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9377A - 變形試驗器 - Google Patents

變形試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9377A
TW201839377A TW107106689A TW107106689A TW201839377A TW 201839377 A TW201839377 A TW 201839377A TW 107106689 A TW107106689 A TW 107106689A TW 107106689 A TW107106689 A TW 107106689A TW 201839377 A TW201839377 A TW 2018393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test
mounting
tester
sha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6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2591B (zh
Inventor
岡﨑恭久
安藤直継
佐佐木寿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湯淺系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湯淺系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湯淺系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2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25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32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repeated or pulsating forces
    • G01N3/3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repeated or pulsating forces generated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32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repeated or pulsating forces
    • G01N3/34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repeated or pulsating forces gener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hammer blow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bending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01Ty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tress
    • G01N2203/0005Repeated or cycl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26Combination of several types of applied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3Generation of the force
    • G01N2203/005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58Kind of property studi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6Specifications of the specimen
    • G01N2203/0262Shape of the specimen
    • G01N2203/0278Thin specimens
    • G01N2203/0282Two dimensional, e.g. tapes, webs, sheets, strips, disks or membra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4Chucks, fixtures, jaws, holders or anv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4Chu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開始變形試驗之後無須卸下試驗體,而可在變形試驗中保持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並對試驗體進行觀察和分析等之變形試驗器。 本發明之變形試驗器具備:拆裝部分,其供試驗體之不同之至少2個部分分別安裝於第1部分之第1安裝部及第2部分之第2安裝部,且重複使試驗體產生自第1形狀狀態經由第2形狀狀態再次返回第1形狀狀態之特定之變形循環之、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的相對變位即變位循環;及本體部分,其供拆裝部分拆裝自如地安裝;將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中之至少1個形狀狀態下的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位置加以固定的狀態保持機構係相對於安裝於本體部分之拆裝部分拆裝自如,安裝有狀態保持機構之拆裝部分係相對於本體部分拆裝自如。

Description

變形試驗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變形試驗器,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令用於行動電話等之基板及有機EL等之撓性顯示器的薄玻璃板或樹脂板等之試驗體變形而試驗其耐久度者。
自先前以來,已知令用於行動電話等之基板及有機EL等之撓性顯示器的薄玻璃板或樹脂板等之試驗體變形而試驗其耐久度之變形試驗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係為了提供下述變形試驗器而完成者,即:使試驗體之『彎曲試驗藉由機械而可實現,在其中,即便彎曲之曲率半徑或弧長不同,只要稍作調整便可使機械運作』(專利文獻1之段落編號0005),具體而言,揭示:『一種彎曲試驗機,其特徵在於:將固定壁與移動壁對向設置在大致四角形之框架之中,在兩壁之頂部上以可分別相對於固定壁與移動壁在鉛垂面內轉動之方式設置安裝工件安裝部,且在兩安裝部上安裝工件與除工件以外之板簧各自之兩端而在固定壁與移動壁之間搭設成彎曲狀態,使移動壁相對於固定壁遠近移動而重複彎曲工件』(專利文獻1之技術方案1)。根據所述之變形試驗器(在專利文獻1中為彎曲試驗機)可知,『其係在固定壁與移動壁上以彎曲狀態搭設薄玻璃板及樹脂板等之工件,使移動壁相對於固定壁遠近移動而重複彎曲工件者。此時,有改變工件之彎曲曲率半徑等之形狀要素之情形,藉由改變使移動壁移動之致動器之行程及兩壁之初始位置而能夠將其實現。另外,藉由使安裝工件之安裝部能夠相對於移動壁或固定壁在鉛垂面內轉動(能夠朝對方傾動),而在不殘存內部應力下亦可應對行程變化。再者,亦必須對彎曲之速度進行調整,但藉由改變致動器之速度而可實現』(專利文獻1之段落編號0008)。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080694號公報(例如,摘要、發明之詳細說明中之段落編號0001~0008、0011~0013、第1圖~第3圖等)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專利文獻1揭示之變形試驗器中,係『將工件4分別架設於移動壁3與固定壁2之間,此時之針對移動壁3與固定壁2之安裝係藉由將工件夾在安裝部5、6與按壓板7、8之間而安裝,該安裝部5、6分別藉由鉸鏈9、10而可在鉛垂面內旋轉地安裝於設置在各自之頂部上之頂板22、23上,該按壓板7、8係固定於安裝部5、6』(專利文獻1之段落編號0013)者。此處,由於作為試驗體之工件4藉由夾在安裝部5、6與按壓板7、8之間而安裝,在開始變形試驗之後,難以對安裝於大的變形試驗器之狀態下之試驗體進行觀察及分析等,故在進行試驗體之觀察及分析等時,需要將試驗體從變形試驗器卸下。在進行了觀察及分析等之後,為了繼續進行該試驗體之變形試驗,而必須將進行了觀察及分析等的該試驗體再次夾於安裝部5、6與按壓板7、8之間而安裝,為了使觀察及分析等之前後之安裝狀態(為了進行觀察及分析等而將試驗體卸下之前之狀態與在進行了觀察及分析等之後將試驗體再次安裝之狀態)相同而需要進行非常仔細地麻煩之安裝操作,即便認為已充分仔細地安裝但兩狀態卻不同,因此有在隔著觀察及分析等下無法進行同一條件下之連續之變形試驗之問題。再者,在使試驗體產生自第1形狀狀態經由第2形狀狀態再次返回第1形狀狀態之特定之變形循環之變形試驗中,在保持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之同時進行試驗體之觀察及分析等時,亦有因將試驗體從變形試驗器卸下而無法保持形狀狀態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開始變形試驗之後無須卸下試驗體,可在變形試驗中保持試驗體所能獲得之任一形狀狀態之同時對試驗體進行觀察和分析等的變形試驗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變形試驗器(以下稱為「本試驗器」)具備:拆裝部分,其供試驗體之不同之至少2個部分分別安裝於第1部分之第1安裝部及第2部分之第2安裝部,且重複使試驗體產生自第1形狀狀態經由第2形狀狀態再次返回第1形狀狀態之特定之變形循環之、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的相對變位即變位循環;及本體部分,其供拆裝部分拆裝自如地安裝;且,將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中之至少1個形狀狀態下的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位置加以固定的狀態保持機構係相對於安裝於本體部分之拆裝部分拆裝自如,安裝有狀態保持機構之拆裝部分係相對於本體部分拆裝自如。 本試驗器具備拆裝部分及本體部分。 拆裝部分包含第1部分及第2部分。於第1部分所具有之第1安裝部及第2部分所具有之第2安裝部,分別安裝試驗體之不同之至少2個部分(該至少2個部分之1個部分安裝於第1安裝部,該至少2個部分之另1個部分安裝於第2安裝部。又,由於係「至少2個部分」,故亦可為試驗體之3個以上之部分安裝於拆裝部分)。而後,藉由重複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變位(包含僅使第1部分變位而第2部分為靜止之情形,僅使第2部分變位而第1部分為靜止之情形,並且使第1部分及第2部分任一者皆變位之情形此3種情形)之變位循環,而使試驗體產生自第1形狀狀態經由第2形狀狀態再次返回第1形狀狀態之特定之變形循環(例如,包含彎折、彎曲、扭轉、拉拔、壓縮等之變形)。本體部分供拆裝部分拆裝自如地安裝。 而且,在本試驗器中,狀態保持機構相對於安裝於本體部分之拆裝部分拆裝自如,且安裝有狀態保持機構之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拆裝自如。此處狀態保持機構在自第1形狀狀態經由第2形狀狀態再次返回第1形狀狀態之特定之變形循環中固定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之中至少1個形狀狀態下的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位置。 藉此,在本試驗器中,藉由將試驗體安裝於第1部分與第2部分,且重複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變位循環,而可使試驗體產生特定之變形循環從而進行試驗體之變形試驗。而且,在開始變形試驗之後,在進行試驗體之觀察及分析等時,於安裝在本體部分上之拆裝部分安裝有狀態保持機構。其後,將安裝有狀態保持機構之拆裝部分從本體部分卸下(由於安裝有狀態保持機構,故即便將拆裝部分從本體部分卸下,卸下前之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位置被固定,而試驗體之形狀狀態被保持),可進行安裝於拆裝部分之狀態下之試驗體之觀察及分析等(由於與試驗器整體相比拆裝部分小型且輕量化,故可在安裝於拆裝部分之狀態下對試驗體容易地進行觀察及分析等)。在試驗體之觀察及分析等之後,將保持安裝狀態保持機構狀態之拆裝部分安裝於本體部分,而後從安裝於本體部分之拆裝部分卸下狀態保持機構。而且,藉由再次重複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變位循環,而可再次繼續進行使試驗體產生之特定之變形循環的試驗體之變形試驗。如此般本試驗器無須在開始變形試驗之後卸下試驗體(保持試驗體安裝於拆裝部分之狀態),而可在變形試驗中保持試驗體所能獲得之任一形狀狀態(藉由將狀態保持機構安裝於拆裝部分而保持試驗體之形狀狀態)之同時對試驗體進行觀察和分析等。 在本試驗器中,拆裝部分亦可具有用於安裝狀態保持機構之狀態保持機構安裝部。 狀態保持機構只要固定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之中至少1個形狀狀態下的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位置即可,並無任何限定,例如,既可為分別夾著拆裝部分之第1部分及第2部分而安裝者,亦可為藉由吸引於拆裝部分之第1部分及第2部分的磁鐵而安裝者,還可為外嵌於拆裝部分之第1部分及第2部分而安裝者。然而,當拆裝部分具有用於安裝狀態保持機構之狀態保持機構安裝部時,可將狀態保持機構確實地安裝於拆裝部分。作為將狀態保持機構安裝部與具有安裝於狀態保持機構安裝部之狀態保持機構者的一者與另一者之組合之例,可例示地舉出一者為公螺紋且另一者為該公螺紋可螺合之母螺紋之情形,一者為嵌入凸部且另一者為該嵌入凸部所嵌入之嵌入凹部之情形,一者為面扣件且另一者為可卡合於該面扣件之面扣件之情形等。 在本試驗器中,可行的是,在自第1形狀狀態轉變至第2形狀狀態時,第1部分與第2部分之間之距離為減少,拆裝部分具有為使該距離自第2形狀狀態朝第1形狀狀態增加而彈推第1部分及/或第2部分之彈推機構,狀態保持機構係禁止該距離增加之禁止距離增加機構(以下稱為「禁止距離增加本試驗器」)。 在藉由特定之變形循環而使試驗體產生之自第1形狀狀態朝第2形狀狀態之轉變過程中,在第1部分與第2部分之間之距離減少時,拆裝部分具有彈推機構,若將該彈推機構作為使該距離自第2形狀狀態朝第1形狀狀態增加而彈推第1部分及/或第2部分者,將狀態保持機構作為禁止該距離增加之禁止距離增加機構,則只要作為狀態保持機構之禁止距離增加機構在禁止該距離之增加之方向限制第1部分及/或第2部分之變位即可,因此可使狀態保持機構簡單地構成。 在本試驗器中,可行的是,在自第1形狀狀態轉變至第2形狀狀態時,係第1部分與第2部分之間之距離增加者,拆裝部分具有以自第2形狀狀態朝第1形狀狀態使該距離減少之方式彈推第1部分及/或第2部分之彈推機構,狀態保持機構為禁止該距離減少之禁止距離減少機構(以下稱為「禁止距離減少本試驗器」)。 在藉由特定之變形循環使試驗體產生之自第1形狀狀態朝第2形狀狀態之轉變過程中,在第1部分與第2部分之間之距離增加時,拆裝部分具有彈推機構,若將該彈推機構作為以自第2形狀狀態朝第1形狀狀態使該距離減少之方式彈推第1部分及/或第2部分者,將狀態保持機構作為禁止該距離減少之禁止距離減少機構,則只要作為狀態保持機構之禁止距離減少機構在禁止該距離之減少之方向限制第1部分及/或第2部分之變位即可,因此可使狀態保持機構簡單地構成。 在禁止距離增加本試驗器或禁止距離減少本試驗器中,狀態保持機構可為包含下述部分者,即:狀態保持構件,其一端側安裝於第1部分且另一端側安裝於第2部分;一端側拆裝部,其將狀態保持構件之該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1部分;及另一端側拆裝部,其將狀態保持構件之該另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2部分。 藉此,藉由利用一端側拆裝部將狀態保持構件之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1部分,且利用另一端側拆裝部將狀態保持構件之另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2部分,由於狀態保持構件其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1部分且其另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2部分,因此可使作為狀態保持機構之禁止距離增加機構(禁止距離增加本試驗器之情形)或禁止距離減少機構(禁止距離減少本試驗器之情形)簡單地構成。 在本試驗器中,狀態保持機構亦可為能夠固定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之全部形狀狀態下的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位置者。 藉此,由於可固定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之全部形狀狀態下的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位置,故在開始變形試驗後,可在試驗體所能獲得之任一形狀狀態下皆可在保持形狀狀態之同時進行試驗體之觀察及分析等。 在本試驗器中,可行的是,在拆裝部分安裝於本體部分時,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朝特定方向移動而將拆裝部分從本體部分卸下,而藉由拆裝部分與本體部分抵接而在與該特定方向為相反方向上禁止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移動,且在沿著垂直於該特定方向之平面之任一方向上皆禁止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移動(以下稱為「規定拆裝方向本試驗器」)。 藉此,在拆裝部分安裝於本體部分之狀態(以下稱為「安裝狀態」)下,藉由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朝特定方向(以下稱為「卸下方向」)移動,而可將拆裝部分從本體部分卸下。然而,在安裝狀態下,藉由拆裝部分與本體部分之抵接,而在與該特定方向(卸下方向)為相反方向上禁止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移動。而且,在安裝狀態下,藉由拆裝部分與本體部分之抵接,而在沿著垂直於該特定方向(卸下方向)之平面之任一方向上皆禁止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移動。因此,在安裝狀態下,可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朝該特定方向(卸下方向)移動而卸下,但朝該特定方向(卸下方向)以外之方向之移動被禁止,而易於保持將拆裝部分安裝於本體部分之狀態。而且,藉由使從本體部分卸下之拆裝部分朝與該特定方向(卸下方向)為相反方向相對於本體部分(直至形成前述抵接為止)移動,可容易且確實地進行沿著該垂直之平面之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之定位(拆裝部分朝該垂直平面之正投影相對於本體部分朝該垂直平面之正投影之相對位置被決定為特定之位置)及沿著該特定方向(卸下方向)之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之定位此二者。 在規定拆裝方向本試驗器中,可為具備限制朝前述特定方向之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之移動之限制移動機構者(以下稱為「拆裝方向限制移動本試驗器」)。 藉此,由於限制移動機構在拆裝部分安裝於本體部分之安裝狀態下限制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朝前述特定方向(卸下方向)移動,故可防止或減少拆裝部分意外地從本體部分脫落等。又,此處所述之限制朝前述特定方向之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之移動,不僅包含完全禁止朝前述特定方向之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之移動,亦包含容許拆裝部分不會從本體部分脫落之程度之朝前述特定方向之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之移動。 在拆裝方向限制移動本試驗器中,可行的是,限制移動機構包含在與前述特定方向為相反方向具有朝鉛垂下方向之成分時之拆裝部分之重力、及設置於拆裝部分及本體部分之任一者而吸引另一者之磁力產生機構之至少一者。 限制移動機構只要在安裝狀態下限制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朝前述特定方向(卸下方向)移動即可,例如可舉出:卡止拆裝部分與本體部分之銷及將其嵌入之嵌入孔、設置於拆裝部分與本體部分之彼此卡合之一對面扣件、卡止拆裝部分與本體部分之公螺紋及與其螺合之母螺紋、連結拆裝部分與本體部分之連結帶等,若採用在與前述特定方向(卸下方向)為相反方向具有朝鉛垂下方向之成分時(亦即,藉由拆裝部分朝與前述特定方向(卸下方向)為相反方向之移動而拆裝部分之重心位置下降)之拆裝部分之重力則無須特別之構成,因此可使本試驗器容易且簡潔地構成,再者若採用設置於拆裝部分及本體部分之任一者而吸引另一者之磁力產生機構(例如,永磁體或電磁體),則在拆裝部分及本體部分彼此接近時無須特別之操作而使兩者互拉,因此易於進行本實驗器之操作。另外,限制移動機構亦可包含該等拆裝部分之該重力及該磁力產生機構之二者。 在規定拆裝方向本試驗器中,可行的是,拆裝部分及本體部分之任一者具有朝前述特定方向或其反方向突出之突出構件,該任另一者具有將該突出構件朝前述特定方向或其反方向嵌入之嵌入孔。 如此般藉由拆裝部分及本體部分之任一者具有朝前述特定方向(該一者為本體部分)或其反方向(該一者為拆裝部分)突出之突出構件,該任另一者具有將該突出構件朝前述特定方向(該另一者為拆裝部分)或其反方向(該另一者為本體部分)嵌入之嵌入孔,可藉由突出構件與將其嵌入之嵌入孔此一簡單之構成,從安裝狀態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朝前述特定方向移動而將拆裝部分從本體部分卸下,且可在安裝狀態下在沿著垂直於前述特定方向之平面之任一方向上皆禁止將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移動(例如,即便在該任一方向上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移動,只要突出構件之外表面與嵌入孔之內表面抵接即可)。 在本試驗器中,本體部分可包含:第1部分安裝部分,其安裝第1部分;第2部分安裝部分,其安裝第2部分;及驅動機構,其以安裝於第1部分安裝部分之第1部分及安裝於第2部分安裝部分之第2部分重複變位循環之方式使第1部分安裝部分與第2部分安裝部分相對地重複變位。 因此,本體部分包含:第1部分安裝部分、第2部分安裝部分及驅動機構,驅動機構使安裝有第1部分之第1部分安裝部分及安裝有第2部分之第2部分安裝部分以第1部分與第2部分重複變位循環之方式相對地重複變位。使第1部分與第2部分相對地變位之驅動機構大多在本試驗器中在重量及/或體積上佔有比較大的比例,而藉由使如此之驅動機構包含於本體部分而非包含於拆裝部分,從而可將拆裝部分小型輕量地構成,故可容易地將拆裝部分從本體部分卸下而進行試驗體之觀察及分析等。 由於本試驗器之本體部分、拆裝部分及狀態保持機構根據本試驗器之試驗之目的及規格等進行各種變更,因此亦可預先準備(製造、銷售)各自不同種類之本體部分、拆裝部分及狀態保持機構,以使其等較佳地適合於試驗之目的及規格等之方式將本體部分、拆裝部分及狀態保持機構加以組合使用。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然而,本發明並不受該等任何限制。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變形試驗器(本試驗器)11之分解立體圖;圖2係本試驗器11之前視圖(顯示自圖1中之箭頭V方向觀察之狀況。其中將狀態保持部30卸下,且將驅動部97省略圖示);圖3係後述之試驗卡匣20之放大立體圖;圖4A及圖4B係顯示後述之第1本體24、嵌入銷94a、94b及永磁體94m之關係之一部分放大分解立體圖,圖4C及圖4D係顯示後述之第2本體26、嵌入銷96a、96b及永磁體96m之關係之一部分放大分解立體圖;而且,圖5係顯示卡止後述之試驗體支持部21a之轉動之轉動擋止器29b之一部分放大立體圖。參照圖1至圖5針對本試驗器11進行說明。 本試驗器11粗略而言具備:試驗器本體91、試驗卡匣20、及狀態保持部30。 試驗器本體91具有:框架92,其置放於設置本試驗器11之載置面201;固定支持部93,其配設於框架92之上部,拆裝自如地支持試驗卡匣20之第1部分23;移動支持部95,其拆裝自如地支持試驗卡匣20之第2部分25;及驅動部97,其使移動支持部95在變位方向(圖1及圖2中為箭頭S方向)往復移動。 框架92係由鋼材形成為中空且開放之長方體形狀,其下部抵接於水平面之載置面201。 又,根據其他態樣可知,進行板狀之試驗體101之彎曲試驗之變形試驗機包含試驗器本體91及試驗卡匣20。且包含:框架92,其構成大致長方體之邊之部分且構成試驗機本體之大致形狀;固定支持部93,其設置於沿著當將試驗器本體91配置於大致水平之載置面時在俯視觀察下形成大致長方形空間之輪廓之框架92包圍而規定之長方形之假想面之1個邊之側;一對滑動軌道85a、85b,其沿著自該1個邊之兩端分別垂直地延伸之另外2個邊(亦可由框架92形成)而延伸;移動支持部95,其包含以跨在夾著長方形之假想面且對向之彼此大致平行之滑動軌道85a、85b之間之方式而設置之基礎部95b;及驅動部97,其使移動支持部95在沿著前述滑動軌道85a、85b之方向(沿著上述之另外2個邊之方向)往復移動。 固定支持部93包含:基礎部93b,其架設於框架92上部;一對「L」形之角構件93a1、93a2,其等安裝於基礎部93b之上表面;一對嵌入銷94a、94b,其等以自角構件93a1、93a2各自之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之方式而設置;及永磁體94m(角構件93a1附近之永磁體94m參照圖4B),其埋設於角構件93a1、93a2各自之附近之基礎部93b上表面。又,角構件93a1、93a2以主表面成為鉛垂之方式支持固定板狀構件81。 又,根據另外之態樣可知,固定支持部93包含:長板狀之基礎部93b,其沿著形成長方形之假想面之1個邊之框架92而設置(使1個板面(上表面)朝上且大致水平地配置);一對角構件93a1、93a2(具有由垂直之線段之下端及水平之線段之左端結合而構成之「L」字形狀,將該「L」字翻轉,使其自試驗器本體91之大致長方形之假想面之內部側接近基礎部93b使相當於水平之線段之構件之下表面抵接於基礎部93b之上表面而安裝,且使相當於垂直之線段之構件在基礎部93b之內部側在垂直方向朝下垂下者),其等在基礎部93b之長度方向(沿著上述1個邊之方向)之中間附近隔以特定之距離安裝於基礎部93b之上表面;嵌入銷94a、94b,其等以在相當於角構件93a1、93a2之水平線段之構件之上表面且在偏向上述之長方形之假想面之內部側之位置朝上方突出之方式而設置;及2個永磁體94m,其等在基礎部93b之上表面且在相當於角構件93a1、93a2之水平線段之構件之外側(基礎部93b之長度方向之各自之端部側)分別沿著該構件而設置。 移動支持部95包含:基礎部95b(相對於滑動軌道85a、85b在變位方向(圖中為箭頭S方向)滑動自如),其以跨於平行於變位方向(圖1及圖2中為箭頭S方向)且安裝於框架92之上部之一對滑動軌道85a、85b之間之方式安裝;一對「L」形之角構件95a1、95a2,其等安裝於基礎部95b之上表面;一對嵌入銷96a、96b,其等以自角構件95a1、95a2各自之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之方式設置;及永磁體96m(角構件95a1附近之永磁體96m未在圖中顯示),其等埋設於角構件95a1、95a2各自之附近之基礎部95b上表面。又,角構件95a1、95a2以主表面成為鉛垂之方式支持移動板狀構件83。 另外,根據其他之態樣可知,移動支持部95包含:長板狀之基礎部95b(使1個板面(上表面)朝上且大致水平地配置),其以跨於一對滑動軌道85a、85b之間之方式設置,且使可沿著滑動軌道85a、85b滑動地安裝之安裝部以與各自之滑動軌道85a、85b相對應之方式設置於兩端附近;一對角構件95a1、95a2(具有由垂直線段之下端及水平線段之左端結合而構成之「L」字形狀,將該「L」字翻轉,使其自試驗器本體91之大致長方形之假想面之內部側接近基礎部95b且使相當於水平線段之構件之下表面抵接於基礎部95b之上表面而安裝,且使相當於垂直線段之構件在基礎部95b之內部側在垂直方向朝下垂下者),其等在基礎部95b之長度方向(跨於一對滑動軌道85a、85b之方向)之中間附近隔以特定之距離安裝於基礎部95b之上表面;嵌入銷96a、96b,其等以在相當於角構件95a1、95a2之水平線段之構件之上表面且在偏向上述長方形之假想面之內部側之位置朝上方突出之方式而設置;及2個永磁體96m,其等在基礎部95b之上表面且在相當於角構件95a1、95a2之水平線段之構件之外側(基礎部95b之長度方向之各自之端部側)分別沿著該構件而設置。 驅動部97包含:連接桿97a(長度方向平行於變位方向(圖1及圖2中為箭頭S方向)),其一端連結於移動支持部95;及驅動單元97b,其使連接桿97a之基端以規定之振幅及頻率在變位方向(圖1及圖2中為箭頭S方向)往復移動;且使移動支持部95以規定之振幅及頻率在變位方向(圖1及圖2中為箭頭S方向)往復移動。 又,根據其他態樣可知,驅動部97在由框架92形成之長方體形狀之外側配置於載置面201,且包含:連接桿97a,其一端連結於移動支持部95且在平行於滑動軌道85a、85b之方向即變位方向延伸;及驅動單元97b,其在連接桿97a之另一端即基端側且使連接桿97a在沿著變位方向之方向(連接桿97a之軸方向)移動。由框架92構成之部分及驅動單元97b以即便產生連接桿97a之移動(例如,往復移動)或連接桿97a之一端所連結之移動支持部95之移動亦不移動之方式,分別在載置面201上被固定。 試驗卡匣20粗略而言包含:第1部分23,其拆裝自如地安裝於試驗器本體91之固定支持部93;第2部分25,其拆裝自如地安裝於試驗器本體91之移動支持部95;及一對板簧22a、22b,其使第1部分23與第2部分25彼此連結。在基本形態上,試驗卡匣20在輪廓上俯視觀察下呈大致長方形,且構成為在相當於該長方形之輪廓之對向之2個邊之部分具備分別與固定支持部93及移動支持部95對應之第1部分23及第2部分25,在相當於上述長方形之另外對向之2個邊之部分分別具備板簧22a、22b,其連結第1部分23及第2部分25。 第1部分23具有:第1本體24,其藉由使一對嵌入銷94a、94b自上方嵌入而被安裝;及試驗體支持部21a,其相對於第1本體24以第1轉動軸C1(參照圖3)為中心轉動自如地安裝。又,第1部分23包含:第1本體24,其在俯視觀察下為「C」字形狀之大致板狀,「C」字形狀之背部為沿著上述長方形之對向之2個邊中之1個邊者,「C」字形狀之背部之相反側之開口部朝向上述輪廓之長方形之內側;試驗體支持部21a,其至少一部分進入「C」字形狀內,另外之部分自該開口部突出且進一步設置自突出部朝向兩側之板簧22a、22b略微朝外側延伸之部分(小延長部)且在俯視觀察下呈大致長方形;及第1轉動軸C1(例如,鉸鏈),其使第1本體24及試驗體支持部21a轉動自如地結合且在平行於上述長方形之對向之2個邊之方向延伸。此處,第1轉動軸C1之端部23c看似在板簧22b之對面(圖2)。又,於第1本體24之下表面穿設有供嵌入銷94a、94b嵌入之一對嵌入孔24ha、24hb(參照圖4A),由於嵌入銷94a、94b設置於角構件93a1、93a2之上表面,故可避免與設置於第1本體24之下表面之構件之干擾。 而且,在將第1本體24安裝於固定支持部93時(嵌入銷94a、94b嵌入嵌入孔24ha、24hb),由於永磁體94m吸引第1本體24(由可被磁鐵吸引之鋼材形成),故可確實地進行第1本體24朝固定支持部93之安裝。 又,規制試驗體支持部21a相對於第1本體24以第1轉動軸C1為中心而轉動之轉動擋止器29a、29b以在第1本體24之下表面沿著板簧22a、22b延伸之方向(或變位方向)延伸之方式配設,為了避免與角構件93a1、93a2之干擾,而在沿著第1本體24之「C」字形狀之背部之方向,與隔開特定之距離設置之1對角構件93a1、93a2之外側壁之位置相比隔開更寬寬度(參照圖4A及圖5)。轉動擋止器29a、29當試驗體支持部21a以第1轉動軸C1為中心轉動時,藉由前端29aa、29ba抵接於試驗體支持部21a之小延長部之下表面或由連結/固定於小延長部且朝向外側延伸之小片形成之板簧固定片之下表面而禁止進一步之轉動。 而且,於試驗體支持部21a,與轉動擋止器29a、29b之外側壁之位置相比添加間隙而進一步隔開更大寬度,在其下表面配設供以沿著板簧22a、22b延伸之方向(或變位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之一對拉伸彈簧21as的1端鉤掛之安裝突起,另一端鉤掛於配設在第1本體24之下表面之安裝突起。由於該一對拉伸彈簧21as設置於較第1轉動軸C1更靠下方,故試驗體支持部21a以朝向下方轉動之方式被拉拔,而防止試驗體支持部21a以第1轉動軸C1為中心朝上方轉動,且試驗體101經常朝下方向彎曲(該拉伸彈簧21as在專利文獻1中相當於將安裝部5、6朝下方拉之彈簧11)。 第2部分25具有:第2本體26,其藉由使一對嵌入銷96a、96b自上方嵌入而被安裝;及試驗體支持部21b,其相對於第2本體26以第2轉動軸C2(參照圖3。C1與C2為平行)為中心轉動自如地安裝。又,第2部分25包含:第2本體26,其在俯視觀察下為「C」字形狀之大致板狀,「C」字形狀之背部為沿著上述長方形之對向之2個邊中之1個邊者,「C」字形狀之背部之相反側之開口部朝向上述輪廓之長方形之內側;試驗體支持部21b,其至少一部分進入「C」字形狀內,另外之部分自該開口部突出且進一步設置自突出部朝向兩側之板簧22a、22b略微朝外側延伸之部分(小延長部)且在俯視觀察下呈大致長方形;及第2轉動軸C2,其使第2本體26及試驗體支持部21b轉動自如地結合且在平行於上述長方形之對向之2個邊之方向延伸。此處,第2轉動軸C2之端部25c看似在板簧22b之對面(圖2)。又,在第2本體26之下表面與第1本體24之下表面相同地穿設有供嵌入銷96a、96b嵌入之一對嵌入孔26ha、26hb,由於嵌入銷96a、96b設置於角構件95a1、95a2之上表面,故可避免與設置於第2本體26之下表面之構件之干擾。 而且,在將第2本體26安裝於移動支持部95時(嵌入銷96a、96b嵌入第2本體26之下表面之一對嵌入孔),由於永磁體96m吸引第2本體26(由可被磁鐵吸引之鋼材形成),故可確實地進行第2本體26朝移動支持部95之安裝。 又,規制試驗體支持部21b相對於第2本體26以第2轉動軸C2為中心而轉動之轉動擋止器29a、29b以在第2本體26之下表面沿著板簧22a、22b延伸之方向(或變位方向)延伸之方式配設,為了避免與角構件95a1、95a2之干擾,而在沿著第2本體26之「C」字形狀之背部之方向,與隔開特定之距離設置之1對角構件95a1、95a2之外側壁之位置相比隔開更寬寬度。該轉動擋止器為與前述之轉動擋止器29a、29b相同者,當試驗體支持部21b以第2轉動軸C2為中心轉動時,藉由其前端抵接於試驗體支持部21b之小延長部之下表面或由連結/固定於小延長部且朝向外側延伸之小片形成之板簧固定片之下表面而禁止進一步之轉動。 而且,於試驗體支持部21b,與轉動擋止器29a、29b之外側壁之位置相比添加間隙而進一步隔開更大寬度,在其下表面配設供以沿著板簧22a、22b延伸之方向(或變位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之一對拉伸彈簧21bs的1端鉤掛之安裝突,另一端鉤掛於配設在第2本體26之下表面之安裝突起。由於該一對拉伸彈簧21bs設置於較第2轉動軸C2更靠下方,故試驗體支持部21b以朝向下方轉動之方式被拉拔,而防止試驗體支持部21b以第2轉動軸C2為中心朝上方轉動,且試驗體101經常朝下方向彎曲(該拉伸彈簧21bs在專利文獻1中相當於將安裝部5、6朝下方拉之彈簧11)。 板簧22a、22b任一者皆為一端安裝於試驗體支持部21a且另一端安裝於試驗體支持部21b之筆直之長條狀(細長板狀)之彈簧,且以該長條之長度方向彼此成為平行之方式配置(當試驗卡匣20安裝於試驗器本體91時,長條之該長度方向平行於變位方向(圖1及圖2中為箭頭S方向))。該板簧22a、22b在未施加重力以外之力時(亦可稱為無負荷之狀態),以試驗體101之兩主表面大致沿著平面(此處為試驗體101所接著之試驗體支持部21a之表面(此處為上表面)、試驗體支持部21b之表面(此處為上表面)嚴格而言雖因拉伸彈簧21as、21bs之拉拔而略微朝下方轉動,但以位於大致水平之同一平面之方式定位。雖因該拉伸彈簧21as、21bs之拉拔而試驗體101之兩主表面朝下方略微彎曲,但為沿著大致平面之狀態)之方式將試驗體支持部21a、21b以彼此遠離之方式彈推。亦即,以連結第1部分23及第2部分25之方式構成在俯視觀察下大致長方形之試驗卡匣20之大致形狀,且如以下所述般,確保在中央保持試驗體101之空間。 試驗體101此處為兩主表面大致形成長方形者,係用作有機EL之撓性顯示器之薄且柔軟之樹脂板。 試驗體101藉由在第1部分之試驗體支持部21a之表面(此處為上表面)與第2部分之試驗體支持部21b之表面(此處為上表面)接著試驗體101之兩緣附近(自兩緣起特定之寬度之部分)而被安裝。 而且,在對第1部分23與第2部分25未施加重力以外之力時,試驗體101之兩主表面為大致沿著平面(如前述般,嚴格而言因拉伸彈簧21as、21bs之拉拔而試驗體101之兩主表面朝下方略微彎曲)。 狀態保持部30包含:保持板31、32,其等為筆直之長條狀(細長板狀);安裝螺釘35a、35b,其等用於將保持板31安裝於試驗卡匣20;及安裝螺釘36a、36b,其等用於將保持板32安裝於試驗卡匣20。保持板31、32任一者皆形成有沿著其長度方向之長孔31h、32h。安裝螺釘35a、35b之軸部任一者皆可貫通長孔31h,但安裝螺釘35a、35b之頭部任一者皆無法通過長孔31h。相同地,安裝螺釘36a、36b之軸部任一者皆可貫通長孔32h,但安裝螺釘36a、36b之頭部任一者皆無法通過長孔32h。在安裝螺釘35a、36a之軸部螺刻有公螺紋,可與該公螺紋螺合之母螺紋27a、27b穿設於第1部分23(第1本體24)上表面,並且在安裝螺釘35b、36b之軸部螺刻有公螺紋,可與該公螺紋螺合之母螺紋28a、28b穿設於第2部分25(第2本體26)上表面。 為了使用本試驗器11進行試驗體101之彎曲試驗,首先第1如上述般將試驗卡匣20安裝於試驗器本體91。此時,將嵌入銷94a、94b嵌入嵌入孔24ha、24hb(參照圖4A),且將嵌入銷96a、96b嵌入形成於第2本體26下表面之嵌入孔。在該狀態下,由於永磁體94m吸引第1本體24且永磁體96m吸引第2本體26,故可確實地實現試驗卡匣20朝試驗器本體91之安裝。 第2,藉由將試驗體101之兩緣附近接著於試驗體支持部21a、21b之表面(此處為上表面)而安裝。通常,在試驗體支持部21a之表面(上表面)與試驗體支持部21b之表面(上表面)大致屬同一平面(包含彼此平行之第1轉動軸C1及第2轉動軸C2之平面)之狀態下,以試驗體101之兩主表面大致沿著該同一平面之方式安裝(如前述所述般,嚴格而言,因拉伸彈簧21as、21bs之拉拔而試驗體支持部21a之表面(上表面)與試驗體支持部21b之表面(上表面)略微朝下方轉動,且試驗體101之兩主表面朝下方略微彎曲)。 第3,藉由驅動部97使移動支持部95以特定之振幅及頻率在與箭頭S為平行方向上往復移動(此時未安裝狀態保持部30)。移動支持部95之往復移動係使安裝於移動支持部95之第2部分25以該特定之振幅及頻率在與箭頭S為平行方向上往復移動。又,由於第1部分23被固定,藉由第2部分25之該往復移動,第1部分23與第2部分25之間之距離增減(抵抗板簧22a、22b之彈推力而該距離減少),且安裝於第1部分23與第2部分25之間的試驗體101被屈伸(此時藉由拉伸彈簧21as、21bs而試驗體101始終朝下方向彎曲)。 試驗體101屈伸特定次數之後,進行試驗體101之觀察及分析等之情形時,在試驗體101為所期望之彎曲狀態下將狀態保持部30安裝於試驗卡匣20。具體而言,試驗體101成為所期望之彎曲狀態則停止驅動部97,在該狀態下,將使安裝螺釘35a、35b之軸部貫通長孔31h且使安裝螺釘36a、36b之軸部貫通長孔32h之保持板31、32安裝於試驗卡匣20(具體而言,使安裝螺釘35a、36a與母螺紋27a、27b螺合且使安裝螺釘35b、36b與母螺紋28a、28b螺合而緊固。藉此,安裝螺釘35a、35b相對於長孔31h之位置被固定,且安裝螺釘36a、36b相對於長孔32h之位置被固定)。藉此,由於藉由狀態保持部30禁止第1部分23與第2部分25之間之距離發生變化,因此如後述般即便將試驗卡匣20自試驗器本體91卸下,仍可保持試驗體101之所期望之彎曲狀態。 如以上所述般藉由使安裝有狀態保持部30之試驗卡匣20自試驗器本體91朝上方移動而將其卸下。具體而言,藉由以使試驗卡匣20相對於試驗器本體91朝上方移動之方式施加力,可抵抗永磁體94m、96m之吸引力及試驗卡匣20之重力而將試驗卡匣20自試驗器本體91卸下(此時嵌入銷94a、94b自嵌入孔24ha、24hb脫出,且嵌入銷96a、96b自形成於第2本體26下表面之嵌入孔脫出)。 由於自試驗器本體91卸下之試驗卡匣20藉由安裝於其之狀態保持部30而禁止第1部分23與第2部分25之間之距離之變化,而保持試驗體101之所期望之彎曲狀態,故可在保持該所期望之彎曲狀態下進行試驗體101之觀察及分析等。 在試驗體101之觀察及分析等之後,將安裝了狀態保持部30之試驗卡匣20再次安裝於試驗器本體91(將嵌入銷94a、94b嵌入嵌入孔24ha、24hb,且將嵌入銷96a、96b嵌入形成於第2本體26下表面之嵌入孔。並且藉由永磁體94m、96m之吸引力確實地實現試驗卡匣20朝試驗器本體91之安裝)。 而後,將狀態保持部30自試驗卡匣20卸下(將安裝螺釘35a、36a從母螺紋27a、27b拔出且將安裝螺釘35b、36b從母螺紋28a、28b拔出)。藉此,由於容許第1部分23與第2部分25之間之距離之變化,故藉由利用驅動部97使移動支持部95以特定之振幅及頻率在與箭頭S為平行方向上往復移動而可持續進行試驗體101之彎曲試驗。又,在該彎曲試驗之後,與上述相同地可任意次將試驗卡匣20自試驗器本體91卸下,而適當進行試驗體101之觀察及分析等。 例如,如圖6(在自與圖2相同之方向觀察時,顯示包含第1部分23及第2部分25之部分之圖)所示般,在試驗體101之彎曲試驗中,藉由自試驗體支持部21b成為距離第1部分23最遠之狀態(此時試驗體101之兩主表面如前述所述般,嚴格而言因拉伸彈簧21as、21bs之拉拔而朝下方略微彎曲,但為沿著大致平面之狀態。將此時之試驗體支持部21b之位置以P1表示)經由試驗體支持部21b靠近第1部分23之狀態(此時試驗體101之兩主表面朝下方彎曲。將此時之試驗體支持部21b之位置以P2表示)直至試驗體支持部21b成為最靠近第1部分23之狀態(此時試驗體101之兩主表面較大地朝下方彎曲。將此時之試驗體支持部21b之位置以P3表示)而使試驗體101從大致平坦之狀態較大地朝下方彎曲。其後,藉由試驗體支持部21b自位置P3經由位置P2返回至位置P1,而使試驗體101自較大地朝下彎曲之狀態返回大致平坦之狀態。如此般,由於藉由試驗體支持部21b變位為位置P1、位置P2、位置P3、位置P2以及位置P1而使試驗體101進行1次屈伸,故可適當設定該試驗體支持部21b之移動速度、變位距離(位置P1與位置P3之間之距離)及次數而進行試驗體101之屈伸試驗。 即便該試驗體支持部21b在位置P1至位置P3之任一位置,皆可藉由將狀態保持部30安裝於試驗卡匣20而保持試驗體101之所期望之彎曲狀態不變,且將試驗卡匣20自試驗器本體91卸下並在保持該所期望之彎曲狀態下進行試驗體101之觀察及分析等。例如,圖7A係顯示在圖6中在試驗體支持部21b位於位置P1之狀態下將狀態保持部30安裝於試驗卡匣20且將試驗卡匣20自試驗器本體91卸下之狀況之立體圖,圖7B係顯示在圖6中在試驗體支持部21b位於位置P3之狀態下將狀態保持部30安裝於試驗卡匣20且將試驗卡匣20自試驗器本體91卸下之狀況之立體圖,在圖7A及圖7B之任一者上皆保持試驗體101之所期望之彎曲狀態。 而後,如前述所述般,在試驗體101之觀察及分析等之後,將安裝狀態保持部30之試驗卡匣20再次安裝於試驗器本體91,將狀態保持部30自試驗卡匣20卸下而可再次進行試驗體101之彎曲試驗。如此般可自由地任意次進行試驗體101之彎曲試驗及試驗體101之觀察分析等(試驗卡匣20為自試驗器本體91卸下狀態)。 又,如此般由於試驗卡匣20拆裝自如,因此藉由預先準備事先安裝了試驗體101之複數個試驗卡匣20,而可不斷地將試驗卡匣20安裝於試驗器本體91而進行彎曲試驗(與將試驗體101安裝於試驗卡匣20之時間相比,將試驗卡匣20安裝於試驗器本體91之時間非常短),因此可迅速地進行複數個彎曲試驗(可一面不斷更換對應各彎曲試驗之試驗卡匣20,一面迅速地進行複數個彎曲試驗,而可提高試驗器本體91之運轉率)。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試驗器11係一種變形試驗器(此處為彎曲試驗機),其具備:拆裝部分(此處為試驗卡匣20),其供試驗體101之不同之至少2個部分(此處為大致平行之兩緣附近)分別安裝(此處為接著)於第1部分(此處為第1部分23)之第1安裝部(此處為試驗體支持部21a)及第2部分(此處為第2部分25)之第2安裝部(此處為試驗體支持部21b),且重複使試驗體101產生之自第1形狀狀態(試驗體支持部21b為位於位置P1之狀態)經由第2形狀狀態(試驗體支持部21b為位於位置P3之狀態)再次返回第1形狀狀態(試驗體支持部21b為位於位置P1之狀態)之特定之變形循環的第2部分(第2部分25)相對於第1部分(第1部分23)之相對變位即變位循環(試驗體支持部21b變位為位置P1、位置P2、位置P3、位置P2以及位置P1之循環);及本體部分(此處為試驗器本體91),其供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拆裝自如地安裝;且將試驗體101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之中至少1(此處為全部)個形狀狀態下的第2部分(第2部分25)相對於第1部分(第1部分23)之相對位置加以固定的狀態保持機構(此處為狀態保持部30)係相對於安裝於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之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拆裝自如,安裝有狀態保持機構(狀態保持部30)之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係相對於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拆裝自如。 在本試驗器11中,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具有用於安裝狀態保持機構(狀態保持部30)之狀態保持機構安裝部(此處由可與螺刻於安裝螺釘35a、36a之軸部之公螺紋螺合之母螺紋27a、27b,及可與螺刻於安裝螺釘35b、36b之軸部之公螺紋螺合之母螺紋28a、28b而構成)。 在本試驗器11中,在自第1形狀狀態(試驗體支持部21b位於位置P1)轉變為第2形狀狀態(試驗體支持部21b位於位置P3)時,第1部分(第1部分23)與第2部分(第2部分25)之間之距離為減少,且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具有彈推機構(此處為板簧22a、22b),其以自第2形狀狀態(試驗體支持部21b位於位置P3)朝第1形狀狀態(試驗體支持部21b位於位置P1)而使該距離增加之方式彈推第1部分(第1部分23)及第2部分(第2部分25),狀態保持機構(狀態保持部30)係禁止該距離增加之禁止距離增加機構。 在本試驗器11中,狀態保持機構(狀態保持部30)包含:狀態保持構件(此處為保持板31、32),其一端側安裝於第1部分(第1部分23)且另一端側安裝於第2部分(第2部分25);一端側拆裝部(此處為安裝螺釘35a、36a),其將狀態保持構件(保持板31、32)之該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1部分(第1部分23);及另一端側拆裝部(此處為安裝螺釘35b、36b),其將狀態保持構件(保持板31、32)之該另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2部分(第2部分25)。 在本試驗器11中,狀態保持機構(狀態保持部30)係可固定試驗體101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之全部形狀狀態的第2部分(第2部分25)相對於第1部分(第1部分23)之相對位置者(此處為無論在長孔31h、32h之長度方向之哪一處,皆可藉由緊固安裝螺釘35a、36a、35b、36b而將第1部分23及第2部分25卡止於保持板31、32)。 在本試驗器11中,在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安裝於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時,使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相對於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朝特定方向(圖中為以箭頭K表示之鉛垂上方向)移動而可將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從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卸下,但藉由使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與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抵接而在與該特定方向(以箭頭K表示之鉛垂上方向)為相反方向上禁止使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相對於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移動,且在沿著垂直於該特定方向(以箭頭K表示之鉛垂上方向)之平面(此處為水平面)之任一方向上皆禁止使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相對於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移動。 在本試驗器11中,具備限制移動機構,其限制朝前述特定方向(以箭頭K表示之鉛垂上方向)之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相對於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之移動。 在本試驗器11中,限制移動機構包含下述之至少一者(此處為兩者),即:在與前述特定方向(以箭頭K表示之鉛垂上方向)為相反方向具有朝鉛垂下方向之成分時(此處之該相反方向為鉛垂下方向)之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之重力、及設置於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及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之任一者(此處為試驗器本體91)而吸引另一者(此處為試驗卡匣20)之磁力產生機構(此處為永磁體94m、96m)。 在本試驗器11中,拆裝部分(試驗卡匣20)及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之任一者(此處為試驗器本體91)具有朝前述特定方向或其反方向(此處為前述特定方向(以箭頭K表示之鉛垂上方向))突出之突出構件(此處為嵌入銷94a、94b與嵌入銷96a、96b),該任另一者(此處為試驗卡匣20)具有將該突出構件(嵌入銷94a、94b、嵌入銷96a、96b)朝前述特定方向或其反方向(此處為前述特定方向(以箭頭K表示之鉛垂上方向))嵌入之嵌入孔(此處為形成於第1本體24下表面之供嵌入銷94a、94b嵌入之嵌入孔24ha、24hb,及形成於第2本體26下表面之供嵌入銷96a、96b嵌入之一對嵌入孔)。 在本試驗器11中,本體部分(試驗器本體91)包含:第1部分安裝部分(此處為固定支持部93),其安裝第1部分(第1部分23);第2部分安裝部分(此處為移動支持部95),其安裝第2部分(第2部分25);及驅動機構(此處為驅動部97),其以使安裝於第1部分安裝部分(固定支持部93)之第1部分(第1部分23)及安裝於第2部分安裝部分(移動支持部95)之第2部分(第2部分25)重複變位循環之方式使第1部分安裝部分(固定支持部93)與第2部分安裝部分(移動支持部95)相對地重複變位。 又,在另外之實施例中,可使安裝第1部分(第1部分23)的第1部分安裝部分能夠移動,此時,只要能夠使與第1部分安裝部分之距離相對地重複變化即可,既可固定第2部分安裝部分,或者亦可使其能夠移動。 如以上所述般,在本發明之1個實施例中,使板狀或薄膜狀之試驗體彎曲而進行評估之變形試驗器(11)包含: 第1部分安裝部分(93)及第2部分安裝部分(95),其等在至少1個方向(例如,S)上,彼此之距離可重複地相對變化; 驅動部(97),其可使前述第1部分安裝部分(93)及前述第2部分安裝部分(95)之間之相對距離重複發生變化;及 試驗卡匣(20),其卡合於前述第1部分安裝部分(93)及前述第2部分安裝部分(95)且以使前述試驗體彎曲之方式保持;且 前述試驗卡匣(20)包含: 第1部分(23),其卡合於前述第1部分安裝部分(93); 第2部分(25),其卡合於前述第2部分安裝部分(95); 彈性體(例如,板簧22a、22b),其在前述第1部分(23)及前述第2部分(25)之間沿著前述至少1個方向(例如,S)在無負荷下能夠維持特定之距離地架設;及 狀態保持部(30),其沿著前述至少1個方向(例如,S)在負荷或無負荷下能夠固定前述第1部分(23)及前述第2部分(25)之間之相對距離且保持;且 前述第1部分(23)包含: 第1本體(24),其構成為與前述第1部分安裝部分(93)卡合且沿著前述至少1個方向(例如,S)在保持卡合固定之狀態下可與前述第1部分安裝部分(93)一起移動;及 第1試驗體支持部(21a),其構成為經由與前述至少1個方向實質垂直之轉動軸(C1)轉動自如地連接於前述第1本體(24);並且 前述第1本體(24)具備藉由朝與前述至少1個方向(例如,S)實質垂直之方向之移動而能夠安裝於前述第1部分安裝部分(93)以及能夠自其拆卸之嵌入孔(例如,嵌入孔24ha、24hb),以及,前述第1部分安裝部分(93)具備能夠對應該卡合構件之對應構件(例如,嵌入銷94a、94b);且 前述第2部分(25)包含: 第2本體(26),其構成為與前述第2部分安裝部分(95)卡合且沿著前述至少1個方向在保持卡合固定之狀態下可與前述第2部分安裝部分(95)一起移動;及 第2試驗體支持部(21b),其構成為經由與前述至少1個方向(例如,S)實質垂直之轉動軸C2轉動自如地連接於前述第2本體(26);且 前述第2本體(26)具備藉由朝與前述至少1個方向(例如,S)大致垂直之方向之移動而能夠安裝於前述第2部分安裝部分(95)以及能夠自其拆卸之卡合構件(例如,嵌入孔26ha、26hb),以及,前述第2部分安裝部分(95)具備能夠對應該卡合構件之對應構件(例如,嵌入銷96a、96b);且 前述第1試驗體支持部(21a)及前述第2試驗體支持部(21b)構成為能夠保持前述試驗體(101)之不同之部分,而且,前述第1試驗體支持部(21a)及前述第2試驗體支持部(21b)之間構成為可藉由如此之保持而配置前述試驗體(101);而且 前述狀態保持部(30)構成為可抗著前述彈性體(例如,板簧22a、22b)之復原力固定相對距離。 此處,上述狀態保持部(30)可包含抗著上述彈性體(例如,板簧22a、22b)及上述試驗體(101)之復原力而可充分耐受之構造及/或材料以及能夠將該等彈性體及試驗體以該狀態固定於前述狀態保持部之固定裝置(例如:扣件、螺釘、螺栓、凸部,及對應之扣件、螺釘孔、螺帽、凹部等)。又,前述狀態保持部(30)在取出上述試驗卡匣(20)時,在解除上述卡合構件(例如,嵌入孔24ha、24hb)及上述對應構件(例如,嵌入銷94a、94b)以及上述卡合構件(例如,嵌入孔26ha、26hb)及上述對應構件(例如,嵌入銷96a、96b)之卡合時,可提供適度之間隙。 再者,前述試驗卡匣(20)構成為在上述至少1個方向(例如,S)上之任意之位置,能夠停止上述第1部分安裝部分(93)及上述第2部分安裝部分(95),且在該狀態下,上述狀態保持部(30)可固定上述彈性體(例如,板簧22a、22b)及上述試驗體(101)。
11‧‧‧變形試驗器(本試驗器)
20‧‧‧試驗卡匣(拆裝部分)
21a‧‧‧試驗體支持部/第1試驗體支持部
21as‧‧‧拉伸彈簧
21b‧‧‧試驗體支持部/第2試驗體支持部
21bs‧‧‧拉伸彈簧
22a‧‧‧板簧(彈性體)
22b‧‧‧板簧(彈性體)
23‧‧‧第1部分
23c‧‧‧端部
24‧‧‧第1本體
24ha‧‧‧嵌入孔(卡合構件)
24hb‧‧‧嵌入孔(卡合構件)
25‧‧‧第2部分
25c‧‧‧端部
26‧‧‧第2本體
26ha‧‧‧卡合構件
26hb‧‧‧卡合構件
27a‧‧‧母螺紋
27b‧‧‧母螺紋
28a‧‧‧母螺紋
28b‧‧‧母螺紋
29a‧‧‧轉動擋止器
29aa‧‧‧前端
29b‧‧‧轉動擋止器
29ba‧‧‧前端
30‧‧‧狀態保持部(狀態保持機構)
31‧‧‧保持板(狀態保持構件)
31h‧‧‧長孔
32‧‧‧保持板(狀態保持構件)
32h‧‧‧長孔
35a‧‧‧安裝螺釘(一端側拆裝部)
35b‧‧‧安裝螺釘(另一端側拆裝部)
36a‧‧‧安裝螺釘(一端側拆裝部)
36b‧‧‧安裝螺釘(另一端側拆裝部)
81‧‧‧固定板狀構件
83‧‧‧移動板狀構件
85a‧‧‧滑動軌道
85b‧‧‧滑動軌道
91‧‧‧試驗器本體(本體部分)
92‧‧‧框架
93‧‧‧固定支持部(第1部分安裝部分)
93a1‧‧‧角構件
93a2‧‧‧角構件
93b‧‧‧基礎部
94a‧‧‧嵌入銷
94b‧‧‧嵌入銷
94m‧‧‧永磁體(磁力產生機構)
95‧‧‧移動支持部(第2部分安裝部分)
95a1‧‧‧角構件
95a2‧‧‧角構件
95b‧‧‧基礎部
96a‧‧‧嵌入銷
96b‧‧‧嵌入銷
96m‧‧‧永磁體(磁力產生機構)
97‧‧‧驅動部(驅動機構)
97a‧‧‧連接桿
97b‧‧‧驅動單元
101‧‧‧試驗體
201‧‧‧載置面
C1‧‧‧第1轉動軸
C2‧‧‧第2轉動軸
K‧‧‧箭頭
P1‧‧‧位置
P2‧‧‧位置
P3‧‧‧位置
S‧‧‧箭頭
V‧‧‧箭頭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變形試驗器(本試驗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2係本試驗器之前視圖。 圖3係試驗卡匣之放大立體圖。 圖4A係顯示第1本體、嵌入銷及永磁體之關係之一部分放大分解立體圖。 圖4B係顯示第1本體、嵌入銷及永磁體之關係之一部分放大分解立體圖。 圖4C係顯示第2本體、嵌入銷及永磁體之關係之一部分放大分解立體圖。 圖4D係顯示第2本體、嵌入銷及永磁體之關係之一部分放大分解立體圖。 圖5係顯示卡止試驗體支持部之轉動之轉動擋止器之一部分放大立體圖。 圖6係顯示變形試驗之狀態之前視圖。 圖7A係顯示將試驗卡匣自試驗器本體卸下後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7B係顯示將試驗卡匣自試驗器本體卸下後之狀態之立體圖。

Claims (14)

  1. 一種變形試驗器,其具備:拆裝部分,其供試驗體之不同之至少2個部分分別安裝於第1部分之第1安裝部及第2部分之第2安裝部,且重複使試驗體產生自第1形狀狀態經由第2形狀狀態再次返回第1形狀狀態之特定之變形循環之、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的相對變位即變位循環;及 本體部分,其供拆裝部分拆裝自如地安裝;且 將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中之至少1個形狀狀態下的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位置加以固定的狀態保持機構係相對於安裝於本體部分之拆裝部分拆裝自如,安裝有狀態保持機構之拆裝部分係相對於本體部分拆裝自如。
  2. 如請求項1之變形試驗器,其中拆裝部分具有用於安裝狀態保持機構之狀態保持機構安裝部。
  3. 如請求項1或2之變形試驗器,其中在自第1形狀狀態轉變至第2形狀狀態時,第1部分與第2部分之間之距離為減少,且 拆裝部分具有為使該距離自第2形狀狀態朝第1形狀狀態增加而彈推第1部分及/或第2部分之彈推機構, 狀態保持機構係禁止該距離增加之禁止距離增加機構。
  4. 如請求項1或2之變形試驗器,其中在自第1形狀狀態轉變至第2形狀狀態時,第1部分與第2部分之間之距離為增加,且 拆裝部分具有為使該距離自第2形狀狀態朝第1形狀狀態減少而彈推第1部分及/或第2部分之彈推機構, 狀態保持機構係禁止該距離減少之禁止距離減少機構。
  5. 如請求項3或4之變形試驗器,其中狀態保持機構包含:狀態保持構件,其一端側安裝於第1部分且另一端側安裝於第2部分;一端側拆裝部,其將狀態保持構件之該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1部分;及另一端側拆裝部,其將狀態保持構件之該另一端側拆裝自如地安裝於第2部分。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變形試驗器,其中狀態保持機構可固定試驗體所能獲得之形狀狀態之全部形狀狀態下的第2部分相對於第1部分之相對位置。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變形試驗器,其中在拆裝部分安裝於本體部分時,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朝特定方向移動而可將拆裝部分從本體部分卸下,而藉由拆裝部分與本體部分抵接而在與該特定方向為相反方向上禁止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移動,且在沿著垂直於該特定方向之平面之任一方向上皆禁止使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移動。
  8. 如請求項7之變形試驗器,其具備限制朝前述特定方向之拆裝部分相對於本體部分之移動的限制移動機構。
  9. 如請求項8之變形試驗器,其中限制移動機構包含在與前述特定方向為相反方向具有朝鉛垂下方向之成分時之拆裝部分之重力、及設置於拆裝部分及本體部分之任一者而吸引另一者之磁力產生機構之至少一者。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變形試驗器,其中拆裝部分及本體部分之任一者具有朝前述特定方向或其反方向突出之突出構件,該任另一者具有將該突出構件嵌入前述特定方向或其反方向之嵌入孔。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變形試驗器,其中本體部分包含:第1部分安裝部分,其安裝第1部分;第2部分安裝部分,其安裝第2部分;及驅動機構,其以安裝於第1部分安裝部分之第1部分與安裝於第2部分安裝部分之第2部分重複變位循環之方式使第1部分安裝部分與第2部分安裝部分相對地重複變位。
  12. 一種拆裝部分,其構成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變形試驗器。
  13. 一種本體部分,其構成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變形試驗器。
  14. 一種狀態保持機構,其安裝於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變形試驗器。
TW107106689A 2017-02-27 2018-02-27 變形試驗器 TWI762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4444 2017-02-27
JP2017-034444 2017-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377A true TW201839377A (zh) 2018-11-01
TWI762591B TWI762591B (zh) 2022-05-01

Family

ID=6325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6689A TWI762591B (zh) 2017-02-27 2018-02-27 變形試驗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9063B2 (zh)
JP (1) JP6671622B2 (zh)
KR (1) KR102298196B1 (zh)
CN (1) CN110325837B (zh)
TW (1) TWI762591B (zh)
WO (1) WO20181557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861A (zh) * 2017-08-28 2018-01-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弯折测试设备及系统
KR102348743B1 (ko) * 2020-03-17 2022-01-07 (주)플렉시고 플렉시블 소재의 내구성 평가용 슬라이딩장치 및 평가시스템
KR102402231B1 (ko) * 2020-10-29 2022-05-25 한상님 시편시험기
CN117517418B (zh) * 2024-01-04 2024-04-09 成都斯马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检测精度的血气分析仪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5602B2 (ja) 2000-05-18 2002-11-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引張試験装置
JP4238774B2 (ja) 2004-04-28 2009-03-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曲げ試験装置および曲げ試験方法
US7707896B2 (en) * 2008-01-15 2010-05-04 Kuzdrall James A Mechanical amplification of small dimensional changes using bowing
US20090186344A1 (en) * 2008-01-23 2009-07-23 Caliper Life Sciences,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quantitating nucleic acids using size separation of amplicons
JP2009198451A (ja) * 2008-02-25 2009-09-03 Osaka Prefecture Univ ヤング率またはポアソン比の測定方法
US8286499B2 (en) * 2008-07-19 2012-10-16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attachment joints
CN102235951A (zh) * 2010-04-30 2011-11-0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装置以及测试机台
JP2011242339A (ja) * 2010-05-20 2011-12-01 Advantest Corp テストヘッド、試験ボードおよび試験装置
KR101205132B1 (ko) 2010-06-29 2012-11-27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센터필러 보강재의 좌굴강도 평가용 고정 지그 장치
JP5419232B2 (ja) * 2011-09-07 2014-02-19 ユアサシステム機器株式会社 面状体の曲回試験装置。
JP5455076B2 (ja) * 2011-09-19 2014-03-26 ユアサシステム機器株式会社 面状体の捩回試験装置
CN202661326U (zh) * 2012-05-21 2013-01-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循环施加吸力的非饱和土三轴试验装置
JP5905791B2 (ja) * 2012-07-30 2016-04-20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構造物の強度試験装置および強度試験方法
JP6134929B2 (ja) * 2012-10-02 2017-05-31 国立大学法人 岡山大学 材料特性評価装置
CN203011787U (zh) * 2012-11-14 2013-06-1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料片测试机
CN103217348B (zh) * 2013-04-12 2016-01-20 同济大学 模拟往复交通移动荷载下碎石土路基力学行为的试验装置
KR101489667B1 (ko) 2013-11-26 2015-02-04 주식회사 이노테크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의 벤딩 시험장치
CN104729833B (zh) * 2013-12-18 2018-02-1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屏体弯曲测试方法和系统
TW201614210A (en) 2014-10-11 2016-04-16 Yuasa System Kiki Co Ltd Folding Test Machine
US10094752B2 (en) * 2014-10-11 2018-10-09 Yuasa System Co., Ltd. Folding test machine
CN104749055B (zh) * 2015-01-22 2017-10-27 同济大学 实现竖向循环压缩‑侧向摇摆剪切动力加载的试验装置
GB201501599D0 (en) * 2015-01-30 2015-03-18 Univ Nottingham An adaptor, a modified stress tes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performing a multi-axial stress te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98196B1 (ko) 2021-09-03
WO2018155723A1 (ja) 2018-08-30
JP6671622B2 (ja) 2020-03-25
TWI762591B (zh) 2022-05-01
CN110325837B (zh) 2022-04-01
KR20190121808A (ko) 2019-10-28
US11169063B2 (en) 2021-11-09
CN110325837A (zh) 2019-10-11
US20210140863A1 (en) 2021-05-13
JPWO2018155723A1 (ja)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39377A (zh) 變形試驗器
CN106463083B (zh) 具有隐藏磁性致动定位的安装件
KR101674372B1 (ko) 튜브 조립 장치
CN101660555A (zh) 卡扣装置及使用该卡扣装置的电子设备
KR20170084678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JP6226992B2 (ja) 製造方法及びロボットアセンブリシステム
CN103163969B (zh) 电子装置壳体
US9096303B2 (en) Airplane sidewall attachment device
CN111779933B (zh) 显示设备及显示器的固定装置
KR20160042775A (ko) 만곡 시험기
US11908352B2 (en) Spliced display screens
US20090241608A1 (en) Fixture mechanism
JP2015212514A (ja) 連動引戸用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連動引戸
EP1732088A3 (de) Elektromagnetischer Stellantrieb
CN209737500U (zh) 用于拆装法兰的背钳和拆装装置
US20230288021A1 (en) Alignment mechanism and methods for installation of tiled displays
CN111055235A (zh) 一种上装式球阀在线拆装工具
JP3964699B2 (ja) コネクタ脱着用冶工具
US11359382B2 (en) Alignment mechanism and alignment methods for tiled displays
CN113696137A (zh) 拆装组件
TWI464338B (zh) 測試治具
CN111451988A (zh) 用于拆装法兰的背钳、拆装装置和拆装方法
CN215510869U (zh) 拆装组件
US20240066747A1 (en) Striking member installation mechanism and nail gun having same
CN210156028U (zh) 显示屏固定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