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3140A - 6-6稠合雙環雜芳基化合物及其作為lats抑制劑之用途 - Google Patents

6-6稠合雙環雜芳基化合物及其作為lats抑制劑之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3140A
TW201843140A TW107114216A TW107114216A TW201843140A TW 201843140 A TW201843140 A TW 201843140A TW 107114216 A TW107114216 A TW 107114216A TW 107114216 A TW107114216 A TW 107114216A TW 201843140 A TW201843140 A TW 2018431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yridin
pyrido
pyrimidin
amine
alk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4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德克 班克
弗瑞妲 博仁史坦恩
鄭岱
郝學詩
提摩西 霍夫曼
蔣季清
金其慧
阿諾 拉科斯特
坎羅 李
劉峻
劉雅胡
裘根 克萊斯 麥波
莫婷婷
潘建鋒
狄恩 保羅 菲利浦斯
屈信
珍 秋茲
謝雲豐
顏珊珊
鄒葉芬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諾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諾華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諾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3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314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9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18Cell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C12N5/0621Eye cells, e.g. cornea, iris pigmented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353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 A61K31/437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the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ntaining a six-membered ring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atom, e.g. quinolizines, naphthyridines, berberine, vincam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7Quinolines; Isoquino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06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not condensed and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48Eye, e.g. artificial te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2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for treating wounds, ulcers, burns, scars, keloi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senses
    • A61P27/02Ophthalm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system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53/00 or C07D455/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4/70539MHC-molecules, e.g. HLA-molec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30Nerves; Brain; Eyes; Corneal cells; Cerebrospinal fluid; Neuronal stem cells; Neuronal precursor cells; Glial cells; Oligodendrocytes; Schwann cells; Astroglia; Astrocytes; Choroid plexus; Spinal cord tiss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52Genes encoding for enzymes or proenzym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5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animal cells
    • C12N15/86Viral vectors
    • C12N15/864Parvoviral vectors, e.g. parvovirus, densovirus
    • C12N15/8645Adeno-associated vi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10Type of nucleic acid
    • C12N2310/20Type of nucleic acid involving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1/00Active agents used in cell culture processes, e.g. differentation
    • C12N2501/70Enzymes
    • C12N2501/72Transferases (EC 2.)
    • C12N2501/727Kinases (EC 2.7.)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2/00Coculture with; Conditioned medium produced by
    • C12N2502/08Coculture with; Conditioned medium produced by cell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C12N2502/085Coculture with; Conditioned medium produced by cells of the nervous system eye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2/00Coculture with; Conditioned medium produced by
    • C12N2502/13Coculture with; Conditioned medium produced by connective tissue cells; generic mesenchyme cells, e.g. so-called "embryonic fibroblasts"
    • C12N2502/1352Mesenchymal stem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2/00Coculture with; Conditioned medium produced by
    • C12N2502/27Lung cells, respiratory tract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10/00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ir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式A2或A1之6-6稠合雙環雜芳基化合物,或其鹽、立體異構體或醫藥組合物及其作為LATS抑制劑之用途;其中變數如本文所定義。

Description

6-6稠合雙環雜芳基化合物及其作為LATS抑制劑之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LATS (大腫瘤抑制激酶)抑制劑。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6-6稠合雙環雜芳基化合物及包含此類化合物之組合物。 本發明亦係關於此類化合物產生用於細胞療法/移植之細胞材料的離體用途。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涉及使用LATS抑制劑產生經擴增之細胞群體的方法,諸如經擴增之眼細胞群體,其例如包含角膜緣幹細胞(LSC)或角膜內皮細胞(CEC),且係關於諸如包含例如角膜緣幹細胞(LSC)或角膜內皮細胞(CEC)的眼細胞之細胞群體,及包含該等細胞之製劑、用途以及治療方法。 本發明亦係關於6-6稠合雙環雜芳基化合物,包含此類化合物之組合物及其用於促進傷口癒合,特定言之治療燒傷、急性及慢性皮膚潰瘍,包括血管潰瘍、糖尿病潰瘍及壓迫性潰瘍,諸如靜脈性腿部潰瘍、糖尿病足潰瘍、壓迫性潰瘍的用途。 本發明另外係關於6-6稠合雙環雜芳基化合物,包含此類化合物之組合物,及其用於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用途以及預防器官損傷及使用或不使用灌注裝置離體維持或改良器官功能之用途。
器官再生及/或治癒是對處理許多嚴重健康問題至關重要的問題。 例如在眼中,已知角膜失明是全世界失明的第三主要原因。全世界全部角膜移植中約一半是用於治療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 角膜是包含不同層之透明組織:角膜上皮、鮑曼氏膜(Bowman's membrane)、基質、德斯密膜(Descemet's Membrane)以及內皮。角膜內皮亦包含單層人類角膜內皮細胞,且經其屏障及離子泵功能幫助維持角膜透明度。其在維持角膜基質與水狀液之間的液體、營養物及鹽的平衡方面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維持透明度,必須保持內皮細胞密度,然而創傷、疾病或內皮營養不良可顯著降低內皮細胞密度。細胞密度亦隨著老化而降低。人類角膜內皮活體內增殖的傾向有限。若細胞密度降至過低,則屏障功能可能受損。內皮屏障功能損失導致角膜水腫及視力損失。大皰性角膜病變的臨床病況可為一種所引起的併發症。 目前,由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引起之失明的唯一治療方法是角膜移植。儘管角膜移植是器官移植最常見形式之一,但所需供體角膜之可獲得性極有限。2012-2013年的全球調查對角膜移植組織的相當短缺進行量化,發現每70次需要僅可獲得一個角膜(Gain等人, (2016) Global Survey of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and Eye Banking. JAMA Ophthalmol. 134:167-173)。 因此非常需要用於為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的治療提供角膜內皮細胞之新穎治療方法。 眼中亦需要保持角膜上皮細胞。角膜上皮由一層基底細胞及多層非角質化分層鱗狀上皮組成。維持角膜的透明度及規則折射表面是至關重要的。其用作角膜基質上的透明可再生保護層,且由位於角膜緣之幹細胞群體補給。在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即角膜緣幹細胞患病或不存在的病況中,健康角膜緣幹細胞數目減少導致角膜上皮更新能力降低。 化學性燒傷或熱灼傷、紫外線及電離輻射,或甚至由於隱形眼鏡磨損;遺傳病症,如無虹膜,以及免疫病症,諸如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及眼部瘢痕性類天疱瘡可能引起角膜緣幹細胞缺乏。角膜緣幹細胞損失可為部分或全部的;且可為單側或雙側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的症狀包括疼痛、畏光、非癒合性疼痛性角膜上皮缺陷、角膜新血管生成、角膜上皮經結膜上皮替代、角膜透明度損失以及最終導致失明的視力下降。 用於治療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產品於2015年獲得歐盟的有條件上市許可(商品名Holoclar®),使其成為歐洲首個含有幹細胞之高級治療藥品(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ATMP)。Holoclar是含有幹細胞的自體人類角膜上皮細胞的離體擴增製劑。自患者獲得健康角膜緣組織的活檢組織,進行離體擴增且冷凍直至手術。為了向患者投與,解凍之細胞在包含纖維蛋白的膜上生長,接著手術植入至患者的眼睛上。該療法旨在用於由於物理或化學眼部灼傷引起的中等至重度角膜緣幹細胞缺乏的成人。(Rama P, Matuska S, Paganoni G, Spinelli A, De Luca M, Pellegrini G. (2010) Limbal stem-cell therapy and long-term corneal regeneration. N Engl J Med. 363:147-155)。然而,該方法之侷限性在於其僅用於自體使用,且在一隻眼睛中必須有足夠的存活角膜緣,以允許自患者提取至少1-2平方毫米未受損組織。對於每個特定患者而言亦存在風險,他/她的細胞的培養可能不會成功,且患者不能接受此治療。此外,亦使用鼠類來源之飼養細胞來製備Holoclar細胞製劑,由於疾病傳播風險及用於人類之製劑中的潛在免疫原性,此引入了潛在安全性問題。此外,Holoclar細胞製劑僅含約5%角膜緣幹細胞,如藉由p63α染色所鑑別。 因此非常需要提供用於治療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角膜緣幹細胞的新穎治療方法。 在體內平衡及疾病病況下之功能性肝臟再生對維持基本生理學過程至關重要。儘管肝臟具有顯著的再生可能,但在嚴重急性或慢性肝臟損傷之後,此過程可能受損。肝臟損傷及肝臟再生受損通常導致嚴重發病率及死亡率,且因此需要挽救生命之肝臟移植。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對肝臟移植的需求遠遠超過可用供體器官之供應。因此,許多患者在等待挽救生命之移植時繼續死亡。來自已故供體之分離肝臟移植或來自活供體之部分肝臟移植受到移植物尺寸約束的限制。移植物比受體重量比(GRWR)不足之部分肝臟移植會增加移植物功能障礙及失敗的發生率。提高肝臟再生長之療法可允許移植部分肝臟,否則基於尺寸將視為不適合移植。或者,藉由抑制肝細胞死亡、改良肝功能及修復異常肝臟架構來再生肝臟可使肝功能正常化,防止對移植之需要(Forbes SJ及Newsome PN (2016) Liver regeneration - mechanisms and models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3(8):473-485;Dutkowski P, Linecker M, DeOliveira ML, Müllhaupt B, Clavien PA (2015) Challenges to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Outcomes. Gastroenterology, 148(2):307-323)。 因此,仍迫切需要促進肝臟再生長的更有效的治療劑。 慢性皮膚潰瘍,包括血管潰瘍、糖尿病潰瘍及壓迫性潰瘍,構成一個重大的公共健康問題。傷口護理需求的增加反映在傷口與共患病、死亡率增加與患者生活品質的關聯上(Demidova-Rice TN, Hamblin MR, & Herman IM (2012) Acute and impaired wound healing: pathophysiology and current methods for drug delivery, part 1: normal and chronic wounds: biology, causes, and approaches to care. Advances in skin & wound care 25(7):304-314; Demidova-Rice TN, Hamblin MR, & Herman IM (2012) Acute and impaired wound healing: pathophysiology and current methods for drug delivery, part 2: role of growth factors in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wound healing: therapeutic potential and methods of delivery. Advances in skin & wound care 25(8):349-370)。僅在美國,慢性傷口患者的醫療保健開銷就每年約為250億美元。自從1997年Regranex(PDGF)的批准(其效力有限)以來,未有新的化學實體獲得FDA的批准(Eaglstein WH, Kirsner RS, & Robson MC (2012)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drug approval end points for chronic cutaneous ulcer studies. 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Wound Healing Society [and] the European Tissue Repair Society 20(6):793-796)。本質上,生長因子在傷口床的蛋白水解環境中不穩定。如臨床患者樣品(Demidova-Rice TN, Hamblin MR, & Herman IM (2012) Acute and impaired wound healing: pathophysiology and current methods for drug delivery, part 2: role of growth factors in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wound healing: therapeutic potential and methods of delivery. Advances in skin & wound care 25(8):349-370)中所證實,生長因子療法亦可能遭受創傷中其相應受體的低表現。 因此,迫切需要一種促進慢性傷口患者之傷口癒合的更有效治療劑。 因此,對於影響全身的一系列器官,諸如眼睛、肝臟及皮膚的病況,非常需要促進細胞增殖之新穎治療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化合物、其鹽以及其組合物,其中化合物為LATS (大腫瘤抑制激酶)抑制劑。此等化合物用於針對上文詳述之病況及目的的療法中。 本文中描述本發明之各種態樣。本發明係關於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或立體異構體,其中X1 、環A、R1 、R2 、R3 以及R5 如下文[實施方式]中所定義。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根據式I 或式I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 其中環A、R1 、R2 、R3 以及R5 如下文[實施方式]中所定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治療有效量之根據式A2或其子式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子式及一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合,特定言之醫藥組合,其包含治療有效量之根據式A2或其子式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一或多種治療活性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可用於療法中之化合物及組合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或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其使用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或其立體異構體:其中X1 、X2 、環A、R1 、R2 、R3 以及R5 如下文[實施方式]中所定義。較佳地,鹽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之特定實施例中,化合物或其鹽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之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化合物或其鹽係選自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其使用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或其立體異構體。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其使用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或其立體異構體。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其使用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或其立體異構體。 亦較佳地,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離體進行。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化合物以0.5至100 μM,較佳地0.5至25 μM,更佳地1至20 μM,尤其較佳地約3至10 μM的濃度存在。在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化合物存在12至16天,尤其較佳地,化合物存在14天。在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之另一實施例中,化合物存在一至兩週且隨後細胞在未補充該化合物之生長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較佳地,其中該時間段為一至兩週。在本發明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的一個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或LATS2,或LATS1及LATS2。在一個更佳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在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遺傳修飾該角膜緣幹細胞。在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遺傳修飾該等角膜內皮細胞。較佳地,該遺傳修飾包含向該細胞中引入基因編輯系統,其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在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在產生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之後包含另一步驟,其沖洗彼等細胞以實質上移除本發明化合物。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在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其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在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獲得。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角膜內皮細胞群體,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在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角膜內皮細胞的群體,其藉由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傳遞製劑,其包含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方法獲得之細胞群體及適於經眼傳遞的組合物,其為定位劑。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GelMa (其為甲基丙烯醯胺改性之明膠,且亦稱為明膠甲基丙烯酸酯)。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膠。較佳地,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傳遞製劑具有超過20%角膜緣幹細胞。亦較佳地,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傳遞製劑具有超過20% p63α陽性細胞。在某些較佳態樣中,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方法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獲得的細胞群體僅具有痕量級的本發明化合物。較佳地,在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傳遞製劑中,角膜內皮細胞以超過500個細胞/mm2 之密度存在於細胞傳遞製劑中。在某些較佳態樣中,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方法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獲得的細胞群體僅具有痕量級的本發明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細胞群體。細胞可為如本文描述及/或提供之細胞群體。較佳地,細胞為眼細胞或肝細胞。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細胞為眼細胞。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其中LATS抑制劑是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群體,其中LATS抑制劑是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較佳地,鹽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化合物以0.5至100 μM,較佳地0.5至25 μM,更佳地1至20 μM,尤其較佳地約3至10 μM之濃度存在。在包含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的培養細胞之方法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化合物存在12至16天,尤其較佳地,化合物存在14天。在包含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的培養細胞之方法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化合物存在一至兩週且隨後細胞在未補充該化合物之生長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較佳地,其中該時間段是一至兩週。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或LATS2,或LATS1及LATS2。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遺傳修飾細胞。較佳地,該遺傳修飾包含向該細胞中引入基因編輯系統,其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較佳地,該等細胞為眼細胞。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遺傳修飾角膜緣幹細胞。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遺傳修飾角膜內皮細胞。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培養細胞之方法在產生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之後包含另一步驟,其沖洗彼等細胞以實質上移除本發明化合物。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培養細胞之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其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培養細胞之方法獲得。較佳地,該等細胞為眼細胞。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的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其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的方法獲得。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角膜內皮細胞的群體,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的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角膜內皮細胞之群體,其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的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傳遞製劑,其包含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培養細胞的方法獲得之細胞群體及適於經眼傳遞的組合物,其為定位劑。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GelMa。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膠。較佳地,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傳遞製劑具有超過20%角膜緣幹細胞。亦較佳地,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傳遞製劑具有超過20% p63α陽性細胞。較佳地,角膜內皮細胞以超過500個細胞/mm2 的密度存在於角膜內皮細胞的細胞傳遞製劑中。在某些較佳態樣中,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培養細胞之方法或根據本發明的細胞傳遞製劑獲得之細胞群體僅具有痕量級的本發明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a)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接種細胞群體以產生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細胞群體擴增方法離體進行。較佳地,該等細胞為眼細胞或肝細胞。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細胞為眼細胞。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其包含步驟a)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接種細胞群體以產生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較佳地,LATS抑制劑是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其包含步驟a)在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接種細胞群體以產生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該化合物係選自式A2或其子式或其鹽。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其包含步驟a)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接種細胞群體以產生包含角膜內皮細胞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較佳地,LATS抑制劑是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其包含步驟a)在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的接種細胞群體以產生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經擴增細胞群體。較佳地,該化合物係選自式A2或其子式。亦較佳地,鹽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較佳地,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化合物之群: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以及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亦較佳地,該化合物或其鹽係選自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及(S)-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在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化合物以0.5至100 μM,較佳0.5至25 μM,更佳1至20 μM,尤其較佳約3至10 μM的濃度存在。在與角膜緣幹細胞相關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在步驟a)中,化合物存在12至16天,尤其較佳地,化合物存在14天。在與角膜內皮細胞相關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在步驟a)中,化合物存在一至兩週且隨後進行步驟b),其中細胞在未補充該化合物之生長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較佳地其中該時間段是一至兩週。在與角膜緣幹細胞相關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產生接種量之細胞超過30倍擴增。在與角膜緣幹細胞相關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另一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及其子式之化合物產生接種量之細胞的100倍至2200倍,較佳地600倍至2200倍擴增。在與角膜緣幹細胞相關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產生具有超過20%角膜緣幹細胞的細胞群體。在與角膜緣幹細胞相關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另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產生具有超過50%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在另一態樣中,根據本發明的與角膜緣幹細胞相關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產生具有超過20%表現p63α之細胞群體。在另一態樣中,根據本發明的與角膜緣幹細胞相關的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產生具有超過50%表現p63α的細胞群體。在與角膜內皮細胞相關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產生接種量之細胞超過10倍擴增。在與角膜內皮細胞相關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另一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產生接種量之細胞的15倍至600倍,較佳地20倍至550倍擴增。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或LATS2,或LATS1及LATS2。在一個更佳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細胞群體擴增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基因編輯系統。較佳地,該方法包含使用基因編輯系統,其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亦較佳地,細胞為眼細胞或肝細胞。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細胞為眼細胞。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細胞群體擴增方法進一步包含遺傳修飾角膜緣幹細胞,較佳地其中該遺傳修飾包含向該細胞中引入基因編輯系統,其特異性靶向與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遺傳修飾角膜內皮細胞,較佳地其中該遺傳修飾包含向該細胞中引入基因編輯系統,其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細胞群體擴增方法進一步包含步驟c)沖洗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以實質上移除本發明化合物。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套組,其包含LATS抑制劑、生長培養基及針對細胞群體擴增之說明書。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群體,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群體,其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群體,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群體,其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細胞群體,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與角膜緣幹細胞相關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細胞群體,其藉由根據本發明的與角膜緣幹細胞相關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與角膜內皮細胞相關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其藉由根據本發明的與角膜內皮細胞相關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傳遞製劑,其包含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之細胞群體及適於經眼傳遞的組合物,其為定位劑。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GelMa。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膠。較佳地,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傳遞製劑具有超過20%角膜緣幹細胞。亦較佳地,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傳遞製劑具有超過20% p63α陽性細胞。較佳地,角膜內皮細胞以超過500個細胞/mm2 的密度存在於角膜內皮細胞的細胞傳遞製劑中。在某些較佳態樣中,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細胞傳遞製劑獲得之細胞群體僅具有痕量級的本發明化合物。 在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一些態樣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基因編輯系統。較佳地,基因編輯系統用於遺傳修飾細胞。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之實施例中,遺傳修飾包含減少或消除基因之表現及/或功能,該基因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亦較佳地,基因編輯系統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較佳地,該基因編輯系統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RISPR基因編輯系統、TALEN基因編輯系統、鋅指核酸酶基因編輯系統、大範圍核酸酶基因編輯系統、AAV載體驅動同源重組及基於慢病毒載體之基因組編輯技術。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經分離細胞群體,其中超過10%、20%、30%、40%、50%、60%、70%、80%或90%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較佳地,超過20%為角膜緣幹細胞。更佳地,超過50%為角膜緣幹細胞。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超過70%為角膜緣幹細胞。尤其較佳地,超過90%為角膜緣幹細胞。在一個實施例中,細胞已經基因編輯。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經分離細胞群體,其中超過10%、20%、30%、40%、50%、60%、70%、80%或90%細胞為p63α表現細胞。較佳地,超過20%為p63α陽性。更佳地,超過50%為p63α陽性。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超過70%為p63α陽性。尤其較佳地,超過90%為p63α陽性。在一個實施例中,細胞已經基因編輯。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其中該等細胞中之一或多者包含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的一或多個核酸殘基的非天然存在之插入或缺失,其中插入及/或缺失導致降低或消除該基因的表現或功能。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基因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2M、HLA-A、HLA-B及HLA-C。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該等細胞具有經遺傳修飾水準之B2M表現。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其中該等細胞中之一或多者包含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的一或多個核酸殘基的非天然存在之插入或缺失,其中插入及/或缺失導致降低或消除該基因的表現或功能。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基因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2M、HLA-A、HLA-B及HLA-C。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該等細胞具有經遺傳修飾水準之B2M表現。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或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其已經基因編輯。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其已經基因編輯。較佳地,基因編輯藉由CRISPR執行。亦較佳地,B2M基因經編輯。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生長促進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生長促進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角膜緣幹細胞生長促進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較佳地,LATS抑制劑是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角膜緣幹細胞生長促進劑,其包含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角膜內皮細胞生長促進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較佳地,LATS抑制劑是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角膜內皮細胞生長促進劑,其包含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根據本發明的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及至少一種醫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較佳地,組合物進一步包含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增殖培養基,其包含LATS抑制劑及生長培養基。較佳地,LATS抑制劑是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增殖培養基,其包含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及生長培養基。在一個實施例中,細胞增殖培養基另外包含如本文所提供之細胞。較佳地,細胞增殖培養基另外包含眼細胞。在另一實施例中,細胞增殖培養基另外包含角膜緣幹細胞。較佳地,角膜緣幹細胞在懸浮液中。在另一實施例中,細胞增殖培養基包含角膜內皮細胞。較佳地,角膜內皮細胞在懸浮液中。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及如本文描述及/或提供之細胞群體的細胞。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及眼細胞。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及角膜緣幹細胞。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及角膜內皮細胞。較佳地,LATS抑制劑是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根據本發明的式A1之化合物及角膜緣幹細胞。在一個替代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根據本發明的式A1之化合物及角膜內皮細胞。較佳地,細胞製劑進一步包含生長培養基。尤其較佳地,細胞製劑進一步包含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傳遞製劑,其包含根據本發明的細胞製劑及適於經眼傳遞的組合物,其為定位劑。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GelMa。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膠。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傳遞製劑,其包含根據本發明的細胞製劑及適於經眼傳遞的組合物,其為定位劑。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GelMa。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膠。在某些較佳態樣中,根據本發明的細胞製劑僅具有痕量級之本發明化合物。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細胞傳遞製劑中的超過20%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細胞傳遞製劑中超過20%細胞為p63α表現細胞。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眼細胞傳遞製劑,其包含根據本發明的細胞製劑及適於經眼傳遞的組合物,其為定位劑。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定位劑是GelMa。較佳地,角膜內皮細胞在懸浮液中。在一個替代實施例中,角膜內皮細胞以超過500個細胞/mm2 的密度存在於細胞傳遞製劑中。尤其較佳地,角膜內皮細胞以1000至3500個細胞/mm2 ,更佳2000至約3000個細胞/mm2 的密度存在。在某些較佳態樣中,根據本發明的細胞製劑僅具有痕量級之本發明化合物。 較佳地,根據本發明的方法或細胞製劑中的生長培養基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補充有胎牛血清(FBS)之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DMEM)、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細胞無血清(SF)培養基、X-VIVO15培養基及DMEM/F12,其視情況補充有氯化鈣;較佳X-VIVO15培養基。 較佳地,根據本發明的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包含是Optisol或PBS (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之溶液,且該冷凍貯藏溶液另外包含丙三醇、二甲亞碸、丙二醇或乙醯胺。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套組,其包含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及LATS抑制劑。較佳地,LATS抑制劑是根據本發明的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套組,其包含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及根據本發明的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較佳地,套組具有使用說明書。在一個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是定位劑或局部滴眼劑。較佳地,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是定位劑。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套組進一步包含角膜緣幹細胞。在套組之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是定位劑,其為GelMa。在套組之一個替代特定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是定位劑,其為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膠。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套組中超過20%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套組中超過20%細胞為p63α表現細胞。在一個替代特定實施例中,套組包含角膜內皮細胞。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的角膜內皮細胞之組合物是定位劑,其是GelMa。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角膜內皮細胞以單層存在。較佳地,角膜內皮細胞以超過500個細胞/mm2 的密度存在。尤其較佳地,角膜內皮細胞以1000至3500個細胞/mm2 ,更佳地2000至約3000個細胞/mm2 的密度存在。 在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是定位劑,其是生物基質。較佳地,根據本發明的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定位劑:纖維蛋白、膠原蛋白、明膠、纖維素、羊膜、纖維蛋白膠、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GelMA、包含聚合物之定位劑、交聯聚合物,或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之水凝膠:玻尿酸、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泊洛沙姆(poloxamer)、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乳酸交酯-共-乙交酯)、海藻酸鹽、明膠、膠原蛋白、纖維蛋白原、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瓜爾膠、結冷膠、瓜爾豆膠、黃原膠及羧基甲基纖維素,以及其衍生物、其共聚物以及其組合。在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是定位劑,其為GelMa、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膠。在根據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是定位劑,其是GelMa。在根據本發明的其他特定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是定位劑,其為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膠。較佳地,定位劑是纖維蛋白膠。纖維蛋白膠在此項技術中已知,包括(例如)TISSEEL VH纖維蛋白密封劑(Baxter AG, Vienna, Austria) (Panda等人, 2009, Indian J Ophthalmol. 九月-十月; 57(5): 371-379)。在一個實施例中,纖維蛋白膠用於傳遞角膜緣幹細胞。在另一實施例中,GelMa用於傳遞角膜內皮細胞。 在根據本發明的更佳實施例中,其中角膜緣幹細胞與定位劑組合存在,超過10%、20%、30%、40%、50%、60%、70%、80%或90%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較佳地,超過20%為角膜緣幹細胞。更佳地,超過50%為角膜緣幹細胞。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超過70%為角膜緣幹細胞。尤其較佳地,超過90%為角膜緣幹細胞。 在根據本發明的其他較佳實施例中,其中細胞與定位劑組合存在,超過10%、20%、30%、40%、50%、60%、70%、80%或90%細胞為p63α表現細胞。較佳地,超過20%為p63α陽性細胞。更佳地,超過50%為p63α陽性細胞。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超過70%為p63α陽性細胞。尤其較佳地,超過90%為p63α陽性細胞。 在根據本發明的更佳實施例中,角膜內皮細胞與定位劑組合存在。較佳地,角膜內皮細胞為單層。更佳地,角膜內皮細胞以超過500個細胞/mm2 的密度存在。尤其較佳地,角膜內皮細胞以1000至3500個細胞/mm2 ,更特定言之較佳地2000至約3000個細胞/mm2 的密度存在。 在本發明的其他尤其較佳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或LATS2,或LATS1及LATS2。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更特定言之較佳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 在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 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S)-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異丙基-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 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 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以及(R)-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亦較佳地,該化合物或其鹽係選自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及(S)-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較佳地,該化合物或其鹽是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 在根據本發明的尤其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以0.5至100 μM,較佳地0.5至25 μM,更佳地1至20 μM,尤其較佳地約3至10 μM之濃度存在。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移植細胞群體至個體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細胞培養方法或LATS抑制方法獲得之細胞群體。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將眼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眼睛上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細胞培養方法或LATS抑制方法獲得之細胞群體,其中該等細胞為眼細胞。較佳地,眼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或角膜內皮細胞。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眼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細胞培養方法或LATS抑制方法獲得的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藉由用包含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的細胞增殖培養基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來擴增該群體,較佳地沖洗該等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以實質上移除LATS抑制劑,且將該等細胞投與至該個體之角膜上。較佳地,該細胞群體在該投與之前與生物基質組合。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該細胞群體在該投與之前與生物基質組合,其為GelMA。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該細胞群體在該投與之前與纖維蛋白膠組合。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細胞群體與載劑組合,該載劑為隱形眼鏡。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與為GelMA之生物基質組合,且GelMA在載劑上聚合,該載劑為隱形眼鏡。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與纖維蛋白膠及隱形眼鏡組合。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角膜內皮細胞之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細胞培養方法或LATS抑制方法獲得的角膜內皮細胞之群體。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角膜內皮細胞之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藉由用包含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的細胞增殖培養基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來擴增該群體,沖洗該等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以實質上移除LATS抑制劑,且將該等細胞投與至該個體之角膜上。較佳地,該等細胞在該投與之前與生物基質組合。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該等細胞在該投與之前與生物基質組合,其為GelMA。在一個更特定實施例中,該角膜內皮細胞與生物基質組合,該生物基質生物列印至眼表面。尤其較佳地,該等角膜內皮細胞與是GelMA之生物基質組合,且藉由光觸發之反應聚合GelMA來生物列印至眼表面。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眼睛之方法,其包含將細胞與生物基質組合形成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將混合物注入至個體眼睛或將混合物施加至個體眼睛的表面上,且藉由使用光源(諸如紫外線A或白光源)將該等細胞引導及固定至諸如角膜上,將該等細胞生物列印至眼睛中或生物列印至眼睛上。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源產生波長為至少350 nm之光。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源產生350 nm至420 nm範圍內之光。舉例而言,LED光源可用於製造波長為365 nm或405 nm,或高於350 nm的任何其他波長之光,或可使用具有帶通濾波器之汞燈製造波長為365 nm之光。在另一實施例中,光源產生明顯白光,其波長例如在400 nm至700 nm範圍內。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為眼細胞,諸如角膜細胞,例如角膜內皮細胞。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角膜內皮細胞之群體移植至個體眼睛的方法,其包含在包含LATS抑制劑之細胞增殖培養基中培養角膜內皮細胞群體,將角膜內皮細胞與生物基質組合形成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將混合物注入至個體眼睛,且藉由使用此類UVA或LED或可見光源之光源將細胞引導及固定至角膜上,從而將細胞生物列印至眼睛中。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LATS抑制劑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的方法。較佳地,LATS抑制劑是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方法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在較佳特定實施例中,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進一步包含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或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其中該等細胞為眼細胞。較佳地,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細胞群體,該細胞群體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其中該等細胞為眼細胞。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根據本發明的細胞傳遞製劑,其中該等細胞為眼細胞。在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本發明將包含眼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眼睛的方法步驟。較佳地,眼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或角膜內皮細胞。在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本發明將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步驟。在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的替代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本發明將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步驟。在根據本發明的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的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獲得的細胞群體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試劑同時或依序投與:地塞米松、環孢靈、托普黴素及頭孢唑林。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將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方法中的YAP (yes相關蛋白)調節劑,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獲得的細胞群體。較佳地,該YAP調節劑是LATS抑制劑。較佳地,該等細胞為眼細胞。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將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角膜上之方法中的YAP (yes相關蛋白)調節劑,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獲得的細胞群體。較佳地,該YAP調節劑是LATS抑制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方法中的YAP調節劑,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獲得的細胞群體。較佳地,該YAP調節劑是LATS抑制劑。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將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角膜上之方法中的YAP (yes相關蛋白)調節劑,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獲得的細胞群體。較佳地,該YAP調節劑是LATS抑制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之方法中的YAP調節劑,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獲得的細胞群體。較佳地,該YAP調節劑是LATS抑制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治療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細胞群體,其中該群體已在能夠抑制LATS1及LATS2激酶活性之試劑存在下生長;由此誘發YAP移位及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在另一實施例中,試劑是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較佳地,該等細胞為眼細胞。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本發明的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療法中或用作藥劑。較佳地,化合物用於眼部疾病或病症中。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眼部疾病或病症之LATS抑制劑,較佳地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化合物。較佳地,化合物是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本發明的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藥劑。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本發明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藥劑。 在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化合物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LATS抑制劑或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用於製造藥劑之用途的較佳特定實施例中,該用途進一步包含LATS抑制用於細胞群體中之方法或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 在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化合物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LATS抑制劑或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用於製造藥劑之用途的另一較佳特定實施例中,該用途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的細胞群體。在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化合物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LATS抑制劑或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用於製造藥劑之用途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用途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根據本發明的細胞傳遞製劑。在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化合物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LATS抑制劑或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用於製造藥劑之用途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用途包含根據本發明將包含眼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角膜上的方法步驟。在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化合物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LATS抑制劑或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用於製造藥劑之用途的更佳實施例中,該用途包含根據本發明將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角膜上的方法步驟。在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化合物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LATS抑制劑或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用於製造藥劑之用途的另一更佳實施例中,該用途包含根據本發明將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角膜上的方法步驟。在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化合物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LATS抑制劑或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用於製造藥劑之用途的特定實施例中,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傳遞製劑獲得的細胞群體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試劑同時或依序投與:地塞米松、環孢靈、托普黴素及頭孢唑林。 在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眼部疾病或病症與角膜緣幹細胞缺乏相關。在更佳實施例中,眼部疾病或病症是角膜緣幹細胞缺乏。更佳地,眼部疾病或病症是由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損傷或病症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化學性燒傷、熱灼傷、輻射損傷、無虹膜、鞏膜角膜、多發性內分泌瘤、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Stevens Johnson syndrome)、眼部瘢痕性類天疱瘡、膠原血管疾病、使用隱形眼鏡引起的慢性非自體免疫性發炎性病症、乾眼病、紅斑、葡萄球菌性邊緣角膜炎(包括細菌、真菌及病毒性角膜炎)、翼狀胬肉或贅瘤、多次眼部手術後出現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翼狀胬肉或贅瘤切除或超低溫療法;以及由選自由防腐劑(硫柳汞、苯甲烴銨)、局部麻醉劑、匹魯卡品、β阻斷劑、絲裂黴素、5-氟尿嘧啶、硝酸銀組成之群的藥物療法以及引起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之經口藥物療法產生的藥物療法毒性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尤其較佳地,眼部疾病或病症是由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損傷或病症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化學性燒傷、無虹膜、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及使用隱形眼鏡。 在根據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眼部疾病或病症與降低之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有關。在更佳實施例中,眼部疾病或病症是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更佳地,眼部疾病或病症是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其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泡性角膜病變)、角膜移植失敗、後部多形性角膜營養不良、先天性遺傳性內皮萎縮、X連鎖性角膜內皮營養不良、無虹膜及角膜內皮炎。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眼部疾病或病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泡性角膜病變)以及角膜移植失敗。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促進傷口癒合,特定言之治療或改善灼傷、急性及慢性皮膚潰瘍症狀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有效量的LATS抑制劑。 在特定其他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傷口癒合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可用於促進傷口癒合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可用於製造用以促進傷口癒合之藥劑的化合物及組合物。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促進傷口癒合,特定言之治療或改善灼傷、急性皮膚潰瘍及慢性皮膚潰瘍症狀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及視情況選用之第二治療劑,其是本發明之另一化合物或一種其他類型之治療劑。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促進眼部傷口癒合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眼睛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發明化合物。在一個實施例中,眼部傷口是角膜傷口。在其他實施例中,眼部傷口是損傷或手術傷口。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可用於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中的化合物及組合物。在特定其他態樣內,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可用於製造用以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藥劑的化合物及組合物。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特定言之用於治療邊緣移植物移植後的肝臟再生長不足;支持大規模肝切除術後剩餘肝臟塊體的提高之再生長;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臟衰竭、藥物誘發之肝臟損傷、自體免疫性肝炎、缺血性及充血性肝病後患者肝臟的再生;以及治療由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慢性病毒性B及C型肝炎、血色素沉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威爾森氏病(Wilson's disease)以及藥物誘發性肝纖維化引起的慢性肝臟損傷及潛在肝纖維化,以改良再生能力及加速纖維化消退,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發明化合物及視情況選用之第二治療劑,其為本發明之另一化合物或一種其他類型之治療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產生用於細胞療法及/或移植的細胞材料之方法,其包含離體使用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細胞材料可包含眼、肝臟或皮膚細胞。 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的方法,其包含離體使用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肝細胞群體擴增之離體方法,其包含使用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勢將自以下[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顯而易知。
LATS LATS是大腫瘤抑制激酶的縮寫名稱。如本文所用之LATS係指LATS1及/或LATS2。如本文所用之LATS1係指大腫瘤抑制激酶1且LATS2係指大腫瘤抑制激酶2。LATS1及LATS2皆具有絲胺酸/蘇胺酸蛋白激酶活性。LATS1及LATS2已分別獲得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基因命名委員會(Human Genome Organisation (HUGO) Gene Nomenclature Committee)標識符:HGNC ID 6514及HGNC ID 6515。LATS1在此項技術中有時亦稱為WARTS或wts,且LATS2在此項技術中有時稱為KPM。代表性LATS序列包括(但不限於)獲自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蛋白質資料庫的蛋白質序列,寄存編號NP_004681.1 (LATS1)及NP_001257448.1 (LATS1)及NP_055387.2 (LATS 2),如下文所示。 LATS1 : NP_004681.1 (絲胺酸/蘇胺酸-蛋白激酶LATS1同功異型物1,智人)(SEQ ID NO: 1:) LATS1:絲胺酸/蘇胺酸-蛋白激酶LATS1同功異型物2[智人] NCBI參考序列:NP_001257448.1 (SEQ ID NO: 2:)LATS 2:NP_055387.2絲胺酸/蘇胺酸-蛋白激酶LATS2 [智人]. ((SEQ ID NO: 3:) 認為LATS不利地調整YAP1活性。「YAP1」係指yes相關蛋白1,亦稱為YAP或YAP65,其為充當參與細胞增殖之基因的轉錄調節因子的蛋白質。LATS激酶為絲胺酸/蘇胺酸蛋白激酶,其已顯示直接磷酸化YAP,導致其細胞質保留及不活化。在無LATS磷酸化之情況下,YAP移位至細胞核中,與DNA結合蛋白TEAD形成複合物,且導致下游基因表現。(Barry ER & Camargo FD (2013) The Hippo superhighway: signaling crossroads converging on the Hippo/Yap pathway in 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 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 25(2):247-253.; Mo JS, Park HW, & Guan KL (2014) The Hippo signaling pathway in stem cell biology and cancer. EMBO reports 15(6):642-656; Pan D (2010) The hippo signaling pathway in development and cancer. Developmental cell 19(4):491-505.) Hippo/YAP路徑涉及於哺乳動物系統,包括多種癌症中的許多細胞類型及組織中。特定言之,Hippo路徑明顯涉及於腸道、胃及食道、胰臟、唾液腺、皮膚、乳腺、卵巢、前列腺、腦及神經系統、骨骼、軟骨細胞、脂肪細胞、肌細胞、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骨髓細胞、腎臟及肺中。參看Nishio等人, 2017,Genes to Cells 22:6-31。LATS1 LATS2 抑制 游離形式或呈鹽形式之式A1或其子式化合物為LATS1及/或LATS2的強效抑制劑。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游離形式或呈鹽形式之式A2或其子式化合物為LATS1及LATS2的強效抑制劑。 化合物針對LATS1的抑制功效藉由如下文實例A1中所述之LATS1生物化學HTRF分析法分析。本發明化合物針對LATS1 (以 μM為單位之LATS1 IC50 )之抑制功效報導於表1A中。應注意IC50 超過1 μM的化合物視為失活。 所選化合物針對LATS2的抑制功效藉由如下文實例A3中所述之LATS2生物化學卡尺分析法分析。本發明化合物針對LATS2 (以 μM為單位之LATS2 IC50 )之抑制功效亦報導於表1A中。應注意IC50 超過1 μM的化合物視為失活。LATS 抑制劑 因此,本發明係關於式A2化合物: \或其鹽或立體異構體,其中 X1 是CH或N; 環A為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以及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其限制條件為當X1 為CH時,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由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其限制條件為: (1) 當X1 為N,環A為4-嘧啶基或3-氟-4-嘧啶基,R1 為H或甲基,R3 為H或Cl且R5 為H時;則R2 不為如下C2 - 4 烷基,其經選自-NH2 、C1 - 6 烷基胺基或第三丁基-胺甲醯基-胺基之取代基取代且視情況進一步經未經取代之苯基取代;以及 (2) 當X1 為N,環A為吲唑-5-基,R1 、R3 及R5 為H時;則R2 不為經-NH2 取代之C4 烷基。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術語「本發明化合物」係指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以及全部立體異構體(包括非對映異構體及對映異構體)、旋轉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及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包括氘取代),以及本身形成之部分。本文描述本發明之各種(所列舉的)實施例。應認識到在各實施例中指定之特徵可與其他指定特徵組合,以提供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當實施例描述為「根據」前述實施例時,前述實施例包括其子實施例,例如使得當實施例20描述為「根據」實施例1至19時,實施例1至19包括實施例19及19A。 實施例1.一種式A2之化合物或其鹽,其如上文所述。實施例2.根據實施例1之式A2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環A為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選自N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以及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以及C3 - 6 環烷基。 實施例3. 根據實施例1之式A2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氰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以及C3 - 6 環烷基; 或選自,其各自為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 實施例4. 根據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NH2 ; 或為,其未經取代或經C1-6 烷基取代。 實施例5. 根據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 實施例6. 根據實施例1至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實施例7. 根據實施例1至6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實施例8. 根據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9. 根據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0. 根據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1. 根據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2. 根據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 根據實施例1至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4. 根據實施例1至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5. 根據實施例1至6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6. 根據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7. 根據實施例1至4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8. 根據實施例1至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8A. 根據實施例1至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9. 根據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氰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以及C3 - 6 環烷基; 或選自,其各自為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 實施例20. 根據實施例1至19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係選自氫、甲基及乙基。 實施例21.根據實施例1至20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是甲基。 實施例22. 根據實施例1至20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是氫。 實施例23. 根據實施例1至22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 -C(O)R8 ,其中R8 為R0 ; (vii) -S(O)2 C1-6 烷基; (v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以及R0 ; (ix)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及O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以及 (x)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c)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24. 根據實施例1至22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 -C(O)R8 ,其中R8 為R0 ; (vii) -S(O)2 C1-6 烷基; (v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以及R0 ; (ix)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及O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以及 (x)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且其中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取代基(i)至(x)取代之C1 - 8 烷基的C原子是R2 至不為-CH2 -基團的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點;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c)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25. 根據實施例1至23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羥基或-C(O)H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C1 - 6 烷氧基以及未經取代或經-C(O)OH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v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以及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或-C(O)-C1 - 6 烷氧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26. 根據實施例1至2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C1-6 鹵烷基; (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以及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27. 根據實施例1至26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為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的C1 - 8 烷基:C1 - 6 鹵烷基及-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28. 根據實施例1至27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8 烷基。 實施例29. 根據實施例1至27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C1 - 6 鹵烷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30. 根據實施例1至27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O-C1 - 6 烷基-OH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31. 根據實施例1至26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之C3 - 6 環烷基:C1 - 6 鹵烷基、C1 - 6 烷基胺基、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32. 根據實施例1至26及31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之C3 - 6 環烷基。 實施例33. 根據實施例1至26及31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經C1 - 6 烷基或C1 - 6 鹵烷基取代之C3 - 6 環烷基。 實施例34. 根據實施例1至2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異丙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甲基-丁-2-基、2,4,4-三甲基戊-2-基、 ; 其中「*」表示R2 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實施例34A. 根據實施例1至2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 實施例35. 根據實施例1至23及25至27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正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 。 實施例36. 根據實施例1至27、34及3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實施例37. 根據實施例1至27、29及34至36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38. 根據實施例1至27、30及34至36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 實施例39. 根據實施例1至27、31及34至36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40. 根據實施例1至26、31、34及3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 實施例41. 根據實施例1至26、31、33至35及40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實施例42. 根據實施例1至26、31、33至35及40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43. 根據實施例1至26、31、32、34、35及40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44. 根據實施例1至23、25至30、及35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正丙基、異丙基及第三丁基。 實施例45. 根據實施例1至23、25至30、35及44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正丙基。 實施例46. 根據實施例1至30、35及44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異丙基。 實施例47. 根據實施例1至30、35及44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第三丁基。 實施例48. 根據實施例1至19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X1 是CH;以及 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由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實施例49. 根據實施例1至19及48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X1 為CH;以及 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5或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由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5或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4 烷基及C1 - 4 鹵烷基。 實施例50. 根據實施例1至19、48及49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X1 為CH;以及 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選自N及O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由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C1 - 6 烷基以及C1 - 6 鹵烷基。 實施例51. 根據實施例1至19及48至50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X1 為CH;以及 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6員雜環烷基,其選自哌啶基、哌嗪基及嗎啉基,其中該哌啶基、哌嗪基或嗎啉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羥基及C1 - 6 烷基之取代基取代。 實施例52. 根據實施例1至51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係選自氫、氯及甲基。 實施例53. 根據實施例1至52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是氫。 實施例53A. 根據實施例1至52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是氯。 實施例53B. 根據實施例1至52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是甲基。 實施例54. 根據實施例1至53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5 係選自氫及氯。 實施例55. 根據實施例1至54中任一項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5 是氫。 實施例56. 根據實施例1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該化合物具有式A3:其中 X1 是CH或N;環A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NH2 ; R1 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R2 是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C1-4 鹵烷基,以及 (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或 (b)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或C1 - 6 鹵烷基取代。 實施例57. 根據實施例56之式A2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58. 根據實施例56或實施例57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59.根據實施例56或實施例57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正丙基或未經取代或經三氟甲基取代之第三丁基。 實施例60. 根據實施例1之式A2之化合物或其鹽,其選自:N-(2-環丙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N-二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乙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氧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氧基-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丁基-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乙基-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N-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環己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3-甲基氧雜環丁烷-3-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N-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4-苯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烷磺醯基-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3-二醇;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酸;(1R,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4,4,4-三氟-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N-(1-甲烷磺醯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S)-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乙酸;(2R)-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甲酯;(1S,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乙氧基)乙-1-醇;2-(羥基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3-二醇;3-甲基-3-(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醯胺基)丁酸;2-(吡啶-4-基)-N-(1,1,1-三氟-3-苯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二甲基胺基)環氧乙烷-4-基]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酸;N-(2-甲烷磺醯基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金剛烷-1-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N-[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丙醯胺;4,4,4-三氟-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酸;N-[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丙烷-2-磺醯胺;2-(吡啶-4-基)-N-[3-(1H-1,2,3,4-四唑-5-基)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4,4,4-三氟-2,3-二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基)甲醇;N-(3-甲氧基環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R,2R)-1-N,2-N-二甲基-1-N-[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環己烷-1,2-二胺;(1s,3s)-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甲酯;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乙酯;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1s,3s)-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2-(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N-(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丁-3-炔-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r,3s)-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1-醇;2,3-二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2-(吡啶-4-基)-N-(2,4,4-三甲基戊-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戊-3-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1-(嗎啉-4-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第三丁氧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4-三氟-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N-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N-[1-(1H-吲哚-3-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4-氟苯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苯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氟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4-氟苯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乙-1-醇;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甲基)環戊-1-醇;N,N-二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氧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3-甲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6-{[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己酸;N-(3-氟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氟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酸;N-(1-苯基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2-(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丙基)乙酸甲酯;N-(2-甲基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腈;N-(6-胺基己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胺基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腈;N-[2-甲基-1-(2-甲基哌啶-1-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基)胺;N-(1-胺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環戊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2-胺;2-[1-(苯磺醯基)-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N-第三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氯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2-甲基丁-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乙基-2-(3-氟吡啶-4-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1-[2-甲基-2-({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2-(3-氟吡啶-4-基)-N-甲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乙基-2-(3-甲基吡啶-4-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甲氧基-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2-(3-氯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2,4-二甲基戊-2-醇;2-(3-氯吡啶-4-基)-N-環戊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2-(3-氯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2-甲基丙氧基)-2-甲基丙-2-醇;N-甲基-2-(3-甲基吡啶-4-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4-甲烷磺醯基-2-甲基丁-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三氟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2-氯-5-(三氟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3-(1H-1,2,3,4-四唑-5-基)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氟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氟吡啶-4-基)-N-甲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氟吡啶-4-基)-N-甲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1-甲基環丙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2-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4-{4-[(1-甲基環丙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3-甲腈;2-{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H-吲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5-二甲基-1H-吡唑-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4-羥基-2,4-二甲基戊-2-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3-甲腈;2-(3,5-二氟吡啶-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3-二氟吡啶-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3-噻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2-(三氟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1-甲基環丙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2-甲腈;N-(1-甲基環丙基)-2-(1,2-噁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二甲基-1,2-噁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咯并[2,3-b]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1H-吡咯并[2,3-b]吡啶-3-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1H-吡咯并[3,2-b]吡啶-1-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丁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嘧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2-(3,5-二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2,4-二甲基戊-2-醇;N-丙基-2-{7H-吡咯并[2,3-d]嘧啶-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環丙基-1H-吡唑-4-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吡啶-4-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1R)-1-苯基乙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5-甲基-1H-吡唑-4-基)-N-[(1R)-1-苯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1-甲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5-基)-N-[(1R)-1-苯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乙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噠嗪-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3-噁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H-咪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咪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咯并[3,2-b]吡啶-1-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1,2,3-三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2-噁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2H-1,2,3,4-四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H-吡唑-4-基)-N-[1-(吡啶-4-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1-甲基-1H-吡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2-(1-甲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1-甲基-1H-吡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2-(1H-吡唑-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5-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吡啶-4-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1-{[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丙基)甲醇;2-(1-甲基-1H-吡唑-5-基)-N-[1-(吡啶-4-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乙基-1H-吡唑-4-基)-N-(2-甲基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胺基-2-甲基丙-2-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8-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8-甲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5-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5-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4-(第三丁基胺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5-基]胺基}乙氧基)乙-1-醇;N-(4-甲氧基-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2-甲基-1-(丙-2-基氧基)丙-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2S)-丁-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2R)-丁-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1-甲氧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丁-1-醇;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2,2-二甲基-1-[2-(吡啶-4-基)-1,7-㖠啶-4-基]哌啶-4-醇;2,4-二甲基-4-{[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戊-2-醇;N-環戊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丁基)胺;N,N-二乙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N-丙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3-甲基-1H-吡唑-4-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2-(2-胺基嘧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1H-吡咯并[2,3-b]吡啶-4-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噠嗪-4-基)-1,7-㖠啶-4-胺;2-(2-胺基吡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N-二乙基-2-(3-氟吡啶-4-基)-1,7-㖠啶-4-胺;(3-{[2-(3-氟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3-甲基丁基)二甲基胺;2-(3-氟吡啶-4-基)-N-甲基-N-(丙-2-基)-1,7-㖠啶-4-胺;2-(3-氟吡啶-4-基)-4-(哌啶-1-基)-1,7-㖠啶;2-(3-氟吡啶-4-基)-4-(嗎啉-4-基)-1,7-㖠啶;N-第三丁基-2-(3-氟吡啶-4-基)-1,7-㖠啶-4-胺;2-(3-氟吡啶-4-基)-N-(2-甲基丁-2-基)-1,7-㖠啶-4-胺;2-{[2-(3-氟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2-甲基丙-1-醇;1-[2-(3-氯吡啶-4-基)-1,7-㖠啶-4-基]-2,2-二甲基哌啶-4-醇;2-(3-氟吡啶-4-基)-N-[2-甲基-1-(嗎啉-4-基)丙-2-基]-1,7-㖠啶-4-胺;4-(4-甲基哌嗪-1-基)-2-(吡啶-4-基)-1,7-㖠啶;4-(哌嗪-1-基)-2-(吡啶-4-基)-1,7-㖠啶;4-(2-甲基哌啶-1-基)-2-(吡啶-4-基)-1,7-㖠啶;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1,7-㖠啶-4-胺;2-甲基-N1-(2-(吡啶-4-基)-1,7-㖠啶-4-基)丙-1,2-二胺;N-(氧雜環丁烷-3-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4-(3,3-二甲基哌嗪-1-基)-2-(吡啶-4-基)-1,7-㖠啶;2,2-二甲基-4-(2-(吡啶-4-基)-1,7-㖠啶-4-基)嗎啉;N-(1-甲基環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2,2-二甲基-N1-(2-(吡啶-4-基)-1,7-㖠啶-4-基)丙-1,3-二胺;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1,7-㖠啶-4-基)丙-1,2-二胺;4-(2-甲基哌嗪-1-基)-2-(吡啶-4-基)-1,7-㖠啶;2-甲基-N 1 -(2-(吡啶-4-基)-1,7-㖠啶-4-基)丙-1,3-二胺;(R )-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1,7-㖠啶;N-(第三丁基)-N-甲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 -(1-甲基環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嘧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2-甲基-1-((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酯;(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酯;2-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乙-1,2-二胺;N,N ,2-三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醯胺;N 1 ,3-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2,2-二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酯;2,2-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丁醯胺;(R )-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 ]嘧啶;2,3-二甲基-N 2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2,3-二胺;(S )-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 ]嘧啶;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酸乙酯;N 1 ,N 1 ,2,2-四甲基-N 3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 ]嘧啶-2-基)-1,2,5-噁二唑-3-胺;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醯胺;(S )-1,1,1-三氟-2-甲基-3-((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丙-2-醇;N-第三丁基-2-(3-氯吡啶-4-基)-1,7-㖠啶-4-胺;2-(3-氯吡啶-4-基)-N,N-二乙基-1,7-㖠啶-4-胺;N-((1R,2S)-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S)-N-(第二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S,2R)-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R)-N-(第二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S,2S)-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R,2R)-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 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60A. 根據實施例1之式A2之化合物或其鹽,其選自: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 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1S,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60B. 根據實施例1之式A2之化合物或其鹽,其選自: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60C. 根據實施例1之式A2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該化合物為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 實施例61. 一種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環A為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為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其限制條件為: (1) 當環A為4-嘧啶基或3-氟-4-嘧啶基,R1 為H或甲基,R3 為H或Cl且R5 為H時;則R2 不為經如下C2 - 4 烷基,其選自-NH2 、C1 - 6 烷基胺基或第三丁基-胺甲醯基-胺基之取代基取代且視情況進一步經未經取代之苯基取代;以及 (2) 當環A為吲唑-5-基,R1 、R3 及R5 為H時;則R2 不為經-NH2 取代之C4 烷基。 實施例62. 根據實施例61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環A為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選自N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5-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點且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以及C3 - 6 環烷基。 實施例63. 根據實施例61或實施例62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氰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以及C3 - 6 環烷基;或選自,其各自為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 實施例64. 根據實施例61至63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NH2 ; 或為,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 實施例65. 根據實施例61至63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 實施例66. 根據實施例61至6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 實施例67. 根據實施例61至6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實施例68. 根據實施例61至6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69. 根據實施例61至6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0. 根據實施例61至6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1. 根據實施例61至6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2. 根據實施例61至6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3. 根據實施例61至6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4. 根據實施例61至6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5. 根據實施例61至6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6. 根據實施例61至63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7. 根據實施例61至64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8. 根據實施例61至6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8A. 根據實施例61至6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79. 根據實施例61至63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氰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以及C3 - 6 環烷基; 或選自,其各自為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 實施例80. 根據實施例61至79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係選自氫、甲基及乙基。 實施例81. 根據實施例61至80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是甲基。 實施例82. 根據實施例至61至80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是氫。 實施例83. 根據實施例61至82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 -C(O)R8 ,其中R8 為R0 ; (vii) -S(O)2 C1-6 烷基; (v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以及R0 ; (ix)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及O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以及 (x)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c)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84. 根據實施例61至82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 -C(O)R8 ,其中R8 為R0 ; (vii) -S(O)2 C1-6 烷基; (v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以及R0 ; (ix)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及O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以及 (x)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且其中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取代基(i)至(x)取代之C1 - 8 烷基的C原子是R2 至不為-CH2 -基團的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點。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c)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85. 根據實施例61至83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羥基或-C(O)H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C1 - 6 烷氧基以及未經取代或經-C(O)OH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v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個羥基取代;以及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或-C(O)-C1 - 6 烷氧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86. 根據實施例61至8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C1-6 鹵烷基; (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以及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87. 根據實施例61至8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為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的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及-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88. 根據實施例61至8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89. 根據實施例61至8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C1 - 6 鹵烷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90. 根據實施例61至8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O-C1 - 6 烷基-OH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91. 根據實施例61至8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之C3 - 6 環烷基:C1 - 6 鹵烷基、C1 - 6 烷基胺基、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92. 根據實施例61至86及91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之C3 - 6 環烷基。 實施例93. 根據實施例61至86及91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經C1 - 6 烷基或C1 - 6 鹵烷基取代之C3 - 6 環烷基。 實施例94. 根據實施例61至8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正丙基、異丙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甲基-丁-2-基、2,4,4-三甲基戊-2-基、 ;其中「*」表示R2 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實施例94A. 根據實施例61至8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 實施例95. 根據實施例61至83及85至8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正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 。 實施例96. 根據實施例61至87、94及9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實施例97. 根據實施例61至87、89及94至9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98. 根據實施例61至87、90及94至9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99. 根據實施例61至87、91及94至9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00. 根據實施例61至86、91、94及9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 實施例101. 根據實施例61至86、91、93至95及100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02. 根據實施例61至86、91、93至95及100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03. 根據實施例61至86、91至95、100及102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04. 根據實施例61至83、85至90,及9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正丙基、異丙基及第三丁基。 實施例105.根據實施例61至83、85及90、95及104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正丙基。 實施例106. 根據實施例61至90、95及104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異丙基。 實施例107.根據實施例61至90、95及104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第三丁基。 實施例108. 根據實施例61至107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係選自氫、氯及甲基。 實施例109. 根據實施例61至108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是氫。 實施例109A. 根據實施例61至108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是氯。 實施例109B. 根據實施例61至108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是甲基。 實施例110.根據實施例61至109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5 係選自氫及氯。 實施例111. 根據實施例61至110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5 是氫。 實施例112. 根據實施例61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式V化合物:其中 環A是,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NH2 ; R1 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R2 是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C1-4 鹵烷基或 (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或 (b)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或C1 - 6 鹵烷基取代。 實施例113. 根據實施例112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 實施例114. 根據實施例112或實施例113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15. 根據實施例112或實施例113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16. 根據實施例112至11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 實施例116A. 根據實施例112至115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 實施例117. 根據實施例112至11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18. 根據實施例112至11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19. 根據實施例112至116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20. 根據實施例61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選自:N-(2-環丙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N-二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乙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氧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氧基-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丁基-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乙基-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N-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環己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3-甲基氧雜環丁烷-3-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N-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4-苯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烷磺醯基-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3-二醇;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酸;(1R,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4,4,4-三氟-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N-(1-甲烷磺醯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S)-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乙酸;(2R)-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甲酯;(1S,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乙氧基)乙-1-醇;2-(羥基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3-二醇;3-甲基-3-(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醯胺基)丁酸;2-(吡啶-4-基)-N-(1,1,1-三氟-3-苯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二甲基胺基)環氧乙烷-4-基]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酸;N-(2-甲烷磺醯基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金剛烷-1-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N-[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丙醯胺;4,4,4-三氟-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酸;N-[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丙烷-2-磺醯胺;2-(吡啶-4-基)-N-[3-(1H-1,2,3,4-四唑-5-基)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4,4,4-三氟-2,3-二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基)甲醇;N-(3-甲氧基環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R,2R)-1-N,2-N-二甲基-1-N-[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環己烷-1,2-二胺;(1s,3s)-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甲酯;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乙酯;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1s,3s)-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2-(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N-(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丁-3-炔-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r,3s)-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1-醇;2,3-二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2-(吡啶-4-基)-N-(2,4,4-三甲基戊-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戊-3-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1-(嗎啉-4-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第三丁氧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4-三氟-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N-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N-[1-(1H-吲哚-3-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4-氟苯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苯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氟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4-氟苯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乙-1-醇;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甲基)環戊-1-醇;N,N-二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氧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3-甲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6-{[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己酸;N-(3-氟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氟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酸;N-(1-苯基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2-(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丙基)乙酸甲酯;N-(2-甲基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腈;N-(6-胺基己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胺基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腈;N-[2-甲基-1-(2-甲基哌啶-1-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基)胺;N-(1-胺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環戊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2-胺;2-[1-(苯磺醯基)-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N-第三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氯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2-甲基丁-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乙基-2-(3-氟吡啶-4-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1-[2-甲基-2-({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2-(3-氟吡啶-4-基)-N-甲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乙基-2-(3-甲基吡啶-4-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甲氧基-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2-(3-氯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2,4-二甲基戊-2-醇;2-(3-氯吡啶-4-基)-N-環戊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2-(3-氯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2-甲基丙氧基)-2-甲基丙-2-醇;N-甲基-2-(3-甲基吡啶-4-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4-甲烷磺醯基-2-甲基丁-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三氟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2-氯-5-(三氟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3-(1H-1,2,3,4-四唑-5-基)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氟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氟吡啶-4-基)-N-甲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氟吡啶-4-基)-N-甲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1-甲基環丙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2-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4-{4-[(1-甲基環丙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3-甲腈;2-{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H-吲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5-二甲基-1H-吡唑-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4-羥基-2,4-二甲基戊-2-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3-甲腈;2-(3,5-二氟吡啶-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3-二氟吡啶-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3-噻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2-(三氟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1-甲基環丙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2-甲腈;N-(1-甲基環丙基)-2-(1,2-噁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二甲基-1,2-噁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咯并[2,3-b]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1H-吡咯并[2,3-b]吡啶-3-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1H-吡咯并[3,2-b]吡啶-1-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丁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嘧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2-(3,5-二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2,4-二甲基戊-2-醇;N-丙基-2-{7H-吡咯并[2,3-d]嘧啶-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環丙基-1H-吡唑-4-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吡啶-4-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1R)-1-苯基乙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5-甲基-1H-吡唑-4-基)-N-[(1R)-1-苯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1-甲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5-基)-N-[(1R)-1-苯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乙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噠嗪-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3-噁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H-咪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咪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咯并[3,2-b]吡啶-1-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1,2,3-三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2-噁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2H-1,2,3,4-四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H-吡唑-4-基)-N-[1-(吡啶-4-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1-甲基-1H-吡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2-(1-甲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1-甲基-1H-吡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2-(1H-吡唑-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5-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吡啶-4-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1-{[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丙基)甲醇;2-(1-甲基-1H-吡唑-5-基)-N-[1-(吡啶-4-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乙基-1H-吡唑-4-基)-N-(2-甲基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胺基-2-甲基丙-2-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8-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8-甲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5-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嘧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2-甲基-1-((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酯;(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酯;2-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乙-1,2-二胺;N,N ,2-三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醯胺;N 1 ,3-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2,2-二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酯;2,2-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丁醯胺;(R )-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 ]嘧啶;2,3-二甲基-N 2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2,3-二胺;(S )-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 ]嘧啶;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酸乙酯;N 1 ,N 1 ,2,2-四甲基-N 3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 ]嘧啶-2-基)-1,2,5-噁二唑-3-胺;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醯胺;(S )-1,1,1-三氟-2-甲基-3-((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丙-2-醇;5-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4-(第三丁基胺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5-基]胺基}乙氧基)乙-1-醇;N-((1R,2S)-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S)-N-(第二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S,2R)-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R)-N-(第二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S,2S)-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R,2R)-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and N- 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實施例120A. 根據實施例61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選自: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 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1S,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20B. 根據實施例61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該化合物是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21. 一種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點;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或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的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122. 根據實施例121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選自N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點且該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以及C3 - 6 環烷基。 實施例123. 根據實施例121或實施例122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氰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以及C3 - 6 環烷基; 或選自,其各自為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 實施例124. 根據實施例121至123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NH2 ; 或為,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 實施例125. 根據實施例121至123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 實施例126. 根據實施例121至125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實施例127. 根據實施例121至126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 。 實施例128. 根據實施例121至127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29. 根據實施例121至127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0. 根據實施例121至127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1. 根據實施例121至127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2. 根據實施例121至127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3. 根據實施例121至125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4. 根據實施例121至125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5. 根據實施例121至126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6. 根據實施例121至123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7. 根據實施例121至124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8. 根據實施例121至125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39. 根據實施例121至123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係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氰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以及C3 - 6 環烷基; 或選自,其各自為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 實施例140. 根據實施例121至139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係選自氫、甲基及乙基。 實施例141. 根據實施例121至140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是甲基。 實施例142. 根據實施例121至140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是氫。 實施例143. 根據實施例121至142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 -C(O)R8 ,其中R8 是R0 ; (vii) -S(O)2 C1-6 烷基; (v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以及R0 ; (ix)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及O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以及 (x)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c)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144. 根據實施例121至142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 -C(O)R8 ,其中R8 是R0 ; (vii) -S(O)2 C1-6 烷基; (v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以及R0 ; (ix)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及O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以及 (x)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其中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取代基(i)至(x)取代之C1 - 8 烷基的C原子是R2 至不為-CH2 -基團的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點;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c)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145. 根據實施例121至143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羥基或-C(O)H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C1 - 6 烷氧基以及未經取代或經-C(O)OH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v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以及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或-C(O)-C1 - 6 烷氧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146. 根據實施例121至145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C1-6 鹵烷基; (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 (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以及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147. 根據實施例121至146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及-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148. 根據實施例121至147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149. 根據實施例121至147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C1 - 6 鹵烷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150.根據實施例121至147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或經-O-C1 - 6 烷基-OH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151. 根據實施例121至146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C1 - 6 烷基胺基、R0 以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 實施例152. 根據實施例121至146及151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未經取代之C3 - 6 環烷基。 實施例153.根據實施例121至146及151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經C1 - 6 烷基或C1 - 6 鹵烷基取代之C3 - 6 環烷基。 實施例154. 根據實施例121至145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正丙基、異丙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甲基-丁-2-基、2,4,4-三甲基戊-2-基、 , 其中「*」表示R2 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實施例155. 根據實施例121至143及145至147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正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 。 實施例156. 根據實施例121至147、154及155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實施例157. 根據實施例121至147、149及154至156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58. 根據實施例121至147、150及154至156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 實施例159. 根據實施例121至147、151及154至156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60. 根據實施例121至146、151、154及155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 。 實施例161. 根據實施例121至146、151、153至155及160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62. 根據實施例121至136、151、153至155及160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63. 根據實施例121至136、151、152、154、155及160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實施例164. 根據實施例121至133、135至150,及155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正丙基、異丙基以及第三丁基。 實施例165. 根據實施例121至143、145至150、155及164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正丙基。 實施例166. 根據實施例121至150、155、及164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異丙基。 實施例167. 根據實施例121至150、155及164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第三丁基。 實施例168.根據實施例121至139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實施例169. 根據實施例121至139,及168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5或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5或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C1 - 4 烷基及C1 - 4 鹵烷基。 實施例170. 根據實施例121至139、168,及169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選自N及O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C1 - 6 烷基及C1 - 6 鹵烷基。 實施例171. 根據實施例121至139,及168至170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6員雜環烷基,其選自哌啶基、哌嗪基及嗎啉基,其中該哌啶基、哌嗪基或嗎啉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及C1 - 6 烷基。 實施例172. 根據實施例121至171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係選自氫、氯及甲基。 實施例173. 根據實施例121至172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3 是氫。 實施例174. 根據實施例121至173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5 係選自氫及氯。 實施例175. 根據實施例121至174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5 是氫。 實施例176. 根據實施例121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該化合物具有式VI:其中 環A是,各自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NH2 ; R1 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R2 是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二-C1-6 烷基胺基; (ii) C1-6 鹵烷基; (i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之C1 - 6 烷基;或 (b)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或C1 - 6 鹵烷基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一起形成6員雜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烷基及羥基。 實施例177. 根據實施例176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環A是。 實施例178.根據實施例176或實施例177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係選自乙基、 。 實施例179. 根據實施例176至178中任一項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R2 是第三丁基。 實施例180. 根據實施例121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選自:N-(4-甲氧基-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2-甲基-1-(丙-2-基氧基)丙-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2S)-丁-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2R)-丁-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1-甲氧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丁-1-醇;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2,2-二甲基-1-[2-(吡啶-4-基)-1,7-㖠啶-4-基]哌啶-4-醇;2,4-二甲基-4-{[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戊-2-醇;N-環戊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丁基)胺;N,N-二乙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N-丙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3-甲基-1H-吡唑-4-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2-(2-胺基嘧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1H-吡咯并[2,3-b]吡啶-4-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噠嗪-4-基)-1,7-㖠啶-4-胺;2-(2-胺基吡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N-二乙基-2-(3-氟吡啶-4-基)-1,7-㖠啶-4-胺;(3-{[2-(3-氟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3-甲基丁基)二甲基胺;2-(3-氟吡啶-4-基)-N-甲基-N-(丙-2-基)-1,7-㖠啶-4-胺;2-(3-氟吡啶-4-基)-4-(哌啶-1-基)-1,7-㖠啶;2-(3-氟吡啶-4-基)-4-(嗎啉-4-基)-1,7-㖠啶;N-第三丁基-2-(3-氟吡啶-4-基)-1,7-㖠啶-4-胺;2-(3-氟吡啶-4-基)-N-(2-甲基丁-2-基)-1,7-㖠啶-4-胺;2-{[2-(3-氟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2-甲基丙-1-醇;1-[2-(3-氯吡啶-4-基)-1,7-㖠啶-4-基]-2,2-二甲基哌啶-4-醇;2-(3-氟吡啶-4-基)-N-[2-甲基-1-(嗎啉-4-基)丙-2-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氯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2-(3-氯吡啶-4-基)-N,N-二乙基-1,7-㖠啶-4-胺。 實施例180a. 根據實施例121之式II化合物或其鹽,其中該化合物是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 實施例181.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鹽,其用於眼部疾病或病症,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182. 根據實施例181之式A1化合物或其鹽,其用於眼部疾病或病症,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183. 根據實施例181之式A1化合物或其鹽,其用於眼部疾病或病症,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84. 根據實施例181之式A1化合物或其鹽,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185.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較佳離體產生經擴增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的方法中,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186.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較佳地離體產生經擴增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的方法中,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187. 根據實施例185或186之式A1化合物或其鹽的用途,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188. 根據實施例185或186之式A1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以及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 實施例188A. 根據實施例185或186之式AI化合物或其鹽的用途,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 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1S,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88B. 根據實施例185或186之式AI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88C. 根據實施例185或186之式AI化合物或其鹽的用途,其中該化合物是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 實施例189. 根據實施例185或186之式A1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190. 一種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細胞群體,其中該細胞群體已在式A1化合物或其鹽存在下生長,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190A. 一種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角膜緣幹細胞群體,其中該群體已在式A1化合物或其鹽存在下生長,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為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191. 一種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角膜內皮細胞群體,其中該群體已在式A1化合物或其鹽存在下生長,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192. 根據實施例190或191之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193. 根據實施例190或191之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93A. 根據實施例190或191之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 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1S,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93B. 根據實施例190或191之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93C. 根據實施例190或191之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是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 實施例194. 根據實施例190或191之促進細胞增殖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195.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眼部疾病或病症之藥劑,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196. 根據實施例195之式A1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眼部疾病或病症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197. 根據實施例195之式A1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眼部疾病或病症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以及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 實施例197A. 根據實施例195之式AI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眼部疾病或病症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 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1S,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97B. 根據實施例195之式AI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眼部疾病或病症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197C. 根據實施例195之式AI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眼部疾病或病症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是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 實施例198. 根據實施例195之式A1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眼部疾病或病症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199.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其中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為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鹵素; 氰基; 側氧基; C2 烯基; C2 炔基; C1-6 鹵烷基;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S(O)2 C1-6 烷基;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200. 根據實施例199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201. 根據實施例199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 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 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基)胺; N-(1-胺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甲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5-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5-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3-甲基-1H-吡唑-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2-(2-胺基嘧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 2,2-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2,3-二甲基-N 2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2,3-二胺;N 1 ,N 1 ,2,2-四甲基-N 3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 ]嘧啶-2-基)-1,2,5-噁二唑-3-胺;以及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 實施例202. 根據實施例199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203.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其中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鹵素; 氰基; 側氧基; C2 烯基; C2 炔基; C1-6 鹵烷基;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S(O)2 C1-6 烷基;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204. 根據實施例203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 實施例205. 根據實施例203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 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 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基)胺; N-(1-胺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甲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5-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5-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3-甲基-1H-吡唑-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2-(2-胺基嘧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 2,2-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2,3-二甲基-N 2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2,3-二胺;N 1 ,N 1 ,2,2-四甲基-N 3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 ]嘧啶-2-基)-1,2,5-噁二唑-3-胺;以及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 實施例206. 根據實施例203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207. 一種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鹵素; 氰基; 側氧基; C2 烯基; C2 炔基; C1-6 鹵烷基;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S(O)2 C1-6 烷基;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208. 根據實施例207之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209. 根據實施例207之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的方法,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 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 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基)胺; N-(1-胺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甲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5-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5-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3-甲基-1H-吡唑-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2-(2-胺基嘧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 2,2-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2,3-二甲基-N 2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2,3-二胺;N 1 ,N 1 ,2,2-四甲基-N 3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 ]嘧啶-2-基)-1,2,5-噁二唑-3-胺;以及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 實施例210. 根據實施例207之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的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211.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藥劑,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鹵素; 氰基; 側氧基; C2 烯基; C2 炔基; C1-6 鹵烷基;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S(O)2 C1-6 烷基;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鹵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之苯基;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212. 根據實施例211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的藥劑,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 實施例213. 根據實施例211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 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 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基)胺; N-(1-胺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甲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5-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5-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3-甲基-1H-吡唑-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2-(2-胺基嘧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 2,2-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2,3-二甲基-N 2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2,3-二胺;N 1 ,N 1 ,2,2-四甲基-N 3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 ]嘧啶-2-基)-1,2,5-噁二唑-3-胺;以及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 實施例214. 根據實施例211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中之至少一者。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中之至少一者及至少一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用作藥劑之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醫藥組合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的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亦係關於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單獨或視情況與另一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至少一種其他類型之治療劑組合製造用以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藥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特定言之用於治療邊緣移植物移植後的肝臟再生長不足;支持大規模肝切除術後剩餘肝臟塊體的提高之再生長;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臟衰竭、藥物誘發之肝臟損傷、自體免疫性肝炎、缺血性及充血性肝病後患者肝臟的再生;以及治療由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慢性病毒性B及C型肝炎、血色素沉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威爾森氏病(Wilson's disease)以及藥物誘發性肝纖維化引起的慢性肝臟損傷及潛在肝纖維化,以提高再生能力及加速纖維化消退。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能夠抑制LATS1及LATS2激酶活性之試劑;由此誘發YAP移位及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在另一實施例中,試劑是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能夠抑制LATS激酶活性之試劑;由此誘發YAP移位及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試劑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離體肝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其包含使肝細胞與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接觸。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編輯該等肝細胞的基因。較佳地,該基因編輯靶向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中涉及之基因。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離體擴增肝臟祖細胞群體之方法,其包含使肝臟祖細胞與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接觸。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編輯該等肝臟祖細胞之基因。較佳地,該基因編輯靶向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中涉及之基因。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肝細胞群體,其藉由使肝細胞與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接觸獲得。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藉由肝細胞與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接觸獲得的肝細胞已經基因編輯。較佳地,該基因編輯靶向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中涉及之基因。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肝臟祖細胞群體,其藉由使肝臟祖細胞與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接觸獲得。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藉由使肝臟祖細胞與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接觸獲得的肝臟祖細胞已經基因編輯。較佳地,該基因編輯靶向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中涉及之基因。 實施例215.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鹵素; 氰基; 側氧基; C2 烯基; C2 炔基; C1-6 鹵烷基;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S(O)2 C1-6 烷基;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216. 根據實施例215之式A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217. 根據實施例215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218. 根據實施例215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219.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鹵素; 氰基; 側氧基; C2 烯基; C2 炔基; C1-6 鹵烷基;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S(O)2 C1-6 烷基;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220. 根據實施例219之式A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221. 根據實施例219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以及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 實施例222. 根據實施例219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223. 一種促進傷口癒合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鹵素; 氰基; 側氧基; C2 烯基; C2 炔基; C1-6 鹵烷基;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S(O)2 C1-6 烷基;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224. 根據實施例223之促進傷口癒合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225. 根據實施例223之促進傷口癒合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實施例226. 根據實施例223之促進傷口癒合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實施例227.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傷口癒合之藥劑,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鹵素; 氰基; 側氧基; C2 烯基; C2 炔基; C1-6 鹵烷基;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S(O)2 C1-6 烷基;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實施例228. 根據實施例227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傷口癒合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實施例229. 根據實施例227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傷口癒合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以及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 實施例230. 根據實施例227之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傷口癒合之藥劑,其中該化合物是根據實施例1至180中任一項。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中之至少一者。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中之至少一者及至少一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用作藥劑之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醫藥組合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的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亦係關於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單獨或視情況與另一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至少一種其他類型之治療劑組合製造用以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藥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特定言之用於治療邊緣移植物移植後的肝臟再生長不足;支持大規模肝切除術後剩餘肝臟塊體的提高之再生長;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臟衰竭、藥物誘發之肝臟損傷、自體免疫性肝炎、缺血性及充血性肝病後患者肝臟的再生;以及治療由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慢性病毒性B及C型肝炎、血色素沉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威爾森氏病(Wilson's disease)以及藥物誘發性肝纖維化引起的慢性肝臟損傷及潛在肝纖維化,以提高再生能力及加速纖維化消退。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能夠抑制LATS1及LATS2激酶活性之試劑;由此誘發YAP移位及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在另一實施例中,試劑是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促進傷口癒合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亦係關於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單獨或視情況與另一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至少一種其他類型之治療劑組合製造用以促進傷口癒合之藥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傷口癒合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傷口癒合之方法,其包含治療或改善燒傷、急性及慢性皮膚潰瘍之症狀,其中該皮膚潰瘍包括(但不限於)血管潰瘍、糖尿病潰瘍及壓迫性潰瘍。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促進傷口癒合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能夠抑制LATS1及LATS2激酶活性之試劑;由此誘發YAP移位及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在另一實施例中,試劑是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細胞群體,其中該群體已在能夠抑制LATS1及LATS2激酶活性之試劑存在下生長;由此誘發YAP移位及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在另一實施例中,試劑是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角膜緣幹細胞群體,其中該群體已在能夠抑制LATS1及LATS2激酶活性之試劑存在下生長;由此誘發YAP移位及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在另一實施例中,試劑是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角膜內皮細胞群體,其中該群體已在能夠抑制LATS1及LATS2激酶活性之試劑存在下生長;由此誘發YAP移位及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在另一實施例中,試劑是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眼部傷口癒合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眼睛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發明化合物。在一個實施例中,眼部傷口是角膜傷口。在其他實施例中,眼部傷口是損傷或手術傷口。定義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在上下文中使用的通用術語較佳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具有以下含義,其中可使用之更通用術語可彼此獨立地替換成更具體的定義或保留,因此限定[實施方式]。 除非本文另外指示或與上下文明顯矛盾,否則本文中描述之所有方法可以任何適合順序進行。使用本文所提供之任何及所有實例或例示性措辭(例如「諸如」)僅打算更好地闡明本發明,且並不對另外所主張的本發明之範疇造成限制。 除非本文中另外指示或與上下文明顯矛盾,否則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尤其在申請專利範圍之上下文中)所用的術語「一(a/an)」、「該(the)」及類似術語應解釋為涵蓋單數及複數兩者。 如本文所用,術語「C1 - 8 烷基」係指僅由碳及氫原子組成、不含不飽和度、具有一至八個碳原子且經單鍵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的直鏈或分支鏈烴鏈基。相應地解釋術語「C1 - 4 烷基」。如本文所用,術語「正烷基」係指如本文所定義之直鏈(未分支)烷基。C1-8 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異丙基)、正丁基、正戊基、1,1-二甲基乙基(第三丁基)、-C(CH3 )2 CH2 CH(CH3 )2 以及-C(CH3 )2 CH3 。 如本文所用,術語「C2 - 6 烯基」係指僅由碳及氫原子組成、含有至少一個雙鍵、具有二至六個碳原子且經單鍵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的直鏈或分支鏈烴鏈基。相應地解釋術語「C2 - 4 烯基」。C2 - 6 烯基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烯基、丙-1-烯基、丁-1-烯基、戊-1-烯基、戊-4-烯基及戊-1,4-二烯基。 術語「伸烷基」係指二價烷基。舉例而言,術語「C1 - 6 伸烷基」或「C1 至C6 伸烷基」係指含有1至6個碳原子的二價直鏈或分支鏈脂肪族基團。伸烷基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亞甲基(-CH2 -)、伸乙基(-CH2 CH2 -)、伸正丙基(-CH2 CH2 CH2 -)、伸異丙基(-CH(CH3 )CH2 -)、伸正丁基、伸第二丁基、伸異丁基、伸第三丁基、伸正戊基、伸異戊基、伸新戊基以及伸正己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C2 - 6 炔基」係指僅由碳及氫原子組成、含有至少一個參鍵、具有二至六個碳原子且經單鍵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的直鏈或分支鏈烴鏈基。相應地解釋術語「C2 - 4 炔基」。C2 - 6 炔基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炔基、丙-1-炔基、丁-1-炔基、戊-1-炔基、戊-4-炔基及戊-1,4-二炔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C1 - 6 烷氧基」係指式-ORa 的基團,其中Ra 是如上文大體定義之C1 - 6 烷基。「C1 - 6 烷氧基」或「C1 至C6 烷氧基」打算包括C1 、C2 、C3 、C4 、C5 以及C6 烷氧基(其烷基鏈中有1至6個碳)。C1 - 6 烷氧基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戊氧基以及己氧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C1-6 烷基胺基」係指式-NH-Ra 之基團,其中Ra 為如上文定義之C1 - 4 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二-(C1 - 6 烷基)胺基」係指式-N(Ra )-Ra 之基團,其中各Ra 為如上文所定義之C1 - 4 烷基,其可相同或不同。 如本文所用,術語「氰基」意謂基團。 術語「環烷基」係指非芳族碳環,其係完全氫化之環,包括單環、雙環或多環環系統。「C3 - 10 環烷基」或「C3 至C10 環烷基」打算包括3至10個碳環成員之C3 、C4 、C5 、C6 、C7 、C8 、C9 以及C10 環烷基。實例環烷基包括(但不限於)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及降冰片烷基。 如本文所用,「稠環」係指多環總成,其中構成環總成之環以一定方式連接以使得兩個環所共用之環原子直接彼此結合。稠環總成可為飽和、部分飽和、芳族、碳環族、雜環族及其類似物。共用稠環之非排他性實例包括十氫萘、萘、蒽、菲、吲哚、苯并呋喃、嘌呤、喹啉及其類似物。 「鹵素」係指溴、氯、氟或碘;較佳地氟、氯或溴。 如本文所用,術語「鹵基烷基」打算包括如上文所定義之分支鏈及直鏈飽和烷基,其具有指定碳原子數,經一或多個鹵素取代。舉例而言,「C1 - 6 鹵烷基」或「C1 至C6 鹵基烷基」打算包括C1 、C2 、C3 、C4 、C5 以及C6 烷基鏈。鹵基烷基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三氯甲基、五氟乙基、五氯乙基、2,2,2-三氟乙基、1,3-二溴丙-2-基、3-溴-2-氟丙基以及1,4,4-三氟丁-2-基、七氟丙基及七氯丙基。 如本文所用之「雜烷基」係指如本文所定義之烷基,其中烷基鏈內一或多個碳原子置換成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雜原子。在如本文所用之CX - Y 雜烷基或x至y員雜烷基中,x-y描述雜烷基上的鏈原子(碳及雜原子)數目。舉例而言,C3 - 8 雜烷基係指具有3至8個鏈原子的烷基鏈。另外,如本文所定義之雜烷基,將基團鍵連至分子其餘部分的原子必須是碳。3至8員雜烷基的代表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CH2 )OCH3 、-(CH2 )2 OCH(CH3 )2 、-(CH2 )2 -O-(CH2 )2 -OH以及-(CH2 )2 -(O-(CH2 )2 )2 -OH。 術語「雜芳基」係指在5至10員芳族環系統內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例如氧、硫、氮或其組合)之芳族部分。雜芳基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吡咯基、吡啶基、吡唑基、吲哚基、吲唑基、噻吩基、呋喃基、苯并呋喃基、噁唑基、異噁唑基、咪唑基、三唑基、四唑基、三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噻唑基、嘌呤基、苯并咪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喹喔啉基、苯并哌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噁唑基以及1H-苯并[d][1,2,3]三唑基。雜芳族部分可由單環系統或稠環系統組成。典型單個雜芳基環是含有獨立地選自N、O及S之一至四個雜原子的5至6員環且典型稠合雜芳基環系統是含有獨立地選自N、O及S之一至四個雜原子的9至10員環系統。稠合雜芳基環系統可由兩個稠合在一起的雜芳基環或稠合至芳基(例如苯基)的雜芳基組成。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原子」係指氮(N)、氧(O)或硫(S)原子。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假設具有不飽和化合價的任何雜原子均具有足以滿足化合價之氫原子,且當雜原子是硫時,其可未經氧化(S)或氧化成S(O)或S(O)2 。 如本文所用,術語「羥基」係指基團-OH。 「雜環烷基」意謂如本申請案中所定義之環烷基,其限制條件為所示的一或多個環碳經選自-O-、-N=、-NH-、-S-、-S(O)-及-S(O)2 -之部分置換,3至8員雜環烷基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環氧乙烷基、氮丙啶基、氮雜環丁烷基、咪唑啶基、吡唑啶基、四氫呋喃基、四氫噻吩基、四氫噻吩基1,1-二氧化物、噁唑啶基、噻唑啶基、吡咯啶基、吡咯啶基-2-酮、嗎啉基、哌嗪基、哌啶基、吡唑啶基、六氫嘧啶基、1,4-二氧雜-8-氮雜-螺[4.5]癸-8-基、硫代嗎啉基、磺基嗎啉基、磺基嗎啉基以及八氫吡咯并[3,2-b]吡咯基。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側氧基」係指二價基團=O。 如本文中所提及,術語「經取代」意謂至少一個氫原子經非氫基團置換,其限制條件為維持正常化合價且取代產生穩定化合物。當取代基是側氧基(即=O)時,則原子上的2個氫經置換。在本發明化合物中存在氮原子之情況中(例如胺),此等可藉由用氧化劑(例如mCPBA及/或過氧化氫)處理轉化成N-氧化物,獲得本發明之其他化合物。 如本文所用,術語「未經取代之氮」係指由於經雙鍵及單鍵與相鄰環原子連接而不具有取代能力的氮環原子(-N=)。舉例而言,4-吡啶基的對位處之氮是「未經取代之」氮,且關於1H-吡唑-4-基的鍵連C環原子的4位置處之氮是「未經取代之」氮。 如一般技術者將能夠理解,例如,分子中之酮(-CH-C(=O)-)基可互變異構化成其烯醇形式(-C=C(OH)-)。因此,本發明打算涵蓋全部可能的互變異構體,即使在結構僅描繪其中之一者時。 如本文所用,「」及「」是表示X至分子的其他部分之連接點的符號。 當任何變數在化合物之任何組分或式中出現一次以上時,其在每次出現之的定義獨立於其在其他每次出現時之定義。因此,例如,若基團展示為經0-3個R基團取代,則該基團可未經取代或經至多三個R基團取代,且在每次出現時R獨立地選自R之定義。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術語「本發明之化合物」係指式A2及其子式之化合物以及異構體,諸如立體異構體(包括非對映異構體、對映異構體及外消旋物)、幾何異構體、構形異構體(包括旋轉異構體及滯轉異構體)、互變異構體、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包括氘取代)及固有形成之部分(例如多晶型物、溶劑合物及/或水合物)。當能夠形成鹽之部分存在時,則亦包括鹽,尤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本發明之化合物可含有對掌性中心且因而可以不同異構形式存在。如本文所用,術語「異構體」係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原子排列及構型有所不同之不同化合物。 「對映異構體」為一對彼此為不可重疊鏡像之立體異構體。一對對映異構體之1:1混合物為「外消旋」混合物。術語用於在適當時指明外消旋混合物。當指定本發明之化合物之立體化學時,使用習知RS系統(例如,(1S,2S))指定具有兩個對掌性中心的已知相對及絕對構型之單個立體異構體;以星形(例如(1R*,2R*))指定具有已知相對構型但未知絕對構型之單個立體異構體;及具有兩個字母之外消旋物(例如(1RS,2RS)作為(1R,2R)及(1S,2S)之外消旋混合物;(1RS,2SR)作為(1R,2S)及(1S,2R)之外消旋混合物)。「非對映異構體」為具有至少兩個不對稱原子而彼此不為鏡像之立體異構體。根據Cahn- lngold- Prelog R-S系統指定絕對立體化學。當化合物為純對映異構體時,可藉由RS 指定各對掌性碳處之立體化學。視化合物旋轉鈉D線之波長下之平面偏振光之方向(右旋或左旋)而定,可將絕對構型未知的經解析化合物指定為(+)或(-)。或者,經解析化合物可藉由對掌性HPLC由對應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之各別滯留時間界定。 本文中所述之某些化合物可含有一或多個不對稱中心或軸,且可因此產生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及其他立體異構形式,就絕對立體化學而言,其可定義為(R )-或(S )-。 幾何異構體可在化合物含有雙鍵或給分子某些量之結構性剛性之某一其他特徵時存在。若化合物含有雙鍵,則取代基可為E或Z構型。若化合物含有經雙取代之環烷基,則環烷基取代基可具有順式或反式構型。 構形異構體(或構象異構體)為可藉由圍繞一或多個鍵旋轉而不同的異構體。旋轉異構體為藉由僅圍繞單鍵旋轉而不同的構象異構體。 術語「滯轉異構體」係指基於軸向或平面對掌性之結構異構體,其由分子中的受限旋轉產生。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本發明化合物意欲包括全部此類可能異構體,包括外消旋混合物、光學純形式及中間物混合物。可使用對掌性合成子或對掌性試劑製備光學活性(R )-及(S )-異構體,或使用習知技術解析(例如在諸如可獲自DAICEL Corp.之CHIRALPAK® 及CHIRALCEL®之對掌性SFC或HPLC層析管柱上使用適當溶劑或溶劑混合物分離,以實現良好分離)。本發明化合物可以光學活性或外消旋形式分離。光學活性形式可藉由拆分外消旋形式或藉由自光學活性起始物質合成來製備。用於製備本發明化合物的所有方法及其中製備的中間物視為本發明之一部分。製備對映異構或非對映異構產物時,其可藉由習知方法分離,例如藉由層析或分步結晶加以分離。 如本文所用,術語「LATS」是大腫瘤抑制蛋白激酶的縮寫名。如本文所用之LATS係指LATS1及/或LATS2。如本文所用之LATS1係指大腫瘤抑制激酶1且LATS2係指大腫瘤抑制激酶2。LATS1及LATS2皆具有絲胺酸/蘇胺酸蛋白激酶活性。 如本文所用,術語「YAP1」係指yes相關蛋白1,亦稱為YAP或YAP65,其是充當細胞增殖中涉及之基因的轉錄調節因子的蛋白質。 如本文所用,術語「MST1/2」係指哺乳動物滅菌20-樣激酶-1及-2。 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組合物」係指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連同至少一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在一個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呈適於局部、非經腸或可注射投與之形式。 術語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治療有效量」係指將引起個體之生物學或醫學響應的本發明之化合物的量,該等響應例如降低或抑制酵素或蛋白活性,或改善症狀、緩解病狀、減緩或延緩疾病進程,或防止疾病等。在一個非限制性實施例中,術語「治療有效量」係指本發明化合物在投與個體時有效實現以下之量:(1)至少部分緩解、抑制、預防及/或改善(i)由LATS活性介導,或(ii)以LATS活性(正常或異常)表徵的病況或病症或疾病;或(2)降低或抑制LATS活性;或(3)降低或抑制LATS表現。在另一個非限制性實施例中,術語「治療有效量」係指當向細胞或組織或非細胞生物材料或介質投與時,對以下各者有效的本發明之化合物的量:至少部分地降低或抑制LATS之活性;或至少部分地減少或抑制LATS之表現。 術語「個體」包括人類及非人類動物。非人類動物包括脊椎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及非哺乳動物,諸如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綿羊、貓、馬、牛、雞、犬、小鼠、大鼠、山羊、家兔及豬。較佳地,個體是人類。除非指出,否則術語「患者」或「個體」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 如本文所用,術語「IC50 」係指產生50%抑制作用的抑制劑的莫耳濃度。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治療(treat)」、「治療(treating)」或「治療(treatment)」任何疾病或病症係指緩解或減緩該疾病或病症(亦即,減緩或阻止該疾病或至少其臨床症狀中之一者之進展);或緩解或減緩與該疾病或病症有關之至少一種物理參數或生物標記,包括對病患可能不可辨別的彼等物理參數或生物標記。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預防(prevent/preventing/prevention)」任何疾病或病症係指對該疾病或病症之預防性治療;或延緩該疾病或病症之發作或進展。 如本文所用,若個體將在生物學、醫學或生活品質上受益於治療,則該個體「需要」此類治療。 視製程條件而定,本發明化合物係以游離(中性)形式或鹽形式獲得。此等化合物的游離形式及鹽形式及特定言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鹽(salt/salts)」係指本發明化合物之酸加成鹽或鹼加成鹽。「鹽」尤其包括「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指保留本發明之化合物的生物學效用及特性且通常在生物學上或其他方面所需要的鹽。在許多情況下,本發明之化合物能夠憑藉胺基及/或羧基或其類似基團之存在而形成酸鹽及/或鹼鹽。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可用無機酸及有機酸形成。 可自其衍生鹽之無機酸包括例如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及其類似物。 可衍生鹽之有機酸包括例如乙酸、丙酸、乙醇酸、草酸、順丁烯二酸、丙二酸、丁二酸、反丁烯二酸、酒石酸、檸檬酸、苯甲酸、杏仁酸、甲磺酸、乙磺酸、甲苯磺酸、磺基水楊酸及其類似物。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鹼加成鹽可用無機鹼及有機鹼形成。 可自其衍生鹽之無機鹼包括例如銨鹽及週期表之第I行至第XII行之金屬。在某些實施例中,鹽衍生自鈉、鉀、銨、鈣、鎂、鐵、銀、鋅及銅;特別適合之鹽包括銨鹽、鉀鹽、鈉鹽、鈣鹽及鎂鹽。 可衍生鹽之有機鹼包括例如一級胺、二級胺及三級胺;包括天然存在之經取代胺的經取代胺;環胺;鹼離子交換樹脂及類似者。某些有機胺包括異丙胺、苄星青黴素(benzathine)、膽酸鹽、二乙醇胺、二乙胺、離胺酸、葡甲胺、哌嗪及緩血酸胺。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呈以下形式之式A2化合物:乙酸鹽、抗壞血酸鹽、己二酸鹽、天冬胺酸鹽、苯甲酸鹽、苯磺酸鹽、溴化物/氫溴酸鹽、碳酸氫鹽/碳酸鹽、硫酸氫鹽/硫酸鹽、樟腦磺酸鹽、癸酸鹽、氯化物/鹽酸鹽、氯茶鹼鹽、檸檬酸鹽、乙二磺酸鹽、反丁烯二酸鹽、葡庚糖酸鹽、葡糖酸鹽、葡萄糖醛酸鹽、麩胺酸鹽、戊二酸鹽、羥乙酸鹽、馬尿酸鹽、氫碘酸鹽/碘化物、羥乙磺酸鹽、乳酸鹽、乳糖酸鹽、月桂基硫酸鹽、蘋果酸鹽、順丁烯二酸鹽、丙二酸鹽、杏仁酸鹽、甲磺酸鹽、甲基硫酸鹽、半乳糖二酸鹽、萘甲酸鹽、萘磺酸鹽、菸鹼酸鹽、硝酸鹽、十八酸鹽、油酸鹽、乙二酸鹽、棕櫚酸鹽、雙羥萘酸鹽、磷酸鹽/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聚半乳糖醛酸鹽、丙酸鹽、癸二酸鹽、硬脂酸鹽、丁二酸鹽、磺基水楊酸鹽、硫酸鹽、酒石酸鹽、甲苯磺酸鹽、三氟甲磺酸鹽、三氟乙酸鹽或羥萘甲酸鹽形式。 本文中給定之任何式亦意欲表示化合物之未經標記之形式以及經同位素標記之形式。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具有如本文給出之式所描繪的結構,除了一或多個原子由具有選定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之原子替換之外。可併入至本發明化合物中的同位素包括例如氫之同位素。 另外,併入特定同位素,尤其氘(亦即2 H或D)可得到由較大代謝穩定性產生之某些治療優勢,例如活體內半衰期增加或劑量需求降低或改良治療指數或耐受性。應理解,在此情形下,氘視為式A1或其子式化合物之取代基。氘之濃度可由同位素增濃因子定義。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同位素增濃因素」意謂指定同位素之同位素豐度與天然豐度之間的比率。若本發明之化合物中的取代基標示為氘,則該化合物所具有的各指定氘原子之同位素增濃因素分別為至少3500 (在各指定氘原子處52.5%氘併入)、至少4000 (60%氘併入)、至少4500 (67.5%氘併入)、至少5000 (75%氘併入)、至少5500 (82.5%氘併入)、至少6000 (90%氘併入)、至少6333.3 (95%氘併入)、至少6466.7 (97%氘併入)、至少6600 (99%氘併入)或至少6633.3 (99.5%氘併入)。應理解術語「同位素增濃因素」可以如對氘所描述相同之方式應用於任何同位素。 可併入本發明化合物中之同位素之其他實例包括氫、碳、氮、氧、磷、氟及氯之同位素,分別諸如3 H、11 C、13 C、14 C、15 N、18 F、31 P、32 P、35 S、36 Cl、123 I、124 I、125 I。因此應理解本發明包括併入任意前述同位素之一或多者的化合物,該等同位素包括例如放射性同位素(諸如3 H及14 C),或非放射性同位素(諸如2 H及13 C)存在於其中之化合物。此類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適用於代謝研究(使用14 C);反應動力學研究(使用例如2 H或3 H);偵測或成像技術,諸如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法(PET)或單光子放射電腦斷層攝影法(SPECT),包括藥物或受質組織分佈分析;或適用於患者之放射性治療。特定言之,18 F或經標記之化合物可對於PET或SPECT研究而言為尤其需要的。經同位素標記之式A2化合物通常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習知技術或與隨附實例及製備中所述類似之方法使用適當經同位素標記之試劑代替先前採用的未經標記之試劑來製備。 本發明化合物的任何不對稱原子(例如碳或其類似物)可以外消旋或對映異構增濃之形式,例如(R )-、(S )-或(R , S )-構型存在。在某些實施例中,各不對稱原子在(R )構型或(S )構型中具有至少50%對映異構體過量、至少60%對映異構體過量、至少70%對映異構體過量、至少80對映異構體過量、至少90%對映異構體過量、至少95%對映異構體過量或至少99%對映異構體過量。在具有不飽和雙鍵之原子處的取代基若可能則以順式-(Z )-或反式-(E )-形式存在。 相應地,如本文所用,本發明之化合物可呈可能立體異構體、旋轉異構體、滯轉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或其混合物之一的形式,例如呈實質上純幾何(順式或反式)立體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光學異構體(對映體)、外消旋體或其混合物之形式。 任何所得立體異構體之混合物可基於組分之物理化學差異經分離成純的或實質上純的幾何或光學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外消旋體,例如藉由層析及/或分步結晶。 最終產物或中間物之任何所得外消旋物可藉由已知方法解析成光學對映體,例如藉由分離其用光學活性酸或鹼獲得之非對映異構鹽及釋出光學活性酸性或鹼性化合物。特定言之,鹼性部分可因此用於將本發明之化合物解析為其光學對映體,例如藉由使由光學活性酸(例如酒石酸、二苯甲醯基酒石酸、二乙醯基酒石酸、二-O,O' -對甲苯甲醯基酒石酸、杏仁酸、蘋果酸或樟腦-10-磺酸)形成之鹽分步結晶。外消旋產物亦可藉由對掌性層析解析,例如使用對掌性吸附劑之高壓液相層析法(HPLC)。 「序列一致性百分比」藉由在比較窗比較兩個最佳比對之序列來測定,其中比較窗中之聚核苷酸序列部分相較於用於最佳比對兩個序列的參考序列(其不包含添加或缺失)(例如本發明之多肽)可包含添加或缺失(亦即空隙)。藉由如下步驟計算百分比:測定兩個序列中存在之一致核酸鹼基或胺基酸殘基的位置數,得到匹配位置數,將匹配位置數除以比較窗中之總位置數且將結果乘以100,得到序列一致性百分比。 在兩個或更多個核酸或多肽序列之情況下,術語「一致」或「一致性」百分比係指兩個或更多個序列或子序列為相同序列。若當在比較窗或指定區域上針對最大對應性進行比較及比對時,如使用以下序列比較算法中之一所量測或藉由手動比對及目測,兩個序列具有規定百分比之相同胺基酸殘基或核苷酸(即規定區域上或未規定時參考序列的完整序列上至少75%、80%、85%、90%、95%、96%、97%、98%或99%序列一致性),則兩個序列「實質上相同」。本發明提供分別與本文例示之多肽或聚核苷酸實質上相同之多肽或聚核苷酸。 術語「經分離」意謂自天然狀態改變或移除。舉例而言,天然存在於活動物中之核酸或肽或細胞並非「經分離的」,但自其天然狀態之共存材料部分或完全分離之相同核酸或肽或細胞為「經分離的」。 術語「核酸」或「聚核苷酸」指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及其單股或雙股形式之聚合物。除非明確限制,否則該術語包涵含有天然核苷酸之已知類似物的核酸,該等已知類似物具有與參考核酸類似的結合特性且以與天然存在之核苷酸類似的方式代謝。除非另外指示,否則特定核酸序列亦隱含地涵蓋其經保守修飾之變異體(例如簡併密碼子取代)、對偶基因、直系同源物、SNP及互補序列以及明確指示之序列。特定言之,簡併密碼子取代可藉由產生其中一或多個所選(或所有)密碼子之第三位置經混合鹼基及/或去氧肌苷殘基取代的序列來達成(Batzer等人, Nucleic Acid Res. 19:5081 (1991);Ohtsuka等人, J. Biol. Chem. 260:2605-2608 (1985);以及Rossolini等人, Mol. Cell. Probes 8:91-98 (1994))。 如本文所用之「細胞群體(cell population/population of cells)」包含在LATS1及/或LATS2抑制劑存在下活體內或離體增殖之細胞。在此類細胞中,Hippo信號傳導通常抑制細胞生長,但將在路徑被LATS抑制破壞時增殖。在某些實施例中,適用於本發明之方法、製劑、培養基、試劑或套組的細胞群體包含來自上文所述之組織的細胞或本文描述或提供之細胞。此類細胞包括(但不限於)眼細胞(例如角膜緣幹細胞、角膜內皮細胞)、上皮細胞(例如來自皮膚)、神經幹細胞、間質幹細胞、肺的基底幹細胞、胚胎幹細胞、成體幹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及肝臟祖細胞。藥理學及效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針對全部適應症之小分子LATS激酶抑制劑,其中細胞增殖在活體內及/或離體是有利的。 離體細胞療法通常涉及自患者或健康供體分離之細胞群體的擴增,以移植至患者體內,以建立擴增細胞之短暫或穩定移植物。離體細胞療法可用於將基因或生物治療分子傳遞至患者,其中在經分離之細胞中實現生物治療分子之基因轉移或表現。離體細胞療法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幹細胞移植(例如造血幹細胞移植、自體性幹細胞移植或臍帶血幹細胞移植)、組織再生、細胞免疫療法及基因療法。參看例如Naldini, 2011,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第12卷, 第301頁-第315頁。 在一個特定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小分子LATS抑制劑,其能夠活化YAP路徑以提高皮膚細胞增殖,且藉此適用於促進傷口癒合。 本發明化合物之用途的其他實例尤其是 1) 用於移植邊緣移植物(感覺不足且因此通常出於包括(但不限於)脂肪含量過量、體型小以及供體年齡較大之原因捨棄之器官)的肝臟再生不足的治療中; 2) 例如在肝臟原發性及轉移性腫瘤、外傷性肝損傷及肝臟其他占位性病變切除,諸如血管畸形及肝膿腫背景中,支持大規模肝切除術後剩餘肝臟塊體再生長; 3) 促進培養中的肝細胞(例如肝祖細胞(HPC))生長(離體擴增)及隨後可能之移植; 4) 由病毒性肝炎、藥物誘發性肝損傷、自體免疫性肝炎、缺血性及充血性肝病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臟再生; 5) 支持治療由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慢性病毒性B及C型肝炎、血色素沉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威爾森氏病及藥物誘發性肝纖維化引起之慢性肝損傷及潛在肝纖維化患者以提高再生能力及促進纖維化消退;或 6) 在有或無灌注裝置之情況下,防止損傷且維持或改良離體器官功能。 YAP/Hippo路徑調節皮膚及其他組織中的組織生長及再生。具有LATS作為末端激酶之Hippo (MST)激酶級聯負向調節YAP活性。LATS激酶為絲胺酸/蘇胺酸蛋白激酶,其已顯示直接磷酸化YAP,導致其細胞質保留及不活化。在無LATS磷酸化之情況下,YAP移位至細胞核,與TEAD形成複合物且驅使下游基因表現以進行細胞增殖及存活。 本發明化合物之活性可藉由以下活體外及活體內方法評定。LATS1 LATS2 抑制 游離形式或呈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形式之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為LATS1及LATS2的強效抑制劑。 化合物針對LATS1之抑制功效藉由如下文生物學分析法部分中所述之LATS1生物化學HTRF分析法進行分析。本發明化合物針對LATS1 (以µM為單位之LATS1 IC50 )之抑制功效報導於表1A中。 化合物之LATS1 IC50 在>10 µM至小於1 nM範圍內,大部分化合物的IC50 小於1 µM。應注意IC50 超過1 µM的化合物視為失活。對於活性化合物,IC50 值在0.809 µM至0.001 µM範圍內。通常,LATS1 IC50 值小於0.01 µM。舉例而言,實例133 (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展現IC50 為0.001 µM,實例49 (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展現IC50 為0.002 µM,且實例134 (2-(3-氟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展現IC50 為0.001 µM。 所選化合物針對LATS2之抑制功效藉由如下文生物學分析法部分中所述之LATS2生物化學卡立珀分析法進行分析。本發明化合物針對LATS2 (以µM為單位之LATS2 IC50 )之抑制功效亦報導於表1A中。 所選化合物之LATS2 IC50 在0.17 µM至小於3 nM範圍內,大部分值小於1 µM。對於相同三個實例:上述133、49及134,LATS2 IC50 分別是0.004、0.02及0.003 µM。pYAP 抑制 ( HaCaT 細胞 ) 藉由抑制LATS1及LATS2激酶,式A1化合物抑制YAP的磷酸化。化合物降低人類HaCaT細胞(角質細胞細胞系)中YAP磷酸化之能力藉由下文生物學分析法部分中所述之pYAP HTRF分析法進行量測。分析結果報導於表1B中。YAP磷酸化之抑制功效(以µM為單位之pYAP IC50 )在>100 µM至0.02 µM範圍內。對於相同三個實例:上述133、49及134,pYAP HTRF IC50 值分別是0.414、0.607及0.539 µM。資料證實藉由式A1化合物處理降低YAP之磷酸化。 式A1化合物減少YAP磷酸化之能力可使用與JHH-5細胞中類似之方式證實(Fujise等人,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0年10月;37(5):457-60)。YAP 細胞核移位 ( HaCaT 細胞 ) 沒有LATS磷酸化,YAP移位至細胞核。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對人類HaCaT細胞中的YAP移位之作用藉由下文生物學分析法部分中所述之YAP細胞核移位分析法評定。所得IC50 值報導於表1B中。細胞核移位IC50 在>20 µM至0.3 µM範圍內,且所選化合物的IC50 值為約1 µM或更低。舉例而言,對於相同三個實例:上文所述之133、49及134,YAP細胞核移位IC50 值分別是1.039、1.101及1.186 µM。資料支持藉由所選式A1化合物處理激活YAP自細胞質至細胞核移位。 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對YAP移位之作用可使用與JHH-5細胞中類似之方式證實(Fujise等人,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0年10月;37(5):457-60)。目標識別 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選擇性靶向LATS1/2而非MST1/2激酶。為了鑑別自YAP移位分析法篩選命中之目標,進行生物學分析法部分中所述之目標識別分析法。分析法之結果描述於圖33A至33C中。 圖33A顯示用媒劑處理或用針對MST1/2或LATS1/2之40 pM siRNA轉染之人類HaCaT細胞溶解物中pYAP (Ser127)的西方墨點分析。針對LATS1/2之siRNA消除pYAP信號,而針對MST1/2之siRNA影響最小。此與該領域中LATS負責YAP磷酸化之共識一致。 圖33B顯示未處理或在0.5 μM岡田井酸(Okadaic acid)存在下用9 μM實例133處理1小時的人類HaCaT細胞的細胞溶解物的西方墨點分析。顯著抑制pYAP。結果與針對LATS及MSTS之siRNA研究類似(圖33A),此表明實例133靶向LATS激酶。 圖33C顯示回應於實例133的約10- 4 至1 μM範圍的濃度之LATS1活性的抑制(相對於DMSO對照組)。資料顯示在此分析法中實例133以1.3 nM之IC50 很大程度上抑制LATS1。結果進一步確認本發明化合物是LATS激酶的強效抑制劑。小鼠活體內藥物動力學 ( PD ) 傷口癒合中之用途 本發明化合物亦活體內激活YAP路徑。如生物學分析法部分中之活體內PD分析法中所述在活體內小鼠模型中進行YAP路徑目標基因表現之研究。用媒劑或0.2及2 mg/mL實例133局部處理麻醉小鼠背部的兩個全層切除傷口。在兩次每日劑量之後,收集在傷口邊緣周圍之皮膚樣品,且使用Cyr61及Gapdh探針進行Taqman分析。目標基因之mRNA表現水準根據Gapdh mRNA水準標準化且針對實例133之濃度在圖34中繪圖。當與媒劑比較時,資料顯示實例133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顯著上調YAP目標基因Cyr61。結果與活化YAP路徑之已知LATS生物學相符。活體內皮膚細胞增殖 另外,本發明化合物在局部施用時活體內提高皮膚細胞增殖。研究如下文生物學分析法部分中「活體內組織結構及Ki67染色分析法(In Vivo Histology and Ki67 Staining Assay)」所述進行。實例133或媒劑施用至完整小鼠背部皮膚。在每天兩次給予持續三天之後,收集皮膚樣品且針對Ki67進行免疫組織學染色。目測評估切片的細胞增殖及Ki67陽性細胞的豐度。研究結果記載於圖35A及35B中。 圖35A顯示藉由媒劑或實例133處理之Ki67染色小鼠皮膚的代表性顯微照片。藉由實例133處理之小鼠皮膚相較於媒劑處理顯示基細胞增殖及表皮厚度顯著提高。圖35B比較未經處理及經處理之小鼠皮膚中Ki67陽性細胞的豐度。資料顯示實例133處理之皮膚中Ki67陽性細胞的豐度高10%,此表明Ki67陽性細胞的統計學顯著誘導。 因此,實例133顯著提高活體內小鼠之皮膚細胞增殖。 總體而言,自基於高含量成像之表型HTS,已顯示本發明之化合物顯示是強效LATS抑制劑,其藉由細胞及生物化學LATS分析法確認。另外,藉由使用siRNA阻斷LATS1及LATS2之基因表現,亦已驗證作為YAP路徑之負調控劑的LATS。 另外,已活體外顯示實例133活化YAP途徑,促進人類角質細胞(HaCaT)中的細胞增殖。LATS抑制劑誘發受傷小鼠PD模型中的YAP目標基因表現。如藉由Ki67染色所證明,小鼠中的實例133局部處理誘發YAP目標基因表現及增加之基底層皮膚細胞生長。因此,實例133適用於促進皮膚再生。 游離形式或呈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形式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因此可適用作針對可能受益於如本文所述之細胞增殖的疾病或病況的療法。舉例而言,其中受傷或患病組織及器官之再生將使個體受益,包括(但不限於)皮膚、肝臟及角膜。另外,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亦可用作研究化學物質,例如作為工具化合物。 因此,作為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之用途,其用於療法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的用途,其用於治療及改善燒傷、急性皮膚潰瘍及慢性皮膚潰瘍的症狀。在一個實施例中,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血管潰瘍、糖尿病潰瘍及壓迫性潰瘍。在另一實施例中,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靜脈性腿部潰瘍、糖尿病足潰瘍及褥瘡。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疾病或病況之方法,其藉由抑制LATS激酶治療,包含投與治療可接受量之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 在一個實施例中,疾病或病況係選自燒傷、急性皮膚潰瘍及慢性皮膚潰瘍。在另一實施例中,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血管潰瘍、糖尿病潰瘍及壓迫性潰瘍。在另一實施例中,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靜脈性腿部潰瘍、糖尿病足潰瘍及褥瘡。 因此,作為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的用途,其用於製造藥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傷口癒合或用以治療可藉由抑制LATS激酶治療之疾病的藥劑。在另一實施例中,疾病是燒傷、急性或慢性皮膚潰瘍。在另一實施例中,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糖尿病潰瘍、壓迫性潰瘍及血管潰瘍。在另一實施例中,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靜脈性腿部潰瘍、糖尿病足潰瘍及褥瘡。 因此,作為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其用作藥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其用作用以促進傷口癒合或用以治療可藉由抑制LATS激酶治療之疾病的藥劑。在另一實施例中,疾病是燒傷、急性皮膚潰瘍或慢性皮膚潰瘍。在另一實施例中,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糖尿病潰瘍、壓迫性潰瘍及血管潰瘍。在另一實施例中,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靜脈性腿部潰瘍、糖尿病足潰瘍及褥瘡。活體內處理小鼠 肝臟中之用途 式A1化合物誘發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的能力藉由如下文生物學分析法部分中所述之活體內分析法中所述用化合物處理小鼠來量測。分析結果報導於表1C中。 結果顯示當與媒劑對照組處理之小鼠比較時,所測試之化合物降低小鼠肝臟中之pYAP水準,指示在給藥之後2小時肝臟中的LATS激酶活體內抑制。YAP目標基因Cyr61及Ctgf的mRNA表現提高指示給藥之後2小時YAP信號傳導活化。增殖標記物Ki67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進一步指示給藥之後24小時的肝細胞增殖增加。 因此,作為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之用途,其用於療法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的用途,其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特定言之用於治療邊緣移植物移植後的肝臟再生長不足;支持大規模肝切除術後剩餘肝臟塊體的提高之再生長;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臟衰竭、藥物誘發之肝臟損傷、自體免疫性肝炎、缺血性及充血性肝病後患者肝臟的再生;以及治療由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慢性病毒性B及C型肝炎、血色素沉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威爾森氏病以及藥物誘發性肝纖維化引起的慢性肝臟損傷及潛在肝纖維化,以提高再生能力及促進纖維化消退。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疾病之方法,其藉由抑制LATS激酶治療,包含投與治療可接受量之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方法,特定言之用於治療邊緣移植物移植後的肝臟再生長不足;支持大規模肝切除術後剩餘肝臟塊體的提高之再生長;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臟衰竭、藥物誘發之肝臟損傷、自體免疫性肝炎、缺血性及充血性肝病後患者肝臟的再生;以及治療由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慢性病毒性B及C型肝炎、血色素沉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威爾森氏病以及藥物誘發性肝纖維化引起的慢性肝臟損傷及潛在肝纖維化,以提高再生能力及加速纖維化消退,其包含投與治療可接受量之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 因此,作為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的用途,其用於製造藥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藥劑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特定言之用於治療邊緣移植物移植後的肝臟再生長不足;支持大規模肝切除術後殘餘肝臟塊體的提高之再生長;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臟衰竭、藥物誘發之肝臟損傷、自體免疫性肝炎、缺血性及充血性肝病後患者肝臟的再生;以及治療由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慢性病毒性B及C型肝炎、血色素沉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威爾森氏病以及藥物誘發性肝纖維化引起的慢性肝臟損傷及潛在肝纖維化,以提高再生能力及加速纖維化消退。 因此,作為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立體異構體,其用作藥劑。在另一實施例中,藥劑用於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特定言之用於治療邊緣移植物移植後的肝臟再生長不足;支持大規模肝切除術後殘餘肝臟塊體的提高之再生長;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臟衰竭、藥物誘發之肝臟損傷、自體免疫性肝炎、缺血性及充血性肝病後患者肝臟的再生;以及治療由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慢性病毒性B及C型肝炎、血色素沉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威爾森氏病以及藥物誘發性肝纖維化引起的慢性肝臟損傷及潛在肝纖維化,以提高再生能力及加速纖維化消退。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或其立體異構體的用途,其用於促進供體外培養物中肝細胞的生長(離體擴增)或用於離體誘發肝臟再生。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促進供體外培養物中肝細胞的生長(離體擴增)或用於離體誘發肝臟再生之方法,其使用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鹽,或其立體異構體。醫藥組合物及投與 在另一態樣中,在與活體內使用有關的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在另一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至少兩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本文所描述者。在涉及本發明化合物之局部用途的本發明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以適於局部投與之方式調配,諸如水溶液、懸浮液、軟膏、乳霜、凝膠或例如用於藉由氣溶膠或其類似物傳遞的可噴霧調配物,包含活性成分以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增溶劑、穩定劑、張力增強劑、緩衝劑以及防腐劑中之一或多者。 在與活體內使用有關的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通常調配成醫藥劑型,以提供容易控制之劑量的藥物且給予患者精確且容易處置之產品。本發明化合物之給藥方案將當然將視已知因素而變化,諸如特定藥劑之藥物動力學特徵及其投藥模式及途徑;接受者之物種、年齡、性別、健康狀況、醫學病狀及體重;症狀之性質及程度;同時發生之治療的種類;治療頻率;投藥途徑、患者之腎功能及肝功能以及所需作用。在與活體內使用有關的本發明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可以單個日劑量投與,或總日劑量可以每日兩次、三次或四次的分劑量投與。 在與活體內使用有關的本發明實施例中,本發明的醫藥組合物或組合可為約1-1000 mg活性成分的單位劑量,用於約50-70 kg的個體。化合物、醫藥組合物或其組合之治療有效劑量視個體之物種、體重、年齡及所治療之個別病狀、病症或疾病或其嚴重度而定。一般熟練之醫師、臨床醫生或獸醫可容易地確定預防、治療或抑制病症或疾病之進展所需要的各活性成分之有效量。 本發明化合物可以水溶液、懸浮液、軟膏、乳霜、乳液、凝膠或例如用於藉由氣溶膠或其類似物傳遞之可噴霧調配物的形式局部施用。劑量可在介於約10- 3 莫耳濃度與10- 9 莫耳濃度之間的範圍內。活體內治療有效量可視投與途徑而定在約1-100 mg/kg範圍內。 在某些情況下,將本發明化合物與至少一種額外醫藥(或治療)實際(諸如止痛藥)及其組合進行組合投與可能有利。特定言之,組合物將呈組合治療劑調配在一起或分開投與。 在某些情況下,將本發明化合物與至少一種額外醫藥(或治療)試劑,諸如免疫抑制劑,例如皮質類固醇、環孢靈、他克莫司及免疫抑制劑之組合進行組合投與可能有利。特定言之,組合物將呈組合治療劑調配在一起或分開投與。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同時、或在其之前、或在其之後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可藉由相同或不同投藥途徑單獨投與,或與其他試劑在同一醫藥組合物一起投與。治療劑為例如化合物、肽、抗體、抗體片段或核酸,其為治療學上活性的或在與本發明之化合物組合向患者投與時增強治療活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及至少一種其他治療劑作為組合製劑的產物,其用於同時、獨立或依序用於療法中。在一個實施例中,療法為治療由LATS1/2介導之疾病或病況。作為組合製劑提供之產品包括在同一醫藥組合物中包含式A1化合物及其他治療劑,或分開形式之式A1化合物及其他治療劑(例如以套組形式)的組合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及另一(其他)治療劑。如上文所述,醫藥組合物視情況可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與活體內使用有關的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兩種或更多種各別醫藥組合物之套組,其中至少一者含有式A2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套組包含用於分別保存組合物之構件,諸如容器、分隔瓶、分隔試管或分隔式箔封包。此類套組的實例是箔封包,其通常用於傳遞凝膠或軟膏及其類似物。 與活體內使用有關之本發明實施例的套組可用於投與不同劑型之活性劑,例如經口及局部,用於以不同劑量間隔投與各別組合物,或用於滴定彼此獨立之組合物。為有助於順應性,本發明之套組通常包含投藥說明書。 在本發明之組合療法中,本發明化合物及另一治療劑可由相同或不同製造商製造及/或調配。此外,對於與活體內使用有關的本發明實施例,本發明化合物及其他治療劑可彙集成組合療法:(i)在對醫師釋放組合產品之前(例如在包含本發明化合物及其他治療劑之套組的情況下);(ii)由醫師自身(或在醫師指導下)在即將投與之前;(iii)在患者自身中,例如在連續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其他治療劑期間。 因此,本發明係關於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的用途,其用於治療由LATS抑制介導之疾病或病況,其中製備藥劑以與另一治療劑一起投與。本發明亦係關於另一治療劑用於治療由LATS抑制介導之疾病或病況的用途,其中該藥劑與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一起投與。 本發明亦係關於用於治療由抑制LATS介導之疾病或病況的方法中的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其中製備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與另一治療劑一起投與。本發明亦係關於用於治療由LATS抑制介導之疾病或病況之方法中的另一治療劑,其中製備另一治療劑以與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一起投與。 本發明亦係關於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用於治療由LATS抑制介導之疾病或病況之方法中的用途,其中該化合物與另一治療劑一起投與。本發明亦提供用於治療由LATS抑制介導之疾病或病況之方法中的另一治療劑,其中該另一治療劑與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一起投與。 本發明亦係關於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用於治療由LATS1/2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用途,其中患者先前(例如在24小時內)經另一治療劑治療。本發明亦提供另一治療劑用於治療由LATS介導之疾病或病況的用途,其中患者先前(例如24小時內)經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治療。製備化合物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根據本文提供之方法、反應流程及實例以熟習有機合成技術者已知的多種方法製備。本發明化合物可使用下述方法以及有機合成化學技術中已知之合成方法或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之其變化形式合成。較佳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下文所述之方法。反應在適於所採用之試劑及物質且適合於實現轉換的溶劑或溶劑混合物中進行。熟習有機合成之技術者應理解,分子上存在的官能團應與所提議之轉換相符。有時此將需要作出判斷以修改合成步驟次序或選擇一種特定方法流程而非另一種,從而獲得所需本發明化合物。 起始物質通常購自諸如Aldrich Chemicals (Milwaukee, Wis.)之商業來源或使用一般技術者熟知的方法容易製備(例如藉由通常在Louis F. Fieser及Mary Fieser,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第1卷-第19卷, Wiley, New York (1967-1999版.), Larock, R.C. ,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s , 第2版, Wiley-VCH Weinheim, Germany (1999)或Beilsteins Handbuch der organischen Chemie, 4, Aufl. ed. Springer-Verlag, Berlin, 包括增刊(亦經由Beilstein在線資料庫獲得)中所描述之方法製備)。 為達成說明之目的,以下描繪之反應流程提供合成本發明化合物以及關鍵中間物之潛在途徑。關於個別反應步驟之更詳細描述,參見下述實例章節。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其他合成途徑亦可用於合成本發明化合物。儘管特定起始物質及試劑描述於流程中且在下文論述,但其他起始物質及試劑容易經取代以提供多種衍生物及/或反應條件。另外,藉由下文所述之方法製備的許多化合物可根據本發明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的習知化學方法進一步改質。 在製備本發明化合物時,保護中間物之遠端官能基可能是必要的。對此類保護之需要將視遠端官能基之性質及製備方法之條件而不同。熟習此項技術者容易確定對此類保護之需要。關於保護基之通用描述及其用途,參見Greene, T.W.等人.,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 第4版, Wiley (2007)。在製備本發明化合物時併入之保護基,諸如三苯甲基保護基,可顯示為一種區位異構體,但亦可以區位異構體之混合物形式存在。縮寫 如本文所用之縮寫如下所定義:「1×」用於一倍,「2×」用於兩倍,「3×」用於三倍,「℃」用於攝氏度,「aq」用於水溶液,「Col」用於管柱,「eq」用於當量,「g」用於公克,「mg」用於毫克,「nm」用於奈米,「L」用於公升,「mL」或「ml」用於毫升,「ul」、「uL」、「μl」或「μL」用於微升,「nL」或「nl」用於奈升,「N」用於標準,「uM」或「μM」微莫耳濃度,「nM」用於奈莫耳,「mol」用於莫耳,「mmol」用於毫莫耳,「min」用於分鐘,「h」或「hrs」用於小時,「RT」用於室溫,「ON」用於隔夜,「atm」用於大氣壓,「psi」用於磅每平方吋,「conc.」用於濃,「aq」用於水溶液,「sat」或「sat'd」用於飽和,「MW」用於分子量,「mw」或「μwave」用於微波,「mp」用於熔點,「Wt」用於重量,「MS」或「Mass Spec」用於質譜法,「ESI」用於電噴霧電離質譜法,「HR」用於高解析度,「HRMS」用於高解析度逆相HPLC,「LCMS」用於液相層析質譜法,「HPLC」用於高壓液相層析,「RP HPLC」用於逆相HPLC,「TLC」或「tlc」用於薄層層析法,「NMR」用於核磁共振光譜,「nOe」用於細胞核奧氏效應光譜法(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spectroscopy),「1H」用於質子,「δ」用於德耳塔(delta),「s」用於單重峰,「d」用於雙重峰,「t」用於三重峰,「q」用於四重峰,「m」用於多重峰,「br」用於寬峰,「Hz」用於赫茲,「ee」用於「對映異構過量」且「α」、「β」、「R」、「r」、「S」、「s」、「E」以及「Z」是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的立體化學命名。 下文使用的以下縮寫具有相應含義: AC 有效對照組 AIBN 偶氮二異丁腈 ATP 腺苷三磷酸 Bn 苯甲基 Boc 第三丁氧羰基 Boc2 O 二碳酸二第三丁酯 BSA 牛血清白蛋白 Bu 丁基 Cs2 CO3 無水碳酸銫 CHCl3 氯仿 DAST 二乙基胺基三氟化硫 DBU 2,3,4,6,7,8,9,10-八氫嘧啶并[1,2-a]氮呯 DCM 二氯甲烷 DMAP 4-二甲胺基吡啶 DMEM 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 DMF 二甲基甲醯胺 DMSO 二甲亞碸 DPPA 疊氮磷酸二苯酯 DTT 二硫蘇糖醇 EA 乙酸乙酯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Equiv. 當量 Et 乙基 Et2 O 乙醚 EtOH 乙醇 EtOAc 乙酸乙酯 FBS 胎牛血清 HATU 六氟磷酸2-(7-氮雜-1H-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 HCl 鹽酸 HEPES (4-(2-羥乙基)-1-哌嗪乙磺酸 HPMC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HTRF 均相時間分辨螢光i- Bu 異丁基i- Pr 異丙基 KOAc 乙酸鉀 LiAlH4 氫化鋰鋁 Me 甲基 mCPBA 3-氯過氧苯甲酸 MeCN 乙腈 MnO2 二氧化錳 N2 氮 NaBH4 硼氫化鈉 NaHCO3 碳酸氫鈉 Na2 SO4 硫酸鈉 NBSN -溴丁二醯亞胺 NC 中性對照組 PBS 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 PFA 三聚甲醛 Ph 苯基 PPh3 三苯膦 Ph3 P=O 三苯膦氧化物 pYAP 磷酸基-YAP Rf 滯留因子 RT 室溫(℃) Ser 絲胺酸t- Bu或But 第三丁基 T3P® 丙烷膦酸酐 TEA 三乙胺 TFA 三氟乙酸 THF 四氫呋喃 UVA 紫外線A YAP Yes相關蛋白(NCBI基因ID:10413;官方符號:(YAP1)I . 通用合成途徑 式I至VI之化合物可如通用流程I至III中所述及下文流程1至6中更詳細描述製備。合成中間物及例示性化合物之詳細描述亦揭示於下文中。 製備式 I II 之化合物的通用流程 I 當X=C時,雙環二氯化物GS1b 可商購,或可經環化及氯化自胺基異菸酸/醯胺GS1a 製備。可將GS1b 之二氯化物胺化且與適當試劑偶合形成GS1c ,其進一步官能化以藉由任何必要官能化產生式I或式II,諸如(但不限於)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還原、水解、烷基化、胺化、偶合等。 用於製備式 III 之化合物的通用流程 II 製備式 IV 化合物之通用流程 III 流程 1 . 式V之化合物可如下文流程1中所述製備。步驟C可包括胺化及任何必需之官能化,諸如(但不限於)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還原、水解、烷基化等。 流程 1 流程 2. 或者,式V之化合物可如流程2中所述製備。步驟C可包括胺化及任何必需之官能化,諸如(但不限於)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還原、水解、烷基化等。藉由(但不限於)金屬介導之偶合、胺化、烷基化等以及必需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進一步官能化單氯化物中間無2d ,獲得式V之化合物。 流程 2 流程 3. 其中R5 是氫的式I化合物可如流程3中所述製備。步驟C可包括胺化及任何必需之官能化,諸如(但不限於)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還原、水解、烷基化等。單氯化物中間物3d 藉由(但不限於)金屬介導之偶合、胺化、烷基化等及必需之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進一步官能化,獲得R5 是氫的式(I)化合物。 流程 3 流程 4. R3 及R5 皆為氫之式I化合物可如流程4中所述製備。步驟C可包括胺化及任何必需之官能化,諸如(但不限於)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還原、水解、烷基化等,獲得R3 及R5 皆為氫之式I化合物。 流程 4 流程 5. R3 是氫的式I化合物可如流程5中所述製備。步驟D可包括胺化及任何必需之官能化,諸如(但不限於)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還原、水解、烷基化等。單氯化物中間物5d 藉由(但不限於)金屬介導之偶合、胺化、烷基化等及必需之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進一步官能化,獲得R3 是氫的式I化合物。 流程 5 流程 6. 式VI化合物可如流程6中所述由市售二氯化物6a ' (2,4-二氯-1,7-㖠啶,Aquila Pharmatech)製備。步驟A可包括金屬介導之偶合及任何必需之官能化,諸如(但不限於)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環化、還原、水解、烷基化等。步驟B可包括胺化及任何必需之官能化,諸如(但不限於)保護及脫除保護步驟、還原、水解、烷基化等。 流程 6 製備例示性實例 以下實例已使用本文所揭示之方法製備、分離及表徵。以下實例表明本發明之部分範疇且不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除非另外指定,否則起始物質通常可購自非排除性商業來源,諸如TCI Fine Chemicals (日本)、上海Chemhere Co., Ltd.(中國上海)、Aurora Fine Chemicals LLC (San Diego, CA)、FCH Group (Ukraine)、Aldrich Chemicals Co. (Milwaukee, Wis.)、Lancaster Synthesis, Inc. (Windham, N.H.)、Acros Organics (Fairlawn, N.J.)、Maybridge Chemical Company, Ltd. (Cornwall, England)、Tyger Scientific (Princeton, N.J.)、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ondon, England)、Chembridge Corporation (USA)、Matrix Scientific (USA)、Conier Chem & Pharm Co., Ltd (中國)、Enamine Ltd (Ukraine)、Combi-Blocks, Inc. (San Diego, USA)、Oakwood Products, Inc. (USA)、Apollo Scientific Ltd. (UK)、Allichem LLC. (USA)及Ukrorgsyntez Ltd (Latvia)。實例 1 - 290 表徵採用之 LCMS 方法 分析型LC/MS在ChemStation軟體的Agilent系統上進行。系統由以下組成: ● Agilent G1312二元泵 ● Agilent G1367孔板自動取樣器 ● Agilent G1316恆溫管柱區室 ● Agilent G1315二極體陣列偵測器 ● Agilent 6140/6150質譜儀 ● SOFTA蒸發光散射偵測器 典型方法條件如下: ● 流動速率:0.9mL/min ● 管柱:1.8 微米 2.1×50mm Waters Acquity HSS T3 C18管柱 ● 移動相A:水+0.05% TFA ● 移動相B:乙腈+0.035% TFA ● 操作時間:2.25分鐘 ● 系統操作1.35分鐘內10% B至90% B梯度。梯度之後,在100% B下洗滌0.6分鐘。該方法的剩餘持續時間使系統回到初始條件。 ● 典型質譜儀掃描範圍是100至1000 amu。實例 291 - 327 表徵採用之 LCMS 方法 LC-MS ( 方法 1) 系統:具有Waters SQ偵測器之Waters Acquity UPLC。 管柱:Acquity HSS T3 1.8 µm 2.1×50mm。 流動速率:1.0 ml/min。管柱溫度:60℃。 梯度:1.4 min內5至98% B,A = 水+ 0.05%甲酸+3.75 mM乙酸銨,B =乙腈+ 0.04%甲酸。LC-MS ( 方法 2) 系統:具有Waters SQ偵測器之Waters Acquity H-Class UPLC。 管柱:BEH C18 1.7 µm 2.1×50mm 流動速率:3.0 ml/min。管柱溫度:30℃。 梯度:2.7 min內2至100% B,A = 2 mM乙酸銨/水+ 0.1%甲酸,B =乙腈+ 0.1%甲酸。實例 1 - 290 表徵中採用之 NMR 除非另外指出,否則在具有5 mm QNP低溫探針之Bruker AVANCE II 400 MHz或具有5毫米QNP探針之Bruker AVANCE III 500 MHz上記錄質子光譜。相對於二甲亞碸(δ 2.50)、氯仿(δ 7.26)、甲醇(δ 3.34)或二氯甲烷(δ 5.32)以ppm為單位報導化學位移。將少量乾燥樣品(2-5 mg)溶解於適當氘化溶劑(1 mL)中。 實例291-327表徵中採用之NMR 在裝備有低溫探針之Bruker Avance 400 NMR光譜儀(400 MHz)或裝備有低溫探針之Bruker Avance 600 NMR光譜儀(600 MHz)上記錄質子光譜。化學位移(δ值)以四甲基矽烷之低場ppm報導,光譜分裂圖命名為單(s)重峰、雙(d)重峰、三(t)重峰、四(q)重峰、五(p)重峰、未解析或更多重疊之信號(m)、寬峰信號(br)。在圓括號中給定溶劑。試劑及材料 溶劑及試劑購自供應商且未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鹼性離子交換樹脂濾芯PoraPakTM Rxn CX 20cc (2g)購自Waters。相分離器濾芯(Isolute Phase Separator)購自Biotage。Isolute吸收劑(Isolute HM-N)購自Biotage。實例純化中採用之 ISCO 方法 ISCO急驟層析在具有預填充二氧化矽RediSep®管柱之Teledyne COMBIFLASH®系統上進行。實例純化中採用的製備型 HPLC 方法 製備型HPLC在Waters Autoprep系統上使用MassLynx及FractionLynx軟體進行。該等系統由以下組成: ● Waters 2767自動取樣器/餾份收集器 ● Waters 2525二元泵 ● Waters 515補充泵 ● Waters 2487雙波長UV偵測器 ● Waters ZQ質譜儀 典型方法條件如下: ● 流動速率:100mL/min ● 管柱:10微米19×50mm Waters Atlantis T3 C18管柱 ● 注射體積:0-1000 μL ● 移動相A:水+0.05% TFA ● 移動相B:乙腈+0.035% TFA ● 操作時間:4.25分鐘 在初始條件下保持0.25分鐘之後,系統在3分鐘內適當地操作自x% B至y% B的梯度。梯度之後,在100% B下洗滌0.5分鐘。該方法的剩餘持續時間使系統回到初始條件。 藉由FractionLynx軟體進行質量檢測觸發餾分收集。實例純化中採用之對掌性製備型 HPLC 方法 在耦合至Waters ZQ質譜儀之Thar工具製備型調查系統上進行SFC對掌性篩選。Thar製備型調查系統由以下組成: ● Leap HTC PAL自動取樣器 ● Thar流體傳遞模塊(0至10 mL/min) ● Thar SFC 10位置管柱烘箱 ● Waters 2996 PDA ● Jasco CD-2095對掌性偵測器 ● Thar自動背壓調節器。 全部Thar組件均為SuperPure Discovery系列產品線之部分。 系統在2 mL/min (針對WhelkO -1管柱4 mL/min)下流動且保持於30℃下。系統背壓設定成125巴。各樣品經一連串六個3 μm管柱篩選: ● 3 μm 4.6×50 mm ChiralPak AD ● 3 μm 4.6×50 mm ChiralCel OD ● 3 μm 4.6×50 mm ChiralCel OJ ● 3 μm 4.6×250 mm Whelk O-1 ● 3 μm 4.6×50 mm ChiralPak AS ● 3 μm 4.6×50 mm Lux-Cellulose-2 系統操作5分鐘內5%共溶劑至50%共溶劑梯度,隨後在50%共溶劑下保持0.5分鐘,切換回5%共溶劑且在初始條件下保持0.25分鐘。在各梯度之間存在4分鐘的平衡方法,在5%共溶劑下流過下一個待篩選之管柱。典型溶劑篩選為MeOH、MeOH+20mM NH3 、MeOH+0.5%DEA、IPA及IPA+20mM NH3 。 一旦使用梯度方法之一偵測到分離,則將開發等度方法,且必要時,按比例放大以在Thar Prep80系統上純化。 合成中間物 中間物 1c ( 流程 1) 4-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步驟 A 在20 mL微波小瓶中添加含3-胺基異菸醯胺(1a ,2 g,14.58 mmol)、異菸鹼醛(1.521 mL,16.04 mmol)、亞硫酸氫鈉(1.821 g,17.50 mmol)及4-甲基苯磺酸水合物(0.277 g,1.458 mmol)之DMA (體積:5 mL)獲得橙色懸浮液。充分攪拌反應物且在微波中在160℃下加熱12分鐘。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過濾。固體用水、MeOH及醚洗滌獲得2.03 g呈灰白色固體狀之產物1b (59%)。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9 Hz, 1H), 8.88 - 8.78 (m, 2H), 8.73 (d, J = 5.2 Hz, 1H), 8.16 - 8.08 (m, 2H), 8.03 (dd, J = 5.2, 0.9 Hz, 1H)。步驟 B 在5 mL微波反應器中添加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醇(1b ,500 mg,2.230 mmol)及苯基膦醯二氯(1564 μL,11.15 mmol)獲得褐色懸浮液。在1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此時LCMS指示完全轉化。反應混合物用冰/水淬滅且用飽和Na2 CO3 中和,接著用DCM萃取×3且獲得產物1c (74%)。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65 (d, J = 1.0 Hz, 1H), 8.96 (d, J = 5.6 Hz, 1H), 8.87 (s, 2H), 8.47 - 8.30 (m, 2H), 8.18 (dd, J = 5.6, 1.0 Hz, 1H). LCMS (m/z [M+H]+): 243.1。中間物 2c ( 流程 2) 2,4- 二氯吡啶并 [3,4-d] 嘧啶 步驟 A 脲(40.00 g,666.00 mmol)與3-胺基異菸酸(2a ,18.40 g,133.20 mmol)之混合物在210℃下加熱1小時(注意:未使用溶劑)。添加NaOH (2N,320 mL),且在90℃下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過濾收集固體且用水洗滌。將因此獲得之粗產物懸浮於HOAc (400 mL)中,且在100℃下攪拌1小時。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過濾,且固體用大量水洗滌,接著在真空下乾燥獲得吡啶并[3,4-d]嘧啶-2,4(1H,3H)-二酮(2b ,17.00 g,78%產率),其未經進一步純化。LCMS (m/z [M+H]+): 164.0。步驟 B 向吡啶并[3,4-d]嘧啶-2,4(1H,3H)-二酮(2b ,20.00 g,122.60 mmol)及POCl3 (328.03 g,2.14 mol)於甲苯(200 mL)中之混合物逐滴添加DIEA (31.69 g,245.20 mmol)且在25℃下攪拌此反應混合物隔夜(18小時)獲得懸浮液。 真空移除溶劑及POCl3 ,用DCM (50 mL)稀釋,在-20℃下用DIEA中和至pH=7且再次濃縮,殘餘物藉由管柱(20-50% EA/PE)純化獲得呈黃色固體狀之產物(2c ,20.00g,99.99 mmol,82%產率)。1H NMR (400 MHz, 氯仿-d ) δ 9.52 (s, 1 H), 8.92 (d,J =5.6 Hz, 1 H), 8.04 (d,J =5.6 Hz, 1 H)。LCMS (m/z [M+H]+): 200.0。中間物 3c ( 流程 3) 4,8- 二氯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步驟 A 在20 mL微波反應器中添加含3-胺基異菸醯胺(3a ,650 mg,3.79 mmol)及異菸鹼醛(487 mg,4.55 mmol)、亞硫酸氫鈉(788 mg, 7.58 mmol)之DMA (體積:10 mL)獲得黃色懸浮液。在160℃下,在微波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0分鐘。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過濾且用MeOH及乙醚洗滌。收集固體獲得產物3b (8-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醇,300 mg,29%)。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8.86 - 8.80 (m, 2H), 8.45 (d, J = 5.1 Hz, 1H), 8.18 - 8.12 (m, 2H), 8.00 (d, J = 5.1 Hz, 1H)。步驟 B 在20 mL微波反應器中混合(8-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醇(3b ,300 mg,1.160 mmol)及苯基膦醯二氯(1 mL,7.13 mmol)獲得黃色懸浮液。在170℃下,在微波下攪拌反應混合物60分鐘。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過濾。固體用水、MeOH及乙醚洗滌獲得標題產物3c (78%)。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05 - 8.96 (m, 2H), 8.52 (d, J = 5.1 Hz, 1H), 8.46 - 8.38 (m, 2H), 8.05 (d, J = 5.1 Hz, 1H)。(向NMR樣品添加1滴TFA,否則,觀測到2組峰)。LCMS (m/z [M+H]+): 277.0。中間物 4c ( 流程 4 ,中間物 4c ,其中 X F A 4- 吡啶基 ) 4- -6-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步驟 A 在室溫下,異菸鹼腈(800 mg,7.69 mmol)於MeOH (30 ml)中之溶液用甲醇鈉(0.474 ml,5.4M,2.56 mmol)處理1小時。接著添加5-胺基-2-氟異菸酸(1.0 g,6.41 mmol)且所得混合物回流24小時。冷卻至室溫之後,藉由過濾收集固體產物。將其用EtOAc洗滌,接著真空乾燥獲得6-氟-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醇(4b ,756 mg,48.7%)。1H NMR (600 MHz, DMSO-d6) δ 8.89 (s, 1H), 8.81 (d, J = 5.6 Hz, 2H), 8.14 - 8.06 (m, 2H), 7.74 (d, J = 2.3 Hz, 1H). LCMS (m/z [M+H]+ ): 243.10。步驟 B 向6-氟-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醇(4b ,750 mg,3.1 mmol)於DCE (40 ml)中之混合物添加亞硫醯二氯(1.81 ml,24.8 mmol)及DMF (0.1 ml)。接著在85℃下攪拌混合物3小時。在減壓下濃縮反應混合物且在真空下乾燥隔夜。粗產物(950 mg)未經進一步處理或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反應。LCMS (m/z [M+H]+): 261.10。中間物 5d ( 流程 5) 4,5- 二氯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步驟 A 向3-溴-5-氟異菸酸(5a ,1.87 g,8.5 mmol)及HATU (4.85 g,12.75 mmol)於DMF (30 ml)中之混合物添加DIEA (4.5 ml),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20分鐘,接著添加異菸鹼脒(1.236 g,10.2 mmol)。在室溫下再繼續攪拌15小時。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接著將淺褐色糊漿粗混合物溶解於DCM中且藉由矽膠層析(用0-10% MeOH/溶劑A溶離,溶劑A是4 L DCM與8 ml 7N氨溶液於MeOH中之混合物)純化,彙聚溶離分66-80且濃縮獲得所要產物3-溴-5-氟-N-(亞胺基(吡啶-4-基)甲基)異菸醯胺5b (566 mg,20.6%)。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0.27 (s, 1H), 10.09 (s, 1H), 8.79 - 8.73 (m, 2H), 8.71 (s, 2H), 7.95 - 7.89 (m, 2H). LCMS (m/z [M+H]+): 323.0。步驟 B 將20 ml微波反應容器中的3-溴-5-氟-N-(亞胺基(吡啶-4-基)甲基)異菸醯胺(5b ,600 mg,1.857 mmol)、DIEA (0.33 ml,1.857 mmol)、碳酸鉀(257 mg,1.857 mmol)及DBU (0.28 ml,1.857 mmol)於DMA (8 ml)中之混合物在150℃下加熱45分鐘(微波照射)。反應混合物用水(20 mL)稀釋,用EtOAc (3 × 60ml)萃取,所要產物剩餘在水相中。水相接著藉由逆相ISCO (10-50% CH3CN/水)純化獲得所要產物5-溴-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醇5c (520 mg,80%純度,74%)。LCMS (m/z [M+H]+): 303.0。步驟 C 將5-溴-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醇(5c ,150mg,0.495mmol)溶解於無水CH3 CN (2ml)中且隨後添加POCl3 (759mg,4.95mmol)。隨後在100℃下加熱反應混合物16小時。LCMS顯示反應完成。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且蒸發溶劑。殘餘物用冰水(40 mL)稀釋,且接著用EtOAc (3×40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蒸發至乾燥獲得所要產物4,5-二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5d (86%)。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驟。1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9.05 (s, 1H), 8.87 (s, 2H), 8.68 (s, 1H), 8.16 (d,J = 4.9 Hz, 2H). LCMS (m/z [M+H]+): 277.0。中間物 6b ( 流程 6 ,中間物 6b ' ,其中 A 4- 吡啶基 ) 4- -2-( 吡啶 -4- )-1,7- 㖠啶 步驟 A 在20 mL微波反應器中添加含PalladiumTetrakis (58.1 mg,0.050 mmol)、碳酸鉀(1.256 mL,2.51 mmol)以及2,4-二氯-1,7-㖠啶(6a ,200 mg,1.005 mmol)以及吡啶-4-基酸(130 mg,1.055 mmol)之乙腈(2 mL)獲得橙色懸浮液。在120℃下,在微波下攪拌反應混合物60分鐘。粗混合物用DCM、H2 O稀釋,分離且用DCM萃取×3。合併有機層且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62%)。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58 (d, J = 0.9 Hz, 1H), 8.85 - 8.78 (m, 4H), 8.32 - 8.29 (m, 2H), 8.11 (dd, J = 5.8, 0.9 Hz, 1H). LCMS (m/z [M+H]+): 242.1。 合成式 A1 化合物 實例 1 N-(2- 環丙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化合物 1) 使用流程 1 中之步驟 C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1c )製備標題化合物。步驟 C 在20mL小瓶中,在室溫下在DMF (0.7mL)中攪拌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30 mg,0.12 mmol)且用N2 脫氣。添加TEA (19 μL,0.14mmol)且攪拌5分鐘,接著KF (7 mg,0.12 mmol)。此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5分鐘,接著添加2-環丙基丙-2-胺(0.013 mL,0.12 mmol)且脫氣,接著在80℃下攪拌兩小時。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產物N-(2-環丙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50%)。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8 Hz, 1H), 8.80(d, J = 6.1 Hz, 2H), 8.64(d, J = 5.6 Hz, 1H), 8.40(dd, J = 5.7, 0.9 Hz, 1H), 8.29(m, 2H), 7.74(s, 1H), 1.94(m, 1H), 1.52(s, 6H), 0.49(m, 4H). LCMS (m/z [M+H]+ ): 306.2。實例 2-110 : 除非特別說明,否則下文所述之實例 2 - 110 根據針對實例 1 所述之方案分別使用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1c )及多種胺合成。實例 2 N-(2- 環丙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d, J = 0.8 Hz, 1H), 8.78(m, 2H), 8.58(d, J = 5.9 Hz, 1H), 8.31(m, 2H), 7.89(dd, J = 5.9, 0.9 Hz, 1H), 3.90(q, J = 7.0 Hz, 4H), 1.40(t, J = 7.0 Hz, 6H). LCMS (m/z [M+H]+ ): 280.1。實例 3 N- 乙基 -N-(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2(d, J = 0.8 Hz, 1H), 8.78(m, 2H), 8.58(d, J = 5.8 Hz, 1H), 8.30(m, 2H), 7.88(dd, J = 5.8, 0.8 Hz, 1H), 4.95-4.90(m, 1H), 3.81(q, J = 6.9 Hz, 2H), 1.40(s, 3H), 1.38(s, 3H), 1.35(m, 3H). LCMS (m/z [M+H]+): 294.2。實例 4 2-( 吡啶 -4- )-N-(1,1,1- 三氟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MHz, CDCl3) δ 9.45(d, J = 0.9 Hz, 1H), 8.83(m, 2H), 8.78(d, J = 5.5 Hz, 1H), 8.70-8.60(m, 2H), 7.63(s, 1H), 5.98-5.92(m, 1H), 5.80-5.75(m, 1H), 1.81(d, J = 7.0 Hz, 3H). LCMS (m/z [M+H]+ ): 320.1。實例 5 N- 甲基 -N-(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8 Hz, 1H), 8.78(m, 2H), 8.55(d, J = 5.8 Hz, 1H), 8.31(m, 2H), 8.03(dd, J = 5.8, 0.9 Hz, 1H), 5.15-5.10(m, 1H), 3.34(s, 3H), 1.35(d, J = 6.6 Hz, 6H). LCMS (m/z [M+H]+ ): 280.2。實例 6 N-(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d, J = 0.8 Hz, 1H), 8.76(m, 2H), 8.64(d, J = 5.6 Hz, 1H), 8.50(d, J = 7.5 Hz, 1H), 8.32(m, 2H), 8.28(dd, J = 5.7, 0.9 Hz, 1H), 4.74-4.67(d, J = 6.7 Hz, 1H), 1.36(d, J = 6.6 Hz, 6H). LCMS (m/z [M+H]+ ): 266.1。實例 7 N-(1- 甲氧基 -2- 甲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8 Hz, 1H), 8.80(m, 2H), 8.64(d, J = 5.8 Hz, 1H), 8.40(dd, J = 5.7, 0.9 Hz, 1H), 8.29(m, 2H), 7.74(s, 1H), 3.85(s, 2H), 3.28(s, 3H), 1.60(s, 6H). LCMS (m/z [M+H]+ ): 310.2。實例 8 N-(4- 甲氧基 -2- 甲基丁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9 Hz, 1H), 8.80(m, 2H), 8.65(d, J = 5.6 Hz, 1H), 8.30(m, 2H), 8.28(m, 1H), 7.85(s, 1H), 3.48(t, J = 6.7 Hz, 2H), 3.20(s, 3H), 2.35(t, J = 6.8 Hz, 2H), 1.64(s, 6H). LCMS (m/z [M+H]+ ): 324.2。實例 9 N- 丁基 -N- 甲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d, J = 0.8 Hz, 1H), 8.77(m, 2H), 8.55(d, J = 5.9 Hz, 1H), 8.31(m, 2H), 8.08(dd, J = 5.8, 0.9 Hz, 1H), 3.92(m, 2H), 3.54(s, 3H), 1.82-1.75(m, 2H), 1.48-1.36(m, 2H), 0.98(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 294.2。實例 10 N- 乙基 -N- 甲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d, J = 0.8 Hz, 1H), 8.78(m, 2H), 8.55(d, J = 5.8 Hz, 1H), 8.31(m, 2H), 8.05(dd, J = 5.9, 0.9 Hz, 1H), 3.94(q, J = 7.1 Hz, 2H), 3.50(s, 3H), 1.39(t, J = 7.0 Hz, 3H). LCMS (m/z [M+H]+ ): 266.1。實例 11 2-(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氧基 ) -1- 步驟 1 在0℃下,在40 mL小瓶中添加含2-胺基-2-甲基丙-1-醇(1.5g,16.8 mmol)之8 mL無水DCM。添加DIEA (3.2mL,18.5mmol),接著分部分添加氯甲酸苯甲酯(2.37mL,16.8mmol)。攪拌反應混合物兩小時,緩慢升溫至室溫。在氣流下蒸發溶劑。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50% EtOAc/己烷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1-羥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苯甲酯 (90%)。LCMS (m/z [M+H]+ ): 224.3。步驟 2 在20 mL小瓶中添加含(1-羥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苯甲酯(0.63 g,2.8 mmol)之5mL無水THF。在0.5 mL H2 O中添加氫氧化鉀(0.16 g,2.8 mmol),接著添加2-溴乙酸第三丁酯(0.62 mL,4.2 mmol)及溴化四丁基銨(90 mg,0.28 mmol)。在3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在氣流下蒸發溶劑。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40% EtOAc/己烷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2-(2-(((苯甲氧基)羰基)胺基)-2-甲基丙氧基)乙酸第三丁酯(35%)。LCMS (m/z [M+H]+ ): 338.4。步驟 3 在0℃下,在20 mL小瓶中添加含2-(2-(((苯甲氧基)羰基)胺基)-2-甲基丙氧基)乙酸第三丁酯(0.14 g,0.17 mmol)之1 mL無水DMF。分部分添加硼氫化鋰(0.45 mL,0.91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4小時,接著用水淬滅。使用DCM萃取且在氣流下蒸發溶劑。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70% EtOAc/己烷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1-(2-羥基乙氧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苯甲酯(35%)。LCMS (m/z [M+H]+ ): 268.3。步驟 4 在20 mL隔墊密封小瓶中添加含(1-(2-羥基乙氧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苯甲酯(0.03 g,0.11 mmol)之1.2 mL EtOH。在室溫下用N2 劇烈淨化小瓶。小心地添加一小勺Pd/C (30%,催化量)且將反應物保持在N2 下。接著使用H2 氣球徹底沖洗反應容器,接著在H2 壓力下攪拌四小時。自反應物移除H2 ,接著容器用N2 淨化。材料接著經Na2 SO4 及矽藻土過濾且在氣流下蒸發溶劑。殘餘物無需進一步純化。2-(2-胺基-2-甲基丙氧基)乙醇(95%)。1H NMR (500 MHz, 氯仿-d) δ 3.76 - 3.73 (m, 2H), 3.62 - 3.59 (m, 2H), 3.26 (s, 2H), 1.27 (s, 2H), 1.20 (d, J = 4.6 Hz, 1H), 1.11 (s, 6H). LCMS (m/z [M+H]+): 134.2。步驟 5 在20 mL微波小瓶中添加含3-胺基異菸醯胺(1a ,2 g,14.58 mmol)、異菸鹼醛(1.521 mL,16.04 mmol)、亞硫酸氫鈉(1.821 g,17.50 mmol)及4-甲基苯磺酸水合物(0.277 g,1.458 mmol)之DMA (體積:5 mL)獲得橙色懸浮液。充分攪拌反應物且在微波中在160℃下加熱12分鐘。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過濾。固體用水、MeOH及醚洗滌獲得2.03 g呈灰白色固體狀之產物1b (59%)。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9 Hz, 1H), 8.88 - 8.78 (m, 2H), 8.73 (d, J = 5.2 Hz, 1H), 8.16 - 8.08 (m, 2H), 8.03 (dd, J = 5.2, 0.9 Hz, 1H)。步驟 6 在5 mL微波反應器中添加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醇(1b,500 mg,2.230 mmol)及苯基膦醯二氯(1564 μL,11.15 mmol)獲得褐色懸浮液。在1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此時LCMS指示完全轉化。反應混合物用冰/水淬滅且用飽和Na2 CO3 中和,接著用DCM萃取×3且獲得產物1c (74%)。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65 (d, J = 1.0 Hz, 1H), 8.96 (d, J = 5.6 Hz, 1H), 8.87 (s, 2H), 8.47 - 8.30 (m, 2H), 8.18 (dd, J = 5.6, 1.0 Hz, 1H). LCMS (m/z [M+H]+): 243.1。步驟 7 在室溫下,在20 mL小瓶中,在DMSO (1.5 mL)中攪拌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 (150 mg,0.618 mmol),且用N2 脫氣。添加DIEA (324 μL,1.85 mmol)且攪拌5分鐘,接著添加KF (36 mg,0.618 mmol)。在室溫下攪拌此混合物15分鐘,接著添加2-(2-胺基-2-甲基丙氧基)乙醇(99 mg,0.74 mmol)且脫氣,接著在60℃下攪拌30分鐘。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標題化合物(25%)。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8 Hz, 1H), 8.80(m, 2H), 8.64(d, J = 5.6 Hz, 1H), 8.35(m, 1H), 8.29(m, 2H), 7.76(s, 1H), 4.64-4.59(m, 1H), 3.90(s, 2H), 3.50-3.44(m, 4H), 1.61(s, 6H). LCMS (m/z [M+H]+ ): 340.2實例 12 2- 甲基 -1-(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氧基 ) -2- 步驟 1 在0℃下,在40 mL小瓶中添加含2-胺基-2-甲基丙-1-醇(1.5g,16.8 mmol)之8 mL無水DCM。添加DIEA (3.2mL,18.5mmol),接著分部分添加氯甲酸苯甲酯(2.37mL,16.8mmol)。攪拌反應混合物兩小時,緩慢升溫至室溫。在氣流下蒸發溶劑。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50% EtOAc/己烷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1-羥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苯甲酯 (90%)。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7.41 - 7.29 (m, 5H), 5.06 (s, 2H), 4.97 - 4.83 (m, 1H), 4.70 (s, 1H), 3.62 (s, 2H), 1.34 - 1.19 (m, 6H). LCMS (m/z [M+H]+ ): 224.3。步驟 2 在20 mL小瓶中添加含(1-羥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苯甲酯(0.63 g,2.8 mmol)之5mL無水THF。添加0.5 mL H2 O中之氫氧化鉀(0.16g,2.8mmol),接著添加2-溴乙酸第三丁酯(0.62mL, 4.2mmol)及溴化四丁基銨(90mg,0.28mmol)。在3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在氣流下蒸發溶劑。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40% EtOAc/己烷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2-(2-(((苯甲氧基)羰基)胺基)-2-甲基丙氧基)乙酸第三丁酯(35%)。1H NMR (500 MHz, 氯仿-d) δ 7.39 - 7.28 (m, 5H), 5.52 (s, 1H), 5.06 (s, 2H), 3.96 (s, 2H), 3.45 (s, 2H), 1.48 (s, 9H), 1.36 (s, 6H). LCMS (m/z [M+H]+ ): 338.4。步驟 3 在冰浴中在DCM (5mL)中攪拌2-(2-(((苯甲氧基)羰基)胺基)-2-甲基丙氧基)乙酸第三丁酯(700 mg,4.15mmol)持續10分鐘。分部分緩慢添加溴化甲基鎂(30mL,42mmol),接著攪拌,同時經兩小時升溫至室溫。反應物接著用水淬滅且用DCM萃取三次。合併有機層,濃縮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50% EtOAc/己烷急驟層析純化獲得產物(1-(2-羥基-2 甲基丙氧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苯甲酯(55%)。LCMS [M+H] = 296.4。步驟 4 在20mL隔片密封之小瓶中添加含(1-(2-羥基-2-甲基丙氧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苯甲酯(0.03g,0.11mmol)之1.2 mL EtOH。在室溫下用N2 劇烈淨化小瓶。小心地添加一小勺Pd/C (30%,催化量)且將反應物保持在N2 下。接著使用H2 氣球徹底沖洗反應容器,接著在H2 壓力下攪拌四小時。自反應物移除H2 ,接著用N2 淨化容器。材料接著經Na2 SO4 及矽藻土過濾,且在氣流下蒸發溶劑。殘餘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獲得(1-(2-胺基-2-甲基丙氧基)-2-甲基丙-2-醇) (95%)。1H NMR (500 MHz, 氯仿-d) δ 3.32 (s, 2H), 3.26 (s, 2H), 1.22 (s, 6H), 1.12 (s, 6H)。LCMS (m/z [M+H]+ ): 162.2。步驟 5 在20 mL微波小瓶中添加含3-胺基異菸醯胺(1a ,2 g,14.58 mmol)、異菸鹼醛(1.521 mL,16.04 mmol)、亞硫酸氫鈉(1.821 g,17.50 mmol)及4-甲基苯磺酸水合物(0.277 g,1.458 mmol)之DMA (體積:5 mL)獲得橙色懸浮液。充分攪拌反應物且在微波中在160℃下加熱12分鐘。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過濾。固體用水、MeOH及醚洗滌獲得2.03 g呈灰白色固體狀之產物1b (59%)。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9 Hz, 1H), 8.88 - 8.78 (m, 2H), 8.73 (d, J = 5.2 Hz, 1H), 8.16 - 8.08 (m, 2H), 8.03 (dd, J = 5.2, 0.9 Hz, 1H)。步驟 6 在5 mL微波反應器中添加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醇(1b ,500 mg,2.230 mmol)及苯基膦醯二氯(1564 μL,11.15 mmol)獲得褐色懸浮液。在1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此時LCMS指示完全轉化。反應混合物用冰/水淬滅且用飽和Na2 CO3 中和,接著用DCM萃取×3且獲得產物1c (74%)。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65 (d, J = 1.0 Hz, 1H), 8.96 (d, J = 5.6 Hz, 1H), 8.87 (s, 2H), 8.47 - 8.30 (m, 2H), 8.18 (dd, J = 5.6, 1.0 Hz, 1H). LCMS (m/z [M+H]+): 243.1。步驟 7 在室溫下,在20 mL小瓶中,在DMSO (0.7 mL)中攪拌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1c ) (25 mg,0.10 mmol),且用N2 脫氣。添加DIEA (43 μL,0.25 mmol)且攪拌5分鐘,接著添加KF (6 mg,0.10 mmol)。此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5分鐘,接著添加2(1-(2-胺基-2-甲基丙氧基)-2-甲基丙-2-醇) (0.013 mL,0.12 mmol),接著在60℃下脫氣30分鐘。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標題化合物(50%)。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8 Hz, 1H), 8.79 (m, 2H), 8.64 (d, J = 5.6 Hz, 1H), 8.37 (dd, 5.7, 0.9 Hz, 1H), 8.30 (m, 2H), 7.80 (s, 1H), 4.40 (s, 1H), 3.90 (s, 2H), 3.17 (s, 2H), 1.61 (s, 6H), 0.99 (s, 6H). LCMS (m/z [M+H]+ ): 368.2。實例 13 N- 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9 Hz, 1H), 8.84(m, 1H), 8.76(m, 2H), 8.65(d, J = 5.6 Hz, 1H), 8.34(m, 2H), 8.18(dd, J = 5.6, 0.9 Hz, 1H), 3.77-3.69(qd, J = 7.2, 5.4 Hz, 2H), 1.31(t, J = 7.2 Hz, 3H). LCMS (m/z [M+H]+ ): 252.1。實例 14 N- 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8 Hz, 1H), 8.82(t, J = 5.5 Hz, 1H), 8.78(m, 2H), 8.64(d, J = 5.5 Hz, 1H), 8.33(m, 2H), 8.19(dd, J = 5.6, 0.9 Hz, 1H), 3.70-3.62(td, J = 7.0, 5.7 Hz, 2H), 1.80-1.70(m, 2H), 1.00(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 266.1。實例 15 N-(2- 環己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6(d, J = 0.9 Hz, 1H), 8.80(m, 2H), 8.62(d, J = 5.6 Hz, 1H), 8.40(dd, J = 5.7, 0.9 Hz, 1H), 8.28(m, 2H), 7.62(s, 1H), 1.76-1.70(m, 4H), 1.62-1.59(m, 1H), 1.52(s, 6H), 1.18-1.04(q, J = 11.8, 10.9 Hz, 6H). LCMS (m/z [M+H]+ ): 348.2。實例 16 N-(3- 甲基氧雜環丁烷 -3-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d, J = 0.9 Hz, 1H), 9.14(s, 1H), 8.76(m, 2H), 8.68(d, J = 5.5 Hz, 1H), 8.25(m, 2H), 8.16(dd, J = 5.6 Hz, 1H), 4.90(d, J = 6.3 Hz, 2H), 4.64(d, J = 6.5 Hz, 2H), 1.82(s, 3H). LCMS (m/z [M+H]+ ): 294.1。實例 17 N-(2- 甲基環戊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1.0 Hz, 1H), 8.78(m, 2H), 8,66(m, 1H), 8.33(m, 2H), 8.32(m, 1H), 7.91(m, 1H), 4.45-4.42(m, 1H), 2.20-2.14(m, 1H), 1.98-1.82(m, 2H), 1.80-1.72(m, 2H), 1.70-1.62(m, 1H), 1.50-1.42(m, 1H), 0.91(d, J = 7.0 Hz, 3H). LCMS (m/z [M+H]+ ): 306.2。實例 17b N-((1R,2S)-2- 甲基環戊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7a) N-((1S,2R)-2- 甲基環戊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7b) 向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130 mg,0.536 mmol)於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EA (0.23 ml,1.61 mmol)及KF (32.7 mg,0.56 mmol)。攪拌混合物5分鐘,隨後添加順-2-甲基環戊胺鹽酸鹽(72.7 mg,0.536 mmol)。接著在50℃下攪拌所得混合物2小時。粗混合物接著藉由矽膠層析純化獲得109 mg產物。100 mg此材料進行對掌性分離獲得兩種順式異構體,峰1 (TR = 1.46 min)異構體35 mg,峰2 (TR =1.95 min)異構體46 mg。對掌性中心分配是暫定對掌性分離條件:溶劑A CO2 (80%)、溶劑B MeOH + 0.1% NH4 Cl(20%),流動速率2 ml/min,管柱21 × 250 mm AD-H,操作時間6分鐘堆疊注射,10分鐘溶離時間。 峰1 (TR =1.46 min)異構體: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9 (s, 1H), 8.77 (d, J = 5.8 Hz, 2H), 8.66 (d, J = 5.6 Hz, 1H), 8.40 (dd, J = 5.7, 0.8 Hz, 1H), 8.36 - 8.29 (m, 3H), 4.86 (p, J = 7.5 Hz, 1H), 2.09 (dtd, J = 11.7, 8.1, 3.4 Hz, 1H), 1.89 (dddq, J = 29.7, 12.7, 8.4, 3.8 Hz, 3H), 1.66 - 1.53 (m, 1H), 1.51 - 1.41 (m, 1H), 0.83 (d, J = 7.1 Hz, 3H). LCMS (m/z [M+H]+ ): 306.2。 峰2 (TR =1.95 min)異構體: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9 (d, J = 0.7 Hz, 1H), 8.80 - 8.74 (m, 2H), 8.66 (d, J = 5.6 Hz, 1H), 8.40 (dd, J = 5.7, 0.8 Hz, 1H), 8.36 - 8.29 (m, 3H), 4.86 (p, J = 7.6 Hz, 1H), 2.09 (dp, J = 12.4, 4.6, 4.2 Hz, 1H), 1.98 - 1.79 (m, 3H), 1.66 - 1.54 (m, 1H), 1.50 - 1.41 (m, 1H), 0.83 (d, J = 7.1 Hz, 3H). ). LCMS (m/z [M+H]+ ): 306.2。實例 18 3- 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2-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7(d, J = 5.4 Hz, 1H), 8.79(m, 2H), 8.63(m, 1H), 8.33(m, 1H), 8.28(dd, J = 5.4, 0.8 Hz, 2H), 7.58(s, 1H), 5.00(d, J = 5.6 Hz, 1H), 4.30-4.26(m, 1H), 1.29(s, 3H), 1.27(s, 3H), 1.05(d, J = 6.7 Hz, 3H). LCMS (m/z [M+H]+ ): 310.2。實例 19 N- 丁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9 Hz, 1H), 8.82(m, 1H), 8.78(m, 2H), 8.65(d, J = 5.6 Hz, 1H), 8.34(m, 2H), 8.20(dd, J = 5.6, 0.9 Hz, 1H), 3.75-3.68(td, 7.2, 5.6 Hz, 2H), 1.78-1.69(m, 2H), 1.50-1.40(m, 2H), 0.98(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 280.2。實例 20 N-(2- 甲基 -4- 苯基丁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8 Hz, 1H), 8.78(m, 2H), 8.63(d, J = 5.6 Hz, 1H), 8.40(dd, J = 5.7, 0.9 Hz, 1H), 8.30(m, 2H), 7.79(s, 1H), 7.13-7.04(m, 5H), 2.61-2.56(dd, J = 10.7, 6.0 Hz, 2H), 2.48-2.43(m, 2H), 1.65(s, 6H). LCMS (m/z [M+H]+ ): 370.2。實例 21 N- 環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d, J = 0.9 Hz, 1H), 8.83(m, 1H), 8.78(m, 2H), 8.64(d, J = 5.6 Hz, 1H), 8.40(m, 2H), 8.18(dd, J = 5.6 1.0 Hz, 1H), 3.30-3.22(m, 1H), 0.98-0.94(m, 2H), 0.80-0.76(m, 2H). LCMS (m/z [M+H]+ ): 264.1。實例 22 N-(4- 甲烷磺醯基 -2- 甲基丁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8 Hz, 1H), 8.79(m, 2H), 8.65(d, J = 5.6 Hz, 1H), 8.39(dd, J = 5.7, 0.9 Hz, 1H), 8.30(m, 2H), 7.76(s, 1H), 3.15-3.10(m, 2H), 2.90(s, 3H), 2.65-2.60(m, 2H), 1.61(s, 6H). LCMS (m/z [M+H]+ ): 372.1.實例 23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1,3- 二醇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d, J = 0.8 Hz, 1H), 8.79(m, 2H), 8.63(d, J = 5.6 Hz, 1H), 8.32(dd, J = 5.7, 0.9 Hz, 1H), 8.29(m, 2H), 7.38(s, 1H), 4.81(t, J = 6.0 Hz, 2H), 3.97-3.94(dd, J = 10.8, 6.0 Hz, 2H), 3.90-3.82(dd, J = 10.9, 6.2 Hz, 2H), 1.52(s, 3H). LCMS (m/z [M+H]+ ): 312.1.實例 24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2-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d, J = 0.8 Hz, 1H), 8.77(m, 2H), 8.64(d, J = 5.6 Hz, 1H), 8.38(m, 1H), 8.32(m, 2H), 8.30(s, 1H), 4.80(d, J = 5.5 Hz, 1H), 4.76-4.72(m, 1H), 3.93-3.88(m, 1H), 1.31(d, J = 6.7 Hz, 3H), 1.19(d, J = 6.3 Hz, 3H). LCMS (m/z [M+H]+ ): 296.2.實例 25 2-(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氧基 ) 乙酸 標題化合物如實例 1步驟 C 中所述自2-(2-胺基-2-甲基丙氧基)乙酸第三丁酯及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製備,隨後脫除第三丁酯保護基。脫除保護: 在室溫下,在TFA於DCM中之40%混合物中攪拌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基)胺基)丙氧基)乙酸第三丁酯(25 mg,0.061mmol)持續兩小時。藉由TLC或LCMS未觀測到起始物質。反應物用DCM稀釋且使用N2 及溫和加熱濃縮,接著重複三次且置於高度真空下隔夜。此等條件下的中間物通常未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此等條件下的標題化合物接著亦藉由急驟層析純化。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0.8 Hz, 1H), 8.80(m, 2H), 8.63(d, J = 5.6 Hz, 1H), 8.33(ddd, J = 10.8, 5.1, 1.2 Hz, 2H), 8.30(m, 1H), 8.19(s, 1H), 4.14(s, 2H), 3.80(s, 2H), 3.16(s, 1H), 1.62(s, 6H). LCMS (m/z [M+H]+ ): 354.2。實例 26 (1R,2S)-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戊 -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8 Hz, 1H), 8.78(m, 1H), 8.65(m, 1H), 8.40(m, 1H), 8.37(m, 1H), 8.32(m, 2H), 4.72(d, J = 3.7 Hz, 1H), 4.60-4.52(ddd, J = 15.9, 9.2, 4.4 Hz, 1H), 4.44-4.40(m, 1H), 2.04-1.98(m, 3H), 1.90-1.82(m, 1H), 1.74-1.56(m, 2H). LCMS (m/z [M+H]+ ): 308.1。實例 27 4,4,4- 三氟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30(d, J = 0.8 Hz, 1H), 8.85(m, 1H), 8.80(m, 2H), 8.74(m, 1H), 8.39(d, J = 4.3 Hz, 1H), 8.33(dd, J = 5.7, 0.9 Hz, 2H), 5.76-5.70(m, 1H), 4.77-4.70(m, 1H), 3.61-3.55(m, 2H), 2.11-2.08(m, 2H). LCMS (m/z [M+H]+ ): 350.1.實例 28 N-(1- 甲烷磺醯基 -2- 甲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9 Hz, 1H), 8.79(m, 2H), 8.67(dd, J = 5.9, 4.7 Hz, 1H), 8.40(dd, J = 5.7, 0.9 Hz, 1H), 8.30(m, 2H), 8.08(s, 1H), 4.13(s, 2H), 2.90(s, 3H), 1.80(s, 6H). LCMS (m/z [M+H]+ ): 358.1。實例 29 (2S)-3,3,3- 三氟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酸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3(d, J = 0.8 Hz, 1H), 8.79(m, 2H), 8.76(m, 1H), 8.70(m, 1H), 8.30(dd, J = 5.6, 0.8 Hz, 2H), 7.81(s, 1H), 2.02(s, 3H). LCMS (m/z [M+H]+ ): 364.1.實例 30 2-[(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基 ) 胺基 ] 乙酸 標題化合物如上文流程中所述使用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乙酸第三丁酯製備。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5(m, 1H), 8.82(m, 2H), 8.70(m, 1H), 8.40(m, 1H), 8.35(m, 2H), 7.84(d, J = 9.4 Hz, 1H), 3.89-3.80(d, J = 6.2 Hz, 1H), 3.60-3.56(d, J = 11.0 Hz, 4H), 1.70(s, 6H). LCMS (m/z [M+H]+ ): 353.2。步驟 1 在室溫下在DCM/DMF中攪拌2-甲基-N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丙-1,2-二胺(20 mg,0.068 mmol)。添加21 μL TEA (21 μL,0.149mmol)且攪拌三分鐘。接著添加2-溴乙酸第三丁酯(11 μL,0.071mmol)及催化量之DMAP且在室溫下攪拌四小時。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產物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乙酸第三丁酯(35%)。LCMS (m/z [M+H]+ ): 409.5。實例 31 (2R)-3,3,3- 三氟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酸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3(d, J = 0.8 Hz, 1H), 8.79(m, 2H), 8.77(m, 1H), 8.70(m, 1H), 8.30(m, 2H), 7.83(s, 1H), 2.02(s, 3H). LCMS (m/z [M+H]+ ): 364.1。實例 32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酸甲酯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4(d, J = 0.8 Hz, 1H), 8.85(s, 1H), 8.79(m, 2H), 8.70(d, J = 5.5 Hz, 1H), 8.39(dd, J = 5.7, 1.0 Hz, 1H), 8.25(m, 2H), 3.51(s, 3H), 1.69(s, 6H). LCMS (m/z [M+H]+ ): 324.1。實例 33 (1S,2S)-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戊 -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8 Hz, 1H), 8.78(m, 2H), 8.65(d, J = 5.6 Hz, 1H), 8.51(d, J = 7.0 Hz, 1H), 8.38(m, 1H), 8.36(m, 1H), 8.31(dd, J = 5.6, 0.9, Hz, 1H), 4.92(d, J = 4.6 Hz, 1H), 4.60-4.54(d, J = 7.0 Hz, 1H), 4.26-4.20(m, 1H), 2.32-2.22(ddt, J = 13.2, 8.2, 4.3 Hz, 1H), 2.00-1.92(m, 1H), 1.85-1.72(m, 2H), 1.70-1.56(m, 2H). LCMS (m/z [M+H]+ ): 308.1。實例 34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酸 標題化合物如步驟 A實例 25 中所述自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甲酯的脫除保護基製備。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2.61(s, 1H), 9.20(d, J = 0.8 Hz, 1H), 8.86-8.80(s, 1H), 8.75(m, 2H), 8.67(d, J = 5.6 Hz, 1H), 8.30(m, 2H), 8.28(m, 1H), 1.66(s, 6H). LCMS (m/z [M+H]+ ): 310.1。實例 35 2-(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乙氧基 ) -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9 Hz, 1H), 8.89(t, J = 5.5 Hz, 1H), 8.76(m, 2H), 8.65(d, J = 5.5 Hz, 1H), 8.32(m, 2H), 8.20(dd, J = 5.7, 0.9 Hz, 1H), 4.60-4.57(m, 1H), 3.89(q, J = 5.7 Hz, 2H), 3.78(t, J = 5.8 Hz, 2H), 3.51-3.48(d, J = 2.9 Hz, 4H). LCMS (m/z [M+H]+ ): 312.1。實例 36 2-( 羥基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1,3- 二醇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8 Hz, 1H), 8.80(m, 2H), 8.65(d, J = 5.6 Hz, 1H), 8.30(ddd, J = 19.4, 5.1, 1.3 Hz, 1H), 8.26(m, 2H), 7.19(s, 1H), 4.72(t, J = 6.0 Hz, 3H), 4.00(d, J = 6.0 Hz, 6H). LCMS (m/z [M+H]+ ): 328.1。實例 37 3- 甲基 -3-(3- 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丁酸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9 Hz, 1H), 8.80(dt, J = 4.5, 1.1 Hz, 2H), 8.64(m, 1H), 8.33(m, 2H), 8.30(m, 1H), 7.90(s, 1H), 1.72(s, 6H), 1.70(s, 2H), 1.30(s, 2H), 1.00(s, 6H). LCMS (m/z [M+H]+ ): 423.2。實例 38 2-( 吡啶 -4- )-N-(1,1,1- 三氟 -3- 苯基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d, J = 0.9 Hz, 1H), 8.99(d, J = 9.0 Hz, 1H), 8.75(m, 2H), 8.71(d, J = 5.6 Hz, 1H), 8.33(m, 1H), 8.30(m, 2H), 7.41(m, 2H), 7.11(m, 2H), 7.02(m, 1H), 5.95-5.86(t, J = 8.2 Hz, 1H), 3.38-3.34(m, 1H), 3.24-3.17(ddt, J = 13.8, 11.7, 0.7 Hz, 1H). LCMS (m/z [M+H]+ ): 396.1。實例 39 N-{[4-( 二甲基胺基 ) 環氧乙烷 -4- ] 甲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s, 1H), 8.78(m, 2H), 8,67(d, J = 5.5 Hz, 1H), 8.52(s, 1H), 8.33(m, 2H), 8.28(m, 1H), 3.62(t, J = 10.6 Hz, 2H), 3.53(d, J = 10.7 Hz, 2H), 3.27(d, J = 5.3 Hz, 2H), 2.41(s, 6H), 1.80(d, J = 14.1 Hz, 2H), 1.63(t, J = 11.5 Hz, 2H). LCMS (m/z [M+H]+ ): 365.2。實例 40 3- 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丁酸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2.02(s, 1H), 9.20(d, J = 0.8 Hz, 1H), 8.80(m, 2H), 8.66(m, 1H), 8.40(m, 1H), 8.30(m, 2H), 7.99(m, 1H), 3.12-3.08(q, J = 7.3 Hz, 2H), 1.70(s, 6H. LCMS (m/z [M+H]+ ): 324.1。實例 41 N-(2- 甲烷磺醯基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3(s, 1H), 9.10(t, J - 5.6 Hz, 1H), 8.78(m, 2H), 8.69(d, J = 5.7 Hz, 1H), 8.39(m, 2H), 8.14(d, J = 5.7 Hz, 1H), 4.13-4.09(q, J = 6.4 Hz, 2H), 3.62(t, J = 6.7 Hz, 2H), 3.09(s, 3H). LCMS (m/z [M+H]+ ): 330.1。實例 42 N-[2-( 金剛烷 -1- )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6(d, J = 0.8 Hz, 1H), 8.78(m, 2H), 8.63(d, J = 5.6 Hz, 1H), 8.45(m, 1H), 8.25(m, 2H), 7.06(s, 1H), 1.99-1.96(d, J = 7.5 Hz, 3H), 1.80-1.76(m, 6H), 1.67-1.64(m, 6H), 1.64-1.60(m, 6H). LCMS (m/z [M+H]+ ): 400.2。實例 4 3 2- 甲基 -N-[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丙醯胺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1.08(s, 1H), 9.49(m, 1H), 8.84(m, 2H), 8.80(m, 1H), 8.40(m, 2H), 8.25(dd, J = 5.8, 1.0 Hz, 1H), 3.29-3.18(m, 1H), 1.26(d, J = 6.8 Hz, 6H). LCMS (m/z [M+H]+ ): 294.1。實例 44 4,4,4- 三氟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丁酸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9(d, J = 0.9 Hz, 1H), 8.80(m, 2H), 8.71(t, J = 4.9 Hz, 1H), 8.34(m, 2H), 8.23(d, J = 5.7 Hz, 1H), 5.84-5.79(m, 1H), 3.65-3.55(d, J = 4.8 Hz, 1H), 2.45-2.41(d, J = 4.7 Hz, 1H), 2.32-2.26(m, 1H). LCMS (m/z [M+H]+ ): 364.1。實例 45 N-[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丙烷 -2- 磺醯胺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38(s, 1H), 8.88(m, 2H), 8.76(d, J = 5.6 Hz, 1H), 8.40-8.30(m, 3H), 4.20-4.10(q, J = 7.1 Hz, 1H), 1.40(d, J = 6.9 Hz, 6H). LCMS (m/z [M+H]+ ): 330.1。實例 46 2-( 吡啶 -4- )-N-[3-(1H-1,2,3,4- 四唑 -5- ) 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m, 1H), 9.18(s, 1H), 8.75(m, 2H), 8.64(d, J = 5.6 Hz, 1H), 8.30(m, 2H), 8.21(dd, J = 5.6, 1.0 Hz, 1H), 3.81-3.75(td, J = 6.9, 5.3 Hz, 2H), 2.95(t, J = 7.2 Hz, 2H), 2.18-2.10(m, 2H). LCMS (m/z [M+H]+ ): 334.2。實例 47 N- 甲基 -2-( 吡啶 -4- )-N-(1,1,1- 三氟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步驟 1 脲(40.00 g,666.00 mmol)與3-胺基異菸酸(2a ,18.40 g,133.20 mmol)之混合物在210℃下加熱1小時(注意:未使用溶劑)。添加NaOH (2N,320 mL),且在90℃下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過濾收集固體且用水洗滌。將因此獲得之粗產物懸浮於HOAc (400 mL)中,且在100℃下攪拌1小時。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過濾,且固體用大量水洗滌,接著在真空下乾燥獲得吡啶并[3,4-d]嘧啶-2,4(1H,3H)-二酮(2b ,17.00 g,78%產率),其未經進一步純化。LCMS (m/z [M+H]+): 164.0。步驟 2 向吡啶并[3,4-d]嘧啶-2,4(1H,3H)-二酮(2b ,20.00 g,122.60 mmol)及POCl3 (328.03 g,2.14 mol)於甲苯(200 mL)中之混合物逐滴添加DIEA (31.69 g,245.20 mmol)且在25℃下攪拌此反應混合物隔夜(18小時)獲得懸浮液。 真空移除溶劑及POCl3 ,用DCM (50 mL)稀釋,在-20℃下用DIEA中和至pH=7且再次濃縮,殘餘物藉由管柱(20-50% EA/PE)純化獲得呈黃色固體狀之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2c ,20.00g,99.99 mmol,82%產率)。1H NMR (400 MHz, 氯仿-d ) δ 9.52 (s, 1 H), 8.92 (d,J =5.6 Hz, 1 H), 8.04 (d,J =5.6 Hz, 1 H)。LCMS (m/z [M+H]+): 200.0。步驟 3 在20mL小瓶中,在室溫下在DMSO (0.7 mL)中攪拌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600 mg,3.0 mmol)且用N2 脫氣。添加DIEA (1 mL,6 mmol)且攪拌5分鐘,接著添加KF (174 mg,3 mmol)。在室溫下攪拌此混合物15分鐘,接著添加外消旋1,1,1-三氟-N-甲基丙-2-胺(419 mg,3.3 mmol)且脫氣,接著在60℃下攪拌4小時。反應物接著濃縮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2-氯-N-甲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680 mg,74%)。1H NMR (500 MHz, 丙酮-d6) δ 9.09 (d, J = 0.9 Hz, 1H), 8.59 (d, J = 5.9 Hz, 1H), 8.22 (dd, J = 5.9, 0.9 Hz, 1H), 5.93 (dddd, J = 15.3, 8.3, 7.0, 1.2 Hz, 1H), 3.61 (q, J = 1.0 Hz, 3H), 1.63 (d, J = 7.0 Hz, 3H). LCMS (m/z [M+H]+): 291.7。步驟 4 在20 mL微波反應器中添加含PalladiumTetrakis (99 mg,0.086 mmol)、碳酸鉀(2.15 mL,4.3 mmol)及2 氯-N-甲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500 mg,1.72 mmol)及吡啶-4-基酸(233 mg,1.89 mmol)之乙腈(8 mL)獲得黃色懸浮液。在130℃下,在微波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粗混合物用DCM、H2 O稀釋,分離且用DCM萃取×3。合併有機層且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外消旋產物實例 47 ,接著進行對掌性HPLC (21×250mm OJ-H管柱,使用85% CO2 作為相A且15% MeOH作為相B,流動速率2mL/min,30℃,3.5 min溶離時間)以分離對映異構體獲得實例 4ba 48b實例 48a N- 甲基 -2-( 吡啶 -4- )-N-[(2S)-1,1,1- 三氟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33 (d, J = 0.8 Hz, 1H), 8.86 - 8.75 (m, 2H), 8.63 (d, J = 5.9 Hz, 1H), 8.38 - 8.30 (m, 2H), 8.20 (dd, J = 6.0, 0.9 Hz, 1H), 6.11 (qt, J = 8.5, 7.4 Hz, 1H), 3.50 (d, J = 1.1 Hz, 3H), 1.61 (d, J = 7.0 Hz, 3H). LCMS (m/z [M+H]+ ): 334.1。對掌性HPLC TR = 1.73 min。藉由X射線晶體結構確證絕對立體化學。實例 48b N- 甲基 -2-( 吡啶 -4- )-N-[(2R)-1,1,1- 三氟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33 (d, J = 0.8 Hz, 1H), 8.86 - 8.75 (m, 2H), 8.63 (d, J = 5.9 Hz, 1H), 8.38 - 8.30 (m, 2H), 8.20 (dd, J = 6.0, 0.9 Hz, 1H), 6.11 (qt, J = 8.5, 7.4 Hz, 1H), 3.50 (d, J = 1.1 Hz, 3H), 1.61 (d, J = 7.0 Hz, 3H). LCMS (m/z [M+H]+ ): 334.1。對掌性HPLC TR = 1.25 min。藉由X射線晶體結構確證絕對立體化學。實例 49 2,4- 二甲基 -4-{[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2-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57 (s, 1H), 9.15 (d, J = 0.9 Hz, 1H), 8.82 - 8.72 (m, 2H), 8.56 (d, J = 5.6 Hz, 1H), 8.44 - 8.37 (m, 2H), 7.69 (dd, J = 5.6, 0.9 Hz, 1H), 2.08 (s, 2H), 1.87 (s, 6H), 1.48 (d, J = 0.8 Hz, 6H). LCMS (m/z [M+H]+ ): 338.2。實例 50 4,4,4- 三氟 -2,3- 二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2- 標題化合物如步驟 C實例 1 中所述自2-胺基-3,3,3-三氟-2-甲基丙酸甲酯鹽酸鹽及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製備,隨後與溴化甲基鎂進行格林納反應。格林納反應:在0℃下,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甲酯(7 mg,0.019 mmol)與溴化甲基鎂(己烷中1.4 M,0.133 mL)一起在DCM中攪拌1小時。藉由TLC或LCMS未觀測到起始物質。用MeOH淬滅反應物且濃縮。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標題化合物(66%)。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28 (d, J = 0.9 Hz, 1H), 8.77 - 8.71 (m, 2H), 8.67 (d, J = 5.7 Hz, 1H), 8.44 - 8.38 (m, 2H), 7.85 (dd, J = 5.7, 0.9 Hz, 1H), 2.09 (d, J = 1.4 Hz, 3H), 1.55 (t, J = 2.2 Hz, 3H), 1.37 (s, 3H). LCMS (m/z [M+H]+ ): 378.2。實例 51 (1-{[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戊基 ) 甲醇 1H NMR (500 MHz, 氯仿-d) δ 9.35 (d, J = 0.9 Hz, 1H), 8.82 - 8.75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30 - 8.24 (m, 2H), 7.49 (dd, J = 5.8, 0.9 Hz, 1H), 3.99 (d, J = 4.0 Hz, 2H), 2.19 (td, J = 7.3, 6.7, 2.5 Hz, 4H), 1.94 - 1.78 (m, 4H). LCMS (m/z [M+H]+ ): 322.2。實例 52 N-(3- 甲氧基環丁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9 (d, J = 0.9 Hz, 1H), 8.87 (d, J = 6.4 Hz, 1H), 8.80 - 8.72 (m, 2H), 8.66 (d, J = 5.5 Hz, 1H), 8.37 - 8.32 (m, 2H), 8.25 (dd, J = 5.6, 0.9 Hz, 1H), 4.53 - 4.42 (m, 1H), 3.84 - 3.74 (m, 1H), 3.20 (s, 3H), 2.89 - 2.79 (m, 2H), 2.11 (tdd, J = 9.0, 7.5, 2.8 Hz, 2H). LCMS (m/z [M+H]+ ): 308.1。實例 53 (1R,2R)-1-N,2-N- 二甲基 -1-N-[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環己烷 -1,2- 二胺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23 (d, J = 0.8 Hz, 1H), 8.73 - 8.68 (m, 2H), 8.53 (d, J = 5.9 Hz, 1H), 8.46 - 8.41 (m, 2H), 8.22 (dd, J = 5.8, 0.9 Hz, 1H), 3.47 (s, 3H), 2.91 (dd, J = 13.0, 9.0 Hz, 1H), 2.39 (s, 3H), 2.30 (dtt, J = 12.6, 5.1, 2.5 Hz, 1H), 2.04 (dp, J = 12.4, 3.1 Hz, 1H), 1.90 (dddd, J = 23.1, 13.0, 5.6, 3.0 Hz, 2H), 1.84 - 1.74 (m, 1H), 1.58 (qt, J = 12.7, 3.5 Hz, 1H), 1.42 (qt, J = 13.2, 3.3 Hz, 1H), 1.33 - 1.23 (m, 1H). LCMS (m/z [M+H]+ ): 349.2。實例 54 (1s,3s)-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丁烷 1- 甲酸甲酯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20 (d, J = 0.9 Hz, 1H), 8.95 (d, J = 6.0 Hz, 1H), 8.82 - 8.72 (m, 2H), 8.67 (d, J = 5.5 Hz, 1H), 8.34 - 8.28 (m, 2H), 8.25 (dd, J = 5.6, 1.0 Hz, 1H), 4.95 (h, J = 7.3 Hz, 1H), 3.71 (s, 3H), 3.27 - 3.21 (m, 1H), 2.72 (dddd, J = 10.7, 8.2, 4.3, 2.5 Hz, 2H), 2.62 - 2.51 (m, 2H). LCMS (m/z [M+H]+ ): 336.1。實例 55 1-{[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丁烷 1- 甲酸乙酯 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27 (dd, J = 12.0, 4.4 Hz, 1H), 8.83 - 8.74 (m, 2H), 8.54 - 8.40 (m, 1H), 8.40 - 8.31 (m, 2H), 7.56 - 7.49 (m, 1H), 4.32 - 4.16 (m, 2H), 3.03 - 2.85 (m, 2H), 2.49 (dddd, J = 11.8, 9.4, 7.1, 2.3 Hz, 2H), 2.31 - 2.11 (m, 2H), 1.22 (dtd, J = 9.6, 7.5, 7.0, 1.8 Hz, 3H). LCMS (m/z [M+H]+ ): 350.2。實例 56 1-{[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丁烷 1- 甲酸 標題化合物藉由水解實例 55 之乙酯製備。 水解:實例55 (27 mg,0.077 mmol)及氫氧化鋰(0.077 mL,0.077 mmol)於MeOH (2 mL)中之懸浮液在90℃下攪拌3小時,直至LCMS指示無起始物質留下。反應混合物用2 mL 1M HCl中和。水層用DCM反萃取×5。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乾燥且濃縮。殘餘物用DCM/乙醚洗滌獲得標題化合物(92%)。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2.49 (s, 1H), 9.35 (s, 1H), 9.23 (d, J = 0.9 Hz, 1H), 8.80 - 8.72 (m, 2H), 8.70 (d, J = 5.5 Hz, 1H), 8.34 (dd, J = 5.6, 1.0 Hz, 1H), 8.32 - 8.21 (m, 2H), 2.82 (ddd, J = 13.3, 8.8, 4.9 Hz, 2H), 2.49 - 2.43 (m, 2H), 2.12 - 1.96 (m, 2H). LCMS (m/z [M+H]+ ): 322.1。實例 57 (1s,3s)-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丁烷 1- 甲酸 標題化合物藉由使用實例 56 中所述之程序水解實例 54 之乙酯製備。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26 (d, J = 0.9 Hz, 1H), 9.21 (d, J = 6.0 Hz, 1H), 9.02 - 8.93 (m, 2H), 8.73 (d, J = 5.6 Hz, 1H), 8.66 (d, J = 5.7 Hz, 2H), 8.38 (dd, J = 5.7, 0.9 Hz, 1H), 4.92 (q, J = 7.4 Hz, 1H), 3.19 - 3.11 (m, 1H), 2.76 - 2.68 (m, 2H), 2.56 (ddd, J = 12.9, 6.5, 2.7 Hz, 2H). LCMS (m/z [M+H]+ ): 322.1。實例 58 2-( 吡啶 -4- )-N-(1,1,1- 三氟 -2- 甲基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7 (d, J = 0.8 Hz, 1H), 8.84 - 8.77 (m, 2H), 8.72 (d, J = 5.7 Hz, 1H), 8.51 (dd, J = 5.7, 0.9 Hz, 1H), 8.30 - 8.24 (m, 2H), 7.98 (s, 1H), 1.91 (s, 6H).LCMS (m/z [M+H]+ ): 334.1。實例 59 N- 第三丁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8 Hz, 1H), 8.82 - 8.77 (m, 2H), 8.64 (d, J = 5.6 Hz, 1H), 8.39 (dd, J = 5.7, 0.9 Hz, 1H), 8.34 - 8.29 (m, 2H), 7.88 (s, 1H), 1.66 (s, 9H). LCMS (m/z [M+H]+ ): 280.2。實例 60 N-(1- 甲基環丁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7 (d, J = 0.8 Hz, 1H), 8.77 (dd, J = 6.3, 1.9 Hz, 2H), 8.63 (d, J = 5.6 Hz, 1H), 8.33 - 8.29 (m, 2H), 8.27 (dd, J = 5.7, 0.9 Hz, 1H), 2.70 - 2.64 (m, 1H), 2.58 - 2.53 (m, 1H), 2.35 - 2.26 (m, 2H), 2.04 - 1.81 (m, 2H), 1.71 (s, 3H). LCMS (m/z [M+H]+ ): 292.2。實例 61 3- 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1-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9 (d, J = 0.8 Hz, 1H), 8.83 - 8.77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34 - 8.29 (m, 2H), 8.17 (s, 1H), 8.12 (dd, J = 5.7, 0.9 Hz, 1H), 4.86 (s, 1H), 3.68 - 3.61 (m, 2H), 2.19 (t, J = 6.6 Hz, 2H), 1.66 (s, 6H). LCMS (m/z [M+H]+ ): 310.2。實例 62 2-( 吡啶 -4- )-N-[1-( 三氟甲基 ) 環丁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26 (d, J = 0.9 Hz, 1H), 8.98 (s, 1H), 8.81 - 8.76 (m, 2H), 8.71 (d, J = 5.6 Hz, 1H), 8.39 (dd, J = 5.8, 0.9 Hz, 1H), 8.30 - 8.25 (m, 2H), 2.91 - 2.76 (m, 4H), 2.11 - 1.96 (m, 2H). LCMS (m/z [M+H]+ ): 346.1。實例 63 N-(2- 甲基丁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19 - 9.12 (m, 1H), 8.72 (ddt, J = 6.3, 4.7, 1.6 Hz, 2H), 8.57 (dd, J = 5.8, 2.6 Hz, 1H), 8.43 (tt, J = 7.3, 3.4 Hz, 2H), 8.24 - 8.17 (m, 1H), 2.23 (qd, J = 6.7, 6.0, 2.6 Hz, 2H), 1.66 (s, 6H), 0.94 (td, J = 7.4, 1.6 Hz, 3H). LCMS (m/z [M+H]+ ): 294.2。實例 64 2-( 吡啶 -4- )-N-[1-( 三氟甲基 ) 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40 (s, 1H), 9.29 (d, J = 0.9 Hz, 1H), 8.83 - 8.78 (m, 2H), 8.71 (d, J = 5.6 Hz, 1H), 8.40 - 8.35 (m, 2H), 8.27 (dd, J = 5.7, 1.0 Hz, 1H), 1.65 - 1.55 (m, 2H), 1.41 - 1.37 (m, 2H). LCMS (m/z [M+H]+ ): 332.1。實例 65 N- 環戊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在20 mL小瓶中,在室溫下在DCM (5 mL)中攪拌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 (200 mg,0.82 mmol)且用N2 脫氣。添加DIEA (324 μL,1.85 mmol)且攪拌5分鐘,接著添加KF (48 mg,0.82 mmol)。在室溫下攪拌此混合物15分鐘,接著添加環戊胺(84 mg,0.99 mmol)且脫氣,接著在25℃下攪拌16小時。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標題化合物(51%)。1H NMR (400 MHz, DMSO-d6) 9.20(s, 1H), 8.78(d, 2H), 8.55(d, 1H), 8.31(d, 2H), 8.03(d, 1H), 5.15-5.10(m, 1H), 3.34(s, 3H), 1.35(s, 6H). LCMS (m/z [M+H]+ ): 292.2。實例 66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1-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8 Hz, 1H), 8.82 - 8.77 (m, 2H), 8.64 (d, J = 5.6 Hz, 1H), 8.38 (dd, J = 5.7, 0.9 Hz, 1H), 8.30 (dt, J = 4.5, 1.7 Hz, 2H), 7.62 (s, 1H), 4.95 - 4.89 (m, 1H), 3.86 (d, J = 6.1 Hz, 2H), 1.57 (s, 5H). LCMS (m/z [M+H]+ ): 296.1。實例 67 3,3,3- 三氟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1- 標題化合物如步驟 C實例 1 中所述自2-胺基-3,3,3-三氟-2-甲基丙酸甲酯鹽酸鹽及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製備,隨後使用氫化鋰鋁將甲酯還原成醇。還原:在0℃下,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甲酯(12 mg,0.032 mmol)與氫化鋰鋁(4.8 mg,0.127 mmol)一起在THF中攪拌25小時。藉由TLC或LCMS未觀測到起始物質。反應混合物用DCM/MeOH稀釋,藉由H2 O及鹽水洗滌,接著濃縮。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標題化合物(17%)。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8.37 (d, J = 1.0 Hz, 1H), 7.86 - 7.81 (m, 2H), 7.74 (d, J = 5.7 Hz, 1H), 7.54 - 7.49 (m, 2H), 7.32 (dt, J = 5.7, 1.3 Hz, 1H), 3.77 (d, J = 11.6 Hz, 1H), 3.19 - 3.12 (m, 1H), 1.02 (d, J = 1.2 Hz, 3H). LCMS (m/z [M+H]+ ): 350.1。實例 68 N-(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9 Hz, 1H), 8.80 - 8.74 (m, 2H), 8.65 (d, J = 5.5 Hz, 1H), 8.43 (d, J = 7.8 Hz, 1H), 8.36 - 8.27 (m, 3H), 4.56 (hept, J = 6.4 Hz, 1H), 1.83 - 1.63 (m, 2H), 1.33 (d, J = 6.6 Hz, 3H), 0.97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 280.2。實例 68a (S)-N-( 第二丁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68a) (R)-N-( 第二丁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68b) 化合物N-(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6.7 mg) (實例68)進行對掌性分離以獲得兩種對映異構體,峰1 (TR =1.44 min)異構體(11.7 mg)及峰2 (TR =1.94 min)異構體11.6 mg。對掌性中心分配是暫定的。對掌性分離條件:溶劑A CO2 (85%),溶劑B MeOH(15%),流動速率2 ml/min,溫度30℃,管柱21×250 mm AD-H,操作時間3.5分鐘堆疊注射,7分鐘溶離時間。 峰1 (TR = 1.44 min)異構體: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8 (s, 1H), 8.77 (d, J = 5.5 Hz, 2H), 8.65 (d, J = 5.6 Hz, 1H), 8.43 (d, J = 7.8 Hz, 1H), 8.36 - 8.31 (m, 2H), 8.29 (d, J = 5.6 Hz, 1H), 4.56 (p, J = 7.2 Hz, 1H), 1.85 - 1.62 (m, 2H), 1.33 (d, J = 6.6 Hz, 3H), 0.97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 280.2。 峰2 (TR =1.94 min)異構體: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8 (s, 1H), 8.80 - 8.72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43 (d, J = 7.8 Hz, 1H), 8.35 - 8.31 (m, 2H), 8.30 (dd, J = 5.6, 0.8 Hz, 1H), 4.57 (hept, J = 6.7 Hz, 1H), 1.82 - 1.63 (m, 2H), 1.33 (d, J = 6.6 Hz, 3H), 0.97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 280.2。實例 69 N-(2- 甲基丁 -3-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25 (d, J = 0.9 Hz, 1H), 8.77 - 8.71 (m, 2H), 8.64 - 8.58 (m, 3H), 8.23 (dd, J = 5.7, 0.9 Hz, 1H), 2.81 (s, 1H), 1.93 (s, 6H). LCMS (m/z [M+H]+ ): 290.1。實例 70 (1r,3s)-3- 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丁 -1- 1H NMR (400 MHz, DMSO-d6) 9.21(s, 1H), 8.78(d, 2H), 8.55(d, 1H), 8.31(d, 2H), 8.05(d, 1H), 3.94(q, 2H), 3.50(s, 3H), 1.39(t, 3H). LCMS (m/z [M+H]+ ): 308.1。實例 71 2,3- 二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2-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20 (d, J = 0.8 Hz, 1H), 8.82 - 8.77 (m, 2H), 8.67 (d, J = 5.6 Hz, 1H), 8.28 - 8.23 (m, 2H), 8.07 (dd, J = 5.8, 0.9 Hz, 1H), 7.49 (s, 1H), 1.64 (s, 6H), 1.27 (s, 6H). LCMS (m/z [M+H]+ ): 324.2。實例 72 2-( 吡啶 -4- )-N-(2,4,4- 三甲基戊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19 (d, J = 0.9 Hz, 1H), 8.78 - 8.72 (m, 2H), 8.58 (d, J = 5.7 Hz, 1H), 8.50 - 8.45 (m, 2H), 8.22 (dd, J = 5.8, 0.9 Hz, 1H), 2.33 (d, J = 1.2 Hz, 2H), 1.77 (s, 6H), 1.01 (s, 9H). LCMS (m/z [M+H]+ ): 336.2。實例 73 N-( -3-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8 Hz, 1H), 8.79 - 8.74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37 - 8.30 (m, 4H), 4.47 (dtd, J = 13.2, 8.2, 5.1 Hz, 1H), 1.83 - 1.63 (m, 4H), 0.95 (t, J = 7.4 Hz, 6H). LCMS (m/z [M+H]+ ): 294.2。實例 74 (N-[2- 甲基 -1-( 嗎啉 -4- )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8 Hz, 1H), 8.83 - 8.77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35 (dd, J = 5.8, 0.9 Hz, 1H), 8.32 - 8.28 (m, 2H), 7.79 (s, 1H), 3.55 - 3.49 (m, 4H), 2.99 (s, 2H), 2.51 - 2.45 (m, 4H), 1.62 (s, 6H). LCMS (m/z [M+H]+ ): 365.2。實例 75 N-[1-( 第三丁氧基 )-2- 甲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8 Hz, 1H), 8.82 - 8.77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38 (dd, J = 5.7, 0.9 Hz, 1H), 8.33 - 8.28 (m, 2H), 7.66 (s, 1H), 3.84 (s, 2H), 1.60 (s, 6H), 1.05 (s, 9H). LCMS (m/z [M+H]+ ): 352.2。實例 76 4,4,4- 三氟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1-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23 (d, J = 0.8 Hz, 1H), 8.81 - 8.76 (m, 2H), 8.70 (d, J = 5.5 Hz, 1H), 8.62 (d, J = 8.2 Hz, 1H), 8.36 - 8.31 (m, 2H), 8.22 (dd, J = 5.7, 0.9 Hz, 1H), 5.19 (dd, J = 6.3, 5.4 Hz, 1H), 4.98 (tq, J = 9.6, 5.9 Hz, 1H), 3.72 (dt, J = 10.9, 5.5 Hz, 1H), 3.61 (dt, J = 11.0, 6.3 Hz, 1H), 2.87 - 2.71 (m, 2H). LCMS (m/z [M+H]+ ): 350.1。實例 77 N- 戊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 (d, J = 0.8 Hz, 1H), 8.83 (t, J = 5.6 Hz, 1H), 8.79 - 8.73 (m, 2H), 8.64 (d, J = 5.5 Hz, 1H), 8.36 - 8.29 (m, 2H), 8.18 (dd, J = 5.6, 1.0 Hz, 1H), 3.70 (td, J = 7.2, 5.6 Hz, 2H), 1.81 - 1.68 (m, 2H), 1.47 - 1.30 (m, 4H), 0.93 - 0.86 (m, 3H). LCMS (m/z [M+H]+ ): 294.2。實例 78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 (d, J = 0.8 Hz, 1H), 8.80 - 8.74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40 - 8.30 (m, 4H), 4.83 (t, J = 5.7 Hz, 1H), 4.54 (td, J = 8.4, 4.9 Hz, 1H), 3.72 - 3.56 (m, 2H), 1.84 (ddd, J = 14.0, 7.4, 5.1 Hz, 1H), 1.68 (ddd, J = 13.8, 8.8, 7.3 Hz, 1H), 0.96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 296.1。實例 79 N-[1-(1H- 吲哚 -3- )-2- 甲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0.78 (d, J = 2.6 Hz, 1H), 9.21 (d, J = 0.8 Hz, 1H), 8.86 - 8.78 (m, 2H), 8.60 (d, J = 5.6 Hz, 1H), 8.42 - 8.36 (m, 2H), 8.30 (dd, J = 5.7, 0.9 Hz, 1H), 7.68 (s, 1H), 7.47 - 7.40 (m, 1H), 7.29 (dt, J = 8.2, 0.9 Hz, 1H), 7.00 (ddd, J = 8.1, 7.0, 1.1 Hz, 1H), 6.91 - 6.82 (m, 2H), 3.59 (s, 2H), 1.66 (s, 6H). LCMS (m/z [M+H]+ ): 395.2。實例 80 N-[1-(4- 氟苯基 )-2- 甲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23 (d, J = 0.9 Hz, 1H), 8.80 - 8.75 (m, 2H), 8.58 - 8.51 (m, 3H), 8.13 (dd, J = 5.7, 0.9 Hz, 1H), 7.11 - 7.04 (m, 2H), 6.95 - 6.87 (m, 2H), 3.56 (s, 2H), 1.69 (s, 6H). LCMS (m/z [M+H]+ ): 374.2。實例 81 N-(2- 苯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6 (d, J = 0.9 Hz, 1H), 8.69 (d, J = 5.6 Hz, 1H), 8.66 (s, 1H), 8.61 - 8.56 (m, 2H), 8.53 (dd, J = 5.6, 0.9 Hz, 1H), 7.80 - 7.75 (m, 2H), 7.55 - 7.48 (m, 2H), 7.35 - 7.28 (m, 2H), 7.20 - 7.12 (m, 1H), 1.89 (s, 6H). LCMS (m/z [M+H]+ ): 342.2。實例 82 N-(2- 氟苯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33 (d, J = 1.0 Hz, 1H), 8.71 (d, J = 5.7 Hz, 1H), 8.68 - 8.64 (m, 2H), 8.32 (ddd, J = 9.5, 5.1, 1.3 Hz, 3H), 7.81 (td, J = 8.0, 2.0 Hz, 1H), 7.41 (d, J = 1.1 Hz, 1H), 7.38 - 7.31 (m, 2H). LCMS (m/z [M+H]+ ): 318.1。實例 83 N-[2-(4- 氟苯基 )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18 (d, J = 0.9 Hz, 1H), 8.63 (d, J = 5.7 Hz, 1H), 8.59 - 8.53 (m, 2H), 8.36 (dd, J = 5.7, 0.9 Hz, 1H), 7.97 - 7.92 (m, 2H), 7.61 - 7.53 (m, 2H), 7.11 - 7.02 (m, 2H), 1.96 (s, 6H). LCMS (m/z [M+H]+ ): 360.2。實例 84 3,3,3- 三氟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酸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38 (s, 1H), 9.24 (d, J = 0.8 Hz, 1H), 8.81 - 8.75 (m, 2H), 8.71 (d, J = 5.5 Hz, 1H), 8.34 - 8.29 (m, 2H), 7.84 (d, J = 5.5 Hz, 1H), 7.07 (s, 1H), 2.03 (s, 3H). LCMS (m/z [M+H]+ ): 364.1.實例 85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 (d, J = 0.8 Hz, 1H), 8.88 (t, J = 5.3 Hz, 1H), 8.82 - 8.73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38 - 8.31 (m, 2H), 8.21 (dd, J = 5.6, 0.9 Hz, 1H), 4.90 (t, J = 5.3 Hz, 1H), 3.76 (ttd, J = 7.9, 5.5, 2.5 Hz, 4H). LCMS (m/z [M+H]+ ): 268.1。實例 86 N- 甲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 (d, J = 0.9 Hz, 1H), 8.88 (q, J = 4.4 Hz, 1H), 8.80 - 8.73 (m, 2H), 8.65 (d, J = 5.5 Hz, 1H), 8.40 - 8.33 (m, 2H), 8.12 (dd, J = 5.6, 1.0 Hz, 1H), 3.18 (d, J = 4.5 Hz, 3H). LCMS (m/z [M+H]+ ): 238.1。實例 87 1-({[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甲基 ) 環戊 -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 (d, J = 0.8 Hz, 1H), 8.81 - 8.74 (m, 2H), 8.67 (dd, J = 11.8, 5.8 Hz, 2H), 8.37 - 8.33 (m, 2H), 8.30 (dd, J = 5.6, 0.9 Hz, 1H), 4.70 (s, 1H), 3.89 (d, J = 5.9 Hz, 2H), 1.78 - 1.50 (m, 8H). LCMS (m/z [M+H]+ ): 322.2。實例 88 N,N- 二甲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2 (d, J = 0.8 Hz, 1H), 8.80 - 8.73 (m, 2H), 8.57 (d, J = 5.8 Hz, 1H), 8.38 - 8.31 (m, 2H), 8.15 (dd, J = 5.8, 0.8 Hz, 1H), 3.53 (s, 6H). LCMS (m/z [M+H]+ ): 252.1.實例 89 N-(2- 甲基苯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0.22 (s, 1H), 9.29 (d, J = 0.9 Hz, 1H), 8.76 (d, J = 5.5 Hz, 1H), 8.72 - 8.67 (m, 2H), 8.42 (dd, J = 5.7, 1.0 Hz, 1H), 8.09 - 8.04 (m, 2H), 7.50 (dd, J = 7.7, 1.5 Hz, 1H), 7.43 (dd, J = 7.1, 1.8 Hz, 1H), 7.40 - 7.29 (m, 2H), 2.27 (s, 3H). LCMS (m/z [M+H]+ ): 314.1.實例 90 N-(4- 甲基苯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0.25 (s, 1H), 9.29 (d, J = 0.8 Hz, 1H), 8.81 - 8.73 (m, 3H), 8.49 (dd, J = 5.7, 1.0 Hz, 1H), 8.30 - 8.25 (m, 2H), 7.87 - 7.80 (m, 2H), 7.36 - 7.30 (m, 2H), 2.38 (s, 3H). LCMS (m/z [M+H]+ ): 314.1。實例 91 N-(4- 甲氧基苯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0.24 (s, 1H), 9.27 (d, J = 0.8 Hz, 1H), 8.80 - 8.72 (m, 3H), 8.46 (dd, J = 5.8, 1.0 Hz, 1H), 8.29 - 8.23 (m, 2H), 7.88 - 7.79 (m, 2H), 7.14 - 7.05 (m, 2H), 3.83 (s, 3H). LCMS (m/z [M+H]+ ): 330.1。實例 92 N- 苯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0.31 (s, 1H), 9.30 (d, J = 0.8 Hz, 1H), 8.82 - 8.74 (m, 3H), 8.51 (dd, J = 5.8, 1.0 Hz, 1H), 8.31 - 8.24 (m, 2H), 8.00 - 7.92 (m, 2H), 7.58 - 7.48 (m, 2H), 7.26 (tt, J = 7.3, 1.2 Hz, 1H). LCMS (m/z [M+H]+ ): 300.1。實例 93 N-(3- 甲基苯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0.24 (s, 1H), 9.30 (d, J = 0.8 Hz, 1H), 8.82 - 8.75 (m, 3H), 8.51 (dd, J = 5.8, 0.9 Hz, 1H), 8.31 - 8.26 (m, 2H), 7.83 - 7.76 (m, 2H), 7.41 (t, J = 7.8 Hz, 1H), 7.08 (ddt, J = 7.6, 1.7, 0.9 Hz, 1H), 2.43 (s, 3H). LCMS (m/z [M+H]+ ): 314.1。實例 94 6-{[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己酸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2.02 (s, 1H), 9.19 (s, 1H), 8.84 (t, J = 5.6 Hz, 1H), 8.80 - 8.73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37 - 8.31 (m, 2H), 8.18 (dd, J = 5.6, 1.0 Hz, 1H), 3.76 - 3.66 (m, 2H), 2.23 (t, J = 7.3 Hz, 2H), 1.81 - 1.69 (m, 2H), 1.61 (p, J = 7.3 Hz, 2H), 1.43 (tt, J = 9.6, 6.1 Hz, 2H). LCMS (m/z [M+H]+ ): 338.2。實例 95 N-(3- 氟苯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0.39 (s, 1H), 9.34 (d, J = 0.8 Hz, 1H), 8.84 - 8.78 (m, 3H), 8.51 (dd, J = 5.8, 0.9 Hz, 1H), 8.31 - 8.26 (m, 2H), 7.96 (dt, J = 11.7, 2.3 Hz, 1H), 7.81 (ddd, J = 8.2, 2.0, 0.9 Hz, 1H), 7.56 (td, J = 8.2, 6.8 Hz, 1H), 7.08 (tdd, J = 8.5, 2.6, 0.9 Hz, 1H). LCMS (m/z [M+H]+ ): 318.1。實例 96 N-(4- 氟苯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0.34 (s, 1H), 9.31 (d, J = 0.9 Hz, 1H), 8.81 - 8.75 (m, 3H), 8.47 (dd, J = 5.7, 0.9 Hz, 1H), 8.31 - 8.24 (m, 2H), 7.99 - 7.92 (m, 2H), 7.41 - 7.33 (m, 2H). LCMS (m/z [M+H]+ ): 318.1。實例 97 4-{[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丁酸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0.43 (s, 1H), 9.16 (s, 1H), 8.79 - 8.72 (m, 2H), 8.62 (d, J = 5.5 Hz, 1H), 8.39 - 8.32 (m, 2H), 8.19 (dd, J = 5.6, 1.0 Hz, 1H), 3.67 (q, J = 6.0 Hz, 2H), 2.33 (t, J = 6.5 Hz, 2H), 1.94 (p, J = 6.6 Hz, 2H). LCMS (m/z [M+H]+ ): 365.2。實例 98 N-(1-苯基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H NMR (DMSO-d6) d 1.67 (d, J = 6.8 Hz, 3H), 5.73 (m, 1H), 7.22 (m, 1H), 7.47 (m, 2H), 7.55 (m, 2H), 8.26 (d, J = 5 Hz, 2H), 8.41 (d, J = 5.6 Hz, 1H), 8.69 (d, J = 5.6 Hz, 1H), 8.74 (d, J = 5 Hz, 1H), 9.08 (d, J = 7.2 Hz, 1H), 9.19 (s, 1H). LCMS (m/z [M+H]+ ): 328.2。實例 99 N-(1- 甲基環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9.19 (s, 1H), 8.73 (d, J = 5.7 Hz, 2H), 8.55 (m, 3H), 8.01 (dd, J = 5.7, 0.7 Hz, 1H), 1.64 (s, 3H), 0.99 (m, 2H), 0.93 (m, 2H). LCMS (m/z [M+H]+ ): 278.1。實例 100 N-(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 (s, 1H), 8.87 (s, 2H), 8.67 (d, J = 5.6 Hz, 1H), 8.49 (d, J = 4.6 Hz, 2H), 8.24 (d, J = 5.6 Hz, 1H), 8.03 (s, 1H), 7.33 (t, J = 6.4 Hz, 1H), 3.54 (d, J = 6.4 Hz, 2H), 1.57 (s, 6H), 1.36 (s, 9H). LCMS (m/z [M+H]+ ): 395.2。實例 101 (1-{[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丁基 ) 甲醇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6 (s, 1H), 8.78 - 8.72 (m, 2H), 8.68 (s, 1H), 8.62 (d, J = 5.6 Hz, 1H), 8.36 (d, J = 5.7 Hz, 1H), 8.31 - 8.20 (m, 2H), 4.94 (t, J = 6.0 Hz, 1H), 3.96 (d, J = 6.0 Hz, 2H), 2.41 (dt, J = 12.5, 7.2 Hz, 4H), 1.89 (p, J = 8.0 Hz, 2H). LCMS (m/z [M+H]+): 308.1。實例 102 2-(1-{[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丙基 ) 乙酸甲酯 1H NMR (400 MHz, DMSO-d6) 9.25(s, 1H), 9.05(t, 1H), 8.90(d, 2H), 8.70(d, 1H), 8.60(d, 2H), 8.24(d, 1H), 3.90(m, 2H), 3.79(t, 2H), 3.59(m, 2H), 3.55-3.49(m, 4H), 3.45(m, 2H), 3.41(m, 2H), 2.40(t, 2H). LCMS (m/z [M+H]+): 336.1。實例 103 N-(2- 甲基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CDCl3 ) d 9.35 (d, J = 0.8 Hz, 1H), 8.79 (d, J = 5.6 Hz, 2H), 8.64 (d, J = 5.6 Hz, 1H), 8.39 (d, J = 5.6 Hz, 2H), 7.52 (dd, J = 5.6, 0.8 Hz, 1H), 6.00 (t, J = 6.0 Hz, 1H), 3.66 (dd, J = 6.8, 6.0 Hz, 2H), 2.09 (九重峰, J = 6.8 Hz, 1H), 1.12 (d, J = 6.8 Hz, 6H)。LCMS (m/z [M+H]+): 280.1。實例 104 3- 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丁腈 1H NMR (500 MHz, 丙酮-d6) δ 9.23 (d, J = 0.9 Hz, 1H), 8.82 - 8.75 (m, 2H), 8.63 (d, J = 5.6 Hz, 1H), 8.42 - 8.33 (m, 2H), 8.17 (dd, J = 5.7, 0.9 Hz, 1H), 3.64 (s, 2H), 1.83 (s, 6H). LCMS (M/Z [M+H]+): 305.1。實例 105 N-(6- 胺基己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 (s, 1H), 8.88 - 8.80 (m, 1H), 8.82 - 8.73 (m, 2H), 8.68 - 8.61 (m, 1H), 8.37 - 8.31 (m, 2H), 8.19 (d, J = 5.6 Hz, 1H), 3.71 (q, J = 6.5 Hz, 2H), 2.53 (d, J = 1.6 Hz, 2H), 1.75 (dt, J = 14.2, 7.1 Hz, 2H), 1.47 - 1.32 (m, 6H). LCMS (M/Z [M+H]+): 323.2。實例 106 N-(4- 胺基丁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3 (s, 1H), 8.96 (t, J = 5.7 Hz, 1H), 8.88 - 8.82 (m, 2H), 8.70 (d, J = 5.5 Hz, 1H), 8.51 - 8.44 (m, 2H), 8.20 (dd, J = 5.6, 1.0 Hz, 1H), 7.65 (s, 2H), 3.80 - 3.72 (m, 2H), 2.86 (td, J = 7.5, 5.5 Hz, 2H), 1.85 - 1.73 (m, 2H), 1.67 (ddt, J = 12.8, 9.9, 5.8 Hz, 2H). LCMS (M/Z [M+H]+): 295.2。實例 107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腈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31 (d, J = 0.8 Hz, 1H), 8.85 - 8.80 (m, 2H), 8.78 - 8.72 (m, 2H), 8.45 - 8.40 (m, 2H), 8.37 (dd, J = 5.7, 0.9 Hz, 1H), 1.93 (s, 6H). LCMS (M/Z [M+H]+): 291.1。實例 108 N-[2- 甲基 -1-(2- 甲基哌啶 -1- )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08 (d, J = 0.9 Hz, 1H), 8.65 - 8.58 (m, 2H), 8.50 (d, J = 5.7 Hz, 1H), 8.37 - 8.29 (m, 2H), 7.94 (dd, J = 5.8, 1.0 Hz, 1H), 3.18 (d, J = 14.7 Hz, 1H), 3.00 - 2.92 (m, 2H), 2.66 (s, 1H), 2.44 (dq, J = 12.3, 5.9, 5.1 Hz, 1H), 1.86 (s, 1H), 1.69 - 1.43 (m, 10H), 1.38 - 1.25 (m, 2H), 0.97 (d, J = 6.4 Hz, 3H). LCMS (M/Z [M+H]+): 377.2。實例 109 :二甲基 (3- 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丁基 )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3 (s, 1H), 8.96 (t, J = 5.7 Hz, 1H), 8.88 - 8.82 (m, 2H), 8.70 (d, J = 5.5 Hz, 1H), 8.51 - 8.44 (m, 2H), 8.20 (dd, J = 5.6, 1.0 Hz, 1H), 7.65 (s, 2H), 3.80 - 3.72 (m, 2H), 2.86 (td, J = 7.5, 5.5 Hz, 2H), 1.85 - 1.73 (m, 2H), 1.67 (ddt, J = 12.8, 9.9, 5.8 Hz, 2H). LCMS (M/Z [M+H]+): 295.2。實例 110 N-(1- 胺基 -2- 甲基丙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5 (s, 1H), 8.88 (s, 2H), 8.72 (d, J = 5.6 Hz, 1H), 8.45 (d, J = 5.7 Hz, 1H), 8.39 (d, J = 4.9 Hz, 2H), 7.87 (s, 1H), 7.79 (s, 2H), 3.67 (d, J = 5.9 Hz, 2H), 1.64 (s, 6H). LCMS (M/Z [M+H]+): 295.2。實例 111 N- 環戊基 -2-[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標題化合物如流程 2 中使用實例 1步驟 C中間物 6b步驟 A 自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2c)製備。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0(d, J = 0.8 Hz, 1H), 8.60(d, J = 5.6 Hz, 1H), 8.36(dd, J = 5.8, 0.9 Hz, 1H), 8.09(dd, J = 5.3, 0.8 Hz, 1H), 7.77(s, 1H), 7.50(dd, J = 1.5, 0.8 Hz, 1H), 7.42(dd, J = 5.3, 1.5 Hz, 1H), 6.10(s, 2H), 1.60(s, 9H). LCMS (m/z [M+H]+): 349.1。實例 112-197 除非特別說明,否則此等化合物根據上文所述之方案分別使用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2c )及多種胺及偶合搭配物合成。實例 112 4-[4-( 第三丁基胺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2- ] 吡啶 -2-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0(d, J = 0.8 Hz, 1H), 8.60(d, J = 5.6 Hz, 1H), 8.36(dd, J = 5.8, 0.9 Hz, 1H), 8.09(dd, J = 5.3, 0.8 Hz, 1H), 7.77(s, 1H), 7.50(dd, J = 1.5, 0.8 Hz, 1H), 7.42(dd, J = 5.3, 1.5 Hz, 1H), 6.10(s, 2H), 1.60(s, 9H). LCMS (m/z [M+H]+): 295.2實例 113 2-[1-( 苯磺醯基 )-2- 甲基 -1H- 吡咯并 [2,3-b] 吡啶 -3- ]-N- 第三丁基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2(d, J = 0.8 Hz, 1H), 8.70(dd, J = 7.9, 1.7 Hz, 1H), 8.58(d, J = 5.6 Hz, 1H), 8.20(m, 2H), 7.71(m, 1H), 7.66-7.59(m, 5H), 7.35(dd, J = 7.9, 4.7 Hz, 1H), 3.24(s, 3H), 1.59(s, 9H). LCMS (m/z [M+H]+): 473.2。實例 114 N- 第三丁基 -2-{2- 甲基 -1H- 吡咯并 [2,3-b] 吡啶 -3-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標題化合物藉由對實例113之甲苯磺醯基脫除保護基製備。 脫除保護基:在室溫下在1 mL第三丁醇中攪拌N-(第三丁基)-2-(2-甲基-1-(苯基磺醯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2mg,0.068mmol)。接著添加氫氧化鈉(270 μL (5M),1.35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兩小時,此時全部起始物質均耗盡。材料濃縮成灰白色油狀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2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標題產物N-第三丁基-2-{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55%)。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2.01(s, 1H), 9.05(d, J = 0.8 Hz, 1H), 8.97(dd, J = 8.0, 1.7 Hz, 1H), 8.45(d, J = 5.5 Hz, 1H), 8.25(ddd, J = 23.7, 5.2, 1.3 Hz, 1H), 8.19(m, 1H), 7.42(s, 1H), 7.15(dd, J = 7.9, 4.7 Hz, 1H), 2.96(s, 3H), 1.63(s, 9H). LCMS (m/z [M+H]+): 333.2。實例 115 N- 第三丁基 -2-[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8.95(d, J = 0.8 Hz, 1H), 8.54(d, J = 5.6 Hz, 1H), 8.46(s, 1H), 8.30(dd, J = 5.7, 0.9 Hz, 1H), 7.62(s, 1H), 1.58(s, 9H). LCMS (m/z [M+H]+): 337.1。實例 116 N- 第三丁基 -2-(3- 氯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2(d, J = 0.8 Hz, 1H), 8.79(d, J = 0.5 Hz, 1H), 8.68(m, 2H), 8.41(dd, J = 5.8, 0.9 Hz, 1H), 7.92(s, 1H), 7.77(dd, J = 4.9, 0.6 Hz, 1H), 1.55(s, 9H). LCMS (m/z [M+H]+): 314.1。實例 117 N- 第三丁基 -2-(3- 甲基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1(d, J = 0.8 Hz, 1H), 8.63(d, J = 5.6 Hz, 1H), 8.55(m, 2H), 8.39(dd, J = 5.7, 0.9 Hz, 1H), 7.79(m, 1H), 7.76(m, 1H), 2.59(s, 3H), 1.58(s, 9H). LCMS (m/z [M+H]+): 294.2。實例 118 2-(3- 氯吡啶 -4- )-N-(2- 甲基丁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2(d, J = 0.9 Hz, 1H), 8.78(d, J = 0.6 Hz, 1H), 8.68(dd, J = 5.3, 2.2 Hz, 1H), 8,66(m, 2H), 8.41(dd, J = 5.7, 0.9 Hz, 1H), 7.74(m, 1H), 2.00(q, J = 7.3 Hz, 2H), 1.49(s, 6H), 0.80(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328.1。實例 119 2,4- 二甲基 -4-({2-[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2-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9(s, 1H), 8.99(d, J = 0.8 Hz, 1H), 8.55(d, J = 5.6 Hz, 1H), 8.49(s, 1H), 7.73(dd, J = 5.7, 0.9 Hz, 1H), 5.61(s, 1H), 1.97(s, 2H), 1.70(s, 6H), 1.30(s, 6H). LCMS (m/z [M+H]+): 395.2。實例 120 N- 乙基 -2-(3- 氟吡啶 -4- )-N-(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111 中所述自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2c )製備,但使用史帝爾偶合作為第二步驟。 史帝爾偶合:在室溫下在無水DMF (1 mL)中攪拌2-氯-N-乙基-N-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0 mg,0.12mmol)。添加3-氟-4-(三丁基錫烷基)吡啶(50.8 mg,0.13 mmol),接著PdCl2(dppf).CH2Cl2加合物(9.8 mg,0.012mmol)及CuI(2.3 mg,0.012 mmol)。反應物在130℃下攪拌1小時。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標題化合物。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8 Hz, 1H), 8.72(d, J = 2.9 Hz, 1H), 8.61(m, 1H), 8.59(m, 1H), 8.08(dd, J = 6.7, 4.9 Hz, 1H), 7.90(m, 1H), 4.92-4.88(m, 1H), 3.79(q, J = 7.0 Hz, 2H), 1.37(m, 6H), 1.32(dd, J = 23.7, 6.8 Hz, 3H). LCMS (m/z [M+H]+): 312.2。實例 121 2- 甲基 -1-[2- 甲基 -2-({2-[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丙氧基 ] -2- 標題化合物使用實例111 中所述之程序及如實例12 中所述之胺製備。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3.80(s, 1H), 8.99(d, J = 0.8 Hz, 1H), 8.55(d, J = 5.6 Hz, 1H), 8.44(s, 1H), 8.25(dd, J = 5.8, 0.9 Hz, 1H), 7.53(s, 1H), 4.35(s, 1H), 3.82(s, 2H), 3.17(s, 2H), 1.54(s, 6H), 1.00(s, 6H). LCMS (m/z [M+H]+): 425.2。實例 122 2-(3- 氟吡啶 -4- )-N- 甲基 -N-(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使用實例120 中所述之程序製備標題化合物。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d, J = 0.8 Hz, 1H), 8.74(d, J = 2.9 Hz, 1H), 8.60(m, 2H), 8.11(m, 1H), 8.09(m, 1H), 5.11-5.06(d, J = 6.6 Hz, 1H), 3.37(s, 3H), 1.34(d, J = 6.7 Hz, 6H). LCMS (m/z [M+H]+): 298.1。實例 123 N- 乙基 -2-(3- 甲基吡啶 -4- )-N-(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8 Hz, 1H), 8.59(m, 1H), 8.56(m, 1H), 8.54(m, 1H), 7.89(m, 1H), 7.85(m, 1H), 4.95-4.90(d, J = 6.6 Hz, 1H), 3.79(q, J = 7.0 Hz, 2H), 2.60(s, 3H), 1.36(d, J = 6.6 Hz, 6H), 1.30(t, J = 7.0 Hz, 3H). LCMS (m/z [M+H]+): 308.2。實例 124 2-(3- 氯吡啶 -4- )-N-(1- 甲氧基 -2- 甲基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2(s, 1H), 8.79(s, 1H), 8.69(dd, J = 5.2, 1.8 Hz, 2H), 8.40(dd, J = 5.8, 1.0 Hz, 1H), 7.78(s, 1H), 7.75(m, 1H), 3.73(s, 2H), 3.22(s, 3H), 1.50(s, 6H). LCMS (m/z [M+H]+): 344.1。實例 125 4-{[2-(3- 氯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2,4- 二甲基戊 -2-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45(s, 1H), 9.13(d, J = 0.7 Hz, 1H), 8.79(s, 1H), 8.68(dd, J = 5.3, 3.4 z, 1H), 8.66(m, 1H), 7.83(dd, J = 5.7, 0.9 Hz, 1H), 7.77(dd, J = 4.9, 0.6 Hz, 1H), 5.57(s, 1H), 1.96(s, 2H), 1.65(s, 6H), 1.29(s, 6H). LCMS (m/z [M+H]+): 372.2。實例 126 2-(3- 氯吡啶 -4- )-N- 環戊基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4(d, J = 0.9 Hz, 1H), 8.78(d, J = 0.6 Hz, 1H), 8.69(dd, J = 9.4, 5.2 Hz, 1H), 8.67(d, J = 6.9 Hz, 1H), 8.61(d, J - 6.8 Hz, 1H), 8.32(dd, J = 5.7, 0.9 Hz, 1H), 7.81(m, 1H), 4.61-4.57(m, 1H), 2.10-2.01(m, 2H), 1.80-1.54(m, 6H). LCMS (m/z [M+H]+): 326.1。實例 127 1-(2-{[2-(3- 氯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2- 甲基丙氧基 )-2- 甲基丙 -2- 標題化合物使用實例111 中所述之程序及如實例12 中所述之胺製備。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3(m, 1H), 8.80(d, J = 0.6 Hz, 1H), 8.69(m, 2H), 8.40(dd, J = 5.8, 0.9 Hz, 1H), 7.83(dd, J = 4.9, 0.6 Hz, 1H), 7.76(dd, J = 4.9, 0.6 Hz, 1H), 4.38(s, 1H), 3.80(s, 2H), 3.16(s, 2H), 1.51(s, 6H), 1.00(s, 6H). LCMS (m/z [M+H]+): 402.2。實例 128 N- 甲基 -2-(3- 甲基吡啶 -4- )-N-(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d, J = 0.8 Hz, 1H), 8.58(m, 2H), 8.53(m, 1H), 8.03(dd, J = 5.8, 0.9 Hz, 1H), 7.87(d, J = 5.0 Hz, 1H), 5.09-5.00(m, 1H), 3.29(s, 3H), 2.60(s, 3H), 1.31(d, J = 6.7 Hz, 6H). LCMS (m/z [M+H]+): 294.2。實例 129 2-(3- 氯吡啶 -4- )-N-(4- 甲烷磺醯基 -2- 甲基丁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5(d, J = 0.8 Hz, 1H), 8.79(d, J = 0.6 Hz, 1H), 8.69(dd, J = 21.3, 5.3 Hz, 1H), 8,65(m, 1H), 8.40(dd, J = 5.8, 0.9 Hz, 1H), 7.80(m, 1H), 7.78(m, 1H), 3.12-3.08(m, 2H), 2.87(s, 3H), 2.49-2.46(m, 2H), 1.53(s, 6H). LCMS (m/z [M+H]+): 406.1。實例 130 N- 第三丁基 -2-[3-( 三氟甲基 )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8.92(m, 1H), 8.89(m, 1H), 8.08(d, J = 4.9 Hz, 1H), 7.76(d, J = 0.8 Hz, 1H), 7.70(m, 1H), 7.67(m, 1H), 7.56(dd, J = 5.0, 0.8 Hz, 1H), 1.49(s, 9H). LCMS (m/z [M+H]+): 348.1。實例 131 N- 第三丁基 -2-[2- -5-( 三氟甲基 )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08(d, J = 0.9 Hz, 1H), 8.87(s, 1H), 8.61(d, J = 5.8 Hz, 1H), 8.22(dd, J = 5.8, 1.0 Hz, 1H), 7.83(s, 1H), 1.20(s, 9H). LCMS (m/z [M+H]+): 382.1。實例 132 2-(3- 氯吡啶 -4- )-N-[3-(1H-1,2,3,4- 四唑 -5- ) 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30(s, 1H), 9.15(d, J = 0.8 Hz, 1H), 8.77(s, 1H), 8.70(dd, J = 18.4, 5.2 Hz, 1H), 8.65(m, 1H), 8.25(dd, J = 5.7, 0.9 Hz, 1H), 7.81(d, J = 4.9 Hz, 1H), 3.70-3.65(td, J = 6.8, 5.1 Hz, 2H), 2.90(t, J = 7.4 Hz, 2H), 2.12-2.07(m, 2H). LCMS (m/z [M+H]+): 368.1。實例 133 2-(3- 甲基 -1H- 吡唑 -4-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01 (s, 1H), 8.41 (d, J = 5.7 Hz, 1H), 8.26 (s, 1H), 7.91 (dd, J = 5.7, 0.9 Hz, 1H), 2.83 (s, 3H), 1.60 (s, 3H), 1.05 - 0.94 (m, 2H), 0.91 - 0.82 (m, 2H). LCMS (m/z [M+H]+): 281.1。實例 134 2-(3- 氟吡啶 -4- )-N-(1,1,1- 三氟 -2- 甲基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使用實例120 中所述之程序製備標題化合物。 1H NMR (600 MHz, DMSO-d6) δ 9.24 (d, J = 0.8 Hz, 1H), 8.77 - 8.73 (m, 2H), 8.62 (dd, J = 4.9, 0.8 Hz, 1H), 8.52 (dd, J = 5.8, 0.9 Hz, 1H), 8.04 (dd, J = 6.7, 4.9 Hz, 1H), 7.99 (s, 1H), 1.86 (s, 6H). LCMS (m/z [M+H]+): 352.1。實例 135 2-(3- 甲基 -1H- 吡唑 -4- )-N-(1,1,1- 三氟 -2- 甲基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600 MHz, 甲醇-d4) δ 9.06 (d, J = 0.9 Hz, 1H), 8.47 (d, J = 5.7 Hz, 1H), 8.16 (dd, J = 5.7, 0.9 Hz, 1H), 8.11 (s, 1H), 2.74 (d, J = 34.7 Hz, 3H), 1.92 (s, 6H). LCMS (m/z [M+H]+): 337.1。實例 136 2-(3- 氟吡啶 -4- )-N- 甲基 -N-[(2S)-1,1,1- 三氟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步驟 1 脲(40.00 g,666.00 mmol)與3-胺基異菸酸(2a ,18.40 g,133.20 mmol)之混合物在210℃下加熱1小時(注意:未使用溶劑)。添加NaOH (2N,320 mL),且在90℃下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過濾收集固體且用水洗滌。將因此獲得之粗產物懸浮於HOAc (400 mL)中,且在100℃下攪拌1小時。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過濾,且固體用大量水洗滌,接著在真空下乾燥獲得吡啶并[3,4-d]嘧啶-2,4(1H,3H)-二酮(2b ,17.00 g,78%產率),其未經進一步純化。LCMS (m/z [M+H]+): 164.0。步驟 2 向吡啶并[3,4-d]嘧啶-2,4(1H,3H)-二酮(2b ,20.00 g,122.60 mmol)及POCl3 (328.03 g,2.14 mol)於甲苯(200 mL)中之混合物逐滴添加DIEA (31.69 g,245.20 mmol)且在25℃下攪拌此反應混合物隔夜(18小時)獲得懸浮液。 真空移除溶劑及POCl3 ,用DCM (50 mL)稀釋,在-20℃下用DIEA中和至pH=7且再次濃縮,殘餘物藉由管柱(20-50% EA/PE)純化獲得呈黃色固體狀之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2c ,20.00g,99.99 mmol,82%產率)。1H NMR (400 MHz, 氯仿-d ) δ 9.52 (s, 1 H), 8.92 (d,J =5.6 Hz, 1 H), 8.04 (d,J =5.6 Hz, 1 H)。LCMS (m/z [M+H]+): 200.0。步驟 3 在20mL小瓶中,在室溫下在DMSO (0.7 mL)中攪拌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600 mg,3.0 mmol)且用N2 脫氣。添加DIEA (1 mL,6 mmol)且攪拌5分鐘,接著添加KF (174 mg,3 mmol)。在室溫下攪拌此混合物15分鐘,接著添加外消旋1,1,1-三氟-N-甲基丙-2-胺(419 mg,3.3 mmol)且脫氣,接著在60℃下攪拌4小時。反應物接著濃縮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2-氯-N-甲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680 mg,74%)。1H NMR (500 MHz, 丙酮-d6) δ 9.09 (d, J = 0.9 Hz, 1H), 8.59 (d, J = 5.9 Hz, 1H), 8.22 (dd, J = 5.9, 0.9 Hz, 1H), 5.93 (dddd, J = 15.3, 8.3, 7.0, 1.2 Hz, 1H), 3.61 (q, J = 1.0 Hz, 3H), 1.63 (d, J = 7.0 Hz, 3H). LCMS (m/z [M+H]+): 291.7。步驟 4 在20 mL小瓶中,在室溫下在無水DMF(1 mL)中攪拌2-氯-N-甲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00 mg,0.34 mmol)。添加3-氟-4-(三丁基錫烷基)吡啶(133 mg,0.34 mmol),接著添加PdCl2 (dppf).CH2 Cl2 加合物(28.1 mg,0.034mmol)及CuI (6.55 mg,0.034 mmol)。反應物在130℃下攪拌0.5小時。粗混合物用DCM、H2 O稀釋,分離且用DCM萃取×3。合併有機層且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外消旋產物,接著進行對掌性HPLC (21×250mm OJ-H管柱,使用85% CO2 作為相A且15% MeOH作為相B,流動速率2mL/min,30℃,2.75 min溶離時間)以分離對映異構體獲得實例 136137實例 136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30 (d, J = 0.8 Hz, 1H), 8.75 (d, J = 3.0 Hz, 1H), 8.66 (d, J = 5.9 Hz, 1H), 8.62 (dd, J = 4.9, 0.8 Hz, 1H), 8.24 (dd, J = 5.9, 0.9 Hz, 1H), 8.15 (dd, J = 6.8, 4.9 Hz, 1H), 6.12 - 5.98 (m, 1H), 3.51 (d, J = 1.1 Hz, 3H), 1.57 (d, J = 7.0 Hz, 3H). LCMS (m/z [M+H]+ ): 352.1。對掌性HPLC TR = 0.88 min。實例 137 2-(3- 氟吡啶 -4- )-N- 甲基 -N-[(2R)-1,1,1- 三氟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30 (d, J = 0.8 Hz, 1H), 8.75 (d, J = 3.0 Hz, 1H), 8.66 (d, J = 5.9 Hz, 1H), 8.62 (dd, J = 4.9, 0.8 Hz, 1H), 8.24 (dd, J = 5.9, 0.9 Hz, 1H), 8.15 (dd, J = 6.8, 4.9 Hz, 1H), 6.12 - 5.98 (m, 1H), 3.51 (d, J = 1.1 Hz, 3H), 1.57 (d, J = 7.0 Hz, 3H). LCMS (m/z [M+H]+): 352.1。對掌性HPLC TR = 0.70 min。實例 138 4-{4-[(1- 甲基環丙基 ) 胺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2- } 吡啶 -2-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15 (d, J = 0.9 Hz, 1H), 8.55 (d, J = 5.6 Hz, 1H), 8.17 - 8.09 (m, 2H), 7.98 (dd, J = 5.6, 1.0 Hz, 1H), 7.81 - 7.70 (m, 2H), 1.61 (s, 3H), 1.00 - 0.94 (m, 2H), 0.91 - 0.84 (m, 2H). LCMS (m/z [M+H]+): 293.1。實例 139 2-(3- 氯吡啶 -4- )-N-(1,1,1- 三氟 -2- 甲基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20 (s, 1H), 8.74 (s, 1H), 8.68 (d, J = 5.8 Hz, 1H), 8.63 (d, J = 5.0 Hz, 1H), 8.33 (dd, J = 5.8, 0.9 Hz, 1H), 7.79 (d, J = 4.9 Hz, 1H), 1.88 (d, J = 1.0 Hz, 6H). LCMS (m/z [M+H]+): 368.1。實例 140 2,4- 二甲基 -4-{[2-(3- 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2- 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14 (s, 1H), 8.80 (s, 1H), 8.37 (t, J = 5.8 Hz, 2H), 7.50 - 7.38 (m, 1H), 2.81 (s, 3H), 1.99 (s, 2H), 1.81 (s, 6H), 1.49 (s, 6H). LCMS (m/z [M+H]+): 341.2。實例 141 4-{4-[(1- 甲基環丙基 ) 胺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2- } 吡啶 -3- 甲腈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23 (d, J = 0.9 Hz, 1H), 9.09 (d, J = 0.8 Hz, 1H), 8.99 (d, J = 5.2 Hz, 1H), 8.65 (d, J = 5.6 Hz, 1H), 8.59 - 8.53 (m, 1H), 8.42 (s, 1H), 8.07 (dd, J = 5.7, 0.9 Hz, 1H), 1.62 (s, 3H), 1.04 - 0.97 (m, 2H), 0.90 - 0.81 (m, 2H). LCMS (m/z [M+H]+): 303.1。實例 142 2-{2- 甲基 -1H- 吡咯并 [2,3-b] 吡啶 -3- }-N- 丙基吡啶并 [3,4-d] 嘧啶 -4- 使用實例114 中所述之程序製備標題化合物。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2.02 (s, 1H), 9.06 (d, J = 0.8 Hz, 1H), 8.98 (dd, J = 7.9, 1.7 Hz, 1H), 8.50 (t, J = 5.5 Hz, 1H), 8.46 (d, J = 5.5 Hz, 1H), 8.19 (dd, J = 4.7, 1.7 Hz, 1H), 8.06 (dd, J = 5.6, 0.9 Hz, 1H), 7.16 (dd, J = 7.9, 4.7 Hz, 1H), 3.62 (dt, J = 8.1, 6.0 Hz, 2H), 2.96 (s, 3H), 1.90 - 1.69 (m, 2H), 1.00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319.2。實例 143 2-(1H- 吲唑 -5-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2 (d, J = 0.9 Hz, 1H), 9.00 (dd, J = 1.5, 0.8 Hz, 1H), 8.85 (s, 1H), 8.61 (dd, J = 8.9, 1.5 Hz, 1H), 8.52 (d, J = 5.5 Hz, 1H), 8.26 (s, 1H), 8.11 (dd, J = 5.6, 0.9 Hz, 1H), 7.65 (d, J = 8.8 Hz, 1H), 1.62 (s, 3H), 0.97 - 0.81 (m, 4H). LCMS (m/z [M+H]+): 317.1。實例 144 2-(3,5- 二甲基 -1H- 吡唑 -4- )-N-(1,1,1- 三氟 -2- 甲基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06 (d, J = 0.9 Hz, 1H), 8.50 (d, J = 5.8 Hz, 1H), 8.17 (dd, J = 5.8, 0.9 Hz, 1H), 2.58 (s, 6H), 1.91 (d, J = 1.1 Hz, 6H). LCMS (m/z [M+H]+): 3511。實例 145 N-(1,1,1- 三氟 -2- 甲基丙 -2- )-2-[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600 MHz, 甲醇-d4) δ 9.06 (d, J = 1.0 Hz, 1H), 8.54 (d, J = 5.7 Hz, 1H), 8.38 - 8.36 (m, 1H), 8.20 (dd, J = 5.7, 0.9 Hz, 1H), 1.90 (d, J = 1.1 Hz, 6H). LCMS (m/z [M+H]+): 391.1。實例 146 4-{4-[(4- 羥基 -2,4- 二甲基戊 -2- ) 胺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2- } 吡啶 -3- 甲腈 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55 (s, 1H), 9.38 (s, 1H), 9.07 (d, J = 0.8 Hz, 1H), 8.95 (d, J = 5.2 Hz, 1H), 8.62 (d, J = 5.9 Hz, 1H), 8.27 (dd, J = 5.2, 0.8 Hz, 1H), 7.86 - 7.80 (m, 1H), 2.02 (s, 2H), 1.84 (s, 6H), 1.53 (s, 6H). LCMS (m/z [M+H]+): 363.2。實例 147 2-(3,5- 二氟吡啶 -4-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使用實例120 中所述之程序製備標題化合物。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6 (s, 1H), 9.14 (d, J = 0.8 Hz, 1H), 8.71 (s, 2H), 8.68 (d, J = 5.6 Hz, 1H), 8.19 (dd, J = 5.7, 1.0 Hz, 1H), 1.45 (s, 3H), 0.87 - 0.77 (m, 2H), 0.75 - 0.64 (m, 2H). LCMS (m/z [M+H]+): 314.1。實例 148 2-(2,3- 二氟吡啶 -4-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使用實例120 中所述之程序製備標題化合物。 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36 (s, 1H), 8.90 (dd, J = 5.0, 0.9 Hz, 1H), 8.85 (dd, J = 1.6, 0.9 Hz, 1H), 8.69 (dd, J = 5.1, 1.6 Hz, 1H), 8.66 (d, J = 5.7 Hz, 1H), 7.64 - 7.52 (m, 1H), 1.64 (s, 3H), 1.04 - 0.94 (m, 4H). LCMS (m/z [M+H]+): 314.1。實例 149 N-(1- 甲基環丙基 )-2-(1,3- 噻唑 -5-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2 (d, J = 0.8 Hz, 1H), 9.08 (d, J = 0.8 Hz, 1H), 9.01 (s, 1H), 8.69 - 8.62 (m, 1H), 8.56 (d, J = 5.5 Hz, 1H), 8.10 (dd, J = 5.7, 0.9 Hz, 1H), 1.55 (s, 3H), 0.92 - 0.86 (m, 2H), 0.86 - 0.76 (m, 2H). LCMS (m/z [M+H]+): 284.1。實例 150 N-(1- 甲基環丙基 )-2-[2-( 三氟甲基 )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41 (s, 1H), 8.97 - 8.89 (m, 1H), 8.88 (dd, J = 1.5, 0.8 Hz, 1H), 8.70 - 8.66 (m, 1H), 8.66 - 8.61 (m, 1H), 7.89 - 7.77 (m, 1H), 6.95 - 6.80 (m, 1H), 1.65 (s, 3H), 1.07 - 1.01 (m, 2H), 1.01 - 0.92 (m, 2H). LCMS (m/z [M+H]+): 346.1。實例 151 4-{4-[(1- 甲基環丙基 ) 胺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2- } 吡啶 -2- 甲腈 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36 (s, 1H), 8.90 (dd, J = 5.0, 0.9 Hz, 1H), 8.85 (dd, J = 1.6, 0.9 Hz, 1H), 8.69 (dd, J = 5.1, 1.6 Hz, 1H), 8.66 (d, J = 5.7 Hz, 1H), 7.64 - 7.52 (m, 1H), 1.64 (s, 3H), 1.04 - 0.94 (m, 4H). LCMS (m/z [M+H]+): 303.1。實例 152 N-(1- 甲基環丙基 )-2-(1,2- 噁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25 (s, 1H), 8.83 (s, 1H), 8.54 (dd, J = 6.0, 0.7 Hz, 1H), 7.94 - 7.88 (br s, 1H), 7.32 - 7.27 (br s, 1H), 6.61 (dd, J = 6.0, 0.7 Hz, 1H), 0.91 (s, 3H), 0.85 - 0.73 (m, 4H). LCMS (m/z [M+H]+): 268.1。實例 153 2-( 二甲基 -1,2- 噁唑 -4-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05 (d, J = 0.8 Hz, 1H), 8.89 (s, 1H), 8.54 (d, J = 5.6 Hz, 1H), 8.10 (dd, J = 5.7, 0.9 Hz, 1H), 2.90 (s, 3H), 2.65 (s, 3H), 1.51 (s, 3H), 0.96 - 0.84 (m, 2H), 0.83 - 0.71 (m, 2H). LCMS (m/z [M+H]+): 296.1。實例 154 N-(1- 甲基環丙基 )-2-{1H- 吡咯并 [2,3-b]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600 MHz, DMSO-d6) δ 11.77 (s, 1H), 9.23 (d, J = 0.8 Hz, 1H), 8.92 (s, 1H), 8.59 (d, J = 5.5 Hz, 1H), 8.38 (d, J = 5.0 Hz, 1H), 8.22 (d, J = 5.0 Hz, 1H), 8.16 (dd, J = 5.7, 0.9 Hz, 1H), 7.69 (dd, J = 3.4, 2.0 Hz, 1H), 7.61 (t, J = 2.9 Hz, 1H), 1.61 (s, 3H), 0.99 - 0.94 (m, 2H), 0.92 - 0.87 (m, 2H). LCMS (m/z [M+H]+): 317.1。實例 155 N- 丙基 -2-{1H- 吡咯并 [2,3-b] 吡啶 -3-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2.18 (s, 1H), 9.07 (d, J = 0.8 Hz, 1H), 8.96 (dd, J = 7.9, 1.6 Hz, 1H), 8.51 (dd, J = 16.1, 5.5 Hz, 2H), 8.35 - 8.27 (m, 2H), 8.09 (dd, J = 5.7, 1.0 Hz, 1H), 7.25 (dd, J = 7.9, 4.6 Hz, 1H), 3.67 (dt, J = 7.7, 5.9 Hz, 2H), 1.78 (h, J = 7.4 Hz, 2H), 1.03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305.1。實例 156 N- 丙基 -2-{1H- 吡咯并 [3,2-b] 吡啶 -1-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9 (ddd, J = 8.4, 1.5, 0.8 Hz, 1H), 9.13 (d, J = 0.9 Hz, 1H), 9.02 (t, J = 5.5 Hz, 1H), 8.65 (d, J = 3.7 Hz, 1H), 8.55 (d, J = 5.5 Hz, 1H), 8.48 (dd, J = 4.6, 1.5 Hz, 1H), 8.16 (dd, J = 5.5, 0.9 Hz, 1H), 7.35 (dd, J = 8.4, 4.6 Hz, 1H), 6.88 (dd, J = 3.8, 0.8 Hz, 1H), 3.71 - 3.63 (m, 2H), 1.85 - 1.74 (m, 2H), 1.04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305.1。實例 157 2-(3- 甲基吡啶 -4- )-N-(1,1,1- 三氟 -2- 甲基丙 -2-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2 (d, J = 0.8 Hz, 1H), 8.73 (d, J = 5.7 Hz, 1H), 8.58 (d, J = 5.8 Hz, 2H), 8.52 (dd, J = 5.8, 1.0 Hz, 1H), 7.91 (s, 1H), 7.75 (d, J = 5.0 Hz, 1H), 2.59 (s, 3H), 1.85 (s, 6H). LCMS (m/z [M+H]+): 348.1。實例 158 N-(1- 甲基環丁基 )-2-(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3.11 (s, 1H), 8.98 (s, 1H), 8.47 (d, J = 5.5 Hz, 1H), 8.38 (s, 1H), 8.27 (s, 1H), 8.14 (d, J = 5.5 Hz, 1H), 8.07 (s, 1H), 2.48 - 2.41 (m, 2H), 2.25 (td, J = 9.0, 4.3 Hz, 2H), 1.99 - 1.81 (m, 2H), 1.67 (s, 3H). LCMS (m/z [M+H]+): 281.1。實例 159 N-(1- 甲基環丙基 )-2-( 嘧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使用實例120 中所述之程序製備標題化合物。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15 (d, J = 0.9 Hz, 1H), 8.55 (d, J = 5.6 Hz, 1H), 8.17 - 8.09 (m, 2H), 7.98 (dd, J = 5.6, 1.0 Hz, 1H), 7.81 - 7.70 (m, 2H), 1.61 (s, 3H), 1.00 - 0.94 (m, 2H), 0.91 - 0.84 (m, 2H). LCMS (m/z [M+H]+): 279.1。實例 160 4-{[2-(3,5- 二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2,4- 二甲基戊 -2-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2.43 (s, 1H), 9.15 (s, 1H), 8.96 (s, 1H), 8.46 (d, J = 5.5 Hz, 1H), 7.69 (dd, J = 5.7, 1.0 Hz, 1H), 5.61 (s, 1H), 2.61 (s, 3H), 2.55 (s, 3H), 1.95 (s, 2H), 1.70 (s, 6H), 1.32 (s, 6H). LCMS (m/z [M+H]+): 355.2。實例 161 4 N- 丙基 -2-{7H- 吡咯并 [2,3-d] 嘧啶 -5-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2.59 (d, J = 2.5 Hz, 1H), 9.87 (s, 1H), 9.12 (d, J = 0.9 Hz, 1H), 8.86 (s, 1H), 8.60 (t, J = 5.6 Hz, 1H), 8.53 (d, J = 5.5 Hz, 1H), 8.36 (d, J = 2.6 Hz, 1H), 8.11 (dd, J = 5.6, 0.9 Hz, 1H), 3.72 - 3.64 (m, 2H), 1.85 - 1.72 (m, 2H), 1.03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306.1。實例 162 2-(3- 氯吡啶 -4- )-N- 丙基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5 (d, J = 0.8 Hz, 1H), 8.89 (t, J = 5.5 Hz, 1H), 8.78 (d, J = 0.6 Hz, 1H), 8.68 (dd, J = 12.2, 5.2 Hz, 2H), 8.22 (dd, J = 5.6, 0.9 Hz, 1H), 7.82 (dd, J = 4.9, 0.6 Hz, 1H), 3.60 - 3.52 (m, 2H), 1.76 - 1.65 (m, 2H), 0.95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300.1。實例 163 2-(3- 環丙基 -1H- 吡唑 -4- )-N- 丙基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2.47 (s, 1H), 8.98 (s, 1H), 8.54 (t, J = 5.4 Hz, 1H), 8.48 (d, J = 5.5 Hz, 1H), 8.06 (dd, J = 5.6, 0.9 Hz, 1H), 3.55 (dt, J = 7.8, 5.9 Hz, 2H), 3.24 (t, J = 7.1 Hz, 1H), 3.17 (d, J = 5.1 Hz, 1H), 1.77 - 1.63 (m, 2H), 0.93 (m, 7H). LCMS (m/z [M+H]+): 295.2。實例 164 2-(3- 甲基吡啶 -4- )-N- 丙基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14 (d, J = 0.9 Hz, 1H), 8.79 (t, J = 5.6 Hz, 1H), 8.65 (d, J = 5.5 Hz, 1H), 8.58 - 8.52 (m, 2H), 8.20 (dd, J = 5.6, 1.0 Hz, 1H), 7.85 (d, J = 5.0 Hz, 1H), 3.62 - 3.54 (m, 2H), 2.60 (s, 3H), 1.77 - 1.66 (m, 2H), 0.97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280.2。實例 165 2-{1- 甲基 -1H- 吡咯并 [2,3-b] 吡啶 -3- }-N- 丙基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9.06 (d, J = 0.9 Hz, 1H), 8.97 (dd, J = 7.9, 1.7 Hz, 1H), 8.48 (d, J = 5.5 Hz, 2H), 8.44 (s, 1H), 8.36 (dd, J = 4.7, 1.7 Hz, 1H), 8.09 (dd, J = 5.7, 1.0 Hz, 1H), 7.29 (dd, J = 7.9, 4.6 Hz, 1H), 3.94 (s, 3H), 3.72 - 3.64 (m, 2H), 1.85 - 1.73 (m, 2H), 1.04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319.2。實例 166 2,4- 二甲基 -4-{[2-(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2- 1H NMR (DMSO-d6) d 1.29 (s, 6H), 1.72 (s, 6H), 1.98 (s, 2H), 5.5 (s, 1H, NH), 7.69 (d, J = 3.6 Hz, 1H), 8.09 (s, 1H) 8.30 (s, 1H), 8.48 (d, J = 3.6 Hz, 1H), 8.99 (s, 1H), 9.13 (s, 1H). LCMS (m/z [M+H]+): 327.2。實例 167 N-[(1R)-1- 苯基乙基 ]-2-(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MeOH-d4) d 1.70 (d, J = 6.8 Hz, 3H), 5.63 (m, 1H), 7.21 (m, 1H), 7.32 (m, 2H), 7.49 (m, 2H), 8.17 (d, J = 5.6 Hz, 1H), 8.20-8.23 (2H), 8.48 (d, J = 5.6 Hz, 1H), 9.00 (s, 1H). LCMS (m/z [M+H]+): 317.2。實例 168 2-(5- 甲基 -1H- 吡唑 -4- )-N-[(1R)-1- 苯基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MeOH-d4) d1.70 (d, J = 6.8 Hz, 3H), 2.54 (s, 3H), 5.65 (m, 1H), 7.20 (m, 1H), 7.32 (m, 2H), 7.44(m, 2H), 8.14-8.18 (2H), 8.46 (s, 1H), 9.00 (s, 1H). LCMS (m/z [M+H]+): 331.2。實例 169 N- 甲基 -2-(1- 甲基 -1H- 吡唑 -5-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DMSO-d6) d 0.95 (s, 4H), 1.70 (s, 3H), 3.38 (s, 3H), 4.35 (s, 3H), 7.04 (d, J = 2.0 Hz, 1H), 7.51 (d, J = 2.0 Hz, 1H), 8.16 (d, J = 5.6 Hz, 1H), 8.56 (d, J = 5.6 Hz, 1H), 9.16 (s, 1H). LCMS (m/z [M+H]+): 295.2。實例 170 2-(1- 甲基 -1H- 吡唑 -5- )-N-[(1R)-1- 苯基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MeOH-d4) d 1.60 (d, J = 7.2 Hz, 3H), 4.02 (s, 3H), 5.46 (m, 1H), 6.86 (d, J = 2 Hz, 1H), 7.10 (m, 1H), 7.22 (m, 2H), 7.33 (m, 2H), 8.11 (d, J = 5.6 Hz, 1H), 8.44 (d, J = 5.6 Hz, 1H), 8.96 (s, 1H). LCMS (m/z [M+H]+): 331.2。實例 171 N- 甲基 -N-(1- 甲基環丙基 )-2-(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DMSO-d6) d 0.92 (s, 4H), 1.68 (s, 3H), 3.37(s, 3H), 8.10 (d, J = 5.6 Hz, 1H), 8.13 (s, 1H), 8.35 (s, 1H), 8.45 (m, 1H), 9.05 (s, 1H). LCMS (m/z [M+H]+): 281.1。實例 172 2-(1- 甲基 -1H- 吡唑 -5-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8.99 (s, 1H), 8.43 (d, J = 5.7 Hz, 1H), 7.87 (dd, J = 5.7, 0.8 Hz, 1H), 7.48 (d, J = 2.0 Hz, 1H), 7.08 (d, J = 2.0 Hz, 1H), 4.42 (s, 3H), 1.55 (s, 3H), 0.98 - 0.93 (m, 2H), 0.85 - 0.80 (m, 2H). LCMS (m/z [M+H]+): 281.1。實例 173 2-(1- 乙基 -1H- 吡唑 -5-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9.10 (s, 1H), 8.52 (s, 1H), 7.98 (d, J = 5.5 Hz, 1H), 7.56 (d, J = 2.0 Hz, 1H), 7.15 (d, J = 2.0 Hz, 1H), 5.07 (q, J = 7.1 Hz, 2H), 1.59 (s, 3H), 1.49 (t, J = 7.1 Hz, 3H), 1.04 - 0.95 (m, 2H), 0.93 - 0.76 (m, 2H). LCMS (m/z [M+H]+): 295.2。實例 174 N-(1- 甲基環丙基 )-2-( 噠嗪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10.19 (dd, J = 2.1, 1.3 Hz, 1H), 9.39 (dd, J = 5.3, 1.2 Hz, 1H), 9.20 (d, J = 0.8 Hz, 1H), 8.70 (dd, J = 5.3, 2.2 Hz, 1H), 8.57 (d, J = 5.7 Hz, 1H), 8.01 (dd, J = 5.7, 0.8 Hz, 1H), 1.64 (s, 3H), 1.04 - 0.98 (m, 2H), 0.97 - 0.91 (m, 2H). LCMS (m/z [M+H]+): 279.1。實例 175 N-(1- 甲基環丙基 )-2-(1,3- 噁唑 -5-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9.12 (s, 1H), 8.53 (d, J = 5.7 Hz, 1H), 8.46 (s, 1H), 7.99 - 7.95 (m, 1H), 7.95 (s, 1H), 1.60 (s, 3H), 0.96 (m, 2H), 0.88 (m, 2H). LCMS (m/z [M+H]+): 268.1。實例 176 N-(1- 甲基環丙基 )-2-(1H- 吡唑 -5-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9.09 (d, J = 0.8 Hz, 1H), 8.44 (s, 1H), 7.94 (dd, J = 5.7, 0.8 Hz, 1H), 7.69 (d, J = 2.1 Hz, 1H), 7.11 (d, J = 2.1 Hz, 1H), 1.60 (s, 3H), 0.94 (m, 2H), 0.90 - 0.84 (m, 2H). LCMS (m/z [M+H]+): 267.1。實例 177 2-(1H- 咪唑 -5-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9.06 (s, 1H), 8.44 (d, J = 5.7 Hz, 1H), 8.16 (s, 1H), 7.98 - 7.90 (m, 2H), 1.60 (s, 3H), 0.95 (m, 2H), 0.92 - 0.84 (m, 2H). LCMS (m/z [M+H]+): 267.1。實例 178 2-(1- 甲基 -1H- 咪唑 -5-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9.03 (s, 1H), 8.41 (d, J = 5.7 Hz, 1H), 7.90 (dd, J = 5.7, 0.8 Hz, 1H), 7.70 (d, J = 0.8 Hz, 2H), 4.25 (s, 3H), 1.57 (s, 3H), 0.99 - 0.94 (m, 2H), 0.85 - 0.79 (m, 2H). LCMS (m/z [M+H]+): 281.1。實例 179 N-(1- 甲基環丙基 )-2-{1H- 吡咯并 [3,2-b] 吡啶 -1-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69 (d, J = 8.3 Hz, 1H), 9.39 (s, 1H), 9.18 (s, 1H), 8.88 (d, J = 3.5 Hz, 1H), 8.72 (s, 1H), 8.58 (s, 1H), 8.18 (d, J = 5.4 Hz, 1H), 7.71 (s, 1H), 7.10 - 7.02 (m, 1H), 1.59 (s, 3H), 0.99 (m, 2H), 0.98 - 0.95 (m, 2H). LCMS (m/z [M+H]+): 317.1。實例 180 N-(1- 甲基環丙基 )-2-(1H-1,2,3- 三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 (s, 1H), 8.64 (d, J = 5.0 Hz, 1H), 8.51 (s, 1H), 8.16 (d, J = 5.5 Hz, 1H), 1.55 (s, 3H), 0.90 (m, 2H), 0.87 (m, 2H). LCMS (m/z [M+H]+): 268.1。實例 181 2-(3- 甲基 -1,2- 噁唑 -5-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41 (s, 1H), 8.63 (d, J = 5.6 Hz, 1H), 7.43 (d, J = 5.6 Hz, 1H), 6.98 (s, 1H), 2.44 (s, 3H), 1.60 (s, 3H), 0.99 - 0.93 (m, 2H), 0.93 - 0.85 (m, 2H). LCMS (m/z [M+H]+): 282.1。實例 182 N-(1- 甲基環丙基 )-2-(2H-1,2,3,4- 四唑 -5-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 (s, 2H), 8.69 (s, 1H), 8.21 (d, J = 5.2 Hz, 1H), 1.57 (s, 3H), 0.89 (m, 2H), 0.85 (m, 2H). LCMS (m/z [M+H]+): 269.1。實例 183 2-(1H- 吡唑 -4- )-N-[1-( 吡啶 -4- ) 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9.17 (s, 1H), 8.75 (d, J = 5.6 Hz, 3H), 8.37 (d, J = 4.8 Hz, 1H), 8.32 (d, J = 1.6 Hz, 2H), 8.14 - 8.09 (m, 2H), 5.89 (q, J = 7.3 Hz, 1H), 1.84 (d, J = 7.2 Hz, 3H). LCMS (m/z [M+H]+): 318.1。實例 184 N- 第三丁基 -2-(1- 甲基 -1H- 吡唑 -5-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3 (d, J = 2.5 Hz, 1H), 8.61 (d, J = 5.6 Hz, 1H), 8.38 (t, J = 5.2 Hz, 1H), 7.85 (d, J = 7.9 Hz, 1H), 7.53 (d, J = 1.9 Hz, 1H), 6.97 (d, J = 1.9 Hz, 1H), 4.37 (s, 3H), 1.59 (s, 9H). LCMS (m/z [M+H]+): 283.1。實例 185 (1-{[2-(3- 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丁基 ) 甲醇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07 (s, 1H), 8.62 (s, 1H), 8.38 (d, J = 5.6 Hz, 1H), 8.25 - 8.12 (m, 1H), 3.93 (s, 2H), 2.62 (s, 3H), 2.39 (t, J = 7.8 Hz, 4H), 1.85 (dq, J = 12.0, 8.4 Hz, 2H). LCMS (m/z [M+H]+): 311.2。實例 186 2-(1- 甲基 -1H- 吡唑 -5- )-N-(1- 甲基環丁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2 (s, 1H), 8.78 (s, 1H), 8.62 (d, J = 5.6 Hz, 1H), 8.31 - 8.24 (m, 1H), 7.53 - 7.46 (m, 1H), 6.97 (d, J = 1.9 Hz, 1H), 4.38 - 4.31 (m, 3H), 2.48 - 2.41 (m, 2H), 2.22 (tt, J = 8.4, 3.2 Hz, 2H), 1.98 - 1.78 (m, 2H), 1.65 (s, 3H). LCMS (m/z [M+H]+): 295.2。實例 187 (1-{[2-(1- 甲基 -1H- 吡唑 -5-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丁基 ) 甲醇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 - 9.11 (m, 1H), 8.76 (s, 1H), 8.63 (d, J = 5.7 Hz, 1H), 8.40 (dd, J = 5.7, 0.7 Hz, 1H), 7.54 - 7.47 (m, 1H), 6.95 (d, J = 1.9 Hz, 1H), 4.32 (s, 3H), 3.90 (s, 2H), 2.35 (t, J = 7.2 Hz, 4H), 1.92 - 1.76 (m, 2H). LCMS (m/z [M+H]+): 311.2。實例 188 2-(1H- 吡唑 -4- )-N-[1-( 三氟甲基 ) 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 (s, 1H), 9.10 (s, 1H), 8.56 (d, J = 5.6 Hz, 1H), 8.27 (s, 2H), 8.16 (d, J = 5.7 Hz, 1H), 1.61 - 1.53 (m, 2H), 1.33 (d, J = 6.0 Hz, 2H). LCMS (m/z [M+H]+): 321.1。實例 189 2-(1- 甲基 -1H- 吡唑 -5- )-N-[1-( 三氟甲基 ) 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32 (s, 1H), 9.19 (d, J = 0.7 Hz, 1H), 8.65 (d, J = 5.6 Hz, 1H), 8.23 (dd, J = 5.7, 0.8 Hz, 1H), 7.58 - 7.47 (m, 1H), 7.07 (d, J = 1.9 Hz, 1H), 4.37 (s, 3H), 1.64 - 1.49 (m, 2H), 1.37 (d, J = 5.8 Hz, 2H). LCMS (m/z [M+H]+): 335.1。實例 190 2-(3- 甲基 -1H- 吡唑 -4- )-N-[1-( 吡啶 -4- ) 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00 (d, J = 0.7 Hz, 1H), 8.77 (s, 1H), 8.54 (d, J = 5.6 Hz, 1H), 8.51 - 8.47 (m, 2H), 8.30 (dd, J = 5.6, 0.8 Hz, 1H), 7.99 (s, 1H), 7.50 - 7.40 (m, 2H), 5.54 (d, J = 6.6 Hz, 1H), 2.48 (s, 3H), 1.63 (d, J = 7.1 Hz, 3H). LCMS (m/z [M+H]+): 332.2。實例 191 (1-{[2-(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丁基 ) 甲醇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9.11(m, 2H), 8.69(m, 2H), 8.39 (s, 2H), 3.92 (s, 2H), 2.39 (t, J = 7.3 Hz, 4H), 1.87 (p, J = 7.7, 6.6 Hz, 2H). LCMS (m/z [M+H]+): 297.1。實例 192 (1-{[2-(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 胺基 } 環丙基 ) 甲醇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9.65(s, 1H), 9.12 (s, 1H), 8.65 (d, J = 5.4 Hz, 1H), 8.41 (s, 2H), 8.26 (d, J = 5.5 Hz, 1H), 3.73 (m, 2H), 1.06 - 0.96 (m, 2H), 0.94 - 0.77 (m, 2H). LCMS (m/z [M+H]+): 283.1。實例 193 2-(1- 甲基 -1H- 吡唑 -5- )-N-[1-( 吡啶 -4- ) 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8.37 (s, 1H), 7.93 (d, J = 6.4 Hz, 2H), 7.85 (d, J = 5.7 Hz, 1H), 7.51 (d, J = 5.7 Hz, 1H), 7.31 (d, J = 6.6 Hz, 2H), 6.63 (d, J = 2.0 Hz, 1H), 6.01 (d, J = 2.0 Hz, 1H), 4.89 (q, J = 7.2 Hz, 1H), 3.43 (s, 3H), 1.00 (d, J = 7.2 Hz, 3H). LCMS (m/z [M+H]+): 332.2。實例 194 N-(1- 甲基環丙基 )-2-(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NMR (400 MHz, CD3OD) d 9.03 (d, J = 0.8 Hz, 1H), 8.43 (d, J = 5.6 Hz, 1H), 8.24 (d, J = 0.8 Hz, 1H), 8.20 (s, 1H), 7.93 (dd, J = 5.6, 0.8 Hz, 1H), 1.61 (s, 3H), 0.99-0.95 (m, 2H), 0.90-0.85 (m, 2H). LCMS (m/z [M+H]+): 267.1。實例 195 2-(1- 乙基 -1H- 吡唑 -4- )-N-(2- 甲基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NMR (400 MHz, CDCl3 ) d 9.20 (s, 1H), 8.50 (d, J = 5.6 Hz, 1H), 8.24 (s, 1H), 8.20 (s, 1H), 7.43 (d, J = 5.6 Hz, 1H), 5.87 (br s, 1H), 4.25 (q, J = 7.2 Hz, 2H), 3.58 (dd, J = 6.8, 6.0 Hz, 2H), 2.11 (九重峰, J = 6.8 Hz, 1H), 1.56 (t, J = 7.2 Hz, 3H), 1.06 (d, J = 6.8 Hz, 6H)。LCMS (m/z [M+H]+): 297.2。實例 196 2-(1- 甲基 -1H- 吡唑 -4- )-N-(1- 甲基環丙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NMR (400 MHz, DMSO-d6) d 8.99 (s, 1H), 8.72 (s, 1H), 8.46 (d, J = 5.6 Hz, 1H), 8.33 (s, 1H), 8.05 (s, 1H), 8.03 (d, J = 5.6 Hz, 1H), 3.93 (s, 3H), 1.54 (s, 3H), 0.90-0.80 (m, 4H). LCMS (m/z [M+H]+): 281.1。實例 197 N-(1- 胺基 -2- 甲基丙 -2- )-2-(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05 (s, 1H), 8.56 (d, J = 5.4 Hz, 1H), 8.32 (d, J = 5.6 Hz, 1H), 8.28 (m, 1H), 7.76 (m, 3H),3.63 (d, J = 5.9 Hz, 2H), 1.59 (s, 6H). LCMS (M/Z [M+H]+): 284.2。實例 198 8- -N-(1- 甲基環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標題化合物如流程3 中使用實例1 中之程序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3c )與1-甲基環丙胺製備。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8.78 - 8.66 (m, 2H), 8.61 - 8.49 (m, 2H), 8.30 (d, J = 5.6 Hz, 1H), 7.94 (d, J = 5.6 Hz, 1H), 1.63 (s, 3H), 1.04 - 0.96 (m, 2H), 0.95 - 0.86 (m, 2H). LCMS (m/z [M+H]+): 312.1。實例 199 8- 甲基 -N-(1- 甲基環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標題化合物使用中間物6b 之程序自實例198 ,用2,4,6-三甲基-1,3,5,2,4,6-三氧硼代替4-吡啶酸製備。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8.79 (d, J = 5.1 Hz, 2H), 8.44 (d, J = 5.6 Hz, 1H), 8.41 (d, J = 5.0 Hz, 2H), 7.98 (dd, J = 5.8, 0.8 Hz, 1H), 2.91 (s, 3H), 1.57 (s, 3H), 0.97 - 0.75 (m, 4H). LCMS (m/z [M+H]+): 292.2。實例 251 N-( 第三丁基 )-5-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標題化合物如流程 5 中使用實例 1步驟 C 自4,5-二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5d )使用第三丁胺製備。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9.07 (s, 1H), 8.73 (s, 2H), 8.55 (s, 1H), 8.46 - 8.39 (m, 2H), 1.72 (s, 9H)。LCMS (M/Z [M+H]+): 314.1。實例 252 5- -N-(1- 甲基環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標題化合物如實例251 使用4,5-二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5d)及1-甲基環丙-1-胺製備。1HNMR (400 MHz, CDCl3 ) d 9.18 (s, 1H), 8.81 (br s, 2H), 8.50 (s, 1H), 8.42 (d, J = 4.8 Hz, 2H), 8.00 (br s, 1H), 1.64 (s, 3H), 1.00-0.90 (m, 4H). LCMS (M/Z [M+H]+): 312.1。實例 253 5- -N-(1- 甲基環丙基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在2 ml微波反應器中,將N-(第三丁基)-5-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實例251 ,10 mg,0.032 mmol)及2-(2-胺基乙氧基)乙醇(670 mg,6.37 mmol)溶解於NMP (1 mL)中。反應物在160℃下加熱1小時(微波照射)。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且用水(20 mL)稀釋,用EtOAc(3×2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蒸發。藉由質量觸發之HPLC純化殘餘物,獲得標題化合物(40%)。1H NMR (400 MHz, 甲醇-d4) δ 8.63 (s, 1H), 8.23 (d, J = 5.7 Hz, 2H), 8.18 (d, J = 5.7 Hz, 2H), 8.08 (s, 1H), 3.4-3.8 (m, 8H), 1.72 (s, 9H). LCMS (M/Z [M+H]+): 383.2。實例 254 N-(4- 甲氧基 -2- 甲基丁 -2- )-2-( 吡啶 -4- )-1,7- 㖠啶 -4- 標題化合物使用如流程 6 中之步驟 B 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6b )製備。步驟 B :在20ml小瓶中添加含三乙胺(0.044 mL,0.25 mmol)、氟化鉀(7.2 mg,0.124 mmol)、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6b ,30 mg,0.124 mmol)及4-甲氧基-2-甲基丁-2-胺(16 mg,0.137 mmol)之DMSO (1 mL)獲得黃色懸浮液。在13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4小時。在氣流下蒸發溶劑。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標題化合物(21%)。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7 Hz, 1H), 8.71(m, 2H), 8.48(d, J = 5.8 Hz, 1H), 8.09(ddd, J = 12.9, 5.2, 1.3 Hz, 2H), 8.05(m, 1H), 7.26(s, 1H), 6.81(s, 1H), 3.50(t, J = 6.5 Hz, 2H), 3.22(s, 3H), 2.11(t, J = 6.5 Hz, 2H), 1.52(s, 6H). LCMS (M/Z [M+H]+): 323.2。實例 255-268 除非特別說明,否則此等化合物根據針對實例1 所述分別使用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6b )及多種胺合成。實例 255 N-[2- 甲基 -1-( -2- 基氧基 ) -2- ]-2-( 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dd, J = 7.4, 0.9 Hz, 1H), 8.80(m, 2H), 8.64(d, J = 5.6 Hz, 1H), 8.39(dd, J = 5.7, 0.9 Hz, 1H), 8.29(d, J = 6.1 Hz, 2H), 7.70(s, 1H), 3.90(s, 2H), 3.55-3.50(m, 1H), 1.61(s, 6H), 1.00(s, 6H). LCMS (M/Z [M+H]+): 337.2。實例 256 N-[(2S)- -2- ]-2-( 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d, J = 7.4, 0.9 Hz, 1H), 8.73(m, 2H), 8.49(m, 1H), 8.29(d, J = 6.1 Hz, 1H), 8.20(m, 2H), 7.24(s, 1H), 7.19(d, J = 0.9 Hz, 1H), 4.02-3.99(m, 1H), 1.79-1.75(m, 1H), 1.69-1.65(m, 1H), 1.29(m, 3H), 0.09(t, J = 4.9 Hz,3H). LCMS (M/Z [M+H]+): 279.1。實例 257 N-[(2R)- -2- ]-2-( 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1(d, J = 0.8 Hz, 1H), 8.73(m, 2H), 8.49(d, J = 5.8 Hz, 1H), 8.29(dd, J = 5.9, 0.9 Hz, 1H), 8.20(m, 2H), 7.24(s, 1H), 7.19(d, J = 8.3 Hz, 1H), 4.02-3.99(dt, J = 13.6, 6.5 Hz, 1H), 1.79-1.75(dq, J = 14.4, 7.2 Hz, 1H), 1.69-1.65(m, 1H), 1.29(d, J = 6.4 Hz, 3H), 0.09(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279.3。實例 258 N-(1- 甲氧基 -2- 甲基丙 -2- )-2-( 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5(dd, J = 6.6, 0.8 Hz, 1H), 8.77(m, 2H), 8.75(s, 1H), 8.24(dt, J = 4.5, 1.9 Hz, 2H), 8.21(s, 1H), 8.11(m, 1H), 7.52(s, 1H), 3.62(s, 2H), 3.34(s, 3H), 1.52(s, 6H). LCMS (M/Z [M+H]+): 309.4。實例 259 N- 甲基 -N-( -2- )-2-( 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34(dd, J = 5.2, 0.9 Hz, 1H), 8.77(ddd, J = 6.2, 4.4, 1.7 Hz, 2H), 8.50(dd, J = 6.5, 5.8 Hz, 1H), 8.20(m, 2H), 7.80(s, 1H), 7.58(s, 1H), 4.20-4.14(m, 1H), 2.97(s, 3H), 1.25(s, 6H). LCMS (M/Z [M+H]+): 279.4。實例 260 3- 甲基 -3-{[2-( 吡啶 -4- )-1,7- 㖠啶 -4- ] 胺基 } -1-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40(d, J = 0.9 Hz, 1H), 8.79(m, 2H), 8.60(d, J = 5.6 Hz, 1H), 8.26(m, 2H), 7.95(dd, J = 5.6, 1.0 Hz, 1H), 7.89(s, 1H), 4.55(t, J = 6.8 Hz, 2H), 4.08-4.04(q, J = 5.2 Hz, 1H), 1.95(t, J = 6.9 Hz, 2H), 1.14(s, 6H). LCMS (M/Z [M+H]+): 309.3。實例 261 N-( 第三丁基 )-2-( 吡啶 -4- )-1,7- 㖠啶 -4- 步驟 1 在20 mL微波反應器中添加含PalladiumTetrakis (58.1 mg,0.050 mmol)、碳酸鉀(1.256 mL,2.51 mmol)以及2,4-二氯-1,7-㖠啶(200 mg,1.005 mmol)以及吡啶-4-基酸(130 mg,1.055 mmol)之乙腈(體積:2 mL)獲得橙色懸浮液。在120℃下,在微波下攪拌反應混合物60分鐘。粗混合物用DCM、H2 O稀釋,分離且用DCM萃取×3。合併有機層且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62%)。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58 (d, J = 0.9 Hz, 1H), 8.85 - 8.78 (m, 4H), 8.32 - 8.29 (m, 2H), 8.11 (dd, J = 5.8, 0.9 Hz, 1H). LCMS [M+H] = 242。步驟 2 在40ml小瓶中添加含氟化鉀(11.54 mg,0.199 mmol)、4-氯-2-(吡啶-4-基)-1,7-㖠啶(40 mg,0.166 mmol)及2-甲基丙-2-胺(0.035 mL,0.331 mmol)之DMSO (體積:2 mL)獲得黃色懸浮液。在13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4小時。在氣流下蒸發溶劑。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82%)。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2 (d, J = 0.7 Hz, 1H), 8.78 - 8.72 (m, 2H), 8.48 (d, J = 5.8 Hz, 1H), 8.30 (dd, J = 6.0, 0.9 Hz, 1H), 8.15 - 8.06 (m, 2H), 7.28 (s, 1H), 6.73 (s, 1H), 1.56 (s, 9H). LCMS [M+H] = 279.2。實例 262 2,2- 二甲基 -1-[2-( 吡啶 -4- )-1,7- 㖠啶 -4- ] 哌啶 -4-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41 (d, J = 0.9 Hz, 1H), 8.80 - 8.75 (m, 2H), 8.60 (d, J = 5.7 Hz, 1H), 8.23 - 8.20 (m, 2H), 8.18 - 8.14 (m, 1H), 8.11 (s, 1H), 4.15 - 3.99 (m, 1H), 3.52 (d, J = 16.1 Hz, 1H), 3.16 (s, 1H), 1.86 - 1.68 (m, 2H), 1.46 (d, J = 16.0 Hz, 3H), 1.16 - 1.00 (m, 3H), 0.87 (d, J = 6.8 Hz, 2H). LCMS (M/Z [M+H]+): 335.2。實例 263 2,4- 二甲基 -4-{[2-( 吡啶 -4- )-1,7- 㖠啶 -4- ] 胺基 } -2-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22 (d, J = 0.8 Hz, 1H), 8.78 - 8.67 (m, 2H), 8.63 (s, 1H), 8.40 (d, J = 5.8 Hz, 1H), 8.19 - 8.09 (m, 2H), 7.81 (dd, J = 5.9, 0.9 Hz, 1H), 7.36 (s, 1H), 2.08 (s, 2H), 1.75 (s, 6H), 1.47 (d, J = 0.7 Hz, 6H). LCMS (M/Z [M+H]+): 337.2。實例 264 N- 環戊基 -2-( 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26 (d, J = 0.9 Hz, 1H), 8.77 - 8.66 (m, 2H), 8.44 (d, J = 5.8 Hz, 1H), 8.23 - 8.15 (m, 2H), 8.06 (dd, J = 5.8, 0.9 Hz, 1H), 7.34 (s, 1H), 6.70 (d, J = 6.6 Hz, 1H), 4.40 - 4.25 (m, 1H), 2.29 - 2.19 (m, 2H), 1.86 - 1.68 (m, 6H). LCMS (M/Z [M+H]+): 279.1。實例 265 :二甲基 (3- 甲基 -3-{[2-( 吡啶 -4- )-1,7- 㖠啶 -4- ] 胺基 } 丁基 )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40 (s, 1H), 8.91 (s, 2H), 8.62 (d, J = 3.5 Hz, 1H), 8.48 (s, 2H), 8.40 (d, J = 6.0 Hz, 1H), 7.46 (d, J = 2.8 Hz, 1H), 3.28 - 3.23 (m, 2H), 2.92 - 2.81 (m, 6H), 2.48 (dd, J = 8.3, 5.1 Hz, 2H), 1.71 (d, J = 2.7 Hz, 6H). LCMS (M/Z [M+H]+): 336.2。實例 266 N,N- 二乙基 -2-( 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35 (d, J = 0.9 Hz, 1H), 8.78 - 8.74 (m, 2H), 8.51 (d, J = 5.8 Hz, 1H), 8.23 - 8.19 (m, 2H), 7.90 (dd, J = 5.8, 0.9 Hz, 1H), 7.69 (s, 1H), 3.62 (q, J = 7.1 Hz, 4H), 1.29 (t, J = 7.1 Hz, 6H). LCMS (M/Z [M+H]+): 279.2。實例 267 2- 甲基 -1-(2- 甲基 -2-{[2-( 吡啶 -4- )-1,7- 㖠啶 -4- ] 胺基 } 丙氧基 ) -2- 1H NMR (500 MHz, 甲醇-d4) δ 9.25 (s, 1H), 8.73 (d, J = 5.2 Hz, 2H), 8.45 (d, J = 5.9 Hz, 1H), 8.14 - 8.08 (m, 3H), 7.40 (s, 1H), 3.73 (s, 2H), 3.39 (s, 2H), 1.63 (s, 6H), 1.18 (s, 6H). LCMS (M/Z [M+H]+): 367.2。實例 268 N- 丙基 -2-( 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2 (d, J = 0.8 Hz, 1H), 8.77 - 8.70 (m, 2H), 8.48 (d, J = 5.8 Hz, 1H), 8.22 - 8.16 (m, 3H), 7.60 (t, J = 5.5 Hz, 1H), 7.21 (s, 1H), 3.43 (ddd, J = 7.6, 6.6, 5.5 Hz, 2H), 1.79 - 1.67 (m, 2H), 1.01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265.1。實例 269 N- 第三丁基 -2-(3- 甲基 -1H- 吡唑 -4- )-1,7- 㖠啶 -4- 標題化合物如流程 6 中自2,4-二氯-1,7-㖠啶(中間物6a ' ),使用3-甲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1H-吡唑-1-甲酸第三丁酯及第三丁胺製備。1H NMR (400 MHz, DMSO-d6) 12.81(s, 1H), 9.00(d, J = 0.7 Hz, 1H), 8.31(d, J = 5.8 Hz, 1H), 8.14(dd, J = 5.9, 0.8 Hz, 1H), 8.00(s, 1H), 6.97(s, 1H), 6.36(s, 1H), 2.65(s, 3H), 1.51(s, 9H). LCMS (M/Z [M+H]+): 282.4。實例 270 N- 第三丁基 -2-( 嘧啶 -4- )-1,7- 㖠啶 -4- 步驟 1 :在室溫下在無水DMF中攪拌2,4-二氯-1,7-㖠啶(6a ,100mg,0.502mmol)。添加4-(三丁基錫烷基)嘧啶(165 μL,0.502mmol),接著41mg PdCl2 (dppf).CH2 Cl2 加合物(41mg,0.05mmol,橙色固體)及最終CuI (10mg,0.05mmol,米色固體)。反應物在130℃下攪拌1小時。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產物4-氯-2-(嘧啶-4-基)-1,7-㖠啶(30%)。LCMS (m/z [M+H]+): 243.6。 標題化合物:接著用4-氯-2-(嘧啶-4-基)-1,7-㖠啶使用步驟 C實例 1 中詳述之程序製備。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48(d, J = 1.4 Hz, 1H), 9.25(d, J = 0.8 Hz, 1H), 9.00(d, J = 5.3 Hz, 1H), 8.54(m, 1H), 8.50(m, 1H), 8.31(dd, J = 6.1, 0.9 Hz, 1H), 8.01(s, 1H), 6.80(s, 1H), 1.56(s, 9H). LCMS (M/Z [M+H]+): 280.3。實例 271 2-(2- 胺基嘧啶 -4- )-N- 第三丁基 -1,7- 㖠啶 -4- 步驟 1 :在室溫下,在3mL甲苯中攪拌2,4-二氯-1,7-㖠啶(6a ' ,400mg,2mmol)、Pd2(dba)3(58mg,0.1mmol)及PPh3 (53 mg, 0.2 mmol)持續15分鐘。接著添加含680 μL三丁基(1-乙氧基乙烯基)錫烷(680 μL,2 mmol)之1.5 mL甲苯且在110℃下攪拌反應物1小時。冷卻反應物至室溫。添加4mL 1N HCl且攪拌混合物隔夜。反應物接著用NaOH中和且用乙醚萃取。粗殘餘物接著藉由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70% EtOAc/己烷急驟層析純化獲得產物1-(4-氯-1,7-㖠啶-2-基)乙酮(40%)。LCMS (m/z [M+H]+): 207.5。步驟 2 :在室溫下,在DMF (2 mL)中攪拌1-(4-氯-1,7-㖠啶-2-基)乙酮(38 mg,0.18 mmol)且用N2 脫氣。添加TEA(37 μL,0.27 mmol)且攪拌5分鐘,接著添加14 mg KF(14 mg,0.27 mmol)。在室溫下攪拌此混合物15分鐘,接著添加2-甲基丙-2-胺(28 μL,0.27 mmol)且脫氣,接著在80℃下攪拌兩小時。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0% EtOAc/己烷急驟層析純化獲得產物1-(4-(第三丁基胺基)-1,7-㖠啶-2-基)乙酮(60%)。LCMS (m/z [M+H]+): 244.3。步驟 3 :在110℃下在0.8mL DMF/DMA中攪拌1-(4-(第三丁基胺基)-1,7-㖠啶-2-基)乙酮(25 mg,0.1 mmol)持續6小時。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0% EtOAc/己烷急驟層析純化獲得產物(E)-1-(4-(第三丁基胺基)-1,7-㖠啶-2-基)-3-(二甲基胺基)丙-2-烯-1-酮(30%)。LCMS (m/z [M+H]+): 299.4。步驟 4 :在室溫下,在EtOH (0.7 mL)中攪拌(E)-1-(4-(第三丁基胺基)-1,7-㖠啶-2-基)-3-(二甲基胺基)丙-2-烯-1-酮(8 mg,0.027 mmol)。添加硝酸胍(4 mg,0.034mmol)且在100℃下攪拌反應物20分鐘。接著添加乙醇鈉(EtOH中,20 μL,0.054 mmol)且在回流下攪拌隔夜。接著濃縮反應物,且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2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標題化合物(30%)。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8 Hz, 1H), 8.48(m, 1H), 8.41(m, 1H), 8.29(dd, J = 6.0, 0.9 Hz, 1H), 7.91(s, 1H), 7.62(d, J = 5.0 Hz, 1H), 6.74(s, 2H), 6.65(s, 1H), 1.56(s, 9H). LCMS (M/Z [M+H]+): 295.4。實例 272-274 此等化合物根據用於製備實例 269 之方案分別使用2,4-二氯-1,7-㖠啶(6a ' )及多種酸或酯合成。實例 272 N- 第三丁基 -2-{1H- 吡咯并 [2,3-b] 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11.86(s, 1H), 9.23(d, J = 0.8 Hz, 1H), 8.50(d, J = 5.8 Hz, 1H), 8.39(d, J = 4.9 Hz, 1H), 8.30(m, 1H), 7.63(m, 1H), 7.61(m, 1H), 7.32(s, 1H), 6.96(dd, J = 3.4, 1.9 Hz, 1H), 6.67(s, 1H), 1.56(s, 9H). LCMS (M/Z [M+H]+): 318.4。實例 273 N- 第三丁基 -2-( 噠嗪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97(s, 1H), 9.40(d, J = 0.8 Hz, 1H), 9.24(s, 1H), 8.50(d, J = 4.6 Hz, 1H), 8.36(d, J = 0.8 Hz, 1H), 8.31(m, 1H), 7.35(s, 1H), 6.80(s, 1H), 1.58(s, 9H). LCMS (M/Z [M+H]+): 280.3。實例 274 2-(2- 胺基吡啶 -4- )-N- 第三丁基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8(d, J = 0.8 Hz, 1H), 8.45(d, J = 5.8 Hz, 1H), 8.26(m, 1H), 8.05(dd, J = 5.3 0.7 Hz, 1H), 7.20(m, 1H), 7.17(m, 1H), 7.14(m, 1H), 6.63(s, 1H), 6.09(s, 2H), 1.55(s, 9H). LCMS (M/Z [M+H]+): 294.4。實例 275-286 此等化合物根據用於製備實例 270 之方案分別使用2,4-二氯-1,7-㖠啶(中間物 6a '流程 6 )及多種有機錫試劑及胺合成。實例 275 N,N- 二乙基 -2-(3- 氟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33(d, J = 0.9 Hz, 1H), 8.78(d, J = 2.7 Hz, 1H), 8.62(dd, J = 4.9, 1.1 Hz, 1H), 8.55(d, J = 5.9 Hz, 1H), 8.02(dd, J = 6.8, 4.9 Hz, 1H), 7.88(dd, J = 5.8, 0.9 Hz, 1H), 7.42(d, J = 1.5 Hz, 1H), 3.50(q, J = 7.0 Hz, 4H), 1.21(t, J = 7.0 Hz, 6H). LCMS (M/Z [M+H]+): 297.1。實例 276 (3-{[2-(3- 氟吡啶 -4- )-1,7- 㖠啶 -4- ] 胺基 }-3- 甲基丁基 ) 二甲基胺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d, J = 0.8 Hz, 1H), 8.74(d, J = 2.8 Hz, 1H), 8.60(dd, J = 4.9, 1.1 Hz, 1H), 8.53(d, J = 5.8 Hz, 1H), 8.04(dd, J = 6.9, 4.9 Hz, 1H), 7.91-7.83(s, 1H), 7.25(d, J = 1.4 Hz, 1H), 2.60-2.54(m, 2H), 2.33-2.24(m, 6H), 1.96-1.88(m, 2H), 1.51(s, 6H). LCMS (M/Z [M+H]+): 354.2。實例 277 2-(3- 氟吡啶 -4- )-N- 甲基 -N-( -2-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33(m, 1H), 8.78(d, J = 2.7 Hz, 1H), 8.61(dd, J = 4.9, 1.1 Hz, 1H), 8.55(dd, J = 5.9, 2.5 Hz, 1H), 8.05-8.01(dd, J = 6.8, 4.9 Hz, 1H), 7.85(dd, J = 5.8, 0.9 Hz, 1H), 7.41(d, J = 1.4 Hz, 1H), 4.20-4.14(m, 1H), 2.93(s, 3H), 1.28(m, 6H). LCMS (M/Z [M+H]+): 297.1。實例 278 2-(3- 氟吡啶 -4- )-4-( 哌啶 -1- )-1,7- 㖠啶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39(d, J = 0.8 Hz, 1H), 8.78(d, J = 2.7 Hz, 1H), 8.63(m, 1H), 8.60(m, 1H), 8.03(dd, J = 6.8, 4.9 Hz, 1H), 7.85(dd, J = 5.8, 0.9 Hz, 1H), 7.50(d, J = 1.5 Hz, 1H), 3.32-3.28(m, 4H), 1.87-1.79(m, 4H), 1.72-1.65(m, 2H). LCMS (M/Z [M+H]+): 309.4。實例 279 2-(3- 氟吡啶 -4- )-4-( 嗎啉 -4- )-1,7- 㖠啶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40(d, J = 0.8 Hz, 1H), 8.79(d, J = 2.6 Hz, 1H), 8.62(m, 1H), 8.60(m, 1H), 8.03(dd, J = 6.8, 4.9 Hz, 1H), 7.95(dd, J = 5.8, 0.9 Hz, 1H), 7.54(d, J = 1.4 Hz, 1H), 3.91-3.86(m, 4H), 3.36-3.33(m, 4H). LCMS (M/Z [M+H]+): 311.1。實例 280 N- 第三丁基 -2-(3- 氟吡啶 -4- )-1,7- 㖠啶 -4- 步驟 1 在20 mL微波反應器中,在室溫下,在無水DMF (1 mL)中攪拌2,4-二氯-1,7-㖠啶(6a ,100mg,0.502 mmol)。添加3-氟-4-(三丁基錫烷基)吡啶(194 mg,0.502 mmol),接著添加PdCl2 (dppf).CH2 Cl2 加合物(41.0 mg,0.050 mmol)及CuI (9.6 mg,0.050 mmol)。反應物在130℃下攪拌0.5小時。粗混合物用DCM、H2 O稀釋,分離且用DCM萃取×3。合併有機層且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4-氯-2-(3-氟吡啶-4-基)-1,7-㖠啶(71%)。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56 (d, J = 0.9 Hz, 1H), 8.83 (d, J = 5.8 Hz, 1H), 8.74 (d, J = 2.9 Hz, 1H), 8.67 (dd, J = 5.0, 1.2 Hz, 1H), 8.44 (d, J = 1.4 Hz, 1H), 8.18 (dd, J = 6.7, 4.9 Hz, 1H), 8.14 (dd, J = 5.8, 0.9 Hz, 1H). LCMS [M+H] = 260。步驟 2 在40 mL小瓶中添加含氟化鉀(7 mg,0.12 mmol)、4-氯-2-(3-氟吡啶-4-基)-1,7-㖠啶(26 mg,0.10 mmol)及2-甲基丙-2-胺(0.035 mL,0.331 mmol)之DMSO (體積:1 mL)獲得黃色懸浮液。在13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4小時。在氣流下蒸發溶劑。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殘餘物獲得產物(42%)。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24 (d, J = 0.8 Hz, 1H), 8.65 (d, J = 3.0 Hz, 1H), 8.59 (dd, J = 4.9, 1.2 Hz, 1H), 8.46 (d, J = 5.9 Hz, 1H), 8.15 (dd, J = 6.8, 4.9 Hz, 1H), 8.06 (dd, J = 5.9, 0.9 Hz, 1H), 7.48 (d, J = 1.4 Hz, 1H), 6.30 (s, 1H), 1.61 (s, 9H). LCMS (M/Z [M+H]+ ): 297.1。實例 281 2-(3- 氟吡啶 -4- )-N-(2- 甲基丁 -2- )-1,7- 㖠啶 -4- 1H NMR (500 MHz, 丙酮-d6) δ 9.24 (d, J = 0.9 Hz, 1H), 8.64 (d, J = 3.0 Hz, 1H), 8.58 (dd, J = 4.9, 1.2 Hz, 1H), 8.47 (d, J = 5.9 Hz, 1H), 8.15 (dd, J = 6.8, 4.9 Hz, 1H), 8.07 (dd, J = 5.9, 0.9 Hz, 1H), 7.47 (d, J = 1.4 Hz, 1H), 6.12 (s, 1H), 2.03 - 1.98 (m, 2H), 1.56 (s, 6H), 0.94 (t, J = 7.5 Hz, 3H). LCMS (M/Z [M+H]+): 311.2。實例 282 2-{[2-(3- 氟吡啶 -4- )-1,7- 㖠啶 -4- ] 胺基 }-2- 甲基丙 -1-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24 (d, J = 0.8 Hz, 1H), 8.59 (dd, J = 4.9, 1.2 Hz, 1H), 8.49 (d, J = 5.9 Hz, 1H), 8.15 (dd, J = 6.8, 4.9 Hz, 1H), 7.97 (dt, J = 5.8, 1.3 Hz, 1H), 7.50 (d, J = 1.4 Hz, 1H), 6.29 (s, 1H), 3.78 (d, J = 5.6 Hz, 2H), 1.56 (s, 6H). LCMS (M/Z [M+H]+): 313.1。實例 283 1-[2-(3- 氯吡啶 -4- )-1,7- 㖠啶 -4- ]-2,2- 二甲基哌啶 -4-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40(s, 1H), 8.79(d, 1H), 8.62(d, 1H), 8.60(d, 1H), 8.03(dd, 1H), 7.95(d, 1H), 7.54(s, 1H), 3.91-3.86(m, 4H), 3.36-3.33(m, 4H). LCMS (M/Z [M+H]+): 311.3.實例 284 2-(3- 氟吡啶 -4- )-N-[2- 甲基 -1-( 嗎啉 -4- ) -2- ]-1,7- 㖠啶 -4- 1H NMR (500 MHz, 丙酮-d6) δ 9.25 (d, J = 0.9 Hz, 1H), 8.64 (d, J = 3.0 Hz, 1H), 8.59 (dd, J = 4.9, 1.2 Hz, 1H), 8.52 (d, J = 5.8 Hz, 1H), 8.15 (dd, J = 6.8, 4.9 Hz, 1H), 7.89 (dd, J = 5.9, 0.8 Hz, 1H), 7.54 (d, J = 1.4 Hz, 1H), 6.77 (s, 1H), 3.70 - 3.64 (m, 4H), 2.75 (s, 2H), 2.69 - 2.62 (m, 4H), 1.60 (s, 6H). LCMS (M/Z [M+H]+): 382.2。實例 285 N- 第三丁基 -2-(3- 氯吡啶 -4-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20 (d, J = 0.9 Hz, 1H), 8.78 - 8.69 (m, 1H), 8.65 (d, J = 4.9 Hz, 1H), 8.47 (d, J = 5.9 Hz, 1H), 8.06 (dt, J = 5.9, 1.0 Hz, 1H), 7.79 - 7.70 (m, 1H), 7.25 (s, 1H), 1.60 (s, 9H). LCMS (M/Z [M+H]+): 313.1。實例 286 2-(3- 氯吡啶 -4- )-N,N- 二乙基 -1,7- 㖠啶 -4- 1H NMR (400 MHz, 丙酮-d6) δ 9.31 (d, J = 0.9 Hz, 1H), 8.75 (d, J = 0.6 Hz, 1H), 8.67 (d, J = 4.9 Hz, 1H), 8.54 (d, J = 5.9 Hz, 1H), 7.93 (dd, J = 5.8, 0.9 Hz, 1H), 7.76 (dd, J = 4.9, 0.6 Hz, 1H), 7.39 (s, 1H), 3.58 (q, J = 7.1 Hz, 4H), 1.29 (t, J = 7.1 Hz, 6H). LCMS (M/Z [M+H]+): 313.1。實例 287 N- 丙基 -2-(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標題化合物根據針對實例 111 所述之方案使用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2c )及丙-1-胺及4-(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甲酸第三丁酯合成。1H NMR (500 MHz, DMSO-d6) δ 13.81 (s, 1H), 9.01 (d, J = 0.9 Hz, 1H), 8.64 (t, J = 5.7 Hz, 1H), 8.61 - 8.57 (m, 1H), 8.55 (d, J = 5.5 Hz, 1H), 8.11 (dd, J = 5.6, 1.0 Hz, 1H), 3.64 - 3.56 (m, 2H), 1.73 - 1.62 (m, 2H), 0.96 (t, J = 7.4 Hz, 3H). LCMS (M/Z [M+H]+ ): 323.1。實例 288 3-( 吡啶 -4- )-N-(1-( 三氟甲基 ) 環丙基 )-2,6- 㖠啶 -1- 步驟 A 在0℃下,向3-甲基異菸酸(1 ) (10 g,72.9 mmol)於二氯甲烷(200 mL)中之懸浮液添加DMF (200 mL)。在0℃下,經10分鐘逐滴添加氯甲酸乙酯(8.6 mL,12.5 g,98.4 mmol)產生混合物,其在0℃下攪拌15分鐘。在0℃下,經15分鐘向反應混合物逐滴添加第三丁胺(35.0 mL,24.2 g,330.0 mmol),且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獲得殘餘物,使其進行層析(己烷:EtOAc)獲得2 (11.6 g,83%)。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8.46 (s, 1 H), 8.43 (d,J = 5.0 Hz, 1 H), 7.20 (d,J = 5.0 Hz, 1 H), 2.29 (s, 3H), 1.37 (s, 9H). LCMS (m/z [M+H]+): 193。步驟 B 在-45℃下,在N2 下,經15分鐘向2 (11.6 g,60.3 mmol)於THF (44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n-BuLi溶液(58.0 mL,145.0 mmol,己烷中2.5 M)獲得混合物,將其在-45℃下攪拌45分鐘。接著,在-45℃下經15分鐘逐滴添加異菸鹼酸乙酯(10.0 g,66.3 mol)於THF (20 mL)中之溶液。使反應混合物經2小時升溫至室溫,且倒入NH4 Cl飽和水溶液(1000 mL)中。分離有機層且用EtOAc (3 × 400 mL)萃取水層。經合併之有機層用NaCl飽和水溶液(100 mL)洗滌,經MgSO4 乾燥,且減壓蒸發獲得粗3 。LCMS (m/z [M+H]+): 298。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步驟 C 在100℃下加熱步驟B之粗3 於乙酸中之溶液(200 mL)持續16小時,冷卻至室溫且減壓濃縮至約80 mL。添加水(120 mL),且過濾混合物獲得白色沈澱物,將其用水(2 × 50 mL)洗滌,且減壓乾燥獲得粗4 (8.08 g)。LCMS (m/z [M+H]+): 225。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步驟 D 在室溫下,向粗4 (8.08 g)於EtOH (100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NH4 OH水溶液(80 mL,28.5%)獲得混合物,將其攪拌2.5小時,且蒸發獲得粗5 。LCMS (m/z [M+H]+): 242。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步驟 E 在0℃下,向步驟D之粗5 於EtOH (100 mL)中之懸浮液添加水(20 mL),接著添加HCl水溶液(12 M,25 m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9小時,且過濾獲得白色固體,將其減壓乾燥獲得粗6 (10.2 g)。LCMS (m/z [M+H]+): 224。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步驟 F 將開口ChemGlass厚壁圓底壓力容器(350 mL)中的粗6 (10.2 g)於POCl3 (75 mL)中之懸浮液極緩慢加熱至溫度達到100℃,且在100℃下攪拌30分鐘。接著密封壓力容器,且在135℃下加熱反應混合物14小時。減壓移除POCl3 ,且將殘餘物與冰水(50 g冰與50 mL水)混合。用NaOH水溶液(1M)將混合物之pH調整至~7,接著用Na2 CO3 飽和水溶液調整至約10。過濾混合物獲得白色固體,將其在減壓下乾燥獲得7 (7.1 g,來自2 之步驟5的49%產率)。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9.59 (s, 1H), 8.94 (s, 1H), 8.89 (d,J = 5.6 Hz, 1H), 8.78 (d,J = 4.8 Hz, 2H), 8.15 (d,J = 4.8 Hz, 2H), 8.14 (d,J = 5.6 Hz, 1H)。LCMS (m/z [M+H]+): 242。步驟 G 向中間物7 (60.0 mg,0.25 mmol)及1-(三氟甲基)環丙-1-胺(93.0 mg,0.74 mmol)於二噁烷(1.0 mL)中之溶液添加雙(三-第三丁基膦)鈀(13.0 mg,0.2微莫耳)及第三丁醇鈉(71.0 mg,0.74 mmol)。反應混合物在N2 下在130℃下加熱隔夜,且濃縮導致殘餘物,使其進行層析(MeOH/DCM)獲得標題化合物。1 H NMR (400 MHz, DMSO-d 6 ) δ 9.35 (s, 1H), 8.95 (d,J = 8.0 Hz, 2H), 8.75 (d,J = 4.0 Hz, 1H), 8.71 (s, 1H), 8.57 (d,J = 8.0 Hz, 2H), 8.34 (s, 1H), 8.31 d,J = 4.0 Hz, 1H), 1.57 (m, 2H), 1.31 (m, 2H). LCMS (m/z [M+H]+ ): 331。實例 289 N-(1- 甲基環丙基 )-7-( 吡啶 -4- ) 異喹啉 -5- 步驟 A 將7-溴異喹啉(1 ) (300 mg,1.44 mmol)、吡啶-4-基酸(213 mg,1.73 mmol)、二氯化雙(三苯基膦)鈀(II ) (PdCl2 (PPh3 )2 ,98 mg,0.14 mmol)及碳酸鉀(2 N,4.3 ml)於DMF (7 mL)中之懸浮液攪拌且加熱100℃持續3小時。經矽藻土過濾反應混合物。溶液用水稀釋且用EtOAc萃取×3。經合併之有機層用NaCl飽和水溶液洗滌,經MgSO4 乾燥,且減壓蒸發。所得粗產物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呈淺褐色油狀之7-(吡啶-4-基)異喹啉(2 ,282 mg)。LCMS (m/z [M+H]+): 207。步驟 B 在0℃下,向7-(吡啶-4-基)異喹啉(2 ) (282 mg,1.37 mmol)於濃H2 SO4 (3 mL)中之溶液添加N-溴丁二醯亞胺(NBS,488 mg,2.74 mmol)。使反應混合物經2小時升溫至室溫,且倒入冰水(20 mL)中且添加NaHCO3 飽和水溶液直至pH約8。水層用EtOA萃取×3。經合併之有機層用NaCl飽和水溶液洗滌,經MgSO4 乾燥,且減壓蒸發。所得粗產物藉由在COMBIFLASH®系統(ISCO)上使用0-10% MeOH/DCM急驟層析純化獲得5-溴-7-(吡啶-4-基)異喹啉(3 ,110 mg)。LCMS (m/z [M+H]+): 285/287。步驟 C 在N2 下,在90℃下,加熱5-溴-7-(吡啶-4-基)異喹啉(3 ) (30 mg,0.105 mmol)、1-甲基環丙-1-胺鹽酸鹽(28.3 mg,0.263 mmol)、參(二亞苯甲基丙酮)二鈀(0) (Pd2 dba3 ,9.7 mg,0.0105 mmol)、2,2'-雙(二苯膦基)-1,1'-聯萘(BINAP,6.5 mg,0.0105 mmol)及第三丁醇鈉(44.3 mg,0.462)於甲苯(1.5 mL)中之懸浮液持續16小時,冷卻至室溫且濃縮。將殘餘物稀釋於MeOH中且過濾,接著藉由質量觸發之製備型逆相HPLC(使用10-90%乙腈/水)純化獲得標題化合物(6 mg)。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24 (s, 1H), 8.74 (s, 2H), 8.49 (s, 1H), 7.69 - 7.60 (m, 2H), 7.59 - 7.56 (m, 1H), 7.52 - 7.46 (m, 1H), 7.39 - 7.36 (m, 1H), 1.52 (s, 3H), 0.98 - 0.92 (m, 2H), 0.88 - 0.81 (m, 2H). LCMS (m/z [M+H]+): 276。實例 290 2-( 吡啶 -4- )-4-(3-( 三氟甲基 ) 哌嗪 -1- ) 吡啶并 [3,4-d] 嘧啶 標題化合物根據針對實例111所述之方案使用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2c )與2-(三氟甲基)哌嗪-1-甲酸第三丁酯及吡啶-4-基酸,隨後用TFA對N-Boc基進行脫除保護基來合成。 1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9.46 (d, J = 0.9 Hz, 1H), 8.83 - 8.78 (m, 2H), 8.63 (d, J = 5.8 Hz, 1H), 8.35 - 8.30 (m, 2H), 7.74 (dd, J = 5.8, 0.9 Hz, 1H), 5.80 - 5.67 (m, 1H), 4.07 (dt, J = 24.3, 12.4 Hz, 2H), 3.65 (d, J = 14.2 Hz, 1H), 3.34 (d, J = 14.6 Hz, 1H), 3.18 (d, J = 13.5 Hz, 1H), 2.89 (t, J = 11.0 Hz, 1H). LCMS (m/z [M+H]+ ): 361.1。實例 291 4-(4- 甲基哌嗪 -1- )-2-( 吡啶 -4- )-1,7- 㖠啶 標題化合物如下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1-甲基哌嗪合成: 在氬氣下,在微波小瓶中,在130℃下加熱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30 mg,0.124 mmol)、1-甲基哌嗪(50 mg,0.499 mmol)、磷酸鉀(132 mg,0.621 mmol)、RuPhos Pd G3 (16 mg,0.019 mmol)及RuPhos (13 mg,0.028 mmol)於二噁烷(2 mL)中之溶液10分鐘。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急驟層析使用20-100%乙酸乙酯/環己烷,隨後2-30%甲醇/二氯甲烷純化殘餘物獲得標題化合物(21%)。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38 (s, 1H), 8.76 (d, J = 4.8 Hz, 2H), 8.55 (d, J = 5.7 Hz, 1H), 8.23 (d, J = 4.8 Hz, 2H), 7.85 (d, J = 5.7 Hz, 1H), 7.70 (s, 1H), 3.37 (s, 4H), 2.63 (s, 4H), 2.30 (s, 3H)。LCMS (m/z [M+H]+ ): 306.3, Rt1 =0.38 min。實例 292 4-( 哌嗪 -1- )-2-( 吡啶 -4- )-1,7- 㖠啶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91 分2個步驟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哌嗪-1-甲酸第三丁酯(步驟1)及使用含HCl之乙醚進行Boc脫除保護基(步驟2)合成。步驟 2 (Boc脫除保護基): 向4-(2-(吡啶-4-基)-1,7-㖠啶-4-基)哌嗪-1-甲酸第三丁酯(24 mg,0.061 mmol)於二氯甲烷(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含6M HCl之乙醚(2 mL,12 mmol)。在室溫下攪拌所得黃色懸浮液1小時。濾出黃色沈澱物且用二氯甲烷洗滌。將鹽酸鹽溶解於MeOH中且將溶液置於PoraPak Rxn CX 20cc (2g)濾芯上。濾芯接著用5 mL MeOH洗滌兩次。最終,化合物用含7N NH3 之MeOH溶離。減壓蒸發濾液獲得標題化合物(76%)。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37 (s, 1H), 8.76 (d, J = 4.7 Hz, 2H), 8.55 (d, J = 5.8 Hz, 1H), 8.22 (d, J = 4.8 Hz, 2H), 7.86 (d, J = 5.7 Hz, 1H), 7.67 (s, 1H), 3.28 (s, 4H), 2.99 (s, 4H)。LCMS (m/z [M+H]+ ): 292.3, Rt1 =0.38 min。實例 293 4-(2- 甲基哌啶 -1- )-2-( 吡啶 -4- )-1,7- 㖠啶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91 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2-甲基哌啶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48 - 9.32 (m, 1H), 8.86 - 8.74 (m, 2H), 8.56 (d, J = 5.7 Hz, 1H), 8.30 - 8.16 (m, 2H), 7.86 (d, J = 5.8 Hz, 1H), 7.72 (s, 1H), 4.10 (d, J = 6.3 Hz, 1H), 3.53 - 3.41 (m, 1H), 3.21 (d, J = 12.4 Hz, 1H), 2.05 (s, 1H), 1.86 - 1.74 (m, 3H), 1.62 (s, 2H), 1.06 (d, J = 6.5 Hz, 3H)。LCMS (m/z [M+H]+ ): 305.3, Rt1 =0.98 min。實例 294 2-( 吡啶 -4- )-N-(1-( 三氟甲基 ) 環丁基 )-1,7- 㖠啶 -4- 標題化合物如下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1-(三氟甲基)環丁-1-胺合成: 在氬氣下,在微波小瓶中,在100℃下加熱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6b ,100 mg,0.414 mmol)、1-(三氟甲基)環丁-1-胺(115 mg,0.828 mmol)、第三丁醇鉀(139 mg,1.241 mmol)、Pd2 (dba)3 × CHCl3 (43 mg,0.042 mmol)及PhCPhos (36 mg,0.085 mmol)於二噁烷(5 mL)中之溶液持續30分鐘。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急驟層析使用20-100%乙酸乙酯/環己烷,隨後2-10%甲醇/二氯甲烷純化殘餘物獲得標題化合物(9%)。 1H NMR (600 MHz, DMSO-d6 ) δ 9.30 (s, 1H), 8.78 - 8.74 (m, 2H), 8.57 (d, J = 5.8 Hz, 1H), 8.40 (d, J = 5.8 Hz, 1H), 8.08 - 8.04 (m, 2H), 7.89 (s, 1H), 6.94 (s, 1H), 2.85 - 2.78 (m, 2H), 2.74 (d, J = 11.6 Hz, 2H), 2.04 (dd, J = 18.6, 9.7 Hz, 2H)。LCMS (m/z [M+H]+ ): 345.3, Rt1 =0.84 min。實例 295 2- 甲基 -N1-(2-( 吡啶 -4- )-1,7- 㖠啶 -4- ) -1,2-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54 分2個步驟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1-胺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步驟1)及使用含HCl之乙醚進行Boc脫除保護基(步驟2,實例 292 中所述)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4 (s, 1H), 8.75 (d,J =5.14 Hz, 2H), 8.51 (d,J =5.75 Hz, 1H), 8.26 (d,J =5.75 Hz, 1H), 8.21 (d,J =5.26 Hz, 2H), 7.40 (s, 1H), 7.29 (br s, 1H), 3.38 (br s, 2H), 1.63-2.22 (m, 2H), 1.16 (s, 6H)。LCMS (m/z [M+H]+ ): 294.4, Rt1 =0.37 min。實例 296 N-( 氧雜環丁烷 -3- )-2-( 吡啶 -4- )-1,7- 㖠啶 -4-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54 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氧雜環丁烷-3-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8 (s, 1H), 8.76 (d,J =5.99 Hz, 2H), 8.57 (d,J =5.75 Hz, 1H), 8.29 (d,J =5.75 Hz, 1H), 8.21 (d,J =5.99 Hz, 2H), 8.11 (br d,J =5.75 Hz, 1H), 7.03 (s, 1H), 4.99-5.17 (m, 3H), 4.73 (t,J =5.93 Hz, 2H)。LCMS (m/z [M+H]+ ): 279.3, Rt1 =0.49 min。實例 297 N-(1- 甲基環丙基 )-2-( 吡啶 -4- )-1,7- 㖠啶 -4-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254 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1-甲基環丙-1-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34 (s, 1H), 8.78 (d,J =5.75 Hz, 2H), 8.48 (d,J =5.87 Hz, 1H), 8.20 (d,J =5.87 Hz, 2H), 8.07 (d,J =5.87 Hz, 1H), 7.69 (s, 1H), 3.29 (s, 3H), 3.14-3.20 (m, 1H), 0.89-0.97 (m, 2H), 0.52-0.61 (m, 2H)。LCMS (m/z [M+H]+ ): 277.3, Rt1 =0.73 min。實例 298 4-(3,3- 二甲基哌嗪 -1- )-2-( 吡啶 -4- )-1,7- 㖠啶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91 分2個步驟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 及2,2-二甲基哌嗪-1-甲酸第三丁酯(步驟1)及使用含HCl之乙醚進行Boc脫除保護基(步驟2,實例 292 中所述)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41 (s, 1H), 8.79 (d, J = 6.0 Hz, 2H), 8.59 (d, J = 5.7 Hz, 1H), 8.26 (d, J = 6.0 Hz, 2H), 7.90 (d, J = 5.8 Hz, 1H), 7.70 (s, 1H), 3.31 (s, 1H), 3.25 (d, J = 4.9 Hz, 2H), 3.10 (s, 4H), 1.26 (s, 6H)。LCMS (m/z [M+H]+ ): 320.3, Rt1 =0.45 min。實例 299 2,2- 二甲基 -4-(2-( 吡啶 -4- )-1,7- 㖠啶 -4- ) 嗎啉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91 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2,2-二甲基嗎啉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43 (s, 1H), 8.80 (d, J = 5.9 Hz, 2H), 8.61 (d, J = 5.8 Hz, 1H), 8.27 (d, J = 6.0 Hz, 2H), 7.93 (d, J = 5.8 Hz, 1H), 7.75 (s, 1H), 4.01 - 3.94 (m, 2H), 3.31 (s, 2H), 3.21 (s, 2H),1.39 (s, 6H)。LCMS (m/z [M+H]+ ): 321.3, Rt1 =0.81 min。實例 300 N-(1- 甲基環丁基 )-2-( 吡啶 -4- )-1,7- 㖠啶 -4-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54 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1-甲基環丁-1-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3 (s, 1H), 8.75 (d, J = 5.9 Hz, 2H), 8.49 (d, J = 5.8 Hz, 1H), 8.26 (d, J = 5.8 Hz, 1H), 8.08 (d, J = 5.9 Hz, 2H), 7.64 (s, 1H), 6.83 (s, 1H), 2.45 (t, J = 10.4 Hz, 2H), 2.32 (t, J= 9.2 Hz, 2H), 1.97 (ddd, J = 25.6, 20.0, 9.7 Hz, 2H), 1.62 (s, 3H)。LCMS (m/z [M+H]+ ): 291.3, Rt1 =0.70 min。實例 301 2,2- 二甲基 -N1-(2-( 吡啶 -4- )-1,7- 㖠啶 -4- ) -1,3-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54 分2個步驟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3-胺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步驟1)及使用含HCl之乙醚進行Boc脫除保護基(步驟2,實例 292 中所述)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0 (s, 1H), 8.72 (d, J = 5.9 Hz, 2H), 8.47 (d, J = 5.7 Hz, 1H), 8.17 (d, J = 6.0 Hz, 2H), 8.01 (d, J = 5.8 Hz, 1H), 7.31 (s, 1H), 3.36 (s, 2H), 3.27 (s, 2H), 2.60 (s, 2H), 0.97 (s, 6H)。LCMS (m/z [M+H]+ ): 308.3, Rt1 =0.41 min。實例 302 N 2 ,N 2 ,2- 三甲基 -N 1 -(2-( 吡啶 -4- )-1,7- 㖠啶 -4- ) -1,2-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54 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N 2 ,N 2 ,2-三甲基丙-1,2-二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7 (s, 1H), 8.76 (d, J = 5.9 Hz, 2H), 8.54 (d, J = 5.7 Hz, 1H), 8.23 (d, J = 5.7 Hz, 2H), 8.05 (s, 1H), 7.33 (s, 1H), 6.75 (s, 1H), 3.42 (s, 2H), 2.29 (d, J = 15.6 Hz, 6H), 1.16 (s, 6H)。LCMS (m/z [M+H]+ ): 322.3, Rt1 =0.39 min。實例 303 4-(2- 甲基哌嗪 -1- )-2-( 吡啶 -4- )-1,7- 㖠啶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91 分2個步驟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3-甲基哌嗪-1-甲酸第三丁酯(步驟1)及使用含HCl之乙醚進行Boc脫除保護基(步驟2,實例 292 中所述)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44 (s, 1H), 8.80 (d, J = 5.9 Hz, 2H), 8.60 (d, J = 5.7 Hz, 1H), 8.28 (d, J = 5.9 Hz, 2H), 7.98 (d, J = 5.7 Hz, 1H), 7.84 (s, 1H), 4.08 (d, J = 5.9 Hz, 1H), 3.60 (t, J = 9.6 Hz, 1H), 3.42 (dd, J = 12.3, 2.9 Hz, 1H), 3.29 - 3.17 (m, 2H), 3.12 (t, J = 9.3 Hz, 1H), 2.98 (dd, J = 12.3, 4.1 Hz, 1H), 1.10 (d, J = 6.5 Hz, 3H)。LCMS (m/z [M+H]+ ): 306.3, Rt1 =0.43 min。實例 304 2- 甲基 -N 1 -(2-( 吡啶 -4- )-1,7- 㖠啶 -4- ) -1,3-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54 分2個步驟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3-胺基-2-甲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步驟1)及使用含HCl之乙醚進行Boc脫除保護基(步驟2,實例 292 中所述)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5 (s, 1H), 8.76 (d, J = 5.9 Hz, 2H), 8.51 (d, J = 5.7 Hz, 1H), 8.24 - 8.16 (m, 3H), 7.96 (s, 1H), 7.27 (s, 1H), 5.14 (s, 2H), 3.50 (dd, J = 13.4, 6.8 Hz, 1H), 3.40 (dd, J = 13.8, 6.8 Hz, 1H), 2.80 (dd, J = 12.6, 6.0 Hz, 1H), 2.70 (dd, J = 12.5, 6.4 Hz, 1H), 2.11 (dq, J = 13.2, 6.6 Hz, 1H), 1.04 (d, J = 6.7 Hz, 3H)。LCMS (m/z [M+H]+ ): 294.3, Rt1 =0.37 min。實例 305 (R )-2-( 吡啶 -4- )-4-(3-( 三氟甲基 ) 哌嗪 -1- )-1,7- 㖠啶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91 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R)-2-(三氟甲基)哌嗪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40 (s, 1H), 8.84 - 8.71 (m, 2H), 8.58 (d, J = 5.7 Hz, 1H), 8.35 - 8.18 (m, 2H), 7.88 (d, J = 5.8 Hz, 1H), 7.79 (s, 1H), 3.79 (s, 1H), 3.66 (d, J = 11.9 Hz, 1H), 3.53 (d, J = 10.3 Hz, 1H), 3.23 - 2.94 (m, 5H)。LCMS (m/z [M+H]+ ): 360.3, Rt1 =0.71 min。實例 306 N-( 第三丁基 )-N- 甲基 -2-( 吡啶 -4- )-1,7- 㖠啶 -4-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54 自4-氯-2-(吡啶-4-基)-1,7-㖠啶(中間物 6b )及N,2-二甲基丙-2-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43 (s, 1H), 8.81 (d, J = 5.6 Hz, 2H), 8.61 (d, J = 5.7 Hz, 1H), 8.24 (d, J = 5.7 Hz, 2H), 8.13 (d, J = 6.2 Hz, 2H), 2.97 (s, 3H), 1.30 (s, 9H)。LCMS (m/z [M+H]+ ): 293.3, Rt1 =1.01 min。實例 307 N -(1- 甲基環丁基 )-2-( 嘧啶 -4- )-1,7- 㖠啶 -4-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70 分2個步驟自2,4-二氯-1,7-㖠啶(中間物 6a ` )及4-(三丁基錫烷基)嘧啶(步驟1)及自4-氯-2-(嘧啶-4-基)-1,7-㖠啶及1-甲基環丁-1-胺(步驟2)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37 (s, 1H), 9.27 (s, 1H), 9.01 (dd, J = 5.2, 1.5 Hz, 1H), 8.59 - 8.48 (m, 2H), 8.29 (d, J = 5.9 Hz, 1H), 7.69 (s, 1H), 7.58 (d, J = 1.5 Hz, 1H), 2.46 (s, 2H), 2.27 (t, J = 9.8 Hz, 2H), 1.98 (dq, J = 31.9, 10.6, 10.2 Hz, 2H), 1.62 (s, 3H)。LCMS (m/z [M+H]+ ): 292.4, Rt1 =0.82 min。實例 308 N 1 ,N 1 ,3- 三甲基 -N 3 -(2-( 嘧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1,3-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59 分2個步驟自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2c )及N1 ,N1 ,3-三甲基丁-1,3-二胺(步驟1)及自N 3 -(2-氯吡啶并[3,4-d]嘧啶-4-基)-N 1 ,N 1 ,3-三甲基丁-1,3-二胺及4-(三丁基錫烷基)嘧啶(步驟2)合成。1 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ppm 9.29 - 9.48 (m, 2 H), 9.22 (s, 1 H), 9.05 (br d,J =5.01 Hz, 1 H), 8.70 (br d,J =5.50 Hz, 1 H), 8.38 (br d,J =5.01 Hz, 1 H), 7.91 (br d,J =4.89 Hz, 1 H), 2.21 - 2.43 (m, 8 H), 2.05 (br s, 2 H), 1.66 (s, 6 H)。LCMS (m/z [M+H]+ ): 338.3, Rt1 =0.47 min。實例 309 N 1 ,N 1 ,3- 三甲基 -N 3 -(2-(3- 甲基 -1H- 吡唑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1,3-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11 分2個步驟自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2c )及N 1 ,N 1 ,3-三甲基丁-1,3-二胺(步驟1)及自N 3 -(2-氯吡啶并[3,4-d]嘧啶-4-基)-N 1 ,N 1 ,3-三甲基丁-1,3-二胺及3-甲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1H-吡唑-1-甲酸第三丁酯(CAS號1009071-34-4,步驟2)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ppm 12.57 - 12.95 (m, 1 H), 8.89 - 9.00 (m, 2 H), 8.48 (d,J =5.50 Hz, 1 H), 7.93 - 8.29 (m, 1 H), 7.75 (br d,J =5.38 Hz, 1 H), 2.55 - 2.84 (m, 5 H), 2.25 (s, 6 H), 1.99 (br s, 2 H), 1.61 (s, 6 H)。LCMS (m/z [M+H]+ ): 340.3, Rt1 =0.48 min。實例 310 (2- 甲基 -1-((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胺基 ) -2- ) 胺基甲酸第三丁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1-胺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1 (s, 1H), 8.78 (dd, J = 8.9, 4.9 Hz, 3H), 8.68 (d, J = 5.5 Hz, 1H), 8.44 - 8.34 (m, 2H), 8.22 (d, J = 5.7 Hz, 1H), 6.88 (s, 1H), 3.90 (d, J = 6.1 Hz, 2H),1.35 (s, 6H), 1.27 (d, J = 6.1 Hz, 9H)。LCMS (m/z [M+H]+ ): 395.2, Rt1 =0.97 min。實例 311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胺基 ) 乙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19 (s, 1H), 8.93 - 8.81 (m, 1H), 8.79 - 8.68 (m, 2H), 8.64 (d, J = 5.5 Hz, 1H), 8.39 (d, J = 5.1 Hz, 2H), 8.13 (d, J = 5.6 Hz, 1H), 7.03 (t, J = 6.0 Hz, 1H),3.73 (q, J = 6.2 Hz, 2H), 3.40 - 3.32 (m, 2H), 1.33 (s, 9H)。LCMS (m/z [M+H]+ ): 367.2, Rt1 =0.78 min。實例 312 2- 甲基 -N 1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1,2-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分2個步驟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1-胺基-2-甲基丙-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步驟1)及使用TFA進行Boc脫除保護基(步驟2)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18 (s, 1H), 8.83 - 8.74 (m, 2H), 8.65 (d, J = 5.5 Hz, 1H), 8.38 - 8.33 (m, 2H), 8.31 (d, J = 5.6 Hz, 1H), 3.70 (s, 2H), 1.13 (s, 6H)。LCMS (m/z [M+H]+ ): 295.2, Rt1 =0.41 min。實例 313 N 1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1,2-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分2個步驟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步驟1)及使用TFA進行Boc脫除保護基(步驟2)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18 (s, 1H), 8.81 - 8.71 (m, 2H), 8.64 (d, J = 5.5 Hz, 1H), 8.43 - 8.30 (m, 2H), 8.20 (d, J = 5.6 Hz, 1H), 3.73 (t, J = 6.4 Hz, 2H), 2.94 (t, J = 6.4 Hz, 2H)。LCMS (m/z [M+H]+ ): 267.2, Rt1 =0.38 min。實例 314 N,N ,2- 三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胺基 ) 丙醯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2-胺基-N,N,2-三甲基丙醯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2 (s, 1H), 8.74 (dd, J = 6.9, 2.4 Hz, 3H), 8.68 (d, J = 5.6 Hz, 1H), 8.38 (d, J = 5.6 Hz, 1H), 8.36 - 8.31 (m, 2H), 2.95 - 2.69 (m, 6H), 1.6(s, 6H)。LCMS (m/z [M+H]+ ): 337.2, Rt1 =0.58 min。實例 315 N 1 ,3- 二甲基 -N 1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1,3-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N 1 ,3-二甲基丁-1,3-二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0 (s, 1H), 8.83 - 8.69 (m, 2H), 8.55 (d, J = 5.8 Hz, 1H), 8.40 - 8.29 (m, 2H), 8.12 (d, J = 5.9 Hz, 1H), 4.04 - 3.92 (m, 2H), 3.52 (s, 3H), 1.87 - 1.74 (m, 2H), 1.56 (s, 2H), 1.15 (s, 6H)。LCMS (m/z [M+H]+ ): 323.2, Rt1 =0.49 min。實例 316 (2,2- 二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胺基 ) 丙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3-胺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合成。 1H NMR (600 MHz, DMSO-d6 ) δ 9.20 (s, 1H), 8.77 (d, J = 4.9 Hz, 2H), 8.68 (d, J = 5.4 Hz, 1H), 8.61 (t, J = 6.4 Hz, 1H), 8.43 - 8.30 (m, 2H), 8.17 (d, J = 5.5 Hz, 1H), 7.01 (t,J = 6.6 Hz, 1H), 3.62 (d, J = 6.2 Hz, 2H), 2.93 (d, J = 6.3 Hz, 2H), 1.38 (s, 9H), 0.92 (s, 6H)。LCMS (m/z [M+H]+ ): 409.3, Rt1 =1.06 min。實例 317 2,2- 二甲基 -N 1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1,3-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分2個步驟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3-胺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步驟1)及使用TFA進行Boc脫除保護基(步驟2)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18 (s, 1H), 8.81 - 8.71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39 - 8.29 (m, 2H), 8.16 (d, J = 5.6 Hz, 1H), 3.67 (s, 2H), 0.95 (s, 6H)。LCMS (m/z [M+H]+ ): 309.2, Rt1 =0.43 min。實例 318 3- 甲基 -3-((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胺基 ) 丁醯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3-胺基-3-甲基丁醯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1 (s, 1H), 8.94 - 8.80 (m, 2H), 8.77 - 8.60 (m, 2H), 8.48 - 8.35 (m, 2H), 8.10 (d, J = 5.6 Hz, 1H), 7.59 (s, 1H), 7.12 (s, 1H), 2.76 (s, 2H), 1.71 (s, 6H)。LCMS (m/z [M+H]+ ): 323.3, Rt1 =0.57 min。實例 319 (R )-2-( 吡啶 -4- )-4-(3-( 三氟甲基 ) 哌嗪 -1- ) 吡啶并 [3,4-d ] 嘧啶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R )-2-(三氟甲基)哌嗪合成。 1H NMR (600 MHz, DMSO-d6 ) δ 9.31 (s, 1H), 8.79 (d, J = 5.3 Hz, 2H), 8.63 (d, J = 5.6 Hz, 1H), 8.31 (d, J = 4.9 Hz, 2H), 7.97 (d, J = 5.7 Hz, 1H), 4.60 - 4.49 (m, 1H), 4.28 - 4.21 (m, 1H), 3.82 - 3.74 (m, 1H), 3.71 - 3.64 (m, 1H), 3.63 - 3.56 (m, 1H), 3.20 - 3.12 (m, 1H), 3.12 - 3.04 (m, 1H), 2.96 - 2.87 (m, 1H)。LCMS (m/z [M+H]+ ): 361.1, Rt1 =0.72 min。實例 320 2,3- 二甲基 -N 2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2,3-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2,3-二甲基丁-2,3-二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18 (s, 1H), 8.88 - 8.74 (m, 2H), 8.66 (d, J = 5.5 Hz, 1H), 8.40 - 8.19 (m, 2H), 7.74 (d, J = 5.5 Hz, 1H), 1.63 (s, 6H), 1.21 (s, 6H)。LCMS (m/z [M+H]+ ): 323.2, Rt1 =0.48 min。實例 321 (S )-2-( 吡啶 -4- )-4-(3-( 三氟甲基 ) 哌嗪 -1- ) 吡啶并 [3,4-d ] 嘧啶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S )-2-(三氟甲基)哌嗪合成。 1H NMR (600 MHz, DMSO-d6 ) δ 9.31 (s, 1H), 8.81 - 8.77 (m, 2H), 8.63 (d, J = 5.7 Hz, 1H), 8.34 - 8.29 (m, 2H), 7.97 (d, J = 5.6 Hz, 1H), 4.57 - 4.52 (m, 1H), 4.28 - 4.21 (m, 1H), 3.83 - 3.74 (m, 1H), 3.71 - 3.65 (m, 1H), 3.63 - 3.57 (m, 1H), 3.20 - 3.14 (m, 1H), 3.11 - 3.05 (m, 1H), 2.95 - 2.88 (m, 1H)。LCMS (m/z [M+H]+ ): 361.1, Rt1 =0.72 min。實例 322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胺基 ) 丙酸乙酯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2-胺基-2-甲基丙酸乙酯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9.23 (s, 1H), 8.83 (s, 1H), 8.80 - 8.74 (m, 2H), 8.69 (d, J = 5.6 Hz, 1H), 8.39 (d, J = 5.6 Hz, 1H), 8.28 - 8.23 (m, 2H), 3.99 (q, J = 7.1 Hz, 2H), 1.69 (s,6H), 0.91 (t, J = 7.1 Hz, 3H)。LCMS (m/z [M+H]+ ): 338.2, Rt1 =0.78 min。實例 323 N 1 ,N 1 ,2,2- 四甲基 -N 3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1,3-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N 1 ,N 1 ,2,2-四甲基丙-1,3-二胺合成。 1H NMR (600 MHz, DMSO-d6 ) δ 9.20 - 9.17 (m, 1H), 9.04 (t, J = 5.6 Hz, 1H), 8.80 - 8.74 (m, 2H), 8.68 - 8.63 (m, 1H), 8.38 - 8.31 (m, 2H), 8.13 - 8.08 (m, 1H), 3.72 - 3.65 (m, 2H), 2.36 - 2.28 (m, 8H), 0.99 (s, 6H)。LCMS (m/z [M+H]+ ): 337.2, Rt1 =0.46 min。實例 324 4-(4-( 第三丁基胺基 ) 吡啶并 [3,4-d ] 嘧啶 -2- )-1,2,5- 噁二唑 -3- 標題化合物根據下文流程自3-胺基異菸醯胺及4-胺基-1,2,5-噁二唑-3-甲酸合成。 步驟 14- 胺基 -N-(4- 胺甲醯基吡啶 -3- )-1,2,5- 噁二唑 -3- 甲醯胺 在25-30℃下,在裝配有溫度計袋及氮氣入口之兩頸R.B.燒瓶中,將TBTU (4.75 g,14.8 mmol)及N , N -二異丙基乙基胺(2.6 mL,14.8 mmol)添加至3-胺基異菸醯胺(1.7 g,12.4 mmol)及4-胺基-1,2,5-噁二唑-3-甲酸(1.92 g,14.8 mmol)於DMF (4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在25-30℃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7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倒入水(200 mL)上且藉由過濾收集沈澱之固體。用水(100 mL)洗滌。藉由使用含20%乙酸乙酯之正己烷濕磨進行純化,獲得呈灰白色固體狀之4-胺基-N-(4-胺甲醯基吡啶-3-基)-1,2,5-噁二唑-3-甲醯胺(0.84 g,27.45%)。1 H-NMR (400 MHz, DMSO-d6 ): δ 12.60 (s, 1H, 可與D2 O交換), 9.70 (s, 1H), 8.64 (s, 1H, 可與D2 O交換), 8.52 (d,J = 4.4Hz, 1H), 8.81 (s, 1H, 可與D2 O交換), 7.80 (d,J = 4.8 Hz, 1H), 6.25 (s, 2H, 可與D2 O交換)。LCMS (m/z [M+H]+ ): 249.1, Rt2 =1.312 min。步驟 22-(4- 胺基 -1,2,5- 噁二唑 -3- ) 吡啶并 [3,4-d] 嘧啶 -4(3H)- 在密封管中,將DBU (0.98 g,6.45 mmol)添加至4-胺基-N-(4-胺甲醯基吡啶-3-基)-1,2,5-噁二唑-3-甲醯胺(0.8 g,3.22 mmol)於第三定醇(8.0 mL)中之經攪拌懸浮液中。密封封蓋且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持續16小時。蒸發溶劑,所得殘餘物用水(20 mL)稀釋且在25-30℃下攪拌0.5小時。藉由過濾收集沈澱之固體,用水(2 × 10mL)及正己烷(10 mL)洗滌固體。所得固體在旋轉燒瓶中在55℃下乾燥獲得(0.421 g,56.73 %)呈灰白色固體狀之2-(4-胺基-1,2,5-噁二唑-3-基)吡啶并[3,4-d]嘧啶-4(3H)-酮。1 H-NMR( 400 MHz, DMSO-d6 ): δ 13.31 (s, 1H, 可與D2 O交換), 9.36(s, 1H), 8.74 (d,J = 5.2Hz, 1H), 8.01 (d,J = 5.2 Hz, 1H), 6.95 (s, 2H, 可與D2 O交換)。LCMS (m/z [M+H]+ ): 231.2, Rt2 =1.279 min。步驟 34- 甲基苯磺酸 2-(4- 胺基 -1,2,5- 噁二唑 -3- ) 吡啶并 [3,4-d] 嘧啶 -4- 基酯 在0℃下,在裝配有溫度計袋及氮氣入口之兩頸R.B.燒瓶中,將DMAP (0.015 g,0.116 mmol)添加至2-(4-胺基-1,2,5-噁二唑-3-基)吡啶并[3,4-d]嘧啶-4(3H)-酮(0.27 g,1.168 mmol)及三乙胺(0.245 mL,1.752 mmol)於二氯甲烷(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p -TsCl (0.245 g,1.168 mmol)且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0.5小時。藉由移除冰浴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25-30℃且在25-30℃下攪拌1.5小時。混合物用DCM (20 mL)稀釋,用水(2 × 20mL)及鹽水(2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且過濾。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濾液獲得4-甲基苯磺酸2-(4-胺基-1,2,5-噁二唑-3-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酯(0.285 g,63.21%)作為粗產物。粗物質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LCMS (m/z [M+H]+ ): 385.1, Rt2 =1.779 min。步驟 44-(4-( 第三丁基胺基 ) 吡啶并 [3,4-d] 嘧啶 -2- )-1,2,5- 噁二唑 -3- 在25-30℃下,在裝配有溫度計袋及氮氣入口之兩頸R.B.燒瓶中,將第三丁胺(0.0714 g,0.976 mmol)添加至4-甲基苯磺酸2-(4-胺基-1,2,5-噁二唑-3-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酯(0.25 g,0.651 mmol)於DMSO (2.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隨後添加KF (0.0566g,0.976 mmol)及三乙胺(0.18 mL,1.304 mmol)。在室溫下攪拌45分鐘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倒入水(25 mL)上。藉由過濾收集沈澱之固體。用水(25 mL)及正己烷(10 mL)洗滌固體。藉由在正己烷:乙醚;1:1(5 mL)中濕磨進行純化獲得呈灰白色固體狀之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1,2,5-噁二唑-3-胺(0.135 g,72.75%)。1 H NMR (400 MHz, DMSO-d6 ) δ ppm 9.30 (s, 1 H), 8.67 (d,J =5.57 Hz, 1 H), 8.39 (d,J =5.58 Hz, 1 H), 8.00 (s, 1 H), 6.89 (s, 2 H), 1.60 (s, 9 H)。LCMS (m/z [M+H]+ ): 286.1, Rt1 =0.92 min。實例 325 N 2 ,N 2 ,2- 三甲基 -N 1 -(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1,2- 二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N 2 ,N 2 ,2-三甲基丙-1,2-二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19 (s, 1H), 8.85 - 8.72 (m, 2H), 8.65 (d, J = 5.6 Hz, 1H), 8.36 - 8.31 (m, 2H), 8.27 (t, J = 6.4 Hz, 2H), 3.79 (d, J = 5.6 Hz, 2H), 2.27 (s, 6H), 1.09 (s, 6H)。LCMS (m/z [M+H]+ ): 323.2, Rt1 =0.44 min。實例 326 2- 甲基 -2-((2-( 吡啶 -4- ) 吡啶并 [3,4-d ] 嘧啶 -4- ) 胺基 ) 丙醯胺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1 自4-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中間物 1c )及2-胺基-2-甲基丙醯胺合成。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9.20 (s, 1H), 8.77 - 8.71 (m, 2H), 8.67 (d, J = 5.5 Hz, 1H), 8.49 (s, 1H), 8.39 (d, J = 5.7 Hz, 1H), 8.36 - 8.30 (m, 2H), 7.29 (s, 1H), 6.84 (s, 1H), 1.63 (s, 6H)。LCMS (m/z [M+H]+ ): 309.2, Rt1 =0.50 min。實例 327 (S )-1,1,1- 三氟 -2- 甲基 -3-((2-( 吡啶 -4- )-1,7- 㖠啶 -4- ) 胺基 ) -2- 標題化合物根據下文流程自2,4-二溴-1,7-㖠啶合成。 步驟 1 :在氬氣下,在微波小瓶中,在110℃下加熱2,4-二溴-1,7-㖠啶(350 mg,1.22 mmol)、4-吡啶基酸(194 mg,1.58 mmol)、磷酸鉀(1032 mg,4.86 mmol)及Pd(PPh3 )4 (140 mg,0.122 mmol)於二噁烷(6 mL)/水(1.5 mL)中之溶液持續60分鐘。在室溫下添加水且用二氯甲烷萃取反應混合物3次。經合併之有機相用鹽水洗滌,經硫酸鈉乾燥且減壓蒸發溶劑。藉由急驟層析使用0-100% 乙酸乙酯/環己烷純化殘餘物獲得4-溴-2-(吡啶-4-基)-1,7-㖠啶(44%)。LCMS (m/z [M+H]+ ): 286.0/288.0, Rt1 =0.83 min。步驟 2 :標題化合物類似於實例 254 自4-溴-2-(吡啶-4-基)-1,7-㖠啶及(S )-3-胺基-1,1,1-三氟-2-甲基丙-2-醇[1334547-38-4]合成。1 H NMR (600 MHz, DMSO-d6 ) δ ppm 9.26 (s, 1 H), 8.77 (d,J =5.69 Hz, 2 H), 8.53 (d,J =5.87 Hz, 1 H), 8.20 (d,J =5.69 Hz, 1 H), 8.14 - 8.18 (m, 2 H), 7.48 - 7.55 (m, 2 H), 6.34 (s, 1 H), 3.82 (dd,J =14.58, 6.33 Hz, 1 H), 3.69 - 3.76 (m, 1 H), 1.40 (s, 3 H)。LCMS (m/z [M+H]+ ): 349.3, Rt=0.62 min。離體細胞群體擴增及在療法中之用途 製備經擴增之細胞群體的起始物質 自體性方法 用於細胞群體擴增以獲得經擴增之細胞群體的方法中的接種細胞群體可自接受者自身獲得。在組織、器官或細胞缺乏不完全之患者中,例如存在健康細胞,可自未受影響之組織或器官或細胞來源獲得接種細胞群體。舉例而言,在單側眼細胞缺乏之情況下,可自未受影響之眼睛上的活體組織切片獲得接種群體。其亦可自部分受損之器官中剩餘的健康組織獲得。同種異體方法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用於細胞群體擴增以獲得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之方法中的接種細胞群體可自最初來源於供體組織之細胞(例如人類、家兔、猴等,較佳人類)獲得。舉例而言,人類組織來源於屍體供體或來自活體供體之組織,包括活親屬。 如上文在自體及同種異體方法下所述獲得的已自身體移除的自體性或同種異體組織,可例如如下提取及製備細胞:可例如使用手術刀解剖所需區域,且接著細胞解離(例如使用膠原蛋白酶、分散酶、胰蛋白酶、阿庫酶(accutase)或TripLE;例如在37℃下1 mg/ml膠原蛋白酶),直至自45分鐘至3小時細胞剝落藉由顯微鏡觀測(例如使用Zeiss Axiovert倒置顯微鏡)變得顯而易見。 為了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中使用,接著例如藉由移液將經分離之細胞添加至培養基中,如下文在「細胞群體擴增」部分所述。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評定自供體採集之細胞材料的品質。舉例而言,在採集細胞且開始在培養基(生長或細胞增殖培養基,如下所述)中培養約24小時之後,可在明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存在的漂浮細胞(作為死細胞之指標)來進行目測評定。理想地,此評定顯示,適用於產生根據本發明之經擴增細胞群體的材料中的浮動細胞小於約10%。 適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細胞數目不受限制,但作為說明目的之實例,適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接種細胞群體可包含約1000個細胞。 若需要量測接種細胞群體中的細胞數目,則此可例如藉由使用光學顯微鏡手動或自動細胞計數、免疫組織化學或根據此項技術中熟知的標準方案的FACS來進行。離體眼細胞群體擴增及在療法中之用途 下文更詳細描述的是與眼細胞群體擴增有關之方法的描述(起始物質製備,隨後是細胞群體擴增階段,細胞儲存),其應用於眼細胞,特定實例是角膜緣幹細胞及角膜內皮細胞。製備經擴增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的起始物質 角膜上皮細胞及角膜緣細胞 自體性方法 用於細胞群體擴增以獲得經擴增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的方法中的接種細胞群體可自接受者自身獲得。在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不完全的患者中,接種細胞群體可自未受影響之角膜緣部分獲得。舉例而言,在單側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情況下,可自未受影響之眼睛上的活體組織切片獲得接種群體。其亦可自部分受損之角膜緣中剩餘的健康組織獲得。同種異體方法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用於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中以獲得經擴增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的接種細胞群體可自最初來源於供體哺乳動物角膜組織(例如人類、家兔、猴等,較佳地人類)獲得。 舉例而言,人類角膜組織的來源來自屍體供體(例如經眼庫來源)或來自活體供體之組織,包括活親屬。一系列供體角膜緣組織適於根據本發明之用途。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角膜緣組織獲自具有相容HLA譜的活親屬或供體。 用於獲得LSC之組織可例如是寬約4 mm且高1 mm的角膜緣組織環。 如上文在自體及同種異體方法下所述獲得的已自身體移除的角膜組織,可例如如下提取及製備LSC:可例如使用手術刀解剖角膜緣上皮細胞,且接著細胞解離(例如使用膠原蛋白酶、分散酶、胰蛋白酶、阿庫酶或TripLE;例如在37℃下1 mg/ml膠原蛋白酶),直至自45分鐘至3小時細胞剝落藉由顯微鏡觀測(例如使用Zeiss Axiovert倒置顯微鏡)變得顯而易見。 為了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中使用,接著例如藉由移液將經分離之細胞添加至培養基中,如下文在「細胞群體擴增」部分所述。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評定自供體角膜採集之細胞材料的品質。舉例而言,在採集細胞且開始在培養基(生長或細胞增殖培養基,如下所述)中培養約24小時之後,可在明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存在的漂浮細胞(作為死細胞之指標)來進行目測評定。理想地,此評定顯示,適用於產生根據本發明之經擴增細胞群體的材料中的浮動細胞小於約10%。 適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細胞數目不受限制,但作為說明目的之實例,適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接種細胞群體可包含約1000個角膜緣幹細胞。 若需要量測接種細胞群體中的細胞數目,則此可例如藉由使用光學顯微鏡手動或自動細胞計數、免疫組織化學或根據此項技術中熟知的標準方案的FACS來進行。製備經擴增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的起始物質 用於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角膜內皮細胞(CEC)的接種群體可自最初來源於哺乳動物角膜組織(例如人類、家兔、猴等,較佳地人類)的細胞獲得。舉例而言,人類角膜組織來源是來自人類屍體供體(其可來源於眼庫)。 供體年齡可例如在嬰兒期至70歲的範圍。較佳地,適合供體亦為不具有角膜疾病或外傷史的供體。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較佳供體角膜是角膜內皮細胞數超過2000個細胞/mm2 的角膜。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更佳實施例中,角膜內皮細胞計數是2000至3500個細胞/mm2 。此例如藉由在直接光學顯微鏡或鏡面顯微鏡下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的用於在移植至患者之前評估供體組織的標準眼庫技術檢查供體材料的角膜來量測(參看Tran等人 (2016) Comparison of Endothelial Cell Measurements by Two Eye Bank Specular Micorscop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ye Banking; 第4卷., 第2期; 1-8,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用於獲得CEC的角膜的表面不受限制,但可例如是約8-10 mm直徑的區域。 舉例而言,可如下自供體角膜組織提取及製備CEC:例如使用手術級反向Sinsky內皮剝離器對角膜內皮細胞層及德斯密氏膜(Descemet's membrane,DM)進行評分。將DM-內皮細胞層自角膜基質剝離,且例如在37℃下使用1 mg/ml膠原蛋白酶將細胞自DM解離直至藉由顯微鏡觀測(例如使用Zeiss Axiovert倒置顯微鏡)細胞剝落變得明顯(自45分鐘至3小時)。由於DM僅在角膜中攜帶角膜內皮細胞,因此以此方式分離之細胞群體是CEC群體,其適用作根據本發明之接種細胞群體。 為了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可將經分離之角膜內皮細胞添加至培養基中,如下文「細胞群體擴增」部分所述。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評定自供體角膜採集之細胞材料的品質。舉例而言,在採集細胞且開始在培養基(生長或細胞增殖培養基,如下所述)中培養約24小時之後,可在明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存在的漂浮細胞(作為死細胞之指標)來進行目測評定。理想地,此評定顯示,適用於產生根據本發明之經擴增細胞群體的材料中的浮動細胞小於約10%。 適用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細胞的起始數目不受限制,但作為用於說明目的之實例,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的接種角膜內皮細胞群體可以是100000至275000個細胞。 若需要量測接種細胞群體中的細胞數目,則可例如藉由取等分試樣且進行免疫細胞化學(例如計數用Sytox Orange染色的細胞核)或藉由在明視野顯微鏡下成像之活細胞來計數細胞數目來進行。 Sytox Orange分析法可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方案進行。簡言之,在細胞已連接至細胞培養盤(通常細胞塗鋪之後24小時),將細胞固定於三聚甲醛中。接著將細胞透化(例如使用0.3% Triton X-100溶液),接著將其在Sytox Orange溶液中標記(例如使用PBS中0.5 μM的Sytox Orange)。接著在Zeiss落謝螢光顯微鏡下計數每表面積用Sytox Orange染色的細胞核數目。細胞群體擴增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包含來自患者或供體之細胞的細胞群體可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培養容器(例如培養盤、多孔培養盤及細胞培養燒瓶)中的培養基中生長。舉例而言,可使用未經塗佈或經膠原蛋白、synthemax、明膠或纖維結合蛋白塗佈之培養盤。適合培養容器之較佳實例是未經塗佈之培養盤。諸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工業用途的生物反應器之標準培養容器及設備亦可使用。 所用培養基可為生長培養基或細胞增殖培養基。一般而言,生長培養基是支持細胞群體生長及維持的培養基。熟習此項技術者容易測定針對特定細胞群體類型之適當生長培養基。此項技術中已知適於幹細胞培養物或上皮細胞培養物之生長培養基是例如:補充有FBS(胎牛血清)之DMEM (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Invitrogen)、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 (無血清)培養基、X-VIVO15培養基(Lonza)或DMEM/F12 (Thermo Fischer Scientific) (視情況補充有氯化鈣)。此等可另外補充有生長因子(例如bFGF)及/或抗生素,諸如青黴素及鏈黴素。 或者,經分離之細胞可首先添加至根據本發明的細胞增殖培養基。如本文所定義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包含根據本發明的生長培養基及LATS抑制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的細胞增殖培養基包含根據本發明的生長培養基及抑制劑。LATS抑制劑較佳選自包含根據式A1或其子式的化合物之群且在「LATS抑制劑」部分進一步描述。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以約0.5至100 μM,較佳約0.5至25 μM,更佳約1至20 μM的濃度添加。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以約3至10 μM的濃度添加。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的儲備溶液可藉由將化合物粉末溶解達到DMSO中10 mM儲備濃度來製備。 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抑制細胞群體中的LATS1及/或LATS2活性。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 細胞可經一輪或幾輪添加新鮮生長培養基及/或細胞增殖培養基。細胞無需繼代以便添加新鮮培養基,但繼代細胞亦是添加新鮮培養基的一種方式。 亦可以各種順序組合使用一系列培養基:例如細胞增殖培養基,隨後添加生長培養基(其未補充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且可與用作細胞增殖培養基之基質的生長培養基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在細胞暴露於細胞增殖培養基時段期間發生。 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培養細胞的標準溫度條件,例如較佳約30℃至40℃。尤其較佳細胞生長以及細胞群體擴增階段在約37℃下進行。可使用具有5-10% CO2 水準的習知細胞培育箱。較佳地,細胞暴露於5% CO2 。 必要時,細胞可在生長或細胞增殖培養基中培養期間繼代。當細胞亞匯合或匯合時,其可繼代。較佳地,細胞在達到約90%-100%匯合時繼代,但亦可進行較低百分比匯合水準。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方案進行細胞繼代。舉例而言,簡言之,藉由用阿庫酶處理培養物(例如10分鐘)繼代細胞,藉由離心沖洗細胞懸浮液,且根據需要將細胞塗鋪在新鮮生長培養基或細胞增殖培養基中。細胞分裂比例例在1:2至1:5範圍內。 對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可進行細胞增殖培養基中接種細胞群體的擴增,直至獲得所需量之細胞材料。 細胞可暴露於細胞增殖培養基持續一定範圍的時間段以擴增細胞群體。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接種細胞群體在自患者或供體組織分離細胞之後直接暴露於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諸如彼等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且維持細胞增殖所需的整個時間,例如12至16天。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可視情況進行基因編輯技術來遺傳修飾細胞及/或表現生物治療化合物。舉例而言,細胞可經修飾以減少或消除免疫反應調節基因的表現及/或功能,否則其在細胞群體傳遞至患者時可造成免疫排斥。基因編輯技術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中的應用是視情況進行的,且在需要時可改為向患者投與局部免疫抑制劑及/或消炎劑(如免疫抑制劑及消炎劑部分中進一步描述)來減輕患者中移植材料的免疫排斥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遺傳修飾包含減少或消除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表現及/或功能。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遺傳修飾包含向經分離之幹細胞或幹細胞群體中引入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的基因編輯系統。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該基因編輯系統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RISPR (CRISPR: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亦稱為CRISPR/Cas系統)、ZFN(鋅指核酸酶)、TALEN(基於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子之核酸酶)、經工程改造之大範圍核酸酶(例如ARCUS核酸酶,諸如ARC核酸酶)、AAV載體(腺相關病毒)以及基於慢病毒載體之基因組編輯技術。 若打算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則可在不同點進行,諸如(1)在細胞分離之前在組織上或(2)在細胞分離時或(3)在活體外細胞群體擴增階段期間(當細胞活體外暴露於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時)或(4)在活體外細胞群體擴增階段結束時(在細胞活體外暴露於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之後)。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在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存在下,在活體外細胞群體擴增兩週後使用CRISPR。 適用於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基因編輯技術在「減少免疫排斥」部分進一步描述。 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中,LATS抑制劑(較佳為化合物)產生超過2倍的接種細胞群體擴增。 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一個態樣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產生超過30倍的接種的分離細胞群體(即自患者或供體獲得之細胞)的擴增。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100倍至2200倍分離細胞之接種群體的擴增。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一個更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600倍至2200倍分離細胞的接種群體的擴增。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實現的倍數擴增因子可在細胞的一或多次繼代中實現。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實現的倍數擴增因子可在暴露於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約12至16天,較佳地約14天後實現。 若需要量測細胞群體之細胞數目或擴增,則可例如藉由取等分試樣且進行免疫細胞化學(例如計數用Sytox Orange染色之細胞核)或藉由在明視野顯微鏡下成像活細胞來計數細胞數目或藉由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期間的多個時間點對細胞匯合進行實時定量活細胞分析來進行。 Sytox Orange分析法可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方案進行。簡言之,在細胞已連接至細胞培養盤(通常細胞塗鋪之後24小時),將細胞固定於三聚甲醛中。接著將細胞透化(例如使用0.3% Triton X-100溶液),接著將其在Sytox Orange溶液中標記(例如使用PBS中0.5 μM的Sytox Orange)。接著在Zeiss落謝螢光顯微鏡下計數每表面積用Sytox Orange染色的細胞核數目。 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擴增之細胞群體可添加至溶液中,接著儲存在例如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諸如下文所述者)中,或直接添加至適於傳遞至患者之組合物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貯藏、冷凍貯藏溶液或組合物可視情況包含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更佳實施例中,傳遞至患者之細胞群體製劑包含極低至可忽略含量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因此,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包含沖洗以實質上移除本發明化合物(諸如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的另一步驟。此可涉及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之後沖洗細胞。為了沖洗細胞,將細胞自培養盤剝落(例如藉由用阿庫酶處理),接著將剝落之細胞離心,且在PBS或根據本發明之生長培養基中製備細胞懸浮液。此步驟可進行多次(例如一至十次)以沖洗出細胞。最終,可根據需要將細胞再懸浮於貯藏溶液、冷凍貯藏溶液、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生長培養基或其組合中。 藉由細胞群體擴增方法製備且用包含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的細胞增殖培養基沖洗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可轉移至適於傳遞至患者之組合物,諸如定位劑。視情況而言,在添加至適於傳遞至患者的定位劑之前,細胞群體儲存一段時間。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可首先將經擴增之細胞群體添加至適於貯藏或冷凍貯藏之溶液中,其較佳不包含LATS抑制劑,且在添加至適於傳遞至患者的定位劑之前儲存細胞群體(視情況冷凍),其亦較佳地不包含LATS抑制劑。 適於冷凍貯藏之典型溶液,即丙三醇、二甲亞碸、丙二醇或乙醯胺可用於本發明之冷凍貯藏溶液中。細胞的冷凍貯藏製劑通常保持在-20℃或-80℃下。細胞群體擴增 製備經擴增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例如如「製備經擴增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角膜上皮細胞及角膜緣細胞」部分中所述獲得的包含角膜上皮細胞及角膜緣細胞(包括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細胞群體可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培養容器(諸如培養盤、多孔培養盤及細胞培養燒瓶)中之培養基中生長。舉例而言,可使用未經塗佈或經膠原蛋白、synthemax、明膠或纖維結合蛋白塗佈之培養盤。適合培養容器之較佳實例是未經塗佈之培養盤。諸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工業用途的生物反應器之標準培養容器及設備亦可使用。 所用培養基可為生長培養基或細胞增殖培養基。生長培養基在本文中定義為支持細胞群體生長及維持的培養基。此項技術中已知適於幹細胞培養物或上皮細胞培養物之生長培養基是例如:補充有FBS(胎牛血清)之DMEM (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Invitrogen)、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 (無血清)培養基、X-VIVO15培養基(Lonza)或DMEM/F12 (Thermo Fischer Scientific) (視情況補充有氯化鈣)。此等可另外補充有生長因子(例如bFGF)及/或抗生素,諸如青黴素及鏈黴素。根據本發明的較佳生長培養基是X-VIVO15培養基(其未另外補充生長因子)。 或者,經分離之細胞可首先添加至根據本發明的細胞增殖培養基。如本文所定義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包含根據本發明的生長培養基及LATS抑制劑。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增殖培養基中,生長培養基組分係選自補充有FBS(胎牛血清)之DMEM(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Invitrogen)、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無血清)培養基(Invitrogen)、X-VIVO15培養基(Lonza或DMEM/F12 (Thermo Fischer Scientific) (視情況補充有氯化鈣)。此等可另外補充有生長因子(例如bFGF)及/或抗生素,諸如青黴素及鏈黴素。 根據本發明的較佳細胞增殖培養基是具有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的X-VIVO15培養基(Lonza)。此細胞增殖培養基的優點在於其不需要額外生長因子或飼養細胞來促進LSC增殖。X-VIVO培養基尤其包含醫藥級人類白蛋白、重組人類胰島素及經巴氏殺菌之人類轉鐵蛋白。可視情況向X-VIVO15培養基添加抗生素。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未添加抗生素之X-VIVO15培養基。 細胞增殖培養基包含根據本發明的生長培養基及LATS抑制劑。LATS抑制劑較佳選自包含根據式A1或其子式的化合物之群且在「LATS抑制劑」部分進一步描述。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以約0.5至100 μM,較佳約0.5至25 μM,更佳約1至20 μM的濃度添加。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以約3至10 μM的濃度添加。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的儲備溶液可藉由將化合物粉末溶解達到DMSO中10 mM儲備濃度來製備。 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抑制角膜緣細胞中的LATS1及/或LATS2活性。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 細胞可經一輪或幾輪添加新鮮生長培養基及/或細胞增殖培養基。細胞無需繼代以便添加新鮮培養基,但繼代細胞亦是添加新鮮培養基的一種方式。 亦可以各種順序組合使用一系列培養基:例如細胞增殖培養基,隨後添加生長培養基(其未補充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且可與用作細胞增殖培養基之基質的生長培養基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在細胞暴露於細胞增殖培養基時段期間發生。 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培養細胞的標準溫度條件,例如較佳約30℃至40℃。尤其較佳細胞生長以及細胞群體擴增階段在約37℃下進行。可使用具有5-10% CO2 水準的習知細胞培育箱。較佳地,細胞暴露於5% CO2 。 必要時,細胞可在生長或細胞增殖培養基中培養期間繼代。當細胞亞匯合或匯合時,其可繼代。較佳地,細胞在達到約90%-100%匯合時繼代,但亦可進行較低百分比匯合水準。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方案進行細胞繼代。舉例而言,簡言之,藉由用阿庫酶處理培養物(例如10分鐘)繼代細胞,藉由離心沖洗細胞懸浮液,且根據需要將細胞塗鋪在新鮮生長培養基或細胞增殖培養基中。細胞分裂比例例在1:2至1:5範圍內。對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可進行細胞增殖培養基中接種細胞群體的擴增,直至獲得所需量之細胞材料。 細胞可暴露於細胞增殖培養基持續一定範圍的時間段以擴增細胞群體。舉例而言,此可包括LSC保存在培養物中的整個時間,或LSC分離後的第一週或自角膜剝離角膜緣後24小時。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接種細胞群體在自角膜分離細胞之後直接暴露於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諸如彼等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且保持LSC增殖所需的整個時間,例如12至16天。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可視情況進行基因編輯技術以遺傳修飾細胞,減少或消除免疫反應介導基因的表現及/或功能,否則在將細胞群體傳遞至患者時其可能造成免疫排斥。基因編輯技術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中的應用是視情況進行的,且在需要時可改為向患者投與局部免疫抑制劑及/或消炎劑(如免疫抑制劑及消炎劑部分中進一步描述)來減輕患者中移植材料的免疫排斥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遺傳修飾包含減少或消除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表現及/或功能。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遺傳修飾包含向角膜緣幹細胞中引入基因編輯系統,其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該基因編輯系統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RISPR (CRISPR: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亦稱為CRISPR/Cas系統)、ZFN(鋅指核酸酶)、TALEN(基於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子之核酸酶)、經工程改造之大範圍核酸酶(例如ARCUS核酸酶,諸如ARC核酸酶)、AAV載體(腺相關病毒)基因編輯(例如AAV載體驅動之同源重組)以及基於慢病毒載體之基因組編輯技術。AAV載體驅動之基因傳遞(諸如經同源重組驅動)可藉由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AAV實現:AAV2、AAV3、AAV4、AAV5、AAV6、AAV7、AAV8、AAV9或其衍生物。 若打算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則可在不同點進行,諸如(1)在LSC分離之前在角膜緣上皮細胞組織上或(2)在細胞分離時或(3)在活體外細胞群體擴增階段期間(當細胞活體外暴露於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時)或(4)在活體外細胞群體擴增階段結束時(在細胞活體外暴露於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之後)。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在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存在下,在活體外細胞群體擴增兩週後使用CRISPR。 適用於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基因編輯技術在「減少免疫排斥」部分進一步描述。 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中,LATS抑制劑(較佳為化合物)產生超過2倍的接種細胞群體擴增。 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一個態樣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產生超過30倍接種角膜緣細胞群體的擴增。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100倍至2200倍接種角膜緣細胞群體之擴增。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一個更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600倍至2200倍接種角膜緣細胞群體之擴增。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實現的倍數擴增因子可在細胞的一或多次繼代中實現。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實現的倍數擴增因子可在暴露於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約12至16天,較佳地約14天後實現。 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一個態樣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相較於細胞總量具有超過6% p63α陽性細胞的細胞群體。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相較於細胞總量具有超過20% p63α陽性細胞的細胞群體。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另一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相較於細胞總量具有超過70% p63α陽性細胞的細胞群體。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另一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相較於細胞總量具有超過95% p63α陽性細胞的細胞群體。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實現的p63α陽性細胞百分比的增加可在細胞的一或多次繼代中實現。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實現的p63α陽性細胞百分比的增加可在暴露於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約12至16天,較佳地約14天之後實現。 若需要量測細胞群體之細胞數目或擴增,則可例如藉由取等分試樣且進行免疫細胞化學(例如計數用Sytox Orange染色之細胞核)或藉由在明視野顯微鏡下成像活細胞來計數細胞數目或藉由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期間的多個時間點對細胞匯合進行實時定量活細胞分析來進行。 Sytox Orange分析法可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方案進行。簡言之,在細胞已連接至細胞培養盤(通常細胞塗鋪之後24小時),將細胞固定於三聚甲醛中。接著將細胞透化(例如使用0.3% Triton X-100溶液),接著將其在Sytox Orange溶液中標記(例如使用PBS中0.5 μM的Sytox Orange)。接著在Zeiss落謝螢光顯微鏡下計數每表面積用Sytox Orange染色的細胞核數目。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中,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之LSC群體較佳地顯示以下特徵中之至少一者。更佳地,其顯示以下特徵中之兩個或更多個,更佳全部。 (1) 細胞製劑對p63α細胞呈陽性。p63α之表現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技術,諸如免疫組織化學及定量RT-PCR估算。 (2) 細胞製劑包含超過6% p63α陽性細胞。較佳地,細胞製劑包含超過10%、20%、30%、40%、50%、60%、70%、80%或90% p63α陽性細胞。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細胞製劑包含超過95% p63α陽性細胞。p63α細胞的百分比可藉由免疫組織化學或FACS量測。 (3) 細胞表現ABCB5、ABCG2及C/EBPδ中之一或多者。ABCB5、ABCG2及C/EBPδ的表現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技術,諸如免疫組織化學及定量RT-PCR估算。 (4) 如藉由角蛋白-12表現所觀測,細胞可分化成角膜上皮細胞。此等特徵可藉由免疫組織化學或FACS觀測。 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擴增之細胞群體可添加至溶液中,接著儲存在例如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諸如下文所述者)中,或直接添加至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貯藏、冷凍貯藏溶液或組合物可視情況包含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更佳實施例中,傳遞至眼睛之細胞群體製劑包含極低至可忽略含量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因此,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包含沖洗以實質上移除本發明化合物(諸如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的另一步驟。此可涉及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之後沖洗細胞。為了沖洗細胞,將細胞自培養盤剝落(例如藉由用阿庫酶處理),接著將剝落之細胞離心,且在PBS或根據本發明之生長培養基中製備細胞懸浮液。此步驟可進行多次(例如一至十次)以沖洗出細胞。最終,可根據需要將細胞再懸浮於貯藏溶液、冷凍貯藏溶液、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生長培養基或其組合中。 藉由細胞群體擴增方法製備且用包含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的細胞增殖培養基沖洗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可轉移至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諸如定位劑。視情況而言,在添加至適於經眼傳遞的定位劑之前,細胞群體儲存一段時間。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可首先將經擴增之細胞群體添加至適於貯藏或冷凍貯藏之溶液中,其較佳不包含LATS抑制劑,且在添加至適於經眼傳遞的定位劑之前儲存細胞群體(視情況冷凍),其亦較佳地不包含LATS抑制劑。 適於貯藏之LSC典型溶液為Optisol或PBS,較佳地Optisol。Optisol是包含硫酸軟骨素及聚葡萄糖以提高儲存期間的角膜脫水之角膜儲存培養基(參看例如Kaufman等人, (1991) Optisol corneal storage medium; Arch Ophthalmol Jun; 109(6): 864-8)。對於冷凍貯藏,丙三醇、二甲亞碸、丙二醇或乙醯胺可用於本發明之冷凍貯藏溶液中。細胞的冷凍貯藏製劑通常保持在-20℃或-80℃下。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的角膜緣幹細胞之貯藏或冷凍貯藏製劑。在一個替代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新鮮細胞製劑,其中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的角膜緣幹細胞在PBS及/或生長培養基中之懸浮液中或與定位劑組合。新鮮細胞製劑通常保存在約15至37℃下。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細胞培養容器可用於儲存細胞,諸如小瓶或燒瓶。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在用於眼睛之前,將細胞的冷凍貯藏製劑解凍(例如藉由在約37℃的溫度下在培育箱或水浴中培育)。較佳地,可添加10體積PBS或生長培養基從冷凍貯藏溶液沖洗掉細胞。接著可藉由離心沖洗細胞,且可在與用於經眼傳遞之定位劑組合之前在PBS及/或生長培養基中製備細胞懸浮液,其較佳亦不包含LATS抑制劑。 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藉由細胞群體擴增方法製備之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製備成懸浮液(例如在PBS及/或生長培養基中,諸如X-VIVO培養基)且與適於經眼傳遞之定位劑(諸如生物基質,如GelMA)組合。在根據本發明的處理方法之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細胞、PBS及/或生長培養基與生物基質之此組合經載劑(諸如隱形眼鏡)傳遞至眼睛。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細胞、PBS及/或生長培養基與生物基質之此組合至多僅包含痕量級之LATS抑制劑。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痕量級」意謂低於5 w/v% (例如不超過5 w/v%、4 w/v%、3 w/v%、2 w/v%或1 w/v%),且較佳地低於0.01 w/v% (例如不超過0.01 w/v%、0.009 w/v%、0.008 w/v%、0.007 w/v%、0.006 w/v%、0.005 w/v%、0.004 w/v%、0.003 w/v%、0.002 w/v%或0.001 w/v%),其可例如使用如本文實例中所述之高解析度層析法量測。在某些實施例中,痕量級的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為一或多個洗滌步驟之後存在的殘餘化合物之含量,其整體低於此類化合物之細胞效能,且因此其不會活體內誘發生物學作用。因此,化合物之殘留含量低於預期對細胞培養物或個體體內之細胞群體擴增具有生物學作用之量(例如在將擴增的細胞群體移植到受試者後)。舉例而言,可根據洗去效率量測痕量級,其可如下計算:洗去效率= 100-(後洗滌糰粒中之平均濃度×糰粒體積×分子量)/(化合物濃度×培養基體積×分子量)。如本文所用,自細胞「沖洗以實質上移除」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係指建立痕量級LATS抑制劑化合物的步驟。 或者,可培養細胞,且細胞群體增殖階段可在細胞增殖培養基中,在適於細胞傳遞至眼表面的定位劑(例如纖維蛋白、膠原蛋白)上進行。細胞群體擴增 製備經擴增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 在本發明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例如可如「製備經擴增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的起始物質」部分中所述分離及獲得之角膜內皮細胞可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培養容器(諸如培養盤、多孔培養盤及細胞培養燒瓶)中之培養基中生長。舉例而言,可使用未經塗佈或經膠原蛋白、synthemax、明膠或纖維結合蛋白塗佈之培養盤。適合培養容器之較佳實例是未經塗佈之培養盤。諸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工業用途的生物反應器之標準培養容器及設備亦可使用。所用培養基可為生長培養基或細胞增殖培養基。生長培養基在本文中定義為支持細胞群體生長及維持的培養基。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角膜內皮細胞培養物的適合生長培養基為例如:補充有FBS(胎牛血清)之DMEM(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Invitrogen)、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無血清)培養基(Invitrogen)、X-VIVO15培養基(Lonza)或間質幹細胞條件培養基。此等可另外補充有生長因子(例如bFGF)及/或抗生素,諸如青黴素及鏈黴素。根據本發明的較佳生長培養基是X-VIVO15培養基(其未另外補充生長因子)。 或者,經分離之細胞可首先添加至根據本發明的細胞增殖培養基。如本文所定義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包含根據本發明的生長培養基及LATS抑制劑。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增殖培養基中,生長培養基組分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補充有FBS(胎牛血清)之DMEM(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Invitrogen)、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無血清)培養基(Invitrogen)、X-VIVO15培養基(Lonza)或間質幹細胞條件培養基。此等可另外補充有生長因子(例如bFGF)及/或抗生素,諸如青黴素及鏈黴素。 根據本發明的較佳細胞增殖培養基是具有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的X-VIVO15培養基(Lonza)。此細胞增殖培養基的優點在於其不需要額外生長因子或飼養細胞來促進CEC增殖。X-VIVO培養基尤其包含醫藥級人類白蛋白、重組人類胰島素及經巴氏殺菌之人類轉鐵蛋白。可視情況向X-VIVO15培養基添加抗生素。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使用未添加抗生素之X-VIVO15培養基。 細胞增殖培養基包含根據本發明的生長培養基及LATS抑制劑。LATS抑制劑較佳選自包含根據式A1或其子式的化合物之群且在「LATS抑制劑」部分進一步描述。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以約0.5至100 μM,較佳約0.5至25 μM,更佳約1至20 μM的濃度添加。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以約3至10 μM的濃度添加。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的儲備溶液可藉由將化合物粉末溶解達到DMSO中10 mM儲備濃度來製備。 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抑制角膜內皮細胞中的LATS1及/或LATS2活性。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 細胞可經一輪或幾輪添加新鮮生長培養基及/或細胞增殖培養基。細胞無需繼代以便添加新鮮培養基,但繼代細胞亦是添加新鮮培養基的一種方式。 亦可以各種順序組合使用一系列培養基:例如細胞增殖培養基,隨後添加生長培養基(其未補充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且可與用作細胞增殖培養基之基質的生長培養基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在細胞暴露於細胞增殖培養基時段期間發生。 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培養細胞的標準溫度條件,例如較佳約30℃至40℃。尤其較佳細胞生長以及細胞群體擴增階段在約37℃下進行。可使用具有5-10% CO2 水準的習知細胞培育箱。較佳地,細胞暴露於5% CO2 。 必要時,細胞可在生長或細胞增殖培養基中培養期間繼代。當細胞亞匯合或匯合時,其可繼代。較佳地,細胞在達到約90%-100%匯合時繼代,但亦可進行較低百分比匯合水準。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方案進行細胞繼代。舉例而言,簡言之,細胞例如使用膠原蛋白酶自培養容器剝落。接著將細胞離心且在PBS或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生長培養基中沖洗,且根據需要以例如1:2至1:4的稀釋度在新鮮生長或細胞增殖培養基中塗鋪。 對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可進行細胞增殖培養基中接種細胞群體的擴增,直至獲得所需量之細胞材料。 細胞可暴露於細胞增殖培養基持續一定範圍的時間段以擴增細胞群體。舉例而言,此可包括CEC保存在培養物中的整個時間,或僅CEC分離後的前一至兩週或僅剝離角膜後24小時。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角膜內皮細胞在自角膜分離之後直接暴露於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諸如彼等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且保持CEC增殖所需的整個時間,例如一至兩週。 在本發明的一個更佳實施例中,在活體外細胞群體擴增階段之後(即在細胞暴露於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一段時間以擴增細胞群體之後),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包含另一步驟,其中細胞可在未補充LATS抑制劑之生長培養基中生長一段時間(例如兩週),以使能夠形成成熟角膜內皮。成熟角膜內皮在本文中定義為具有六邊形形態ZO-1陽性緊密連接且表現Na/K ATPase之單層CEC。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儘管形成成熟角膜內皮,但細胞不繼代。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可視情況進行基因編輯技術以遺傳修飾細胞,減少或消除免疫反應介導基因的表現及/或功能,否則在將細胞群體傳遞至患者時其可能造成免疫排斥。基因編輯技術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中的應用是視情況進行的,且在需要時可改為向患者投與局部免疫抑制劑及/或消炎劑(如免疫抑制劑及消炎劑部分中進一步描述)來減輕患者中移植材料的免疫排斥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對於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之情況,遺傳修飾包含減少或消除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的表現及/或功能。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遺傳修飾包含向角膜內皮細胞中引入基因編輯系統,其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該基因編輯系統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RISPR (CRISPR: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亦稱為CRISPR/Cas系統)、ZFN(鋅指核酸酶)、TALEN(基於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子之核酸酶)、經工程改造之大範圍核酸酶(例如ARCUS核酸酶,諸如ARC核酸酶)、AAV載體(腺相關病毒)基因編輯(例如AAV載體驅使之同源重組)以及基於慢病毒載體之基因組編輯技術。AAV載體驅動之基因傳遞(諸如經同源重組驅動)可藉由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AAV實現:AAV2、AAV3、AAV4、AAV5、AAV6、AAV7、AAV8、AAV9或其衍生物。 若打算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則可在不同點進行,諸如(1)在CEC分離之前在角膜組織上或(2)在細胞分離時或(3)在活體外細胞群體擴增階段期間(當細胞活體外暴露於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時)或(4)在活體外細胞群體擴增階段結束時(在細胞活體外暴露於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之後)。 適用於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基因編輯技術在「減少免疫排斥」部分進一步描述。 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中,LATS抑制劑(較佳為化合物)產生超過2倍的接種細胞群體擴增。 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一個態樣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產生經接種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的超過10倍擴增。在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之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經接種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的15倍至600倍擴增。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的一個更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LATS抑制劑產生經接種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的20倍至550倍擴增。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實現的倍數擴增因子可在細胞的一或多次繼代中實現。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實現的倍數擴增因子可在暴露於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之後一至兩週之後,較佳約10天之後實現。 若需要量測細胞群體之細胞數目或擴增,則可例如藉由取等分試樣且進行免疫細胞化學(例如計數用Sytox Orange染色之細胞核)或藉由在明視野顯微鏡下成像活細胞來計數細胞數目或藉由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的細胞群體擴增階段期間的多個時間點對細胞匯合進行實時定量活細胞分析來進行。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可藉由或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的CEC群體較佳地顯示以下特徵中之至少一者。更佳地,其顯示以下特徵中之兩個或更多個,尤其較佳全部。 (1)細胞表現Na/K ATPase。Na/K ATPase之表現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技術,諸如免疫組織化學、定量RT-PCR或FACS分析估算。 (2)細胞表現膠原蛋白8a2、AQP1 (水通道蛋白1)及SLC4A11 (溶質載體家族4成員11)中之一或多者。較佳地,相對表現水準高於通常不表現膠原蛋白8a2、AQP1及SLC4A11的細胞,諸如在真皮纖維母細胞中。膠原蛋白8a2、AQP1或SLC4A11之表現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技術,諸如免疫組織化學、定量RT-PCR或FACS分析估算。 (3) 細胞不表現(或至多相對低水準表現) RPE65 (視網膜著色上皮細胞之標記物)及/或CD31 (血管內皮之標記物)。相對表現水準類似於通常不表現RPE65、CD31之細胞,諸如真皮纖維母細胞中。RPE65及CD31之表現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技術,諸如定量RT-PCR、免疫組織化學或FACS分析估算。 (4) 細胞表現相對低水準之CD73。相對表現水準低於進行內皮至間質轉變的細胞。CD73之表現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技術,諸如FACS分析或免疫組織化學估算。 在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中,當在層中時,例如當在培養盤上培養時,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可獲得之CEC群體較佳顯示以下特徵中之至少一者。更佳地,其顯示以下特徵中之兩個或更多個,尤其較佳全部: (1) 細胞能夠形成單層結構。此為體內之角膜內皮細胞層之特徵之一。此可藉由細胞核染色(例如用細胞核染料,諸如Sytox,Hoechst)觀測,隨後藉由顯微鏡檢查。 (2)細胞能夠形成緊密連接。此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技術,緊密連接標記物Zonula Occludens-1 (ZO-1)之免疫螢光染色檢驗。 (3)細胞能夠規律地佈置成細胞層。此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技術,緊密連接標記物Zonula Occludens-1 (ZO-1)之免疫螢光染色檢驗。在體內的健康角膜內皮細胞層中,構成層之細胞有規律地排列,由此認為角膜內皮細胞維持正常功能及高透明度,且角膜視為適當呈現水控制功能。 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擴增之細胞群體可添加至溶液中,接著儲存在例如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諸如下文所述者)中,或直接添加至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貯藏、冷凍貯藏溶液或組合物可視情況包含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更佳實施例中,傳遞至眼睛之細胞群體製劑包含極低至可忽略含量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因此,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包含沖洗以實質上移除本發明化合物(諸如根據式A1或其子式之化合物)的另一步驟。此可能涉及在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階段之後沖洗細胞(在細胞群體擴增階段之後直接沖洗及/或在未補充LATS抑制劑之生長培養基中培養細胞以形成成熟角膜內皮細胞之後沖洗)。為了沖洗細胞,將細胞離心,且在PBS或根據本發明之生長培養基中製備細胞懸浮液。此步驟可進行多次(例如一至十次)以沖洗出細胞。最終,可根據需要將細胞再懸浮於貯藏溶液、冷凍貯藏溶液、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生長培養基或其組合中。 藉由細胞群體擴增方法製備且用包含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的細胞增殖培養基沖洗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可轉移至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諸如定位劑。視情況而言,在添加至適於經眼傳遞的定位劑之前,細胞群體儲存一段時間。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可首先將經擴增之細胞群體添加至適於貯藏或冷凍貯藏之溶液中,其較佳不包含LATS抑制劑,且在添加至適於經眼傳遞的定位劑之前儲存細胞群體(視情況冷凍),其亦較佳地不包含LATS抑制劑。 適於貯藏之CEC典型溶液為Optisol或PBS,較佳地Optisol。Optisol是包含硫酸軟骨素及聚葡萄糖以提高儲存期間的角膜脫水之角膜儲存培養基(參看例如Kaufman等人, (1991) Optisol corneal storage medium; Arch Ophthalmol Jun; 109(6): 864-8)。對於冷凍貯藏,丙三醇、二甲亞碸、丙二醇或乙醯胺可用於本發明之冷凍貯藏溶液中。細胞的冷凍貯藏製劑通常保持在-20℃或-80℃下。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角膜內皮細胞的貯藏或冷凍貯藏製劑,其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在一個替代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新鮮細胞製劑,其中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的角膜內皮細胞在PBS及/或生長培養基中之懸浮液中或與定位劑組合。新鮮細胞製劑通常保存在約37℃下。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細胞培養容器可用於儲存細胞,諸如小瓶或燒瓶。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在用於眼睛之前,將細胞的冷凍貯藏製劑解凍(例如藉由在約37℃的溫度下在培育箱或水浴中培育)。較佳地,可添加10體積PBS或生長培養基從冷凍貯藏溶液沖洗掉細胞。接著可藉由離心沖洗細胞,且可在與用於經眼傳遞之定位劑組合之前在PBS及/或生長培養基中製備細胞懸浮液,其較佳亦不包含LATS抑制劑。 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藉由細胞群體擴增方法(較佳亦包括在未補充LATS抑制劑之培養基中生長以形成成熟角膜內皮細胞的步驟)製備之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製備成懸浮液(例如在PBS及/或生長培養基中,諸如X-VIVO培養基),且與適於經眼傳遞之定位劑(諸如生物基質,如GelMA)組合。在根據本發明之治療方法的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細胞、PBS及/或生長培養基與生物基質之此組合以懸浮液形式傳遞至眼睛。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細胞、PBS及/或生長培養基與生物基質之此組合至多僅包含痕量級之LATS抑制劑。 或者,培養細胞且細胞群體增殖階段可在細胞增殖培養基中在適於細胞傳遞至眼表面之定位劑上進行。 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將根據本發明擴增之細胞群體分離成用於傳遞至角膜的連續細胞薄片(例如參見Kim等人,JSM Biotechnol . Bioeng . , 2016, 第1047頁)。細胞薄片可機械地支撐於一或多種材料上以傳遞至角膜。降低免疫排斥 當移植時,同種異體角膜緣幹細胞處於被接收者之免疫系統排斥的風險下。免疫抑制方案可用於降低移植細胞,諸如LSC之免疫排斥風險。 用於同種異體LSC接受者之適合全身免疫抑制劑包括他克莫司、黴酚酸嗎啉乙酯、潑尼松及預防性纈更昔洛韋以及甲氧苄啶/磺胺甲基異噁唑。(參看:Holland EJ, Mogilishetty G, Skeens HM, Hair DB, Neff KD, Biber JM, Chan CC (2012) Systemic immunosuppression in ocular surfac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of a 10-year experience. Cornea. 2012年6月;31(6):655-61)。 由於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提供細胞群體之高擴增能力,因此視情況選用之基因編輯技術可用於移除免疫排斥之驅動因素或添加降低接收者之免疫反應的基因。 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對細胞群體「離體」進行基因編輯。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基因編輯技術可視情況用於降低或消除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表現。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基因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2M、HLA-A、HLA-B及HLA-C。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基因是B2M。B2M是β2微球蛋白且為I級主要組織相容複合物(MHC)之組分。其具有HUGO基因命名委員會(HGNC)標識符914。HLA-A是主要組織相容複合物,I級,A (HGNC ID 4931)。HLA-B是主要組織相容複合物,I級,B (HGNC ID 4932)。HLA-C是主要組織相容複合物,I級,C (HGNC ID 4933)。 可使用若干基因編輯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方法:CRISPR (CRISPR: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亦稱為CRISPR/Cas系統)、ZFN(鋅指核酸酶)、TALEN(基於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子之核酸酶)、經工程改造之大範圍核酸酶(例如ARCUS核酸酶,諸如ARC核酸酶)、AAV載體(腺相關病毒)基因傳遞(例如AAV載體驅使之同源重組)以及基於慢病毒載體之基因組編輯技術。AAV載體驅動之基因傳遞(諸如經同源重組驅動)可藉由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AAV實現:AAV2、AAV3、AAV4、AAV5、AAV6、AAV7、AAV8、AAV9或其衍生物。 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對細胞群體「離體」進行基因編輯。基因編輯系統 如本文所用,術語「基因編輯系統」係指一種系統,其包含一或多個DNA結合域或組分及一或多個DNA修飾結構域或組分,或編碼該DNA結合及DNA修飾結構域或組分的經分離之核酸,例如一或多個載體。基因編輯系統用於修飾目標基因之核酸及/或調節目標基因之表現。舉例而言,在已知基因編輯系統中,一或多個DNA結合域或組分與一或多個DNA修飾結構域或組分關聯,使得一或多個DNA結合域將一或多個DNA修飾結構域或組分靶向特異性核酸位點。如本文所述,可離體進行基因編輯。 AAV基因編輯系統 來源於AAV之載體活體外及活體內轉移基因之用途在此項技術中熟知(參看例如美國專利第9,707,304號)。病毒載體用於在細胞中編輯基因的用途已描述於例如Chen等人, 2016, Molecular Therapy, 24:447-457;Gornalusse等人,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7, 35(8):765-772;以及WO2017087961中。 AAV載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製備。此類方法描述於例如Flotte T R. Adeno-associated virus-based gene therapy for inherited disorders. Pediatr Res. 2005年12月; 58(6):1143-7;Goncalves M A. Adeno-associated virus: from defective virus to effective vector, Virol J. 2005年6月6日; 2:43;Surace E M, Auricchio A.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for retinal gene transfer. Prog Retin Eye Res. 2003年11月; 22(6):705-19;Mandel R J, Manfredsson F P, Foust K D, Rising A, Reimsnider S, Nash K, Burger C.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as therapeutic agents to treat neurological disorders. Mol Ther. 2006年3月; 13(3):463-83。CRISPR 基因編輯系統 如本文所用之「CRISPR」係指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之組,或包含此類重複序列組之系統。如本文所用,「Cas」係指CRISPR相關蛋白質。不同CRISPR-Cas系統可根據其效應模組之構形分成兩類:1類CRISPR系統利用若干Cas蛋白及crRNA形成效應子複合物,而2類CRISPR系統採用大的單組分Cas蛋白與crRNA一起介導干擾。2類CRISPR-Cas系統的一個實例採用Cpf1 (來自普氏菌屬及弗朗西斯氏菌屬1之CRISPR)。參看例如Zetsche等人, Cell 163:759-771 (2015),其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如本文所用之術語「Cpf1」包括可用於CRISPR系統中的全部直系同源物及變異體。 天然存在之CRISPR系統在約40%定序真細菌基因組及90%定序古菌中發現。Grissa等人, (2007)BMC Bioinformatics 8: 172。此系統為原核免疫系統類型,其賦予外來遺傳要素(諸如質體及噬菌體)以抗性且提供後天性免疫性形式。Barrangou等人, (2007)Science 315: 1709-1712;Marragini等人,(2008)Science 322: 1843-1845。 CRISPR系統已經修飾以用於在諸如小鼠、靈長類動物及人類之真核生物中的基因編輯(沉默、提高或改變特異性基因)。Wiedenheft等人, (2012)Nature 482: 331-8。此藉由例如向真核細胞中引入編碼特異性工程改造之引導RNA(gRNA)的一或多種載體(例如包含與真核基因組之序列互補的序列的gRNA)及一或多種適當RNA引導之核酸酶,例如Cas蛋白來實現。RNA引導之核酸酶與gRNA形成複合物,接著藉由gRNA序列與真核基因組之互補序列雜交將其導向靶DNA位點,其中RNA引導之核酸酶接著誘導雙股或單股斷裂成DNA。在股斷裂處或附近插入或缺失核苷酸產生經修飾之基因組。 由於此等天然存在於許多不同類型之細菌中,因此CRISPR之精確排列及Cas基因之結構、功能及數目及其產物在各物種之間略有不同。Haft等人, (2005)PLoS Comput. Biol. 1: e60;Kunin等人, (2007)Genome Biol. 8: R61;Mojica等人, (2005)J. Mol. Evol. 60: 174-182;Bolotin等人, (2005)Microbiol. 151: 2551-2561;Pourcel等人, (2005)Microbiol. 151: 653-663;以及Stern等人, (2010)Trends. Genet . 28: 335-340。舉例而言,Cse (Cas亞型,大腸桿菌)蛋白質(例如CasA)形成功能性複雜級聯,其將CRISPR RNA轉錄物處理成保留級聯之間隔基-重複單元。Brouns等人, (2008)Science 321: 960-964。在其他原核生物中,Cas6加工CRISPR轉錄物。大腸桿菌中基於CRISPR之噬菌體滅活需要級聯及Cas3,而非Cas1或Cas2。強烈火球菌(Pyrococcus furiosus)及其他原核生物中之Cmr (Cas RAMP模組)蛋白質與識別及裂解互補目標RNA的小CRISPR RNA形成功能性複合物。 較簡單CRISPR系統依賴於蛋白質Cas9,其為具有兩個活性切割位點之核酸酶,雙螺旋的每條股各一個。組合Cas9與經修飾CRISPR基因座RNA可用於基因編輯系統中。Pennisi (2013)Science 341: 833-836。 在一些實施例中,RNA導引之核酸酶是Cas分子,例如Cas9分子。「Cas9分子」可與gRNA分子(例如tracr結構域之序列,亦稱為tracrRNA或反式活化CRISPR RNA)相互作用,且與gRNA分子一致,定位(例如靶向或回歸)至包含目標序列及PAM(原型間隔區相鄰基元)序列之位點。 根據本發明,來源於或基於多種物種之Cas9蛋白質的Cas9分子可用於本文所述之方法及組合物中。舉例而言,來源於或基於例如化膿性鏈球菌(S. pyogenes)、嗜熱鏈球菌(S. thermophilus)、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或奈瑟氏腦膜炎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Cas9分子之Cas9分子可用於本文所述之系統、方法及組合物中。額外Cas9物種包括: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avenae)、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產琥珀酸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豬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suis)、放線菌屬(Actinomyces sp.)、反硝化嗜脂環菌(cycliphilus denitrificans)、少食胞菌(Aminomonas paucivorans)、蠟樣芽胞桿菌(Bacillus cereus)、史氏芽孢桿菌(Bacillus smithii)、蘇雲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擬桿菌屬(Bacteroides sp.)、瑪麗娜胚小梨形菌(Blastopirellula marina)、短根瘤菌屬(Bradyrhiz' obium sp.)、側孢短小芽孢桿菌(Brevibacillus latemsporus)、大腸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 coli)、空腸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 jejuni)、彎曲桿菌屬(Campylobacter lad)、暫定普尼側螺旋菌(Candidatus Puniceispirillum)、解纖維素梭菌(Clostridiu cellulolyticum)、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擁擠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accolens)、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馬氏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matruchotii)、絲貝玫瑰桿菌(Dinoroseobacter sliibae)、細長真桿菌(Eubacterium dolichum)、伽瑪變形桿菌(gamma proteobacterium)、重氮營養葡糖酸醋桿菌(Gluconacetobacler diazotrophicus)、副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生痰嗜血桿菌(Haemophilus sputorum)、加拿大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canadensis)、同性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cinaedi)、鼬鼠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mustelae)、營養泥桿菌(Ilyobacler polytropus)、金格桿菌(Kingella kingae)、捲曲乳桿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伊氏李斯特菌(Listeria ivanovii)、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李斯特氏菌(Listeriaceae bacterium)、甲基孢囊菌屬(Methylocystis sp.)、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羞怯動彎桿菌(Mobiluncus mulieris)、桿狀奈瑟氏菌(Neisseria bacilliformis)、灰色奈瑟球菌(Neisseria cinerea)、淺黃奈瑟氏菌(Neisseria flavescens)、乳糖奈瑟氏菌(Neisseria lactamica)、奈瑟氏菌屬(Neisseria sp.)、瓦茨瓦爾西奈瑟氏菌(Neisseria wadsworthii)、亞硝酸菌屬(Nitrosomonas sp.)、食清潔劑細小棒菌(Parvibaculum lavamentivorans)、多殺巴斯德菌(Pasteurella multocida)、琥珀酸考拉桿菌(Phascolarctobacterium succinatutens)、丁香羅爾斯頓菌(Ralstonia syzygii)、沼澤紅假單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小紅卵菌屬(Rhodovulum sp.)、米氏西蒙斯氏菌(Simonsiella muelleri)、鞘脂單胞菌屬(Sphingomonas sp.)、威尼亞芽孢乳桿菌(Sporolactobacillus vineae)、路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lugdunensis)、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 sp.)、罕見小球菌屬(Subdoligranulum sp.)、運動黃水枝菌(Tislrella mobilis)、螺旋體屬(Treponema sp.)或蚯蚓蟲腎桿菌(Verminephrobacter eiseniae). 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Cas9分子與目標核酸相互作用且裂解目標核酸之能力與PAM序列相關。PAM (原型間隔區相鄰基元)序列是目標核酸中之序列。其通常是短的,例如2至7個鹼基對長。在一個實施例中,目標核酸的裂解發生在PAM序列上游。來自不同細菌物種之活性Cas9分子可識別不同序列基元(例如序列)。在一個實施例中,化膿性鏈球菌之活性Cas9分子識別序列基元NGG且引導彼序列上游1至10,例如3至5個鹼基對的目標核酸序列的裂解。參看例如Mali等人, SCIENCE 2013; 339(6121): 823- 826。在一個實施例中,嗜熱鏈球菌之活性Cas9分子識別序列基元NGGNG (SEQ ID NO: 4)及NNAG AAW (SEQ ID NO: 5) (W = A或T且N是任何核鹼基)且引導此等序列上游1至10,例如3至5個鹼基對的目標核酸序列的裂解。參看例如Horvath等人, SCIENCE 2010; 327(5962): 167- 170,以及Deveau等人, J BACTERIOL 2008; 190(4): 1390- 1400。在一個實施例中,變形鏈球菌之活性Cas9分子識別序列基序NGG或NAAR (R-A或G),且引導此序列上游1至10,例如3至5個鹼基對的核目標核酸序列的裂解。參看例如Deveau等人, J BACTERIOL 2008; 190(4): 1390- 1400。 在一個實施例中,金黃色葡萄球菌之活性Cas9分子識別序列基元NNGRR (SEQ ID NO: 6) (R = A或G)且引導彼序列上游1至10,例如3至5個鹼基對的目標核酸序列的裂解。參看例如Ran F.等人, NATURE, 第520卷, 2015, 第186頁-第191頁。在一個實施例中,奈瑟氏腦膜炎菌之活性Cas9分子識別序列基元NNNNGATT (SEQ ID NO: 7)且引導彼序列上游1至10,例如3至5個鹼基對的目標核酸序列裂解。參看例如Hou等人, PNAS EARLY EDITION 2013, 1 -6。Cas9分子識別PAM序列之能力可例如使用Jinek等人, SCIENCE 2012, 337:816中所述之轉型分析法測定。 例示性天然存在之Cas9分子描述於Chylinski等人, RNA Biology 2013; 10:5, 727-737中。此類Cas9分子包括以下之Cas9分子:簇1細菌家族、簇2細菌家族、簇3細菌家族、簇4細菌家族、簇5細菌家族、簇6細菌家族、簇7細菌家族、簇8細菌家族、簇9細菌家族、簇10細菌家族、簇11細菌家族、簇12細菌家族、簇13細菌家族、簇14細菌家族、簇15細菌家族、簇16細菌家族、簇17細菌家族、簇18細菌家族、簇19細菌家族、簇20細菌家族、簇21細菌家族、簇22細菌家族、簇23細菌家族、簇24細菌家族、簇25細菌家族、簇26細菌家族、簇27細菌家族、簇28細菌家族、簇29細菌家族、簇30細菌家族、簇31細菌家族、簇32細菌家族、簇33細菌家族、簇34細菌家族、簇35細菌家族、簇36細菌家族、簇37細菌家族、簇38細菌家族、簇39細菌家族、簇40細菌家族、簇41細菌家族、簇42細菌家族、簇43細菌家族、簇44細菌家族、簇45細菌家族、簇46細菌家族、簇47細菌家族、簇48細菌家族、簇49細菌家族、簇50細菌家族、簇51細菌家族、簇52細菌家族、簇53細菌家族、簇54細菌家族、簇55細菌家族、簇56細菌家族、簇57細菌家族、簇58細菌家族、簇59細菌家族、簇60細菌家族、簇61細菌家族、簇62細菌家族、簇63細菌家族、簇64細菌家族、簇65細菌家族、簇66細菌家族、簇67細菌家族、簇68細菌家族、簇69細菌家族、簇70細菌家族、簇71細菌家族、簇72細菌家族、簇73細菌家族、簇74細菌家族、簇75細菌家族、簇76細菌家族、簇77細菌家族或簇78細菌家族。 例示性天然存在的Cas9分子包括簇1細菌家族的Cas9分子。實例包括以下之Cas9分子:化膿性鏈球菌(例如菌株SF370、MGAS 10270、MGAS 10750、MGAS2096、MGAS315、MGAS5005、MGAS6180、MGAS9429、NZ131以及SSI-1)、嗜熱鏈球菌(例如菌株LMD-9)、假豕鏈球菌(例如菌株SPIN 20026)、變形鏈球菌(例如菌株UA 159、NN2025)、獼猴鏈球菌(例如菌株NCTC1 1558)、解沒食子酸鏈球菌(例如菌株UCN34、ATCC BAA-2069)、馬鏈球菌(例如菌株ATCC 9812、MGCS 124)、停乳鏈球菌(例如菌株GGS 124)、牛鏈球菌(例如菌株ATCC 700338)、黑暗鏈球菌(S. cmginosus) (例如菌株F021 1 )、無乳鏈球菌* (例如菌株NEM316、A909)、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例如菌株F6854)、無害李斯特菌(L. innocua,例如菌株Clip l1262)、意大利腸球菌(例如菌株DSM 15952)或糞腸球菌(例如菌株1,23,408)。額外例示性Cas9分子為奈瑟氏腦膜炎菌Cas9分子(Hou等人. PNAS Early Edition 2013, 1-6)及金黃色葡萄球菌Cas9分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Cas9分子(例如活性Cas9分子)包含與本文所述的任何Cas9分子序列或天然存在的Cas9分子序列,例如來自本文所列或Chylinski等人, RNA Biology 2013, 10:5, Ί2Ί-T,1 Hou等人 PNAS Early Edition 2013, 1-6中所述之Cas9分子具有60%、65%、70%、75%、80%、85%、90%、95%、96%、97%、98%或99%同源性;與其比較時不超過1%、2%、5%、10%、15%、20%、30%或40%胺基酸殘基不同;至少1、2、5、10或20個胺基酸不同但不超過100、80、70、60、50、40或30個胺基酸不同;或與其相同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Cas9分子包含與化膿性鏈球菌Cas9 (UniProt Q99ZW2)具有60%、65%、70%、75%、80%、85%、90%、95%、96%、97%、98%或99%同源性;與其比較時不超過1%、2%、5%、10%、15%、20%、30%或40%胺基酸殘基不同;至少1、2、5、10或20個胺基酸不同但不超過100、80、70、60、50、40或30個胺基酸不同;或與其相同之胺基酸序列。在實施例中,Cas9分子是化膿性鏈球菌Cas9變異體,諸如Slaymaker等人, Science Express, 2015年12月1日在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d5227線上獲得;Kleinstiver等人, Nature, 529, 2016, 第490頁-第495頁, 2016年1月6日在doi:10.1038/nature16526線上獲得;或US2016/0102324中所述之變異體,其內容全文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Cas9分子,例如化膿性鏈球菌之Cas9,可另外包含賦予額外活性之一或多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態樣中,Cas9分子可包含一或多個細胞核定位序列(NLS),諸如至少1、2、3、4、5、6、7、8、9、10個或更多NLS。通常,NLS由蛋白質表面上暴露的帶正電的離胺酸或精胺酸的一或多個短序列組成,但其他類型之NLS是已知的。NLS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NLS序列,其包含或來源於:SV40病毒大T-抗原之NLS,其具有胺基酸序列PKKKRKV (SEQ ID NO: 8)。其他合適NLS序列在此項技術中已知(例如Sorokin, Biochemistry (Moscow) (2007) 72:13, 1439-1457;Lange J Biol Chem. (2007) 282:8, 5101-5)。在前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中,Cas9分子可另外(或或者)例如在N末端或C末端包含標籤,例如His標籤,例如His(6)標籤(SEQ ID NO: 25)或His(8)標籤(SEQ ID NO: 26)。 因此,例如用於真核細胞中之基因編輯的經工程改造之CRISPR基因編輯系統通常涉及(1)包含靶向結構域之引導RNA分子(gRNA)(其能夠與基因組DNA目標序列雜交),及能夠結合於Cas,例如Cas9酶之序列,以及(2) Cas,例如Cas9,蛋白質。能夠結合於Cas蛋白之序列可包含稱為tracr結構域或tracrRNA之結構域。能夠結合於Cas,例如Cas9酶之靶向結構域及序列可安置於相同(有時稱為單個gRNA、嵌合gRNA或sgRNA)或不同分子(有時稱為雙重gRNA或dgRNA)上。若安置於不同分子上,則各自包括允許分子例如經雜交關聯之雜交結構域。 gRNA分子型式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如本文所揭示之例示性gRNA分子,例如dgRNA分子包含具有以下序列之第一核酸,例如由其組成: 5'nnnnnnnnnnnnnnnnnnnnGUUUUAGAGCUAUGCUGUUUUG 3' (SEQ ID NO: 9), 其中「n」's係指例如如本文所述之靶向結構域之殘基,且可由15-25個核苷酸組成,例如由20個核苷酸組成; 及具有例示性序列之第二核酸序列: 5'AACUUACCAAGGAACAGCAUAGCAAGUUAAAAUAAGGCUAGUCCGUUAUCAACUUGAAAAAGUGGCACCGAGUCGGUGC 3',視情況在3'端具有1、2、3、4、5、6或7 (例如4或7,例如7)個額外U核苷酸(SEQ ID NO: 10)。 第二核酸分子或者可由上述序列之片段組成,其中此類片段能夠與第一核酸雜交。此類第二核酸分子之實例是: 5'AACAGCAUAGCAAGUUAAAAUAAGGCUAGUCCGUUAUCAACUUGAAAAAGUGGCACCGAGUCGGUGC 3' ,視情況在3'端具有1、2、3、4、5、6或7 (例如4或7,例如7)個額外U核苷酸(SEQ ID NO: 11)。 如本文所揭示之另一例示性gRNA分子,例如sgRNA分子包含具有以下序列之第一核酸,例如由其組成: 5'nnnnnnnnnnnnnnnnnnnGUUUUAGAGCUAGAAAUAGCAAGUUAAAAUAAGGCUAGUCCGUUAUCAACUUGAAAAAGUGGCACCGAGUCGGUGC 3'(SEQ ID NO:12),其中「n」's係指例如如本文所述之靶向結構域之殘基,且可由15-25個核苷酸組成,例如由20個核苷酸組成,視情況在3'端具有1、2、3、4、5、6或7 (例如4或7,例如4)個額外U核苷酸。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之額外組分及/或要素在此項技術中已知,例如描述於美國公開案第2014/0068797號、第2015/048577號及Cong (2013) Science 339: 819-823中,其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可例如藉由工程改造CRISPR基因編輯系統以包括gRNA分子來產生抑制目標基因之此類系統,該分子包含與目標基因之序列雜合的靶向結構域。在實施例中,gRNA包含與目標基因的15-25個核苷酸,例如20個核苷酸完全互補的靶向結構域。在實施例中,目標基因之15-25個核苷酸,例如20個核苷酸直接安置於由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RNA引導之核酸酶,例如Cas蛋白識別的原型間隔區相鄰基元(PAM)序列之5'(例如其中該系統包含化膿性鏈球菌Cas9蛋白,PAM序列包含NGG,其中N可為A、T、G或C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gRNA分子及RNA引導之核酸酶,例如Cas蛋白可複合形成RNP (核糖核蛋白)複合物。此類RNP複合物可用於本文所述的方法中。在其他實施例中,編碼CRISPR基因編輯系統之一或多種組分的核酸可用於本文所述的方法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外來DNA與CRISPR基因編輯系統一起引入細胞中,例如編碼所需轉殖基因的DNA,具有或不具有在目標細胞類型中有活性之啟動子。視外來DNA之序列及基因組之目標序列而定,此方法可用於將外來DNA整合至基因組中經CRISPR基因編輯系統靶向之位點處或附近。舉例而言,轉殖基因側接之3'及5'序列可包括於外來DNA中,其與基因編輯系統切割之基因組中之位點的基因序列3'及5'(分別)同源。此類外來DNA分子可稱為「模板DNA」。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包含Cas9,例如化膿性鏈球菌Cas9,及包含與所關注基因之序列雜交的靶向結構域之gRNA。在一個實施例中,gRNA及Cas9複合形成RNP (核糖核蛋白)。在一個實施例中,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包含編碼gRNA之核酸及編碼Cas蛋白,例如Cas9,例如化膿性鏈球菌Cas9之核酸。在一個實施例中,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包含gRNA及編碼Cas蛋白,例如Cas9,例如化膿性鏈球菌Cas9之核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Cas9之誘導型控制,sgRNA表現可用於使效率最佳,同時降低脫靶效應的頻率,由此提高安全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如下所列之轉錄及轉錄後開關;多西環素誘導型轉錄Loew等人, (2010) BMC Biotechnol. 10:81,Shield1誘導型蛋白穩定化Banaszynski等人, (2016) Cell 126: 995-1004,他莫昔芬誘導型蛋白質活化Davis等人, (2015) Nat. Chem. Biol. 11: 316-318,雷帕黴素或光遺傳誘導型分裂Cas9之活化或二聚Zetsche (2015) Nature Biotechnol. 33(2): 139-142,Nihongaki等人, (2015) Nature Biotechnol. 33(7): 755-760,Polstein以及Gersbach (2015) Nat. Chem. Biol. 11: 198-200,以及SMASh標籤藥物誘導型降解Chung等人, (2015) Nat. Chem. Biol. 11: 713-720。 通常,CRISPR-Cas或CRISPR系統統稱涉及於表現或引導CRISPR相關(「Cas」)基因活性中之轉錄物及其他元件,包括編碼Cas基因之序列、tracr (反式活化CRISPR)序列(例如tracrRNA或活性部分tracrRNA)、tracr-mate序列(在內源性CRISPR系統之情形中涵蓋「直接重複」及tracrRNA處理之部分直接重複序列)、引導序列(在內源性CRISPR系統之情形中亦稱為「間隔基團」),或如本文所用之術語「RNA」(例如引導Cas9之RNA,例如CRISPR RNA及反式活化(tracr) RNA或單個引導RNA (sgRNA)(嵌合RNA))或來自CRISPR基因座的其他序列及轉錄物。通常,CRISPR系統之特徵在於促進目標序列位點處之CRISPR複合物形成的元件(在內源性CRISPR系統的情形中亦稱為原型間隔區)。在形成CRISPR複合物之情形中,「目標序列」係指引導序列設計成具有互補性之序列,其中目標序列與引導序列之間的雜交促進CRISPR複合物之形成。目標序列可包含任何聚核苷酸,諸如DNA或RNA聚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序列定位於細胞的細胞核或細胞質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在CRISPR複合物中較佳的是tracr序列具有一或多個髮夾結構且長度為30個或更多個核苷酸、長度為40個或更多個核苷酸,或長度為50個或更多個核苷酸;引導序列之長度為10至30個核苷酸,CRISPR/Cas酶是II型Cas9酶。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術語引導序列及引導RNA可互換使用。通常,引導序列是與目標聚核苷酸序列具有足夠互補性以與目標序列雜交且引導CRISPR複合物與目標序列的序列特異性結合之任何聚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適合比對算法最佳比對時,引導序列與其相應目標序列之間的互補程度為約或大於約50%、60%、75%、80%、85%、90%、95%、97.5%、99%或更高。可使用用於比對序列之任何適合算法來測定最佳比對,其非限制性實例包括Smith-Waterman算法、Needleman-Wunsch算法、基於Burrows-Wheeler轉型之算法(例如Burrows Wheeler Aligner)、ClustalW、Clustal X、BLAT、Novoalign (Novocraft Technologies);ELAND (Illumina, San Diego, CA)以及SOAP。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序列的長度是約或超過約5、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5、40、45、50、75個或更多個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序列的長度小於約75、50、45、40、35、30、25、20、15、12個或更少核苷酸。較佳地,引導序列是10-30個核苷酸長。可藉由任何適合分析法評定引導序列引導CRISPR複合物與目標序列之序列特異性結合的能力。舉例而言,足以形成CRISPR複合物之CRISPR系統的組分,包括待測試之引導序列,可提供至具有相應目標序列之宿主細胞,諸如藉由用編碼CRISPR序列之組分轉染載體,隨後諸如藉由Surveyor分析法評定目標序列內之較佳裂解。類似地,藉由提供目標序列、CRISPR複合物之組分,包括待測試之引導序列及不同於測試引導序列的對照引導序列,且比較測試及對照引導序列反應之間目標序列處的結合或裂解速率,可在試管中評估目標聚核苷酸序列之裂解。其他分析法亦可能,且將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想到。可選擇引導序列來靶向任何目標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序列是細胞基因組內之序列。例示性目標序列包括目標基因組中特有者。舉例而言,對於化膿性鏈球菌Cas9,基因組中特有之目標序列可包括MM M MMMNNNNNNNNNNNNXGG (SEQ ID NO: 13)形式之Cas9目標位點,其中NNN NNN NN XGG (N是A、G、T或C;且X可為任何內容)在基因組中出現一次。基因組中的特有目標序列可包括MMM MMMMMNNNNNNNNNNNXGG (SEQ ID NO: 14)形式之化膿性鏈球菌Cas9目標位點,其中N N N N XGG (N是A、G、T或C;且X可為任何內容)在基因組內出現一次。對於嗜熱鏈球菌CRISPRl Cas9,基因組中的特有目標序列可包括MMMMMMMMNN N N NN XXAGAAW (SEQ ID NO: 15)形式之Cas9目標位點,其中NNN NN N XXAGAAW (SEQ ID NO: 29) (N是A、G、T或C;X可為任何內容;且W是A或T)在基因組中出現一次。基因組中的特有目標序列可包括MMMMMM MN N NNN NNXXAGAAW (SEQ ID NO: 16)形式之嗜熱鏈球菌CRISPRl Cas9目標位點,其中NNNNNNNNNNNXXAGAAW (SEQ ID NO: 30) (N是A、G、T或C;X可為任何內容;且W是A或T)在基因組中出現一次。對於化膿性鏈球菌Cas9,基因組中特有之目標序列可包括MMMMMMMMNNNN NNNNNNXGGXG (SEQ ID NO: 17)形式之Cas9目標位點,其中NNNNNNNNNNNNXGGXG (N是A、G、T或C;且X可為任何內容)在基因組中出現一次。基因組中的特有目標序列可包括MMMMMMMMMNNNNNNNNNNNXGGXG (SEQ ID NO: 31)形式之化膿性鏈球菌Cas9目標位點,其中NNNNNNNNNNNXGGXG (SEQ ID NO: 18),(N是A、G、T或C;且X可為任何內容)在基因組中出現一次。在此等序列中之每一者中,N是任何核鹼基且「M」可為A、G、T或C,且在鑑別序列為特有時無需考慮。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引導序列來減少引導序列內二級結構的程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最佳摺疊時,約或低於約75%、50%、40%、30%、25%、20%、15%、10%、5%、1%或更少引導序列的核苷酸參與自互補鹼基配對。最佳摺疊可藉由任何適合聚核苷酸摺疊算法測定。一些程式基於最小吉布斯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的計算。一個此類算法的實例是mFold,如Zuker及Stiegler (Nucleic Acids Res. 9 (1981), 133-148)所述。另一實例摺疊算法是使用質心結構預測算法在維也納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開發的線上網頁伺服器RNAfold(參見例如A.R. Gruber等人, 2008, Cell 106(1): 23-24;以及PA Carr及GM Church, 2009, Nature Biotechnology 27(12): 1 151-62)。設計 gRNA 分子之方法 提供用於選擇、設計及驗證用於本文所述的gRNA的靶向結構域之方法。本發明亦提供用於併入至gRNA中的例示性靶向結構域。 已描述用於選擇及驗證目標序列之方法以及脫靶分析(參看例如Mali 2013;Hsu 2013;Fu 2014;Heigwer 2014;Bae 2014;以及Xiao 2014)。舉例而言,目標序列可藉由鑑別Cas9分子(例如相關PAM,例如化膿性鏈球菌之NGG PAM,NNNNGATT (SEQ ID NO: 19),或腦膜炎奈瑟氏菌之NNNNGCTT PAM (SEQ ID NO: 20),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之NNGRRT (SEQ ID NO: 21),或NNGRRV PAM (SEQ ID NO: 22))之PAM序列,及使用彼Cas9分子鑑別相鄰序列為CRISPR系統的目標序列來選擇。可使用軟體工具進一步細化對應於使用者之目標序列的潛在靶向結構域的選擇,例如使基因組的總脫靶活性降至最低。候選靶向結構域及包含彼等靶向結構域之gRNA可藉由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及/或如本文所闡述之方法進行功能性評估。 作為一個非限制性實例,與化膿性鏈球菌、腦膜炎奈瑟氏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Cas9s一起使用的用於gRNA中之靶向結構域使用DNA序列研究算法鑑別。17-mer、18-mer、19-mer、20-mer、21-mer、22-mer、23-mer及/或24-mer靶向結構域針對各Cas9設計。關於化膿性鏈球菌Cas9,較佳地,靶向結構域是20-mer。gRNA設計使用常規gRNA設計軟體基於公眾工具cas-offinder (Bae 2014)進行。此軟體在計算其全基因組脫靶傾向後評分指南。候選分子之功能性分析 候選Cas9分子、候選gRNA分子、候選Cas9分子/gRNA分子複合物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方法或如本文所述評估。舉例而言,先前(Jinek 2012)已描述用於評估Cas9分子之核酸內切酶活性的例示性方法。本文所述的各技術可單獨或與一或多種技術組合使用來評估候選分子。本文所揭示之技術可用於多種方法,包括(但不限於)測定Cas9分子/gRNA分子複合物之穩定性的方法,測定促進穩定Cas9分子/gRNA分子複合物之條件的方法,篩選穩定Cas9分子/gRNA分子複合物之方法,鑑別形成穩定Cas9分子/gRNA分子複合物的最佳gRNA之方法,以及選擇用於向個體投與之Cas9/gRNA複合物的方法。結合及裂解分析法:測試Cas9分子之核酸內切酶活性. Cas9分子/gRNA分子複合物結合及裂解目標核酸之能力可在質體裂解分析法中評估。在此分析法中,合成或活體外轉錄之gRNA分子在反應之前,藉由加熱至95℃且緩慢冷卻至室溫進行預退火。將原生或限制性消化物-線性化之質體DNA (300 ng (~8 nM))在37℃下與經純化之Cas9蛋白質分子(50-500 nM)及gRNA (50-500 nM,1:1)一起在具有或不具有10 mM MgCl2之Cas9質體裂解緩衝液(20 mM HEPES pH 7.5,150 mM KC1,0.5 mM DTT,0.1 mM EDTA)中培育60分鐘。反應用5×DNA裝載緩衝液(30%丙三醇,1.2% SDS,250 mM EDTA)停止,藉由0.8或1%瓊脂糖凝膠電泳解析且藉由溴化乙錠染色觀測。所得裂解產物指示Cas9分子是裂解兩條DNA股,還是僅裂解兩股中之一。舉例而言,線性DNA產物指示兩條DNA股裂解。帶缺口之空心圓形產物指示兩股中僅一股裂解。 或者,可在寡核苷酸DNA裂解分析法中評估Cas9分子/gRNA分子複合物結合及裂解目標核酸之能力。在此分析法中,DNA寡核苷酸(10 pmol)藉由與5單位T4聚核苷酸激酶及-3-6 pmol (-20-40 mCi) [γ-32P]-ΑTP一起在37℃下在IX T4聚核苷酸激酶反應緩衝液中在50 μL反應中培育30分鐘進行放射性標記。在熱不活化(65℃下20分鐘)之後,反應物經管柱純化以移除未併入之標記。藉由將經標記之寡核苷酸與等莫耳量之未標記的互補寡核苷酸在95℃下退火3分鐘,隨後緩慢冷卻至室溫,產生雙重定位劑(100 nM)。對於裂解分析法,藉由加熱至95℃持續30秒,隨後緩慢冷卻至室溫來使gRNA分子退火。將Cas9 (500 nM最終濃度)與經退火之gRNA分子(500 nM)一起在裂解分析緩衝液(20 mM HEPES pH 7.5,100 mM KCl,5 mM MgC12,1 mM DTT,5%丙三醇)中預培育,總體積為9 μL。藉由添加1 μL目標DNA (10nM)起始反應,且在37℃下培育1小時。藉由添加20 μL負載染料(5 mM EDTA、0.025% SDS、含5%丙三醇之甲醯胺)且加熱至95℃持續5分鐘來淬滅反應。裂解產物在含有7 M脲之12%變性聚丙烯醯胺凝膠上解析,且藉由磷光成像觀測。所得裂解產物指示互補股、非互補股或其兩者是否裂解。 此等分析法中之一者或兩者可用於評估候選gRNA分子或候選Cas9分子是適用性。 插入缺失偵測及鑑別. 靶向之基因組修飾亦可藉由Sanger或深度測序偵測。對於Sanger測序,來自經修飾區域之基因組DNA可用測接gRNA目標序列之引子擴增。可將擴增子次選殖至諸如pUC19的質體中用於轉型,且應對個別菌落進行測序以揭示純系基因型。 或者,深度測序適於對多種樣品或目標位點進行取樣。NGS引子設計用於較短擴增子,通常在100-200 bp尺寸範圍內。為了偵測插入缺失,重要的是設計位於距離Cas9目標位點至少50 bp處之引子,以便偵測較長的插入缺失。可使用市售儀器(例如Illumina系統)評定擴增子。NGS優化及故障處理之具體描述可存在於Illumina用戶手冊中。TALEN 基因編輯系統 藉由使TAL效應子DNA結合結構域與DNA裂解結構域融合來人工製造TALEN。轉錄活化因子樣效應子(TALE)可經工程改造以結合任何所需DNA序列,例如目標基因。藉由將工程改造之TALE與DNA裂解結構域組合,可產生對任何所需DNA序列特異之限制酶。此等可隨後引入細胞中,其中其可用於基因組編輯。Boch (2011)Nature Biotech . 29: 135-6;及Boch等人, (2009)Science 326: 1509-12;Moscou等人, (2009)Science 326: 3501。 TALE為黃單胞菌屬(Xanthomonas)細菌分泌之蛋白質。DNA結合域含有高度保存之重複33-34個胺基酸序列,第12及第13胺基酸除外。此等兩個位置高度變化,展示與特異性核苷酸識別之強相關性。其可因此經工程改造以結合於所要DNA序列。 為了製造TALEN,TALE蛋白質融合至核酸酶(N),其為野生型或突變FokI核酸內切酶。已對FokI作出若干突變使其用於TALEN;此等例如改良裂解特異性或活性。Cermak等人, (2011)Nucl. Acids Res. 39: e82;Miller等人, (2011)Nature Biotech . 29: 143-8;Hockemeyer等人, (2011)Nature Biotech . 29: 731-734;Wood等人, (2011)Science 333: 307;Doyon等人, (2010)Nature Methods 8: 74-79;Szczepek等人, (2007)Nature Biotech. 25: 786-793;以及Guo等人, (2010)J. Mol. Biol. 200: 96。 FokI結構域充當二聚體,需要兩個具有獨特DNA結合結構域之構築體,以便靶基因組中之位點具有適當定向及間距。TALE DNA結合結構域與FokI裂解結構域之間的胺基酸殘基數目及兩個個別TALEN結合位點之間的鹼基數目似乎均為實現高活性水準之重要參數。Miller等人, (2011)Nature Biotech. 29: 143-8。 可在細胞內部使用TALEN (或TALEN對)產生雙股斷裂(DSB)。若修復機制經由非同源端接合不恰當地修復斷裂,則可在斷裂處引入突變。舉例而言,不當修復可能介紹框移突變。或者,可將外來DNA與TALEN一起引入細胞,例如編碼轉殖基因之DNA,且視外來DNA及染色體序列之序列而定,此過程可用於將轉殖基因整合至TALEN靶向之位點處或附近。對目標基因特異之TALEN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方法建構,包括使用模組組分之多種流程。Zhang等人, (2011)Nature Biotech. 29: 149-53;Geibler等人, (2011)PLoS ONE 6: e19509;US 8,420,782;US 8,470,973,其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鋅指核酸酶 ( ZFN ) 基因編輯系統 「ZFN」或「鋅指核酸酶」係指鋅指核酸酶,其為可用於調節,例如缺失所需核酸序列之一或多個核酸的人造核酸酶。 與TALEN一樣,ZFN包含融合至DNA結合結構域之FokI核酸酶結構域(或其衍生物)。在ZFN之情況中,DNA結合域包含一或多個鋅指。Carroll等人, (2011)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 188: 773-782;以及Kim等人, (1996)Proc. Natl. Acad. Sci. USA 93: 1156-1160。 鋅指為藉由一或多個鋅離子穩定之小蛋白質結構基元。鋅指可包含例如Cys2His2,且可識別約3-bp序列。具有已知特異性之多個鋅指可組合產生多指多肽,其識別約6、9、12、15或18-bp序列。多種選擇及模組總成技術可用於產生識別特異性序列(包括噬菌體顯示)、酵母單雜交系統、細菌單雜交及雙雜交系統及哺乳動物細胞之鋅指(及其組合)。 與TALEN一樣,ZFN必須二聚以裂解DNA。因此,需要一對ZFN來靶向非回文DNA位點。兩種個別ZFN必須結合DNA之相對鏈,將其核酸酶適當地隔開。Bitinaite等人, (1998)Proc. Natl. Acad. Sci. USA 95: 10570-5。 亦與TALEN一樣,ZFN可在DNA中形成雙股斷裂,其在未適當修復的情況中可形成框移突變,導致細胞中之目標基因的表現及量降低。ZFN亦可與同源重組一起使用以突變目標基因或基因座,或在靶向之序列處或附近的位點引入編碼所需轉殖基因的核酸。 對目標基因中之序列特異的ZFN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方法建構。參看例如Provasi (2011) Nature Med. 18: 807-815;Torikai (2013) Blood 122: 1341-1349;Cathomen等人, (2008) Mol. Ther. 16: 1200-7;以及Guo等人, (2010) J. Mol. Biol. 400: 96;美國專利公開案2011/0158957;以及美國專利公開案2012/0060230,其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實施例中,ZFN基因編輯系統亦可包含編碼ZFN基因編輯系統之一或多種組分的核酸。大範圍核酸酶基因編輯系統 「大範圍核酸酶」係指大範圍核酸酶,即可用於編輯目標基因之人造核酸酶。 大範圍核酸酶來源於識別15-40個鹼基對裂解位點的核酸酶群組。大範圍核酸酶基於其影響核酸酶活性及/或DNA識別之結構基元分組成家族。LAGLIDADG (SEQ ID NO: 23)家族之成員特徵在於具有保守LAGLIDADG基元(SEQ ID NO: 23)之任何一或多個複本(參看Chevalier等人, (2001), Nucleic Acids Res. 29(18): 3757-3774)。具有LAGLIDADG基元(SEQ ID NO: 23)之單個複本的LAGLIDADG (SEQ ID NO: 23)大範圍核酸酶形成均二聚體,而具有兩個LAGLIDADG基元(SEQ ID NO: 23)之複本的成員作為單體存在。GIY-YIG家族成員具有GIY-YIG組件,其為70-100個殘基長且包括具有四個不變殘基的四或五個保守序列基元,其中兩個為活性所需(參看Van Roey等人, (2002), Nature Struct. Biol. 9: 806-811)。His-Cys盒大範圍核酸酶特徵為涵蓋數百胺基酸殘基之區域上組胺酸及半胱胺酸的高度保守系列(參看Chevalier等人, (2001), Nucleic Acids Res. 29(18): 3757-3774)。NHN家族的成員是由含有兩對經天冬醯胺殘基包圍之保守組胺酸的基元定義(參看Chevalier等人, (2001), Nucleic Acids Res. 29(18): 3757-3774)。 用於工程改造具有改變之DNA結合特異性的大範圍核酸酶(例如結合預定核酸序列)的策略在此項技術中已知。例如Chevalier等人, (2002), Mol. Cell., 10:895-905;Epinat等人, (2003) Nucleic Acids Res 31: 2952-62;Silva等人, (2006) J Mol Biol 361: 744-54;Seligman等人, (2002) Nucleic Acids Res 30: 3870-9;Sussman等人, (2004) J Mol Biol 342: 31-41;Rosen等人, (2006) Nucleic Acids Res;Doyon等人, (2006) J. Am Chem Soc 128: 2477-84;Chen等人, (2009) Protein Eng Des Sel 22: 249-56;Arnould S (2006) J Mol Biol. 355: 443-58;Smith (2006) Nucleic Acids Res. 363(2): 283-94。 大範圍核酸酶可在DNA中形成雙股斷裂,若不恰當地修復,例如經非同源末端接合,則可產生框移突變,導致細胞中目標基因表現降低。或者,外來DNA可與大範圍核酸酶一起引入至細胞中;視外來DNA之序列及染色體序列而定,此方法可用於調節目標基因,例如矯正目標基因中的缺陷,因此引起經修復目標基因之表現,或例如向野生型基因中引入此類缺陷,因此降低目標基因之表現,例如Silva等人, (2011) Current Gene Therapy 11:11-27中所述。經擴增之細胞群體的眼部投與 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將可藉由如上文所述之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獲得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傳遞至眼睛。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傳遞。在一個實施例中,在360°角膜緣切開術之後,可自表面小心地移除維管角膜血管翳。 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細胞群體與適於經眼傳遞(如下文進一步描述)之定位劑組合且傳遞至眼睛。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細胞及定位劑組合且經載劑投與至眼睛,該載劑諸如治療性隱形眼鏡或羊膜。在一個替代實施例中,適用於眼睛之細胞及定位劑,諸如光可固化生物基質,如GelMA,經生物列印傳遞至眼睛。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將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藉由用包含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的細胞增殖培養基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來擴增該群體,沖洗該等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以實質上移除LATS抑制劑,且將該等細胞投與至該個體之角膜上。較佳地,該等細胞在該投與之前與生物基質組合。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該等細胞在該投與之前與生物基質組合,其為GelMA。在一個更特定實施例中,該角膜內皮細胞與生物基質組合,該生物基質生物列印至眼表面。尤其較佳地,該等角膜內皮細胞與是GelMA之生物基質組合,且藉由光觸發之反應聚合GelMA來生物列印至眼表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將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眼睛之方法,其包含將細胞與生物基質組合形成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將混合物注入至個體眼睛或將混合物施加至個體眼睛的表面上,且藉由使用光源(諸如紫外線A或白光源)將該等細胞引導及固定至諸如角膜上,將該等細胞生物列印至眼睛中或生物列印至眼睛上。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源產生波長為至少350 nm之光。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源產生350 nm至420 nm範圍內之光。舉例而言,LED光源可用於製造波長為365 nm或405 nm,或高於350 nm的任何其他波長之光,或可使用具有帶通濾波器之汞燈製造波長為365 nm之光。在另一實施例中,光源產生明顯白光,其波長例如在400 nm至700 nm範圍內。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為眼細胞,諸如角膜細胞(例如角膜內皮細胞)、晶狀體細胞、小樑網格細胞或前房中存在之細胞。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細胞為角膜內皮細胞。此類方法之某些實施例包括: 實施例x1. 一種將分離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眼睛的方法,其包含將細胞與生物基質組合形成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將混合物注射至個體眼睛中(例如注射至前房中)且藉由使用光源將細胞引導及固定在眼睛中將細胞生物列印至眼睛中。 實施例x2. 如實施例x1之方法,其中將經分離之細胞與是GelMA之生物基質組合,且藉由光觸發之反應聚合GelMA來生物列印至角膜上。 實施例x3. 如實施例x1或實施例x2之方法,其中該光源產生波長在350 nm至700 nm範圍內之光。 實施例x4. 如實施例x1至x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波長是350 nm至420 nm。 實施例x5. 如實施例x1至x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波長是365 nm。 實施例x6. 如實施例x1至x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經分離之細胞為角膜內皮細胞。 實施例x7. 一種將經分離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眼睛的方法,其包含將該等細胞與生物基質組合形成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將該混合物施加至個體的眼睛,且藉由使用光源將該等細胞引導及固定於眼睛上來將該等細胞生物列印至眼睛上。 實施例x8. 如實施例x7之方法,其中將經分離之細胞與是GelMA之生物基質組合,且藉由光觸發之反應聚合GelMA來生物列印至眼表面上。 實施例9. 如實施例x7或實施例x8之方法,其中該光源產生波長在350 nm至700 nm範圍內之光。 實施例x10. 如實施例x7至x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波長是350 nm至420 nm。 實施例x11. 如實施例x7至x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波長是365 nm。 實施例x12. 如實施例x7至x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經分離之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 在一個替代實施例中,可藉由如上文所述的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獲得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可經治療性隱形眼鏡直接傳遞至眼睛,而不使用適於經眼傳遞之定位劑(諸如GelMA)。適於經眼傳遞之定位劑 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細胞製劑可經適於眼部使用之定位劑傳遞至眼睛。細胞可嵌入定位劑內或黏著於定位劑的表面,或其兩者。 定位劑的類型不受限制,只要其能夠攜帶LSC或CEC且其適用於眼睛。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定位劑可分解且生物相容。在傳遞CEC時,較佳地,定位劑可在手術傳遞至眼睛表面之後促進CEC附著於角膜。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細胞僅在細胞群體擴增之後與定位劑組合。在一個尤其較佳實施例中,在沖洗細胞群體以實質上移除根據本發明的LAT抑制劑的存在後,將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與適於經眼傳遞之定位劑組合。在一個實施例中,LSC或CEC與定位劑組合且儲存於適於眼部使用的形式中。在另一實施例中,LSC或CEC與定位劑分別儲存且在眼部使用之前立即組合。 定位劑較佳選自由以下組成之清單:纖維蛋白、膠原蛋白、明膠、纖維素、羊膜、纖維蛋白膠、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GelMA (其為甲基丙烯醯胺改性之明膠,且亦稱為甲基丙烯酸酯化明膠)、包含聚合物之定位劑、交聯聚合物,或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之水凝膠:玻尿酸、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泊洛沙姆(poloxamer)、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乳酸交酯-共-乙交酯)、海藻酸鹽、明膠、膠原蛋白、纖維蛋白原、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瓜爾膠、結冷膠、瓜爾豆膠、黃原膠及羧基甲基纖維素,以及其衍生物、其共聚物以及其組合。 在一個更佳實施例中,定位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清單:纖維蛋白、膠原蛋白、明膠、羊膜、纖維蛋白膠、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GelMA、包含聚合物之定位劑、交聯聚合物,或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之水凝膠:玻尿酸、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泊洛沙姆、聚丙烯酸、聚(乳酸交酯-共-乙交酯)、海藻酸鹽、明膠、膠原蛋白、纖維蛋白原、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及羥基丙基-瓜爾膠,以及其衍生物、其共聚物以及其組合。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可經是生物基質的定位劑傳遞至接受體。在一個更佳實施例中,定位劑是光可固化的可降解生物基質。較佳地,此能夠注射至眼睛中。生物基質的一個特定實例是GelMA,其是甲基丙烯醯胺改性之明膠,且亦稱為甲基丙烯酸酯化明膠。 GelMA可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方案製備(Van Den Bulcke等人, Biomacromolecules, 2000, 第31頁-第38頁;Yue等人, Biomaterials, 2015, 第254頁-第271頁)。舉例而言,將來自豬皮之明膠(凝膠濃度300 g Bloom,A型)溶解於不含鈣及鎂之PBS (Dulbeccos PBS)中,且可在劇烈攪拌下將甲基丙烯酸酐添加至明膠溶液中以達到所需濃度(例如8體積%)。可在添加額外DPBS之前及之後攪拌混合物。可使用透析管經針對Milli-Q水之透析來純化經稀釋之混合物以移除甲基丙烯酸。可視情況將經純化之樣品凍乾,且將固體儲存在-80℃、-20℃或4℃下直至進一步使用。 藉由將凍乾之GelMA溶解於適於眼部使用之調配物中來製備GelMA儲備溶液,所述調配物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為了製備GelMA儲備溶液,可將凍乾之GelMA溶解於DPBS中。在GelMA完全溶解之後,可將光引發劑(例如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鋰)引入至GelMA溶液中。為了將pH調整至中性,可在使用0.22 μM滅菌膜過濾之前向溶液添加NaOH。最終濾液可分離成等分試樣且儲存於4℃下直至進一步使用。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中,使用光引發劑聚合較佳為GelMa之生物基質,將細胞囊封於生物基質內。適合光引發劑為Irgacure 2959、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鋰、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鈉、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鋰、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鈉、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膦氧化物、eosin Y、核黃素磷酸鹽、樟腦醌、Quantacure BPQ、Irgacure 819、Irgacure 1850以及Darocure 1173。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光引發劑是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鋰、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鈉、核黃素磷酸鹽。在另一實施例中,光引發劑是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鋰。 在聚合之前,將光可固化生物基質與適合光引發劑在適於眼部使用且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適合容器(諸如小瓶)中的調配物中組合,該調配物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光引發劑可在與細胞混合之前與生物基質組合;或者,光引發劑可在與細胞混合之後與生物基質組合;或者,可首先將光引發劑添加至細胞中,接著與生物基質組合。生物基質與光引發劑之濃度取決於所用之特定生物基質及特定光引發劑,但選擇在方便的曝光持續時間內提供聚合,通常少於約5分鐘;較佳少於約2分鐘;更佳小於約一分鐘。在一個實施例中,光引發劑是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鋰且其於用於細胞傳遞至眼睛之調配物中的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15 w/v%。在另一態樣中,用於細胞傳遞至眼睛之調配物中的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鋰濃度為約0.05 w/v%或約0.075 w/v%。LAP可使用公佈之程序合成(Biomaterials 2009, 30, 6702-6707)且亦可獲自TCI (Prod. # L0290)及Biobots (BioKey)。 細胞可添加至此項技術中已知的適合容器(諸如小瓶或試管)中的GelMA。細胞可例如藉由移液至GelMA中且藉由輕緩地上下移液混合。在一個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中的GelMA濃度為約10至約200 mg/mL,或約25至約150 mg/mL,或約25至約75 mg/mL。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中的GelMA濃度為約25 mg/mL,約50 mg/mL或約75 mg/mL。 為了聚合光可固化生物基質,如上文所述,生物基質、光引發劑及細胞暴露於光源持續較佳持續時間。用於聚合之光的波長將取決於所用特定光引發劑之光化學特性。舉例而言,Irgacure 2959之聚合的光引發將使用300-370 nm波長之光進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鋰之聚合的光引發將使用300-420 nm波長之光進行;核黃素-5'磷酸鹽之聚合的光引發將使用300-500 nm波長之光進行。所用之光源可發射一定波長範圍之光,如用白熾燈、氣體放電燈或金屬蒸汽燈所實現;或者,所使用之光源可發射窄範圍之波長,如用光學濾光片或用發光二極體(LED)實現。較佳地,所用光源不發射波長小於315 nm的光,以避免UV照射對細胞之破壞作用。在一個實施例中,光源是光譜範圍415-700 nm的白光源。在另一實施例中,光源是光譜範圍約365±5nm、約375±5nm、約385±5nm、約395±5nm、約405±5nm、約415±5nm、約425±5nm、約435±5nm、約445±5nm、約455±5nm或約465±5nm的LED光源。選擇光強度以使光毒性降至最低且在便利曝光持續時間內提供聚合,通常小於約5分鐘;較佳少於約2分鐘;更佳小於約一分鐘。聚合的一個指標是溶液黏度提高。聚合的另一指標為發生膠凝。 生物基質的聚合可經生物列印技術在眼表面上進行,或在載劑上進行,接著將載劑移植至眼表面。視情況而言,生物基質之聚合可在前房的角膜表面上進行,或在載劑上進行,該載劑接著移植至前房中的角膜表面。載劑 適於經眼傳遞之細胞及定位劑較佳經諸如隱形眼鏡或羊膜之載劑傳遞。 適於根據本發明使用之隱形眼鏡較佳為彼等貼合患者角膜曲率且在臨床實踐中能夠被患者良好耐受以便作為繃帶隱形眼鏡連續使用數天的隱形眼鏡。 根據本發明之適合類型的隱形眼鏡的實例與1型Boston角膜假體(其亦可用於患有角膜緣幹細胞缺乏的患者)中的長期繃帶隱形眼鏡的臨床使用中已充分驗證之內容一致,且其描述於:Thomas, Merina M.D.; Shorter, Ellen O.D.; Joslin, Charlotte E. O.D., Ph.D.; McMahon, Timothy J. O.D.; Cortina, M. Soledad M.D.Contact Lens Use in Patients With Boston Keratoprosthesis Type 1: Fitting, Management, and Complications. Eye Contact Lens. 2015年11月;41(6):334-40。 隱形眼鏡可以此項技術中已知或隨後開發的任何適當材料,且可為軟鏡片、硬鏡片或混合鏡片,較佳軟鏡片,更佳習知水凝膠隱形眼鏡或聚矽氧水凝膠(SiHy)隱形眼鏡。 「習知水凝膠隱形眼鏡」係指包含水凝膠主體(核)材料之隱形眼鏡,該材料是水不溶性交聯聚合材料,理論上不含聚矽氧,且在完全水合時在其聚合物基質內可含有至少10重量%的水。習知水凝膠隱形眼鏡通常藉由習知水凝膠鏡片調配物(即可聚合組合物)之共聚獲得,該水凝膠鏡片調配物包含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無聚矽氧親水性可聚合組分。 用於製備商業水凝膠隱形眼鏡的習知水凝膠鏡片調配物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alfafilcon A、acofilcon A、deltafilcon A、etafilcon A、focofilcon A、helfilcon A、helfilcon B、hilafilcon B、hioxifilcon A、hioxifilcon B、hioxifilcon D、methafilcon A、methafilcon B、nelfilcon A、nesofilcon A、ocufilcon A、ocufilcon B、ocufilcon C、ocufilcon D、omafilcon A、phemfilcon A、polymacon、samfilcon A、telfilcon A、tetrafilcon A以及vifilcon A。 「SiHy隱形眼鏡」係指一種隱形眼鏡,其包含聚矽氧水凝膠主體(核)材料,該材料是水不溶性交聯聚合材料,其含有聚矽氧且完全水合時可在其聚合物基質中含有至少10重量%的水。聚矽氧水凝膠隱形眼鏡通常藉由聚矽氧水凝膠鏡片調配物之共聚獲得,該聚矽氧水凝膠鏡片調配物至少包含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含有聚矽氧的可聚合組分及親水性可聚合組分。 用於製備商業SiHy隱形眼鏡之SiHy鏡片調配物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 asmofilcon A、balafilcon A、comfilcon A、delefilcon A、efrofilcon A、enfilcon A、fanfilcon A、galyfilcon A、lotrafilcon A、lotrafilcon B、narafilcon A、narafilcon B、senofilcon A、senofilcon B、senofilcon C、smafilcon A、somofilcon A以及stenfilcon A。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載劑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隱形眼鏡:Balafilcon A、Lotrafilcon A、Lotrafilcon B、Senofilcon A及methafilcon A。 在一個尤其較佳實施例中,載劑是隱形眼鏡,其是Lotrafilcon B。 載劑可使用纖維蛋白膠或縫合線原地保持在眼表面上,以防止隨眼球運動自結構上脫落。 與生物基質及細胞組合之載劑可留在眼睛上一段時間以傳遞細胞,例如幾天至一週,較佳一週。其他傳遞方法 在一個替代實施例中,LSC可以細胞懸浮液形式傳遞至眼表面(不具有定位劑,諸如生物基質及具有/或不具有載劑,諸如隱形眼鏡)。調配物中可包括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改良組織黏附之化合物及賦形劑,諸如黏膜黏著劑、黏度增強劑或反向熱膠凝劑劑。生物列印步驟 可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之眼細胞,例如角膜內皮細胞群體可移植至個體的眼睛,例如個體的角膜。 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可經適於眼部使用之定位劑傳遞,該定位劑是光可固化可降解的生物基質,諸如GelMA。以下方法描述控制至角膜內壁之傳遞的程序。 方法1.氣泡抑制方法(圖22中所示) 可首先藉由剝離/刮擦或以可控方式使用飛秒雷射的光致破裂將功能異常之內皮細胞自角膜內壁剝落。接著在角膜內表面附近注射一小團細胞負載之生物基質。此可使用標準注射器或常規施用器手動完成。其亦可經手術系統(例如constellation)或注射泵來控制。接著在藥團下方注入氣泡。氣泡將藥團擠壓在後角膜上,形成薄塗層。接著使用UV或近UV光源或固化生物基質所需的任何其他光譜帶來固化整個凝膠。或者,可留下功能異常組織,且生物基質在其頂部固化。可使用其他光學聚焦方法將光源聚焦成不同尺寸以控制固化區域。可使用灌洗/抽吸插管吹掃剩餘的未固化區域。 方法2.使用飛秒雷射之減法方法(圖23中所示) 可首先藉由剝離/刮擦或以可控方式使用飛秒雷射的光致破裂將功能異常之內皮細胞自角膜內壁剝落。替代性地,其可留在適當的位置。接著將負載有細胞之生物基質注射到角膜的內表面上,其覆蓋在移除了組織之空隙或功能異常的組織上。此可使用標準注射器或常規施用器手動完成。其亦可經手術系統(例如constellation)或注射泵來控制。接著使用UV或近UV光源或固化生物基質所需的任何其他光譜帶來固化生物基質。接著使用飛秒雷射剝落過量材料,將厚度及面積控制於所需分佈。接著用鉗子藉由角膜切口移除過量材料。 方法3.基於染色劑掩模及吸收之厚度控制(圖24中所示) 首先使用生物相容性染料(錐蟲藍、亮藍等)來染色角膜之內表面。接著藉由剝離/刮擦自角膜內壁剝落功能異常內皮細胞。接著將含有生物相容性染色劑的負載有細胞之生物基質注射至角膜的內表面上,其覆蓋在移除了組織之空隙上。接著使用UV或近UV光源或固化生物基質所需的任何其他光譜帶來固化生物基質。角膜組織中的染色劑增加了作為掩模之光吸收,以控制固化之生物基質的面積。類似地,生物基質中之染色劑提高光吸收,由此控制固化材料之深度/厚度。接著使用灌洗/抽吸插管自前房吹掃未固化之凝膠材料。 方法4.乾燥前房應用(圖25中所示) 可首先藉由剝離/刮擦或以可控方式使用飛秒雷射的光致破裂將功能異常之內皮細胞自角膜內壁剝落。或者,其可留在適當的位置。接著將前段之前房排水且用氣體(例如空氣)代替。接著將負載有細胞之生物基質以受控小液滴(允許表面張力分散液滴)施加至角膜的內表面,或使用刷子或軟尖端插管塗抹。可將玻尿酸施加至生物基質以改變其黏稠特性且能夠更佳控制施配/應用。接著使用UV或近UV光源或固化生物基質所需的任何其他光譜帶來固化全部生物基質。最終,接著再次用平衡鹽溶液填充前房。 方法5.天然漂浮調配物 可首先藉由剝離/刮擦或以可控方式使用飛秒雷射的光致破裂將功能異常之內皮細胞自角膜內壁剝落。接著在角膜內表面附近注射一小團細胞負載之生物基質。將生物基質調配成相對於房水自然漂浮或充氣以實現相同效果。此導致生物基質自然地上升至後角膜,形成薄塗層。接著使用UV或近UV光源或固化生物基質所需的任何其他光譜帶來固化全部生物基質。或者,可留下功能異常組織,且生物基質在其頂部固化。可使用光學聚焦方法將UV光源聚焦成不同尺寸以控制固化區域。可使用抽吸插管吹掃剩餘的未固化區域。其他傳遞方法 在一個替代實施例中,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諸如本文所述之CEC)可作為細胞懸浮液(不具有定位劑,諸如光可固化的可降解生物基質)傳遞,且藉由使患者向下看3小時而藉由重力附著。調配物中可包括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改良組織黏附之化合物及賦形劑,諸如黏著劑、黏度增強劑或反向熱膠凝劑劑。 在另一替代實施例中,諸如本文所述之CEC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亦可藉由使用磁性珠粒傳遞。製備適於經眼傳遞之培養基中的CEC/珠粒懸浮液且接著將其注射至眼睛中。藉由施用於眼睛之磁鐵促進細胞附著。(Magnetic field-guided cell delivery with nanoparticle-loaded huma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Moysidis SN, Alvarez-Delfin K, Peschansky VJ, Salero E, Weisman AD, Bartakova A, Raffa GA, Merkhofer RM Jr, Kador KE, Kunzevitzky NJ, Goldberg JL.Nanomedicine. 2015年4月;11(3):499-509. doi: 10.1016/j.nano.2014.12.002.)根據本發明的 LATS 抑制劑之其他使用方法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中,可直接向眼睛表面直接添加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以實現細胞群體擴增。舉例而言,若細胞損失不完全,且有剩餘之接種細胞群體打算擴增,則可進行此舉。舉例而言,若患者眼睛中存在剩餘角膜緣幹細胞,或患者之角膜中存在剩餘角膜內皮細胞,則視情況而定。舉例而言,此可藉由在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的適於眼部使用之調配物中製備如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且藉由滴眼劑施加至眼睛來實現。或者,在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的適於眼部使用之調配物中的如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可眼內施用,例如瘤內施用。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改良或穩定組合物,或促進組合物製備。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生理學上相容之溶劑、分散介質、包衣、抗菌劑及抗真菌劑、等張劑及吸收延遲劑及其類似物。 根據本發明之LATS抑制劑可與眼科可接受之防腐劑、共溶劑、界面活性劑、黏度增強劑、滲透促進劑、緩衝劑、氯化鈉或水形成水性眼用懸浮液或溶液。局部眼科產品可例如分多次劑量形式包裝。因此,可能需要防腐劑來防止在使用期間微生物污染。適合防腐劑包括:氯丁醇、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苯基乙基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山梨酸、聚四級銨-1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試劑。此類防腐劑通常以0.001至1.0 w/v%之含量採用。 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LATS抑制劑可用於在移植之前貯存細胞,例如角膜上皮細胞及角膜緣細胞。在眼庫專家死後解剖之後,角膜在移植之前保存在諸如Optisol或PBS之培養基中。在本發明的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可將LATS抑制劑添加至通常用於角膜移植之溶液中,諸如Optisol或PBS。較佳地,貯藏溶液中的LATS抑制劑之濃度是0.5至100 μM,更佳0.5至25 μM,尤其較佳1至20 μM。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根據式I之LATS抑制劑以約3至10 μM的濃度添加。免疫抑制劑、消炎劑及抗生素試劑 另外或作為替代,使用對細胞群體活體外進行之基因編輯技術,如針對角膜緣幹細胞或角膜內皮細胞所述,以減輕移植細胞對患者的免疫排斥的風險,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可同時或依序與免疫抑制劑及/或消炎劑一起投與。可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消炎劑之標準試劑,包括(但不限於)地塞米松或環孢靈。 抗生素亦可與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例如本文所述之角膜緣幹細胞或角膜內皮細胞)一起向患者投與,諸如抗生素頭孢唑啉及妥布黴素。 當本發明的細胞群體與另一試劑或其他試劑一起投與時,細胞群體及試劑可以任何順序依序或同時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與手術處理一起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角膜緣幹細胞群體與手術處理一起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角膜內皮細胞群體與手術處理一起投與。治療用途 根據本發明的眼部細胞群體可用於治療或預防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中,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包含眼細胞之細胞群體。 根據本發明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可用於治療或預防眼部疾病或病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細胞群體。較佳地,眼部疾病或病症與角膜緣幹細胞缺乏有關。 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可由若干不同病況引起,包括(但不限於): - 化學或熱燒傷或輻射損傷引起的直接幹細胞破壞; - 先天性病況,諸如無虹膜、鞏膜角膜、多發性內分泌瘤; - 自體免疫病症,諸如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或眼部瘢痕性類天疱瘡或膠原蛋白血管疾病; - 慢性非自體免疫發炎性病症,諸如使用隱形眼鏡、乾眼病、紅斑、葡萄球菌性邊緣角膜炎(細菌、真菌及病毒)、翼狀胬肉或贅瘤; - 醫原性的,諸如多次眼部手術後、翼狀胬肉或贅瘤切除、超低溫療法; - 由於藥物療法毒性引起,諸如防腐劑(硫柳汞、苯甲烴銨)、局部麻醉劑、匹魯卡品、β阻斷劑、絲裂黴素、5-氟尿嘧啶、硝酸銀,及引起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之經口藥療法。 (參看:Dry Eye: a practical guide to ocular surface disorders and stem cell surgery. SLACK 2006 - Rzany B, Mockenhaupt M, Baur S等人, J. Clin. Epidemiol. 49, 769-773 (1996))。 臨床實踐中最常遇到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起因為化學性燒傷、無虹膜、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及使用隱形眼鏡。 更佳地,眼部疾病或病症是由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損傷或疾病或病症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化學性燒傷、熱灼傷、輻射損傷、無虹膜、鞏膜角膜、多發性內分泌瘤、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眼部瘢痕性類天疱瘡、膠原血管疾病、使用隱形眼鏡引起的慢性非自體免疫性發炎性病症、乾眼病、紅斑、葡萄球菌性邊緣角膜炎(包括細菌、真菌及病毒性角膜炎)、翼狀胬肉或贅瘤、多次眼部手術後出現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或翼狀胬肉或贅瘤切除或超低溫療法;以及由選自由防腐劑(硫柳汞、苯甲烴銨)、局部麻醉劑、匹魯卡品、β阻斷劑、絲裂黴素、5-氟尿嘧啶、硝酸銀組成之群的藥物療法以及引起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之經口藥物療法產生的藥物療法毒性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 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方法,其藉由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 在一個更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方法,其由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損傷或病症引起:化學性燒傷、熱灼傷、輻射損傷、無虹膜、鞏膜角膜、多發性內分泌瘤、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眼部瘢痕性類天疱瘡、膠原血管疾病、使用隱形眼鏡引起的慢性非自體免疫性發炎性病症、乾眼病、紅斑、葡萄球菌性邊緣角膜炎(包括細菌、真菌及病毒性角膜炎)、翼狀胬肉或贅瘤、多次眼部手術後出現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或翼狀胬肉或贅瘤切除或超低溫療法;以及由選自由防腐劑(硫柳汞、苯甲烴銨)、局部麻醉劑、匹魯卡品、β阻斷劑、絲裂黴素、5-氟尿嘧啶、硝酸銀組成之群的藥物療法以及引起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之經口藥物療法產生的藥物療法毒性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該方法藉由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 在另一更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方法,其由選自由化學性燒傷、無虹膜、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及使用隱形眼鏡組成之群的損傷或疾病或病症引起,該方法藉由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之角膜緣幹細胞群體。 當成人是接受體(移植接受體)時,在根據本發明的治療方法中可向患者投與較佳地超過1000個p63α表現細胞。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在根據本發明的治療方法中可向患者投與1000到100000個p63α表現細胞。 根據本發明的角膜內皮細胞群體可用於治療或預防眼部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較佳地,眼部疾病或病症係與角膜內皮細胞密度降低有關。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眼部疾病或病症是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 更佳地,眼部疾病或病症是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其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泡性角膜病變)、角膜移植失敗、後部多形性角膜營養不良、先天性遺傳性內皮萎縮、X連鎖性角膜內皮營養不良、無虹膜及角膜內皮炎。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眼部疾病或病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泡性角膜病變)以及角膜移植失敗。 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之方法,其藉由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 在一個更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之方法,其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泡性角膜病變)、角膜移植失敗、後部多形性角膜營養不良、先天性遺傳性內皮萎縮、X連鎖性角膜內皮營養不良、無虹膜及角膜內皮炎,該方法藉由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 在另一更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之方法,其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泡性角膜病變)及角膜移植失敗,該方法藉由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可藉由根據本發明的細胞群體擴增方法獲得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 當成人是接受體(移植接受體)時,用於根據本發明的治療方法之角膜內皮細胞層在眼睛中較佳地具有約至少500個細胞/mm2 ,較佳1000至3500個細胞/mm2 ,或更佳2000至約4000個細胞/mm2 的最終細胞密度。實例 提供以下實例以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然而不限制其範疇。本發明之其他變型對於一般技術者而言顯而易見且涵蓋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所用之技術及科學術語均具有與熟習本發明所屬之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的意義。實例 A1 LATS1 生物化學分析法 : 均相時間分辨螢光 ( HTRF ) 分析法 使用HTRF KinEASE-STK S1套組(CisBio,目錄號62ST1PEC)根據製造商說明進行LATS1生物化學HTRF分析法。人類LATS1激酶結構域蛋白購自Carnabio (目錄號01-123),其庇護胺基酸589-1130之催化域,且與人類His標記之MOBKL1A (NP_775-739)共同純化。藉由ECHO液體處置器(Labcyte)將化合物添加至384孔培養盤。接著,將5 μL如下溶液添加至孔(50 mM HEPES、0.01% BSA、100 nM鄰釩酸鹽、1 mM MgCl2、1 mM DTT、0.6 ng/μL LATS1酶(Carnabio,01-123)、2 μM STK1定位助劑(CisBio))中,隨後激酶緩衝液中之5 μL 2 mM ATP (50 mM HEPES、0.01% BSA、100 nM鄰釩酸鹽、1 mM MgCl2、1 mM DTT),且在室溫下培育30分鐘。將10 μL偵測混合物(50 mM HEPES、0.01% BSA、100 nM鄰釩酸鹽、1 mM MgCl2、1 mM DTT、STK抗體-穴狀化合物(CisBio)、抗生蛋白鏈菌素-XL665 (CisBio)、500 μM氟化鉀、50nM EDTA)添加至各孔且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在針對HTRF (665nm/620nm)之Pherastar (BMG Labtech)上對培養盤進行讀數。在化合物之作用使HTRF信號降低50%時,量測IC50 。例示性化合物之LATS1 IC50 值顯示於表1A中。實例 A2 LATS1 生物化學 Caliper 分析實例 1 - 290 人類LATS1激酶結構域蛋白購自Carnabio (目錄號01-123),其庇護胺基酸589-1130之催化域,且與人類His標記之MOBKL1A (NP_775-739)共同純化。將5 μL酶緩衝液、100 nL化合物及5 μL定位助劑緩衝液添加至384孔培養盤中。最終分析反應混合物含有100 mM HEPES,pH7.5、0.1% BSA、0.01% Triton X-100、1 mM DTT、10 mM MgCl2、10 μM原釩酸鹽鈉、10 μM β-甘油磷酸鹽、400 μM ATP、1% DMSO、1.1 nM LATS1酶(Carnabio, 01-123)、1 μM定位助劑FAM-KKLRRTLSVA-COOH (SEQ ID NO: 24) (NanoSyn)。培養盤在25℃下培育3小時。向各孔添加40 μL具有25 mM EDTA之停止緩衝液(NanoSyn)來終止反應。使用基於微流體之Caliper Labchip 3000藥物發現系統(Caliper Life Sciences)電泳分離定位助劑及產物。使用藍色激雷射激發及綠色螢光偵測對培養盤讀數,且用螢光強度定量。當化合物之作用使產物螢光信號降低50%時,量測IC50 。例示性化合物1-290之LATS1 IC50 值顯示於表1A中。實例 A3 LATS2 生物化學 Caliper 分析實例 1 - 290 人類LATS2激酶結構域蛋白購自Carnabio (目錄號01-124),其庇護胺基酸553-1088之催化域,且與人類His標記之MOBKL1A (NP_775-739)共同純化。將5 μL酶緩衝液、100 nL化合物及5 μL定位助劑緩衝液添加至384孔培養盤中。最終分析反應混合物含有100 mM HEPES,pH7.5、0.1% BSA、0.01% Triton X-100、1 mM DTT、10 mM MgCl2、10 μM原釩酸鈉、10 μM β-甘油磷酸鹽、400 μM ATP、1% DMSO、1.1 nM LATS2酶(Carnabio, 01-124)、1 μM定位助劑FAM-KKLRRTLSVA-COOH (SEQ ID NO: 24) (NanoSyn)。培養盤在25℃下培育3小時。向各孔添加40 μL具有25 mM EDTA之停止緩衝液(NanoSyn)以終止反應。使用基於微流體之Caliper Labchip 3000藥物發現系統(Caliper Life Sciences)電泳分離定位助劑及產物。使用藍色激雷射激發及綠色螢光偵測對培養盤讀數,且用螢光強度定量。當化合物之作用使產物螢光信號降低50%時,量測IC50 。例示性化合物1-290之LATS2 IC50 值顯示於表1A中。 表1A:針對LATS1及LATS2之抑制活性 n.d. 意謂未測得實例 A16 LATS1 生物化學 Caliper 分析實例 291 - 327 如下進行LATS1生物化學Caliper分析法。 人類LATS1激酶結構域蛋白購自Carnabio (目錄號01-123;批次15CBS-0098D)。人類LATS1,催化域[寄存編號NP_004681.1之589-1130(端)胺基酸]使用桿狀病毒表現系統與人類His標記之MOBKL1A [寄存編號NP_775739.1之1-216(端)胺基酸]共表現為N末端GST-融合蛋白(90 kDa)。GST-LATS1藉由使用麩胱甘肽瓊脂糖凝膠層析法純化。受質(Fluo-SGKtide;用於LATS1之肽;批號BS-41067)具有以下序列:5-Fluo-Nva-KKRNRRLSVA-醯胺(SEQ ID NO: 27) x TFA且購自Biosyntan。 反應在含有50mM Hepes pH 7.5;0.02% Tween20;0.02% BSA;1mM DTT;10uM Na3VO4及10mM β-甘油磷酸酯及新鮮添加之1mM MgCl2以及qsp H2O之反應緩衝液中進行。 反應緩衝液中之受質溶液(2×濃度)含有300 μM ATP及4 μM Fluo-SGKtide。 反應緩衝液中之激酶溶液(2×濃度)含有20nM LATS1激酶。 4.5 μL 2×濃度激酶溶液、50 nL 1.8 mM化合物及4.5 μL受質溶液添加至來自Greiner的黑色小體積384孔培養盤且在32℃下培育1小時。向各孔添加含有100mM Hepes pH 7.5;5% DMSO;0.1% 塗佈試劑;10mM EDTA以及0.02% Brij35以及qsp H2 O之15 μL停止緩衝液以終止反應。 使用基於微流體之Caliper EZ讀取器系統(Caliper Life Sciences)使用12滑塊芯片(cat 760404)將受質及產物電泳分離。在含有0.1%塗佈試劑CR3及0.5%塗佈試劑CR8 (Perkin Elmer)的塗佈緩衝液(idem停止緩衝液)中進行分離。 使用在488 nm激發且在520 nm偵測之LED對培養盤進行讀數,定量螢光強度。當化合物之作用使產物螢光信號降低50%時,量測IC50 。例示性化合物291-327之LATS1 IC50 值顯示於表1D中。 1D . 針對 LATS1 之抑制活性 實例 A16 :小鼠肝臟祖細胞增殖分析法 增殖分析由藉助於高含量成像方法量測化合物誘發之肝祖細胞(HPC)三維生長成小胞器組成。祖細胞自C57BL/6野生型小鼠分離且如所述擴增(Lu, W. Y.等人, Nat. Cell Biol. 17, 971-983 (2015))。細胞儲存於液氮中,需要時解凍且使用以下方案測試: HPC是自其膠原蛋白I塗佈之培養容器(Corning;目錄號354487)採集,使用CEDEX細胞計數器(Roche)計數且評定活力。離心之後,將12,000,000個細胞重新懸浮於2 ml威廉姆斯E培養基(William's E Medium) (Life Technologies;目錄號22551089),其補充有10%胎牛血清(Amimed;目錄號2-01F10-l);1%青黴素/鏈黴素(Sigma;目錄號15140-122);17.6 mM NaHCO3 (Sigma;目錄號S8761);20 mM HEPES (Gibco;目錄號H3375);10 mM菸鹼醯胺(Sigma;目錄號N0636-100);14 mM葡萄糖(Sigma;目錄號G7021);1 mM丙酮酸鈉(Sigma;目錄號TMS-005);自儲備溶液(Sigma;目錄號l3148)稀釋100倍的胰島素轉鐵蛋白硒(ITS);100 nM 地塞米松(Sigma;目錄號D4902);0.2 mM抗壞血酸(Sigma;目錄號A7506-100G);10 ng/ml重組人類IL-6 (Preprotech;目錄號200-06);10 ng/ml鼠類HGF (Preprotech;目錄號315-23;批次0711S527);10 ng/ml鼠類EGF (Preprotech;目錄號315-09;批次0217179-1)。將6 mL基質膠(Corning;目錄號354277;批次:5187006)添加至細胞/培養基溶液,因此最終細胞濃度是25%培養基及75%基質膠中1,500,000個HPC/mL。使用Star施配器(Hamilton)將5 μl細胞/基質膠懸浮液轉移至透明底96孔分析培養盤(Corning;目錄號356649)之各孔。在37℃及5% CO2 下培育20分鐘之後使基質膠聚合,在頂部分配45 µl細胞培養基。 在化合物源培養盤中,將300 µl細胞培養基分配至溶解於90% DMSO中的1.2 µl化合物上。適當混合之後,使用CyBi Well (CyBio)將50 µl化合物溶液轉移至分析培養盤。各化合物在8點濃度曲線中測試,在各濃度之間稀釋係數為3.16。測試之最大化合物濃度是20 µM且最低為9 nM。分析培養盤在37℃及5% CO2 下培育4天。 在培育之後,胞器用含有4%三聚甲醛(Electron Microscopy Sciences;目錄號15714-S)之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PBS) (Gibco;目錄號10010-015)固定且自儲備溶液1/5000倍稀釋Hoechst 33342 (Life Technologies;目錄號H3570)來染色細胞核。培養盤在室溫下培育90分鐘且用300 µl含有1%青黴素/鏈黴素之PBS洗滌一次。 使用CV7000影像儀(Yokogawa)以10倍放大倍數使用明視野燈(燈功率:10%;曝光時間:20ms)及405奈米雷射(雷射功率:100%;曝光時間200ms)對培養盤成像。每孔獲取四個不同圖像且用Yokogawa圖像分析軟體(YAS)分析。用於測定胞器尺寸之輸出特徵是對孔取平均值的每個胞器細胞核數目平均值。每個胞器的細胞核數目平均值(x)使用以下計算根據中性對照處理(DMSO)標準化:[xn = +100 (x - NC) / NC]。中性對照組標準化資料用於自動曲線擬合以推導出每種化合物之曲線參數,包括AC50值。 小鼠肝祖細胞增殖分析法容易用於測試化合物是否有效誘導肝祖細胞增殖。特定本發明化合物在小鼠肝祖細胞增殖分析法中測試且發現其EC50 值小於20 µM,例如發現實例48a及58分別具有0.26及0.84 µM的EC50 值。本發明之特定其他化合物在小鼠肝祖細胞增殖分析法中測試且發現其EC50 值大於20 µM,例如實例303。pYAP HTRF 分析法 ( HaCaT 細胞 ) 使用磷酸基-YAP (SER127) 10000測試套組(CisBio,目錄號64YAPPEH) 根據製造商說明進行pYAP HTRF分析。簡言之,HaCaT細胞以1.1×106 個細胞/mL懸浮於DMEM (無酚紅) +10%具有青黴素-鏈黴素-麩醯胺之FBS中。將5 µL細胞分配至組織培養物處理之1536孔白色實心底培養盤(5500個細胞/孔),且在37℃下培育48小時。將50 nL測試化合物使用Pintool (GNF)轉移至含有HaCaT細胞的分析培養盤中且培育2小時。溶解緩衝液(CisBio)添加至分析孔中且在室溫下培育5分鐘,隨後添加2 µL偵測抗體(各pYAP d2 ab及pYAP穴狀化合物抗體儲備液的1:40倍稀釋液)。培養盤在室溫下培育隔夜(20小時)且用金屬蓋覆蓋。在針對HTRF (665 nm/620 nm)之Pherastar (BMG Labtech)上對培養盤進行讀數。在化合物之作用使HTRF信號降低50%時,量測IC50YAP 移位分析法 ( HaCaT 細胞 ) 將HaCaT細胞以0.4×106 個細胞/ml懸浮於DMEM +10%具有青黴素-鏈黴素-麩醯胺之FBS中。將50 µl細胞分配至384孔透明底分析培養盤(20,000個細胞/孔)中,且在37℃下培育隔夜。使用ECHO (Labcyte)將100 nL測試化合物轉移至含有HaCaT細胞的分析孔中。在37℃下培育24小時之後,將7 µL 32% PFA分配至各孔中且在室溫下培育45分鐘。培養盤用PBS洗滌3次,每孔留下20 µL PBS,接著在室溫下用PBS中0.1%Triton及1.5% BSA處理45分鐘。培養盤用PBS洗滌5次,留下每孔20 µL PBS。向每孔添加20 µL 1:1000一級YAP ab (Santa Cruz Biotechnology,目錄號63.7)及具有1.5% BSA之PBS中PBS1:1500 Draq5且在室溫下培育4小時。PBS洗滌3次之後,每孔留下20 µL PBS,在室溫下每孔與20 µL 1:2000 AlexaFluor 488_A21202二級抗體(Molecular Probes)一起培育4小時。培養盤用PBS進一步洗滌3次,密封且在高含量Opera成像系統(珀金埃爾默)上成像。 表1B. YAP磷酸化及YAP細胞核移位之抑制劑 n.d. 意謂未測得目標識別 針對MST1/2或LATS1/2之siRNA轉染至人類HaCaT細胞中。四十八小時後,細胞用1 µM岡田井酸處理兩小時以改善pYAP信號。細胞溶解物進行下文所述之針對pYAP (Ser127)的西方墨點分析。實驗結果報導於圖33A至33C中。西方墨點分析 細胞溶解物(每泳道25 µg)與XT樣品緩衝液及還原劑(Bio-Rad)混合,藉由4-12%梯度SDS標準預製凝膠(Bio-Rad)分離,且轉移至硝化纖維素膜(Bio-Rad)。蛋白質藉由使用加強之化學發光套組(ThermoFisher)用初級抗體及辣根過氧化酶結合之二級抗體偵測。所用一級抗體是抗pYAP抗體(Cell Signaling,目錄號13008S)及抗ACTIN抗體(Abcam,目錄號ab8227)活體內藥效動力學 ( PD ) 8-10週大雄性C57BL6小鼠(Envigo)用於活體內PD研究。使用無菌手術6 mm穿孔活組織檢查工具在麻醉小鼠的背部製造兩個全厚度切除傷口。LATS抑制劑在49.5% 丙二醇/0.5% Tween80/49% PBS/1% HPMC中調配,且以3 µL給藥體積局部投與。傷口區域用黏著劑敷料(Tegaderm)覆蓋。接著用自黏繃帶包裹動物。兩次日劑量之後,最後一次給藥7小時之後使用剪刀收集傷口邊緣的皮膚樣品(2 mm環形樣品)。 採集之樣品使用RNeasy套組(Qiagen)根據製造商說明進行RNA萃取。在PTC-200 peltier熱循環儀(MJ Research)及ABI PRISM 7900HT序列偵測系統(Applied Biosystems)上進行兩步驟TaqMan RT-PCR分析。使用高容量cDNA Archive套組(Applied Biosystems)根據製造商說明合成cDNA。使用TaqMan Universal Master mix(Applied Biosystems)及Cyr61Gapdh 探針(Applied Biosystems)根據製造商說明進行TaqMan分析。目標基因之mRNA表達水準根據GAPDH mRNA水準標準化,且使用SDS 2.0軟體(Apple BioSosies)分析資料來計算相對RNA量。 全部動物研究在Genomics Institute of the Novartis Research Foundation (GNF)進行。實驗方案遵守動物福祉法規(animal welfare regulations)且由GNF的機構動物護理及使用委員會(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批准。 所得相對Cyr61 /Gapdh 表現水準針對測試化合物濃度在圖34中繪製成柱狀圖。活體內組織結構及 Ki67 染色 7週大雄性C57BL6小鼠用於活體內組織結構研究。LATS抑制劑在70% PG/30% EtOH中調配,且以25 µL (每次給藥250 µg)給藥體積局部投與至刮毛的背部表面。在每天兩次給藥持續3天後,收集皮膚樣品,對Ki67(Thermo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RM-9106)進行免疫組織結構染色。肉眼觀察切片,且藉由內部成像算法計數Ki67陽性細胞。Ki67染色之代表性顯微照片顯示於圖35A中。未經處理及經處理之小鼠皮膚細胞中Ki67陽性細胞的豐度繪製成圖35B中之散佈圖。pYAP HTRF 分析法 ( JHH - 5 細胞 ) pYAP HTRF分析法使用化合物處理之JHH-5細胞(Fujise等人,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0年10月;37(5):457-60)進行,其用磷酸基-YAP (Ser127) 50000測試套組(CisBio目錄號64YAPPEI)根據製造商說明分析。簡言之,JHH-5細胞以0.48×106 個細胞/ml懸浮於不具有酚紅之威廉姆斯E培養基(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Gibco目錄號A1217601)中,其補充有10體積%熱不活化胎牛血清(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Gibco目錄號16140071)及各100 U/ml之青黴素-鏈黴素(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Gibco目錄號15140122)。將細胞分配至384孔透明底培養盤(50ul/孔,每孔24000個細胞,Greiner目錄號781091)中,且在37℃下在細胞培養物培育箱中培育24小時。使用Echo550 (Labcyte)音波施配器(50 nl/孔)將測試化合物轉移至含有JHH-5細胞之培養盤中,隨後在37℃下培育2小時。溶解緩衝液(CisBio套組目錄號64YAPPEI之部分)以四倍濃縮物形式添加至分析培養盤(對應於16 μl/孔)且在室溫下在攪拌下培育30分鐘。溶解產物自培養盤轉移至白色低體積384孔分析培養盤(12 μl/孔,Greiner目錄號784075),隨後添加3 μl/孔偵測抗體(CisBio套組目錄號64YAPPEI之部分:各pYAP d2抗體及pYAP穴狀化合物抗體儲備溶液的1:40倍稀釋液)。密封培養盤且在室溫下避光培育隔夜(18小時)。在EnVision盤讀取器(Perkin Elmer)上以665 nm及620 nm發射波長讀取培養盤。根據製造商方案中規定,每孔之HTRF信號比x計算為[x=信號(665nm)/信號(620nm)×10000]。每孔之信號比x根據有效對照組及中性對照組處理(DMSO)標準化,評分中位NC為0%且中位AC為-100%來根據以下計算每孔之標準化信號比xn:[xn = ±100 (x - NC) / (AC - NC)]。對照組標準化資料用於自動曲線擬合以推導出每種化合物之曲線參數,包括AC50值。YAP 細胞核移位分析 ( JHH - 5 細胞 ) YAP細胞核移位分析法使用化合物處理之JHH-5細胞進行(Fujise等人,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0年10月;37(5):457-60),其在抗YAP1抗體染色之後藉由高含量成像分析。簡言之,JHH-5細胞以0.48×106 個細胞/ml懸浮於不具有酚紅之威廉姆斯E培養基(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Gibco目錄號A1217601)中,其補充有10體積%熱不活化胎牛血清(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Gibco目錄號16140071)及各100 U/ml之青黴素-鏈黴素(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Gibco目錄號15140122)。將細胞分配至384孔透明底培養盤(50ul/孔,每孔24000個細胞,Greiner目錄號781091)中,且在37℃下在細胞培養物培育箱中培育24小時。使用Echo550 (Labcyte)音波施配器(50 nl/孔)將測試化合物轉移至含有JHH-5細胞之培養盤中。在37℃下培育4小時之後,將12.5 μl 20% PFA儲備溶液(Electron Microscopy Sciences目錄號15713S)分配至各孔中,最終濃度為4體積%且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將培養盤用TBS (由十倍濃縮物製備,Sigma Aldrich目錄號T5912)洗滌,接著在室溫下用0.1體積% Triton X-100溶液(Sigma Aldrich目錄號93443)在DPBS中透化15分鐘。培養盤另外用TBS洗滌,隨後以含3 w/v% BSA之DPBS (自35%儲備溶液製備,Sigma Aldrich目錄號A7979)中的1:500倍稀釋液向各孔添加抗YAP1抗體(Novus Biologicals目錄號NB110-58358)且在4℃下培育隔夜。在移除一級抗體溶液且用TBS洗滌之後,各孔在室溫下用結合至Alexa Fluor 647的山羊抗家兔二級抗體(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A-21244)於補充有以1:10000倍稀釋的Hoechst 33342溶液(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3570)的含3 w/v% BSA之DPBS (自35%儲備溶液製備,Sigma Aldrich目錄號A7979)中的1:1000倍稀釋液培育2小時。培養盤再用TBS洗滌,接著密封且在IN Cell Analyzer高含量分析系統(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上成像。藉由使用CellProfiler圖像分析軟體(Carpenter等人, Genome Biol. 2006;7(10):R100)比較Hoechst細胞核染色與總胞內YAP Alexa Flour 647染色,產生對應於細胞核YAP之信號。細胞核YAP信號x根據有效對照組及中性對照組處理(DMSO)標準化,評分中位NC為0%且中位AC為+100%來根據以下計算每孔之標準化細胞核YAP信號xn:[xn = ±100 (x - NC) / (AC - NC)]。對照組標準化資料用於自動曲線擬合以推導出每種化合物之曲線參數,包括AC50值。小鼠之活體內處理 全部動物研究均根據聯邦、州、地方及公共機構指導原則進行,該指導原則管控實驗室動物在研究中的使用。雄性C57BL/6J小鼠(8-10週大)購自Jackson Labs (Bar Harbor, ME)。實例46針對經口給藥以3 mg/ml調配,且實例261以1 mg/ml在甲基纖維素:Tween80:水(0.5:0.5:99)懸浮液中調配。任一化合物之單次經口劑量是10 mL/kg體重。在深度麻醉(異氟烷)下,在給藥後2小時(用於mRNA分析)或在給藥後24小時(用於免疫組織化學)收集血液及肝臟組織。肝臟組織中之磷酸基 - YAP ( pYAP ) HTRF 將冷凍肝臟組織蛋白酶抑制劑(Sigma-Aldrich,目錄號P8340)與Phosphosafe萃取緩衝液(Novagen,目錄號71296-3)中之1:50倍溶液一起轉移至溶解基質試管(MP,目錄號6913-500)中,且使用FastPrep-24 (MP biomedicals)均質化。混合物在冰上保存20分鐘,接著在14000 rpm下離心20分鐘。清液層轉移至新試管中。根據製造商方案使用BCA蛋白質分析套組(Pierce目錄23227)量測蛋白質濃度。將所有樣品標準化成180 μl總體積Phosphosafe中最終濃度5 μg/μl,且塗鋪在96孔培養盤中用於HTRF分析。pYAP藉由HTRF使用磷酸基-YAP (SER127) 50000測試套組(Cisbio,目錄號64YAPPEI)分析。在384孔分析培養盤(12 µL/孔)的重複孔中分析單獨萃取緩衝液(Phosphosafe)或Phosphosafe與HTRF溶解緩衝液(Cisbio)之1:1混合物中的小鼠肝臟溶解物。按總蛋白含量(每孔每種樣品30-60 μg)計,各樣品使用相同輸入量。添加各自在偵測緩衝液(Cisbio)中1:40倍稀釋的偵測抗體磷酸基-YAP d2及磷酸基-YAP穴狀化合物(3 µL/孔,各抗體最終稀釋1:200倍),此後密封培養盤且在室溫下避光隔夜培育(18小時)。在EnVision (PerkinElmer)上以發射波長665 nm及620 nm讀取培養盤。根據製造商方案中規定,HTRF信號比計算為信號(665nm)/信號(620nm)) × 10000。處理組曲線圖中各溶解產物樣品使用一個HTRF信號值(重複孔的平均值)。例示性化合物之JHH-5細胞中pYAP EC50 值顯示於表13中。 13 . JHH5 細胞中 YAP 磷酸化的抑制 n.d. 意謂未測得定量 RT - PCR 使用TRIzol方法根據製造商說明(Life Technologies),在RNAlater試劑(Qiagen)中儲存之後,自組織分離總肝臟RNA。藉由定量RT-PCR使用TaqMan基因表現分析法及試劑根據標準方案(Applied Biosystems)量測相對mRNA豐度。用於YAP目標基因之小鼠探針是CTGF (Mm01192933_g1)及Cyr61 (Mm00487498_m1)。使用小鼠GAPDH作為內部對照(探針4351309)。mRNA的相對改變藉由ΔΔCt法計算。化合物處理之基因表現改變表示為相對於媒劑組之倍數變化。Ki67 之免疫組織化學 ( IHC ) 肝臟組織在10%中性緩衝福馬林中固定24-48小時。藉由標準程序處理及包埋於石蠟中。區段切割成5 μm厚度且使用Ventana自動化系統染色。小鼠Ki67的一級抗體為家兔IgG (Bethyl Labs)。使用HALO平台藉由圖像分析定量Ki67陽性肝細胞。每隻動物分析至少3個來自內葉中部的區段。 表1C.小鼠中化合物處理之結果 單次經口給予LATS激酶抑制劑之後,YAP目標基因CTGF及Cyr61之mRNA增加2小時且Ki67免疫組織化學(IHC)指示之增殖增加24小時。值表示為相對於媒劑組的倍數變化(平均值 +/- SEM)。實例 A4 人類角膜緣上皮細胞分離 研究同意之屍體人類角膜是自眼庫獲得。將角膜緣邊緣解剖且在1.2 mg/ml分散酶溶液中在37℃下部分解離2小時,隨後在TrypLE (Life Technologies)中10分鐘。接著小心地自部分解離之角膜緣邊緣切出角膜緣隱窩,且藉由離心沖洗。以此方式獲得之細胞用於下文實例A5-A14中。實例 A5 細胞至 LATS 抑制劑之暴露及胞內 YAP 分佈之量測 將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玻璃底黑色壁24孔培養皿中的角膜緣上皮細胞細胞培養基(DMEM F12,補充有10%人類血清及1.3 mM氯化鈣),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或49或補充於DMSO中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此等條件下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24小時。 為了量測LATS抑制劑對下游目標YAP之作用,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分析胞內YAP分佈。細胞培養物用4% PFA固定20分鐘,透化且在0.3% Triton X-100 (Sigma-Aldrich)及3%驢血清於PBS中之阻斷溶液中阻斷30分鐘。細胞接著在4℃下用阻斷溶液中的一級抗體標記12小時。所用一級抗體為來自Santa Cruz Biotechnology之抗YAP。樣品在PBS中洗滌三次且1:500倍稀釋的驢培養之二級抗體Alexa Fluor 488 (Molecular Probes)在室溫下施用30分鐘。陰性對照為忽略之一級抗體(資料未顯示)。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觀測螢光。 未使用LATS抑制劑培養的LSC之細胞核(DMSO對照組)中僅觀測到弱YAP免疫染色。暴露於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或49之LSC的細胞核中,YAP免疫染色更強(資料未顯示)。實例 A6 細胞至 LATS 抑制劑之暴露及 YAP 磷酸化之量測 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在37℃下使用阿庫酶自培養皿剝落10分鐘,細胞懸浮液藉由離心沖洗且塗鋪於6孔培養盤(Corning)中補充有10%人類血清及1.3 mM氯化鈣之DMEM F12中,且在不使用LATS抑制劑化合物之情況下培養2-4天。 培養基接著置換為新鮮角膜緣上皮細胞培養基(補充有10%人類血清及1.3 mM氯化鈣之DMEM F12),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或49或補充於DMSO中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此等條件下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1小時。 為了量測LATS抑制劑對下游目標YAP之作用,藉由如下西方墨點量測YAP磷酸化水準。藉由胰蛋白酶解離及離心獲得細胞離心塊且用PBS洗滌。離心塊用30 μL含有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之RIPA溶解緩衝液(Life Technologies)溶解30分鐘,且每10分鐘渦旋一次。細胞碎片接著在4℃下在14k rpm下粒化15分鐘且收集蛋白質溶解產物。使用micro BCA套組(Pierce)定量蛋白質濃度。將15 μg總蛋白裝載於4-20% TGX凝膠(BioRad)之各孔中且根據製造商說明進行西方墨點法。膜用磷酸基-YAP (ser127) (CST,1:500)或總Yap (Abnova, 1:500)抗體探測且使用肌動蛋白(Abcam)標記作為內參照。膜用HRP結合之二級抗體染色,沖洗且使用ChemiDoc系統(Biorad)根據製造商說明成像。 西方墨點分析(參看圖1)顯示化合物實例編號133及49皆引起人類LSC中YAP磷酸化水準降低。此等結果表明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及49可激活人類LSC中的YAP信號傳導。實例 A7 細胞表現型的人類角膜緣幹細胞群體擴增及免疫組織化學觀測 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24孔培養盤(Corning)中的角膜緣上皮細胞培養基(DMEM F12,補充有10%人類血清及1.3 mM氯化鈣)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的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或49或補充於DMSO中作為陰性對照。在未經繼代即分離之後,細胞首先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6天(圖2A、2B及2C)。 為了評估化合物使能夠在兩次繼代之後LSC擴增的能力,使LSC繼代且在化合物實例49存在下培養兩週以使能夠擴增(圖2D)。藉由在37℃下用阿庫酶處理培養物10分鐘,藉由離心沖洗細胞懸浮液且將細胞塗鋪於補充有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49的新鮮LSC培養基中,使角膜緣幹細胞(LSC)繼代, 為了觀測表現p63α之經擴增細胞群體,此藉由如下免疫組織化學量測。細胞培養物用4% PFA固定20分鐘,透化且在0.3% Triton X-100 (Sigma-Aldrich)及3%驢血清於PBS中之阻斷溶液中阻斷30分鐘。細胞接著在4℃下用阻斷溶液中的一級抗體標記12小時。所用一級抗體為來自細胞信號傳導之p63α。樣品在PBS中洗滌三次且1:500倍稀釋的驢培養之二級抗體Alexa Fluor 488 (Molecular Probes)在室溫下施用30分鐘。用1:500倍稀釋之人類細胞核抗原抗體(Millipore)對細胞進行複染,以標記培養物中的全部細胞且確認其人類身分。陰性對照為忽略之一級抗體(資料未顯示)。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觀測螢光。 圖2A顯示在生長培養基及DMSO存在下,僅少數分離之細胞附著於培養皿且存活至多6天。大部分細胞表現人類細胞核標記物,但極少表現p63α。相比之下,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 (圖2B)及化合物實例編號49 (圖2C)存在下,細胞形成菌落及表現p63α。此結果指示LATS抑制劑提高p63α陽性表現型之細胞群體的擴增。圖2D:使細胞傳代且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9存在下培養兩週,使細胞群體擴增且形成表現p63α之匯合培養物。實例 A8 人類角膜緣幹細胞群體擴增及其量測 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48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XVIVO15培養基(Lonza)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如下表2及3中所列)或補充於DMSO中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 對於各化合物,產生兩組培養物。在自角膜分離之細胞已連接至細胞培養皿之後(通常細胞塗鋪之後24小時),第一組培養物在室溫下在4% PFA中固定20分鐘。在培養兩次繼代之後,第二組培養物在室溫下在4% PFA中固定20分鐘。當其達到90-100%匯合時,細胞繼代。 為了觀測表現p63α之經擴增細胞群體,此藉由如下免疫組織化學量測。固定之細胞培養物透化且在0.3% Triton X-100 (Sigma-Aldrich)及3%驢血清於PBS中之阻斷溶液中阻斷30分鐘。細胞接著在4℃下用阻斷溶液中的一級抗體標記12小時。所用一級抗體為來自細胞信號傳導之p63α。樣品在PBS中洗滌三次且1:500倍稀釋的驢培養之二級抗體Alexa Fluor 488 (Molecular Probes)在室溫下施用30分鐘。細胞核接著在室溫下在0.5 μM Sytox Orange (ThermoFisher)於PBS中之溶液中標記5分鐘。 為了評估p63α陽性細胞之百分比,計數抗p63α抗體標記之細胞的數目且藉由計數Sytox Orange染色之細胞核數目來測定細胞總數。接著藉由計算亦表現p63α的Sytox-orange陽性細胞核之百分比來測定p63α陽性細胞之比例。 為了評估細胞擴增比,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計數細胞核。接著藉由計算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與接種細胞群體的比率來測定擴增因子。 下表中之結果指示LATS抑制劑使細胞群體擴增。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57至97%細胞表現p63α陽性表型。 2 3 實例 A9 siRNA 阻斷人類角膜緣細胞中 LATS1 LATS2 的基因表現 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24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XVIVO15培養基(Lonza)中。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藉由轉染(脂質體轉染,使用RNAiMax, Thermofisher)阻斷LATS1及LATS2基因表現。細胞培養盤之各孔用0.5 μg目標各基因之4種siRNA的池轉染。用於此研究中之siRNA是Qiagen's LATS1 siRNA SI00067172及LATS2 siRNA SI00106925。零亂siRNA根據製造商方案(Qiagen)用作陰性對照組。 為了量測細胞增殖,在用LATS1及LATS2 siRNA或零亂siRNA對照組轉染48小時之後,根據製造商說明(Life Technologies)進行EdU染色。細胞核用Sytox Orange標記。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觀測EdU及Sytox Orange螢光以量測EdU陽性細胞核之百分比。 圖3顯示當阻斷LATS1及LATS2基因表現時,EdU陽性細胞的百分比增加,顯示阻斷LATS基因表現導致細胞增殖。實例 A10 標記物 DeltaN - p63 α / β / γ ABCG2 C / EBP δ 人類角膜緣幹細胞群體擴增及免疫組織化學觀測 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48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XVIVO15培養基(Lonza)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49及化合物實例133)或補充於DMSO中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8至10天。 為了觀測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表現通常表示為角膜緣幹細胞之標記物,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如下量測細胞表現DeltaN-p63 α/β/γ、ABCG2及C/EBP δ之能力。細胞培養物用4% PFA固定20分鐘,透化且在0.3% Triton X-100 (Sigma-Aldrich)及3%驢血清於PBS中之阻斷溶液中阻斷30分鐘。細胞接著在4℃下用阻斷溶液中的一級抗體標記12小時。所用一級抗體是p63α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ABCG2 (EMD Millipore)及C/EBPδ (Abcam)、細胞角蛋白15、細胞角蛋白12 (Abcam)。樣品在PBS中洗滌三次且1:500倍稀釋的驢培養之二級抗體Alexa Fluor 488 (Molecular Probes)在室溫下施用30分鐘。細胞核接著在室溫下在0.5 μM Sytox Orange (ThermoFisher)於PBS中之溶液中標記5分鐘。接著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觀測樣品。 結果指示(參看圖4)補充有單獨DMSO之XVIVO培養基(無LATS抑制劑化合物)中培養的細胞通常不表現通常表現為LSC的標記物。相比之下,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之細胞表現通常表現為LSC的標記物。實例 A11 人類角膜緣幹細胞分化成角膜上皮細胞 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48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XVIVO15培養基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9、47、12或261或補充於DMSO中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8至10天。 接著進行分析以確定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擴增之p63α陽性LSC群體是否保留分化成角蛋白-12陽性角膜上皮細胞之能力,此為接收LSC移植之患者恢復角膜清晰度所需。 為了促進LSC分化成角膜上皮細胞,培養基換為不具有血清或LATS抑制劑之DMEM (Invitrogen)且培養細胞4-8天。為了觀測LSC分化成角膜上皮細胞,細胞培養物用4% PFA固定20分鐘,透化且在0.3% Triton X-100 (Sigma-Aldrich)及3%驢血清於PBS中之阻斷溶液中阻斷30分鐘。細胞接著在4℃下用阻斷溶液中的一級抗體標記12小時。所用一級抗體是p63α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及細胞角蛋白12 (Abcam)。樣品在PBS中洗滌三次且1:500倍稀釋的結合至Alexa Fluor 488或Alexa Fluor 647的驢培養之二級抗體(Molecular Probes)在室溫下施用30分鐘 接著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觀測樣品。 結果指示培養物維持於LATS抑制劑存在下,接著誘導分化,含有p63α陽性細胞簇與p63α陰性但角蛋白-12陽性細胞簇鄰接之區域(圖5)。因此,當在適當條件下時,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擴增之角膜緣細胞可分化成角蛋白-12-陽性細胞。實例 A12 LSC 生物基質製劑傳遞至家兔眼睛 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家兔模型 藉由上皮細胞清創及用1M氫氧化鈉溶液浸泡之沃特曼紙(Whatman paper)消融角膜緣幹細胞(LSC),在NZA家兔之右眼中單側產生角膜緣幹細胞缺乏(LSCD)。角膜緣結膜用絲裂黴素C處理以減少角膜新血管生成。左眼保持完整。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2中擴增之細胞群體如下文所述傳遞。在細胞傳遞之後,家兔接收鎮痛劑處理(前兩週曲馬多(Tramadol) 10 mg/kg PO BID,前兩週美洛昔康(Meloxicam) 0.3 mg/kg PO SID或只要動物顯示眼部不適之跡象)、消炎處理(手術後立即Ancef® (頭孢唑林(cefazolin)) 50 mg球筋膜囊下、第1週Tobrex® 眼用溶液t.i.d且此後b.i.d,第一週安比西林(ampicillin) 80 mg/kg/天(40 mg BID))及免疫抑制(第1週環孢靈A (0.5%) top oc. t.i.d且此後b.i.d.,Gentocin®-durafilm® (第1週硫酸慶大黴素及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MERCK) top oc. t.i.d且此後b.i.d.,第1週環孢靈A (5 mg/kg/天) SQ且接著此後½劑量)。 生物基質製劑. 甲基丙烯酸酯化明膠(GelMA)根據此前公佈之方案合成。(Nichol, J. W.等人, Cell-laden microengineered gelatin methacrylate hydrogels. Biomaterials 31, 5536-5544, doi:10.1016/j.biomaterials.2010.03.064 (2010)。簡言之,將20 g豬來源之明膠(目錄號G2500,Sigma)在50℃下在200 ml不含鈣及鎂之PBS (DPBS,目錄號21-031, Corning)中溶解隔夜。在強攪拌下,甲基丙烯酸酐(目錄號276685, Sigma)逐滴添加(約1 ml/min)至明膠溶液中以達到8體積%之濃度。在60℃下在油浴中攪拌混合物3小時,隨後添加200 ml DPBS且隨後再徹底混合15分鐘。使用透析管(15kDa MWCO, Spetrua/Por)在45℃下藉由針對Milli-Q水之透析純化經稀釋之混合物1週以移除甲基丙烯酸。經純化之樣品凍乾且在-80℃下儲存直至進一步使用。 為了製備15% GelMA儲備溶液,將1.5 g冷凍乾燥之GelMA泡沫在37℃下溶解於10 ml預溫熱之DPBS中。在GelMA泡沫完全溶解之後,藉由向GelMA溶液中添加15 mg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亞膦酸鋰(LAP)引入光引發劑。將500 μL 1N NaOH (目錄號BDH-7222-1,VWR)添加至溶液中以將pH調整至中性,隨後使用0.22 μm無菌膜(Millipore)過濾溶液。將最終濾液分離成500 μL等分試樣且儲存於4℃下直至進一步使用。 活體內LSC移植. 將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接種在6孔培養盤(Corning)中的XVIVO15培養基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2。細胞在37℃下在5% CO2 中培養持續兩次繼代(兩週)。 用於移植之細胞懸浮液如下製備。在37℃下使用阿庫酶自培養皿剝落細胞持續10分鐘。細胞接著藉由離心沖洗且再懸浮於16 μL不具有LATS抑制劑之XVIVO15培養基中。 藉由混合16 μL LSC懸浮液或生理食鹽水對照組與8 μL 15% GelMA儲備溶液且隨後將全部混合物添加至支撐性載玻片上之治療性隱形眼鏡(Lotrafilcon B, Alcon)來製備5% GelMA溶液。最終溶液含有300000個細胞及5% GelMA。使用30mW/cm2之UV強度讀數將UV LED光源(365nm,Hamamatsu)之功率調整至15%。將25秒之短暫UVA曝光用於光聚合過程以將人類LSC生物列印至隱形眼鏡之內表面。在聚合過程之後,負載LSC之隱形眼鏡離體施用至解剖之家兔眼睛或活體內施用至家兔眼睛。 對於離體施用之負載LSC之隱形眼鏡的實驗,在兩小時內在Zeiss落射螢光顯微鏡下觀測樣品。 對於活體內實驗,將負載LSC之隱形眼鏡施用於上文所述的LSCD家兔模型之右眼且進行瞼裂縫合術以使隱形眼鏡在眼表面上保持1週。一週之後,移除隱形眼鏡且使家兔再存活4週。 細胞傳遞之後五週處死家兔,解剖角膜且固定於4% PFA中。將樣品包埋於石蠟中且切片。進行免疫組織化學來偵測角蛋白-12,即角膜上皮細胞標記物及角蛋白-19,即結膜細胞標記物之存在。抗角蛋白12及19一級抗體來自Abcam。使用人類線粒體蛋白確認細胞之人類來源。抗人類線粒體蛋白一級抗體來自Novus。樣品接著用HRP結合之二級抗體(ThermoFisher)染色且在Zeiss顯微鏡下觀測。 結果指示使用GelMA聚合連接至隱形眼鏡之LSC可離體傳遞至家兔眼睛的表面(圖6)。 圖7顯示在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家兔模型中,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12)存在下擴增之LSC群體使用GelMA聚合連接至隱形眼鏡且活體內傳遞至家兔的角膜表面,導致角蛋白-12-陽性角膜上皮細胞再生且藉由移植之眼睛中的角蛋白-19陽性結膜細胞預防結膜化(分別圖7A及B)。相比之下,非移植之家兔眼睛顯示不存在角蛋白-12陽性角膜上皮細胞恢復。實際上,觀測到結膜化之跡象,如角蛋白-19染色的存在所示(分別為圖7C及D)。 圖8顯示恢復移植之眼睛的角膜上皮細胞的細胞是人類的,如存在人類線粒體蛋白所證實(圖8A)。相比之下,非移植之眼睛的眼表面不呈現人類線粒體蛋白染色(圖8B)。實例 A13 使用 TISSEEL 離體傳遞 LSC 為了製備TISSEEL (Baxter,目錄號NDC 0944-4301-02)工作溶液,遵照製造商說明來復原所供應之成分。可藉由添加滅菌水以達到所需纖維蛋白原濃度來進一步稀釋經復原之纖維蛋白原溶液。凝血酶工作溶液用杜爾貝科氏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Dulbecco's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DPBS, GIBCO,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Waltham, MA)稀釋500倍以獲得1單位/ml溶液。活體外 LSC 傳遞至培養物 . 將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接種在6孔培養盤(Corning)中的XVIVO15培養基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2。細胞在37℃下在5% CO2 中培養持續兩次繼代(兩週)。 用於移植之細胞懸浮液如下製備。在37℃下使用阿庫酶自培養皿剝落細胞持續10分鐘。細胞接著藉由離心沖洗且再懸浮於上述凝血酶工作溶液中且藉由連續稀釋至每毫升100000至每毫升30000000來調整最終細胞密度。 緊接在混合細胞懸浮液與纖維蛋白原溶液之後,將10 μl混合物塗鋪在膠原蛋白塗佈之24孔培養盤的中心且在室溫下培育5分鐘來固化纖維蛋白。在用不具有LATS抑制劑之XVIVO15培養基補充各孔之後,監測全部樣品的纖維蛋白降解及細胞再殖持續2週。結果(圖9)表明TISSEEL成功用於傳遞LSC,且在最初傳遞100k及300k LSC之樣品中,在1週至2週,可覆蓋與人類角膜大小類似之培養區域。離體 LSC 傳遞至人類角膜 . 將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接種在6孔培養盤(Corning)中的XVIVO15培養基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2。細胞在37℃下在5% CO2 中培養持續兩次繼代(兩週)。在傳遞實驗之前一天,細胞根據製造商方案用CellTracker綠色CMFDA染料(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Waltham, MA)標記。 用於移植之細胞懸浮液如下製備。在37℃下使用阿庫酶自培養皿剝落細胞持續10分鐘。細胞接著藉由離心沖洗且再懸浮於上述凝血酶工作溶液中達到每毫升30000000的最終細胞密度。 緊接在混合細胞懸浮液與纖維蛋白原溶液之後,將10 μl混合物塗鋪在人類角膜的中心且在室溫下培育5分鐘來固化纖維蛋白。使用LotraB隱形眼鏡(Air Optix Night and Day,Alcon)覆蓋人類角膜上的LSC-纖維蛋白構築體以模擬真實臨床程序。藉由Nikon螢光立體顯微鏡獲得螢光圖像。資料(圖10)證實TISSEEL成功用於將大量LSC離體傳遞至角膜表面上且LSC-纖維蛋白構築體看起來具有耐受進一步操作的穩固性,諸如施用保護性隱形眼鏡。實例 14A :經生物列印將多個細胞群體傳遞至眼表面成指定圖案 基於如Advanced Materials (2015, DOI: 10.1002/adma.201202024)中所公佈之DOPsL技術建構自定義生物列印機。 用於生物列印之細胞懸浮液如下製備。HEK-293細胞在採集之前用Celltracker綠色CMFDA染料或紅色CMTPX染料(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Waltham, MA)預標記。25 µl細胞懸浮液與25µl 15% GelMA儲備溶液混合達到200000000個細胞/ml之最終細胞密度。 將家兔眼球置於填充有1%低熔點瓊脂糖的皮氏培養皿上,且在生物列印過程之前立即用手術刀小心地清除上皮細胞。接著將細胞-GelMA混合物施用於角膜頂部,在角膜緣上放置聚二甲矽氧烷(PDMS) o形環(Specialty Silicone Products, Inc., Ballston Spa, NY)以防止細胞-GelMA混合物自彎曲的眼表面滴落。 將自定義光圖案(即陰-陽圖案的一半)投射至家兔眼睛頂部的細胞(綠色)-GelMA混合物上4秒,隨後沖洗掉未聚合之混合物。在向同一家兔角膜的頂部施用新細胞(紅色)-GelMA混合物之後,另一光圖案(即陰-陽圖案的另一半)投射至樣品4秒。在成像之前,用PBS沖洗若干次。參看圖11。實例 A15 藉由 LSC CRISPR / Cas9 介導之 β - 2 - 微球蛋白基因缺失降低免疫排斥反應 在下文實例中,藉由CRISPR介導之β-2-微球蛋白基因缺失自LSC表面消除I類HLA表現。 細胞轉染:在LSC分離之後,如實例A4中所述獲得之LSC在35mm皮氏培養皿中在補充有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8a的X-VIVO15培養基中培養八天達到50-60%匯合度。LSC用tracrRNA-crRNA-Cas9 mRNA混合物轉染。為了獲得用於35mm皮氏培養皿尺寸之混合物,組合12.5 μL 10 μM tracrRNA (Dharmacon,目錄號U-002000-20)、12.5 μL 10 μM crRNA靶向人類B2M (Dharmacon,目錄號CR-004366-01)、50 μL 0.1 μg/μL Cas9 mRNA (Dharmacon,目錄號CAS11195)以及15 μL DharmaFECT Duo轉染試劑(Dharmacon,目錄號T-2010-02)且在室溫下培育20分鐘。將混合物逐滴添加至培養皿中之2.5 ml培養基 (補充有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XVIVO15) (w/o抗生素)。為了降低mRNA細胞毒性,向培養基添加0.2 μg/ml B18R (eBioscience,目錄號34-8185-81)。單獨轉染試劑代表轉染陰性對照。 在5% CO2 中在37℃下培育6小時之後,將培養基更換成補充有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新鮮X-VIVO15培養基(w/o抗生素),其包括化合物及B18R。在5% CO2培育箱中72小時之後,細胞1:2繼代且在synthemax塗佈之培養皿上在包括化合物及B18R之LSC培養基(w/o抗生素)中再擴增72小時以獲得更多細胞用於FACS分選。 FACS分析:在5% CO2中,在37℃下,LSC用阿庫酶(ThermoFisher,目錄號A1110501)處理20分鐘。刮擦細胞之後,反應藉由使用含有10%血清之細胞培養基停止且轉移至法爾康管(falcon tube)進行離心步驟(1000 rpm,5分鐘)。抽吸之後,將培養基細胞再懸浮於200 μL FACS緩衝液(PBS/10% FBS)中。 為了分析B2M及HLA-ABC之表現,將5 μL APC小鼠抗人類β2-微球蛋白抗體(Biolegend,目錄號316312)及20 μL PE小鼠抗人類HLA-ABC抗體(BD Bioscience,目錄號560168)添加至細胞懸浮液中且在冰上培育30分鐘。細胞在用FACS緩衝液標記抗體之後洗滌3次,且再懸浮於500 μL FACS緩衝液中。在FACS分選之前,細胞經70 μm過濾器過濾且儲存於冰上直至分選。 為了防止細胞黏附至壁,在分選之前,將收集管用血清填充30分鐘。使用包括化合物及B18R之人類血清增濃之LSC培養基,在BD FACSAria II儀器上將細胞分選至製備之收集管中。使用BD FACSDiva軟體分析FACS資料。 圖12中呈現之結果顯示21% LSC中發生CRISPR介導之B2M缺失及隨後HLA A、B及C消除。由於補充有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XVIVO15培養基能夠高效擴增LSC,因此接著可擴增LSC的21% B2M陰性/HLA A、B、C陰性群體,以產生97%細胞不表現免疫排斥之HLA I類驅動因子的細胞製劑(圖13)。實例 A14 :殘餘化合物估算研究 標準曲線製備 稀釋系列之儲備標準品的濃度為100 μM、10 μM、1 μM、500 nM、100 nM以及0 μM。化合物實例編號48a (DMSO中10 mM)儲備液外加至50%乙腈50%水中來製備尖峰標準品。尖峰標準品用於外加空白培養基樣品。10 μL尖峰標準品添加至90 μL培養基中形成尖峰培養基標準品。10,000 nM、1000 nM、100 nM、50 nM、10 nM及0 nM培養基標準品用於產生化合物實例編號48a標準曲線。 50 μL各培養基樣品用400 μL萃取溶液處理。萃取溶液由乙腈/甲醇(3:1)組成。使用與未知培養基樣品相同的體積及條件提取標準曲線樣品。提取之樣品在10,000 rpm下離心5分鐘。離心之後,將200 μL各樣品清液層轉移至清潔96孔培養盤中。藉由高分辨率LC-MS分析提取之樣品。使用Thermo Xcalibur軟體及Quan Browser產生標準曲線且計算濃度值。使用外部校準方法計算化合物實例編號48a於培養基樣品中之濃度。 LC-MS分析 使用Thermo Ultimate UPLC及Kinetex 2.1 × 50 mM C18 RP管柱(2.6 μm粒子)進行高解析度層析法。由含5 mM乙酸銨之H2O組成的移動相用於緩衝液A,且含0.1%甲酸之乙腈用於緩衝液B。使用標準二元線性梯度進行逆相層析法。此研究使用Thermo Q Exactive質譜儀。將UPLC流出物引導至裝備有ESI離子源的Q Exactive質譜儀。將質譜儀程式化以高分辨率完全掃描模式及MS2模式執行。測試系統 用於LSC清洗之細胞製劑:清洗實驗一式三份進行,其中各樣品含有500000個細胞。全部樣品(僅培養基,具有細胞之培養基,其補充有化合物實例編號48a,及補充有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培養基中之細胞)在37℃培育箱中培養歷時實驗持續時間。用於實驗的培養基是X-VIVO 15。 細胞在補充有3 μM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X-VIVO-15培養基中培養以繼代2次。當培養物達到70%匯合度時,藉由抽吸移除培養基且更換為補充有3 μM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新鮮培養基;細胞再培養六天。第七天,產生以下樣品: 1. 2 ml 「空白」培養基(不補充有化合物) 2. 在化合物存在下培養之2 ml培養基(預洗滌) 3. 各洗滌樣品1-10的2 ml培養基 4. 細胞離心塊(洗滌後) 藉由使用sell lifter (Costar,目錄號3008)收集細胞。 培養基及細胞離心塊樣品使用高分辨率LC-MS分析及定量。 為了評估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殘餘含量,收集細胞離心塊及清液層。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量藉由LC-MS測定。概述預洗滌培養基、洗滌培養基(表4)及細胞離心塊中之化合物實例編號48a濃度之估算(表5)。預洗滌培養基樣品具有最高含量之化合物實例編號48a (約9,830 nM至10,837 nM範圍)。洗滌後離心塊含量具有低但可偵測水準之化合物實例編號48a (nM)。 表4:預洗滌培養基及洗滌培養基中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濃度的估算 BLQ = 定量之下限 表5:細胞離心塊中化合物實例編號 48a 之濃度估算 來自三個培育的預洗滌培養基中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量在9,830-10,838 nM範圍內。洗滌後細胞離心塊中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濃度在19.9-20.8 nM範圍內。洗出後其他化合物實例之殘餘量 對於化合物實例編號12、261及5,使用與化合物實例編號48a相同之方法量測經擴增LSC之殘餘量。 表6細胞離心塊中化合物實例12之濃度估算 表7:細胞離心塊中化合物實例編號261之濃度估算 表8:細胞離心塊中化合物實例編號5之濃度估算 實例 B4 :人類角膜內皮細胞分離 研究同意之屍體人類角膜是自眼庫獲得。角膜內皮細胞(CEC)層及德斯密氏膜(DM)使用手術級反向Sinsky內皮剝離器評分。將DM-內皮細胞層小心地剝離角膜基質且細胞在37℃下使用1 mg/ml膠原蛋白酶自DM解離直至細胞剝落藉由顯微觀測變得顯而易知(45分鐘至3小時)。以此方式獲得之細胞用於下文實例B5-B12、B16中。實例 B5 細胞至 LATS 抑制劑之暴露及胞內 YAP 分佈之量測 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玻璃底黑壁24孔培養皿中的角膜內皮細胞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的人類內皮SF (不含血清)培養基(Invitrogen)),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或化合物實例編號49或補充於DMSO中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此等條件下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24小時。 為了量測LATS抑制劑對下游目標YAP之作用,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分析胞內YAP分佈。細胞培養物用4% PFA固定20分鐘,透化且在0.3% Triton X-100 (Sigma-Aldrich)及3%驢血清於PBS中之阻斷溶液中阻斷30分鐘。細胞接著在4℃下用阻斷溶液中的一級抗體標記12小時。所用一級抗體為來自Santa Cruz Biotechnology之抗YAP。樣品在PBS中洗滌三次且1:500倍稀釋的驢培養之二級抗體Alexa Fluor 488 (Molecular Probes)在室溫下施用30分鐘。陰性對照為忽略之一級抗體(資料未顯示)。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觀測螢光。 如圖14中所示,如YAP免疫螢光染色所指示,在暴露於具有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或實例49之細胞增殖培養基之CEC中,YAP免疫染色較強。此等化合物因此對下游目標YAP之胞內定位具有作用。實例 B6 細胞至 LATS 抑制劑之暴露及 YAP 磷酸化之量測 將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在37℃下用1 mg/ml膠原蛋白酶自培養皿剝落15分鐘,細胞懸浮液藉由離心沖洗且塗鋪於6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角質內皮細胞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培養基(Invitrogen))中且培養2至4天。培養基接著更換成新鮮角膜內皮細胞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培養基(Invitrogen)),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施編號133或實例編號49或不具有化合物的單獨DMSO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此等條件下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1小時。 藉由胰蛋白酶解離及離心獲得細胞離心塊且用PBS洗滌。離心塊用30 μM含有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之RIPA溶解緩衝液(Life Technologies)溶解30分鐘,且每10分鐘渦旋一次。細胞碎片接著在4℃下在14k rpm下粒化15分鐘且收集蛋白質溶解產物。使用micro BCA套組(Pierce)定量蛋白質濃度。將15 μg總蛋白裝載於4-20% TGX凝膠(BioRad)之各孔中且根據製造商說明進行西方墨點法。膜用磷酸基-YAP (ser127) (CST,1:500)或總Yap (Abnova, 1:500)抗體探測且使用肌動蛋白(Abcam)標記作為內參照。膜用HRP結合之二級抗體染色,沖洗且使用ChemiDoc系統(Biorad)根據製造商說明成像。 西方墨點分析顯示化合物實例編號133及49皆引起人類CEC中YAP磷酸化水準降低。用化合物實例編號133及實例編號49處理一小時後在人類CEC中觀測到顯著差異,如圖15a中藉由西方墨點所示。圖15b藉由圖形表示顯示根據β-肌動蛋白標準化之磷酸化YAP水準且圖15c顯示根據總YAP標準化之磷酸化YAP水準。 此等結果表明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及49可激活人類CEC中的YAP信號傳導。實例 B7 人類角膜內皮細胞群體擴增及細胞密度量測 將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在37℃下用100 μL阿庫酶(ThermoFisher)自培養皿剝落持續10分鐘,細胞懸浮液藉由離心沖洗且塗鋪於6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角膜內皮細胞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培養基(Invitrogen))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或實施編號49(在DMSO中稀釋)或不具有化合物之單獨DMSO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 為了量測細胞增殖,遵照製造商說明(Essen Biosciences)使用Incucyte機每3小時進行細胞匯合度即時定量活細胞分析持續10天。 圖16顯示暴露於LATS抑制劑或單獨DMSO之後,細胞群體隨時間的匯合度百分比。儘管人類CEC通常是非增殖性的,但結果顯示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及實施編號49皆可激活此等細胞中之增殖。實例 B8 人類角膜內皮細胞群體擴增及細胞密度量測 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48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X-VIVO15培養基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如表9及10中所列之LATS抑制劑(DMSO中稀釋)或不具有化合物之單獨DMSO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 對於各化合物,產生兩組培養物。在自角膜分離之細胞已連接至細胞培養皿之後(通常細胞塗鋪之後24小時),第一組培養物在室溫下在4% PFA中固定20分鐘。在第一次之後10天,第二組培養物在室溫下在4% PFA中固定20分鐘。 為了量測所有固定培養物中之細胞密度,如下計數每表面積用Sytox Orange(ThermoFisher)染色之細胞核數目:固定之固定細胞培養物在0.3% Triton X-100 (Sigma-Aldrich)溶液中透化。細胞接著在室溫下在0.5 μM Sytox Orange於PBS中之溶液中標記5分鐘。細胞核在Zeiss落謝螢光顯微鏡下計數。接著藉由計算經擴增之細胞群體與接種細胞群體的比率來測定擴增因子。 測試化合物實現之細胞群體擴增由下表9及10顯示。 表9:細胞擴增倍數 表10:活體外內皮細胞密度(細胞/mm2 ) 實例 B9 人類角膜內皮細胞中 siRNA 阻斷 LATS1 LATS2 基因表現 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24孔盤(Corning)中之X-VIVO15培養基(Lonza)中。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藉由轉染(脂質體轉染,使用RNAiMax, Thermofisher)阻斷LATS1及LATS2基因表現。細胞培養盤之各孔用0.5 μg目標各基因之4種siRNA的池轉染。用於此研究中之siRNA是Qiagen's LATS1 siRNA SI00067172及LATS2 siRNA SI00106925。零亂siRNA根據製造商方案(Qiagen)用作陰性對照組。 為了量測細胞增殖,在用LATS1及LATS2 siRNA或零亂siRNA對照組轉染48小時之後,根據製造商說明(Life Technologies)進行EdU染色。細胞核用Sytox Orange標記。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觀測EdU及Sytox Orange螢光以量測EdU陽性細胞核之百分比。 圖17顯示當阻斷LATS1及LATS2基因表現時,EdU陽性CEC的百分比增加,顯示阻斷LATS基因表現導致CEC增殖。實例 B10 人類角膜內皮細胞群體擴增及細胞形態的免疫組織化學觀測 將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24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角膜內皮細胞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培養基(Invitrogen))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9(在DMSO中稀釋)或補充有不具有化合物之DMSO陰性對照。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培養10天。 為了觀測經擴增之細胞群體具有活體內使用所需之細胞形態,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如下量測細胞形成緊密連接之能力。細胞培養物用4% PFA固定20分鐘,透化且在0.3% Triton X-100 (Sigma-Aldrich)及3%驢血清於PBS中之阻斷溶液中阻斷30分鐘。細胞接著在4℃下用阻斷溶液中的一級抗體標記12小時。所用一級抗體為來自Invitrogen之ZO-1。樣品在PBS中洗滌三次且1:500倍稀釋的驢培養之二級抗體Alexa Fluor 488 (Molecular Probes)在室溫下施用30分鐘。細胞在PBS中洗滌三次且細胞核(DNA)用Sytox Orange (567nm,Life Technologies)染色。陰性對照為忽略之一級抗體(資料未顯示)。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觀測螢光。 在培養基及DMSO對照組存在下增殖之CEC顯示功能異常CEC之多態性特徵跡象(圖18A)。暴露於細胞增殖培養基之CEC與LATS抑制劑實例編號49保持正常角膜內皮細胞形態及形成緊密接頭之能力,如藉由緊密連接標記物Zonula Occludens-1 (ZO-1)之免疫螢光染色所示,如圖18B中所示。正常角膜內皮細胞形態及形成緊密連接之能力對於維持角膜內皮功能皆至關重要。實例 B11 人類角膜內皮細胞群體擴增及標記物膠原蛋白 8a2 AQP1 SLC4A11 RPE65 CD31 Na / K ATPase 量測 為了檢驗經擴增之細胞群體活體內表現通常由角膜內皮細胞表現之基因,培養細胞,接著進行RT-PCR分析以量測膠原蛋白8a2、AQP1、SLC4A11、RPE65及CD31之表現水準。亦進行免疫組織化學分析來如下分析Na/K ATP酶及膠原蛋白8a2之水準。 將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24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角膜內皮細胞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培養基(Invitrogen))中,其補充有10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9(在DMSO中稀釋)或補充有不具有化合物之DMSO陰性對照。將細胞在37℃,5% CO2中培養10天。對於陰性對照,在不具有LATS抑制劑之DMEM-F12 (LifeTechnologies)中培養真皮纖維母細胞(Lonza)。 為了進行RT-PCR分析,使用Trizol (Invitrogen)、RNeasy Mini及QIA Shredder (Qiagen)根據製造商方案提取總RNA。使用Nanodrop 100 (Thermo-Fisher Scientific)及Bioanalyzer 2100 (Agilent Technologies)量測RNA品質及量。藉由逆轉錄製備cDNA,且使用7900HT系統(Applied Biosystems)藉由定量RT-PCR評定相對mRNA表現。使用以下循環參數: 1) 50℃持續2分鐘;2) 95℃持續10分鐘;3) 95℃持續15秒;4) 60℃持續1分鐘。步驟3-4重複40次。 量測肌動蛋白mRNA水準且用作內源性對照來標準化基因表現水準且根據下式計算ΔCt值:dCt = 所關注基因之Ct - 內源性對照組之Ct。自Applied Biosystems獲得引子。 如圖19中所示之RT-PCR分析指示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9擴增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活體內表現通常由角膜內皮細胞表現之基因,包括膠原蛋白8a2、AQP1、SLC4A11。細胞不表現眼睛中存在的其他上皮細胞之標記物,包括RPE65(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標記物)及CD31(血管上皮細胞之標記物)。 為了藉由免疫組織化學檢驗Na/K ATP酶及膠原蛋白8a2的表現,細胞培養物用4% PFA固定20分鐘,透化且在0.3% Triton X-100 (Sigma-Aldrich)及3%驢血清於PBS之阻斷溶液中阻斷30分鐘。細胞接著在4℃下用阻斷溶液中的一級抗體標記12小時。所用一級抗體是Na/K ATPase及膠原蛋白8a2 (Santa Cruz Biotechnology)。樣品在PBS中洗滌三次且1:500倍稀釋的驢培養之二級抗體Alexa Fluor 488或647 (Molecular Probes)在室溫下施用30分鐘。細胞在PBS中洗滌三次且細胞核(DNA)用Sytox Orange (567nm,Life Technologies)染色。陰性對照是忽略之一級抗體或同型對照抗體(資料未顯示)。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觀測螢光。 如圖20中所示之免疫組織化學分析指示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9擴增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表現通常由角膜內皮細胞活體內表現之基因,包括Na/K ATPase (圖20a)及膠原蛋白8a2 (圖20b)。實例 B12 人類角膜內皮細胞 群體擴增及標記物 CD44 CD105 CD166 CD73 量測 為了驗證經擴增之細胞群體未經歷內皮細胞至間質轉變,如下培養CEC,接著進行FACS分析來分析CD44、CD105、CD166以及CD73之含量。為了產生成熟CEC培養物,將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塗鋪於X-VIVO15中,其補充有3 μM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8a (在DMSO中稀釋)。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在48孔培養盤(corning)中培養兩週。在此期間,藉由用1 mg/ml膠原蛋白酶在37℃下剝落細胞15分鐘,藉由離心沖洗細胞懸浮液且在新鮮培養基中塗鋪,使細胞繼代兩次。此等細胞接著再於不具有LATS抑制劑之XVIVO培養基中生長持續2週。 為了藉由FACS量測CD44、CD105、CD166及CD73之含量,在5% CO2中在37℃下CEC用阿庫酶(ThermoFisher,目錄號A1110501)處理20分鐘。反應藉由使用含有10%血清之細胞培養基停止且轉移至法爾康管用於離心步驟(1000 rpm,5分鐘)。抽吸之後,將培養基細胞再懸浮於200 μL FACS緩衝液(PBS/10% FBS)中。 將針對CD44、CD105、CD166及CD73之抗體(BD Biosciences)添加至細胞懸浮液且在冰上培育30分鐘。細胞在用FACS緩衝液標記抗體之後洗滌3次,且再懸浮於500 μL FACS緩衝液中。在FACS分選之前,細胞經70 μm過濾器過濾且儲存於冰上直至分選。細胞在BD FACSAria II儀器上分選。使用BD FACSDiva軟體分析FACS資料。 如圖21中所示之FACS分析指示,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擴增之細胞群體的FACS標記物表現圖譜不同於已經歷內皮細胞至間質轉變之細胞的FACS標記物表現圖譜。特定言之,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之細胞相較於在無LATS抑制劑存在下生長之細胞表現較低水準之CD44、CD73、CD105及CD166。重要的是,CD73是內皮細胞至間質轉變之標記物,因此,此等結果指示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之CEC不經歷內皮細胞至間質轉變。實例 B13 細胞生物列印 GelMA 製備 GelMA合成 具有約100% Lys殘基(甲基)丙烯酸酯化之甲基丙烯酸酯化明膠(GelMA)根據此前公佈之方案(Nichol, J. W.等人,Biomaterials ,2010 , 第5536頁-第5544頁)合成。將20 g豬來源之明膠(目錄號G2500,Sigma)在50℃下在200 ml不含鈣及鎂之PBS (DPBS,目錄號21-031, Corning)中溶解隔夜。在強攪拌下,甲基丙烯酸酐(目錄號276685, Sigma)逐滴添加(約1 ml/min)至明膠溶液中以達到8體積%之濃度。在60℃下在油浴中攪拌混合物3小時,隨後添加200 ml DPBS且隨後再徹底混合15分鐘。經在45℃下針對Milli-Q水之透析(使用15kDa MWCO光譜/Por透析)純化1週以移除甲基丙烯酸來純化經稀釋之混合物。經純化之樣品凍乾且在-80℃下儲存直至進一步使用。 使用1 H NMR (400 MHz, D2 O, 35℃)測定15 mg/mL GelMA溶液之甲基丙烯醯化。藉由比較7.25-7.50 ppm處的多重峰之面積(假設為Phe質子,5H/GelMA中之Phe)與5.47 ppm、5.51 ppm、5.71 ppm及5.76 ppm處之四個單峰的面積的總和(假設為乙烯基質子,2H/GelMA中之甲基丙烯醯胺),發現Phe與甲基丙烯醯胺之峰面積比為1.00:0.82。用於此反應中之明膠中的Phe:Lys莫耳比藉由胺基酸分析測定為1.00:2.06。因此,GelMA中的Phe:Lys:甲基丙烯醯胺的莫耳比是1.00:2.06:2.05。假設明膠甲基丙烯酸化的主要位點是Lys殘基,1H NMR分析指示甲基丙烯醯化程度為約100% (2.05/2.06 × 100%= 99.5%)。 GelMA及LAP之儲備溶液在DPBS中製備,調整pH,滅菌過濾,且在4℃下儲存直至如下文所述進一步使用。以下方案例示15 w/v% GelMA及0.15 w/v% LAP儲備液的製備,但按照相同程序製備其他濃度。為了製備15 w/v% GelMA儲備溶液,在37℃下將1.5 g如上文所述製備的冷凍乾燥之GelMAram溶解於10 ml預溫熱DPBS中。在GelMA完全溶解後,藉由向GelMA溶液中添加15 mg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磷酸鋰(LAP),獲得含有15 w/v% GelMA及0.15 w/v% LAP之儲備溶液,從而引入光引發劑。使用公佈之程序(Biomaterials 2009, 30, 6702-6707)合成LAP。將500 μL 1N NaOH (目錄號BDH-7222-1,VWR)添加至溶液中以將pH調整至中性,隨後使用0.22 μm無菌膜(Millipore)過濾溶液。將最終濾液分離成500 μL等分試樣且儲存於4℃下直至進一步使用。實例 B14 生物列印機 設計及操作 為了開發精確控制細胞傳遞位置之細胞療法,使用生物列印技術將CEC精確定位於角膜的後側。 使用HEK293細胞對蓋玻片進行生物列印實驗。紅色螢光蛋白標記之HEK293細胞在6孔培養盤中在具有5%胎牛血清之DMEM-F12中培養至匯合。接著在37℃下使用100 μL TripLE (Invitrogen)將細胞自培養皿剝落10分鐘,細胞懸浮液藉由離心沖洗且以每毫升80000000個細胞再懸浮於DMEM-F12中。 第一生物列印機基於動態光投影(DLP)技術設計,且系統之示意圖如圖26中所示。該系統由五個主要組分組成:1. UVA光源(365 nm,S2000,EXPO);2.數位微鏡陣列裝置(DMD,DLP-07 XGA;Texas Instruments),其用於調節光以產生光圖案;3.光學系統,用於將光圖案投射至樣品上;4.自動化階段,以同步方式在所有三個軸上移動,藉由DMD產生相應光圖案;5.計算機,其饋入DMD晶片圖像流經及控制所有組件。 對於生物列印,藉由將50 μL含有0.15% LAP之15% GelMA儲備溶液與相同體積之HEK293細胞懸浮液混合達到每毫升40000000的最終細胞密度來製備HEK293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接著將細胞/GelMA混合物添加至蓋玻片中心且藉由施加365 nm UVA光罩30秒聚合成字母「e」形狀。接著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獲得圖像。 結果顯示負載細胞之構築體可精確列印成字母「e」形式(實際結果顯示於圖26之左下方:「e」)。此表明生物列印技術使能夠精確控制細胞傳遞位置。 為了促進活體內動物操作,上文所述之生物列印機的細胞核技術如下轉化成緊湊之便攜式手持設計。發光頭由大功率LED發射極(365nm, LED Engin)及非球面透鏡構成,以提供準直光束。發光頭建構於定製鋁外殼中以達更佳散熱效果。可充電電池組、電源開關及其他電子設備容納在3D列印之塑膠手柄中,該塑膠手柄經樞軸與發光頭組裝在一起以使得能更自由地轉動頭部。3D列印之適配器允許連接至不同尺寸之頭部光導以控制發光區域的尺寸。受基於DMD之系統啟發,此手持式裝置可使用列印在透明薄片上且連接於頭部之前部的光罩,產生自定義之光圖案來控制光聚合。實例 B15 在人類角膜之後側離體生物列印負載細胞之構築體 為了判斷便攜式手持式生物列印裝置是否能夠使細胞精確定位於人類角膜之後側,使用HEK293細胞及自眼庫獲得之人類角膜離體進行生物列印實驗。紅色螢光蛋白標記之HEK293細胞在6孔培養盤中在具有5%胎牛血清之DMEM-F12中培養至匯合。接著用100 μL TripLE (Invitrogen)在37℃下將細胞自培養皿剝落10分鐘,藉由離心沖洗細胞懸浮液,且以每毫升80000000個細胞之濃度再懸浮於DMEM-F12中。 對於生物列印,藉由將50 μL含有0.15% LAP之15% GelMA儲備溶液與相同體積之HEK293細胞懸浮液混合達到每毫升40000000的最終細胞密度來製備HEK293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 接著將細胞/GelMA混合物添加至蓋玻片中心且藉由施加365 nm UVA光罩30秒聚合成字母「e」形狀。接著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獲得圖像。 自眼庫獲得之人類供體角膜自其儲存溶液(Optisol)移除且用DPBS簡單地沖洗。在解剖顯微鏡下,在用DPBS進一步沖洗角膜之前小心地刮擦角膜後界膜。接著將一個角膜置於35 mm培養皿的塑膠蓋上,其內表面朝上。藉由將50 μL含有0.15% LAP之15% GelMA儲備溶液與相同體積之HEK-293-RFP細胞懸浮液混合達到每毫升40000000的最終細胞密度來新鮮製備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接著將細胞/GelMA混合物添加至角膜中心,接著施用凸形塑膠固持器形成模擬眼睛前房之封閉腔室。接著小心地翻轉整個構築體,且使用手持式生物列印裝置將365 nm UVA光的5.5 mm直徑圓形圖案投射穿過角膜30秒。預期此UV光圖案使細胞/GelMA混合物聚合成連接於角膜後側的圓盤形式。為了判斷是否發生此情況,吾人將角膜與蓋子分離,藉由在角膜後側移液DPBS沖洗任何未聚合及未連接之材料,且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獲取圖像。 結果顯示在未聚合及未附著之材料被沖洗後,紅色螢光蛋白標記之細胞的圓形圖案保留在角膜之後側(圖27)。此確認藉由使用將365 nm UVA光投射穿過角膜之手持式裝置,可在角膜之後側生物列印細胞。實例 B16 在家兔角膜之後側活體內生物列印負載細胞之構築體 CEC製備 將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用100 μL阿庫酶(ThermoFisher)在37℃下從培養皿剝落10分鐘,藉由離心沖洗細胞懸浮液且塗鋪於補充有3 μM濃度的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8a (在DMSO中稀釋)的X-VIVO15中。細胞在37℃下在5% CO2中在6孔培養盤(corning)中培養兩週。在此期間,藉由用1 mg/ml膠原蛋白酶在37℃下剝落細胞15分鐘,藉由離心沖洗細胞懸浮液且在新鮮培養基中塗鋪,使細胞繼代兩次。此等細胞接著在不具有LATS抑制劑之XVIVO培養基中再生長2週形成成熟CEC。 為了製備在家兔眼睛內部生物列印之CEC,藉由混合15 μL含有0.15% LAP之15% GelMA儲備溶液與30 μL CEC懸浮液達到每毫升625000至每毫升25000000之最終細胞密度來產生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細胞/GelMA混合物接著添加至角膜的中心。 角膜內皮細胞缺乏的家兔模型 藉由使用矽尖針刮掉整個角膜內皮,在NZA家兔之右眼中單側形成角膜內皮細胞缺乏。使用抽吸套管沖洗前房以移除漂浮之碎片。將40 μL新鮮製備之細胞/GelMA混合物注射至前房中且隨後使用裝備有3 mm光導的手持式生物列印機在距眼表面約1cm處進行365 nm UVA曝光持續30秒。使用小套管進行輕緩衝洗以注射500 μL補充肝素之平衡鹽溶液以移除未聚合之材料及漂浮細胞。使每隻家兔之左眼保持完整且用作對照組。在細胞傳遞之後,家兔接收鎮痛劑處理(前兩週曲馬多 10 mg/kg PO BID,前兩週美洛昔康0.3 mg/kg PO SID或只要動物顯示眼部不適之跡象)、消炎處理(手術後立即Ancef® (頭孢唑林) 50 mg球筋膜囊下、第1週Tobrex® 眼用溶液t.i.d且此後b.i.d,第一週安比西林80 mg/kg/天(40 mg BID))及免疫抑制(第1週環孢靈A (0.5%) top oc. t.i.d且此後b.i.d.,Gentocin®-durafilm® (第1週硫酸慶大黴素及倍他米松,MERCK) top oc. t.i.d且此後b.i.d.,第1週環孢靈A (5 mg/kg/天) SQ且接著此後½劑量)。 細胞傳遞之後三週處死家兔,解剖角膜且固定於4% PFA中。進行免疫組織化學以偵測人類細胞核抗原(Millipore)的存在,確認人類細胞及ZO-1(Invitrogen)之存在,判斷生物列印之CEC是否可形成在正常角膜內皮細胞中觀測到的緊密連接。接著使用Zeiss LSM 880共焦顯微鏡獲得圖像。 結果指示在實驗家兔中,可使用ZO-1免疫組織化學偵測角膜內皮結構(圖28,A圖)。在手術切除角膜內皮且未生物列印CEC的家兔之右眼中,ZO-1染色不存在,指示不存在正常角膜內皮結構(圖28,B圖)。在手術切除角膜內皮且生物列印CEC的家兔之右眼中,存在ZO-1染色,指示已重建角膜內皮結構(圖28,C圖)。 使用人類細胞核抗原染色來確認圖28,C圖中重建角膜內皮之細胞是藉由生物列印傳遞之人類CEC。圖28,D及E圖顯示不接收任何人類CEC之眼睛中不存在人類細胞核抗原免疫染色。相比之下,人類細胞核抗原陽性細胞覆蓋生物列印人類CEC之眼睛中的成像視野(圖28,F圖),指示圖28,C圖中所示之ZO-1標記的角膜內皮結構由生物列印在家兔角膜之後側的人類CEC構成。實例 B17 :在人類角膜之後側 離體生物列印 具有高度可定製形狀之 負載細胞之構築體 自眼庫獲得之人類供體角膜自其儲存溶液(Optisol)移除且用DPBS簡單地沖洗。在解剖顯微鏡下,在用DPBS進一步沖洗角膜之前小心地刮擦角膜後界膜。接著將一個角膜置於35 mm培養皿的塑膠蓋上,其內表面朝上。 藉由將50 μL含有0.15% LAP之15% GelMA儲備溶液與相同體積之HEK-293-RFP細胞懸浮液混合達到每毫升40000000的最終細胞密度來新鮮製備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接著將細胞/GelMA混合物添加至角膜中心,接著施用凸形塑膠固持器形成模擬眼睛前房之封閉腔室。接著小心地翻轉整個構築體,且使用實例B14中提及之DLP生物列印裝置將365 nm UVA光的可定製圖案投射穿過角膜7.5秒。接著藉由DPBS在角膜之後側沖洗任何未聚合及未附著的材料,且使用Zeiss螢光立體顯微鏡獲取圖像。 為了證明吾人生物列印技術的可再現性及可定製性,可容易地識別出不同字母設計之光圖案,且將其投射至樣品中。結果(圖29)顯示具有高精度的可定製的負載細胞之構築體可生物列印至角膜的後側,由通過角膜之光圖案確定。實例 B18 殘餘化合物估算研究 標準曲線製備 稀釋系列之儲備標準品的濃度為30 μM、3 μM、300 nM、30 nM、3 nM、0.3 nM以及0 μM。化合物實例48a (DMSO中10 mM)儲備液外加至50%乙腈50%水中來製備尖峰標準品。尖峰標準品用於外加空白培養基樣品。10 μL尖峰標準品添加至90 μL培養基中形成尖峰培養基標準品。3000 nM、300 nM、30 nM、3 nM、300 pM、30 pM以及0 nM培養基標準品用於產生化合物實例編號48a標準曲線。 50 μL各培養基樣品用300 μL萃取溶液處理。萃取溶液由乙腈/甲醇(3:1)組成。使用與未知培養基樣品相同的體積及條件提取標準曲線樣品。提取之樣品在10,000 rpm下離心5分鐘。離心之後,將200 μL各樣品清液層轉移至清潔96孔培養盤中。藉由高分辨率LC-MS分析提取之樣品。使用Thermo Xcalibur軟體及Quan Browser產生標準曲線且計算濃度值。使用線性log-log按比例縮放的外部校準方法來計算化合物實例編號48a在培養基樣品中之濃度。LC - MS 分析 使用Thermo Ultimate UPLC及Kinetex 2.1 × 50 mM C18 RP管柱(2.6 μm粒子)進行高解析度層析法。移動相由用於緩衝液A之含5 mM乙酸銨之H2 O及用於緩衝液B的含0.1%甲酸之乙腈組成。標準二元線性梯度用於逆相層析法。此研究使用Thermo Q Exactive質譜儀。將UPLC流出物引導至裝備有ESI離子源的Q Exactive質譜儀。將質譜儀程序化以高分辨率完全掃描模式執行。使用提取之離子層析圖進行層析整合。測試系統 用於CEC清洗之細胞製劑:清洗實驗一式三份進行,其中各樣品含有500000個細胞。全部樣品(僅培養基,具有細胞之培養基,其補充有化合物實例編號48a,及補充有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培養基中之細胞)在37℃培育箱中培養歷時實驗持續時間。用於實驗的培養基是X-VIVO 15 (Lonza,目錄號04-744Q)。 細胞在補充有3 μM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X-VIVO-15培養基中培養以繼代2次。達到匯合後,藉由抽吸移除培養基,且用未補充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新鮮培養基更換。在無化合物實例編號48a存在下,再培養細胞一週。在無化合物存在下培養一週後,藉由抽吸移除培養基,用不具有化合物之培養基更新,且在無化合物存在下再繼續細胞培養六天。第7天,產生以下樣品: 1. 2 ml 「空白」培養基(不補充有化合物) 2. 在化合物存在下培養之2 ml培養基(預洗滌) 3. 各洗滌樣品1-10的2 ml培養基 4. 細胞離心塊(洗滌後) 藉由使用cell lifter (Costar,目錄號3008)收集細胞。 培養基及細胞離心塊樣品使用高分辨率LC-MS分析及定量。 為了評估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殘餘含量,收集細胞離心塊及清液層。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量藉由LC-MS測定。概述預洗滌培養基、洗滌培養基(表11)及細胞離心塊中之化合物實例編號48a濃度之估算(表12)。預洗滌培養基樣品具有最高含量之化合物實例編號48a (約35 nM至122 nM範圍)。洗滌後離心塊含量具有低但可偵測水準之化合物實例編號48a (pM)。 表11:預洗滌培養基及洗滌培養基中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濃度的估算 表12:細胞離心塊中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濃度估算 來自三個培育的預洗滌培養基中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量在35.344-121.863 nM範圍內。細胞離心塊中化合物實例編號48a之平均量為500,000個細胞0.75 pg。實例 B19 藉由 LSC AAV 介導之 β - 2 - 微球蛋白基因缺失降低免疫排斥反應 AAV 載體設計 圖30中所示之向量圖提供用於在LSC中表現CRISPR系統的AAV載體的設計。將表現金黃色葡萄球菌Cas9之載體(Ran等人, Nature. 2015年4月9日;520(7546):186-191)及B2M特異性引導RNA插入Aar I限制位點中。細胞轉導 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LSC在補充有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8a的X-VIVO15培養基中培養。在自人類角膜分離後立即在懸浮液中轉導LSC或在LSC分離後8天,在35 mm皮氏培養皿中在LATS抑制劑化合物中分離、連接及擴增至50-60%匯合。LSC在10K、50K、100K或200K MOI下轉導。載體粒子在由1×PBS + 0.001%普洛尼克構成之緩衝液中稀釋且吸入至培養皿中。單獨病毒粒子儲存緩衝液代表轉導陰性對照。細胞在FACS分析之前在5% CO2 培育箱中培養72小時,且進行分選。FACS 分析 LSC在37℃下在5% CO2 下用阿庫酶(ThermoFisher,目錄號A1110501)處理20分鐘。刮擦細胞之後,反應5藉由使用含有10%血清之細胞培養基停止且轉移至法爾康管進行離心步驟(1000 rpm,5分鐘)。抽吸之後,將培養基細胞再懸浮於200 μL FACS緩衝液(PBS/10% FBS)中。 為了分析B2M及HLA-ABC之表現,將5 μL APC小鼠抗人類β2-微球蛋白抗體(Biolegend,目錄號316312)及20 μL PE小鼠抗人類HLA-ABC抗體(BD Bioscience,目錄號560168)添加至細胞懸浮液中且在冰上培育30分鐘。細胞在用FACS緩衝液標記抗體之後洗滌3次,且再懸浮於500 μL FACS緩衝液中。 在FACS分選之前,細胞經70 μm過濾器過濾且儲存於冰上直至分選。為了防止細胞黏附至壁,在分選之前,將收集管用血清填充30分鐘。在BD FACSAria II儀器上使用人類血清增濃之LSC培養基將細胞分選成20個製備的收集管。使用BD FACSDiva軟體分析FACS資料。 圖31中呈現之結果 顯示在MOI為200K時,在AAV介導之CRISPR系統表現使在附著之細胞轉染時24.9% LSC中以及在懸浮液中的細胞轉導時20.0% LSC中能夠發生B2M的缺失及隨後HLA A、B及C的消除。實例 B20 藉由 CEC AAV 介導之 β - 2 - 微球蛋白基因缺失降低免疫排斥反應 AAV 載體設計 圖30中所示之向量圖提供用於在CEC中表現CRISPR系統的AAV載體的設計。將表現金黃色葡萄球菌Cas9之載體(Ran等人, Nature. 2015年4月9日;520(7546):186-191)及B2M特異性引導RNA插入Aar I限制位點中。細胞轉導 將如實例B4中所述獲得之細胞在37℃下用100 μL阿庫酶(ThermoFisher)自培養皿剝落持續10分鐘,細胞懸浮液藉由離心沖洗且塗鋪於6孔培養盤(Corning)中之角膜內皮細胞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培養基(Invitrogen))中,其補充有10 μmol濃度之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或實施編號49(在DMSO中稀釋)或不具有化合物之單獨DMSO作為陰性對照。細胞在37℃下在5% CO2 中培養。 在6孔培養盤(Corning)中,在補充有10 μM濃度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133或實例編號49(在DMSO中稀釋)的角膜內皮細胞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SF培養基(Invitrogen))中培養CEC。在CEC分離之後八天,在6孔培養盤中,在分離、附著及擴增之後,CEC在LATS抑制劑化合物中轉導至50-60%匯合度。CEC在0.1K、1K、5K、10K、20K或40K的MOI下轉導。載體粒子在由1×PBS + 0.001%普洛尼克構成之緩衝液中稀釋且吸入至培養皿中。單獨病毒粒子儲存緩衝液代表轉導陰性對照。細胞在FACS分析之前在5% CO2 培育箱中培養72小時,且進行分選。FACS 分析 CEC在37℃下在5% CO2 下用阿庫酶(ThermoFisher,目錄號A1110501)處理20分鐘。刮擦細胞之後,反應5藉由使用含有10%血清之細胞培養基停止且轉移至法爾康管進行離心步驟(1000 rpm,5分鐘)。抽吸之後,將培養基細胞再懸浮於200 μL FACS緩衝液(PBS/10% FBS)中。 為了分析B2M及HLA-ABC之表現,將5 μL APC小鼠抗人類β2-微球蛋白抗體(Biolegend,目錄號316312)及20 μL PE小鼠抗人類HLA-ABC抗體(BD Bioscience,目錄號560168)添加至細胞懸浮液中且在冰上培育30分鐘。細胞在用FACS緩衝液標記抗體之後洗滌3次,且再懸浮於500 μL FACS緩衝液中。 在FACS分選之前,細胞經70 μm過濾器過濾且儲存於冰上直至分選。為了防止細胞黏附至壁,在分選之前,將收集管用血清填充30分鐘。在BD FACSAria II儀器上使用人類血清增濃之CEC培養基將細胞分選成20個製備的收集管。使用BD FACSDiva軟體分析FACS資料。 圖32中呈現之結果 顯示AAV介導之CRISPR系統表現使能夠缺失B2M且隨後消除HLA A、B及C。在40K的MOI下,17% CEC中發生B2M缺失。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清楚,除非另外指明,否則所有未特定詳細描述之方法、步驟、技術及操作可以本身已知之方式進行且已以本身已知之方式進行。例如再次提及標準手冊及本文中提及之一般背景技術及其中所引用之其他參考案。除非另外指示,否則本文中所引用之參考案中之每一者以其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為非限制性的且提供於下文中。儘管本文已詳細揭示特定實施例及申請專利範圍,但此已藉助於實例僅僅出於說明之目的進行,且不意欲對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或任何對應將來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之主題範疇具有限制性。特定言之,本發明人預期在不脫離如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可對本發明進行各種取代、更改及修改。咸信核酸起始物質、相關純系或文庫類型的選擇對於具有本文中描述之實施例之知識的一般技術者而言為慣例。認為其他實施例、優勢及修改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之內。熟習此項技術者使用不超過常規實驗之途徑即可識別或能夠確定本文中所述之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的許多等效物。
1 :如西方墨點法所示,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49及實例133)在處理一小時內誘發LSC中的YAP去磷酸化。 2 角膜緣幹細胞培養物中p63-α的免疫標記指示當LSC群體保持在包含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49及實例133)之培養基中時,該群體可發生擴增。 2A :在生長培養基及DMSO存在下,僅少數分離之細胞附著至培養盤且存活至多6天。大部分細胞表現人類細胞核標記物,但幾乎沒有細胞表現p63α。 2B 2C :相比之下,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9及實例編號133存在下,細胞形成菌落及表現p63α。此結果指示LATS抑制劑提高p63α陽性表現型之細胞群體的擴增。 2D :使細胞傳代且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編號49存在下培養兩週,使細胞群體擴增且形成表現p63α之匯合培養物。 3 :如EdU陽性細胞百分比所示,siRNA阻斷LATS1及LATS2 基因表現使培養物中的LSC增殖活化。 4 :LSC標記物ΔN-p63 α/β/γ、ABCG2及C/EBP δ的免疫標記指示保持在含有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49及實例133)之培養基中的LSC表現LSC的典型標記物。結果指示DMSO中培養的細胞通常不表現諸如ΔN-p63α/β/γ、ABCG2及C/EBP δ之標記物,該等標記物通常由LSC表現。相比之下,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之細胞表現諸如ΔN-p63 α/β/γ、ABCG2及C/EBP δ之標記物,該等標記物通常由LSC表現。 5 :未分化之LSC標記物p63α及角膜上皮細胞標記物角蛋白12的免疫標記顯示使用包含LATS抑制劑( 5A :化合物實例49, 5B :化合物實例47, 5C :化合物實例12, 5D :化合物實例261)之培養基擴增的LSC群體在轉移至能夠實現分化的條件時可分化成角膜上皮細胞。所示為正在自p63α-陽性細胞身分轉變成角蛋白-12身分的視圖。 6 :使用螢光蛋白標記LSC以確認使用GelMA聚合連接至隱形眼鏡之LSC可離體傳遞至家兔眼睛表面。箭頭顯示LSC的連結位點。 7 7A :移植之眼睛,角蛋白-12染色; 7B :移植之眼睛,角蛋白-19染色; 7C :未進行移植之對照組眼睛,角蛋白-12染色; 7D :未進行移植之對照組眼睛,角蛋白-19染色。此等圖式顯示在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家兔模型中,包含化合物實例編號12之培養基中擴增的LSC群體與GelMA組合且經隱形眼鏡活體內傳遞至家兔的角膜表面,導致角蛋白-12-陽性角膜上皮細胞再生( 7A )且防止被移植之眼睛中的角蛋白-19-陽性結膜細胞結膜化。 7B :箭頭指向不存在角蛋白19染色。相比之下,未進行移植之家兔眼睛顯示不存在角蛋白-12-陽性角膜上皮細胞恢復。 7C :箭頭指向不存在角蛋白-12染色。實際上,觀測到如存在角蛋白-19染色所示的結膜化跡象。 7D :箭頭指向陽性角蛋白-19染色區域。 8 8A :用人類LSC移植之家兔眼睛; 8B :對照組家兔眼睛,未移植人類LSC。此等圖式顯示恢復移植眼睛之角膜上皮之細胞是人類( 8A ),如由存在人類線粒體蛋白所證實(箭頭顯示存在人類線粒體標記物)。相比之下,未進行移植之眼睛的眼表面不展現人類線粒體蛋白染色( 8B :人類線粒體標記物不存在)。 9 :經TISSEEL傳遞至膠原蛋白塗佈之24孔板的LSC的顯微圖像顯示細胞在2週內再殖以覆蓋培養物表面。 10 :將CellTracker Green CMFDA標記之LSC離體傳遞至人類角膜且用保護性隱形眼鏡覆蓋。 11 :紅色及綠色染料標記之HEK-293細胞離體在兔子角膜頂部生物列印成陰-陽圖案(顯示為深色及淺灰色圖案)。 12 :藉由CRISPR/Cas9介導之LSC中β-2-微球蛋白(B2M)基因缺失減少免疫排斥反應:FACS分析顯示21% LSC中發生CRISPR介導之B2M缺失及隨後的HLA A、B及C消除。 13 :B2M-陰性/HLA A、B、C-陰性LSC之群體使用化合物實例編號48a擴增以產生97%細胞不表現HLA A、B、C的細胞製劑。 14 :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133及實例49)誘發角膜內皮細胞(CEC)中YAP移位至細胞核中。 15 :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133及實例49)在治療一小時內誘發CEC中的YAP去磷酸化。如圖15a中藉由西方墨點所示;圖15b:顯示根據β-肌動蛋白標準化之磷酸化YAP水準的曲線;以及圖15c:顯示根據總YAP標準化之磷酸化YAP水準的曲線。 16 :在有或無LATS抑制劑存在下生長的CEC。使用Incucyte系統(Essen Biosciences)藉由經一段時程之實時定量活細胞分析量測CEC匯合。化合物實例49(黑色正方形)及實例133(淺灰色正方形)誘發強CEC增殖;而媒劑中之CEC增殖最小(DMSO,深灰色正方形)。 17 :如EdU陽性細胞之百分比所示,siRNA阻斷LATS1及LATS2基因表現活化培養物中的角膜內皮細胞增殖。 18 :Zonula Occludens-1 (ZO-1)免疫標記指示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49存在下增殖之CEC (圖18b)形成緊密連接,即內皮結構,且保持功能性CEC的正常細胞大小及形態特徵。在單獨媒劑(DMSO)存在下增殖之CEC顯示功能異常CEC之多態性特徵跡象(圖18a)。 19 :定量RT-PCR分析指示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49擴增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表現通常由角膜內皮細胞活體內表現之基因,包括膠原蛋白8a2、AQP1、SLc4A11。細胞不表現眼睛中存在的其他上皮細胞之標記物,包括RPE65(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標記物)及CD31(血管上皮細胞之標記物)。 20 :免疫組織化學分析指示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49擴增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表現通常由角膜內皮細胞活體內表現之基因,包括Na/K ATPase (圖20a)及膠原蛋白8a2 (圖20b)。 21 :在LATS抑制劑,化合物實例47存在下擴增之角膜內皮細胞群體及在無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之CEC的FACS分析。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擴增之細胞群體表現低水準之CD73 (圖21a,灰色線)、CD44 (圖21b,灰色線)、CD166 (圖21c,灰色線)及CD105 (圖21d,灰色線);而未使用LATS抑制劑培養之細胞群體表現高水準之CD44、CD73、CD105及CD166 (黑色線)。 22 :描繪方法1之氣泡抑制方法在「生物列印部分」下進一步描述,其中將生物基質施用至眼睛以傳遞根據本發明之細胞製劑。 22a .注射生物基質團塊; 22b 在生物基質下方注入氣泡以在角膜上擴散; 22c 用UV或藍光源固化生物基質; 22d 移除氣泡且用平衡鹽溶液置換。 23 :描繪方法2之使用飛秒(FS)雷射之減法方法在「生物列印部分」下進一步描述,其中將生物基質施用至眼睛以傳遞根據本發明之細胞製劑。 23a 用FS移除功能異常內皮; 23b 在前房中注入生物基質; 23c 用UV或藍光源固化生物基質; 23d 用FS分離非所需生物基質; 23e 用鑷子移除剝落之生物基質。 24 :描繪方法3之染料遮蔽方法在「生物列印部分」下進一步描述,其中將生物基質施用至眼睛以傳遞根據本發明之細胞製劑。 24a 用染料(例如Typan Blue)染色內皮細胞; 24b 剝離功能異常內皮細胞; 24c 注入經染色之生物基質; 24d 用UV或藍光源固化生物基質; 24e 沖洗未固化之生物基質。 25 :描繪方法4之乾式施配方法在「生物列印部分」下進一步描述,其中將生物基質施用至眼睛以傳遞根據本發明之細胞製劑。 25a 將前房排空; 25b 用軟尖/刷套管將生物基質施配至後角膜; 25c 用UV或藍光源固化生物基質; 25d 用平衡鹽溶液再填充眼睛。 26 示意性顯示如實例B14中進一步描述之生物列印裝置。 27 結果顯示藉由使用將365 nm UVA光投射穿過角膜之手持式裝置,可在角膜之後側生物列印細胞。在沖洗未聚合及未附著之材料後,螢光蛋白標記之細胞的圓形圖案保留在角膜的後側。 28 生物列印在角膜後側的CEC可在角膜內皮萎縮家兔模型中重建角膜內皮。結果指示在實驗家兔中,可使用ZO-1免疫組織化學偵測角膜內皮結構(圖28A)。在手術切除角膜內皮且未生物列印CEC的家兔之右眼中,ZO-1染色不存在,指示不存在正常角膜內皮結構(圖28B)。在手術切除角膜內皮且生物列印CEC的家兔之右眼中,存在ZO-1染色,指示已重建角膜內皮結構(圖28C)。圖28D及圖28E顯示未接收任何人類CEC之眼睛中不存在人類細胞核抗原免疫染色。相比之下,人類細胞核抗原陽性細胞覆蓋生物列印人類CEC之眼睛中的成像視野(圖28F),指示圖28C中所示之ZO-1標記的角膜內皮結構由生物列印在家兔角膜之後側的人類CEC構成。 29 :將紅色螢光蛋白標記之HEK-293細胞離體生物列印至在後側具有不同字母的構築體中。 30 :向量圖顯示用於在LSC及CEC中表現CRISPR系統的AAV2載體的設計。圖30揭示SEQ ID NO: 28。 31 :AAV介導之CRISPR系統表現的FACS分析使能夠缺失B2M且隨後消除LSC中之HLA A、B及C。 32 :AAV介導之CRISPR系統表現的FACS分析使能夠缺失B2M且隨後消除CEC中的HLA A、B及C。 33A :圖33A是人類HaCaT細胞之溶解產物中pYAP的西方墨點,該等細胞未經處理或藉由40 pM針對MST1/2或LATS1/2的siRNA中之每一者處理;肌動蛋白用作對照組。 33B :圖33B是人類HaCaT細胞之溶解產物中pYAP的西方墨點,該等細胞未經處理或經9 µM實例133處理;肌動蛋白用作對照組。 33C :圖33C是針對LATS1的相對抑制活性對比約10- 4 至1 μm範圍內的實例133濃度的曲線圖。針對LATS1的實例133之計算IC50 為1.3 nM。 34 :是相對Cyr61/Gapdh表現水準對比0、0.2及2 mg/mL之實例133濃度的柱狀圖。 35A :圖35A顯示用媒劑或實例133局部處理之小鼠皮膚的顯微照片。 35B :圖35B是比較用媒劑或實例133處理之小鼠皮膚中Ki67+細胞的百分比的散點圖。

Claims (219)

  1. 一種式A2之化合物,或其鹽或立體異構體,其中 X1 為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以及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 - 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其限制條件為當X1 為CH時,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由R1 及R2 與其所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其限制條件為: (1) 當X1 為N,環A為4-嘧啶基或3-氟-4-嘧啶基,R1 為H或甲基,R3 為H或Cl且R5 為H時;則R2 不為如下C2 - 4 烷基,其經選自-NH2 、C1 - 6 烷基胺基或第三丁基-胺甲醯基-胺基之取代基取代且視情況進一步經未經取代之苯基取代;以及 (2) 當X1 為N,環A為吲唑-5-基,R1 、R3 及R5 為H時;則R2 不為經-NH2 取代之C4 烷基。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
  3.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II。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環A係選自,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NH2 ;或為,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取代。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環A為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 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獨立地選自以下之A1至A3取代基取代 (i) 氰基; (ii) C2 炔基; (iii) C1-6 鹵烷基; (iv)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及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 -C(O)R8 ,其中R8 為R0 ; (vii) -S(O)2 C1-4 烷基; (viii)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6烷基、羥基C1 - 6 烷基以及R0 ; (ix)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中該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C1-6烷基取代; (x)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以及 (b)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C(O)R0 、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R2 係選自 正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
  8. 如請求項1及請求項3至5之化合物,其中 X1 為CH;以及 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選自N及O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由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C1 - 6 烷基以及C1 - 6 鹵烷基。
  9.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式A3:其中 X1 為CH或N;環A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NH2 ; R1 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 6 烷基;以及R2 是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C1-4 鹵烷基;以及 (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及未經取代或經羥基取代之C1 - 6 烷基;或 (b) 單環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C1 - 6 烷基或C1 - 6 鹵烷基及R0 取代。
  10. 如請求項1之式A2化合物或其鹽,其選自:N-(2-環丙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N-二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乙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氧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氧基-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丁基-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乙基-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N-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環己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3-甲基氧雜環丁烷-3-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N-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4-苯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烷磺醯基-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3-二醇;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酸;(1R,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4,4,4-三氟-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N-(1-甲烷磺醯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S)-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乙酸;(2R)-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甲酯;(1S,2S)-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1-醇;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乙氧基)乙-1-醇;2-(羥基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3-二醇;3-甲基-3-(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醯胺基)丁酸;2-(吡啶-4-基)-N-(1,1,1-三氟-3-苯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二甲基胺基)環氧乙烷-4-基]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酸;N-(2-甲烷磺醯基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金剛烷-1-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N-[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丙醯胺;4,4,4-三氟-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酸;N-[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丙烷-2-磺醯胺;2-(吡啶-4-基)-N-[3-(1H-1,2,3,4-四唑-5-基)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吡啶-4-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4,4,4-三氟-2,3-二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戊基)甲醇;N-(3-甲氧基環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R,2R)-1-N,2-N-二甲基-1-N-[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環己烷-1,2-二胺;(1s,3s)-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甲酯;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乙酯;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1s,3s)-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烷1-甲酸;2-(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1-醇;N-(丁-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丁-3-炔-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r,3s)-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1-醇;2,3-二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2-醇;2-(吡啶-4-基)-N-(2,4,4-三甲基戊-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戊-3-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1-(嗎啉-4-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第三丁氧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4-三氟-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N-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1-醇;N-[1-(1H-吲哚-3-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4-氟苯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苯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氟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4-氟苯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3,3-三氟-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酸;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乙-1-醇;N-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甲基)環戊-1-醇;N,N-二甲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甲氧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3-甲基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6-{[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己酸;N-(3-氟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氟苯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酸;N-(1-苯基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2-(1-{[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丙基)乙酸甲酯;N-(2-甲基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腈;N-(6-胺基己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4-胺基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腈;N-[2-甲基-1-(2-甲基哌啶-1-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基)胺;N-(1-胺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環戊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2-胺;2-[1-(苯磺醯基)-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N-第三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氯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2-甲基丁-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乙基-2-(3-氟吡啶-4-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甲基-1-[2-甲基-2-({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2-(3-氟吡啶-4-基)-N-甲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乙基-2-(3-甲基吡啶-4-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1-甲氧基-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2-(3-氯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2,4-二甲基戊-2-醇;2-(3-氯吡啶-4-基)-N-環戊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2-(3-氯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2-甲基丙氧基)-2-甲基丙-2-醇;N-甲基-2-(3-甲基吡啶-4-基)-N-(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4-甲烷磺醯基-2-甲基丁-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3-(三氟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2-氯-5-(三氟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3-(1H-1,2,3,4-四唑-5-基)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氟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氟吡啶-4-基)-N-甲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氟吡啶-4-基)-N-甲基-N-[(2R)-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1-甲基環丙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2-胺;2-(3-氯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4-{4-[(1-甲基環丙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3-甲腈;2-{2-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H-吲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5-二甲基-1H-吡唑-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4-羥基-2,4-二甲基戊-2-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3-甲腈;2-(3,5-二氟吡啶-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3-二氟吡啶-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3-噻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2-(三氟甲基)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1-甲基環丙基)胺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吡啶-2-甲腈;N-(1-甲基環丙基)-2-(1,2-噁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二甲基-1,2-噁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咯并[2,3-b]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1H-吡咯并[2,3-b]吡啶-3-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丙基-2-{1H-吡咯并[3,2-b]吡啶-1-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吡啶-4-基)-N-(1,1,1-三氟-2-甲基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丁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嘧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2-(3,5-二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2,4-二甲基戊-2-醇;N-丙基-2-{7H-吡咯并[2,3-d]嘧啶-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氯吡啶-4-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環丙基-1H-吡唑-4-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吡啶-4-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N-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4-二甲基-4-{[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戊-2-醇;N-[(1R)-1-苯基乙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5-甲基-1H-吡唑-4-基)-N-[(1R)-1-苯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2-(1-甲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5-基)-N-[(1R)-1-苯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甲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乙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噠嗪-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3-噁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H-咪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咪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咯并[3,2-b]吡啶-1-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1,2,3-三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2-噁唑-5-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2H-1,2,3,4-四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H-吡唑-4-基)-N-[1-(吡啶-4-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2-(1-甲基-1H-吡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2-(1-甲基-1H-吡唑-5-基)-N-(1-甲基環丁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1-甲基-1H-吡唑-5-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2-(1H-吡唑-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5-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3-甲基-1H-吡唑-4-基)-N-[1-(吡啶-4-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1-{[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丁基)甲醇;(1-{[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環丙基)甲醇;2-(1-甲基-1H-吡唑-5-基)-N-[1-(吡啶-4-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乙基-1H-吡唑-4-基)-N-(2-甲基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1-甲基-1H-吡唑-4-基)-N-(1-甲基環丙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胺基-2-甲基丙-2-基)-2-(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8-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8-甲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第三丁基-5-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5-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2-(2-{[4-(第三丁基胺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5-基]胺基}乙氧基)乙-1-醇;N-(4-甲氧基-2-甲基丁-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2-甲基-1-(丙-2-基氧基)丙-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2S)-丁-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2R)-丁-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1-甲氧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甲基-N-(丙-2-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3-甲基-3-{[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丁-1-醇;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2,2-二甲基-1-[2-(吡啶-4-基)-1,7-㖠啶-4-基]哌啶-4-醇;2,4-二甲基-4-{[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戊-2-醇;N-環戊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丁基)胺;N,N-二乙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N-丙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3-甲基-1H-吡唑-4-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2-(2-胺基嘧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1H-吡咯并[2,3-b]吡啶-4-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噠嗪-4-基)-1,7-㖠啶-4-胺;2-(2-胺基吡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N-二乙基-2-(3-氟吡啶-4-基)-1,7-㖠啶-4-胺;(3-{[2-(3-氟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3-甲基丁基)二甲基胺;2-(3-氟吡啶-4-基)-N-甲基-N-(丙-2-基)-1,7-㖠啶-4-胺;2-(3-氟吡啶-4-基)-4-(哌啶-1-基)-1,7-㖠啶;2-(3-氟吡啶-4-基)-4-(嗎啉-4-基)-1,7-㖠啶;N-第三丁基-2-(3-氟吡啶-4-基)-1,7-㖠啶-4-胺;2-(3-氟吡啶-4-基)-N-(2-甲基丁-2-基)-1,7-㖠啶-4-胺;2-{[2-(3-氟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2-甲基丙-1-醇;1-[2-(3-氯吡啶-4-基)-1,7-㖠啶-4-基]-2,2-二甲基哌啶-4-醇;2-(3-氟吡啶-4-基)-N-[2-甲基-1-(嗎啉-4-基)丙-2-基]-1,7-㖠啶-4-胺;N-第三丁基-2-(3-氯吡啶-4-基)-1,7-㖠啶-4-胺;N-((1R,2S)-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S)-N-(第二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S,2R)-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R)-N-(第二丁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S,2S)-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N-((1R,2R)-2-甲基環戊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4-(4-甲基哌嗪-1-基)-2-(吡啶-4-基)-1,7-㖠啶;4-(哌嗪-1-基)-2-(吡啶-4-基)-1,7-㖠啶;4-(2-甲基哌啶-1-基)-2-(吡啶-4-基)-1,7-㖠啶;2-(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丁基)-1,7-㖠啶-4-胺;2-甲基-N1-(2-(吡啶-4-基)-1,7-㖠啶-4-基)丙-1,2-二胺;N-(氧雜環丁烷-3-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4-(3,3-二甲基哌嗪-1-基)-2-(吡啶-4-基)-1,7-㖠啶;2,2-二甲基-4-(2-(吡啶-4-基)-1,7-㖠啶-4-基)嗎啉;N-(1-甲基環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2,2-二甲基-N1-(2-(吡啶-4-基)-1,7-㖠啶-4-基)丙-1,3-二胺;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1,7-㖠啶-4-基)丙-1,2-二胺;4-(2-甲基哌嗪-1-基)-2-(吡啶-4-基)-1,7-㖠啶;2-甲基-N 1 -(2-(吡啶-4-基)-1,7-㖠啶-4-基)丙-1,3-二胺;(R )-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1,7-㖠啶;N-(第三丁基)-N-甲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N -(1-甲基環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嘧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2-甲基-1-((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酯;(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酯;2-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乙-1,2-二胺;N,N ,2-三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醯胺;N 1 ,3-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2,2-二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酯;2,2-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丁醯胺;(R )-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 ]嘧啶;2,3-二甲基-N 2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2,3-二胺;(S )-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 ]嘧啶;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酸乙酯;N 1 ,N 1 ,2,2-四甲基-N 3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 ]嘧啶-2-基)-1,2,5-噁二唑-3-胺;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胺基)丙醯胺;(S )-1,1,1-三氟-2-甲基-3-((2-(吡啶-4-基)-1,7-㖠啶-4-基)胺基)丙-2-醇;2-(3-氯吡啶-4-基)-N,N-二乙基-1,7-㖠啶-4-胺,以及N-丙基-2-(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11.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作為活性成分及至少一種醫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
  12. 一種在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的方法,其使用式A1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為羥基或C1-6 烷氧基; R1 為氫或C1-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i)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的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由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13. 如請求項12之LATS抑制方法,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或其鹽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15. 如請求項12之LATS抑制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或其鹽是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
  16. 一種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
  17. 如請求項16之培養細胞之方法,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8. 一種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在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
  19. 一種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a)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接種細胞群體以產生包含角膜內皮細胞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
  20. 如請求項19之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21. 一種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a)在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內皮細胞的接種細胞群體以產生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經擴增細胞群體。
  22. 如請求項12至2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以0.5至100 μM,較佳0.5至25 μM,更佳1至20 μM,尤其較佳約3至10 μM的濃度存在。
  23. 如請求項12至2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步驟a)中,該化合物存在一至兩週且隨後進行步驟b),其中該等細胞在未補充該化合物之生長培養基中培養一定時間段,較佳其中該時間段是一至兩週。
  24. 如請求項19至2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產生該接種量之細胞超過10倍之擴增。
  25. 如請求項19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產生該接種量之細胞15倍至600倍,較佳20倍至550倍擴增。
  26. 如請求項12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
  27. 如請求項12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遺傳修飾該等角膜內皮細胞。
  28.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遺傳修飾包含減少或消除基因之表現及/或功能,該基因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
  29. 如請求項27或28之方法,其中該遺傳修飾包含向該細胞中引入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的基因編輯系統。
  30.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基因編輯系統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RISPR基因編輯系統、TALEN基因編輯系統、鋅指核酸酶基因編輯系統、大範圍核酸酶基因編輯系統、AAV載體驅動同源重組及基於慢病毒載體之基因組編輯技術。
  31. 如請求項28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基因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2M、HLA-A、HLA-B及HLA-C。
  32. 如請求項12至3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在產生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之後包含沖洗彼等細胞以實質上移除該化合物的另一步驟。
  33. 一種細胞群體,其可藉由如請求項12至32中任一項之方法獲得。
  34. 一種細胞群體,其藉由如請求項12至32中任一項之方法獲得。
  35. 一種包含角膜內皮細胞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33或34之細胞群體,其中該等細胞中之一或多者包含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的一或多個核酸殘基的非天然存在之插入或缺失,其中插入及/或缺失導致降低或消除該基因的表現或功能。
  36. 如請求項35之細胞群體,其中該基因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2M、HLA-A、HLA-B及HLA-C。
  37. 如請求項35或36之細胞群體,其中該基因是B2M。
  38. 一種角膜內皮細胞之生長促進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
  39. 如請求項38之角膜內皮細胞之生長促進劑,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40. 一種角膜內皮細胞之生長促進劑,其包含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41. 一種細胞增殖培養基,其包含LATS抑制劑及生長培養基。
  42. 如請求項41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43. 一種細胞增殖培養基,其包含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及生長培養基。
  44. 如請求項41至43中任一項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其中該生長培養基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補充有胎牛血清之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細胞無血清培養基、X-VIVO15培養基及間質幹細胞條件培養基;較佳X-VIVO15培養基。
  45. 如請求項41至44中任一項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其另外包含角膜內皮細胞。
  46. 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及角膜內皮細胞。
  47. 如請求項46之細胞製劑,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48. 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及角膜內皮細胞。
  49. 如請求項46至48中任一項之細胞製劑,其進一步包含生長培養基,其中該生長培養基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補充有胎牛血清之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細胞無血清培養基、X-VIVO15培養基及間質幹細胞條件培養基;較佳X-VIVO15培養基。
  50. 如請求項11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46至49中任一項之細胞製劑,其進一步包含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
  51. 如請求項50之醫藥組合物或細胞製劑,其中該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包含是Optisol或PBS之溶液,且該冷凍貯藏溶液另外包含丙三醇、二甲亞碸、丙二醇或乙醯胺。
  52. 一種套組,其包含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及LATS抑制劑。
  53. 如請求項52之套組,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54. 一種套組,其包含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及如請求項12至14之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55. 如請求項52至54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該組合物是定位劑或局部滴眼劑。
  56. 如請求項52至55中任一項之套組,其進一步包含角膜內皮細胞。
  57. 一種細胞傳遞製劑,其包含如請求項33至37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46至51中任一項之細胞製劑及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其為定位劑。
  58. 如請求項52至56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57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該組合物是定位劑,其為生物基質。
  59. 如請求項52至56或58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57或58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該組合物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定位劑:纖維蛋白、膠原蛋白、明膠、纖維素、羊膜、纖維蛋白膠、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GelMA、包含聚合物之定位劑、交聯聚合物,或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之水凝膠:玻尿酸、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泊洛沙姆(poloxamer)、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乳酸交酯-共-乙交酯)、海藻酸鹽、明膠、膠原蛋白、纖維蛋白原、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瓜爾膠、結冷膠、瓜爾豆膠、黃原膠及羧基甲基纖維素,以及其衍生物、其共聚物以及其組合。
  60. 如請求項52至56或58或59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57至59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該組合物是定位劑,其為GelMa。
  61. 如請求項52至56或58至60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57至60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角膜內皮細胞與定位劑組合存在且該角膜內皮細胞為單層。
  62. 如請求項52至56或58至61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57至61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角膜內皮細胞與定位劑組合存在,其密度為大於500個細胞/mm2
  63. 如請求項54至56或58至62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57至61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角膜內皮細胞與定位劑組合存在,其密度為1000至3500個細胞/mm2 ,較佳2000至約3000個細胞/mm2
  64. 如請求項11或38至63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生長促進劑、細胞增殖培養基、細胞製劑或套組,其中該化合物以0.5至100 μM,較佳0.5至25 μM,更佳1至20 μM,尤其較佳約3至10 μM之濃度存在。
  65. 如請求項33至37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46至51中任一項之細胞製劑,或如請求項57至63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該化合物僅以痕量級存在。
  66. 如請求項38至65中任一項之生長促進劑、細胞增殖培養基、細胞製劑或細胞傳遞製劑或套組,其中該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
  67. 如請求項41至60中任一項之細胞增殖培養基、細胞製劑、細胞傳遞製劑或套組,其中角膜內皮細胞存在且存在於懸浮液中。
  68. 一種如請求項33至37或65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57至63或65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將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藥劑。
  69. 一種角膜內皮細胞群體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將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藥劑,其中該角膜內皮細胞群體藉由用如請求項41至44或65或66中任一項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培養該群體,沖洗該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以實質上移除該LATS抑制劑來擴增。
  70. 如請求項69之用途,其中在該投與之前組合該經分離之角膜內皮細胞與生物基質。
  71. 如請求項70之用途,其中在該投與之前該經分離之角膜內皮細胞與為GelMA之生物基質組合。
  72. 一種LATS抑制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培養角膜內皮細胞之群體的藥劑,其中該角膜內皮細胞之群體移植至個體眼部,且其中該移植包含組合該等角膜內皮細胞與生物基質形成細胞/生物基質混合物,將該混合物注入至該個體的該眼部,且藉由使用光源將該等細胞引導及固定至該角膜上將該等細胞生物列印至該眼部。
  73. 如請求項70至71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經分離之角膜內皮細胞與為GelMA之生物基質組合且藉由光觸發之反應聚合GelMA生物列印至眼表面。
  74. 一種LATS抑制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的藥劑。
  75. 如請求項74之用途,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76. 一種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的藥劑。
  77. 如請求項74至76中之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用於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中之LATS抑制或如請求項19至32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之擴增方法。
  78. 一種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57至63或65至67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的藥劑。
  79. 如請求項74至78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與降低之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有關。
  80. 如請求項74至79中之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是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
  81. 如請求項74至8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皰性角膜病變)、角膜移植失敗、後部多形性角膜營養不良、先天性遺傳性內皮萎縮、X連鎖性角膜內皮營養不良、無虹膜及角膜內皮炎。
  82. 如請求項74至81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皰性角膜病變)、及角膜移植失敗。
  83. 如請求項74至82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預防或治療包含如請求項68至73中任一項之方法的步驟。
  84. 如請求項74至8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預防或治療包含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試劑同時或依序投與該藥劑: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環孢靈(cyclosporine)、托普黴素(tobramycin)及頭孢唑林(cefazolin)。
  85.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其用於療法中或作為藥劑。
  86.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其用於眼部疾病或病症。
  87. 一種用於眼部疾病或病症之LATS抑制劑,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化合物。
  88.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之用途,其用於製造藥劑。
  89. 一種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的藥劑。
  90. 如請求項85或86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87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88或89之用途,其包含如請求項12至15之細胞群體中LATS抑制方法或如請求項19至32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之擴增方法。
  91. 如請求項85或86或9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87或90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88至9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33至37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57至63或65至67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
  92. 如請求項85或86或90或9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87或90或91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88至91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與降低之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有關。
  93. 如請求項85或86或90至9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87或90至92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88至92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是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
  94. 如請求項85或86或90至9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87或90至93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88至9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皰性角膜病變)、角膜移植失敗、後部多形性角膜營養不良、先天性遺傳性內皮萎縮、X連鎖性角膜內皮營養不良、無虹膜及角膜內皮炎。
  95. 如請求項85或86或90至9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87或90至94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88至94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富克斯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大皰性角膜病變(包括假晶狀體大皰性角膜病變及無晶狀體性大皰性角膜病變)及角膜移植失敗。
  96. 如請求項85或86或90至9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87或90至95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88至95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方法包含如請求項68至73中任一項之方法的步驟。
  97. 如請求項85或86或90至9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87或90至96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88至96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如請求項33至37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57至63或65至67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試劑同時或依序投與:地塞米松、環孢靈、托普黴素及頭孢唑林。
  98. 一種用於將角膜內皮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中的YAP調節劑,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33至37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57至63或65至67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
  99. 一種用於治療角膜內皮細胞功能不良之方法中的YAP調節劑,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33至37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57至63或65至67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
  100. 如請求項98或99之YAP調節劑,其中該調節劑是LATS抑制劑。
  101. 一種在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中的LATS抑制的方法,其使用式A1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為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的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102. 如請求項101之LATS抑制方法,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103. 如請求項101或102之LATS抑制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或其鹽係選自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104. 如請求項101之LATS抑制方法,其中該化合物或其鹽是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
  105. 一種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
  106. 如請求項105之培養細胞之方法,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07. 一種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在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
  108. 一種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a)在LATS抑制劑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接種細胞群體以產生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
  109. 如請求項108之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10. 一種細胞群體擴增之方法,其包含步驟a)在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存在下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接種細胞群體以產生包含角膜緣幹細胞的經擴增之細胞群體。
  111. 如請求項101至1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以0.5至100 μM,較佳0.5至25 μM,更佳1至20 μM,尤其較佳約3至10 μM的濃度存在。
  112. 如請求項101至1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化合物存在12至16天,較佳其中該化合物存在14天。
  113. 如請求項109至11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產生該接種量之細胞超過30倍之擴增。
  114. 如請求項109至1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產生該接種量之細胞100倍至2200倍,較佳600倍至2200倍擴增。
  115. 如請求項109至1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產生具有超過20%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較佳其中該方法產生具有超過50%角膜緣幹細胞的細胞群體。
  116. 如請求項109至1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產生具有超過20%表現p63α之細胞群體,較佳其中該方法產生具有超過50%表現p63α之細胞群體。
  117. 如請求項101至1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
  118. 如請求項101至1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遺傳修飾該等角膜緣幹細胞。
  119. 如請求項118之方法,其中該遺傳修飾包含減少或消除基因之表現及/或功能,該基因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
  120. 如請求項118或119之方法,其中該遺傳修飾包含向該細胞中引入特異性靶向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的基因編輯系統。
  121. 如請求項120之方法,其中該基因編輯系統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RISPR基因編輯系統、TALEN基因編輯系統、鋅指核酸酶基因編輯系統、大範圍核酸酶基因編輯系統、AAV載體驅動同源重組及基於慢病毒載體之基因組編輯技術。
  122. 如請求項119至12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基因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2M、HLA-A、HLA-B及HLA-C,較佳B2M。
  123. 如請求項108至12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步驟b)沖洗該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以實質上移除本發明化合物。
  124. 一種細胞群體,其可藉由如請求項101至123中任一項之方法獲得。
  125. 一種細胞群體,其藉由如請求項101至123中任一項之方法獲得。
  126. 一種經分離細胞群體,其中超過20%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較佳其中超過50%為角膜緣幹細胞。
  127. 一種經分離細胞群體,其中超過70%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較佳其中超過90%為角膜緣幹細胞。
  128. 一種經分離細胞群體,其中超過20%細胞為p63α陽性,較佳其中超過50%為p63α陽性。
  129. 一種經分離細胞群體,其中超過70%細胞為p63α陽性,較佳其中超過90%為p63α陽性。
  130. 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124至129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其中該等細胞中之一或多者包含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的一或多個核酸殘基的非天然存在之插入或缺失,其中插入及/或缺失導致減少或消除該基因之表現或功能。
  131. 如請求項130之細胞群體,其中該基因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2M、HLA-A、HLA-B及HLA-C。
  132. 如請求項130或131之細胞群體,其中該基因是B2M。
  133. 一種角膜緣幹細胞之生長促進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
  134. 如請求項133之角膜緣幹細胞之生長促進劑,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35. 一種角膜緣幹細胞之生長促進劑,其包含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36. 一種細胞增殖培養基,其包含LATS抑制劑及生長培養基。
  137. 如請求項136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38. 一種細胞增殖培養基,其包含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及生長培養基。
  139. 如請求項136至138中任一項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其中該生長培養基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補充有胎牛血清之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細胞無血清培養基、X-VIVO15培養基及DMEM/F12,其視情況補充有氯化鈣;較佳X-VIVO15培養基。
  140. 如請求項136至139中任一項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其另外包含角膜緣幹細胞。
  141. 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LATS抑制劑及角膜緣幹細胞。
  142. 如請求項141之細胞製劑,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43. 一種細胞製劑,其包含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及角膜緣幹細胞。
  144. 如請求項141至143中任一項之細胞製劑,其進一步包含生長培養基,其中該生長培養基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補充有胎牛血清之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加有人類血清之人類內皮細胞無血清培養基、X-VIVO15培養基及DMEM/F12,其視情況補充有氯化鈣;較佳X-VIVO15培養基。
  145. 如請求項11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141至144中任一項之細胞製劑,其進一步包含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
  146. 如請求項145之醫藥組合物或細胞製劑,其中該貯藏或冷凍貯藏溶液包含是Optisol或PBS之溶液,且該冷凍貯藏溶液另外包含丙三醇、二甲亞碸、丙二醇或乙醯胺。
  147. 一種套組,其包含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及LATS抑制劑。
  148. 如請求項147之套組,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49. 一種套組,其包含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及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50. 如請求項147至149中任一項之套組,其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該組合物是定位劑或局部滴眼劑。
  151. 如請求項147至150中任一項之套組,其進一步包含角膜緣幹細胞。
  152. 一種細胞傳遞製劑,其包含如請求項124至131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141至146中任一項之細胞製劑及適於經眼傳遞之組合物,其為定位劑。
  153. 如請求項147至151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152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該組合物是定位劑,其為生物基質。
  154. 如請求項147至151或153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152或153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該組合物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定位劑:纖維蛋白、膠原蛋白、明膠、纖維素、羊膜、纖維蛋白膠、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GelMA、包含聚合物之定位劑、交聯聚合物,或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之水凝膠:玻尿酸、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泊洛沙姆、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乳酸交酯-共-乙交酯)、海藻酸鹽、明膠、膠原蛋白、纖維蛋白原、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瓜爾膠、結冷膠、瓜爾豆膠、黃原膠及羧基甲基纖維素,以及其衍生物、其共聚物以及其組合。
  155. 如請求項147至151或153或154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152至154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適於經眼傳遞之該組合物是定位劑,其為GelMa。
  156. 如請求項147至155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152至155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超過20%該等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
  157. 如請求項147至155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152至155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超過20%該等細胞為p63α陽性。
  158. 如請求項147至157中任一項之套組或如請求項152至157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超過70%該等細胞為p63α陽性。
  159. 如請求項11或133至158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生長促進劑、細胞增殖培養基、細胞製劑或套組,其中該化合物以0.5至100 μM,較佳0.5至25 μM,更佳1至20 μM,尤其較佳約3至10 μM之濃度存在。
  160. 如請求項124至131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141至146中任一項之細胞製劑,或如請求項152至158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其中該化合物僅以痕量級存在。
  161. 如請求項133至160中任一項之生長促進劑、細胞增殖培養基、細胞製劑或細胞傳遞製劑或套組,其中該LATS抑制劑抑制LATS1及LATS2。
  162. 如請求項136至161中任一項之細胞增殖培養基、細胞製劑、細胞傳遞製劑或套組,其中角膜緣幹細胞存在且存在於懸浮液中。
  163. 一種如請求項124至131或160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152至158或160之細胞傳遞製劑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將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藥劑。
  164. 一種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用於製造用以將該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藥劑的用途,該藥劑藉由如下方法製備,該方法包含藉由用如請求項136至139或159或161中任一項之細胞增殖培養基培養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較佳地沖洗該等經擴增之細胞群體以實質上移除該LATS抑制劑來擴增該細胞群體。
  165. 如請求項164之用途,其中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該細胞群體在投與之前與定位劑組合。
  166. 如請求項165之用途,其中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該細胞群體在投與之前與是纖維蛋白膠之定位劑或是生物基質之定位劑組合,該生物基質是GelMA。
  167. 如請求項164至166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該細胞群體與是隱形眼鏡的載劑組合。
  168. 如請求項164至167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該細胞群體與是GelMA之生物基質組合且該GelMA在是隱形眼鏡的載劑上聚合。
  169. 一種LATS抑制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的藥劑。
  170. 如請求項169之用途,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
  171. 一種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的藥劑。
  172. 如請求項169至171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預防或治療包含如請求項101至104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中LATS抑制之方法或如請求項108至123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之擴增方法。
  173. 一種如請求項124至131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152至162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的藥劑。
  174. 如請求項169至17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是角膜緣幹細胞缺乏。
  175. 如請求項169至174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是由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損傷或病症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化學性燒傷、熱灼傷、輻射損傷、無虹膜、鞏膜角膜、多發性內分泌瘤、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Stevens Johnson syndrome)、眼部瘢痕性類天疱瘡、膠原血管疾病、使用隱形眼鏡引起的慢性非自體免疫性發炎性病症、乾眼病、紅斑、葡萄球菌性邊緣角膜炎(包括細菌、真菌及病毒性角膜炎)、翼狀胬肉或贅瘤、多次眼部手術後出現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翼狀胬肉或贅瘤切除或超低溫療法;以及由選自由防腐劑(硫柳汞、苯甲烴銨)、局部麻醉劑、匹魯卡品、β阻斷劑、絲裂黴素、5-氟尿嘧啶、硝酸銀組成之群的藥物療法以及引起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之經口藥物療法產生的藥物療法毒性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
  176. 如請求項169至175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是由選自由化學性燒傷、無虹膜、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及使用隱形眼鏡組成之群的損傷或病症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
  177. 如請求項169至176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預防或治療包含如請求項163至168中任一項之方法的步驟。
  178. 如請求項169至177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預防或治療包含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試劑同時或依序投與該藥劑:地塞米松、環孢靈、托普黴素及頭孢唑林。
  179. 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其用於療法中或作為藥劑。
  180. 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其用於眼部疾病或病症。
  181. 一種用於眼部疾病或病症之LATS抑制劑,其中該LATS抑制劑是化合物。
  182. 一種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藥劑。
  183. 一種如請求項101至103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式A1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治療眼部疾病或病症之藥劑。
  184. 如請求項179或180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92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182或183之用途,其包含如請求項101至104之細胞群體中LATS抑制方法或如請求項108至123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之擴增方法。
  185. 如請求項179至180或18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81或184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182至184中任一項之用途,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24至131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152至162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
  186. 如請求項180、184、18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81、184、185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183至185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是角膜緣幹細胞缺乏。
  187. 如請求項180、184至18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81、184至186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183、184至186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是由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損傷或病症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化學性燒傷、熱灼傷、輻射損傷、無虹膜、鞏膜角膜、多發性內分泌瘤、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眼部瘢痕性類天疱瘡、膠原血管疾病、使用隱形眼鏡引起的慢性非自體免疫性發炎性病症、乾眼病、紅斑、葡萄球菌性邊緣角膜炎(包括細菌、真菌及病毒性角膜炎)、翼狀胬肉或贅瘤、多次眼部手術後出現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翼狀胬肉或贅瘤切除或超低溫療法;以及由選自由防腐劑(硫柳汞、苯甲烴銨)、局部麻醉劑、匹魯卡品、β阻斷劑、絲裂黴素、5-氟尿嘧啶、硝酸銀組成之群的藥物療法以及引起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之經口藥物療法產生的藥物療法毒性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
  188. 如請求項180、184至18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81、184至187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183、184至187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眼部疾病或病症是由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損傷或病症引起的角膜緣幹細胞缺乏:化學性燒傷、無虹膜、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及使用隱形眼鏡。
  189. 如請求項180、184至18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81、184至188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183、184至188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方法包含如請求項163至168中任一項之方法的步驟。
  190. 如請求項180、184至18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81、184至189中任一項之LATS抑制劑,或如請求項183、184至189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如請求項124至131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152至162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試劑同時或依序投與:地塞米松、環孢靈、托普黴素及頭孢唑林。
  191. 一種用於將包含角膜緣幹細胞之細胞群體移植至個體之角膜上的方法中的YAP調節劑,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24至131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152至162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
  192. 一種用於治療角膜緣幹細胞缺乏之方法中的YAP調節劑,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24至131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或如請求項152至162中任一項之細胞傳遞製劑。
  193. 如請求項191或192之YAP調節劑,其中該調節劑是LATS抑制劑。
  194. 一種式A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藥劑: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1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由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該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195. 如請求項194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196. 如請求項194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選自: 2-甲基-1-(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丙-2-醇; 二甲基(3-甲基-3-{[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丁基)胺; N-(1-胺基-2-甲基丙-2-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8-甲基-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5-氯-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5-氯-N-(1-甲基環丙基)-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3-甲基-1H-吡唑-4-基)-1,7-㖠啶-4-胺; N-第三丁基-2-(嘧啶-4-基)-1,7-㖠啶-4-胺; 2-(2-胺基嘧啶-4-基)-N-第三丁基-1,7-㖠啶-4-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N 1 ,N 1 ,3-三甲基-N 3 -(2-(3-甲基-1H-吡唑-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1,3-二胺; 2,2-二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2,3-二甲基-N 2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丁-2,3-二胺;N 1 ,N 1 ,2,2-四甲基-N 3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3-二胺; 4-(4-(第三丁基胺基)吡啶并[3,4-d ]嘧啶-2-基)-1,2,5-噁二唑-3-胺;以及N 2 ,N 2 ,2-三甲基-N 1 -(2-(吡啶-4-基)吡啶并[3,4-d ]嘧啶-4-基)丙-1,2-二胺。
  197. 如請求項194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是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的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198. 如請求項194至197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包含治療邊緣移植物移植後的肝臟再生長不足;支持大規模肝切除術後剩餘肝臟塊體的提高之再生長;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臟衰竭、藥物誘發之肝臟損傷、自體免疫性肝炎、缺血性及充血性肝病後患者肝臟的再生;以及治療由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慢性病毒性B及C型肝炎、血色素沉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威爾森氏病(Wilson's disease)以及藥物誘發性肝纖維化引起的慢性肝臟損傷及潛在肝纖維化。
  199. 一種試劑用於製造用以促進肝臟再生及肝臟再生長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試劑能夠抑制LATS激酶之活性;由此誘發YAP移位及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
  200. 如請求項199之用途,其中該試劑為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201. 一種用於離體擴增肝細胞群體之方法,其包含使該等肝細胞與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接觸。
  202. 如請求項201之方法,其中其進一步包含基因編輯該等肝細胞。
  203. 如請求項201或請求項202之方法,其中該等肝細胞為肝臟祖細胞。
  204. 一種肝細胞,其藉由如請求項201或請求項202之方法獲得。
  205. 如請求項204之肝細胞,其中該等肝細胞為肝臟祖細胞。
  206. 一種式A1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促進傷口癒合之藥劑: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是CH或N; 環A是 (a)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經碳環成員鍵連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4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限制條件為該雜原子環成員中之至少一者是位於相對於該5員雜芳基的鍵連碳環成員的3-或4-位置處或該6員雜芳基之對環位置處的未經取代之氮(-N=);或 (b) 9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選自, 其中「*」表示環A與該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點; 其中環A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氰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NH2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3 - 6 環烷基以及苯基磺醯基; R0 是羥基或C1 - 6 烷氧基; R1 是氫或C1 - 6 烷基;R2 係選自 (a) C1 - 8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 (i) 鹵素; (ii) 氰基; (iii) 側氧基; (iv) C2 烯基; (v) C2 炔基; (vi) C1-6 鹵烷基; (vii) -OR6 ,其中R6 係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viii) -NR7a R7b ,其中R7a 為氫或C1 - 6 烷基,且R7b 係選自氫、-C(O)R0 、未經取代或經-C(O)R0 取代之C1 - 6 烷基; (ix) -C(O)R8 ,其中R8 為R0 或-NH-C1 - 6 烷基-C(O)R0 ; (x) -S(O)2 C1-6 烷基; (xi) 單環C3 - 6 環烷基或多環C7 - 10 環烷基,其各自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羥基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R0 、-NH2 、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 6員雜環烷基,其包含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羥基、鹵素、C1 - 6 烷基、C1 - 6 烷基胺基以及二-(C1 - 6 烷基)胺基; (xiii)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取代; (xiv) 5或6員單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4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以及 (xv) 9或10員稠合雙環雜芳基,其包含1至2個獨立地選自N及O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 (b) -S(O)2 C1-6 烷基; (c) 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以及R0 ; (d) C3 - 6 環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以及 (e) 4員雜環烷基,其包含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未經取代或經1至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1 - 6 鹵烷基、R0 、C1 - 6 烷基胺基、二-(C1 - 6 烷基)胺基、-C(O)R0 以及C1 - 6 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R0 或-C(O)R0 取代; 或R1 及R2 可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4至6員雜環烷基,其可包括獨立地選自N、O及S之1至2個額外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其中由R1 及R2 與其結合之氮原子一起形成的4至6員雜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C1 - 6 烷基、C1 - 6 鹵烷基以及R0 ; R3 係選自氫、鹵素以及C1 - 6 烷基;以及 R5 係選自氫、鹵素及-NH-(3至8員雜烷基),其中該-NH-(3至8員雜烷基)之該3至8員雜C3 - 8 烷基包含1至2個氧原子作為鏈成員且未經取代或經R0 取代。
  207. 如請求項206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具有選自式I至IV之式:
  208. 如請求項206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選自2-(2-甲基-2-{[2-(吡啶-4-基)吡啶并[3,4-d]嘧啶-4-基]胺基}丙氧基)乙-1-醇;3-(吡啶-4-基)-N-(1-(三氟甲基)環丙基)-2,6-㖠啶-1-胺;N-(1-甲基環丙基)-7-(吡啶-4-基)異喹啉-5-胺;2-(吡啶-4-基)-4-(3-(三氟甲基)哌嗪-1-基)吡啶并[3,4-d]嘧啶;N-(第三丁基)-2-(吡啶-4-基)-1,7-㖠啶-4-胺;以及N-甲基-2-(吡啶-4-基)-N-[(2S)-1,1,1-三氟丙-2-基]吡啶并[3,4-d]嘧啶-4-胺。
  209. 如請求項206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是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的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210. 如請求項206至209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促進傷口癒合包含治療或改善灼傷、急性皮膚潰瘍及慢性皮膚潰瘍之症狀。
  211. 如請求項210之用途,其中該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糖尿病潰瘍、壓迫性潰瘍及血管潰瘍。
  212. 如請求項210之用途,其中該慢性皮膚潰瘍係選自靜脈性腿部潰瘍、糖尿病足潰瘍及褥瘡。
  213. 一種試劑用於製造用以促進傷口癒合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試劑能夠抑制LATS激酶之活性;由此誘發YAP移位且驅使細胞增殖的下游基因表現。
  214. 如請求項213之用途,其中該試劑為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215. 一種包含基因編輯細胞之細胞群體,其中該基因編輯細胞已在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的培養基中培養。
  216. 如請求項215之細胞群體,其中該編輯基因是與促進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應有關之基因,其中該基因編輯導致降低或消除該基因之表現或功能。
  217. 如請求項216之細胞群體,其中該基因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2M、HLA-A、HLA-B及HLA-C。
  218. 如請求項216或217之細胞群體,其中該基因是B2M。
  219. 如請求項215至218中任一項之細胞群體,其中該基因編輯細胞為角膜緣幹細胞或角膜內皮細胞。
TW107114216A 2017-04-28 2018-04-26 6-6稠合雙環雜芳基化合物及其作為lats抑制劑之用途 TW2018431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91484P 2017-04-28 2017-04-28
US201762491526P 2017-04-28 2017-04-28
US201762491475P 2017-04-28 2017-04-28
US201762491573P 2017-04-28 2017-04-28
US62/491,475 2017-04-28
US62/491,484 2017-04-28
US62/491,573 2017-04-28
US62/491,526 2017-04-28
US201862650232P 2018-03-29 2018-03-29
US62/650,232 2018-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3140A true TW201843140A (zh) 2018-12-16

Family

ID=62148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4216A TW201843140A (zh) 2017-04-28 2018-04-26 6-6稠合雙環雜芳基化合物及其作為lats抑制劑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24)

Country Link
US (2) US11458138B2 (zh)
EP (1) EP3615537B1 (zh)
JP (2) JP7247102B2 (zh)
KR (1) KR20190142776A (zh)
CN (3) CN110573511B (zh)
AU (2) AU2018260495B2 (zh)
BR (1) BR112019022512A2 (zh)
CA (1) CA3056906A1 (zh)
CL (1) CL2019003049A1 (zh)
CO (1) CO2019011873A2 (zh)
CR (1) CR20190483A (zh)
CU (2) CU20200080A7 (zh)
DO (1) DOP2019000273A (zh)
EC (1) ECSP19076732A (zh)
IL (2) IL269293B (zh)
JO (1) JOP20190257A1 (zh)
MA (1) MA49285A (zh)
MX (1) MX2019012756A (zh)
PE (1) PE20200292A1 (zh)
PH (1) PH12019502436A1 (zh)
SG (1) SG11201908615RA (zh)
TW (1) TW201843140A (zh)
UY (1) UY37703A (zh)
WO (1) WO201819807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8237159A1 (en) 2017-03-22 2019-09-05 Intellia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mmunooncology
JOP20190257A1 (ar) 2017-04-28 2019-10-28 Novartis Ag مركبات أريل غير متجانسة ثنائية الحلقة مندمجة 6-6 واستخدامها كمثبطات lats
WO2019235569A1 (ja) 2018-06-08 2019-12-12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キナーゼ阻害剤
JP2021529765A (ja) 2018-06-29 2021-11-04 インサイト・コーポレイションIncyte Corporation Axl/mer阻害剤の製剤
UY38427A (es) * 2018-10-26 2020-05-29 Novartis Ag Métodos y composiciones para terapia con células oculares
US20220017888A1 (en) * 2018-12-11 2022-01-20 Kyoto University Method for inducing deletion in genomic dna
WO2020158841A1 (ja) 2019-01-30 2020-08-06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ヒドラジド化合物及びキナーゼ阻害剤
CN112707905A (zh) * 2019-10-25 2021-04-27 武汉誉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并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GB201915829D0 (en) * 2019-10-31 2019-12-18 Cancer Research Tech Ltd Compounds, compositions and therapeutic uses thereof
GB201915831D0 (en) * 2019-10-31 2019-12-18 Cancer Research Tech Ltd Compounds, compositions and therapeutic uses thereof
JP2023503970A (ja) * 2019-11-27 2023-02-01 ジェネンテ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治療用化合物
MX2022009572A (es) 2020-02-05 2022-12-13 Univ Rockefeller Composiciones de pirrolo[2,3-b]piridina-3-carboxamida y métodos para mejorar la pérdida de audición.
CN111443068B (zh) * 2020-03-06 2023-06-27 天津大学 具有多重刺激响应特性的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及筛选方法和应用
JP2023522784A (ja) 2020-04-27 2023-05-31 ノバルティス アーゲー 眼細胞療法のための方法及び組成物
CN112305126A (zh) * 2020-11-02 2021-02-02 宁夏贝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硝酸胍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15974868B (zh) * 2022-11-07 2024-04-1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尿嘧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抗肺纤维化方面的潜在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65392A1 (en) 2003-01-24 2004-08-05 Smithkline Beecham Corporation Condensed pyridines and pyrimidines and their use as alk-5 receptor ligands
MX2007010401A (es) 2005-02-25 2008-02-19 Kudos Pharm Ltd Derivados de 2,4-diamino-piridopirimidina y su uso como inhbidores de mtor.
CA2682339A1 (en) * 2007-04-06 2008-10-16 Novartis Ag 2 , 6-naphthyridine derivatives as protein kinase modulators
RU2473549C2 (ru) 2008-07-31 2013-01-27 Дженентек, Инк. Пиримидиновы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композиции и способы применения
US20110319409A1 (en) * 2010-06-23 2011-12-29 Cox Christopher D 7-aza-quinazoline pde10 inhibitors
JP5761827B2 (ja) * 2011-07-15 2015-08-12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角膜内皮細胞の調製方法
WO2013045461A1 (en) 2011-09-27 2013-04-04 F. Hoffmann-La Roche Ag Pyrazol-4-yl-heterocyclyl-carboxamide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SG11201502301YA (en) 2012-09-28 2015-04-29 Cancer Rec Tech Ltd Azaquinazoline inhibitors of atypical protein kinase c
AU2014361781B2 (en) * 2013-12-12 2021-04-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ivery, use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the CRISPR -Cas systems and compositions for genome editing
TWI675836B (zh) * 2014-03-25 2019-11-01 美商伊格尼塔公司 非典型蛋白質激酶c之氮雜喹唑啉抑制劑
WO2016046768A1 (en) 2014-09-24 2016-03-31 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Lats and breast cancer
MA43512A (fr) 2015-08-03 2018-11-07 Bristol Myers Squibb Co Composés hétérocycliques utiles en tant que modulateurs du tnf alpha
WO2017035116A1 (en) 2015-08-25 2017-03-02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relating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JOP20190257A1 (ar) 2017-04-28 2019-10-28 Novartis Ag مركبات أريل غير متجانسة ثنائية الحلقة مندمجة 6-6 واستخدامها كمثبطات lats
UY38427A (es) * 2018-10-26 2020-05-29 Novartis Ag Métodos y composiciones para terapia con células ocula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44738A1 (en) 2018-12-06
CR20190483A (es) 2019-11-20
EP3615537B1 (en) 2024-03-06
RU2019138304A3 (zh) 2021-07-13
US11458138B2 (en) 2022-10-04
JP2020517698A (ja) 2020-06-18
SG11201908615RA (en) 2019-11-28
CN114621222A (zh) 2022-06-14
IL269293A (en) 2019-11-28
CO2019011873A2 (es) 2020-01-17
JOP20190257A1 (ar) 2019-10-28
US20230190751A1 (en) 2023-06-22
ECSP19076732A (es) 2019-10-31
WO2018198077A2 (en) 2018-11-01
EP3615537A2 (en) 2020-03-04
WO2018198077A3 (en) 2019-02-14
RU2019138304A (ru) 2021-05-28
BR112019022512A2 (pt) 2020-06-16
CA3056906A1 (en) 2018-11-01
CN110573511B (zh) 2023-04-25
JP2022188056A (ja) 2022-12-20
CL2019003049A1 (es) 2020-02-07
MA49285A (fr) 2020-03-04
PE20200292A1 (es) 2020-02-05
CN110573511A (zh) 2019-12-13
CN114703144A (zh) 2022-07-05
IL269293B (en) 2022-06-01
PH12019502436A1 (en) 2020-07-20
AU2018260495A1 (en) 2019-10-17
CU20190086A7 (es) 2020-11-30
JP7247102B2 (ja) 2023-03-28
MX2019012756A (es) 2019-12-16
KR20190142776A (ko) 2019-12-27
DOP2019000273A (es) 2019-12-15
CU20200080A7 (es) 2021-05-12
AU2018260495B2 (en) 2021-09-16
UY37703A (es) 2018-11-30
AU2021286281A1 (en) 2022-01-06
IL292857A (en)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90751A1 (en) 6-6 Fused Bicyclic Heteroaryl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as LATS Inhibitors
US20200131474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ocular cell therapy
CA3161878A1 (en) Irak degraders and uses thereof
CN108434149A (zh) 针对Rb阳性异常细胞增殖的HSPC节制性治疗
AU2012260979A1 (en) Pyridin-2 (1H) -one derivatives useful as medicam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transplant rejection, immune-mediated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AU2016224975B2 (en) Small molecules that enable cartilage rejuvanation
JP6859549B2 (ja) 医薬品活性を有するヘテロアリール化合物
CN101115736A (zh) 钾通道调节剂和它们的医药用途
CA2774148A1 (en) Tricyclic compounds and pharmaceutical uses thereof
US20230348852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ocular cell therapy
CA3154084A1 (en) Feeder-based and feeder-free stem cell culture systems for stratified epithelial stem cells, and uses related thereto
RU2775721C2 (ru) 6-6-конденсированные бициклические гетероарильны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в качестве ингибиторов lats
EA038453B1 (ru) 6-6-конденсированные бициклические гетероарильны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в качестве ингибиторов lats
AU2022355700A1 (en) Cell aggregate including pituitary hormone-producing cell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RU2022117596A (ru) 6-6-конденсированные бициклические гетероарильны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в качестве ингибиторов l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