光及紅色光之峰值面積亦為試驗前之93%以上。 [射出成形] 使用以下之射出成形機。 電動式射出成形機 J110AD 110H 製造商名 日本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規格 射出壓力:225 MPa 鎖模力:1080 kN 將藉由擠出成形獲得之樣品4-1~4-3之顆粒導入至將汽缸溫度設為200℃~240℃之射出成形機,並射出至物性試驗片製作用模具,而成形特定形狀之試驗片。 [射出成形品之耐久試驗] 將各試驗片分別加熱至90℃、110℃、130℃,其後進行緩冷。繼而,將5 cm×1 cm×4 mm之尺寸之試驗片夾於樣品保持器,而實施設為60℃90 RH之耐久試驗。藉此,對上述退火之影響進行研究。 圖23係表示樣品4-1(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24係表示樣品4-1(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25係表示樣品4-2(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26係表示樣品4-2(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27係表示樣品4-3(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圖28係表示樣品4-3(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如圖24、圖26、圖28所示,對於紅色之發光未發現顯著之不同。另一方面,如圖23、圖25、圖27所示,可知對於綠色之發光,與未添加二氧化矽微粒子之樣品4-1相比,添加有二氧化矽微粒子時更長時間地發光。再者,螢光面積之減少於退火前後並無較大變化,而未發現顯著之改善。 [分散狀態之實驗] 使用樣品A,研究量子點於樹脂中之分散狀態。基於樣品1-1形成樣品A。圖30及圖32均為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照片。於圖32中,將圖30所示之量子點之凝集體放大而表示。又,圖31為圖30之模式圖,圖33為圖32之模式圖。 藉由該實驗,可知複數個量子點形成凝集體,凝集體分散於樹脂中。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樹脂成形品可應用於LED光源、背光源用等之導光板、照明器具、螢光構件等。 本申請案基於2014年8月6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14-160299。其內容全部包含於此。
1‧‧‧發光元件
2‧‧‧導光板
3‧‧‧波長變換條
4‧‧‧導光板
5‧‧‧波長變換片
7‧‧‧照明器具
8‧‧‧照明罩
9‧‧‧基材
10‧‧‧發光元件
11‧‧‧光源單元
12‧‧‧透鏡部
13‧‧‧透鏡部
14‧‧‧透鏡部
15‧‧‧發光片
15a‧‧‧光源
16‧‧‧擴散板
17‧‧‧光擴散裝置
18‧‧‧支持體
19‧‧‧光源裝置
20‧‧‧光源裝置
21‧‧‧基材
22‧‧‧光源
23‧‧‧反射板
24‧‧‧側壁
65‧‧‧片材構件
70‧‧‧波長變換裝置
71‧‧‧容器
71a‧‧‧光入射面
71b‧‧‧光出射面
71c‧‧‧側面
72‧‧‧成形體
73‧‧‧收納空間
75‧‧‧發光元件
76‧‧‧波長變換構件
77‧‧‧容器本體
78‧‧‧蓋體
79‧‧‧容器
79a‧‧‧光入射面
79b‧‧‧光出射面
79c‧‧‧側面
80‧‧‧收納空間
81‧‧‧印刷配線基板
82‧‧‧框體
83‧‧‧樹脂層
84‧‧‧波長變換層
85‧‧‧LED晶片
90‧‧‧顯示裝置
91‧‧‧支持體
92‧‧‧發光元件
93‧‧‧背光裝置
94‧‧‧顯示部
95‧‧‧複合片材構件
96‧‧‧擴散板
圖1係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之局部俯視圖。 圖2係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之前視圖。 圖4係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5係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6係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7係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之立體圖。 圖8係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之剖視圖。 圖9係表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應用例之剖視圖。 圖10(A)、(B)係使用包含本實施形態中之量子點之片材構件之應用之模式圖。 圖11(A)、(B)係包含本實施形態中之量子點之波長變換裝置的立體圖及沿箭頭方向觀察之A-A線剖視圖。 圖12係具有包含本實施形態中之量子點之波長變換構件而構成之發光裝置的立體圖。 圖13係將圖12所示之發光元件之各構件於組合之狀態下沿著B-B線於高度方向上切斷而自箭頭方向觀察所得的剖視圖。 圖1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成形品之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圖15係表示樣品1-1(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16係表示樣品1-1(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17係表示樣品2-1(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18係表示樣品2-1(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19係表示樣品2-2(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0係表示樣品2-2(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1係表示樣品3(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2係表示樣品3(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3係表示樣品4-1(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4係表示樣品4-1(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5係表示樣品4-2(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6係表示樣品4-2(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7係表示樣品4-3(綠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8係表示樣品4-3(紅色面積)之各條件下之發光強度經時變化之曲線圖。 圖29係於設為60℃大氣下之條件下且於0小時、41小時、92小時、160小時、235小時之時對樣品1-1進行測定所得的發光光譜。 圖30係樣品A之TEM照片。 圖31係圖30之模式圖。 圖32係將圖30放大所得之TEM照片。 圖33係圖32之模式圖。

Claims (12)

  1. 一種樹脂成形品,其特徵在於:其係使分散有量子點之樹脂成形而成。
  2. 如請求項1之樹脂成形品,其中於上述樹脂中含有包含金屬皂之分散劑。
  3. 如請求項2之樹脂成形品,其中上述金屬皂為硬脂酸鈣。
  4. 如請求項2或3之樹脂成形品,其中上述金屬皂相對於樹脂含有1 ppm~4萬ppm。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樹脂成形品,其中複數個上述量子點構成凝集體而分散有上述凝集體。
  6. 如請求項5之樹脂成形品,其中上述凝集體於500 nm見方內含有數百個以下。
  7. 如請求項5或6之樹脂成形品,其中上述凝集體係數百個以下之量子點凝集而成。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樹脂成形品,其係具有樹脂層及塗層而成,上述樹脂層係於樹脂中含有上述量子點而成,上述塗層被覆上述樹脂層之表面。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樹脂成形品,其中於上述樹脂中含有散射劑。
  10. 一種波長變換構件,其特徵在於:其係由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上述樹脂成形品所形成。
  11. 一種照明構件,其特徵在於:其係由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上述樹脂成形品所形成。
  12. 一種樹脂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將量子點分散於樹脂所得之樹脂組成物成形。
TW107142941A 2014-08-06 2015-08-06 樹脂成形品及照明構件 TWI685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0299 2014-08-06
JP2014160299 2014-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609A true TW201911609A (zh) 2019-03-16
TWI685989B TWI685989B (zh) 2020-02-21

Family

ID=5526377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5324A TWI728712B (zh) 2014-08-06 2015-08-06 樹脂成形品、波長變換構件、照明構件及樹脂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TW107142941A TWI685989B (zh) 2014-08-06 2015-08-06 樹脂成形品及照明構件
TW104125676A TWI657601B (zh) 2014-08-06 2015-08-06 樹脂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5324A TWI728712B (zh) 2014-08-06 2015-08-06 樹脂成形品、波長變換構件、照明構件及樹脂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5676A TWI657601B (zh) 2014-08-06 2015-08-06 樹脂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70222095A1 (zh)
EP (1) EP3179524A4 (zh)
JP (2) JP6495891B2 (zh)
KR (2) KR102307348B1 (zh)
CN (2) CN106688114B (zh)
TW (3) TWI728712B (zh)
WO (1) WO20160215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17444A4 (en) * 2014-11-04 2018-08-22 NS Materials Inc.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mber, light-emitting device in which same is use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source device, display device, light guide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mber
US10655815B2 (en) * 2016-01-22 2020-05-19 Nanoco Technologies Ltd. Quantum dot-based lighting devices for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riums
US11306243B2 (en) 2017-06-23 2022-04-19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mposition, film, multilayer structure,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CN111226145A (zh) * 2017-10-17 2020-06-02 Ns材料株式会社 树脂成型体和其制造方法、以及波长转换构件
JP7243897B2 (ja) * 2018-05-24 2023-03-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自発光型表示体
US10420384B1 (en) 2018-08-03 2019-09-24 Planetart, Llc Decorative object
KR102543576B1 (ko) 2018-08-31 2023-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602160B1 (ko) 2018-11-07 2023-1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를 제조하는 방법
KR20220141230A (ko) 2021-04-12 2022-10-19 (주)이노큐디 양자점 함유 수지 성형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524995B (zh) * 2022-01-27 2023-10-31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扩散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10291A (en) * 1952-10-08 1955-06-07 Us Rubber Co Curing of polyisobutylene
US6274684B1 (en) * 1999-10-22 2001-08-14 Univation Technologies, Llc Catalyst composition, method of polymerization, and polymer therefrom
US20030066998A1 (en) * 2001-08-02 2003-04-10 Lee Howard Wing Hoon Quantum dots of Group IV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JP2005064233A (ja) * 2003-08-12 2005-03-1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波長変換型led
KR100678285B1 (ko) * 2005-01-20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용 양자점 형광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4765905B2 (ja) 2006-11-17 2011-09-0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15960B2 (ja) * 2006-12-27 2012-09-05 帝人株式会社 偏光素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0529013C (zh) * 2007-09-27 2009-08-19 上海交通大学 三元量子点CdZnSe的制备方法
KR100982991B1 (ko) * 2008-09-03 2010-09-17 삼성엘이디 주식회사 양자점 파장변환체, 양자점 파장변환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양자점 파장변환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장치
GB0916699D0 (en) * 2009-09-23 2009-11-04 Nanoco Technologies Ltd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based materials
JP2013531861A (ja) * 2009-11-02 2013-08-08 イッサム リサーチ ディべ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オブ ザ ヘブライ ユニバーシティー オブ エルサレム,リミテッド 光電子および電子装置のための透明な導電性皮膜
EP2638321B1 (en) * 2010-11-10 2019-05-08 Nanosys, Inc. Quantum dot films, lighting devices, and lighting methods
CN102031106B (zh) * 2010-12-23 2013-10-2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28605B (zh) * 2011-01-28 2015-04-0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组合物、量子点荧光体分散树脂成型体、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结构物、发光装置、电子设备、机械装置及量子点荧光体分散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WO2012108125A1 (ja) * 2011-02-09 2012-08-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解析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WO2012114895A1 (ja) * 2011-02-21 2012-08-30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光反射板、光反射板形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反射板の製造方法
WO2012134992A2 (en) * 2011-03-31 2012-10-04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ight transmitting thermoplastic resins comprising down conversion material and their use in photovoltaic modules
KR101916245B1 (ko) * 2011-07-27 2018-11-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GB201116517D0 (en) * 2011-09-23 2011-11-09 Nanoco Technologies Ltd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 bas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s
JP5837385B2 (ja) * 2011-10-04 2015-12-24 株式会社カネカ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ダイオード用のパッケージ
KR101702000B1 (ko) * 2011-10-21 2017-02-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나노결정-고분자 복합입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복합체 필름 및 광전자 소자
WO2013078252A1 (en) * 2011-11-22 2013-05-30 Qd Vision, Inc. Quantum dot-containing compositions including an emission stabilizer, products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US20130143829A1 (en) * 2011-12-06 2013-06-06 Robert Holmes Topical Combination Formulations of Macrocyclic Lactones with Synthetic Pyrethroids
WO2013108125A2 (en) * 2012-01-19 2013-07-25 Nanoco Technologies, Ltd. Molded nanoparticle phosphor for light emitting applications
JP5820761B2 (ja) * 2012-03-30 2015-11-24 株式会社カネカ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KR101360073B1 (ko) * 2012-05-02 2014-02-07 홍익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발광다이오드용 양자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색 발광 소자
KR102072769B1 (ko) * 2012-05-14 2020-02-03 루미리즈 홀딩 비.브이. 원격 나노구조 형광체를 갖는 발광 장치
KR20150020207A (ko) * 2012-05-16 2015-02-25 노보폴리머스 앤.브이. 태양광 전지 모듈용 다층 캡슐화재 필름
CN102676174B (zh) * 2012-06-01 2013-11-06 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CdZnSeS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JP6065586B2 (ja) * 2012-12-28 2017-01-2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129067A1 (ja) * 2013-02-19 2014-08-28 Jsr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フィルム、波長変換基板、波長変換素子および表示素子
US9617472B2 (en) * 2013-03-15 2017-04-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a method for coating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and products including same
US9825205B2 (en) * 2014-01-17 2017-11-21 Pacific Light Technologies Corp. Quantum dot (QD) polymer composites for on-chip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appl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1351A (zh) 2016-03-16
CN106688114A (zh) 2017-05-17
CN111525018B (zh) 2023-10-24
KR20170041767A (ko) 2017-04-17
TW202025518A (zh) 2020-07-01
TWI685989B (zh) 2020-02-21
US20170222095A1 (en) 2017-08-03
JP6782278B2 (ja) 2020-11-11
CN106688114B (zh) 2020-04-17
CN111525018A (zh) 2020-08-11
KR102404563B1 (ko) 2022-06-02
EP3179524A1 (en) 2017-06-14
KR102307348B1 (ko) 2021-09-30
EP3179524A4 (en) 2018-04-11
JPWO2016021509A1 (ja) 2017-04-27
WO2016021509A1 (ja) 2016-02-11
JP2018128694A (ja) 2018-08-16
KR20210118987A (ko) 2021-10-01
JP6495891B2 (ja) 2019-04-03
TWI728712B (zh) 2021-05-21
TWI657601B (zh) 2019-04-21
US20190157516A1 (en)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5989B (zh) 樹脂成形品及照明構件
US10416373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devices
US10670230B2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mber, molded body, wavelength conversion apparatus, sheet member,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light guide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927649B2 (en) Backlight unit for display devices
TWI520384B (zh) 發光二極體單元、具有其之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10509263B2 (en) Backlight units for display devices
US11320577B2 (en) Radiation absorbing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lor gamut of quantum dot based display devices
TWI617865B (zh) 光轉換裝置及具有其之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