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2175A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2175A
TW201822175A TW105140031A TW105140031A TW201822175A TW 201822175 A TW201822175 A TW 201822175A TW 105140031 A TW105140031 A TW 105140031A TW 105140031 A TW105140031 A TW 105140031A TW 201822175 A TW201822175 A TW 2018221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pixels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0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2505B (zh
Inventor
陳彥良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40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2505B/zh
Priority to CN201911007124.1A priority patent/CN110596933B/zh
Priority to CN201710043923.9A priority patent/CN10664697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2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25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2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17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5Assembling proce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與畫素陣列。畫素陣列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畫素陣列包含至少一第一畫素部與第二畫素部。第一畫素部包含複數第一次畫素,且第一畫素部的複數第一次畫素具有第一配置密度。第二畫素部包圍第一畫素部,且第二畫素部包含複數第二次畫素。複數第二次畫素具有第二配置密度,且第二配置密度高於第一配置密度。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發明是關於顯示面板,特別是一種具有不同配置密度之畫素設計的顯示面板。
一般而言,顯示面板包含相對設置的二基板(例如,主動元件陣列基板和對向基板)、夾設於二基板之間的顯示介質層以及用以支撐二基板間之間隙的主間隔物(main spacer)。然而,在顯示面板的組裝或使用過程中,二基板之間的相對位置常因製程誤差或其他因素產生偏移,進而影響到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
舉例而言,在組裝或使用過程中,主間隔物可能因組裝時對位不準或使用時之按壓之問題,進而刮傷基板並導致顯示面板出現漏光現象。此外,在曲面顯示面板的組裝過程中,二基板是在對組完成後才一同受外力彎曲成弧面。然而,此二基板於受外力彎曲後,彼此之間的相對位置亦會出現偏移而產生錯位,從而導致暗態漏光與液晶效率低落等問題來影響顯示品質。
有鑑於此,在一實施例中,一種顯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與畫素陣列。畫素陣列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畫素陣列包含至少一第一畫素部與至少一第二畫素部。第一畫素部包含複數第一次畫素,且各第一畫素部的複數第一次畫素具有第一配置密度。第二畫素部包圍第一畫素部。第二畫素部包含複數第二次畫素,且複數第二次畫素具有第二配置密度。第二配置密度高於第一配置密度。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顯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與畫素陣列。畫素陣列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畫素陣列包含至少一第一畫素部與至少一第二畫素部。第一畫素部包含複數第一次畫素,且各第一畫素部的複數第一次畫素具有第一配置密度。各第一畫素部包含二第一組第一畫素部與第二組第一畫素部。第二組第一畫素部位於二第一組第一畫素部之間。第二畫素部包含複數第二次畫素,且第二畫素部的複數第二次畫素具有第二配置密度。至少一第二畫素與任一第一組第一畫素部相鄰配置,且第二配置密度高於第一配置密度。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概要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概要示意圖,且圖3為畫素陣列之第一實施態樣的配置規劃概要示意圖。請參閱圖1至圖3,顯示面板100包含第一基板110與畫素陣列120,且畫素陣列12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上。
第一基板110可呈矩形板體,並具有二個相對的第一側邊110a與二個相對的第二側邊110b。以下,是以第一基板110中較長的一側邊作為第一側邊110a,且以較短的一側邊作為第二側邊110b來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在一實施例中,亦可以第一基板110中較短的一側邊作為第一側邊110a,且以較長的一側邊作為第二側邊110b。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可為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石英基板、或其他合適材質。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可為硬質基板、可撓式基板或可塑形式基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可為曲面顯示器。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可以第一方向D1作為其軸心M1並沿正交於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彎曲。其中,第二方向D2為一弧線方向,且此時第一基板110的第二側邊110b呈現彎曲。在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可僅於第二方向D2上彎曲,且於第一方向D1上不彎曲。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亦可同時在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上彎曲。其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皆為一弧線方向,且此時第一基板110的第一側邊110a與第二側邊110b皆呈現彎曲。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以面對第一基板110的視角觀察第一基板110時,第一基板110可呈現往內凹之狀態。然而,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以面對第一基板110的視角觀察第一基板110時,第一基板110亦可呈現往外凸之狀態。
第一基板110可依據其軸心M1分成二區塊(以下分別稱之為第一區塊111與第二區塊112)。以下,是以第一基板110之第一側邊110a的延伸方向作為第一方向D1,第一基板110之第二側邊110b的延伸方向作為第二方向D2,且第一基板110僅於第二方向D2上彎曲來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之軸心M1可位於第一基板110的中央處而可於第一基板110區分出兩個大小相同的第一區塊111與第二區塊112,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
畫素陣列120可包含至少一個第一畫素部121與至少一個第二畫素部122,且第一畫素部121與第二畫素部122可在第二方向D2上呈現交錯配置,每一區塊中第二畫素部122環設於第一畫素部121之外圍而可將第一畫素部121包圍於其內,如圖3所示。
圖4為圖3中區塊A1的放大概要示意圖,且圖5為圖3中區塊A2的放大概要示意圖。請參閱圖3至圖5,各個第一畫素部121可包含複數個第一次畫素P1,且各個第一畫素部121的複數個第一次畫素P1可具有第一配置密度。此外,各個第二畫素部122可包含複數個第二次畫素P2,且各個第二畫素部122的複數個第二次畫素P2可具有第二配置密度。
請參閱圖4與圖5,第一次畫素P1具有相對的二個第一邊與相對的二個第二邊,且第二次畫素P2亦具有相對的二個第一邊與相對的二個第二邊。以下,是以第一次畫素P1、第二次畫素P2中較長的一邊作為第一邊,且以較短的一邊作為第二邊。其中,第一次畫素P1的第一邊具有第一配置長度L1,且第二邊具有第一配置寬度W1。第二次畫素P2的第一邊具有第二配置長度L2,且第二邊具有第二配置寬度W2。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4與圖5所示,第一次畫素P1與第二次畫素P2可分別以橫躺方式沿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排列。換言之,此時第一次畫素P1之第一邊與第二次畫素P2之第一邊是與第一方向D1平行,且第一次畫素P1之第二邊與第二次畫素P2之第二邊則是與第二方向D2平行。然而,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在另一變化實施例中,第一次畫素P1與第二次畫素P2可分別以直立方式沿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排列。換言之,此時第一次畫素P1之第二邊與第二次畫素P2之第二邊是與第一方向D1平行,且第一次畫素P1之第一邊與第二次畫素P2之第一邊是與第二方向D2平行。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4與圖5所示,第一次畫素P1之第一配置長度L1大致上與第二次畫素P2之第二配置長度L2相等,且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的第一配置寬度W1大致上和在相同方向上之任三相鄰的第二次畫素P2的第二配置寬度W2相等,即W1和W2的關係大致上符合 2*W1=3*W2。換言之,第一次畫素P1的尺寸(即,第一邊和第二邊的乘積)是大於第二次畫素P2的尺寸。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配置寬度W1可為第二配置寬度W2的1.5倍,例如,第一配置寬度W1為43.2微米時,第二配置寬度W2可為28.8微米。此外,第一次畫素P1之第一配置長度L1大致上與第二次畫素P2之第二配置長度L2相等,例如,第一配置長度L1與第二配置長度L2大致上可為86.4微米(μm)。因此,在單位面積中,第二次畫素P2的可配置數量是大於第一次畫素P1的可配置數量。換言之,第二次畫素P2的第二配置密度是大於第一次畫素P1的第一配置密度。於此,第一配置密度是指第一次畫素P1在單位面積中的可配置數量,而第二配置密度則是指第二次畫素P2在單位面積中的可配置數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畫素部121可採用子畫素渲染(sub-pixel rendering)的排列方式來配置第一次畫素P1(如圖4所示),且第二畫素部122可採用直條狀畫素(stripe pixel)的排列方式來配置第二次畫素P2(如圖5所示)。如圖4所示,各第一畫素部121之複數第一次畫素P1可包含二個第一色第一次畫素P1、第二色第一次畫素P1以及第三色第一次畫素P1。其中,第一色第一次畫素P1用以呈現第一色C1,第二色第一次畫素P1用以呈現第二色C2,且第三色第一次畫素P1用以呈現第三色C3。於此,二個第一色第一次畫素P1呈對角設置,且第二色第一次畫素P1與第三色第一次畫素P1呈對角設置。於顯示模式時,以圖4為例,採用子畫素渲染的排列方式使得第一畫素部121之四個第一次畫素P1即可達到兩個畫素單元的顯示效果。此外,如圖5所示,各第二畫素部122可包含複數個畫素單元。各畫素單元可包含複數第二次畫素P2,且複數第二次畫素P2可包含第一色第二次畫素P2、第二色第二次畫素P2以及第三色第二次畫素P2。其中,第一色第二次畫素P2用以呈現第一色C1,第二色第二次畫素P2用以呈現第二色C2,且第三色第二次畫素P2用以呈現第三色C3。在一實施例中,各畫素單元中之複數第二次畫素P2是依據第一色第二次畫素P2、第二色第二次畫素P2與第三色第二次畫素P2的順序依次排列。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色第二次畫素P2可位於第二色第二次畫素P2與第三色第二次畫素P2之間,如圖5所示。其中,第一色C1、第二色C2與第三色C3為不同顏色,例如:紅色、綠色與藍色,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
如圖1所示,顯示面板100更包含第二基板130以及顯示介質層150。第二基板130與第一基板110相對設置,遮光圖案層140(如第4、5圖所示)可配置於第一基板110或第二基板130上,遮光圖案層140與顯示介質層150位於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基板130可為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石英基板、或其他合適材質。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基板130可為硬質基板、可撓式基板或可塑形式基板。此外,顯示介質層150可包含液晶材料、有機發光材料、油墨、電子墨水或其他合適的顯示材料。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顯示面板100為曲面顯示器時,第二基板130可與第一基板110對組完成後一同受力而彎曲成弧面。換言之,此時第二基板130與第一基板110的彎曲方向相同。
一般而言,遮光圖案層140可稱為黑矩陣(Black Matrix),並可用以遮蔽顯示面板100中不同次畫素之間的漏光現象。遮光圖案層140可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方向上對應於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的交界處、任二相鄰的第二次畫素P2的交界處以及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與第二次畫素P2的交界處設置,而交織成網格狀遮光圖案,且遮光圖案層140可遮擋顯示面板100中之漏光現象與錯位情況。
在一實施例中,遮光圖案層140可設置於第二基板130上。此外,遮光圖案層140之材質可為黑色光阻材料或低透光材料,例如具有低反射率的金屬(如鉻、鎳等),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
由於顯示面板100是沿第二方向D2彎曲,故第一基板110會於第二方向D2上相對於第二基板130出現錯位。因此,在一實施例中,遮光圖案層140在平行於第一方向D1上之遮光圖案可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寬度(Wd11, Wd21)變化,且在平行於第二方向D2上之遮光圖案在第一方向D1上則寬度不變,然而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當顯示面板100同時在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上彎曲時,第一基板110會於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上相對於第二基板130出現錯位,此時,遮光圖案層140在平行於第一方向D1上之遮光圖案可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寬度變化,且在平行於第二方向D2上之遮光圖案亦可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寬度變化。以下,僅以於第二方向D2上出現錯位為例進行說明。
圖6為畫素陣列之第二實施態樣的配置規劃概要示意圖,請參閱,圖7為區塊A1的放大概要示意圖,圖8為區塊A3的放大概要示意圖,圖9為區塊A2的放大概要示意圖,且圖10為區塊A4的放大概要示意圖。請參閱圖1以及圖6至圖10,在畫素陣列120之一實施例中,各第一畫素部121可分成至少二組(以下以分成二組為例,分別稱之為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和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且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設置於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的外圍而可將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包圍於其內。此外,如圖6所示,第二畫素部122亦可分成至少二組(以下以分成二組為例,分別稱之為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和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設置於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的外圍而可將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包圍於其內,且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設置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的外圍而可將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包圍於其內。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7與圖8所示,於第一方向D1上,對應於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中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11可小於對應於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中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12,以使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中各個第一次畫素P1的開口率是大於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中各個第一次畫素P1的開口率。同樣地,如圖9與圖10所示,在第一方向D1上,對應於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中任二相鄰的第二次畫素P2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21可小於對應於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中任二相鄰的第二次畫素P2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22,以使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中各個第二次畫素P2的開口率是大於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中各個第二次畫素P2的開口率。
在一實施例中,對應於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中任二相鄰之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12和對應於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中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11之間的差值可介在1微米至3微米的範圍間。此外,對應於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中任二相鄰之第二次畫素P2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22和對應於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中任二相鄰的第二次畫素P2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21之間的差值可介在1微米至3微米的範圍間。
在一實施例中,對應於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中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11大致上和對應於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中任二相鄰的第二次畫素P2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21相等,且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中各個第一次畫素P1之開口率大於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中各個第二次畫素P2之開口率。
需注意的是,上述雖僅以兩組第一畫素部B11、B12和兩組第二畫素部B21、B22來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圖11為畫素陣列之第三實施態樣的配置規劃概要示意圖,且圖12為區塊A5的放大概要示意圖。請參閱圖7至圖12,畫素陣列120的各個第一畫素部121更可細分成三組第一畫素部B11-B13。
例如,如圖11所示,在畫素陣列120之第三實施態樣中,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設置於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的外圍而可將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包圍於其內,且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設置於第三組第一畫素部B13的外圍而可將第三組第一畫素部B13包圍於其內。
於此,如圖7與圖8所示,對應於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中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11可小於對應於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中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12,以使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中各個第一次畫素P1的開口率是大於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中各個第一次畫素P1的開口率。此外,如圖8與圖12所示,對應於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中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12可小於對應於第三組第一畫素部B13中任二相鄰的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Wd13,以使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中各個第一次畫素P1的開口率是大於第三組第一畫素部B13中各個第一次畫素P1的開口率。
在一實施例中,對應於各個第一畫素部121之複數第一次畫素P1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其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可自對應於第一畫素部121和第二畫素部122之交界處J1朝向第一畫素部121的內部遞增,以使各個第一畫素部121之複數第一次畫素P1的開口率是從第一畫素部121和第二畫素部122的交界處J1朝第一畫素部121的內部遞減。此外,對應於第二畫素部122之複數第二次畫素P2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其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可自對應於第一畫素部121和第二畫素部122之交界處J1朝向第二畫素部122的外圍遞減,以使第二畫素部122之複數第二次畫素P2的開口率是從第一畫素部121和第二畫素部122的交界處朝J1第二畫素部122的外圍遞增。
在一實施例中,當顯示面板100為曲面顯示器時,尺寸較大的第一畫素P1可對應於第一基板110相對於第二基板130之錯位量大的區域設置,例如,以圖1或圖2所示之顯示面板100為例時,第一基板110相對於第二基板130之錯位量大的區域大致上是位在第一區塊111的中間處以及第二區塊112的中間處。因此,第一畫素部121可設置在第一基板110之第一區塊111的中間處以及第二區塊112的中間處,以透過具有較大尺寸之第一畫素P1來提高開口率,進而可降低為了遮蔽錯位而加粗遮光圖案層140之寬度所受到的影響。此外,尺寸較小的第二畫素P2可對應於第一基板110相對於第二基板130之錯位量較輕微或無錯位量的區域設置,例如,第二畫素部122可位於第一基板110之軸心M1處,及/或第一基板110的周邊區域,例如第一基板110之周邊鄰近有框膠固定之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如圖3、圖6以及圖11所示,畫素陣列120可呈包圍式設計,且第二畫素部122環設於第一畫素部121之外圍而可將第一畫素部121包圍於其內。換言之,第二畫素部122鄰接並沿著第一畫素部121的整個周邊配置。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
圖13為畫素陣列之第四實施態樣的配置規劃概要示意圖,請參閱圖7至圖10以及圖12,畫素陣列120更可呈條紋式設計,且複數個第一次畫素P1與複數個第二次畫素P2可分別沿第一方向D1延伸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之二第二側邊110b之間,而於第二方向D2上第一畫素部121與第二畫素部122交錯或間隔設置而呈現條紋式配置。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各個第一畫素部121之複數第一次畫素P1可分成至少二個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與至少一個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且第二組第一畫素部B12位於此二個第一組第一畫素部B11之間。
此外,如圖13所示,各個第二畫素部122的複數第二次畫素P2可分成至少一個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與至少二個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位於此二個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之間,且此二個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分別鄰靠於二第一畫素部121。
在一實施例中,夾設於第一基板110之第一側邊110a與第一畫素部121之間的第二畫素部122可僅包含一個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與一個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其中,第二組第二畫素部B22鄰靠於第一畫素部121,且第一組第二畫素部B21鄰靠於第一基板110之第一側邊110a。
需注意的是,對應於夾設在第一基板110之第一側邊110a和第一畫素部121之間的第二畫素部122之複數第二次畫素P2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其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是自第二畫素部122和第一基板110之第一側邊110a的相鄰處朝向第二畫素部122和第一畫素部121的交界處J1遞增,以使夾設在第一基板110之第一側邊110a和第一畫素部121之間的第二次畫素P2的開口率是從第一側邊110a朝向第二畫素部122和第一畫素部121的交界處J1遞減。此外,對應於夾設在兩第一畫素部121之間的第二畫素部122之複數第二次畫素P2之間的遮光圖案層140,其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是自第二畫素部122的內部朝向此第二畫素部122與相鄰之二第一畫素部121的交界處J1遞增,以使夾設在兩第一畫素部121之間的第二次畫素P2的開口率是從第二畫素部122的內部朝向第二畫素部122與任一相鄰第一畫素部121的交界處J1遞減。
圖14為畫素陣列、主間隔物、副間隔物與遮光圖案層的概要示意圖,圖15為圖14中沿15剖線之顯示面板時的截面示意圖,且圖16為圖14中沿16剖線之顯示面板時的截面示意圖。請參閱圖14至圖16,顯示面板100更包含至少一個主間隔物(main spacer)160。
主間隔物16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30之間,且可在顯示面板100處於正常狀況(即未產生形變或受到外力按壓的情況)下同時與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30接觸,或是同時接觸第一基板110上的膜層(例如,位於第一基板110上的畫素陣列120)以及第二基板130上的膜層(例如,保護層190),以使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30之間可維持固定的間隙。
此外,顯示面板100更包含至少一個副間隔物(sub spacer)170,且副間隔物17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30之間。在顯示面板100處於正常狀況(即未產生形變或受到外力按壓的情況)下,副間隔物170之一端可與第二基板130或第二基板130上的膜層,例如保護層190接觸,且副間隔物170之另一端並未與第一基板110或第一基板110上的膜層接觸。而在顯示面板100受到外力按壓時,副間隔物170之另一端可與第一基板110或第一基板110上的膜層接觸,藉以避免顯示面板100受到過大的形變而受到損傷。換言之,副間隔物170的高度H2大致上是小於主間隔物160的高度H1。
在一實施例中,主間隔物160與副間隔物170在第一基板110的正投影方向上會與遮光圖案層140之遮光圖案重疊。換言之,遮光圖案層140可遮擋住設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30之間的主間隔物160與副間隔物170。
在一實施例中,主間隔物160與副間隔物170可為圓柱結構、圓錐結構或其他合適之結構。此外,副間隔物170之數量大致上可為主間隔物160之數量的30倍。
一般而言,在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30對位組合的過程中,主間隔物160可能會對位不準或當顯示面板受外力擠壓形變使得主間隔物160刮傷第一基板110,而導致主間隔物160的周邊會有漏光情形發生。傳統作法一般是將遮光圖案層140中對應於主間隔物160的遮光圖案部分加大,以遮住可能的漏光區域。然而,如此一來,對應於主間隔物160部分的遮光圖案層140亦會遮住鄰近於主間隔物160之畫素的穿透區域,而導致主間隔物160鄰近區域的亮度下降而形成點狀雲紋(Dot Mura),進而造成顯示影像的瑕疵。
在一實施例中,遮光圖案層140中對應於主間隔物160的遮光圖案之最大寬度Lm大致上大於對應於副間隔物170的遮光圖案之最大寬度Ls。例如,在利用光配向製程的一實施例中,對應於主間隔物160的遮光圖案之最大寬度Lm可為11微米,且對應於副間隔物170的遮光圖案之最大寬度Ls可為6微米。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各個主間隔物160可分別對應於包含具有較大尺寸之第一次畫素P1的第一畫素部121設置,以提高鄰近於主間隔物160的穿透區域。於此,各個主間隔物160位於第一畫素部121之中,且各第一畫素部121之第一次畫素P1可在第一基板110之正投影方向上包圍對應的主間隔物160。此外,副間隔物170則可對應於包含具有較小尺寸之第二次畫素P2的第二畫素部122設置。
由於第一畫素部121、第二畫素部122、第一次畫素P1與第二次畫素P2的結構態樣大致上與前述相同,故於下不再贅述。
在一實施例中,主間隔物160可位於對應之第一畫素部121中任四相鄰的第一畫素P1之間,或僅位於一部分之四個相鄰的第一畫素P1間。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主間隔物160亦可設置於對應之第一畫素部121中任二相鄰的第一畫素P1之間,或僅位於一部分之二個相鄰的第一畫素P1間。
一般而言,在傳統之顯示面板中,鄰近於主間隔物之穿透區域與鄰近於副間隔物之穿透區域的比值可約為0.73,而在本案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00中,鄰近於主間隔物160之穿透區域與鄰近於副間隔物170之穿透區域的比值可達約0.8。換言之,在本案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00中,鄰近於主間隔物160之穿透區域與鄰近於副間隔物170之穿透區域的比值相較於傳統約可提升1.09倍。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可更包含彩色濾光層180,並且此彩色濾光層180設置於第二基板130上,如圖15與圖16所示。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面板,其畫素陣列的設計是在具有低配置密度的多個次畫素周邊配置具有高配置密度的多個次畫素,因而可增加畫素陣列中對應錯位量較大或主間隔物等區域的開口率與穿透率,進而提升顯示面板的光學表現。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面板
110‧‧‧第一基板
110a‧‧‧第一側邊
110b‧‧‧第二側邊
111‧‧‧第一區塊
112‧‧‧第二區塊
120‧‧‧畫素陣列
121‧‧‧第一畫素部
122‧‧‧第二畫素部
130‧‧‧第二基板
140‧‧‧遮光圖案層
150‧‧‧顯示介質層
160‧‧‧主間隔物
170‧‧‧副間隔物
180‧‧‧彩色濾光層
190‧‧‧保護層
C1‧‧‧第一色
C2‧‧‧第二色
C3‧‧‧第三色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J1‧‧‧交界處
L1‧‧‧第一配置長度
L2‧‧‧第二配置長度
Lm‧‧‧最大寬度
Ls‧‧‧最大寬度
M1‧‧‧軸心
P1‧‧‧第一次畫素
B11‧‧‧第一組第一畫素部
B12‧‧‧第二組第一畫素部
B13‧‧‧第三組第一畫素部
P2‧‧‧第二次畫素
B21‧‧‧第一組第二畫素部
B22‧‧‧第二組第二畫素部
W1‧‧‧第一配置寬度
Wd11‧‧‧寬度
Wd12‧‧‧寬度
Wd13‧‧‧寬度
W2‧‧‧第二配置寬度
Wd21‧‧‧寬度
Wd22‧‧‧寬度
A1-A5‧‧‧區塊
H1、H2‧‧‧高度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概要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概要示意圖。 圖3為畫素陣列之第一實施態樣的配置規劃概要示意圖。 圖4為圖3中區塊A1的放大概要示意圖。 圖5為圖3中區塊A2的放大概要示意圖。 圖6為畫素陣列之第二實施態樣的配置規劃概要示意圖。 圖7為區塊A1的放大概要示意圖。 圖8為區塊A3的放大概要示意圖。 圖9為區塊A2的放大概要示意圖。 圖10為區塊A4的放大概要示意圖。 圖11為畫素陣列之第三實施態樣的配置規劃概要示意圖。 圖12為區塊A5的放大概要示意圖。 圖13為畫素陣列之第四實施態樣的配置規劃概要示意圖。 圖14為畫素陣列、主間隔物、副間隔物與遮光圖案層的概要示意圖。 圖15為圖14中沿15剖線之顯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圖。 圖16為圖14中沿16剖線之顯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圖。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以及 一畫素陣列,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其中該畫素陣列包括: 至少一第一畫素部,該第一畫素部包括複數第一次畫素,且各該第一畫素部的該複數第一次畫素具有一第一配置密度;以及 至少一第二畫素部,包圍該第一畫素部,該第二畫素部包括複數第二次畫素,該複數第二次畫素具有一第二配置密度,且該第二配置密度高於該第一配置密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基板具有沿一第一方向的軸心,該第一基板以該軸心分成一第一區塊與一第二區塊,且該第一區塊的中間處與該第二區塊的中間處分別具有該第一畫素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畫素部的該複數第一次畫素的開口率係自各該第一畫素部與該第二畫素部之交界處朝各該第一畫素部之內部遞減。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複數第二次畫素的開口率係自各該第一畫素部與該第二畫素部之交界處朝該第二畫素部的外圍遞增。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括: 一遮光圖案層,在該第一基板的正投影方向上對應於任二相鄰之第一次畫素的交界處、任二相鄰之第二次畫素的交界處以及任二相鄰之第一次畫素與第二次畫素的交界處設置; 其中,各該第一畫素部包括一第一組第一畫素部以及一第二組第一畫素部,且該第一組第一畫素部包圍該第二組第一畫素部;以及 其中,在該第一基板的該正投影方向上,該第一組第一畫素部中該任二相鄰之第一次畫素在平行於該第一方向的該遮光圖案層的寬度小於該第二組第一畫素部中該任二相鄰之第一次畫素在平行於該第一方向的該遮光圖案層的寬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畫素部包括一第一組第二畫素部以及一第二組第二畫素部,該第一組第二畫素部包圍該第二組第二畫素部,該第二組第二畫素部包圍該第一組第一畫素部,在該第一基板的該正投影方向上該第一組第二畫素部中該任二相鄰之第二次畫素在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上的該遮光圖案層的寬度小於該第二組第二畫素部中該任二相鄰之第二次畫素在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上的該遮光圖案層的寬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括: 一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面對設置; 一顯示介質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及 至少一主間隔物,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並對應設置於該至少一第一畫素部,且該第一畫素部之該些第一次畫素在該第一基板的正投影方向上包圍對應的該主間隔物。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主間隔物係位於對應之該第一畫素部中任四相鄰之第一次畫素之間。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 至少一副間隔物,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並對應設置於該第二畫素部,其中該至少一副間隔物的高度小於該主間隔物的高度;及 一遮光圖案層,在該第一基板之該正投影方向上與該至少一主間隔物和該至少一副間隔物重疊。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至少一第一畫素部包括複數畫素單元,各該畫素單元包括二第一色第一次畫素、一第二色第一次畫素以及一第三色第一次畫素,該二第一色第一次畫素對角設置,且該第二色第一次畫素與該第三色第一次畫素對角設置。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至少一第二次畫素部包括複數畫素單元,各該畫素單元包含該複數第二次畫素中之依序排列之一第一色第二次畫素、一第二色第二次畫素與一第三色第二次畫素。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複數第一次畫素中任二相鄰之第一次畫素的配置寬度相等於該複數第二次畫素中任三相鄰之第二次畫素的配置寬度。
  13.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以及 一畫素陣列,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其中該畫素陣列包括: 至少一第一畫素部,該第一畫素部包括複數第一次畫素,各該第一畫素部的該複數第一次畫素具有一第一配置密度,各該第一畫素部包括二第一組第一畫素部以及一第二組第一畫素部,且第二組第一畫素部位於該二第一組第一畫素部之間;以及 至少一第二畫素部,該第二畫素部包括複數第二次畫素,該複數第二次畫素具有一第二配置密度,且該至少一第二畫素部與任一該第一組第一畫素部相鄰配置,其中該第二配置密度高於該第一配置密度 。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基板具有沿一第一方向的軸心,該第一基板以該軸心分成一第一區塊與一第二區塊,且該第一區塊的中間處與該第二區塊的中間處分別具有該第一畫素部,且該至少一第二畫素部與該第一基板之該軸心重疊。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括: 一遮光圖案層,在該第一基板的一正投影方向上對應於任二相鄰之第一次畫素的交界處、任二相鄰之第二次畫素的交界處以及任二相鄰之第一次畫素與第二次畫素的交界處設置; 其中,在該第一基板的該正投影方向上,該第一組第一畫素部中該任二相鄰之第一畫素部在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上的該遮光層圖案的寬度小於該第二組第一畫素部中該任二相鄰之第一次畫素在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上的該遮光層圖案的寬度。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基板具有平行於該第一方向的二第一側邊與連接該第一側邊之間的二第二側邊,在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一畫素部之間具有另一第二畫素部,該另一第二畫素部之複數第二次畫素的開口率係自該另一第二畫素部與該第一畫素部之交界處朝該第一側邊遞增。
  17.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夾設在相鄰之二該第一畫素部之間的該第二畫素部的該複數第二次畫素的開口率係自該第二畫素部之內部分別朝該第二畫素部與該相鄰之二該第一畫素部的交界處遞減。
  18.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基板具有平行於該第一方向的二第一側邊與連接該第一側邊之間的二第二側邊,且該等第一畫素部與該至少一第二畫素部係沿該第一方向延伸配置於該二第二側邊間。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至少一第一畫素部包括複數畫素單元,各該畫素單元包括二第一色第一次畫素、一第二色第一次畫素以及一第三色第一次畫素,該二第一色第一次畫素對角設置,且該第二色第一次畫素與該第三色第一次畫素對角設置。
  20.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至少一第二次畫素部包括複數畫素單元,各該畫素單元包含該複數第二次畫素中之依序排列之一第一色第二次畫素、一第二色第二次畫素與一第三色第二次畫素。
TW105140031A 2016-12-02 2016-12-02 顯示面板 TWI612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031A TWI612505B (zh) 2016-12-02 2016-12-02 顯示面板
CN201911007124.1A CN110596933B (zh) 2016-12-02 2017-01-19 显示面板
CN201710043923.9A CN106646978B (zh) 2016-12-02 2017-01-19 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031A TWI612505B (zh) 2016-12-02 2016-12-02 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2505B TWI612505B (zh) 2018-01-21
TW201822175A true TW201822175A (zh) 2018-06-16

Family

ID=5884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0031A TWI612505B (zh) 2016-12-02 2016-12-02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6646978B (zh)
TW (1) TWI6125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9471B (zh) * 2020-06-02 2022-07-1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530C (zh) * 2003-06-11 2007-02-2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的封装方法
TWI284752B (en) * 2005-01-31 2007-08-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4547281B2 (ja) * 2005-02-18 2010-09-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膜積層型固体撮像素子
JP4078374B2 (ja) * 2006-06-20 2008-04-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蛍光面基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受信表示装置
CN101876770B (zh) * 2009-04-30 2013-06-19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挠性电极阵列基板与挠性显示器
CN102749751B (zh) * 2011-04-22 2015-09-1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KR102038985B1 (ko) * 2013-02-21 2019-11-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713436B (zh) * 2013-12-11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基板和显示装置
JP2015152660A (ja) * 2014-02-12 2015-08-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6310734B2 (ja) * 2014-03-12 2018-04-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TWI539593B (zh) * 2014-06-25 2016-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顯示面板
CN104407460B (zh) * 2014-11-14 2017-08-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器
CN104678665B (zh) * 2014-12-30 2017-11-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tft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6933B (zh) 2022-04-26
CN106646978A (zh) 2017-05-10
CN110596933A (zh) 2019-12-20
TWI612505B (zh) 2018-01-21
CN106646978B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628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rminal unit using the same
US7522252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8467020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188718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comprising a first filter block having an area less than an area of a colorful filter block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17069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91737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rrangement of colored layer and columnar spacer
WO2016192152A1 (zh) 彩膜基板及具有该彩膜基板的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JP5531393B2 (ja) 表示装置
KR20060072737A (ko) 타일드방식의 대면적 표시장치
US986422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7049884A1 (zh) 一种阵列基板、曲面显示面板、曲面显示装置
JP4342277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1508388A (zh) 顯示裝置
TWI612505B (zh) 顯示面板
US802654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reflective area protrusions
JP201417444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33409A (ja) 垂直配向モード液晶表示装置
WO2015056791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US1071260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85946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06138B2 (ja) 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CN107422408B (zh) 彩色滤光片及显示面板
WO2016121799A1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49920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露光マスクのセット
TWI723673B (zh) 彩色濾光片單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