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4980A - 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成形裝置、及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成形裝置、及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34980A TW201834980A TW107105618A TW107105618A TW201834980A TW 201834980 A TW201834980 A TW 201834980A TW 107105618 A TW107105618 A TW 107105618A TW 107105618 A TW107105618 A TW 107105618A TW 201834980 A TW201834980 A TW 20183498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ribbon
- glass
- molten
- molten metal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04—Changing or regulat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molten glass ribb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1—Forming glass sheets by lateral drawing or extrus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7—Forming glass sheets combined with thermal conditioning of the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12—Making multilayer, coloured or armoured glas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18—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loat bath; Composition or purification of the float bath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5/00—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5/04—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 C03B25/06—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with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glass products
- C03B25/08—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with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glass products of glass sheets
- C03B25/093—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with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glass products of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on a fluid support, e.g. a gas or molten met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容易地提高熔融玻璃之成形精度之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 本發明之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之一個態樣包含:供給步驟,其係將軟化點以上之溫度之熔融玻璃帶狀地排出,供給至熔融金屬之表面上;及移送步驟,其係移送供給至熔融金屬之表面上之玻璃帶;且移送步驟包含冷卻步驟,該冷卻步驟係以玻璃帶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的方式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冷卻被移送之玻璃帶。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容易地提高熔融玻璃之成形精度之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及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
已知有對熔融金屬之表面上供給熔融玻璃,並將熔融玻璃成形之成形方法。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將帶狀之熔融玻璃重疊3層之多層玻璃之成形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4/009766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昭55-136140號公報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第3679389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中,使帶狀之熔融玻璃積層3層後供給至熔融金屬之表面上,將利用經積層之熔融玻璃形成之玻璃帶藉由上輥而於寬度方向拉長,將熔融玻璃成形。然而,於該情形時,存在如下問題:於寬度方向,玻璃帶之厚度容易不均勻,玻璃帶之成形精度降低。又,於專利文獻2中亦同樣地,由於使用上輥將玻璃帶拉長,故而玻璃帶之厚度容易不均勻。 又,例如,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如下方法:藉由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緣部冷卻,而抑制玻璃帶之寬度收縮,且於熔融金屬之表面上將熔融玻璃成形。於該情形時,亦可不於熔融金屬之表面上將玻璃帶藉由上輥等而拉長,但必須僅將玻璃帶之寬度方向之緣部冷卻,故而存在成形裝置容易繁雜化,熔融玻璃之成形花費工夫之情形。 鑒於上述問題點,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地提高熔融玻璃之成形精度之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及使用此種成形方法之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又,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以簡單之構造,提高熔融玻璃之成形精度之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及使用此種成形裝置之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們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獲得不於熔融金屬之表面上調整玻璃帶之厚度,而將預先調整厚度之玻璃帶供給至熔融金屬之表面上,而於熔融金屬之表面上維持玻璃帶之厚度之新的構思。根據該新的構思,可不將玻璃帶於熔融金屬之表面上拉長,而將熔融玻璃成形。具體而言,藉由基於該新的構思之以下所示之構成,可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之一個態樣包含:供給步驟,其係將軟化點以上之溫度之熔融玻璃帶狀地排出形成為玻璃帶,供給至熔融金屬之表面上;及移送步驟,其係移送供給至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上之上述玻璃帶;且上述移送步驟包含冷卻步驟,該冷卻步驟係以上述玻璃帶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之方式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被移送之上述玻璃帶冷卻。 本發明之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之一個態樣具備:浴槽,其貯留有熔融金屬;供給裝置,其具有排出溫度為軟化點以上且帶狀之熔融玻璃之排出部,自上述排出部排出上述熔融玻璃並將玻璃帶供給至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上;移送裝置,其移送供給至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上之上述玻璃帶;及冷卻裝置,其將被移送之上述玻璃帶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中冷卻;且上述冷卻裝置係以上述玻璃帶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之方式冷卻上述玻璃帶。 本發明之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之一個態樣包含將利用上述成形方法成形之玻璃帶緩冷之緩冷步驟。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提供一種可容易地提高熔融玻璃之成形精度之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及使用該成形方法之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又,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提供一種可以簡單之構造,提高熔融玻璃之成形精度之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及使用此種成形裝置之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及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形態,於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之範圍內能夠任意地變更。又,以下之圖式均係概略性模式圖或說明圖,其中,為了容易理解各構成,存在使各構造之縮小比例、數量等與實際之構造之縮小比例、數量等不同之情形。 於圖式中,適當設為三維正交座標系表示XYZ座標系,將Z軸方向設為鉛直方向,將X軸方向設為圖1及圖2所示之熔融玻璃G之成形裝置1之長度方向,將Y軸方向設為成形裝置1之寬度方向。將Z軸方向中+Z側設為鉛直方向上側,將-Z側設為鉛直方向下側。成形裝置1之長度方向係圖1之左右方向,於本說明書中,係玻璃帶GR之移送方向。又,成形裝置1之寬度方向係圖2之上下方向,且係與玻璃帶GR之移送方向及鉛直方向之兩個方向正交之方向。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玻璃帶GR,係指自熔融玻璃G形成之帶狀之玻璃。又,所謂玻璃帶GR之移送方向,係指於成形裝置1之俯視時玻璃帶GR被移送之方向。又,所謂移送方向上游側及移送方向下游側,係指相對於成形裝置1內之玻璃帶GR之移送方向者。於以下所說明之各實施形態中,+X側為移送方向下游側,-X側為移送方向上游側。 又,於以下之說明中,只要未特別說明,則所謂寬度方向,係指成形裝置1之寬度方向及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所謂移送方向,係指玻璃帶GR之移送方向。 <第1實施形態> 圖1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係將熔融玻璃G成形之裝置。成形裝置1具備浴(bath)10、未圖示之頂部(roof)、供給裝置20、錫槽箱11、及冷卻裝置30。 浴10具有於鉛直方向上側開口之浴槽10a。於浴槽10a貯留有熔融金屬M。熔融金屬M例如較佳為熔融錫、熔融錫合金等。熔融金屬M之溫度較佳為隨著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而變低。未圖示之頂部覆蓋浴10之上側。於浴10之鉛直方向上側,設置有由頂部包圍之空間。為了抑制浴槽10a內之熔融金屬M氧化,空間較佳為由還原性(非氧化性)氣體或惰性氣體填滿。作為還原性氣體,例如,可列舉氮氣與氫氣之混合氣體。 供給裝置20設置於浴10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供給裝置20具有未圖示之玻璃熔融爐及排出部21。玻璃熔融爐將玻璃原料熔解製造熔融玻璃G。排出部21將熔融玻璃G排出。排出部21例如係隨著自移送方向上游側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而於向位於鉛直方向下側之方向傾斜之方向延伸之筒狀。於排出部21之前端,形成有將排出部21之內部與外部連接之狹縫21a。 狹縫21a於寬度方向延伸。藉由排出部21內之熔融玻璃G經由狹縫21a排出,而熔融玻璃G形成為作為帶狀之熔融玻璃之玻璃帶GR。自狹縫21a排出之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之尺寸如圖2所示,與狹縫21a之寬度方向之尺寸大致相同。自狹縫21a排出之玻璃帶GR如圖1所示,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於以下之說明中,將形成為帶狀之熔融玻璃G稱為玻璃帶GR。 於第1實施形態中,排出部21配置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上側。因此,自排出部21之狹縫21a排出之玻璃帶GR向鉛直方向下方落下,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如此一來,供給裝置20自排出部21排出玻璃帶GR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 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之溫度為軟化點以上。熔融玻璃G之軟化點例如於熔融玻璃G為鈉鈣玻璃之情形時,為750℃左右。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之溫度之上限並不特別限定,但較佳為熔融玻璃G之軟化點+500℃以下。於第1實施形態中,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之溫度較佳為熔融玻璃G之黏度η[dPa・s]為1.5≦logη≦5之範圍內之溫度。具體而言,例如於熔融玻璃G為鈉鈣玻璃之情形時,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之溫度較佳為940℃以上、且1600℃以下左右。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熔融玻璃G之黏度η[dPa・s]係基於JIS Z8803(2011年,液體之黏度測定法)而測定出之值。於測定中,使用單一圓筒形旋轉黏度計。作為單一圓筒形旋轉黏度計,例如,可使用作為股份有限公司本山公司(日本大阪市)之製品之GM系列之內筒旋轉式黏度計。 錫槽箱11設置於浴10之移送方向下游側。錫槽箱11具有移送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玻璃帶GR之移送裝置50。移送裝置50具有複數個玻璃移送用輥51。玻璃移送用輥51將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玻璃帶GR自移送方向上游側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移送。玻璃移送用輥51將玻璃帶GR自熔融金屬M之表面Ma提昇,向未圖示之緩冷爐搬送。 雖然省略圖示,但於錫槽箱11之移送方向下游側設置有緩冷爐。緩冷爐較佳為將由成形裝置1成形之玻璃帶GR向移送方向移送,且將玻璃帶GR之溫度緩冷至應變點以下為止。於熔融玻璃G為鈉鈣玻璃之情形時,緩冷爐內之溫度係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例如為700℃左右,於移送方向下游側,例如為300℃左右。 冷卻裝置30將被移送之玻璃帶GR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冷卻。冷卻裝置30以玻璃帶GR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冷卻玻璃帶GR。更詳細而言,冷卻裝置30較佳為以玻璃帶GR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且高於緩冷點之方式冷卻玻璃帶GR。 熔融玻璃G之緩冷點例如於熔融玻璃G為鈉鈣玻璃之情形時,為560℃左右。即,例如於熔融玻璃G為鈉鈣玻璃之情形時,冷卻裝置30以被移送之玻璃帶GR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為560℃以上、且750℃以下左右的方式,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玻璃帶GR冷卻。玻璃帶GR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且高於緩冷點之情形時之玻璃帶GR(熔融玻璃G)之黏度η[dPa・s]較佳為7<logη<13之範圍內。 所謂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例如,包含位於較浴槽10a之移送方向之中心靠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又,所謂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例如,包含距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最先接觸之熔融金屬M之部分向移送方向下游側較佳為500 mm左右以內之範圍。 於第1實施形態中,冷卻裝置30具有溫度調整部31及第1冷卻部32。溫度調整部31較佳為使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低於熔融玻璃G之軟化點、且高於熔融玻璃G之緩冷點。即,例如於熔融玻璃G為鈉鈣玻璃之情形時,溫度調整部31使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為560℃以上、且750℃以下左右。藉由溫度調整部31而調整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與先前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相比較低。 所謂熔融金屬M之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包含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最先接觸之熔融金屬M之部分、及其附近之部分。藉由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接觸於藉由溫度調整部31而調整溫度之熔融金屬M,可將玻璃帶GR冷卻。 例如,構成熔融金屬M之金屬係藉由由浴10與頂部所包圍之內部之溫度成為高溫而熔融。於未設置溫度調整部31之情形時,熔融金屬M之溫度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例如成為1050℃左右。如此一來藉由溫度調整部31將經熔融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冷卻,而調整為上述溫度。將熔融金屬M冷卻之方法並不特別限定,可為空冷,亦可為液冷,還可為藉由熱傳導而於移送方向下游側散熱。再者,於藉由由浴10與頂部所包圍之內部之溫度而熔融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低於所期望之溫度之情形時,溫度調整部31亦可藉由將熔融金屬M加熱,而使熔融金屬M之溫度為所期望之溫度。 第1冷卻部32配置於浴槽10a之鉛直方向上側。第1冷卻部32係將玻璃帶GR自與熔融金屬M側相反之側,即鉛直方向上側冷卻。第1冷卻部32之構成只要可將玻璃帶GR冷卻,則並不特別限定。第1冷卻部32亦可為對玻璃帶GR送風之送風裝置,亦可為於內部具有供冷媒流動之流路之冷卻管。又,亦可於冷卻管設置散熱用之散熱片。 成形裝置1可進而具備調整裝置60。調整裝置60能夠調整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距離。於第1實施形態中,所謂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距離,係指排出部21之狹縫21a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H1。距離H1例如較佳為1 mm以上、且100 mm以下,更佳為5 mm以上、且50 mm以下。於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裝置60具有升降裝置61。 升降裝置61設置於浴10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端部之鉛直方向上側之端部,且自鉛直方向下側支持供給裝置20。升降裝置61使供給裝置20升降。藉由利用升降裝置61使供給裝置20升降,調整裝置60可使排出部21升降,調整排出部21之狹縫21a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H1。 成形裝置1進而具備第2冷卻部33、34。第2冷卻部33、34係於鉛直方向,配置於浴槽10a與排出部21之間。第2冷卻部34係於第2冷卻部33之移送方向上游側,空開間隔而配置。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通過第2冷卻部33與第2冷卻部34之移送方向之間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 第2冷卻部33、34於自玻璃帶GR自排出部21排出後至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為止之期間,將玻璃帶GR冷卻。第2冷卻部33、34亦可為對玻璃帶GR送風之送風裝置,亦可為於內部具有供冷媒流動之流路之冷卻管。 成形裝置1如圖2所示,進而具備複數個導輥70。導輥70與浴槽10a之寬度方向兩側之壁部對向配置。導輥70包括:導輥本體72,其支持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之端部;及旋轉軸71,其連結於導輥本體72。旋轉軸71於寬度方向延伸。若旋轉軸71由電馬達等驅動裝置旋轉驅動,則導輥本體72一面旋轉一面將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之端部向移送方向下游側送出。導輥70之旋轉速度與移送裝置50之玻璃移送用輥51之旋轉速度相同。再者,將於下文敍述,導輥70係與先前技術中所述之上輥、或用以將作為先前技術之浮式製法中所使用之玻璃帶向寬度方向及移送方向擴展之上輥功能不同者。 其次,對使用上述成形裝置1之熔融玻璃G之成形方法進行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方法如圖3所示,包含供給步驟S11及移送步驟S12。 供給步驟S11係將軟化點以上之溫度之熔融玻璃G帶狀地排出形成為玻璃帶GR,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步驟。首先,於供給裝置20之未圖示之玻璃熔融爐中製造軟化點以上之溫度之熔融玻璃G。於第1實施形態中,供給步驟S11之熔融玻璃G之溫度較佳為熔融玻璃G之黏度η[dPa・s]為1.5≦logη≦5之範圍內之溫度。而且,將於玻璃熔融爐中製造出之熔融玻璃G自排出部21之狹縫21a排出使熔融玻璃G為玻璃帶GR。 自狹縫21a排出之玻璃帶GR可向鉛直方向下方落下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於第1實施形態之供給步驟S11中,可使用第2冷卻部33、34,於使玻璃帶GR落下之期間,將玻璃帶GR冷卻。此時,不使玻璃帶GR之溫度低於軟化點。於第1實施形態中,較佳為設為玻璃帶GR之黏度η[dPa・s]不成為1.5>logη。藉由使軟化點以上之溫度之玻璃帶GR向鉛直方向下方落下,可藉由玻璃帶GR之自重而拉長玻璃帶GR,使玻璃帶GR之厚度變小。藉此,可使玻璃帶GR之厚度為所期望之厚度。 移送步驟S12係移送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玻璃帶GR之步驟。可利用複數個導輥70支持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且藉由移送裝置50之玻璃移送用輥51而移送玻璃帶GR。於移送步驟S12中,較佳為不拉伸玻璃帶GR。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不拉伸玻璃帶GR,包含不對玻璃帶GR施加使玻璃帶GR於寬度方向及移送方向之至少一者拉長而變形之力。例如,於第1實施形態中,對玻璃帶GR,施加用以移送玻璃帶GR之力,但不施加使玻璃帶GR於寬度方向及移送方向之至少一者變形之力。即,於移送步驟S12中,所謂不拉伸玻璃帶GR,包含於移送玻璃帶GR時,不對玻璃帶GR施加使玻璃帶GR於寬度方向拉長而變形之力、或者使玻璃帶GR於移送方向拉長而變形之力。 移送步驟S12包含冷卻步驟S12a,該冷卻步驟S12a係以玻璃帶GR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冷卻被移送之玻璃帶GR。於第1實施形態之冷卻步驟S12a中,可使用冷卻裝置30以玻璃帶GR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且高於緩冷點之方式冷卻玻璃帶GR。 於第1實施形態中,於冷卻步驟S12a中,藉由熔融金屬M而將玻璃帶GR冷卻。可預先使用冷卻裝置30之溫度調整部31,使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低於熔融玻璃G之軟化點、且高於熔融玻璃G之緩冷點。如上所述,由於供給步驟S11之熔融玻璃G之溫度為軟化點以上,故而玻璃帶GR係藉由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與熔融金屬M接觸而冷卻。 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於冷卻步驟S12a中,可使用冷卻裝置30之第1冷卻部32,將玻璃帶GR自與熔融金屬M相反側,即於第1實施形態中鉛直方向上側冷卻。如此,於第1實施形態中,於冷卻步驟S12a中,可使用熔融金屬M與第1冷卻部32,將玻璃帶GR冷卻。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以玻璃帶GR之溫度低於軟化點之方式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冷卻被移送之玻璃帶GR,係指只要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內玻璃帶GR之溫度低於軟化點,則玻璃帶GR之溫度可任意變化。例如,玻璃帶GR之溫度可於與熔融金屬M接觸之時間點低於軟化點,亦可於與熔融金屬M接觸之後,逐漸降低而低於軟化點。 藉由以上之供給步驟S11與移送步驟S12,可將熔融玻璃G成形,獲得具有所期望之厚度之玻璃帶GR。 根據第1實施形態,與圖11所示之比較例之熔融玻璃G之成形裝置801相比,可容易地提高熔融玻璃G之成形精度。以下,詳細地進行說明。 比較例之熔融玻璃G之成形裝置801如圖11所示,具備先前之浮式製法中所使用之複數個上輥880。上輥880與浴槽10a之寬度方向兩側之壁部對向配置。上輥880包括:上輥本體882,其支持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之端部;及旋轉軸881,其連結於上輥本體882。複數個上輥880包含旋轉軸881於寬度方向延伸之上輥880,及旋轉軸881相對於寬度方向而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傾斜延伸之上輥880。 排出部821之狹縫821a之寬度方向之尺寸小於所成形之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之尺寸。自狹縫821a排出、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玻璃帶GR係藉由上輥880而於寬度方向拉伸並拉長。上輥880之旋轉速度較移送裝置50之玻璃移送用輥51之旋轉速度慢。因此,藉由上輥880之旋轉速度與玻璃移送用輥51之旋轉速度之差,而將玻璃帶GR於移送方向拉伸並拉長。如此,於比較例之成形裝置801中,將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玻璃帶GR於寬度方向及移送方向拉伸,並拉長而成形。 此處,於比較例之成形裝置801中,由於必須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將玻璃帶GR拉長,故而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熔融玻璃G之溫度為軟化點以上。又,於比較例中,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例如為1050℃左右。 於如比較例般將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玻璃帶GR拉伸並拉長而成形之情形時,難以使施加至玻璃帶GR之力於寬度方向均勻。因此,存在玻璃帶GR之厚度容易於寬度方向不均勻之問題。 本發明者們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獲得如下新的構思:並不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調整玻璃帶GR之厚度,而將預先調整了厚度之玻璃帶GR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維持玻璃帶GR之厚度。 根據該新的構思,可不將玻璃帶GR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拉長,而將熔融玻璃G成形。具體而言,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般,使用冷卻裝置30,以於寬度方向之整體玻璃帶GR之溫度低於軟化點的方式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作為形成為帶狀之熔融玻璃G之玻璃帶GR冷卻。 例如,於玻璃帶GR之溫度為軟化點以上之情形時,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玻璃帶GR係藉由表面張力而以成為特定之平衡厚度之方式變形。因此,於比較例中,藉由將玻璃帶GR拉伸並拉長,而將玻璃帶GR較平衡厚度更薄地成形。例如,於熔融玻璃G為鈉鈣玻璃,且熔融金屬M為熔融錫之情形時,藉由表面張力而變形之玻璃帶GR之平衡厚度為6 mm左右。 相對於此,根據第1實施形態,將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移送之玻璃帶GR以溫度低於軟化點之方式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冷卻。因此,可抑制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玻璃帶GR因表面張力而以特定之厚度變形。藉此,能夠不拉伸玻璃帶GR,維持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時之玻璃帶GR之厚度,進行移送。因此,於供給步驟S11中,藉由將熔融玻璃G設為具有所期望之厚度之玻璃帶GR,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可維持所期望之厚度地移送玻璃帶GR。藉此,由於可不拉伸玻璃帶GR地成形,故而於寬度方向容易使玻璃帶GR之厚度均勻,可提高熔融玻璃G之成形精度。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可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維持玻璃帶GR之厚度,除了可嚴格地維持玻璃帶GR之厚度之情形時以外,亦包含可大致維持玻璃帶GR之厚度之情形時。所謂可大致維持玻璃帶GR之厚度之情形時,包含最終成形之玻璃帶GR之厚度相對於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時之玻璃帶GR之厚度的比例如大於1.0、且為1.3以下之情形時。 例如,於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時間點玻璃帶GR之溫度為軟化點以上之情形時,於玻璃帶GR之溫度直至低於軟化點為止之間,玻璃帶GR於寬度方向收縮,玻璃帶GR之厚度變大。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玻璃帶GR之溫度直至低於軟化點為止之時間可根據玻璃帶GR之物性、冷卻裝置30之冷卻程度等來推算。又,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之尺寸之變化、及玻璃帶GR之厚度之變化係根據玻璃帶GR之黏度η,即玻璃帶GR之溫度而變化。亦可根據該等條件,推算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玻璃帶GR之厚度之變化,將於供給步驟S11中供給之玻璃帶GR之厚度設為小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變化量之值。藉此,可使熔融玻璃G以所期望之厚度精度良好地成形。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由於在寬度方向之整體使玻璃帶GR之溫度低於軟化點,故而與僅將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之緣部冷卻之情形時相比,玻璃帶GR之冷卻容易。又,可簡化冷卻裝置30之構成。因此,可使熔融玻璃G之成形容易,可使成形裝置1之構造簡單。 根據以上內容,根據第1實施形態,可使成形裝置1之構造簡單,可容易地提高熔融玻璃G之成形精度。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由於無需將玻璃帶GR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拉伸而成形,故而無需於浴10中設置用以拉伸玻璃帶GR之空間。因此,根據第1實施形態,可使浴10之移送方向之尺寸變小,可使成形裝置1整體於移送方向小型化。 又,例如,若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使玻璃帶GR之溫度為緩冷點以下,則存在因過剩之溫度變化而玻璃帶GR破損之情形。相對於此,根據第1實施形態,可使用冷卻裝置30,以玻璃帶GR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且高於緩冷點之方式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冷卻玻璃帶GR。因此,可抑制玻璃帶GR之溫度過剩地變化,可抑制玻璃帶GR破損。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藉由將玻璃帶GR供給至調整為低於熔融玻璃G之軟化點、且高於熔融玻璃G之緩冷點之溫度之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可藉由熔融金屬M而將玻璃帶GR冷卻。因此,玻璃帶GR接觸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移送步驟S12剛開始之後可開始冷卻步驟S12a。藉此,可使玻璃帶GR之溫度低於軟化點為止之時間變短,可抑制於移送步驟S12中玻璃帶GR收縮且玻璃帶GR之厚度變化。因此,更容易使所成形之玻璃帶GR之厚度為所期望之厚度。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於冷卻步驟S12a中,可使用第1冷卻部32,將玻璃帶GR自與熔融金屬M側相反之側冷卻。因此,藉由與熔融金屬M之冷卻結合,可將玻璃帶GR自鉛直方向之兩側冷卻。藉此,可使玻璃帶GR之溫度低於軟化點為止之時間更短,可更加抑制於移送步驟S12中玻璃帶GR收縮且玻璃帶GR之厚度變化。又,與使熔融金屬M之溫度變化之情形時相比,容易使第1冷卻部32之輸出變化,故而容易調整玻璃帶GR之溫度。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於供給步驟S11中,可自配置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上側之排出部21使玻璃帶GR向鉛直方向下方落下而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因此,可將玻璃帶GR藉由自重而拉長,調整玻璃帶GR之厚度。於該情形時,玻璃帶GR之自重係於寬度方向之任一位置均等地施加,故而玻璃帶GR於寬度方向之整體均等地拉長。因此,與如比較例之成形裝置801般使用上輥880拉長之情形時不同,可抑制玻璃帶GR之厚度變得不均勻。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供給步驟S11之玻璃帶GR之黏度η[dPa・s]較佳為1.5≦logη≦5之範圍內。因此,可使落下之玻璃帶GR之黏度相對較小,可容易使玻璃帶GR藉由自重而拉長。藉此,於供給步驟S11中容易調整玻璃帶GR之厚度。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於供給步驟S11中,可於使玻璃帶GR落下之期間,使用第2冷卻部33、34將玻璃帶GR冷卻。因此,例如,於自排出部21排出時之玻璃帶GR之黏度過小,若落下則玻璃帶GR之厚度過薄之情形時,可將玻璃帶GR冷卻並增加玻璃帶GR之黏度。藉此,可於使玻璃帶GR落下時,使玻璃帶GR之厚度適當地變化。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較佳為,於移送步驟S12中,不拉伸玻璃帶GR。因此,如上所述,可抑制玻璃帶GR之厚度於寬度方向變得不均勻。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於供給步驟S11中,可自排出部21之狹縫21a排出熔融玻璃G並使熔融玻璃G為帶狀。因此,容易使熔融玻璃G為玻璃帶GR。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可設置能夠調整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的調整裝置60。藉由使玻璃帶GR向鉛直方向下方落下而引起之玻璃帶GR之厚度之變化係向鉛直方向下方落下之時間越長則越大。即,越使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變大,使玻璃帶GR落下之時間變長,則玻璃帶GR越因自重拉長而玻璃帶GR之厚度變小。另一方面,越使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變小,使玻璃帶GR落下之時間變短,則玻璃帶GR因自重拉長之量越小,玻璃帶GR之厚度越大。如此,藉由利用調整裝置60調整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可調整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玻璃帶GR之厚度。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調整裝置60可具有使供給裝置20升降之升降裝置61。因此,可使供給裝置20升降,容易地調整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 又,例如,若與排出部21之內壁接觸之熔融玻璃G之溫度維持為某特定之溫度,則存在熔融玻璃G之一部分結晶化而產生失透之情形。存在產生失透與結晶化之熔融玻璃G附著於排出部21之內壁,使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之形狀之平坦性變差之情形。 例如,於下拉法等中,若使自排出部排出之熔融玻璃G之溫度變高且使熔融玻璃G之黏度變小,則存在落下之熔融玻璃G之速度過大,無法較佳地接住經成形之玻璃帶GR之情形。因此,必須使熔融玻璃G之溫度某程度地低,使熔融玻璃G之黏度變大。因此,存在熔融玻璃G之溫度維持為產生失透之溫度,產生失透而玻璃帶GR之形狀之平坦性降低之情形。 相對於此,根據第1實施形態,由於可利用熔融金屬M接住落下之玻璃帶GR,故而即便使熔融玻璃G之溫度變高使熔融玻璃G之黏度變小,亦可將熔融玻璃G較佳地成形。藉此,即便使熔融玻璃G之溫度高於產生失透之溫度,亦可將熔融玻璃G較佳地成形。再者,於例如熔融玻璃G為鈉鈣玻璃之情形時,熔融玻璃G失透之特定之溫度為1000℃左右。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如圖2般,可設置導輥70。若設置有導輥70,則可抑制玻璃帶GR之寬度方向位置偏移。藉此,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可將玻璃帶GR更順利地移送。又,由於導輥70係以與移送裝置50之玻璃移送用輥51相同之旋轉速度旋轉,故而不拉伸玻璃帶GR。 再者,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亦可為熔融玻璃G之軟化點以上。即便於該情形時,若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低於比較例之情形時,則亦可將玻璃帶GR冷卻。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係可使用溫度調整部31,例如設為900℃以下。於該情形時,於例如熔融玻璃G為鈉鈣玻璃之情形時,與比較例相比,可使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之熔融金屬M之溫度充分低,可將玻璃帶GR較佳地冷卻。 又,冷卻裝置30亦可以玻璃帶GR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為緩冷點以下之方式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冷卻玻璃帶GR。又,冷卻裝置30亦可為具有溫度調整部31與第1冷卻部32中之僅任一者之構成。 又,亦可使自供給裝置20供給之玻璃帶GR不向鉛直方向下方落下而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例如,亦可自供給裝置20向移送方向排出玻璃帶GR,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於該情形時,以於自排出部21排出之時間點玻璃帶GR之厚度成為所期望之厚度之方式,調整例如狹縫21a之厚度。 又,第2冷卻部33、34既可僅設置1個,亦可兩者均不設置。又,調整裝置60亦可不設置。又,導輥70亦可不設置。 又,例如,亦可於移送方向下游側設置將玻璃帶GR加熱之加熱裝置。於自浴10向錫槽箱11移送玻璃帶GR時,玻璃帶GR必須具有某程度柔軟性,故而必須使玻璃帶GR之溫度高於緩冷點。然而,存在於移送方向下游側玻璃帶GR變冷,玻璃帶GR之溫度成為緩冷點以下之情形。於此種情形時,若於移送方向下游側設置將玻璃帶GR加熱之加熱裝置(未圖示),則可使自浴10向錫槽箱11移送時之玻璃帶GR之溫度高於緩冷點,可將玻璃帶GR較佳地向錫槽箱11移送。 (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於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中,成形裝置可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中,進而具備圖1及圖2中兩點鏈線所示之第1遮蔽部90。第1遮蔽部90為矩形板狀。第1遮蔽部90之俯視形狀如圖2所示,為於寬度方向較長之長方形狀。第1遮蔽部90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端部連接於浴槽10a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內壁。第1遮蔽部90之寬度方向兩側之端部連接於浴槽10a之寬度方向兩側之內壁。如圖1所示,第1遮蔽部90覆蓋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中較被供給玻璃帶GR之部分靠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部分。即,第1遮蔽部90於位於較貯留有熔融金屬M更靠鉛直方向上側之部分中,固定於浴槽10a之內壁。第1遮蔽部90配置於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鉛直方向之間。 第1遮蔽部90可將自玻璃帶GR朝向熔融金屬M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抑制玻璃帶GR之溫度降低。更詳細而言,第1遮蔽部90係於從自排出部21排出之後至到達熔融金屬M之表面Ma為止之期間,將自玻璃帶GR朝向熔融金屬M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第1遮蔽部90之材質例如較佳為石墨、陶瓷、纖維板等。 根據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於供給步驟S11中,可使用第1遮蔽部90,將自玻璃帶GR朝向熔融金屬M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藉此,可抑制玻璃帶GR之溫度降低而低於軟化點。因此,可於供給步驟S11中藉由落下等而調整玻璃帶GR之厚度,更容易使玻璃帶GR之厚度為所期望之厚度。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第1遮蔽部90可配置於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間。因此,可將自排出部21朝向熔融金屬M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可抑制排出部21之溫度降低。藉此,容易使與排出部21之內壁接觸之熔融玻璃G之溫度更高於產生失透之溫度,可抑制產生失透。因此,可抑制玻璃帶GR之形狀之平坦性降低。 又,由於可使用第1遮蔽部90,將自排出部21與其周邊自玻璃帶GR朝向熔融金屬M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故而可抑制熔融金屬M之溫度上升。藉此,可藉由熔融金屬M而將玻璃帶GR較佳地冷卻。 再者,由於第1遮蔽部90可將自排出部21朝向熔融金屬M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故而亦作為下述第2遮蔽部而發揮功能。 <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係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供給裝置之構成不同。圖4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120之排出部121可形成為於寬度方向延伸之柱狀之構件。較佳為,排出部121具有上部121a及下部121b。 上部121a係於寬度方向延伸之矩形柱狀。於上部121a之上表面形成有向鉛直方向下側凹陷之凹部121c。於凹部121c內被供給熔融玻璃G。下部121b連接於上部121a之鉛直方向下側。下部121b係於寬度方向延伸之三角柱狀。下部121b係朝向鉛直方向下側而銳角地凸出。 較佳為,排出部121具有供熔融玻璃G沿著之第1表面121d及第2表面121e。第1表面121d係排出部121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面。第1表面121d係將上部121a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面與下部121b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面連接而構成。上部121a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面係與移送方向正交之面。下部121b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面係沿著朝向鉛直方向下側位於移送方向下游側之平坦之傾斜面。 第2表面121e係將上部121a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面與下部121b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面連接而構成。上部121a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面係與移送方向正交之面。下部121b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面係沿著朝向鉛直方向下側位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平坦之傾斜面。 第1表面121d之下端與第2表面121e之下端相互連接。於第2實施形態中,第1表面121d之下端係下部121b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面之下端。第2表面121e之下端係下部121b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面之下端。 供給裝置120將熔融玻璃G供給至凹部121c內,使熔融玻璃G自凹部121c溢出。自凹部121c溢出之熔融玻璃G沿著第1表面121d及第2表面121e,成為帶狀且向鉛直方向下側移動。沿著第1表面121d之熔融玻璃G成為帶狀成為第1玻璃帶GRa。沿著第2表面121e之熔融玻璃G成為帶狀成為第2玻璃帶GRb。第1玻璃帶GRa與第2玻璃帶GRb於排出部121之下端重疊而成為玻璃帶GR。玻璃帶GR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 於第2實施形態之供給步驟S11中,可使用沿著第1表面121d形成為帶狀之第1玻璃帶GRa與沿著第2表面121e形成為帶狀之第2玻璃帶GRb重疊而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第2實施形態之其他構成及方法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根據第2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使成形裝置之構造簡單,可容易地提高熔融玻璃G之成形精度。 <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係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供給裝置之構成不同。圖5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220之排出部221可設為於寬度方向延伸之柱狀之構件。排出部221之與寬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大致梯形狀。於排出部221之上表面,形成有向鉛直方向下側凹陷之凹部221b。於凹部221b內被供給熔融玻璃G。凹部221b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壁部係於較凹部221b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壁部更向鉛直方向上側延伸。 排出部221可具有傾斜面221a。傾斜面221a係排出部221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面。傾斜面221a係朝向鉛直方向上側沿著自移送方向上游側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位於鉛直方向下側之傾斜面。 供給裝置220將熔融玻璃G供給至凹部221b內,使熔融玻璃G自凹部221b溢出。於第3實施形態中,由於凹部221b之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壁部於較凹部221b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壁部更向鉛直方向上側延伸,故而熔融玻璃G僅於凹部221b之移送方向下游側溢出。溢出之熔融玻璃G沿著傾斜面221a成為玻璃帶GR且一面向鉛直方向下側移動。以此方式形成之玻璃帶GR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 於第3實施形態之供給步驟S11中,可沿著傾斜面221a沿著熔融玻璃使熔融玻璃G形成為玻璃帶GR,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第3實施形態之其他構成及方法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根據第3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使成形裝置之構造簡單,可容易地提高熔融玻璃G之成形精度。 <第4實施形態> 第4實施形態係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供給裝置之構成不同。如圖6所示,第4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320之排出部321可具有唇部321a及流量控制構件321b。唇部321a係於向沿著自移送方向上游側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位於鉛直方向下側之方向傾斜之方向延伸。唇部321a之上表面係朝向鉛直方向上側沿著自移送方向上游側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位於鉛直方向下側之傾斜面。流量控制構件321b係於唇部321a之鉛直方向上側空開間隙而配置,且於鉛直方向延伸。流量控制構件321b能夠於鉛直方向移動。 藉由流量控制構件321b而堵住熔融玻璃G,熔融玻璃G之一部分自流量控制構件321b與唇部321a之間隙成為玻璃帶GR而排出。玻璃帶GR沿著唇部321a之上表面移動,自唇部321a之前端朝向熔融金屬M之表面Ma排出。 根據第4實施形態,藉由使流量控制構件321b於鉛直方向移動,可調整唇部321a與流量控制構件321b之間隙。因此,可容易地調整自唇部321a與流量控制構件321b之間隙排出之玻璃帶GR之厚度。 <第5實施形態> 第5實施形態係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供給裝置及調整裝置之構成不同。如圖7所示,第5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420之排出部421可具有筒部421a及可動部421b。筒部421a係於向沿著自移送方向上游側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位於鉛直方向下側之方向傾斜之方向延伸的筒狀。筒部421a之前端開口。熔融玻璃G藉由沿著筒部421a之內壁面中鉛直方向下側之內壁面而成為玻璃帶GR。筒部421a之內壁面中鉛直方向下側之內壁面係朝向鉛直方向上側沿著自移送方向上游側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位於鉛直方向下側之傾斜面。 可動部421b亦可沿著筒部421a延伸之方向能夠移動地安裝於筒部421a。可動部421b安裝於筒部421a之鉛直方向下側之部分,向較筒部421a靠移送方向下游側之傾斜鉛直方向下側突出。可動部421b例如為於寬度方向較長之長方形板狀。可動部421b之上表面係沿著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位於鉛直方向下側之傾斜面。自筒部421a排出之玻璃帶GR沿著可動部421b之上表面自排出部421排出。 第5實施形態之調整裝置460可具有升降裝置461及排出部421之可動部421b。升降裝置461使供給裝置420升降。升降裝置461只要可使供給裝置420升降,則並不特別限定。升降裝置461亦可為如第1實施形態之升降裝置61般使供給裝置420自鉛直方向下側支持而升降之裝置,亦可為使供給裝置420相對於未圖示之頂部連結且於鉛直方向伸縮之臂。 調整裝置460驅動升降裝置461與可動部421b之至少一者,能夠調整排出部4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於第5實施形態中,排出部4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係可動部421b之上表面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的距離。 例如,於可動部421b處於圖7中實線所示之位置之情形時,可動部421b之上表面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間之鉛直方向的距離為距離H2。另一方面,若使可動部421b移動而位於圖7中兩點鏈線所示之位置,則可動部421b之上表面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端部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的距離成為大於距離H2之距離H3。藉此,藉由使可動部421b移動,可調整排出部4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第5實施形態之其他構成及方法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根據第5實施形態,藉由利用調整裝置460使排出部421之整體或一部分移動,能夠調整排出部4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因此,與使浴槽10a升降之情形時相比,容易使調整裝置460小型化,容易使成形裝置整體小型化。 又,根據第5實施形態,由於調整裝置460具有升降裝置461及可動部421b之2個調整機構,故而容易調整排出部421與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之鉛直方向之距離。藉此,更容易調整玻璃帶GR之厚度。 再者,第5實施形態之調整裝置460亦可僅具有升降裝置461與可動部421b中之任一者。 <第6實施形態> 第6實施形態係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設置有加熱部641、642之方面不同。第6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601如圖8所示,具備加熱部641、642。加熱部641、642係於供給步驟S11中,將排出部21加熱。更詳細而言,加熱部641、642係將排出部21之前端部加熱。加熱部641將排出部21之鉛直方向下側之部分加熱。加熱部642將排出部21之鉛直方向上側之部分加熱。加熱部641、642之構成只要可加熱排出部21,則並不特別限定。 成形裝置601不具備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第1遮蔽部90。第6實施形態之其他構成及方法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根據第6實施形態,由於設置有將排出部21加熱之加熱部641、642,故而可抑制使與排出部21之內壁接觸之熔融玻璃G之溫度高於產生失透之溫度,而熔融玻璃G產生失透。藉此,可抑制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之形狀之平坦性變差。 再者,加熱部641、642亦可僅設置其等中之一個。又,於第6實施形態中,亦可設置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第1遮蔽部90。於該情形時,由於可藉由第1遮蔽部90抑制因熔融金屬M所致之排出部21之溫度降低,且可藉由加熱部641、642而將排出部21加熱,故而可更佳地使排出部21內之熔融玻璃G之溫度維持高於產生失透之溫度。 <第7實施形態> 第7實施形態係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設置有第2遮蔽部790之方面不同。如圖9所示,第7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701具備第2遮蔽部790。第2遮蔽部790係矩形板狀。第2遮蔽部790係於向沿著自移送方向上游側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位於鉛直方向上側之方向傾斜之方向延伸。第2遮蔽部790配置於較熔融金屬M更靠鉛直方向上側、且較排出部21更靠鉛直方向下側。 於第2遮蔽部790形成有供第2遮蔽部790於鉛直方向貫通之貫通孔790a。雖然省略圖示,但貫通孔790a例如係於寬度方向延伸之矩形狀之孔。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通過貫通孔790a,較第2遮蔽部790更向鉛直方向下側移動,供給至熔融金屬M。 第2遮蔽部790將自排出部21朝向熔融金屬M及玻璃帶GR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第2遮蔽部790中位於較玻璃帶GR靠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部分配置於排出部21與熔融金屬M之鉛直方向之間,將自排出部21朝向熔融金屬M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 第2遮蔽部790中位於較玻璃帶GR靠移送方向下游側之部分配置於玻璃帶GR之鉛直方向上側,將自排出部21朝向玻璃帶GR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第2遮蔽部790之移送方向下游側之端部配置於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後之玻璃帶GR之鉛直方向上側。 第2遮蔽部790之材質例如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第1遮蔽部90相同地,較佳為石墨、陶瓷、纖維板等。於第7實施形態中,於供給步驟S11與移送步驟S12之兩者中,可將自排出部21朝向熔融金屬M及玻璃帶GR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 第2遮蔽部790可於鉛直方向能夠移動地配置。第2遮蔽部790例如亦可於圖9中實線所示之第2遮蔽部790之位置與兩點鏈線所示之位置之間能夠移動。圖9中實線所示之第2遮蔽部790之位置係排出部21之附近。圖9中兩點鏈線所示之位置係較圖9中實線所示之第2遮蔽部790之位置更靠鉛直方向下側。雖然省略圖示,但成形裝置701可具備使第2遮蔽部790於鉛直方向移動之驅動部。 成形裝置701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可不具備第2冷卻部33、34。又,成形裝置701可不具備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第1遮蔽部90。第7實施形態之其他構成及方法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根據第7實施形態,由於設置有將自排出部21朝向熔融金屬M及玻璃帶GR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之第2遮蔽部790,故而可抑制藉由排出部21之熱而將熔融金屬M及玻璃帶GR加熱。藉此,可抑制熔融金屬M之溫度上升。因此,可藉由熔融金屬M而較佳地將玻璃帶GR冷卻。又,可抑制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玻璃帶GR之溫度上升。因此,容易使供給至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之後之玻璃帶GR之溫度較佳地低於軟化點,可抑制於熔融金屬M之表面Ma上玻璃帶GR之厚度變化。 又,由於可抑制排出部21之熱向熔融金屬M及玻璃帶GR移動,故而可抑制排出部21之溫度降低。藉此,容易將排出部21內之熔融玻璃G之溫度維持高於產生失透之溫度,可抑制產生失透。 又,藉由第2遮蔽部790,可抑制第2遮蔽部790之鉛直方向上側之第1區域AR1與第2遮蔽部790之鉛直方向下側之第2區域AR2之間的熱交換。藉此,於第7實施形態中,可使第1區域AR1保持為相對較高之溫度,可使第2區域AR2保持為相對較低之溫度。 此處,自排出部21排出之玻璃帶GR通過第2遮蔽部790之貫通孔790a,自第1區域AR1向第2區域AR2移動。由於第2區域AR2與第1區域AR1相比保持為較低之溫度,故而移動至第2區域AR2之玻璃帶GR被冷卻。若玻璃帶GR被冷卻,則玻璃帶GR之溫度降低,玻璃帶GR之黏度增加。因此,玻璃帶GR因自重而拉長之情況得到抑制,落下之期間之玻璃帶GR之厚度不易變化。 如此,落下之期間中位於第2區域AR2之間之玻璃帶GR之厚度之變化小於落下之期間中位於第1區域AR1之間之玻璃帶GR之厚度的變化。因此,藉由調整玻璃帶GR位於第1區域AR1之時間與玻璃帶GR位於第2區域AR2之時間之比,可調整於落下之期間因自重而變化之玻璃帶GR之厚度。越使玻璃帶GR位於第1區域AR1之時間之比率大,則玻璃帶GR越容易因自重而拉長,玻璃帶GR之厚度越小。越使玻璃帶GR位於第2區域AR2之時間之比率大,玻璃帶GR越不易因自重而拉長,玻璃帶GR之厚度越大。 於第7實施形態中,第2遮蔽部790能夠移動地配置於鉛直方向。因此,藉由利用未圖示之驅動部使第2遮蔽部790於鉛直方向移動,可使玻璃帶GR位於第1區域AR1之時間與玻璃帶GR位於第2區域AR2之時間之比變化。具體而言,越使第2遮蔽部790向鉛直方向下側移動,玻璃帶GR位於第1區域AR1之時間相對於玻璃帶GR位於第2區域AR2之時間之比越大。即,例如,藉由使第2遮蔽部790之位置自圖9所示之實線之位置向兩點鏈線之位置移動,可使落下之玻璃帶GR處於第1區域AR1之時間之比率變長。藉此,與第2遮蔽部790配置於圖9所示之實線之位置之情形時相比,可使玻璃帶GR之厚度變小。 又,例如,於第2遮蔽部790配置於圖9中兩點鏈線所示之位置之情形時,第2遮蔽部790可將自落下之玻璃帶GR朝向熔融金屬M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即,第2遮蔽部790亦可作為第1遮蔽部而發揮功能。 再者,第2遮蔽部790中位於較玻璃帶GR靠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部分、與第2遮蔽部790中位於較玻璃帶GR靠移送方向下游側之部分亦可相互獨立地能夠移動地設置。於該情形時,設置使各部分分別移動之驅動部。又,第2遮蔽部790亦可為僅設置有第2遮蔽部790中位於較玻璃帶GR靠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部分之構成,亦可為僅設置有第2遮蔽部790中位於較玻璃帶GR靠移送方向下游側之部分之構成。 又,第2遮蔽部790亦可為僅將自排出部21朝向熔融金屬M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與自排出部21朝向玻璃帶GR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中之任一者遮蔽之構成。又,使用第2遮蔽部790之輻射熱之遮蔽只要於供給步驟S11與移送步驟S12之至少一者中進行即可。即,亦可僅於供給步驟S11與移送步驟S12之任一者中,進行使用第2遮蔽部790之輻射熱之遮蔽。 又,第2遮蔽部790亦可於鉛直方向以外之方向能夠移動地配置。例如,第2遮蔽部790亦可於移送方向能夠移動地配置。於該情形時,例如,可結合落下之玻璃帶GR之移送方向之位置,調整貫通孔790a之移送方向之位置。藉此,即便使第2遮蔽部790之鉛直方向之位置變化,亦容易使玻璃帶GR通過貫通孔790a。又,容易使貫通孔790a之移送方向之尺寸於可供玻璃帶GR通過之範圍內變小,可提高第2遮蔽部790之熱之遮蔽效果。又,第2遮蔽部790亦可於寬度方向能夠移動地配置。 又,於第7實施形態中,亦可設置第1實施形態之第2冷卻部33、34。於該情形時,更容易調整落下之玻璃帶GR之溫度,容易調整玻璃帶GR之厚度。又,亦可設置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第1遮蔽部90。 再者,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中,對單層之熔融玻璃G之成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關於使熔融玻璃G重疊例如3層之多層之熔融玻璃G之成形亦可應用。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成形之熔融玻璃G之種類並不特別限定。上述各實施形態能夠對鈉鈣玻璃、無鹼玻璃等各種玻璃應用。 又,上述各構成可於不相互矛盾之範圍內適當組合。 <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之實施形態> 如圖10所示,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之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可包含成形步驟S21、緩冷步驟S22、及切斷步驟S23。 首先,成形步驟S21係藉由第1實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之任一個成形裝置及成形方法而將熔融玻璃G成形為目標形狀之成形體的步驟。 其次,緩冷步驟S22係將藉由成形步驟S21而成形之成形體,即利用第1實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之任一個成形裝置及成形方法成形之玻璃帶GR緩冷之步驟。 其次,切斷步驟S23係將經緩冷之成形體切斷為需要之長度之步驟。 藉由以上之步驟,製造玻璃製品。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由於使用上述各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及成形方法將熔融玻璃G成形,故而可抑制玻璃製品之厚度變得不均勻,獲得品質優異之玻璃製品。 再者,亦可視需要,於切斷步驟S23之後,設置將經切斷之後之成形體研磨之研磨步驟。又,玻璃製品可包含對緩冷步驟S22之中途之玻璃熔融物或成形體、或緩冷步驟S22之後及切斷步驟S23之後之成形體進行了表面處理等加工者或貼附膜者。 再者,將2017年2月15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7-026061號之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式、及摘要之所有內容引用於此,作為本發明之說明書之揭示而併入者。
1‧‧‧成形裝置
10‧‧‧浴
10a‧‧‧浴槽
11‧‧‧錫槽箱
20‧‧‧供給裝置
21‧‧‧排出部
21a‧‧‧狹縫
30‧‧‧冷卻裝置
31‧‧‧溫度調整部
32‧‧‧第1冷卻部
33‧‧‧第2冷卻部
34‧‧‧第2冷卻部
50‧‧‧移送裝置
51‧‧‧玻璃移送用輥
60‧‧‧調整裝置
61‧‧‧升降裝置
70‧‧‧導輥
71‧‧‧旋轉軸
72‧‧‧導輥本體
90‧‧‧第1遮蔽部
120‧‧‧供給裝置
121‧‧‧排出部
121a‧‧‧上部
121b‧‧‧下部
121c‧‧‧凹部
121d‧‧‧第1表面
121e‧‧‧第2表面
220‧‧‧供給裝置
221‧‧‧排出部
221a‧‧‧傾斜面
221b‧‧‧凹部
320‧‧‧供給裝置
321‧‧‧排出部
321a‧‧‧唇部
321b‧‧‧流量控制構件
420‧‧‧供給裝置
421‧‧‧排出部
421a‧‧‧筒部
421b‧‧‧可動部
460‧‧‧調整裝置
461‧‧‧升降裝置
601‧‧‧成形裝置
641‧‧‧加熱部
642‧‧‧加熱部
701‧‧‧成形裝置
790‧‧‧第2遮蔽部
790a‧‧‧貫通孔
801‧‧‧成形裝置
821‧‧‧排出部
821a‧‧‧狹縫
880‧‧‧上輥
881‧‧‧旋轉軸
882‧‧‧上輥本體
AR1‧‧‧第1區域
AR2‧‧‧第2區域
G‧‧‧熔融玻璃
GR‧‧‧玻璃帶
GRa‧‧‧第1玻璃帶
GRb‧‧‧第2玻璃帶
H1‧‧‧距離
H2‧‧‧距離
H3‧‧‧距離
M‧‧‧熔融金屬
Ma‧‧‧表面
S11‧‧‧供給步驟
S12‧‧‧移送步驟
S12a‧‧‧冷卻步驟
S22‧‧‧緩冷步驟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之部分之剖視圖。 圖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之部分之俯視圖。 圖3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之順序之流程圖。 圖4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之部分之剖視圖。 圖5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之部分之剖視圖。 圖6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之部分之剖視圖。 圖7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之部分之剖視圖。 圖8係表示第6實施形態之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之部分之剖視圖。 圖9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之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之部分之剖視圖。 圖10係表示實施形態之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11係表示比較例之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之部分之俯視圖。
Claims (26)
- 一種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其包含: 供給步驟,其係將軟化點以上之溫度之熔融玻璃帶狀地排出形成為玻璃帶,供給至熔融金屬之表面上;及 移送步驟,其係移送供給至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上之上述玻璃帶;且 上述移送步驟包含冷卻步驟,該冷卻步驟係以上述玻璃帶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的方式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冷卻被移送之上述玻璃帶。
- 如請求項1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冷卻步驟中,係以上述玻璃帶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高於緩冷點之方式冷卻上述玻璃帶。
- 如請求項1或2之成形方法,其中被供給上述玻璃帶之部位之上述熔融金屬之溫度低於上述熔融玻璃之軟化點,且高於上述熔融玻璃之緩冷點, 於上述冷卻步驟中,藉由上述熔融金屬而將上述玻璃帶冷卻。
- 如請求項3之成形方法,其中被供給上述玻璃帶之部位之上述熔融金屬之溫度為900℃以下。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供給步驟中,將自上述玻璃帶朝向上述熔融金屬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供給步驟與上述移送步驟之至少一者中,將自排出上述熔融玻璃之排出部朝向上述熔融金屬及上述玻璃帶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
-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冷卻步驟中,將上述玻璃帶自與上述熔融金屬側相反之側冷卻。
-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供給步驟中,係使上述玻璃帶向鉛直方向下方落下並供給至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上。
- 如請求項8之成形方法,其中上述供給步驟中之上述玻璃帶之黏度η[dPa・s]為1.5≦logη≦5之範圍內。
- 如請求項8或9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供給步驟中,係於使上述玻璃帶落下之期間,將上述玻璃帶冷卻。
-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移送步驟中,不將上述玻璃帶拉伸。
-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成形方法,其中於上述供給步驟中,係自排出上述熔融玻璃之排出部之狹縫排出上述熔融玻璃使上述熔融玻璃形成為玻璃帶。
-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成形方法,其中排出上述熔融玻璃之排出部具有沿著自上述移送方向上游側朝向移送方向下游側位於鉛直方向下側之傾斜面, 於上述供給步驟中,係上述熔融玻璃沿著上述傾斜面傳遞而使上述熔融玻璃形成為玻璃帶。
-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成形方法,其中排出上述熔融玻璃之排出部具有供上述熔融玻璃沿著之第1表面及第2表面,上述第1表面之下端與上述第2表面之下端相互連接, 於上述供給步驟中,使沿著上述第1表面形成為帶狀之玻璃帶與沿著上述第2表面形成為帶狀之玻璃帶重疊而供給至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上。
- 一種熔融玻璃之成形裝置,其具備: 浴槽,其貯留有熔融金屬; 供給裝置,其具有排出溫度為軟化點以上且帶狀之熔融玻璃之排出部,自上述排出部排出上述熔融玻璃並將玻璃帶供給至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上; 移送裝置,其移送供給至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上之上述玻璃帶;及 冷卻裝置,其將被移送之上述玻璃帶於移送方向上游側之區域中冷卻;且 上述冷卻裝置以上述玻璃帶之溫度於寬度方向之整體低於軟化點之方式冷卻上述玻璃帶。
- 如請求項15之成形裝置,其中上述冷卻裝置具有溫度調整部,該溫度調整部使被供給上述玻璃帶之部位之上述熔融金屬之溫度低於上述熔融玻璃之軟化點,且高於上述熔融玻璃之緩冷點。
- 如請求項16之成形裝置,其中上述冷卻裝置具有溫度調整部,該溫度調整部使被供給上述玻璃帶之部位之上述熔融金屬之溫度為900℃以下。
- 如請求項15至17中任一項之成形裝置,其進而具備第1遮蔽部,該第1遮蔽部覆蓋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中較被供給上述玻璃帶之部分靠移送方向上游側之部分,將自上述玻璃帶朝向上述熔融金屬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
- 如請求項15至18中任一項之成形裝置,其進而具備第2遮蔽部,該第2遮蔽部將自上述排出部朝向上述熔融金屬及上述玻璃帶輻射之輻射熱之至少一部分遮蔽。
- 如請求項15至19中任一項之成形裝置,其中上述冷卻裝置具有第1冷卻部,該第1冷卻部將上述玻璃帶自與上述熔融金屬側相反之側冷卻。
-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成形裝置,其中上述排出部配置於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之鉛直方向上側。
- 如請求項21之成形裝置,其進而具備能夠調整上述排出部與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之鉛直方向之距離的調整裝置。
- 如請求項22之成形裝置,其中上述調整裝置具有使上述供給裝置升降之升降裝置。
- 如請求項15至23中任一項之成形裝置,其進而具備第2冷卻部,該第2冷卻部於上述玻璃帶自上述排出部排出後至供給至上述熔融金屬之表面上為止之期間,將上述玻璃帶冷卻。
- 如請求項15至24中任一項之成形裝置,其進而具備將上述排出部加熱之加熱部。
- 一種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將利用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成形方法成形之玻璃帶緩冷之緩冷步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26061 | 2017-02-15 | ||
JP2017026061 | 2017-02-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4980A true TW201834980A (zh) | 2018-10-01 |
TWI758416B TWI758416B (zh) | 2022-03-21 |
Family
ID=6317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5618A TWI758416B (zh) | 2017-02-15 | 2018-02-14 | 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成形裝置、及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352209A1 (zh) |
EP (1) | EP3584223B1 (zh) |
JP (2) | JP7160691B2 (zh) |
KR (1) | KR102487675B1 (zh) |
CN (1) | CN110312686B (zh) |
TW (1) | TWI758416B (zh) |
WO (1) | WO201815116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124625A1 (de) | 2016-12-22 | 2018-06-28 | Schott Ag | Dünnglassubstra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dessen Herstellung |
JP7367678B2 (ja) * | 2018-08-13 | 2023-10-24 | Agc株式会社 | 板ガラスの製造装置、および板ガラスの製造装置に使用される成形部材 |
KR20220118994A (ko) * | 2019-12-19 | 2022-08-26 | 니폰 덴키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유리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 물품 |
JP7498893B2 (ja) | 2020-10-30 | 2024-06-13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EP4237218B1 (en) | 2021-01-21 | 2024-03-20 | Tobii AB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lens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06292A (en) * | 1953-12-10 | 1965-09-14 | Pilkington Brother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lat glass |
BE598157A (zh) * | 1959-12-15 | |||
BE637655A (zh) * | 1962-09-20 | |||
GB1020588A (en) * | 1963-05-16 | 1966-02-23 | Pilkington Brothers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of flat glass in ribbon form |
US3679389A (en) | 1969-07-15 | 1972-07-25 | Asahi Glas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lat glass |
GB1289714A (zh) * | 1969-09-05 | 1972-09-20 | ||
JPS4821321B1 (zh) * | 1970-12-16 | 1973-06-28 | ||
NL152228C (zh) * | 1973-03-06 | |||
US4203750A (en) * | 1979-04-05 | 1980-05-20 | Corning Glass Works | Manufacture of flat glass |
JP4115190B2 (ja) | 2002-07-22 | 2008-07-09 | 株式会社ユタカ技研 | 流体翼車 |
US20070130994A1 (en) | 2005-12-08 | 2007-06-14 | Boratav Olus 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a low liquidus viscosity glass |
JP5565062B2 (ja) * | 2010-04-15 | 2014-08-06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
JP5817729B2 (ja) * | 2010-08-27 | 2015-11-18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原料供給装置および原料供給方法、ならびに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KR101106415B1 (ko) * | 2011-02-08 | 2012-01-1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플로트 유리 제조 장치 |
US20130047671A1 (en) * | 2011-08-29 | 2013-02-28 | Jeffrey T. Kohli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glass sheets |
KR101654753B1 (ko) * | 2011-12-28 | 2016-09-08 | 아반스트레이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용 유리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US9458044B2 (en) | 2012-07-13 | 2016-10-04 | Corning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s |
JP5805602B2 (ja) * | 2012-09-28 | 2015-11-04 | AvanStrate株式会社 |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冷却器 |
JP2016153344A (ja) * | 2013-06-20 | 2016-08-25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 |
JP6256029B2 (ja) | 2014-01-20 | 2018-01-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インクと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174801A (ja) | 2014-03-17 | 2015-10-05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
CN107428581A (zh) * | 2015-03-30 | 2017-12-01 | 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 | 玻璃衬底的制造方法 |
JP6672627B2 (ja) | 2015-07-23 | 2020-03-25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車輪用軸受装置の組立方法 |
-
2018
- 2018-02-14 TW TW107105618A patent/TWI758416B/zh active
- 2018-02-14 JP JP2018568576A patent/JP71606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2-14 KR KR1020197022547A patent/KR10248767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2-14 WO PCT/JP2018/005120 patent/WO2018151166A1/ja unknown
- 2018-02-14 EP EP18754203.0A patent/EP3584223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2-14 CN CN201880011984.XA patent/CN110312686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01 US US16/529,306 patent/US2019035220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22 JP JP2022045905A patent/JP2022075883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075883A (ja) | 2022-05-18 |
WO2018151166A1 (ja) | 2018-08-23 |
CN110312686A (zh) | 2019-10-08 |
EP3584223A1 (en) | 2019-12-25 |
CN110312686B (zh) | 2023-04-28 |
US20190352209A1 (en) | 2019-11-21 |
JPWO2018151166A1 (ja) | 2019-12-12 |
EP3584223B1 (en) | 2024-10-09 |
EP3584223A4 (en) | 2020-12-02 |
TWI758416B (zh) | 2022-03-21 |
JP7160691B2 (ja) | 2022-10-25 |
KR20190112275A (ko) | 2019-10-04 |
KR102487675B1 (ko) | 2023-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834980A (zh) | 熔融玻璃之成形方法、成形裝置、及玻璃製品之製造方法 | |
JP4383050B2 (ja) | 薄ガラス板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
KR101736262B1 (ko) | 유리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장치 | |
TWI387565B (zh) | 玻璃帶的製造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TWI520917B (zh) | Glass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lass substrate | |
KR101823427B1 (ko) | 유리 필름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 |
TWI605022B (zh) | Glass substrate for display | |
JP2010229020A (ja) | ガラスリボンのビード部分の温度調節 | |
JP2009173525A (ja)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 |
KR20100100745A (ko) |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설비 | |
US11661370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elt-shaped glass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elt-shaped glass | |
KR101495762B1 (ko) | 플로트 배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리 제조 장치 | |
JP5241223B2 (ja)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 |
KR101802044B1 (ko) | 시트 유리의 제조 방법 및 시트 유리 제조 장치 | |
JP2015105206A (ja)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 | |
JP6403255B2 (ja)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 | |
TW202012323A (zh) | 板玻璃之製造方法 | |
WO2011136122A1 (ja)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KR101769670B1 (ko) | 유리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 기판 | |
TWI715680B (zh) | 玻璃成形體的製造方法以及玻璃成形體的製造裝置 | |
TW201410621A (zh) | 薄板玻璃之製造方法 | |
JP2012167014A (ja)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