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6169A - 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及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及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6169A
TW201836169A TW106142649A TW106142649A TW201836169A TW 201836169 A TW201836169 A TW 201836169A TW 106142649 A TW106142649 A TW 106142649A TW 106142649 A TW106142649 A TW 106142649A TW 201836169 A TW201836169 A TW 2018361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ultraviolet light
growth temperature
semiconductor
ty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2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0145B (zh
Inventor
平野光
長澤陽祐
秩父重英
小島一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創光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創光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創光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6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6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0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01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367Substrates
    • H01L21/0237Materials
    • H01L21/0242Crystalline insul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367Substrates
    • H01L21/02433Crystal ori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436Intermediate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s and 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439Materials
    • H01L21/02455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1/02458Nitr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436Intermediate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s and 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494Structure
    • H01L21/02496Layer structure
    • H01L21/02505Layer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two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H01L21/02538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1/0254Nitr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7Doping during depositing
    • H01L21/02573Conductivity type
    • H01L21/02576N-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62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 H01L33/0066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 H01L33/007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comprising 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0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quantum effect structure or superlattice, e.g. tunnel junction
    • H01L33/0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quantum effect structure or superlattice, e.g. tunnel junction within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e.g. quantum confinement structure or tunnel b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Reduction or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e.g. CV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31Physical deposition at reduced pressure, e.g. MBE, sputtering, evapo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係具備:   第1步驟,其係於包含藍寶石基板的底部的上面,形成以n型的AlXGa1-XN(1≧X≧0.5)系半導體所構成的n型半導體層;   第2步驟,其係於n型半導體層的上方,形成包含以AlYGa1-YN(X>Y>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發光層,全體以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活性層;及   第3步驟,其係於活性層的上方,形成以p型的 AlZGa1-Z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p型半導體層。   此製造方法,係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為比1200℃更高且第1步驟的成長溫度以上。

Description

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及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
[0001] 本發明是有關發光層以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之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0002] 以往,藉由載子(電子及電洞)的再結合來產生發光的發光層為以GaN系半導體或InGa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廣泛普及。然而,雖比此更發光波長短的發光元件,即發光層為以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是例如在專利文獻1等中被提案,但依然未充分地普及。   [0003] 其原因之一,以AlGaN系半導體來構成發光層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是越縮短峰值發光波長(擴大發光層的Al的組成比,縮小Ga的組成比),越有發光效率降低的問題。另外,半導體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是作為注入後的電子被變換成光子的比例之量子效率表現,將著眼於在發光元件的內部發生的光子之比例稱為內部量子效率,將著眼於被放出至發光元件的外部的光子之比例稱為外部量子效率。   [0004] 參照圖面說明有關此問題。圖5及圖6是表示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峰值發光波長與外部量子效率的關係的圖表。圖5是被記載於非專利文獻1的圖表,集聚了各種的企業或研究機關在學術論文等報告的資料。並且,圖6是測定本案的發明者過去製作的試料而取得的圖表。另外,圖5及圖6的各個的圖表的橫軸是峰值發光波長,縱軸是外部量子效率。並且,在圖5中,基於圖面的說明方便起見,對於在非專利文獻1中所被記載的圖表加上:雖不是嚴格的近似曲線但為表現點全體的傾向的曲線,及表示285nm的峰值發光波長的虛線。   [0005] 如圖5及圖6所示般,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是隨著峰值發光波長變短,外部量子效率會急劇地降低。這表示在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存在峰值發光波長比285nm更長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不發生的特有的問題。而且,此問題是在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不例外發生的問題,為近幾年未解決的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6]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許第5641173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0007]   [非專利文獻1] Michael Kneissl,“A Brief Review of III-Nitride UV Emitter Techn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III-Nitride Ultraviolet Emitters,Chapter 1,2016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0008] 本案的發明者是針對上述的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特有的問題來深入檢討的結果,特定該問題的原因,且找出其解決策。   [0009] 於是,本發明是在於提供一種克服上述特有的問題來改善發光效率之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0]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係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具備:   第1步驟,其係於包含藍寶石基板的底部的上面,形成以n型的AlX Ga1-X N(1≧X≧0.5)系半導體所構成的n型半導體層;   第2步驟,其係於前述n型半導體層的上方,形成包含以AlY Ga1-Y N(X>Y>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發光層,全體以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活性層;及   第3步驟,其係於前述活性層的上方,形成以p型的AlZ Ga1-Z 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p型半導體層,   前述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為比1200℃更高,且為前述第1步驟的成長溫度以上。   [0011]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藉由將活性層的成長溫度形成比1200℃更高,可減少活性層中所含的發光層的Al空孔。因此,可減少在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之發光層的Al空孔。   [0012]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亦可比前述第1步驟的成長溫度更高。   [0013]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為了形成n電極而須使露出的加工,因此作為需要使比其他的層更厚成長的n型半導體層的成長溫度,選擇適於構成此層的n型的AlX Ga1-X N(1≧X≧0.5)系半導體的成長之溫度,且作為活性層的成長溫度,可另外選擇比n型半導體層的成長溫度更高的溫度。因此,可防止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生產效率極端惡化。   [0014]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在前述第1步驟,形成以n型的AlX Ga1-X N(1>X≧0.5)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前述n型半導體層,在前述第1步驟的正後面,更具備:以和前述第1步驟同成長溫度,接續於前述n型半導體層來形成以Alα Ga1-α N (1≧α>X)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1分解防止層之第4步驟,至少在前述第4步驟終了後,亦可提高成長溫度來進行前述第2步驟。   [0015]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在從第1步驟的成長溫度上升至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時,在n型半導體層的上面形成有第1分解防止層,n型半導體層不會露出,因此可抑制起因於n型半導體層的GaN的分解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特性的惡化。   [0016]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亦可比前述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更低。   [0017]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與以和活性層同成長溫度來使p型半導體層成長的情況作比較,可使受體雜質的摻雜量增大。   [0018]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活性層的最上層為以 AlY1 Ga1-Y1 N(X>Y1≧Y)系半導體所構成,在前述第2步驟的正後面,更具備:以和前述第2步驟同成長溫度,接續於前述活性層來形成以Alβ Ga1-β N(1≧β≧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2分解防止層之第5步驟,至少在前述第5步驟終了後,亦可下降成長溫度來進行前述第3步驟。   [0019]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在從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下降至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時,在活性層的上面形成有第2分解防止層,活性層不會露出,因此可抑制起因於活性層的GaN的分解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特性的惡化。   [0020]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更具備:在前述p型半導體層的上方形成以p型的AlQ Ga1-Q N(Z>Q≧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p型接觸層之第6步驟,前述第6步驟的成長溫度亦可比前述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更低。   [0021]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藉由將因為Ga的組成比會比p型半導體層更大所以成長時的GaN的分解(再蒸發)激烈的p型接觸層的成長溫度形成比p型半導體層的成長溫度更低,可使p型接觸層效率佳地成長。   [0022]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在前述第3步驟,形成以p型的AlZ Ga1-Z 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前述p型半導體層,在前述第3步驟的正後面,更具備:以和前述第3步驟同成長溫度,接續於前述p型半導體層來形成以 Alγ Ga1-γ N(1≧γ>Z)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3分解防止層之第7步驟,至少在前述第7步驟終了後,亦可下降成長溫度來進行前述第6步驟。   [0023]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在從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下降至第6步驟的成長溫度時,在p型半導體層的上面形成有第3分解防止層,p型半導體層不會露出,因此可抑制起因於p型半導體層的GaN的分解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特性的惡化。   [0024]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第6步驟的成長溫度亦可比前述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更低150℃以上。   [0025]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在從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下降至第6步驟的成長溫度時雖需要長時間,但由於在p型半導體層的上面形成有第3分解防止層,p型半導體層不會露出,因此可抑制起因於p型半導體層的GaN的分解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特性的惡化。   [0026]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至少在前述第2步驟終了後,亦可更具備:以比1200℃更高的溫度,一邊供給氮的比例為50%以上的氣體,一邊進行熱處理之第8步驟。   [0027]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促使在發光層中從結晶格子位置些微偏移的Al原子移動,可謀求發光層的Al空孔的更加減少。並且,可抑制AlN及GaN的分解的同時,可抑制N空孔的發生或謀求N空孔的減少。   [0028]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亦可為1100℃以下。   [0029]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由於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沒有那麼高,因此即使從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下降至第6步驟的成長溫度,p型半導體層的GaN的分解也不成問題。因此,不設第3分解防止層,可抑制p型半導體層的GaN的分解。   [0030]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第2步驟亦可為製作分別將前述發光層的井層及以AlR Ga1-R N(1>R>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障壁層交替地層疊1層以上的單一或多重量子井構造的前述活性層之工程。   [0031]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藉由採用單一或多重量子井構造,可提高發光效率。   [0032]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前述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亦可為1250℃以上。   [0033]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則藉由以1250℃以上的溫度來使活性層成長,可使Al原子的遷移(migration)充分地促進,有效地減少發光層的Al空孔。   [0034] 又,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係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其特徵係具備:   底部,其係包含藍寶石基板;   n型半導體層,其係被形成於前述底部的上面,以n型的AlX Ga1-X N(1>X≧0.5)系半導體所構成;   活性層,其係被形成於前述n型半導體層的上方,包含以AlY Ga1-Y N(X>Y>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發光層,全體以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及   p型半導體層,其係被形成於前述活性層的上方,以p型的AlZ Ga1-Z 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   前述n型半導體層的上面的Al的組成比為比該n型半導體層的內部更大,或,在前述n型半導體層的上面形成有以Alα Ga1-α N(1≧α>X)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1分解防止層。   [0035]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則可一面抑制生產效率的極端的惡化,一面為了減少在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之發光層的Al空孔,而以比n型半導體層的成長溫度更高的溫度來使活性層成長。   [0036]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前述活性層的最上層為以AlY1 Ga1-Y1 N (X>Y1≧Y)系半導體所構成,前述最上層的上面的Al的組成比為比該最上層的內部更大,或,亦可在前述活性層的上面形成有以Alβ Ga1-β N(1≧β≧Y1)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2分解防止層。   [0037]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則可為了使p型半導體層的受體雜質的摻雜量增大,而以比活性層的成長溫度更低的溫度來使p型半導體層成長。   [0038] 並且,在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前述p型半導體層為以p型的AlZ Ga1-Z 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更具備:被形成於前述p型半導體層的上方,以p型的AlQ Ga1-Q N(Z>Q≧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p型接觸層,前述p型半導體層的上面的Al的組成比為比該p型半導體層的內部更大,或,亦可在前述p型半導體層的上面形成有以Alγ Ga1-γ N(1≧γ>Z)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3分解防止層。   [0039] 若根據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則可為了使p型接觸層效率佳地成長,而以比p型半導體層的成長溫度更低的溫度來使p型接觸層成長。 [發明的效果]   [0040] 若根據上述特徵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則可減少在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之發光層的Al空孔。因此,可改善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
[0042] <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   最初參照圖面來說明有關本案的發明者所特定之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圖1是表示對於峰值發光波長為不同的2種類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之時間分解PL(Photoluminescence)的測定結果的圖表。另外,在圖1所示的圖表中,縱軸是PL的強度,橫軸是時間。   [0043] 測定時間分解PL的試料是在藍寶石基板的(0001)面上依序層疊AlN層、摻雜Si的n型的AlGaN層、將AlGaN井層及AlGaN障壁層予以3週期分重疊的多重量子井構造的活性層、摻雜Mg的p型的AlGaN層而構成,且以形成所望的峰值發光波長之方式,調整比AlN層更上的各層的Al與Ga的組成比。特別是藉由載子(電子及電洞)的再結合而產生發光的發光層之AlGaN井層的Al的組成比越大,峰值發光波長越短,因此以形成所望的峰值發光波長之方式,決定AlGaN井層的Al的組成比。並且,為了效率佳地將載子送入至發光層(AlGaN井層),以AlGaN障壁層的Al的組成比形成比AlGaN井層更大之方式調整,且以n型及p型的AlGaN層的Al的組成比形成AlGaN障壁層以上之方式調整。   [0044] 測定的試料為2種類,1種是峰值發光波長被調整成300nm的試料(以下稱為「LED300」),另一種是峰值發光波長被調整成265nm的試料(以下稱為「LED265」)。如上述般,LED265的AlGaN井層的Al的組成比是比LED300的AlGaN井層的Al的組成比更大。並且,對於任一種的試料,在室溫,將鈦藍寶石雷射的三倍高次諧波之激發光(波長244nm~266nm)給予p型的AlGaN層側,且從p型的AlGaN層側進行PL的檢測。   [0045] 如圖1所示般的時間分解PL的測定結果是表示藉由光而被激發的載子會緩和成基底狀態(電子及電洞會消滅)過程,有助於試料的結晶性的評價。並且,藉由使用對於時間分解PL的測定結果以指數函數來配適(fitting)而取得的緩和時間,可形成緩和過程的定量性的比較。於是,對於圖1所示的LED265及LED300的各者的測定結果,藉由配適下記式(1)來算出緩和時間。下記式(1)是用以分成快的緩和過程及慢的緩和過程的2個的緩和來配適的函數,對於時間分解PL的測定結果,一般被使用的函數。在下記式(1)中,τ1 為快的緩和過程的緩和時間,τ2 為慢的緩和過程的緩和時間。   [0046][0047] 對於圖1所示的時間分解PL的測定結果,配適上述式(1)時,LED300的緩和時間τ1 為0.682ns,但LED265的緩和時間τ1 為0.164ns,大幅度變短。此結果是表示圖1在室溫的測定結果,若考慮因載子被缺陷等捕獲而造成非輻射再結合容易產生的狀況,則在LED265是比LED300更受非輻射再結合的緩和過程所支配。   [0048] 而且,在AlGaN中,主要的非輻射再結合中心是陽離子空孔(cation vacancy)複合體(Ga及Al的空孔之陽離子空孔與氮空孔的複合體),Al的組成比越大,陽離子空孔越增大的情形為人所知(例如,Uedono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11 013512 2012、Chichibu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13 213506 2013)。   [0049] 若綜合該等的事實,則LED265是因為Al的組成比會比LED300更大,所以陽離子空孔之Al空孔會變多,這成為非輻射再結合容易產生的原因,因此可想像輻射再結合的載子會減少而發光效率降低。而且,如圖5及圖6所示般,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是峰值發光波長越短者,發光層的Al的組成比越大,Al空孔變多,因此可想像峰值發光波長越短,發光效率越降低。   [0050] 如以上般,在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是發光層的Al空孔。於是,以下,參照圖面來說明有關減少此Al空孔來提升發光效率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0051] <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構造例>   最初參照圖面說明有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構造的一例。圖2是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構造的一例的要部剖面圖。圖3是模式性地表示由圖2的上側來看圖2所示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情況的構造的一例的平面圖。另外,在圖2中,基於圖示的方便起見,模式性地表示基板、半導體層及電極的厚度(圖中的上下方向的長度),因此未必與實際的尺寸比一致。並且,在以下的說明中,所謂的AlGaN系半導體是AlGaN、AlN或GaN或者在該等中含有微量的雜質(例如Si或Mg、In等)的半導體,因應所需藉由對於Al及Ga使用下角標來表示Al及Ga的相對性的組成比(例如AlX Ga1-X N)。並且,在以下的說明中,未記載p型及n型的雙方的半導體層是未摻雜的半導體層,但即使是未摻雜的半導體層也含不可避地混入的程度的微量的雜質。   [0052] 如圖2及圖3所示般,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是具備:包含藍寶石基板11的底部10,及包含氮化物半導體層和電極的元件構造部20。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是對於安裝用的基台,朝元件構造部20側(圖2的圖中上側)安裝(被覆晶安裝)者,光的取出方向是底部10側(圖2的圖中下側)。   [0053] 底部10是具備:以(0001)面作為主面的藍寶石基板11,及被形成於藍寶石基板11的主面上的AlN層12。另外,藍寶石基板11是亦可為對於主面為(0001)面,只傾斜微小角度(例如比0˚大,3.0˚以下)的基板。並且,AlN層12亦可含微量的Ga或其他的雜質,或亦可在AlN層12的上面更形成有以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層。   [0054] 元件構造部20是具備從底部10側依序層疊有:以n型的AlX Ga1-X N(1>X≧0.5)系半導體所構成的n型覆蓋層21(n型半導體層),以Alα Ga1-α N(1≧α>X)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第1分解防止層22,及包含以AlY Ga1-Y N(X>Y>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發光層且全體為以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同時最上層為以AlY1 Ga1-Y1 N(X>Y1≧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活性層23,以Alβ Ga1-β N(1≧β>Y1)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第2分解防止層24,以p型的AlZ Ga1-Z 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電子區塊層25,以Alγ Ga1-γ N(1≧γ>Z)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第3分解防止層26,以p型的AlQ Ga1-Q N(Z>Q≧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p型接觸層27之構造。   [0055] 而且,元件構造部20是具備:例如以Ni/Au所構成,被形成於p型接觸層27的上面之p電極28,及例如以Ti/Al/Ti/Au所構成,在n型覆蓋層21露出的一部分的領域中被形成於n型覆蓋層21的上面之n電極29。一旦以由此p電極28供給電洞且由n電極29供給電子的方式通電,則被供給的電洞及電子的各者會到達活性層23內的發光層,在該發光層中電子及電洞會再結合而發光。   [0056] 活性層23是分別將以AlY Ga1-Y 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發光層之井層及以AlR Ga1-R N(1>R>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障壁層交替地層疊成1層以上的單一或多重量子井構造,最上層是障壁層(或井層)。另外,活性層23是亦可為只具備以AlY Ga1-Y 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發光層之構成(此情況是最上層也為該發光層)。但,由提高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發光效率的觀點,活性層23為量子井構造(特別是多重量子井構造)為理想。   [0057] 第1分解防止層22、第2分解防止層24及第3分解防止層26的各者,典型的是以AlN所構成(亦即,α=1,β=1,γ=1),厚度是3nm以下為理想,2nm以下更為理想。有關詳細是在後述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例>說明,該等的層22,24,26是以保護正下方的層21,23,25之目的來形成的層,不是有助於發光的層,因此以電阻變小的方式儘可能形成薄為理想。   [0058] p型接觸層27典型的是以GaN(亦即Q=0)所構成。另外,在電子區塊層25與p型接觸層27之間,亦可設置以Al的組成比會比電子區塊層25小,比p型接觸層更大的p型的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層。   [0059] 構成上述的各層21~27的各者的AlGaN系半導體的Al及Ga的組成比(X,Y,Y1,Z,Q,R,α,β,γ)是以符合上述的大小關係,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會射出所望的峰值發光波長的光之方式適當設定。   [0060] <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例>   其次,說明有關圖2所例示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裝置1的製造方法的一例。   [0061] 首先,藉由有機金屬化合物氣相成長(MOVPE)法或分子線磊晶(MBE)法等的周知的磊晶成長法,使底部10中所含的AlN層12及元件構造部20中所含之以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的各層21~27依序磊晶成長於藍寶石基板11上而層疊。此時,在n型的層中例如摻雜Si作為施體雜質,在p型的層中例如摻雜Mg作為受體雜質。   [0062] 其次,藉由反應性離子蝕刻等的周知的蝕刻法,選擇性地蝕刻一部分的領域,而使該領域的n型覆蓋層21露出。然後,藉由電子束蒸鍍法等的周知的成膜法,在未被蝕刻的領域內的p型接觸層27上形成p電極28,且在被蝕刻的領域內的n型覆蓋層21上形成n電極29。另外,亦可在p電極28及n電極29的一方或雙方的形成後,藉由RTA(瞬間熱退火)等的周知的熱處理方法來進行熱處理。   [0063] 可是,如在上述的<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說明般,在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是發光層的Al空孔。因此,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是以發光層的Al空孔會被減少的製造方法來製造。   [0064] 於是,參照圖面來說明有關減少發光層的Al空孔之製造方法的一例。圖4是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時間圖。另外,圖4所示的時間圖是表示形成元件構造部20中所含之以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的各層21~27時的成長溫度,縱軸為成長溫度,橫軸為時間。另外,所謂成長溫度雖也依據使用於磊晶成長的裝置所採用的加熱方式,但典型的是晶圓(基板)溫度。又,例如藉由對於晶圓表面之原料的供給的有無,可控制各層21~27的成長的有無,且例如藉由原料的供給比,可控制各層21~27的組成比。   [0065] 如圖4所示般,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製造方法中,首先在期間P1,以成長溫度T1來使n型覆蓋層21成長。而且,在期間P1的正後面之期間P2,以成長溫度T1,接續於n型覆蓋層21來使第1分解防止層22成長。   [0066] 其次,將成長溫度從T1提高至T2後,在期間P3,以成長溫度T2來使活性層23成長。而且,在期間P3的正後面的期間P4,以成長溫度T2,接續於活性層23來使第1分解防止層22成長。   [0067] 其次,將成長溫度從T2下降至T3之後,在期間P5,以成長溫度T3來使電子區塊層25成長。而且,在期間P5的正後面的期間P6,以成長溫度T3,接續於電子區塊層25來使第2分解防止層26成長。另外,在圖4中,針對成長溫度T3比成長溫度T1更高的情況例示,但亦可為成長溫度T3比成長溫度T1更低,或成長溫度T3與成長溫度T1相同。   [0068] 其次,將成長溫度從T3下降至T4之後,在期間P7,以成長溫度T4來使p型接觸層27成長。藉此,各層21~27的成長終了。   [0069] 可是,一般AlN與GaN的混晶之AlGaN的成長溫度是即使高也為1100℃附近為理想。這是因為雖為了促進成長表面的原子的遷移(特別是與N原子的結合力強,難移動的Al原子的遷移)來取得缺陷等少的良好的結晶,而提高成長溫度為佳,但為了抑制GaN的分解(再蒸發),而有必須壓低成長溫度的限制,因此可取兩者的平衡的範圍的上限為1100℃附近(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5-32803號公報的說明書的段落[0004]、[0005]及[0044])。   [0070] 並且,一般以AlGaN來構成發光層時,為了局部性地縮小發光層的帶隙來將載子關在裡面,需要至少比以夾著發光層的n型及p型的AlGaN(或AlN)所構成的層的Ga的組成比更擴大發光層的Ga的組成比(縮小Al的組成比)。為此,由於發光層需要充分地取入Ga,因此降低成長溫度的必要性特高。另外,越縮短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峰值發光波長,發光層的帶隙越變大,Ga的組成比變小,但即便如此也須取入Ga,所以理想的成長溫度是形成1100℃附近。例如,上述的專利文獻1記載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是峰值發光波長為254nm,比有上述發光效率降低的問題的285nm更短,但發光層的成長溫度為1120℃(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的說明書的段落[0026]及[0035])。   [0071] 相對於此,在圖4所示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將包含發光層(例如量子井構造的井層)的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形成上述一般的發光層的成長溫度(1100℃程度)更高的溫度。具體而言,將成長溫度T2形成比1200℃更高的溫度。藉此,發光層的成長時的Al原子的遷移會被促進,因此發光層的Al空孔會被減少。   [0072] 如以上般,若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製造方法,則可減少在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之發光層的Al空孔,來改善發光效率。   [0073] 但,如上述般,AlGaN的最適的成長溫度的上限是1100℃附近,若將成長溫度形成比1200℃更高,則會發生GaN的分解(再蒸發)變激烈的問題。此問題是例如越將Ga的原料的供給量形成比以往更多,越可藉由使成長溫度以外的其他的成長條件最適化來對付,但原料的消費量增加或成長速度降低等,生產效率會降低。而且,以往即使將AlGaN的成長溫度形成比1200℃高,也可想像只有這般的缺點,因此比1200℃更高的溫度是不被選擇作為AlGaN的成長溫度。   [0074] 但,藉由本案的發明者的深入檢討發現,在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中,使發光效率降低的原因為發光層的Al空孔的情形被查明,且藉由使發光層的成長溫度形成比1200℃更高,可減少Al空孔來改善發光效率。而且,若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製造方法,則可解決即使生產效率降低,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發光效率的改善之至今未解決的問題。   [0075] 並且,在圖4所示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製造方法中,需要在途中變更成長溫度,為了變更成長溫度,需要一定的時間。在變更此成長溫度時,一旦以AlGaN所構成的層露出,則會有產生GaN的分解的情況。尤其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是比1200℃更高,因此在將成長溫度從T1提高至T2時,在n型覆蓋層21中有可能產生GaN的分解,且在將成長溫度從T2下降至T3時,在活性層23中有可能產生GaN的分解。並且,Al的組成比大的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是比Al的組成比小的p型接觸層的成長溫度T4更充分高(例如150℃以上),因此在將成長溫度從T3下降至T4時需要長時間,在電子區塊層25中有可能產生GaN的分解。而且,起因於在n型覆蓋層21、活性層23及電子區塊層25中產生GaN的分解,擔心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特性(例如發光效率)惡化。   [0076] 於是,在圖4所示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中,藉由形成第1分解防止層22、第2分解防止層24及第3分解防止層26,抑制各個的底下的層21,23,25的GaN的分解。第1分解防止層22、第2分解防止層24及第3分解防止層26的各者是比保護對象的層更大Al的組成比(亦即,GaN的分解的影響小)的層,以AlN所構成為理想。   [0077] 並且,亦可將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形成1250℃以上。1250℃以上的溫度不是在元件構造部20的結晶成長中被使用的溫度,而是在底部10中所含的AlN層12的結晶成長中被使用的溫度(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5-043468號公報的說明書的段落[0041]),為期待Al原子的充分的遷移的溫度。為此,藉由以1250℃以上的溫度來使活性層23成長,可使Al原子的遷移充分地促進,來有效地減少發光層的Al空孔。   [0078] 並且,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是例如1350℃以下,較理想是1300℃以下。   [0079] <變形等>   圖2所示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構造及圖4所示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各者只不過是其一例,可適當變形成為如以下所例示般。並且,以下所示的變形例是只要不矛盾,亦可適當組合實施。   [0080] [1] 在圖4中,針對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比n型覆蓋層21的成長溫度T1更高的情況例示,但亦可使成長溫度T1及成長溫度T2形成同溫度。   [0081] 但,如圖2所示般,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是具備絕緣體的藍寶石基板11,因此需要在以一部分會露出的方式加工的n型覆蓋層21的上面形成n電極29,為了進行此加工,需要使n型覆蓋層21比其他的層22~27更厚成長。例如,n型覆蓋層21以外的層22~27的厚度是數nm~百nm程度,但n型覆蓋層21的厚度是形成1μm以上。此情況,若使n型覆蓋層21與活性層23同樣以比1200℃更高的溫度成長,則可能生產效率會極端地惡化。因此,如在圖4所例示般,選擇適於n型的AlX Ga1-X N(1≧X≧0.5)系半導體的成長之溫度作為n型覆蓋層21的成長溫度T1,另外選擇比成長溫度T1更高的溫度作為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為理想。   [0082] [2] 在圖4中,針對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比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更低的情況例示,但亦可使成長溫度T2及成長溫度T3形成同溫度。   [0083] 但,例如受體雜質的Mg是成長溫度越高,摻雜越困難。因此,如在圖4所例示般,若將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形成比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更低,則與以和活性層23同成長溫度T2來使電子區塊層25成長的情況作比較,可使受體雜質的摻雜量增大,因此為理想。   [0084] [3] 在圖4中,針對p型接觸層27的成長溫度T4比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更低的情況例示,但亦可使成長溫度T3及成長溫度T4形成同溫度。   [0085] 但,如在圖4所例示般,藉由將因為Ga的組成比會比電子區塊層25更大所以成長時的GaN的分解(再蒸發)激烈的p型接觸層27的成長溫度T4形成比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更低,可使p型接觸層27效率佳地成長,因此為理想。   [0086] [4] 在圖2及圖4中,針對具備第1分解防止層22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及其製造方法例示,但第1分解防止層22是未必為必要的層。   [0087] 例如,在使n型覆蓋層21的成長溫度T1與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形成同溫度時,可在n型覆蓋層21的成長後立即開始活性層23的成長,因此亦可不形成第1分解防止層22。   [0088] 又,例如,即使為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比n型覆蓋層21的成長溫度T1更高的情況,只要藉由n覆蓋層21的上面的GaN的分解而Al的組成比變大的部分為不對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特性造成重大影響的程度(例如厚度為數nm程度),亦可不形成第1分解防止層22。   [0089] 又,例如,構成n型覆蓋層21的n型的AlX Ga1-X 系半導體不含Ga時(X=1),亦可不形成第1分解防止層22。   [0090] [5] 在圖2及圖4中,針對具備第2分解防止層24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及其製造方法例示,但第2分解防止層24是未必為必要的層。   [0091] 例如,使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與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形成同溫度時,可在活性層23的成長後立即開始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因此亦可不形成第2分解防止層24。   [0092] 又,例如,即使為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比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更低的情況,只要藉由活性層23的上面的GaN的分解而Al的組成比變大的部分為不對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特性造成重大影響的程度(例如厚度為數nm程度),亦可不形成第2分解防止層24。   [0093] [6] 在圖2及圖4中,針對具備第3分解防止層26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及其製造方法例示,但第3分解防止層26是未必為必要的層。   [0094] 例如,使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與p型接觸層27的成長溫度T4形成同溫度時,可在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後立即開始p型接觸層27的成長,因此亦可不形成第3分解防止層26。   [0095] 又,例如,即使為p型接觸層27的成長溫度T4比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更低的情況,只要藉由電子區塊層25的上面的GaN的分解而Al的組成比變大的部分為不對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1的特性造成重大影響的程度(例如厚度為數nm程度),則亦可形成第3分解防止層26。   [0096] 又,例如,構成電子區塊層25的p型的 AlZ Ga1-Z N系半導體不含Ga時(Z=1),亦可不形成第3分解防止層26。   [0097] 又,例如,將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形成1100℃以下的情況,成長溫度T3沒有那麼高,即使假設將成長溫度從T3下降至T4,在電子區塊層25的上面,GaN的分解沒有那麼產生,因此亦可不形成第3分解防止層26。   [0098] [7] 在發光層的成長時,Al原子的遷移不夠充分,從結晶格子位置些微偏移的情況有可能。於是,亦可追加:使電子區塊層25成長後,以比1200℃更高的溫度,一邊供給氮的比例為50%以上的氣體(其他的成分是例如氫或氬等的墮性氣體),一邊進行熱處理之步驟。   [0099] 藉由追加此熱處理的步驟,可促使在發光層中從結晶格子位置些微偏移的Al原子移動,謀求發光層的Al空孔的更減少。並且,在此熱處理的步驟中,藉由供給氮的比例為50%以上的氣體,可抑制AlN及GaN的分解的同時,可抑制N空孔的發生或謀求N空孔的減少。   [0100] 另外,實行此熱處理的步驟時,亦可在該步驟之前形成第3分解防止層26。又,亦可使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溫度T3形成比1200℃更高(例如形成與活性層23的成長溫度T2同溫度),以和成長溫度T3同樣的溫度來實行此熱處理的步驟,或亦可以比成長溫度T3更高(或低)的溫度來實行此熱處理的步驟。   [0101] 又,由於此熱處理的步驟是只要至少在活性層23的成長後進行即可,因此亦可在電子區塊層25的成長前進行。例如,亦可在第2分解防止層24的成長後,以和成長溫度T2同樣的溫度來實行此熱處理的步驟,或亦可以比成長溫度T2更高(或低)溫度來進行此熱處理的步驟。   [0102] 又,由於p型接觸層27是Ga的組成比會比較大(典型的是GaN),因此一旦以比1200℃更高的溫度來熱處理,則有可能GaN會分解。於是,此熱處理的步驟是在比使p型接觸層27成長更之前實行為理想。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0103] 本發明是可利用在以AlGaN系半導體來構成發光層之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0104]
1‧‧‧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
10‧‧‧底部
11‧‧‧藍寶石基板
12‧‧‧AlN層
20‧‧‧元件構造部
21‧‧‧n型覆蓋層(n型半導體層)
22‧‧‧第1分解防止層
23‧‧‧活性層
24‧‧‧第2分解防止層
25‧‧‧電子區塊層(p型半導體層)
26‧‧‧第3分解防止層
27‧‧‧p型接觸層
28‧‧‧p電極
29‧‧‧n電極
T1~T4‧‧‧成長溫度
P1~P7‧‧‧期間
[0041]   圖1是表示對於峰值發光波長為不同的2種類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之時間分解PL的測定結果的衰減曲線的圖表。   圖2是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構造的一例的要部剖面圖。   圖3是模式性地表示由圖2的上側來看圖2所示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情況的構造的一例的平面圖。   圖4是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構造的一例的時間圖。   圖5是表示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峰值發光波長與外部量子效率的關係的圖表。   圖6是表示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峰值發光波長與外部量子效率的關係的圖表。

Claims (15)

  1. 一種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係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具備:   第1步驟,其係於包含藍寶石基板的底部的上面,形成以n型的AlX Ga1-X N(1≧X≧0.5)系半導體所構成的n型半導體層;   第2步驟,其係於前述n型半導體層的上方,形成包含以AlY Ga1-Y N(X>Y>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發光層,全體以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的活性層;及   第3步驟,其係於前述活性層的上方,形成以p型的AlZ Ga1-Z 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p型半導體層,   前述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為比1200℃更高,且為前述第1步驟的成長溫度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為比前述第1步驟的成長溫度更高。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前述第1步驟,形成以n型的AlX Ga1-X N(1>X≧0.5)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前述n型半導體層,   在前述第1步驟的正後面,更具備:以和前述第1步驟同成長溫度,接續於前述n型半導體層來形成以 Alα Ga1-α N(1≧α>X)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1分解防止層之第4步驟,   至少在前述第4步驟終了後,提高成長溫度來進行前述第2步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為比前述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更低。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活性層的最上層為以AlY1 Ga1-Y1 N(X>Y1≧Y)系半導體所構成,   在前述第2步驟的正後面,更具備:以和前述第2步驟同成長溫度,接續於前述活性層來形成以Alβ Ga1-β N(1≧β>Y1)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2分解防止層之第5步驟,   至少在前述第5步驟終了後,下降成長溫度來進行前述第3步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更具備:在前述p型半導體層的上方形成以p型的AlQ Ga1-Q N(Z>Q≧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p型接觸層之第6步驟,   前述第6步驟的成長溫度為比前述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更低。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前述第3步驟,形成以p型的AlZ Ga1-Z 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前述p型半導體層,   在前述第3步驟的正後面,更具備:以和前述第3步驟同成長溫度,接續於前述p型半導體層來形成以 Alγ Ga1-γ N(1≧γ>Z)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3分解防止層之第7步驟,   至少在前述第7步驟終了後,下降成長溫度來進行前述第6步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6步驟的成長溫度為比前述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更低150℃以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至少在前述第2步驟終了後,更具備:以比1200℃更高的溫度,一邊供給氮的比例為50%以上的氣體,一邊進行熱處理之第8步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3步驟的成長溫度為1100℃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第2步驟為製作分別將前述發光層的井層及以AlR Ga1-R N(1>R>Y)系半導體所構成的障壁層交替地層疊1層以上的單一或多重量子井構造的前述活性層之工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2步驟的成長溫度為1250℃以上。
  13. 一種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係峰值發光波長為285nm以下的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其特徵係具備:   底部,其係包含藍寶石基板;   n型半導體層,其係被形成於前述底部的上面,以n型的AlX Ga1-X N(1>X≧0.5)系半導體所構成;   活性層,其係被形成於前述n型半導體層的上方,包含以AlY Ga1-Y N(X>Y>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發光層,全體以AlGaN系半導體所構成;及   p型半導體層,其係被形成於前述活性層的上方,以p型的AlZ Ga1-Z 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   前述n型半導體層的上面的Al的組成比為比該n型半導體層的內部更大,或,在前述n型半導體層的上面形成有以Alα Ga1-α N(1≧α>X)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1分解防止層。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其中,前述活性層的最上層為以AlY1 Ga1-Y1 N(X>Y1≧Y)系半導體所構成,   前述最上層的上面的Al的組成比為比該最上層的內部更大,或,在前述活性層的上面形成有以Alβ Ga1-β N(1≧β>Y1)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2分解防止層。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其中,前述p型半導體層為以p型的AlZ Ga1-Z N(1>Z>Y)系半導體所構成,   更具備:被形成於前述p型半導體層的上方,以p型的AlQ Ga1-Q N(Z>Q≧0)系半導體所構成的p型接觸層,   前述p型半導體層的上面的Al的組成比為比該p型半導體層的內部更大,或,在前述p型半導體層的上面形成有以Alγ Ga1-γ N(1≧γ>Z)系半導體所構成的厚度3nm以下的第3分解防止層。
TW106142649A 2017-02-15 2017-12-06 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及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 TWI710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6244 2017-02-15
JP2017-026244 2017-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6169A true TW201836169A (zh) 2018-10-01
TWI710145B TWI710145B (zh) 2020-11-11

Family

ID=63169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2649A TWI710145B (zh) 2017-02-15 2017-12-06 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及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3849B2 (zh)
EP (1) EP3584845B1 (zh)
JP (1) JP6560821B2 (zh)
KR (1) KR102092517B1 (zh)
CN (1) CN109564959B (zh)
RU (1) RU2719339C1 (zh)
TW (1) TWI710145B (zh)
WO (1) WO20181506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805779C1 (ru) * 2023-05-03 2023-10-24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ПО "Орион" Способ деселекции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ей избыточно шумящих элементов в каналах инфракрасного фот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го модуля с режимом временной задержки и накоплени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8925B1 (ja) * 2019-08-06 2020-05-27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KR102374247B1 (ko) 2021-05-12 2022-03-15 (재)한국나노기술원 고효율 uv-c 발광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3050A (en) 1976-09-08 1978-03-28 Hitachi Ltd Production of semiconductor element
US6447604B1 (en) * 2000-03-13 2002-09-10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Method for achieving improved epitaxy quality (surface texture and defect density) on free-standing (aluminum, indium, gallium) nitride ((al,in,ga)n) substrates for opto-electronic and electronic devices
JP3631157B2 (ja) * 2001-03-21 2005-03-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紫外発光ダイオード
JP2005032803A (ja) 2003-07-08 2005-02-03 Hitachi Cable Ltd 半導体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ウェハ
TWI237402B (en) 2004-03-24 2005-08-01 Epistar Corp High luminant device
TW200908393A (en) * 2007-06-15 2009-02-16 Rohm Co Ltd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itride semiconductor
FR2940900B1 (fr) 2009-01-15 2012-01-06 Seb Sa Autocuiseur muni d'un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d'information
JP5641173B2 (ja) 2009-02-27 2014-12-17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光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15618B (zh) * 2009-03-31 2010-12-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蓝宝石衬底上的多量子阱紫外led器件的制作方法
JP5379703B2 (ja) * 2010-01-26 2013-1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紫外半導体発光素子
KR101636182B1 (ko) * 2010-02-24 2016-07-04 고쿠리쓰 겐큐 가이하쓰 호징 리가가쿠 겐큐소 질화물 반도체 다중 양자 장벽을 갖는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1187591A (ja) * 2010-03-08 2011-09-22 Uv Craftory Co Ltd 窒化物半導体紫外線発光素子
TWI649895B (zh) 2010-04-30 2019-02-01 美國波士頓大學信託會 具能帶結構位變動之高效率紫外光發光二極體
JP5594530B2 (ja) * 2010-10-21 2014-09-24 創光科学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紫外線発光素子
JP5995302B2 (ja) * 2011-07-05 2016-09-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40043161A (ko) * 2011-08-09 2014-04-08 소코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질화물 반도체 자외선 발광 소자
KR101568624B1 (ko) * 2011-09-30 2015-11-11 소코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질화물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60079471A1 (en) 2012-10-05 2016-03-17 Rayvio Corporation Uv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US20160027962A1 (en) 2012-10-05 2016-01-28 Rayvio Corporation Uv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KR102108196B1 (ko) * 2013-04-05 2020-05-08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성장 기판이 분리된 자외선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5005534A (ja) * 2013-06-18 2015-01-08 学校法人立命館 縦型発光ダイオードおよび結晶成長方法
JP2015043468A (ja) 2014-12-02 2015-03-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紫外半導体発光素子
WO2016157518A1 (ja) 2015-04-03 2016-10-06 創光科学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紫外線発光素子及び窒化物半導体紫外線発光装置
CN106328771B (zh) * 2015-07-04 2018-08-17 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金属氮化镓复合衬底上外延无裂纹高晶体质量led外延层的方法
JP6194138B2 (ja) * 2015-07-21 2017-09-06 創光科学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紫外線発光素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805779C1 (ru) * 2023-05-03 2023-10-24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ПО "Орион" Способ деселекции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ей избыточно шумящих элементов в каналах инфракрасного фот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го модуля с режимом временной задержки и накоплени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0145B (zh) 2020-11-11
KR20190030737A (ko) 2019-03-22
EP3584845A1 (en) 2019-12-25
US10643849B2 (en) 2020-05-05
KR102092517B1 (ko) 2020-03-23
RU2719339C1 (ru) 2020-04-17
EP3584845A4 (en) 2020-12-09
JPWO2018150651A1 (ja) 2019-06-27
US20190228972A1 (en) 2019-07-25
JP6560821B2 (ja) 2019-08-14
WO2018150651A1 (ja) 2018-08-23
CN109564959B (zh) 2021-04-13
EP3584845B1 (en) 2022-05-04
CN109564959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4769B2 (e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TWI683448B (zh)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6793815B2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49338B2 (ja) 紫外光放射用窒素化合物半導体led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48236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を作製する方法
JP4510934B2 (ja) 窒化物系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11952A (en) Group iii nitride 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epitaxial wafer
JP2016171127A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22718B (zh)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666790B (zh)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及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JP2020077874A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10145B (zh) 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及氮化物半導體紫外線發光元件
JP2014187159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WO2018163824A1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150263220A1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829235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9266963A (ja) 窒化物系発光素子、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を製造する方法
US9595633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JP2017139247A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エハ、半導体発光素子、発光装置及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エハの製造方法
JP6071044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87543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JP2014146684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